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佳谦文档网>专题范文 > 疫情防控 >

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状况分析9篇

时间:2022-11-15 12:50:04 来源:佳谦文档网

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状况分析9篇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状况分析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大学生的心理应激反应及对策  摘要: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的爆发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问题带来了巨大的威胁。虽然在全国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状况分析9篇,供大家参考。

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状况分析9篇

篇一: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状况分析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大学生的心理应激反应及对策

  摘要: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的爆发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问题带来了巨大的威胁。虽然在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努力下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但是面对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大,面对随时可能再次扩张的疫情我们依然不能掉以轻心。大学生作为国家庞大的知识分子人群和祖国未来建设和发展的主力,作为国家思想教育的主体,而且也是在这个时期受影响比较严重的群体,理应受到国家和教育部门的重视,使其能够在特殊时期建立起面对灾难的应激反应和对策,在将来更高的担负起国家建设的伟大事业。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大学生;心理应激反应及对策一、引言:

  这次疫情灾难的发生给国家和人民都带来了巨大的伤痛,很多人失去了生命、健康以及财富,但是在这样特殊的时期我们也见证了民族的伟大和国人的坚强。在这个特殊时期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了“疫情与教育”这样的专题研究,旨在使学生在这样的特殊时期能够及时建立起面对疫情的应激反应,配合学校完成线上教育活动的同时能够积极进行自我心理的调试,采取一定的措施改善面对疫情发展情况下大学生的不良心理状态。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大学生的心理应激反应

  在全国上下抗击疫情的严峻形势之下,给大学生的正常生活学习带来影响的同时也使他们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心理应激反应,比如对未来的焦虑、对自身健康状况的怀疑、和为了防止感染疾病强迫症症状的出现。这些问题都是疫情影响下的正常的应激反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未来的焦虑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很多临近毕业的学生还面对即将步入社会找工作的压力,在这个时候疫情的爆发无疑对他们来说多了对未来的担忧。无法正常上课也就意味着没有办法接受完整的课堂教育,尽管现在云课堂的授课方式已经相对比较成熟了,但是大学教育包含很多实践与讨论环节,这些是云课堂上无法完成的特别是一些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仅仅通过网络教育是无法实现课堂教学的[1]。另外,还有大学毕业生面临找工作,在疫情影响的形势下企业的发展都不景气,就业市场不是很好,给学生的就业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基于以上原因,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大学生对未来的焦虑与恐惧心理与日俱增,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二)对自身健康状况的担忧对未来的压力和对疾病的恐惧导致大学生的心理出现了严重的自我怀疑,甚至会真正导致某些不良情绪转化为身体方面的疾病表现出来。例如在这个时期出现的身体某些部位的疼痛、头晕以及食欲不振等情况,出现这些症状很多人往往就会认为自己得了比较严重的疾病,由此产生恐惧心理,而这往往又会导致症状的加重,最终陷入恶性循环。而一些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疾病比如正常的感冒和发烧等症状也会使大学生内心充满焦虑,怀疑和新型冠状肺炎有关系,甚至担心被隔离讳疾忌医,而这种情况下更不利于疾病的恢复,最终可能导致比较严重的后果。(三)强迫症状的出现这种应激反应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新型冠状肺炎的传染性导致的,很多大学生为了避免自己被感染通过反复洗手和消毒的方式获得安全感。主要表现为在生活

  中总是觉得自己的手上有病毒,不停地洗手,并且对自己可以接触到的地方不断进行消毒,另外还有避免一切外出,即使隔离已经解除了还是担心会被传染拒绝外出[2]。有的大学生甚至出现了一些强迫性思维的症状,控制不住地想与冠状肺炎有关的严重后果,并且自身会陷入到对于疾病的恐惧之中无法自拔。

  在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下大学生的应激反应还有很多,例如失眠、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问题,这些都是大学生在面对疫情未知情况的正常反应。但是如果任其发展就有可能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二、大学生心理应激反应的调节对策面对疫情发展形势大学生表现出的众多的心理应激反应都是在特殊时期下正常的心理状态。但是如果任其发展就会对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造成很大的危害,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今后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对大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调节,使其能够从容面对这次疫情给生活带来的危害与改变。(一)调节情绪,加强与周围人的联系和沟通现代化的通讯设备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便利,在疫情不断发展的形势下大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通讯方式与周围的人取得联系,进行相互支持和鼓励。最重要的使大学生了解到在疫情中我们并不孤单,大多数的人和我们一样都是在家里进行工作学习,通过交流沟通获得心理慰藉的同时及时获取到关于生活和学习方面最新的动态,可以使我们在这种亲善友爱的环境中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一切,减少对未来的恐惧和对疾病的担忧。同时积极的心态也有助于我们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更好地帮助我们度过这个难关。(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身体的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在这个时期为了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建设,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非常重要。尽管不能参加集体的训练活动,但是也可以通过规律的生活作息时间,健康的饮食习惯以及加强体育锻炼的方式提高身体素质[3]。另外,保证规律的睡眠时间和加强放松训练等都对维持身心的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把这看作是自己陪伴家人并且进行自我提升的一次很好的机会,和家人一起做一些平时没有机会做的活动,比如给父母做做饭,陪他们下棋聊天;也可以在空闲时间提高自己学习上的薄弱点,加强对学习内容的巩固。通过这样的方式使我们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应对疫情,并且也得到了自身的提高。(三)获取信息的同时要有筛选信息的能力在生活中大学生可以通过各种电子化设备获取大量的信息,有的信息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正能量,激励我们不断努力战胜疫情。但是在这个时候往往会有不法分析利用网络对不实信息或者负面消息进行大肆传播,如果我们缺乏信息的筛选能力很有可能被这些居心叵测的人牵着鼻子走,不仅浪费我们的时间,不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同时还成为了这些人的帮凶。因此在获取网络信息时我们要秉持客观的态度,对传播的信息有自己的判断,不要盲目跟风或者被一些负面消息影响了自己的情绪和判断。(四)出现问题能够积极寻求帮助疫情对人类来说是可怕的,但是如果因为害怕就逃避一切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更大的危害。因此在这个时期遇到问题我们也要积极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不能任由问题继续扩展蔓延,最终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痛苦。比如如果在这时候感冒发烧了我们要以一颗负责任的心态积极寻求医生的帮助,到指定医院就诊并按照医院程序进行检查,切不可怕被隔离而逃避治疗,这样只会给家人和自己带来更大的痛苦,万一感染了还会给社会带来危害[2]。除此之外,如果自己的情绪

  

篇二: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状况分析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疏导

  作者:程芳鲍玉浩洪鑫荣来源:《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1年第04期

  [摘要]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文学与创意传播学院调查了新冠肺炎期间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探索了新冠肺炎期间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包括了现实的社交被限制、工作学习受影响、过度关注疫情信息,以此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为更好地疏导学生的心理压力,可以采取如下措施:辅导员加强新冠肺炎相关理论的学习和宣传、开展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学生自身做好学习和生活规划。

  [关键词]大学生;新冠肺炎;心理健康;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2549(2021)04-0032-02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蔓延全球成为一个国际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导致一些单位不能复工,学生不能复学,只能被迫滞留在家进行网络学习,特别是大四的学生面临毕业和找工作的负荷,还因前期一些未能成功治疗危及生命事件的频频曝出,致使许多大学生产生了恐慌、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摸排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探索其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确保大学生在疫情的心理健康是当务之急。

  一、疫情早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2020年3月4日~2020年3月11日,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文学与创意传播学院采用自评问卷的形式对四个年级的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测试,共计3121人参与,其中男性336人,女性2785人,其结果如下:

  (一)焦虑

  在受测群体中,有2305人不存在焦虑的状况,所占比例为73.85%;有661人存在轻度的焦虑,所占比例为21.18%;有135人存在中度的焦虑,所占比例为4.33%;有20人存在中度的焦虑,所占比例为0.64%。

  (二)抑郁

  在受测群体中,有2547人不存在抑郁的状况,所占比例为81.61%;有432人存在轻度的抑郁,所占比例为13.84%;有137人存在中度的抑郁,所占比例为4.39%;有5人存在中度的抑郁,所占比例为0.16%。

  从这两个维度,我们可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的情绪是平稳和平静的,尽管也有少部分出现了无聊、担心、沉闷、空虚的负面情绪,但是总体来说大学生的情绪是非常良好的。

  二、影响因素分析

  (一)现实的社交被限制

  社交分为现实的面对面的交流和通过微信、QQ、邮件等网络社交,这两种社交方式带给人的身心体验是不同的,他们各有其优缺点,却是我们都不可缺失的。疫情期间,为了防止疫情的蔓延,避免人与人之間更多地接触,要求学生都居家隔离,不允许走出家门和好朋友、同学聚会,进行户外活动,只能待在家里这个比较狭小的空间,除了家人不能和其他人面对面地沟通。家人和朋友带给我们的情感体验和情感治愈是不同的,却都是我们成长中必不可少的。由于学生与家人的年龄差、阅历的不同、生活习惯的差异等,导致学生与家长会产生某些不和谐的音符,因此,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的负面情绪就没办法从家人那里找到发泄的出口。朋友之间年龄相仿,有某些共同的成长经历,因此在许多事情上更能产生共鸣和心声,会有许多共同的话题,因此带给彼此的那种情感体验会更加愉悦,更能缓解内心的那种苦闷。但是疫情期间隔离了与朋友的聚交,与朋友之间现实的社交被限制了,尽管可以通过网络联系,但是网络的虚拟性缺乏了一份真实性,要维持长久的感情是比较困难的,因此缺少朋友之间的沟通,对学生的负面情绪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学习受影响

  这个学习主要指网络学习,疫情导致开学不得不延迟,为响应“听课不听学”的号召,不耽误学生的学习,学校进行线上教学和网络学习。但是网课却遭到了较多的吐槽,诸如学习效率不高、自觉性不强、作业太多、学习app太多,这些难题确实让学生比较苦闷,影响了学生的心情。学生和老师抱怨似乎也很正常,全民网课、全时网课,对老师、学生、家长来说都是一次全新的体验,不适应是在所难免的。但是我们也应该正确认识网课,逐步熟悉和适应网课,切不可忽视线上学习的重要性,对待网课要与课堂学习一样认真,不折不扣。对于学生来说,在教室上课尚有精力不集中的时候,何况是在脱离了教师监督的安逸的家里,缺少了老师的督促、同学的陪伴、在教室上课的仪式感,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堕落感和懈怠感,失去学习的动力和信心。

  (三)过度关注疫情信息

  随着疫情的蔓延和发展,加之网络的发达,各种各样的疫情信息每天都充斥在各大媒体。尽管也有很多积极正能量的信息,但网络的虚假性和虚拟性,也带来了不少消极的信息,这些不良的信息给学生的心理造成负面情绪的影响。这种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过度关注疫情会产生不必要的焦虑和恐慌,微博、新闻、电视、广播等每天都会报送感染数、确诊数、死亡数、增长数,还有一些感染的症状表现,学生稍微发现自己有发热、咳嗽、发炎等都担忧自己是否被感染,也会被周围的疫情而担惊受怕,怕被他们传染。这些焦虑和恐慌还会让学生误信一些不真实的治疗信息,比如传言说双黄连对治疗新冠肺炎有效,就疯狂去抢购。这些信息和行为都会对学生焦虑和恐慌的产生发生影响。二是对疫情前线信息的感同身受会产生“替代性创伤”,“替代性创伤是指专业心理治疗者,因长期接触患者,受到了资访关系的互动影响,而出现了类似病症的现象,即治疗者本人的心理也受到了创伤。”每天来自媒体的一些悲伤的、无助的、恐慌的信息都会传到学生身上,不能很好排解这些负面消息会给他们的心理造成不良的影响;三是受负面舆论的影响会产生极端化态度和情绪反应,并将其扩散到网络上或身边人。某些不良的媒体借着学生的高度关注传播着一些极端化的、不实的观点,甚至利用某些不明事理的学生扩大传播的范围,这些信息的传播和不当的行为对疫情的控制会产生破坏作用。

  三、应对策略

  (一)辅导员加强对新冠肺炎相关问题的学习和宣传

  突发公共事件具有突发性、公共性和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由于现在很多大学生父母包办代劳,很多时候不需要自己动手动脑,因此他们缺乏必要的自觉性、决策力、判断力,对新冠肺炎认识不够到位和深刻,容易被网络上的某些不真实的言论迷惑。为了减少人群流动,更好地控制疫情蔓延,教育部要求各高校延迟开学,大学生必须居家学习,不能到学校课堂学习和参加活动。据了解,很多大学生难以适应在线学习,比如作业太多、课程软件太多、课程趣味性不够、上课效率比较低等问题层出不穷,导致大学生不同程度上的焦虑、抑郁、烦躁等心理出现。作为辅导员应该加强自身相关理论的学习,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同时要通过比较权威的新闻联播、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渠道去了解疫情的真实情况,将这些真实的疫情状况告知学生,避免学生被虚假的信息迷惑。另外,作为辅导员也要去学习和掌握一些最基本的心理疏导方法,开展大学生心理问题筛查工作,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科学有效地发现那些可能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及其心理问题的特点和严重程度,做到学生心理问题及时发现、早期干预和有效控制,对于有心理问题的同学,在学习、生活中给予多关注一点,帮助他们提高心理素质。

  

篇三: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状况分析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居家心理状况调查分析

  作者:高宏王晓琦李琦来源:《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年第12期

  【摘要】目的:调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黑龙江省高校学生居家期间的心理压力感知情况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黑龙江省15所高校的学生进行线上问卷调查,对回收的数据进行描述统计、相关性分析、差异性分析及回归分析。结果:学生的压力知觉在生源地、是否为独生子女上具有显著差异;社会支持和情绪

  智力均对压力知觉具有负向预测作用(β=-0.35,P<0.01;β=-0.37,P<0.01)。结论:提高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及情绪智力水平,将有利于在疫情居家期间,降低学生的压力知觉。

  【关键词】新冠肺炎;压力知觉;社会支持;情绪智力

  [中图分类号]G444;G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249(2020)12-0-02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的突然爆发及迅速传播威胁到了全体公民的健康,2020年1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定国家需要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和检疫传染病管理[1]。从研究者对SARS爆发所导致的心理影响可以看出,此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破坏性、不可预知性和不可抗性的特点,其对个体心理的冲击可能表现为急性的心理应激,亦可表现为长期心理应激及相应的心理反

  应[2]。同时,为了预防、控制新冠肺炎而采取的小区管制、线上授课等措施作为新冠肺炎爆发的衍生事件,从另一侧面成为大学生心理的重要应激源。本研究通过线上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大学生在疫情居家期间的心理压力感知情况进行调查,了解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大学生造成的应激情况。通过测量大学生的情绪智力、社会支持水平,分析其对压力感知的预测作用,探讨大学生的情绪智力及社会支持作为保护因素在应激环境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20年5月1日~5月15日,对黑龙江省15所高校的学生在线发放问卷进行调查,采用以班级为单位集体施测的方式,共收集问卷7446份,剔除无效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7290份,有效率为97.90%。

  1.2方法采用Cohen等人编制、杨廷忠修订的中文版压力知觉量表(CPSS)[3],该量表共14个项目,采用5级计分方法;采用肖水源等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4],该量表共10个项目,分为三个维度,分别为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单选题目采用4级计分方法,多选题目依选择数量计分;采用Schutte等人根据情绪智力理论编制、王才康翻译的情绪智力量表(EIS)[5],该量表共33个项目,分为四个维度,分别为情绪知觉、情绪表达、理解和推理他人情绪、理解和推理自身情绪,采用5级计分方法。通过研究者对问卷的预作答,确定将作答时间少于120秒的问卷视为无效问卷。

  1.3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24.0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被试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和压力感知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对压力感知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及疫情时期居家大学生的压力感知水平与常模的差异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样本t检验,对社会支持、情绪智力对压力感知的预测作用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2结果

  2.1基本情况本研究的被试均为疫情期间居家接受线上授课的黑龙江省高校学生,其中男生2620名(35.94%)、女生4670名(64.06%);大一学生为3247名(44.54%)、大二学生为2041名(28.00%)、大三学生为1453名(19.93%)、大四学生为521名(7.15%)、研究生为28名(0.38%);其中有3863名被试来自农村(52.99%)、3427名被试来自城镇(47.01%);有3961名被试为独生子女(54.33%)、3329名被试为非独生子女(45.67%);有4218名理工类专业被试(57.86%)、2977名文史类专业被试(40.84%)、95名艺体类专业被试(1.30%)。

  2.2大学生压力知觉情况的描述统计及差异分析对压力知觉水平进行描述统计,结果显示,疫情期间居家大学生的压力知觉平均值为39.55,标准差为6.31,显著高于常模水平(t=207.89,P<0.01)。

  以压力知觉为因变量,对其在性别、生源地、是否为独生子女上的差异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显示学生的压力知觉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在生源地、是否为独生子女上具有显著差异,具体结果见表1。

  2.3各变量间的相关以压力知觉为因变量,对其在专业类型上的差异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类型专业的学生在压力知觉上无显著差异(F=1.52,P=0.22)。

  2.4大学生压力知觉与社会支持、情绪智力的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对压力知觉与社会支持、情绪智力进行皮尔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压力知觉与社会支持和情绪智力均呈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与情绪智力呈显著正相关,具体结果见表2。

  2.4压力知觉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对社会支持和情绪智力对压力知觉影响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社会支持和情绪智力均对压力知觉具有负向预测作用,具体结果见表3。

  3讨论

  本研究中,被试的压力知觉水平显著高于我国常模,这表示在新冠肺炎这一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背景之下,大学生的确处于一种应激状态之中,这与其他研究者的研究结果表现出一致性[6]。本研究结果显示,社会支持和情绪智力均对大学生的压力知觉水平具有负向预测作用,即社会支持和情绪智力是调节个体压力知觉的保护因素,个体的社会支持程度和情绪智力水平越高,其感知到的心理压力水平越低。因此,为了降低学生在疫情居家期间因该应激源而产生的压力感,保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学校可以采取各种措施提升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度及对社会支持的利用率,可以针对学生开展提高情绪智力的相关训练。

  

篇四: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状况分析

  疫情防控期间在校大学生锻炼时间统计锻炼时间总体人数总体比例男生人数男生比例女生人数女生比例1608755667365479358512小时42519972782704147133623小时5927745438141273616932311036与疫情发生前相比大部分在校大学生的锻炼时间没有太大变化稍微增多或差不多仅有1712的学生锻炼时间明显增多仍有1663的学生锻炼时间明显减少参见图疫情期间在校大学生锻炼时间变化情况疫情期间大部分在校大学生看电视手机上网玩游戏等娱乐时间明显增多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校大学生心理及心态状况调查研究

  摘要:本研究的目的是全面了解新冠肺炎疫情给在校大学生生活、学习和心理健康造成的影响,探究有效应对策略。研究发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校大学生生活习惯、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部分学生出现心理恐慌和焦虑。为保障复学后学生能够尽快恢复正常的校园生活和学习状态,高校应该加强与学生的日常沟通,建立家校“五级”日常联系机制,密切关注学生的心态和心理状况。同时积极做好在校大学生疫情期间及开学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以及困难学生的资助帮扶工作。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在校大学生;心理疏导

  一、问题的提出2020年年初,一场史无前例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大地蔓延,给中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疫情发生后,党和政府积极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发起了一场“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1]武汉封城、小区封闭、道路管控,一批批医护人员驰援武汉,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共同战“疫”。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于各行各业,对于中国人来讲都是一场大考。疫情发生后,各地专业医院对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筛查、隔离工作有序进行,全国人民相应党和国家号召积极居家防疫。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本该在2月底陆续开学的3700万在校大学生不得不继续在家延续“寒假”假期。[2]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超长假期,打破了在校大学生以往的生活、学习节奏,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心理都产生了重大影响。长时间的居家隔离生活,导致部分学生心态发生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部分学生情绪波动和心理恐慌。同时,为保障大学生正常的学期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全国高校积极通过各种形式的网络教学,一时间“停课不停学”成为学生成长刚需。[3]高校教师纷纷化身“主播”,在校大学生也“不得不”全面接触、接受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线上教学。这种生活、学习方式的改变以及心理和心态的变化,对疫情过后大学生生活和学习会带来怎样的影响?疫情过后高校在大学生培养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应该采取什么应对措施?这都要求高校全面了解新冠肺炎期间大学生生活、学习状态及心理心态的变化,为有效应对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作出应对规划和策略。为了全面了解新冠肺炎疫情给在校大学生生活、学习和心理方面带来的影响及对未来学生发展的影响,有效应对疫情后大学生可能出现的生活、学习和心理问题,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本研究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校大学生生活、学习和心理变化情况进行了调查。二、调查对象与方法本研究采用自制调查问卷方式进行,设计了“新冠肺炎疫情对大学生生活、学习及心理的影响调查问卷”对全国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共包括23个选择题和1个有关学生居住省区调查的填空题,问卷分生活、学习和心理三部分,内容涵盖大学生疫情期间的生活习惯、日常起居情况、学习状态、在线学习情况、心态变化、情绪调整方式等问题。问卷主要是通过自主联系相关高校的教师和辅导员,并通过他们在班级微信群和QQ群发放问卷链接,学生通过问卷星平台进行问卷作答。此次调研共回收有效问卷2128份,其中在校男大学生问卷1028份,女生问

  卷1100份。参与问卷作答的在校大学生来自全国多所高校,学生居住省份涵盖山东、广东、四川、安徽、北京、贵州、河北、江西、吉林、黑龙江、云南、甘肃、福建、广西、浙江、重庆、天津、湖北、江苏、辽宁等20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从参与问卷在校大学生的生源地来看,既有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比较严重的省份,也有疫情比较轻微的省份。参与问卷学生涵盖大一至大四四个年级,学生居住地既有乡村、城镇也有市区,问卷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调查问卷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校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心理三个方面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校大学生的生活状况、学习习惯和心理心态都发生了一些改变,变化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总体而言,新冠肺炎疫情对在校大学生生活影响不大,对学习习惯和心理产生的影响较大。(一)新冠肺炎疫情对在校大学生生活的影响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校大学生正处于寒假期间,读书、学习、上网、玩游戏、看电视、追剧、陪伴家人成为大部分学生居家日常生活选择。疫情期间,90%以上的在校大学生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绝大多数学生过着“几乎不出门”的居家生活。46.66%的大学生认为这种居家隔离状态,让他们有更多时间陪伴家人,因此与家人的关系“比以前好”。有37.69%的学生认为,疫情期间与家人的关系与以前相比“没有太大变化”,还有少数学生认为居家时间久了容易与家人产生矛盾,与家人关系不如以前(参见图1)。

  图1:疫情期间在校大学生与家人关系变化情况统计数据显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大学生睡眠时间、锻炼时间与疫情发生前变化不大,看电视、手机上网、玩游戏等娱乐时间比疫情发生前明显增多。疫情防控期间大部分在校大学生睡眠充足,有66.78%的大学生一天的睡眠时间在7-9小时,有19.31%的学生睡眠在9-10小时,仅有少数同学一天睡眠时间少于7小时或大于10小时(参见图2)。

  图2:疫情防控期间在校大学生睡眠时间与疫情发生前相比,大部分学生的睡眠时间没有太大变化(稍微增多或差不

  多),有23.97%的学生睡眠时间明显增多,仅有极少数学生的睡眠时间明显减少,约占参与问卷学生的1.6%(参见图3)。

  图3:疫情发生前后在校大学生睡眠时间变化情况疫情期间大部分在校大学生锻炼时间相对较少,与男生相比,女生更缺乏锻

  炼。75.56%的在校大学生在疫情期间的锻炼时间在1小时以内,其中65.47%男生、85%的女生一天锻炼时间在1小时以内。另有27.04%的男生和13.36%女生一天的锻炼时间在1-2小时,仅有少数同学一天锻炼时间超过2个小时(参见表1)。表1:疫情防控期间在校大学生锻炼时间统计

  与疫情发生前相比,大部分在校大学生的锻炼时间没有太大变化(稍微增多或差不多),仅有17.12%的学生锻炼时间明显增多,仍有16.63%的学生锻炼时间明显减少(参见图4)。

  图4疫情期间在校大学生锻炼时间变化情况疫情期间,大部分在校大学生看电视、手机上网、玩游戏等娱乐时间明显增

  多。参与问卷的学生中,有43.56%的学生一天中的娱乐时间在2-4小时,29.7%的学生娱乐时间在4小时以上,仅有8.04%的学生娱乐时间在1小时以内。其中,57.67%的学生认为疫情期间自己用于娱乐的时间比疫情发生前增多(明显增多和稍微增多),有32.14%的学生认为差不多,仅有6.58%的学生认为娱乐时间明显减少(参见图5)。

  图5疫情期间在校大学生娱乐时间变化情况(二)新冠肺炎疫情对在校大学生学习的影响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部分学生能够有计划地开展学习,31.39%的大学生能够自己制定较为完整的学习计划,61.09%的学生能够按照老师的计划进行学习。不过,仍然有7.52%的同学没有学习计划。统计数据显示,在校大学生在学习计划及自主学习力方面存在性别差异,35.51%的男生表示“自己制定较为完整的学习计划”,而仅有27.55%的女生表示能够按照自己制定的学习计划进行自主学习。同时,有43.27%的女生表示“基本按照老师的计划进行学习”,而按照老师计划按部就班学习的男生仅占31.61%。不过,没有学习计划的男女生比例差别不大(参见表2)。表2:疫情期间在校大学生学习计划情况统计

  随着2月份各高校陆续“开学”,为完成新学期教学任务,大部分高校都制定了“停课不停学”计划,借助网络开展线上教学。因此,尽管是在家“上课”,但大部分在校大学生的学习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但也有部分大学生应为不适应线上教学或受条件限制不能进行线上学习而导致学习效果不佳。调研数据显示,疫情期间40%以上的大学生居家学习时间(包括线上和线下学习时间)比在校学习时间增多。38.35%的大学生表示居家学习时间与在校时学习时间差不多。不过,也有超过21%学生居家期间的学习时间比在校学习时间减少(稍有减少或明显减少)。其中,8.36%的学生疫情防控居家学习时间明显减少(参见图6)。

  图6疫情发生前后在校大学生学习时间变化情况对于高校纷纷开展的线上教学,大部分在校大学生表示认可,在线学习效果良好。21.9%的大学生非常赞同目前老师使用的在线教学方式,认为学习效果好,收获很大。32.99%的学生比较赞同在线教学,认为在线学习效果较好。有25.33%的学生认为在线教学方式一般,学习效果与线下教学差不多。不过,也有18.48%的学生不赞同目前老师使用的在线教学方式,认为学习效果不如线下学习(参见图7)。

  图7疫情期间在校大学生对在线学习效果的认知同时,大部分学生认为老师的线上教学,需要在课堂互动效果、线上教学内容、学习资料发布、课下辅导答疑等方面予以改进。数据显示,47.84%的学生认为,老师的在线教学应该加强学习资料的发布,45.54%的学生认为老师应该加强在线教学的课堂互动,41.59%的学生认为老师应该在线上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下功夫,还有36.04%的学生认为应该加强课下辅导答疑(参见图8)。

  图8疫情期间在校大学生对增强在线学习有效性的认知(三)新冠肺炎疫情对在校大学生心理的影响在校大学生基本能够以正常心态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大部分学生对疫情防控

  充满信心。疫情防控居家期间,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了解和学习新冠肺炎病毒传播及防疫知识,及时关注疫情发展及相关社会话题,并能够积极规划自己的学习、考研、考公等。同时,大部分学生对于自己产生的一些情绪波动和心理问题,能够积极借助各种心理咨询平台进行调节和疏导。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53.76%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产生心理恐慌,相信疫情能够得到有效控制。42.01%的学生认为疫情防控需要一段时间,面对疫情偶尔会产生心理恐慌。只有极少数学生担心疫情得不到控制或无法控制,从而产生恐慌心理(参见图9)。

  图9疫情期间在校大学生对疫情防控的信心及表现新冠肺炎疫情给在校大学生造成了比较大的心理压力,大部分学生希望疫情尽快结束,超过60%以上的学生感到无聊、郁闷、烦躁。其中,55.64%的学生“偶尔会”产生烦闷情绪,9.73%的学生“经常会”感到无聊、郁闷、烦躁。还有3.52%的学生表示“一直处于无聊烦躁状态”(参见图10)。

  图10疫情期间在校大学生心理压力值得关注的是,对于疫情防控期间产生的情绪波动和心理问题,大部分在校大学生能够通过一些有效的方式缓解压力,疏导情绪。面对心理压力,大部分学生选择与家人、同学、朋友进行沟通交流以舒缓情绪,还有很多同学采用看电视、上网等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及自我暗示的方式调节心理压力。此外,还有一些同学通过向辅导员或任课老师寻求帮助、拨打心理援助热线、进行网络心理咨询等寻求心理服务帮助(参见表3)。表3:疫情期间在校大学生心理调节方式情况统计

  四、结论与建议总体而言,新冠肺炎疫情给在校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大部分学生在疫情防控期间能够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合理调控自己的情绪,积极应对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不过,对于一些学习困难和心理情绪波动比较大的大学生群体,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帮助,为学生的成长和心理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一)结论1.新冠肺炎疫情对在校大学生生活习惯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校大学生的生活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大部分学生与父母关系融洽,生活起居也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睡眠时间、锻炼时间与疫情发生前相比也没有太大。不过,由于绝大多数学生处于“居家隔离”状态,因此,生活习惯发生了一些变化,看电视、手机上网、玩游戏等娱乐时间比疫情发生前明显增多,少数学生生活不规律,女生日常体育锻炼缺乏现象比较严重。2.新冠肺炎疫情对在校大学生学习尤其是学习方式产生了较大影响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部分高校采用线上教学方式进行授课,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对于老师们开展的线上教学方式,大部分同学表示认可。疫情防控期间,大部分学生能够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不过女生更愿意按照老师的计划进行学习,男生自主学习能力要高于女生。疫情期间,大部分学生学习总时长与以往在校学习相比基本没有减少,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一天内学习的总时长明显增多。不过,学生们也普遍认为线上教学在课堂互动、内容选取、学习资料及课下辅导答疑方面存在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3.新冠肺炎疫情给在校大学生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

  新冠肺炎疫情给在校大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恐慌和焦虑情绪,但心理健康态势总体良好。大多数学生能够以正常心态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只有极少数学生产生比较恐慌的心理,担心疫情得不到控制。疫情期间,大部分在校大学生能够积极学习新冠肺炎病毒传播及防疫知识,关注疫情发展及引起的社会话题,并积极规划自己的学业,对于自己的心理压力和情绪波动也能够积极寻求疏导途径和方式。不过,也有少数学生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表现出较为严重的情绪波动和心理恐慌,需要采取相应的心理疏导和干预进行调节。

  (二)建议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给在校大学生生活、学习和心理造成的不利影响,高校作为在校大学生的主要管理者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消除不利影响。同时,高校还应做好开学后学生的生活、学习安排及相应的心理疏导,帮助学生调整好心态,保障学生能够顺利从疫情期间的生活、学习转换到正常的校园生活和学习状态。

  1.建立家校“五级”日常联系机制高校是在校大学生的主要管理者,疫情期间,这一责任主要转归家庭。因此,高校必须与学生家庭建立起日常联系机制,保持与学生、家长的沟通。鉴于绝大多数大学生自我管控能力较强、自主性较高的特点,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日常联系基本可以实现学校对学生的管理职能。因此,可以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动性,以宿舍为单位建立“宿舍自治制度”,由轮流担任的“舍长”负责与宿舍每位同学的日常联系及与班主任的沟通、报备工作。在此基础上,建立起“舍长——班主任——辅导员——学院——学校”逐级上报联系机制,从而实现大学生日常管理的五级联动。家校“五级”日常联系机制侧重于了解和掌握在校大学生居家生活、学习和心理动态,对于学生出现的生活、学习困难和心理压力问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帮助大学生平稳度过疫情居家隔离期。尤其要发挥好大学生同辈群体在促进大学生共同学习及心理压力调节方面的积极作用,利用微信、QQ、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实现大学生之间经常性沟通交流,设定学习目标,引导积极健康的心态。从社会学角度来看,大学生同辈群体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因为大学生拥有“大致相当的社会地位”,并且“通常年龄相当”,[4]158彼此之间更容易相互交流与相互影响,从而实现共同分享学习经验,共同提高,达到追求更高目标的目地。[5]比如,对于女生普遍锻炼不足问题,可以组织以宿舍为单位进行居家瑜伽、舞蹈教学与练习,设定锻炼时间彼此定时提醒,进行各种趣味活动比赛等,以青春活力驱散疫情阴霾。而对于一些情绪波动较大或出现心理恐慌的少数群体更应重点关注,做到及时发现及时介入,积极发挥同辈心理辅导作用,并及时与学院心理辅导教师和学校心理中心保持密切联系,提供精准的心理援助服务。此外,借助家校“五级”日常联系机制做好学校复课准备,提前了解和掌握学生的身体健康、情绪心态及开学后有无生活压力等情况,帮助学生及时调整生活习惯及学习模式,为开学后的校园生活做好充足准备。

  2.做好在校大学生疫情期间及开学后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疫情期间,大学生生活方式、学习模式及社会交往方式的改变在一定程度给大学生心理健康造成了不利影响。从调研数据来看,尽管大部分学生能够合理安排疫情期间的生活和学习,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因为不适应学习模式的改变及不能正确面对疫情而产生焦虑和恐慌的心理。因此,高校要及时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当前的疫情。同时,积极采取措施做好心理咨询工作,帮助学生疏导焦虑、减轻心理压力和恐慌。

  在复学前,高校应继续寻求和拓展心理援助平台,有针对性地开展防疫心理辅导和服务工作。比如开通心理咨询热线电话,打造心理在线网络平台,并借助微信、QQ、心理中心公众号等社交平台,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及时回应学生关注的心理健康问题,特别是疫情导致的焦虑、恐慌、抑郁等问题。同时,利用网络平台及时推送防疫信息,发布防控新冠肺炎的心理支持手册和心理健康知识信息,帮助大学生了解疫情中的各种心理特点和有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提升学生应对心理问题的策略和能力。

  复学后,一是要继续借助心理辅导网络平台开展心理辅导与支持服务,及时了解和化解学生出现的消极、负性情绪,帮助学生解决因疫情导致的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等问题。二是积极建立“班级——学院——学校”三级心理服务联动机制,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利用班级QQ群、微信群,由班级心理委员做好每周班级学生心理动态汇总和汇报,学院心理辅导员会同心理健康部实时掌握学院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与学校心理中心密切联系,及时发现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精准的心理咨询和援助服务。同时,对于特殊群体提供专业的心理疏导和帮助,尤其是对于湖北籍学生及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省份的学生,要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各种需求。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考研的学生群体,要加强联系沟通,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面临的困难问题,以减轻就业、考研复试等带来的焦虑与恐慌。

  3.建立疫情防控期间及开学后困难学生的资助帮扶制度对困难学生群体的救济和帮扶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点之一,尤其是对于受疫情影响造成生活困难的学生要重点予以关注,制定相应的资助制度予以帮扶。开学前,高校要对因本人或家庭成员感染新冠肺炎导致临时生活困难的学生,以及受疫情影响造成临时生活困难或亟需帮助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前做好了解工作,为学校出台相应的帮扶政策提供参考和依据。学校在收集具体信息的基础上要制定可行的困难学生资助帮扶制度,保障困难学生开学后正常的生活、学习。具体而言,以学院为单位统计符合资助条件的资助对象,按照受疫情影响情况分类建档立卡,根据具体情况予以相应的资助和帮扶。一是做好困难学生生活的帮助,对于感染新冠肺炎或因疫情防控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要在及时掌握相关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发放临时困难补助、爱心捐款等方式保障他们的正常生活。复学后,还可以通过设立勤工俭学岗位、发放爱心餐券等方式为困难学生日常生活提供帮扶。二是要做好困难学生学习上的支持,疫情防控期间大部分高校都开通了线上授课,这也导致了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难以支付网络费用的问题。因此,学校应及时了解情况,对于承受网络费用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通过发放资助资金、帮助学生充话费的方式给予适当的资助帮扶。同时,对于部分学生受当地网络条件限制而难以上网课的情况,也要及时了解,通过QQ邮箱发送课件、寄送学习资料等方式保障学生正常学习的开展。复学后,学院要及时与任课老师进行沟通,做好困难学生学业的辅导工作。三是建立心理干预机制,及时应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尤其是对于感染新冠肺炎或因疫情防控产生心理压力和情绪焦虑的困难学生,要及时做好了解工作,安排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给予心理疏导、精神抚慰。

  参考文献:[1]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N].人民日报,2020-02-27(09).[2]2020年在校大学生人数调查报告[DB/OL].http://www.78b2b.com/diaochabaogao/410773.html,2020-03-31.

  [3]“停课不停学”该如何教怎么学[D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7/202002/t20200217_421708.html,2020-02-17.

  [4]戴维·博普诺.社会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5]胡文靖,陶漫,杨仕勇.结构功能主义视野里的大学生同辈群体功能双重性研究[J].科技信息》,2009(4):8.作者简介:

  李德芳(1975-),女,山东临朐人,聊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政治理论与学科教学。

  

  

篇五: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状况分析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教育

  摘要:人体的健康不仅指的是身体健康,也包含心理健康,心理状况对学生的学习和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大学心理健康课程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而做出的教育,缓解学生可能出现的焦虑、紧张等情绪,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新冠肺炎的出现对大学生心理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急需要心理健康课程的调节。

  关键词:新冠肺炎;心理健康;学生心理新冠肺炎的出现打破了人们生活和学习的节奏,改变了节日喜庆的氛围,疫情的防控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工厂停工、学生停课、城市封锁全国拉响疫情防控警报,疫情和学业的双重压力以及生活节奏的改变让很多学生感到很不适应,给大学生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压力。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应当通过心理健康课程对学生的心理进行调节,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生活。一、疫情期间学生心理可能出现的不良状况本次疫情的发生对于大部分学校而言都已经进入了寒假,学生基本上也已经回到了家乡。这个时候的学生正在准备同学聚会,准备走亲访友,疫情的出现打断了本该欢聚的时光,随着疫情的大面积爆发,疫情防控措施越来越来严格,学生基本上被封锁在了家里面,不能随处走动。之后所有的学校都采取了延迟开学的措施,长时间的居家生活与外界进行隔离,很多学生出现了不良的情绪。首先是疫情的不断变化让很多学生感到紧张甚至出现恐慌,加上很多媒体对疫情的报道,学生接触的负面新闻过多,加重了心理压力;其次是学生平时大部分在学校生活,这次长时间居家生活,在饮食运动等方面感觉到很多不适应,缺少娱乐活动没有同学聊天就会感到心情烦闷。很多家庭尤其是城市的家庭,一般没有屯粮和屯菜的习惯,疫情突然爆发,加上长时间封锁就会出现缺粮少菜,不得不进行“将就”,这也给很多学生带来了一定的不适应。最后部分学生开始担心自己的学业,比如说今年要毕业的学生,就要准备毕业论文,疫情就影响了学生与导师的交流,也影响到了学生去图书管查资料的行为,因而部分学生开始出现焦虑的情绪。二、疫情期间学校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调节虽然所有的学校都采取了延迟开学的措施,但是也有一部分学校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开始进行网上授课,即停课不停学。虽然网课的效率不如在校学习,由于网络等原因也会影响学生的听课质量,但是总体上来说利大于弊,网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教师应当开展线上心理辅导,采用科普教育和专业辅导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微信、QQ等手段进行课程辅导。首先是向学生讲解新冠肺炎的基本常识以及基本预防措施,降低学生的恐慌心理。通过讲解让学生能够正确的看待新冠肺炎,做到不信谣、不传谣,相信不久之后就会战胜新冠肺炎。对于心里问题严重的学生教师要进行重点辅导,如身边有确诊的,处于疫情重点防控区域,特殊家庭的学生等。其次,教师也可以与学生进行交流,除了讲解新冠肺炎的知识以外,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进行交流,聊一聊生活当中的事情,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很多学生在学校都有玩伴,回到家之后进行了隔离,不能回学校进行玩耍,教师可以通过网课,让学生进行交流,避免个别学生出现自闭倾向。三、疫情期间心理防控的具体措施疫情防控期间想要预防学生出现心理问题,除了讲解新冠肺炎的基本知识和预防的基本常识之外,还应该让学生学会一些自我调控的措施,同时学生大部分

  时间都是待在家里,家长要起到监督作用,让学生的生活正常化。首先不要过度关注疫情,让生活走向正轨,该追剧继续追剧,该玩游戏继续玩游戏,和平时的生活基本接近。疫情之下虽然不能出去,但是可以通过网络来放松身心,不影响学生开电视和玩游戏,这就减少了部分负面新闻的影响,有利于保持健康的身心。其次,多加锻炼提升自身的免疫力。疫情期间很多人都是窝在家里,甚至部分学生能够在床上呆一天,这是不正确的,应该拿出一部分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如做做俯卧撑,仰卧起坐等,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最后,疫情是一个人自我控制能力的检测棒,很多学生在疫情期间要么过度紧张,要么过度放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自发的进行学习,安排合理的作息时间,从而让自己得到提升。学生可以去看看教材,学习新知识,也可以读一些喜欢的书籍,即使与专业无关也可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真正强大的人都是极度自律的人,利用疫情时间来提升自己,正如弯道超越。

  综上所述:大学生虽然身体发展成熟,但是由于阅历较浅,涉世不深,心理发展不够成熟,容易出现心里问题。新冠肺炎的突然出现大大的增加了大学生心理出现问题的几率,因此心理健康教师应当采取措施进行调整。首先是通过线上课程来提高学生对新冠肺炎的认知,不过度恐慌;其次让学生的生活走向正规化,按照平时的作息规律来进行,同时锻炼身体,进行网络娱乐等措施提高自身免疫力。

  参考文献:[1]计艳楠,刘子静.高校医学生心理健康与人际交往现状及其关系研究[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0,40(01):90-96.

  [2]文娟.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J].智库时代,2020(05):114-115.

  [3]张煦春.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培育路径探究[J].决策探索(下),2020(01):95.

  

  

篇六: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状况分析

  二疫情形势下干预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方案一重视年级特点针对性育人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成人感形成了强烈的自我意识而这种自我意识在不同年级之间的差异尤为明显这也就意味着处理不同年级大学生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教师有必要采取有区别的方法重视其在当前阶段的心理特点设计针对性的解决方案2

  疫情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和危机干预

  作者:樊荣来源:《少年科普报(科教论坛)》2020年第49期

  摘要:2020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全国人民对于新年的美好期待,正常的社交活动被限制,无论是中小学还是高等学府,开学时间被无限期顺延,学生们只能长时间留在家中并以听网课的形式进行学习。在这一状态下,他们不仅对于知识的学习效果远远达不到预期,更是会有极大可能因沉迷于网络社交而出现一系列心理问题。对此,文章立足于当代大学生综合特征和心理健康现状,对他们在疫情背景下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展开了分析并围绕如何应对其心理危机制定了一系列干预策略,希望能够为培养新一代高素质人才提供有效帮助。

  关键词:疫情背景;大学生;心理健康;危机干预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49-388

  引言

  近些年来,社会不断发展并趋于完善,人们的物质需要基本得到了满足,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精神层次的需要,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成为了全社会所重点关注的,基础教育也将心理健康教育提上了日程,愈发强调要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因此,面对新一代大学生在疫情居家期间可能出现的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教师们应提起重视并积极寻找应对之策,以便将潜在心理健康危机扼杀在摇篮当中。

  一、疫情形势下大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消极学习,沉迷网络

  为保证教育工作的有序进行,教学活动被允许在网上展开,这让原本就因居家无聊而频繁使用电子产品通过浏览短视频、打游戏消磨时间的学生开始更频繁地走到网络当中。且在线远程教学面对着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效果也远远没有想象中那样良好。在这种情况下,注意力更加集中在网络游戏等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上,他们的学习态度越来越消极,这不仅会影响其居家学习效果,甚至会对返校后的学习形成严重制约。

  (二)情绪波动,焦虑易怒

  对更愿意在交际活动中寻找认同感的大学生来说,受疫情影响,他们只能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与人进行交流,无法更直接地参与到社交活动当中,无法从中获得社交原本的快乐,这无疑会大大降低他们的快乐感。随着快乐感的降低,其情绪波动必然会越来越大,进而暴露出焦虑、易怒等问题,这些情绪问题若是长时间得不到控制和解决,对他们自身乃至社会的影响都是十分巨大的[1]。

  (三)家庭影响,心理不安

  受疫情影响,大部分学生家长都无法外出工作、只能赋闲在家,甚至面临失业的风险。在这一情况下,一些家庭内部争吵不断,甚至有父母会因矛盾升级做出离婚等严重影响家庭和谐以及孩子情绪的决定。受如此消极的家庭氛围影响,面对家庭矛盾这一无法宣之于口的烦恼,留在家中的大学生们自然会出现心理上的不安,更有甚者会出现自我封闭、不愿交流的行为障碍。

  二、疫情形势下干预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方案

  (一)重视年级特点,针对性育人

  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成人感、形成了强烈的自我意识,而这种自我意识在不同年级之间的差异尤为明显,这也就意味着,处理不同年级大学生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教师有必要采取有区别的方法,重视其在当前阶段的心理特点,设计针对性的解决方案[2]。例如,对于处于大一年级、尚未完全从高中思维走出来的学生,借此居家学习机会,教师就可以向他们布置“规划四年学习生涯”的任务,将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规划”乃至“人生规划”上,引导他们思考自己在未来想做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如此,目标更加清晰,其学习与生活的态度自然会更加积极,心理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二)家校形成合作,协同式管理

  前文提及,受疫情影响而变得“动荡不安”的家庭环境也是让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因此,从危机干预的角度出发,教师应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搭建“家校协同教育”的线上人才培养平台。在该平台中,教师不仅可以向家长询问孩子出现的问题并传递给他们解决之法,还可以站在“朋友”的立场上,以教育和心理学习经验帮助家长们解决家庭矛盾。这样一来,家庭矛盾被解决,学生的生活环境更和谐,其出现心理问题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各种消极行为与情绪也能在家长和教师的合作下被纠正过来。

  (三)灵活运用网络,多元化教育

  网络是新时代的产物,也是疫情防控期间联系社会与人民、学生与教师的重要工具,更是被新一代大学生所熟悉的,是他们在居家期间频繁使用的。因此,教师还可以将网络的正向作

  用利用起来,运用媒体工具组织“云社交活动”,如“每日读书打卡”、“家庭趣味故事分享”、“班级联欢”等,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记录并分享有意义的生活,打造多姿多彩的居家日常[3]。如此,學生的生活不再沉闷单调,他们产生心理问题的可能性自然会降低。

  结束语:综上所述,心理是否健康是评价人才是否合格的标准之一,只有具备良好心理素质和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的大学生,才是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因此,即便是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居家学习与生活期间,高校辅导员也要秉承高屋建瓴的思想,重视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危机干预,积极调查并分析他们在疫情形势下所产生的心理健康波动,围绕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危机制定干预政策,以便更好地培养新一代的大学生,为国家输送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唐志红.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目标与路径[J].智库时代,2019,51:239-240.

  [2]李奇虎,俞雅莲.创新思政教育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J].中国成人教育,2019,06:51-53.

  [3]孟令玲.“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8,3404:73-74.

  后疫情大学生心理危机焦虑特征与协同干预:基于压力和心理弹性研究课题号:2020SY041

  

  

篇七: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状况分析

  疫情对大学生心理影响及对策

  摘要:在新型冠状病毒影响下,全社会各阶层的心理健康状况引起人们重视,其中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本文采取自编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对所获结果的比较分析,研究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了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影响,合理运用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软件(spss)运算出疫情期间预防或治疗大学生心理健康疾病的对策及建议,为高校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新冠疫情;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策建议

  背景:2020年迎春之际,一场由野生动物引发的病毒式全国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席卷而来。此次疫情具有突发性、紧急性、爆发性、广泛性和不确定性,导致全国上下处于停工、停产、停学,自觉在家进行自我隔离的状态。而大学生的情绪复杂多变,且易产生孤独、焦虑等不良情感。本研究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问卷调查,旨在了解疫情期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1.1调查对象此次研究以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因疫情特殊性,通过问卷星发放问卷。最终,收回问卷83份,其中有效问卷77份。本次调查将基于77人次进行分析。

  1.2调查方法采用自编《疫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问卷,依托问卷星进行无记名调查。问卷共18个问题,包括人员筛查、对疫情的关心程度、疫情期间产生的情绪、居家行为以及其他5个方面。

  1.3数据分析方法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所收集的问卷进行描述性统计、卡方检验、信度检验等处理方法研究疫情对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影响是否呈现显著性差异。

  二、调查结果

  2.1Q1-Q4进行参与人员筛选,选择合适的目标群体,群体为在校大学生。

  2.1Q5-Q18

  信度(Reliability)即可靠性,它是指采用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测量时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Cronbachα信度系数是目前最常用的信度系数,通常认为,信度系数应该在0-1之间,如果量表的信度系数在0.9以上,表示量表的信度很好;如果量表的信度系数在0.8~0.9之间,表示量表的信度可以接受;如果量表的信度系数在0.7-0.8之间,表示量表有些项目需要修订;如果量表的信度系数在0.7以下,表示量表有些项目需要抛弃。通过调查问卷的信度分析,我们就可以判断一个调查问卷是否具有稳定性和可靠性。其公式为:

  题目5-10针对疫情期间不良心态及生理状况的分析,可知信度分析结果,α系数为0.951,经标准化后,系数为0.961。题目11-18针对疫情期间的行为表现,进行交叉分析,在家庭交流、运动、手机使用频率等有显著性差异。

  由数据及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在疫情期间的心理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为与疫情相关的消息;同时在疫情期间大家对于居家隔离期间的活动也有很多不同的选择与表现,这样是造成不同心态问题的原因。压力来源也分为多种途径,包括学业压力、家庭压力、社会压力等。但总体结果来看,普遍大学生在疫情期间可以保持较好地心理状态。

  三、综上所述,此次疫情对该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原因可能是:大学生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对疫情的认识水平及关注度可能更高;国家对本次疫情的相关处理及时果断,效果良好。建议高校应根据当前疫情防控要求,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动态监测,强化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多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心理辅导等相关讲座,提高学生自我防护意识和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加强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注重不同培养层次大学生的培养差异化;

  创新心理育人形式,定向开展各类心理健康教育线上活动,为大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促进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等。

  1.对策及建议

  1.开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的现实需要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缺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预防和关注,导致部分大学生缺乏对自身心理现象的正确认识,因此,在遇到突发事件往往容易产生缺乏科学的判断,极易听信谣言,从而产生恐慌,信谣,非理性。

  2.即使引导,密切关注大学生心理变化

  要不断加强疫情中的教育工作,利用微信群转发疫情中的积极信息。通过及时正确的教育引导,激发大学生在疫情中的积极体验。并且培养大学生的心理控制感,提高其在突发性事件中应对风险的能力,缓解紧张和恐惧心理。

  参考文献:

  1.符国帅,王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高校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构建[J].心理月刊,2020,15(4):26

  2.胡俊峰,侯培森.当代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10

  3.王敏.由突发疫情引发心理危机的思考[J].心理卫生,2004,6(2):46-47

  4.

  昌敬惠,袁愈新,王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20,47(2):174-179

  5.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S].2020.01.17

  6.高延,杨玉凤,马延生,等.SARS流行期间大学生情绪反应状况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13(6):658-660

  7.任智梅,李娜然,耿庆妍,等.医学院校学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期间心理状态与气质类型的关系[J].中国临床康复,2005,9(12):92-93

  

  

篇八: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状况分析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现

  状与教育

  摘要:人体的健康不仅指的是身体健康,也包含心理健康,心理状况对学生的学习和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大学心理健康课程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而做出的教育,缓解学生可能出现的焦虑、紧张等情绪,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新冠肺炎的出现对大学生心理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急需要心理健康课程的调节。

  关键词:新冠肺炎;心理健康;学生心理

  新冠肺炎的出现打破了人们生活和学习的节奏,改变了节日喜庆的氛围,疫情的防控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工厂停工、学生停课、城市封锁全国拉响疫情防控警报,疫情和学业的双重压力以及生活节奏的改变让很多学生感到很不适应,给大学生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压力。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应当通过心理健康课程对学生的心理进行调节,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生活。

  1.疫情期间学生心理可能出现的不良状况

  本次疫情的发生对于大部分学校而言都已经进入了寒假,学生基本上也已经回到了家乡。这个时候的学生正在准备同学聚会,准备走亲访友,疫情的出现打断了本该欢聚的时光,随着疫情的大面积爆发,疫情防控措施越来越来严格,学生基本上被封锁在了家里面,不能随处走动。之后所有的学校都采取了延迟开学的措施,长时间的居家生活与外界进行隔离,很多学生出现了不良的情绪。首先是疫情的不断变化让很多学生感到紧张甚至出现恐慌,加上很多媒体对疫情的报道,学生接触的负面新闻过多,加重了心理压力;其次是学生平时大部分在学校生活,这次长时间居家生活,在饮食运动等方面感觉到很多不适应,缺少娱乐活动没有同学聊天就会感到心情烦闷。很多家庭尤其是城市的家庭,一般没有屯粮和屯菜的习惯,疫情突然爆发,加上长时间封锁就会出现缺粮少菜,不得不进行

  “将就”,这也给很多学生带来了一定的不适应。最后部分学生开始担心自己的学业,比如说今年要毕业的学生,就要准备毕业论文,疫情就影响了学生与导师的交流,也影响到了学生去图书管查资料的行为,因而部分学生开始出现焦虑的情绪。

  1.疫情期间学校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调节

  虽然所有的学校都采取了延迟开学的措施,但是也有一部分学校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开始进行网上授课,即停课不停学。虽然网课的效率不如在校学习,由于网络等原因也会影响学生的听课质量,但是总体上来说利大于弊,网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教师应当开展线上心理辅导,采用科普教育和专业辅导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微信、QQ等手段进行课程辅导。首先是向学生讲解新冠肺炎的基本常识以及基本预防措施,降低学生的恐慌心理。通过讲解让学生能够正确的看待新冠肺炎,做到不信谣、不传谣,相信不久之后就会战胜新冠肺炎。对于心里问题严重的学生教师要进行重点辅导,如身边有确诊的,处于疫情重点防控区域,特殊家庭的学生等。其次,教师也可以与学生进行交流,除了讲解新冠肺炎的知识以外,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进行交流,聊一聊生活当中的事情,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很多学生在学校都有玩伴,回到家之后进行了隔离,不能回学校进行玩耍,教师可以通过网课,让学生进行交流,避免个别学生出现自闭倾向。

  1.疫情期间心理防控的具体措施

  疫情防控期间想要预防学生出现心理问题,除了讲解新冠肺炎的基本知识和预防的基本常识之外,还应该让学生学会一些自我调控的措施,同时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待在家里,家长要起到监督作用,让学生的生活正常化。首先不要过度关注疫情,让生活走向正轨,该追剧继续追剧,该玩游戏继续玩游戏,和平时的生活基本接近。疫情之下虽然不能出去,但是可以通过网络来放松身心,不影响学生开电视和玩游戏,这就减少了部分负面新闻的影响,有利于保持健康的身心。

  其次,多加锻炼提升自身的免疫力。疫情期间很多人都是窝在家里,甚至部分学生能够在床上呆一天,这是不正确的,应该拿出一部分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如做做俯卧撑,仰卧起坐等,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最后,疫情是一个人自我控制能力的检测棒,很多学生在疫情期间要么过度紧张,要么过度放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自发的进行学习,安排合理的作息时间,从而让自己得到提升。学生可以去看看教材,学习新知识,也可以读一些喜欢的书籍,即使与专业无关也可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真正强大的人都是极度自律的人,利用疫情时间来提升自己,正如弯道超越。

  综上所述:大学生虽然身体发展成熟,但是由于阅历较浅,涉世不深,心理发展不够成熟,容易出现心里问题。新冠肺炎的突然出现大大的增加了大学生心理出现问题的几率,因此心理健康教师应当采取措施进行调整。首先是通过线上课程来提高学生对新冠肺炎的认知,不过度恐慌;其次让学生的生活走向正规化,按照平时的作息规律来进行,同时锻炼身体,进行网络娱乐等措施提高自身免疫力。

  参考文献:

  [1]计艳楠,刘子静.高校医学生心理健康与人际交往现状及其关系研究[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0,40(01):90-96.

  [2]文娟.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J].智库时代,2020(05):114115.

  [3]张煦春.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培育路径探究[J].决策探索(下),2020(01):95.

  

  

篇九: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状况分析

  疫情期间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思考为了解学生的需求更好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笔者采用自编量表抽取3020名被试者调查高职学生在疫情期间心理健康状况并提出心理健康教育重在预防以疫情为契机强化生命教育要早抓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教学建议

  疫情期间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思考

  作者:张利来源:《广西教育·C版》2020年第06期

  【摘要】本文采用自编量表,抽取3020名被试者,调查高职学生疫情期间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显示: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自评总体良好;情绪状况总体稳定,冷静与担心并存;社

  会支持系统良好,疫情期间亲子关系有了明显改善;时间管理能力较差。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心理健康教育重在预防、以疫情为契机强化生命教育、要早抓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教学建议。

  【关键词】疫情;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6C-0148-03

  为了解学生的需求,更好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笔者采用自编量表,抽取3020名被试者,调查高职学生在疫情期间心理健康状况,并提出心理健康教育重在预防、以疫情为契机强化生命教育、要早抓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教学建议。

  一、疫情期间高职学生心理状况分析

  疫情期间,笔者向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大一、大二、大三学生发放了一份“2020年寒假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表”,共收到有效问卷3020份,其中大一1499份、大二1521份,因大三已在外实习,问卷回收率不到问卷总数量的5%,故不做统计。被试中男生1185人,占39.24%;女生1835人,占60.76%。就调查数据统计结果来看,疫情期间高职学生心理状况大致如下。

  (一)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从统计结果来看,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自评总体良好。问卷调查显示,66.36%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非常好,21.49%的学生认为自己有点小困惑,这两类人群是比较健康的心理状态,不需要过多干预。在被试中有3.44%表示困惑较多,0.56%有心理疾病,8.15%保密。这个比例基本与学校心理普查结果吻合。这两类群体,不管在什么时候都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及时关怀与专业的心理咨询。这也向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提出了要求。

  从“开学后,你是否需要心理辅导”的回答来看,选择“非常需要”和“有些需要”的分别占到1.75%和8.74%。与平时咨询情况相比,已经是略有上升,这也表明,疫情中高职学生对于心理辅导有了新的认识,对心理健康更加关注。

  再从学生咨询的问题来看,在需要心理辅导的317人中,排在前三位的心理咨询问题分别是生涯规划、情绪问题、学业问题(见图1)。这与平时咨询情况差异比较大。在学校日常生活中,高职生对生涯规划、学业问题咨询的很少,更多集中在同伴关系、情绪问题、爱情心理等方面。这表明高职学生的人生观发生了较大变化,与问卷中“通过这次疫情,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问题的回答一致,经过此次疫情,学生更深刻地感悟到生命的可贵、健康的重要。

  (二)高职学生情绪状况。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情绪状况总体稳定,冷静与担心并存。面对疫情,很多人的情绪出现较大困扰,主要表现为焦虑、恐怖、无聊等情绪状态,网络上也有很多人担心学生的情绪会失控,那学生的情绪状况到底如何呢?调查显示,冷静与担心是最为常见的,中等强度的情绪是迷茫、紧张等,恐惧、亢奋、愤怒等情绪则较少(见图2)。这表明,尽管有些学生担心会受到病毒的影响,但同时他们也能保持冷静,负面情绪较少。在其他情绪选项中,无聊成为关键词,这和超长的假期有一定的关系。

  (三)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社会支持系统情况。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是保证身心健康的重要条件。从调查数据看,大部分学生选择好朋友和父母诉说心里话,分别占57.75%和24.3%。分别有3.01%、2.35%、2.28%的学生选择和网友、其他亲属、同学诉说。有10.3%的学生选择了其他,选择其他的同学中有一部分写的用QQ或者小号诉说,也有的选择不说,说了别人也不理解。

  总体而言,在疫情期间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良好。在与父母的沟通情况来看,37.78%的被试认为与父母沟通“非常好”,37.28%认为与父母沟通“比较好”;选择“一般”“不太好”和“很不好”分别占22.38%、2.02%和0.53%。这与学生平时的咨询情况有些差异,但也说明一个情况:陪伴能增强亲子沟通,有助于亲子关系的改善。个别访谈中,有学生表示:受疫情的影响,有了更多的时间与父母相处,在相处过程中逐渐体会到父母的不易,多了包容与理解,少了抱怨与指责。

  (四)高职学生时间管理情况。从寒假期间学生的时间管理看,学生每天用于学习的时间平均为1.19小时,运动时长平均为0.9小时,刷疫情时长平均为1.01小时,使用电子产品时长平均为7.75小时。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对电子产品的依赖性很高,有部分学生表示:“除了睡觉基本都在玩手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玩手机或电脑都是用作网络游戏、追剧、刷抖音。

  从作息时间来看,早上起床时间没有规律的占到30.46%,10点以后起床的占20.1%,9~10点起床的占17.98%,8~9点起床的占18.51%,7~8点起床的占10.46%,7点前起床的仅仅占2.48%。晚上睡觉没有规律的占25.55%,26.61%的学生表示12点以后睡觉,23~24点睡觉的占29.29%。可以看出,在疫情期间,大多数学生的作息时间是非常不规律的,也反映出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比较差。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被试者一天中约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使用电子产品,更多的时间花在看剧、看电影、网上聊天、刷抖音、打游戏上。这里其实有个矛盾点,学生一方面想好好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为今后工作做好准备,但另一方面却陷入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而无法自拔。其主要的原因可能还是在于比较纠结自己今后的发展,不知道何去何从,也不知道该怎么做。

  总的来看,疫情让许多高职生重新认识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受过往的学习、生活经历的影响,许多高职生身上存在学习动机不强、目标迷茫、自卑甚至是自暴自弃等问题,一些学生存在“混日子”“混文凭”的思想。日常咨询中,求助于学业问题的学生非常少。但是,在这次疫情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很大变化。疫情期间被调查学生中有317位表示开学后需要心理辅导,排在前三位的心理咨询问题分别是生涯规划(占30.16%)、情绪问题(占23.9%)、学业问题(占15.08%),这与平时咨询的热点问题完全不同。在后期的访谈中,我们发现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近距离地与死亡接触。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从未离死亡如此接近,中国每个家庭都受到影响。在隔离的时间里,每一次出门都可能在生死边缘徘徊,每一个康复的和没有受到感染的生存下来的人都是幸运的。这使学生意识到要更加珍惜这个时代,更加努力学习,花更多时间去爱身边的人。第二,民族自信心的改变促发人生观的改变。这次的疫情是对国家制度、国民素质的一次检验。与其他实行“群体免疫”的国家相对比,我们的政府把老百姓的安全放在第一位,而且“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也极大地鼓舞了人心。有受访学生表示:我们这一代人需要加倍地努力才有能力去守护这美好家园。第三,疫情对各行业的影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后,购物中心、传统的商场、批发市场、酒店等零售业受到灾难性的影响,一些新的产业如养生保健、泛互联网经济、智能制造则逐步兴起。这让很多学生开始思考自己今后的职业生涯问题。

  二、教育反思与建议

  尽管调查显示疫情期间高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但是在今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仍需反思与改进。

  (一)心理健康教育重在预防。当疫情来临后,在疫情的重灾区湖北,对于医护人员、被感染病人及家属等的心理危机干预是必要的,但是在湖北以外的其他地方,是否需要刻意强调危机呢?在本次调查中,99%的被试者均来自广西,从结果可以明显看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受疫情的影响非常小,疫情只是给生活带来了一些不便。美国心理学会的研究结论认为:创伤事件发生后立即提供情感和心理支持的心理汇报法,尽管个体会在参加后短时间内反应是有帮助的,但是有分析表明,与不干预相比,从中长期看来,创伤后的心理汇报法反而会增加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的可能性。个体是具有一定的自我疗愈能力的,心理汇报法可能会干扰到人们在创伤后的自然恢复过程。在这次疫情中,心理素质好的学生并没有因此受到太大伤害,心理素质差的学生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刺激,都需要专业的心理支持和帮助。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都需要靠平时的锻炼,而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更多的是要做好平时的预防。比如,在疫情来之前,有相应的挫折及应对技巧的教育;疫情期间,可以做些情绪与心理状况的科普、开学前的心态调整等;疫情结束后,可以做些生命教育或是人生规划教育等。

  (二)以疫情为契机强化生命教育。学生的时间管理问题、职业生涯规划问题、学习动机问题都指向一个问题,那就是学生要从真正意义上理解生命的意义。我们在平时的心理健康课

  程教学中虽然会涉及生命教育的内容,但是,学生并没有真正接触生命与死亡。这次疫情恰恰讓学生与死亡近距离地接触,也触发了学生的感悟。调查中有学生表示:疫情对自己来说也是件好事,自己成长了很多。通过这次疫情,大多数学生最大的感触是:生命与健康。这说明,学生在疫情中已经感受到生命的可贵,活着很重要、很好,但是要怎么样活得更好?怎么样活得更精彩呢?相当一部分学生很迷茫,因此才会表现出一边更多关注职业生涯规划和学业问题,一边却沉迷于电子产品无法自拔。因此,在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可以疫情为契机,通过小组讨论、讲述心情故事、排演校园心理情景剧、组织辩论等形式,让学生在感受生命精彩的同时,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怎么样使自己活得精彩。

  (三)要早抓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往往是进入大学以后才开始,有学校把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结合在一起,分配36个课时,分4个学期进行。这就意味着每个学期仅仅只有几次课。对于大多数从未接触过职业生涯规划的学生来说,这是远远不够的。为此,可考虑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前到高中进行,或者在大一让学生客观认识自我,清晰地知道自己喜欢干什么,能够干什么,适合干什么,最看重什么;了解自己的优劣势,确定自己的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这样,学生的大学生生活会过得更加充实。

  【参考文献】

  [1]张利.粮食类高职院校新生学习适应性现状及心理训练[J].广西教育,2018(2).

  [2]王鑫强,游雅媛,张大均.生命意义感量表中文修订版在大学生中的信效度及与心理素质的关系[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0).

  【基金项目】2019年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工作重塑对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影响机制及激发策略研究”(2019SLZ050)

  【作者简介】张利(1981—),女,四川峨嵋人,心理学硕士,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

  (责编何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