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佳谦文档网>专题范文 > 优秀范文 >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策略8篇

时间:2022-12-07 10:35:05 来源:佳谦文档网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策略8篇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策略  如何做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学习目标,从宏观上对学生的学习给予必要的指导和点拨,这是“学前导学”。老师提出自学要求,让学生明确学哪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策略8篇,供大家参考。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策略8篇

篇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策略

  如何做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学习目标,从宏观上对学生的学习给予必要的指导和点拨,这是“学前导学”。老师提出自学要求,让学生明确学哪里、学什么、做什么和怎么做等。教师要在学生预习之前发挥好“导向”作用,这样学生就会带着问题来上课,教师就能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准备课。为使这个任务圆满完成,小组交流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全班学生因为基础不同,掌握水准不一,不易在规定的同一时间内全部完成任务。那么小组讨论交流就给学生提供一个“兵教兵”锻炼自己的机会,使学生之间自主交流与合作,鼓励学生展开讨论、辩论,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促动学生的共同发展。二.课中--师生共同参与,以学定教。这是“以学定教”教学法实施的中心环节,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集中体现。学生能够根据教师预设的学习提纲,实行自主探究学习,从而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自我发现问题、自我分析问题、自我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到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及表现出来的差异,根据不同的学生基础,有针对性地增强问题的探索性与开放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思维水平均能得到充分发展和体现。这样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放任自流。因为教师也会积极地参与其中,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形成师生间双向的、能动的交流,从而保证学习的质量和效果。这就要求教师熟悉教材、超越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而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提升课堂效率。三.课后—-巩固与评价。这个环节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法的必要步骤。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思考,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过程成为了学生获取新知、掌握学法的过程,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有好的见解也会出现一些问题。这时候老师要即时做出评价,赞赏一些学生的独特性和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认真探究。当然,评价重点要从“形式”转向“效果”,评价主体从“重教”转向“重学”,评价目标从“单一”转向“多元”。

  

  

篇二: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策略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一、什么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先学,不是学生漫无目的地学,而是在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实行学前指导后,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规定时间内自学指定内容,完成检测性练习。后教,也不是教师漫无目的地教,而是在学生充分自学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当堂训练,则是在先学、后教之后,让学生通过一定时间和一定数量的训练,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课堂所学重难点的理解。“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看似简单的8个字,实际上蕴含的理念是——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洋思人认为,只有真正做到“不学不教,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以学定教”。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教什么”、“怎样教”?学生“学什么”、“怎样学”?谁更重要?是让“学生走向教师”,还是让“教师走向学生”?洋思人认为,答案应该是:以学定教,学情决定教情,根据学生的学情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策略。陶行知先生曾说:“教什么和怎么教,绝不是凭空能够规定的。他们都包含'人’的问题,人不同,则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分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了。”所以,学校要求教师在考虑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的时候,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学为本,做到“从教师走向学生”。教师创造条件让学生“有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非常重要。人们习惯上认为,课堂上教师讲得越多、越细、越深、越透,学生就学得越快、越好;教师带领学生“钻山洞”,总比学生自己摸索要更快一些。事实上,这样做容易养成学生思维的惰性。教师成了“讲师”、“话筒”,学生却成了“听众”、“哑巴”。其实书本上绝大部分知识学生通过自学就能解决,教师要讲十几分钟的内容,学生自学三四分钟就大都能学会了。其实,“教”也是有讲究的。教什么?怎样教?学生会的不教,学生不会的尽量让学生自行解决,教师少讲、精讲,只作点拨性的引导。教的方式,都是让已掌握的学生先讲。如果学生讲对了,教师肯定;讲得不完整、达不到深度的,教师补充;讲错了的,教师更正。这样,教师讲的时间就少了。在“做”中学。让学生充分“动”起来,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都让学生自学。但自学并不但仅单纯地看书,在自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投入到这些活动中,让他们亲自感悟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学生自学的过程,更是一种创新的过程。对学生来说,在没有自学之前,知识一般都是陌生的,而通过经历自学过程,得到对这些知识的感悟,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因为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学习体验各不相同,在学习过程中达到学习目标的方法和途径也往往有所不同,学生在教师明确目标的引导下,通过各自的亲历体验,对问题的解决能达到“条条大路通罗马”的效果,这更是一种创新。

  默默无闻、名不见经传的农村联办初中。当时的“洋思”被称为“三流的硬件”、“三流的师资”、“三流的学生”,只有两排平房九个班级;如今的“洋思”占地100多亩,学生3200余人,教师390多名,拥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在后进生的转化过程中取得奇迹般的成功。洋思中学也先后被评为“江苏省模范学校”、“江苏省文明单位标兵”、“中国名校”等。“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是我校一直秉承的办学理念,为了实现这个理念,我们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实行了当堂完成课堂作业的课堂教学改革,经过10多年的探索,到90年代初形成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这是我校教好每一位学生的主要途径。这种教学模式切实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先教后学(练)”无效、低效的状况,实现了课堂的有效、高效。语文课上,老师揭示学习目标后,即引导学生围绕“自学指导”,走进文本,自我思考、研究,然后教师引导全班同学展开“兵教兵”,就疑难问题共同探究,最后再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走出文本,解决实际问题。数学课上,先引导学生看例题、找规律,再让学生举一反

  三,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研讨解决存有的疑难问题,归纳、提升,有特殊上升到一般,最后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理化课上,先让学生做实验,观察现象,再引导学生总结,得出规律,最后利用得出的结论解决问题。作文指导课上,先让学生独立审题、立意、选材、编写纲目,同时,教师巡视,即时解决作文中的倾向性问题,最后再让学生独立作文。复习课上,更有利于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可一课时一个循环,或一个单元、一个章节一个循环。如复习某单元,可这样操作:第一课时,基础知识调查;第二课时,引导学生更正训练中的共性问题,同时实行适度的拓展、延伸;第三课时,针对问题综合训练,这就是所谓的“先考后教”,这种方法对毕业班的复习更有效。试卷评讲课上,老师根据阅卷时的统计、分析,引导学生解决共性的错误,实行必要的归纳、总结,最后针对共性的问题用类似题目实行巩固,至于个别问题则让同桌、前后讨论解决,特差学生的问题个别辅导,切忌从第一条讲到最后一条或放连环炮似的报答案,这是低效甚至无效的劳动。使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时,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灵活地实行。有时可集中学、集中教、最后练,有时可分散学、分散教、分散练,有时可学一点、教一点、练一点。“先学”环节“先学”之前教师要讲一两句,准确地、明确地揭示学习的目标,还要指导学生自学,使学生明确自学的方法、目标、要求,让学生很快地通过引桥,上了自学的高速公路。在“先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高效地完成任务,可即时表扬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可给“走错”或“迷路”的学生说几句悄悄话,给他们“指南针”,但不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应通过行间巡视、质疑问难、个别询问、板演、讨论等形式实行调查,彻底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并认真分析:是倾向性还是个别性的问题,是旧知回生还是新知识方面的问题,把与新知有联系的、倾向性问题实行梳理、归类,为“后教”作好准备。这实际上是教师在修改教案,是“第二次备课”。“后教”环节(1)明确教的内容。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共性的内容,学生会的一律不教。(2)明确教的方式。应该是“兵教兵”,即会的学生教不会的,教师只评定对或错、完整不完整,对不对的教师要协助更正,对不完整的要补充。(3)明确教的要求。要不折不扣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能就题讲题,只找出答案,而要引导学生找出规律,上升到理论,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还要提醒学生预防使用时可能出现的错误,这样就从理论到实践架起一座桥梁。“当堂训练”环节要保证时间不得少于15分钟,让学生能在实践中,把知识转化为水平;训练的内容重在应用刚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训练的形式像竞赛、考试那样让学生独立、快节奏地完成,教师不做辅导,学生不得抄袭。这样的课堂作业犹如“实弹演习”,好比战场上的高强度的综合训练,它是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如拓宽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磨练学生的意志,增强竞争意识、独立意识,培养雷厉风行的作风、严谨的态度等等)减轻学生课外过重负担必不可少的,这样能够即时检测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要尽可能即时批改,快速准确地反馈信息。

  

篇三: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策略

  浅谈“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运漕镇三曹小学:曹奉才

  内容摘要:随着2007年9月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教师教学观念在受到冲击并转变的同时,作用于课堂的教学行为方式也发生了转变.笔者一年来致力于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实践研究,现将实践经验总结为以下几点:一、“以学定教”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二、“以学定教”变演员型教师为导演型教师。三、“以学定教”变有计划的预设为精彩的生成。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

  一、“以学定教”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学案”是“以学定教”教学形式最重要的操作材料,学生就是在“学案”的引导之下,通过课前自学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预习的成果和预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去听课;教师则根据学生在学案预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组织课堂教学,带领学生解决疑问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三维的教学目标。“导学学案”的设计,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做到按学科知识结构,认真研究学生的共同特点、个体差异,综合考虑全体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基础上,分层次确定具体可行的学习目标。要把握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满足学困生的成功体验,也要激发优生的求知欲

  望,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一)、学案引导,学生在课前的自学.

  从学案的设计中不难看出:

  1、学生有了预习、自学的目标和方向。学生知道上课的第一个环节就是检测公式的记忆,为了在同学面前不丢面子,为了给小组争得荣誉,他们课下一定会下功夫,掌握最基本的公式形式,为课上的应用作了很好的准备,这种方式也无形中督促着学生的自学。还有,教师在找各组代表到黑板展示时,此环节是最低要求的就要给学困生机会,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乐于学习.

  2、题目的选择既能引起学生兴趣,又有思考价值。两道题目都属于中档难度,有一定梯度和递进关系,并且都与实际结合,大部分学生都会有思路而且也很感兴趣,不会觉得题目无从下手或很枯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信心是永远的动力,这些同样可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教师一定要利用好这些情感因素,在题目的选择和编制上花大力气,做到精心而大胆,有利于学生思考并促进学生方法的掌握,使学生变苦练为乐练,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

  3、教师的要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了学习的任务。在学生课前预习先做的两道题目设计上,要求会解的没有问题的学生可直接写出解题过程,而不会解的同学必须提出问题,说明哪个关键点突破不

  了,这种做法与常规的课前练习不同,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层次不同,一定有不会解的同学,这部分同学更需要我们积极引导,那教师就可以通过“质疑”这种方式来促进这部分同学思考,这样我们不仅解决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差异问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学资源也得到了充分利用。

  (二)、学案引导,学生在课上的主动参与。

  有了课前有效的自学,教师课上就有了正确的教学起点,也就是教师没必要在学生都会的知识点上浪费时间,也没必要在学生无法达到的高度下功夫,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生生互动解决,教师适时引导解惑的过程。“以学定教”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途径。

  通过以上的实例还不难看出:

  1、学生通过“先学"产生疑问后,必定急于得到问题答案,这就促进了课堂上学生积极的参与。学生质疑的环节很精彩,学生提出的问题很容易引起其他同学的兴趣、共鸣或思考,他们愿意在课堂上听到自己的声音,不喜欢老师不符合他们想法的讲解。因此,学生“先学”后的有准备课堂,更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

  2、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要将问题再抛给学生,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课堂上我们不仅要解决一部分学生的问题,还要使原本素质较高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和解答其

  他同学的问题,这样课堂上就不会出现学习好的学生没事做的情况,让每个人的思维都是活跃的,都在积极的思考,都不会被动的等待接受。

  3、“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真正实现了学生举一反三。长期以来,课堂教学一般采用五段式(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课、巩固复习、布置作业),复习课一般都是教师讲一道例题,紧接着学生学着教师的步骤练一道类似题目,然后作业再巩固一些相似练习,表面上看这种方式很好,学生掌握的也很扎实,可深入思考后我们就会发现这种方式不利于学生方法的构建,它实际上是让学生“练三会一”,在多次的重复中记忆知识,的确存在弊端:

  (1)只能使学生停留在模仿水平上,学生始终处在被动的状态,积极性并未调动起来,主体作用也得不到发挥。

  (2)教师重在传授知识以学生听懂为目的,教学脱离实际,不能更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能力,最终导致学生能听懂但遇到问题还是不会解决的怪圈。

  (3)缺少针对性、实效性。教师主观地灌输,不能及时反馈信息、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4)导致课外作业负担过重.上课时学生并未动脑积极思考,学不会方法,作业压到课外,科科如此就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产生厌学情绪.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避免了以上的问题。比如前面的学案,第一题就是在学生都会解决的刹车问题上附加了真实情景,那就只需强调

  学生抽象出模型的方法;第二题虽然面目全非,似乎与第一题毫无关系,实际分析后却发现它就是在第一题的基础上多增加了一个质点的运动,那就只需强调找到两个运动物理的两系就可以了,就在递进式的练习中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第三题看似又与前两题无关,在仔细思考后发现它就是在两个质点运动相遇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追击问题最大距离的典型讨论,到此也只有三个题目,但既有巩固又有提高,三个题目的解题方法不断的渗透,学生在一步步练习中培养了画情景图的习惯,这也就是找到了解题的关键,学生也就做到了举一反三。

  4、“以学定教”的思想也可以以“小组合作"方式呈现。在上述实例中,最后一个环节的设计是课堂评价,但是是以组内合作和组间竞争的方式展开的.这个问题有三个特点:一是继续沿用和巩固所学方法解题,二是仍然是个实际问题,时刻告诉学生学以致用;三是要求用最快时间解出,那组长必须合理分工,只有将不容易算的火车到站时间交给能力强的、将容易算的普客和快客交给能力稍弱一点的同学解决才能高效的完成任务,在组间的竞争中获胜。这样设计会使在组里学习的不同层次学生都获得满足感和成功的喜悦,教师只要在小组汇报结论时适当的点拨和评价就完成了有效的“教”,而且这种“教”不只教会了知识与方法,还教会了学生如何合作、如何体味学习的乐趣,也就大大提高了学生课堂参与的热情,改变了他们原有的学习方式,实现了知识的自主建构.

  二、“以学定教”变演员型教师为导演型教师。

  在新的课程改革理念中,教师的角色一定要转变,要变演员型教师为导演型教师,而大部分教师认为这种角色的转变就是观念的转变,但我却认为这一角色的转变还不仅仅是教师观念的转变。当然,观念转变是前提,可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才是保证。大部分教师已适应传统教学,面对原有的教学方式教师能应对的得心应手,可当新课程来临,在转变教学方式后的课堂实践中,教师却看不见很好的效果,所以在实践失败后自己的观念也开始动摇,甚至对课程改革产生了怀疑态度.笔者经过尝试和实践后才知道,自身的专业化水平不提高,就无法真正实现这一转变,当然就得不到课堂的高效。如从前面一直提到的复习课学案设计和案例中可以看出,教师如果没有建构主义理论的支撑、不懂“以学定教”学案的设计、不能选择编制恰当题目、找不到知识间内在的联系、不会引导学生掌握学法、抓不住课堂生成的精彩瞬间、没有形成个性的教学风格等等,都会制约和阻碍一位好的导演型教师的出现。因此,教师必须在转变观念的同时,注重自身专业素质的提升。而我认为“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实践,是锻炼教师的好途径、好方法,它会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全新挑战,也会为教学带来新的乐趣和生机。

  三、“以学定教”变有计划的预设为精彩的生成。

  传统的教学几乎都是按照教师的预设进行的,它追求计划性和完整性,这有利于使我们的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然而这种教学太过平淡,长此以往很容易使教师和学生失去新鲜感,课堂也容易失去生命活力,师生对课堂不再有期待,那就不会有所创新。而“以学定教”的教

  学模式会为我们的课堂带来生成的精彩,有时还会给我们带来意外的惊喜.我们重视预设,而我们更憧憬生成.以下是前面复习课学案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两则叙事:

  案例片断一:仍然是上述的复习课。上课前两个学生来找我,到办公室时还不断辩论着,原来他们对于学案中的课堂巩固练习产生了解法上的强烈分歧,恰好一位同学的解法是典型的错误,我正好可以利用这个矛盾强调我要说明的问题。可还是有我没想到的,其一是因为这道题本来是课上的独立思考检测题,他们课前就做了,再一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都做了,可见学生的积极和主动;其二是因为我已很久没见到学生为一道题目而争论的场面了,因为学生懒惰和厌学的现状,他们不会的题目多数都等着老师讲,对题目也不感兴趣,我确实没想到这个学案带来了不小的惊喜。

  我没有立即给他们结论,只是让他们保留观点等待课上的讨论。

  课上,他们各自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并将解法写在了黑板上,又开始了辩论。其他学生听得很认真并不时地给他们评判。就在学生的争论中正确答案得出了,做错的学生也明白了,同时还得出了物理分析和数学运用两种解法。这一次的课堂辩论一定比我的讲解和反复强调效果要好很多,学生亲历过程比知道结果更重要.这个辩论是生成的精彩,而教师要做的是要抓住每一个这样的机会。

  案例片断二:仍然是上述的复习课。当那道课堂训练题有了正确解法时,我以为可以进行下一个环节了,可这时有同学突然举手问:老师,我这种解法对吗?我实在没准备,但仍让他展示了解法.使我大吃一惊的是他竟然用图像法解出了这道题,我不是不知道图像法,而是没想到学生有此高的能力。这给了我很大启示,只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的潜力真是无穷.可我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匆忙做了表扬后也没有过多解释此方法,就进入了下一个环节的教学,因为始终有“一定要完成教学进度”的思想左右我,使我失去了一个总结归纳方法的好机会。但这个意外的课堂生成,也是其他同学开阔了视野,也成为课堂的一个亮点.

  

  

篇四: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策略

  一、理念: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二、教学策略:①每堂课规定,教师讲课时间最多不超过10分钟,一般在7分钟左右,有的课4分钟。保证学生每节课有30分钟连续自学时间。②灵活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内容,不同基础,适当调整。该少讲的不多讲,但必须保证学生足够的自学时间.③学生自谋自学策略.教师给学生自学的锦囊妙计,为学生谋划自学策略,每个学生教有自己的自学方略,开始是自控的,逐渐地形成了习惯,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是教学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④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是自学的力量源泉“兵教兵”,精诚合作,在兵教兵中,差生弄懂了教学内容的疑难,优生增强了对知识理解的能力,合作互相提高。⑤教师精心备课,教师的形象、气质、基本功,教学艺术,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文化课是以理解知识培养能力为主要目标,其他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中去渗透实施。三、集体备课:集中研究以下几个问题:①如何引导学生自学最有效?②共同研究下一周各课时的教学方案;③确定学生自学范围、自学内容、自学方式、自学时间、自学要求,这五确定是统一的;④自学可能遇到哪些疑难问题?⑤设计什么样的当堂测验题才能最大限度的暴露学生自学后可能存在的问题?⑥如何引导学生自我解决这些问题?备课中的每一个细节,教是根据学生的“学"来组织进行的.四、备课笔记: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①课题、教学内容;②学习重点;③学生思考,从学生实际出发,写出指导学生的策略;④课堂检测题的设计。五、教学模式:范型:“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流程如下:1、“先学”,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提出思考题,规定自学内容;确定自学时间;完成自测题目.2、“后教",在自学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教师对学生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进行通俗有效的解释.3、当堂训练:在“先学后教”之后,让学生通过一定时间和一定量的训练,应用所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理解课堂所学的重、难点.课堂的主要活动形式:学生自学——学生独立思考—-学生之间讨论——学生交流经验。4、这种教学模式,教师不再留作业,学生在课堂上完全自我解决,当堂消化。六、教师的作用:

  ①教师以学定教,教师的教学以研究学生怎么学、学什么,集中解决为什么学,学的效果等问题.

  ②教师语言准确,三言两语,准确地提示教学目标,尽快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教师提出自学要求,自学内容,自学方法。

  ③教师行间巡视,个别答疑与个别询问,必要的板演与练习进行调查,了解学情,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在自学中疑难问题、带有倾向性的问题,为“后教”作好准备.

  ④教的原则是:学生会的不教;学生说明白的不重复;学生不会的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教师少讲、精讲,只做点拨性的引导.

  ⑤对课堂检测题,教师是给答案与结果,让学生自己探索规律。这样,教师真正从一线退到二线,为学生自学、思考、答疑当好参谋。

  七、“兵”教“兵":①“兵”教“兵”也体现在“后教”的环节上.针对学生自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或训练中存在的错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让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教师只做评定,补充更正.②“兵"教“兵"也体现在课后,对学习上的“困难户”教师指定同学去帮一帮,单独辅导,优秀生与“困难户”搭配坐在一起,同住一个寝室。他们结成帮扶对子,成为朋友。③事实证明,一帮一,“兵"教“兵”活动不单能解决困难生问题,也能促进学优生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分析能力的提高,使学优生自己能学习上有紧迫感,也把自己理解的东西表达出来,这本身就是一种提高,学者提出这就是“兵"教“兵"的魅力.八、“做”中学:①让学生动起来,课堂上,每一个环节都让学生“做”,自学不单纯看书,边看边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口交流,使学生能亲身感悟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②学生做的过程是创新的过程,经历自学过程,得到对知识的处我感悟,这本身就是创新。③允许差异.在做的过程中,根据学生自我体验,自我基础。采取不贩方法与途径,只要能达到目标就被充分的肯定,这也是创新。④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应用,学会提高,为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⑤只有学中做,做中学,才能形成自学习惯.学生不单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也养成了做事的好习惯,不依赖别人,什么事都自己动手操作,养成勤快、爱活动的习惯.九、课堂效益表现七能:一能发现真实的,并加以解决;二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能真正理解知识,不断提升质量;五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思想品质和好学的学习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六能最有效地“培尖补差";七能确保减轻负担。十、效果:

  洋思中学是一所农村寄宿学校,学生水平与基础较差.然而凡是在洋思经过三年自学训练的学生,学业水平提高很快,平均每年80%学生升入省级重点高中,其中包括一部分中、差生.升入高中的洋思学生,后劲很大,他们自学能力比别人强.自主能力比别人好,课间操认真,起睡正常,学习成绩呈正态分布。

  

  

篇五: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策略

  实施“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模式阶段总结

  白驹过隙,上个学期,我校积极响应镇中心小学提出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课堂改革在忙碌而充实的准备阶段中完满完成了课改第一阶段的任务。本学期开学至今也在不知不觉中过去四个星期,对于这段时间我校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课堂改革的各种问题以及成绩,现由我代表我校在对本校改革进行以下总结。

  一、关于所要做“细”的工作前提。1、作为一名站在第一线的人民教师,对于“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模式不能只学习这种形式。如果不结合我们自己的实际情况,把“出示学习目标——自学指导——学生开始自学——学生展示——教师适当点拨——总结升华检测”的教学模式照搬过来,收获一定大不了,甚至会出现退步。所以我们要把这么好的教学模式和所教班级、学情联系起来,取其精华,这样才会取得较大的成绩。因此,在熟练掌握“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模式各个教学环节的基础上,我们要更加深入了解学生,了解学情,尤其是在指导学生预习的先期环节上,我们一定要做到“精细”。记得陆榜坤校长也强调过这一个工作要求,并引用了窦桂梅特级教师备课做到三次不同程度的精细备课,从而使得课堂教学非常成功。2、“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模式,非常有利于

  1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利于分层推进。所以教师一定要把握:学生是主体,在知识的学习中主要以学生自学、学生讲解为主。但有的老师总认为如果自已不讲,可能学生就不会,学生自己也不讲,害怕学生总结的不全面,有些不放心学生。因此教师一定要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大胆“放手”

  3、“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模式,要重视课前准备。无论是备课还是上课、无论是自习还是作业批改,要真正按照“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模式去教好学,工作量是特别重的。课前的备课一定要分析清楚课程的知识点、重点、难点,还要把引导的内容和过程设计好,即使上课时的实际和设计不一定相吻合也要认真设计好。课下的辅导和作业更需要的细心和奉献。

  4、强调预习。如果学生从来没有自己预习过课本、从没有自己总结过知识点、从没有自己讲过课、没有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那在开始时就要有个思想准备: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出现失败,这就需要教师教会学生去课前有效“预习”。

  5、“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模式,需要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认准了目标,就一定要走下去,不管在学习、教学的道路上有多少阻力和挫折,只有执着地追求、探索,才有可能成功。如果能正确地分析学习中的各个环节,并把已经成功的目标教学、创新教学应用到教学中

  2

  去,课堂教学水平肯定有较大的提高。二.我校课改工作中遇到的尤为突出的实际问题。1、怎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方面。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每节课刚一上课,老师就把当堂课应该掌握的知识,用[学习目标]的形式告诉同学们,同时提出3-5个自学预习题让同学们看书后解决。问题用课件显示在屏幕上或出现在导学案上。在自学过程中,老师可能还要在黑板上出几个准备板演的练习。看完书,或者让先让同学进行板演,或者先解决提出的问题。

  在开始一段时间里,同学自学时还会有一部分同学看不出应该掌握什么、什么内容是重点、自己什么地方还是薄弱环节。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学生自学前为同学们指导或引导,让学生在书中找答案,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教师用什么样的“问题”引导学生完成自学——展示的过程问题。

  上课提问是常规教学的必要手段,也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与否的课堂常用手段。在提问过程中,一个相同的问题可能要同时问几个同学,有时一个问题通过几个同学象成语接龙一样共同完成。这些对学生们认真读课本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提问时,提问的对象要因题而异,对于学习差些的同学,我们可以提问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让原来不爱学的同

  3

  学通过自学,能完成这些任务,老师就要及时地进行鼓励和表扬。对于复杂的、容易出错的问题,可以叫成绩较好的同学回答,回答完毕后,再让其他同学再评判正确与否。

  3、关于学生良好对某些问题的学习方法的问题。要培养学生三个习惯:独学——对学——群学。安静的自己看书看例题会了的吗的题,不必要多讲。有些题目通过“互相扶持”来解决的,可以让两个人一组进行。而有些题目则要设置通过问题讨论的方法去讨论,然后,再提问或到黑板上演练,这样做,会使许多同学的思路比老师还宽,有时还会弥补老师没有想到的情况或方法。所以教师应根据课本内容、班级或个人实际情况,有意识地设计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而不是老师直接说了答案。4、关于课堂小组评分制度问题。无疑,课堂中使用评分手段,是对学生的鼓励,是帮扶赶超的激励。因此我认为,这是有必要的。但是,过多的评分环节出现,会不会使得一节该有安静自学的课堂却压缩了独学环节的味道。所以我觉得不必要每一个环节都进行小组评分。应该是群学阶段可以用几次就够了。在评分环节上,也尽量把学生引到评论展示的个人礼仪、身体语言、问题分析点是否到位等上去,这样能让其他同学也吸取教训,慢慢的,你会发现,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优秀节目主持人了。总之,采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模式,其

  4

  优势是明显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每个学生是不相同的个体,每个班学习水平情况的不同,“学生会提什么问题”是教师在课前无法预料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因势利导,因班制宜,因材施教,要加强引导,加强总结。以学定教目的就是要把素质教育的要义——让全体学生得到发展,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主动发展。

  5

  

  

篇六: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策略

  数学课堂中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数学课堂中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先学后教,正是要给学生创造一个相对自由的学习情境。教师应注意学生学习的共同点,抓住他们学习中的闪光点,突出学习的重点。先学后教是对传统课堂先教后学的一个历史性的改革和突破。它使课堂教学重心前移,使学生的问题、疑难矛盾得以提前暴露展现,教师课堂教学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更加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对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课堂效率和学习能力是最有效的。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快乐学习的最好教学方法是让学生提问,解决问题不能只靠传授知识,要鼓励学生行动,要把学生看成是重要教育资源,要激发调动这一资源,当我们把任务教给学生的时候,就是对他们的最大信任,这本身就会给学生带来成就感和开拓感,他们会在一种充分自由状态下,通过他们自己的思维去有意识地安排,把资源发挥利用得最合理。先学后教的方法恰好提供了这一个可能。如果教学中遇到什么问题的话,不能只说这种方式本身有什么不好,而是要我们去想如何改良、反思自身有哪些地方没有做好。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对老师的要求老师是教学中的重要角色,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要求老师:

  树立学生意识,即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在对学生的教

  第2页

  育中采取人性化的方式和策略,把学生作为工作的起点、中心。

  教师要适应学生,但是适应只是一种立场并不是目的。适应不是迁就,只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开展。教师作为一个领航者,必须表达价值引领,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超越。

  周边促进即教师要主动站在学生的周边,接受并走进学生的现状,设身处地地从学生的立场表达价值要求,让学生在不知不觉、自然而然中发生积极变化,实现自我超越。这是统一“学生意识〞和“价值信念〞的策略。二、“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在课堂中的运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给教师指明了科学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模式,在数学课的教育教学中,“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给老师和学生都带来了很大的收获,使学习课堂变得轻松活泼。心理学研究说明,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的话,就会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学得轻松,并且效果非常明显,心里也不会有什么负担,因此,教师一定要紧紧地把握好这一点,让学生以最好的心态进入学习知识的活动中去。这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的含义,并努力去探索、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三、感悟

  第3页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虽然教师会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但常常只限于对学生整体情况的考虑,却忽略了或者无暇顾及学生的个体情况,总是一厢情愿地把学生置于同一起点上,这就是教师为什么在教学设计时考虑了学生实际,在实施教学时却又不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原因。这种行为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学为中心的行为,是传统教学方式和狭隘教学观念的表达。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学生整体的实际情况,还要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和学生学习起点的不一致性,针对其中的差异因材施教,不落下一个学生,也许这就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最高境界吧。

  思维就像一对翅膀,是需要空间来进行施展和发散的。在教学过程中,让他们利用自己的方法来想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动脑能力。我深深地体会到数学教学中,采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给学生越多的学习自主权,他们的学习兴趣就会越浓,热情就会越高,学习的潜能也就越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作为教师应积极为学生搭建尝试的平台,让他们获得展示自己的时机,得到更多的经历和体验,使他们的知识水平获得提升的同时,性格也得到良好的塑造。“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使课堂焕发了生命的活力。实践证明,

  第4页

  “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可以帮助老师到达很好的教学效果。〔:山西大学附属小学〕王志飞

  第5页

  

  

篇七: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策略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小学语文前置

  性学习的有效实施

  摘要:语文课程的知识点相对零散,并且也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积累,所以在语文课堂上施行前置性学习是十分有必要的。前置性学习可以提升学生对课程内容的了解,加深学生对学习方法的认知,也能够有效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对学生的语文成绩以及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都有一定的帮助。故本文从如何促进前置性学习的有效实施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前置性学习,有效实施

  前置性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前置性学习,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能力。而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能够让教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有所了解,从而调整教学方式。这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对学生的理解能力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1小学语文前置性学习的意义

  前置性学习指的是教师在进行授课之前,布置与课程相关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依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储备来完成前置性学习任务。而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前置性学习则显得更为重要。首先,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水平的提升是一个缓慢且长久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来完成。但由于语文课程内容繁多,教师难以做到在有限的课时量中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而前置性学习可以有效的改善这一点,帮助学生不断的积累语文知识。其次,语文是人文性以及主观性较强的课程,教师在课堂上对课文进行讲解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养成学习方法。但部分学生对于这一点的理解并不明确,导致了这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太过于注重教师的一字一句,忽略了学习方法,从而影响到了他们的语文素养。而在前置性学习的过程中,也是学生对课堂上所学到的学习方法的有效运用,对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有着很大帮助。同时,在语文课堂上施行前置性学习,能够让学

  生对所学知识有大致了解,也能够让学生更为清楚自己在语文上的不足之处,从而在课堂上更加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让语文课堂更为高效。一言以蔽之,前置性学习可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质量和效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实施前置性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

  2有效实施小学语文前置性学习的策略

  2.1转变学生观念,设置前置性学习任务

  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有效的施行前置性学习,促使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首要任务是需要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部分学生已经习惯了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缺乏必要的自学能力,对前置性学习缺乏兴趣。这种情况下无疑是非常不利于前置性学习的推行,而转变学生的观念是需要教师一步一步的进行引导。布置相应的前置性学习任务,则可以有效的改善这一点。教师在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前置性学习任务时,既要考虑到大部分同学的能力问题,布置相对简单的学习任务来激发学生的信心,也需要考虑到语文素养相对较高的同学,布置能够锻炼学生能力的题目。本文以部编版教材二年级上的《曹冲称象》为例。教师在《曹冲称象》的一文的课堂讲解前,可以布置相应的前置性学习任务。首先,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通读,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并能够做到大致理解课文的用意。其次,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本篇课文中出现的生僻字进行学习,并且通过查字典的方式来理解这些字词的用意。最后,教师可以在布置前置性学习任务时,要求学生对本篇课文进行文意划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这样的前置性学习任务能够转变学生的观念,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并且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

  2.2营造课堂氛围,促进学生前置性学习

  营造课堂氛围可以有效实施小学语文的前置性学习。当下部分教师对前置性学习的理解存在着偏差,只注重前置性任务的布置,而忽略了课堂上的氛围营造。当语文课堂上前置性学习的氛围较为浓厚时,也可以在潜移默化间影响学生的习惯,进一步促进前置性学习的施行。而为了营造浓厚的前置性学习氛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本文以部编版教材四年级的《一个豆荚里

  的五粒豆》为例。在这一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五人小组,并且组织学生以五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前置性学习。教师在设置相应的前置性学习任务后,可以要求小组成员分别对文章当中的五粒豆的梦想和愿望进行更为细致的分析,并且在课堂的小组活动中将自己的成果分享给小组的其余成员。通过这样的小组合作进行前置性学习,可以增添前置性学习当中的趣味性,增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而小组活动的开展也能够使得课堂上的学习氛围更为浓厚,对前置性学习的有效性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3教师注重引导,帮助学生养成习惯

  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前置性学习当中,教师对于学生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在语文方面的知识储备量还远远不够,所掌握的学习方法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而学生在完成教师所布置的前置性学习任务时,也是在养成自己的学习习惯,所以学生在进行前置性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更为注重引导,以此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建立完备的语文体系。本文以部编版教材五年级的《祖父的园子》一文为例。在本篇课文的学习中,要求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但作者的情感往往受所处时代和过往经历的影响,所以教师在布置前置性任务时,应当引导学生去查找有关于作者的资料。在了解到这本文的写作背景后,学生才能更好的理解作者萧红为什么对童年时的园子念念不忘。并且,在学生进行前置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爷应当及时引导学生。教师首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的脉络进行分析。比如,本文是以时间顺序进行叙述还是以空间顺序进行叙述。其次,教师也可以在学生初步完成前置性学习后,在课堂上提出课文的相关问题,比如,作者在文章中用哪些事例来描述了她对园子的喜爱。这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课文内容以及课文情感的体悟。

  结束语

  通过在语文课堂上施行前置性学习,以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制定教学方式和教学目标的方式,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制定合适的前置性学习任务、营造前置性学习氛围以及教师的及时引导,也能够促进前置性学习在语文课堂上的有效开展,以此来更好的培养学生综合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玉肖美.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小学语文前置性学习的有效实施[J].语文建设,2021(10):73-75.

  [2]周文娟.小学语文前置性学习对促进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探究[J].小学生(下旬刊),2020(12):7.

  

  

篇八: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策略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采取“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策略,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育重教师“教”轻学生“学”的做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一、“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的基本程序“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为此,在教学时,应做好以下三个准备工作:(1)课前,预设学习提纲在学生自己的自主探究学习之前,教师要从宏观上对学生的学习给予必要的指导和点拨,这是“学前导”。教师要在学生学习之前发挥好“导向”作用,就必须认真钻研教材,精心预设教学流程,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包括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兴趣、需求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等情况。教师依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大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预设应指导的具体方面,其中包括学法的指导。注意的是这里教师预设的是“学习提纲”,不是“教学提纲”,也不是“学习方案”,是要对学生的学习发挥“导”的作用,而不是“牵”的作用。所以,教师首先想到的不应是我该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而应是学生会学什么,会怎样学的问题。学习提纲应侧重点拨关键、启发问题、激发兴趣,目的是引导学生能进入自主的、探究式的学习状态。教师不应牵着学生走,切忌把学习提纲编成教案或学案发给学生,使学生形成现成的结论,束缚学生思维的发展。(2)课中,思考学生如何学这是“以学定教”教学法实施的中心环节,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集中体现。学生可以根据教师预设的学习提纲,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从而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自我发现问题、自我分析问题、自我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可以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提倡学生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另一方面,也要促使学生之间的自主交流与自主合作,鼓励学生展开讨论、辩论,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促进学生共同发展。通过自我对学习方案的设计和落实,学生有了独立思考和自我实践的足够时间和空间。学生学习方案的设计和实施虽然是一种自主行为,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放任自流。这一过程无论是在课下还是在课堂上完成,教师都应积极地参与其中,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形成师生间双向的、能动的交流,从而保证学习的质量和效果。同时,教师通过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能及时地、动态地把握学生的学习信息,为确定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3)学后,考虑教师如何导在学生自主学习之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基本上做到心中有数。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充分考虑教学对象的复杂性、教学内容的灵活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随机性,创造性地设计和实施教学方案。主要帮助学生分析和解答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纠正学生的一些错误理解和认识;适当补充一些新的教学内容或学生需要的、感兴趣的知识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仍是“导”,是“学后导”,而不是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搞“一言堂”,“教学方案”不是把现成的答案压给学生。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尽力地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再分析、再讨论、再归纳,使学生逐步登上最后一个台阶,得出正确的结论,最终自我解决问题。还有一点,就是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一些学生的独特性和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二、“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实现两种转变“以学定教,先学后教”能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去自学、去尝试、去探究、去发现、去解决。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点拨引导,实现以下两种转变。

  1、以学定教——变“学会”为“会学”众所周知,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服务的。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因此,教师必须变“教学生学会”为“指导学生会学”。新课程强调教学生学会学习这就要求教师有强烈的“学法”意识教学过程既是“教法”的实施又是“学,。,法”的体现。课堂教学过程应成为学生获取新知、掌握学法的过程,教师应通过示范引路使学生自悟学法,学生是在思维活动中学会思维的。教材内容蕴含着思想方法和思维活动。而且思维活动本身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示范给学生展示思维的过程,点燃思维灵感的火花,把凝结在知识背后的思维方法及思维发展过程展现出来。学习方法的指导要见缝插针,随时渗透。并引导学生去发现、去领悟。2、先学后教——变“被动”为“主动”“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开窍。”要开启学生通窍之门,就要让学生先学,然后依据学后施教。先学后教,即在课堂上教师揭示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进行自学与尝试,暴露问题后,教师才给予点拨释疑,然后学生进行练习,完成作业。由于学生学在先,学后发现问题,感到困惑,这样学生可以带着目标,带着“疑问”进入课堂,其求知内驱力增强。有时甚至无须教师启发诱导,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内在潜能也能得以充分发挥。因此,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教学的中心任务落在“学”层面上,而不是“教”的上面,我们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在“自读、自练、自评”的过程中暴露问题,教师的作用在于有的放矢的“相机诱导”。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自学课本——质疑讨论——教师精讲——巩固练习——最后进行小结引伸。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先学”要做到“三明确”:即目标明确,学法明确,难点明确。教师“后教”也要做到“三明确”:首先,明确教什么,教学生不会的内容,教学生学会学习。其次,明确教的要求,教师不能就某个问题讲问题,而是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认识,让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还要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三,要明确教的方式。“后教”不是教师唱“独角戏”,应该先让会讲的学生讲,学生不会讲时,教师才给予点拨引导。教师讲解要避免重复,力戒“教师讲一句,学生跟一句,教师讲一遍,学生重复一遍”。要紧缩教师讲的时间,保证学生有充足时间完成课堂作业。当然“先学”与“后教”并不是相互割裂的关系,而是互相渗透,互相补充,辨证统一的整体。“先学”中可以适当的提问、点拨、启发、诱导;“后教”中也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一句话,先学后教,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开动脑筋,教会学生实际运用。

  我们应该行动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