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佳谦文档网>专题范文 > 优秀范文 >

劳动与社会保障就业情况20篇

时间:2022-11-15 18:50:16 来源:佳谦文档网

劳动与社会保障就业情况20篇劳动与社会保障就业情况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ﻭ‬‫ﻭﻪ‬本页讲述了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毕业后能做什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劳动与社会保障就业情况20篇,供大家参考。

劳动与社会保障就业情况20篇

篇一:劳动与社会保障就业情况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ﻭ‬‫ﻭﻪ‬本页讲述了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毕业后能做什么工作、用人企业招聘需要的要求、就业后的工资待遇、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在哪些城市比较吃香以及同类专业还有哪些专业比较好。‫ﻭ‬工资待遇‫ﻭﻪ‬截止到12月24日,43168位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毕业生的平均薪资为4356元,其中10年以上工资1000元,0-2年工资3737元,应届毕业生工资3962元,3-5年工资4513元,6-7年工资7410元,8-10年工资7985元。‫ﻭﻪ‬招聘要求‫ﻭ‬针对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招聘企业给出的工资10000-14999最多,占比100%;应届毕业生工作经验要求的最多,占比71%;初中学历要求的最多,占比100%。‫ﻪ‬就业方向‫ﻭ‬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政府部门、政策研究部门、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作;在基层劳动社会保障部门、民政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劳动、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服务工作‫ﻭﻪ‬就业岗位‫ﻪ‬人事专员、人力资源专员、人事主管、直招海员月薪8000、直招船员月薪8000..、直招船员月薪8000...、直招船员月薪8000.、招船员月薪8000、人事行政专员、人力资源主管、人事经理、人力资源经理等。‫ﻭ‬城市就业指数‫ﻪ‬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就业岗位最多的地区是北京。薪酬最高的地区是温州。‫ﻭ‬就业岗位比较多的城市有:北京[147个]、上海[131个]、广州[99个]、深圳[66个]、杭州[48个]、武汉[48个]、朝阳[43个]、厦门[35个]、南京[33个]、重庆[32个]

  等。就业薪酬比较高的城市有:温州[5665元]、惠州[5427

  元]、北京[5312元]、上海[5085元]、烟台[5000元]、株洲[4999元]、潍坊[4642元]、南京[4620元]、天津[4566元]、深圳[4524元]、厦门[4462元]等。

  同类专业排名‫ﻭ‬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在专业学科中属于管理学类中的公共管理类,其中公共管理类共16个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在公共管理类专业中排名第5,在整个管理学大类中排名第29位。‫ﻭﻪ‬在公共管理类专业中,就业前景比较好的专业有:行政管理,公共管理,劳动关系,公共关系学,劳动与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文化产业管理,航运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等。

  ‫ﻪﻭ‬‫ﻪ‬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_大学专业就业情况分析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_大学专业就业情况分析‫ﻭﻭﻪﻭﻭ‬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_大学专业就业情况分析

  本页讲述了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毕业后能做什么工作、用人企业招聘需要的要求、就业后的工资待遇、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在哪些城市比较吃香以及同类专业还有哪些专业比较好。‫ﻭﻪ‬工资待遇

  截止到12月24日,43168位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毕业生的平均薪资为4356元,其中10年以上工资1000元,0-2年工资3737元,应届毕业生工资3962元,3-5年工资4513元,6-7年工资7410元,8-10年工资7985元。‫ﻭﻪ‬招聘要求‫ﻭ‬针对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招聘企业给出的工资10000-14999最多,占比100%;应届毕业生工作经验要求的最多,占比71%;初中学历要求的最多,占比100%。

  ‫ﻪ‬就业方向‫ﻭﻪ‬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政府部门、政策研究部门、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作;在基层劳动社会保障部门、民政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劳动、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服务工作

  就业岗位‫ﻪ‬人事专员、人力资源专员、人事主管、直招海员月薪8000、直招船员月薪8000..、直招船员月薪8000...、直招船员月薪8000.、招船员月薪8000、人事行政专员、人力资源主管、人事经理、人力资源经理等。城市就业指数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就业岗位最多的地区是北京。薪酬最高的地区是温州。就业岗位比较多的城市有:北京[147个]、上海[131个]、广州[99个]、深圳[66个]、杭州[48个]、武汉[48个]、朝阳[43个]、厦门[35个]、南京[33个]、重庆[32个]等。‫ﻭﻪ‬就业薪酬比较高的城市有:温州[5665元]、惠州[5427元]、北京[5312元]、上海[5085元]、烟台[5000元]、株洲[4999元]、潍坊[4642元]、南京[4620元]、天津[4566元]、深圳[4524元]、厦门[4462元]等。

  同类专业排名‫ﻭﻪ‬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在专业学科中属于管理学类中的公共管理类,其中公共管理类共16个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在公共管理类专业中排名第5,在整个管理学大类中排名第29位。

  ‫ﻪ‬在公共管理类专业中,就业前景比较好的专业有:行政管理,公共管理,劳动关系,公共关系学,劳动与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文化产业管理,航运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等。‫ﻭﻪﻭ‬

  ‫ﻪ‬

  

  

篇二:劳动与社会保障就业情况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

  1、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简介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培育具有扎实的治理学、经济学、劳动与社会保障学根底理论与专业学问,能够在政府财政、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胜任劳动社会保障治理、员工福利规划及相关基金治理与运用等工作,以及学校、科研单位教学与讨论工作的高素养复合型特地人才;学生应能够把握治理学、劳动与社会保障学、社会保障精算、企业风险治理根底理论与根本学问,熟识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领域的法律和政策,把握社会保障基金的治理与运用流程,熟识劳动和社会保障业务运作。争取到达英语六级水平,娴熟利用英语猎取专业信息,可以利用计算机、数据库和相关网络工具从事实际业务和讨论工作。2、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政府部门、政策讨论部门、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作;在基层劳动社会保障部门、民政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劳动、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效劳工作。从事行业:毕业后主要在新能源、互联网、金融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1新能源

  2互联网/电子商务3金融/投资/证券4贸易/进出口5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从事岗位:毕业后主要从事人事专员、聘请专员、人力资源专员等工作,大致如下:1人事专员2聘请专员3人力资源专员工作城市:毕业后,上海、北京、深圳等城市就业时机比拟多,大致如下:1上海2北京3深圳4广州5武汉6杭州7南京8厦门

  3、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是我国全面建立和进展社会保障事业的急需人才,具有长期稳定的就业潜力。毕业生可以进入国家各级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人事治理部门、政策讨论部门、企业与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治理部门、保险公司等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方面的政策制定与组织治理工作,也可以进入相关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从事讨论和教学工作,或者进入法院、劳动仲裁机关等部门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方面的实务工作。就业前景非常宽阔。毕业生可以参与社会保障学、劳动经济学、社会学、公共事业治理、行政治理、法律等相关专业的硕士讨论生招生考试。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是公共治理的一个重要分支,社会保障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现代社会人的根本需求及政府的根本社会政策之一,其目的是使公民在生、老、病、死、伤残和失业的状况下,能够从社会得到必要的物质帮忙和效劳,是现代社会的“安”和“减震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社会保障在稳定社会、保障公民根本生活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劳动就业问题和社会保障问题的讨论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劳动保障事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柱,建立与社会经济进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因此,当前劳动社会保障系统本身需要进一步加强力量建立,需要一大批具有劳动社会保障专业学问人才,需要尽快提高效劳质量,努力赶上兴旺国家的社会保障水平,才能在国家经济建立中发

  挥重要作用,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保驾护航。

  

  

篇三:劳动与社会保障就业情况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就业的前景

  如果光从专业名称上看,不少人不会将它与管理学联系在一起。可现实却让我们看到,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出身的毕业生竞争时,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学生毫不逊色,总能以其特有的个性征服面试官。你也许会惊讶,会不解,但当你了解了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课程设置后,也许你的疑惑会马上消除。

  由于该专业要求我们系统掌握经济学、社会学等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具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调查分析和实际操作的能力,所以在课程上分为了这三大类:一是基础课程,包括英语、人文、哲学、数学等;二是专业基础课,包括国际经济、西方经济学、统计学等;三是专业课程,包括工资薪酬管理、社会保险、人事心理学、劳动关系、工作岗位分析、劳动市场概论等。除了理论学习外,我们还要跟随老师进行实践,开展调查研究、个例分析等。主干学科: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

  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西方经济学、人口学、社会学、财政学、保险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行政学和行政法、货币银行学、人力资源管理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相近专业: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公共关系学公共政策学城市管理公共管理社会工作房地产经营管理项目管理文化产业管理物业管理航运管理

  有了这些训练还不够,我们还要重点学习调查方法,就是现在业界非常重视的“定量分析”方法,这种方法在西方已久受推崇,我国的管理方法转型很大程度上就是“定量研究”的深化,这是社会研究的基础。系统地学习过调查方法是我们在职场中游刃有余的重要原因,调查研究方法已经越来越深入各个行业,这样的契机成为我们在职场中举重若轻的原因。通过这些训练再加上自己的努力,毕业之后不仅擅长团队协作,出色完成细化分工后的工作,而且可以独当一面,可谓不折不扣的全才。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从对口就业的意义上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工会系统、社保基金、人才流动中心、民政部门、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等都是较好的单位。我的一个师兄还通过了公务员考试进入机关工作呢。除此,我们还可以去保险公司工作,因为社会保障和商业保险在某些地方是相通的,开设的课程中也有不少是相同的。据我所知,大部分学校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开设了经济类课程,所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

  劳动与社会保障就是这样一个专业,内敛却不乏锋芒,厚积薄发,不同凡响。愿和我一样有着相同志趣的人能够投身到其中来,不断成长,挑战未来!

  现在,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已在很多高校开设,其中以一些综合性大学和经济院校的条件

  源-于-网-络-收-集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

  更为成熟,如我所在的中国人民大学在该专业上实力雄厚,学校劳动人事学院是国内最早培养社会保障专业人才的教学基地和重要科研基地,学院创办之初,就设有工资福利专业,是当时全国新创的三个专业之一,目标就是培养工资福利管理人才。1993年,在全国率先招收社会保障(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本科生,1999年正式设置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科专业。武汉大学的社会保障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具有社会保障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学位授予权,被列为国家“211工程”二期建设项目。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为教育部批准的百所全国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之一。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1998年首批开设了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与会计、财务等专业不同,这个专业需要学生具备较好的沟通能力。由于该专业毕业后工作岗位涉及管理,因此人际交往技巧很重要。除了上述提到的院校之外,中央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等这些院校综合实力和研究特色都比较鲜明。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发展前景怎么样是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同学最关心的话题之一,那么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发展前景到底好不好呢?今天Mocca就和大家争取来深度探讨一下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其发展问题:根据安博教育集团2008年的调查显示: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毕业生认为该专业发展前景很好和比较好的比例为32%,34%的毕业生认为该专业发展前景为“不太好”或“很不好”。按照10分制进行计算,该专业的发展前景指数为6.14,与其他专业相比,发展前景指数为中等。

  源-于-网-络-收-集

  

  

篇四:劳动与社会保障就业情况

  2021年关于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总结

  2021年关于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总结xxxx年,xx镇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

  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关怀指导下,在各村(社区)的支持协作下,开拓进取,深化服务,积极开展以促进就业和劳动保障为主体的各项工作,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xxxx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平台建设

  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和下设的两个村级服务站,严格按标准化要求建设,各种标识标识等均已达标,各种业务平台系统能正常运行开展业务,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业务已全面延伸至各村(社区),目前我镇劳保全部四名劳动保障协理员,劳动保障各项工作运行正常,便民服务大厅各项硬件设施配套基本完善,软硬件设施方面做到随时更新和维护。

  二、业务工作x、就业工作联系各村(社区),每月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台账,人员信息采集、更新、归档,同时每月按村(社区)区分,更新系统数据,截至目前,就业实名制更新数据xxxxx人。健全和完善就业实名制动态管理纸质台账(九大类十大本),按时对失业人员进行回访并做台账。今年我镇户籍的高校毕业生共xx名,镇劳保所分别于xx、xx

  

  月进行电话回访,目前已成功就业xx人,高校毕业生工作已按要求顺当完成。今年我镇登记失业人员xxx人,办理《就业失业登记证》人员xx人,其人员资料已按一人一档方式归纳整理。到目前为止我镇有xxx名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每月我们都实时通知失业人员按时到镇劳保所签字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没有涌现过代签名和超时现象。目前我镇有公益性岗位人员x名,镇劳保所于每季度按时上报公益性岗位人员补贴申请,并上报公益性岗位参保状况、工资发放状况表,纸质资料已整理归档。今年按县就业局目标任务完成我镇登记求职人数xxx人,登记聘请的单位xx个,聘请人数xxxx人,推举成功人次xxx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xxx人,解决困难人员再就业x人,全部纸质资料整理归档,保证系统各项数据和纸质文档数据相符,做到了账实相符。今年我镇未开展创业培训、技能培训。

  1、社保工作做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宣扬工作,下发宣扬资料等,完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台帐,镇劳保所在经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业务时无推诿、违规错办现象,全部办理新参保和退休人员的纸质资料实时整理归档和录入电脑,截至xx月xx日,完成续保人数xxxxx人,是县目标任务的xx%,估计在xx月底,续保任务全面完成。按要求完成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核查年审工作,并建立相关台帐及纸质资料收集归档,截止目前,社会保险待遇领取资格核查认证率达xx%以上。受理外省市退休人员健在认证手续xx人次;

  

  2、医疗保险工作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上,我们加大宣扬,并在各村(社区)的所涉及的每个社的宣扬栏张贴宣扬资料,并将宣扬资料发放到群众手中基本做到一户一册宣扬资料,截止xx月xx日,各村收费、核对工作已全面完成,并全部把保费转入指定银行账户,已要求各村(社区)按要求实时公示参保名单,在xx底将全面完成全部发票、名单整理归档,后期上交县医保局,截至目前,我镇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xxxxx人,完成应参保总数xx%以上。3、劳动仲裁工作今年我镇未发生举报投诉劳资纠纷案件。4、劳动监察工作实时与网格范围内企业沟通,并将业务系统内用人单位信息数据库建立和数据的实时更新,实时审核用人单位相关材料初审,新增人员实时录入就业系统,对乡范围内已入社保人员进行梳理,查漏补缺,对未在数据库的人员实时录入更新。5、其他工作专注做好行政权力依法依规公开运行工作,规范县级部门下放到乡镇的就业、社保、医疗等民生工作,延申到村(社区)便民服务站的各项服务。目前,福田村、灯笼社区、庙湾村已建站点,平台已安装完成,估计,xxxx年聘请服务人员到岗开展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相关工作。今年我镇虽取得确定的成果,但仍在诸多不足之处,下一

  

  步应加大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宣扬力度,让群众了解我们新动向、新举措,从而更好的为群众提供服务,加强各类报表的上报和审核工作,做到了各类报表精确无误,严格落实上级政策,争取保质保量完成上级业务部门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篇五:劳动与社会保障就业情况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就业前景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就业前景

  儒家经典《古文尚书五子之歌》有云: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说的是人民是宁国兴邦之本。《尚书皋陶谟》记载舜帝与皋陶、大禹讨论政务,皋陶说:在知人,在安民。大禹说:知人则哲,能官人;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这里的安民在大禹看来是为政的宗旨,民生关乎社稷。上古的帝王们已经清晰地意识到治国尤须安民。而从今天的社会架构中剖析,所谓安民的一个重要层面就是做好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解决黎庶的后顾之忧,保障生活、安定民心,方能保证国家长治久安。

  课程: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如果光从专业名称上看,不少人不会将它与管理学联系在一

  起。可现实却让我们看到,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出身的毕业生竞争时,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学生毫不逊色,总能以其特有的个性征服面试官。你也许会惊讶,会不解,但当你了解了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课程设置后,也许你的疑惑会马上消除。

  由于该专业要求我们系统掌握经济学、社会学等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具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调查分析和实际操作的能力,所以在课程上分为了这三大类:一是基础课程,包括英语、人文、哲学、数学等;二是专业基础课,包括国际经济、西方经济学、统计学等;三是专业课程,包括工资薪酬管理、社会保险、人事心理学、劳动关系、工作岗位分析、劳动市场概论等。除了

  理论学习外,我们还要跟随老师进行实践,开展调查研究、个例分析等。

  有了这些训练还不够,我们还要重点学习调查方法,就是现在业界非常重视的定量分析方法,这种方法在西方已久受推崇,我国的管理方法转型很大程度上就是定量研究的深化,这是社会研究的基础。系统地学习过调查方法是我们在职场中游刃有余的重要原因,调查研究方法已经越来越深入各个行业,这样的契机成为我们在职场中举重若轻的原因。通过这些训练再加上自己的努力,毕业之后不仅擅长团队协作,出色完成细化分工后的工作,而且可以独当一面,可谓不折不扣的全才。

  高校:各有千秋,特色鲜明现在,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已在很多高校开设,其中以一些

  综合性大学和经济院校的条件更为成熟,如我所在的中国人民大学在该专业上实力雄厚,学校劳动人事学院是国内最早培养社会保障专业人才的教学基地和重要科研基地,学院创办之初,就设有工资福利专业,是当时全国新创的三个专业之一,目标就是培养工资福利管理人才。1993年,在全国率先招收社会保障(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本科生,1999年正式设置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科专业。

  武汉大学的社会保障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具有社会保障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学位授予权,被列为国家211工程二期建设项目。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为教育部批准的百所全国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之一。

  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1998年首批开设了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与会计、财务等专业不同,这个专业需要学生具备较好的沟通能力。由于该专业毕业后工作岗位涉及管理,因此人际交往技

  巧很重要。除了上述提到的院校之外,中央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等

  这些院校综合实力和研究特色都比较鲜明。就业:厚积薄发,不同凡响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从对口就业的意义上说,人力资源和社

  会保障部门、工会系统、社保基金、人才流动中心、民政部门、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等都是较好的单位。我的一个师兄还通过了公务员考试进入机关工作呢。除此,我们还可以去保险公司工作,因为社会保障和商业保险在某些地方是相通的,开设的课程中也有不少是相同的。据我所知,大部分学校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开设了经济类课程,所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

  劳动与社会保障就是这样一个专业,内敛却不乏锋芒,厚积薄发,不同凡响。愿和我一样有着相同志趣的人能够投身到其中来,不断成长,挑战未来!

  工资待遇截止到12月24日,43168位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毕业生的平均薪资为4356元,其中10年以上工资1000元,0-2年工资3737元,应届毕业生工资3962元,3-5年工资4513元,6-7年工资7410元,8-10年工资7985元。招聘要求针对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招聘企业给出的工资10000-14999最多,占比100%;应届毕业生工作经验要求的最多,占比71%;初中学历要求的最多,占比100%。就业方向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政府部门、政策研究部门、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作;在基层劳动社

  会保障部门、民政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劳动、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服务工作

  就业岗位人事专员、人力资源专员、人事主管、直招海员月薪8000、直招船员月薪8000..、直招船员月薪8000...、直招船员月薪8000.、招船员月薪8000、人事行政专员、人力资源主管、人事经理、人力资源经理等。城市就业指数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就业岗位最多的地区是北京。薪酬最高的地区是温州。就业岗位比较多的城市有:北京[147个]、上海[131个]、广州[99个]、深圳[66个]、杭州[48个]、武汉[48个]、朝阳[43个]、厦门[35个]、南京[33个]、重庆[32个]等。就业薪酬比较高的城市有:温州[5665元]、惠州[5427元]、北京[5312元]、上海[5085元]、烟台[5000元]、株洲[4999元]、潍坊[4642元]、南京[4620元]、天津[4566元]、深圳[4524元]、厦门[4462元]等。同类专业排名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在专业学科中属于管理学类中的公共管理类,其中公共管理类共16个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在公共管理类专业中排名第5,在整个管理学大类中排名第29位。在公共管理类专业中,就业前景比较好的专业有:行政管理,公共管理,劳动关系,公共关系学,劳动与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文化产业管理,航运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等。

  

  

篇六:劳动与社会保障就业情况

  劳动与社会保障学生就业问题浅析

  浅谈我国社会保障专业的就业前景

  ——以重庆市为例

  作者:叶蕾

  导师:孙晓锦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以及大学生就业率的逐步下降,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当代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作为一个新兴的跨学科、文科性、应用性强的专业,具有不俗的竞争力;但是作为一个新专业在发展过程中又存在许多的缺陷和问题,对该专业学生的就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以重庆地区为例,分析社会保障专业的优势和学生的就业心理,研究社会保障专业的就业前景,发找出本专业就业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社会保障;毕业生;就业;竞争

  一、重庆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发展现状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是教育部1998年在新修订的《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新增设的专业。该专业设立时间虽晚,但发展速度很快。到目前为止,全国开设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高

  Countyciaredshxmpvf,blYkzg.w

  校已有100多所,其中30多所高校具有硕士点、7所高校具有博士点。著名的有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复旦大学等。重庆地区开设了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本科高等院校有重庆理工大学、重庆三峡学院、重庆文理学院、重庆工商大学、西南大学共5所,其中,重庆三峡学院民族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为2008年新开,重庆文理学院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是于2009年新开设的。社会保障工作的专业性要求较高,涉及面广,包括:劳动经济、劳动关系、社会保险、人力资源管理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了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四个部分,其中社会保险又包括了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五大险种。更具体的则体现为,养老保险又被划分为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三个层次,具有特殊性的又如重庆地区特有的城乡统筹的养老保险。

  根据2005年的统计,我国在各行各业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的工作人员大约有100

  Countyciaredshxmpvf,blYkzg.w

  多万人,但大多数非专业人员,属于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毕业生少之又少。在发达国家,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作的专业人员与劳动力的比例一般是1∶1000左右。目前,由于我国社会保障工作的专业化水平不高,社会保障制度不发达,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作的专业人员与劳动力的比例偏低,仅为1∶7300。因此,从发展趋势看,我国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的社会潜在需求量很大。

  据笔者调查数据显示,以重庆市江北区为例,至少有8个人力资源管理公司的业务涉及到代办企业职工社会保险,其中规模较小的一家公司(简称ZX公司,下文同),员工仅有11人,在2012年第四季度开始甚至只有3名员工在负责大约2300人左右的职工社会保险,甚至涉及到“中国人寿”、“中美联泰大都会”两家国内规模最大的两家保险公司的员工社会保险业务,且他们的代理业务规模在不断的增加,而这3名员工中仅有一人是社会保障专业。而在重庆市江北区社会保障局内部,直接负责社会保障业务的职工大约为30人左右,平均年龄为24岁,均是社会临时招聘人员的身份,此类工作人员专业多分

  Countyciaredshxmpvf,blYkzg.w

  布在:文秘类、经济类、计算机类、会计类,无一人是社会保障或者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根据重庆市江北区社会保障局提供的最新资料显示,截至2013年1月份,江北区总共需要购买职工社会保险的人数约为288000人,但是由于辖区内的人力资源管理公司和各个公司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无法完全承接大批量的社保业务,故江北区数家大型企事业单位将该项业务外包给其他外地公司,由这些北京、深圳、上海的公司通过其他手段为职工在重庆范围内购买社会保险。

  从以上例子不难看出,仅重庆地区对于社会保障和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需求量还是很大的,如以ZX公司为模型,1名社会保险代理专员负责大约600人的职工保险,工作压力巨大,而且从各个人力资源管理公司透露出的信息来看,各家单位已经不堪重负。一是因为公司内部社会保障和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奇缺,工作质量无法保证,社会保险代理专员不是该专业出身,无法很好解答员工各方面的社会保险问题,甚至误导员

  Countyciaredshxmpvf,blYkzg.w

  工,耽误员工的社会保险待遇享受,公司同社会保险代理员工的矛盾冲突严峻,几乎每日都有冲突事件;二是因为业务量太过巨大,就目前的形势来看,重庆地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还不够完善,一名人力资源管理专员或者社会保险专员负责的业务多种多样,包括:绩效管理、薪酬发放、保险购买、工伤申报、生育申报、面试招聘、法律顾问等多个方面的角色,这也间接导致人力资源管理和社会保险代办行业内部从业人员更新换代速度奇快,针对56人社会保险代理专员和人力资源管理专员的统计调查显示,最长的从业时间为3年,由于专业的特殊性,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上任之后必须100%投入到工作中,所以最短的从业时间仅为2周

  根据不完全统计,西南大学2010年该专业毕业学生为70人;重庆工商大学2011年该专业毕业学生为89人;重庆三峡学院2012年该专业毕业学生为55人①,即重庆地区目前为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数量奇少。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对于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的需求

  ①重庆地区开设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本科制的共5所大学,其中由于重庆文理学院该专业为2009年新开,故截至本论文编写结束时尚无毕业学生。

  Countyciaredshxmpvf,blYkzg.w

  极大,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刻不容缓。

  二、劳动与社会保障学生的就业困境和就业现状

  (一)就业困境1.学校层面我国于1998年正式新增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几乎很多高校都还处于专业建设的摸索阶段,各个高校对于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专业方向定位多种多样,有劳动经济方向、劳动关系方向、薪酬管理方向、人力资源管理方向、社会保障方向、社会保险方向等。学术研究的多样性,突出各自学院的特色对于专业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但是很多高校在开办专业时一是无视市场的需求盲目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没有对特殊情况进行科学论证,取向不明确;二是盲目跟风,甚至在没有足够师资力量的情况下盲目开课,让本身是历史学、哲学学位或者其他非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教师对学生进行授课,导致一些高校开设的劳动与社会保障课程中的社会学知识占到了80%,造成极端化,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单一,实践的程度不够深入。在当前国内的高校甚至出现了教材内容

  

篇七:劳动与社会保障就业情况

  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内容标准】

  1)知道就业制度的变化,认识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2)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为例,说明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劳动就业制度的变化

  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

  立和发展的史实,分析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个人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等,通过分析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分析社会发展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各类社会保障制度,增强学生的法制法规意识和风险保障意识,加深对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热爱之情。

  【教学要点】重点: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及其意义。难点: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些专用名词和具体操作环节。

  【导入新课】

  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

  现在,在许多报刊和杂志上,经常可以看到整版整页的各种招聘广告和“个人自荐“求职材料。这一现象在改革开放前从未有过。这是劳动就业制度改革后出现的新情况。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一新情况。

  新课探究】

  、劳动就业制度的变化

  1.新中国初期:实行“统包统配”劳动就业制度。

  介绍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城镇劳动就业实行无须自己统包统配”,即工作岗位寻找,全由国家统一分配、安排。

  请学生思考、讨论,这种完全由国家统一分配工作的做法,有什么弊端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归纳:养成工作上“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不利于人才特长的发挥,企业用人不能择才而用,个人择业不能扬长避短等。

  2.改革开放后:

  ⑴改革:从统包统配”,通过各种形式的劳动就业和劳动合同制的逐步推行,最后过渡到完全由市场调节。

  ⑵新的劳动就业模式:劳动者自主就业

  ,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

  请学生讨论,这一新的劳动就业模式对社会经济发展有什么积极作用?教师归纳:有助于人才的特长发挥,有助于合理配置人才资源,鼓励人们更努力地学习、研究业务。指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几幅图片,具体了解劳动就业制度改革后出现的可喜现象。

  ⑶法律保障:国家颁布实施《劳动法》,从法律上保障了企业业的权利。

  自主用工,个人自主择

  课本第133页下图:这是政府的再就业服务中心为失业人员免费提供就业服务。

  课本第134页上图: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劳动就业的范围在不断扩大。

  课本第134页下图:介绍的是自主择业,开设个体餐馆“先富起来”的典型。以上三幅图片资料反映了劳动就业制度的改革,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起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1.简略介绍新中国初期:初步建立起适合国情的社会保障制度。如城镇职工养老保障制度、公费医疗制度等。

  2.改革开放后

  请学生阅读课文,并思考:为什么要改革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可总结为两大原因:一是原有的社会

  保障制度有明显的弊端;二是劳动就业制度改革后,职工的养老、医疗保障以及企业下岗失业人群的基本生

  活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就更加显得突出。

  因此,迫切要求

  建立适合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新的社会保障体制。

  ⑴主要问题:出现下岗现象,城镇失业人员社会问题也凸现出来。

  基本生活、养老、医疗等方面缺乏保障的

  ⑵改革方向:建立统一的、覆盖全社会的的社会保障新体制。

  ⑶先介绍我国在建立社会保障新体制方面已经取得的成果

  保障制度:建立起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

  、失业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

  ⑷主要特点: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基金。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障费用由社会统筹、用人单位和个人三方分担。

  ⑸再请学生思考与讨论:两种社会保障制度有哪些主要的不同点和相同点?教师进行补充,并归纳为下表:

  两种社会保障制度比较

  请学生议一议:除了以上这些社会保障制度中提供的保障外,还可以通过哪些渠道获取社会保障?

  提问:有谁投保过人身保险?请一位投保过保险的学生讲一讲保单的大体内容。

  【总结巩固】

  市场经济和社会化保障缺席实施后,我们应该增强保险意识,在国外,我们的保险意识很强,我们中国人的保险意识也逐渐地在加强,外国人往往将相当一部分的收入投入保险,用现在的钱买未来的保障。

  【真题训练】

  1、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建立的就业制度是(

  C)

  A、自主择业

  B、市场调节就业

  C、统包统配”D、双向选择

  2、从法律上保障了企业自主用工、个人自主择业的权利的是(

  D)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D、《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3、改革开放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后,我国的劳动就业制度将最后过渡到A)

  A、完全由市场调节

  B、统包统配”C、国家调控制度

  D、社会保障制度

  4、下列不属于改革开放后我国形成的新的劳动就业模式的是(

  C)

  A、劳动者自主择业

  B、市场调节就业

  C、统包统配”D、政府促进就业

  5、我国人才市场的出现是在(

  D)

  A、建国初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以后

  6、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产生于(

  A、建国初

  B、文革”期间

  D)C、改革开放前

  D、从20世纪90年代后

  7、目前,我国初步形成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是(

  ①养老保险制度②失业保险制度③医疗保险制度制度

  A、①②③⑤

  B、③④⑤

  C、①②③④

  C)④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D、②③④⑤

  ⑤职业培训

  8、在报刊和杂志上,现在经常可以看到整版整页的各种招聘广告和料。这种现象出现的时间是(D)

  9、以下关于改革开放后我国劳动就业制度的表述,错误的是(

  个人自荐”求职材D)

  A、使就业人员丢掉了铁饭碗”的旧思想B、就业人员可以通过人才市场自主选择职业C、炒鱿鱼、跳槽、公开招聘等新名词层出不穷D、由政府根据就业人员的实际情况提供就业岗位

  10、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障费用由(D)

  A、国家负担

  B、职工单位承担

  C、职工个人承担

  D、社会统筹、用人单位和个人三方分担

  11、改革开放后,我国就业制度的改革使(

  A)

  ①人们的就业观念发生了变化②“铁饭碗”逐渐被打破③人们不断学习变化的,提高适应就业能力④贫富悬殊进一步加剧,引起社会混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比较改革开放前后两种社会保障制度的异同。

  

  

篇八:劳动与社会保障就业情况

  城市民工劳动就业及社保情况调研报告

  为了解我国城市农民工生活质量状况,为党和政府制定有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今年8月,国家统计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次城市农民工生活质量状况的专项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城市农民工工作和生活条件普遍较差。他们劳动强度大,生活开销大;文化程度低,社会保障低;工作环境差,生活条件差;文化娱乐少,技能培训少。尽管如此,但多数农民工仍认

  可目前生存的现状,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城市农民工生活质量状况调查报告共分四篇,第一篇为《城市农民工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状况》,第二篇为《城市农民工生活与教育状况》,第三篇为《农民工对城市生活的评价和希望》,第四篇为《农民工外出务工经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一、调查基本情况(一)调查范围、方式和内容本次调查范围为:全国各级城市(含直辖市、副省级市、地级市和县级市)中固定岗位就业的农民工和灵活就业的农民工。调查对象是:年龄在16-65周岁的跨地区外出进城务工经商人员,包括被企业(单位)招用的在固定岗位就业的农民工和在社区街道上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灵活就业的农民工。调查采用面访方式,对在固定岗位上就业的农民工直接深入企业进行调查,对灵活就业的农民工采取街道社区拦截调查和入户调查方式。调查的主要内容是:城市农民工生活质量状况,包括劳动就业、获取报酬、就业保障、住房、子女教育、劳动技能培训等情况。(二)调查样本的抽取1、在固定岗位上就业的农民工样本的抽取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总体,分两阶段抽取城市农民工进行调查。WWw.ybasK.com即先在制造业等12个主要行业中抽取一定数量的企业(单位),然后从中选取一定数量农民工进行调查。在抽取农民工时按照该企业(单位)农民工从事的主要职业,适当考虑了农民工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的分布。在抽取各省级农民工样本总量时,考虑到东部地区是农民工的主要输入地,

  1

  因此江苏、浙江、xx省抽取的样本不少于1200个,其他东部省份抽取的样本不少于900个,中部省份不少于650个,西部省份不少于400个。

  2、灵活就业的个体农民工样本的抽取以城市(包括直辖市、副省级市、地级市和县级市)为总体从街道社区中选取灵活就业的农民工,适当考虑农民工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的分布。4个直辖市各抽取200名农民工,15个副省级市各抽取30名农民工,各地级市和县级市分别抽取10名和5名农民工进行调查。(三)调查的样本情况本次共调查各类农民工29425人。1、样本分布情况按工作岗位分,固定岗位就业农民工23880人,流动就业农民工为5545人,分别占81.16%和18.84%。按从事工作的行业分,在制造业,建筑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中工作的农民工分别占19.53%、15.12%和14.84%;在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中工作的农民工分别占13.88%、9.75%、8.22%和1.26%;其他农民工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采矿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金融业中工作。按从事的职业分,主要为各类服务员、生产工人、技术工人、建筑工人、专业技术人员等,分别占17.49%、15.46%、13.22%、9.08%。和7.17%。按东中西部划分,东部地区调查农民工13435人,中部地区调查农民工8980人,西部地区调查农民工7010人,分别占被调查的农民工数的45.66%、30.52%和23.82%。2、农民工基本情况在调查的29425名农民工中,男性农民工19027人,女性农民工10398人,分别占64.66%和35.34%。从婚姻状况看,已婚的有18191人,未婚的有10743人,分别占被调查农民工数的61.82%和36.51%。从年龄上看,16-25岁的农民工有8954人,25-35岁的农民工有10553人,35-45岁的农民工有7516人,45岁以上的农民工有2402人,分别占被调查的农

  2

  民工数的30.43%、35.86%、25.54%和8.17%。从文化程度上看,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农民工有756人,小学文化程度的

  农民工有3750人,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民工有15312人,高中文化程度的农民工有7848人,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工有1759人,分别占被调查的农民工数的2.57%、12.74%、52.04%、26.67%和5.98%。

  二、城市农民工劳动就业情况(一)农民工的求职主要靠亲朋好友许多农民工在外出务工经商前并没有联系好工作,进城后,一般经城里的亲戚、朋友或已在城里定居的老乡介绍找到工作。据调查,由定居本地的亲属、朋友介绍的占28.20%,由同样在外务工经商的同乡、亲友介绍的占25.99%,自荐到用工单位工作,占10.51%。另外,还有部分农民工是通过自主就业,招工广告,包工头、老板招募,劳务市场,招聘会,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找到工作,分别占7.94%、7.38%、5.15%、3.85%、2.46%和2.05%。(二)农民工职业涉及城市生活的诸多方面调查结果表明,农民工从事的职业有各类服务员、生产工人、技术工人、建筑工人、专业技术人员、一般职员、办事员、管理人员、居民服务人员、商务服务人员、个体业主、小摊小贩、家政服务人员、市政环卫工人等。从性别上看,男性农民工从事的职业主要有技术工人、生产工人、建筑工人和专业技术人员,分别占被调查农民工总数的17.65%、16.66%、12.99%和8.94%;女性农民工从事的职业,依次为各类服务员、生产工人、一般职员及办事员,分别占被调查农民工总数的35.14%、13.27%和10.45%。(三)农民工工作时间过长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在城里务工经商的农民工平均每周工作6.29天,平均每天工作8.93小时。从每天工作时间看,平均每天工作时间不足8小时的占6.85%,每天正常工作8小时的占53.26%。每天工作9-10小时的占26.28%,每天工作11-12小时的占10.70%。有2.91%的农民工平均每天工作时间在12小时以上。从每周工作时间上看,46.90%的农民工每周工作7天,36.71%的农民工每

  3

  周工作时间为6天,15.58%的农民工每周工作时间为5天,只有0.81%的农民工每周工作时间在4天以下。

  从调查中了解到,造成农民工劳动时间过长的原因主要是:私营、个体业主追求高产量,高效益,而工人也为了多挣钱,主动延长工作时间。

  三、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情况(一)农民工所在单位提供的工作待遇普遍不高据调查,29425名农民工所在的单位提供工作待遇情况是:签订合同或协议的占54.01%,能兑现工资的占85.14%,提供加班补贴的占49.87%,有双休日的占11.87%,能提供工伤补偿的占42.84%,可以带薪休假的占20.47%,可提供岗位培训的占47.23%,有住房补贴的占7.58%,提供住房公积金的占4.76%,妇女可以带薪休产假的占被调查的女农民工的比重为20.22%。(二)半数以上的农民工签订了劳动合同在调查的29425名农民工中,签订了劳动合同的有15891人,超过半数。其中,签订固定期限合同的占68.27%,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的占10.53%,签订临时合同的占21.20%。在签订有固定期限合同的10849名农民工中,平均签订合同期限仅为一年。其中,75.68%的农民工签订了9-12月的合同,7.91%的农民工签订了1-2年的合同,只有10%左右的农民工签订的合同时间超过两年。据调查,签订过合同的农民工对合同的认知程度相对较高,很清楚所签合同详细内容的农民工占了22.94%,比较清楚合同内容的占了41.94%,一般了解合同内容的占了23.02%,不大清楚和完全不清楚合同内容的只占9.05%和3.05%。(三)农民工购买保险比重较低据调查,农民工没有购买保险的情况居多,没有购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的农民工分别占被调查农民工总数的73.37%、73.77%、84.65%、67.46%。以上四险由单位购买的比例分别为11.89%、12.61%、8.41%和23.09%,由农民工个人自己购买的比例分别为6.56%、7.23%、2.55%和4.62%,由农民工个人和单位共同购买的比例分别为8.18%、6.39%、4.39%和4.83%。(四)多数单位能够为农民工提供基本安全防护措施和防暑降温措施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在特殊岗位上就业的农民工中,10.93%的农民工有非

  4

  常严密的劳动安全防护措施,23.74%的农民工有较为严密的劳动安全防护措施,51.47%的农民工有一些劳动安全防护措施,13.86%的农民工没有劳动安全防护措施。

  调查结果还表明,在高温下作业,由单位给农民工采取防暑降温措施的占60.97%,由农民工自己花钱采取防暑降温措施的占19.77%,还有19.26%的农民工未采取任何防暑降温措施。

  注:职业中各类服务员包括餐馆、饭店、发廊美容、保洁等服务员,技术工人包括木工、石工、泥水工、电工、修理工、缝纫工、厨师、驾驶员等,居民服务人员包括送货员、送奶工、送报员、送水员、洗衣、洗染、搬运工、人力车夫、废旧物资收购人员等,商务服务人员包括打字、排版、影印、美工人员、快递员、话务员、保安员等,家政服务人员包括保育员、保姆、小时工、护工等,小摊小贩包括卖菜、卖报、卖烟、推销员、售货员等。

  5

  

  

篇九:劳动与社会保障就业情况

  劳动和社会保障就业工作简介: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就业方向

  劳动和社会保障就业工作简介

  XX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现有5个街道、20个社区、4

  个乡镇、57个行政村,其中1个省级充分就业星级社区,10个省级充分就业社区,1个市

  级充分就业社区,配有83名专职劳动保障协理员,其中26名高校毕业生,专科以上66人,

  已取得职业资格证的65人。村屯有兼职协理员57名。

  现就XX区劳动保障工作状况简介如下:

  一、就业平台建设基础夯实,机制完善。从2003年1月搭建社区就业服务平台到目前,在

  市局的指导与不断投入下达到了人员、机构、设施、工作、制度、机制六到位。工作实现了

  科学化、规范化、网络化、便捷化,社区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在完善中不断创新突破,尤其是

  “五统一”建设,代表市局为周边市县提供了经验借鉴,农村就业平台建设代表市局为其他市提供了借鉴。

  二、就业服务质量水平不断提升。社区协理员做为就业工作的最前沿有生力量,他们用真

  情实意为社区群众提供就业政策服务,得到了社区及各方面的认可。我区先后有一名协理员

  被授予省级劳动保障系统先进工作者,其事迹以《小巷总理》为题在中国劳动保障报上介绍。

  两名协理员于2008、2011年先后被授市级劳动模范。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顾全大局,围绕市、区重点工作,全力以赴,任劳任怨。如在人口普查、经济普查

  中都能全力投入,满圆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得到好评。

  三、就业服务实现绿色通道。在市局的指导与支持下,我们不断完善服务项目,提高服务

  标准。如《就业失业登记证》的申请、年检,小额担保贷款申办、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申

  请、发放,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跟踪援助、就业技能培训、求职登记、用工登记、城镇居民

  基本医疗保险参险、续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险、续险等十八项工作流程进入社区,使社

  区居民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及时、便捷的服务。

  比如,XX街道XX社区协理员在困难居民没钱缴纳养老保险,无法领取灵活就业社保补贴的情况下,自己为其垫付了社保金,使这位居民顺利享受到了国家的优惠政策,这位居民

  特别感动;

  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社区经常出现,我们的协理员也用真情服务面对有需要的居民。

  /

  感谢您的阅读!

  

  

篇十:劳动与社会保障就业情况

  中国社会保障与劳动就业解读

  ofrualdinkgwtesc,pbyhm

  ofrualdinkgwtesc,pbyhm

  ofrualdinkgwtesc,pbyhm

  本以房养老产品的设计具有局限性。日本是自然灾害严重的国家,在日本人心目中,土地远比木结构房屋重要。大多数金融机构提供的商业产品只限定接受日本某地区的不动产作为担保。推进二手房“适用寿命长期化”建设,鼓励银行和保险公司联手开发产品,推广“储蓄连动型住宅抵押贷款”,“连带保证人”与“补充型公共保险制度”。为避免老人最终的融资总额超过其提供的不动产价值带来的金融风险,日本也在积极研究美国的“公共保险”制度。英国以房养老模式更多借助保险公司力量,由于英国的住房养老模式更多地借助于保险公司的力量,即老人将房子抵押给银行所获得的贷款须充当保费用来购买年金,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在英国又被称作“逆向年金”。由于英国的房子不存在使用年限的问题,而且相关金融服务机构在这一领域运作了很多年,操作规范,因此老年人的权益还是有保障的。很可惜在中国截止至2015年9月12日,以房养老项目,5个月全国仅12户22人签约。2014年6月23日,中国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于7月1日起至2016年6月30日,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开展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四城试点2年,保险公司开业至少5年,自愿参与有30天犹豫期,但是目前受访者普遍不看好。

  据广泛调研和深入研讨,以房养老的各种操作模式可分为金融行为和非金融行为,前者运作复杂,必须通过金融保险机构才得以顺利运营,包括倒按揭、售房养老和房产养老寿险等;后者的各种简易方法,则是老年人开动脑筋,再加上社会的有意倡导后,就完全可以自行操作,包括遗赠扶养、房产置换、房产租换、售房入院、投房养老、售后回租、招徕房客、

  ofrualdinkgwtesc,pbyhm

  中国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解读

  异地养老、养老基地等。这些看上去大相径庭的做法,其实都可以实现以房养老的大目标。

  同时相关国土部门已表明宅地70年后续期不影响以房养老。另外关于以房养老,很多专家的观点一致:以房养老值得期待。理由有二:一是“4+2+1”的家庭模式已经出现于人们眼前,面对巨大的家庭压力,独生子女一代很难再稳妥地用自己的力量给老年人一个天伦之乐的晚年。二是老年人,整个晚年的花费也在不断增大。而以房养老的养老模式恰恰能改善“有房富人,现金穷人”的“中国穷老人”现状。

  除开“以房养老”,另外一种“消费养老”的新型模式也颇为可行。消费养老是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是有别于社保体系下“政府基本保障金”、“企业年金”和“商业保险”的第四种养老金获取方式。“消费养老金”是伴随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而产生的养老金。即消费者在消费后,由商家以现金、实物或积分的形式对消费者进行返利,依约定转换为消费者个人的养老金权益,最终为消费者实现零成本积累养老金。

  参与主体为让利商家、消费者、受托人。坚持源于消费、产自让利、用于养老、自愿参加、多方合作等原则。其中有CCPP消费养老支持架构,中国首个联合消费养老金合格计划,由上海德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发起,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接受委托,中国工商银行作为账管方、天弘基金作为投管方共同组成四方协议。消费者加入该计划后,在商家进行消费时,将商家对消费者的返利转换为消费养老金权益,从而实现为消费者零成本积攒养老金。就目前来说最先可能在经济发达区域实行,而社会消费养老究竟走投资还是社会运营道路仍不确定,而低收入者消费总体水平低,生

  6/9

  ofrualdinkgwtesc,pbyhm

  中国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解读

  活必需品返还率低积分少,帮助有,但是极其有限,主要实行靠政府。目前由养老和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引发的一系列的看病难、看病贵、

  分担少、公立医院手续多、虚高药价、医患关系紧张等问题。同时百姓注重公平,两者如何取得平衡。首先是“互联网+医疗”,希望由此出现便宜药,解决适度医疗问题,重塑信息透明和社会权威信任。专家号不再“千金难求”,报销药不再托关系开。

  这里又提到一个移动医疗的问题,众所周知目前医疗界药价高,移动医疗无法销售处方药、医疗器械、耗材,移动医疗没有实质应用,网上买药老百姓无法得到真的实惠。医疗界礽存在信息孤岛,医疗设备落后地区水平不高,诊断所需信息采集困难的问题。优质医生资源稀缺性依然存在。早在美国就已经实行分级诊疗制度,进行移动和实地医疗融合硬化,但是这项工作在中国实行后收效甚微,中国的环境下仍是类似马云的另一个支付宝,现行医疗体制外产物。

  在时代背景下,有学者提出“神木医改”,背景为私立或民营医疗机构的出现,医疗市场过度市场化。基层医院缺药药品种类不足,医生消极怠工,看病成本高,药品供应体系扭曲。例如今年上半年出现的婴幼儿疫苗问题,那些被注射劣质疫苗的儿童身体健康问题由谁负责。进行以医改药财政是否继续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中国医改去行政化为必然之路。应具体以农村为主,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总体目标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四大体系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体系四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五大重点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建

  7/9

  ofrualdinkgwtesc,pbyhm

  中国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解读

  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集体谈判”是指劳方集体性地透过工会,与资方谈判雇佣条件,而资方必须参与,而谈判结果具有法律约束力。其目的是希望劳资双方能够在一个较平等的情况下订立雇佣条件,以保障劳方应有的权益。而集体谈判权就是一些国家及地区赋予劳工的一种权利。在我国拥有庞大的劳务人群,但如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寻求雇佣者和受聘者之间利益平衡依旧存在问题。美国、法国、英国等发达国家早在19世纪中后期就产生了工会机构,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到现在关于这方面的法律制度也益发完善。但对于中国等大部分发展中国家这方面的建设收效甚微。“集体谈判”,是美国在和资本家争取劳动者合法权益方面运用得比较成熟的模式。中国类似比较成功的例子是李奕新与深圳沃尔玛总部谈判,但也仅限于在沿海发达地区的个别例子。究其原因中国目前的就业经济环境不允许,美国劳动人口大,集团式有组织维护劳动者利益,而中国常用维护劳方与雇方的手法是粗暴的。不可否认,集体谈判未来可能成为处理劳资的主要手段。

  

篇十一:劳动与社会保障就业情况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就业前景如何

  2016年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就业前景如何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比较扎实的管理学与经济学专业知识,掌握现代管理技术与方法,能在政府部门、政策研究部门、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要求本专业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了解国内外劳动与社会保障理论及实践的历史和现状,具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调查分析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具备较强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知识技能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掌握现代管理和计算机应用技能;3.了解中外劳动与社会保障领域的'理论与实践进展;4.熟悉党和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5.掌握中外经济学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经济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就业方向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就业前景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是公共管理的一个重要分支,社会保障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现代社会人的基本需求及政府的基本社会政策之一,其目的是使公民在生、老、病、死、伤残和失业的情况下,能够从社会得到必要的物质帮助和服务,是现代社会的“安全

  网”和“减震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社会保障在稳定社会、保障公民基本生活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劳动就业问题和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劳动保障事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柱,建立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因此,当前劳动社会保障系统本身需要进一步加强能力建设,需要一大批具有劳动社会保障专业知识人才,需要尽快提高服务质量,努力赶上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水平,才能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保驾护航。与此相对应,对相关人才——尤其是高级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所以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人才是我国全面建立和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急需人才,具有长久稳定的就业潜力。因此,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虽然是一个新专业,但其社会需求十分强烈,需求量极大,其专业发展前景极好。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在专业学科中属于管理学类中的公共管理类,其中公共管理类共16个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在公共管理类专业中排名第5,在整个管理学大类中排名第29位。截止到2013年12月24日,43168位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毕业生中10年以上工资1000元,0-2年工资3737元,应届毕业生工资3962元,3-5年工资4513元,6-7年工资7410元,8-10年工资7985元。

  据统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就业前景最好的地区有:1、北京、2、上海、3、深圳、4、广州、5、武汉、6、杭州、7、朝阳、8、郑州、9、威海、10、成都,平均薪酬在4356元。

  

  

篇十二:劳动与社会保障就业情况

 专向性职业缺乏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毕业生可以进入国家各级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人事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企业与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保险公司等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方面的政策制定与组织管理工作也可以进入相关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或者进入法院劳动仲裁机关等部门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方面的实务工作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与对策-就业指导论文-经济学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是1998年在新修订的《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新增设的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懂得党和国家有关社会保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较牢固地掌握有关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具有一定实践能力的高级、复合型专业人才。到目前为止,全国开设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高校已有100多所,其中30多所高校具有硕士点、7所高校具有博士点。着名的有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复旦大学等。辽宁省里开设该专业的有辽宁大学和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随着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不断发展和生源范围的扩大,每年该专业的毕业生也在不断地增加。

  一、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

  1.专业就业率偏低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毕业生的人数连年增长,就业问题日益严峻。每年就有近万名该专业的大学生会投入到就业市场上。但是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多是国家公务机关或者是企业或事业的领导层,这部分就业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并不是十分广阔。例如,毕业生想要进入政府劳动保障部门就要参加公务员的录用考试,而我国公务员的录用名额十分有限,针对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岗位就屈指可数,这就给毕业生的就业带来极大的压力。虽然从总体上该专业在不断的发展壮大,但是需求不足导致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低。

  2.专业认可度较差

  虽然从1998年开始就开设了该专业,然而政府及社会对该专业的接受度和认可度都偏低。一方面由于宣传的不到位,从政府、企业到普通民众都对该专业知之甚少,毕业生普遍反映在招聘目录中很少招考该专业,即使有的招聘岗位与该专业很吻合,也没有列示该

  专业。另一方面,学校的知名度低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我校于2009年开始招收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学生,在社会的就业市场还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可,导致就业情况并不理想。

  3.专向性职业缺乏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毕业生可以进入国家各级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人事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企业与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保险公司等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方面的政策制定与组织管理工作,也可以进入相关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或者进入法院、劳动仲裁机关等部门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方面的实务工作。就业前景十分广阔。这些开设专业之前的优点,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对于这个专业的对口职业极少。

  二、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就业供求不平衡

  自1998年开始至今,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一直在不断地发展,各个开设专业的高校也在不断地扩大其招生规模,使得该专业的毕业生也在不断地增加。但是我国事业单位改革和公务员制度滞后,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都处于部门精简阶段,本身就存在富余人员,许多单位都开始实行只进不出的政策。即使存在用人需求,单位和机关部门也实行凡进必考的原则。针对专业知识的局限,毕业生多是应征管理类职位。企业的用人需求多是劳动密集型职位,对管理阶层的需求较少。

  2.宣传力度不到位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专业,专业建设还不是很成熟,人们对该专业的了解程度极低。许多劳动力市场上的用人单位在招收岗位人才的时候很少将该专业作为专门招聘的专业。其原因大多是用人企业和政府公务部门对这个专业的来了解较少,不清楚专业的专业知识基础以及人才的培养方向。总的来说,就是政府和学校对于该专业的宣传力度还不到位,没有提高专业影响力。

  3.就业方向不明确

  根据对开设了该专业的各院校网站所公布的公共信息进行统计,目前各院校的专业方向定位五花八门。归纳起来主要由以下几类:(1)以经济学为依托,尤其偏重于劳动经济学方向,如武汉大学、首都经贸大学等;(2)依托社会学的,如苏州大学、吉林大学等;(3)具有公共管理特色或有公共管理学背景的,如山西财经大学、南京财经大学等;(4)以工科为主的院校,如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等。由此可见,开设该专业的众多高校对于专业的定向各有不同,那么专业对应的就业方向也不尽相同。因此从总体来看,该专业的就业方向并不明确。

  4.自身素质不完善

  部分的大学生在校期间,只对该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了学习,而对于实践方面的经验几乎没有。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作为管理学类的专业更注重对理论灵活的应用,实践经验的缺乏导致毕业生就业后不能较快的适应岗位的需要。另一方面,有不少的毕业生面对当前并不乐观的就业形势,不能很好的调整自己的心态,会出现对极

  其不自信或是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

  三、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1.规划专业办学规模

  各高校应该树立专业人才质量第一的理念,省级以上门应该提高本专业准入门槛,严格审批新开办的院校,另一方面对已开办该专业的院校进行专业评估,达不到标准的取消其办学资格。根据近几年该专业方向的就业需求合理的宏观估计学校自身的招生规模,防止出现毕业生人数过多从而面对稀缺的职位就业竞争压力巨大的局面。

  2.加强专业宣传力度

  政府应当加强劳动与社会保障方向的方针和政策的宣传,不断进行体制化的改革,使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劳动与社会保障,提高劳动与社会保障的影响力。开设专业的院校加强与招聘企业的合作交流,

  在沟通的过程之中使用人单位了解专业的知识技能和该专业优秀人才的培养。对社会公众,学校可以采用网络或电视广播等大众传媒的方式,宣传专业的办学特色以及人才的培养,使社会大众更好的了解专业的相关内容,增强专业的社会影响力。

  3.明确专业就业方向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发展要适应不断增长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该专业的定位应该在培养应用型的社会服务型管理人才上。除了培养少数专业方向的学术型人才外,更要大力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应用型社会服务人才的培养目标应定于企业和基层的服务岗位。专业的培养定向应当体现学生的就业能力强,进入工作岗位后上手操作快,站稳岗位牢和发展后劲足。

  4.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针对学生对于就业岗位的价值判断问题,需要学生认识到目前整体的就业形势,自觉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实事求是地对自己进

  行评价,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在校期间,学校要加强对即将毕业学生的就业观念的引导。虽然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毕业导向大多是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但是毕业生要摆正自己的就业心态,不能一味地想要进入高收入高福利的用人单位,有很多社会保障领域的工作内容和职位并不是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性质的。对于刚刚步入社会的毕业生来说,自身的综合能力还不足。只有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中更有竞争力。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不断地巩固专业知识,打下扎实的基本功,一步步达到理想的职业目标。

  参考文献

  [1]姜丽美.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D].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6):37-38.

  

  

篇十三:劳动与社会保障就业情况

 非常感谢公司给我这个成长的平台令我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进步慢慢的提升自身的素质与才能回首过往公司陪伴我走过人生很重要的一个阶段使我懂得了很多领导对我的支持与关爱令我明白到人间的温情在此我向公司的领导以及全体同事表示最衷心的感谢有你们的协助才能使我在工作中更加的得心应手也因为有你们的帮助才能令到公司的发展更上一个台阶在工作上围绕公司的中心工作对照相关标准严以律己较好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劳动与社会保障现状分析

  -------------读<公共劳动保障>后感,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及经济全球化,国际化的步伐的加快。各种所有制经济特别是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和非公有制的迅速发展,以及新旧体制的摩擦利益格局的调整及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和体制上的不完善等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当前的劳动关系呈现出复杂化多样性的特征,并出现许多值得关注的热点问题。对这些题进行研究很有意义;毕竟我国劳动关系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社会阶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这些热点问题必然反映着一定的规律性,发现这些规律并对之进行梳理必然有利于我国劳动关系的健康和谐的发展,同时对这些热点问题进行研究也很有必要,这些热点问题往往暴露出现有制度的漏洞和瑕疵,这就需要对现有制度进行理论上的诊断,找出其不足之处并加以修补和完善。从社会建设来看,社会保障与社会管理相辅相成,呈正相关效应。完善的社会保障可以为创新社会管理提供群众基础,激发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热情,而创新社会管理则能延伸传统社会保障力量的服务触角,变革其运行模式,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的标准和水平。社会管理创新延展为社会保障服务手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求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工作格局。从运行模式和参与力量来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与其具有高度的同一性。首先,社会管理创新提高社会保障服务效率。传统的高度行政化的控制模式和单纯的市场化管理模式都难以满足新形势下社会管理的需要,创新社会管理要求对城市进行精细化管理。要把曾经的行政系统条块分割变为整体联动,由被动应对变为提前介入主动服务。为此,必须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依靠信息化手段建立大型的社会管理综合信息平台。从而及时回应群众诉求与社会关切,可以有针对性地提供社会保障服务,构建全方位、动态式、便捷高效的社会保障格局。其次,社会管理创新丰富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体系除了城乡差距大、碎片化严重等缺陷外,资金来源不充足也是重要的制约因素,尤其是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政府财政资金紧张,个人缴费能力有限,急切需要动员社会资金参与,形成多元化的社会保障资金募集模式。大力发展包括慈善在内的社会公益事业,正好是创新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要通过引导各类社会慈善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服务社会能力,承接大量以往由政府承担的社会事务职能,广泛参与到卫生、教育、环境保护等工作中来,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由此可见,通过支持、引导非政府组织发展,广泛开展各类志愿服务和义工活动,大力倡导建立各种民间公益基金,鼓励开展各种类型的公益慈善活动,一方面可以利用社会组织结构扁平化、运作机制灵活等优势来弥补政府机构官僚化严重、效率低下,对社会需求敏感度不高等缺陷,另一方面,成长于草根之中的社会组织强大的社会动员和资源整合能力,也能补齐社会保障资金紧张和服务不足等短板。完善的社会保障推动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我国正处于转型期,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各类特殊群体不断出现,且由此引发一系列其它社会问题。被称作社会稳定的“安全网”、经济运行的“调节器”、社会矛盾的“减压阀”的社会保障,可谓大有可为。第一、科学的社会保障体系为社会管理营造良好的群众基础。尽快建立“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中国社会保障发展的重要任务。高效、合理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有效缓解社会矛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形成良好

  的社会秩序。客观上,也为社会管理创新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群众基础。当前,中国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加快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必须从农村实际出发,针对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农田水利建设组织难、投入难、管理难等问题,切实深化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要创新组织发动机制。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关键要有效调动基层政府和农民群众两方面的积极性。要通过严格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健全部门分工协作制度、完善考核评价机制,以及“以奖代补”等方式,让基层政府不抓农田水利有压力,抓好农田水利有奖励、有动力要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建什么、怎么建,多听农民的意见、想法,让农民群众做主。要更多的运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带动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农民投工、投劳、投资,把“要我干”变成“我要干”。要特别重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用水协会等新型主体在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作用。要创新资金投入机制。水利投资欠账很多,不论是大的水利项目,还是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光靠财政投资难以满足需要,要深入研究资金筹措新机制,努力拓宽资金渠道。各级政府要把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公共财政投入重点,认真落实好土地出让收益计提及统筹、水利建设基金等政策,发挥公共财政在水利建设投入中的主导作用。要研究和探索支农资金统筹使用办法,盘活沉淀资金,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要增加财政贴息,扩大政策性贷款规模,积极探索收益权质押贷款、设备设施融资租赁等,加强对农田水利建设的金融支持。要进一步向民间资本开放水利建设领域和范围,推进经营性水利项目进行市场融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吸引社会各方参与兴修水利。研究探索将财政投资形成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资产转为集体股权,或者量化为受益农户的股份,调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个人参与水利设施管护的积极性。鼓励和扶持农民用水协会等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充分发挥其在工程建设、运行维护、水费计收等方面的作用。在过去十年时间里,中国主要城市的房价上涨了近4倍,房价或许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和社会稳定的最大威胁。经济方面,人们担心中国房地产已经出现泡沫,而泡沫最终会破裂,这将会引发一场金融危机。社会方面,人们普遍对高房价感到不满,而房价的持续上涨只会引发更多的不满。中国政府显然意识到了这两种风险。今年3月,中国总理李克强在其上任后的首次记者招待会上承诺要调控房地产市场——这有些像其前任,温家宝也曾屡次承诺要调控房地产市场。李克强表示,这将会“惠民生、促发展”。然而自他发表讲话以来,房地产市场仍然不乏疯狂。中国主要城市房价同比上涨了近20%。关于房价上涨有各种不同的解释:首次购房者被压制的需求、资本流入和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都起到了作用。但还有一个问题如果不得到解决的话,将会让中国政府十分尴尬。中国政府为楼市降温的核心举措是到2015年建造3600万套保障房,但现在该政策露出了失败的迹象。保障房政策没有成功遏制房价上涨,相反却成为腐败的温床,并加大了业已负债累累的企业和城市的财务负担。中国的保障房政策存在严重偏离正轨的风险。广受诟病的是3600万套的目标,因为并不严谨的保障房定义使其实际在建数量被夸大。但即便只实现一半目标,数量也接近中国过去5年住房建造总量的一半,这是令人赞叹的成就。瑞信分析师杜劲松说:“建造并非最大的问题。中国人擅长盖房。最令人担心的是你如何能确保公平而高效地分配保障房。”人们普遍认为,只有有关系的人才能买到保障房,这虽然有些夸大其词,但也反映了一些事实。售价仅为30万元人民币(合4.9万美元,不到市价的一半)的保障房非常吸引人。今年早些时候,中国郑州市某区房管局原局长涉嫌非法拥有约29套住房(其中至少11套是保障房)而被拘留。中国官方新闻机构新华社直言不讳地指出,官员们轻易地积累了数十套保障房,拿走了本来为弱势群体建造的住房。今年8月,中国国家审计署对保障房腐败的规模做出了估计。它表示,去年有58亿元人民币的保障房资金被挪用,利用不实资料、以不公平手段获得保障房的达11万户。与该计划的整体规模(去年拨付保障房项目的资金高达8800亿元人民币)相比,这些数字并不算高,但中国很少会进行全面审计,因此人们认为所发现的问题

  仅是冰山一角。乐观者认为,目前否定中国的保障房政策还为时尚早。由于大型开发项目需要3年左右的时间,目前第一批保障房中许多才刚投放市场。但是房地产公司从事这些有益社会的事可能面临巨大的压力。栖霞今年一季度末的资产负债率从2012年初的不到90%,上升至114%,一定程度上就是因为大规模建设保障性住房。今年8月,中国国家审计署对包括栖霞在内的数十家开发商进行了谴责。该公司以保障房的名义申请了1.5亿元人民币银行贷款,后来却用来偿还商业开发贷款。这也是中国目前存在的一个重大阻力。中国的社会保障应该着重城乡一体化,在西方国家有一句老话“一次分配不足,二次分配补”,就是一次分配形成了收入差距,二次分配就弥补,而在中国不是这样的,一次分配就有差距,而二次分配扩大了差距,因为工人和城市职工有公费医疗,农民工连合作医疗都不一定能保障,所以城乡社会保障要一体化。城镇化率达到80%,也就是需要12亿人住在城镇,现在6亿多再增加5亿多人的话,你看现在城市都挤到什么样子了,生活水平大幅下降,谁也不愿意搬到城市里去了,12亿人拥挤在城市你再怎么建设也来不及了,所以一定要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中国的城镇化率应该是老城区向新城区到新社区。转型是营销方式的转型,不仅重生产,而且重产前产后服务,这样的话,效率就上去了。管理体制的转型,家长制、家族制在初期是有作用的,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就要把家庭持有的股权和企业经营权分开,我可以择优而不是择亲,只要能够推进企业发展可以外聘经理人,自己内部培养选拔出来也可以,这就是管理体制。农民以产权,农民有财产了,才有财产性收入。。土地确权了,承包地的经营权、宅基地的使用权、宅基地房子的房产权,三权三证,有了这些之后农民心里踏实了,积极性增加了,养殖业发展了,种植业也发展起来了。农民外出打工之后土地就流转了,宅基地的房子拆迁掉了重新盖,盖有四层楼高的房子,干嘛呢?你住得下吗?他们说第一层出租给人家做商店,另外再出租一层,剩下上面两层就够住了,谁住呢?是嘉兴城里上班族和大学生都在这里租房子。还有就是长期租住的,有的租住了30年的时间,房子一租就可以安心在这里住30年,这样一来农民收入提高了,嘉兴市在土地确权以前城市人均收入和农村人均收入之比是3.1:1,土地确权以后就有变化了,1.9:1,为什么差距这么大?农民收入提高了,他们有多种多样的收入。还有以前没有想到的好处,耕地面积经过土地重新丈量和确权以后,增加了20%,为什么会增加20%这么大的规模呢?当初有农业税,有农业税所以少报了,一亩三分地就报一亩,家家如此,谁也不会按实报。而土地重新丈量了,又没有农业税了,谁少报那才是傻瓜,都是实报,因为少报你将来土地出租,土地入股都会少赚钱,所以当然要实报,这样丈量完全村都知道你有多少土地,所以土地收入增长了。建立适合农民工特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其目的在于通过提供一个有别于城镇职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制度安排,逐步将农民工平稳地纳入社会保险体系,为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建立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提高城镇化水平,转移农村人口,优化城乡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是推进城乡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大措施。以现代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替代传统的土地保障,解除农民工的后顾之忧,有助于农民工思想观念和消费观念的现代化,有助于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和城乡社会稳定,是先进文化发展的必然方向。根据农民工亦工亦农、工作流动性大、收入不稳定且偏低等特点,创造性地建立适合农民工特点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将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是最大限度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满足农民工利益要求的具体体现。与此同时,建立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也是建立公平市场竞争环境的内在要求。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开始放弃农业生产活动,主要依靠工薪收入生活,一些人也不再具备从事农业劳动的意识和技能,许多农民工(约15%左右农民工,因现行承包政策和婚嫁等原因而没有承包土地)也不再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对土地依赖程度普遍较低。农村流动人口即农民工的典型调查显示:已经有若19%的农民工没有土地,完全放弃了对土地的依存;有46.8%的农民工在即使失去土

  地承包权也会继续在外务工,也准备放弃对土地的依存;16.5%的农民工处于不确定状态,只有17.7%的农民工会选择回家务农。这就是说,有近70%的农民工已经作出了城镇化选择,若为其提供社会保障或提供一定的经济补偿,作出城镇化选择的比例还会大幅度提高,即有约70%的农民工对社会保障制度的依存度较高。调查同时表明,没有土地和土地撂荒者只占全部样本量的20.3%,即只有20%左右的农民工愿意放弃土地的经济收益,70%左右农民工的土地是由其他家庭成员耕种,其收益相当于自己耕种。这说明,要农民工完全放弃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其经济补偿或社会保险水平应不低于由自己或其他家庭成员耕种的收益。这可能构成土地换保障进程中经济补偿政策的底线,也应是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的最低成本线。显然,建立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土地换保障,推进城镇化,其对政府的挑战远远大于对农民工的挑战。由于农民工没有纳入社会保险体系,在面临失业、工伤、疾病、年老丧失劳动能力等风险时,没有任何社会保障的农民工往往只能自找出路或被迫重新从事农业生产。这些本来就是从农村向城镇转移的剩余劳动力,再回到土地,只会加重农村失业和其他社会问题,并延缓城镇化进程。因此,使农民工重返土地,将土地保障作为农民工的最后避难所,使之“亦工亦农”的做法,已面临各方挑战,必须逐步扭转。而建立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将其纳入新的社会保险体系,则是推进城镇化最重要的制度保证,也是顺应城镇化发展趋势的战略举措。从土地的承载能力及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角度而言,我国现有农村土地难以为包括现有农民工在内的所有农村人口提供良好的保障,甚至无法保障全体农村人口的温饱生活。实施城镇化战略,减少农民,使大批农村劳动力主动放弃土地这一根本依托而走进城镇、走进工厂,通过建立适合农民工特点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促进农民工率先完成从传统土地保障到现代社会保障的过渡,解除农民工的后顾之忧,推进农业规模经营,有利于加快城镇化和农村现代化进程,为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创造宽松的环境,更有利于实现扩大内需,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必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目前以“三高”(高基数、高费率、高待遇)为特征的城镇社会保险制度,主要是为国有企业职工设计的,明显具有对长期实行低工资国有企业职工的补偿性质,也是保证体制顺利转型的现实制度选择,制度本身具有明显的过渡性质。若将这种具有补偿和过渡性质的制度扩大到其它对象,既不合理,也会给制度的运行埋下巨大的隐患。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市场取向的改革,为保持现行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我们不得不选择了通过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的方式来维持该制度的运行。其实质是通过推行高费率的社会保险制度,让其它参保单位和个人承担历史原因形成的转制成本。而事实上,城镇国有企业体制转型形成的社会保险历史债务,如果根据其成因由国家承担,以国有资产利润、国有资产变现等特殊方式来化解,是成本最低的方式,也是最理想的政策选择。相反,如果让其它参保单位和个人承担历史原因形成的转制成本,则并不是最佳政策选择,甚至是不合理的政策选择。因为,推行不合理的高费率的社会保险制度,一方面难以实现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的政策目标。高费率可能使有承受能力的单位和个人不愿意参加社会保险,而对社会保险有强烈需求的农民工,往往因为承受能力有限又无法参加社会保险,社会保险覆盖面扩大的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掘。而且,大量承受能力有限的单位和个人参加高费率的社会保险制度,可能会造成这些参保单位和个人行为的扭曲,降低这些企业的竞争力和参保的积极性,影响这些企业提供新的就业机会,进而影响整个经济社会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难以真正解决制度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其它参保单位和个人以高费率参保,在短期内可能减轻财政负担,对保证该制度的正常运行产生积极作用。但从长期看,大量不应该享受经济补偿的社会群体,却享受国有企业职工享受的具有补偿性质的高待遇,在制度本身存在缺陷的情况下,必然使基金超过社会保险的收支平衡点,必然使财政背上更大、更重、不断膨胀的历史包袱,必然使制度陷入更深重的危机。由此可见,向其它参保单位和个人扩面并不能真正化解制度危机,必须寻求新的途径。

  回顾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历程,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从无到有、覆盖范围从城镇到农村、从职业人群到城乡居民,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基本形成,目前已进入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发展的新阶段。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十二五”时期将是我国统筹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关键时期,要按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社会保障方面继续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对于中国劳动社会保障的现状,我想起柴静在书中<看见>讲农村征地问题。在市场经济中,有一条众所周知的规则:自由的买和卖,等价交换,在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已经因为尊重和使用这条规律,得到巨大发展,但是却在影响人口最多的土地问题上有了一些例外。给农民的不是价格,而是补偿。进入21世纪,中国的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发展战略的主体思路是:就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和社会保障的完善必须考虑与其他经济,社会变量的偌大重大关系。需要从前瞻的角度,以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双重视角研究我国21世纪初期的公共政策,对中国特定历史背景下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战略关系,形成基于‘以人为本’理念及‘科学发展观’的积极劳动保障发展战略。期待在今年11月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看到进一步的保障政策。

  

  

篇十四:劳动与社会保障就业情况

 从事行业毕业后主要在新能源互联网金融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1新能源2互联网电子商务3金融投资证券4贸易进出口5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从事岗位毕业后主要从事人事专员招聘专员人力资源专员等工作大致如下1人事专员2招聘专员3人力资源专员工作城市毕业后上海北京深圳等城市就业机会比较多大致如下1上海2北京3深圳4广州5武汉6杭州7南京8厦门3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就业前景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是我国全面建立和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急需人才具有长久稳定的就业潜力

  2018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分析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管理学、经济学、劳动与社会保障学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能够在政府财政、*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胜任劳动社会保障管理、员工福利规划及相关基金管理与运用等工作,以及学校、科研单位教学与研究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学生应能够掌握管理学、劳动与社会保障学、社会保障精算、企业风险管理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熟悉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领域的法律和政策,掌握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与运用流程,熟悉劳动和社会保障业务运作。争取达到英语六级水平,熟练利用英语获取专业信息,可以利用计算机、数据库和相关网络工具从事实际业务和研究工作。

  2、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政府部门、政策研究部门、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作;在基层劳动社会保障部门、*政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劳动、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服务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新能源、互联网、金融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新能源

  2互联网/电子商务

  3金融/投资/证券

  4贸易/进出口

  5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人事专员、招聘专员、人力资源专员等工作,大致如下:

  1人事专员

  2招聘专员

  3人力资源专员

  工作城市:

  毕业后,上海、北京、深圳等城市就业机会比较多,大致如下:

  1上海

  2北京

  3深圳

  4广州

  5武汉

  6杭州

  7南京

  8厦门

  3、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就业前景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是我国全面建立和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急需人才,具有长久稳定的就业潜力。毕业生可以进入国家各级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人事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企业与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保险公司等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方面的政策制定与组织管理工作,也可以进入相关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或者进入法院、劳动仲裁机关等部门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方面的实务工作。就业前景十分广阔。毕业生可以参加社会保障学、劳动经济学、社会学、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法律等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是公共管理的一个重要分支,社会保障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现代社会人的基本需求及政府的基本社会政策之一,其目的是使公*在生、老、病、死、伤残和失业的情况下,能够从社会得到必要的物质帮助和服务,是现代社会的“安”和“减震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社会保障在稳定社会、保障公*基本生活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劳动就业问题和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劳动保障事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柱,建立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因此,当前劳动社会保障系统本身需要进一步加强能力建设,需要一大批具有劳动社会保障专业知识人才,需要尽快提高服务质量,努力赶上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水平,才能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保驾护航。

  精品文档资料,适用于企业管理从业者,供大家参考,提高大家的办公效率。精品文档资料,适用于企业管理从业者,供大家参考,提高大家的办公效率。精品文档资料,适用于企业管理从业者,供大家参考,提高大家的办公效率。精品文档资料,适用于企业管理从业者,供大家参考,提高大家的办公效率。

  

  

篇十五:劳动与社会保障就业情况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分析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就业方向有哪些,毕业后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生会去哪里工作?毕业后学生都找了什么工作?以下是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常见的几个就业方向,供参考。

  1.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就业前景

  本专业的就业前景不错,学生毕业后能胜任劳动与社会保障与民政部门的社会保障、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方面的管理工作;能胜任城镇社会保障、工会及其它政府部门、社会团体的基层社会保障、社会服务工作。

  2.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就业方向有哪些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是我国全面建立和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急需人才,具有长久稳定的就业潜力。毕业生可以进入国家各级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人事管理部门、企业与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等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方面的政策制定与组织管理工作,或者可以进入相关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或者进入法院、劳动仲裁机关等部门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方面的实务工作。

  3.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需要掌握哪些能力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掌握现代管理和计算机应用技能;

  3.了解中外劳动与社会保障领域的理论与实践进展;

  4.熟悉党和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掌握中外经济学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经济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就业方向有很多,就业前景也比较广阔,但大家还是要在专业上努力学习,争取学习地更深入。

  点击查看: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属于什么大类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就业方向: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是我国全面建立和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急需人才,具有长久稳定的就业潜力。毕业生可以进入国家各级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人事管理部门、企业与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等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方面的政策制定与组织管理工作,或者可以进入相关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或者进入法院、劳动仲裁机关等部门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方面的实务工作。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毕业生主要担任人事专员、人力资源专员、人事主管、直招海员、直招船员、人事行政专员、人力资源主管、人事经理、人力资源经理等岗位工作。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就业前景: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是公共管理的一个重要分支,社会保障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现代社会人的基本需求及政府的基本社会政策之一,其目的是使公民在生、老、病、死、伤残和失业的情况下,能够从社会得到必要的物质帮助和服务,是现代社会的“安全网”和“减震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社会保障在稳定社会、保障公民基本生活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劳动就业问题和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劳动保障事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柱,建立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培养目标: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培养具备比较扎实的管理学与经济学专业知识,掌握现代管理技术与方法,能在政府部门、政策研究部门、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西方经济学、人口学、社会学、财政学、保险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行政学和行政法、货币银行学、人力资源管理等。

  就业方向: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毕业生适宜在各级各类劳动与社会保障服务指导机构、各级各类社会福利机构、残联、残疾儿童康复、特殊教育机构、心理咨询机构、残疾人用品用具机构、家政公司、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从事康复、保健、护理等技术服务和管理。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篇十六:劳动与社会保障就业情况

 劳动与社会保障学生就业问题浅析(同名36094)

  浅谈我国社会保障专业的就业前景

  ——以重庆市为例

  作者:叶蕾

  导师:孙晓锦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以及大学生就业率的逐步下降,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当代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作为一个新兴的跨学科、文科性、应用性强的专业,具有不俗的竞争力;但是作为一个新专业在发展过程中又存在许多的缺陷和问题,对该专业学生的就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以重庆地区为例,分析社会保障专业的优势和学生的就业心理,研究社会保障专业的就业前景,发找出本专业就业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社会保障;毕业生;就业;竞争

  一、重庆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发展现状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是教育部1998年在新修订的《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新增设的专业。该专业设立时间虽晚,但发展速度很快。到目前为止,全国开设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高

  ofacuntbily,redsph.Sg-wk

  校已有100多所,其中30多所高校具有硕士点、7所高校具有博士点。著名的有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复旦大学等。重庆地区开设了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本科高等院校有重庆理工大学、重庆三峡学院、重庆文理学院、重庆工商大学、西南大学共5所,其中,重庆三峡学院民族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为2008年新开,重庆文理学院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是于2009年新开设的。社会保障工作的专业性要求较高,涉及面广,包括:劳动经济、劳动关系、社会保险、人力资源管理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了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四个部分,其中社会保险又包括了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五大险种。更具体的则体现为,养老保险又被划分为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三个层次,具有特殊性的又如重庆地区特有的城乡统筹的养老保险。

  根据2005年的统计,我国在各行各业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的工作人员大约有100

  ofacuntbily,redsph.Sg-wk

  多万人,但大多数非专业人员,属于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毕业生少之又少。在发达国家,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作的专业人员与劳动力的比例一般是1∶1000左右。目前,由于我国社会保障工作的专业化水平不高,社会保障制度不发达,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作的专业人员与劳动力的比例偏低,仅为1∶7300。因此,从发展趋势看,我国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的社会潜在需求量很大。

  据笔者调查数据显示,以重庆市江北区为例,至少有8个人力资源管理公司的业务涉及到代办企业职工社会保险,其中规模较小的一家公司(简称ZX公司,下文同),员工仅有11人,在2012年第四季度开始甚至只有3名员工在负责大约2300人左右的职工社会保险,甚至涉及到“中国人寿”、“中美联泰大都会”两家国内规模最大的两家保险公司的员工社会保险业务,且他们的代理业务规模在不断的增加,而这3名员工中仅有一人是社会保障专业。而在重庆市江北区社会保障局内部,直接负责社会保障业务的职工大约为30人左右,平均年龄为24岁,均是社会临时招聘人员的身份,此类工作人员专业多分

  ofacuntbily,redsph.Sg-wk

  布在:文秘类、经济类、计算机类、会计类,无一人是社会保障或者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根据重庆市江北区社会保障局提供的最新资料显示,截至2013年1月份,江北区总共需要购买职工社会保险的人数约为288000人,但是由于辖区内的人力资源管理公司和各个公司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无法完全承接大批量的社保业务,故江北区数家大型企事业单位将该项业务外包给其他外地公司,由这些北京、深圳、上海的公司通过其他手段为职工在重庆范围内购买社会保险。

  从以上例子不难看出,仅重庆地区对于社会保障和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需求量还是很大的,如以ZX公司为模型,1名社会保险代理专员负责大约600人的职工保险,工作压力巨大,而且从各个人力资源管理公司透露出的信息来看,各家单位已经不堪重负。一是因为公司内部社会保障和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奇缺,工作质量无法保证,社会保险代理专员不是该专业出身,无法很好解答员工各方面的社会保险问题,甚至误导员

  ofacuntbily,redsph.Sg-wk

  工,耽误员工的社会保险待遇享受,公司同社会保险代理员工的矛盾冲突严峻,几乎每日都有冲突事件;二是因为业务量太过巨大,就目前的形势来看,重庆地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还不够完善,一名人力资源管理专员或者社会保险专员负责的业务多种多样,包括:绩效管理、薪酬发放、保险购买、工伤申报、生育申报、面试招聘、法律顾问等多个方面的角色,这也间接导致人力资源管理和社会保险代办行业内部从业人员更新换代速度奇快,针对56人社会保险代理专员和人力资源管理专员的统计调查显示,最长的从业时间为3年,由于专业的特殊性,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上任之后必须100%投入到工作中,所以最短的从业时间仅为2周

  根据不完全统计,西南大学2010年该专业毕业学生为70人;重庆工商大学2011年该专业毕业学生为89人;重庆三峡学院2012年该专业毕业学生为55人①,即重庆地区目前为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数量奇少。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对于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的需求

  ①重庆地区开设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本科制的共5所大学,其中由于重庆文理学院该专业为2009年新开,故截至本论文编写结束时尚无毕业学生。

  ofacuntbily,redsph.Sg-wk

  极大,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刻不容缓。

  二、劳动与社会保障学生的就业困境和就业现状

  (一)就业困境1.学校层面我国于1998年正式新增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几乎很多高校都还处于专业建设的摸索阶段,各个高校对于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专业方向定位多种多样,有劳动经济方向、劳动关系方向、薪酬管理方向、人力资源管理方向、社会保障方向、社会保险方向等。学术研究的多样性,突出各自学院的特色对于专业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但是很多高校在开办专业时一是无视市场的需求盲目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没有对特殊情况进行科学论证,取向不明确;二是盲目跟风,甚至在没有足够师资力量的情况下盲目开课,让本身是历史学、哲学学位或者其他非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教师对学生进行授课,导致一些高校开设的劳动与社会保障课程中的社会学知识占到了80%,造成极端化,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单一,实践的程度不够深入。在当前国内的高校甚至出现了教材内容

  ofacuntbily,redsph.Sg-wk

  枯燥、重复、缺乏实践的情况。在对重庆三峡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生的调查中,笔者发现,社会保障理论书籍《社会保障理论》《社会保障国际比较》《社会保险》,管理学书籍《管理学原理》《行政管理学》《公共管理学》中均出现了大量的重复内容,学生表示这些重复的知识点每学期都会重新学习一次,首先是浪费了教育资源,其次学习积极性大受影响;而老师们表示本专业的授课内容过于侧重理论,同时由于环境的局限性,实践学习难以展开。这些授课方面的限制,加上目前社会各界对本专业的认识不够,学生的就业面变得狭窄,在当前国内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高校如何对自己进行专业的定位,打造专业特色,以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成为了设有此专业的各个高校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2.学生层面在就业方面,学生自身的问题往往是对专业知识掌握的不熟练和对自身定位的错误。本次针对学生的调查选取了重庆三峡学院、重庆工商大学、西南大学三所高校2012年应届毕业生,发放了100份问卷、回收82份,其中有效问卷79

  ofacuntbily,redsph.Sg-wk

  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79%。下文中,笔者将对该问卷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分析。

  (1)专业知识掌握不强。虽然学习的是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但是80%左右的学生表示自己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并不够,大学期间,对于知识的掌握主要是为了应对考试。甚至有65%左右的学生表示一旦顺利的通过了考试,很快就会将上一学期学习到的专业知识忘记,包括一些十分基础的知识。同时,上文中也提到重复的知识结构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在参加专业对口的职位面试中,考官则或多或少的提及相关的知识,其中专业职位面试不过关的同学表示,很多问题自己不知道答案或是一知半解,他们相信这是面试失败的主要原因。

  从笔者此次2013年年初开始针对重庆地区社会保险行业进行为期3个月的调查发现,在行业内部,包括政府的社会保险部门,各个公司的人力资源部,各个人力资源管理公司,对于从业人员的理论知识要求并

  ofacuntbily,redsph.Sg-wk

  不高,更多要求的是实践,结合具体问题提出解决办法的能力,且重庆地区每个县市之间也有些许政策的不同,这就要求社会保障专业的学生将大量的时间投入到实践和最近1-2年新政策的学习之中去,专业老师和教学计划也必须投入大量的精力保持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否则仅停留在对国家层面上的政策理解是无法帮助专业学生很好的就业的,甚至会禁锢他们的思想,不从工作的实际出发。

  (2)缺乏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在调查中,70%的同学表示在大学期间没有考虑过未来的发展方向,15%的同学表示有想过发展方向,但没有制定过完整、系统的学习计划;10%的同学表示制定了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但却没有努力实施;仅仅5%的同学,即只有4名同学认真的制定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也认真的实施了自己的计划,并达到了目标。如,受调查者中有14%的同学选择了考研,但是其中有高达4成左右的同学在最后阶段放弃了考研,根据他们说,其实在真正考研考试前,他们都没有考虑好自己未来的工作,仅仅是看到其他同学在准备找工作、参加面试、准备考研,而自己对职业生涯毫

  ofacuntbily,redsph.Sg-wk

  无规划的一种选择。上文提到过社会保障行业内人员的从

  业周期不长,也是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一个重要表现,本专业的前途和发展前景十分光明,社会需求量也巨大。但众多学生没有进行过仔细的分析,被眼前的困难所蒙蔽,过早放弃了这份职业。在人力资源管理公司内部的猎头名单上可以看出,具有3-5年工作经验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如果从事过薪酬管理、争议处理、面试招聘等多个方面的工作,年薪决不会低于10万人民币,这其中还不包括其他福利和年底分红。所以,加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长期目标制定对于他们有十分重大的影响,甚至直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3)期望和实际不符。这种情况是一个长期性和广泛性的问题,代表了现在全国大部分大学生的一个就业现状。但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学生相比其他专业的学生更加追求稳定而不是高收入,在关于“您觉得选择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什么”的调查中,笔者发现70%的学生选择了“高稳定

  ofacuntbily,redsph.Sg-wk

  性”,20%的学生选择了“高收入”,10%的学生选择了其他选项。选择“高稳定性”的学生对于未来工作的选择大多是参加公务员考试,或者进入到事业单位工作,他们表示,也许刚开始的工资只够保证自己的基本生活,但是一旦稳定下来,工资自然会慢慢上涨,所以自己更担心的问题是失去工作。这些选择往往是在缺乏现实了解的情况下做出的,没有考虑自己专业的实际情况。尽管有70%受调查者的理想工作地点是国家机关以及事业单位,但是由于该类工作巨大的竞争性,受调查者中,仅仅只有不到10%的人考取了公务员或以其他的社会公开招聘的形式进入事业单位工作。

  (三)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在调查回收的79份问卷中,已经确定找到工作的为61人,考研的7人,而还有11名同学没有找到工作或者还在等待通知。而找到工作的同学中,有8.19%的同学是在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工作,这些学生中,有些只是以临时招聘人员的身份进入工作岗位的;6.55%的同学供职于金融机构,如银行、投资公司、信贷公司从事相关工作;27.87%的同学从事与管理相关的工作;

  ofacuntbily,redsph.Sg-wk

  57.39%的同学在从事其他种类的工作,如销售、客服、自由职业。可以看出,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生的去向大体分为三类,一是进入高校继续深造,从事科研活动;二是进入各级政府部门、各种事业单位从事具体的工作;三是进入企业、小公司或者自由职业者。

  总体来说,社会保障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虽然包括考研学生在内的第一就业率拥有77.21%,但是只有23%左右的工作较为稳定,工资也较为令人满意,进入政府或相关部门工作的比例却不到8%,比例相对较小。而剩下的在各种企业的就业者,面临失业的风险远远大于这33%的毕业生。

  三、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生的就业优势

  (一)行业发展空间大,人才紧缺就我国目前的发展水平来看,社会保障体系十分不完善,专业人才储备不足,尤其是熟练掌握社保知识的专业性人才更是十分缺乏,因此,这方面人才缺口较大。以重庆为例,重庆市2009年的劳动力资源总量

  ofacuntbily,redsph.Sg-wk

  为2600万左右,而需要从事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的工作人员大约为1%,既26万,而目前为止重庆本地的社会保障专业本科毕业生不足1500人,可以看出重庆,乃至于全国对于社会保障从业人员的需求量十分巨大。所以,在未来几年的时间内,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将会是一个很有潜力的专业。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各类与劳动与社会保障事业相关的各类单位达到了4.4万个,即使平均每个单位专业从业人员为10个,也总共需要44万的从业人员。而相关社会保障法中也规定,符合条件的企业和事业单位都必须为职工提供养老、医疗、失业、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障,这就要求每个单位都有专人负责这些项目。截止2001年底的统计,我国的企业和事业单位个数达到了200万个,以平均每个单位由一个人负责相关业务,人员需求也会达到200万,因此采取最保守的估计方式,我国在2001年年底就需要200多万的社会保障从业人员。

  最近几年,由于社会保险的推广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强制实施,人员的缺口在不断的扩大。而在中国占据人口大多数的农村人口还没有

  ofacuntbily,redsph.Sg-wk

  享受到任何类型的社会保障,这也就意味着我国需要大量劳动与社会保障的专业人才来扩大我国人口的社会保险覆盖率,社会保障专业的人员在市场上会长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紧缺资源。以重庆市万州区为例,万州区社会保障局的相关专业人才十分紧缺,大部分部门没有一个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从业人员,是一个以前万县市劳动局的工作人员为主、退伍转业军人为辅的人员构成体系。部分科室的工作人员都曾普遍向笔者反映过一个问题,社会保障局每周都会举行社会保险咨询日,但他们面对很多来访的群众,很多问题无法解答,一方面是因为从事的工作较为单一,而群众的问题涉及面往往是社保的各个范围;另一方面,由于不是专业人士,对于群众的问题容易形成误解,造成双方信息的不平衡和沟通的困难。笔者在2011年对万州区社保局的调查显示,万州区社会保障局的社保业务大厅内,62名工作人员无一人是人力资源管理或社会保障专业出身,除开科长级别,其余工作人员均为临时招聘人员。

  ofacuntbily,redsph.Sg-wk

  (二)专业性强,不易和其他专业毕业生就业发生冲突

  社会保障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应用性都比较强的专业,并且具有知识性、政策性、应用性相结合的特点,这就把社保专业的学生与其他专业的学生区别开来。该专业要求学生要系统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通晓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基本理论专业技能,具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调查分析和实际操作的能力,还要具备较强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以及较强的人际交往沟通能力。社会保障专业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相比,有其类似之处,但又比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更为宽泛。很多工作只有在熟练掌握社保知识的学生手中才能准确高效的完成。正如前文所述,社会保障专业是一个十分宽泛的专业,它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知识,所以不能让其他人员仅仅通过简单的培训之后就匆忙上岗,必须由经过专门系统学习和业务培训的专业人士来担任此工作。此外,社保基金需要保值增值,这就需要将社保基金进入到股票等金融市场进行投资运作,其复杂程度可见一斑,这些工作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做的,因而劳动保障的

  ofacuntbily,redsph.Sg-wk

  从业人员需要经过专门的系统学习和业务培训才能胜任工作。

  四、解决社保专业学生就业困境的决策(一)学校方面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理论,轻实践”是国内各个高校存在的普遍问题,甚至这个问题不仅仅出现在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将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部分课程采取案例教学的形式,如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等课程,教师在课件上模拟实际工作场景,让学生更加真实形象地消化所学知识。同时根据不同的职能部门和工作岗位的要求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相应的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可选择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管理部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等作为教学实践基地。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可使实践教学制度化、规范化,同时也有助于学校教育与社会应用的自然衔接,增强专业建设与发展的生机与活力。学校要切实重视与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建立畅通的就业实习渠道,从而提高学生的

  ofacuntbily,redsph.Sg-wk

  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学校要多组织学生参与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调查等工作,并且推荐学生到相关部门进行认知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如,重庆三峡学院民族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的社会保障专业每年都会与万州区社保局合作,由社保局为即将毕业的学生提供实习岗位,使其能够尽快熟悉相关业务。

  2.打造专业特色,科学设置专业课程体系课程设计合理与否,专业特色鲜明与否不仅决定着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是区别于其他高校以吸引人才的不二选择,而且决定其学生以后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去向。长期以来,我国高等院校由于国家计划办学的单一性和相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同一性,使得各院校专业课程体系的统一性非常明显,不同院校相同专业的课程结构几乎一致。这一方面使部分高校,特别是非重点院校,因生源不足、缺乏竞争而面临生存危机;另一方面也使毕业生因缺少自身特色而陷入恶性就业竞争状态。以重庆文理学院为例,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隶属于政法学院。那么与其他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属于管理类二级院系的高校相比,法学院的师

  ofacuntbily,redsph.Sg-wk

  资背景和教师队伍并不具备经济学和社会学的优势,但是在法学方面他们则拥有雄厚的实力。法学院则可以依托自身的科研优势,将专业方向定位于劳动关系方向,培养社会急需的高素质社会保障立法人员和社会保障司法人员。

  (二)学生层面针对学生的价值判断盲目问题,需要学生认识到社会就业的整体趋势,自觉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其次,大学生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做人”的素质,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特殊性要求其学生注定要与大量的公众打交道,那么在工作过程中就一定要有良好的服务态度,并且充满服务热情,这样才会在工作中又所成就,同时受到单位、公众等方面的欢迎。有些大学生意识落后,只重视对学校所安排课程的学习,不注重对自己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造成毕业时高分低能,不能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要。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既懂专业知识又懂管理的复

  ofacuntbily,redsph.Sg-wk

  合型人才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因此,大学生不但要掌握必要的书本知识,还要重视对自己综合素质的培养。要想真正提高一个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生在社会上的就业竞争力,努力巩固本专业知识还是十分必要的。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要求,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越来越重视该专业人才的知识应用能力以及踏实的作风和专业素养。具体说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要有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和认真负责的专业素质;2.具备坚实的经济学、社会学、法学和管理学等基础理论知识;3.要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操作能力和团队精神;4.要有不断创新的意识和潜力,能够在工作中不断提高知识、能力和素质,成为企业和基层服务的行家。

  (三)关于国家体制层面首先,针对目前一些制度的不合理性,国家应尽可能地做些循序渐进地调整,对某些部门进行内部改革,重组或调整,引进并学习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先进理念和制度,从而使中国的社保制度不断走向完善化。只有制度完善之后,社会公众才能意识到社保的重要性,从而开始正视

  ofacuntbily,redsph.Sg-wk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生的就业状况;其次,针对当今劳动市场这种供大于求的现象,国家应出台一些相关优惠政策来积极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及经济欠发达地区就业。十七大以来,国务院一直重视农村地区社会保障的覆盖率,可见在广大的中国农村地区,对于社会保障专业的人员需求是十分巨大的;最后,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发展主要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专业定位要明确在培养应用型的社会服务人才上。除了培养少数从事理论研究和教学人才外,应该大力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而不能过多发展学术型本科人才。在专业特色方面,要在应用型社会服务人才这个目标定位上着力探索。应用型社会服务人才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定位于企业和基层的服务岗位,因此,需要毕业生具有踏实的作风、扎实的理论基础、过硬的素质和不断创新的意识和潜力。总之,专业特色要体现在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强,进人工作岗位后上手操作快、站稳岗位牢和发展后劲足。

  重庆市万州区社保局的宋局长曾向笔

  ofacuntbily,redsph.Sg-wk

  者表示,他们深知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的重要性,也愿意每年招收更多的专业毕业生来开展工作,但是由于上级政府重视还不够,每年分配到社会保障局的社会招聘名额十分少甚至没有,这也是他们工作中的一个难点。

  除此,政府要协助高校与用人单位根据就业需要设置专业招生人数,而不是招聘非专业人员再进行培训得模式,以此来满足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总之,国家要下大力气,把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

  五、结语

  解决社保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是一个长期的问题,需要政府、学校以及个人的共同努力。大学生要在政府、学校的帮助下,转变就业观念,不断提高自的综合素质,自觉深入社会企事业单位中参加实习性劳动,在社会实践中接受实际环境和岗位技术的要求,不断对自己进行挑战和考验,争取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1]张文强.论破解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策略

  ofacuntbily,redsph.Sg-wk

  [J].人才开发,2007(7):23.[2]李贺平,赵晓芳.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教学体系创新的实施机制研究[J].[3]刘晓君.试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人生发展[J].高教论坛,2005,(3).[4]魏晓华,程春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刍议[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

  ofacuntbily,redsph.Sg-wk

  

  

篇十七:劳动与社会保障就业情况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就业前景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分析

  劳动与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为了保障国民的基本生活需要,提高生活水平而建立的一种保障制度。主体是国家和社会,对象原理上是全体国民,但基于国力的限制,目前只实施了一部分。占绝大部分人口的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还有待于完善。社会保障:社会保障学科是培养社会保障及相关领域高级专业人才的新兴学科,也是日益重要的新兴学术领域。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了解国内外劳动与社会保障理论及实践的历史和现状,具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调查分析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具备较强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培养具备比较扎实的管理学与经济学专业知识,掌握现代管理技术与方法,能在政府部门、政策研究部门、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就业方向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是我国全面建立和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急需人才,具有长久稳定的就业潜力。毕业生可以进入国家各级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人事管理部门、企业与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等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方面的政策制定与组织管理工作,或者可以进入相关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或者进入法院、劳动仲裁机关等部门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方面的实务工作。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毕业生主要担任人事专员、人力资源专员、人事主管、直招海员、直招船员、人事行政专员、人力资源主管、人事经理、人力资源经理等岗位工作。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就业前景

  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是公共管理的一个重要分支,社会保障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现代社会人的基本需求及政府的基本社会

  政策之一,其目的是使公民在生、老、病、死、伤残和失业的情况下,能够从社会得到必要的物质帮助和服务,是现代社会的“安全网”和“减震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社会保障在稳定社会、保障公民基本生活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劳动就业问题和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劳动保障事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柱,建立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因此,当前劳动社会保障系统本身需要进一步加强能力建设,需要一大批具有劳动社会保障专业知识人才,需要尽快提高服务质量,努力赶上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水平,才能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保驾护航。与此相对应,对相关人才——尤其是高级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所以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人才是我国全面建立和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急需人才,具有长久稳定的就业潜力。因此,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虽然是一个新专业,但其社会需求十分强烈,需求量极大,其专业发展前景极好。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在专业学科中属于管理学类中的公共管理类,其中公共管理类共16个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在公共管理类专业中排名第5,在整个管理学大类中排名第29位。截止到2013年12月24日,43168位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毕业生中10年以上工资1000元,0-2年工资3737元,应届毕业生工资3962元,3-5年工资4513元,6-7年工资7410元,8-10年工资7985元。

  据统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就业前景最好的地区有:1、北京、2、上海、3、深圳、4、广州、5、武汉、6、杭州、7、朝阳、8、郑州、9、威海、10、成都,平均薪酬在4356元。

  社会保障资金审计建议

  社会保障资金审计建议

  审计署近日制定出台了2015年对地方审计业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加强领导、明确责任,重点做好社保资金审计等11项工作。

  审计署近日制定出台了2015年对地方审计业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加强领导、明确责任,重点做好社保资金审计等11项工作。

  审计署近日制定出台了2015年对地方审计业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加强领导、明确责任,重点做好社保资金审计等11项工作。

  这11项工作是:集中精力抓好全国社会保障资金审计,推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切实加强保障性住房全过程跟踪审计,促进保障性住房政策落实和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全面开展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实施情况专项审计调查,促进学校撤并的合理化和教育资源配置的`优化;加快推进经济责任审计,推动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加强对宏观经济政策执行情况的跟踪审计,促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深化财政审计,当好公共财政的“卫士”;加强对重大政府投资项目和重特大突发公共事件的跟踪审计,促进提高项目质量;加强对重点民生资金和民生工程的审计,促进中央和地方各项惠民政策措施的落实;加强地方金融机构的审计,促进地方金融业健康有序发展;加强企业审计,促进地方国有企业科学发展;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和利用审计,促进贯彻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

  审计署强调,地方各级审计机关要紧紧围绕促进实现国家良治开展工作,把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审计的最终目标,把维护国家安全作为审计的首要任务,把信息化作为审计的主要手段,切实抓好上述各项工作。

  这11项工作是:集中精力抓好全国社会保障资金审计,推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切实加强保障性住房全过程跟踪审计,促进保障性住房政策落实和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全面开展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实施情况专项审计调查,促进学校撤并的合理化和教育资源配置的优化;加快推进经济责任审计,推动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加强对宏观经济政策执行情况的跟踪审计,促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深化财政审计,当好公共财政的“卫士”;加强对重大政府投资项目和重特大突发公共事件的跟踪审计,促进提高项目质量;加强对重点民生资金和民生工程的审计,促进中央和地方各项惠民政策措施的落实;加强地方金融机构的审计,促进地方金融业健康有序发展;加强企业审计,促进地方国有企业科学发展;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和利用审计,促进贯彻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

  

篇十八:劳动与社会保障就业情况

 按从事的职业分主要为各类服务员生产工人技术工人建筑工人专业技术人员等分别占按东中西部划分东部地区调查农民工13435人中部区调查农民工8980人西部地区调查农民工70102农民工基本情况在调查的29425名农民工中男性农民工19027农民工10398人分别占从婚姻状况看已婚的有18191人未婚的有10743从年龄上看1625岁的农民工有8954民工有105533545岁的农民工有7516民工有2402人分别占被调查的农民工数的从文化程度上看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农民工有756学文化程度的农民工有3750人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民工15312人高中文化程度的农民工有7848人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工有1759人分别占被调查的农民工数农民工的求职主要靠亲朋好友许多农民工在外出务工经商前并没有联系好工作进城后一般经城里的亲戚朋友或已在城里定居的老乡介绍找到工作

  城市农民工就业和社保情况调研报告

  为了解我国城市农民工生活质量状况,为党和政府制定有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今年8月,国家统计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次城市农民工生活质量状况的专项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城市农民工工作和生活条件普遍较差。他们劳动强度大,生活开销大;文化程度低,社会保障低;工作环境差,生活条件差;文化娱乐少,技能培训少。尽管如此,但多数农民工仍认可目前生存的现状,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

  城市农民工生活质量状况调查报告共分四篇,第一篇为《城市农民工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状况》,第二篇为《城市农民工生活与教育状况》,第三篇为《农民工对城市生活的评价和希望》,第四篇为《农民工外出务工经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调查基本情况

  (一)调查范围、方式和内容

  本次调查范围为:全国各级城市(含直辖市、副省级市、地级市和县级市)中固定岗位就业的农民工和灵活就业的农民工。

  调查对象是:年龄在16-65周岁的跨地区外出进城务工经商人员,包括被企业(单位)招用的在固定岗位就业的农民工和在社区街道上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灵活就业的农民工。

  调查采用面访方式,对在固定岗位上就业的农民工直接深入企业进行调查,对灵活就业的农民工采取街道社区拦截调查和入户调查方式。

  调查的主要内容是:城市农民工生活质量状况,包括劳动就业、获取报酬、就业保障、住房、子女教育、劳动技能培训等情况。

  (二)调查样本的抽取

  1、在固定岗位上就业的农民工样本的抽取

  1/6

  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总体,分两阶段抽取城市农民工进行调查。即先在制造业等12个主要行业中抽取一定数量的企业(单位),然后从中选取一定数量农民工进行调查。在抽取农民工时按照该企业(单位)农民工从事的主要职业,适当考虑了农民工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的分布。

  在抽取各省级农民工样本总量时,考虑到东部地区是农民工的主要输入地,因此江苏、浙江、广东省抽取的样本不少于1200个,其他东部省份抽取的样本不少于900个,中部省份不少于650个,西部省份不少于400个。

  2、灵活就业的个体农民工样本的抽取

  以城市(包括直辖市、副省级市、地级市和县级市)为总体从街道社区中选取灵活就业的农民工,适当考虑农民工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的分布。

  4个直辖市各抽取200名农民工,15个副省级市各抽取30名农民工,各地级市和县级市分别抽取10名和5名农民工进行调查。

  (三)调查的样本情况

  本次共调查各类农民工29425人。

  1、样本分布情况

  按工作岗位分,固定岗位就业农民工23880人,流动就业农民工为5545人,分别占81.16%和18.84%。

  按从事工作的行业分,在制造业,建筑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中工作的农民工分别占19.53%、15.12%和14.84%;在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中工作的农民工分别占13.88%、9.75%、8.22%和1.26%;其他农民工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采矿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金融业中工作。

  2/6

  按从事的职业分,主要为各类服务员、生产工人、技术工人、建筑工人、专业技术人员等,分别占17.49%、15.46%、13.22%、9.08%。和7.17%。

  按东中西部划分,东部地区调查农民工13435人,中部地区调查农民工8980人,西部地区调查农民工7010人,分别占被调查的农民工数的45.66%、30.52%和23.82%。

  2、农民工基本情况

  在调查的29425名农民工中,男性农民工19027人,女性农民工10398人,分别占64.66%和35.34%。

  从婚姻状况看,已婚的有18191人,未婚的有10743人,分别占被调查农民工数的61.82%和36.51%。

  从年龄上看,16-25岁的农民工有8954人,25-35岁的农民工有10553人,35-45岁的农民工有7516人,45岁以上的农民工有2402人,分别占被调查的农民工数的30.43%、35.86%、25.54%和8.17%。

  从文化程度上看,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农民工有756人,小学文化程度的农民工有3750人,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民工有15312人,高中文化程度的农民工有7848人,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工有1759人,分别占被调查的农民工数的2.57%、12.74%、52.04%、26.67%和5.98%。

  二、城市农民工劳动就业情况

  (一)农民工的求职主要靠亲朋好友

  许多农民工在外出务工经商前并没有联系好工作,进城后,一般经城里的亲戚、朋友或已在城里定居的老乡介绍找到工作。据调查,由定居本地的亲属、朋友介绍的占28.20%,由同样在外务工经商的同乡、亲友介绍的占25.99%,自荐到用工单位工作,占10.51%。另外,还有部分农民工是通过自主就业,招工广告,包工头、老板招募,劳务市场,招聘会,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找到工作,分别占7.94%、7.38%、5.15%、3.85%、2.46%和2.05%。[!--empirenews.page--]

  (二)农民工职业涉及城市生活的诸多方面

  3/6

  调查结果表明,农民工从事的职业有各类服务员、生产工人、技术工人、建筑工人、专业技术人员、一般职员、办事员、管理人员、居民服务人员、商务服务人员、个体业主、小摊小贩、家政服务人员、市政环卫工人等。

  从性别上看,男性农民工从事的职业主要有技术工人、生产工人、建筑工人和专业技术人员,分别占被调查农民工总数的17.65%、16.66%、12.99%和8.94%;女性农民工从事的职业,依次为各类服务员、生产工人、一般职员及办事员,分别占被调查农民工总数的35.14%、13.27%和10.45%。

  (三)农民工工作时间过长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在城里务工经商的农民工平均每周工作6.29天,平均每天工作8.93小时。

  从每天工作时间看,平均每天工作时间不足8小时的占6.85%,每天正常工作8小时的占53.26%。每天工作9-10小时的占26.28%,每天工作11-12小时的占10.70%。有2.91%的农民工平均每天工作时间在12小时以上。

  从每周工作时间上看,46.90%的农民工每周工作7天,36.71%的农民工每周工作时间为6天,15.58%的农民工每周工作时间为5天,只有0.81%的农民工每周工作时间在4天以下。

  从调查中了解到,造成农民工劳动时间过长的原因主要是:私营、个体业主追求高产量,高效益,而工人也为了多挣钱,主动延长工作时间。

  三、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情况

  (一)农民工所在单位提供的工作待遇普遍不高

  据调查,29425名农民工所在的单位提供工作待遇情况是:签订合同或协议的占54.01%,能兑现工资的占85.14%,提供加班补贴的占49.87%,有双休日的占11.87%,能提供工伤补偿的占42.84%,可以带薪休假的占20.47%,可提供岗位培训的占47.23%,有住房补贴的占7.58%,

  4/6

  提供住房公积金的占4.76%,妇女可以带薪休产假的占被调查的女农民工的比重为20.22%。

  (二)半数以上的农民工签订了劳动合同

  在调查的29425名农民工中,签订了劳动合同的有15891人,超过半数。其中,签订固定期限合同的占68.27%,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的占10.53%,签订临时合同的占21.20%。

  在签订有固定期限合同的10849名农民工中,平均签订合同期限仅为一年。其中,75.68%的农民工签订了9-12月的合同,7.91%的农民工签订了1-2年的合同,只有10%左右的农民工签订的合同时间超过两年。

  据调查,签订过合同的农民工对合同的认知程度相对较高,很清楚所签合同详细内容的农民工占了22.94%,比较清楚合同内容的占了41.94%,一般了解合同内容的占了23.02%,不大清楚和完全不清楚合同内容的只占9.05%和3.05%。

  (三)农民工购买保险比重较低

  据调查,农民工没有购买保险的情况居多,没有购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的农民工分别占被调查农民工总数的73.37%、73.77%、84.65%、67.46%。以上四险由单位购买的比例分别为11.89%、12.61%、8.41%和23.09%,由农民工个人自己购买的比例分别为6.56%、7.23%、2.55%和4.62%,由农民工个人和单位共同购买的比例分别为8.18%、6.39%、4.39%和4.83%。

  (四)多数单位能够为农民工提供基本安全防护措施和防暑降温措施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在特殊岗位上就业的农民工中,10.93%的农民工有非常严密的劳动安全防护措施,23.74%的农民工有较为严密的劳动安全防护措施,51.47%的农民工有一些劳动安全防护措施,13.86%的农民工没有劳动安全防护措施。

  5/6

  调查结果还表明,在高温下作业,由单位给农民工采取防暑降温措施的占60.97%,由农民工自己花钱采取防暑降温措施的占19.77%,还有19.26%的农民工未采取任何防暑降温措施。

  注:职业中各类服务员包括餐馆、饭店、发廊美容、保洁等服务员,技术工人包括木工、石工、泥水工、电工、修理工、缝纫工、厨师、驾驶员等,居民服务人员包括送货员、送奶工、送报员、送水员、洗衣、洗染、搬运工、人力车夫、废旧物资收购人员等,商务服务人员包括打字、排版、影印、美工人员、快递员、话务员、保安员等,家政服务人员包括保育员、保姆、小时工、护工等,小摊小贩包括卖菜、卖报、卖烟、推销员、售货员等。

  6/6

  

  

篇十九:劳动与社会保障就业情况

 2021年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总结范文

  2021年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总结范文今年以来,xx镇以新市民培育为抓手,以保障和改善民

  生为主线,拓宽为民服务渠道,完善服务体系,提升工作效能,劳动保障工作在夯实基础的同时不断开拓创新,在人力资源市场服务效应提升、社保维稳等具体工作中抓住重点创出亮点,不断推动各项工作取得实效,现将相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强化服务实效,全面提升基础工作。(一)"以标为纲'全面高标准落实任务目标

  年初依据上级下达目标任务,梳理项目工作,明确工作重点和职责分工,各项目标均按时间节点全面完成,部分目标已超额完成。开展x期新市民职业技能公共培训课,技能培训人数xxx名,完成比例xxx%;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率达xx%,社保待遇领取资格核查验证率达xx%,死亡申报率达xx%,无重复领取和死亡后连续领取现象发生;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下移项目经办率达xxx%;企业新建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备案x户,完成x户,完成比例xxx%;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结案率达xx%,劳动监察突发大事处置率达xxx%,劳动监察信访办结率达xxx%。

  (二)"以人为本'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才能建设1.加强培训管理,全面提升平台服务效能。全面梳理下移公共服务项目名目,完善我镇、村两级公共服务项目名目。定期组织公共服务平台工作人员就劳动监察、仲裁、就业、医保、社保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理论水平和经办才能。2.开发整合资源,全力推动平台规范化建设。围绕公共服务"高起点建设、高标准规范、高效能管理'的思路,规范平台运行制度,着力抓好平台的"三化'建设:即台账管理规范化、服务流程便捷化、服务职能标准化,实现信息共建共享。二、创新进展理念,持续推动重点工作。(一)以"四化'建设,推动"新市民'培育显实效。1.以市民组织化实现管理规范化。建立劳动力就业数据的新市民信息库。建立新市民培育"八本台账',以社区、企业和大型居住小区为单位,将新市民纳入网格实行规范化管理,建立xx家大中型企业、x个集中居住区、xxxxx名劳动力人员录入管理台账,建立失地农夫服务卡xxxx余份,农村剩余劳动力服务卡xxxx余份。2.以服务项目化实现培育效能化。实施"一核两极多项目'工作模式,以新市民培育融城方案为核心,打造蓉西新城与红塔塑胶作为"两极'的新市民培育阵地,实现政企社对

  新市民培育的共建共享。3.以培训需求化实现培训专题化。依据对居民培训需求

  的调查状况,目前我镇已针对性的开展了SYB创业培训、汽车生产线操作工、中式面点师、茶艺师、居家护理保健按摩五期专题培训,xxx人参与培训。

  4.以资讯信息化实现服务便捷化。多渠道搭建培训平台,利用农村远程培训站点建设x个"新市民'学校,利用公众微信服务等网络平台开通掌上"新市民'课堂,借助驻地高校师资力气设置"职业技能、科普学识、道德文化、法律学识、政策法规'x门个性化课程,在"祥和鸟、品胜电子'等企业设置就业实践基地,全面提升新市民综合素养。

  (二)以"精细化'服务,提升社会保障强品质。1.以"三微'服务为切入点,全面推动民生保障工作。由于我镇征地时间较早,从xxxx年至今涉及项目多,时间跨度长,社保参保状况复杂,所以今年我镇社保冲突突出,维稳压力特别大,针对这一状况,我镇围绕抓项目,保稳定,促进展的总体工作思路,提出了以"微距、微细、微笑'为主题的"三微'工作服务理念,通过为群众供应零距离、细致入微的服务,逐步化解社保冲突,全面推动民生保障工作。2.以政策为依据,正面回应群众诉求。一是全面梳理社保参保状况,建立台账。二是成立以书记为组长,镇长为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

  特地应对因失地农夫社保问题可能引发的各种突发状况,三是加大政策宣扬。召开社保政策培训会,对社保政策

  进行政策口径的统一。xxxx年办理新征地三类人员养老医疗保险待遇调整:光明社区x人,温泉社区xxx人,金泉社区xx人。

  3.全面推动全域人员应保尽保。全力做好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筹资工作,每月定期对各村社区返乡农夫工进行摸排,做好医疗保险银行代扣协议补签工作。

  (三)以多元化平台,构建全域劳动关系促和谐。以"微调处'为着力点,全面促进稳定就业。一是开展劳动监察典型案例巡回展在光明、新春、温泉、金泉等用工企业较为集中的社区开展温江区劳动监察典型案例巡回展活动,发放劳动权益宣扬资料xxxx余份;在蓉西新城二期等建筑企业工地开展工伤保险政策集中宣扬活动,张贴宣扬海报xx张,接待群众询问xxx余人次,发放《建筑业职工工伤保险手册》、《职业病防治宣扬手册》等各类宣扬资料xxx余份;二是开通微信公众服务号,将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及法律讲座发布到微信服务平台;三是开展"入企双访送服务'活动,走访企业xx家,开展双访送服务座谈会x场,深化中国平安、品胜电子、红塔塑胶等企业开展劳动监察经典案例巡回展等活动,接待职工

  询问xxx余人次,发放劳动权益宣扬资料xxxx余份,督促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和履行劳动合同,参与社会保险,依法进行企业集体协商和工资集体协商,规范工资支付制度,准时办理劳动用工备案和企业薪酬信息填报,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四是通过推广"x劳动监察微信公众号',建立互联网维权新渠道,同时通过电视、广播、网络信息等宣扬媒体播放xx镇自制《工伤保险就是好》动漫快板宣扬法律学识,营造学法、知法、守法的良好氛围。依托x劳动监察微信平台做到"不出门维权,xx小时接件',打造x个工作日面对面调解模式充分发挥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员的作用,每月对镇域内xx家企业进行日常监督管理,建立问题企业台账,发觉有拖延发放工资、社保未缴纳等苗头,则提前介入、积极服务,消退问题苗头,避开大规模上访大事的发生。截止目前今年我镇劳动纠纷举报投诉案件xx件,结案率xxx%。

  

篇二十:劳动与社会保障就业情况

 高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提升措施-就业指导论文-经济学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

  (一)就业能力

  通过搜索就业能力,我们发现关于就业能力的概念众说纷纭。英国原教育与就业部认为就业能力就是在劳动力市场通过充分就业机会实现潜能的自信;学者Overtoon认为就业能力是在横切面上与所有行业相关、在纵向上与所有职位相关的能力。郑晓明在其《就业能力论》一文中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描述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单纯指某一项技能、能力,而是学生多种能力的集合,这一概念是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全面包含。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就业能力就是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活动的参与来促使自身知识的积累、潜能的开发,从而获得的能够实现自己就业目标和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具体来说,其应该包括以下三部分:

  1.基本工作能力

  包括适应环境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外语和计算机运用能力以及从事相关岗位工作所必须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心理素质。

  2.专业技能

  即大学生通过对本专业知识理论体系的学习从而掌握该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求职技能

  包括就业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自我定位、机会分析与把握、自我决策与营销等方面的能力,这是决定大学生能否实现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达到人职匹配的重要因素。

  其中基本工作能力和求职技能是通用的能力,即对任何职位都具有普遍适应性的综合能力,是一种可以迁移的能力要求。而专业技能则是大学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之所在,是一个专业区别并优于其他专业的核心资本,也是用人单位挑选大学生的重要标准。

  (二)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是1998年为了适应国内迅速发展的社会保障事业而新开设的一个专业。就业市场对口职位对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本科生的就业能力要求主要汇总为:1.熟悉国家和单位所在地区的社保和人事政策。2.精通与社保、劳动关系相关的法律、

  法规,熟悉单位劳动合同的签订、解除、续签,员工落户等手续的办理。3.熟悉社保管理流程,包括员工社保的申请、转入、转出、提取、退保,每月的社保缴费及与社保机构的对账,公司员工社保数据库的建立与更新等。4.了解人力资源六大模块基础知识和实务操作技能。5.熟练使用社保相关及各类办公软件。6.系统掌握社保专业的理论知识。7.热爱劳动保障工作和人力资源工作。8.

  能够适应经常外出的工作。9.有一定的相关工作经验。10.良好的职业操守、敬业精神、责任感和服务意识。11.普通话标准,口头表达能力强。12.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人际沟通能力。13.抗压能力强。14.领悟能力强,执行力强。15.工作认真、仔细、耐心、踏实、稳重,等等。其中1~10主要为专业技能,其他的则是基本工作能力。这些专业技能要求是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的敲门砖,只有切实掌握并学会运用这些必备的专业技能,他们才能使自己立于其他专业不可替代的境地。而基本工作能力则是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大学生获得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求职技能则更多地体现在大学毕业生的面试环节。

  二、高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以安徽某大学为例,该大学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于2002年开设,至今已历经11年的发展。追溯该大学最近3年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就业情况,基本情况见表1。

  通过上述具体描述,我们不难发现该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并不高,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大量毕业生结构性失业的现象。之所以存在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

  (一)就业心态不端正

  很多大学生在选择劳保专业时,对该专业定位模糊,认为这个专业毕业后就只能进劳动与社会保障局,狭隘地将这个专业的未来和公务员、事业单位挂钩。等到毕业季时,他们存在严重的等、靠、要的思想,等待公务员、事业编的考试结果,结果不理想就等待明年再战,非公务员系统、事业单位不进。

  (二)专业技能不扎实、缺乏实践

  根据安徽某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毕业生近三年的就业去向,我们发现相当数量的毕业生存在就业岗位与专业不对口现象。那些进去企业工作的毕业生,除了少数从事人力资源相关的工作之外,更多学生在销售、会计、文秘、行政等岗位任职。究其根源,主要是由于该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不扎实,没有实践工作经验。

  (三)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由于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开设时间相对于其他专业而言并不长久,发展也不太成熟,加之高校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相关的专业老师缺乏对学生及时有效地指导。大学生在宽松的大学环境里不知道如何规划四年大学生活,或是浑浑噩噩虚度光阴,或是稀里糊涂地盲目考取证券、会计从业证书,或是跟随大流选择考研。由于缺乏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他们难以有计划、有准备地去应对就业这个难题。

  三、提高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

  面对供大于求的客观现实,在就业竞争中并不占品牌优势的普通高校要想在就业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一片领域,必须从自身下功夫,寻找突破口。

  (一)加强课程建设,提升专业技能

  一方面,根据社会对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方向,学校可以引入关于社会保障、人力资源相关操作软件,利用学校实验室的资源,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平台,引导学生进行网上仿真任务模拟;另一方面,更新课程设置时间,实践课程应该紧接在理论课程后面,分散在每一学年。比如:大一第一学期安排一周的专业见习,学生到各实习基地参观学习,培养其职业基本认识;之后的三学年每年安排四周到相关单位进行专业顶岗实习,每个学期学生的专业技能

  呈递进式增长;第四学年进行毕业实习,接受相关实习单位进行的专业技能强化训练和职业道德训练。这样可以做到在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完善和自我塑造,提高他们自身的专业技能,从而提高就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