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13篇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分析 摘要】对于初中生而言,道德与法治是必修的课程。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13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分析摘要】对于初中生而言,道德与法治是必修的课程。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及法律观念,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帮助作用。本文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合理化建议,希望能够给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一定帮助。【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10-19801
引言:在初中教学中,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但是当前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存在一定不足,这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道德与法治课堂问题(一)教学趋于专业化,缺少人才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主科对于学生来讲是十分重要的,而道德与法治这样一些副科通常被人们所忽视。基于这样的情况,一些学校在对相关人才的引入方面意识不足。但是伴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道德与法治学科要求也在逐渐提高,大多数学校都缺少相关专业人才,而要想培养相应的专业人员需要大量的时间,这就导致学校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展专业性明显不足。(二)学生学习意识淡薄对于初中生而言,其正处在认识世界的阶段,并且比较叛逆,这就造成很多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认识上存在一定不足,不管是为了学习成绩,还是在思想上都不想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浪费太多精力,缺乏相应的学习意识。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一)加强对核心素养教学的重视,设定科学的学习目标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提高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视程度,只有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目标,对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方向有所明了,这样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才能使其得到贯彻落实[1]。然而当前的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的是讲解相关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不重视,没有设立科学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活动的过程中,要设立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地开展要与这个目标相符合,这样教学就会更加具有方向性。比如,在对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教材中的《情绪的管理》一课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立相应的教学目标,向学生讲解什么是情绪,如何更好地进行情绪的管理。然后将此当作中心,组织相应的活动,或是搜寻一篇与情绪的管理相关的文章,让学生对其进行阅读,通过这样一些活动,学生就会对情绪的真正内涵有所掌握,同时也知道了怎样去对情绪进行管理,这样就使相应的教学目标得到了良好完成,也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十分有利。(二)通过教学情境,带动情感教学,培养核心素养随着教学的不断改革,人教版的道德与法治教材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就不能采用过去的方式进行教学,要将学生当做教学主体,让其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参与,而营造相应情境的教学模式恰好可以增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教师在设计相应教学情境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发展需要以及认识方面的需要进行考虑,使学生在学习中可以对生命、人生等有更进一步地体会。比如在培养学生爱国情操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营造相应的教学情境,利用多媒体对国家科技上的进步以及实行的重要举措进行播放,人们利用自身的努力,推动了国家经济的发展,一些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等,这些方面的成功提升了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通过这些内容的观看,使学生不但体会到了国家的壮大,还对国家充满自豪感。另外,教师也能够结合课本中的内容,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让其在思考的过程中,加强责任意识,从而提高自身使命感。(三)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实践性非常强,对学生的实际体会十分重视。教师在进行课堂活动
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其能够融进社会中,对道德法规的力量进行体会,形成相应的价值系统[2]。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要设立相应的目标,并要有一定的计划。只有将生活实际融入到课堂教学中,用学生身边的事对学生进行影响,才可以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这样学生通过在活动中的思索,对其进行应用,才可以对这些知识有更进一步的理解。要想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培养,就要让学生主动地参加到实际活动中,让学生更加有兴致进行探索,养成良好的动手习惯。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活动的过程中,要选取一些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例如,像酒后驾驶、不遵守交通规则等这些学生身边经常遇到的事情,让学生进行探讨,在讨论中,学生各抒己见,表达各自的想法,这时教师可以将道德与法治的相关话题引入其中,这样学生在真实事件的影响下,就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将道德与法治知识延伸到社会实践中,深入地拓宽学生的生活,学生能够从中总结经验,从而使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提升。
结束语:总而言之,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定不足,要想使这些问题得到解决,就要将设立合理的学习目标,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联系生活实际这些相关措施做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进一步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培养。参考文献:[1]任培霞.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反思[J].课程教育研究,2018(10):74.[2]王玉立.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与探索[D].陕西师范大学,2017.
篇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浅议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摘要:在新课程教育标准的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有着巨大意义。初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教师有必要高度重视道德与法治学科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全面执行新课程标准,培养高素质及高标准的综合性人才,为学生在初中时期接受新时代教育创造有利条件。由此,本文结合学生的基本特点,探索如何全面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培养策略
引言
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学生对道德的认识,以及对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真正实现立德树人,落实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对学生的价值塑造和社会的人才培养。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培育高尚的道德情操,在社会实践中让自己的专业知识发挥更大的作用,丰富道法教育的课程内涵,提高课堂概括性和思想性。
1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及特征
1.1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特征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际教学中,该课程有着综合性及专业性的基本特点,因此在课堂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并不是因材施教,而是通过与实际生活有效结合给学生开展教学,让学生通过科学与自然等多元化教学方式感受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同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走向外面世界,对我国社会的发展状况及家庭发生的变化进行分析,在最大程度上保障了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水平。
1.2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特性
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只有不断培养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才能够完全明确社会法治的需求,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与生活有效结合,引导初中学生完全了解与掌握法律法规的实际规律,不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及核心素养,进而给学生步入社会创造了基本的条件。
2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学科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工作过程中,都对学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一方面,学生在小学阶段时期,对现实世界的客观反映,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学生对法治观念方面,还缺乏理性的认识;另一方面,受传统思想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初中,很多老师和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堂不够重视。长期以来,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一直是我国学生学习的核心学科。学科知识在课程的安排中占据着主要地位,即使是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学生观念中,主要是能够应付各种考试,对于这门课程的真正意义,学生没有真正地理解,教学内容与生活脱离了实际,因此,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效果整体上不佳。
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3.1明确整体教学目标,把握核心素养本质
对于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要立足于整体,加强道德培养,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明晰道德理论内涵。教师要完善实践教育内容,积极将科学精神的培养融入学生的生活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重在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并能指导实践活动。例如在学习“维护国家利益”时,教师可以设立道德标语或者开展相关讲座进行价值引导。以学生的科学精神培养作为思政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马克思主义教育,坚定理想信念,加强民族精神教育,培育爱国情怀,重视道德规范教育,坚持以德立身。教师要围绕“新时期祖国的成就有哪些?我们作为青少年如何维护国家利益?”这样的整体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课堂中也要围绕着“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是什么?”,以此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巩固基础知识。科学精神培养要渗透于学习的全过程,通过各种文化载体呈现给学生,加强对社会的认知和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3.2联系生活实际,促进学生的自主参与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连,教师在这门学科的教学中必须有一定的实例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因此,教师就可以从我们自身的生活中来挖掘出相关的教学实例,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而有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引导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所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时,除了有教材中的内容之外,教师也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也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之后来提出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与此相似的实例,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自主参与度,进而构建出高效学习课堂。例如在“做情绪的主人”这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先带领着学生对教材上的内容进行学习,这时学生对情绪的类型、状态、会导致的后果以及如何管理情绪都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教师可以提前在教学课件中插入一些人们情绪的图片,如小明在期末考试中考得的成绩不太理想,与之前相比有了退步,而小明的妈妈非常重视他的学习,此时小明处于何种情绪状态?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踊跃回答自己的看法:焦虑、害怕等等,然后教师再带领着学生共同来分析小明此时的情绪状态,分析出情绪状态之后再来讨论处于这种情绪之下小明应该怎样调节自己的情绪、应该以一种怎样的状态去面对自己的妈妈。学生讨论完成之后,教师再在课堂上引入转移注意力、情绪宣泄等调节情绪的方法引入到课堂上,让学生了解到自己在有情绪问题时该怎样调节自我,引导学生成为自身情绪的主人,实现本节的教学目的,同时构建出高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
3.3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重视情感教学
针对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来说,教师不仅需要注重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还需要注重学生在情感上的表达与描述,全面培养初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及综合素质,引导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当中学会更多法律知识,进而给培养学生情感教学打下基础。比如教师在开展“做情绪情感的主人”这一课程的同时,应当引导学生揭示情绪的面纱,引导初中学生完全认知情绪,并及时了解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不同情绪,紧接着学会如何控制与管理情绪,进而保障学生在自我情绪世界中有效控制,最终对培养初中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及意义。
3.4构建清晰思维框架,逐步培养核心素养
在道德与法治课中教师要注重于串联起零碎的知识点,构建整体清晰的思维框架。学生对知识的概括能力是核心素养的重要要求,不仅要对理论观点进行必要的归纳总结,也要对于抽象事物和抽象知识点进行具象的概括,提高自主思考的能力。例如在学习“勇担社会责任”这一课中,学生经常对于“个人怎么样履行社会责任”这类知识理解不够深入。仅仅只是表面上的认识,要让学生深刻理解作为青年人身上的责任意识,教师自身也应该加强自我认识和自我监督,为学生树立榜样,发挥示范作用。在开展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中,重点从教师教学转移到学生学习上来。教师要可以从“权利和义务”的知识点入手,教师先带领学生回顾小知识点,从小课标入手,引导学生联想到相关知识点,思考具体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通过扩建原有的知识体系,增添新的学习内容,构成新的概念体系。引导学生做到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统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育高尚的道德情操,在社会实践中让自己的专业知识发挥更大的作用。
总结:总之,在教育改革的不断变化之下,初中教育对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符合新时代和改革的要求。在终身学习的理念下,老师不再是传统的“教书匠”,从教会学生学习,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是教育改革的核心,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老师要坚持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岳进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方法探究[J].读写算,2021(29):144-145.
[2]张峰.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浅谈[C]//2021年科教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三期).,2021:436437.DOI:10.26914/c.cnkihy.2021.021372.
[3]彭花.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15):73-74.
[4]郭万钧.聚焦核心素养打造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14):47-48.
篇三: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探讨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转变教学思维,优化教学设计,从时代发展和实际学情出发,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不断探索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增强初中生的道法认同、科学精神、生命意识和责任担当,提升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本文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现状,提出了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策略,希望能够为道德与法治教学相关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初中教学;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现状
(一)教学模式单一
受传统观念影响,仍然有很多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因循守旧,不善于创新和变革,采用枯燥的教学内容和单一的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还有教师只是机械式讲授教材知识,向初中生灌输理论思想,没有考虑学生的内心情感和接受能力,缺少生动的教学案例,导致课堂气氛枯燥、低沉。一些学校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由老教师担任,他们虽然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却不善于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缺乏深入理解和感悟。
(二)教学目标模糊不清
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师生对核心素养的概念已经不再陌生,但是关于核心素养的理论体系还不甚了解,对如何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很多教师还处于探究和摸索阶段,缺少明确的工作目标和行之有效的方法。还有些教师只关注初中生的学习成绩,要求初中生死记硬背道德与法治教材,并且给学生布置大量的课后复
习任务,无形之中增加了初中生的学习负担。究其原因,就是道德与法治教师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对核心素养缺乏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在教学革新上过于保守,核心素养的培养难以落到实处。
(三)实践活动组织不足
实践活动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也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必不可少的内容。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受时间、场地、安全性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很多实践活动在组织上有一定困难,学生实践的时间和空间有限,仅仅局限在课堂上,个人潜力很难得到施展。教师为了节省课堂教学时间,有时候会以自己的口头讲述代替学生实践,使实践活动成了“纸上谈兵”,降低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的好感,学生的参与热情持续下降,直接影响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效。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深入挖掘教材资源
教材是教学的蓝本,是学科知识的结晶。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是根据学生的成长和社会需求编撰的,内容具有基础性和代表性,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依据,也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路径。教师要树立科学的教材观,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显性和隐性资源,提升学生的整体能力,实现对学生的全方位教育。首先,教师要注重教材内容的整体架构及各章节之间的联系,改变教学内容的顺序,将联系密切的内容放在一起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结构,利用现有的教材知识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其次,教师要整合学科教材,注意不同学科教材之间的联系,将道德与法治课程与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相结合,以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实际价值为导向,做到兼收并蓄、取长补短,达到培养核心素养的目标;最后,教师还要树立开放、融合的大教材观,积极开发校本教材,发挥乡土资源的优势,运用学生身边鲜活的、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课程资源,实现对教材内容的补充和拓展,为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奠定基础。
(二)强化案例教学过程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和艺术,也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有效、恰当的案例是对教材内容的有益补充,教师要强化案例教学的过程,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兴趣爱好,挑选具有浓厚时代气息的案例,调动学生案例讨论的积极性,让学生从案例中受到启发和感染。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可以挑选具有典型性的案例,将多个知识内容融于一个案例材料中,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从多角度解读案例,使学生可以准确把握知识间的联系,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教师在运用案例教学时还要注重趣味性,适当穿插一些逸闻趣事、故事典故等,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便于初中生对道德与法治内容进行分析和整合,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恰当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学生的逻辑思维,教师要给予必要的引导和点评,并在讨论后对学生的讨论结果加以归纳和总结,深化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观念,从而促成高效课堂的实现。
(三)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课堂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主阵地,和传统的灌输式讲授相比,情境教学更易于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加学生的学习感悟。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关注初中生的心理发展,在具体、客观的情境中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故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用初中生熟悉的卡通人物形象创编小故事,用生动的故事情节向学生渗透道德与法治常识,加深学生的印象。“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为了让初中生更好地掌握学习的重难点,教师可以将课程内容设计成一系列问题,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探索知识,逐步进入深度学习中,使学生获得更深刻的领悟。多媒体的出现为教学情境的创设提供了便利,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图片、视频、动画等功能,创设逼真的教学情境,为学生再现生活中的真实场景、教学案例、法治纪录片等,用真实的画面触动学生内心,帮助他们理解理论知识,找到学习的方向。
三、结语
总之,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人文性学科,要将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当成重要工作,促进初中生健康成长。教师要以新课程教学理念为指导,注重学生道德修养与法治理念的融合,紧跟时代步
伐,积极探寻适合当代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路径,给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打造高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
参考文献
[1]朱文余.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7(13).
[2]周敏.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75).
[3]佟学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探析[J].环球慈善,2020(2).
篇四: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对策
摘要: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为一门德育课程,更应该关注学生内在的发展。本文立足初中阶段,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对策进行了探究,给出了几点策略,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
关键词:核心素养;课堂教学;道德与法治
在新课改实施的背景下,其教育目标得到了优化和创新,要求教育教学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们的核心素养。针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来讲,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需要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来开展课堂教学,以此来提升中学生们的道德素养和综合能力,进而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奠定强有力的基础。
一、创设教学情景构建素质培育平台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来构建相应的教学情景,然后指导学生参与其中借助合作互动的方式来合理解决问题,以此来提升中学生们的核心素养。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对不良诱惑说“不”》这一内容中,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展之前可以收集相关资料,可以是时政新闻,这些新闻内容有着时代性特征,同时还是语言材料,在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语言材料来为学生构建相应的教学情景,学生在情境中可以实现情感共鸣,进而产生认同感。内容可以是:1.初中生在戒掉网瘾之后又学会了吸烟,父亲怒打之后依然无效;2.学生在看了多次《星辰变》之后还依然想看。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其可以将这些新闻以视频的方式向学生展现,这种直观的视觉冲击可以直击学生心灵,让中学生们真正理解不良诱惑对自身发展所带来的危害,以此来更好的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同时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二、探索生活情景培养中学生科学精神
针对于道德与法治教育来讲,教师需要对学生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进行正确引导,切不可以粗暴的形式教育学生,可以借助真实的生活情景来引导学生探索出正确的价值观念,这样才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精神。
如以“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对这一热点生活事件进行探究,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来进行探究,如司机、女乘客以及其他乘客角度思考事件发生的原因;从失去家人朋友、失去生命的人以及社会等角度探索事件发生所造成的影响;从法律与责任等角度来思考自己在遇到这类事件时该怎样做等等。在这一课堂中,学生应成为探究主体,教师则需要发挥出自己科学引导和适当点拨的作用。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是学生从多角度来思考问题,同时还可以使学生理性看到这一事件,这对于提升学生辨别能力与对生活问题作出正确选择以及科学精神培养等方面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分析案例强化中学生法治意识
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十分关键,在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尊法学法守法以及用法,积极参与到社会法治建设中。法律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占比较大,在这一背景下,说明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重要性。
针对于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法律知识来讲,其内容十分严谨,如果教师以简单的语言讲述开展课堂教学,那么学生就会长时间处在被动位置,不仅会影响学生法治意识的有效培养,甚至还会导致学生出现厌烦心理。基于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将法律知识内容教学以趣味化和生活化的方式呈现,借助生活中的法律案例来开展课堂教学,然后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
例如教师在教授《公民的基本义务》这一内容时,其主要讲述了作为中国公民“依法纳税”的重要性和义务。针对于这一知识点教授来讲,道德与法治教师借助名人的逃税的案例开展教学,如“范冰冰逃税”事件,让学生思考这一事件带来的影响,有效的思考不仅可以使中学生了解到依法纳税的重要性,同时进一步理解依法纳税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四、积极开展课外教学实践活动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即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并且可以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可以说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延伸到生活中,所以,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将知识点和理论内容融入到生活主题中,科学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究,通过道德践行的方式来强化中学生们的道德情操。
例如在《心系公共利益》这课程教学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与周边小区物业进行合作交流,然后让中学生们在垃圾回收处来指导居民对垃圾进行正确分类,在这一活动开展之前,教师应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每组三名学生,然后小组内部需要科学分工,学生需要绘画垃圾分类宣传画,之后进行打印,其中的一名学生将打印出来的宣传画向居民发放。还有一名学生可以指导如何正确投放垃圾,另外一名学生可以向居民阐述垃圾分类知识,提升其分类意识,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强化居民对垃圾分类的重视。
总之,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教师需要保障在课程教学中的完善和健全学生政治素养,提升其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以此来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和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王有鹏.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内涵及注意之点[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7,(2):104-106.
[2]何倩.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实践研究[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4):128-129.
篇五: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在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到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体系这个词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也成为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突破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从2016年秋季学期开始,基于《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编写的道德与法治课教材开始进入教学实践。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为学校德育教育和品德养成的重要基石,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良好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到“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体系”这个词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也成为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突破点。如何让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落地生根,让学生充分享受课堂教学快乐,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打好基础。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开设是为了引导与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因此,培养其核心素养主要有四方面内容,包括政治认同、法治意识、理想精神与公共参与。(一)培育“政治认同”核心素养政治认同是指一个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对祖国在情感上与理智上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同时,能自觉维护祖国的统一团结与核心利益。“政治认同”核心素养
对于国家、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只有政治上的认同才会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进而转化为自觉的行动。具体来讲,作为中国公民,初中生必须热爱祖国、忠于祖国,对祖国有较强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要站在中国立场,以中国公民的身份自觉遵纪守法,维护社会秩序。了解我国国情,拥护中国共产党,理解并自觉拥护党和国家的相关方针政策。热爱社会主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理想,主动维护国家尊严与利益,增强民族自尊心与责任感,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二)培育“法治意识”核心素养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身心特征较为特殊。近年来国内中学生犯罪问题日益突出,犯罪低龄化越来越严重。中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其法治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未来社会的稳定程度。培养中学生的“法治意识”就是要让他们成为有自尊、守规则的公民。因此,应加强对初中生的纪律教育与法治教育,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与规则意识。同时,引导他们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主动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三)培育“理性精神”核心素养培育“理性精神”核心素养是让初中生成为有思想、有理智的中国公民。这对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均有重要的意义。具有“理性精神”的中学生必须在生活中能辨别善恶、
是非、美丑,能坚持原则,坚守底线,抵制不良思想与诱惑。对待各种社会现象与政治事件,要坚持实事求是,把握实质,分清主次,坚持真理,能够自觉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蚀,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创设真实教学情境,搭建素养培育平台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而积极的过程,学习者知识的获得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教师的指导、同学间的交流来实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扮演的角色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范式,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由此判断学生的行为动机、观察学生的思维养成,最终引领学生实现学科所要达到的核心素养。比如针对网络上热议的“老年人跌倒该不该扶”的问题,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在表演和观看的过程中,分析各类现象的成因,对于这些行为可能引发的社会影响进行讨论,并从中得到启示。学生会在一系列鞭辟入里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观念,增强了法制观念,提升了公民素养。同时深刻的认识到,和谐社会建设,人人有责。(二)科学设定学习目标,明确素养培育方向科学合理设定学习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学习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教学活动的达成点。因此,目标的
设定要兼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只有这样,才不会出现方向性的错误。目标的制定要结合新课程的理念、学科目标、单元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具体而细致。比如科学上网这一课时,要对课文的内容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将本课所涵盖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归纳,最终确定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形成对网络、网络交往以及使用网络语言的看法,了解网络的特点,初步感受网络的两面性。
【能力目标】学会合理利用互联网等传播媒介,提升客观看待问题、辩证分析问题、理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培养抵制网络不良诱惑的能力,提高安全防范能力、辨别能力,在网络交往中保护自己。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形成理性看待网络的意识,初步培养遵守网络规则的意识,初步养成积极的媒介批评能力,学会理性利用现代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三维目标的设定,从表及里,形成的是对学生综合学科素养的培养体系,学生可以从身边或自己经历的事去理解教材知识,从而树立并形成真正的技能与素养。
(三)回归课堂生活本真,拓展素养培育途径道德与法治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在课堂教?W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融入到社会中去,感受社会道德法律规范的力量,形成客观理性的价值体系,
回归课堂本真。核心素养的培养应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只有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本真,用学生身边的人和事感染、影响学生,才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也是学生自身知识增长、能力提高、情感升华、全面发展的主体。只有通过自身在学习和活动中的观察、思考、参与、运用,才能把抽象的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培养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核心素养培养的共识。道德与法治教学必须引导学生将触角伸向广阔的社会大课堂,进一步拓展生活,从中汲取生活的养料,从正在发生的、活生生的实际中检验和丰富所学知识,引导学生构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锻炼,核心素养也随之进一步深化。
篇六: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摘要:随着社会教育的不断发展进步,社会对中学教育内容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们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时候,道德与法治的核心素养要求也应该随之提高。对于一个优秀的学生来说,优秀不仅仅指的是他的文化成绩好,还应该是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所以我们应该要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紧跟时代发展的要求,对学生们进行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这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初中教育道德与法治培养策略
青少年作为祖国的花朵,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他们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得到了学校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初中教育不再拘泥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德育培养也应该成为其中的一个重点。所以教师应该对现有教学策略进行充分的调整完善,探索出适合中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帮助初中生形成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那么我们究竟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对初中生进行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培养,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探究。
1、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鼓励学生多多关注时事
道德与法治是一个与时俱进的事物,所以我们对中学生进行这方面教育培养的时候,应该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让他们准确地掌握当代道德与法治的核心观念。而网络是一个神奇的东西,它能够让我们足不出户,就能尽知天下事,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的这一巨大优势,对学生进行教学培养。比如教师可以在备课的时候,在课件上罗列一些最新的关于道德与法治的案例,并在旁边插入一些相应的图片,这样在课堂教学的时候,能够让学生更加生动直观地感受到道德法治的教学内容,对他们能够很好地起到教育或是警示作用,让道德法治的观念深深扎根于他们的心中。如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让学生们在网络上观看一些道德与法治的节目,比如社会与法、感动中国颁奖典礼等等。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多多在课外通过观看电视节目、阅读报刊书籍掌握最
新的道德法治信息,以此来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通过这些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们对于道德法治学习的兴趣,还能帮助他们进一步提升自身道德法治素质的修养。
2、通过模拟演示来进行道德法治的学习
道德法治的培养完全依靠理论的学习是行不通的,它应当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深入学生内心,融入骨髓,让学生们对其有一个深刻准确的认知理解。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要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比如教师可以在进行模拟演示之前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的理论教学,让学生充分地了解到现实生活中,道德与法治的概念和含义是什么?界限在哪里?我们在遇到这些道德与法治的问题时,应该怎样进行抉择。之后我们就可以选择一些贴近生活实际的案例让学生们进行模拟演示,比如说教师在讲解交友智慧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们自行编排一个小故事,故事要包含教学的重点内容,让学生们在这样的情景展示中进行道德法治的模拟演练。这样不仅能够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富于趣味性,还能够在这样的教学实践中让学生深刻体会到道德法治学习的意义所在,可谓是一举多得。
3、教师要以身作则,将立德树人融入到教学理念中
作为一个育人者,教师应当要学会以身作则,严格以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习惯,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毕竟学生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尤其对新鲜事物感兴趣,他们会有意识地模仿周围的亲密的人的行为举止。教师作为他们的引路人,每天和他们相处的时间是很多的,若是教师在日常生活习惯中稍微放纵一下自己,言行举止稍不恰当,就可能给学生带来不好的影响。所以在实际生活中,教师应该要严格遵守教师行为准则,严格约束自己,遵纪守法,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行为举止要优雅得体。对于学校方面来说,应该要以培养优秀的教师队伍作为工作重点之一。要做到这一点,比如可以定时定点地对教师队伍进行素质培训,并进行相应的考核,以便选出优秀的育人者。只有学校和教师方面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才能够让学生们在这样的典范熏陶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结束语:总而言之,道德与法治的培养是中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部门和群体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的三观还没正式形成,是非观念还比较弱,教师和学校若是不能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可能会使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误入歧途,严重的可能会影响他们身心健康的发育,导致他们的品质道德败坏,法律意识淡薄,造成无可挽回的后果,所以基于以上种种,道德与法治观念的培养一定要成为初中教育的重要内容,因为中学生只有培育了正确的三观,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才能为以后的工作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让当代中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新时代发展的顶梁柱。
参考文献:
[1]谭七金.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J].新课程(中),2018(6):191-191[2]王欣.分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核心素养培养策略[J].启迪与智慧:教育版(中),2019(3):93-93[3]吴德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8(7):108-109
篇七: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摘要:随着新课标教育的改革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日益增强,是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对学生来说十分必要。这不仅可以争强学生道德与法治观念,还能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力与警惕性。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关键就在于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笔者就将从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应该如何培养核心素养等方面展开讨论。
关键字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老师与学生
核心素养是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培育学生道德素养和法治素养的重要科目,对初中生的未来发展+分重要。本文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出发,对核心素养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探索,目的是进一步规范初中生的思想和行为,帮助他们走好初中路。通过模拟情景式教学,为学生提供真实运用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氛围,锻炼学生实际运用知识能力,通过案例分析教学,运用正面或者反面的案例,鼓励或者提醒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该如何运用道德与法治知识,通过全方面氛围教学,保证学生生活与学习的环境符合当代道德与法治的要求,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模仿对象。
一、当前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我国的教育都是应试教育。这也在某个程度上导致老师只注重课本内容的输出并没有在意学生是否真正的理解。为了考试通过老师仅要求学生背诵重要知识点。所以学生是否将道德与法治贯彻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不为所知。学生的综合素质并没有提升。此外,素质教育等新式教育理念进入教学实践之中后,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课程安排也需要发生变化,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在不同的学校内部做出不同的变化。然而,教师缺乏相应
的新式教育经验,在短期内没有根据相应的教育理念做出改变,而是继续沿用传统的教
学方法,这就直接使得新式教育理念的实行仅仅停留在表面,没有在实质上改变初中道
德与法治的课程教学。最后,在教学方法方面,教师在教授道德与法治课程时教学方法
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不利于道德月法治教学工作的质量提升。
二、培养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策略。
(1)依据事实案例为学生分析道德与法治观念,让其深入内心。
仅凭简单的课本内容的让学生明白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是枯燥无味的。但是如果教师换一种授课形式,根据本堂课所需要讲解的知识来搜集相关事例,在课堂讲述时可通过这些案例来更加深入的去理解知识,也让学生有真真切切的感受。初中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具有较大的可塑性,需要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根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初中生的道德发展需要经过几个不同的层次和阶段,分别是「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三个层次,以及通过「他律!达到「自律上的阶段。通过案例分析进行道德品质的培养,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认知、情感与行为具有较好的效果。所谓案例分析,顾名思义就是由教师提供具有典型代表性和讨论价值的生活案例,组织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分析该案例中所蕴含的道德要素,从而逐步形成积极的道德品质。
(2)举行相关活动来增强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意识决定行为,行为又反作用于意识。只说不做事倍功半。道德与法治观念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引导学生捕捉到他们正是我们教师的职责所在。可在学校的支持下举办相关道德与法治的讲座,老师可布置有关道德与法治方面的手抄报或者在课堂上观看相关的影片。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举行集体活动组织学生到社区宣传服务,到敬老院参加公益活动服务老人等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之下学生道德与法治的核心素养也一定会得到极大的培养,效果显著
(3)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在初中教学过程当中,尤其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当中,教师要想更好的在学生面前做到一个良师益友的形象,为学生传授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就需要在课余时间不断丰富自己,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不断规范自己的言行,使自己能够在课堂当中更好的为学生们讲授知识,做到将立德树人的理念真正融入到课堂教学过程当中,不断加深学生们对于道德与法制的认识,进而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更大的提高。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第7课第2课时“自由平等的追求”时,教师要明确自己向同学们表述的观点,要让同学们理解如何珍视自己现有的自由,并且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自己的自由,教师在向司学们讲述这一问题时,要结合自身的经历向同学们有意识的传递如何依法行使权力的意义,以及要通过课堂教学以及自身的言行,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初中道德与法制教育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课程,为学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课改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习学科知识,还
要具备一定的学科核心素养。因此,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教学目标,不但改进和完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思想觉悟。
参考文献:
1、黄晨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律意识的培养[Jl.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21
2、张道广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再探一-基于统编教材及核心素养培育的视角J1.基础教育论坛,2019(31):37-38
3、王邵华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浅谈[J]课程教育研究2019(40):70-71.
篇八: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目标,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促进学生良好健康的成长。基于此,教师应当分析核心素养的基本概念,结合具体的教材内容,制定科学化,合理化的教学策略。此次论文主要探讨的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策略
初中生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还不够成熟,对事物的分辩能力也还有待提升。所以,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中,教师应当正确的引导,通过多个方面,加强核心素养与该课程的联系,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以此感染学生,影响学生。
一、核心素养基本概念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无意识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对学生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在课程教学中,除了知识与技能教学以外,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与提升更加重要。核心素养主要包含道德法律观,辩证分析能力,公共参与意识等等。具体展现了知识的文化底蕴,科学探究精神,道德人文素养,法治精神,实践创新等几个方面。而且,核心素养与基本知识传递的文化素养是不同的,它不但可以传递文化知识,还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中的情感,价值观,道德观等方面的认知,以此提升自身的思想觉悟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1.加强关系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有些教师的教学观念依旧非常局限,停留在教材内容上,忽略了课堂之外的教育。而实际的教学理念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育是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且一切理念都来源于课堂之外。所以,仅
仅停留在课堂之内,教材之上,是很难发挥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作用和价值的。为此,教师应当打破以往教育的局限性,引导学生拓展视野,将眼光放到课堂之外,关注社会热点,国家大家,并积极参与社会热点话题的分析和沟通中。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最新的新闻事件,焦点事件等,分析课程具体的教学内容,并通过两者之间的联系,促使学生更为深入地理解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意义。比如,在部编人教版《珍视生命》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时下新闻“有关唐山大地震纪念34周年”的新闻,从这个纪念角度重新分析这个二十世纪全球大灾难事件之一的灾害程度,可以发现存活下来的人,失去生命的人,在灾难中,是如何看待生命的?以此引导学生进入沉思,分析一下此次章节中生命的可贵,生命对一个人的意义,以此提高学生对生命的认识。
2.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理念的学习不仅仅局限在某一个时间段,应当促进学生终身学习的感悟,才是符合教育时代的需求。所以,引导学生掌握核心素养的理念和作用,对学生一生的意识感悟和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目前的课程教学而言,教师需要结合具体教材内容,采用提问的方式,对比分析,引导学生探究思想道德的真理。比如,在部编人教版《遵守规则》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创造不同的活动情境:活动一:公共候车室打手机“自由”;活动二:主要呈现的是一段视频,讲述的是一个车站的情境,有一位妇女带着一个小孩,为了帮助老公赶上火车,强行用身体阻挡车门关闭,车站工作人员和其他乘客多次劝阻,该妇女依旧强行阻止车门关闭,造成该趟列车晚点出发。在两个场景分析中,教师可以提问:1.在生活中,你们是否在公共候车室是否遇到同样的情境?2.针对活动二中的情境,谈一谈观看视频之后的感受?这时,有的学生说:“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人,公共场合声音非常大的打电话,完全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学生B说:“阻拦车门关闭,难道不耽误别人的行程吗?这种人太自私了。”学生C说:“那么,公共场所也不能阻止别人打电话吧。虽然是公共场所,但是,也有接听电话的自由。”学生D说:“火车不能停一两分钟吗?这样,万一出现意外事件,怎么办?”等等,学生们众说纷纭,得出的结论且都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此刻,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一下此次章节的主题是什么?有学生回答道:“遵守秩序。”那么,生活中无论在哪,打电话都是个人自由,没有任何人可以
要求什么。但是,在公共场所,环境是由所有人共同创造的,每一个人都有应尽
的义务和责任。在公共场所可以自由打电话,但是自由的尺度应当建立在公共的
利益之下,受到社会公共规则的约束。而活动场景二所描述的问题,也是因为这
位妇女没有遵守秩序,随意损坏他人的利益,将自身的自由和权利建立在别人的
权利牺牲上,所以,导致的后果也应当由本人承担。就如生活中拦截公交车或者
出租车,有些人强行让车停下,冲出马路。这种行为既违反了社会规则,也容易
造成交通事故。通过这种方式,将一些抽象的道德与法治理念转换为实际的例子,
让学生更加形象具体地理解某些知识内容,以此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结
语: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
应当以学生的综合素养和道德观念为主,结合具体的实例,进行教学。并从核心
素养培养的角度进行教育,引导学生不断加强自身知识与技巧的应用,以此提升
学生的思想觉悟。
参考文献:
[1]蒋国生.初中道德与法治“诚·明”课堂的思考与实践[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35(07):28-34.
[2]李佰东.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探讨[J].学周刊,2019(21):65.
[3]陈水宜.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7):78.
[4]周佳青.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教学研究[J].大众文艺,2018(09):171-172.
篇九: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摘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中,通过渗透和强化培养学生核心道德素养,结合该课程学科的具体特征,更好地能够有效帮助初中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念,培养初中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核心道德品质,从而有效促进初中学生自身核心道德素养的不断完善。为此,本文主要探究在我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向学生渗透核心素养并对其加以注重培养的有效教学策略,希望本文能够为广大初中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用的参考信息。
关键词:初中课程;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引言:众所周知,初中阶段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综合能力和学生性格良好品质初步形成的一个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学生价值观念和道德素养逐渐完善的重要阶段。而道德与法治教学课程已经是我国初中教育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一个教学科目,同时也是当前新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指导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关键所在。当前,虽然大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浅层的道德与法治相关意识,但是面对社会和生活当中形形色色的诱惑和挑战,仍然有部分学生不能正确的辨别和抵挡。针对这种普遍现象,教师一定要认真深入贯彻落实初中核心素养课的教育教学理念,提出一些教学对策建议可以提升初中课堂教学的教育质量,让初中生更加乐于投身参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育学习的整个过程中,逐渐成长发展、形成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念和良好的核心道德品质,从而真正促进自身综合核心道德素养的不断完善,也真正实现我们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核心价值和教学目标。
一、突出立德树人,培养核心素养
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为指导思想,不仅是初中开展道德教育的重要关键,同时也应该是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重要具体实施阶段目标。在日常道德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通过引入社会责任感和培养家庭爱国主义情怀等知识内容,丰富科学道德与社会法治作为课堂道德教育的整体内容,还能够向广大学生广泛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道德文化,提升学生的道德和法治
意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的完善各类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分析、判断和思考各类问题,确保学生能够将这些真实点应用在日常的问题当中,从而提高自身处理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比如,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展现社会热点的方式,将各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真实情景展现和还原在课堂中,这样能够让学生感同身受的体会道德与法治教育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性,还能够认识到该学科在生活中的影响。教师首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传播设备等现代信息传播技术,为每位学生准备播放一些有关中国时事新闻热点的有关新闻专题视频、图片、纪录片等,然后教师组织每位学生以一个小组自主合作的活动形式,针对刚才所发生观看的有关时事新闻热点图片进行案例交流与专题讨论,让每位学生详细的了解分析了在事件发生情景中,每个主要人物的心理实际认知心理状态变化以及心理行为发展情况,这样也就能够有效帮助引导学生正确的理解认知在不同事件情境下所可能作出的不同心理行为。在交流与专题讨论进行完之后,每个学习组的小组成员可以指派一名小组成员对其进行一次总结性的专题发言,进一步帮助深化小组全体同学对于国际时事舆论热点的深刻认知。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不断学习强化自己立德树人的课堂教学指导原则,还要结合广大学生的课堂学习能力特征,不断进行新的课堂教学补充,同时也要带动广大学生积极参与融入到新的课堂教学活动氛围之中,增强广大学生课堂学习的探究兴趣和热情,在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完善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深入生活举例,培养价值观念
在教学中,培养初中学生的法治核心道德素养,注重价值观的教育也是重要的一环。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引导全体学生对其能够深入理解,同时积极践行爱国、敬业等绿色社会主义优良核心思想价值观。
一方面,教师可以深入生活举例,列举生活中优秀的爱国人士,向学生积极发挥榜样的作用和力量。在讲述爱国时,教师可以引入"两代元勋邓稼先"的案例,等下先经历了重重磨难还有层层阻拦,不顾一切的回到了我们的祖国,同时勤恳工作,发展了我国的航天事业;还有詹天佑为了我们国家,不记名,不得利,在国内没有资本、没有技术已经没有人才的困难局面下,只有一腔爱国热情的支撑修建了京张
铁路。另一方面,教师还希望可以通过结合广大学生身边不时发生的社会公众新闻热议热点事件,向广大学生合理的教育渗透核心价值观文化教育,潜移默化的产生影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优良思想观念。除此之外,教师还要积极地向广大学生广泛渗透和宣传爱国育。比如我们的伟大中国梦,强国梦,或者港珠澳铁路大桥正式通车等等很多内容,通过活动见证我们这个国家的繁荣和强大,进一步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强烈爱国主义民族情感和民族主义自豪感,形成伟大而强烈的爱国意识。
三、关注学生本身,培养社会能力
在教学中,培养广大学生的法治核心道德素养,关键也在于培养学生是否能够掌握未来自己适应社会发展和需求的重要能力。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依旧可以向学生展示榜样的力量。比如,为了不断增强每个学生的意志力,强化每个学生坚强的心理意识,教师可以给学生具体讲述倒立娃颜玉宏的故事。他一岁时因患小儿麻痹症造成下肢瘫痪,家庭困苦,但是身残志坚,用手当脚的倒立上学,开心面对人生,还参与了韩国平昌冬奥会火炬的传递,让诸多人心灵撼动。在我国古代,也总是不乏这些一直坚挺的英雄勇士,比如说南越王勾践,他知耻而勇、卧薪尝胆的英雄故事,无不深刻令现代人触目倾佩;文天祥在我们面对外来入侵,敌人不断入侵的紧急情况下,做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言壮语。这些伟大的勇士都是激发学生形成坚韧意志力的良好榜样,都是学生未来适应社会需求的必备品质。
除此之外,教师还希望可以组织、开展一些更具有实践意义、有价值的学生实践教育活动,培养核心素养。在我国初中教育阶段,学生综合核心能力素养的初步形成,通常来说都会与学校综合素质实践教育活动中的课程紧密联系相连。所以学校教师一定要积极地组织开展一些有益于广大学生整体身心健康发展的思想实践教育活动,比如带领学生进入养老院、走进儿童福利机构等,带领学生开展心贴心、关注老人,孤儿和残疾人的实践活动。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们会逐渐意识到尊重和帮助他人的重要性,同时还会在自己的奉献当中感受到自豪与快乐感,促进了自身心理的发展。再如,为了给全体学生提供宣传有效的安全知识教育培训课程,教师通常可以通过组织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安全教育讲座或者安全教育
演习,先给全体学生细致性地讲解有关防火安全知识和掌握火灾现场逃生安全知识之后,组织学生进行实战演习,让学生在实战中提高自身的安全技能,增强自身的安全意识。通过生动的理论教学和课堂实践,学生能对自身核心道德素养建设有一个更加全面的深刻认识和正确掌握,实现了法治课堂教学的积极意义。
总之,教师必须要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总结和创新,结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和性格特点,创设有价值、有意义的实践教学活动,进一步完善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亚夫.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研究,2014.
[2]黄秀瑜.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研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1(7):20.
[3]薄明.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核心素养培养[J].中外交流,2021,28(4):1055.
篇十: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作者:王玲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下)》2019年第8期
摘要: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提高初中生核心素养是初中政治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传统的政治教学中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面对新课标改革,教师必须调整教学模式,实现教学目标。初中政治教师应该摆脱原有模式的束缚,敢于尝试、敢于突破,逐渐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培养初中生政治核心素养,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主要介绍新课改下如何提升初中生政治核心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8-0047
在新课标改革的背景下,初中政治课堂需要重新认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并调整教学方法,全面提升初中生政治核心素养。面对新课标的改革,初中政治课教学中确实遇到了很多问题,而初中政治教师应该直面困难,迎接挑战,实现政治学科的教改。
一、教师提高自身专业能力
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自身不仅应该具有丰富的专业能力,更要在生活中以身作则,树立良好榜样。面对社会生活中不断出现的热点问题,作为教师首先要有自己的正确看法,还要将自己的观点表达给学生,积极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
灵活教学、创设教学情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学会学习,在实践中创新,可以从以下几点做到。
1.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丰富教学方式,灵活使用动画,使学生更清晰生动地了解、掌握相关知识。
2.学生和教师定期举行角色扮演,从角色扮演中引导学生。学生和教师可以将日常生活中的素材作为小故事,比如路边摔倒的老人应不应该扶等。定期举行角色扮演,在故事扮演的过程中,教师观察学生表现、判断学生心理动机,然后在扮演结束后分析各类问题,并由此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健康生活、责任担当。
(1)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解决个人素养问题
比如,让学生帮父母做家务,去体会父母的辛苦,进而更加体谅、孝顺父母;让学生去当志愿者,帮助警察叔叔维持交通秩序,从中学习到为人民服务的乐趣以及自身以后要更加遵守交通规则。
(2)观看相关视频,引导正确做法
可以利用网上相关视频,定期让学生观看、讨论视频中人物的做法正确与否,并说明正确的应该怎么做?如果学生有说的不对的地方,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
二、丰富初中政治教材内容
我国大部分学校在进行课本选择的时候更加偏向理论方面的知识,而初中政治课本能够很好地体现这一特点。课本内容一旦确定之后就会在以后的很多年都会学习相同的内容,即使细节上可能会出现一些变动,但是总体内容不会有太大改动。初中政治教材和社会现实之间有一定差距,课本内容较为滞后,而学生的考试内容却在不断与时俱进。为了缓解这一矛盾,初中政治在讲解时需要加上时事政治的内容,这样才能确保最终学生学到的知识不单纯只是枯燥的理论知识,还能够和时代之间相互呼应,教学内容能够与时俱进。
随着现代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初中政治在教学目标上需要进行各个方面的创新,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确保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相结合,这才是教学的关键。在这种情况下,政治教师需要在教学中端正自身对于政治知识的态度,将书本上的内容和时事政治相结合,然后还需要明确时事政治的积极性,这样才能保证实际情况和政治理论更好地联系到一起。
培养学生理论分析以及解决实际的能力。在现在的教育体系的学习中,初中政治教学最终只会让学生有强大的记忆能力,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没有提高,不能按照课本中的知识点对于时事政治进行分析,最终导致学习到的东西没有发挥的地方。学习时事政治之后,教师能够提出具体问题让学生根据知识点进行分析,学生在每一次分析之后都能增加自身分析知识的能力,最终符合素质教育的目标。
三、教师角色进行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而学生只是单纯地学习教师传授的知识点,这样的情况导致学生在接受知识时相当被动,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导致教师讲解时台下学生不配合,最终教学没有效率。教师将时事政治加入到初中政治学习中,能够改变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教师有意识地转变自身的角色,给学生更多的机会进行表现。比如,教师可以在课下留些家庭作业,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寻找和课本知识点相关的时事政治,这样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相互评价寻找到的时事政治的内容,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地分析其他人的时事政治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最终确保课堂效率得到提高。
四、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因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同、从小接受教育的差异和个人对于知识的接受程度不同,差异性是必然存在的。存在即合理,既然差异已然存在,并且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差异只能被缩小而不能完全被消除,所以教师应该学会“区别对待”。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发现每位学生的优缺点,并且对症下药,对于接受能力不同的学生设定不同的教学和学习目标帮助他们一点点进步,扶优补差;同时,要参与到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中去,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与其保持联系和沟通。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凸显,学生才能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初中生正经历着从未成年人向成年人的转型,这一时期是他们培养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而初中的政治课堂正是培养其正确三观的最佳场所。一名合格的初中政治教师不仅需要带领学生掌握书本知识决战中考,更应该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帮助学生塑造人格、端正三观,养成良好的(下转第49页)(上接第47页)学习生活习惯,这也对初中政治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要武.初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与课堂教学的“温度”[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8(2).
[2]耿健龙.关于时事政治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研讨[J].新课程(中旬),2015(6).
(作者单位:安徽省淮南市寿县迎河中学232261)
篇十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一)创设真实教学情境,搭建素养培育平台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而积极的过程,学习者知识的获得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教师的指导、同学间的交流来实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扮演的角色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范式,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由此判断学生的行为动机、观察学生的思维养成,最终引领学生实现学科所要达到的核心素养。比如针对网络上热议的“老年人跌倒该不该扶”的问题,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在表演和观看的过程中,分析各类现象的成因,对于这些行为可能引发的社会影响进行讨论,并从中得到启示。学生会在一系列鞭辟入里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观念,增强了法制观念,提升了公民素养。同时深刻的认识到,和谐社会建设,人人有责。(二)科学设定学习目标,明确素养培育方向科学合理设定学习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学习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教学活动的达成点。因此,目标的设定要兼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只有这样,才不会出现方向性的错误。目标的制定要结合新课程的理念、学科目标、单元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具体而细致。比如科学上网这一课时,要对课文的内容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将本课所涵盖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归纳,最终确定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形成对网络、网络交往以及使用网络语言的看法,了解网络的特点,初步感受网络的两面性。
【能力目标】学会合理利用互联网等传播媒介,提升客观看待问题、辩证分析问题、理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培养抵制网络不良诱惑的能力,提高安全防范能力、辨别能力,在网络交往中保护自己。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形成理性看待网络的意识,初步培养遵守网络规则的意识,初步养成积极的媒介批评能力,学会理性利用现代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三维目标的设定,从表及里,形成的是对学生综合学科素养的培养体系,学生可以从身边或自己经历的事去理解教材知识,从而树立并形成真正的技能与素养。
篇十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策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和法治素养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如何让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落地生根,让学生充分享受课堂教学快乐,彰显学科教学的特色与魅力,不能不动一动脑筋。那么怎样才能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呢?
一、用自身的专业素养去感召学生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一个重要举措。在核心素养的内涵中,非常明确地将人的道德素养置于重要地位,比如家国情怀、责任担当等,这些正是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底蕴和本色。立德树人是具有中华文化特色和时代特点的育人模式,教师在不同素养培养过程中应该予以学生不同的引导途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关键在教师。身教重于言教,要落实“核心素养”理念,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自觉提高自身学科专业素养,不断汲取新知识,丰富其他学科知识,合上时代的节拍。“打铁先要自身硬”,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教师必须要有较高的自身素养,必须以高尚的师德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以德服人,时时为人师表,处处做学生表率。
二、用真实的情境去影响学生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而积极的过程,学习者知识的获得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教师的指导、同学间的交流来实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扮演的角色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范式,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由此判断学生的行为动机、观察学生的思维养成,最终引领学生实现学科所要达到的核心素养。
三、用正确的方向去感召学生
科学合理设定学习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学习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教学活动的达成点。因此,目标的设定要兼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只有这样,才不会出现方向性的错误。目标的制定要结合新课程的理念、学科目标、单元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具体而细致。比如科学上网这一课时,要对课文的内容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将本课所涵盖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归纳,最终确定学习目标:【知识目标】初步形成对网络、网络交往以及使用网络语言的看法,了解网络的特点,初步感受网络的两面性。【能力目标】学会合理利用互联网等传播媒介,提升客观看待问题、辩证分析问题、理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培养抵制网络不良诱惑的能力,提高安全防范能力、辨别能力,在网络交往中保护自己。【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形成理性看待网络的意识,初步培养遵守网络规则的意识,初步养成积极的媒介批评能力,学会理性利用现代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三维目标的设定,从表及里,形成的是对学生综合学科素养的培养体系,学生可以从身边或自己经历的事去理解教材知识,从而树立并形成真正的技能与素养。
四、用现实生活去教育学生
道德与法治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融入到社会中去,感受社会道德法律规范的力量,形成客观理性的价值体系,回归课堂本真。核心素养的培养应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只有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本真,用学生身边的人和事感染、影响学生,才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也是学生自身知识增长、能力提高、情感升华、全面发展的主体。只有通过自身在学习和活动中的观察、思考、参与、运用,才能把抽象的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培养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核心素养培养的共识。道德与法治教学必须引导学生将触角伸向广阔的社会大课堂,进一步拓展生活,从中汲取生活的养料,从正在发生的、活生生的实际中检验和丰富所学知
识,引导学生构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锻炼,核心素养也随之进一步深化。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它指向过程,关注学生在其培养过程中的体悟,而非结果导向;同时,核心素养兼具稳定性与开放性、发展性,是一个伴随终生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的动态优化过程,是个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生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核心素养具有可教、可学的外显部分,同时也存在无声、无形但可感、可知的内隐部分。前者能够在特定的情境下通过一定的方式表现出来,因此能够有效地对其进行定量的测评;而后者则偏向于一种潜移默化的隐性渗透过程,需以定性、形成性评价的方式进行评估,强调对核心素养形成过程的高度关注,关注个体在此过程中的感受与体悟。核心素养是所有人都应该具备的素养,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发展,但其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具有终生的连续性。最初在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发展完善。另一方面,核心素养发展的连续性并不否认其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点。核心素养在个体不同人生阶段中的着重点有所不同,不同教育阶段对某些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存在不同的敏感性,即一些核心素养在特定的教育阶段可能更容易取得良好的培养效果,这为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核心素养的整体特性不仅决定了其学习获得具有系统性,也决定了它们可以在实践应用中相互交叉与整合,共同发挥价值。这对于教育教学的启示是,核心素养的功能是整合性的,每个核心素养都具有独特的重要价值,不存在孰轻孰重的问题,需要基于情境进行整合性的作用发挥,不能单独地进行价值比较。
篇十三: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对初中学生适时的进行核心素质的培养有助于在教学的过程中启发学生的心智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接受这些教育的效果最好因此学校和老师要重视这段时期让他们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素质能力和学习能力共同的提升并且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为了达到这一效果学校和老师需要做到如下几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摘要:核心素养这一名词的第一次提出是在新一轮的改革中,这一理念出重新规范了学校的教学秩序,并且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标准。学校需要对整个教学体系进行改革,以尽快适应教育体系的改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实现教育目标和学科目标的综合需求,最终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一、引言在中小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学生除了要学习课本上的内容之外,还要了解一定的道德与法治课程,这一部分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对学生的成长也有着很关键的作用。当前我国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属性,是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基础,其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真正落实以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及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因此,积极的研究分析道德与法治课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教学方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成为我们当前尤为迫切的任务。二、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对于学生培养的内涵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一理念打破了以往仅仅基于课堂文化课的教学手段,它现在将重点转移到学生这一个题的基本属性上来,它开始从学生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和“价值观念”来着手对学生进行培养。为了将这一理念具体化,初中的教学目标的关注焦点应该立足于学科的基本问题从而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要实现提高核心素养这一目标,就要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综合素养方面,让变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究。三、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对老师的新要求当前我们在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方式上比较单一,因此急需实施对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将课程改革这一理念具体实施需要落实到每一个老师身上。因此对于这次的课程改革,我们要对广大人民教师提出新的要求,明确这次的改革会对广大中学生将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同之前的教育改革相比,这次与众不同的变化是教师不再只是对知识的讲读者,而是在向引导者的方向去转变。从教学的体系的改变来说,就是要去鼓励广大老师去构建一个互动型的课堂,鼓励学生去积极参与课堂。从教育的改革方向来说,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让学生将记得住的知识,变成不会忘记的知识,将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深深地映射到学生的头脑中去,让他们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这个越来越综合化的社会中,不会去随波逐流,拥有自己的想法,不会去被某种不利的思想所误导。要想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应该积极主动的去适应变化,对教学的方法进行及时和适当的调整,关注学生的知识和内心的需求,主动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探索。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对初中学生适时的进行核心素质的培养,有助于在教学的过程中启发学生的心智,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接受这些教育的效果最好,因此学校和老师要重视这段时期,让他们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素质能力和学习能力共同的提升,并且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为了达到这一效果,学校和老师需要做到如下几点:1.积极引领学生,促进共同讨论初中时期的学生正处于自我个性意识和独立意识增强的阶段,是一生中最重要的身心发展时期。对这一时期的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教育可以帮助学生
在合适的时间了解社会,积极加入公共生活,爱惜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恶和美丑观念。学校和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全面地评价问题,使学生收获更加丰富的知识。比如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二课第一框“品味青春”中的辩题是:“成长中的烦恼影响我们的阳光生活”和“成长中的烦恼促进我们走向成熟”。类似这样问题的设置,通过课堂辩论和思维的碰撞,能加深学生对问题两面性的认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2.在教学中走出教室,开展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能够更有效的帮助学生去对生活尽心探究和体验,对所教学的内容有更好的理解。例如,在学习人教版“生命的思考”这一单元内容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英雄纪念馆,让学生了解相关任务的故事,感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并懂得敬畏生命。通过这种实践活动,能够丰富课程资源,帮助学生深入思考生命的价值,可以使他们获得从课本上得不到的知识和感悟。3.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现阶段我国教育事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然而许多教师的专业素养却有待提高,无法与现阶段高标准的教学目标相匹配。因此,老师的专业素养也是这一理念实施的关键一环。首先,教师们应该去以身作则努力地去提高自己的师德做到为人师表,老师的一举一动学生都看在眼里,因此老师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品行是否端正,是否有一个高尚的灵魂。其次,教师们要加强对教育理论的学习和对最新的知识体系进行了解,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在有坚实的专辑理论基础之后,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最后,教师们要不断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教书育人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老师和学生都需要不间断地学习来适应日新月异的知识体系。五、结语总而言之,初中教学应当加强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方面的教育,从而使学生学习的文化知识能够更加有效的向有意义的方向转化,这样不仅可以把单一的文化教学转变为更加合理综合化的素质教育,还能帮助学生全方面地发展,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同时了解了我们的社会生活。参考文献:[1]杨克芳.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9(05)[2]廖玉君.试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养策略[J].名师在线.2018(33)[3]刘艳玲.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7(10)[4]李婷.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J].作家天地.2019(19)
作者简介:唐明伟,1978.02,男,民族:汉族,籍贯:山东省荣成市,学历:本科,现职称: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道德与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