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佳谦文档网>专题范文 > 优秀范文 >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10篇

时间:2022-11-14 11:55:43 来源:佳谦文档网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10篇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之以人为本  摘要:以人为本理念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它的核心是:以人  为中心,维护人的尊严,尊重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10篇,供大家参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10篇

篇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之以人为本

  摘要:以人为本理念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它的核心是:以人

  为中心,维护人的尊严,尊重和保护人权。以人为本,必须保障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把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八大报告通篇体现着党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指引我们在推进科学发展进程中始终不忘人民重托、永远为人民谋幸福。

  关键词:以人为本;十八大;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记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到为什么以人为本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其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可以说,在中国当前的形势下,科学发展观已经成为了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指导思想,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问题也就是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问题。在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是核心。解决了以人为本,也就解决了该问题。

  以人为本的内涵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其核心是正确处理发展与人民群众及其根本利益的关系。我们搞发展,追求的是什么?胡锦涛提出,以人为本要实现的目标就是“人的全面发展”。

  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

  在当代中国,坚持以发展为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取得的一系列历史性成就,归根结底是我们党勇于推动实践创新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引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朝着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前进。党的十八大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地位,使之成为全党必须坚持的行动指南,意义重大而深远。

  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这与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属性是一致的,与科学发展观强调的发展第一要义、全面协调可持续基本要求、统筹兼顾根本方法是有机统一的。这要求我们,始终要把人民利益摆在心中最高位置,以更多更好的发展来回应和满足人民过上美好幸福生活的新期待。

  坚持以人为本的要点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

  坚持以人为本,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十八大指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这同党的根本宗旨一脉相承。要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利益为根本目的制定发展规划和工作措施、安排工作进展、评价工作结果,推动以人的全面发展所需要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协调发展,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使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

  坚持以人为本,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做到发展依靠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壮举,必须凝聚起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共同奋斗。十八大要求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等,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民群众参与国家建设的热情、调动起一切积极因素,形成万众一心共创大业的滚滚洪流。

  坚持以人为本,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做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十八大报告指出,“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等要求,增强了全国人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信心。贯彻落实好十八大精神,确保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景一定更加光明。

  为谁谋利、替谁掌权,这是任何一个执政党都必须回答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其执政掌权的全部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为了这个根本利益,十八大报告既不抹煞成就,亦不回避挑战。一方面肯定了十六大以来,我们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所取得的巨大的理论成就和实践成就;另一方面也正面回应了“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收入差距“依然较大”,腐败“易发多发”等现实问题。同样是为了这个根本利益,报告首次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党”,并将“服务”这一基本理念贯穿始终。“服务”精神,彰显在“权为民所用”的执政理念中。从“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到“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一系列政策主张,都是人民利益的科学体现。“服务”精神,体现在“情为民所系”的执政情怀中。在十八大报告中,最醒目的词汇是“人民”。从“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到“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报告所提出的一系列发展构想,无一不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迫切愿望。“服务”精神,书写在“利为民所谋”的执政实践中。从“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到“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报告重申了我们党的责任和使命,鞭策和警醒全党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在过去的90多年里,党来自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推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面对变化了的世情、国情、党情,面对复杂严峻的执政考验,十八大报告为全党指明了方向:只有更加忠实地为人民服务,继续

  执好政用好权,才能最大程度地凝聚共识、砥砺前行。

  如何实现以人为本

  从执政方式上,工作层面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正确处理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它来自人民群众,植根于人民群众,服务于人民群众,是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党同人民群众之间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完全不同于旧中国君同民之间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我们讲民,是要求我们的领导干部,自觉地做人民的公仆,坚决克服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官本位”思想,反对工作中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命令主义。

  从经济上来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强调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科学发展观并不否认经济发展、GDP增长,它所强调的是,经济发展、GDP增长,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保证人的全面发展。所以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在法律上完善法律体系和监督体系,以法律作为以人为本的保证。建立公正合理的法律制度,执法为民,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在各项政法工作中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执法为民,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推进以人为本的城镇化

  推进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与传统城镇化模式相比,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具有四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全面协调。城镇化不再以经济增长为唯一目标,而是围绕人的多方面需求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的全面发展。同时,着眼于长远和大局,重视统筹各个地区、各个行业、各个群体之间,尤其是城镇与乡村之间的协调发展,强调发展的综合平衡和可持续性。二是集约高效。我国人多地少,资源相对紧缺,生态环境脆弱。城镇化必须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和资源,强调集约高效,不仅重视经济效益,而且重视社会和生态效益,实现人、城镇和环境协调发展。三是人文活力。城镇是人的城镇,应承载人文精神和价值内涵,体现文化和个性。四是公平共享。城镇化的目的是建设和谐宜居的现代城镇,使农村转移人口真正融入城镇,促进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广大居民共享发展成果。推进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应注

  重以下几个方面。

  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这是推进以人为本的城镇化的动力基础。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积极培育创新发展机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行政决策过程过于简单、不够科学,是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的原因之一。提高行政决策的科学性,一方面,应建立重大决策公众参与机制,广泛听取专家学者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提升决策质量;另一方面,应完善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全面、综合、客观地考察干部政绩,促使行政决策更加务实和理性。

  实施再城镇化战略

  所谓再城镇化,就是对已城镇化地区进行以质量提升为目标的二次城镇化。首先,通过产业和空间结构调整,突出城镇优势功能,增强城镇的活力和产业竞争力,大幅度提升经济效益和产出水平。其次,通过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城镇综合功能,培育宜居、宜业、宜商的优良环境,建设幸福城市。再次,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步伐,推进农民工市民化,使其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最后,加强大城市行政区范围内的城乡统筹和协调发展,稳步缩小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对城镇边缘或破败区域进行更新改造,以提升功能、恢复活力。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使广大居民共享发展成果。

  促进城市群发展壮大

  发展城市群是实现城镇化集约发展的重要途径。应借鉴日本、韩国等城市圈发展的经验,加快城市群建设,使城市群在我国城市体系中的作用得到进一步提升。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在东部地区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在中西部有条件的地区培育壮大若干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优化人口和经济的空间布局,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效益。

  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是公平共享的城镇化。应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总结

  牢记人民的重托,就有无穷的力量。我们坚信,始终以人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为目标,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己任,团结带领亿万人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懈奋斗,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必将书写出更加精彩的执政为民新篇章!

  参考文献

  [1]孙寅生.以人为本——贯穿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红线[J].探索,2008,(3).[2]郭海军.坚持马克思主义主体论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J].当代思潮,2004,(5).[3]纪硕鸣,周东华.中国新政[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0.

  

  

篇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作者:苏长和[1]作者机构:[1]不详出版物刊名:世界社会主义研究页码:90-90页年卷期:2018年第9期主题词: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价值;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摘要:评价一个国家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主要看人民能否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能否有效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这样一套制度安排,集中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能够有效保证人民享有更加广泛、更加充实的权利和自由,保证人民广泛参加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能够有效调节国家政治关系,发展充满活力的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增强民族凝聚力,形成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促进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促进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能够有效维护国家独立自主,有力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围绕政治建设做出一系列战略部署,推动政治建设取得显著成就、释放出强大治理效能。

  

  

篇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最新)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从成立的时候起,中国共产党就始终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成自己的宗旨,不断为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奋斗。正因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在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道路上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只有以人民为中心,解决好重大战略问题,才能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必须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人民观人民观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它以人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阐明了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实践中推动了历史向前发展。人民是创造社会价值的主体力量,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评价尺度。1.要正确认识人民的内涵

  人民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地区、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的内涵不尽相同。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指出的:“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这一观点,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对中国人民的范畴进行了科学的界定。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

  时代,人民主要包括无产者、小农和城市贫民。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和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共同构成了实现中国梦的坚实基础和力量源泉。离开人民的支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无从谈起。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将我们的事业推向前进。

  2.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价值追求

  人的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者的理想目标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认为,评价一个社会是否进步,不能单纯地看这个社会生产

  了多少物质财富,更要看在物质财富的生产过程中人们之间的地位关系

  如何,还要看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在生产发展的过程中是否得

  到同步提升。在社会主义社会之前的社会形态中,人民群众推动了生产

  力不断向前发展,但生产的发展是以牺牲人民的利益为代价的。只有占

  社会人口少数的统治阶级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

  而

  广大的人民群众不仅无法享受到他们所创造的社会财富,反而生活日益

  艰辛、生活水平不断下降,沦为剥削阶级获取财富的工具。推翻统治阶

  级的革命运动也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马克思主

  义政党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不同于以往阶级社会的任何革命,它是

  绝对大多数人为了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只有共产党人以人民的根

  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成立之日起,共产党人就把人的解放和全

  面发展当做自己永恒的价值追求。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

  过程中不断关注、回应人民的需求,今天,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代,我们党更加重视如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将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高低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作出的庄严承诺。

  3.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离不开人民的支持

  民心所向,胜之所往,一个政党兴衰成败的决定性因素是人心向背。

  从1921年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带领人民取

  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靠的就是始终坚守人民立场这一根本政治立场。

  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

  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而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就

  是脱离群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群众路线,紧紧依

  靠广大群众,才能使我们的事业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要用群众听得懂

  的语言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及时对我们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宣传,让群众能够将我们党的大政方针内化

  于心、外化于行,激励群众积极投身改革和发展的伟大实践,不断发挥

  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是党领导下群

  众自觉自愿行动的成果。因此,必须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不

  

  

篇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TheDevelopmentThoughtofPeople-centeredistheFundamentalPrincipleofSocialismConstruction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

  作者:刘荣材

  作者机构:广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广州510320

  出版物刊名:改革与战略

  页码:16-20页

  年卷期:2018年第2期

  主题词: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原则

  摘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旗帜鲜明地回答了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共享的根本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遵循的价值原则。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前提条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和目标追求,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

  

篇五: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八个明确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①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②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③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④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⑤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⑥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⑦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⑧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十四个坚持

  (一)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三)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

  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四)坚持新发展理念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五)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

  (六)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

  (七)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八)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平安中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

  (九)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必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十一)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必须全面贯彻党领导人民军队的一系列根本原则和制度,确立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更加注重聚焦实战,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体系建设,更加注重集约高效,更加注重军民融合,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

  (十二)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

  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必须把维护中央对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有机结合起来,确保“一国两制”方针不会变、不动摇,确保“一国两制”实践不变形、不走样。必须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持“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和文化往来,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反对一切分裂国家的活动,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十三)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正确义利观,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十四)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统筹推进党的各项建设,抓住“关键少数”,坚持“三严三实”,坚持民主集中制,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纪律,强化党内监督,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坚决纠正各种不正之风,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以上十四条,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全党同志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更好引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

  

  

篇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OntheTheoreticalOriginandHistoricalBackgroundofthePeople-CenteredSocialismIdeologywithChinese

  CharacteristicsintheNewEra

  作者:郑祖强[1]作者机构:[1]福建商学院,福建福州350001出版物刊名:黑河学院学报页码:13-15页年卷期:2019年第7期主题词: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人民为中心”

  摘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对以民为本传统思想的发展、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品的发展及对中国共产党历史实践的发展三方面探讨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渊源,并从国际、国内两个层面分析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时代背景。

  

  

篇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年以人民为中心党课

  02020年以人民为中心党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_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贯穿于_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各个方面,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广大党员干部要准确把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落到实处。一个政党如何回答“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关乎这个政党的性质,决定这个政党的前途命运和兴衰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__总书记一再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对这一根本问题的深刻回答。今年全国两会期间,__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落实到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去。”我们要深刻把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落到实处。牢牢把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重大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新时代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仅具有重大历史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的内在要求。马克思、恩格斯站在人民的立场

  上,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指引人民探求自由解放的道路,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它根植于人民,强调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推

  进人类解放的正义事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昭示世人,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坚定地站在人民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奋斗。

  践行党的初心使命、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践行党的初心使命、根本宗旨,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付出了艰苦努力、取得了辉煌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__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人民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紧紧依靠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不断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彰显。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进程中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形成了丰富的治国理政思想。比如,“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这些都是执政者可资借鉴的思想。《礼记·礼运》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天下为公”成

  为历代仁人志士的理想追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传承并光大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的必然选择。人类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向前发展的。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任务之繁重前所未有,我们

  面临的风险挑战之严峻前所未有。这些风险挑战,既有来自国际的,也有来自国内的,既有来自经济社会领域的,也有来自自然界的。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我们才能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__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凝聚起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磅礴力量。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顽强拼搏,广大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日夜奋战,人民解放军指战员闻令而动、敢打硬仗,人民群众众志成城、守望相助。抗击疫情斗争波澜壮阔的实践,有力诠释了党的领导优势、依靠人民群众的优势等。以__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依靠人民、带领人民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挑战,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

  准确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深刻内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_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贯穿于_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各个方面,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

  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__总书记指出:“人民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必须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这些重要论述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出发,深刻阐明我们党所做的一切,就是让中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让老百姓幸福。中国共产党人坚持__、继续前进,坚持一切为了人民,就是要不断把为人民造福的事业推向前进。谋求人民幸福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体现了__总书记心系人民的真挚情感,人民立场是_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

  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__总书记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我们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这个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道理”“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只有依靠人民,才能创造历史伟业。我们要始终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只要紧紧依靠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就能获得无穷的力量。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__总书记强调:“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让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广大人民现实生活中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让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地域上、人群上一个都不能少,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__总书记强调:“我们党

  要做到长期执政,就必须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经验,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主题教育,就是为了防止党员干部脱离群众,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始终保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

  全面贯彻落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既是理论命题,又是基本方略;既是政治立场,又是根本要求,深刻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对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而言,全面贯彻落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既是重要的政治责任,也是重要的政治考验。

  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不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承认不承认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区别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__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40年来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在中国人民手中,不可能成为了可能。”当前,我们党正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才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事实告诉我们,只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才能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

  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就要求我们更加关注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多样性、广泛性和高质量要求,更加关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整体协调,更加关注经济社会的平衡发展、充分发展,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不断迈进。

  全面深化改革,解决好突出问题。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要扭住关键,突出问题导向,精准聚焦现阶段我国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明显短板,精准对接改革所需、人民群众所思所盼,回应群众强烈诉求和热切期待,集中全党全社会智慧,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

  素,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当前,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要加快恢复生产生活正常秩序,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着力做好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工作,帮助群众解决就业、社保、医保、就学等方面的实际困难,落实好特殊困难群体兜底保障政策。要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继续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的领导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依靠力量。长期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以党的自我革命提升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

  工程,必须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只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人民的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才能把握社会发展规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进而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同向发力、相得益彰。

  

  

篇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作者:杨建新作者机构:浙江省湖州市政协出版物刊名:中国政协页码:45-47页年卷期:2018年第14期主题词:人民政协工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人的全面发展;习近平;重要思想;全国政协;工作质量;总书记

  摘要:当前,全国政协系统正掀起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热潮,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统揽政协各项工作的总纲,力求以理论大学习、思想大武装促进工作质量大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篇九: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People-centered:NewDevelopmentofMaterialistConceptionofHistoryintheNewEraofSocialism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

  作者:徐海峰

  作者机构:中共辽宁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辽宁沈阳110004

  出版物刊名: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11-18页

  年卷期:2018年第5期

  主题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唯物史观;人的发展理论

  摘要: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发展了唯物史观。集中体现在:中国人民伟大的民族精神是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动力;人民是我们党是否始终做到以人民为中心的评价主体;"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所遵循的实践理念;整体推进改革是实现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的推进方式;实现中国梦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人民为中心的追求目标。发展动力、评价主体、实践理念、推进方式、追求目标共同构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逻辑架构。

  

篇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学习心得体会_学习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感悟材料精选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了我们党让全体人民共享全面小康的坚定决心,所以要认真对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学习。以下是收录的一些范文,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贯彻落实五大发展新理念、实现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只有坚持从严治党,强化责任担当,提高党员干部素质,改进工作作风,确保党始终与人民心连心,永葆党的本色,才能真正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到实处。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当代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利益的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始终以人民利益为最高追求,以实现人民利益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党的七大开始,中国共产党就正式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写进党章,要求每一个党员都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都必须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为民谋利、为民造福,都必须用心倾听人民声音,了解人民需求,与人民一起工作。九十多年栉风沐雨,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坚定践行,我们党才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并在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团结带领广大人民在革命和建设道路上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实践已经证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我们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胜利的根本经验和根本保证。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落实发展新理念,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必须牢记党的性质,践行党的宗旨,坚持人民至上,承担起当代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取决于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指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提高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成为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家里手。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一要提高运用理论创新成果指导实践推动发展的能力。指出,“新发展理念要落地生根、变成普遍实践,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的认识和行动。要深学笃用,通过示范引领让干部群众感受到新发展理念的真理力量,各级领导干部要结合历史学,多维比较学,联系实际学,真正做到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⑨。真正从思想上把发展的方向、发展的目的搞清楚,把发展的目标、发展的方法搞对头,努力把新的发展理念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工作举措,转化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实际成效。二要提高贯彻“三严三实”要求、落实改革发展任务的水平。践行新理念,落实新任务,关键要有好的工作作风、好的精神状态。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以严的精神改进工作作风,以实的干劲抓好任务落实,以高度政治自觉落实中央的各项部署,自觉把责任扛在肩上,把任务抓在手上,敢于攻坚,敢于创造性开展工作,不断推动改革发展。三要提高坚持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群众路线是落实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法宝,必须始终坚持,着力提高;必须坚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必须强化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聚焦人民利益,做好群众工作,自觉摆正同群众关系,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人民群众中获得不竭力量支持,确保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不断巩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党的以来,以为的党中央,就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了许多新要求,为牢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供了政治保证。我们要认真贯彻全面落实。一要加强思想建设,强化宗旨意识。为民服务是党员干部的安身之本。强调,党的根本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不论怎么改革,政府职能怎么转,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都不能变。要在各级干部中开展宗旨教育,加强思想建设,强化宗旨意识,切实树立起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发展理念和发展思想。二要加强作风建设,从严管理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要坚持从严教育、管理、监督干部,切实做到为民用权,为民谋利,坚决改变当官做老爷、以权谋私、以权压民的工作作风,坚决改变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效率和水平。三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密切党同人民群的关系。贯彻从严治党“八项要求”,落实从严治党各项任务,坚决查处损害人民利益的各种腐败现象,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为人民服务,使我们的各项工作更贴近人民群众的愿望和感情,更符合人民的期盼和需求,从而为推动发展获得源源不竭的力量支持,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天地之间,人为大。人类社会一切活动的根本目的,首先是为了人类自身过得更美好。但人是分阶级、阶层的,不同社会、不同国家、不同政党在发展“为了谁”的问题上是不同的。为了谁、由谁享有的问题,是发展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也是衡量一个政党、一个国家性质的试金石。

  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执政理念。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我国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的一系列重要思想、重大举措,都回应了人民群众的关切。比如,强调“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就是回应人民群众对环境污染、人口老龄化等问题的关切。

  不断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马克思说过:“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从一定意义上讲,人民群众对我们党的支持程度,根本上取决于人民群众利益的实现程度。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赢得广大人民的衷心支持和拥护,就是因为人民群众从经济社会发展中得到了切实利益。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以实现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为目标,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建议》突出了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住房、医疗等民生指标,就是要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