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佳谦文档网>专题范文 > 优秀范文 >

职业教育的核心素养18篇

时间:2022-11-19 12:25:09 来源:佳谦文档网

职业教育的核心素养18篇职业教育的核心素养  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方案  摘要:在正常教学中引入团队训练式教学法作为辅助,将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贯穿于在日常教学中,实线培养具备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职业教育的核心素养18篇,供大家参考。

职业教育的核心素养18篇

篇一:职业教育的核心素养

  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方案

  摘要:在正常教学中引入团队训练式教学法作为辅助,将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贯穿于在日常教学中,实线培养具备良好的核心素养、符合企业用人要求的、能够顺利走向职场、立足社会的中职生的目标.

  关键词:中职学生;核心素养;拓展;团队训练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个体行为的总合构成了自身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内涵,个体行为是外在表象.职业素养体现到职场上的就是职业素养,体现在生活中的就是个人素质或者道德修养。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大部分职校生毕业后直接走向社会,面临着工作、学习、生活的问题,如何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是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当前形势下核心素养的内涵职业教育要从面向未来社会变化的趋势去构建学生适应社会变迁的核心素养的内涵主要包含核心思维、核心行为、核心能力、核心精神,这四个方面构成一个走向职场的人立足于社会的核心素养因此,培养职校生的选择性思维、合作性思维、可持续发展思维、自我管控思维是基础.同时在学校管理、课程建设、教学环节等方面都要强化使学生具备接受新事物、更新新理念的能力的教学理念,更进一步是培养学生从事新工作和掌握新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学生追求技术提升的愿望和不断追求的行动过程比技术本身更重要.良好的心态和求索的意识则是职业核心素养养成的内在动力二、树立培育理念和养成机制职业教育的核心是要明确培养具备什么素养的学生.我校结合本校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印发《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培养和树立与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相匹配的职业核心素养理念.包括职业技能的训练和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这是职业教育的特色,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根本区别。也是实现通过3年的中职学习,要掌握大致相当于中级工水平的职业技能,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的可用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得根本保证。我国

  职业教育学生职业素养评价主要基于企业用人单位需求和中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建立起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标准体系,符合国家《纲要》提出的“创新中职学生评价的价值理念与标准,学校在树立核心素养的培育理念时也应以此为据鉴于对当前学生职业素养评价现实进行检视和反思,在核心素养培育理念的目标价值取向上,应避免将“能力本位”错误地解读为“技能(甚至是操作技能)本位”、“专业知识加专业技能本位"、“实践能力(动手能力)本位"。需要根据中职校学生职业素养评价目的,借鉴国内外已有学生核心素养评价标准建构的实践经验,创新理念,遵循发展性原则和思路.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养成机制的建构需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学说、人的素质论、新教育目标分类论等理论依据,同时,要依据国家政策规定的中职校培养目标以及企业用人单位的现实需求为依据,最终构建出包括了客观性指和主观性指标、定性与定量指标、静态与动态指标、精确性与模糊性指标的可操作的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养成模式(模型).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和养成的研究和实践只有定位于“指导和促进中职生职业核心素养全面发展、提升,最终内化成学生的稳定品质",才是真正符合职业教育的本质。从中职教育的实际出发,养成机制可以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1、立德教育;2、文化教育;3、职业教育;4、艺术(审美)教育;5、人文教育等三、核心素养养成模式创新――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团队式教学法(一)理念看成一个学习体,从团队合作中感受职业素养要求。团队作为学习环境和主体(二)阶段组建团队――从理论出发――团队互助学习、协作――将理论用于实践(三)要素1、角色转换:2、教学内容教授?W习工具(和实践)并进行尝试,团队教练实行团队及个人层面的动手来学习的方法,和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将用具体的团队工作作为示例阐明所教工具实用3、教学目标培养具备职业核心素养的、能够实现高效团队合作、具备一定创业能力的中职学生(四)实施步骤:可结合学生创业项目进行创业活动。在整个团队式训练过程中,从创业计划书的制定,到分工、采买、宣传、营销……乃至最后的盈利分配,基本由教练引导、队员自主完成。松散式的合作能使队员们在职场礼仪、团队合作、自我认知、专业技能等职业核心素养的外化得到充分强化,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就业竞

  争力。队员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养成效果明显。许多人变得开朗乐观、自信,学会

  了珍惜、感恩,愿意互相帮助,喜欢参与班级的活动,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并逐步树立了

  正确的择业观念,认识到与未来职业匹配,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广东省教育

  科学规划课题“职业中学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机制与模式研究"(2014YQJK101)研究成果。

  在近日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主题的2016中国教育明德论坛上,来自国内外的数千名教育学者、中小学校长共同探讨核心素养建设内涵和实施办法,强调核心素养是教育领域具有国际视野、符合中国国情的顶层设计,但如何落实仍面临挑战。对于“核心素养”一词,不同国家表述不同。如美国21世纪技能合作组织将其称之为“21世纪技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将其称为“关键素养”,澳大利亚称其为“综合能力”.尽管表述各异,但都表达了不同组织、国家和地区对于未来公民应该具备怎样素质的追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课题组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林崇德此前指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深入回答“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教育DNA",有效整合了个人、社会和国家3个层面対学生发展的要求,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丰富与深化.“核心素养的提出,是中国教育、育人理念与国际接轨的重要表现,标志着国内教育方向从对知识、技能的关注转移到对‘人本’的关注。”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说。“当前社会对教育的变革需求最强烈,但难度最大、见效较慢。”一些地方的教育出现了能力学分化、人格证书化、道德标签化等现象。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指出,“教育改革方向必须以人性化、多样化、个性化为导向,形成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谢维和特别强调核心素养的实践指向。有研究指出,决定孩子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在于父母学校能否帮其培养一系列性格特质,如“毅力、自我控制力、好奇心、责任心、勇气以及自信心"。美国和世界其他发达国家,已将类似认识纳入学校课程与教学实践。但我国以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的问题,影响了行动实施。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以核心素养为纲,从整体推动教育环节深层次改革。素养教育反映在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其落实离不开课程改革、教师培训、科学评价.目前,教育部门和不少学校已经开始核心素养实施路径探索。据教育部考试中心副主任于涵介绍,未来核心素养将体现在高考改革中.心素养”是一个热词,从职业学校的校长到教学副校长、德育副校长和相关老师都在讨论中职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何培养?如何落地?大家各抒己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德育的升级版;2、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通过社团活动来呈现;3、核心素养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4、核心素养是培养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合作;5、核心素养的评价可以通过“游戏闯关”的形式开展……概念

  什么是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指那些关键的、不可缺少的品质、能力、才干及精神面貌,无论在哪个岗位上都被公认的较为重要的素养特征。什么是学生核心素养?学生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文件

  2016年6月,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颁发并实施,2016年9月,教育部项目组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明确指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社会责任、乐学善学、人文积淀等十八个基本要点.2017年7月24日,浙江省教育厅发文《关于加强培育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浙江省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是:品德优良、人文扎实、技能精湛、身心健康;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定理想信念,锻炼道德情操,强化法治纪律,促进文明养成;以持续发展为目标,夯实文化基础,提升人文修养,加强生涯规划:以工匠精神为核心,厚植匠心文化,强化专业技能,培植双创意识;以身心健康为基础,锻造强健体魄,培育健康心理,加强社会实践.

  途径:核心素养—学科素养—课堂建设—课堂教学—综合评价种种迹象表明深化课程改革才能带动核心素养的实践转化。中职核心素养的培育离不开课堂,课堂才是培养核心素养的主阵地,教师才是培养核心素养的实践者.这就需要中职学校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细化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符合中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最终形成以中职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完整的中职人才培养体系,并通过课程设计、教学实践、教育评价等三方面进行落实。“活动课程”——教学模式的改变在教学中,要大力倡导和精心设计学科活动,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是在相应的学科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其目的是让中职学生学习时能够亲身经历与学科知识建立联系,让中职学生通过经验的获得重构知识;二、尊重学生主体,引领探究学习。要体现中职学生的主体性,具有独立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独立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把学科课程内容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并能够运用于实践。三、设置讨论环节,培养创新思维。开展课堂讨论,一方面可以发挥学生“群体”的学习能力,让学生获得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与空间,同时让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帮助、互相启发、互相评价,从而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另一方面,讨论可以使学生敢于质疑问题,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大胆求新,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素质是人性之本,能力之源;素养是人性之树,能力品格之干.从素养培养到素质形成,也是过程到结果。笔者认为中职学生的核心素养正在推动课堂教与学的变革.应把中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融入到各个专业的课堂教学中,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篇二:职业教育的核心素养

  因此作为中职校积极探究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生存能力职业能力增强学习意识和信息意识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拥有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开拓创新精神专注岗位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试论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和方法

  作者:余飞张松斌来源:《江苏教育研究》2019年第24期

  摘要:在国家层面,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是“全面发展的人”,可以概括为三个维度、六大素养、十八个基本观测点。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養源于职业教育与国际教育改革同步发展和家长与学生对学生个体发展的两个需要。在基本内涵上,中职学生发展职业核心素养不是发展职业专业素养和职业基础素养,而是发展有关职业交往和职业活动的核心知识、技能和情感,具体体现为六大素养,即:学会学习、科学精神、责任担当、人文底蕴、实践创新、健康生活。中等职业学校可以采用利于学生成长的五阶段的培养方式。探索课程改革,开发地方教材,探索教学改革,推广采用项目化教学,可以有效、全面地促使学生成为职场中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职业教育;核心素养;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7C/08C-0031-0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大力发展,但在此过程中却出现了许多问题。比如,我国虽然劳动力数量众多,但是整体素质不高,劳动者技能与工作岗位所需技能不匹配现象日趋严重等等。造成我国劳动力素质低下的根源在于职业学校,尤其是中等职业学校并没有弄清中职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的内涵。因此,必须认真研究并积极探索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和培养方法,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而且可以更好地适应国际大环境,不断推动我国的经济增长和提高我国的科技水平,从而立于世界强国之列。

  一、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自1997年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出“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核心素养”开始正式走入人们的视野,世界各国开始将职业核心素养培养作为教育改革研究的重要方面。教育部于2014年3月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意见》提出:“制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并把核心素养落实到学科教学中,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我国整个教育界的焦点。到底什么是核心素养?不同的国家和国际组织所用词汇不尽相同,如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欧盟用“关键素养”,美国用“21世纪技能”,澳大利亚用“综合能力”,日本用“能力”等。

  在我国,学生核心素养仍然是悬而未决的问题,尚处在摸索研究的阶段。笔者认为,中职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可以界定为:中职学生既满足终身发展需要,又满足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所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应具备的优良品格和关键能力。介于此,笔者认为“中职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同样也是三个维度,但具有区别于其他普通中学学生的、体现未来工作岗位特征的内涵。

  第一维度是文化基础。文化是个人存在的根本和灵魂。中职学生必须具有宽厚的文化基础:一是具有人文底蕴素养,有三个观测点,即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二是具有科学精神素养,同样也有三个观测点,即理性思考、批判质疑、勇于探究。宽厚的文化基础,要求中职学生既能掌握人类文明的优秀智慧,又能拥有丰富的内在精神;既能熟悉应用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又能成为具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培养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重点是培养与专业和职业岗位相关的素养。

  第二维度是自主发展。自主是人成长的根本属性。中职学生必须能够积极地自主发展:一是具有学会学习素养,有三个观测点,即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二是具有健康生活素养,同样也有三个观测点,即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中职学生的自主发展,重点围绕未来的职业岗位,学习与职业岗位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积极的人生观。积极的自主发展,要求中职学生既能认识自我发展价值,积极挖掘自身的潜力,又能有效应对未来复杂多变的周围环境,最终成就出彩的人生;既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养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方式,又能成为有明确的人生方向,并且有生活品质的人。

  第三维度是社会参与。参与是人成长的重要途径。中职学生必须能够充分的社会参与:一是具有责任担当素养,有三个观测点,即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二是具有实践创新素养,同样也有三个观测点,即勤劳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充分的社会参与,要求中职学生既能积极处理好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学会社会责任担当,又能养成现代公民的道德准则,履行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成为有理想信念和敢于担当的人;既能掌握未来从事的岗位所用的设备和工具技术,又能在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中,不断创新精神,勇于实践,从而实现自身价值,推动社会发展。在中职阶段,围绕专业和职业岗位的社会参与还是比较丰富的,如技能大赛、创新大赛和文明风采大赛等等,关键是创造机会,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确认,“职业核心素养”的核心是在于重视运用知识、技能解决现实问题所必须的思考力、判断力与表达力及其人格品性。核心素养是适应不可预测情境,解决复杂问题的高级能力,是人适应知识社会和信息时代的需要,其核心是复杂交往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探究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意义

  “中国制造2025”这一概念的提出,是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的伟大战略,是中国制造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是“中国制造2025”的基本方针。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推进,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社会对劳动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担负着人才培养的中职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应对“中国制造2025”人才需求,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坚持系统培养、多样成才,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坚持国际合作、开放创新”的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目前,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相比,我国人力资源整体水平存在着差距。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培养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既是“中国制造2025”顺利推进的需要,也是我国职业教育与国际教育接轨,实现中国职业教育与国际职业教育同步发展的需要。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从业者的职业素养要求也越来越高。研究发现,企业对中等技能人才的用人标准有了新的要求。中等技能人才除具备专业能力外,还必须具有对职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中等技能人才必须够做到守时负责,有责任心;具备自我学习能力,能主动发展;诚实正直、善于与人合作;善于沟通、能够适应变化和压力;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善于创新。这些要求充分表明了企业更关注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

  职业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的知识、技术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的综合要求,是中职学生能够获得生活成功、能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需要,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中职学校培养的学生大部分毕业后直接就业,进入社会,进入职业,从“学校人”到“职业人”,学生的角色发生变化,并且跨度较大。因此,从面向社会变化的未来趋势,中职学校要从“学校人”到“职业人”去构建学生适应社会变迁的核心素养,在学校管理、课程建设、教学环节等方面强化培养。

  如果中职学校能够从文化基础、社会参与以及自主发展这三个维度,积极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那么,当学生毕业后,面对全新的环境,就会具有健康积极的心态,能够从容地自我管控,能够学会管控自己的职业目标、自己的言行、学会调整心理和情绪,并且不断地与自身对话,实现自主发展;当学生顶岗实习后,面对全新的职业岗位和不断涌现的新工艺、新方法、新技术、新设备,就能够从容地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指导行为,勇于实践、不惧失败、积极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当学生正式入职后,面对全新的人际关系,就能够从容地与各种人开展合作,主动融入集体之中,具有团队精神,而不是选择对抗与伤害。因此,作为中职校,积极探究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生存能力、职业能力,增强学习意识和信息意识,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拥有“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开拓创新精神,专注岗位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三、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和方法

  (一)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的总体思路

  中职校必须转变人才培养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围绕“职业核心素养”,从制度建设着手,面向地方,大胆设计人才培养方案;面向行业企业,积极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标准;面向职业岗位,大胆开发专业课程;面向生产工艺,积极开展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化教学。积极尝试“大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类招生”“分类培养”等模式,加强学生人文素养和科技素养的整体化提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

  (二)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的路径和方法

  1.采用有利于学生成长的五阶段培养。

  笔者认为,中职学生从入学到就业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1)体验职业阶段,时间2—3周。目的是角色定位,学生进校后,入学教育增加企业教育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意识和职业意识,安排1—2天时间组织学生参观目标企业及目标岗位,让学生体验工人师傅的劳动和业余生活,接受企业教育,让学生形成对未来角色的直观印象,激发学生学好知识,掌握劳动技能的欲望。

  (2)認识工具阶段,时间4—5月。目的是了解未来使用的工具。这一阶段,学生在校学习文化基础、专业理论和实操基础,了解未来的生产工具。安排1周左右时间,去企业开展认识实践。了解未来所用的生产工具的构造特点和工作原理,与师傅同上班、同休息,向师傅请教,看师傅操作,增加感性认识。

  (3)熟悉工具阶段,时间8—10月。目的是学会使用工具。这一阶段,学生在校学习专业实操理论,开展一般技能训练,了解未来的生产工具构造原理和使用原理。安排1周左右时间,去企业开展生产实践。学生通过师傅的精心指导,熟悉工具的使用性能,反复操作,掌握使用技巧,掌握所用工具的保养与维护技能。

  (4)制作作品阶段,时间4—5月。目的是使学生有成就感。这一阶段,学生在校学习专业操作技巧,拓展专业视野。安排2周左右时间,去企业开展职业体验。学习独立操作,在师傅的指导下,独立完成至少一个完整的产品生产项目,让学生有成就感。成就感是学生职业生涯的前奏,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只有让学生树立自信,才能吃苦耐劳,才能爱岗敬业,才能踏实工作。

  (5)预职业生涯阶段,也叫顶岗实习阶段,时间6个月,目的是为学生就业做准备。学生在师傅的带领下,参与企业的各项日常工作和活动。一般情况下,学生在哪个企业顶岗实习,就会选择这个企业就业。顶岗实习结束时,企业通常会对学生进行考核,如果考核获得通过,企业就会与学生签订劳动就业协议,顶岗实习结束,学生就成为企业正式员工。

  “就业导向”下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需要增强企业参与中职教育的积极性,需要政府、企业、学校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从而保证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2.探索课程改革,积极开发地方教材。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长期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突出的问题主要有三个。一是课程,表现为理论与实际相脱离,专业理论课程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准备不匹配,与行业、企业的实际需要不一致,而且落后于行业的发展。二是实践,实践课程体系不完备,缺少必要的实验、实践场所和设备,或者实践工位严重不足;课程实践流于形式,与理论学习脱节。三是教材,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生产、管理和服务等社会劳动岗位第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中等专业技能人才,但目前几乎找不到面向中等职业教育的“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将核心素养和专业知识融合,做学教一体的教材”。

  当前,一些教育先进省份,如江苏省,正在利用全省之力,开发中等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理论课程标准、专业技能教学标准以及技能考试大纲。这些政策文件最大特点,一是注重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与专业课程的匹配,对于不同学科,尽管课程标准中对能力的培养要求可能相同,但其侧重点还是不完全一致。因此,中职校需要根据当地企业岗位职业能力选择课程。例如,分析与检验类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使用化学分析仪器,精准测定物质含量,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化工工艺类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使用和维护化工设备,能够自主发展,乐学善学,自我管理的能力。二是注重核心素养与知识点的匹配,将核心素养的培养与专业知识相融合,将具体素养的培养落实到教学目标中,将素养的培养融入课堂师生活动的环节中,让学生自主独立、小组合作探究,由理念到实际,由抽象到具体,层层转化,环环相扣。这些政策文件制定完成之后,积极开发地方教材将是中职教育的紧迫任务,中职校必须早谋划、早行动,积极开发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化教材,按工作任务的逻辑关系设计成课程项目。通过使用项目化教材,实现“做中学,学中悟”“做学教一体”。

  3.探索教学改革,推广采用项目化教学。所谓“项目化”的教学方式,就是将职业核心素养融入课程教学,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在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下,学生以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两种方式亲身经历“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的完整的行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依据企业真实工作的过程来设计教学活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是将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的教学,是对传统课程理念、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的全面变革,学生自主、自觉、有目的地参与到工作过程中,在行动中“把握其相对固定的步骤,从而使学生获得一个完整的思维能力训练,习得一个指导行动的思维方法”,学会从工作过程的全局出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行动中获取直接经验的同时,学生为了行动,主动学习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行动和学习,构建自我的知识和能力体系,从而获得与工作岗位更贴近的职业能力,实现“学中做、做中学”和“理实一体”的职教课改理念,明显改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更多符合企业需求的技能人才。

  总之,中国关于学生的核心素养框架已经出台,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可以概括为三个维度、六大素养、十八个基本观测点。在学校层面上,围绕中职学生该年龄段应具备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考虑以职业核心素养带动中职校课程的整体规划、变革及实施,借助课程改革开启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教学实践落实中职学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生发展职业核心素养。中职校还应构建以职业核心素养为重要内容的教学评价机制,通过有效教学评价,促进中职学生发展职业核心素养的实效性。

  责任编辑:谢传兵

  

  

篇三:职业教育的核心素养

  本文主要立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出发对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具体方式方法进行阐述以此来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

  作者:郭瑾来源:《神州·下旬刊》2019年第10期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的重点是培养社会紧缺的应用型人才,从人才培养的要求出发,中等职业学校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同时兼顾一些基础知识的学习。这也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方面。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体现。本文主要立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出发,对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具体方式方法进行阐述,以此来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核心素养;重要性;培养方式

  一、概述

  《中國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于2016年9月正式发布,其根本目的在于明确规定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液应该加以重视。中等教育与高中教育相比,有其特殊性,最为明显的就是专业定向。所以说中等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差别也是这个方面,由此导致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存在一定的特殊性。

  具体到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要想促进其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就必须立足自己所学的专业,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专业知识是中职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具备的一些基础知识;专业技能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水平,职业素养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所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是学生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具体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是学生具备扎实的知识,娴熟的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这样才是一个合格的劳动者。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培养中等学小学生核心素养是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重要体现。另一方面,中的呢各职业学校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需要,也是中等职业学校存在的价值所在,这样才能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出更多的人才。同时核心素养培养也是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要求,特别是关于职业精神的培养,也是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职德育课《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和《就业与创业指导》等开设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发展的职业核心素养,既注重能力的培养,还要重视职业精神的培养,二者不可偏废其一。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二、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途经分析

  首先是加强重视程度,对核心素养的培养给予科学合理的引导。核心素养的培养,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但是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中等职业学校的一项最为重要的教育任务,所以说要想切实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学校和教师必须强化重视程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合理的引导。引导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使其能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是培养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重点内容,因此需要找到培养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要想做到这一点,学校和教师就要对核心素养培养的相关理论和实践进行学习,在此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以及学生的实际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主动引导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各项工作。

  其次是采取合理的手段和方式指导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核心素养培养是一个全面复杂的过程,要想实现目的,正确的方法和手段必不可少。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提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当中,可以结合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在不同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比如,根据实际需要组织一些读书活动,所选书籍与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关,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不断加强自身的核心素养。还可以组织一些其他活动诸如演讲、讲座等。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当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

  第三、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养成职业核心素养。在形式丰富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还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予以学生及时的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也就是教师要检验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水平,真正建立起符合实际的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体系。在评价体系中,学生是评测的主要对象,实训指导教师或者班主任是评测的主体。教师所构建出的评价体系要充分体现学生本位这一特点,不仅要考虑到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要求,还要满足促进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这一要求。根据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结合具体的工作实际,对学生的评价体系进行创新。评价体系的建设,应该坚持全面客观的原则。要尽量涵盖核心素养的所有要求,以此来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衡量和评价。同时客观性要求对学生的评价要坚持实事求是,以此来客观反应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成果。

  三、总结

  培养中职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是新课标教育改革的明确要求,良好的职业核心素养是中职学生在未来工作中取得良好发展的前提,对于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教学的真正意义就是最终产生实际的结果,对于中职教育而言,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良好的职业品质。核心素养培养对学校和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长期的努力,这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学校要根据自身的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培养策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1]当代中国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基于普通本科院校开学典礼寄语文本分析[J].王为民,赵国祥.大学教育科学.2018(04)

  [2]基于核心素养的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变革探析[J].陈宏艳,徐国庆.职教论坛.2018(03)

  [3]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中的有效工作任务分析[J].徐国庆.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1)

  [4]中等职业学校实训现状研究概述[J].陈超.现代职业教育.2016(11)

  

  

篇四:职业教育的核心素养

  (一)职业信念

  职业素养的三大核心是什么

  职业心念是职业素养的核心。那么良好的职业素养包涵了那些的职业心念呢应该包涵了良好的职业道德,正面积极的职业心态和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意识,是一个成功职业人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良好的职业心念应该是由爱岗、敬业、忠诚、奉献、正面、乐观、用心、开放、合作及始终如一等这些关键词组成。

  (二)职业知识技能

  职业知识技能是做好一个职业应该具备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没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没有精湛的职业技能,就无法把一件事情做好,就更不可能成为状元了。

  所以要把一件事情做好就必须坚持不断的关注行业的发展动态及未来的趋势走向;就要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懂得上传下达,左右协调从而做到事半功倍;就要有高效的执行力,我们研究发现:一个的成功30%靠战略,60%靠企业各层的执行力,只有10%的其他因素。中国人在世界上都是出了名的聪明而有智慧,中国人不缺少战略家,缺少的是执行者!执行能力也是每个成功职场人必修炼的一种基本职业技能。还有很多需要修炼的基本技能,如:职场礼仪、时间管理及情绪管控等等,这里就不一一罗列。

  各个职业有各职业的知识技能,每个行业还有每个行业知识技能。总之学习提升职业知识技能是为了让我们把事情做的更好。

  (三)职业行为习惯

  职业行为习惯,职业素养就是在职场上通过长时间地学习-改变-形成而最后变成习惯的一种职场综合素质。

  心念可以调整,技能可以提升。要让正确的心念、良好的技能发挥作用就需要不断的练习、练习、再练习,直到成为习惯。

  

  

篇五:职业教育的核心素养

  职业素养就是指职业内在得规范与要求就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得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与职业意识等方面大部分职校生毕业后直接走向社会面临着工作学习生活得问题如何处理好这三者得关系就是中职学生核心素养得重要组成部分一当前形势下核心素养得内涵业教育要从面向未来社会变化得趋势去构建学生适应社会变迁得核心素养得内涵主要包含核心思维核心行为核心能力核心精神这四个方面构成一个走向职场得人立足于社会得核心素养因此培养职校生得选择性思维合作性思维可持续发展思维自我管控思维就是基础

  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方案

  摘要:在正常教学中引入团队训练式教学法作为辅助,将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贯穿于在日常教学中,实线培养具备良好的核心素养、符合企业用人要求的、能够顺利走向职场、立足社会的中职生的目标。

  关键词:中职学生;核心素养;拓展;团队训练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个体行为的总合构成了自身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内涵,个体行为是外在表象。职业素养体现到职场上的就是职业素养,体现在生活中的就是个人素质或者道德修养。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大部分职校生毕业后直接走向社会,面临着工作、学习、生活的问题,如何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是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当前形势下核心素养的内涵职业教育要从面向未来社会变化的趋势去构建学生适应社会变迁的核心素养的内涵主要包含核心思维、核心行为、核心能力、核心精神,这四个方面构成一个走向职场的人立足于社会的核心素养因此,培养职校生的选择性思维、合作性思维、可持续发展思维、自我管控思维是基础。同时在学校管理、课程建设、教学环节等方面都要强化使学生具备接受新事物、更新新理念的能力的教学理念,更进一步是培养学生从事新工作和掌握新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学生追求技术提升的愿望和不断追求的行动过程比技术本身更重要。良好的心态和求索的意识则是职业核心素养养成的内在动力二、树立培育理念和养成机制职业教育的核心是要明确培养具备什么素养的学生。我校结合本校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印发《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培养和树立与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相匹配的职业核心素养理念。包括职业技能的训练和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这是职业教育的特色,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根本区别。也是实现通过3年的中职学习,要掌握大致相

  当于中级工水平的职业技能,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的可用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得根本保证。我国职业教育学生职业素养评价主要基于企业用人单位需求和中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建立起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标准体系,符合国家《纲要》提出的“创新中职学生评价的价值理念与标准,学校在树立核心素养的培育理念时也应以此为据鉴于对当前学生职业素养评价现实进行检视和反思,在核心素养培育理念的目标价值取向上,应避免将“能力本位”错误地解读为“技能(甚至是操作技能)本位”、“专业知识加专业技能本位”、“实践能力(动手能力)本位”。需要根据中职校学生职业素养评价目的,借鉴国内外已有学生核心素养评价标准建构的实践经验,创新理念,遵循发展性原则和思路。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养成机制的建构需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学说、人的素质论、新教育目标分类论等理论依据,同时,要依据国家政策规定的中职校培养目标以及企业用人单位的现实需求为依据,最终构建出包括了客观性指和主观性指标、定性与定量指标、静态与动态指标、精确性与模糊性指标的可操作的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养成模式(模型)。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和养成的研究和实践只有定位于“指导和促进中职生职业核心素养全面发展、提升,最终内化成学生的稳定品质”,才是真正符合职业教育的本质。从中职教育的实际出发,养成机制可以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1、立德教育;2、文化教育;3、职业教育;4、艺术(审美)教育;5、人文教育等三、核心素养养成模式创新――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团队式教学法(一)理念看成一个学习体,从团队合作中感受职业素养要求。团队作为学习环境和主体(二)阶段组建团队――从理论出发――团队互助学习、协作――将理论用于实践(三)要素1、角色转换:2、教学内容教授?W习工具(和实践)并进行尝试,团队教练实行团队及个人层面的动手来学习的方法,和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将用具体的团队工作作为示例阐明所教工具实用3、教学目标培养具备职业核心素养的、能够实现高效团队合作、具备一定创业能力的中职学生(四)实施步骤:可结合学生创业项目进行创业活动。在整个团队式训练过程中,从创业计划书的制定,到分工、采买、宣传、营销……乃至最后的盈利分配,基本由教练引导、队员自主完成。松散式的合作能使队员们在职场礼仪、团队合作、自我认知、

  专业技能等职业核心素养的外化得到充分强化,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就业竞争力。队员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养成效果明显。许多人变得开朗乐观、自信,学会了珍惜、感恩,愿意互相帮助,喜欢参与班级的活动,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并逐步树立了正确的择业观念,认识到与未来职业匹配,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职业中学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机制与模式研究”(2014YQJK101)研究成果。

  在近日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主题的2016中国教育明德论坛上,来自国内外的数千名教育学者、中小学校长共同探讨核心素养建设内涵和实施办法,强调核心素养是教育领域具有国际视野、符合中国国情的顶层设计,但如何落实仍面临挑战。对于“核心素养”一词,不同国家表述不同。如美国21世纪技能合作组织将其称之为“21世纪技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将其称为“关键素养”,澳大利亚称其为“综合能力”。尽管表述各异,但都表达了不同组织、国家和地区对于未来公民应该具备怎样素质的追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课题组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林崇德此前指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深入回答“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教育DNA”,有效整合了个人、社会和国家3个层面対学生发展的要求,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丰富与深化。“核心素养的提出,是中国教育、育人理念与国际接轨的重要表现,标志着国内教育方向从对知识、技能的关注转移到对‘人本’的关注。”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说。“当前社会对教育的变革需求最强烈,但难度最大、见效较慢。”一些地方的教育出现了能力学分化、人格证书化、道德标签化等现象。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指出,“教育改革方向必须以人性化、多样化、个性化为导向,形成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谢维和特别强调核心素养的实践指向。有研究指出,决定孩子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在于父母学校能否帮其培养一系列性格特质,如“毅力、自我控制力、好奇心、责任心、勇气以及自信心”。美国和世界其他发达国家,已将类似认识纳入学校课程与教学实践。但我国以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的问题,影响了行动实施。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以核心素养为纲,从整体推动教育环节深层次改革。素养教育反映在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其落实离不开课程改革、教师培训、科学评价。

  目前,教育部门和不少学校已经开始核心素养实施路径探索。据教育部考试中心副主任于涵介绍,未来核心素养将体现在高考改革中。

  心素养”是一个热词,从职业学校的校长到教学副校长、德育副校长和相关老师都在讨论中职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何培养?如何落地?大家各抒己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德育的升级版;2、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通过社团活动来呈现;3、核心素养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4、核心素养是培养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合作;5、核心素养的评价可以通过“游戏闯关”的形式开展……概念

  什么是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指那些关键的、不可缺少的品质、能力、才干及精神面貌,无论在哪个岗位上都被公认的较为重要的素养特征。什么是学生核心素养?学生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文件

  2016年6月,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颁发并实施,2016年9月,教育部项目组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明确指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社会责任、乐学善学、人文积淀等十八个基本要点。2017年7月24日,浙江省教育厅发文《关于加强培育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浙江省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是:品德优良、人文扎实、技能精湛、身心健康;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定理想信念,锻炼道德情操,强化法治纪律,促进文明养成;以持续发展为目标,夯实文化基础,提升人文修养,加强生涯规划:以工匠精神为核心,厚植匠心文化,强化专业技能,培植双创意识;以身心健康为基础,锻造强健体魄,培育健康心理,加强社会实践。

  途径:核心素养—学科素养—课堂建设—课堂教学—综合评价种种迹象表明深化课程改革才能带动核心素养的实践转化。中职核心素养的培育离不开课堂,课堂才是培养核心素养的主阵地,教师才是培养核心素养的实践者。这就需要中职学校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细化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符合中职学生发展

  核心素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最终形成以中职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完整的中职人才培养体系,并通过课程设计、教学实践、教育评价等三方面进行落实。

  “活动课程”——教学模式的改变在教学中,要大力倡导和精心设计学科活动,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是在相应的学科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其目的是让中职学生学习时能够亲身经历与学科知识建立联系,让中职学生通过经验的获得重构知识;二、尊重学生主体,引领探究学习。要体现中职学生的主体性,具有独立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独立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把学科课程内容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并能够运用于实践。三、设置讨论环节,培养创新思维。开展课堂讨论,一方面可以发挥学生“群体”的学习能力,让学生获得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与空间,同时让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帮助、互相启发、互相评价,从而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另一方面,讨论可以使学生敢于质疑问题,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大胆求新,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素质是人性之本,能力之源;素养是人性之树,能力品格之干。从素养培养到素质形成,也是过程到结果。笔者认为中职学生的核心素养正在推动课堂教与学的变革。应把中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融入到各个专业的课堂教学中,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篇六:职业教育的核心素养

  (一)职业信念

  职业心念是职业素养的核心。那么良好的职业素养包涵了那些的职业心念呢应该包涵了良好的职业道德,正面积极的职业心态和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意识,是一个成功职业人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良好的职业心念应该是由爱岗、敬业、忠诚、奉献、正面、乐观、用心、开放、合作及始终如一等这些关键词组成。

  (二)职业知识技能

  职业知识技能是做好一个职业应该具备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没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没有精湛的职业技能,就无法把一件事情做好,就更不可能成为状元了。

  所以要把一件事情做好就必须坚持不断的关注行业的发展动态及未来的趋势走向;就要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懂得上传下达,左右协调从而做到事半功倍;就要有高效的执行力,我们研究发现:一个企业的成功30%靠战略,60%靠企业各层的执行力,只有10%的其他因素。中国人在世界上都是出了名的聪明而有智慧,中国人不缺少战略家,缺少的是执行者!执行能力也是每个成功职场人必修炼的一种基本职业技能。还有很多需要修炼的基本技能,如:职场礼仪、时间管理及情绪管控等等,这里就不一一罗列。

  各个职业有各职业的知识技能,每个行业还有每个行业知识技能。总之学习提升职业知识技能是为了让我们把事情做的更好。

  (三)职业行为习惯

  职业行为习惯,职业素养就是在职场上通过长时间地学习-改变-形成而最后变成习惯的一种职场综合素质。

  心念可以调整,技能可以提升。要让正确的心念、良好的技能发挥作用就需要不断的练习、练习、再练习,直到成为习惯。

  

  

篇七:职业教育的核心素养

  职业素养的三大核心是什么

  (一)职业信念“职业心念”是职业素养的核心。那么良好的职业素养包涵了那些的职业心念呢?应该包涵了良好的职业道德,正面积极的职业心态和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意识,是一个成功职业人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良好的职业心念应该是由爱岗、敬业、忠诚、奉献、正面、乐观、用心、开放、合作及始终如一等这些关键词组成。(二)职业知识技能“职业知识技能”是做好一个职业应该具备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没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没有精湛的职业技能,就无法把一件事情做好,就更不可能成为“状元”了。所以要把一件事情做好就必须坚持不断的关注行业的发展动态及未来的趋势走向;就要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懂得上传下达,左右协调从而做到事半功倍;就要有高效的执行力,我们研究发现:一个企业的成功30%靠战略,60%靠企业各层的执行力,只有10%的其他因素。中国人在世界上都是出了名的“聪明而有智慧”,中国人不缺少战略家,缺少的是执行者!执行能力也是每个成功职场人必修炼的一种基本职业技能。还有很多需要修炼的基本技能,如:职场礼仪、时间管理及情绪管控等等,这里就不一一罗列。各个职业有各职业的知识技能,每个行业还有每个行业知识技能。总之学习提升职业知识技能是为了让我们把事情做的更好。(三)职业行为习惯“职业行为习惯”,职业素养就是在职场上通过长时间地学习-改变-形成而最后变成习惯的一种职场综合素质。心念可以调整,技能可以提升。要让正确的心念、良好的技能发挥作用就需要不断的练习、练习、再练习,直到成为习惯。

  

  

篇八:职业教育的核心素养

  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方案

  摘要:在正常教学中引入团队训练式教学法作为辅助,将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贯穿于在日常教学中,实线培养具备良好的核心素养、符合企业用人要求的、能够顺利走向职场、立足社会的中职生的目标.

  关键词:中职学生;核心素养;拓展;团队训练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个体行为的总合构成了自身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内涵,个体行为是外在表象。职业素养体现到职场上的就是职业素养,体现在生活中的就是个人素质或者道德修养.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大部分职校生毕业后直接走向社会,面临着工作、学习、生活的问题,如何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是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当前形势下核心素养的内涵职业教育要从面向未来社会变化的趋势去构建学生适应社会变迁的核心素养的内涵主要包含核心思维、核心行为、核心能力、核心精神,这四个方面构成一个走向职场的人立足于社会的核心素养因此,培养职校生的选择性思维、合作性思维、可持续发展思维、自我管控思维是基础。同时在学校管理、课程建设、教学环节等方面都要强化使学生具备接受新事物、更新新理念的能力的教学理念,更进一步是培养学生从事新工作和掌握新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学生追求技术提升的愿望和不断追求的行动过程比技术本身更重要。良好的心态和求索的意识则是职业核心素养养成的内在动力二、树立培育理念和养成机制职业教育的核心是要明确培养具备什么素养的学生。我校结合本校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印发《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培养和树立与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相匹配的职业核心素养理念.包括职业技能的训练和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这是职业教育的特色,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根本区别。也是实现通过3年的中职学习,要掌握大致相当于中级工水平的职业技能,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的可用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得根本保

  证。我国职业教育学生职业素养评价主要基于企业用人单位需求和中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建立起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标准体系,符合国家《纲要》提出的“创新中职学生评价的价值理念与标准,学校在树立核心素养的培育理念时也应以此为据鉴于对当前学生职业素养评价现实进行检视和反思,在核心素养培育理念的目标价值取向上,应避免将“能力本位”错误地解读为“技能(甚至是操作技能)本位"、“专业知识加专业技能本位”、“实践能力(动手能力)本位"。需要根据中职校学生职业素养评价目的,借鉴国内外已有学生核心素养评价标准建构的实践经验,创新理念,遵循发展性原则和思路。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养成机制的建构需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学说、人的素质论、新教育目标分类论等理论依据,同时,要依据国家政策规定的中职校培养目标以及企业用人单位的现实需求为依据,最终构建出包括了客观性指和主观性指标、定性与定量指标、静态与动态指标、精确性与模糊性指标的可操作的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养成模式(模型).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和养成的研究和实践只有定位于“指导和促进中职生职业核心素养全面发展、提升,最终内化成学生的稳定品质”,才是真正符合职业教育的本质。从中职教育的实际出发,养成机制可以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1、立德教育;2、文化教育;3、职业教育;4、艺术(审美)教育;5、人文教育等三、核心素养养成模式创新――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团队式教学法(一)理念看成一个学习体,从团队合作中感受职业素养要求.团队作为学习环境和主体(二)阶段组建团队――从理论出发――团队互助学习、协作――将理论用于实践(三)要素1、角色转换:2、教学内容教授?W习工具(和实践)并进行尝试,团队教练实行团队及个人层面的动手来学习的方法,和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将用具体的团队工作作为示例阐明所教工具实用3、教学目标培养具备职业核心素养的、能够实现高效团队合作、具备一定创业能力的中职学生(四)实施步骤:可结合学生创业项目进行创业活动.在整个团队式训练过程中,从创业计划书的制定,到分工、采买、宣传、营销……乃至最后的盈利分配,基本由教练引导、队员自主完成。松散式的合作能使队员们在职场礼仪、团队合作、自我认知、专业技能等职业核心素养的外化得到充分强化,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就业竞

  争力。队员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养成效果明显。许多人变得开朗乐观、自信,学会

  了珍惜、感恩,愿意互相帮助,喜欢参与班级的活动,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并逐步树立

  了正确的择业观念,认识到与未来职业匹配,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广东省

  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职业中学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机制与模式研究”(2014YQJK101)研究

  成果.

  在近日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主题的2016中国教育明德论坛上,来自国内外的数千名教育学者、中小学校长共同探讨核心素养建设内涵和实施办法,强调核心素养是教育领域具有国际视野、符合中国国情的顶层设计,但如何落实仍面临挑战。对于“核心素养"一词,不同国家表述不同.如美国21世纪技能合作组织将其称之为“21世纪技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将其称为“关键素养",澳大利亚称其为“综合能力"。尽管表述各异,但都表达了不同组织、国家和地区对于未来公民应该具备怎样素质的追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课题组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林崇德此前指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深入回答“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教育DNA”,有效整合了个人、社会和国家3个层面対学生发展的要求,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丰富与深化.“核心素养的提出,是中国教育、育人理念与国际接轨的重要表现,标志着国内教育方向从对知识、技能的关注转移到对‘人本’的关注.”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说。“当前社会对教育的变革需求最强烈,但难度最大、见效较慢。”一些地方的教育出现了能力学分化、人格证书化、道德标签化等现象。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指出,“教育改革方向必须以人性化、多样化、个性化为导向,形成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谢维和特别强调核心素养的实践指向。有研究指出,决定孩子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在于父母学校能否帮其培养一系列性格特质,如“毅力、自我控制力、好奇心、责任心、勇气以及自信心”。美国和世界其他发达国家,已将类似认识纳入学校课程与教学实践.但我国以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的问题,影响了行动实施。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以核心素养为纲,从整体推动教育环节深层次改革。素养教育反映在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其落实离不开课程改革、教师培训、科学评价。目前,教育部门和不少学校已经开始核心素养实施路径探索.据教育部考试中心副主任于涵介绍,未来核心素养将体现在高考改革中.心素养"是一个热词,从职业学校的校长到教学副校长、德育副校长和相关老师都在讨论中职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何培养?如何落地?大家各抒己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德育的升级版;2、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通过社团活动来呈现;3、核心素养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4、核心素养是培养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合作;5、核心素养的评价可以通过“游戏闯关”的形式开展……

  概念

  什么是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指那些关键的、不可缺少的品质、能力、才干及精神面貌,无论在哪个岗位上都被公认的较为重要的素养特征.什么是学生核心素养?学生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文件

  2016年6月,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颁发并实施,2016年9月,教育部项目组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明确指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社会责任、乐学善学、人文积淀等十八个基本要点.2017年7月24日,浙江省教育厅发文《关于加强培育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浙江省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是:品德优良、人文扎实、技能精湛、身心健康;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定理想信念,锻炼道德情操,强化法治纪律,促进文明养成;以持续发展为目标,夯实文化基础,提升人文修养,加强生涯规划:以工匠精神为核心,厚植匠心文化,强化专业技能,培植双创意识;以身心健康为基础,锻造强健体魄,培育健康心理,加强社会实践。

  途径:核心素养-学科素养—课堂建设—课堂教学-综合评价种种迹象表明深化课程改革才能带动核心素养的实践转化.中职核心素养的培育离不开课堂,课堂才是培养核心素养的主阵地,教师才是培养核心素养的实践者。这就需要中职学校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细化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符合中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最终形成以中职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完整的中职人才培养体系,并通过课程设计、教学实践、教育评价等三方面进行落实。“活动课程”-—教学模式的改变在教学中,要大力倡导和精心设计学科活动,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是在相应的学科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其目的是让中职学生学习时能够亲身经历与学科知识建立联系,让中职学生通过经验的获得重构知识;二、尊重学生主体,引领探究学习.要体现中职学生的主体性,具有独立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独立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把学科课程内容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并能够运用于实践。三、设置讨论环节,培养创新思维。开展课堂讨论,一方面可以发挥学生“群体”的学习能力,让学生获得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与空间,同时让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帮助、互相启发、互相评价,从而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另一方面,讨论可以使学生敢于质疑问题,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大胆求新,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素质是人性之本,能力之源;素养是人性之树,能力品格之干。从素养培养到素质形成,也是过程到结果。笔者认为中职学生的核心素养正在推动课堂教与学的变革。应把中职

  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融入到各个专业的课堂教学中,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篇九:职业教育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内核

  早在1997年欧盟理事会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认为,核心素养是在知识社会中每个人发展自我、融入社会及胜任工作所必须的一系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集合。2016年9月我国教育部也公布了“三大领域、六种素养、十八个要点”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将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进一步细化。核心素养研究的不断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也对职业教育教学的发展带来极大影响。职业教育肩负着技术富民、技术安民、提高就业创业能力的使命,应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融入教育教学中,将其作为职校生培育的内核。

  一、核心素养是当前职教育人研究发展的趋势(一)职教育人研究与实践始终指向核心素养1972年,德国社会学家梅滕斯所提出的关键能力概念,基于实践,许多国家都纷纷提出本国的关键能力框架。在研究中,关键能力概念被引入社会、文化、环境等维度,内涵不断扩大,各国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本国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而关键能力的概念与核心素养的内涵交集越来越多。所以,核心素养的概述最早来源自职业教育和经济界。[1]也正是如此,梳理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职教育人研究与实践从起点、过程到目标都与核心素养的取向高度一致。

  1.职教育人研究与实践的起点与核心素养一致。核心素养的研究是围绕教育的本质问题开展的,即“教育要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事实上,在职业教育领域内,根据社会不同时期的发展要求,职业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一直是探索的核心,通过进行实践与反思,已经形成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路径。各省市关于职业学校的

  课程标准和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就是职业教育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的具体回答。

  2.职教育人研究与实践的过程与核心素养重合。在职业教育领域,与核心素养研究范围有许多重合的研究主题一一综合职业能力、关键能力、职业素养等,其研究有着许多经验和成果,从框架构建、培养途径和评价体系许多职业教育研究者都作过细致的研究。这些研究不仅为核心素养内涵构建提供了基础性研究,同时也为核心素养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借鉴。

  3.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与核心素养一致。当前针对基于岗位培养学生出现发展窄化、固化等问题,学界明确提出“职业教育是一种在学会做事中学会做人的教育”[2],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围绕人的发展,即终身学习、终身发展,这与目前“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结构的中心是‘全面发展'”[3]完全一致。终身发展必须基于全面发展,而全面发展是为了终身发展。

  (二)核心素养研究与实践有利于提升职业教育质量陈宝生部长在讲职业教育时强调“质量是有标准的,没有标准就没有质量。”为了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水平,教育部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建设,先后发布了与“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有密切相关的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同时,各省市根据国家标准,结合本省市情况形成具有区域特色职业教育教学标准体系。江苏省已从2013年起启动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标准开发工作。同时,江苏省已经完成职业教育主要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工作,具体指导学校在各个专业上的教育学实践。但“要使课程标准工作得到整体有效的推进,缺乏

  一个统合的主题是不可想象的,核心素养恰是这个灵魂性的概念。”[4]

  目前,新一轮的公共基础课程标准修订已明确提出关注学生核心素养

  的养成。随着职业教育标准体系的不断修订与完善,核心素养必然

  会成为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灵魂性的概念”。

  (三)核心素养研究与实践在职业教育领域内相对滞后在中国知

  网学术期刊(网络版)数据库中,以“核心素养”作为主题词进行搜

  索,搜到相关论文2820篇,主要论文集中在2014年以后,近三年有

  关核心素养的学术论文呈现井喷状,占所有以核心素养为主题的研究

  论文

  95%以上。在CSSC和核心期

  刊中发表的论文有862篇,占?篇数的30.6%。可以看出,核心素养

  的研究虽然时间很短,但“研究单位不仅仅局限于高等院校,还包括

  研究院、教研室、小学、出版社,这一现象反映了关于核心素养的研

  究已受到了教育领域的强烈共鸣与广泛关注”[5]。但是,相对于基础

  教育的核心素养实践与研究“全面开花”的景象,职业教育的核心素

  养研究要“平静”得多。在搜索中,属于职业教育领域的仅有30

  篇,除去教师核心素养的培

  养与征稿启事等不相关的文献,仅有25篇。更值得注意的是,属于

  职业教育领域的核心素养主题论文在

  CSSCI和核心期刊中

  有12篇,这说明核心素养的研究与实践虽然在职业教育领域内共鸣

  与关注的人少,相对滞后,但相关的前沿理论研究已经启动并推进。

  二、核心素养视野下职业教育培育的目标分析核心素养审视职业

  教育教学时,应明确职业教育领域下核心素养的特点,才能明确教学

  改革目标,提升职业教育的培养质量。(一)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是职校生发展的根基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职业教

  育服务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原则。职校生通过掌握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促进就业,更好地服务社会发展,从而实现个人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离不开自主学习和管理。自主发展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三大领域之一,“在诸多的核心素养体系所包含的能力中,自主学习能力被视为核心素养的本质与核心。”[6]目前,通过对江苏省主要大市的职校生进行抽样调研,职校生在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方面的能力呈现的特点与问题主要有三:一是动机不足,效能较低。由于职校生在选择自己的专业时仅是初中毕业,还不能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个科学、理性的规划,专业选择上的被动性成为职校生学习动机不足的原发性病根,初中阶段学习的失利也使这部分学生自我效能感较低。二是反思不足,监控乏力。职校生在学习中的被动与应付使学生对于自己所学的知识、技能和学习行为主动反思不足,很少对自己的学习时间、学习目标和努力程度等进行主动的自我学习和管理监控。三是重视低阶策略,忽视高阶策略。在被动的学习过程中,大多数职校生机械性地重视知识识记和技能模仿,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对批判性的高阶思维则重视程度不够。职校生在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方面的能力与普高教育的毕业生有一定的差距,已经成为他们发展的短板。职校生实现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必须重视

  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的培养,并将其落实到教育教学中。?15.嘉南祝?

  [1][4]陈向阳.让“核心素养”成为江苏职业教育课程标准的灵魂[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2016(7-8).

  [2]匡瑛.做有精神的人做职业化的事――论职业院校“立德树人”核心素养及其培养途径[J].职教通讯,2014(22).

  [3]林崇德.构建中国化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

  [5]徐洁,马倩.我国核心素养研究的现状与展望――基于

  2013—2016年CNKI文献的可视化分析[J].教育学术月刊,2017(6).

  [6]郭文娟,刘洁玲.核心素养框架构建:自主学习[J].全球教育展望,2017(3).

  [7]郅广武.核心素养中的责任担当意识探析[J].中国教育

  学刊,2017(1).[8]夏雪梅.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建设:水平划分与干

  预实例[J].课程教材教法,2013(7).:Thein-depthresearchofkeycompetencieshaspromotedthe

  developmentofeducationandteachingreforminChina.Vocationaleducation,whichshoulderstheimportantresponsibilityofthetimes,shouldre-examinetheapplicationofkeycompetenciesandconstruct

  thekeycompetencysystemwiththecharacteristicsofvocationaleducation.Basedontheschool-basedtalenttrainingobjectives,weshouldmakekeycompetenciestobethecoreofthequalityimprovementinvocationaleducationbyintegratingkeycompetenciesintoteachingthroughtheconstructionofcurriculumsystem,theclarificationofcurriculumobjectivesandtheimplementationofcurriculumteaching.

  

  

篇十:职业教育的核心素养

  高职院校职业核心素养教育现状及对策

  作者:罗瑶来源:《河北职业教育》2020年第02期

  摘要:文章辨析了职业素养与职业核心素养的内涵,在全面人才战略视角下分析了高职院校职业核心素养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学校的意识和能力不足、学生的职业规划不明是推进职业核心素养教育的屏障,并提出通过健全保障机制体制、实施三维协同融合的教学模式、创新校企双元运行方式来促进职业核心素养教育的改革,为持续转型升级的产业提供优秀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关键词:职业核心素养;高职院校;三维协同融合的教学模式;校企双元运行方式

  近年来,由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经济业态呈现更高层次更新领域多元化态势,促使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快速的结构性变化。由于教育的滞后性,使得高校人才输出结构与市场需求严重不符。[1,2]一边是每年大规模毕业生的就业需求,另一边是高端企业亟需的匹配型人才稀缺,这就使得“就业难”成为了中国社会就业市场面临的常态化问题,也是中国高校及其毕业生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一毕业就失业是中国高等教育现有体制与中国经济发展脱节的严峻形势,也是我国提出全面深化教育改革举措的急迫前提。[3-5]当前,中国经济面临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升级的新常态,这对中国教育改革是个良好契机,尤其是对于高职院校来讲,身处经济发展前沿与企业联系最为紧密,对经济变化最为敏锐,必须抓住中国经济换挡的机会,大力跟进国家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节奏,立足教学质量这一核心,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在教学改革中多方向多维度融入职业核心素养培育,努力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为用人单位提供高素质优质技能人才,为市场提供充足的优秀职业素养的创新型人才储备。[6]

  一、职业素养与职业核心素养的内涵界定

  (一)职业素养的内涵

  职业素养的概念非常宽泛,包含但不限定于职业核心素养,还包含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等内容。这些概念之间的界定并不明晰,甚至内容上还有所交叉,它们确分属于不同思想范畴,且有明顯的主导领域。职业精神的概念在近三年出现在核心期刊和CSSCI上的频次增加明显,也是最容易被大众同职业核心素养相提并论甚至混淆的概念。学者将职业精神界定为某种职业在社会中长期稳定形成的为大众约定俗成的所有正向的精神风貌的总和。它主要包含: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情感、职业意志。职业素养的培养是需要相当长时间的累积的,在校期间很难达成全方面的培养和塑造,这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二)职业核心素养的内涵

  职业素养中最核心的领域是学生在步入职场之前,可以在学校、企业或其他社会机构中通过一定时间学习就能具备胜任岗位需求的与专业技能相关的品质、能力、才干等职业素质。比如社交沟通、职场礼仪、职业思维模式、职业准则、职业操守等。这些内容都具备某种职业或岗位认可的素养特征:(1)专业性与职业化。职业核心素养必须建立在一定的专业技能基础上,划定到具体的专业范畴中,并将这种专业技能职业化为与具体岗位或职位相匹配的业务能力。(2)创新性与创业性。职业核心素养的职业属性使得其被赋予了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特性。当前,我国社会亟需各类创新创业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职业核心素养培育也会加入创新创业素养内容,帮助学生培养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并将这种素养延续到今后实际的工作中,提升学生职场竞争力。(3)持续性与更新性。职业核心素养培育并非一蹴而就,是需要经历时间堆积和实践累积后沉淀在一个人性格中,持续地与自身性格相互作用并融合形成相对稳定的品格部分,这部分品格会随着相关工作时间的推移而持续巩固,但如果社会发展对职业能力提出新需求时,职业核心素养中的环境适应力和社会生存力便会主导品格,自觉发生变化去匹配新需求。因此,高职院校在职业核心素养培育中也需要注重这方面内容。

  二、高职院校进行职业核心素养教育的意义

  (一)服务中国制造业,为社会提供高素质技能人才储备

  《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中提到要把“大力培育工匠精神”作为提高制造业人才关键能力和素质的第一任务。高职院校作为中国制造业的人才培养基地,更要结合制造业的人才需求结构和趋势去设计人才培养目标与方案,因此,职业核心素养教育是培养优秀制造业人才的迫切要求,也是从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要教学改革。

  (二)提升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

  教育质量是高职院校的办学核心,是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不断提升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是国家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高职院校应当着眼于人才培养质量,通过进行职业核心素养教育培育出大量具备职业精神品格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和创新创业型劳动力储备,努力朝着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的改革目标迈进。

  (三)培育德技双馨的全面技能人才的需要

  培育具有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必然需求。高职院校必须着眼于人才培养质量,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时代风尚,标榜劳动楷模,为高素质劳动人才的培养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文化空间,既要重视专业技术知识的传播,更要以德育先行,对学生进行文化修养和职业品德的熏陶,让人才在德与技的双项训练中达到心智的全面发展。

  三、高职院校职业核心素养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为了能更好地了解高职院校职业核心素养教育的现状并探究其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河北省范围内的8所高职院校的师生开展了职业核心素养教育现状调研,这8所职校中包括2所国家示范校、2所国家骨干院校、4所省级示范校,调研后所得数据分析情况如下。

  (一)学校教育方面意识不够,能力不足

  教育意识上:重技术培养轻职业素养培养。相关数据表明,所开展调研的8所高职院校中,均未具备职业核心素养教育专门教材和课程设置。其中被采访的教师中,62.3%的专业课教师认为“课堂中主要传授专业技术知识,职业素养教育可以设置在就业指导中”;37.7%的专业教师认为“间或性的会涉及一点职业素养知识在技术课上”。

  课程设置上:8所院校被访教师均谈到,职业核心素养教育更多体现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类公共课中,最多不到两章节的内容。有2所高职院校设置了相关课程,但内容却侧重在创新创业教育上。教师对于职业核心素养的系统理论储备不足,无法在后续实践中支撑指导工作。学校要顺利开展职业核心素养教育,必须首先对相关教师队伍进行系统培训,并配合完整的课程体系建设。

  毕业回访上:没有系统完善的入职回访调查研究。调研数据表明,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工作主要体现在大学生在校环节上。离校入职后,学校会开展毕业生回校交流工作,交流重点在岗位适应能力方面,没有专人制定与职业核心素养目标匹配度相关的纸质问卷和数据分析总结。

  师资培训上:职业核心素养教育的能力有待提高。高职院校教师当中,下厂实践进行深入调研的比例并不太多,而且下厂期间大多也只是走形式流于表面,并没有在企业得到真正的锻炼,只有很小一部分比例的教师能参与到企业实际项目中去,深入一线了解先进生产技术、企业管理、行业发展趋势等有助于扩充自身理论体系辅助教学的关键资源。所以,深化校企间的合作,开发多元合作模式,让企业参与到教学管理中来,为学校培训具备职业素养教育能力的教师,与教师共同设计课程体系与评价标准,协助高职院校提升职业核心素养教育能力。[7]

  (二)学生自身职业规划不明确,对职业核心素养教育认知模糊重视不够

  在被调研的8所高职院校在校学生中,对职业核心素养完全不了解的占24.3%,对职业核心素养有一定了解的占41.6%。在回答“符合职业需求的首要条件”时,48.0%认为是专业技能,26.3%认为是学历文聘,21.5%认为是职业核心素养,4.2%认为是人脉资源。这些数据表明高职院校学生对职业核心素养的认知普遍模糊不清,重视不够。

  从学生职业规划结构性研究表明,高职院校在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时间段主要集中在大二阶段,然而事实上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课程应该衔接好大一的识岗实习和大三的就业指导及顶岗实习。分阶段突出重点做好职业规划非常重要,由于大一阶段是被引导阶段,所以职业

  规划主要侧重于专业方向的具体职业规划。大三阶段是成熟养成期,这一阶段具备解读社会信息的能力,所以职业规划侧重于关联专业的多重职业规划。提前规划职业方向,规划人生,就能建立汲取职业核心素养教育的能力,也能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培养自身创新创业意识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从而增强自我认同和社会认知,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名与社会需求相匹配的优质技能人才。

  四、高职院校职业核心素养教育的策略和途径

  职业核心素养教育是从涉足大学专业课程体系开始,经过系统的专业理论积淀到社会企业实践体验再到岗前执业操守、准则培训最后到职业文化、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养成,必须经过较长时期的打磨锻炼,才能从量变到质变,最终从职业意识的萌发到最后职业意识的稳定。[3]高职院校职业核心素养教育主导着人才的职业核心素养建立的初期,从迈进大学直至职业稳定都可以接受高职院校职业核心素养教育,大学毕业之后的教育延伸会与社会教育有叠加效应,也是高职院校努力担负社会使命,协助人才与企业稳定匹配的职责所需。所以,高职院校职业核心素养教育需要与企业、社会各方协同配合,共同完善高素质人才培养战略各环节的连续性和衔接性,为全面提高人才质量建立多元创新合作模式,共创教育改革新局面。

  (一)注重顶层设计,为职业核心素养教育提供有效机制和制度保障

  1.增强教学双方意识,从政策上提高职业核心素养教育的战略地位,在顶层设计中制定有效机制。由于高职院校教学双方对职业核心素养教育存在认识不足、意识不够的问题,学校层面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并在顶层设计中以文件形式确立职业核心素养教育的战略地位,制定出相关规划、标准、方案,充分调动各机构部门的积极性,将具体任务精细化,在全校范围内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时代风尚,标榜劳动楷模,创造优良的人文环境和文化空间。

  2.建立职业核心素养教育激励机制,形成教学评价体系的制度化保障。为了切实保障职业核心素养教育高质高效地开展,而非走形式走过场,学校应当把职业核心素养教育的质量评价体系形成规章制度,并将教学双方的考核评定结果与自身发展相联系,比如将教师考核评定结果与教师的绩效考核、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等挂钩,激励教师在职业核心素养教育中严谨认真勇于担当。学生方面,可以將学生下厂实践等执行职业核心素养培训的时间精力的付出在创新创业实践成绩中给予计算入内。对于在职业核心素养教育中有所创新的教学双方可以给予物质、荣誉等方面的奖励,以推动职业核心素养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理念及教学技术等方面的持续创新。

  (二)借势教学改革,将职业核心素养教育与跨学科教育相融合,协同发展互为推动

  1.职业核心素养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相融合。针对职业核心素养教育的专业性,学校应当充分发挥各专业系部的积极能动性,让各专业系部参与到职业核心素养教育的教学规划、教学

  安排、课程标准、课程方案、评价体系的制定和执行中,并将具体教学任务细化到各专业教师,在授课计划中配置适当比例的职业核心素养教育课时数,考核评定时也要将职业核心素养教育的成绩体现在专业课的成绩中,可以作为平时成绩的部分,也可以放到期末成绩中,这需要放到各专业教研室针对本专业课程理实教学和考核方式的不同进行差异化设置。在设置上注重公平效率、科学合理,让职业核心素养教育充分发挥技术支撑效能。

  2.职业核心素养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具有统一性、标准化的特点,是作为独立课程体系单独运行的,与专业技能课程没有形成密切的关联,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不强,因而不能充分发挥出思政教育以德为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教育引领作用。职业核心素养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可以有效搭建专业技能教育与思政教育之间的互通文化,填补了专业技能教育与思政教育之间的衔接空白,拉近了学生与思政教育之间的距离,将思政教育平易化,有利于思政教育的向下渗透。但是,与专业技能教育相融的职业核心素养教育应当在内容上与思政教育相融的部分区别开来,各有侧重,有利于发挥学科优势。

  课程设置上:8所院校被访教师均谈到,职业核心素养教育更多体现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类公共课中,最多不到两章节的内容。有2所高职院校设置了相关课程,但内容却侧重在创新创业教育上。教师对于职业核心素养的系统理论储备不足,无法在后续实践中支撑指导工作。学校要顺利开展职业核心素养教育,必须首先对相关教师队伍进行系统培训,并配合完整的课程体系建设。

  毕业回访上:没有系统完善的入职回访调查研究。调研数据表明,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工作主要体现在大学生在校环节上。离校入职后,学校会开展毕业生回校交流工作,交流重点在岗位适应能力方面,没有专人制定與职业核心素养目标匹配度相关的纸质问卷和数据分析总结。

  师资培训上:职业核心素养教育的能力有待提高。高职院校教师当中,下厂实践进行深入调研的比例并不太多,而且下厂期间大多也只是走形式流于表面,并没有在企业得到真正的锻炼,只有很小一部分比例的教师能参与到企业实际项目中去,深入一线了解先进生产技术、企业管理、行业发展趋势等有助于扩充自身理论体系辅助教学的关键资源。所以,深化校企间的合作,开发多元合作模式,让企业参与到教学管理中来,为学校培训具备职业素养教育能力的教师,与教师共同设计课程体系与评价标准,协助高职院校提升职业核心素养教育能力。[7]

  (二)学生自身职业规划不明确,对职业核心素养教育认知模糊重视不够

  在被调研的8所高职院校在校学生中,对职业核心素养完全不了解的占24.3%,对职业核心素养有一定了解的占41.6%。在回答“符合职业需求的首要条件”时,48.0%认为是专业技能,26.3%认为是学历文聘,21.5%认为是职业核心素养,4.2%认为是人脉资源。这些数据表明高职院校学生对职业核心素养的认知普遍模糊不清,重视不够。

  从学生职业规划结构性研究表明,高职院校在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时间段主要集中在大二阶段,然而事实上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课程应该衔接好大一的识岗实习和大三的就业指导及顶岗实习。分阶段突出重点做好职业规划非常重要,由于大一阶段是被引导阶段,所以职业规划主要侧重于专业方向的具体职业规划。大三阶段是成熟养成期,这一阶段具备解读社会信息的能力,所以职业规划侧重于关联专业的多重职业规划。提前规划职业方向,规划人生,就能建立汲取职业核心素养教育的能力,也能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培养自身创新创业意识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从而增强自我认同和社会认知,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名与社会需求相匹配的优质技能人才。

  四、高职院校职业核心素养教育的策略和途径

  职业核心素养教育是从涉足大学专业课程体系开始,经过系统的专业理论积淀到社会企业实践体验再到岗前执业操守、准则培训最后到职业文化、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养成,必须经过较长时期的打磨锻炼,才能从量变到质变,最终从职业意识的萌发到最后职业意识的稳定。[3]高职院校职业核心素养教育主导着人才的职业核心素养建立的初期,从迈进大学直至职业稳定都可以接受高职院校职业核心素养教育,大学毕业之后的教育延伸会与社会教育有叠加效应,也是高职院校努力担负社会使命,协助人才与企业稳定匹配的职责所需。所以,高职院校职业核心素养教育需要与企业、社会各方协同配合,共同完善高素质人才培养战略各环节的连续性和衔接性,为全面提高人才质量建立多元创新合作模式,共创教育改革新局面。

  (一)注重顶层设计,为职业核心素养教育提供有效机制和制度保障

  1.增强教学双方意识,从政策上提高职业核心素养教育的战略地位,在顶层设计中制定有效机制。由于高职院校教学双方对职业核心素养教育存在认识不足、意识不够的问题,学校层面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并在顶层设计中以文件形式确立职业核心素养教育的战略地位,制定出相关规划、标准、方案,充分调动各机构部门的积极性,将具体任务精细化,在全校范围内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时代风尚,标榜劳动楷模,创造优良的人文环境和文化空间。

  2.建立职业核心素养教育激励机制,形成教学评价体系的制度化保障。为了切实保障职业核心素养教育高质高效地开展,而非走形式走过场,学校应当把职业核心素养教育的质量评价体系形成规章制度,并将教学双方的考核评定结果与自身发展相联系,比如将教师考核评定结果与教师的绩效考核、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等挂钩,激励教师在职业核心素养教育中严谨认真勇于担当。学生方面,可以将学生下厂实践等执行职业核心素养培训的时间精力的付出在创新创业实践成绩中给予计算入内。对于在职业核心素养教育中有所创新的教学双方可以给予物质、荣誉等方面的奖励,以推动职业核心素养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理念及教学技术等方面的持续创新。

  (二)借势教学改革,将职业核心素养教育与跨学科教育相融合,协同发展互为推动

  1.职业核心素养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相融合。针对职业核心素养教育的专业性,学校应当充分发挥各专业系部的积极能动性,让各专业系部参与到职业核心素养教育的教学规划、教学安排、课程标准、课程方案、评价体系的制定和执行中,并将具体教学任务细化到各专业教师,在授课计划中配置适当比例的职业核心素养教育课时数,考核评定时也要将职业核心素养教育的成绩体现在专业课的成绩中,可以作为平时成绩的部分,也可以放到期末成绩中,这需要放到各专业教研室针对本专业课程理实教学和考核方式的不同进行差异化设置。在设置上注重公平效率、科学合理,让职业核心素养教育充分发挥技术支撑效能。

  2.职业核心素养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具有统一性、标准化的特点,是作为独立课程体系单独运行的,与专业技能课程没有形成密切的关联,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不强,因而不能充分发挥出思政教育以德为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教育引领作用。职业核心素养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可以有效搭建专业技能教育与思政教育之间的互通文化,填补了专业技能教育与思政教育之间的衔接空白,拉近了学生与思政教育之间的距离,将思政教育平易化,有利于思政教育的向下渗透。但是,与专业技能教育相融的职业核心素养教育应当在内容上与思政教育相融的部分区别开来,各有侧重,有利于发挥学科优势。

  

  

篇十一:职业教育的核心素养

 教师的核心素养

  钱忠炎什么是教师的核心素养?就是作为一个老师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素养;也就是说,教师的核心素养是作为传道授业的人必须拥有的道德品质与关键能力。重要的是,必须明白,教师的核心素养有哪些?首先,教师应有执着的教育情怀。陶行知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职业有别于其他任何职业,其教育对象是具有个性特点的活生生的人。教师职业关乎千家万户,关乎学生的健康成长,关乎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因此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必须具有正确的“三观”,具有大爱情怀和执着精神。爱是教育的前提,教师有了爱才会对教育事业充满激情。在优秀教师眼中,学生没有好坏优劣之分,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珍品,教师眼中的学生就像花儿一样,有的学生在春天就开出了美丽的人生之花,有的学生则要等到其他季节才开出绚烂的人生之花。因此,教师要用多元智能理论理发性看待学生,眼中不能只有分数,而应根据学生个性特长因材施教。第二,教师应具有扎实过硬的专业素养。专业素养是教师的看家本领,是教师赢得学生尊敬的前提条件之一,也是教师成为名师的必备条件。教师的专业素养虽然是在大学打下的基础,但更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锤炼完善。终身学习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必由之路。优秀教师于漪说:“要教得好首先得自己学得好,为此我千方百计挤时间读书,用双倍的努力弥补。”于漪用自己的从教人生诠释了什么叫“终身学习”。梅贻琦在清华大学就任校长时的演讲中提到“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著名论断,说明了具有扎实专业素养的大师对于大学的重要性。无论何时,具有扎实专业素养的教师都会受到人们的尊敬。他们一般具有这样的特质:爱读书、肯钻研、勤反思、善合作、乐奉献。第三,教师应具有娴熟的教育艺术。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因此,教师要自觉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遵循人才培养规律,认真研读教材、课标、大纲,悉心备课,科学准确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好坏决定教育成败。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责任。我认为,一个不懂得育人的教师不是一个称职的教师,一个没有做过班主任的教师不是一个完整的教师,一个不会做班主任的教师不是一个称职的教师。现实生活中有时会出现这样的情景:学生迟到被罚站、罚抄甚至罚款,上课讲话被罚坐到最后一排甚至教室角落里,学生之间有了矛盾不分轻重叫家长带回家反省,把学生早恋视为洪水猛兽……凡此种种,造成师生关系严重对立,给学生的心里留下一片阴影,有的甚至一辈子都记恨教师。反之,成功的教师一定会懂得学生、理解学生、关爱学生、欣赏学生,师生关系也处理得十分融洽。第四,教师应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素养。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地球村;而且,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师生不再是单纯的课程传授者与接受者,而应成为课程的主动参与者和开发者。从某种程度上说,一位优秀的教师就是一门优秀的课程,教师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教师要从课堂教学主角变为配角,从台前退到幕后,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激励者和合作者;师生关系是双向的、平等的、民主的交流与合作关系。

  如今,课堂教学改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微课、慕课与翻转课堂是网络时代出现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教师不能固守一本书、一支笔、一张嘴、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而应成为“活水”,不断地汲取新知识,而且能熟练掌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积极探索“互联网+”背景下的课堂教学。

  第五是学科素养。主要包括学科专业知识、学科专业技能和学科专业情感。学科专业知识是指教师必须准确掌握学科的教学内容,能自主构建本学科教学的知识体系,对于教材的重难点有清晰的把握,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学科专业技能是指要有良好的教学能力,能创造有活力的课堂。从课前的准备到课堂的实施,最后到课堂的总结与反思,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直接影响课堂的活力。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走到孩子中间去,与他们交流,沟通,倾听他们的心声,打造一个融洽、和谐的课堂。同时要有良好的教学研究能力。一个不搞教学研究的教师不可能成为好教师,教师要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且确立研究课题,通过搜集资料、与人交流、进行课题实验等活动,最终以适当的形式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呈现出来。学科专业情感是指对自己所执教的学科怀有深深的眷恋之情,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指导者和道德的引路人。

  第六是人文素养。教师的人文素养是教师所具有的人文精神以及在教师日常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气质和修养。教师的人文素养可以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阅读学习能力。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和其他各方面的知识,在博览群书中思考、积累、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思想,拓宽文化的视野,提高思想的高度,加强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教师尤其要阅读经典,与人类的思想家、教育家对话,学习他们的研究成果,提高文化素养,并在此基础上培养科学精神,这是教师教育思想和智慧形成、发展的基础,也是教师成长的必备条件。可以说,一个具有人文精神的教师一定是文化底蕴深厚的教师。二是写作表达能力。写作必然伴随着实践、阅读与思考,是普通教师成长为教育专家的有效途径。阅读和写作是教师成长和发展的两个翅膀,缺一不可。没有持之以恒的阅读和写作,教师不会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在成长的路上就不可能走得很远,也不可能飞得很高。

  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会教、会读、会讲、会背、会做、会说、会写的高手。

  总之,教师的核心素养关系着学生的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根。尽管提高教师核心素养任务艰巨,但为了担当得起新时代老师的称号,必须尽快提高教师的核心素养。

  

  

篇十二:职业教育的核心素养

 高职学生核心素养内涵研究

  作者:张访问来源:《现代职业教育.高职本科》2017年第1期

  张访问

  (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湘潭411104)

  [摘要]核心素养是当今国际教育界备受关注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因素,同样也成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方向。通过对核心素养内涵、国内外核心素养研究现状、高职学生核心素养内涵以及核心素养研究意义等方面的论述,初步确立了高职学生核心素养内涵,对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高职学生;核心素养;内涵

  [中图分类号]G7150186-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17)01-

  以知识为核心的教育在应试的阵痛下经历了深刻的反思,一轮轮的教育改革经历了不断的试错与调整,如今正往核心素养时代前行,2014年3月,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颁布,肯定了课程改革取得的成绩,明确了课程改革面临的挑战,认识到整体规划协同推进不够是课程改革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最为重要的是,意见在着力推进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改革部分,把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排在首位,第一次提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这一命题,核心素养的理论研究和模型建构成为新一轮高职课程改革的基础性工作。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它指向过程,关注学生在其培养过程中的体悟,而非结果导向。同时,核心素养兼具稳定性与开放性、发展性,是一个伴随终生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的动态优化过程,是个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生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

  在目标上,核心素养指向的是“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的回答;在性质上,核心素养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共同素养,是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在内容上,核心素养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在功能上,核心素养同时具有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在培养上,核心素养是在先天遗传的基础上,综合后天环境的影响而获得的,可以通过接受教育来形成和发展;在评估上,核心素养需结合定性与定量的测评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在架构上,核心素养应兼顾个体与文化学习、社会参与和自我发展的关系;在发展上,核心素养具有终生发展性,也具有阶段性;在作用发挥上,核心素养的作用发挥具有整合性。

  二、国外核心素养发展现状

  1997年12月,OECD启动了“素养的界定与遴选:理论和概念基础”项目,确定了三个维度九项素养。其内涵是:能互动地使用工具,能在异质群体中进行互动,能自律自主地行动。该框架对于PISA测试具有直接影响,进而对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发的核心素养框架产生了重要影响。

  2006年12月,EU通过了关于核心素养的建议案,核心素养包括母语、外语、数学与科学技术素养、信息素养、学习能力、公民与社会素养、创业精神以及艺术素养共计八个领域,每个领域均由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维度构成。

  2013年2月,UNESCO基于人本主义的思想提出核心素养,其内涵是:身体健康、社会情绪、文化艺术、文字沟通、学习方法与认知、数字与数学、科学与技术等七个维度的核心素养。

  美国“21世纪素养”框架以核心学科为载体,确立了三项技能领域,每项技能领域下包含若干素养要求,其内涵为:学习与创新技能,信息、媒体与技术技能,生活与职业技能。

  2010年3月,新加坡教育部颁布了新加坡学生的“21世纪素养”框架。内涵包括核心价值观,社交与情绪管理技能,公民素养、全球意识和跨文化交流技能,批判性、创新性思维,交流、合作和信息技能。

  国外核心素养发展对我国学生未来发展核心素养构建的启迪是:(1)核心素养研究采用整合型思路,综合使用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两种方法。(2)我国应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价值取向来构建核心素养的理论与框架。(3)核心素养指标内容主要涉及文化学习、自我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大领域。(4)核心素养具体指标的遴选需兼顾时代性与民主性。

  三、国内核心素养研究现状

  2016年9月13日上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申继亮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教育学界和心理学界的知名专家学者、教育行政部门人员和一线教育工作者代表等参加了会议。大会正式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发布为各学段教育核心素养内涵的确定提供了方向和框架,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在信息时代、知识社会中将面临严峻挑战,明确这一学段的学生核心素养,对高职教育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

  四、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

  在经历了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史性发展并步入“十三五”之际,当从“进入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遍及全国之时,高等职业教育正在开启一个全新的“质量时代”。“增强质量意识、提高教育质量”必然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最根本、最集中、最迫切、最普遍的战略性和时代性任务。

  (一)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研究遵循的原则

  1.坚持科学性。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教育规律,将科学的理念和方法贯穿研究工作全过程,重视理论支撑和实证依据,确保研究过程严谨、规范。

  2.注重时代性。充分反映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全面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确保研究成果与时俱进、具有前瞻性。

  3.强化民族性。着重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把核心素养研究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土壤,系统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突出强调社会责任和国家认同,充分体现民族特点,确保立足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

  

篇十三:职业教育的核心素养

 高职院校学生核心素养

  高职院校作为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中的关键环节,目前整体上已经完成了以“增量发展”为主的外延扩张,这是几天来各位专家的学术报告从不同角度给出的明确判断。在此背景之下,要真正按照鲁昕副部长今天上午讲话中指出的“适应需求、有机衔接、多元立交”的要求,准确把握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内涵,科学设计和正确选择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途径,高职教育就必须及时转向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发展轨道。这当中,至少必须把握好以下四个要点:

  一、以培养目标为逻辑起点,突出人的发展高职教育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可见其最终的落脚点是在人的发展上。然而,在“高职教育的价值还只停留在一些专家、领导人和高职教育工作者等‘精英’的头脑中,大众并不理解、认可高职教育的价值”(何光辉:《职业教育发展的文化视角》,载《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

  合中,能否通过高职教育使高职学生习得健全的人格理想、正常的道德心态以及现代的生活方式,能够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变革,从而在世俗现实的生存竞争中,找到安身立命的价值依托”(刘宗劲:《高职教育研究述评、发展追问及战略调整》,载《学术论坛》2010年

  学、学中做,反复循环,使学生真正掌握岗位技能;工学结合是高职办学的必然要求,不是权宜之计,也不是一时之举,而是必须长期坚持和深度开展的高职“质量工程”的保障举措,应当努力在实践中探索工学结合的长效机制,确保工学结合的实施到位。换言之,人们常把“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连起来使用和理解,将它看作一种以职业人才培养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它以培养学生的全面职业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主线,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学校和合作企业双向介入,将在校的理论学习、基本技能训练与在企业实际工作经历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为生产、服务

  系,着力重构能力本位框架下的行动课程体系模式,创新以项目、产品、案例、任务等为载体的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建构符合职教特点和规律的课程体系,确保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学界有人提出一种“新能力本位”的课程观,力图构建一种“从单项职业能力到综合职业能力融合典型工作任务的链式模块化课程模式”,并强调“

  为导向”的发展定位显然是正确的。操作的失误源于对高职教育“就业”目标的片面性理解,导致高职教育实践定位的狭隘性和庸俗化,严重脱离教育本位,是高职教育在低水平徘徊的重要原因。其实,“以就业为导向强调的是高职教育应该贴近社会需求和市场需要,更好地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要注意的是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而不是以就业为目的,更不是唯一目的。在信息爆炸和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只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尽可能全面发展,具备可持续的就业能力,才不至于今天就业明天失业。克服在‘以就业为导向’问题上的实用性与功利性的片面认识,培养出既具有精熟的专业技能、又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既会做事、又会做人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才是高职教育的根本”(陈秀泉:《从人的全面发展看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构建》,载《学术论坛》2008年

  然必须关注学生能否就业的问题。这里讨论的问题是当下的高职教育的根本所在,不以此为

  基础,谈不上高职教育的上下衔接,现代职教体系的建设也将是一句空话。不言当下,何谈将来?

  

  

  

篇十四:职业教育的核心素养

 学生通过不同的服务岗位不同的服务环境不同的服务对象不管期间出现什么问题与困难都能携手共同致力于目标的完成提升了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锻炼了辩证思维与创新能力等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是中职学校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升的主要平台是学校开展

  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内涵及培养

  摘要: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符合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及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是个人也是社会重视的范畴。本文归纳出职业核心素养的内涵包含职业道德、职道意识、职业理想信念、职业能力等方面;分析了它的必要性与影响因素,最终基于校企合作、课堂教学、社会实践、主题活动、顶岗实习等载体实施“感知、积攒、练习、检验、展示”五步的培养途径,来破解当前知识技能与职业核心素养培养脱轨的困境。

  关键词:核心素养;培养路径;载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当下非常重要,特别是2016年9月国家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界定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基本要点,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提供了纲领性的依据。从职业教育的范畴看,它有着“职业”的特点,企业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已逐步趋于多元化,笔者学校已经是从培养“合格的职业人”向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转变,这就迫使教师的教育理念发生转变。笔者学校所培养的技能型人才的素质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行业的发展,也影响着学生个人的成长,还会制约着社会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只有将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整体提升,才有职业人才专业水平的提升和企业长足的发展,才符合中国制造2025所需。一、职业核心素养的内涵核心素养起源于国外,各国根据历史、文化、经济等背景不同,对其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

  界定也各不相同,但它们在某些层面上是一致的,都是专业能力以外的能力素养,都是为个人与社会的发展。这里笔者通过对相关文献的阅读、归纳,以及对在厦门市的6家企业的访谈,将职业核心素养的内涵定义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所从事的任何行业、职业或者工作岗位都普遍存在且不可或缺的,也是除岗位专业知识、技能和能力素养以外最基本、最关键的素养。具体的指标见下表。

  二、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的必要性1.从企业需求层面分析。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推进,未来的劳动力市场也将迎来“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

  应对新的职业环境带来的变化,甚至会有失业的风险。从部分历届的优秀中职毕业生调研统计发现,他们的成功不是说学科知识学得多拔尖,在企业就一定会出彩,从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更多的成功因素是在职业核心素养方面有所突出。可见,职业核心素养对企业对社会对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

  三、影响职业核心素养提升的原因分析普遍存在于学生职业角色意识不够强,岗位规范意识不够强,职业适应能力不强,交流合作意识不强,创新精神不够等,造成这些方面的原因有很多。下面从5个方面分析。1.家庭教育的影响。家庭教育对人的影响是长远的,甚至是终身的。有不少家长忽视了孩子的教育,一些学生对于职业道德的认识上很模糊,也没能形成很好的自理自立的生活习惯。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家长过度重视成绩,只需成绩好,其他则过问不多。在所任教的17级班级学生的调查中,部分家长甚至在孩子学习的专业选择上也是无所谓的态度,没有或无法给他们选择上的建议,家长的无所谓态度很大程度上就决定着学生对职业核心素养的关注。一位学生如果能清晰地对自己的职业进行规划,那势必与父母的教育或影响是分不开的;父母的“身教”影响力大于“言教”,这些会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的行为与对事物的见解,也影响着学生的将来。2.学校定位与重视程度。学校为了本校的生源,开了很多的专业或者一个专业招了很多人,导致师生比例一定程度上会出现失调。多数学校对职业核心素养重要性的宣传力度还不够,特别是在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学生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

  认识不够,将直接影响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从教师的实际情况看,年轻老师学历高、虽有教学理念但是经验少,对社会的需求了解也不全面;老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又无法做到与时俱进,对社会的需求也不是非常了解。教师结构也制约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教师重言教、轻身教,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培养时,往往要求学生,自己却忽略了自身的言行。在专业教学时,侧重于专业技能的教学和训练,极少或是根本都不涉及其他方面的素养,纯粹为了教而教,更有认为素养方面的教学是德育老师的任务。4.学生自我意识不够。学生选择中职学校的专业多数是盲目的,有可能还不是自己所喜欢的专业,这对职业教育来说是不利的,没有兴趣没有热度,也不会有好的成果。另外从生源上可以发现,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在自觉性、自我调整、学习态度等方面都有所欠缺,加之中职学校的学习压力不大,有较多的空余时间让学生发挥个人兴趣爱好,可事实上很多学生都将时间浪费在玩手机、睡觉等方面,学习对于他们而言没有任何的动力,不良的习惯一旦养成将很难改变。5.社会关注程度。在应试教育模式的背景下,分数被视为最重要,为了分数可以舍弃很多。在这种环境下,除了学习提高分数,学生在自强、自立、自理、自律等方面的意识锻炼被无形地弱化了。在职业教育中,技能的学习则被占据了大半壁江山,为技能至上,大多数的时间都用于技能提升,似乎又忽略了除技能以外的教育事项,大大限制了职业核心素养的提升教育与实施,也影响了人们的观念。

  四、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的途径职业核心素养培养是一个全员全过程的教育教学活动,学校层面需要规划好顶层设计,使上下达成目标的共识,在培养目标、教育理念、规则、规格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

  等方面达到高度一致。围绕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在专业文化营造、课程内容、教学模式、社会实践、社团建设、主题活动、校企融合等方面,实现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融合与全面提升。1.走进企业了解专业认识专业感知素养。学校专业部每年都按计划安排新生走进企业、了解专业、认识专业,并与企业共同开设相关的讲座,让学生亲眼观看、亲身感受,初步感知职业素养的重要。我们从每次活动结束后学生所撰写的感悟中,可以看出通过系列的进企业主题教育,学生能够褪去之前对专业认知的空想状态,使得他们对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企业文化、岗位技能与素养有一定的感知,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规划自己的职业目标及行动。2.课程实施教学中积攒素养。职业核心素养的提出对课程的标准以及课程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需要基于此进行变革,将职业核心素养的指标融入课程标准,对课程的内容进行再选择,甚至还要开发一些新的课程。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类型针对性地选择职业核心素养的指标进行融入与培养,最终通过教学进行转化。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改变以往的传统理实分离教学模式,以及过于重视技能学习的教学现象。要落实职业核心素养的融合就必须改变教学模式,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或任务为载体,思考每个教学单元的教学内容,确立教学目标,构思如何把职业素养融入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创建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其中,根据任务适时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共同完成某项任务,在任务实施中出现各种问题,引导学生解决各问题,构建知识,这样才能培养出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例如团队精神,集体观念,创新意识,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以及竞争意识等,在这个过程中积攒素养。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起到激发、监管、协调、引导的作用,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智慧,以身作则,展示素养引领学生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

  对其重视。同时,教学评价需从单一的成绩论改为多元化,关注核心素养的监测与诊断,形成综合型评价体系。3.社会实践活动积攒素养志愿服务是社会实践的主要形式之一,通过活动的参与会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如敬老爱老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学会与对方沟通、活动策划、团队协作、奉献意识、感恩之心、文明礼仪等。交通文明督导活动,学生要顶着炎热的天气劝导不文明的人,为行走困难的人员提供帮助。学生通过不同的服务岗位、不同的服务环境、不同的服务对象,不管期间出现什么问题与困难,都能携手共同致力于目标的完成,提升了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锻炼了辩证思维与创新能力等职业素养。4.社团活动积攒素养。学生社团是中职学校加强与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是中职学校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升的主要平台,是学校开展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

  种类多种多样,可涉及思想教育、心理健康、职业技能、科技创新、文娱体育、文学艺术等类型。比如:我国的传统的节日等都能激发学生的民族意识、爱国意识、文化意识;而以母亲节、父亲节、感恩节等节日为载体,开展相关活动,能使学生学会感恩、尊重他人,养成良好的品格。在各类的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学生在各自承担的岗位中,综合素质能力会不断地展示与提升,一次次的信心倍增,一次次地成才。再以学校每月开展一次的军事主题活动为例,它是以军事强化培训为牵引、以拓展活动为载体、以职业道德素质培养为目标、以“促养成、学礼仪、懂感恩、勇担当、明是非、知荣辱、强体魄”为主线的军事训练活动,学生全员参与,积极性高,在快乐中实现预期目标,为学生的素养提升创造了很好的平台,活动成效得到校内外的赞许。6.校企融合开展实践练习素养学校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密切合作,共建课程,共建基地,共同育人。校企合作开发各类课程资源,保证课程和教学目标的及时更新,邀请企业专家参与课程建设与评价,通过校企共建基地,构建一体化教学环境,实现教学与生产实践的对接。把真实的工作情境连接起来,超越课堂教学局限,让学生始终处于模拟环境感受、体验和锻炼,能与行业专家有效接触体验真实任务。教师要从只关注学生任务的结果转变为全过程的监控,并能够进行有效的规划管理和精准的指导,特别是在科学的探究意识、安全意识、服务意识、团队意识等方面。最终使学生能够将学习到的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核心素养运用于将来的工作环境中。7.顶岗实习检验素养根据学校的2.5+0.5的办学模式,最后一个学期都会进行顶岗实习,通过学生顶岗实习检验核心素养。该阶段已不是之前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状态,是学生真正进入企业真实的环境中,切身体会所从事职业所需的技能与素养要求,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

  通过体验及时补充职业领域的未知部分;证实学习能力、创新精神、敬业精神、责任意识、质量意识、与人互动、团结合作等素养的真伪和价值。顶岗实习结束后,学生要以视频或PPT等形式汇报工作岗位上的职业核心素养风采,对自己的顶岗实习有个清晰的认识,为自己下一步的成长打好基础。8.进入企业展示素养在完成学业后,学生将以准员工的身份进入企业,与前期的实训、顶岗实习完全不同,角色发生了变化。需要将所学到的技能与素养运用于工作实际中,以准员工的身份接受企业的管理,展示三年来学习的成果。学校专业部需要定期组织回访活动、做好调研,听取企业对学生在岗位的工作情况,特别是对学生职业核心素养方面的意见与建议,及时了解学生的表现,以及具有不同程度核心素养的学生在工作中的成才情况,最终形成职业核心素养报告、案例分析报告等材料,为完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做好准备工作。

  五、小结综上所述,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将决定着学生的发展前景,它的培养成效必须要事先做好顶层设计。它是一个需要全员参与的实践活动,必须将其融入教学任务及实践活动之中。教育与教学的过程中就是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自觉形成的过程,必须将人的观念与行为摆在了正确的位置,将行动贯穿于载体之中。从学生入学之初感知素养到步入社会岗位展示素养的各个过程都需要重视,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培养出社会所需的具备职业核心素养的技能型人才。参考文献:[1]褚宏启.核心素养的概念与本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0(18).[2]许亚琼.职业素养内容开发初探[J].职教论坛,2010(18).[3]崔允漷.追问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

  “核心素养”[J].全球教育展望,2016(5).[4]徐国庆.能力重要还是素养重要[J].职教论坛,2015(15).[5]方健华.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及其标准体系建构研究[D].南京

  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14(5).[6]张志军,郭莹.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路径探究[J].中国职业技术

  教育,2017(04).[7]乔为.核心素养的本质与培养:基于职业教育的视角[J].职业技术教

  育,2018(13).

  

  

  

篇十五:职业教育的核心素养

 论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对核心素养培

  育的价值与意义

  摘要:作为自职业教育领域派生而出的概念,核心素养是职业教育培育人才的内在价值诉求。现阶段我国职业院校核心素养教育亟待解决定位模糊、内容碎片化、培育过程脱离情境、评价体系不完备等问题。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教育模式,内有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内在驱动力,外有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推动,它对职业院校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是重要且必要的。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在解决核心素养培育碎片化、培育过程脱离真实情境、评价体系不完善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职业院校;核心素养;价值意义

  近几年来,核心素养已经逐步成为描述我国教育目标和教育政策的重要概念[1]。学界普遍认可的说法是,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源自职业教育领域,因

  为competence一词所指的是个体对某项工作或职业的胜任能力,这在经合组织(OECD)发布的权威报告、欧盟发布的以及美国21世纪核心素养框架中均可考。强调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在于厘清教育究竟“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教育部提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职业院校学生的核心素养强调通过职业教育培养个体从事某种职业、掌握某项技能的关键能力,是一种人才培养内在的价值标准,同样应是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内在诉求和刚需所在。

  二、职业院校核心素养培育的问题分析

  (一)培育目标定位不准确

  当前,职业院校的核心素养常常与德育混为一谈,德育课程过多地承载了核心素养培育的责任。事实上,核心素养培育不仅仅是思想教育,也不是单纯的德育。从核心素养的概念看,核心素养包含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两大部分,如果说必备品格的培育就是德育的话,那么关键能力也不能通过德育获得提升。所以说,德育是核心素养培育的核心,是核心素养培育的导向,但职业院校的素养培育不能简化为德育。

  (二)培育内容碎片化

  一些科技、人文、体育、社会实践活动随意性强,流于形式。班主任常常通过谈心谈话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但只是“就事论事”,缺乏系统性。学科核心素养的框架和内容虽然已经基本明确,但专业任课教师在课堂上依旧侧重知识的教授和技能的训练,能真正将学科核心素养融入教学过程的寥寥无几。整体而言,核心素养培育体系尚未建立,核心素养培育尚处于教师“单打独斗”、独自摸索的

  状态,实效性不强。

  (三)培育过程脱离真实情境

  职业院校的学生核心素养具有鲜明的职业特色,必然要求强调职业情境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但是,当前职业院校的日常教学还是以讲授式为主,即使是实训课也多是在校内重复性操作,学生很难接触到真实的职业情境,也就难以获得综合性的能力和情境性的素养。

  (四)核心素养评价体系未建立

  尽管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还在不断地推进,研究的成果也越来越丰富,但是目前学界尚未形成有效的核心素养考核评价标准体系。实际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评价缺乏依据,评价无从谈起,实施效果难以衡量,这也影响了职业院校实施核心素养培育工作的积极性。

  三、职业院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之规范化起步始于2002年教育部在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九所高校启动的创业教育试点工作,意在以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为引导,从各试点院校中发展独具特色的创业教育模式,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积蓄力量。目前,学界虽然对创新创业教育并没有统一且固定的概念界定,但认可它有着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创业意识与创新精神的内核,有着创新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特征。一言以蔽之,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实用性与创造性兼容的教育。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广阔空间,使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能在学校中落地生根、生生不息。由此可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培育职业院校学生核心素养的内在需求,职业院校同样也是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实施的源头活水。二者在理念基础上拥有较高的适配性与契合度,互为内生动力,因此,创新创业教育拥有着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1.职业院校依托创新创业教育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策略

  推行创新创业教育是实现我国职业院校学生核心素养深度培育的必要条件。离开创新创业教育,我国职业院校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将呈疲软态势。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在解决核心素养培育碎片化、培育过程脱离真实情境、评价体系不完善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一)以创新创业教育修正核心素养教育的目标错位

  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是核心素养培育的目标之一,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核心素养培育的范畴,可以纠正将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等同于学生德育的定位错误,回归核心素养教育的本源。

  (二)以创新创业教育为载体实现核心素养教育的起步

  课程体系是教育理念落地的重要载体。当前我国核心素养教育的课程、师资、教材都还处于空白状态。相较于核心素养而言,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实施和发展的实践历程更长一些,课程体系也相对更为完善。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基本形成了具有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型课程、面向有专业特长和创新创业潜力学生的专业

  课程、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课程三个层次的课程体系,在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领域已经开发了一批质量较高的创新创业教材,培养了一批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在核心素养培育的起步阶段,以创新创业教育为载体实施核心素养教育,能基本解决核心素养教育的课程、教材和师资缺乏问题。

  (三)利用创新创业活动创建核心素养教育情境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不能停留在理论层面或者说知识层面的教育,十分强调教育的情境性,这一点与核心素养教育相一致。特别是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实际运用能力为目标的实践活动课程中,真实的任务、项目离不开情境。

  (四)借鉴创新创业教育完善核心素养培育评价体系

  创新创业大赛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活动型的创新创业教育。近年来,中国的各类创新创业比赛越来越多,比赛涉及的专业领域也越来越多。在学生中比较有影响力的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已经连续举办5届,“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也已经举办了3届。这些教育部等多个行政部门举办的全国性大赛不仅为职业院校学生提供了难得的创新创业实战平台和机会,也为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建立了较为科学全面权威的评价体系。核心素养培育的评价体系可以也应该在借鉴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得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云杉.“核心素养”的局限:兼论教育目标的古今之变[J].全球教育展望,2017(1):35-46.

  [2]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1-3.

  [3]]师曼,刘晟,刘霞,周平艳,陈有义,刘坚,魏锐.21世纪核心素养的框架及要素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3):29-37,115.

  

  

篇十六:职业教育的核心素养

 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方案

  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方案

  摘要:在正常教学中引入团队训练式教学法作为辅助,将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贯穿于在日常教学中,实线培养具备良好的核心素养、符合企业用人要求的、能够顺利走向职场、立足社会的中职生的目标。

  关键词:中职学生;核心素养;拓展;团队训练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个体行为的总合构成了自身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内涵,个体行为是外在表象。职业素养体现到职场上的就是职业素养,体现在生活中的就是个人素质或者道德修养。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大部分职校生毕业后直接走向社会,面临着工作、学习、生活的问题,如何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是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当前形势下核心素养的内涵职业教育要从面向未来社会变化的趋势去构建学生适应社会变迁的核心素养的内涵主要包含核心思维、核心行为、核心能力、核心精神,这四个方面构成一个走向职场的人立足于社会的核心素养因此,培养职校生的选择性思维、合作性思维、可持续发展思维、自我管控思维是基础。同时在学校管理、课程建设、教学环节等方面都要强化使学生具备接受新事物、更新新理念的能力的教学理念,更进一步是培养学生从事新工作和掌握新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学生追求技术提升的愿望和不断追求的行动过程比技术本身更重要。良好的心态和求索的意识则是职业核心素养养成的内在动力二、树立培育理念和养成机制职业教育的核心是要明确培养具备什么素养的学生。我校结合本校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印发《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培养和树立与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相匹配的职业核心素养理念。包括职业技能的训练和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这是职业教育的特色,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根本区别。也是实现通过3年的中职学习,要掌握大致相

  专业技能等职业核心素养的外化得到充分强化,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就业竞争力。队员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养成效果明显。许多人变得开朗乐观、自信,学会了珍惜、感恩,愿意互相帮助,喜欢参与班级的活动,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并逐步树立了正确的择业观念,认识到与未来职业匹配,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职业中学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机制与模式研究”(2014YQJK101)研究成果。

  在近日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主题的2016中国教育明德论坛上,来自国内外的数千名教育学者、中小学校长共同探讨核心素养建设内涵和实施办法,强调核心素养是教育领域具有国际视野、符合中国国情的顶层设计,但如何落实仍面临挑战。对于“核心素养”一词,不同国家表述不同。如美国21世纪技能合作组织将其称之为“21世纪技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将其称为“关键素养”,澳大利亚称其为“综合能力”。尽管表述各异,但都表达了不同组织、国家和地区对于未来公民应该具备怎样素质的追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课题组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林崇德此前指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深入回答“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教育DNA”,有效整合了个人、社会和国家3个层面対学生发展的要求,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丰富与深化。“核心素养的提出,是中国教育、育人理念与国际接轨的重要表现,标志着国内教育方向从对知识、技能的关注转移到对‘人本’的关注。”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说。“当前社会对教育的变革需求最强烈,但难度最大、见效较慢。”一些地方的教育出现了能力学分化、人格证书化、道德标签化等现象。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指出,“教育改革方向必须以人性化、多样化、个性化为导向,形成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谢维和特别强调核心素养的实践指向。有研究指出,决定孩子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在于父母学校能否帮其培养一系列性格特质,如“毅力、自我控制力、好奇心、责任心、勇气以及自信心”。美国和世界其他发达国家,已将类似认识纳入学校课程与教学实践。但我国以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的问题,影响了行动实施。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以核心素养为纲,从整体推动教育环节深层次改革。

  素养教育反映在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其落实离不开课程改革、教师培训、科学评价。目前,教育部门和不少学校已经开始核心素养实施路径探索。据教育部考试中心副主任于涵介绍,未来核心素养将体现在高考改革中。

  心素养”是一个热词,从职业学校的校长到教学副校长、德育副校长和相关老师都在讨论中职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何培养?如何落地?大家各抒己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德育的升级版;2、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通过社团活动来呈现;3、核心素养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4、核心素养是培养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合作;5、核心素养的评价可以通过“游戏闯关”的形式开展……概念

  什么是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指那些关键的、不可缺少的品质、能力、才干及精神面貌,无论在哪个岗位上都被公认的较为重要的素养特征。什么是学生核心素养?学生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文件

  2016年6月,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颁发并实施,2016年9月,教育部项目组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明确指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社会责任、乐学善学、人文积淀等十八个基本要点。2017年7月24日,浙江省教育厅发文《关于加强培育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浙江省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是:品德优良、人文扎实、技能精湛、身心健康;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定理想信念,锻炼道德情操,强化法治纪律,促进文明养成;以持续发展为目标,夯实文化基础,提升人文修养,加强生涯规划:以工匠精神为核心,厚植匠心文化,强化专业技能,培植双创意识;以身心健康为基础,锻造强健体魄,培育健康心理,加强社会实践。

  

篇十七:职业教育的核心素养

 一职业院校教师核心素养以核心素养作为教育目标并将其融入职业院校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的潮流要发展大学生的核心素养职业院校教师必须首先具备教师核心素养教师核心素养是指在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起到关键性和决定性作用且能推动保障教师科学有效地开展教育工作及促进教师向更高层次发展的专业素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职业院校教师核心素养的问题及培养教师核心素养的方法和途径

  作者:张萌来源:《新一代》2018年第22期

  摘要:新时代下,职业院校教师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起着纽带和桥梁的作用,意味着职业院校教师将迎来新的挑战。职业院校教师的核心素养应该紧跟时代步伐,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为素养,以优秀的学科知识为素养,以扎实的专业技能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本文将对职业院校教师核心素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培养教师核心素养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教师核心素养;职业院校;问题;途径

  互联网信息大数据时代下,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职业院校已经将培养教师的核心素养作为提升教学质量的重点工作。职业院校教师核心素养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并能够满足教育教学和专业成长所需的必备品和关键所在。职业院校教师核心素养的发展关乎学生与教师两大主体的切身利益,关乎核心素养体系建设的进程和我国教育改革事业的全面发展。

  一、职业院校教师核心素养

  以核心素养作为教育目标并将其融入职业院校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的潮流,要发展大学生的核心素养,职业院校教师必须首先具备教师核心素养,教师核心素养是指在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起到关键性和决定性作用,且能推动保障教师科学有效地开展教育工作及促进教师向更高层次发展的专业素养。

  职业院校教师核心素养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根本保障,职业院校教师核心素养包括:与时代精神相同的教育理念、学科素养、跨学科素养、创新素养等。换言之,就是教师核心素养强调认知能力、学习能力、文化素养、创新能力、终身学习等。

  二、职业院校教师核心素养存在的问题

  目前,职业院校教师核心素养培养虽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影响职业院校教师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实现。

  第一,职业院校教师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不明确。单方面侧重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结合教师的专业素养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水平。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第二,职业院校教师核心素养的培养内容缺乏针对性。职业院校教师核心素养培养内容与教师实际需求相脱节,与所教学科特色分离,缺乏针对性。

  第三,职业院校教师核心素养的培养模式缺乏创新意识。单一的教师核心素养培养模式导致教师讨论交流机会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师的参与性。

  第四,职业院校教师核心素养的培养评价体系不完善。当前教师核心素养培养的评价体系往往采用形式化考核,过于注重结果,忽略了对过程的评价。

  三、培养职业院校教师核心素养的方法和途径

  首先,培养职业院校教师的师德素养。

  第一,作为职业院校的教师,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素养。在新时代,高职院校教师要有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这样,所教出的学生才能在教师的指引下不断成长为社会的栋梁之才。因此培养学生的政治信念,对于我国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职业院校教师是学生较为信赖的群体,通过教师传播正确的政治信念,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第二,作为职业院校的教师,要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和坚定的职业追求。教师是人类文化的转播者和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道德素养是支撑教师发挥学识和本领的根本,是推动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职业院校教师只有热爱教育事业,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确立长期从教和终身从教的理想信念才能教育出优秀的社会人才。

  第三,作为职业院校的教师,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职业院校教师的价值将会在社会应用中得到体现。因此,教师自身应当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社会之中。在培养教师社会责任感的过程中,学校可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引领教师走入基层,从而使教师感受到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其次,培养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能力素养

  职业院校教师的专業能力主要包含知识存量、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以及持续学习能力。作为学生学习阶段的知识引路人,职业院校教师应在具有丰富的通识知识,系统丰富的专业学科知识,熟练的教学技能。新时代,社会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复合型人才在就业的过程中会获得更多的优势。然而,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在课堂中提供丰富的课外知识,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职业院校教师在课堂中适当引用课外知识,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职业院校的教师在培养核心素养的同时也不要忘记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科研工作是职业院校教师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职业院校应当为本校教师提供更多的科研与实践机会,从而使教师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此外,职业院校教师还应具有持续性学习的意识。科学技术快速发展,职业院校教师应当将长期学习作为工作中的一部分,从而使自身可以牢牢掌握专业技术的发展方向。

  最后,培养职业院校教师的创新素养

  新时代职业院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的同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这不仅要求教师有课程设计能力和执行能力,更要求教师具备架构知识的能力。

  在未来,大学生们逐渐成长为国家建设中的中坚力量,提升职业院校教师的核心素养,能使学生获得更加健康的成长环境,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在教师专业化及终身学习的时代背景下,教师不仅是教育者,也是学习者。在培养职业院校教师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学校应当为其创造更为优质的学习环境,以帮助教师快速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思想品格。

  参考文献:

  [1]曹勇.高职教师核心素养和能力建设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31(17).

  [2]蔡文伯,王莹莹.学科核心素养对中小学教师培训有效性的影响探析[J].

  

  

篇十八:职业教育的核心素养

 因此在职业教育招生与培养上积极探索尝试大类招生分类培养等模式在招生上实行宽口径在最初的培养上实行厚基础重素养转变单一的以专业为中心的模块化培养体系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与专业划分实现学科之间的融合与专业之间的配合从而对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的形成合力其最终的目标就是要提高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职业核心素养:内涵分析及培养路径

  作者:唐小俊来源:《江苏教育研究》2017年第27期

  摘要:职业核心素养作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职业教育领域或职业教育阶段中所对应的发展目标,其内涵包括关键的职业能力和必备的职业情操与人格品性。其总体思路首先是构建具有“顶层设计”意义上的职业教育领域和职业教育阶段的“系统化”与“专业化”的“职业核心素养体系”;其次转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三是在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领域,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与专业划分,实现学科、专业之间的优化与融合。

  关键词:职业核心素养;内涵;培养路径;职业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9C-0070-04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以及工业发展正从工业3.0时代到工业4.0时代的整体升级,各国都在思考21世纪的学生应具备哪些核心素养才能成功适应未来社会这一前瞻性战略问题,核心素养研究浪潮席卷全球,而以学生的核心素养为重要目标引领新的教育改革,已成为了西方各国教育改革领域中的基本共识。在此背景下,教育部于2014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016年9月,教育部又正式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下称《总体框架》)。总之,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教育改革领域中的重要目标和未来方向。

  职业教育领域,“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与改革规划纲要(2010—2020)》)实际上已经成为了我国未来10年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的一项重要战略目标。而如何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构建出“职业核心素养”体系,并以此展开职业教育领域的发展与改革将是未来我国职业教育重要的主题与课题。基于上述认识,本文将在考察国际组织和西方国家对于核心素养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职业教育自身的特点,对职业核心素养的内涵与特点展开进一步的分析,在对现阶段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做出批判性反思的基础上,对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的路径做出初步的分析与讨论。

  一、职业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分析

  要明确“职业核心素养”的内涵,首先要明确“核心素养”的内涵。虽然“核心素养”在当下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领域已经成为一个大家所熟知的概念,但“熟知”并非等于“真知”,实际上理论界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与界定并未达成共识。各个组织、国家和地区都根据自己实际的需要做出了不同的界定。世界经合组织(OECD)曾将素养一词简洁地界定如下:“素养不只是知识与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技能,它是在特定的情境中,通过利用和调动各种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以满足复杂需要的能力。”其中最关键、最根本的素养就是核心素养(KeyCompetencies)。2006年欧盟向各成员国推荐了关于核心素养的建议案,将核心素养定义为“知识社会中每个人发展自我、融入社会及胜任工作所必需的一系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集合。建议案主要涉及母语、外语、数学与科学技术素养、信息素养、学习能力、公民与社会素养、创业精神以及艺术素养等八大核心素养体系。”[1]在美国,核心素养被理解为指向“21世纪主题”所确立的各种素养,其包括全球意识、金融、经济、商业和创业素养、健康素养、环境素养。所有这些主题,均是源于21世纪情境的跨学科主题,旨在帮助学生解决复杂的个人、社会、经济、职业和全球问题。因此,“21世纪主题”不仅要求建立学科知识和真实生活情境的联系,还要建立不同学科知识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它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意识和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2]

  我国的学者钟启泉教授认为“核心素养”的核心既不是单纯的知识技能,也不是单纯的兴趣、动机与态度,而在于重视运用知识、技能解决现实课题所必须的思考力、判断力与表达力及其人格品性。核心素养是课程发展的DNA。[3]我国的学者张华认为,“核心素养是人适应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需要,解决复杂问题和适应不可预测情境的高级能力与人性能力,是对农业和工业时代“双基”的发展与超越,其核心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复杂交往能力。核心素养具有时代性、综合性、跨领域性和复杂性特点。”[4]

  而在新近颁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被具体解释为“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此框架中,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从具体内容上来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从以上对核心素养的界定与解释来看,虽然彼此的表述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但究其内涵来说实际上都是指向新的时代(信息时代、新技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工业4.0时代)教育及社会对人才质量与规格的新要求,强调人的创造性思维、判断与决策能力的提升、社会责任感、人际关系的合作能力以及全球意识的培养,并指向未来社会复杂情境与不确定情境中运用跨学科、跨领域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以上对核心素养的分析,职业核心素养的内涵可以从二个方面来理解。一是职业核心素养作为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的构成要素,其贯穿于教育的各个阶段(这一方面本文不作展开,另文再述);二是职业核心素养作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职业教育领域或职业教育阶段中所对应的发展目标,其内涵包括关键的职业能力和必备的职业情操与人格品性。以往我们谈得比较多的是关键职业能力,然而,职业核心素养包括关键职业能力并不等于关键职业能力,因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为“素养”中包含了人格品性,也就是说具有丰富“立德树人”的意蕴,从而使职业核心素养超越了关键职业能力,其内涵指向的是育人,而不仅仅是“制器”。由此,我们可以初步界定职业核心素养为:新时代(信息时代、新技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工业4.0时代)职业教育及社会对人才质量与规格提出的新要求,强调人的创造性思维、判断与决策能力的提升、社会责任感、人际关系的合作能力以及全球意识的培养,并指向未来社会复杂情境与不确定情境中运用跨学科、跨领域知识、技能、方法以及调动各种情感态度价值观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的路径探索

  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的总体思路首先是构建具有“顶层设计”意义上的职业教育领域和职业教育阶段的“系统化”与“专业化”的“职业核心素养体系”,对职业教育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进行重构,并以此来推动和深化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引导职业教育内涵的进一步发展与提升;其次转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的路径上总体实行“宽口径、厚基础、高素养、重创新”的路径,积极尝试“大类招生”、“分类培养”等模式。加强学生人文素养和科技素养的整体化提升,强化职业院校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三是在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领域,转变单一学科知识点或单一技能为中心的职业课程体系,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与专业划分,实现学科、专业之间的优化与融合。构建具有适应性的跨学科、跨专业、跨行业的“实践类”课程,积极探索以“课题”为导向的研究型课程。进一步增强与企业、行业的互融共通,优化整合各类教学资源,在此基础上围绕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展开职业教育的教学。

  (一)围绕“职业核心素养”,对职业教育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进行重构,并以此来推动和深化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引导职业教育内涵的进一步发展与提升。

  传统的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虽然有多种表述方式,就总体而言,其目标还是定位于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这种目标定位对于传统的工业社会发展需要来说还是比较恰当的,但对于新技术时代、信息化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来说显然又是落后于时代的。这种目标定位或许可以使中国成为人力资源大国,但成不了“人力资源强国”,可以满世界的发现“中国制造”却很难发现“中国创造”。

  另外,传统职业教育的目标定位也往往忽视了人的发展功能,只强调职业教育的经济功能。实际上,早在上个世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含其中》这一报告中就指出:“为了迎接下一个世纪的挑战,必须给教育确定新的目标,必须改变人们对教育的作用的看法。扩大了教育新概念应该使每一个人都能发现、发挥和加强自己的创造潜力,也应有助于挖掘出隐藏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财富。这意味着要充分地重视教育的作用,就是说使人们学会生存,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作用,不再把教育单纯看作是一种手段,是达到某些目的(技能、获得各种能力、经济目的)的必经之路。”[5]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围绕“职业核心素养”对职业教育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进行重构,并以此来推动和深化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引导职业教育内涵的进一步发展与提升,是未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向和生长点。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由于职业核心素养具有综合性、跨学科性、跨专业性以及跨领域性,其指向学生对复杂情境或不熟悉情境下问题的解决,而解决一个问题往往需要运用多种学科知识,调动多种层面的情意、社会能力。因此,仅仅依靠某一个学科或者领域的培养目标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也是不切实际的。因此,必须构建具有“顶层设计”意义上的职业教育领域和职业教育阶段的,符合企业与行业需要的“系统化”与“专业化”的“职业核心素养体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职业教育的课程与教学体系,以此来推动与深化职业教育的改革。

  (二)在人才培养的路径上实行“宽口径、厚基础、高素养、重创新”的路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

  现阶段很多职业院校的招生与培养模式实行的是“专一化”和“对口化”的模式,学生一进入学校,就开始了专业化的学习。这种模式虽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但非常容易使得职业教育中的特定专业与其他的学科专业分离,使得职业教育的专业发展与提升成为一个个“孤岛”。学生只是专注于自己所学的“学科专业”,而对其他领域的“专业”一无所知,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的人文素养、科技素养严重缺乏。没有丰厚学科与知识、没有宽广的视野和方法、没有较高的人文与科技素养作为底蕴,核心素养的培养只能陷入教育上的“形式训练”。因此,在职业教育招生与培养上,积极探索尝试“大类招生”、“分类培养”等模式,在招生上实行宽口径,在最初的培养上实行厚基础,重素养,转变单一的以“专业”为中心的模块化培养体系,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与专业划分,实现学科之间的融合与专业之间的配合,从而对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的形成“合力”,其最终的目标就是要提高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在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领域,构建具有适应性的跨学科、跨专业、跨行业的“实践类”课程,积极探索以“课题”为导向的研究型课程。进一步增强与企业、行业的互融共通,优化整合各类教学资源,在此基础上围绕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展开职业教育的教学。

  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课程的突出问题是理论与实践割裂。一方面,理论学习空洞抽象,脱离课程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准备,脱离社会、企业、行业的实际需要,并且往往落后于整个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实践体验缺乏精心安排和有质量的指导,要么流于形式,要么沦为单一的技能训练,与理论学习脱节。目前,我国职业教育领域所倡导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没有形成制度化的“发展共同体”,也使得这些模式的效果大打折扣,如何能够有效构建具有适应性的跨学科、跨专业、跨行业并且连接“理论与实践”的“实践类”课程体系,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国外的例如德国的双元、英国的三明治模式、加拿大CBE模式等可以借鉴与改造。

  此外,积极探索以“课题”为导向、任务为驱动的的研究型课程。实现职业教育“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内在关联与整合,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合作意识、探究意识、反思意识,让学生在研究中进行理论探索,让学生围绕研究的课题展开专业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之后积极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地进行反思并在反思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职业核心素养。此外,要进一步增强与社会、行业与企业领域的合作,做到互融共通,优化整合各类教学资源,特别是现代化的网络课程与教学资源,实现职业教育教学的“课堂翻转”。在此基础上围绕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展开职业教育的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1]李艺,钟柏昌.谈“核心素养”[J].教育研究,2015(9).[2]张华.论核心素养的内涵[J].全球教育展望,2016(4).[3]钟启泉.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挑战与课题[J].全球教育展望,2016(1).[4]张华.论核心素养的内涵[J].全球教育展望,2016(4).[5]联合固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含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责任编辑:陈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