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佳谦文档网>专题范文 > 优秀范文 >

舞蹈的多元化12篇

时间:2022-11-16 13:25:11 来源:佳谦文档网

舞蹈的多元化12篇舞蹈的多元化  舞蹈教学多元化教学方法分析  舞蹈是一种优雅的艺术。其优美的旋律、动人的舞姿、多元化的舞种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在高职舞蹈专业的教学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舞蹈的多元化12篇,供大家参考。

舞蹈的多元化12篇

篇一:舞蹈的多元化

  舞蹈教学多元化教学方法分析

  舞蹈是一种优雅的艺术。其优美的旋律、动人的舞姿、多元化的舞种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在高职舞蹈专业的教学中,一是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思路,开展多元化教学,巧妙运用舞蹈小游戏来开展技巧训练,让枯燥的基本功训练更有趣味性,让学生积极、认真地投入到基本功的训练中。二是教师要巧妙运用多媒体资源,组织学生观看一些专业的舞蹈大赛和节目,提升专业课教学的实效性。三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开展小组舞蹈编创合作,培养学生的舞蹈创新能力。四是教师要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营造多元化舞蹈情境,加强对各个舞种的技巧教学。

  一、利用信息技术营造多元化舞蹈意境,激发学生的舞蹈兴趣舞蹈专业包含了很多不同的舞蹈,各个舞种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各领风骚。舞蹈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不同舞种的特点,营造专业化的舞蹈意境,让舞蹈教学更具针对性。例如,教师在教授民族舞时,可以在互联网上下载民族舞的视频,先带领学生进行欣赏,让学生了解这一舞种的基本特色和难点动作。又如,教师在讲解傣族舞蹈时,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杨丽萍的孔雀舞,带领学生领略她灵动的演出,从基本的手部动作、双臂的舞动、腰肢动作等,让学生了解孔雀舞的精髓。教师可以重复播放舞蹈视频,结合视频进行动作讲解,并简单进行动作示范,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模仿和自主练习。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的动作,让学生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此外,舞蹈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录制学生的练习过程,让学生观看自己的舞蹈视频。这样,学生之间可以进行互评,帮助同学纠正舞蹈中存在的小瑕疵,也可通过完整舞蹈视频,找到自己的不足,纠正自己的舞蹈动作。这些方式可以提升学生对舞蹈的钻研精神,尽快提升学生的专业技巧。二、自主编创一些舞蹈小游戏,丰富舞蹈基本功训练

  俗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舞蹈专业学生都要经历很多年的基本功学习。基本功是每一个舞者每天都要进行的训练,如最基本的压腿、下腰、拉筋等。这些基本功训练枯燥而辛苦,很多学生都存在偷懒和训练不到位的情况。笔者认为,舞蹈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自主编创一些舞蹈小游戏,把舞蹈游戏穿插到基本功的训练中,为枯燥而辛苦的基本功训练增添一些趣味性。例如,舞蹈教师可以在压腿训练中增加传球游戏。学生站成一排,让瑜伽球在扶手上的腿上滚过。这一游戏需要学生进行配合,尽量保持腿部绷直,让腿部成一条直线。这样的基本功小游戏,在纠正学生腿部动作的同时,也可以为辛苦的基本功训练增加一些趣味。此外,舞蹈教师还可以设计“音乐木头人游戏”。游戏选取一段学生喜欢的流行歌曲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在播放音乐时穿上固定的舞蹈服,音乐声停止就要停止。如果音乐停止后,肢体还在动的学生就会被淘汰。这个游戏不仅考验学生的肢体灵活性,还会考验学生的身体平衡能力。游戏中的各种滑稽动作还会为基本功训练带来欢声笑语,给枯燥的训练带来乐趣。

  三、挖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舞蹈创编舞蹈也是一个需要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专业。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进行舞蹈创新。在舞蹈编创课程中,教师可以开展小组合作,让学生自由结组,自主编创一支舞蹈,展现当代舞蹈专业学生的风采。舞蹈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比如,尝试将中国古典舞和西方现代舞进行结合,把不同国度的舞蹈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大学生是富有青春气息的群体。他们可以结合流行音乐、街头舞蹈等进行舞蹈编创,展现当代大学生青春洋溢、恣意飞扬的精神面貌。例如,学生结合街舞,设计了创意面具舞蹈。其利用传统的舞蹈道具——面具来呈现一种神秘感,再结合动感十足的街舞音乐,舞动起来,展现了神秘而潇洒的青春气息,也为学生搭建了展现自己才艺的舞台。小组编创舞蹈可以督促学生学习更多的舞蹈风格,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进一步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让学生之间交流舞蹈新意,集思广益设计一支富有创意的舞蹈,

  展现舞蹈专业学生的舞蹈编创功底。四、巧妙融合新媒体资源,开展个性化教学随着抖音、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流行,很多大学生成为了新媒

  体的忠实粉丝。舞蹈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积极融入新媒体素材,活跃舞蹈课堂,也让学生了解最新的舞蹈信息。例如,今年流行的鬼步舞和机械舞等,学生课下自己观看手机视频就可以学习。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班级学生编舞,录制一些趣味舞蹈视频上传,为学生创造展现自己舞蹈功底的机会。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一些专业舞蹈节目。例如,今年比较热门的《舞蹈风暴》,展现了中国当代舞者的姿态。又如,辽宁芭蕾舞团最年轻的首席主演敖定雯和王占峰、21岁的国际国标舞冠军、春晚领舞李响等舞者,展现了优雅芭蕾、热情现代舞、个性街舞、唯美古典舞等风采。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向这些优秀的年轻舞者学习,学习他们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情感的宣泄、舞蹈技巧等,提升舞蹈专业课教学的有效性。总之,高职院校开展舞蹈教学要博采众长,开展多元化教学,巧妙运用信息技术和新媒体,增添教学的艺术性。舞蹈教师要挖掘学生潜能,鼓励学生进行舞蹈编创,实现学生创新和舞蹈技能的双赢,让学生在舞蹈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

  

  

篇二:舞蹈的多元化

  舞蹈教学多元化教学方法分析

  一、利用信息技术营造多元化舞蹈意境,激发学生的舞蹈兴趣舞蹈专业包含了很多不同的舞蹈,各个舞种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各领风骚。舞蹈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不同舞种的特点,营造专业化的舞蹈意境,让舞蹈教学更具针对性。例如,教师在教授民族舞时,可以在互联网上下载民族舞的视频,先带领学生进行欣赏,让学生了解这一舞种的基本特色和难点动作。又如,教师在讲解傣族舞蹈时,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杨丽萍的孔雀舞,带领学生领略她灵动的演出,从基本的手部动作、双臂的舞动、腰肢动作等,让学生了解孔雀舞的精髓。教师可以重复播放舞蹈视频,结合视频进行动作讲解,并简单进行动作示范,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模仿和自主练习。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的动作,让学生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此外,舞蹈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录制学生的练习过程,让学生观看自己的舞蹈视频。这样,学生之间可以进行互评,帮助同学纠正舞蹈中存在的小瑕疵,也可通过完整舞蹈视频,找到自己的不足,纠正自己的舞蹈动作。这些方式可以提升学生对舞蹈的钻研精神,尽快提升学生的专业技巧。

  二、自主编创一些舞蹈小游戏,丰富舞蹈基本功训练俗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舞蹈专业学生都要经历很多年的基本功。基本功是每一个舞者每天都要进行的训练,如最基本的压腿、下腰、拉筋等。这些基本功训

  练枯燥而辛苦,很多学生都存在偷懒和训练不到位的情况。笔者认为,舞蹈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自主编创一些舞蹈小游戏,把舞蹈游戏穿插到基本功的训练中,为枯燥而辛苦的基本功训练增添一些趣味性。例如,舞蹈教师可以在压腿训练中增加传球游戏。学生站成一排,让瑜伽球在扶手上的腿上滚过。这一游戏需要学生进行配合,尽量保持腿部绷直,让腿部成一条直线。这样的基本功小游戏,在纠正

  学生腿部动作的同时,也可以为辛苦的基本功训练增加一些趣味。此外,舞蹈教师还可以设计“音乐木头人游戏”。游戏选取一段学生喜欢的流行歌曲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在播放音乐时穿上固定的舞蹈服,音乐声停止就要停止。如果音乐停止后,肢体还在动的学生就会被淘汰。这个游戏不仅考验学生的肢体灵活性,还会考验学生的身体平衡能力。游戏中的各种滑稽动作还会为基本功训练带来欢声笑语,给枯燥的训练带来乐趣。

  三、挖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舞蹈创编舞蹈也是一个需要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专业。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进行舞蹈创新。在舞蹈编创课程中,教师可以开展小组合作,让学生自由结组,自主编创一支舞蹈,展现当代舞蹈专业学生的风采。舞蹈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比如,尝试将中国古典舞和西方现代舞进行结合,把不同国度的舞蹈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大学生是富有青春气息的群体。他们可以结合流行音乐、街头舞蹈等进行舞蹈编创,展现当代大学生青春洋溢、恣意飞扬的精神面貌。例如,学生结合街舞,设计了创意面具舞蹈。其利用传统的舞蹈道具——面具来呈现一种神秘感,再结合动感十足的街舞音乐,舞动起来,展现了神秘而潇洒的青春气息,也为学生搭建了展现自己才艺的舞台。小组编创舞蹈可以督促学生学习更多的舞蹈风格,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进一步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让学生之间交流舞蹈新意,集思广益设计一支富有创意的舞蹈,展现舞蹈专业学生的舞蹈编创功底。

  四、巧妙融合新媒体资源,开展个性化教学随着抖音、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流行,很多大学生成为了新媒体的忠实粉丝。舞蹈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积极融入新媒体素材,活跃舞蹈课堂,也让学生了解最新的舞蹈信息。例如,今年流行的鬼步舞和机械舞等,学生课下自己观看手机视频就可以学习。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班级学生编舞,录制一些趣味舞蹈视频上传,为学生创造展现自己舞蹈功底的机会。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一些专业舞蹈节目。例如,今年

  比较热门的《舞蹈风暴》,展现了中国当代舞者的姿态。又如,辽宁芭蕾舞团最年轻的首席主演敖定雯和王占峰、21岁的国际国标舞冠军、春晚领舞李响等舞者,展现了优雅芭蕾、热情现代舞、个性街舞、唯美古典舞等风采。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向这些优秀的年轻舞者学习,学习他们精益求精的职业

  精神、情感的宣泄、舞蹈技巧等,提升舞蹈专业课教学的有效性。总之,高职院校开展舞蹈教学工作要博采众长,开展多元化教学,巧妙运用信息技术和新媒体,增添教学的艺术性。舞蹈教师要挖掘学生潜能,鼓励学生进行舞蹈编创,实现学生创新和舞蹈技能的双赢,让学生在舞蹈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

  

  

篇三:舞蹈的多元化

  以孙颖先生的学科建设思想为例谈中国古典舞的多元化发展以唐满城先生为代表的中国古典舞的结合派主要是为了解决中国舞蹈舞蹈演员的训练而以戏曲传统为基础按照舞蹈演员展现和身体训练的需要学习和借鉴芭蕾的先进经验并通过创造和发展来建立一套新的形式的课堂教学

  以孙颖先生的学科建设思想为例谈中国古典舞的多元化发展

  以唐满城先生为代表的中国古典舞的“结合派”,主要是为了解决中国舞蹈舞蹈演员的训练而以戏曲传统为基础,按照舞蹈演员展现和身体训练的需要,学习和借鉴芭蕾的先进经验,并通过创造和发展来建立一套新的形式的课堂教学。为什么要以戏曲舞蹈为基础呢?唐满城认为中国的戏曲是在古代歌舞形式已经相当高度发挥在那的基础上形成的,它经过逐渐演变而成为一种歌、舞、剧综合的艺术形式。戏曲舞蹈不仅继承了中国舞蹈的优良传统,而且在历代优秀艺人的不断整理、加工和创造下,成为了具有高度艺术性的舞台舞蹈艺术了。无论是在技巧、韵律还是风格上,戏曲舞蹈都是非常鲜明集中和典型的;同时又由于它没有舞台实践隔断过,它的舞蹈动作是具体的、形象的和丰富的;它长期以来积累了一套有经验、有成效的训练体系。因此唐满城最开始整理、继承古典舞就是从戏曲舞蹈着手的。唐满城还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中国古典舞还特别强调要学习、继承戏曲舞蹈中的韵律感、内在感和手段运用的多样性、强烈性。到了80年代,唐满城对于中国古典舞有了新的理解,他从注重“基训”到更注重“身段”的功能,这对中国古典舞的发展有着质的飞越。并把“身段”改名为“身韵”。按照唐满城的释义:“身韵”是身法的韵律的总称。“身法”属于外部的激发范畴,“韵律”则属于艺术的内涵身材,它们二者的有机结合和互相渗透,才能真正体现中国古典舞的风貌和精髓。也由此可知唐满城对于中国古典舞的发展有着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和促进作用。但在以“戏曲舞蹈”为基础的中国古典舞慢慢探寻出路,寻求发展的同时,以“汉唐舞蹈”为基础的中国古典舞被提出,中国古典舞的两大流派也由此形成,从而走向了多元化发展。

  以孙颖先生为代表的中国古典舞的“汉唐派”对原有“结合派”的中国古典舞进行了质疑和反省。首先,孙颖对以“戏曲舞蹈”为基础的中国古典舞做出了自己的认识。他认为宋、明、清三个“小脚”时代的舞蹈在当时是受到制约的,加上封建社会正逐渐走向没落,整个社会思潮也随之被影响,舞蹈表现的审美情趣也是一种病态美,都是忧郁的、萎靡的、沉闷的、压抑的、拘束的,无法真的的由心而发,舞蹈的形式风格也极其单一。并且文化史、艺术史与通史一样,都不能以末代作为整个历史的缩影,也不能根据末代给全部历史下定论,舞蹈也是这样。否认戏曲舞蹈是一个时代、一个种类的古典舞是不对的;同样把戏曲舞蹈强调为概括历史的典范和传统也是不对的。其次,孙颖认为属于民间舞蹈的戏曲舞蹈,只是中国舞蹈艺术文化之中的一个支流,不能代表全部。并认为戏曲与舞蹈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戏曲吸收舞蹈和舞蹈在戏曲中的发展都是有条件的,古典舞必须区别于戏曲,具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才能成为一门独立的古典艺术;因此,戏曲舞蹈的戏曲味必须破,不能保留。

  孙颖先生同样对以“汉唐舞蹈”为基础的中国古典舞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其一,他认为唐、五代之前的“天足”时代的舞蹈,能够更好的表达出人类的情感和情趣,而不是受到压迫的“抒情”。其二,孙颖对“古典”二字也有了自己的认识。他以为‘古’,则必然是历史,也就是古代;古典舞只能是形成于古代的舞蹈。但是只有‘古’還不足以构成古典,还要看某种或者某些舞蹈在古代舞蹈文化中有没有典范性和代表性。而典范性和代表性又有两层涵义:一个是看它在反映古

  代社会的意识形态方面有没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汉唐时期,由于生产力的提高,统治者的思想等各个方面的影响,使得这个时期的经济文化不断的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繁荣昌盛,天下太平的盛世局面。另一个是看它的艺术成就,艺术水平在历史上有没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是否影响着或者领导了当时舞蹈文化的动向和潮流。从汉唐时期对于乐舞的思想也是“以善舞为荣”的。在不断吸收外来舞蹈思想和继承发展自己舞蹈的基础上,成为了乐舞发展的高峰时期。因此“以汉唐舞蹈”为基础的中国古典舞就能很好的反映出“古典”这两字的内涵和意蕴。其三,孙颖还认为所谓的古典舞,主要是指历史上为贵族服务的宫廷舞蹈,因为宫廷舞蹈形式完整、严密、技巧高于民间舞蹈,更没有文化地域、宗教理解的限制,对历史舞蹈有一定的概括性和代表性。其四,孙颖希望充分利用自己的文化资源,在文化母体内创造、翻新,在‘结合’风格、戏曲风格、‘丝路’风格之外再形成一种汉代舞蹈风格。既区别于时代末期的戏曲,又丢弃掉了外国芭蕾与现代的混合。

  综上所述,通过孙颖对以“戏曲舞蹈”为基础的中国古典舞的思考和质疑中,还有对以“汉唐舞蹈”为基础的中国古典的认识来看,分别从“天足”时代开放的表演方式和风格特点与“小足”时代制约的表演方式和风格特点两个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舞的多元化发展;从认为宋、明、清朝代的没落无法作为展现整个历史的缩影和认为宫廷舞蹈比民间舞蹈更能表达对历史舞蹈的概括体现了中国古典舞的多元化发展;从对“古典”二字不同的理解和二字展现出不同的意识形态和艺术成就体现了中国古典舞的多元化发展;从“黄河风尚”“江淮资采”更能代表“戏曲风格”“结合风格”“丝路风格”体现的审美情趣体现了中国古典舞的多元化发展等,不同的层面展现了中国古典舞由单一走向了多元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文化多元化、思想多元化、经济多元化、科学多元化等都体现了社会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中国古典舞也应如此,在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下,不断地推动舞蹈文化发展、不断地促进舞蹈文化的进步、不断地提高舞蹈文化的创新能力,促使中国舞蹈艺术文化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峥嵘局面。

  

  

篇四:舞蹈的多元化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民间舞蹈多元化发展趋势浅探

  作者:吕璐来源:《新一代》2010年第10期

  摘要:随着世界,国内社会文化大趋势的发展,经济信息化的加速转型,民间舞蹈也呈现多元化趋势发展、变迁,相对的变化形式更进一步进增强化文化内蕴,体现民族素养。为我国民间舞蹈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历史舞台。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中国的民间舞蹈多元化发展趋势。

  关键字:民族舞蹈;多元化发展;趋势变化

  中图分类号:G6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0-0231-01

  一、民间舞蹈文化结构多元化

  民间舞蹈是一种文化现象,它用人类自身的形体动作和思想情感来表现社会生活、体现民族历史和传情达意、抒发情怀。然而极为宝贵的是植根于人民生活沃土中的民间舞蹈,经过数千年的传承演变,至今仍流传于各民族群众生活中,尤其是地处边疆交通不便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直至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仍较多地保留着原生态的舞蹈特征,具有史前舞蹈的性质。它们的表演形式、风格特色及其内容所折射出的文化内涵,涉及到民族历史、宗教信仰、生产方式、风土民情、道德伦理、审美情趣等各个方面,可以说民间舞蹈是社会文化交织融合的总汇演。面对新时期社会文化的日益新颖,民间舞蹈也从它自身的形式融合多元素文化内涵,其表现形式、风格特色在民间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体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二、民间舞蹈舞蹈群体多元化

  民间舞蹈创作无论怎样的表现和发展,都必须在“民族民间”四个字上下功夫,否则必将在舞蹈的海洋中失去个性,失掉性别,消失在人为的、主观的舞蹈臆造中。结合我国民间舞蹈的现状,我国民间舞蹈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两个方向:(一)现代气息的民族制造。近年来,民间舞蹈编创中出现很多运用现代舞编创技法编创而成的民族民间舞蹈作品。这类舞蹈的特点是将现代舞与民间舞蹈相结合,呈现出与传统民间舞蹈风格不同的情况,常常具有热烈的情绪,有较高的观赏性。(二)传统文化的侠骨风情。以舞蹈《扇骨》为代表的民族民间舞蹈创作作品,体现了民族民间舞蹈发展的另一个趋势。这类舞蹈在编创中不拘泥于传统舞蹈动作,而是侧重于寻找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内涵,从民族传统文化出发进行创作,追求的是作品中深层次的文化气质。

  三、民间舞蹈文化内涵和功能多元化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民间舞蹈的传承是在特定的环境和氛围中进行的。这种情操激发着所有在场人的神往和不自觉投入该活动中的欲望。激情的鼓乐、沸腾的表演、台下观众互动,交汇出一副其乐融融的忘我陶醉情景。这种情形无异于一个偌大民族的缩影,舞蹈者的这种形式都是既定在其本民族地区文化的展示,同样也陶冶于其民族文化氛围中。展现其特有的风格韵味民间舞蹈文化的变迁。

  当代社会文化越来越多元化,在这种环境的相互感染侵透中,使民间舞蹈新旧交错混杂。青海玉树草原的赛马会,也是康巴藏区远近闻名的草原盛会。每年至夏秋交替之际,草原上水草茂盛牛飞马壮时节,都要在玉树结古镇草滩上进行民族歌舞、格萨尔说唱、赛马,射箭等表演,以及贸易交流等。数百年来《羌姆》作为藏传佛教法事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方式始终恪守传内不传外的原则,即遵循在寺院内由喇嘛僧侣表演的规则。现在寺院的活佛和喇嘛自愿地把法舞和群众性民间歌舞联合演出,从而使《羌姆》冲出了寺院的禁锢,增强了表演性、娱乐性,淡化了佛法的神秘感、威慑感,把宗教和世俗的关系拉近了,这一做法在全民信教的藏区很有积极意义,可以说,这是新时期党的民族政策落实的结果。《羌姆》法舞的多元化,不仅体现在表演时空的移位和表演程序的简化,更重要的是加强了人神同乐、宗教世俗化的发展。民间舞蹈文化内涵和功能的多元化由此可见一斑。

  四、民间舞蹈生存空间多元化

  早期的舞蹈是以万物有灵观念为主体,主要以崇拜祖先为重要表现内容。体现的是实用性和功利性。不同时期的社会形态逐渐改变这这一观念,尤其到封建社会,可以说,祖先崇拜已经压倒一切,占了上风。人民普遍觉得只有隆重的祭祀,才能得到祖宗神灵的庇护,消灾解难。因为他们相信,足总神灵掌握着万物的一切命运。对祖先的崇拜已经深入人心、根深蒂固。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和节日活动舞蹈形式一直延续至今。例如:土家族《跳摆手》祭“八部大王”,瑶族、畲族《跳盘王》祭始祖盘王,苗族“吃牯脏”跳《木鼓舞》、《芦笙舞》祭祖神等,均属于祭祀祖先的仪式和舞蹈传统。一些少数民族他们原本没有自己的文字,因此就把民间舞蹈作为其历史教材,通过这种形式延续民族历史文化至子孙后代。现今社会生产力水平得以提高,大多数人在享受现代文明带来的幸福喜悦之外,还向往着能得到祖宗神灵的庇佑。保佑自己的家族更加兴旺,生活更加甜美。因此,这种各民族单一的群里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他们将走进更多人的视野,对民间舞蹈的传统群体发展更为有利。民间舞蹈文化的深层结构,是指民舞的载体—舞群的思想观念,即其宗教信仰、价值观念、婚姻观念、生死观念、审美取向等。舞群的思想观念受到社会主体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制约,舞群的年龄、职业、接受教育的程度等对其思想观念也起到重要的制约作用。

  文化性是中国民间舞蹈个性所在,它是民间舞蹈发展的根本原则,我国民族民间舞蹈发展之路,就是要根植于传统文化这块沃土之上,不排斥异己,辩证施学,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牢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尊重历史、尊重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尊重现实、牢牢把握我国民族民间舞的发展方向,使民族民间舞蹈健康成长,走向未来,走向世界。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综上所述,民族的就是最好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多元化发展,势必要贴近中国的地域、民族等特点,在其基础上进行不断的升华,不断的创新,中国民间舞蹈才有立足之地,才可以真正称为中国的舞蹈瑰宝。

  参考文献[1]陈霞.关于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时代文学[J].2009,(12)[2]马盛德.当前我国传统民间舞蹈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思考.艺术评论[J].2010,(1)[3]马惠文.民间舞蹈文化发展态势浅析.科技信息(科学·教研)[J],2007,(02).

  

篇五:舞蹈的多元化

  以孙颖先生的学科建设思想为例谈中国古典舞的多元化发展

  以唐满城先生为代表的中国古典舞的“结合派”,主要是为了解决中国舞蹈舞蹈演员的训练而以戏曲传统为基础,按照舞蹈演员展现和身体训练的需要,学习和借鉴芭蕾的先进经验,并通过创造和发展来建立一套新的形式的课堂教学。为什么要以戏曲舞蹈为基础呢?唐满城认为中国的戏曲是在古代歌舞形式已经相当高度发挥在那的基础上形成的,它经过逐渐演变而成为一种歌、舞、剧综合的艺术形式。戏曲舞蹈不仅继承了中国舞蹈的优良传统,而且在历代优秀艺人的不断整理、加工和创造下,成为了具有高度艺术性的舞台舞蹈艺术了。无论是在技巧、韵律还是风格上,戏曲舞蹈都是非常鲜明集中和典型的;同时又由于它没有舞台实践隔断过,它的舞蹈动作是具体的、形象的和丰富的;它长期以来积累了一套有经验、有成效的训练体系。因此唐满城最开始整理、继承古典舞就是从戏曲舞蹈着手的。唐满城还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中国古典舞还特别强调要学习、继承戏曲舞蹈中的韵律感、内在感和手段运用的多样性、强烈性。到了80年代,唐满城对于中国古典舞有了新的理解,他从注重“基训”到更注重“身段”的功能,这对中国古典舞的发展有着质的飞越。并把“身段”改名为“身韵”。按照唐满城的释义:“身韵”是身法的韵律的总称。“身法”属于外部的激发范畴,“韵律”则属于艺术的内涵身材,它们二者的有机结合和互相渗透,才能真正体现中国古典舞的风貌和精髓。也由此可知唐满城对于中国古典舞的发展有着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和促进作用。但在以“戏曲舞蹈”为基础的中国古典舞慢慢探寻出路,寻求发展的同时,以“汉唐舞蹈”为基础的中国古典舞被提出,中国古典舞的两大流派也由此形成,从而走向了多元化发展。

  以孙颖先生为代表的中国古典舞的“汉唐派”对原有“结合派”的中国古典舞进行了质疑和反省。首先,孙颖对以“戏曲舞蹈”为基础的中国古典舞做出了自己的认识。他认为宋、明、清三个“小脚”时代的舞蹈在当时是受到制约的,加上封建社会正逐渐走向没落,整个社会思潮也随之被影响,舞蹈表现的审美情趣也是一种病态美,都是忧郁的、萎靡的、沉闷的、压抑的、拘束的,无法真的的由心而发,舞蹈的形式风格也极其单一。并且文化史、艺术史与通史一样,都不能以末代作为整个历史的缩影,也不能根据末代给全部历史下定论,舞蹈也是这样。否认戏曲舞蹈是一个时代、一个种类的古典舞是不对的;同样把戏曲舞蹈强调为概括历史的典范和传统也是不对的。其次,孙颖认为属于民间舞蹈的戏曲舞蹈,只是中国舞蹈艺术文化之中的一个支流,不能代表全部。并认为戏曲与舞蹈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戏曲吸收舞蹈和舞蹈在戏曲中的发展都是有条件的,古典舞必须区别于戏曲,具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才能成为一门独立的古典艺术;因此,戏曲舞蹈的戏曲味必须破,不能保留。

  孙颖先生同样对以“汉唐舞蹈”为基础的中国古典舞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其一,他认为唐、五代之前的“天足”时代的舞蹈,能够更好的表达出人类的情感和情趣,而不是受到压迫的“抒情”。其二,孙颖对“古典”二字也有了自己的认识。他以为‘古’,则必然是历史,也就是古代;古典舞只能是形成于古代的舞蹈。但是只有‘古’還不足以构成古典,还要看某种或者某些舞蹈在古代舞蹈文化中有没有典范性和代表性。而典范性和代表性又有两层涵义:一个是看它在反映古

  代社会的意识形态方面有没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汉唐时期,由于生产力的提高,统治者的思想等各个方面的影响,使得这个时期的经济文化不断的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繁荣昌盛,天下太平的盛世局面。另一个是看它的艺术成就,艺术水平在历史上有没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是否影响着或者领导了当时舞蹈文化的动向和潮流。从汉唐时期对于乐舞的思想也是“以善舞为荣”的。在不断吸收外来舞蹈思想和继承发展自己舞蹈的基础上,成为了乐舞发展的高峰时期。因此“以汉唐舞蹈”为基础的中国古典舞就能很好的反映出“古典”这两字的内涵和意蕴。其三,孙颖还认为所谓的古典舞,主要是指历史上为贵族服务的宫廷舞蹈,因为宫廷舞蹈形式完整、严密、技巧高于民间舞蹈,更没有文化地域、宗教理解的限制,对历史舞蹈有一定的概括性和代表性。其四,孙颖希望充分利用自己的文化资源,在文化母体内创造、翻新,在‘结合’风格、戏曲风格、‘丝路’风格之外再形成一种汉代舞蹈风格。既区别于时代末期的戏曲,又丢弃掉了外国芭蕾与现代的混合。

  综上所述,通过孙颖对以“戏曲舞蹈”为基础的中国古典舞的思考和质疑中,还有对以“汉唐舞蹈”为基础的中国古典的认识来看,分别从“天足”时代开放的表演方式和风格特点与“小足”时代制约的表演方式和风格特点两个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舞的多元化发展;从认为宋、明、清朝代的没落无法作为展现整个历史的缩影和认为宫廷舞蹈比民间舞蹈更能表达对历史舞蹈的概括体现了中国古典舞的多元化发展;从对“古典”二字不同的理解和二字展现出不同的意识形态和艺术成就体现了中国古典舞的多元化发展;从“黄河风尚”“江淮资采”更能代表“戏曲风格”“结合风格”“丝路风格”体现的审美情趣体现了中国古典舞的多元化发展等,不同的层面展现了中国古典舞由单一走向了多元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文化多元化、思想多元化、经济多元化、科学多元化等都体现了社会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中国古典舞也应如此,在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下,不断地推动舞蹈文化发展、不断地促进舞蹈文化的进步、不断地提高舞蹈文化的创新能力,促使中国舞蹈艺术文化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峥嵘局面。

  

  

篇六:舞蹈的多元化

  作者:解薇

  作者机构:不详

  出版物刊名:音乐生活

  页码:49-50页

  年卷期:2017年第6期

  主题词:多元化发展中国舞蹈种类当代改革开放

  摘要:改革开放后,中国舞蹈发展的整休趋势是向着多元化方向迈进。

  

篇七:舞蹈的多元化

  舞蹈教学中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摘要】舞蹈艺术能给人们带来较良好视觉享受,同时能够陶冶人的情操,促使人们精神文化生活更丰富,对于舞蹈专业教师而言,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应当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取多元化教学方式,培养更多具有创新能力以及高素质舞蹈艺术表演人员。本文主要关于高职舞蹈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方法的研究,以供相关专业人士进行参考和借鉴。【关键词】高职舞蹈教学多元化教学方法一、运用情感“诱导”引导学生理解以及感悟舞蹈教学过程当中最关键应当突出情感元素,舞蹈当中情感元素对于提升舞蹈艺术魅力及艺术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舞蹈艺术人员而言展现舞蹈过程中能够促使人们情感得到激发以及共鸣,同时能够展现出舞蹈艺术灵魂以及生命,能够促使舞蹈艺术给人们精神带来快乐以及感动。相反,如果舞蹈艺术展现过程之中仅仅只是展示动作,而不从动作之中展现情感,就会导致舞蹈魅力大打折扣,导致舞蹈缺乏情感以及内涵,人如果没有灵魂就如同行尸走肉,舞蹈缺乏情感亦是如此。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应当要求学生融入思想情感,端正好态度,舞蹈表演的过程之中要用心、用情,通过舞蹈展现情感、灵魂以及思想。另外,教师通过情感诱导方式促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及感悟舞蹈内涵,教师舞蹈教学过程当中要融入鉴赏以及情感元素,给予学生讲解某些著名舞蹈艺术作品,从而促使学生能够深入感知舞蹈情感,促使学生对舞蹈作品深刻理解进而帮助学生产生饱满情感。另外,教师进行教学之中应当将感情渗透在舞蹈表演过程当中,促使学生能够深刻感知舞蹈艺术情感。二、运用“情景教学法”激发学生兴趣舞蹈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采取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方式是一种高效教学方式,情景教学法创设相关情境,突出学生课堂主体地位,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激发学生兴趣,同时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以及启发学生智慧,舞蹈教师应当灵活使用情景教学法。第一,舞蹈教学过程当中应当通过多媒体工具创设情境,促使晦涩枯燥以及深奥舞蹈知识更生动形象,同时对学生视觉产生较大冲击,还能够对学习气氛进行活跃,促使学生能够愉快参与到课堂中。第二,通过音乐渲染实现舞蹈和音乐完美融合,舞蹈最为重要的就是要表达情意,音乐宣传能够促使舞蹈表情达意效果更为良好,促使学生能够感受到音乐以及舞蹈情感。第三,对于舞蹈学习资源要进行拓展,从而促使学生视野更开阔。三、运用个性化教学法开展针对性教学对于当前高职院校学生而言本身都具有显著个体差异,为了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教育培养,切忌使用一刀切教学方法,应当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同时运用个性化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学习成绩,相对于大众化教学而言,使用个性化教学主要将学生兴趣作为基础,同时个性化教学开展之中教师更关注不同学生学习情况以及兴趣,个性化教学一方面能够促使学生舞蹈学习兴趣得到激发,提升学生学习信心;另一方面,个性教学方式能够促使学生对于舞蹈知识产生更深入理解。教师应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工作:第一,课程设计要注意多元化,由于学生舞蹈素质参差不齐,对于教师而言,课程设计过程当中要结合每一个学生特点,针对于每个学生特长开展个性教学,切实保障每一个学生能够得到发展,课程设计过程当中要注意多元化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第二,实际开展教学过程当中要注意针对性,舞蹈教师要为不同层次以及不同能力学生进行多元化教学方式,最好能够实

  现对学生一对一教学,对学生舞蹈潜能进行挖掘,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综上所述,舞蹈教学过程当中使用多元化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以及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舞蹈艺术是一门技巧性以及实践性都较为突出艺术门类,采取多元化教学方式才能够打破教学局限性,同时实现高效教学提升学生舞蹈素养。参考文献:[1]李素馨.高职舞蹈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方法研究[J].音乐时空,2014,23:178.[2]刘荣.多元化教学方法在高职院校舞蹈教学中的应用[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06:159-160.[3]贺美群.高职舞蹈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方法探讨[J].才智,2017,01:75.

  

  

篇八:舞蹈的多元化

  浅析职中舞蹈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方法

  摘要:当前,我国一些职中开设了舞蹈课程,但通过实践发现,取得的教学效果较为一般,所以需要应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基于对当前职中舞蹈教学方法的了解和研究,指出导致职中舞蹈教学质量较差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应用方式,为教师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舞蹈教学;多元化教学方法

  在职中舞蹈教学中,需要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学质量,让学生提升个人实力,最终在就业时提高竞争力。一些职中舞蹈专业学生基本功较差,甚至一些学生无基本功底,这些原因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师的授课效果,对于这类学生,在学习期间让其能够拥有深厚的舞蹈功底,需要应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一、职中舞蹈教学现状

  在当前的职中教学中,舞蹈授课主要存在两种方式,一种是学生已经进行了一定训练,有一定的舞蹈基本功底,对这类学生来说,在高素质教师的带领下能够实现快速进步。另一种是功底较差甚至无功底的学生,需要让其从舞蹈基本功方面开始训练,当学生具备这种能力后才可进行后续教学。通常情况下,这些学生对多元化教学方法的需求更大,原因在于应用多元化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其进步速度[1]。但是无论在哪种授课模式中,当前的舞蹈教学都存在授课方式创新性较差、授课体系完整性不足的问题,究其原因,当前的舞蹈教学中教师通常只应用一种教学方式完成教学过程,另外虽然在授课中会加入具体的形体训练内容,但是很多教学内容也只是通过理论讲解,对学生来说,这种教学方法往往不能让其有深刻的学习印象,最终导致职中舞蹈教学效果较差。

  二、职中舞蹈教学质量下降的因素

  (一)学生素质方面

  舞蹈学习对学生自身提出了很高要求,这些学生经过多年训练和学习,已经具备了深厚的舞蹈功底,素质较高,通常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质量,但是在舞蹈教学中也存在一些基本功较差甚至无基本功的学生,这些学生只是将舞蹈看成是一种入学手段。传统的舞蹈授课方式作用对象为已经具备较强基本功积累的学生,在基本功较差甚至无基本功学生身上作用效果并不明显,可以说,这种教学方式与无基础的学生的契合度很低,从根本上降低了对这类学生的教学质量。

  (二)教师授课体系方面

  当前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的授课体系为“理论讲解—动作演示—学生操作—纠正动作”,这种体系有一定的科学性,能够让学生对舞蹈动作标准程度有更深入的了解。但是这种教学体系的作用对象只能是具备基本功的学生,原因在于这类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动作演示过程中更好地进行动作观察并探究动作间的联系。无基本功的学生广泛存在动作不标准、身韵不能达到要求的现象,并且在教师的动作演示过程中基本无法了解整个动作的内涵,在后续的模仿过程中更加无法达到应有的动作效果,这导致在后续的动作纠正过程中,教师的工作量大幅上升,降低了授课效果,教师不能按进度进行教学,势必会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快教学速度,并且缩短从动作演示到纠正动作过程的时间,导致教学质量下滑。

  (三)教学方法方面

  在当前的职中舞蹈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由教师进行理论讲解和动作展示,学生进行动作模仿。同时在舞蹈教学中,教师为课堂的主导者,基本上不会让学生进行独立编舞以及训练,这种教学方法已经与当前的素质教育思想相背离,对学生来说,只有当其能够独立全面地进行整个舞蹈过程学习时,才能够全身心投入到舞蹈学习中。另外当前的高校教育已经开发出了多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但是很多教师对这些教学方法的重视程度不足,并且在应用中也存在对这些教学方法了解程度较为浅薄的问题,这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大幅下降,从根本上降低了学习质量。

  三、职中舞蹈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方法应用措施

  (一)加强对教学情境的创设

  在舞蹈表演中,各类舞蹈都有表演的核心思想,同时在表演中进行情境创设,当学生在这种氛围下进行表演时,往往能够取得更好的演出效果,这种方式对学生的舞蹈学习过程也有很大帮助,当学生能够融入教学情境时,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加深了对整套舞蹈动作的了解程度,甚至艺术感较强的学生在该过程中已经能够独自进行舞蹈表演,所以在教师的授课过程中需要注重创设情境[3]。在教学情境的具体创设中,根据授课主题进行设计,如维吾尔族舞蹈,这种舞蹈动作较为激烈与豪放,同时搭配舞蹈的音乐也有这一特点,教师在授课中始终播放相关音乐,对教学情境进行基本创设,此外还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对维吾尔族文化进行演示,从而让整个课堂拥有浓厚的维吾尔族氛围,学生在这种情境中学习,能够加深其对舞蹈动作的印象。

  (二)构建学习小组

  由于课余时间的可控性较差,很多学生在课余时间疏于学习,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帮助学生构建学习小组,让学生间能够通过交流加强学习,另外在学习小组中,学生之间能够自发形成相互监督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具体的分组中,首先需要按照班级学生的数量进行平均分配,从而让教师能够更好地进行管理。其次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划分,这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舞蹈功底有深入了解。最后是人员分配,分配原则为小组组长需要具备较高的学习能力,同时也有一定的技术积累,以对其余组员进行引导。例如某班级有30人,经过研究发现,其中5人有较高的技术功底,出于方便管理和组长能力方面的考虑,将班级学生分为5组,5个有基本功底的学生成为小组组长。另外,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大约2/3的学生有一定的技术积累,其余学生基本无基本功,在后续的分配中,把这些有一定基本功底的学生平均分配在5个小组中,其余学生平均分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定期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

  (三)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当前的舞蹈教学强调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创作能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这两方面的能力可以同时进行提升,这就要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摒弃旧有的教学体系,即由教师进行舞蹈体系讲解以及舞蹈编排,让学生能够参与到这个过程中。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发放一个舞

  蹈表演主题,让学生根据主题查找音乐以及设计舞蹈动作,教师在该过程中了解学生的研究进度,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帮助学生解决。另外,舞蹈教学作为一门对实践提出了很高要求的学科,教师也需要积极联系表演场所,当学生完成舞蹈设计、排练后,让学生到舞台上进行表演,增加学生的舞台表演经验。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职中舞蹈教学中,导致教学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包括学生素质良莠不齐、学生学习思维问题、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强化对教学情境的塑造、重视课余时间的利用、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以及构建学习小组等措施达成目的,实现舞蹈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孙菁.多元化教学方法在职中舞蹈教学中的应用[J].明日风尚,2018(13):142-143.

  [2]张丽.多元化教学在职中舞蹈教学中的应用[J].黄河之声,2018(6):46.

  

  

篇九:舞蹈的多元化

  当代中国舞蹈表演形式的多元化趋势探析

  舞蹈艺术起源于劳动生活,是人们在长期的劳动和社会实践中提炼和升华出而出的,带有强烈美感和艺术感染力的表演形式。在舞蹈表演的过程中,舞者通过运用各种肢体动作和体态语言,向观众传递艺术美感,在观众的内心中形成强烈的共鸣。与电视剧、电影等表演形式相比,舞蹈表演具有很强的局限性,但是舞蹈艺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随着互联网技术等加速发展的影响,当代社会舞蹈观众的审美习惯和方式开始出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传统舞蹈表演形式的单一化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舞蹈艺术的健康发展。因此,很多艺术团体开始尝试将舞蹈表演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创造出了全新的表演形式,也产生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一、当代中国舞蹈表演形式多元化的现实意义

  1.舞蹈表演形式多元化符合观众审美需求。正如前文所述,当代社会观众的审美习惯和需求呈现出显著的多元化趋势,传统的单一化表演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观众的需要。通过尝试将舞蹈表演形式多元化,观众在观看舞蹈表演的过程中将会同时欣赏到其他艺术表演形式,感受到多元化的艺术感染力和艺术魅力,这对于满足观众的艺术审美需求是十分重要的。

  2.舞蹈表演形式多元化符合当代表演艺术的发展规律。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很多传统的艺术表演形式也发生了深刻地改变,趋于多元化。例如,话剧是传统的舞台表演艺术,近年来国内很多艺术团体表演的话剧作品大量应用和借鉴了歌舞剧和影视剧表演的方式和方法,并采用了现代多媒体声光电等技术作为辅助,展现出良好的艺术效果。通过实施表演形式多元化,很多传统的艺术表演形式重新焕发出了生机和活力,舞蹈表演亦是如此。

  3.舞蹈表演形式多元化符合艺术传播需要。除了在舞台上进行现场表演以外,当代舞蹈表演的艺术传播渠道和形式是多样化的,观众可以通过电视、互联网等欣赏到演员的精彩表演。为了满足不同媒体的传播需要,应当倡导舞蹈表演形式的多元化,以满足不同媒体的传播特点和不同类型观众的需求。

  二、现阶段中国舞蹈表演形式多元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生搬硬套,拼凑痕迹明显。一些舞蹈艺术团体为了丰富舞蹈表演形式,在表演的过程中采用了一些其他表演形式。但是,由于没有充分理解和认识舞蹈表演的艺术规律,加之对其他艺术表演形式的理解也不够深入,融合表演的效果不佳,没有达到理想的预期。很多艺术团体没有经过深入地艺术构思和严谨的艺术创作,将舞蹈表演的多元化简单地等同于不同艺术表演形式的简单累加,势必会给表演效果造成一定影响。

  2.主次不分,层次感不强。还有一些舞蹈作品在尝试多元化表演方式的过程中存在着主次不分和层次感不强的问题,其中一些作品甚至还存在着主次颠倒的问题。笔者认为,舞蹈表演形式的多元化,首先必须要坚持以舞蹈表演为主,其他表演形式只能作为舞蹈表演的辅助,而不能够替代这个根本。如果不能妥善处理舞蹈表演与其他表演形式之间的关系,势必会造成舞蹈表演多元化探索的失败。此外,如果不能够妥善处理好舞蹈表演形式与其他表演

  形式之间的关系,同样会给舞蹈表演的总体艺术效果带来不利影响。

  3.缺乏统一巧妙的艺术构思和创作。虽然近年来舞蹈表演的多元化趋势比较明显,采用多元化表演方式的舞蹈作品数量也在逐步增加,但是笔者认为,其中的艺术精品并不多。究其原因,正是由于很多舞蹈创作者和表演者并没有进行深入系统地构思和创作,才导致了很多多元化的表演总体艺术水准较低。

  三、对提高舞蹈表演形式多元化发展水平的建议和思考

  1.将其他表演形式与舞蹈艺术表演有机融合。对于国内艺术团体来说,在探索舞蹈表演形式多元化的过程中,要注意将其他艺术表演形式与舞蹈艺术表演形式进行有机融合。具体来说,在舞蹈作品创作的过程中,要注重研究其他艺术表演形式的主要特点,并将其与舞蹈表演的主体形式之间形成有机的联系。切忌为了尝试表演多元化而机械地照搬或者利用一些其他的表演形式,应当将舞蹈与其他表演形式有机地融合起来,并突出和保持各自的艺术特点。例如在《中国梦想秀》的节目中,某舞蹈演员将舞蹈表演与魔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取得了十分良好的艺术效果。

  2.提高多种表演形式有机融合的设计和编排技巧。笔者认为,为了有效提高舞蹈表演形式多元化的艺术效果,创作者和表演者应当从提高多种表演形式的有机融合度方面下功夫。一方面要根据舞蹈表演的题材和特点选择适合的其他表演形式,实现表演形式的多样化。另一方面则要研究不同表演形式的各自特点,设计不同表演形式之间的搭配方式,确保达到衬托舞蹈表演主题的目标。

  3.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对于国内舞蹈艺术团体来说,在探索多元化表演形式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并将其与国内舞蹈表演的发展趋势进行有机结合,进一步提高表国内舞蹈表演形式多元化发展的总体水平。

  

  

篇十:舞蹈的多元化

  三中国古典舞教学之身韵在中国古典舞的最初开展阶段舞蹈工作者不得不向借鉴戏曲和西方芭蕾舞的相关材料但随着古典舞的创作实践理论研究以及教学的开展老一辈的舞蹈家经过不断探索走出了戏曲和芭蕾舞的桎梏整理出了中国古典舞身韵课的教材

  中国古典舞教学中的多元化训练

  中国古典舞教学中的多元化训练

  [摘要]中国古典舞是经历了长时期传承、整理、精炼、丰富,形成的具有中国传统古典特色的舞蹈艺术形式。本文通过对中国古典舞的教学现状,古典舞教学的根本功、神韵、示范性、创造性等多个方面对目前我国古典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教学多元化训练中国古典舞是基于中国传统的民间舞蹈,经过历代舞者的传承、整理、精炼、开展、丰富,其形成的具中国传统古典特色的舞蹈形式之一,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和时代性,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延续和开展。由于包括古代宫廷乐舞在内的大多数中国传统舞蹈已经失传,而我们现在所说的中国古典舞多是由舞蹈工作者通过研究史籍资料,根据其中有关古典舞的描述,整理、归纳、总结、创新而成,在以过程中还借鉴和吸收了戏曲和芭蕾舞的精髓。在经历了长达半个世纪的磨合后,逐渐形成了严谨但独具特色的理论系统。中国古典舞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需要我们代代传承。21世纪,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世界文化呈现多元化开展的趋势,舞蹈艺术开展迅速,这要求我们开放意识,将艺术的触角伸向多元化的世界文化,借鉴优秀的教育理论,开展针对中国古典舞的多元化教学体系。本文从中国古典舞教学的根本功、身韵、示范性、创造性等多个维度对目前我国古典教学进行了探讨,供业界人士参考评价。一、中国古典舞教学的现状虽然目前我们已经建立了针对中国古典舞的教学体系,但与当前的时代开展要求相比,古典舞的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在现代社会的大环境和思想潮流的影响下,学生缺乏对传统和古典的思想认识和了解,所以在古典舞教学中,大多数学生只是主动古典舞的形式,而并未领悟到古典舞的精髓。学生往往只是学会了古典舞的“形〞,尽量模仿古典舞的肢体动作,掌握高难度的技巧,而并没有抓住古典舞的“灵魂〞。出现这种误区主要是因为大多数学生轻视古典舞的理论课,没有厚重的传统文化底蕴做支撑,所做之舞难免会形似而无神。缺少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大多数古典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是照本宣科,古典舞的示范呆板、僵硬,缺乏激情,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更不利于学生对动作的领悟。古典舞的高度专业化要求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增进队伍内部的交流学习和密切配合。并且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丰富教学内容,形成多元化的训练方法和教学模式。以上都古典舞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古典舞教学存在急功近利的误区,而无视了对学生想象力和创新力的培养,学生创作的欲望和创新的意识较低。舞蹈艺术要求的不仅仅表演者的“复制〞,还要求他们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大胆地创新。如果无视了对学生想象力、创新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那么整个中国古典舞艺术也将停滞不前。二、中国古典舞教学之根本功的训练根本功的训练是中国古典舞教学核心课程之一,具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教材涉猎广泛等特点。根本功的训练目标要求学生一方面能熟练掌握古典舞的技巧,另一方面又能将古典

  舞的神韵表现出来。它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培训,刚柔并进,训练以中段,即腰部运动为中心的根本动作,扩展古典舞的运动空间,使得中国古典舞在外形动作和内在神韵上都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

  三、中国古典舞教学之身韵在中国古典舞的最初开展阶段,舞蹈工作者不得不向借鉴戏曲和西方芭蕾舞的相关材料,但随着古典舞的创作、实践、理论研究以及教学的开展,老一辈的舞蹈家经过不断探索,走出了戏曲和芭蕾舞的桎梏,整理出了中国古典舞身韵课的教材。舞蹈是用肢体艺术来表达情感意志的,它这一性质决定了其训练功能不仅要表达在对舞蹈者根本素质的训练上,还要表达在对舞蹈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上。舞蹈的语言功能对于舞蹈艺术的展示非常重要,编舞者就是依靠这些“舞蹈语言〞创造不同的舞蹈风格。中国古典舞的教学现状是课堂教学与舞台创作之间完全脱钩,舞蹈者很难形成自己的舞蹈风格。身韵教学法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身韵教学法具备多种舞蹈语言要素,主要的动律特征有提、沉、冲、靠、含、腆、移等,并以此为根底,开展成为一套具有逻辑性的、可开展的语言结构、短句训练等,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古典舞的风格语言,创作出了更具古典舞典范的舞蹈动作,提高了中国古典舞的舞蹈表现力。四、中国古典舞教学之示范与其他舞蹈形式的教学相比,中国古典舞蹈的教学在示更为关注。在中国古典舞蹈的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示范应当贯穿于始终。古典舞的教学示范主要在以下三个时段进行。在教学正式开始之前,舞蹈教师要完整的示范舞步的根本动作和完整的舞蹈。通常情况下,人们对新鲜事物会产生很强的记忆效果,所以舞蹈教师在示范古典舞时,应尽力为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正确的、新颖的动作框架,要特别注重处理对整体带来影响的各个要素,例如着装、仪表、动作标准性、艺术性等,特别是动作的标准性与艺术性。同时,在典范作用以及好奇心的驱使下,教师示范的影响力更加突出。在古典舞的教学过程之中更是少不了舞蹈教师示范。这一阶段的动作不再是对动作框架完整的示范,而是有针对性的对教学之中的重点与难点进行深入细致的示范。舞蹈教师除了要精通教学方法以外,还必须深入对古典舞专业领域和常识领域的了解。一味地联系舞蹈动作难免枯燥乏味,这时候舞蹈教师可以为学生讲一些关于古典舞的故事传说,讲舞蹈动作与故事传说联系起来,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加强学生对动作的理解和记忆,到达教学事倍功半的效果。在学生对古典舞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掌握到一定程度后,舞蹈教师要对学生动作的标准性、艺术性、优美性以及把握节拍的准确性进行纠正,促进学生查漏补缺。在此阶段的示范重点在于对整套动作的连续性呈现,帮助学生领悟古典舞的内涵。五、中国古典舞教学之即兴训练即兴训练是编导课和现代舞课中常用的训练方法,但是也可以广泛应用于中国古典舞的教学训练中。即兴训练可以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协调性,促进学生对古典舞根本技巧的掌握。使学生在熟练掌握中国古典舞的根本技巧和神韵的同时,参加学生自己对音乐和舞蹈的感情和领悟,使舞蹈表演更加完美,学会对音乐和舞蹈作品进行分析,然后进行带有学生个人烙印的“二度创作〞。六、总结

  虽然,中国古典舞的教学取得了客观的成就,但是还存在着一定缺乏。我们在向学生传授古典舞知识的同时,一体多元,在牢牢抓住中国古典舞的“灵魂〞的根底上不断开展新的艺术风格,丰富新的内容,构建新的多元化的教学训练体系。

  参考文献【1】徐颖.中国古典舞的现代教学[J].大舞台,2021【2】宋海芳.中国古典舞教学课程模式探究[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21【3】杨勤.中国古典舞教学模式的开展探究[J].剑南文学,2021【4】孟妍.中国古典舞教学模式的多元化训练[J].音乐生活,2005

  

  

篇十一:舞蹈的多元化

 传统文化因素和现代文化因素的摩擦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撞击文化娱乐形式的多样性和普及性特别是价值观念的转变等诸多因素使古老的民间舞蹈文化正在发生着程度不同的变化这一变化呈多元多样复杂性的发展态势即民舞文化内涵和功能的多元性民舞生存时空的多样性民舞群体观念的复杂性以便适应社会各方面的需求

  民间舞蹈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千百年来民间舞蹈由于各民族地区社会结构、经济类型及生产方式等方面的制约,是在特定时空、特定群体中传承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生产的快速发展,通讯、交通的大力改善,各民族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都有了空前的提高。当代色彩纷呈的科学文化知识丰富了少数民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并正在改变着他们的思维方式、生产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传统的民间舞蹈不再是群众唯一的娱乐形式。传统文化因素和现代文化因素的摩擦,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撞击,文化娱乐形式的多样性和普及性,特别是价值观念的转变等诸多因素,使古老的民间舞蹈文化正在发生着程度不同的变化,这一变化呈多元、多样、复杂性的发展态势,即民舞文化内涵和功能的多元性,民舞生存时空的多样性,民舞群体观念的复杂性,以便适应社会各方面的需求。

  一、民间舞蹈文化的多元性

  民间舞蹈文化的变迁,首先表现在其内涵和功能的大包容量,在当代社会多元文化的相互渗透浸染下,使其古今交错、新老混杂。青海玉树草原的赛马会是康巴藏区远近闻名的草原盛会,每年于七八月水草丰美、牛肥马壮时节,都要在玉树结古镇草滩上进行民族歌舞、格萨尔说唱、赛马、射箭等表演,以及贸易交流等。90年代初,玉树当地的藏传佛教各教派寺院,把法舞《羌姆》搬上民俗节日赛马会进行展演,这在佛教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事。数百年来,《羌姆》作为藏传佛教法事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方式始终恪守传内不传外的原则,即遵循在寺院内由喇嘛僧侣表演的规则。现在寺院的活佛和喇嘛自愿地把法舞和群众性民间歌舞联合演出,从而使《羌姆》冲出了寺院的禁锢,增强了表演性、娱乐性,淡化了佛法的神秘感、威慑感,把宗教和世俗的关系拉近了,这一作法在全民信教的藏区很有积极意义。可以说,这是新时期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落实的结果。《羌姆》法舞的变化,不仅体现在表演时空的移位和表演程序的简化,更重要的是加强了人神同乐、宗教世俗化的发展。

  民间舞蹈的内涵和功能是通过民俗事象的主旨予以体现的。贵州黔东南苗族地区的“鼓社祭”(俗称“吃鼓脏”)是其最为隆重的神圣节日,它是一个由血缘家族、宗教为核心的“江略”(类似军事联盟的氏族组织)举行的祭祀祖先的活动,每隔12年举行一次,届时众人要跳《踩鼓舞》,踩鼓时要身背祖先“央公央婆”跳舞。央公央婆的象征物是用杉木雕刻成的男女半身裸体像。在踩鼓时象征交媾的表演中,要绕寨一周,表示祖先看望子孙繁衍,人人都是央公的孙子。80年代以后,苗区的生产单位“家庭化”,加速了家庭经济的私有化,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劳动,再一次呼唤人们的劳动互助,这种互助自然是在有血缘关系的人们之间发生。由此给人们提出了恢复“江略”团结的需求,通过鼓社祭,人们在祭祀祖先时同跳《踩鼓舞》,共饮“江略”酒,似乎又回到了同一血缘的圈子里,使人们获得“江略”认同感的满足。从苗族鼓社祭的活动中,我们看到这里既有祖先崇拜的信仰痕迹,又有加强群体之间的心灵交流增强认同感的心理需求,还有击鼓而舞的愉悦快感。多元多层文化内涵和功能的特点在当代民间舞蹈中具有共性。

  二、民间舞蹈生存空间的多样性

  民间舞蹈生存传衍的空间包括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随着当代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这一空间呈现出多样、交叉的立体式形态。绝大部分的民间舞蹈仍然在原产地传承发展,它们较多地保留着民舞的原生形态,或原生和变异并存的状态,只要这个地区和民族继续保留着适合于民间舞蹈生存的民俗活动空间,民间舞蹈将与人民永存。作为某一特定民间舞蹈形态和风格的传衍,往往伴随着一个时代的需要或结束而延续或消失。旅游文化、商贸集会或各种文化节,扩大了民间舞蹈传播的空间,经过加工整理的民间舞蹈,增强了表演性和观赏性,当其反馈回群众后起到升华提高的作用。当然,这种改编应该十分慎重,不负责任瞎改乱编只能糟蹋民间舞蹈的精华,尤其给青年人造成误导,成为披着民间舞外衣的假冒伪劣产品。

  三、舞蹈深层结构的复杂性

  民间舞蹈文化的深层结构,是指民舞的载体——舞群的思想观念,即其宗教信仰、价值观念、婚姻观念、生死观念、审美取向等。舞群的思想观念受到社会主体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制约,舞群的年龄、职业、接受教育的程度等对其思想观念也起到重要的制约作用。一切文化观念的核心是价值观念。原生形态的祭祀舞蹈的核心是万物有灵观念,其中以祖先崇拜尤甚,具有极强的功利性和实用性。“从原始社会解体到奴隶制或早期封建社会,祖先崇拜是压倒一切崇拜的宗教活动”人们以为只有隆重的祭祀,才能获得祖灵的庇护,避免灾难,因为祖灵是直接掌握人们命运的。祖先崇拜的意识根深蒂固,在少数民族的生活中通过传统的祭祀年节和民间舞蹈,一直延续到近现代,土家族《跳摆手》祭“八部大王”,瑶族、畲族《跳盘王》祭始祖盘王,苗族“吃牯脏”跳《木鼓舞》、《芦笙舞》祭祖神等,均系祭祖仪式和舞蹈。许多少数民族没有本民族文字,他们把民间舞蹈视作民族历史的教科书,通过民间舞向族民传授民族历史知识,使子孙后代永不忘本。如今生产生活水平提高了,享受着现代文明带来的物质成果。但是,人们仍然希望得到祖先神灵的庇护,使自己的生活幸福、事业发达,家族兴旺,寻根念祖、祈求祖神保佑的思想并未消除,通过参加祭祖民俗活动,同胞共跳摆手舞、芦笙舞,与祖神进行勾通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寄托的观念依然在一部分人心中延续。当然,中国民众也在努力使民间信仰适应新生活方式的需要。

  四、民间舞蹈发展的现实意义

  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对外联系,为各地区的社会进步和文化变迁创造了条件。许多少数民族地区大多奇山异水风景秀丽,文物古迹多有保存,奇特的民族风情,深厚的文化底蕴,因而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成为这些民族地区发展的首选项目,旅游业的发展使该地区走出封闭的山寨,逐渐摆脱贫困,走上致富的道路。与此同时,在一些大中城市,也掀起了兴建民俗村、民族园、风情园的热潮,这些旅游景点规模不等,他们将各民族风格独特的建筑荟萃一起,并配上身着盛装的本民族群众载歌载舞,动静结合,交相辉映,使游客在一天或半天之内饱览民族风光。这一时期利用传统的民俗节日,采取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现象十分普遍,甚至根据商品流通的需要

  生造出各种五花八门的节日,民族歌舞自然是其中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此间的民间舞蹈在旅游景点或节日活动中,展现风土民情,渲染节日氛围,增加活力和参与性,加强与商客游客的感情交流,创造宽松和谐的气氛等,都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青海省海西州民族歌舞团

  

  

篇十二:舞蹈的多元化

 中国民间舞蹈的多元化发展态势

  谭桂琴【摘要】民间舞蹈会随着社会历史的进程、经济文化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成分或产生变异。中国当代民间舞蹈发展有四种形态,即原生形态、次生形态、再生形态和新生形态。认识当代中国民间舞蹈呈现出的多元化发展态势,有助于理解、包容、接纳各种民间舞蹈的形式和文化现象,培植、促进中国当代民间舞蹈的发展。%Newelementswillbeinfusedintofolkdanceorvariationsmightoccurwiththeprocessingofsocialhistoryandthedevelopingofeconomicculture.Bysummarizingtheresultsofpreviousstudies,therearefourtypes'developmentsofcontemporaryChinesef【期刊名称】《湛江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32)004【总页数】3页(P167-169)【关键词】民间舞蹈;原生形态;次生形态;再生形态;新生形态【作者】谭桂琴【作者单位】湛江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广东湛江52404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702

  当代专家、学者将民间舞蹈解释为,“一个民族在他们的历史进程中,由民众自行

  创作,在群众中直接传承的、最为朴拙、最富生命力的舞蹈形式。它和人们的劳动生活、传统观念、民俗活动紧密结合,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域色彩,既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经济文化背景与审美情趣,又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内涵与艺术成分。”[1]民间舞蹈“深深植根于广大民众社会生活中,反映群众的生活和思想情感、理想愿望……民间舞蹈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区性,广泛的群众性,稳定性与变异性同在,自娱性与表演性交融。”[2]145民间舞蹈不仅是由民众创造和传承,与传统的观念、劳作、民俗密切相关的舞蹈形式,而且会随着社会历史的进程、经济文化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成分或产生变异。事实上,世界上的一切文化现象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其变异性是永恒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在社会转型期尤其如此。朴永光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将民间舞蹈分为原生态、通过教学生成的次生态和从原生态或次生态民间舞蹈中获取素材而创作的舞蹈作品三种形式[3]。纪慰兰从历史层面来分析民间舞蹈,认为民族舞蹈可分为原生态与异生态两种形式[4]。笔者认为,为更好地区别异生态民间舞蹈的不同现象,进一步说明中国民间舞蹈在当代的多元化发展态势,可以将中国当代民间舞蹈分为原生形态、次生形态、再生形态、新生形态四种形式。各民族原生形态民间舞蹈是产生次生形态民间舞蹈、加工再生形态民间舞蹈、创编新生形态民间舞蹈的根。一、原生形态的民间舞蹈所谓原生态民间舞蹈是指源于特定民族、特定文化时空背景,反映民众社会生活,且由民众在民俗仪式或民俗活动中传承的民间舞。它是未经职业舞蹈工作者加工和雕琢的,最为朴拙的民间舞蹈。比如,云南彝族支系的撒尼人和阿细人在节日期间或花好月圆之际,青年男女聚在一起,围着篝火,边弹大三弦边跳“阿细跳月”,他们以舞蹈的方式自娱自乐,表达彼此之间的爱慕之情;贵州苗家人的芦笙舞从功能上可分为祭祖、庆典、娱乐与友谊等舞,前者庄重严肃、规模盛大,用大中芦笙,

  后者轻快活跃,可用中小芦笙,吹笙领舞及吹笙者在前头边吹边舞,男女群体随队伍绕圈踏声舞蹈,场面蔚为壮观;蒙古族牧民在每年的那达慕大会上的摔跤舞表演,等等,无一不是在特定文化时空背景、反映民众社会生活的最为朴拙的民间舞蹈。原生态民间舞蹈的自然本性是人生命意识最直接、最自然、最原始、最热烈的表达,原生态民间舞蹈的精髓是它最原始的精神表现。二、次生形态的民间舞蹈在保留原生形态舞蹈的基本节奏、步伐、动律、体态的基础上,由群艺工作者、艺术家或民间艺人重新编排组合,在广场、舞台以及各种其他旅游场所表演的民间舞蹈,可称为次生形态民间舞蹈。在各种异生态民间舞蹈中,次生形态是与原生形态的渊源最近、关系最密切的民间舞蹈形式。经过加工后的民间舞蹈,突出了原来的民族风格,加强了表演性、观赏性,从动作的发展、队形的变化、情绪的渲染,以及道具、服装、伴奏音乐等方面等更加适应当代群众的审美要求。比如,陕西的《安塞腰鼓》、山东的《鼓子秧歌》、青海省黄南州新挖掘的藏族《龙鼓舞》等等。这种从民间来再回到民众中去的次生形态民间舞蹈仍保留着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不论其原生时的文化环境如何,都可以根据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需要,在各类庆典场所进行不同规模的表演。对次生形态民间舞蹈概念的理解,主要是把握两个关键属性:其一,在保留原生形态舞蹈的基本节奏、步伐、动律、体态的基础上重新编排组合;其二,不受原生态文化环境限制而进行表演,已成为某种生态文化环境的一部分。舞蹈家杨丽萍编导、制作的民族舞蹈诗《云南映象》,就是将云南各民族的多种原生态民间舞蹈,以农民作为演员,通过艺术夸张手法,重新编排组合而成的云南风情民间舞集锦。“被云南省政府列为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典范的民族舞蹈诗《云南映象》,是为消费的舞蹈文化重构的反映,它是对原生文化的追求、创造与文化艺术市场化的结合。”[5]可以被看做是一种较典型的次生态民间舞蹈的表现形式。

  三、再生形态的民间舞蹈由职业舞蹈工作者经过收集、整理、加工、提炼而成教材,且用于培养舞蹈表演、教育人才的舞蹈课程中的民间舞,可谓再形生态民间舞蹈。这种经过职业舞蹈工作者加工、整理的文本化的民间舞蹈,已经渗入城市审美趣味、舞台审美标准、文人审美意识诸元素。无疑,这已是在保留原生形态的基本特征的再生形态民间舞蹈。再生形态民间舞蹈可产生于多种渠道。由于来源及其时间的不同,再生形态舞蹈呈现出多元化态势,比如,某种民族风格浓郁的民间舞蹈,其原产地区和其他地区所再生的这种民间舞蹈的教材,其性格特征往往具有明显差异;地方性舞蹈院系(团)与中央舞蹈院系(团),由于舞蹈学科建设思想、审美意识与标准、文化背景与追求等方面的差异,必然产生各自不同的民间舞蹈教材;歌舞院团培养学员和舞蹈院校培养学生的舞蹈课程也可能会出现“海派”与“学院派”的差别;随着历史的变迁,经济、文化的发展,再生形态民间舞蹈经历了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和演变。民间舞教材从典型民间舞蹈、舞蹈组合的学习逐渐演变为舞蹈短句甚至“元素性教学”。北京舞蹈学院民间舞蹈的专家们,从80年代初就逐步将“元素性教学”引入民间舞课堂,“以‘厚积薄发’的理念,对原始性的民间舞蹈教材进行‘革命性’的整理:从纯民间的风格、动态中提取了可以单独使用的动作素材,使其‘元素化’,成为能够遣词、造句的语素。”[6]这种元素化看上去离‘民俗’远了些,但民间舞的创造性表演功能却被明显地扩大了,离更富创意的新生形态的舞台作品更近了。四、新生形态的民间舞蹈职业或非职业舞蹈工作者,从原生形态、次生形态或再生形态民间舞蹈中获取素材,创编成表现、反映一定民族风格和生活内容的舞蹈作品,都可以看做是新生态民间舞蹈。

  新生形态舞蹈贵在一个新字,她是脱胎于原生态、次生态或再生态的新型民间舞蹈。但“新”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所谓新型的民间舞蹈必然是某一时代的产物。北京舞蹈学院罗雄岩教授在他的《中国民间舞蹈文化传承》一文中,把半个世纪以来以民间舞为素材编演的舞蹈节目概括为三种类型[7]。笔者认为,这三种类型正是三个不同时期的新生形态民间舞蹈。相对于同时期的原生态、次生态和再生态民间舞蹈,每一时期的新生形态民间舞蹈都属于新型民间舞蹈,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首先,20世纪50年代涌现的《荷花灯》、《花鼓灯》、《采茶灯》等优秀节目是第一类。其特点是保留民间原有形式和风格特点,突出编导的个人意图,充分表现时代精神。其次,20世纪60至70年代的优秀作品,蒙古族的《鄂尔多斯》、傣族的《孔雀舞》、彝族的《快乐的啰嗦》等属于第二类,这是以民间舞的某些素材为基础,结合该民族劳动、社会生活中最富有时代动态形象,汇入编导对该民族的热爱和期望,从而形成的新型民间舞蹈。再次,20世纪80年代后的傣族舞蹈家刀美兰表演的《水》、朝鲜族独舞《残春》、运用山西民间舞蹈素材创作的《一个扭秧歌的人》等优秀节目,具有更新的时代属性,编导根据个人创作的意图和构思,不拘于某一形式,而是广泛地从一个民族或地区的民间舞蹈中,筛选素材,提炼和塑造臆想中的舞蹈形象,尝试不同的创作手法,创作舞台艺术的新型节目[7]。继上述三种类型,笔者认为,还有另一种新生形态民间舞蹈,那就是诞生于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的“学院派”民间舞蹈作品。比如,2004年北京舞蹈学院校庆50周年晚会上,以《大地之舞》为名的民间舞专场晚会,集合了以往学院派民间舞所选用的题材,以“绸子”和人体合一的各种形态作为整台晚会的情感连接,将《风采牡丹》、《红珊瑚》、《黄山云涌》等汉族题材的舞蹈和《离太阳最近的人》、《热巴卜母》、《原上草》等少数民族题材的舞蹈整合在一起[8]。北京舞蹈学院的民间舞专家们认为,原生形态民间舞蹈是情感、观念、信仰、文化

  交织的精神集合体,她蕴含了中国丰富的民间舞蹈的“典范”基因和艺术禀赋。明文军强调,民间舞共性的审美内涵是可以宏观把握的,是可以提炼的、有“导向”作用的,是一个“活体”的物质。“学院派”民间舞蹈正是通过对“典型”动作的举一反三,“重构”“典范”意义的“宏观民间舞”,跨越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的“鸿沟”,打破雅、俗界线。她继承了原生形态民间舞的“典范”基因,保留了唯民俗、民间、民族特有的属性,是民间舞观念的产物,是民族文化主题精神的结晶[6]。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当代中国民间舞蹈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原生形态舞蹈注重舞者自身的精神文化诉求(求神、驱鬼、祈雨、庆丰收、求爱、感恩)的表达;次生形态舞蹈则更关注在编排组合舞蹈基本动作、体态、队形的过程中,如何能在突出民族、民间、民俗特点的同时更具观赏性;再生形态的民间舞蹈通过教材的整理和传承,力图将民间舞研究与教学过程变为不断解决“正宗与演变”、“传统与发展”、“风格与典范”等一系列矛盾的民间舞蹈的发展过程,这种舞蹈形态是伴随是舞蹈教学、舞蹈培训而发展、变化的;新生形态民间舞蹈是舞台艺术升华的文化传承,她更注重在民间舞蹈基因的前提下,产生多姿多彩的、满足当代人精神文化需求的、最富创新意义的舞台艺术作品。认识当代中国民间舞呈现出的多元化发展态势,有助于理解、包容、接纳各种民间舞蹈的形式和文化现象,培植、促进中国当代民间舞蹈的发展。

  【相关文献】

  [1]罗雄岩.试论中国民间舞蹈的文化传承[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2(1):30.[2]隆荫培、徐尔充、欧建平.舞蹈知识手册[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3]朴永光.保护我国当代原生态民间舞蹈之我见[J].中国民族大学学报,2004(5):84.

  [4]纪兰慰.社会转型期民间舞蹈文化的发展态势[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90-91.[5]石裕祖.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规律及其发展趋势研究[J].云南艺术学报,2002(2):58.[6]明文军.“学院派民间舞”存在的学术与社会价值[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9(3):23.[7]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传承[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7(2):68.[8]金浩.试论“学院派”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时代际遇[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7(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