当前位置:佳谦文档网>思想汇报 >

《思想政治课研究》15篇

时间:2022-11-24 16:55:07 来源:佳谦文档网

《思想政治课研究》15篇《思想政治课研究》  这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一个破天荒的创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显著特色问题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中国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思想政治课研究》15篇,供大家参考。

《思想政治课研究》15篇

篇一:《思想政治课研究》

  这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一个破天荒的创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显著特色问题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中国的具体化其基本内涵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成果

  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优势的研究”的关系组长:成员:

  指导老师:班级:

  工程与设计学院

  湖南省首届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报告学校湖南师范大学指导教师小组成员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优势的研究

  研究性学习成果具体内容选题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国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为今后的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并且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支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促进了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研究现状“道路关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综述幸福。”道路的开辟不是一帆风顺的,对于一个阶段一个党而言,无疑是执政智慧和勇气的重大考验。中国共产党通过不断地探索和研究,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选择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科技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名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的铿锵誓言更是清晰地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决心,这条道路的选择来之不易,并且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鲜明的优势性,是确保我们未来发展的宏伟目标。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以科学理论为知道的,对中国今后的道路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一切成就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在前进道路上,我们可以牢牢把握基本国情,始终把发展立足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国情基础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指导,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可以不断突破改革遇到的各种障碍,始终把发展的关键聚焦于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坚持、最现实的切要利益问题上,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中,由于制度不完善、法律不健全等原因,造成改革的某些原因本属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被少数人所独占。因此,必须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进一步激发和凝聚社会创造力,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不懈怠,利益固化的藩篱就一定会被打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就足够从根本上解决利益藩篱问题,为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找到可靠的途径。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道路的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关于民主理论的基本原则,又吸收了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有益成果,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优势,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区别于资本主义政治的本质特征。

  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领导核心。无论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还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都是通过党的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实现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和坚定维护者。我们党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政治制度,将人民群众的各种愿望、诉求,汇总为人民的整体利益和共同意志,并进一步将其转化为国家的法律和政策;通过改革和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解决好党与政府、党与法律的关系问题。着眼于我国民主政治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在科学把握社会历史发展过程和要求,为社会政治生活确定价值、方向、目标、政策和重要决定。离开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就会落空,依法治国也就无法真正实现和落实。

  2、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也是宪法和法律所确认和保障的民主和政治权利的主体。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民主和专政的统一。一方面,在人民内部实行最广泛的民主,用民主和法治的方式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尊重和保障人权,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依法制裁破坏社会主义制度、危害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贪污贿赂和渎职等各种犯罪行为,维护法律秩序,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大多数人享有的民主,不仅真实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使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得到充分表达和反映,而且能够通过人民行使选举、监督、罢免等民主权利,保证社会公职人员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服务。3、坚持民主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选择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形式。在国体上,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保证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性质;在政体上,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体地位;在政党制度上,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形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在民族关系上,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各少数民族的民主权利和利益;在民主结构上,在坚持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的同时,实行基层群众自治,保障城乡基层广大人民的直接民主权利。这些民主制度,是在长期实践中形成并不断发展的,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原则同中国国情的统一,内容真实性与形式多样性的统一,民主与效率的统一,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4、坚持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原则和活动方式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党和国家保障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在充分民主的基础上正确集中各方意见,协调不同利益,集体行使权力,科学做出决策,保证人民意志和利益的实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它既尊重多数、保护少数,反对把个人意志凌驾于集体之上,又反对把民主和法制相割裂,从而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集中力量办大事,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在实践中已经并将继续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优越性。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以主人翁的姿态创造历史、享受发展成果,使中国朝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稳步前进,日益成为一个受世界各国人民尊重的国家屹立于世界东方。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充满光明和希望的道路。第一,是先进文化的发展道路,着重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第二,是科学发展之路。把文化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格局当中通盘考虑,同时把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融入到文化建设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第三,是强魂健体、强基固本之路。也就是说,不仅注重文化之魂,它体现内在价值,更注重这个魂如何传播到广大的受众当中,传播的路径、方式、载体需要有机统一起来。第四,是以人为本之路,就是坚持“二为”方向,坚持“双百”方针,坚持“三贴近”的原则,发展依靠人民群众,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第五,是改革创新之路,就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改革创新,与时俱进,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使文化能够

  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道路建设的优势

  经济制度方面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经济制度方面体现了自身的鲜明“特色”。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所有制结构是单一的全社会所有制,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就是由全民所有制(国家所有制)和集体农庄所有制所组成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我国建国后前三十年的所有制结构基本上是类似苏联模式的。实践证明,单一的和过分超前的所有制结构和分配模式是不能最大限度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的,也不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逐步探索并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实践证明这是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经济体制方面的“中国特色”。在探索和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的同时,我们党还在经济运行体制方面作出了重要选择。根据传统的社会主义观念,人们认为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体制只能是计划经济。建国后的前三十年我国经济体制基本上是按这种传统模式运行的。我们决不能否认,当年的计划经济模式在集中有限的国力完成重大建设项目上,确实显示过巨大的威力、发挥过巨大作用。苏联凭借不到三个五年计划时间内建立起来的强大的重工业和国防工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打败了横扫欧洲无敌手的希特勒法西斯军队。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短短五年时间内就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计划经济还曾使苏联和我国有效避免过西方国家周期性出现的经济危机。正是计划经济的这些优越性,使人们在思想认识上长期把它视之为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计划经济的弊端越来越开始明显暴露出来。邓小平正是适应了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开始探索适合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经济运行新体制。从改革之初,邓小平就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观点。经过十几年的艰辛探索,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目标。这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一个破天荒的创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显著“特色”。

  研究性学第一,是先进文化的发展道路,着重发展面向现代化、习成果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第二,是科学发展之路。把文化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格局当中通盘考虑,同时把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融入到文化建设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

  第三,是强魂健体、强基固本之路。也就是说,不仅注重文化之魂,它体现内在价值,更注重这个魂如何传播到广

  大的受众当中,传播的路径、方式、载体需要有机统一起来。第四,是以人为本之路,就是坚持“二为”方向,坚持

  “双百”方针,坚持“三贴近”的原则,发展依靠人民群众,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

  第五,是改革创新之路,就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改革创新,与时俱进,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使文化能够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经济制度方面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经济制度方面体现了自身的鲜明“特色”。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所有制结构是单一的全社会所有制,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就是由全民所有制(国家所有制)和集体农庄所有制所组成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我国建国后前三十年的所有制结构基本上是类似苏联模式的。实践证明,单一的和过分超前的所有制结构和分配模式是不能最大限度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的,也不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逐步探索并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实践证明这是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经济体制方面的“中国特色”。在探索和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的同时,我们党还在经济运行体制方面作出了重要选择。根据传统的社会主义观念,人们认为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体制只能是计划经济。建国后的前三十年我国经济体制基本上是按这种传统模式运行的。我们决不能否认,当年的计划经济模式在集中有限的国力完成重大建设项目上,确实显示过巨大的威力、发挥过巨大作用。苏联凭借不到三个五年计划时间内建立起来的强大的重工业和国防工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打败了横扫欧洲无敌手的希特勒法西斯军队。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短短五年时间内就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计划经济还曾使苏联和我国有效避免过西方国家周期性出现的经济危机。正是计划经济的这些优越性,使人们在思想认识上长期把它视之为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计划经济的弊端越来越开始明显暴露出来。邓小平正是适应了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开始探索适合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经济运行新体制。从改革之初,邓小平就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观点。经过十几年的艰辛探索,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目标。这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一个破天荒的创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显著“特色

  问题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策

  在中国的具体化,其基本内涵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

  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

  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

  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

  完善和发展。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这正是今后一个时期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重点。当前,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尤其需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难点和障碍。

  (1)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各种民主政治实践广泛开展,但是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适应关系还未理顺。

  一些地方政府大力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但主要不是出自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和人民保障民主权利的现实期待,而是领导个人的意愿或想搞成民主建设政绩工程,因而不具有长久的可持续性,往往是人在政存,换了领导人,先前搞的那一套民主实践也就停止了,所谓“人走政息”。也有一些领导干部不是以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现实需要、而是以西方政治制度模式为准绳,比如把民主政治建设仅仅理解为普选权的落实和竞争性选举制度的实行,把选举和授权作为民主实验的唯一选择;一些地方不在如何完善基本政治制度上下功夫,而倾向于抛开现有政治制度框架和资源,进行与现有体制相冲突的探索。

  还有一种倾向是,现有的体制机制已不能满足人民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需要,但有些地方仍因循原有的体制机制,直到工作无法开展,各种矛盾激化到影响社会政治稳定,才被迫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以上两种做法都是不可取的,都是仅仅从狭义的政治民主出发,把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割裂开来。

  (2)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但当前实践中存在着把这三者割裂和对立起来的错误倾向。

  其表现主要有三种:第一,以人民当家作主之名行无政府主义之实。把人民当家作主单纯地理解为一切都由自治组织说了算,把自治组织的局部利益与国家和社会的全局利益对立起来,把自治组织的自治行为与国家法制规范对立起来。这样的“人民当家作主”,不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追求的人民当家作主,实质是极端民主化和无政府主义,其结果也往往是人民的权力被社会少数强势集团控制和垄断,人民

  当家作主徒具形式。第二,以强化党的领导之名掩盖个人或少数人专断之实。在一些干部那里,“集中”成为专断的借口,把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变成少数所谓精英人物和群体实现权利诉求的舞台。有的人以加强党的领导为名,用党委决定取代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垄断用人权和决策权,把党的领导变成个人或少数人的专断。第三,以依法治国之名,倾向于搞西方宪政主义之实。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党领导人民依法当家作主,而不是搞脱离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而一些人主张实行民主宪政,甚至借此对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合法性公然提出质疑,企图全面推行资本主义民主政治。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已经比较完备,但是操作细则仍相对缺失、具体实施仍需要改进。

  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探索,我国已形成了基本完备的民主政治制度体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四项政治制度,在实践层面得到了生动体现;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基本上做到了有法可依;为了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我国现已形成一整套对权力运行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制约和监督的机制。但是不可否认,这些民主政治制度在具体操作中仍存在着许多困难与问题。例如,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重大事项决定权、依法监督权和国家机关人事任命权的落实,遇到许多具体困难,还没有完全转化为现实;人大代表如何真正代表人民的利益,反映人民的意志,也有许多具体问题要解决;自下而上的党员监督和群众监督仍然虚多实少,难以充分发挥效力;与先进政治文明不相协调的等级制、官僚制、集权制、特权制等种种现象仍然存在,等等。

  (4)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体系已基本确立并展开积极实践,但是基层自治的发展现状与人民当家作主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

  我国已经建立了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组织载体日益健全,内容不断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正式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我国政治制度范畴。截至2007年底,中国农村有61万多个村民委员会,城市有8万多个社区居民委员会。然而,城乡基层群众自治实践也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农村基层自治暴露出来的典型问题有:一是基层党支部与村委会的矛盾,一些党支部与村委会各自为政,分别强调自身的合法性、权威性和领导地位,在工作中缺少互相支持、协调和配合。二是有的农村地区虽然通过民主选举出村干部,但由于缺少有效的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

  民主监督机制,农民群众不仅无法真正地参与管理和决策,

  而且无法监督某些村干部的不法行为,使村民自治流于形

  式,造成干群关系紧张。三是一些地下教会、农村宗族势力,

  甚至黑社会势力等打着村民自治的旗号乘虚而入,成为当地

  农村社会的主导力量,这种情况比较严重的地方,已经影响

  到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城市居民自治工作也不容乐

  观,多数城市的社区建设在某种程度上还是一种政绩工程,

  自治组织行政化色彩浓重,难以实现基层民主的目标。

  收获与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

  会

  伟大实践。苏联、东欧剧变后不久,西方曾有人预言,中国

  这座社会主义大山将在10年内坍塌。然而,十多年过去了,

  社会主义中国以无可辩驳的强大生命力宣告了这一预言的

  破产。面对国际风云变幻和重重阻力,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

  领亿万人民坚持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不为艰险所惧,

  不被干扰所惑,勇于变革,勇于创新,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越走越宽广,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

  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当前,我国正处在历史的新起点,改革开放虽然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新的矛盾出现,不等于要否定过去。辩证法告诉我们,要正确认识阶段性与过程性的关系,很多问题是在新的更高起点上引发的,是发展过程中必然要面临的矛盾,还有一些问题是由于认识局限和政策失误等原因造成的,也要通过认识与实践的互动进行及时的调整。因此,对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当前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领域中遇到的种种困难、矛盾、问题和挑战,我们既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采取有力的措施,又要有客观的认识,决不能以此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否定改革开放。

  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矛盾,只有通过深化改革来化解;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只有通过更高水平的发展来回应。要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中国的未来。同时,也要抓住其中的主要矛盾,认清重点和难点所在,认真思考、审慎制定相应的对策。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继续深化研究和探索,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篇二:《思想政治课研究》

  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下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研究

  作者:赵小荣来源:《学周刊》2021年第21期

  摘要:思想政治作为初中阶段的主要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意识的引导,是帮助学生树立良好人格,提升个人道德品质的有效措施。现阶段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存在一定的弊端,如教师忽视学生的思想态度、情感发展等,因此需要结合核心素养教育的基本目标,开展有针对性的课程教学策略研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思政;教学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1-007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1.037

  按照中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基本要求,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脱离传统课程教学模式的束缚,帮助学生拓展思想,深化自己的思维能力,不断提升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另外,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课内容之后,将个人意见积极地融入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对个人的思想品质、行为态度的调整都有积极影响。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基础的初中思政课程教学指导,能够使学生的体验感不断提升,在积极的互动交流探索过程中成为一个高素质人才。

  一、现阶段的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亟待转变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思想行为意识有重要的影响。在良好的课程教学观念下,当教师能够对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管理与引导时,各阶段的课程教学活动都能有序进行,稳定的教学秩序是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观念、情感观念的必要条件。现阶段围绕核心素养培养开展的课程教学活动已有多年,但部分地区在学生教育指导阶段仍然受制于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使用灌输性引导的课程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加,使学生对思想政治相关内容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明显降低,对学生的长远发展进步影响有限。

  (二)未能满足社会需要

  现代社会对义务教育工作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在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引导阶段,部分教师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学生在课程探索分析过程中的能力发展,对社会发展进步以及意识形态转变的关注度不够,很难适应初中生的发展进步需要。为避免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及工作过程中受到不良影响,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改变封闭式、模式化的课程教学模式。避免

  学生在社会实践阶段对生活形态、事物规律等判断错误,不能体会到思政课程与社会生活实践之间的紧密联系,使原有的思想价值观念发生改变。

  (三)社会不良思想影响

  当代初中生身处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信息技术及互联网技术的影响下,学生接触各类思想、文化的条件也逐渐增多。一些社会不良思想侵入到青少年的认知体系中,会出现对个人思想的影响[1]。而且,因为文化宣传与推广度不足,学生对我国的政治结构以及传统文化、社会文明的关注度明显降低。这对教师来讲也是极大的挑战,需要结合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帮助学生获得个人能力发展的机会。

  (四)初中生缺乏学习兴趣与动力

  初中生在思想政治课程学习阶段如果建立了良好的学习兴趣,就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在内在学习动力的影响下,不断增强个人的自主学习意识。现阶段不少教师对教学活动的拓展意识不足,会出现未能按照教学目标进行开发利用各类教学资源的情况,很难有效地培养起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并且,教师沿用传统课程教学方法不利于适应现代学习需求,长此以往,会令学生会产生对课程知识内容的错误认知与理解。

  二、初中思想政治教学阶段加强核心素养培养的相关举措

  (一)核心素养培养关注学生主体发展

  教师在思想政治课程知识讲解期间,需要不断提升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不断创新与改良课程教学方式方法,找到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指导模式。教师不能局限于传统的课程教学形式,采用保守且单一的教学方式开展各类课堂教学活动,不能忽视学生对学习的体验。初中生本身处于叛逆期,传统教学模式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可见学生的兴趣培养受制于各类影响因素,课程教学效果也很难达到目标要求。所以教师在课程实践教学引导阶段,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入手,寻找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和方法。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通过视频或图片的形式表达出来,将静态的文字知识转变为动态的趣味化内容,使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的排斥心理逐步降低,帮助他们激发求知欲与探索欲望。

  (二)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

  思想政治课程对学生的心理、思想的发展有关键的影响,在学习及实践阶段,学生品格的培养需要教师结合该阶段的学生心理及思想特征有序进行。将课程教学阶段的趣味性、有针对性的内容体现在课堂教学阶段,有效渗透核心素养培养。首先需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思政课程的基础知识内容,注重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深化理解,在课程知识渗透性的分析与探索阶段,学生能够完成理论基础知识的转化,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衔接起来,突出思想政治课程内容

  的应用价值。教师需要将课程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让学生从日常生活、社会热点、法治案例等方面入手,帮助学生体会思政课程学习的关键切入点[2]。学生在情感代入以及实践探索过程中,足以展现课程内容的优势及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阶段,可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个人见解,将自己的看法精准地表达出来,不同学生在问题剖析阶段的思考角度不同,也可以避免教师陷入机械化的理论引导阶段,此时的课程教学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视野,帮助学生有效地培养自己的政治素养,有效应用课程知识。

  (三)注重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应用

  为保障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优化和改进课程教学的方式方法,建立更为灵活的课堂教学氛围,注重课程教学活动的多元化。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阶段的方法如今极为普遍,要想真正关注学生的阅读学习探索,需要结合不同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师需要确立起信息化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目标,优化应用信息,实现多样化的课程资源整合利用。這样交替使用网络平台以及教学课件等,学生在了解社会热点新闻以及数字化资源发展实际的情形下,能够有效地明确各个阶段的课程学习知识点,不断提升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活动的适应性。教师要建立起教学网络平台并加以优化,让学生在课内外的学习与实践探索阶段,打破课堂的局限性,将自己的碎片化时间利用起来,逐步养成个人的良好品质及道德思想意识,经过新奇的课程教学方法的启迪,有效利用多样化的信息技术条件,逐渐提升课内外学习的联系。

  思想政治本身涵盖的范围比较广,学生在进行大量阅读的前提下,才能理解教学的内涵特点与深层意义。教师帮助学生透彻分析文本内容,实现全面的理解与应用,此时个人的阅读学习范围就会逐步扩大。教师在合作教学法创新应用期间,需要确定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及各类影响因素,将教学小组的活动围绕实践与理论两个方面进行。无论是运动会、班级大扫除还是阅读分享会等,都是思想政治课程内容“发挥实力”的场所,每一次的经历及深度探索分析都能够给学生以启迪。学生在富有创新影响意义的课程教学方法的引导下,能够关注思政课程的整体学习要求,并在实践中為自己的集体合作意识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注重良好的教学氛围构建

  为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教师在实践阶段需要合理规划课程教学时间,确保学生在知识探索分析的过程能够合理、有效地开展各项活动。教师要帮助学生在课堂学习阶段实现积极的互动交流,要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保证学生都能在课堂学习阶段有所收获。构建起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帮助学生在思想政治相关内容讨论阶段更有针对性。在这种课程教学模式影响下,学生能够释放自己的思想,有效分享更具价值的思想政治课程内容,并对此开展深入的交流互动探索。教师为巩固这种课程教学氛围,在教学资源应用阶段要注意把控时机,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3]。在网络课程内容探索分析期间,有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在交流互动阶段也很少会出现偏离课堂学习主题的情形,新旧知识交替出现,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效果不断提升,师生间的距离就会有效缩短,课程教学质量也会显著提升。

  (五)注重课程教学评价环节的优化

  初中生的自尊心较强,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尤其是在教室给学生布置强制性的目标任务之后,学生内心反感却不能嘴上强硬,只会一点点地通过行动来表明,这极易影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因此教师需要优化教学评价指导环节,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发展定位,不断推进课程教学改革目标。在评价指导阶段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自尊心维护,因为初中生在课堂互动交流阶段表现积极,一般是出于想要受到他人关注的心理,从而获得自我发展的动力。如果教师发现学生存在错误,直接当堂批评,课后又不注意开导,就容易影响学生在思想政治课程学习阶段的表现,这也违背了核心素养培养的初衷。所以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利用合理的方式方法帮助学生明确发展方向,对合作探讨、作业情况等进行评价,让学生在课堂或课下有机会接触到其他的不同意见,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及时寻找改进措施和方法。

  三、结语

  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指导阶段有效落实核心素养培养工作,能够在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帮助学生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确立起自己的人格发展目标,提升自己的课程学习质量。因此教师需要优化改进课程教学策略,帮助学生认识到以往在思想政治课程内容学习期间的不足,改进学习方式方法,给自己的长远发展与进步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立中.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下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研究[C].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贵阳会场)论文集,2019.

  [2]李卫静.浅谈在建构主义课程理论下培养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研究性教学[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8(6):284.

  [3]曹传圣.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7(29):154.

  [责任编辑张宏丽]

  

  

篇三:《思想政治课研究》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作者:贺晶晶来源:《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第15期

  贺晶晶

  (合肥师范学院计算机学院,安徽合肥230601)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现有的课程设置和教学体系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对学生思想上的培养与影响也是不能忽视的。从该课程的研究目的及意义、教学内容及要点、教学现状分析、主要思维导向及教学方法原则等方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进行探索与研究,旨在通过不断的改进,使本门课程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要点;思维导向;方法原则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8-0230-03

  高校的教育不仅仅局限于最基本的使大学生接受和具备各种知识,还要教会大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如何为人处世,如何具备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良好身心素质。当今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和发展的主力军,提高大学生这支队伍的整体水平,使他们具有良好素质非常重要。同时,作为大学教育高级专业的人才群体以及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重要力量,对大学生们进行行之有效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意义。我们必须要清楚的认识到高校政治理论课的主要任务,同时也要清楚,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不能仅仅局限在理论的教育与灌输上,单纯被动的接受不利于在实践中发挥他们自身的能动性[1]。对此,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问题的所在,正视出现在教学过程中的缺点与不足,合理安排教学,不断用新思维、新方法审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只有在发展中不断改善相关教学,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并体现其价值。

  1思政课课程教学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该理论课程的重中之重,在校大学生有着自身的特点,心理日趋成熟,但又具有一定的依赖性,该课程对在校大学生的思想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对其教学进行相关方面的探索与研究便显得意义重大。首先,在课程教学方面,有利于促进其课程理论体系的构建,有利于创建多元的教学模式,能够切实有效的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效性;其次,于大学生方面而言是能够找出新形势下适用于其群体的思想政治理论培养方式与方法,纠正其在思想方面存在的认识误区,使其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与变化,不断地与时俱进,不断以新的面貌参与到社会主义的建设当中,为社会发展做贡献,实现自己的价值。

  2思政课课程的教学现状及成因分析

  目前,各大高校积极响应和贯彻国家的各项方针和政策,坚持并不懈努力的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进行改革、完善和发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毫无疑问在为国家培养人才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问题与弊端。就目前而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状是整体良好的,一方面它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社会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其重要地位也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可。但在该理论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旧存在着教学及评价方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形式单一的问题,有些教学内容并不完全与实践接轨,在与现实结合时不够灵活,教学不够生动,不能满足不同学生对这一课程的不同需要,也不能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2]。再加上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不充分,影响了教学效果等问题,使寓教于乐变得更加不可能,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去改变和完善。

  因此,思政课的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重视程度方面。部分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程度度并不像其他文化课一样、讲解存在不到位的情况,课时量安排也不尽合理,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在实践教学方面。部分高校并未将课本理论与实践进行紧密结合,不能使学生充分认识该课程的重要性,只是单纯的停留在了理论层面;再次、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当中,教师的角色至关重要,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再加上教学内容的枯燥,将很难使该课程达到预定效果,然而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资队伍中,确实有部分教师并不适合该门课程的讲授;最后、教材方面。基于某些原因,我们的教材内容并不能实时的进行相应的改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理论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与针对性。

  3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要点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四门必修课,以及《形势与政策》等多门选修课程,这些都是高校大学生的公共基础课,这四门必修课承担的教学任务及教学重点有所不同,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主要是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和本质特征介绍给大学生,揭示物质世界的本质规律,使其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则主要讲的是中国的近现代的历史,为大学生学习并了解我们国家的历史与基本国情提供方法与渠道,更进一步使其理解我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因,从而更好的投身于现如今祖国的建设当中;《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主要阐述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社会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历史进程等内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在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的思想道德与法制教育方面做出了相应的阐释,引导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增强法制观念,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是其重要任务[3]。淡薄的法律意识及不良的道德素养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也会对社会的发展造成危害。

  在高校开设政治理论课,对一些重、难点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使大学生在该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思想觉悟,帮助其解决思想上的困惑与问题,潜移默化的把大学生对错误思想的辨析与判断能力提升到新的高度。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教学,使大学生们深刻的认识中国共产党及广大人民群众选择社会主义道路虽经历一系列的波折,但却是极其正确的,务必始终坚持下去;在新时期的社会大背景之下,该课程教学究竟实现怎样的改变才能够与时俱进的适应新情况,才能够充分发挥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4思政课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原则

  首先,其教学要与实践紧密结合。

  

篇四:《思想政治课研究》

  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在全国情境教学情境教育学术研讨会上发表讲话时指出情境教学强调以思为核心在创造的乐趣中协同大脑两半球的作用通过形真情切意远理蕴的特点巧妙地把儿童的认识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解决了长期以来因注重知识忽视情感活动而带来的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不能协同发展的问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中学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研究报告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推进,情境教学作为一种良好的获得知识的途径和正在形成的教学模式,在中学思想政治课堂被广泛的运用,有关创设情境教学的研究和文章也大量涌现,但基本上都是就怎样创设持一家之言,而对思想政治课创设情境教学研究成果的综述并不多见。本研究在大量搜集国内学者关于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经过分析整理,综述了国内关于情境教学在思想政治课堂运用的相关问题,并指出其不足,旨在给情境教学的研究者以更直观的参考,并促进学者对思想政治课堂创设情境教学做更深层次的研究。关键词:情境教学思想政治课堂一、情境教学概述(一)情境教学的内涵国内学者一致认为,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方法。这一方法创设的是情感和认知相结合的教学环境,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有效的获得知识,进而升华学生情感,实现三维目标。“情境”是“情”与“境”的有机结合,情因境生,境为情设,二者和谐统一方成情境。(二)情境教学法的起源情境教学在中外教育史上早已源远流长。在我国,古代《烈女传.母仪传》中记载的孟母三迁教子、断织教子的故事,就是情境教学的典型范例。刘勰的《文心雕龙》中有“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的提法;清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留下“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的论述。现代叶圣陶先生也有“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的名言。在国外,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是借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卢梭的《爱弥儿》中记载了情境教学的实例。最早在教育学意义上运用“情境”一词的是美国哲学家杜威,他提出“思维起于经验的情境”,并把情境列为教学法的首要因素。将情景教学推向一个新阶段的首推保加利亚的洛扎诺夫,他所创造的暗示教学法的根由就是情境教学。(三)情境教学的基本特征。对于情境教学的基本特征,众多研究者从不同的侧面或角度进行了不同的概括。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在全国“情境教学-情境教育”学术研讨会上发表讲话时指出,情境教学强调以“思”为核心,在创造的乐趣中协同大脑两半球的作用,通过形真、情切、意远、理蕴的特点,巧妙地把儿童的认识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解决了长期以来因注重知识、忽视情感活动而带来的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不能协同发展

  1

  的问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胡兴松在诸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情境教学的基本特征概括为:形真、情切、意远、理蕴、思趣、美感。这一概括是相对全面的。二、中学思想政治课创设情境教学的可行性(一)适应新课改的形势要求新课程改革强调,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学生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传统的教学太枯燥乏味,达不到教学要求。(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过程也是一种认识活动。认识的一般规律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具体到抽象。思想政治课尽管也有一定的逻辑美和理性美,但对缺乏抽象思维能力的中学生来说,要一下子理解是困难的。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就是用可感知的东西诉诸学生的感官,引起想象,进而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实现由“生动的直观到抽象思维”的飞跃,然后再用理性认识去分析社会现象,指导社会生活。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过程,根据皮亚杰的理论,有两种形式:同化——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顺应——当新知识不能被旧知识同化时,要调整原有知识结构,去适应新知识。按布鲁纳的观点,思维情境是借助于学生旧有的知识经验、认知结构,作为同化和顺应的外部条件。这些发现性理论为中学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的创设提供了认识理论依据。(三)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和独特的优势思想政治课教材本身具有丰富的时事背景和生活素材,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知识体系,都和学生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有利于广大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为学生积极参与和体验创造良好空间。三、中学思想政治课创设情境教学的意义(一)情境教学对教学客体的意义政治课的内容都与现实生活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但由于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有时存在一定的反差,会引起学生质疑,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弥补这一不足;运用情境教学符合中学政治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有利于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艺术和趣味性,使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活”起来,提高教学效率。(二)情境教学对教学主体的意义政治课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学习态度;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能增强学生主体性;能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价值观;有利于改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师突破教学难点,

  2

  突出教学重点,深化对问题的认识。四、中学政治课创设情境教学的策略(一)政治课堂情境创设的基本思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让学生充分参与为前提,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以社会和学生生活为基本内容,以问题引导为方法,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达到促进学生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提高学习质量的目标。(二)政治课堂创设情境的操作程序纵观不同学者阐述的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情境创设的操作流程,大致分为“创设情境,导入教学——贯穿情境,合作探究——升华主题,实践运用”三个步骤。有学者细化了情境教学的基本操作程序:通过对教学目标进行分析,确定当前教学内容,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提出问题,把学生带入情境,产生认知冲突,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学生在“情境”和“问题”的刺激下,积极主动的探索问题,成为学习的主体;在独立探索基础上,教师要调动全体学生参与讨论分析,进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对别人和自己的发现、体会进行反思、评价,捕捉有价值的观点和思想,找出不足和问题;联系当今国内国际热点、重点问题及学生敏感或困惑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政治课堂创设情境教学的基本呈现方式学者一致认同中学政治课课堂创设情境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结合教材设置问题,激发学生求知热情;根据教学需要,利用录像、电影、图画、幻灯、挂图、模型以及实物等形象手段,激发学生情感;利用小品、科学史事以及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传说、寓言等小故事,创设和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创设表演、讨论、竞赛、辩论、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去。直接性创设方式包括:调查采访类、自主体验类、现身说法类;间接性创设方式包括:可视性间接情境类(小品表演、实验演示、声像媒体)、想象性间接情境类(语言描述、实况播音、设置悬念)、评判性间接情境类(辨析讨论,价值判断)。教学情境创设方式要因人因时而异,不论采取哪种形式,都要服务于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五、目前国内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研究的不足虽然,目前国内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的研究已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仍存在不足。在所搜集的文献中,学者主要是对情境教学的内涵、理论依据和实施策略、存在的问题等几方面进行了研究,大多泛泛而谈,没有真正的与思想政治课的特点结合起来;相互借鉴的观点较多,缺乏创新性;而且主要是定性研究,几乎没有定量研究,缺少翔实的数据收集和测算结果的支持,无法从数据对比中直观的看出,中学思想政治课堂实施情境教学是否达到了预定的教学效果。

  3

  

  

篇五:《思想政治课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研究

  摘要: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要求,高校要围绕全员教育、全过程教育、发展教育的理念展开。把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把思想政治观念根植于专业课,灵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世界观、价值观。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审视了高校思想政治课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校;德育;课程建设

  《思想政治教学大纲》旨在通过教学研究全过程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深入挖掘研究各类教育课程的特色思想主义政治教育理论科学教育资源,构建特色思想主义政治教育理论课“三位一体”,综合品质素养教育课程、专业素质教育素养课程从教学战略性的高度切入进行思想政治科学教育理论课程体系化的建设。也就是说,课程的特色思想主义政治理论是一个贯穿于学校专业体育教学发展全过程的专业思想理论政治科学教育理论课程体系,体现了专业育人根本任务,体现了教师全员共同学习、广泛领域育人、全方位高效学习的教育理念。从本质上讲,课程思想政治其实是一种全新的课程观、全新的课堂教学设计和模式。

  一、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领导重视不够,推动力不足

  在课程思想政治建设中,学校管理者起着关键性的主导作用,一些专业学校、私立学校和新生学校领导只在文献学习层面上支持对课程的思想政治支持,没有具体的支持和帮助,导致对课程的思想政治支持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也有一些高校由于缺乏资金支持,没有对课程进行类似的思想政治研究,这使得思想政治课的课程结构不够完善。

  (二)教师专业素质不足,课改意识薄弱

  专业教师早就意识到,专业课程只教授专业知识,思想政治教育是辅导员、思想政治教师的责任。对于专业教师来说,课程的思想政治建设还没有完全放在

  心上。专业课程教师在实施课程思想政治结构方面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缺乏有机结合,存在“两面”现象,专业课程、思想政治课程是独立的。一个特别的例子是,一些教授习惯于只负责教授专业知识的课程,而忽视了思想政治内容的整合。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校领导对课程思想政治建设重视不够,导致教师课程改革意识淡薄;另一方面,尽管部分教师掌握了良好的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没有将思想政治课程目标融入课程标准、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导致教育效果不佳。这反映出高校课程思想政治建设缺乏内生动力。

  (三)信息化教学手段使用不足

  课程的思想政治趣味性和有效性必须得到信息技术的支持。思想政治内容相对抽象枯燥如果直接带到职业教育中,课堂显得枯燥乏味,没有达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在这方面,在实施课程理念时,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提高教育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由于信息化建设基础薄弱,缺乏信息平台和方法的应用,导致缺乏趣味性、活力和灵活性。一些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缺乏信息技术应用的知识和技能,他们继续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组织,使课程成为思想政治课。弱点是,思想政治内容没有渗透到学生的头脑和心灵,而是在学习后被遗忘。政治教育可以说是无任何作用及意义的。

  (四)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不健全

  课程的思想政治理念已经显少被教育所重视及提及,虽然有几所大学开设了不同学科的思想政治示范课程,虽然评价体系影响了课程思想政治工作的长远发展。在这两个方面,高校中还要坚持继续重视实践和深入研究,规范绩效评价管理方法,协调制定评价质量指标,注重教学绩效评价与工作过程绩效评价方法相结合,确保绩效评价的方法科学性、合理性和评价全面性。

  二、高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

  在高校实施课程思想政治建设,既是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要求,也是高等教育时代的要求。大学是培育人才的摇篮,是国家的智囊团,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追随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促进新时代的能力建设

  对新时代能力的评估将不仅侧重于技术、专业技能和综合知识,还将更加注重家庭和国家洞察力、职业道德、技能、诚信和可靠性以及责任感。保持思想阵地和境界,培养有强烈思想和高尚道德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国家及其继任者。

  (2)鼓励学生多元化发展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其中道德是至高无上的,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不能凌驾于道德素质的提高之上。因此,高校要实现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必须重视开展德育工作,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注重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课程的思想政治性是高校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对提高和塑造学生的士气具有重要作用,高校必须为课程的思想政治建设做出强有力的贡献,做好工作。

  (3)有助于课程改革的要求

  在知识密集、道德被忽视的高等教育环境中,课程教育改革的深入实施必然是一种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课程教育改革的核心思想理论政治理念为高校课程教育改革实施指明了发展方向。高校要加快实现职业人才培养的新目标,高校必须根据新的课程改革思想理念调整新的课程教育结构,在充分补充传统职业教育的资源同时又要转变传统课程教育观念,整合弘扬社会主义特色核心思想价值观、中国优秀中华传统道德文化,家庭、国家和社会人道主义精神关怀体系贯穿整个职业教育的全过程。整个过程体现了课程教学的思想性,充分发挥了职业培训的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在立德树人的背后,高校应以教育为重,利用学校课堂思想教育的各种主渠道,做好学校课程教师思想教育政治队伍建设指导工作,增强课程思想政治亲和力和教育针对性。以课程思想教育政治开展教育,满足广大学生快乐成长和健康发展的基本需要。

  参考文献

  [1]杨林,杨春华,周家荣.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责任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7):26-30.

  [2]徐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建设的导向研究[J].教学与研究,2016(3):86-91.

  [3]王芳倩,纪元.从学科建设到话语体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路径分析-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研究》[J].中国测试,2019(10):I0015.

  [4]代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21,12(9):101-103.

  [5]陈曦.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2):179-180.

  [6]陈德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我国西南地区普通高校为例[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24(6):50-53.

  作者简介:高路(1982——),女,浙江乐清人,硕士研究生,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浙江理工大学研究基地”),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就业创业教育方面的研究。

  基金项目:本成果系“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项目‘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支持项目的阶段性成果”;2021年浙江理工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成果。

  

  

篇六:《思想政治课研究》

  思想政治课教学素材的选取与有效利用的研究报告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一)背景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实施文本和具体体现,是教师教和学生学习的最主要的课程资源。普通中学思想政治教材突显生活逻辑主线,注重学生的感悟、体验和探究,选用大量教学素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活动,使教材具有一种亲和力。但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教材中的素材还有明显的滞后性,首先是本套教材成书使用至今已有十多年,所以有些材料已经不合时宜,例如涉及到的有关法律方面的素材里边有关的时间、罚金或赔偿已经不能跟上社会的调整,品德方面的素材如民族精神方面,还沿用的是98抗洪、抗击“非典”等材料。又如初三国情部分无法反映和体现当前经济社会,国内国际的最新发展变化,不能很好地理论联系实际,导致对思想政治课不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甚至是不喜欢上。政治教师只有充分利用和开发极具时代价值的教学素材,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寻找知识与实际的结合点,做到从实际中归纳理论,用理论来分析实际,从而达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学与用、知与行有机的统一,才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二)界定1、关键词的界定

  “素材”:《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未经总括提炼的实际生活现象”。即从现实生活中搜集到的、未经整理加工的、感性的、

  分散的原始材料。思想政治课教学素材是指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用来解释、说明、印证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以达成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的各类原始材料。教学中所选取的教学素材,是教学环境资源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信息传递的重要载体。

  2、教学素材分类根据素材的呈现形式不同可以将教学素材分为:(1)文字素材:除思想政治教科书外,其他涉及道德、法律、国情、时事政治等内容的报刊、书籍等都是初中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要教学资源。(2)音像素材:包括图片、录音、录像、影视作品等。(3)人力素材:即人力资源,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及其它社会各界人士。(4)实践活动素材:包括课堂中学生的讨论、辩论;也包括课堂外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调查、访问等,因此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自然和人文景观、教育基地等都是课程素材的一部分。(5)信息化素材: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收集网上资源,包括文字资料、多媒体资料、教学课件等,因其独有的共享性、互动性、智能化、容量大等特点,在拓宽视野、提高效率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素材。二、理论依据及意义1、理论依据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材”。《全日制普通出中

  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提出要主动开发课程资源,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社会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要想努力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就必须关注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活生生的生活经验,选取有效的教学素材来组织教学,这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达成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教师就应当注重初中政治教学素材选取,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逐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践价值: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他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实际。新课程改革倡导构建“以生活为基础”的课程模块。思想政治课的内容要立足生活,反映生活,与社会、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联。要求思想政治教师在备课的过程要树立“教材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的理念,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素材,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并运用知识。

  3、研究意义(1)有效的教学素材,有利于创设问题情境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教师不应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学生,而应该找出能引起学生兴趣、刺激学生的材料,然后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应用教学素材,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合理的教学素材,体现三贴近的原则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选取合理有效的现实生活中的教学素材,既体现了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的原则,又使学生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反思,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形成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达到知与行的统一。(3)有效的教学素材,有利于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教学效果。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1、目标、内容:本课题首先分析教学素材在选用上存在的现象和问题入手,为合理选取与有效利用提供借鉴;其次研究合理选取与有效利用素材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最后提出在教学素材选用时应遵循的原则。2、拟采取的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教育学、心理学等著作,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分析该成果的理论与实际价值及借鉴意义。(2)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最能反映当前素材选取与应用在课堂教学中的现状。通过针对性问卷调查,了解素材在教学中的合理性、相关性、现实性、针对性、生活化、时效性等相关问题。(3)案例研究法:深入政治课堂,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观察记录课堂教学过程,对教学素材的使用效果进行评价,对典型案例进行教研。

  3、步骤及过程第一阶段:确立研究课题。确定研究课题,研究、设计课题方案,进行课题方案可行性论证,做好课题研究前的准备工作。本课题于2015年9月底前完成立项申报,于2015年12月前完成开题报告的撰写。第二阶段:开展研究工作。从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开展具体研究工作。进行案例研究,设计问卷,进行调查,统计分析,撰写教学随笔,开展教学实践等研究工作,并撰写中期报告。第三阶段:形成研究成果。2016年8月——9月。对具体研究过程的资料进行归纳,对阶段性成果进行整合完善。就思想政治课中教学素材的选取与有效利用的意义,教学素材选用应遵循的原则,获取丰富而有效的教学素材的途径等问题,进行分析、论证。最后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四、研究结果与成效1、教学素材有效性分析思想政治课理论性强,有效的教学素材能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通过问卷调查研究、案例研究中发现,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学素材的选择和利用中总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1)教学素材选用不考究

  教师的选材用材的目的无非是为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创设情感的激发点;推动知识的生成点;把握德育的渗透点;抓住能力的培养点。最终实现激发兴趣,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养。但在实际教学中,因内外部资源的受限和教师水平的有限,常会出现拼凑性素材,使教学实效性大打折扣,起不到相应的教学作用。

  (2)教学素材使用参差不齐。思想政治课选用教学素材包括文本素材、图形素材、图片素材、动画素材和音视频素材等。但在教学中存在选材用材单一化,或一味追求“热闹”,没有吧选用的素材进行有机整合,导致素材的堆砌,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2、教学素材选用的原则(1)素材为教学目标达成服务在教学鲁教版八年级上册《感受大自然之美》时,运用了自己录制的微课,学生在5分钟内明白了什么是自然美,自然美包括的两方面各是什么,起到了突破难点的作用,实现了教学目标。(2)教学素材要符合学生生活经验和生活感受。例如在教学鲁教版七年级上册《播种友情》一课时,首先选用了雁南教同学们做门帘从而走出闭锁心理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闭锁心理及其危害并体会友情的作用——个人心理、成长、发展三个方面的需要。从一个具体的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感悟的实例,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同时还利用一个真实的情景模拟表演问学生“选择和谁交朋友?还有不同的想法吗?”推进了课堂发展,促进了课堂生成。

  (3)教学素材呈现要多样化在教学中,既需要文字素材、音视频素材,也需要图表素材、活动素材,它们在教学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不同的素材在运用过程中各有优劣,如文字素材便捷但不够生动;图表素材直观但信息量大,但能力要求高;音视频素材易创设情境,但制作难度大;活动素材可以体验过程,但难以调控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目标,结合教材内容,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特点出发,综合选用恰当的教学素材。(4)教学素材选用精而不烂。恰当地使用素材能够使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获得情感体验,感悟知识,提升能力。教学素材运用过多、过滥,学生最后只接受了一些零碎的时政“片断”,不利于知识体系的构建。初中政治教学,应多选一些阅读量相对较少的材料,尤其是对初一初二的学生,应多倾向于选择类似微课,图片、寓言故事、名言警句等简洁明快的素材。因此,教师要注重选用素材,并对素材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和加工,为有效教学用心选材用材。(5)教学素材选用要体现时代性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时代性很强的课程,与经济、政治现象紧密相连,并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如在教学初三国情部分——“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内容时,就必须了解和搜集试试素材帮助学生理解。如我国经济方面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文教方面我国由历史上的“一个人的奥运”到2016年8月中

  国军团赴巴西里约奥运会获得26金仅次于美英,特别是女排获得了中国奥运史上第二金;……教师应将最新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信息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感受中国综合国力的强大。在初三备考中,我们可以利用时政热点话题,设置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创造性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同学间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从屠呦呦素材能联系到那些政治问题?——道德方面:珍爱生命,努力实现人生价值;法律方面:保护知识产权;国情方面:实行人才强国和科教兴国战略。如此进行针对性分析,以提高教学实效性。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受教研时间及研究方法、能力等多方面等因素的影响,本课题还存在以下问题:(1)在课题研究中,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相关老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统计,但受学校规模限制问卷调查对象人数有限,可能会影响调查结果的有效度。(2)在教学素材选用中,如何开发和利用好人力资源,尤其是学生这一“教学主体”资源的有效利用涉及比较少,这也是今后进行此类研究的一个努力方向。对积累、获取广泛教学素材的途径也没有重点展开研究。(3)教学素材在教学应用中有效利用与无效利用的典型性课例的收集、整理与例证还不系统完善,研究论证的严谨性还有待加强提高。

  今后改进思路:(1)把小课题研究融入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在研究中学习,遇到困惑时及时请教课题组指导老师和其他老师,在探讨交流中提升研究能力。(2)注重从教师自身——作为有着巨大潜能的“素材”方面去研究和利用,发挥教师这一资源在课堂教学的潜在作用和调动学生课堂思维与参与积极性的深入研究,拓展素材的广度,发展和发挥教师这一能动素材的不可估量作用。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的使学生学起来、动起来、活起来。真正提高和突破课堂教学效果。(3)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优化课堂教学,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开展教研,重视平时教学中研究资料的积累,从而使教学研究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篇七:《思想政治课研究》

  针对当前部分大学生的道德观存在道德认识存在偏差传统道德滑坡服务意识淡薄公德践行能力较差等问题和不足在这一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分析产生这一现状的原因主要包括社会大环境中的社会政治社会经济现代商品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原因高等院校对德育教育的轻视德育教育内容的滞后与现实脱节以及师资力量配备不足的原因家庭教育和大学生自身素质等原因高等院校德育教育的原因家庭教育和自身素质等原因提出通过以感恩教育为介入点以大学生思政课为支点以社团活动为载体的方式和大学生进社区服务三下乡活动大学生当村官志愿者义工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提升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完善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建立大学生道德教育体2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及可行性分析本研究将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调查法和访谈法来进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申请书三篇

  篇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申请书

  项目名称:大学生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道德观培养研究

  申请者:

  单位部门:

  XX学院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

  (办)

  (宅)

  (手机)

  填表说明一、本表用计算机打印填写。二、封面上方的编码框申请人不填。三、表中所列“项目负责人”应为课题研究和课题管理的主要实际负责人,只能填写一人。四、申请书复印请用A4纸,于左侧装订成册。一、简表

  

  大学生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道德观培养研究

  项目名称

  20XX年至20XX年研究期限

  项目姓名

  年龄

  技术职务

  

  负责人

  已获学位学士

  所学专业

  现从事专业

  思政

  从事过的思想政治教育岗位及时间辅导员三年

  姓名年龄主

  技术职务已获学位专业现工作岗位

  要

  研

  究

  人

  员

  本课题研究分为三部分:

  二、选题依据(项目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1)研究意义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大学生的道德教育问题始终是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加强对大学生道德教育问题的理论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丰富大学生道德教育理论本课题针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从而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法,这一切都将有助于对道德意识培养的进一步提高,为道德教育理论提供科学依据,为道德教育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持。有利于指导大学生道德教育实践面对新形势和新情况,大学生道德教育应在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改进,特别要在增强时代感和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上下功夫。本课题在培养学生道德意识的角度和方法上为道德教育实践提供指导和借鉴。(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大学生道德教育问题至关重要,从国内外现状来看,很多学者这一问题加以研究,迄今为止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从出版的著作来看,有关高校德育的著作也不少,如梁桂麟的《知识经济与高校德育》、冀学锋的《当代高校德育基础》,为大学生道德教育提供了很多可借鉴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总的来看,各学者主要是从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现状、困境、必要性和对策上探讨这一问题的。如,XX等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亟待加强》一文中从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现状和成因入手,探讨了大

  

  学生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通过分析发现,学者们对于大学生道德现状和对策上研究较多,但是从培养大学生奉献精神、服务意识这个角度出发研究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理论还远远不够,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三、研究方案1、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有关问题本课题旨在探索大学生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道德观培养。针对当前部分大学生的道德观存在道德认识存在偏差、传统道德滑坡、服务意识淡薄、公德践行能力较差等问题和不足,在这一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分析产生这一现状的原因,主要包括社会大环境中的社会政治、社会经济、现代商品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原因,高等院校对德育教育的轻视、德育教育内容的滞后、与现实脱节,以及师资力量配备不足的原因、家庭教育和大学生自身素质等原因,高等院校德育教育的原因、家庭教育和自身素质等原因,提出通过以“感恩教育”为介入点,以“大学生思政课”为支点,以“社团活动”为载体的方式,和“大学生进社区服务”、“三下乡活动”、大学生当村官、志愿者(义工)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提升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完善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建立大学生道德教育体系。2、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及可行性分析本研究将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调查法和访谈法来进行。首先,需要全面占有关于当前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现状与思路的有关文献资料。为了满足全面性的要求,从早期的书籍著作到网络期刊的数据库,都进行全面的检索获取资料。在熟读和理解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联系当前我院德育教育工作实际进行思考。书面上的资料具有广泛性,但容易忽视现实当中的细节问题。因此,本研究还将考虑对有我院

  

  德育工作者和大学生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获得

  大学生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道德论文观培养研究

  6000

  四、研究基础(与本项目有关的研究工作积累和已取得的研究工作)本课题组成员在开展本项目研究前,已经公开发表以下学术论文:1、

  五、经费预算

  序号经费开支科目

  1

  资料费

  3

  数据采集费

  5

  差旅费

  7

  其他支出

  金额(元)序号

  2000

  2

  1000

  4

  500

  6

  500

  合计

  经费开支科目金额(元)

  专家咨询费500

  印刷费

  300

  会议费

  2005000

  

  学

  校

  科

  研

  主

  管

  部

  门

  审

  (公章)

  查

  意

  负责人:

  年月日

  见

  专

  家

  咨

  询

  论

  证

  意

  专家签名:

  年月日

  见

  

  省

  哲

  学省

  社委省

  会教教

  科育育

  学工厅

  领委

  导审

  小查

  组意

  审见

  定

  负责人:年月日意负责人:年月日

  见

  附件2:

  课题设计论证(活页)

  课题名称:大学生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道德观培养研究

  

  1、选题:本项目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2、研究方案:本项目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主要观点;3、预期价值:本项目的预期成果、理论创新程度或实际应用价值(请分3部分逐项填写,限3000字内)。1.选题:(1)研究意义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大学生的道德教育问题始终是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加强对大学生道德教育问题的理论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丰富大学生道德教育理论本课题针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从而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法,这一切都将有助于对道德意识培养的进一步提高,为道德教育理论提供科学依据,为道德教育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持。有利于指导大学生道德教育实践面对新形势和新情况,大学生道德教育应在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改进,特别要在增强时代感和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上下功夫。本课题在培养学生道德意识的角度和方法上为道德教育实践提供指导和借鉴。(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大学生道德教育问题至关重要,从国内外现状来看,很多学者这一问题加以研究,迄今为止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从出版的著作来看,有关高校德育的著作也不少,如梁桂麟的《知识经济与高校德育》、冀学锋的《当代高校德育基础》,为大学生道德教育提供了很多可借鉴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总的来看,各学者主要是从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现状、困境、必要性和对策上探讨这一问题的。如,张志坚等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亟待加强》一文中从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现状和成因入手,探讨了大学生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通过分析发现,学者们对于大学生道德现状和对策上研究较多,但是从培养大学生奉献精神、服务意识这个角度出发研究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理论还远远不够,还有待进一步加强。2、研究方案:(1)基本思路:本课题在德育教育研究成果进行综述的基础上,介绍了当前大学生道德意识缺乏现状,并结合我院大学生德育情况,分析出出现这些不足的原因。最后,依据分析结果,给出理论解释和相应的建议。本课题研究分为三部分:

  本研究将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调查法和访谈法来进行。首先,需要全面占有关于当前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现状与思路的有关文献资料。为了满足全面性的要求,从早期的书籍著作到网络期刊的数据库,都进行全面的检索获取资料。在熟读和理解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联系当前我院德育教育工作实际进行思考。书面上的资料具有广泛性,但容易忽视现实当中的细节问题。因此,本研究还将考虑对有我院德育工作者和大学生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获得

  道德意识,提升青年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完善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建立起大学生

  道德教育体系。

  3、预期价值:

  (1)预期成果:

  主序号要阶段性1成果

  2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起止时间承担人

  总结当代大学生德资料收集

  育现状的不足

  我院大学生志愿服调查问卷

  务现状调查

  ]

  培养大学生志愿服

  3

  论文

  务意识的研究

  最

  终成

  成果名称

  果

  成果形式

  预计字数完成时间

  承担人

  大学生奉献社会、

  服务人民的道德论文6000

  观培养研究

  (2)理论创新程度:研究内容的创新:通过角度的变化全面探究大学生道德意识缺乏的原因,从社会环境、校园因素、家庭因素、大学生自身因素四方面入手,着力分析产生这一现状的原因,基于这一现状的思考,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研究方法的创新:将大学生奉献服务意识与道德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以大学生志

  

  愿服务为载体,归纳培养大学生道德意识的可行之法。(3)实际应用价值:大学生道德教育应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奉献精神,服务意识,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参与社会志愿服务。本课题对大学生道德意识培养有了进一步的研究,为道德教育理论提供了依据,为道德教育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持。本课题结合了我院的实际情况,研究了大学生奉献精神、服务意识缺失的原因,并通过分析这一原因,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之道。这有利于加强我院大学生道德意识的培养,能够促使我院更多的大学生参与社会志愿服务活动。

  

  篇二: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研究课题申请书

  课题名称申请人所在院部(部门)申请日期

  填表说明1.申请书一律用A4纸。2.封面右上角的编号由思政研究会统一填写。3.申请书填写内容依要求填写,要求格式一致、层次清晰、美观大方。

  课题基本信息简表课题名称

  申请经费

  研究起止时间

  年月至年月

  成果形式

  申请人所在院(部)、学科、专业

  课题申请人基本情况

  姓名年龄性别职称

  学历/学位联系电话手机:办公电话:

  

  课题组成员基本情况(不含申请人)姓名年龄性别职称学历/学位所在院部/学科/专业

  申请书填写主要内容:一、本课题研究基础、研究现状及趋势。二、课题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及创新之处。三、课题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工作方案、进度计划。四、申请人近三年来的主要科研成果(包括承担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获得科研奖励)。申请者承诺:我保证申请书内容的真实性。如果获得立项,我将履行项目负责人职责,严格遵守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管理办法》,切实保证研究工作时间,认真开展工作,按时报送有关材料。若填报失实和违反规定,本人将承担全部责任。

  

  签字:年月日

  评审专家组意见

  年月日

  组长签名:

  

  校思政研究会常务理事会意见

  签名:年月日

  

  篇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项目申请书

  (辅导员专项)项目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项目负责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在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子信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表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表说明一、填报《申请书》前,请先了解关于本年度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精神,遵守关于申请项目的有关规定。《申请书》所填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逐条认真填写,表达要明确、严谨。采用国家公布的标准简化字。外来语要用中、英文同时表达,

  日起算。无特殊情况,一律不得延期。5.项目组主要成员:指在项目组内对学术思想、技术路线、理论分析及项目的完成起重要作用的研究人员。6.项目预期研究成果请参照本年度“XX大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辅导员专项)的通知”中的要求填写,确保能够完成。

  简表

  项目名称研

  课题类别究

  申请经费项

  预期成果目

  形式

  A、重点课题()B、一般课题()

  万元起止时间

  年月至年月

  A、专著B、译著C、研究报告D、调查报告E、论文

  F、计算机软件G、其他(可多选)

  申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民族

  请职称

  学历

  所学专业

  者职务

  学位

  研究领域

  

  (限300字)摘要

  关键词

  项目组

  姓名

  职称

  学院

  项目中的分工

  签名

  

  主

  要

  成

  员正文

  按照以下提纲撰写:(不少于4000字)

  一、课题设计论证

  1.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

  2.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和方法、重点难点、主要观点及创新之处。

  3.前期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

  二、研究基础和工作条件

  1.工作基础(与本项目相关的研究工作积累和已取得的研究工作成绩)

  2.工作条件完成本课题研究的时间保证,资料设备等科研条件。

  3.申请人简介(包括申请人的学历和研究工作简历,近期已发表的有关论文,参

  加其它课题的情况或参加创新团队的情况)

  三、年度研究计划及预期研究结果

  项目的研究时间,进度安排,阶段成果和最终成果形式。

  四、经费预算

  序号经费开支科目

  金额(元)序号经费开支科目金额(元)

  1资料费

  5

  咨询费

  2调研差旅费

  6

  印刷费

  

  3小型会议费

  计算机及其辅助设4

  备购置和使用费

  合计

  元

  7

  其他

  8

  五、申请者的承诺:我承诺对本人填写的各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如获准立项,我承诺遵守XX大学科研管理的有关规定,按计划认真开展研究工作,取得预期研究成果。

  申请者(签章):年月日

  六、项目负责人所在学院审查意见申请书所填写的内容是否属实;该课题负责人和参加者的政治业务素质是否适合承担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本单位能否提供完成本课题所需的时间和条件;本单位是否同意承担本项目的管理任务和信誉保证。

  单位盖章单位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七、管理部门审核意见同意立项,资助经费

  万元。

  单位签章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篇八:《思想政治课研究》

  课题名称高中思想政治课学习现状思想政治教育实习小组实习学校武汉市第四十九中学12关于高中思想政治课学习现状的调查报一调查背景1调查目的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被动学习不会学习教育效率低下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高中思想政治课也存在这一突出问题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使学生具有充分的动力主动学习善于学习这正是素质教育的要义所在

  调查报告

  课题名称学院专业实习小组实习学校

  高中思想政治课学习现状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何海玲杨国庆颜争肖慧飞武汉市第四十九中学

  关于高中思想政治课学习现状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1、调查目的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被动学习,不会学习,教育效率低下,

  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高中思想政治课也存在这一突出问题,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使学生具有充分的动力,主动学习,善于学习,这正是素质教育的要义所在。所以,调查高中生思想政治课的学习现状,有着重要的现实性。

  2、调查对象本次调查以武汉市四十九中高一、高二学生,部分老师为对象,针对学生共发放了135份问卷,回收125份,回收率为92.6%,具有统计意义;针对老师采取的是访谈式的调查。3、调查内容学生通过自填问卷的方式,设计了15个问题,采用单项选择、多项选择混合方式,就学生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两大方面进行调查;与老师主要谈论政治课的课时安排、学校重视程度、学生的基本情况。二、问卷如下:

  高中思想政治课学习现状调查问卷

  各位同学:为了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水平,让政治课更有吸引力,让

  你的政治课成绩更加优秀,让你成为一个有经济头脑、政治眼光和哲学智慧的现

  代公民,请你认真阅读问卷中的每一道题目,并如实填写所有问题。

  1、你喜欢学政治吗?

  A、非常喜欢B、比较喜欢C、一般

  D、不喜欢

  2、你平常喜欢了解电视、报纸、书刊上的政治方面的新闻吗?

  A、很喜欢

  B、比较喜欢C、作为消遣

  D、不喜欢

  3、你买与政治有关的课外书吗?

  A、常买常读B、买过看过C、买了没看D、根本不买

  4、你喜欢和同学及家人探讨国内外大事吗?

  1

  A、喜欢

  B、偶尔

  C、从不

  5、你学习政治的目的是?

  A、完全为了应付高考B、政治可以知道生活C、二者都有

  6、政治课令你喜欢的原因是?〔多项选择题〕

  A、对政治本身的爱好B、所学知识有助于帮助自己将来发展

  C、老师上课有吸引力D、在考试中能取得好成绩

  7、政治课之所以令你不喜欢,主要原因是?

  A、政治课本身的内容B、对自己的发展没有任何帮助

  C、老师的教学方式

  D、考试成绩总是不理想

  8、你认为学习政治关键是什么?〔多项选择题〕

  A、抓住课堂

  B、认真看书

  C、自己做题D、自己思考

  9、你认为目前政治课学习中最大的障碍是?〔多项选择题〕

  A、上课听不懂B、看书看不懂

  C、做题吃力

  D、知识记不住

  10、你能否在课后复习稳固所学知识?

  A、课后看书,认真完成作业

  B、不看书,只把作业完成

  C、不看书,也不写作业

  11、你是以怎样的状态上政治课的?

  A、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主动提出问题B、认真听讲,但很少独立思考,

  提出问题C、不能认真听讲也不能主动提出问题

  12、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中你是否把政治方面内容作为研究课题?

  A、做过研究B、想要研究,但觉得很难,所以放弃C、没有兴趣

  13、在授课形式上,你对政治课有什么样的要求?

  A、以老师讲授为主B、以学生自学为主C、以师生相互讨论为主D运用多媒

  体形式教学E、采用电脑网络课形式

  14、你学了多年的政治,你认为对你产生了什么作用?

  A、帮助自己确立了正确的价值观B、学到了很多的知识

  C、提高了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

  D没有什么明显作用

  15、你对政治老师最想说的一句话:

  三、调查结果分析

  2

  政治课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受欢送的,在学生心目中有它的存在价值。但是政治课并非是一门很受欢送的课程,消极反映的比例还比较大,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不大,学习动机很大成分上是为了高考的需要。

  高中政治课的价值与功能没有得到学生的整体认同。学生对政治课的知识〔智力〕功能和培养能力的价值认识比较明显,但德育功能尚未得到学生整体认同,这是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实效性差、学习成绩不理想的深层次原因,政治课是中学德育的主要途径,应表达知识性与思想性的高度统一,但是,很显然,政治课对于学生觉悟提高的作用没有到达应有的效果。

  1、从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态度及学习方法来看,学生的学习态度还是比较端正,在你能否在课后复习稳固所学知识的选项中,有51.6%的学生选择“课后看书,认真完成作业”;但同时也有45.2%的学生选择“不看书,只把作业完成”。由此可见学生对政治课的态度一半是比较端正的,能够认真思考,独立完成作业,也有近一半的学生态度不够端正,课后只是机械地完成作业而已。

  前面提到有一半的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究其原因可能是兴趣问题,也就是对政治课的喜爱程度,通过问卷发现有52.8%的学生对学习政治是“比较喜欢”的;其喜欢的原因37.1%选择“所学知识能有助于帮助自己将来发展”;有25%选择“在考试中能取得好成绩”。在不喜欢政治课的原因调查中有42.6%的学生选择“考试的成绩总是不理想”;41.2%的学生选择“政治课本身的内容”。由此分析可以得出学生总体还是比较喜欢政治这门课程,能够意识到这门课程的作用,但是考试成绩的低下导致学生对学习政治失去了信心,再加之政治课本身枯燥乏味的内容使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提不起兴趣,所以在政治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多种奖励来鼓励学生,提供其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在授课形式上,有59.3%的学生选择“以师生相互讨论为主”,有46.6%的学生选择“以老师讲授为主”。59.3%的学生认为“以老师讲授为主”这属于传统教学模式,它有一下这些弊端:

  〔1〕重视教师的讲授,轻视学生的参与。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严重的教师中心主义,严重的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摧残了学生的自信心,由此导致学生不喜欢政治课,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怨恨和抵触情绪。许多教师在讲课时只注重灌输,而不注意学生的参与和反馈,把教师看作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主体,把学生仅仅看作是教学中的客体,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

  3

  〔2〕教师不懂就教,学生懂了还教。有些教师由于专业知识不够扎实,备课也不够充分,因而教学中对于教学重点把握不准,对教学难点讲不到位,对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理不清,对学生困惑和疑问含糊其辞虚晃而过,结果教师教得昏昏学生学的也莫不如此。思想政治课最常见的通病,也是文科教学最容易陷入的一个误区,教材写的清清楚楚,学生也基本上明明白白,可教师就是无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自学能力,将学生看成一块“白板”,对每个知识点进行面面俱到的分析和讲解,教师在上面讲的唇干舌燥,汗流浃背,学生在下面听得索然无味,昏昏沉沉。

  〔3〕“言行不一”式和“划书背诵”式教学。思想政治课本质上是一门普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的课程。然而一些讲授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教师本身并不信仰马克思主义,上这门课纯粹是谋生的手段和需要。这些教师课堂上展现给学生一副真理和正义化身的高大伟岸的形象,课后却牢骚满腹,斤斤计较,课上与课后的言谈举止形成鲜明对照,前后判假设两人。一位政治教师痛感自己每天上课说一大堆连自己也不相信的假话、空话、鬼话,于是每次上课前先打自己两个嘴巴。还有一位政治老师,有一次上课时拿错了选择题的答案,自己不知道,照着错答案讲得头头是道,并且都能圆其说。学生也深信不疑,又是写又是背。下课后回到办公室一看,才知道拿错答案。

  由于思想政治课很多内容最终需要加以背诵和记忆,有些教师为了走捷径,上课干脆就让学生划书,用少量的实践将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直接告知学生,让学生用大量的时间强化记忆和练习。这种省略过程直接奔结果的教学常常出现在理科班上。由于理科班学生政治只需应付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有些教师便主动降低教学难度和要求,让学生在对知识并不理解的前提下进行机械记忆和反复训练,以谋求考试成绩。这样的课堂由于缺少对过程的关注,缺少师生互动与对话,学生像没有心灵自由的机器人盲目生硬的接受教师指令而渐渐变得麻木不仁。这种不求甚解、急功近利式的教学实质上是将政治课上的育人功能降低为下位的谋分工具,其结果必然戕害学生心灵。

  这59.3%的学生认为“以师生相互讨论为主”,符合现代教学模式,具有以下优势:

  〔1〕.互助教学有利于变“个体”为“合作”。学习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学习就其本质而言是一个社会对话过程。在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教学

  4

  中的难点、重点创设交流情境,把课堂知识放在小组或班级中,依靠集体的力量和智慧,通过交流、讨论,充分阐述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意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更好的集体合作学习提供条件。

  〔2〕.激发学生自信心与学好思想政治课的信心。自信是人力量的源泉,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首要因素。

  〔3〕.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在传统的教学中学习氛围是沉闷的,老师讲,学生听,单一的灌输,填鸭式的教学使学生们产生很大的压力。学生在压迫中学到的东西只能是死记硬背的东西,有些学生甚至都不理解这些知识是什么意思。而现代教学模式就防止了传统教学的弊端。

  对于这部分学生的观点,笔者征求了部分教师的看法。某位政治教师如此谈到:一改传统式教学,采用讨论式教学,不是老师们不想。老师们也愿意讨论式教学,这样一来,学生喜欢,老师也更轻松。但是,这样一来,每节的课标要求就无法实现,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程度也无法到达预期效果,继而在考试中无法取得好的分数,而学校考核老师的标准就是学生的分数,关系着老师的生存。所以,老师们也是不得不采用填鸭式教学。还有,由于老师的原因,某些教师把互动理解为简单的语言问答,外表上看起来很热闹,其实问的都是些十分简单或幼稚的问题,对学生问题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毫无用处。而一些真正需要思考的问题,反而直接给出答案,学生只好硬性记忆、囫囵吞枣。另一个新问题是部分教师自从新课改之后不敢“讲”了,学生自己讨论、归纳总结,教师答疑,这岂不是从一个极端挪到另一个极端。对此,笔者认为,我们不能因为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弊端而一味忌“讲”。讲得多与少并不是衡量教学效果好坏的标准。真正的互动过程不仅是一种认识生活,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往、情感交流。在真正的互动中,应该有教师灵感的迸发,学生独特的见解,生成性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师生思想的碰撞。

  另外有老师如此谈到:老师们在课堂上不愿意采用讨论模式还有两个主要原因,首先,中国学生没有这讨论的素质,给出一个讨论话题,学生聚在一起不是围绕着话题讨论,往往是讨论许多与学习无关的无聊话题。一个学校的学生如果没有过硬的素质,讨论反而是弄巧成拙,浪费了时间;另外,中国的课堂学生人数太多,普通课堂都超过六十人,无法做到面面俱到。

  2、学生对学习了多年的政治课对自己所产生作用的来看,有47.6%的学生

  5

  选择“学到了很多知识”;有35.5%的学生选择“帮助自己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也有21.6%的学生选择了“没有什么明显作用”。这21.6%的同学问为什么要学习政治,一、我不从政,二、我不会考公务员,为什么要学政治干什么啊,学政治能干什么实际的事情?这些问题反映出了思想政治这门课现在还被不少人误解。还需要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不懈的继续努力。

  此外,笔者还从各班级处了解到在目前的教育还未摆脱应试教育束缚的情况下,在学校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其它文化知识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顾此失彼的严重失衡的问题。〔1〕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存在着积极性不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不重视的情况。〔2〕政治课课时少,且课程安排多放在每天的上午最后一节课,下午最后一节课,都是在学生容易发困和溜号的时段。

  此次问卷调查基本反映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整体情况,同时反映了对改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迫切要求,对于改善思想政治课教学,提高教学总体效果,提升教师教学水平都具有重要的启示和作用。

  〔一〕、转变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上寻求创新“导演”作用,不断探求有特色的教学思路。从某种意义上讲,整个教学过程,就如同生动、丰富的戏剧,教师应该以精心策划和点拨,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演技。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给学生的,而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它们,独立的掌握它们。”国外流行过一种说法:“明天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如果我们只是传授知识,我们就是在造就新的文盲,我们必须要转变教学方法。不管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应以注重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为核心,认识到素质教育是其活的“灵魂”。总之,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要变理论型教学为情感性教学,减少抽象、空而脱离实际的夸夸其谈,增加情真意切、生动形象与现实紧密联系的内容,把政治教学与情感教学融为一体,寓教于与情感之中。由此我们应该采取多种直观的、具体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创设情境、以情动情、以理激情、借境生情,让学生投入到乐观情感之中,使之产生浓厚兴趣从而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提高政治课的教学质量。2.改革教学方法,政治课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如果说教材的内容是关系到学生学习政治兴趣的基础性因素,那么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当前政治课教学方式单一,而且理论脱离实际,学生普遍觉得“上政治课觉

  6

  得没意思”,消除“学生希望的政治课同老师讲授的政治课之间的差距”,就必须在教学方法、教学方式上下功夫。

  注意教学方法、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当前政治教师讲课仍然流于说教,教师只管讲,学生只管听的这种灌输式教学仍是当前政治课教学的主要方式,采用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知识的积累,当然是必要的。但是另一方面,它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而且政治课本来就比较抽象和理论化。如采用单一的说教,会使学生感到乏味和疲倦,我们应该改变当前这种单一的灌输式教学,采用多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尤其是推动教学方式的多媒体化。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使学生不容易感到疲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二〕、改革教学模式,让政治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1.多种教学模式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单一的教学模式很难长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老师要善于把多种教学方式结合起来。政治课教学过程是“读、讲、议、练”的过程。“读、讲”老师都很重视。而“议、练”则被很多老师所无视。对一些说教篇幅较多、道理不好懂的教材,不但要精讲,同时要多给学生安排一定的议、练的时间。例如,在讲可持续发展观时,可出这样的议题让学生讨论:“我国为什么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又是怎样在实施这一战略?对此你提出什么好的建议?”学生在议论过程中畅所欲言、精神放松、兴趣盎然,既理解了课文,又提高了思想认识。同时还可以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手段,如运用多媒体、电影、电视、幻灯、录像等资料给学生直观的感受。政治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当地人文资源,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考察,了解本地革命史、社会发展史,了解改革进程中涌现出来的新事物,既开阔了眼界,又增强了学生理性思考能力。。人的兴趣是人们探求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构成学习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引起认识、维持其旺盛的求知欲望,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学的主动,学的积极。反之学生假设对学习没有兴趣,则学习时必然处在消极应付状态,无效果可言。在政治课教学中,老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动机与兴趣、情感、奖励、竞赛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兴趣在学习动机中居于核心地位。在教学中学生的兴趣提高了自然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与教

  7

  师的教学方法分不开的,所以在授课的每一环节教师都应该注意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让思想政治课活起来。在课堂上教师巧妙地运用幽默、诗歌、悬念等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恰当的运用幽默的艺术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比方在讲初中树立自信心可以运用卡耐基的一句话:“人家骑马我骑驴,看看路边拉车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很简单的一句名言,却带来了很好的效果,告诉学生们要树立起自信心。再如,在教课的过程中可以有一些漫画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漫画有一个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夸张,让人一看便明白其中的含义。特别在讲高中课程消费者权益时,这方面的漫画非常多,在吸引人的感官的同时,也让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一目了然,并能加深对这节课内容的理解。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指出:“民主的教育是民有、民治、民享的教育。”“教育的方法要采用自动的方法,启发的方法,手脑并用的方法,教学合一的方法,并且要使学生注重全面教育以客服片面教育;注重养成终身好学这习惯以克服短命教育。[25]”

  教师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同时要使学生掌握学习必须的基本技能、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精神状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教学实践中,应该结合教科书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增添了许多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社会现象和事例,使书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生动形象事例相结合。还要注意将群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坚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生活经历、性格气质的学生,进行多侧面、多样化的教学。不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就算了事,而是把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作为政治教学的最终目的。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去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并学会用这个武器去纠正不良社会风气。

  在教学实践中,要把维护学生的尊严和权利作为施教的前提条件。一方面,充分尊重和高度信任学生。从教学情景的创设,到问题的提出,到理论的论证和结论的得出,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无不凝聚着学生的智慧。另一方面,师生平等交流、共同研讨。以尊重事实、服从真理为标准,不惟师是从,不把某些过时的甚至是错误的观点强加于学生,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原则。尽管教师在单一学科的学科知识和能力、专业知识和水平等方面超过了学生,但在人格、人性和人权方面,教师和学生应该是平等的。师生之间不但是平等的朋友,而且还应该是探求知识、追求真理道路上的同志。

  8

  〔三〕、提高教师队伍自身素养1.夯实专业基础,提高学科素养。中心思想政治课程作为人文社会学科涉及社会生活诸多领域,课程内容包括“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等诸多方面。政治教师只有对本科学知识有丰厚的积淀和最前沿的学术视野,才能立足课堂,旁征博引,深入浅出,真正上出思想政治课的特色与味道。为此,政治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夯实专业基础,提高学科素养,使自己成为本课程的“活化石”,成为本学科的“代言人”。当教师与其所教学科课程融为一体时,就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教师仅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认真钻研教育教学理论,提升教育智慧。学科知识再丰富,如果没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指导,不遵守教育教学规律,不了解教育的对象——学生的状况,依然实现不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从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过程来看,阅读教育经典名著是提高教育教学智慧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古今中外的教育经典名著能够极大的开拓眼界,使教师对整个教育教学发展史有整体把握,从而站在一个更广阔的平台上审视自己所从事的学科教学,增强教学的时代感和有效性2.加强教师自身人文修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需要具有人文精神的教师。没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教师不可能给学生以人文的熏陶。“当今社会,人文精神的培养已成为一种终极的教育理想和追求。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必须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民主、平等、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和学习环境,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张扬、思维更加活跃,让人文精神在课堂教学中得以参透。随着社会发展,要求教师以宽广的视野审视教育,树立全新的意识并把这些意识传授给广阔的学生。”雅思贝尔斯说过:“教育必须有信仰,没有信仰就不称其为教育,而知识不过教育的技术而已。”作为政治课教师应当自觉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以敬业无私的精神和坦荡磊落的人格感召学生、感动学生和感化学生。而遗憾的是,在中、高考竞争日趋激烈的应试教育大背景下,政治教师自身素质往往被遮蔽和遗忘了,学校对政治教师的评价依据是中高考成绩,政治教师的价值在于教学生“得分”而不是“得道”,其自

  9

  身的政治素质往往不在评价视野之内。因此,克服思想政治课“口是心非”,除了教师自身努力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评价机制。

  3.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教学必须与时俱进、做个“新”教师。作为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实践者,为了完成这一任务,让自己不被历史的潮流淘汰,青年教师,必须转变旧有的教育教学观念,改变传统陈旧的教学方法,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做个永远的“新”教师。为此,青年教师不能再保守,不能再等待观望,而应努力做到要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的“新”理论。通过学习,初步懂得了教育科研方法和操作步骤;懂得了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和必要性,增强了学习信息技术的紧迫感;比较深入领悟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内容;为更新自己的教育思想打开了一扇门,并作了初步尝试了,加深了对新时期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为今后教育管理工作提高了能力;更清楚地懂得了现代课堂教学的要求和做法。积极参与科研,并力争成为教育科研型和开放型的“新”教师。过去那种不敢参加、不愿参加、不想参加教育科研的思想应该摒弃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更应不断学习教育科研理论,积极参加教育科研,成为教育科研型的“新”教师。

  10

  

  

篇九:《思想政治课研究》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摘要】本文阐述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和提高实效性的涵义;论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加强实践性提高实效性的必要性;提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加强实践性、提高实效性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国学生的必修课,它肩负着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最新理论武装学生头脑的重要使命,它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传播的主阵地,是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其教育目标不仅要解决学生的“知”,更要解决学生的“信”与“行”,就是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的传授,使学生产生信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现“知”与“行”的统一,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荣辱观。

  如何提高新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呢?笔者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实效性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粗浅体会。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提出及其涵义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提出经历了一个过程。首先提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是在1964年教育部下发的“教育部直属高等工业学校教学工作会议座谈纪要”文件中,实践教学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个环节是在21世纪初才提出来的。在此之前,无论是中央及教育部下发的有关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文件,还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文章,基本上都没有涉及实践教学这一环节,经常提到的只是社会实践、社会活动、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等范畴,最早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是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于2004年6月30日——7月2日在江南大学主办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研究会上。这次会议总结交流了高校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的做法和经验,深入探讨了其实践教学的内容、途径、方法、内涵和规范性等问题。它的提出,不仅大大地推动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进行,而且对推动其研究和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无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那么,如何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涵义呢?人们有着不同的看法:一种意见认为,可以按广义和狭义划分。其狭义的实践教学包括各种实践教学活动,如参观、访问、考察活动、社会研究活动、学雷锋活动、文化科技活动、社会援助活动、勤工俭学活动等等。其广义的实践教学除上述活动外,还包括课堂内若干实践性活动,如播放反映社会主义现实的专题性影视资料、播放社会热点话题、举行课内辩论赛、课堂讲演、模拟法庭或道德法庭等等。还有一种意见认为,应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为依托,通过学生对社会实践生活的参与和体验,使其主观世界得到感性的再教育和主体能力得以优化的过程。也有人认为,应走出课堂,投身于鲜活的社会实践中去……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应是学生直接参与的感性活动。由于人们的认识不同,导致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在

  各个学校的开展也不一样。有些教师采取了广义的实践教学,有些教师只认同狭义的实践教学。不管怎样,达成的共识是:实践教学是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也是思想政治教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它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重要保障。

  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提出及必要性

  解放六十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培养一代又一代新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积累了不少的教学经验,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没有很好地跟上时代的要求,教学效果不理想。正如江泽民同志在2000年6月28日的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所指出的: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绝不是可有可无、无所作为的,而是必不可少、大有作为的。但是一个时期以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出现了一些问题,表现在:一方面我们不断加大思想政治工作的力度;另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作用被削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情况如何呢?事实证明,同样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相当多的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感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原理晦涩、枯燥无味、空洞,虽然教师在讲台上声嘶力竭地提高嗓门,台下学生仍然是昏昏欲睡,课堂气氛沉闷,缺乏活力,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更有甚者,有的学生对教师讲的道理有“排斥抵抗”的现象。如一位中学教师无奈地讲了这样一席话:我讲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学生提出焦裕禄不是市场经济时代的好领导;讲“松树的风格”,学生提出,松树四季不变是一个大缺点;讲愚公移山,学生竟想到要保护生态环境、自然景观,不能随便移山,况且搬家要比移山容易得多,如此等等。

  党中央历来十分重视思想政治工作。胡锦涛同志根据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早在2003年12月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就明确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结合经济工作和其他实际工作一道去做,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得入情入理、入脑入心,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笔者认为,胡锦涛同志这一讲话精神,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明了方向,即必须增强针对性,提高实效性。所谓针对性,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有的放矢地教学。所谓实效性,是指实际功效或实践效果、预期的目标是否实现及其实现的程度,即为实际效果问题。

  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首先得把握当前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降低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教改措施,才能提高其实效性。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教员的教改问题。毛泽东同志说:“教改的问题,主要是教员的问题。”有些教师至今仍按传统的经验教学,企图自己讲什么,学生就信什么、做什么,殊不知如今已是网络时代了,社会信息愈来愈丰富,学生知识面愈来愈广、主体意识愈来愈强,对教育者教条式的政治说教,学生自然不感兴趣,自然会有更多的自主选择和“排斥抵抗”。教育者如果仍默守陈规,按改革开放前那种封闭或半封闭式的做法向学生灌输训导,还期望学生积极响应,其结果注定是低效的,教学效果必然会降低。

  

篇十:《思想政治课研究》

  新课改下的课标已经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大纲老师要想做好有效备课就必须先做好教学目标的有效确立因为教学内容始终是围绕教学目标来确定的所以备一节新课老师先熟悉这一节课要上的内容有哪些然后分析思考通过上这节课学生要达到怎样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态度目标等这里的怎样是一个度如若把握不到位很容易造成无效或低效的备课类似盖大楼结果却画出了一间平房的草图

  -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息县第一高级中学任太成一、课题提出的背景、课题研究的意义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们越来越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要求教学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特别是我们高中政治课的教学,这就严重地制约了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以及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这就要求我们不得不思考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问题。学习一门思想政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基本素质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政治的教与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期望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与学的效果。目前,正在进行课程改革,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发生了变化、教材编排的指导思想发生了变化,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都要随之发生改变,否则就不能保证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在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展开的时候,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有很多精彩的教学X例。但为何浮华落尽,涛声依旧?个中原因有很多,但关键是:如何应对各种新课改理念做到融会贯通,逐步形成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如何针对本校的实际情况来开展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我们不禁自问:我们的教学有效吗?我们的教学有哪些不合理的存在?进而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教学?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据此,我们提出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这一课题方案,我们将着眼于促进学生健康、长远的发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生长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分析和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为抓手,重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价值观,探究优化课堂教学的技术策略,从而大面积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中,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高耗低效,是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我们的政治教学中普遍存在许多教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收效甚微。部分教师仍延用陈旧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单调,语言交际意识淡漠,课堂缺乏情趣和动力。为此,政治教师们仍然肩负着不断探索优质高效教学方法的使命。

  二、课题研究的界定什么是有效教学?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作过很通俗的解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学业上有收获,懂了、会了,产生兴趣了,问题就是这么简单明了。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策略:是一种行动的方针,或者是可以实现目标的方案集合。本课题研究实现有效教学,包括有效备课、有效课堂、有效训练、有效辅导、有效评价等各个环节。其中,有效备课是根本基础,有效课堂是教学核心,有效训练是重要依托,有效辅导是有益补充,有效评价是持续推进。课堂是有效教学的主阵地。其它教学环节都是围绕有效课堂建设进行系统而周密的教学设计。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如程序教学、课堂观察系统、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分析、教学效能核定的指标体系以及教学行为。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就有效教学理论而言,我们的前辈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在具体落实上,我们发现还存在着普遍的不足。如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衔接,并进一步发展我们的认识,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在新课程标准推广的时代大背景下进行有效教学行为的研究必然可以进一步推动新教育教学理念的推广与使用,进

  -

  zj.

  -

  一步达到教与学的时代和谐。三、课题研究目标(一)提高高中政治教师学习新理论,接受新思想的积极性、主动性,

  不断提高其教育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造就成有较强科研能力的学者型教师。(二)培养高中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发展其个性特长和创新精神,使其学习过程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使学生能很好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潜能得到最大化发展,可持续发展。(三)探索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形成一整套从教学管理到学生发展的切实可行的运行机制以及各种保障措施。(四)着力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全体师生树立有效教学的意识,使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有明显的提高。(五)总结学校实施有效教学的做法与经验,形成策略,对全市推广有效教学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四、研究内容(一)有效教学的涵义有效教学包括有效备课、有效课堂、有效训练、有效辅导、有效评价等。1.有效备课。有效备课要做到:熟悉学生,吃透教材,把握课堂教学的知识和能力的起点;合理预设,动态生成,揣摩课堂教学的流程和细部的情境,带领学生走进教材。2.有效课堂。上课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课堂有效的因素很多,其中有效调控至关重要。课前渲染情境的导入,通过主问题设计带领学生将研究一步步引向深入,面对课堂突发情况的机制处理,合理控制教学节奏的松紧与快慢等等。3.有效训练。训练是教学反馈的重要形式。训练的有效性侧重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及时性。加强课堂和课后训练的及时反馈,通过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的重点、进程,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二是分层性。面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要求他们定时、定量完成相同的作业,不利于提优补差,整体推进,更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作业必须在题量和难度上体现区别对待的差异性,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4.有效辅导。辅导是不可或缺的教学补充环节。有效辅导的关键在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辅导的针对性。根据对象数量的不同,辅导可分为集体辅导和个别辅导。根据辅导目的的不同,辅导又可分为提优辅导和补差辅导。不论何种形式的辅导都应突出辅导的针对性,针对特定的对象,选择特定的内容。二是辅导的灵活性。辅导难度较大的以及需要重点强化的,教师可以亲自组织;难度一般,操作简易的,可以通过学习小组,让学生进行互助合作的辅导。5.有效评价。我们必须摒弃单一、僵化的终结性评价模式,加大过程性评价的力度,弘扬“进步就是成功”的学习理念,积极推进肯定进步、激励进步的评价模式,努力提高评价的有效性。(二)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现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课堂教学备受青睐。一些教师认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就是教师少讲,甚至不讲,谈讲色变。有的教师则一味追求课堂上学生感官上的“刺激”;一味追求课堂气氛上的“热闹”;一味追求课堂教学手段的花俏等教学过程表面上的“唯美主义”。特别是公开课、示X课或观摩课,更是让人觉得如此。一些教师却说,这是新理念的课堂。可我心存疑虑:这样的课堂能有效吗?“自主、合作、探究”固然重要,可是学生终归是学生,有些问题,只在同一个浅层面上讨论,乱糟糟地无序无味重复浅显的表面问题。教师不加以引导,不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这样的课堂是不是对新课改的扭曲呢?能谈得上有效吗?有效教学需做到以下几点:1.教学设计精当。准确解读教材与学生,能在把握学情的基础上对教材、教学资源进行加工提炼形成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脉络清晰、方式灵活、学法指导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高中每一课学生手上都应有学案)。同时,教学设计要把每一课教学的知识点与整个知识体系相联系并提出实现整体目标的教学策略。2.讲课精炼有效,有效施教。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低台阶、小步子,大容量、快节奏,严检测、细矫正”的原则,能抓住知识主线,做到层次分明,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讲练适度,组织严密。彻底改变“满堂灌”、“一讲到底”的落后教学方式,做到三个精讲――核心问题精讲、思路方法精讲、疑点难点精讲;三个不讲――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不讲也会的不讲。一般情况下,教师连续讲课把握在10-15分钟,做到精讲、互动、与媒体交流(包括学生看

  -

  zj.

  -

  书、练习等)有机穿插进行,力求课堂教学的每一分钟都发挥最大效益。3.主体作用发挥。加强学法指导,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从接受性学习转换为自主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参与性,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激励、鼓舞和自主中学习,掌握知识与技能,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一般情况下,每节课学生自主学习和训练的时间应不少于20分钟。4.分层教学落实。根据学生个性、认知能力、思维类型等差异,实行分层设计、分层教学、分层指导、分层训练。高中阶段要积极实行课程分层教学或走班制教学,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充分的最大化的发展。5.师生关系和谐。师生之间具有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课堂里充满欢乐、微笑、轻松、和谐、合作和互动。教师与学生建立了一种XX、平等、尊重、温暖、理解的师生关系。教师的亲和力和教学艺术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90%以上的学生喜欢学科教师并对这一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6.教学目标达成。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三维”目标落实,作业与练习当堂完成率100%,正确率90%以上;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有成功喜悦的学生达95%以上。7.有效课堂有“三到”(1)心到——心中有人,心中有愿何谓“心到”,就是心中有人,心中有愿。辛苦一场来备课,声嘶力竭来上课,学生听得不起劲,课堂效果没达到。个中原因很多,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心中没有学生,只有教材和教案。尽管备课时吃透了教材,尽管精熟了教法,尽管自己课堂上使出浑身解数,但学生毫不领情,效果自然不佳。能否“吃透”学生,取决于教师是否把学生放在心里,把学生放在心里的什么地方。可见高效课堂的真谛就是:回到原点,一切从学生出发。试想,如果学生不喜欢课堂,没有收获,那么,每天的这些课,他们都是在忍受着多大的煎熬啊!因此,心中有人即是指我心中有学生,从学生出发,时刻关注学生。心中有愿,即心中有愿景。在我区开展了多年的“节节课好”“个个班好”的主题实践活动中,我也树立了自己在高效课堂实践之路上的愿景:让我的课堂以“学生”为基石,以“班课合一”为阶梯,以“规律”为保障,成为一个真正能吸引学生的磁性课堂。(2)情到——情系班级,班课合一所谓情到,就是要把自己的真情倾注到班级之中,建设好班级,这样上课也就事半功倍了。“节节课好”与“个个班好”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就如同谈局长告诉我们的高铁铁轨与列车一般,他们是生生相依、相辅相成,不可割裂开来的。只有当教室里充满了温暖与爱,学习的动力才会真正产生。让爱和尊重成为师生关系的主旋律,创设一个安全平等,和谐积极的学习生活氛围。“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得金”,良好的班风,学风已然形成,学生在课堂上更主动,更自信,更愉快,极大的促进了我们语文课堂的高效。(3)手到——敬畏规律,自主学习手到,就是要多实践,不断探寻教学规律。德国教育家普斯谱朗格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遵循这一规律,教师才能真正领悟高效课堂的真谛;敬畏这一规律,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五、课题研究的方法(一)教育调查法通过问卷、听课、调研、座谈、教研活动等形式,观察了解、调查分析教师中存在的各种教学行为失误,归纳整理,从中分析比较,筛选出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失误行为。1.本课题作为XX市教研室课题,课题组全体成员积极参与了课题问卷调查的设计,并根据课题组的安排,每位课题组成员对所在班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于2011年10月,完成了问卷调查情况的汇总,使课题组成员初步明确了政治课堂教学效益提高的主要表现及成因,从而为在教学中加以控制,得出规律性认识,形成研究策略,奠定了基础。2.从2011年冬学期起,课题组全体成员坚持每学期听课36节以上,完成课题研究活动情况登记表。学校还先后组织课题组全体成员到各地进行教研活动。在教研活动中,我们特别注重就本课题的政治课堂效益的提高进行深入探讨,逐步形成共识。每到一所学校,我们还组织部分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对政治教学的意见和建议,更好地帮助我们改进教学,提高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实效性。3.调查研究法是科学研究中一个常用的方法,

  -

  zj.

  -

  在描述性、解释性和探索性的研究中都可以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调查法能搜集到难以从直接观察中获得的资料.调查法应用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调查法可以在事后从当事人或其他人那里获得有关已经过去的事情的资料。在空间上,只要研究课题需要,调查法甚至可以跨越国界,研究数目相当大的总体以及一些宏观性的教育问题。调查法还具有效率较高的特点,它能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得大量资料。调查过程本身能起到推动有关单位工作的作用。由于调查法不局限对于研究对象的直接观察,它能通过间接的方式获取材料,故有人把调查法称为间接观察法(二)参考文献法研究法以科学的精神和XX的态度通过对文献资料搜集与整理、分析与研究对本课题进行科学认识。在此基础上,不断学习相关理论与专著,掌握研究方法,拓宽研究思维,并综合教育调查研究成果,互为参照,综合分析,形成心理层面和操作层面的失误行为分类与控制它的方法途径,构建实验假设。1.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如《思想政治教学与参考》、《思想政治教学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等,清楚地界定若干概念,借鉴、归纳前人在类似内容研究中的成果,正确处理好课题研究中批判继承与实践创新的问题。2.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全体成员努力学习有关专著和理论文章,特别是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全体课题成员认真学习了《走进新课程》、《新课程改革丛书》(6本一套)等,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和认识,保持教学观念与行为的与时倶进,3.使每一位成员真正参与研究,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课题组成员都较全面系统地学习了《教育科研:从课题申报到成果发表》、《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促进了课题组成员研究水平的提高,逐步实现课题组成员的专业自主发展。(三)教育实验法以上述实验假设和教育理论为指导,运用科学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有目的的控制和操纵某些教育因素和教育条件,通过观测与所控制的条件相伴随的教育要素和教育现象变化的结果,来揭示教育活动规律。1.选择实验对象,确定实验教师,保证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尽管在实验班的确定上,我们难以做到完全随机化,但我们注意到一味地挑选条件较好的班级、基础较好的学生搞实验,这是没有说服力的,更需要在一般条件下进行实验。2.在理论假设的引导下,全体课题组成员就实验目标任务的设计、自变量的操作设计、因变量的观测设计、无关变量的控制设计组织管理设计作了充分地酝酿和讨论,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形成策略性研究的思路。3.在实验过程中,检验控制组与非控制组的课堂教学效益,每一次检测后及时召开研讨会,检讨进展情况,在实施过程中加以改进,完善假设,最后形成结题报告,归纳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若干条建议和做法。此外,在课题研究中,我们还十分重视经验总结法的运用。要求课题组成员,每学年对其自身从事的教育活动过程加以回顾、反省、总结,通过分析和思考,将对教育措施、教育现象与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阶段总结提交课题讨论。经验总结法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是人类历史上长期运用的较为行之有效的领导方法之一。六、课题研究过程本课题研究历经半年多,自2011年6月至2012年2月,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2011年6月~2011年9月)学习与本课题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收集文献资料,学习内容主要有:《新课程》、《研究性学习过程与策略》、《过程与策略——新课程实施解读》等。进行本校“课堂教学低效因子”的摸底调查,形成分析报告。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较系统的理论构想并制订了具体的研究计划。1.学校首先聘请了市区有关教科研专家作指导。同时,成立了由任太成主任任组长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由任太成主任亲自担任该课题组长,参与课题研究的人员采用自主报名,择优录用的方法,保证了人员素质。课题组对研究方案的设计进行了反复修改和完善,并组织了对课题组成员的专题培训和辅导,形成共识。2.建立一系列教科研规章制度,将科研、教研工作紧密结合,规定课题组成员每月撰写二页理论学习笔记、二篇教学反思,每学期设计一份好教案、上好一堂研究课、写好一篇研究论文。落实教科研奖惩制度,调动课题研究人员的工作积极性。3.我们努力

  -

  zj.

  -

  构建各种学习、交流、展示的平台,以此促进课题研究的深入实施,促进课题组成员不断提升专业水平。(1)学习的平台。①学专业书籍,丰富教师的学养。学校购买了大量与课题相关的教育书籍,并分必读书和选读书提供教师阅读。②组织外出听课,增长教师的见识。除了参加市、区安排的教研活动,我们还有计划地安排研究教师赴XX、XX、XX、XX等地聆听名师新课堂、新理念,并要求撰写心得,在实践中移植。(2)交流的平台。我们定期组织课题沙龙活动,反映存在的真实问题,请骨干力量进行解疑和指导。(3)展示的平台。我们开展了说课、上课、评课的系列评比活动,还陆续邀请了市、区教研室等有关专家、领导莅临指导。4.开题论证。(二)实施阶段:(2011年9月~2012年1月)1.教师广泛研究应用集体备课、电子备课,探索“教案+课件+学案+时政热点”的集体研究型备课模式,提供丰富的课堂教学资源。同时不断推广这种研究型电子备课的成功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熟悉学生,吃透教材,把握课堂教学的知识和能力的起点。从建构主义理论的角度看,学习的过程就是在原有知识与能力网络基础之上进行拓展与完善的过程。把握准教学的起点,明确学生能力的最佳发展区,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得以实现。为了充分提高备课的有效性,我校正在积极实践“个备——集备——个备”的三轮备课模式。二是合理预设,动态生成,揣摩课堂教学的流程和细部的情境。教学目标的预设应当突出主问题的设计,一课一标,一课一得,切忌目标分散零碎,备课中应当贯彻“导学”的理念,摒弃教师的强行、死板的流程设计,认真揣摩如何有效启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投入学习,探索理论的形成、知识的发展,让学生动态自主生成三维目标。我们实施了两个层面的改革。一是在全校推行了校级领导随堂听课制度。由教导处每周统一安排校级领导和中层分组听课,对被听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摸底、指导。对优课教师加以表彰和鼓励,对差课教师继续跟踪指导,以听课来促进教师认真备课。二是在课题组改进了备课的设计和过程。首先是改变备课的格式,在教案的内容栏里增设了“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这样两块,显然这是与本课题紧密相关的。其次,以往的校内教研活动常常是执教者独立备课,呈现的是一种个人的努力。为了加强指导,进一步提高研究课的质量,我们实施了合作备课。由一名课题组骨干成员和一名一般组员组合成对,提前对教材和教法进行切磋指导。实践证明:这些改革是富有成效的。2.通过说课、开课(公开课、研究课、研讨课、赛课)活动推进课题研究,构建符合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的电子教案库、电子学案库、多媒体教学课件库、素材资源库,形成有效的课程资源。为了使研讨课真正获得研讨的价值。我们采用了专题研讨、一课多教、同课异教等研究的策略。(1)主题研讨。课题研讨有了明确的主题,才能充分发挥研讨的价值。主题的选择可以从教师普通关注的问题入手,然后加以提炼而成。如语文教学的研讨主题有“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关注学情”、“课堂问题的设计”、“朗读训练的多层性”等。主题的设定者可以是课题组长,也可以是执教老师。我们一般围绕一个主题研究一个阶段,开出几堂研讨课,从而使教师对此既有理性的深度思辨,又积累了一些感性的操作经验。(2)一课多教。一般来说,我们要求研讨课都有一个试教的过程,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设计,然后才能推出比较成熟的课。如任娟老师执教的政治研讨课《发展生产满足消费》,就试教了三次。这种对一堂课的反复研究,体现了我们求真务实的研究态度,也有力地提升了我们对教材及课堂的把握能力。评课是实验教师理论素养的体现,它需要教师用理性的眼光来观察,用内化的理论来阐述。为了促进每位教师都能积极参与评课,我们要求听课教师听课后撰写一份评课稿或提纲。在评课中,我们除了先请执教者说课,还主X向执教者质疑,问他的设计思路、问他的设计意图、设计理念。这种积极互动的评课氛围常常感染着每一位参与的教师,无论对执教者还是评课者,都是一种激励,一种历练。3.不断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教学创新进行理论总结,交流研讨,撰写相关的教育教学论文。根据会考和高考考察应用能力的需要,主攻提高学生学习技巧、提高学生学习

  -

  zj.

  -

  成绩的成效的研究,构建符合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的技巧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要引导教师进行有效教学。实施有效教学,教师是关键。全体教师必须树立有效、高效的教学理念,注重问题设计的有效性,突出互动交流的有效性,增强知能建构的有效性,不断加强有效教学的意识。与此同时,广大教师还应通过不断学习,逐步增强实施有效教学的教学素养。例如教师的专业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这些素质都是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的能力基础。平时,学校将通过积极的组织和系统的培训,不断提升广大教师有效教学的素养。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信心是根本的保证,方式是突破的法宝。各学科的教学,教师首先应当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兴趣点,带领学生体验掌握有效学习方法的愉悦,引导学生感受将知识演化成实际运用能力的快乐。平时,不断帮助学生树立学好的信心,确立挑战自我、寻求进步的信念,不断实现自我超越,在发展中收获更大的信心。4.组织参加外出考察学习、听取专家讲学活动。(三)总结阶段:(2012年1月—2012年2月)本阶段主要对照实施目标搜集有关研究材料进行分析、归纳、构建课程教学资源库、推出优化课堂教学实例、论文、完成结题报告及鉴定。(三)七、有效教学的具体环节(一)有效备课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开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育实践者的不懈追求。而有效备课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培养和提高师资力量的主要途径。但今日之备课已被彻底异化、变态化、虚假化、无效化。有歌为证,歌名《心太软》——“夜深了你还不想睡,你还在抄教案吗?你这样辛苦到底累不累?还是纯属自我安慰?”

  备课就是抄教案,异化一也。抓备课就是查教案,异化二也。不祛除异化,回归本义,求真XX,而谈有效备课,无异乎缘木求鱼。如何做到有效备课?1、明确教学方向——弄清楚为什么学教学目标是规定教与学全过程的纲领,也就是老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的问题。新课改下的课标已经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大纲,老师要想做好有效备课就必须先做好教学目标的有效确立,因为教学内容始终是围绕教学目标来确定的,所以备一节新课老师先熟悉这一节课要上的内容有哪些,然后分析思考通过上这节课学生要达到怎样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态度目标等,这里的“怎样”是一个“度”,如若把握不到位很容易造成无效或低效的备课,类似盖大楼结果却画出了一间平房的草图。此外,目前有些学校老师用的书中有一本叫“三维设计”的,里面每一节都为老师准备好了三维目标,虽然如此老师们不能把其上的照抄下来,但老师可以参考此书和教参来规划自己的教学目标,因为有诸多原因不是所有的老师都能共用相同的教学目标,另外教师通过思考形成有助于自身教学的教学目标不仅利于自身的发展还响应课程改革,何乐而不为呢?2、关注学生发展——弄清楚怎么学新课程备课要在传统的“为学生”备课基础上,更强调“调动学生”,注重因“才”施教的备课。在新课程教学提倡师生互动的前提下,谋划学生的学习过程,唤醒学生的主体学习意识,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1)教师要做到尊重每个学生人格,包括欣赏他们的优点,包容他们的缺点;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潜能;相信学生具有自我认识、自我指导、自我评价的能力;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进步和发展的愿望与要求;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形成和发展源于自己的创新思维。(2)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已知与未知;研究学生的认知与情感发展的需求;研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生的变化;研究学生新的学习目标中哪些知识点需要理解、掌握和必须学会。通过研究,教师了解了学生的生活环境和习惯;了解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背景;了解了学生在先前学习的基础上所形成的能力、认知类型、性格、学习动机等能力倾向;了解了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进行学习新知所必需的生理机能、知识基础、学习策略等方面的学习准备,丰富了自身的课程资源,为教学内容预设与生成打下基础,从而引导学生从常见的生活现象和经验中走进学科课堂,真正实现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课程要求。(3)教师要进行角色转换,换位思考,假如自己是学生能否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与目

  -

  zj.

  -

  标。如假设:我是学生,安排5分钟的复习够吗?进入新课多长时间全班学生都能适应?哪些问题需要同伴互助?什么情况下小组合作,学生才会充满热情地献智出力?什么方式汇报交流,会让学生有倾听的欲望和分享成果的快乐?换位思考时还要设想学生的学习困难在哪里?该准备哪些台阶帮助他们走上来?班级的差异有多大?差异怎样才能变成教学资源?怎样设置和布置作业学生才会喜欢和有效?以上预设教师都要准备教学受阻的解决办法和出现意外的引导办法。3、个性化解读教材——弄清楚学什么教材是教学的载体,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它是知识、文化、教育、教学发展到某一时期的精华。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不但要准确理解新课程标准下教材编写意图、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术和教育思想,还需要挖掘新教材中的科学价值,环境价值、人文价值以及情感价值。那么,在备课中怎样才能坚持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心理规律,有效地挖掘教材资源呢?(1)研究教材。在研究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研究教材,通览教材,分析教材,把握住教材的结构体系,弄清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及逻辑关系,梳理出教材的知识点,为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的实施奠定基础。(2)取舍教材。要对教材进行合理取舍,重点突出。合理舍弃是一种智慧,能有效地突出教学的重难点,是课堂教学走向自主、开放,不断提高教学效果的有力保障。(3)开发利用教材。注意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学科教学从单一性向综合性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方面,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和实际,充分开发利用学生身边的教学资源,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努力促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将源头活水引进课堂,真正做到变“如何教教材”为“如何用教材”,力图成为教材的开发者,课程的创造者。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尊重学生的需求,鼓励学生自我开发,努力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真正将“差异”作为资源,并充分加以利用,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活力。4、客观评价反思——弄清楚学的怎样教后反思也称课后备课,是教师备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6]如果说课前备课是课堂的前奏,那么课后的批判性反思则可视为课堂的延续和沉淀。美国教授巴里斯在《培养反思力》一书中说:“那些喜欢反思,并且在此基础上努力提高自己教学效果的教师,也会成为胜人一筹的教师,他们可以指导一般教师的成长。”可见反思的重要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备课是否有效必须通过课堂来检验。教师在课堂教学实施之后,绝不能一备了之,而应在课堂教学之后再次备课,深刻反思,及时反馈信息、讨论研究,拓展备课的效能,杜绝“磨道效应”,快速提升教师的素质。我们要求每位教师坚持写教后反思,课后第一时间把“成功之举、失败之处、学生的独到见解等”记录在教学案的教后反思栏目内。教学反思要“短、平、快”,要短小精悍,写真实感受,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没有一定格式,没有字数限制。总之,教学活动是一种组织形式,备课的实质是备教学。作为一线教师,有效备课是势在必行之路,用心去看、用行动去实践、用交流去完善,或许会耗用我们很长的时间,但霍姆林斯基说:“一个教师一辈子都在备课”。那作为新一代的教师,我们何乐而不为呢?(四)(二)有效导入洛克在《教育漫话》中说到:“教师的最大技巧就是集中学生的注意,并能保持学生的注意”。导课的过程就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创造一种益于学生接受知识的学习氛围的过程。新课的有效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好的导课,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和新课;如同磁石,牢牢地吸引着学生;如同路标,引导学生走入未知的殿堂;如同火花,点燃学生的思维。教师精心设计的导课环节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准备动作”,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为学生即将进行的思维活动做好心理准备。下面就有关有效导入的几种基本形式浅谈一下。1、温故导入温故导入是通过对旧知识的回顾与复习,过渡到对新知识的学习。孔子云:“温故而知新”。上课后用三、五分钟将上节内容简明扼要复习一遍,起到温故知新,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这种方法,教师帮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合乎逻辑、顺理成章地引出新知识。这种由已知导向未知,过渡流畅自然,适用于导入前后连贯性和逻辑性较强的知识内容。2、设问导入在教学中,精心构思,巧

  -

  zj.

  -

  布悬念,也是有效导入新课的方法。俗语云:“好奇之心,人皆有之”,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因此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上课伊始教师就运用巧妙的设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引起学生对新知识新内容的热烈探求的欲望,利用悬念激人好奇,催人思索,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里,设问一定要精心设计,要有一定的启发性,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他们更好地理解新知识。因此设问导入,应从学生的知识、能力、思想实际出发,运用教材内容的重要之处,采用揭示矛盾、设置悬念、提出问题等方法,从生疑、质疑入手,让学生能由此想到彼、由因想到果、由表想到里,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教学效果”。3、热点时政导入心理学研究表明,令学生耳目一新的“新异刺激”可以有效地强化学生的感知态度,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出奇制胜”的道理即在于此。热点时政导入就是用新的时政热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把教学内容相关的理论与当前受关注程度较高的热点问题联系起来,大胆而巧妙地引入课堂,通过学生的讨论,以启迪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探求新知识的主动性。这种结合实际,用热点话题导入新课的方法,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能使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领会更深刻的知识。运用这一方法要注意对热点问题的引入和讨论,教师要做到导之有意、导之有法、导之有度,既放得开,又收得回。4、寓言故事导入根据课程需要,可以运用历史典故、名人轶事、成语寓言等方面的素材导入新课。这种方法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容易给学生以启迪,同时又能起到开阔视野、拓宽知识的作用,从而使教师讲课更生动、形象,学生学习更轻松增趣、易于接受与记忆。运用这一方法,如果教师自己讲述故事,不要事先讲明这是什么故事,留给学生一个悬念,效果会更佳。当然,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故事最好让学生自己来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这样故事由学生自己讲出来,效果就不一样了。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另外一方面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5、歌曲、小品导入当代的中学生在心理上乐于接受新事物,因此,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把握好中学生的这种心理,采用一些比较独特的引入方法,例如演唱歌曲、让学生自导自演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小品等。这种方法新颖活泼,容易使学生产生共鸣,引起学生的思考,活跃气氛,积极主动学习。6、漫画导入法国著名演讲家海茵兹?雷曼麦有句至理名言:“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易让人接受。”漫画具有诙谐、幽默的特点,同时它针贬时弊。用于政治课教学的话,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助于发挥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尝试用漫画来导入正题。7、情境导入教育学告诉我们:引起求知欲是学生掌握知识的第一阶段。一般来说只有当学生面临问题、困境、渴求新知和寻找答案时,他们才会产生积极的学习活动。有问题才有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合理运用导入技能,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将学习新知识中的问题,内化为学生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可以使学生迅速进入新知识学习的具体情境,以高度觉醒的状态完成学习任务。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导课一定要注意简洁性。语言大师莎士比亚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课堂教学的导课要精心设计,力争用最少的话语,最短的时间,迅速而巧妙地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以及学生与教材间的距离,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听课上来,这应该是所有成功的导课都必须具有的一个基本特点。否则,冗长的导课会失去其吸引力而导致事倍功半。总之,“学无定式,教无定法”,导入新课的方法多种多样,不局限于此。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说:“教与学统一性的起点,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认知,遵循科学性、启发性、简洁性、针对性和趣味性的原则,制定不同的导入策略,实现在新知识学习之前使学生产生心理学中的晕轮效应,产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并把这种兴趣和愿望泛化到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当中,让小小的课堂真的插上“高

  -

  zj.

  -

  飞的翅膀”,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三)有效提问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和善于提出问题,精心设计课堂问题,来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思考探究的过程,引导得出正确的结果。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这说明我们要充分重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提问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它能起到激励参与,学会思维,检查反馈,巩固强化等效果。那么有效提问,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以及如何有效提问?1教师在提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低效或无效。低效的如过易或过难的、无意义重复的、表述含糊或者不到位的;无效的,即没有必要的那些提问。(2)教师没有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问题间的等待时间太短,学生不能充分思考,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3)无法调控生成,教师点拔功力欠火候,没有给予有效的反馈。对学生的回答评价不到位,也会影响提问的效果。(4)学生不会提问,没有养成提问的习惯。提问应该是双向的,而实际上课堂提问大多数是由教师主宰。(5)提问的数量太多,质量不高。需要提出更少的问题,更好的问题。(6)提问没有层次,不能选择恰当的学生。(7)提问的过程缺乏变通。课堂有时会出现和预想的有差距,这时如果不能做变通,本来是一个好问题,也可能变成了不好的问题。2、针对教师在提问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从一下几个方面着手:(1)针对提问中的低效和无效的问题,教师要进行有效提问教师首先要提高自己的专业修养,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低效和无效的问题产生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一、客观上,是由教师语言表达、知识水平、性格习惯等原因造成的。美国鲍里奇等人将“促成有效教学的五种关键行为”的第一条列为“清晰讲授”,因此,教学提问的模棱两可势必影响到提问的实效性。二、主观上,教师对教材的解读能力存在偏差,致使提问低效。对教材把握不当,使得看似有效的提问成了“表面的繁荣”;有时过于分散了问题,使问题琐碎化,没有提炼出紧紧抓住课文灵魂的核心问题。所以这需要教师不断的修炼自己。(2)有合适的等候时间。心理学研究表明,一种信息先是经过感受器而进入感受寄存器,一般需要0.25——2秒,然后从短时记忆到长时记忆,需要更多的时间。如果教师让这个思考的间隔时间过于短暂,会让学生刚刚形成的有意注意得不到必要的强化而消退,这就需要教师在提问之后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等待时间。当教师学会把等候时间(教师提出问题以后的时间和学生作出回答之后的时间)从1秒钟增加到3-5秒钟,那么我们的课堂将出现许多有意义的显著变化:.学生会给出更详细的答案;学生会自愿地给出更好的答案;学生会做出更多的以证据为基础和更有预见性的回答;学生会提出更多的问题;.在学生的评论中会显示更大的自信;学生的成就感明显增强。(3)多重提问应具有层次和选择恰当的学生。提问要有梯度和层次,先易后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果子。教师在突破重点、难点时所设计的问题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小到大、由表及里,层次推进,步步深入,环环相扣。以《价格变动的影响》一课为例,在讲到互补商品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时,我提出了以下问题:“你认为汽油的价格变动时,汽油的需求量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这种变化会对生产和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对我们有什么启示?”这些问题逻辑严密、层次深入,而且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涉及了整堂课所有的内容。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提问优生,或提问差生,这样会使一部分学生产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想法,教师要给学生的感觉是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被问到。轮答,抽签,抢答等,好问题还要配有好的回答方式,才能有更高的效率。(4)所提问题一定要有针对性。所提问题的内容应包括学习的重点、难点、热点。在新旧知识的交汇处设问。从原有的知识点中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设计出导向性的问题,铺设认知的桥梁。在易混点出设问,使学生找到知识之间的关系。要关注提问的对象。教师的备课不仅是备自己,更要备学生,了解学情也是提高课堂提问效率的重要因素。课堂提问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没有情感和思想的投入,学生不可能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要善于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做

  -

  zj.

  -

  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5)要提出更少的问题和更好的问题。使问题保持一定的开放性。如果教师的提问没有一定的开放性又没有一定的难度,教师的“提问”不仅不能给学生带来生机,反而对课堂教学带来“满堂问”的干扰。此外还要尽量避免没有思考价值的提问。如像“对不对”这样学生不加思考能随声附和的问题。老师提问的问题大多都只有一个答案大多数是事实,记忆类的一般常识性的问题,这样问题多而质量不高。应该提一些启发学生思考,拓展应用综合型问题。比如对于同一题目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问,让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可以达到举一反三效果。如同一个题从经济、政治、文化、哲学不同角度来思考。(6)转变观念,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倡导学习形式的多样性,给学生质疑和提问题的机会。有时整堂课上,教师提了这很多问题,却没有发现一个问题是由学生提出的。教师充分霸占了提问的主动权,形成了教师“一言堂”的现象。由此导致学生表现拘束,不会提问,不善于提问,更没有展开深入复杂的思维,因此班内也没有形成大胆质疑的习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学生没有帮助教师分解问题,最终所有问题汇集到教师一人身上。因此,虽然课堂提问是一种相当重要的教学形式,但不能独霸课堂,挤占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7)要灵活,充分考虑课堂可能出现的情况。教师处理学生的回答时由于答案与自己的预设相悖,此时教师因缺少经验等原因不能机智应对或者点拨不够,造成这一教学环节很难收到相应效果而反复纠缠于同一个问题无法自拔,最后的效果可想而知。而且,有些问题本来是有效的,可教师由于不会点拨或引导不当致使有效问题也不有效了。如果遇到意外情况,我们不一定要回答学生的问题,但是我们可以反问学生,把问题抛给学生。如果我们自己回答不了,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课下查找资料,这样可能会促使学生更深入的思考,也不至于把自己绕到一个问题里面。(四)有效师生互动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转变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是教育工作者们关注的热点,而课堂教学更是集中体现教与学的价值阵地,在课堂上,有效的师生互动中更能清楚地看到教师尊重教育的风采,学生尊重学习的良好品质。遵循“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教学规律。“师生互动”也可理解为“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合作型教学模式,其基本的指导思想是: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通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情感的变化,知识和能力的提升,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使学生得以健康的发展。可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构建有效的师生互动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使课堂教学能有根本性的变化,而且对培养具有良好素质和竞争力的新一代是有着重要意义。在以前的教学中,我认为师生互动存在的偏差,主要表现为:首先、形式过于单调,师生间的机械互动多,生生间互动少。课堂上大多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而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十分少见。其次、师生互动多是认知互动,很少有情感互动和行为互动,缺少思想和心灵的深层互动。再次、师生互动作用失衡,教师多是以课堂的主宰者出现,学生的思路由教师的教学思路控制,属于服从的单向型互动,很少有师生及生生的多边型互动,整个课堂教学缺少生命活力。因此,我通过观察、比较、实验探求产生课堂互动低效的根本原因,寻找解决该问题的最佳对策,力争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为提高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做好准备。我认为构建有效师生互动方式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1、宽松、XX、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构建积极、有效互动的基本前提。(1)教师的角色定位我们大力提倡课题组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课题组教师的角色如何定位,已成为师生是否能有效互动的重要条件。为了建立有效的师生互动,教师要转换自身角色。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成为师生良好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流机会的提供者、积极师生互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因为教师对学生的作用和影响只有通过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和反应才能产生积极作用。教师要树立起“一切为了学生”的观念,尊重学生,全方位为学生的发展服务,通过教师的“教”唤起学生的“学”,突出学生在学习中

  -

  zj.

  -

  的主体地位。(2)师生建立平等关系师生建立平等关系就是要消除老师高高在上的“尊严”,教师在学生心目中不仅要成为可敬的人,而且更应是一个可亲的人。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要使之有效地进行,就要建立起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师生之间互相理解、和谐的人际关系。首先,我们要求教师把学生当作一个有自尊、与教师平等的人,然后把他们看做是一个需要教师去关爱和爱护的孩子。其次要求教师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尚的道德情操,完善的人格品质,要时时处处成为学生的楷模和朋友。具体在教学中课题组教师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的:平易近人,消除恐惧。;平等相处,缩短距离。;相互尊重,成为朋友。只有在教学中师生建立了平等的师生关系,教育中的一些难题就迎刃而解,为师生进行有效互动提供了前提条件。(3)创建“宽松、XX、和谐”课堂氛围在建立起师生之间平等沟通平台的基础上,我们努力创建“宽松、XX、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师生进行有效互动提供保障。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帮助者,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创建适合学生参与宽松的课堂氛围,为学生充分进行互动和交流提供机会。在教学中,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兴趣,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如我校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的教具、语言的激励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创建“宽松、XX、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回答问题争先恐后,参与积极性非常高。在课堂教学的互动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活动参与者,他们既是信息的发送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和加工者。教师设计教学的核心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注重学生个体的有效参与和学生的个性的发展,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积极地投入到有效的师生互动中来。在课堂上教师积极创建“宽松、XX、和谐”的课堂氛围,不仅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积极进行交流,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自然而然,学生就把交流当成一种习惯,教育教学中的一些难题就会迎刃而解。2、重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恩格斯曾说过:“就个别人说,他的行为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他的愿望的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学生也是这样,他们是有着丰富情感的,接受教育也是有选择的,,对不同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甚至对不同的教师,都会做出不同的反映,或是产生积极的接受态度,或是产生消极的抵制情绪。所以,我们非常重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不仅不会降低教师的威信,还有助于融洽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效果。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可以是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一句暖心的话语、一个赞许的姿态、一个体贴入微的动作,都会使学生感到教师的关心、赏识,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说不出的愉悦与满足,这就无疑能促进他们积极上进,激发他们参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勇气,鼓起他们的自信。教师不能把消极的情绪带进课堂,不管遇到多大的挫折,都要尽力克制和调控,以饱满的热情和健康的心态出现在课堂上,那么学生也会以愉快、轻松的情绪听讲,积极参与到师生有效互动活动中来。3、关注每一个学生,也是构建有效互动的必要条件。教师所面对的学生知识水平不同,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自然有所不同。有时,教师追求课堂教学效率,会经常与那些在课堂上积极举手、善于交流的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而对于那些不善言辞的学生或学困生关注较少,这种状况的出现不利于师生互动,甚至会成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障碍。教育心理学认为,学困生同样有进取心,让他们获得某一种成功,设法满足他们的成功欲,不仅可以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潜力,增强进步的信心和勇气,还可以激起他们对更大成功的追求,并由此引发战胜困难的决心和毅力。这种积极肯定的态度,会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暗示,使学生减少胆怯心理,充满自信地投入到各种教学活动中去。只有教师真正关注这样的学生,平时多给予他们关爱和鼓励,交流中多给他们具体的指导和帮助,让他们有开口的机会,提高他们说话的勇气。对口语表达不流畅的学生,教师要有充分的耐心,允许他们说错,并适当降低标准,让他们由易到难,逐渐参与到师生互动合作中来;同时,教师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使他们一点点建立起自信心,产生上进的动力,进而喜欢师生、生生互动的学习方式,形成良好的师生情感交流的氛围。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我们树立起

  -

  zj.

  -

  “一切为了学生”的观念,尊重学生,全方位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善于创建“宽松、XX、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重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关注每一个学生,就能充分发挥有效师生互动这一教学方式的作用,从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五)有效训练课堂是学校教育主阵地,课堂效果决定教育质量。建设高效课堂,是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的根本途径,也是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1、有效命题命题是教育测量的重要环节,是决定测试成败的关键。命题的动向直接制约着教学的发展方向,影响着学习努力的侧重点,因此,我们要正确把握命题原则,熟悉各种题型的特点,使题目的编制更加科学合理。(1)明确试题考查的总体意图如何使试题更好地评价学业,指导教学?(2)试题考查的知识X围和能力要求课堂练习如何设置得更科学、有效?试题与知识点的对应度怎样?课后作业如何做到适量、规X?测试题的知识X围、能力要求如何与高考更贴近?(3)试题的难易程度和区分度的把握试题的难易程度是否操控得很合适?区分度是否得当?作业、练习是否要分层设置,兼顾A、B、C三种档次的学生水平?(4)试题的借鉴与原创试题是否做到了精选?试题的原创程度几何?(5)试题的命制与审核试题是否符合学生实际,答案是否规X,题型是否符合高考试题要求,是否符合考纲、教学大纲及教材的内容要求?试题的命制是否体现集体智慧?试题是否经过教研组长审核?2、有效训练(1)训练的时机选择与频率课堂练习在教学的什么环节中进行?年级部和学校进行的日常考试安排如何更科学合理?考试频率如何操控?文科综合科和理科综合科的考试频率能否保持一致?(2)训练方式①学案(课前预习)。②课堂练习。③课后作业。④半卷练。⑤周考、月考。⑥期中期末考试。3、有效讲评(1)考情分析(3分钟以内)老师在试卷评讲之前必须统计好本班学生考试的高分率、高分人数及XX、及格率、不及格人数及XX、70—79分人数、60—69分人数、最高分、最低分等数据。这些在课堂上必须给学生呈现出来,以便于让每个学生对自己的成绩在班级及学校的位次有更加清晰的认识。老师还应当统计好自己所教班级的配套率、成绩不配套学生XX、有效分、有效人数及学生XX。这些不需要老师在试卷评讲中给学生讲出来,但是老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以便老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对成绩不配套学生及未达到有效分数的学生多加关注,注重搞好培优与补弱工作。(2)试卷分析(2分钟以内)包括试卷结构、与高考题的难易比较、试题的总体优点和瑕疵。(3)疑难问题再现和疑点解析(30分钟)试题评讲重在纠错,总结做题思路、做题方法、做题规律。评讲要有针对性、代表性、典型性,不能面面俱到,事无巨细。要挑选有错误率较多的试题进行讲解。讲解过程中还要注重试题与书本知识的勾连(让学生翻书回顾知识)、与以前考过的试题的异同点、与高考试题的异同点,注重试题的变形、变式,做到触类旁通,融会贯通。(4)考后反思(5分钟)试卷评讲课也不能满堂灌,灌满堂,必须把最后5分钟留给学生自我反思,自己整理考试的得失。高效课堂“有效训练”活动的中心环节是课堂训练。因为没有有效的课堂训练,其它的各项作业、训练和考试都很难取得应有的效果。为此,我们教师对待课堂练习必须处理好以下五个环节:①时间保证(保底10分钟练习):课堂训练时间少于10分钟,很难达到有效训练的目的,也很难促使教师去深入思考在课堂的前30分钟怎样切实做到少讲、精讲,“三讲三不讲”,还学习的主人给学生。②训练的时机选择:一般应安排在课后10分钟,先讲后练,也可以先练后讲,或边讲边练。③练习内容:可以是学教练案的内容,也可以是书本资料上面的内容,但必须精备、精选。④效果查验:找两三个学生把他们的做题结果进行比对,便于发现问题。⑤试题评析:决不能省略。八、研究成果(一)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伴随着理论的学习和课题研究实践的深入,教师已经清楚认识到,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系统的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更主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我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焕发出生命活力,让他们的主体精神、个性得到充分X扬。

  -

  zj.

  -

  由于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之间的联系紧密,使得政治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仅要转变观念,更要改变教学方法,调整教学策略,让自己的教学行为符合新课改的理念,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这一切都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课堂上学生学习政治兴趣明显提高,学生勤于思考,大胆发言,乐于体验,善于提问,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运用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新方法独立解决问题。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互动,课堂气氛和谐,学生想学、乐学、会学,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了,教学质量也明显提高。学生学习政治兴趣的巩固率由原来的32.5%提高到学前的54.2%。(三)促进了课题组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学生学习知识的渠道和途径日益多样化,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主意识也在逐渐增强,这些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促进了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优化和教学艺术的成熟与精湛。课题研究提升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参加课题研究的所有老师的多篇教学论文在多家刊物及专业报纸上发表或获奖。任娟和X瑜两位分别获市高中政治评优课一等奖和二等奖;虎杰老师荣获市高中政治评优课三等奖,杨宇、黄永红两位老师的市级示X课和公开课得到XX们的一致好评。九、有效课堂的体会(一)有效的课是一堂不累的课一堂课的有效与否,不是上课的老师说了算,也不是评委说了算,最有发言权的应该是学生。如若学生始终能被精彩的课堂所吸引,在强烈氛围的渲染下不知不觉地度过40分钟,学生在一堂课中始终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X扬,那就是一堂有效的课。1.学生兴趣高,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有效的课堂,学习的兴趣不只是一两个人的兴趣,也不是一些尖子生的兴趣,而是全体学生的兴趣。不管学生的语文基础怎么样,教师心中都要有一种“全人”发展的观念,努力促使自己的课堂能使每一个人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实现这样的发展观,要求教师对全班学生应有全面的了解,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驾驭课堂的能力上,都要作出一定的考虑。2.学生能积极参与。不累的课堂不是表现在学生很悠闲,无所事事,而要看学生是否能积极参与。状态良好的学生,总能积极踊跃,满怀激情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正是这种高度的参与使他们忘却了疲劳,因此,他们的学习是主动的,而且是高效的。评价学生的参与状态,我们可以看学生是否全程参与学习;也可以看学生是否踊跃举手发言,是否兴致勃勃地阅读、讨论;也可以看学生是否积极投入思考或自觉进行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活动;还可以看有没有一些学生,在小组学习讨论时,给予别人指点帮助或大胆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等。3.学生的个性得到X扬。一堂不累的课因为有学生的参与而变得实在,也因为有学生个性的X扬而变得生动。我们在听课的时候,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往往不是老师的教法,而是一些学生出乎意料的回答。我们在称赞别人孩子聪明的时候,不妨反思一下自己是怎样为了成绩而把学生教成书呆子的。“横看成岭侧成峰”,学生也渴望在课堂教学中把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教师鼓励他们把自己独特的见解表达出来,他们就会入景入境地读,入情入理地说,课堂也就变得丰富多彩,充满活力。(二)有效的课是一堂朴实的课叶澜教授指出,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是“常态性”,这种课是平时都能上的课,而不是很多人帮你准备,然后才能上的课。现在的一些公开课,就一堂课而言,它是高效的,在教育理念上,确实给我们听课者起到了引领的作用,但他们为这一堂课而做的准备工作却几倍于平时的课前准备,是平时的教学中无法效仿的。也有的公开课,是对设计的一种重演,课堂变得太完美,没有一点差错,缺乏真实感,使我们看不到学生在课堂中真正的成长和进步。十、问题与反思(一)课题研究中遇到的新问题1.教学观念的滞后带来教学行为的出现的新问题把教学看作是学科知识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教师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拥有控制权,大纲或教材上的学科知识是专家们精心研究的成果,规X性的教学内容必须全部批发给学生。因此教师就是既定教学内容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只是既定内容的接受者和吸收者。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学生只能一味地接受、听从,课堂气氛死板、机械、沉闷。师生的生命力、

  -

  zj.

  -

  主体性被遏制。忽略了教学内容的创生与开发。错误认为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把教学看成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陶冶品德的过程,受这种传统观点的影响,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生是被教会,而不是学会,更不用说会学了;二是以教主基础,先教后学,教师复制教科书上的内容,学生则把它粘贴到自己的笔记本上。所以课堂教学就只是教与学两方面的机械相加。忽略了课堂教学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重结论,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老师们急功近利,眼里只有学生的分数,不断地训练学生以求答案的唯一性,把形成结论当中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机械记忆,忽略了对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过多地强调聚敛性思维,谈不上什么会学、探究创新意识,也根本发现不了新知识、新信息及提出新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关注学科,多年来的应试教育特别强调以学科为本位,在课堂教学中不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甚至在一些级别较高的研究课、观摩课上,学生活动也只是匆匆走过场。一座座严密繁琐的学科堡垒截拦在学生学习路途之中,怎么攻克、怎么拿下?学生畏难而退,最终教学过程成了学生体验失败、丧失信心的过程,兴趣、爱好更无从谈起。什么学生是发展的主人,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是独特的人,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等等话语成了飘渺的海市蜃楼。2.课堂教学设计层面遇到的新问题教法选择不当,在教法上不分析知识本身的具体情况,方法单一。情境创设不当,情境的创设更多是为了证明知识,而不是引导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不是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的来源。这是一种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方式。问题设计不当,问题的设计不注重循序渐进的过程,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练习安排不当。3.课堂组织管理层面遇到的新问题活动组织不当,人为制造课堂的氛围,不是教学过程中自然的表现和流露。评价方式不当,这里的评价主要是指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回答后的评价。有时轻率地予以否认,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虽然,在调查问卷中学生回答“老师对学生回答错了一般是怎样评价的?”这一问题时,同学们的答案很多有批评或不评价,这种评价抑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活动不当,讲话的语调、语速缺乏变化,语言缺乏情趣和吸引力,导致学生疲劳,学习兴趣下降;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解题时,教师不停走动或喋喋不休地提示,打扰学生的正常思维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偏差在极在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偶发事件处理不当,课堂是一个动态的活动场所,充满了许多不可预知性,因偶发事件而引发的课堂失误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失误。4.课堂文化层面出现的新问题教师知识的贫乏,适应不了时代发展的要求,课堂语言不丰富。教师的责任心下降师生之间沟通受挫,缺乏情感支撑,教师的教有一种任务感。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不合理,为运用而运用。(二)可行性对策经过几次的交流、研讨,课题组的成员认识到,在以上所提及的教学失误中,有些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及时的感受到的,而有些则是需要通过教学评价的学生的信息反馈才能获知的。所以,要很好地控制这些失误,就需要教师有自觉反思的意识,养成与学生沟通的习惯,不断调整和提高自己。具体说来,要做到以下几点:1.更新教育观念。教育观念决定着教学方向和教学效果,教育观念先进,就能促进课堂教学的科学化,有效地控制课堂失误,因此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努力实现观念转变。强化问题意识和课题意识,切实提升教师的研究能力。丽莲?凯莉曾指出,教师“专业化的起点,在于愿意思考问题,并尝试提出自己的改进方案”。教师一边在从事教学活动,一边在从事进修学习,一边在从事教学研究,时时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教学问题、学生学习的问题、师生交往中存在问题、学生成长中种种困扰等等。如果对此类问题就事论事或凭经验一说了事,这样处理问题的方式是无意识的,对以后的工作没有多大的启迪。只有当教师有发现问题的意识,并产生研究这些问题的欲望,进而用研究的思维、方法、实验去探究问题发生的根源、存在的原由、解决的途径的时候,教师的行为才印上研究的影子,才会把“问题意识”转化

  -

  zj.

  -

  为“课题问题”。学校为了倡导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能发现问题直至解决问题,一是要求教研活动特别是在评课、说课中,敢于善于找差错、找问题,通过观摩研讨、批判反思,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把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转化为课题进行深入探索,从而提升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二是发展教师的问题意识,要求教师通过自身的教学感受,能及时意识到问题,对问题具很强的敏感性,问题越多、越深刻,教师的探究心理也就越强烈。针对学生缺乏自学能力,有教师提出了“独立学习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研究等。以前教师对自己的日常教学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视而不见或“以善小而不为”的现象已逐步消失,“找问题”“找课题”已成为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工作之一。2.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教学是一门综合艺术,它既包括运用教学方法九牛二虎之力艺术,更包括体现教师个性特色的艺术创造。合理设计课堂问题便成为了教学进程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随意的、精糙的和不讲究质量的问题只能是流于形式,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精心设计的问题则对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其学习热情,启发其想象与思维,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3.注重课堂教学环境的管理。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是课堂教学优化的基础。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环境是可以达到素质教育、主体教育目的的。应当彻底摆脱以教师为中心,片面灌输的教学模式,尊重并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情境,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索、发现、创造的机会,真正参与学习过程,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4.培养教学机智。教学行为的失误许多都源于瞬息万变的课堂偶发事件,而每一次偶发事件的处理机智的话就能很好地控制失误。我们知道在教学机智的背后蕴涵着教师的学识、修养、智慧和能力,每一位优秀的教师之所以优秀,也就在于对课堂很强的驾御能力和教学机智。面对如此现状,我们感到本课题的研究肩负着一种强烈的责任。如何依托课题团结一批教师,解决一些问题,拓展一些发展的空间?我们感到:必须从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抓起,从帮助教师克服以往的教学弊病抓起,从教师执行的每一堂课抓起。华东师大许纪霖教授有一句豪言“我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我可以改变我的课堂。”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我们更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我们也将努力思考,努力践行,尝试着改变自己的课堂。

  -

  zj.

  

  

篇十一:《思想政治课研究》

 像其他新生事物一样独立学院的办学过程中必然遇到许多困难与挑战尤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如何抓住教育规律的本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与能动性开展集兴趣性创造性多样性为一体的思想理论课成为当前亟待研究的问题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摘要: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都为社会培养众多符合市场需求的各类应用型人才。独立学院在其短短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与挑战,近些年独立学院在对学生思想理论培养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尤为突出。学生对理论知识不感兴趣、思政理论课专职教师严重不足、学校对思政课不够重视等现象很普遍。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一门科学性与高度统一的课程,既能给学生传递科学的理论、思维方式,又能给学生传递科学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因此,独立学院应转变教学方式,顺应社会发展潮流,开好符合当代大学生心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词: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独立学院是近些年我国教育改革和创新的特殊产物,旨在培养符合自身办学特质的具有竞争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各独立学院全面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渠道。202__年3月18日,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深刻阐明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中的重大意义,从多角度分析了思政理论课教师的关键作用,明确提出了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像其他新生事物一样,独立学院的办学过程中必然遇到许多困难与挑战,尤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如何抓住

  教育规律的本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与能动性,开展集兴趣性、创造性、多样性为一体的思想理论课成为当前亟待研究的问题。

  一、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一)当代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错误认知。笔者走访了省内多所独立院校,在考察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尤其是大一新生)对学院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并不理解,有些学生甚至认为不需要开设此类课程。在大部分学生的理解中,思想政治理论课被定义为“副课”,其重要性远远低于他们的专业课。他们大多数为90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家庭条件较为优越,父母长辈呵护备至,容易形成较强的自我意识,缺乏责任意识和团队意识。因此,我们时常在思政课堂上看到一些令人头疼的场景:多数学生都在默默无闻地做着“低头族”,上课睡觉、玩手机、交头接耳等现象屡禁不止,对课堂上教师的讲授内容漠不关心,很难在同学们当中产生共鸣,实现不了授课目标。同学们对其专业实用知识感兴趣,却忽视政治理论知识的培养,殊不知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科学性与高度统一的课程,它承载着鲜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如何提高思政课堂学生的“抬头率”成为思政理论课教学研究的首要问题。(二)独立学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够重视。独立学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重视力度不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校对思政课教学的专项投入不足;二是学校对思政课教师的培养不够。独立学院在整体统筹课程安排时,每当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安排有冲突时,思政课程往往要给专业课让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教

  师因教学而教学,学生为学分而学习,大部分独立学院没有充分地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立德树人”的目标,因而很难在教学中取得有效的实践成果。专业的思政理论课教师的思想政治表现必须是积极的,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保持家国情怀、创新课堂教学、自律要严,自觉弘扬主旋律、人格要正。与此同时,有些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师资比严重不足,专职思政教师极少,部分学校甚至会让完全不是思政专业的辅导员教思政课,大大降低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的专业性与吸引力。(三)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吸引力有限。从独立学院的学生上课态度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思政课对其今后择业没有太大帮助,不像专业知识能给他们带来实际帮助。在同学当中普遍认为即使上课不认真听,期末考试依然可以很顺利通过。学校一般对思政课的考核也较为简单,通过论文或者开卷考试的方式来进行,因此大多数学生认为这门课并不容易挂科。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很难在课堂上与老师产生共鸣。有些老师因为课时安排有限,盲目的删减和压缩知识点,知识点讲述不清,学生课后也不再对上课内容进行思考和实践,很难帮助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解透彻。教师为了应付教学任务,在完成学习任务之后鲜少帮助并引导学生继续研究相关知识,导致这门课在学生心目中印象不深刻。

  二、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研究(一)从学生的角度探究思政理论课的价值取向。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独立学院的学生与其他本科院校的学生有所不同,他们当中不乏高考发挥失常的考生,进入大学之后,不少学生对自己的

  学习能力产生怀疑,甚至潜意识里存在很强烈的“失败感”。在进入大学后,与高中完全不同的学习方式让他们短时间难以适应。“以人为本”是高校思政理论课的重要意义。根据不同专业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讲趣味与品位结合,通俗与学术融合。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播音专业的学生,通过朗诵《红色家书》让他们体会到老一辈革命先烈为国捐躯的英勇事迹,让爱国主义情怀深入学生心中。针对美术专业学生,通过绘画中国共产党党旗等实践活动,让同学了解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历史进程,对革命先辈的理想信念有了更强烈的认同。思政理论课的课堂要跟上时代发展步伐,从过去简单的课堂教学延展到线上和线下的互动交流,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营造宽松愉悦、充满活力的教学场景和氛围,给学生深刻的教学体验。不断改革与创新教学教法,建设处处可及的网络教育空间,与时俱进,不断加强思政课堂的兴趣性,增强学生的获得感,满意度。(二)适当增加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考虑到实践教学存在很多困难,如:没有配套的专项资金、学生实践教学的安保问题、思政教学基地资源短缺、学院教务处教学组织困难等(思政课基本都是大班教学,很难协调各班统一时间进行实践活动),导致该类课程被边缘化,整体地位低,实践教学被轻视乃至忽视。因此大多数独立学院基本把思政理论课的教学都安排在教室完成,鲜少有机会进行实践教学。事实上,我们换一个角度看待问题,思政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也可以在校园内进行:如在课堂上进行案例分析,组织辩论、讨论;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找出真理;参与式教学,安排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变“听课”为“讲课”,这样的换位体验,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们进一步增强对授课内容的认知与理解;结合学院团委组织的“三下乡”、青年志愿者等活动与思政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使有限的教学资源、资金和时间得以综合利用。(三)加大思政课专业教师队伍的投入与建设力度。全国高校思政教师座谈会指出,要理直气壮的开好思政课,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让有信念的人讲信念。独立学院应正视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足的现状,致力于打造一支具有深厚情怀的专职教师为主、富有家国情怀魅力的专兼结合教师。加大对思政理论课教师的培训力度,重视教师的理论知识研修和师德师风的表率作用,悟真理、求真理、明事理,提高政治能力,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设置思政教师专项考核制度,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专业素养。教师通过自律严格要求自己,修炼自己,做到课上课下言行一致,网上网下说法一致,在知行合一当中,润物细无声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加大对思政理论课教师的资助力度,增加专项经费,支持教师不断增强理论引导能力、学术研究能力、课程教学能力、回答重大的现实问题能力。独立学院的特殊性决定了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提高课堂的“抬头率”。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们学会运用所学的理论分析、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积极改革创新,丰富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积极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平台,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培养大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接班人筑牢思想基础、提供价值引领。

  【参考文献】[1]路淑英.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思考[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2007,23(4):97-99.[2]张天舒.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以河北大学工商学院为视角[D].保定:河北大学,2010.[3]安龙涛.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7.[4]丁春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及其模式创新研究——现状、问题与原因[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11.[5]万泽民,徐定高.论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新路径.中国电力教育,2013(14):138-139.作者:张雯成单位: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

  

  

篇十二:《思想政治课研究》

 20xx悟五环立体教学模式获得上级主管部门及课改专家的充分确定20xx年12月校内电视台荣获第七届中国中学校百佳校内电视台荣誉称号20xx年我校再次被评为创新写作课题讨论先进集体20xx年我校校本教材骊山放歌获得集体成果一等奖20xx年我校校本研修窗口临潼中学学刊获得集体成果一等奖20xx年我校获得临潼区临潼中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思想政治课研修心得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邓小平理论政治经济思想具有鲜明的特点,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总结。本站精心为大家整理了思想政治课研修心得,希望对你有帮助。思想政治课研修心得本人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全身心投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中。十几年来,我一直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优良传统,同时坚持改革创新,不断尝试研究性教学,心得如下:

  一、坚持“以大学生为本,让大学生受益”的教学理念,关心学生成长

  老一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经常来到大学生宿舍,与学生交流思想,甚至与学生同吃同住,有的放矢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他们成了大学生人生的导师。多年来,我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优良传统,深入大学生宿舍,与大学生促膝谈心,学生们美其名曰:“家访”。通过“家访”,全面掌握大学生思想动态和思想需求,及时了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广泛收集大学生需要解决的各种实际问题,并向学校相关部门汇报解决。掌握学生的第一手材料后,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具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通过“家访”,拉近了大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的关心和组织的温暖,激发了大

  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通过“家访”,及时了解学生困难,给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发扬优良传统,坚持“以大学生为本,让大学生受益”的理念,通过“家访”了解学生思想动态,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反映学生心声,架起学校与大学生之间的一座桥梁。

  二、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博客

  作为湖南大学名师博客群成员之一,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撰写了四十多篇博文,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博客网络平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所撰写的《透过四川地震灾区重建看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大学生困惑问题征集令》、《学费父母的血汗》、《助人为乐为什么这么难》等多篇博文,先后被作为精彩博文在中国大学生在线首页推荐。其中《从幼儿园叔叔到大学教授——与2011级新生共勉》、《助人为乐为什么这么难》和《一堂特殊的党课》等博文分别在20xx年9月26日、10月24日和11月7日的《湖南大学报》全文刊登。

  以《我的学费我的爸妈》、《学费父母的血汗》等有关学费的博文为例,博客在大学生中产生了极大的共鸣。学生们结合自己的学费,积极参与在线交流并纷纷表示,现在要努力学习,对得起父母辛辛苦苦赚来的学费,不辜负父母和老师的期望,将来找个好工作,报效祖国,报答父母。从学

  生交流可以看出,这些博文触动了他们的内心,激发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勇做一名敢于担当的大学生,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

  三、创新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资源,开展教学研究,教学教研相得益彰

  多年来,充分利用我校便利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带学生参观岳麓山抗战遗迹,开展实践教学。通过黄兴蔡锷墓、抗日战争遗留的战壕、长沙会战碑、抗战古炮台、薛岳第九战区抗战指挥所等地身临其境的实践教学,缅怀革命先驱的历史功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局面,明确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同学们普遍认为那是最有意义的一堂思想政治理论课,收获很大。

  同时根据教学改革实践,积极进行教学研究,主持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网站”共建项目和教育厅《提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实效性路径研究》等教改课题,再将教学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之中,真正做到改革与创新并举,教学与教研相济。

  四、拓展教学渠道,全方位、立体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新渠道。担任我校党校专职教师,每学期给大学生党员和学生入党积极分子上党课,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工作。20xx年11月1日,在湖湘文化重地岳麓书院,组织了一场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文化强国”为主题的开放式党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积极参加并指导学生班级主题班会活动。20xx年11月5日,受法学院政治1001班邀请,我参加了“廉洁修身诚信做人”主题班会,并为他们做了题为“我心中的廉洁与诚信”主题报告。通过参加和指导主题班会,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本人的指导下,该班获得了湖南大学第四届大学生廉洁教育系列活动之优秀主题班会评选活动一等奖。

  五、营造教学氛围,活跃课堂气氛,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交流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加强互动交流,活跃课堂气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我将继续认真搞好研究性教学,为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贡献自己的力量。

  思想政治课研修心得一、教育观念的改变1、做一名快乐的教师教师应该对自己的职业有个正确的认知,不能认为教师

  是社会地位虚高、经济地位实低,工作辛苦费力的角色,而应该以教师这一职业为荣。教师应努力了解自己工作中的任务和压力,树立正确而稳定的自我概念,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合理要求自己,了解并愉悦地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给自己设定高不可攀的目标。制定符合自己实际的目标,不要把目标理想化。一切从实际出发,才能达到预想的结果。

  “崇高的师德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是促进教师奋发向上,献身教育事业,不断进取的动力之源。”当前,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为教育改革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但是,随之而产生的人生价值观、生活观念的变化也冲击着学校教师,影响到教师的价值趋向和道德观念,使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一些与教师角色身分不相称的思想意识。有的教师受腐朽生活方式的影响,表现在工作态度上,怕环境艰苦,怕任务艰巨,追求轻松自在,缺乏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遇到困难总是绕着走,“绞尽脑汁”地要求到条件舒适的地方去工作。表现在思想作风上,安于现状,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缺乏艰苦创业的精神。表现在生活上,畸形消费,花钱大手大脚,生活追求潇洒,吃穿讲究排场。作为一名心理健康的教师应该能把自己的全身心投入到本职工作中,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对工作怀有持久的热忱,并从工作中获取满足和乐趣。在这方面,我还有所欠缺,在以后的工作中应

  以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为标准,培养自我控制和自我调适能力,学会抵制各种不利因素的刺激和影响,保持良好的心态。

  2、做一名反思性的教师反思是教师自我适应与发展的核心手段。正如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经验十反思。不同时代的社会对教育的不同要求就会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的不同。然而,一直以来,教师执行教学任务,代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启动者,成为名副其实的课堂权威和课程实施的工具。教师对于课程来说,只有选择“怎样教”的权利而没有选择“教什么”的权利,教师考虑的是怎样将国家规定的课程有效地教给学生。教师则成了传授科学知识的道具、载体。教师所承担的是“扬声器”式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机械的“照本宣科”,对着文本宣读。单行线的、就范式的和接受式的单向传递知识是教师传统教学的特点。教师的角色定位正如《辞海》所说:“向学生传授知识”。面对素质教育的深入人心和新课程目标全面启动,从“教学大纲”走向“课程标准”。首先要求教师切实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思想观念是行为的先导。更新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作为教师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只有客观地,科学地、合理性地反思自己的角色,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也只有充分发挥自身的角色作用,才能充

  分理解新课程,保证新课程的有效事实。传统的教师角色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已基本上不适应了,或者说是远远不够了。在新课程的目标下,教师必须确立自己政治者、法律者和伦理者角色,建构者、组织者、开发者和创造者角色,设计者、研究者和实践者角色,合作者、交流者和指导者角色,促进者和评价者的角色,以及参与者、决策者和管理者角色等多元整合的教师角色,并能尽快适应它。这是新课程目标要求,也就是新时代基础教育的要求。它是实现全面素质教育的前提。

  二、教育理论的提升1、探究式学习在教学中的应用对于探究式学习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对于新的学习方法我有新的感受,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探究,我有了新的思考:面向21世纪,中学思想品德要走向素质教育,这已经成为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应当努力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更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纵观世界教育几千年的发展,已经经历了知识型教育阶段、智能型教育阶段,新课程改革正向创造型教育阶段努力发展。探究式教学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方法。2、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新颁布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思想品德知识,亲身体验科学、技术和社会。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还应该积极利用其他的课程资源,如影视资料、直观教具和实物、多媒体光盘资料、网络资源、报刊杂志等而现代信息技术以其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信息量大、重现力强、操作简便等优势与课程整合,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有的教育观念、方法和模式,从而掀起一场课堂教学的革命。

  教学资源的拓展性:《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在开发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资源时,要充分利用信息化课程资源。可以尝试利用网络资源,改进思想品德泛读课教学(1)从网上下载融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和科学性于一体的适合学生阅读的材料。(2)材料处理及呈现:将选出的材料剪辑并保存到指定的文件中,设计出阅读分析题。利用网络拓展教学资源,可以弥补学校思想品德实验条件的不足,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思想品德自学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化发展。

  三、专业知识的提高和教学技能的提高永远要对你的工作保持热爱和熟悉,不然你会错过很多

  机会的。比尔·盖茨的10大优秀员工准则中的第5条是:具有远见卓识,并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1.对周围的事物要有高度的洞察力2.吃老本是最可怕的3.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4.掌握新知识新技能,以适应未来的工作5.做勇于创新的新型员工。可见无论你现在从事什么职业,专业知识是你成为一个职业化人士的基本条件。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素质和能力,从多元化的价值观视角看,孰优孰劣无法轻易断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的价值需要通过他在创造经济效益的活动中所起的作用来体现,在效益这一杠杆的衡量下,个人的素质和能力就显现出优劣之分。个人的竞争力不仅取决于你的素质和能力本身,企业对特别符合自身效益的人才的需求状况也起着重要作用。用经济学的观点看,个人的核心竞争力,关键是素质和能力的稀缺性。假如你拥有企业所需要的稀缺性资源,就会受到特别的青睐,这些特质也是你赖以成功的条件。在人力资源诸要素中,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学历文凭、专业技能的重要性在逐渐下降,相反,支撑着专业技能发挥的职业素养越来越成为决定性的因素。

  PowerPoint是功能强大的演示文稿制作软件。可协助用户独自或联机创建永恒的视觉效果。它增强了多媒体支持功能,利用PowerPoint制作的文稿,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播放,也可将演示文稿打印成一页一页的幻灯片,使用幻灯

  片机或投影仪播放,可以将演示文稿保存到光盘中以进行分发,并可在幻灯片放映过程中播放音频流或视频流。对用户界面进行了改进并增强了对智能标记的支持,可以更加便捷地查看和创建高品质的演示文稿

  培训结束了,但我的收获还会延续,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地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使这期的培训得到最大化的效益。当然,如果还有这样机会,我会更加珍惜

  思想政治课研修心得20xx年,我校全面进入新课程改革。四年来,我校领导始终保持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引领全校教师在新课程的征途上艰苦跋涉。我们从学习借鉴到实践探索,从反思总结到超越完善,努力发扬科学求实的精神,坚持育人为本,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依托我校“三个着力”的工作思路有效实施新课程改革。

  回顾在新课程背景下校本研修的历程,我校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机构健全、目标明确,体现了我校科学务实的校本研修精神

  20xx年10月,立足校情,我校迅速建立了新课程校本研修组织机构,确立了“校长——主管副校长——教务处主任——教研室主任——教研组长——备题组长”六级管理体系。健全的组织机构形成一张畅通无阻的新课程改革管理

  网络及校本研修执行网络。为我校新课程改革系列举措的实施提供了保障,为实现校本研修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良好格局创造了必备的条件,从而保证校本研修工作科学有序、积极有效地展开。

  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工作主题,始终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工作方向,倡导“与学生共同学习,与学校共同发展”的基本理念,提倡校本研究,开展“行动研究”,树立“教师即研究者”的工作信念。突出新课改精神,将课改的基本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的研究及实践中,走上了健康高效的兴教强师之路。

  二、更新观念、强化培训,体现了我校与时俱进的校本研修决心

  新课程背景下的校本研修需要全新的教育理念支撑,每个教师都要有一个深入学习、理解和适应的过程。全体教师有必要进一步明确“新课程时代”教育教学的目标和任务,这也是我校推进校本研修的立足点。发掘校本研修资源,必须回归生活、崇尚创造、强调选择、走向校本、树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教育理念。

  因此我校始终重视强化新型培训,我们到教育发达地区去,到课改前沿城市去,到先进样板学校去,开展各类“贴身学习提升”活动。考察、学习、借鉴、创新,我们始终立

  足于我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每一次取经回来,我们一方面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专题培训报告,一方面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学科研讨,同时积极行动起来,结合校情大胆改革,比如集体备课、同课异构等,比如U型课堂、分类授课等,比如课例研讨、模式探究等。

  三、成果丰硕、资源丰富,体现了我校百花争艳的校本研修神韵

  1.校本教材以校为本:20xx年,我校基于学情需要,积极组织学科骨干编写校本教材《骊山放歌》《十三朝古都风云君主》《游遍西安》《梦萦骊山》《数学史话》《几何画板教程》《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生活中的化学》《物理大师》《物理知识与前沿》《营养与健康》《写字与书法启蒙》《DV制作》《体育与健康》等,以此作为学生选修教材,获得师生一致好评,同时获得市课改办高度评价。2、课题研究成绩显著:多年来,我校坚持课题研究引领教师走专业发展的研修思路,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各级各类课题研究,取得了形式多样的个性化研究成果。仅20xx年,我校立项研究并结题的课题就有17项,其中国家级课题1项、市级课题10项、区级课题6项。wWw.Tz365.cN3、课例研讨深化高效:

  自20xx年进入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坚持科学有序地组织新课程公开研讨课活动,我们从不同的途径进行了多方位的探索,比如第一期的“同课异构”、第二期“同案异授”,第三期“资源整合”、第四期“模式探究”第五期“模式深化”第六期“高效课堂”等等。每一次行动研究都真实地记录了我校执着探索与坚定不移的新课改决心,每一次课例研讨都生动地展示了我校与时俱进、务真求实的职业风范。

  4、科研成果全面开花:聆听时代召唤,追赶教育快车;让行动者成为研究者,把科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动。我校教师积极思考教学实践,勇于展示自我研修所得,教科研成果推陈出新。仅20xx年度,我校文本类教科研成果有102篇,其中国家级30篇市级36篇区级36篇;媒体类成果23件,包括课件、课堂实录、教学录像,其中国家级19项、省级4项。5、集体成果风采无限:进入新课程时代,学校教师始终坚持锐意进取,勇于开拓,敢于尝试,创建个性教学风格,构建立体和谐课堂,立足校本教材的开发,致力于教育教学的研究,促进了我校教师新课程素养的全面提高,也收获了前所未有的集体成果。20xx年,我校创立了“读疑研导悟”五环立体教学模式,获得上级主管部门及课改专家的充分肯定,20xx年12月校

  园电视台荣获第七届中国中小学“百佳校园电视台”荣誉称号,20xx年我校再次被评为“创新写作”课题研究先进集体,20xx年我校校本教材《骊山放歌》获得集体成果一等奖,20xx年我校校本研修窗口《临潼中学学刊》获得集体成果一等奖,20xx年我校获得临潼区临潼中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篇十三:《思想政治课研究》

 附件1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高校辅导员专项)2014年度课题指南

  一、重点课题1.中国梦宣传教育与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及其理想信念教育研究2.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研究

  4.高校实践育人的核心、思路、内容、方法和渠道研究5.当代大学生思想特征及发展趋势研究6.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标准研究7.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及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研究8.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特点、发展趋势及教育对策研究9.网络话语权与舆情引导策略研究1二、一般课题(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2.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取向与趋势研究3.社会主义核心观认同教育研究4.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

  7.80后与90后大学生思想道德特点及教育对策的比较研究

  源-于-网-络-收-集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

  8.中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9.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10.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研究11.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12.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1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14.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研究15.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形成与引导研究16.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工作研究17.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和谐校园建设研究18.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研究19.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研究20.大学生常见的异常心理及应对案例的研究(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研究1.学生工作系统教育管理资源整合与优化研究2.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研究3.进一步加强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路与方法研究4.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5.大学生学习过程管理研究6.大学生班级建设研究7.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研究8.新形势下学生公寓管理模式研究9.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化研究10.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创新研究11.学生管理工作人本化研究12.大学生教育管理中的法律问题研究

  源-于-网-络-收-集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

  13.学生申诉“零成本”与防止学生申诉权“滥用”研究(三)学生资助工作研究

  (四)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研究1.新培养机制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新思路与新方法2.提升研究生德育工作质量有效形式与长效机制研究3.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党建工作的思路与方法研究4.研究生园区文化特色及体系建设研究5.研究生班级建设研究6.研究生安全稳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7.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研究8.研究生政治理论课新方案效果评估研究9.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首要责任人作用的机制研究(五)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研究

  3.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研究4.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模式研究5.新形势下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内容研究6.高校教师的文化修养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研究7.高校课程建设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研究

  源-于-网-络-收-集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

  8.新世纪新阶段大学生文化素质新元素及其教育途径与方法研究(六)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研究1.辅导员队伍建设中的关键问题与对策研究

  4.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协同配合研究5.辅导员对大学生的影响机制研究6.建设学习型辅导员队伍的策略研究8.辅导员工作质量考核评价体系研究9.信息时代辅导员工作方法研究10.辅导员职业倦怠及其克服研究11.加强辅导员师德建设研究12.辅导员团队文化建设研究13.辅导员专家化的成长动机与辅助条件研究注:课题申报人应根据本课题指南申报课题,也可根据工作实际自行拟订课题研究方向。

  源-于-网-络-收-集

  

  

篇十四:《思想政治课研究》

 出版物刊名:思想政治课研究

  页码:111-页

  年卷期:2015年第4期

  主题词:思想政治课;国家新闻出版署;思想政治教育;杂志简介;双月;理论与实践;学术期刊;参考文献格式;电子邮

  摘要:<正>刊名:思想政治课研究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华东师范大学周期:双月出版地:上海市语种:中文开本:16开ISSN:1674—0505CN:31—1771/G4杂志简介本刊创刊于1978年10月。1998年2月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面向全国,公开发行。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学术期刊。本刊的宗旨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积极探索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配套与衔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反

  

篇十五:《思想政治课研究》

 思想政治课程研修计划为使自己持续提升教育理论和学术水平,增强知识,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从各方面持续完善自己,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持续适合新时期教师培训和教研的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使自己尽快成长起来,更能顺利的完成此次培训任务,特制定以下研修计划:【研修时间】2014年度【研修形式】自主学习教研组内研讨网上学习【研修主题】思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研究【基本情况】本人1989年参加工作,所学专业为政治历史,多年以来,都在从事思品教学工作,(近几年来,因为偏远山区师资力量失衡,也从事语文方面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今后还要继续努力,持续完善自己:善于钻研独特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勤于思索拓展学生思维途径,着力打造高效、特色课堂模式。【研修目标】1、树立良好的师德观点,提升个人职业道德水平,树立良好的师德风尚。2、积极参与“互助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与推动,打造特色、高效课堂,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3、以课改研究为主要形式,提升个人的教育科研水平,培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水平。通过研读课标,课堂实践、自我反思、同伴互助,请教教学能手等形式,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4、积极做好课题研究工作,做一名研究型的教师。【研修内容】(一)学校规定的研修内容1、师德研修。积极参与读书活动,学习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修订版)》,学习《新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教育法律法规,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提升自己依法从教的水平。2、新课程标准研修。学习《初中思品学科新课程标准及解读》,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促动自己将先进的理念内化为教学行为。3、教学教研水平研究。积极参与组内教研活动,参与课题研究研讨课活动、听评课活动。积极研讨,在互助学习中更新理念,改进不足,努力提升自身教学教研水平。4、教育科研水平研修。要树立教研科研意识,把研修和教育科研紧密结合,围绕新课程的实施,结合课堂教学,实行教学方法和教育科研基本方法的研修。做到教学即研究,不畏惧科研,懂得教科研就在反思中,教学中。5、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研修。树立应用信息技术推动教学改革的意识,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提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水平。(二)个人自主选择的研修内容1、从实际出发,积极参加学校和教研组的研讨、互助,做到有问题即时解决,有经验即时学习,使校本教研服务于教学,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2.、始终以教学反思、交流研讨、课堂评析、教材分析设计等为教研的基本形式,通过教学观摩、教学示范、案例分析、谈心得体会等活动为平台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活动与实施】1、每周参加教研组的教学研讨活动。通过听评课实行教学反思与交流,促动专业化成长。一人讲课,众人评论,不但益于讲课教师查找自己的不足,也能够将好的观点与具体做法较为形象、具体的传达给其他人。2、参加丰富的活动,展示自己,树立品牌意识,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勇于展示自己。

  3、利用网络资源开拓眼界,组织上网培训,鼓励上传下载,与高端对话。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认真书写教学日志,课后作好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