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佳谦文档网>专题范文 > 优秀范文 >

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的现状问题对策10篇

时间:2022-11-21 17:00:10 来源:佳谦文档网

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的现状问题对策10篇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的现状问题对策  突破幼儿园教师观察能力提升的瓶颈近年来,特别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布以来,幼儿教育实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以儿童为中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的现状问题对策10篇,供大家参考。

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的现状问题对策10篇

篇一: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的现状问题对策

  突破幼儿园教师观察能力提升的瓶颈近年来,特别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布以来,幼儿教育实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确立,教师基于对幼儿的行为观察提供有效教育支持的工作模式逐渐形成。随着教育理念的改变,以往不受重视的行为观察能力已成为幼儿园教师最核心的专业能力之一。为了强化教师的观察意识、提升教师的观察能力,各级各类培训中与观察能力相关的专题培训都加大了比重,不少幼儿园还要求教师定期上交一定篇数的观察笔记,并将其列为考核教师工作的硬性指标.尽管如此,很多教师的观察能力并没有获得实质性的提高,教师在观察什么、怎么观察、如何对观察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和解读等问题上依然有着诸多的困惑,有的教师用“记录烦,分析难,判断没把握”来概括自己的无助.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在笔者看来,问题的症结可能在于教师对专业观察“为何”及“何为”认识不到位。因此,有必要澄清当前教师对于“观察"的错误认识,纠正一些不恰当的培训方式,找准教师观察能力的最近发展区,以帮助教师提升观察能力.一、关于行为观察的认识误区1.将观察记录等同于专业观察观察是运用感官收集外界信息的心理过程.专业人员的

  观察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收集信息、分析信息,为专业判断和决策提供依据的活动。正如医生给病人做CT检查就是为了收集关于病人身体状况的信息从而诊断病情、制订治疗方案,教师收集关于幼儿活动状况的信息也是为了了解幼儿的行为意图、兴趣和需要,对幼儿各领域发展状况、能力的强项与弱项以及学习的进度进行分析。而通过分析得出的结论又能帮助教师站在幼儿的立场去判断幼儿的发展是否正常,教师创设的学习环境和提供的活动材料是否适宜,师幼互动的方式是否有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调整的措施或策略.这些措施是否取得预期效果,还需要我们通过再次收集关于幼儿行为表现的信息来判断和验证。可见,在观察过程中,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和作出决策这三个环节可以说是一个整体,它们环环相扣、彼此关联,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会使观察的价值大打折扣.在观察幼儿时,教师并不是要将所见所闻不加识别和分辨地全部记录下来,正是在这一层面上,我们可以说教师的观察是带有一定主观性、具有某种目的性的有意识的观察,而不是纯客观的、机械的全息记录。

  不可否认,观察记录是一种重要的将观察中所收集和汇总的信息进行书面表达和呈现的方式,在一定意义上,观察记录也可以说是观察的一个凭证.但反过来,我们不能将“是否写过观察记录”作为评判教师“是否具有观察意识"或检查

  教师“是否对幼儿进行过观察”的唯一依据,因为有观察记录固然可以证明曾有观察行为,但还不足以构成专业观察。正是因为将观察记录与专业观察混为一谈,所以有些幼儿园对教师是否做过观察的考评也仅限于检查书面形式的观察记录是否完成,却不关注教师是否基于观察发现了什么以及是否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和解决.显然,这是对专业观察的片面理解。以这样的方式推行观察是本末倒置的,也无法让教师体会到观察的价值.久而久之,教师会误以为“把所看到的幼儿的行为表现写在纸上就完成任务了",却忽视了去主动思考“观察之后我们可以做什么"以及努力提高每次观察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其实,观察之后是否要进行记录也是因人、因情境、因观察目的及记录之后的用途而异的。在观察过程中,真正需要教师记录的主要包括两类情形:其一是有研究价值的行为或事件,凭教师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暂时无法解释或解决的问题,或能引发自己和他人反思、学习的事件;其二是有证据保留价值的行为或事件,记录的目的在于与幼儿之前或之后的表现反复比较,其结果可以成为评价的证据。对一些比较有经验的教师而言,若能凭自己的专业知识对所观察到的大多数问题作出专业判断和决策,也就没必要将所有观察到的事情都记录下来了。

  2。将专业观察视为一次性的观察活动

  从促进幼儿学习和发展的角度看,专业观察的目的主要是为了?u价幼儿当前的发展水平,了解环境和材料是否能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检验教师提供的支持能否有效促进幼儿的学习。显然,这些目标仅靠一次观察往往难以达成。

  教师对幼儿行为的观察既有客观的、科学性的一面,也有主观的、阐释性的一面。教师通过观察来判断幼儿是否在学习,或在学习中是否遇到困难,是一种阐释性活动,因为教师只能通过幼儿的外显行为去推测他的行为意图。有时,对于幼儿某个偶发行为的解释需要教师收集其他信息,甚至要结合以前和今后的行为进行比较,才能有较为准确的判断,若仅凭借一次观察作出判断,就有误判的风险。这就是说,专业观察是一种对观察对象进行持续关注的活动,教师应在不同时间或场合对目标行为进行反复观察,以收集更全面的数据和资料。要真正读懂幼儿,需要持续的、多次的观察,而不是随机的、无目的的、偶尔一次的观察。

  对于初次学习专业观察的教师而言,由于缺乏观察意识,他们的观察兴趣和动机往往是因幼儿某些偶发的、有趣的、不同寻常的、令人惊异的行为而引发的,因而他们对幼儿行为的记录往往会比较粗略,缺乏必要的细节.例如,某教师观察到一名不断更换活动内容的幼儿后作了如下记录:“6月25日下午,田田在活动室翻了一会儿书,又去玩沙区看了看,然后又回到活动室看书。最后,她去了音乐区.”观察之后,该

  教师就作出了“该幼儿游戏时很不专注,学习品质不好”的评价。显然,这样的判断是缺乏依据的,因为我们无法从观察记录中获知“该幼儿在每个区域到底玩了多久”“玩了些什么”“怎么玩的”等具体信息,也无法将该幼儿当天的行为表现与日常的行为表现进行比较,通过这样的一次观察就作出评价是不准确的。随机观察往往是在不清楚自己该重点关注和记录哪些行为细节的情况下发生的,缺乏目的性,教师在随机观察之后还需要明确观察目标再次观察,以便收集足够的信息.

  3.以经验式判断代替科学分析分析是给我们所观察到的行为或事件赋予意义,使我们对幼儿的理解超越当前的行为。因此,教师既需要从观察到的行为信息出发进行分析,又不能局限于此,还需要将其与从其他教师、幼儿及家长中收集到的一些信息相结合,以更准确地理解幼儿的行为.例如,当我们观察到一名幼儿正在用放大镜照玉米棒时,我们很有可能会将之判定为是幼儿的一次无意识的摆弄行为.但我们在观察后对班里的教师进行了访谈,获知了一条信息:前一天该幼儿从动画片中看到了小熊用放大镜点燃纸片的情节,他很感兴趣。把这两个事件联系起来,就很容易把握幼儿行为的真实动机了。显然,该幼儿是在尝试将刚获得的关于放大镜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检验能否利用放大镜烤熟玉米.理解了幼儿的行为意图后,我们就可

  以判断出其摆弄放大镜的行为是有意义的探索行为,判断出

  幼儿当时正在进行科学领域的学习。可见,科学的分析和判

  断不仅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运用各种理论去解释

  幼儿的行为,也需要教师掌握一些评价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标

  准或工具,根据幼儿的行为表现去判断其发展水平的高低,

  发现其正在展现或正在发展的知识及能力,否则教师可能无

  法洞悉幼儿行为中所包含的学习,更不能判断幼儿处于怎样

  的发展水平。

  透过行为看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推

  测幼儿的行为意图的能力,与教师的从业经验有关,更与教师

  所拥有的专业知识、专业理论以及所掌握的评价工具有关。

  如果习惯于从“经验"出发,而不是从掌握的事实去推测幼儿的行为意图和引发行为的原因,得出的结论就只能是自以为

  是的“偏见”。例如,看到两个孩子在争抢玩具,教师想当然

  地认为一定是平时表现出一定的攻击性行为的孩子侵犯了

  平时比较乖巧的孩子,而真实的情况是后者侵犯了前者。教

  师如果没有受过专门训练,不能从观察目标出发去分析所收

  集的信息,分析时不知从何说起或根本无话可说,就只能重

  新回到基于“经验”而非观察到的事实作出判断的旧的工作

  模式中去。教师作了观察记录却不知道如何分析或根本不去

  分析,也就体会不到观察的价值,失去了再次观察的动机。4。将解决策略停留在纸上如果说通过分析对观察到的行为或事件进行解释或评

  价是观察活动的中间环节的话,那么将通过分析发现的问题用于教师对于教学的自我反思和改进,则是观察活动的归宿。所有通过观察发现的问题最终都需要通过教师转化为教育意图或教育行为,才能更好地支持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因此,观察绝不能止步于纸上谈兵式地提出建议或策略,而是要真正引发教师的反思及改变现状的愿望,进而尝试把最具可行性的建议付诸实施.

  然而,当前很多教师之所以去观察并非完全出自对幼儿行为的好奇、困惑等内在动机,而是出自应付检查等外在动机。他们更关心规定量的书面观察记录完成与否,而不关注观察所获得的信息的实际运用情况,也很少主动思考自己提出的调整策略对改进实践是否有作用。很多幼儿园的管理者也只是定期将教师们撰写的观察报告收齐、装订成册,以应付各类检查,而没有再考虑如何最大化地利用这些教师辛辛苦苦完成的文本资料.其实,有质量的观察报告本身就是很有价值的过程性教育资料,它既可以作为观察者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第一手资料,用于游戏材料开发、环境改造和课程设计等教育实践中,也可以作为第二手资料供其他教师阅读,为他们提供可反复学习的案例和引发自我反思的真实教育情境。因为教育问题的解决策略和解决方法并不是唯一的,这就给教师之间围绕问题解决开展对话提供了空间.好的观察案例可以引发一次有意义的教研活动,不同专业化水平的

  教师或专家都可以从自己的经验和不同的理论视角出发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从他人的观点和做法中受到启发.教师们在参与这样的对话并进行代入式的思考时,就可能发现以前被忽视的问题和从未尝试过的方法,今后遇到类似情境就会有更多的解决预案可供选择。

  策略如果停留在纸上,就只是一种可能性,不会真正对幼儿的学习和发展产生影响。因此,观察后提出的调整策略必须付诸实施,并要进一步在实践中检验其可行性及效果,这就是教师的行动研究,也是教师提高自身专业能力的一种途径。唯有如此,教师才能感受到专业观察的价值和魅力。

  二、帮助教师掌握观察方法的策略由于目前针对观察技能的培训多采用讲座式而非实操式,教师虽然学了很多种观察和记录的方法,但在真正进行实地观察时依然不知道如何灵活运用,当他们置身于纷繁复杂的活动室,面对一群忙碌着的幼儿时,甚至不知道应该观察谁、记录些什么,也不清楚从何入手对所记录的信息进行分析.由于不能驾轻就熟地运用各种观察方法,也没有清晰的观察目标,很多教师观察的质量并不高,无法将观察所得用于改进教育实践,这又反过来影响了教师在观察方面的自我效能感。因此,在开展有关观察能力的培训时,一方面要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方式给教师提供支架、降低难度;另一方面也要帮助教师将观察与经验、理论及研究的问题结合起来,从而真

  正感受到观察的有趣和有用。1。从识别有意义的行为开始在培养教师的观察能力时,不只是要帮助教师提高客观

  记录幼儿行为的能力,更应把重点放在培养教师分析、判断、反思以及寻找教育策略的能力上。比让教师练习怎样记录更重要的是,要引导教师去思考“我该关注谁”“关注什么行为”以及“为什么这个行为值得记录”,同时对关注到的行为所属的发展领域作出快速识别。因为只有对所感知的信息作出这些基本的判断后,观察者才有可能将相关行为从“行为流”中抽取出来并进行记录,唯有这样的信息才具有进一步分析的价值。

  由于错将观察等同于写观察记录,很多针对初学者的培训将重点放在训练教师如何客观记录幼儿的行为上,花费大量精力去纠正教师的观察记录中对幼儿的行为带有主观猜测性、解释性和评价性的语言,而不是帮助教师学习识别和读懂幼儿的行为。这种培训并没有抓住观察能力培养的核心,没有将观察视为一项需要观、思、行三方面结合的综合能力和一种需要将理论、经验和实践结合的复杂行为.客观记录并不是观察的最终目的,在观察的基础上形成被实践证明有效的教育决策才是观察的目的。事实上,若要论记录的“客观性",照相机、录音笔和摄像机比文字描述更能真实、客观地还原活动现场和过程。因此,观察能力培训时应将重点放

  在帮助教师学会“看"和“听”上,引导他们将注意力放在关

  注幼儿的个性品质,各个领域的发展状况,应对困难的态度和

  解决问题的方法,深层次的兴趣和爱好,以及正在建构的知识

  和能力等内容上.教师若能从日常的行为中识别和捕捉到这

  些,就意味着已经具有一定的观察意识了。有了良好的观察

  意识,教师对幼儿的行为表现会更敏感,也更愿意用观察这一

  专业工具来发现问题,观察能力便自然能获得提升.

  2。减轻初学者文字记录的压力

  教师之所以要把观察到的行为或事件以文字、照片或视

  频的形式记录下来,一方面是为了避免重要信息及其细节随

  时间推移而被遗忘,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能与不在现场的人交

  流、分享。有了记录,教师在后续分析、反思、交流或研讨时

  就可反复阅读、观看和倾听。从信息保存的手段看,文字并

  非唯一的选择,符号、图片、音频、?频以及对幼儿作品的收

  集都具备记录和储存信息的功能。由于每种记录方式各有其

  利弊和使用范围,教师对于记录方式的选择要综合地考虑自

  己的工作状态、所采用的观察方法及记录的目的等因素。通

  过不断尝试,每位教师都会找到适合自己的观察记录方式,

  并形成在工作中随时记录观察到的各种信息的习惯。另外,

  观察记录并不是写得越长越好,高质量的记录应该既简洁又

  包含足够多的事实信息,因此,教师在记录时也要学会判断

  并舍弃不重要的行为细节。

  对初学者而言,要求他

  们在观察的同时作即时性记录是很困难的。因为在作即时性记录时,教师需要快速识别幼儿当下的行为是否符合观察目标,找到能够准确描述动作和表情的词语并记下来,尽可能记录幼儿的原话,这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并能合理分配.初学者很难兼顾识别行为和记录行为,有时前面一个行为还没有记录好,新的需要记录的行为又出现了.这会让初学者很有挫败感,并对观察产生恐惧。

  鉴于此,在观察方法学习之初,要降低观察记录中对文字描述的要求.比如,可以让教师先把值得记录的行为快速记下来,事后再通过反复阅读记录文本的方式剔除记录中带有主观偏见的内容,用括号等方式把带有主观解释和判断的语句标注出来,以区别于对幼儿动作、语言和表情的客观描写.

  还可以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方法帮助初学者提升记录能力。第一步,只要求观察者用手机拍摄若干自己认为值得记录的瞬间(这些照片反映的可能是幼儿做出的让观察者感到“好奇"“困惑”或“惊讶"的行为),然后说出这一事件的大致经过及记录的动机.例如,有的教师可能会说:“我很惊讶小班幼儿居然能与同伴合作完成这幅作品,这与我之前对这个年龄段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认识不太一样。”或者说:“我好奇于其他孩子都自己在看书,而这个孩子却把书读给怀里的娃娃听。"第二步,可以让观察者在口头描述的基础上,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将刚才描述过的事件记录下来,使其他人

  也能借助这些信息大致了解事件的经过和结果。第三步,要求观察者除了拍摄照片外还要记录幼儿的对话重点,使事件的描述更加富有细节。

  另外,也要帮助观察者根据记录的目的选择适合自己的记录方式。例如,如果记录的信息是用于发展性评价的,观察者还可以采用概要式或清单式记录,这样观察时记录的信息就会更聚焦于幼儿的具体发展领域。如果记录的目的是为了教研活动时与同行分享,则建议采用摄像的方式进行记录,因为视频能更完整、全面地保留信息,且能反复回放。

  3。学会聚焦和调整观察目标由于观察是一种持续的行为,而教育实践是“观察发现问题→分析并寻找解决策略→实施策略→再次观察并检验策略有效性"的循环往复,这就需要观察者具备根据问题解决的情况调整观察目标的能力.事实上,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也需要经历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因此观察目标也是逐渐聚焦的。如果教师预先明确了需要通过观察解决的问题,比如新投入的材料是否受欢迎,新来的幼儿能否适应环境,一名外向活泼的幼儿为什么突然变得沉默寡言了,等等,教师就会有明确的观察目标指引自己去关注什么或忽略什么。最初的观察目标可能会比较宽泛,比如,想了解幼儿与材料互动的方式,这时观察者需要注意的行为和事件的范围就会比较广,不仅需要关注不同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方式,也要关注某个幼儿在

  不同情境下与材料互动的方式。随着观察的进行,教师逐渐能从众多的幼儿与材料互动的方式中找出自己更感兴趣的目标行为,比如错误地使用材料的行为或创造性地使用材料的行为,这时观察目标就更加聚焦和明晰,观察的范围也逐渐缩小,每次观察的有效性也提升了.然而对于初学者来说,由于其观察动机常常是由偶然事件引发的,这一事件的过程虽然被记录了下来,观察者却并不清楚可以从哪个角度去分析。这就要求观察者从思考这些信息说明了什么、能否从中发现什么问题出发,去反推观察目标。遗憾的是,观察者在梳理出观察目标时,又会发现当时记录下的有效信息极其有限,不足以进行分析和评价,那就需要再次观察.

  因此,培训时应着重培养教师聚焦或调整每次的观察目标的意识和能力,帮助教师学会从最初没有明确的观察目标或只有模糊的观察目标,到逐渐找到更具体、清晰的观察目标。为此,可以让教师选择一个区域进行定点观察,或者选择某个对象进行追踪观察,引导他们在持续、多次的观察中形成清晰的观察目标,而不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不断转换关注的对象。例如,可以让教师在阅读区进行定点观察,最初只观察幼儿的阅读兴趣,记录哪些幼儿选择了阅读区,在阅读区待了多长时间,倾向于选择哪些图书等较粗略的问题;接着,可锁定某个幼儿作为观察对象,观察其阅读行为和习惯;最后,可聚焦到观察该幼儿在阅读中是如何解决遇到的困难

  的。在逐渐聚焦观察目标的过程中,教师能够越来越明确自己每次观察的重点,也更能兼顾识别行为和记录行为这两项任务.

  4。在多重对话中形成行为分析框架通过不断聚焦观察目标,教师在记录时会越来越有方向性,能为分析幼儿的行为收集有用的资料。对观察资料的分析既要将观察目标作为主要线索,但也不一定局限于观察目标.这是因为一份有质量的观察记录可能包含着丰富的信息,不同的人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分析出有价值的内容,从而使收集到的信息得到充分利用。因此,对观察资料的分析必须借助于多重对话:观察者要与幼儿对话,走近幼儿去倾听他们的心声和对自己行为的解释;观察者要与自己对话,运用理论和已有的经验对所关注的行为进行解释和反思;观察者还应与同行、专家对话,批判性地接纳他们的不同理解和解释.多重对话能帮助观察者形成分析问题的多重视角和更开放的分析框架,从而提升观察的有效性。鉴于此,在培养教师的观察能力时,除了提升教师的观察技能外,还要提升观察之外的素养.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理论素养,理解和掌握更多的专业理论,例如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认知建构理论,埃里克森的儿童社会性、情感发展的阶段理论等,使自己能更好地运用这些理论去解释所观察到的行为或现象。教师若能将所学的各种儿童心理发

  展理论与实践问题结合起来,既能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也有助于实践问题的解决。教师还要掌握一些评价工具,比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教师提供了各年龄段幼儿在各个领域的典型表现和一般特征,将其内容烂熟于胸,就能帮助教师在观察幼儿日常生活、游戏和探究时,将其具体的行为表现与相应的发展领域建立联系,从而找到分析幼儿行为的框架和指标,使分析有理有据。

  此外,也要为教师创设专业对话和集体反思的机会。倾听不同经验、不同理论水平的同行对幼儿行为的分析与解释,可以帮助教师突破个人经验与学识的局限性,避免经验主义的误判,拓宽行为分析的视角.这样的交流也让初学者感到分析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

  5.在行动中提升观察方面的自我效能感观察是件很辛苦的事,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如果教师感到通过观察一些问题迎刃而解、豁然开朗,这种喜悦和成就感又能反过来激发观察的内在动机。因此,在培训中,要将每次观察训练视为一次真正的行动研究,让教师通过观察解决真实的问题,而不是给自己设置一个虚假的问题或自己不感兴趣的问题。例如,教师发现“孩子们不愿意选择阅读区,即便选择了阅读区也没有认真阅读”这个现象时,就可先通过观察寻找可能的原因。教师发现导致这个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幼儿自身的原因(那些

  识字比较多的幼儿或家里经常进行亲子阅读的幼儿对阅读区更感兴趣,也更能专注地阅读),也有环境和材料方面的原因(当活动室里比较安静时,幼儿的阅读更专注;当阅读的书籍是幼儿熟悉的内容时,幼儿会反复选择),还有教师支持方面的原因(当教师坐在阅读区与幼儿一起阅?x时,幼儿专注于阅读的时间更长).找到这些原因后,教师从改变环境、材料和师幼互动方式等角度对阅读区进行改造。再次观察时教师发现,幼儿在阅读区积极的行为有所增多,消极的行为逐渐减少.

  对于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这一完整过程的充分体验,让教师坚信:基于观察解决问题相比于以往依靠直觉或经验解决问题,虽然投入的精力更多,但更加有效。将解决问题的策略付诸于实施,能让教师获得更强的自我效能感,对自己的专业能力更有自信.教师感到这个过程虽然辛苦却是值得的,因此也就更愿意依靠观察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了.

  

  

篇二: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的现状问题对策

  突破幼儿园教师观察能力提升的瓶颈

  近年来,特别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布以来,幼儿教育实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确立,教师基于对幼儿的行为观察提供有效教育支持的工作模式逐渐形成。随着教育理念的改变,以往不受重视的行为观察能力已成为幼儿园教师最核心的专业能力之一。为了强化教师的观察意识、提升教师的观察能力,各级各类培训中与观察能力相关的专题培训都加大了比重,不少幼儿园还要求教师定期上交一定篇数的观察笔记,并将其列为考核教师工作的硬性指标。尽管如此,很多教师的观察能力并没有获得实质性的提高,教师在观察什么、怎么观察、如何对观察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和解读等问题上依然有着诸多的困惑,有的教师用“记录烦,分析难,判断没把握”来概括自己的无助。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在笔者看来,问题的症结可能在于教师对专业观察“为何”及“何为”认识不到位。因此,有必要澄清当前教师对于“观察”的错误认识,纠正一些不恰当的培训方式,找准教师观察能力的最近发展区,以帮助教师提升观察能力。

  一、关于行为观察的认识误区1.将观察记录等同于专业观察

  观察是运用感官收集外界信息的心理过程。专业人员的观察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收集信息、分析信息,为专业判断和决策提供依据的活动。正如医生给病人做CT检查就是为了收集关于病人身体状况的信息从而诊断病情、制订治疗方案,教师收集关于幼儿活动状况的信息也是为了了解幼儿的行为意图、兴趣和需要,对幼儿各领域发展状况、能力的强项与弱项以及学习的进度进行分析。而通过分析得出的结论又能帮助教师站在幼儿的立场去判断幼儿的发展是否正常,教师创设的学习环境和提供的活动材料是否适宜,师幼互动的方式是否有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调整的措施或策略。这些措施是否取得预期效果,还需要我们通过再次收集关于幼儿行为表现的信息来判断和验证。可见,在观察过程中,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和作出决策这三个环节可以说是一个整体,它们环环相扣、彼此关联,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会使观察的价值大打折扣。在观察幼儿时,教师并不是要将所见所闻不加识别和分辨地全部记录下来,正是在这一层面上,我们可以说教师的观察是带有一定主观性、具有某种目的性的有意识的观察,而不是纯客观的、机械的全息记录。

  不可否认,观察记录是一种重要的将观察中所收集和汇总的信息进行书面表达和呈现的方式,在一定意义上,

  观察记录也可以说是观察的一个凭证。但反过来,我们不能将“是否写过观察记录”作为评判教师“是否具有观察意识”或检查教师“是否对幼儿进行过观察”的唯一依据,因为有观察记录固然可以证明曾有观察行为,但还不足以构成专业观察。正是因为将观察记录与专业观察混为一谈,所以有些幼儿园对教师是否做过观察的考评也仅限于检查书面形式的观察记录是否完成,却不关注教师是否基于观察发现了什么以及是否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和解决。显然,这是对专业观察的片面理解。以这样的方式推行观察是本末倒置的,也无法让教师体会到观察的价值。久而久之,教师会误以为“把所看到的幼儿的行为表现写在纸上就完成任务了”,却忽视了去主动思考“观察之后我们可以做什么”以及努力提高每次观察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其实,观察之后是否要进行记录也是因人、因情境、因观察目的及记录之后的用途而异的。在观察过程中,真正需要教师记录的主要包括两类情形:其一是有研究价值的行为或事件,凭教师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暂时无法解释或解决的问题,或能引发自己和他人反思、学习的事件;其二是有证据保留价值的行为或事件,记录的目的在于与幼儿之前或之后的表现反复比较,其结果可以成为评价的证据。对一些比较有经验的教师而言,若能凭自己的

  专业知识对所观察到的大多数问题作出专业判断和决策,也就没必要将所有观察到的事情都记录下来了。

  2.将专业观察视为一次性的观察活动从促进幼儿学习和发展的角度看,专业观察的目的主要是为了?u价幼儿当前的发展水平,了解环境和材料是否能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检验教师提供的支持能否有效促进幼儿的学习。显然,这些目标仅靠一次观察往往难以达成。教师对幼儿行为的观察既有客观的、科学性的一面,也有主观的、阐释性的一面。教师通过观察来判断幼儿是否在学习,或在学习中是否遇到困难,是一种阐释性活动,因为教师只能通过幼儿的外显行为去推测他的行为意图。有时,对于幼儿某个偶发行为的解释需要教师收集其他信息,甚至要结合以前和今后的行为进行比较,才能有较为准确的判断,若仅凭借一次观察作出判断,就有误判的风险。这就是说,专业观察是一种对观察对象进行持续关注的活动,教师应在不同时间或场合对目标行为进行反复观察,以收集更全面的数据和资料。要真正读懂幼儿,需要持续的、多次的观察,而不是随机的、无目的的、偶尔一次的观察。对于初次学习专业观察的教师而言,由于缺乏观察意识,他们的观察兴趣和动机往往是因幼儿某些偶发的、有

  趣的、不同寻常的、令人惊异的行为而引发的,因而他们对幼儿行为的记录往往会比较粗略,缺乏必要的细节。例如,某教师观察到一名不断更换活动内容的幼儿后作了如下记录:“6月25日下午,田田在活动室翻了一会儿书,又去玩沙区看了看,然后又回到活动室看书。最后,她去了音乐区。”观察之后,该教师就作出了“该幼儿游戏时很不专注,学习品质不好”的评价。显然,这样的判断是缺乏依据的,因为我们无法从观察记录中获知“该幼儿在每个区域到底玩了多久”“玩了些什么”“怎么玩的”等具体信息,也无法将该幼儿当天的行为表现与日常的行为表现进行比较,通过这样的一次观察就作出评价是不准确的。随机观察往往是在不清楚自己该重点关注和记录哪些行为细节的情况下发生的,缺乏目的性,教师在随机观察之后还需要明确观察目标再次观察,以便收集足够的信息。

  3.以经验式判断代替科学分析分析是给我们所观察到的行为或事件赋予意义,使我们对幼儿的理解超越当前的行为。因此,教师既需要从观察到的行为信息出发进行分析,又不能局限于此,还需要将其与从其他教师、幼儿及家长中收集到的一些信息相结合,以更准确地理解幼儿的行为。例如,当我们观察到一名幼儿正在用放大镜照玉米棒时,我们很有可能会将之判

  

篇三: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的现状问题对策

  如何提高幼儿教师观察分析能力

  摘要:观察是人们了解这个世界的方式。同样,在幼儿教育这一方面,观察更少不可或缺的方式,教师想要快速了解幼儿行为,最好的方法就是观察。而通过实践证明了这一观点,只有通过仔细观察和分析幼儿行为方式,教师才能更好地了解幼儿,这样也能帮助教师教育以一种最适合的方式教育幼儿。因此,观察分析能力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技能。本文探讨了如何有效提高幼儿教师的观察分析能力。

  关键词:幼儿教师;观察分析;提升策略

  根据美国幼儿教育协会的学前教育职业准备标准,教师可以通过主题,时间,教师的态度,角度进行观察分析记录,教师“需要学习和使用系统的监控,记录和其他有效的评估策略。在蒙台梭利学校中,教师的角色首先是观察者,改善学前教师的观察能力,激发教师的专业素养,加强教师的学习和观察知识与技能实践,使用规范化的个人和集体反思机制,并通过幼儿园培训获得专业指导,以有效地帮助幼儿园教师的能力。

  一、通过选择观察的主题,锻炼观察能力

  各个领域的教育都应基于对幼儿进行的充分的观察和了解,这样一来教师对幼儿观察的主题就无处不在。作为教学和研究的领导者,教师要进行相关且易于指导的主题,以便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进行观察。

  例如,在走向幼儿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学领域的活动已成为教师教育幼儿的主要形式之一。但是,教师在观察过程中,教师会发现孩子很少关注数学领域的数学问题,并且教师对幼儿数学领域活动的指导也很少。在此过程中,教师会了解到自身数学教学活动的缺陷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教师自身认为活动区域有免费的儿童游戏,没有必要并且不应干扰孩子,其二是认为教师不知道如何领导幼儿学习,有些教师甚至认为“孩子会更顽皮”。通过这些原因,发现在没

  有成年人帮助下,儿童很少参加免费游戏的数学学习活动,并且带有玩具的数学教育功能就很难实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进行一些活动,其目的是如何提高教师的主动观察分析幼儿行为的意识,以及如何引导幼儿玩玩具,通过这个活动以提高教师对幼儿的教学质量,并促进儿幼儿技能的发展。随着研究的发展,儿童如何通过玩具学习已经成为教师观察和思考的重点,也成为引导教师观察的种种问题的主题和出发点。

  二、通过观察的时间,锻炼观察能力

  教育部规定,幼儿园的老师每天应观察一个孩子,每天进行观察三次,每次观察持续三分钟,这样要求连续观察某个孩子是合理的。教师在很多时候表面上看起来像是随时观察孩子,但是这些观察可能并不有效,这只是对所有孩子状态的环视,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并没有发现隐藏的问题。当教师在观察孩子时,会发现以前的观察是肤浅的,无法理解孩子内心世界。

  例如,在生活方面,教师拿出来一些坚果给孩子们分享孩子,在选择打开坚果的方式时,小雅选择使用锤子敲击坚果,期望以此来打开它,但是他在敲击过程中有点害怕,所以当他用小锤子敲击坚果时,手会在握住坚果的同时会情不自禁的松开一些,然后再用锤子敲击坚果,这样一来,由于手没有握住坚果,坚果一下子跳了出去,最后,小雅手忙脚乱的追着坚果到处跑。

  在上面的示例中,如果不是出于对小雅的长期观察,教师可能不会在他所在的区域看到小雅跌跌撞撞的跑来跑去,甚至不可能关注到小雅的情绪并帮助她,但是当你长时间的观察她后,就会知道因果关系,就可以理解并同意她的行为,时间观察的好处,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行为表现的原因,并支持鼓励幼儿。

  三、通过观察的角度,锻炼观察能力

  教师观察能力有一部分来源于观察角度,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幼儿的外在表现,从而达到了解幼儿的目的,从幼儿的外在表现,教师可以看到孩子的内心从而了解幼儿的行为,这样教师才能给予幼儿最大的尊重和帮助,避免

  对幼儿子的表现造成误解和主观假设。所以说观察角度对幼儿教师来说也是至关重要。

  例如,在建筑区域的活动中,小梁和小吉说他们想要建一座桥,接着两人开始讨论要建造什么类型的桥。小梁说:“我想要建一座漂亮的拱桥。小吉说:'你为什么不想建一座长江大桥,它更大又那么长,而且现在还是双层。还保留了两层电缆”。小艺看了看报纸说:``这座桥似乎很大!”于是两人决定搭建这很座大的桥,但是他们发现搭建这座桥需要很多长块和圆柱块,但是他们的材料不够,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鼓励小梁和小吉去寻找其他可以替代长块和圆柱块的东西。后来他们找到了许多圆柱体的易拉罐和饼干盒。

  通过上述案例,教师通过不同的观察的角度就可以理解儿童需要使用大量的圆柱形建筑块,并且还可以激发儿童的思维,并鼓励他们寻找所需要的东西来锻炼他们的冻动手能力。这也反映了教师对幼儿的尊重,理解和支持,同时提高教师观察的能力。

  四、通过观察的态度,提高观察能力

  观察幼儿的行为活动时,教师可以尝试选择在孩子们发现不到的地方进行观察。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在老师不干预的情况下自由活动,孩子不会产生反感,行为举止会更随意,这样教师可以更具体的观察幼儿活动,这样的观察态度会更有价值。

  例如,当幼儿在进行语言区域中活动时,孩子们在制作一些小书签。教师从远处观看,这时会看到小燕在书签上绘制线条和图像,然后在书签上打孔,小燕沿着书签线一个接一个地打孔,过了一会儿,他在所有书签上都打了孔,最后放在了篮子里。接着他对隔壁的小陈说:“我已经将书签上所有的孔都打完了。”小晨说:“那你可以帮我穿线。”小晨拿起线穿了起来,书签中的有一个小孔,但是小燕无法让线穿过去,于是她看着这个小洞,小晨也做了同样的事情,然后两人开始研究线的使用方法。不久之后,在两人的努力下他们找到了镊子,并在镊子的帮助下轻松地穿上了丝线。

  在上述情况下,作者试图避免与儿童目光接触,以防止儿童看到他们,让他们在没有任何情感负荷的情况下玩耍,并允许他们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尤其是在出现困难的情况下,不是向老师寻求帮助,而是他们自己想出一个解决方案。通过这种方式,教师也能提高自己观察能力。

  总结:学会观察和分析的能力对幼儿教师帮助特别大,教师也要反思自己的观察行为是否能观察分析出每个孩子的性格,能力等的不同东西。幼儿教师也可以将观察到的案例进行分析,然后进行反复的实践和培训,加深对观察到的知识有更深的理解。从而帮助教师弥补不足的经验。

  参考文献:

  [1]王海燕.关于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小学生(中旬刊),2021(01):26.

  [1]江艳.幼儿教师观察能力和指导策略的特点及关系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7.

  

  

篇四: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的现状问题对策

  关于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现状及提升策略

  探讨

  摘要:在幼儿教学的过程之中,幼儿的能力与素养是当前教学过程之中的重点,当然教师的职业技能素养,也是幼儿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从课程教学的角度出发,对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的提升策略进行探讨,具体而言,众所周知,当前幼儿教师观察能力中面临着诸多的问题,那么结合这些现存的问题,对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的提升策略进行探讨,为今后幼儿教学提供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借鉴。

  关键词: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现状;提升;策略

  引言:不同的教育学家对于课程教学的作用呈现出莫衷一是的态度,但是近八成的幼儿教师以及幼儿教育的研究者,都认可幼儿教师的观察能力提升,是当前教师素质提升的主要影响因素,那么从我国幼儿教育以及幼儿教师观察能力培养的整体状况而观之,就能够看出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的提升并未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本篇文章从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的现实情况出发,而当前幼儿教师的观察能力的提升效果不容乐观,因此本篇文章对提升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的提升策略进行探讨。

  一、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现状

  1、观察能力不高

  在记录幼儿游戏的时候,教师需要从幼儿在活动中的点点滴滴的表现出发,在课程教学以及游戏教学中,捕捉幼儿的种种表现,这样就能够从幼儿的行为举止中出发,对幼儿的行为以及表现进行记录,这对于今后幼儿教学的开展而言大有裨益,而在幼儿游戏记录的过程之中,大多数的幼儿教师,往往只是形式主义,走过场,因此,此种记录就会成为应付上级的工作。从这一点充分说明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的现实状况不容乐观。

  2、观察理念不正确

  幼儿教师在幼儿课程教学的过程之中,其中大部分的幼儿教师,对观察理念的理解与认识不到位,具体比如,部分的幼儿教师,并未对幼儿的课堂表现以及游戏表现进行记录,主要是因为在对游戏表现的记录之前,幼儿教师并没有认真与仔细的阅读,这样就会造成教师在专业领域的认识不足,由此可见,当前幼儿教师并未对自己手上掌握的资料加以处理以及应用就成为幼儿教师观察能力提升过程之中的现实问题。

  3、不能进行有效指导

  教师很难在幼儿参与游戏以及活动的时候,对幼儿进行有效的指导,而当前假设学校需要派出专门教师在旁做记录就显得不太可能。这说明当前有限的幼儿教师,无法完成对幼儿的有效指导与实时记录,因此,这就成为幼儿教师观察能力提升过程之中的现实问题。

  二、如何提升幼儿教师观察能力

  1、加强相关理论学习

  幼儿教师作为幼儿园的工作者,首先需要建立起自己对于课程教学的兴趣,以开展课程教学为己任,在课程教学的环节之中,需要向幼儿们宣讲本节课涉及的相关理论,这说明幼儿教师既是理论学习的指引者,而且也是幼儿课程教学的践行者,那么我们能够看出当前课程教学,其最终的目的以及意义,是对幼儿教师进行专业理论等方面的培训。首先,需要强化对幼儿课程的基本理论的学习,其次,幼儿教师需要在课程教学中增添实践教学的内容,此种做法的积极意义在于提升幼儿对课程教学的理解能力,从而提升幼儿对理论的掌握能力,并提升幼儿对课程的运用水平。

  2、明确观察目的

  在幼儿园阶段,幼儿大多是通过课程的学习,以及对外部世界的观察,形成自己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因此,我们能够从课程教学的成效而观之,当前幼儿以及教师参与到幼儿课程的教学过程之中,需要在观察外部世界的时候,形成自己对外部世界的认知,从而明确观察的目的以及意义。在课程教学的环节之中,教

  师需要明确观察的目的,这样幼儿会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获取到观察的经验,而这些经验能够为今后课程的学习提供可行性的借鉴与建议。对于他们认可的部分,他们就会对游戏中的人物进行模仿,体现在其日常生活之中,由此可见,明确观察的目的就成为幼儿教师观察能力提升的重要策略之一。

  3、正确认识幼儿观察目的

  目前,我国幼儿园开展课程教学的起步时间较晚,因此,教师在观察能力的提升过程之中就会面临着诸多的问题。这就要求幼儿园需要正确认识到幼儿观察的目的,从而为课程教学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当前对于幼儿教师而言,最为重要的是正确认识幼儿观察的目的,从而为幼儿课程教学迈上新的高度而做出努力,假设当前幼儿教师,能够正确认识到幼儿开展观察教学的目的以及作用,具体开展的形式,比如每学期举办课程教学,那么在每学期举办的课程教学的过程之中,幼儿教师需要正确认识到幼儿观察的范围以及领域,从而为开展幼儿教学提供发展性的以及建议,增强课程教学的实践性[1]。

  4、幼儿园创设观察环境

  幼儿园需要着力提升观察环境的质量与层次,那么在当前幼儿园课程教学的过程之中,我们需要注意到当前大部分的幼儿教师,都坚持在幼儿园的课程教学中,树立起尊重、平等、认同、民主的认识,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这样能够为幼儿的观察环境提供有利的条件,同时幼儿园观察环境的创设,也能够显著提升幼儿园的发展的层次与质量,这说明当前幼儿园创设观察环境成为幼儿园教师提升观察能力的主要策略之一,这样也更加方便幼儿教师更好的观察幼儿在课堂学习或活动学习中的表现[2-3]。

  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立足于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现状,进一步说明当前影响幼儿教师观察能力提升的因素,主要从以下的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分别为观察能力不高、观察理念不正确、不能进行有效指导,最后提出如何提升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的策略,具体从以下的四个方面展开论述,分别为加强相关理论学习、明确观察目的、正

  确认识幼儿观察目的、幼儿园创设观察环境,本篇文章旨在为幼儿教师观察能力提升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性与实践性的意见与建议。

  参考文献

  [1]章彩芳.放手,为了更好的观察——幼儿教师观察能力提升的有效措施[J].2021(2018-12):0087-0088.

  [2]王涛.幼儿园教研活动的"同案异论法"——提高教师观察能力的行动研究[J].2021(2019-2):0001-0004.

  [3]谢梦怡,张新立.幼儿园教师观察能力提升策略——基于课程游戏化背景[J].2021(2019-10):114-119.

  

  

篇五: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的现状问题对策

  教师具有从儿童的角度解读分析观察信息的理念分析评价时能够做到及时性具体性和指导性但分析时运用理论做科学支撑以及恪守客观真实性原则上存在不足幼儿教师分析观察结果的能力调查子维度教师行为均值中值标准差客观性当孩子出现某种行为时我会去了解行为发生的原因4565000567在分析时我会考虑孩子行为发生时周围的环境4164000708我能很好地运用相关理论来分析判断观察到的幼儿的信息3744000762在评价时我不对孩子贴标签4224000708我会把我观察到的所有信息作为分析评价的依据4034000757我会参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分析评价孩子的表现4034000763在分析时我会和其他教师及家长进行沟通4254000702在分析时我会和孩子交流4294000713在评价时我会受原有印象的影响2943001172及时性具体性我会根据观察目的分析孩子的具体表现并作出评价4174000624在评价时我会用同一个标准衡量不同的孩子2352001273指导性在分析评价后我会根据孩子的需要做出回应提供有益于孩子发展的教育4264000626注

  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

  ——基于江苏省常州市调查分析吴亚英[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教师的专业核心素养之一是观察了解儿童,所以提高教师的观察能力成为当前幼儿教育研究与实践中的重大课题。调查表明,目前常州市幼儿教师在观察幼儿时呈现出来的观察能力现状参差不齐,在确定观察目的、运用观察方法、筛选并记录有效信息、分析评价四个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教龄、教师专业发展状况、教育背景、所在园所性质以及家庭角色都是重要的影响源。提高教师的观察能力需要进行个人专业学习和实践训练,需要幼儿园在保教管理上对教师观察能力的重视,同时也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在教育管理上作推手,推进教师整体在观察幼儿思想上的认识。[关键词]幼儿教师;观察能力;解读分析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试行)等指导性文件的陆续颁布与贯彻落实,对一线幼儿教师的观察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对幼儿进行观察有效地提高了教师自我研究的能力,使他们对幼儿的行为和心理有了敏锐的观察和感悟[1],观察记录是教师教育工作的好帮手[2]。“观察”是仔细看事物或现象,它是通过叙事、表格、图解与取样观察等各种方法搜集幼儿资料,以观察记录的方式呈现出来,并严格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的策略。对幼儿教师来说,观察是幼儿教师的基本功,观察也是适宜性教育的基础,是教师指导的前提,更是幼儿园课程设计的依据[3]。就现阶段而言,教师对幼儿的观察与解读现状如何,影响幼儿教师观察水平的因素又有哪些?在“大数据”盛行的现代社会,本研究秉持“事实分析”原则,对幼儿教师观察幼儿时具备的能力现状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联合常州市“童心解读”工作室成员和园内部分骨干教师一起展开研究分析,以期发现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读策略。

  一、研究方法与过程

  (一)研究对象本研究利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发放对象为常州市各幼儿园一线教师,涉及常州市辖区共12所幼儿园。问卷调查共计发放问卷700份,收回有效问卷679份,回收率为97%。在参与调查的人员中,共涉及到以下群体:从受试人员性别结构来看,女性占主体(即96.47%);从年龄结构来看,青年占主体(20-25岁的占27.84%,26-30岁的占37.70%;31-35岁的占17.23%);从教龄结构来看,新青年教师占主体(1-5年教龄的占53.31%);从职称结构来看,小学一级的占主体(具有小学一级职称的占44.62%,无职称的教师占38.59%,具有小学高级职称的占15.76%);从获得称号来看,无优秀称号的教师占主体(即83.95%)从职前学历结构来看,拥有大专学历的占主体(大专毕业的教师占38.29%,中师毕业的教师占31.37%,本科毕业的教师占26.07%),其中职前专业为学前教育的占59.94%;从职后学历来看,具有本科学历的占主体(即79.23%),其中职后所学专业为学前教育的占68.62%;从所在园性质来看,省优质园占主体(所在园为省优质园的占44.04%,所在园为省示范园的占43.59%);从所带班级的班额来看,班额量为36-40人的占主体(即35.35%);从是否为人父母来看,已为人父(母)的占主体(即56.11%)。(二)研究工具问卷的设计共分成两大块:第一块,主要是教师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从事幼儿教育时间、职称、称号、职前学历以及专业、职后学历以及专业、所在园的性质、现在所在班级的班额,是否为人父母12个题项。第二块是关于教师观察能力水平的五点量表,量表分为4个总维度,16

  个子维度,一共37个题项。问卷数据统计分析方式是用专业的数据统计软件SPSS19.0。将每份问卷作为一个案例,将量表中的每个问题作为变量,答案以不同分值录入计算机形成数据库,1代表“非常不符合”,2代表“比较不符合”,3代表“不确定”,4代表“比较符合”,5代表“非常符合”,最后统计出来的数据结果以图表的形式展现。

  二、结果与分析

  (一)常州市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的现状描述1.教师观察意识强并具备确定观察目的的一般能力,在但在落实观察计划方面行动力不足

  表1幼儿教师确定观察目标能力调查表

  子维度具备观察意识

  教师行为集体教学中我会比较关注活动的进行,很少观察孩子我观察过班级里的每一个孩子我观察孩子的意识很强我能够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发现值得观察的事件

  均值2.153.814.104.174.073.783.733.623.72

  中值2.004.004.004.004.004.004.004.004.00

  标准差1.0740.7730.8950.5930.7040.8270.7890.9000.823

  确定观察目的明确观察内容制定观察计划

  我会根据不同需要来确定观察目的在随机观察中,我能很快地确定观察目的我的观察内容是详细具体的在观察时,我会根据观察计划进行观察在观察前,我会制定观察计划

  注:“集体教学中我会比较关注活动的进行,很少观察孩子”此题反项计分。

  上表显示了确定观察目标能力维度下,四个子维度的教师观察行为认同在均值、中值和标准差三个方面的得分状况。从数据的集中度来看,幼儿教师在一日行为中观察意识是比较强,也能分清活动中的关注要点还是幼儿。此外“确定观察目的”中除“在随机观察中,我能很快地确定观察目的”一项均值是3.78,其他两项的均值均是4,说明教师确定观察目的时计划性强而随机的应变能力不足。在明确观察内容子维度中只有一个题项“我的观察内容是详细具体的”均值为3.73,说明老师在开始观察前,多数会先确定观察内容。但从“制定观察计划”子维度下,3.62和3.72的均值则说明老师在正式观察时制定观察计划的行为多数是模糊的,而计划的落实情况也差强人意。2.教师了解多种观察方法,并有根据观察目的选择观察方法的意识和观念,但在具体活动场景中,根据观察需要运用科学、适宜的观察方法的适切性不足。

  表2教师运用观察方法的能力调查表

  子维度了解

  标准差

  教师行为

  均值3.894.004.073.932.40

  中值4.004.004.004.002.00

  标准差0.8200.7470.6941.0221.080

  我了解多种观察方法,如叙事性描述法、时间抽样法、0.820事件取样法等我能根据观察目的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0

  运用

  我能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观察记录我经常借助手机、相机、录音笔等器材进行观察我不知道选用何种观察方法进行观察1.080

  注:“我不知道选用何种观察方法进行观察”此题反向计分。

  从上表可知,教师在“我了解多种观察方法,如叙事性描述法、时间抽样法、时间取样法”的

  行为上,得分均值为3.89,中值为4,得分集中倾向于“比较符合”。说明教师对观察方法的了解度比较高。而且教师在运用观察方法的过程中,根据观察目的选择方法、运用多种观察方法以及配合观察辅助方式的均值基本为4,表示教师多数知道要选择运用何种观察方法支持观察行为。在运用观察方法方面,通过辅助问卷的访谈调查,我们发现教师在具体活动场景中,对于不同观察方法运用于不同类型活动的适切性、科学性等方面存在不足。3.教师在记录时能够体现观察对象的全面性和真实性,但是在记录时辨认有效信息、选择观察场景、时间段、站位、以及记录内容的客观性和有价值性方面的能力缺乏。

  表3筛选有价值信息进行观察记录的能力调查表

  子维度辨别观察信息选择观察信息观察时的站位观察对象客观性真实性

  教师行为观察时,我不知道哪些信息是有效的,哪些信息是无效的我会依据观察目的,选择适合的活动场景进行观察记录当我不能确定所观察到的内容是否与观察目的契合时,我会进行多次观察我会依据观察目的,有选择地记录观察内容只要能够看清孩子的活动,站在哪里无所谓除了幼儿的活动场景,幼儿的谈话、作品、调查表等都是我观察的重要内容在记录时,我不掺杂主观想法,不把主观推测和客观事实相混淆我观察记录的是孩子在常态活动下的表现我知道一份完整的观察记录应该有哪些部分如果一次观察无法得到我所需要的信息,我会再次进行观察我会在不同的时间段做观察记录

  均值2.703.954.144.082.684.193.954.343.864.223.89

  中值3.004.004.004.002.004.004.004.004.004.004.00

  标准差1.1200.7580.6740.7491.3290.8100.7970.6800.8130.6860.813

  完整性记录时间

  注:“观察时,我不知道哪些信息是有效的,哪些信息是无效的”及“只要能够看清孩子的活动,站在哪里无所谓”此两题反向计分。

  筛选信息包括辨别和选择信息。“选择信息”中依据目的有选择性地记录和多次观察以保证观察内容与观察目的相符方面,各项均值都在4左右,显示教师能够依据目的尝试筛选有效信息。但教师在筛选信息是否有效时(观察时,我不知道哪些信息是有效的,哪些信息是无效的)存在难度,均值是2.7,中值为3,此题项反向计分,分值越大说明教师行为的符合度越低,可见多数教师不确定自己是否具备较好的辨认信息的能力。而且在选择信息方面教师在记录场景选择(我会依据观察目的,选择合适的活动场景进行观察记录)方面的能力略不足。回归到具体的观察记录现场,从观察时的站位、选择观察的时间段、观察的对象以及记录内容的客观性、真实性、完整性四个方面来甄别教师的观察能力,通过问卷与配合的访谈交流,我们发现教师在观察时应该如何站是存在问题的,而且教师们虽然能做到记录幼儿常态下的表现(均值为4.34),但是在关于了解记录的完整形式和记录时不加入主观判断时,均值都不足4,说明有部分教师在观察记录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不足。4.教师具有从儿童的角度解读分析观察信息的理念,分析评价时能够做到及时性、具体性和指导性,但分析时运用理论做科学支撑以及恪守客观真实性原则上存在不足

  表4幼儿教师分析观察结果的能力调查

  子维度客观性

  教师行为当孩子出现某种行为时,我会去了解行为发生的原因在分析时,我会考虑孩子行为发生时周围的环境

  均值4.564.16

  中值5.004.00

  标准差0.5670.708

  我能很好地运用相关理论来分析判断观察到的幼儿的信息在评价时,我不对孩子“贴标签”我会把我观察到的所有信息作为分析评价的依据我会参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分析评价孩子的表现在分析时,我会和其他教师及家长进行沟通在分析时,我会和孩子交流在评价时,我会受原有印象的影响及时性具体性指导性我会根据观察目的分析孩子的具体表现,并作出评价在评价时,我会用同一个标准衡量不同的孩子在分析评价后,我会根据孩子的需要做出回应,提供有益于孩子发展的教育

  3.744.224.034.034.254.292.944.172.354.26

  4.004.004.004.004.004.003.004.002.004.00

  0.7620.7080.7570.7630.7020.7131.1720.6241.2730.626

  注:“在评价时,我会受原有印象的影响”与“在分析评价后,我会根据孩子的需要做出回应,提供有益于孩子发展的教育”此两题项反向计分。

  根据问卷数据与访谈结果显示,教师在分析观察结果的时候绝大多数会从幼儿的角度出发了解原因,但在客观性分析方面,存在不足的是“我能很好地运用相关理论来分析判断观察到的幼儿的信息”,这个行为的计分均值为3.74,中值为4.00,总体认同度虽然偏向“比较符合”,但是存在部分教师不确定如何运用理论来分析观察结果;而且“原有印象”在教师的评价行为中是一个灰色影响因素(有时可以是评价幼儿个体纵向发展的参考,有时也会成为干扰教师评价幼儿行为的客观性)。5.教师群体在观察-解读中的信息筛选与记录、分析评价两方面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性。笔者在对教师群体的教龄、职称和称号、职前职后学历、所在园所的性质、是否为人父母这些因素与观察能力中四个维度分别进行了单因素方差检验,结果发现这些因素在进行观察记录及信息筛选与记录、分析评价两方面的能力上存在普遍的差异性。如教龄因素方面,幼儿教师在选择观察内容方面(信息筛选与记录的能力之一)的差异性也较大,P值为0.003;职称因素在信息筛选与记录、结果分析方面都有较明显的显著性,如分析结果中评价的客观性(在评价时,我会用同一个标准衡量不同的孩子)上P值为0.003,是显著差异的;园所性质上的差异则更为明显,在观察方法维度中“能否对观察方法的进行选择”,p值为0.001,信息筛选与记录维度中“选择合适的观察场景”,p值为0.001,分析评价维度中“考虑孩子所在的环境”,p值也为0.001,并且在四个维度上的差异性都极其显著。将教师基本信息情况各项作为可能的影响因子,与筛选信息与记录能力和分析评价能力维度中各题项表示的行为进行差异性检验,发现存在的差异性最多也最明显。(二)常州市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1.教育经验是影响幼儿教师观察四项能力的重要因素教育经验是指幼儿教师的教龄及是否为人父母。从事教育实践活动的时间越长,教育经验越丰富,而担任家庭教育者角色,也会更加丰富教育者的教育体验,故将教龄与教育者否为人父母并入教育经验方面。不同教龄的教师在观察能力上存在差异性,尤其是在需要经验累积才能进行有效观察记录的行为中,差异越是显著,并呈现教龄越大,筛选并记录有效信息能力总体会逐渐增强并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变化,如教龄与教师“删选有价值信息进行观察记录”下设一种行为认同度的变化图1:

  图1教龄与删选有价值能力的变化关系注1:纵坐标为“在记录时,我不掺杂主观想法,不把主观推测和客观事实相混淆”题项均值,横坐标为“1-39年教龄”。注2:因教龄在37岁和39岁的被试个体数量均为1,故图像所现的变化不具代表性可以忽略。

  是否为人父母在观察能力四个维度都有显著差异性,必须要加上的是,笔者在对这些存在差异性行为进行均值的对比时发现,是不是父母不是观察能力强弱的的判断标准之一,但是是否为人父母对观察能力存在重要的影响力。2.教育背景和所在园性质对确定观察方法能力具有显著影响力教育背景是指幼儿教师职前职后学历和专业。职后学历在观察目的和观察方法上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尤其是观察方法中“运用多种方法记录”行为上,p值为0.004,差异极其显著。对比职前学历与职后学历在观察能力上的差异,可以发现两者都在观察方法上产生了差异性,并且在职后学历在观察方法上表现了更为显著的差异性,可以推断提高学历对于提升教师观察能力是具有明显作用。职前学历在观察方法和观察记录能力上的差异性,尤其是在“了解观察方法”上p值为0.022,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学历对观察方法的运用影响很大。笔者又在单因素方差检验之后进行组内多重检验显示,在“了解观察方法”此选项中,高中和中师、大专、本科存在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025、0.002、0.002;在“根据目的选择方法”此选项中,本科和高中(含非幼师的职高)、中师存在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008、0.029。以上说明了解观察方法,并巧妙使用观察方法的能力与职前学历水平存在很大关联。职后专业在观察能力四个维度上没有显著的差异性,职前专业只有在观察方法的运用能力方面具有差异性。运用独立样本检验“学前”与“非学前”两个专业在“了解多种观察方法”能力上是否一致,得出在方差不齐的情况,拒绝原假设,得出p值等于0.000,认为两者存在显著差异性,这与之前分析的职前学历对观察方法的了解具有影响力是一致的。以上分析认为教育背景在观察能力上存在差异性,主要体现在观察方法的了解和运用能力上,并且教育背景差距越大,对观察能力的影响就越是明显。园所性质对幼儿园教师的观察能力有很大的影响,尤其表现在观察方法维度中“能否对观察方法的进行选择”,p值为0.001,信息筛选与记录维度中“选择合适的观察场景”,p值为0.001,分析评价维度中“考虑孩子所在的环境”,p值也为0.001,并且在四个维度上的差异性都极其显著。在所有的维度中,表现在筛选信息与记录能力和分析评价能力上的差异性最多也最明显。3.教师的专业发展状况与确定观察目的和运用观察方法能力上没有明显关联本研究中教师的专业发展状况主要是指专业技术职称和专业发展梯队称号。将职称与称号与问

  卷中所有维度的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检验,发现两个因素在确定观察目的和运用观察方法两个维度上没有或者没有十分显著的差异性,这说明确定观察目的和运用观察方法的能力与教师的专业发展并没有明显关联。

  三、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通过对幼儿教师观察能力四个维度的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分析,我们发现,目前常州市幼儿教师在观察幼儿时知道要克服随意性、主观性、成人本位等不适宜、不规范的现象,但是在现实的观察行为中仍然存在需要改进的问题。总体来说,目前幼儿教师群体的观察-解读幼儿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教师自身(教龄、教育背景、专业追求、实践水平)及幼儿园内部管理等都是影响教师观察能力的重要因素。在确定观察目的方面,常州市幼儿教师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尤其是在具备观察意识和确定观察目的方面,教师的自我评价较高,但教师的观察行为具有随机性。在运用观察方法的能力上,绝大部分教师了解观察方法,但以描述/叙事法和取样观察法居多,对于表格、图解等观察记录运用较少。教师更多利用手机拍照的辅助观察记录的方式进行记录,对于录像、录音运用较少。在筛选有价值信息上,教师对观察记录的真实性、完整性方面,有较高自我评价,但记录较为概括、主观性语言居多。在辨认有效信息、选择观察场景、时间段、站位、以及记录内容的客观性和完整性等方面的能力不足。在分析评价能力上,教师具体、及时分析观察结果以及将分析结果用于实践的能力较强,但在客观评价幼儿的时候,会受现行的衡量标准或者原有印象的影响,教师在运用相关理论知识解析幼儿行为方面的能力欠缺,分析观察结果时缺少运用科学理论做支撑的意识和能力,以及后期如何将观察到的信息成为调整课程活动和优化自身教育行为等还需进一步实践探索。(二)教育建议1.专业课程与实习侧重点方面(1)让在校生准确了解概念化的儿童。概念化的儿童,是指具有典型的年龄特点或某类特征、符合一般发展规律的儿童。观察幼儿的实践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孩子都兼具共性与个性特征。所谓共性,就是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具有不同的年龄特点,有其一定的发展规律;所谓某类,可以按性格分类,按性别分类,按地域分类等等。儿童在共性与某类层面表现出来的典型行为及内在的典型心理,各学校可以在现有课程的基础上增设关于儿童发展类的专门课程,或通过增加学时、改革学习模式(比如借助视频让大学生比对、分析)等方式把现有课程中有关儿童特征与儿童发展方面部分凸显出来。(1)让在校生系统学习科学观察幼儿的知识。在专业课程中,学校可以增设观察记录的相关课程,并推荐在校生阅读相关的专业性著作如《观察:走进儿童的世界》、《幼儿发展的观察与评价.第七版》。提前学习科学观察的概念、意义、方法以及具体的技术要点。(3)把观察幼儿作为实习的重点内容。在在校生进入实习场前,学校方必须告知接收实习的园方,由园方和校方联合考核,督促每个在校生从概念化的儿童走向现实中的儿童。规定实习生必须严格按照科学观察的要求去观察幼儿、作好记录,并和指导老师一起分析幼儿情况。同时,大学还要组织实习生就科学观察中观察者的技术要点、行为注意事项展开剖析,相互学习、改进自己,提高观察能力。2.幼儿园管理方面(1)将观察、了解每个孩子作为保教管理的要点。首先,从教师的笔头工作入手,增加观察幼儿方面的要求,尽可能多地整合或删除行政类资料。其次,调整保教研究的内容和方式,比如从“如何科学观察幼儿”、“如何用好《指南》指导我们的观察与评价”、“观察评价后如何指导我们的保教实践”等话题中选择相关内容作为微型课题去研究。利用团队的力量,采用案例剖析的方式,通过一个阶段的持续跟进研究,提高教师“看”、“听”、“记录”、“制定观察目的和观察计划”、“评价”等观察技术,提高观察能力。(2)将观察幼儿个案(含一类、某阶段的幼儿)解析作为园本培训的主要内容。

  教师职业是一门“形成中的专业”,这表明,教师专业成长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应该由无数个典型的成长案例积累串联[4]。正如医生的成长轨迹,是由一个个病例串起来的,这些病例,是不同的病人,有不同的病症,开不同的方子,有不同的疗程,用不同的治疗技术。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也应该由一个又一个、一届又一届鲜活而具体的生命串起,这些生命,个个独一无二,同中有异。结合上述研究结果及影响因素分析,我们观察幼儿、提高幼儿教师观察能力方面的培训内容应该是教师在观察幼儿中必须解决的意识问题、能力与技术问题。常州市幼儿教师最需要的培训内容是:培训内容如何确定观察目的?观察目的如何制定观察计划?观察方法观察方法到底有哪些?如何做?观察幼儿时的站位、观察什么?筛选信息与记录一份完整的观察记录有哪些内容,如何做才能保证记录客观、真实?什么样的信息才是有效的?如何筛选?分析评价时选择什么样的理论才是适宜的?分析评价观察评价结果与保教活动目标、内容以及活动形式的关系?经验交流案例剖析+现场演练经验交流讲座+现场练习读书交流+案例剖析案例剖析案例剖析+现场演练培训形式

  3.教育行政管理导向方面利用教育行政管理导向,借助专业评估促进幼儿教师观察幼儿、解读幼儿。与评估专业人员一起去观察幼儿、收集数据、运用工具分析评价,借此来诊断我们的课程与教育、改善我们的保教行为。在此过程中,必然会从教育行政层面掀起一场变革:真正有效地教育,必须从读懂孩子的发展需要入手,读懂孩子的发展需要,必须从提高观察能力展开科学观察开始。基于大量调研数据基础上的科学统计与分析,让我们对现状有了比较全面而准确的了解,对影响我市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的因素也明了了很多。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针对性、具体详细的建议。我们将在行动中再研究、再诊断、再调整,不断提高教师的观察能力。【参考文献】

  [1]钱芬.通过教育观察记录提高教师自我研究能力[J].山东教育,2004,(18):6-7[2]王秀飞,周荷玲.运用观察记录关注幼儿发展[J].幼儿教育,2003年第Z1期:25[3]虞永平.学前教育质量问题需要三思而笃行[N].中国教育报,2013年10月13日第1版[4]张燕.幼儿教师专业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7月第5次印刷:27[5][英]SheilaRiddall-Leechde著.潘月娟,王艳云译.观察:走进儿童的世界—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2010.3重印)[6][美]JaniceJ.Beaty著.郑福明,费广洪译.幼儿发展的观察与评价.第七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1[7]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8]张晖.幼儿园教育科研指南-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8

  

  

篇六: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的现状问题对策

  角色游戏中教师观察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本文从观察者的角色意识、目的性、和观察技能的三缺乏对当前角色游戏中教师实施观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而后从灵活使用多种观察记录方法、实施有效的观察策略、确立多元的观察视角三个方面提出了优化角色游戏中教师实施观察的对策。

  关键词:角色游戏教师观察问题对策

  维果斯基在他的《教育论着选用》中一再强调,儿童教育的特点是这一年龄段的儿童,按照他们自己的大纲进行学习的,教师要做到按幼儿大纲来组织活动,这就需要仔细观察和悉心研究幼儿。在贯彻新纲要,实施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活动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还应当是儿童活动的观察者、记录者和解读者,而在这一系列角色定位和承担中,观察无疑最为核心,它是教师开展一切教育活动的前提,因此,幼儿园实施教育应当观察先行。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为典型的游戏,在幼儿游戏中占着中心地位,儿童在角色游戏中有着最真实的自我表现,为此人们常说游戏是观察儿童心灵的窗户。教师作为幼儿游戏的观察者,通过对幼儿游戏的观察,可以了解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内心世界,为游戏指导提供依据,同时为教育教学提供依据,从而能够本质的认识孩子。

  对于教师而言,通过观察与记录可以促进教师反思意识的增强,“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应该怎样调整才能更符合幼儿发展的需要”诸如此类的一系列活动,可以促使从基于对儿童的观察中获取有效的信息,进行分析与反思,并在这种不断自我学习与自我提高的过程中逐渐成为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研究的实践者,因此,学会观察,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观察者成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必须掌握的基本技

  能,从而来追求教育教学活动的优质和高效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观察在幼儿园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的观点已被广大幼儿教师所接纳,教师在理念的认识层面优于实践层面,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教师在游戏中的角色定位不够清晰,没有很好地把握观察的内容与科学的观察记录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观察的质量,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的缺乏。

  1.观察者的角色意识缺乏

  在角色游戏中我们发现大部分教师缺乏观察者角色意识,观察的敏感度不够。在游戏活动中有的教师忙碌地穿插于活动空间之中,较多地介入幼儿的游戏之中,象一个指挥者不停地发号施令;有的教师将观察仅限于安全的防卫,着眼于不出事故,至于孩子在活动过程中情绪体验、语言、思维发展水平如何一概不管。这种观察只观不思缺乏质量,不能及时了解幼儿,调整幼儿的活动。以上现象因何产生?它的问题根源在哪里呢?我们认为根本原因就在于教师在活动中缺乏观察者角色意识。

  2.观察缺乏目的性

  绝大多数教师在角色游戏观察中缺乏目的性,主要停留在随意性观察水平上,经常不是带着问题去观察,不知道在角色游戏活动中教师观察什么。这是由于教师活动前没有制订周密的观察计划,缺乏明确的观察目的和有效的观察策略,必然造成教师的指导显得比较茫然,不知所措,这样就不能有效地组织注意力,不能完整和清晰地反映观察对象,难以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去分析、了解幼儿行为背后的原因,造成观察的效果不佳。

  3.观察技能的缺乏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没有很好的把握科学的观察记录方法,观察记录比较单一,从而影响了观察的实效性。

  二、优化教师实施观察中的对策

  根据教师在开展角色游戏中出现的上述问题,教师有必要对自己在科学的观察

  方法、适宜的观察内容和观察的具体策略方面有所思考,从而提高教师观察的有效性。

  (一)灵活使用多种观察记录方法1、叙事式观察记录:详细周密,以讲故事形式记录人的行为包括分析背景、动

  机、结果、反馈。重在现象和人的行为记录,应客观记录幼儿所说的话,保留原始对话的情趣,记录要客观准确。。

  操作提示:信息较全面,但现场记录比较困难。2、表格式:用于对一个幼儿长期行为的观察,常采用符号作标志,根据预设的观察

  任务设计表格进行记录,如观察孩子活动中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等。

  操作提示:简洁明了,便于统计、便于现场记录,但缺乏足够的信息。3、照片式:运用于幼儿寻常时刻,在照片旁边加以说明在干什么,并体现教师的教

  学思想和对其行为的见解。

  操作提示:真实、直观、方便。但捕捉有价值的寻常时刻比较困难,信息不全。4、作品式:凸现幼儿个性,可以用文字将幼儿口述记录,也可以将幼儿表征作品记

  录下来教师再根据幼儿作品进行客观分析。

  操作提示:真实、直观、方便,但信息不全。5、实录式:全面、客观,用摄象机加以记录之后进行客观分析。操作提示:真实、直观、方便,信息全面。但现场拍摄与指导两者无法兼顾。以上

  五种观察记录的呈现方式各有优点和不足,这些记录方式需要根据具体的观察方法、现场的情景进行适宜的选择,如环视扫描法适宜表格式记录,简单、方便;蹲点法适宜采用作品式、实录式,使观察更深入、具体。

  (二)实施有效的观察策略

  1.有目的的观察与随机观察相结合在游戏观察时,我们应该将有目的的观察与

  随机观察相结合,每次观察前要有目的、有重点,它是提高观察成效的主要方法。由于角色游戏中幼儿的自由度较大,有时教师预设的观察内容可能出现没人玩的现象,

  因此,教师必须视幼儿游戏情况,随时调整观察重点,一旦捕捉到有价值的信息,便可以转化为有目的的观察。

  2.全面观察与个别观察相结合有效的观察必须关注全面观察与个别观察相结合,

  从游戏的主体来看,指全体幼儿,也指个别幼儿;从游戏的主题来看,指全部的游戏主题,也指个别的主题,包括室内游戏和室外游戏等。前者观察时间较短,注重观察的广度,后者观察时间相对较长,注重观察的深度。

  个别观察是角色游戏观察的重点,虽然占用的时间较多,但观察的内容也更有价值,对游戏的交流和讨论、对材料和目标的提供与调整,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操作过程中要善于融会贯通,相互转换,做到个别观察时兼顾全面,全面观察时捕捉个别,合理分配,有效结合。

  

篇七: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的现状问题对策

  幼儿教师观察行为的现实困境及应对方式

  摘要】对于幼儿教师来说,观察行为是本身必须要具备的一点,通过观察行为不仅可以让教师更全面的了解幼儿,还可以让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更迅速进行学习,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活跃课堂氛围,还可以有效提高幼儿的学习成绩。但是从目前来看很多幼师在教学中并没有注重观察行为,导致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都会出现问题,这样不仅会影响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还会无法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因此本文主要对幼儿教师观察行为的现实困境进行深入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阐述幼儿教师观察行为中现实困境的应对方式。【关键词】幼儿教师;观察行为;现实困境;应对方式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0)06-10401

  在实际的研究中可以看出,观察行为本身存在隐蔽、突发、单向及特定情境等特点,这样不仅可以让教师更好教育幼儿,还可以落实幼儿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幼儿可以更好进行知识的学习。而且教师在教育幼儿的时候还需要注重幼儿的特点,让幼儿可以更好进行学习知识,进而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满足更多幼儿的学习需要。

  1幼儿教师观察行为的现实困境1.1幼儿教师观察内容定位不准从目前来看,很多教师的教学模式都比较传统,很多幼儿都不能很好的进行学习知识,而且教师在教育幼儿的时候往往对幼儿了解的不够彻底,而且很多幼儿都不能很好对知识进行观察、学习,这样不仅会降低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还无法让幼儿更迅速的发展。而且从目前来看,很多教师对幼儿的观察不到位,经常出现很多问题,这样不仅无法更好教育幼儿,还无法给幼儿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导致很多幼儿无法在教师的指导下更迅速的发展下去[1]。1.2观察中教师的主观判断占据了主导地位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的教学模式都比较陈旧,导致很多幼儿无法更好进行学习,这样不仅无法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还会降低幼儿的学习成绩,让幼儿对课堂失去了兴趣。而且很多教师的主观臆断占据了大部分,很多时候教师都无法更好教育幼儿,而且很多教师教育幼儿的方式也比较传统,导致幼儿无法更好的发展下去。很多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对幼儿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而且对幼儿的了解不够透彻,以至于无法更好教育幼儿,导致幼儿无法更有效的发展下去。2幼儿教师观察行为中现实困境的应对方式2.1幼儿教师需要在观察行为中明确教师观察的目的现阶段为了更好教育幼儿,教师需要不断落实新型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整体的教学效率。从而落实幼儿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幼儿在日后可以更好的发展。幼师想要更好教育幼儿需要先通过观察行为来更好教育幼儿,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幼儿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还可以让教师对幼儿有全方面的了解,这样幼儿就可以更有效提升自己,从而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让幼儿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更有效提升自己[2]。而且教师需要从幼儿的生活环境、生活状态来对其进行观察,例如:幼儿之间开展的区域游戏、幼儿的如厕情况、幼儿的吃饭情况等,从这些方面进行观察不仅可以让教师对幼儿有更全面的了解,还可以提高教师的观察效率。而且教师为了更好教育幼儿,就需要注重幼儿的发展目标,同时针对幼儿的行为以及特点来更好开展教学,让幼儿可以在日后更好的发展,让幼儿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更迅速的开展,从而提高幼儿的学习成绩,让幼儿在日后更好的发展。因此,教师为了更好发现还需要注重幼儿在课堂中的地位,进而更好教育幼儿,进而明确幼儿自身的发展特点,让幼儿可以有计划、有准备的进行学习。而且幼儿本身的年龄比较小,所以教师在教育幼儿的时候需要有目的的进行调整教学方式,针对幼儿的特点来开展教学,制定好教学计划,让更多的幼儿都可以全面提升自己,这样幼儿才能更好的发展。而且教师在教育幼儿的时候需要针对观察行为来观察幼儿的行为方式,从而针对幼儿的特点来更有效的教学,这样不仅可以确保幼儿的发展积极性还可以全面提升幼儿,让幼儿可以在日后

  更好的学习。例如:教师在实行观察行为的时候需要针对幼儿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并通过活动来发展幼儿。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针对幼儿开展“看图猜词语”的游戏,教师可以让两个幼儿一组,然后一个幼儿表演,一个幼儿猜词语,通过肢体动作来表现词语,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还可以锻炼幼儿的肢体动作,从而更好培养幼儿,因此教师通过观察行为便可以更好教育幼儿,从而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

  2.2幼儿教师需要在观察行为中聚焦观察对象,突出观察重点对于幼儿来说,教师为了更好教育幼儿,就需要逐渐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样不仅可以落实幼儿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还可以通过幼儿的自身特点来更好开展教学,这样不仅可以让幼儿更好的发展,还可以教授幼儿更多的知识。而且教师还可以带领幼儿多关注一些实际生活中发生的事件,然后让幼儿说一说自己的感悟,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锻炼幼儿的学习思维,让幼儿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更好的学习,进而提高幼儿的学习成绩。而且教师也需要多与幼儿进行交流,让幼儿可以拉近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教育幼儿,进一步落实观察行为的开展[3]。而且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观察能力,在实际的操作中收集和解答幼儿本身的疑惑,从而让幼儿在日后更好的发展。还有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很多教师在实际教育幼儿的时候都需要通过合理的观察法来对幼儿学习到的内容进行落实,进而注重幼儿学习的具体情况。而且教师为了更好教育幼儿,需要从不同角度对幼儿进行教学,这样不仅可以更好教育幼儿还可以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让幼儿可以在日后更好的发展。很多幼儿都会定期开展一些户外活动,通过户外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自身素质,还可以锻炼幼儿的灵活力,而且教师还可以对幼儿进行相关培训,这样便可以更合理应用教学案例,从而提高幼儿的学习成绩,让幼儿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更好的发展。3结束语综上所述,随着教学模式的不断开展,现阶段教师为了更好教育幼儿,就需要逐渐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针对幼儿的特点进行教学,这样不仅可以落实幼儿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还可以让教师通过观察行为更全面的了解幼儿,这样幼儿才能更好学习知识,为日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参考文献[1]胡玲燕,谢春姣.内地西藏幼师双语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以湖南民族职业学院为例[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4(03):21-25.[2]王婷.不可忽视的“个别现象”——班级管理中“个别幼儿”习惯的养成教育[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07):89.[3]张燕,李铭.《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差异教学的量化分析——基于MBTI人格类型的差异教学[J].江苏教育研究.2017(03):39-44.

  

篇八: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的现状问题对策

  浅谈幼儿教师的观察能力

  摘要:观察是幼儿教师搞好教育工作所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质之一。《指南》中对幼儿学习和发展的整体性的重视以及对幼儿个性发展的关注,使人们对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的重要性有了新认识。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重视教师观察能力就显得非常必要。

  关键词幼儿教育观察能力

  观察是教师搞好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质之一,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一个人的智慧应从观察天上和地下的实在的东西中来,同时观察越多,获得的知识越牢固”。实施教育,观察先行。幼儿教师应通过有目的、有计划针对性的观察,获得大量有关儿童的具体且真实的信息,理解和评价幼儿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对教育教学活动作出相应的调整,保证幼儿能够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学会科学地观察幼儿,是每个幼儿教师都必须掌握的教育技能。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很多教师没有掌握科学观察的方法,使观察的过程得不到完善,从而影响了观察的质量。

  一、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的特点

  (一)客观性、敏锐性

  幼儿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要善于对所有孩子的学习情况、思维能力、认识能力、态度变化等方面进行观察,并且要避免受主观因素干扰[1],比如,某些思维定势、社会偏见、个人的情感等,全面地、公正地、实事求是地看待学生的变化,保证观察的真实性。

  教师的观察具有敏锐性是指教师善于从人们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现象中,快

  速准确地抓住学生的重要特征,善于捕捉转瞬即逝的现象和变化,能根据学生的某一瞬间捕捉到幼儿面部表情、个别行为,准确判断幼儿情绪的愿望。教师的所有心理品质中敏锐的观察力是不可或缺的,它能帮助教师及时预料到幼儿将要发生或出现的行为,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影响教育的进程,对于幼儿好的行为给予启发鼓励,而对于错误的行为及时终止,避免坏习惯的养成。孩子在一天天中长大,自身会发生很多的变化,作为幼儿教师必须有敏锐的观察能力,才可以从微小的变化中把握教育契机,教育好孩子。

  (二)精细性

  教师在观察幼儿活动过程中应具备从繁琐笼统的事物特征中看到细小而重要特征的能力,也就是观察要有精细性,既能看到树干,也能看到细枝末节,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与教育,以便长善救失,促使学生向正确的方向成长。

  1、教育细节观察

  教师千万不要小看那些四五岁的小孩子,他们有主见、有能力,会思考、会观察、会模仿。比如,在日常生活的各个生活环节中,他们时常会表现出一个个令人惊讶的细节,尽管其表现形式可能很是幼稚,但这些细节中往往蕴含着孩子的思想火花和闪光点。所以,作为教师,一定要善于观察抓住这样的生活教育细节,做到保育与教育并存,从每一个细节来分析孩子、引导孩子、鼓励孩子,同时应随机发挥应变能力,尊重孩子的个性[2],特别要尊重个别幼儿的奇特想法,否则就可能会扼杀孩子创造性和聪明才智,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

  2、教学细节观察

  在教学中,教师如何有效使用教具、学具,以及合理的布局、视线的高低、提问的设计、自身的精神状态,甚至是讲解演示时站立的位置、姿势等,都会直接

  影响到整个教学活动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善于观察、关注孩子的细微变化,及时选择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如果大大咧咧、粗枝大叶,就很难收到预期的或者是事半功倍的理想教学效果。

  (三)整体性

  在带领幼儿生活活动时,幼儿教师要对所有的孩子都有照顾到,无论他是在教室中,还是在教师外,或是在厕所里,正所谓要“眼观四面、耳听八方”。可教师的这种观察往往局限于对于幼儿安全的保护,确保不出现意外,将重点放在了幼儿是否守纪律方面。教师这里瞧瞧,那里看看,至于孩子在活动过程中,语言、动作、思维如何,兴趣、情感、交往如何,动手动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一概不管。这种观察是缺乏质量的观察,并不能及时了解幼儿,调整幼儿的活动。观察不等于随便看看,要知道教师的工作不只是不让幼儿不出事,更重要的是让幼儿在德、体、智、美各方面有所提高,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的培养

  (一)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

  由于许多教师在观察中经验的缺乏,不会观察,导致不知该看什么。特别是许多年轻教师,你问她是否注重对幼儿的观察,她会说我当然注意了,说得头头是道,可当你将看到的问题向她提出时,她会无所适从,有时还会说:“啊,这也要观察啊?”其实他们不知在看什么,不知选择何种项目或对哪些孩子进行观察,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教师先要有一个计划,我观察什么、怎么观察,这样才能有的放矢,而不是茫然失措。

  (二)做好观察记录

  新的课程观察要求我们了解孩子已有的经验,了解孩子是怎样学习的,而要真

  正了解孩子,就要做好观察记录。教师可将观察记录作为开展下一步工作的参考,从记录中教师也可以发现自己所安排给幼儿的活动是否与《指南》要求具有一致性。通过观察记录,教师能从中看到幼儿的发展变化,还可以其作为对幼儿形成性评价的根据,充分关注到幼儿个体发展的差异性。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参照观察记录,利用好观察记录,对于教师的教育工作的实施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平时所做的观察记录还可以被应用到幼儿的形成性评价中。有一些记录可能没有什么价值,但其中必然有可以作为参考的基础性依据。这样会更有利于幼儿的成长,有利于教师关注幼儿间的差异性,有利于教师的长远教学。观察记录还有利于教师与家长进行沟通,共同面对孩子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共同努力想办法,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观察记录的方法一般有三种:

  1、随机的记录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应随机将幼儿典型的活动行为进行记录,记录的对象不要局限在某一个孩子,要广泛的记录,体现出随机性,只要其有特殊行为的都要进行记录。在将客观事实写出时,我们应注意一下几方面。首先,为方便及时做好对幼儿的观察记录,幼儿教师必须随身带好笔和纸。其次,教师本人是幼儿活动行为的参与者之一,因此,对观察者自己的各种行为包括说话内容等也要做好记录。最后,教师要重点记录能引起我们思考的内容,对幼儿行为发生的时间、过程经过及幼儿的反应做好观察记录。

  2、实时的记录

  实时的记录主要应用在集体活动中,幼儿教师要将孩子在小组交流中的言语进行记录。教师通常可采用较大的挂历纸作为记录纸,可随时将记录纸张贴在墙面上,还可以贴在黑板中间,将教师记录的内容全部的展现在每个幼儿面前。选择适当的记录符号、图形、或者文字,这是实时记录不可缺少的要素。比如,记录一个星星、小红花可以用简笔画,对于较大的孩子,通常采取文字与图形结合的方法。

  3、对孩子作品的记录

  教师要关注孩子的作品,并将孩子口头讲述的作品做好记录。对于像绘画等作品可直接将记录写在作品旁边;对学生制作的艺术作品,可通过拍照并记录孩子的对作品的描述。通过获得客观的观察记录,教师就可以准确地对幼儿的发展进行评价。在课程设计中,也依据幼儿的学习方式进行设计,增强针对性,及时调整教育和学习目标。对观察记录的内容及时总结并与家长沟通,加强家园联系,共同促进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

  (三)注重因材施教

  所谓的因材施教,是指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在深入了解每个孩子的心理及个性特点后,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来达到教学目的。因材施教就是承认个体存在差异,正确对待这种差异,一切教育活动都要以幼儿的实际情况为依据,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发掘幼儿自身潜能,促进其良好的发展【4】。例如:我们从幼儿的能力来看,各年龄段的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表现是不同的,因此教师的观察也各有重点。

  例如:小班:小班幼儿由于正处于“占有欲”较强的阶段,所以他们不仅仅满足于摆弄玩具或者物品,更愿意将玩具据为己有,在他们的意识里认为,别人玩着的,我也要玩。因此,较小幼儿争夺玩具产生矛盾的情况会时有发生。如:在区域活动《多彩的世界》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颜料让幼儿尝试用棉签画彩条,活动刚一开始,有的幼儿已把棉签都握在手中了,观察到这种情景,除了对幼儿进行教育之外,我们对材料的投放做了调整,不是把棉签都放在一起,而是给每个孩子提供了一份,这样幼儿就能顺利地画彩条了。

  中班:由于年龄的增长,认知能力的增强,他们对于活动的趣味性要求更高,但是儿童之间容易出现矛盾。如:根据主题活动《我找到了春天》我设置了语言

  区《美丽的春天》、操作区(借助辅助材料:纸、枝条、橡皮泥等制作春天),表演区(表演主题活动中的故事)王磊和刘文因为选择区域发生了冲突,刘文小朋友在表演故事的过程中,突然跑到王磊所在的操作区,把吴奇轩和别的小朋友制作的春天弄的乱七八糟,王磊很生气,刚想动武,被我及时拉住,刘文跑到老师前告状。观察到这一情景,老师问刘文这样做对不对,让他说明原因,耐心地给他讲道理,并让他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刘文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地向王磊道歉。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中班的孩子在游戏活动过程中虽然选择了一个区域,但是缺乏坚持性,想做的事情很多,想与别人进行交往但缺乏交往的技能,往往采取攻击性行为,引发矛盾的冲突。因此观察的重点应在幼儿之间的矛盾冲突上。

  大班:孩子的生活阅历变得更加丰富,处理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随着周围生活环境的变化,大龄幼儿的社交面变得越来越宽,有些幼儿甚至开始模仿大人间的行为方式,比如合作共享,这也是幼儿们走向成熟的初步表现。

  四、结论

  科学观察幼儿,是每位教师需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锤炼的基本功[5]。它要求教师以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教育活动中,幼儿教师要加强对孩子观察的意识,做到充分了解孩子,这是所有教育活动开展的前提。对幼儿的观察要要做到长期且系统周密,并做好观察记录,只有这样才能获取有关孩子的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从中发现孩子平时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纠正。经过不断的观察探索,我们的教师一定能够成长为一名成功的观察者和教育者!

  

  

篇九: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的现状问题对策

  例如在本次八大行星的教学活动当中当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自由活动时教师不能把自己与幼儿隔离开来认为此时的教学活动已经完成而应当观察幼儿之间的互动情况例如哪位小朋友不善交流哪位小朋友过于活跃等等以此来了解幼儿的性格特点并对此进行准确详细的记录

  幼儿观察中教师面临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摘要】在幼儿的日常教学工作当中,幼儿教师在幼儿观察时往往面临着许多问题,如幼儿观察意识的缺失,幼儿观察能力不足,幼儿观察策略缺乏等。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应对的主要对策,并在本文的最后阐述了提高幼儿教师幼儿观察能力重要性,旨在为幼儿教学中幼儿观察的发展提出浅见以及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资料。

  【关键词】幼儿教育;幼儿观察;教学策略一、幼儿观察的本质和重要作用幼儿观察的本质是教师在充分地尊重儿童、理解儿童的基础上,对儿童的需要和个体差异进行充分认识的教学思想。教师只有在充分地观察及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行为特点、个体差异以及兴趣倾向的基础之上,才能够设计出真正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的教学活动,并对已经制定的教学活动及时通过进一步观察来进行合理的调整。因而,幼儿观察对于教师而言具有着十分重要的实践价值,幼儿教师可以根据观察记录对幼儿各个阶段的变化进行积极的反馈,这对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以及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二、幼儿观察中教师面临的问题(一)教师缺乏幼儿观察的意识经过笔者的总结和研究发现,当前有许多幼儿园的幼儿教师缺乏自主进行幼儿观察的意识。一些幼儿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自由活动或者开展角色游戏时,经常表现出漠视的态度。很多教师把自己与幼儿的游戏及自由活动区域和内容完全隔离开,不会对幼儿在活动当中的表现进行观察。由于缺少观察意识,这些幼儿教师对于自己所负责的班级当中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并不甚了解,就更谈不上根据教学内容来开展因材施教了。她们往往只是照书本生硬的搬一些教学内容到课堂当中来,这样的教育活动既不能够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不能够真正实现师生的良好互动。由于缺乏观察,这些幼儿教师不清楚幼儿个体以及群体的需要,也就不能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为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帮助。(二)教师缺乏幼儿观察的能力也有很多幼儿教师并不是缺少幼儿观察的意识,而是缺乏幼儿观察的能力。笔者通过自己本次的课题活动以及对相关文献资料的研究发现,虽然很多幼儿教师根据幼儿园的要求每月撰写教学工作笔记,但是这些笔记的上交情况却并不乐观。笔者随机查看了一些本次八大行星教学研究中上交的课堂活动反思记录,发现大部分内容过于形式化,笔记当中并没有实践心得,同时也缺乏创新观点。这说明这些幼儿教师缺乏幼儿观察的能力。在于幼儿进行互动时不能够对幼儿的行为细节进行有效的观察,对于课堂活动反思记录的撰写仍有一小部分教师存在着应付的心态。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在于幼儿园没有针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开展定期的培训;另一方面,教师本身也不是十分注重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三)教师缺乏幼儿观察的有效策略笔者发现,许多幼儿教师对于幼儿观察的基本方法、类型以及步骤的相关知识并不了解。他们不能够对幼儿在课堂活动或者游戏活动当中的细节行为进行灵活的取样。在日常教学中,不能够真正的做到观察与教学二者的兼顾。因为缺乏幼儿观察的有效策略,很多幼儿教师虽然知道观察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却不清楚观察的目的和目标,不能把观察的结果与接下来的教学行为之间进行有效连接。

  还有一些教师,只是对于观察的地点、时间、人物进行简单的记录,这种过于程式化的记录方式实际上忽略了幼儿观察的内涵。

  三、幼儿教师进行幼儿观察的相应对策(一)作为幼儿教师应当树立起正确的幼儿观察意识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幼儿教师应该作为课堂教学和课后游戏中的引导者和参与者,树立起正确的幼儿观察意识。例如在本次八大行星的教学活动当中,当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自由活动时,教师不能把自己与幼儿隔离开来,认为此时的教学活动已经完成,而应当观察幼儿之间的互动情况,例如哪位小朋友不善交流,哪位小朋友过于活跃等等,以此来了解幼儿的性格特点并对此进行准确、详细的记录。这样的观察也许不能够迅速地在以后的教学中起到积极作用,但是,这样日程月累所沉淀下来的观察记录会对今后的长期教学产生非常有效的辅助作用。同时以本次八大行星的教学活动为例,在教师组织幼儿绘制自己想象中的八大行星的样子时,幼儿教师不能仅仅地把关注点放在哪位小朋友在画行星的样子时使用的色彩最多上,更应该在游戏中积极幼儿观察表现,随后进行记录分析。如哪位小朋友画的八大行星大同小异,哪位小朋友在画的过程中频频出错,哪位小朋友能够帮助他人来建立对八大行星样子的想象,哪位小朋友比较愿意与其他小朋友进行交流等等,都应该成为本次活动当中教师关注的重点。通过对幼儿的这些行为和表现所进行的仔细观察和分析,教师可以对幼儿的兴趣倾向、性格差异、学习风格等问题有一个比较深刻的了解。(二)幼儿园以及教师个人都应该注重幼儿观察能力的培养首先,对于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的缺乏,幼儿园应当定期的举办教学培训活动,为教师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理论学习氛围,同时也可以通过组织一些竞赛活动的形式来训练教师在教学工作实践当中的观察能力。同时,对于课堂活动反思记录的撰写以及提交等,不能仅仅注意到上交的数量情况,而更要注意上交笔记的质量。比如,在进行课堂活动反思记录创新内容评比活动当中,可以引导教师主动地来进行幼儿观察,用这种方式来提高我园教师对幼儿的观察意识和观察能力。其次,幼儿教师本身也应应该对自己在工作当中所表现出的幼儿观察能力的不足引起足够的重视,无论是在工作当中,还是在工作之余,都应该加强相关教学理论的学习,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在日常的教学工作当中积极地对幼儿进行科学、合理、准确的观察,最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四、提高幼儿教师幼儿观察能力的重要性(一)能够促进教师向着专业化发展幼儿观察能帮助幼儿教师在对幼儿行为进行记录和分析之后做出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调整,从而提高幼儿的接受能力和教学效果。通过幼儿观察,教师会对自身的教育实践知识进行更新,优化已有的知识结构并进行及时的反思,从而推动专业化的发展。在幼儿观察时,教师能意识到自己以往教学的偏差以及优秀之处,更容易吸取优秀的经验和教训,促进专业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二)是区分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标准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有一个重要的标准就在于其是否具有观察能力与观察意识。优秀的幼儿教师往往了解幼儿观察的内涵和理论知识以及重要性,在实际教学中会运用观察意识对幼儿的行为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记录,在面对幼儿在教学活动中出现的突发行为,能够进行灵活应对这是由于在平时的观察积累中对于幼儿的某些行为会有一个清晰的预见。根据观察到的信息提供理性、有效的判断是一名幼儿教师优秀与否的重要判别标准。

  (三)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幼儿观察是教师教育行为的表现形式之一,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幼儿的年龄、性格、家庭背景、兴趣倾向等差异后才能设计出符合幼儿自身特点和发展方向的教学活动。当然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有效观察可以对教学活动进行及时的调整,让教学活动适应幼儿的接受能力和思维发展情况。五、总结针对当前大部分幼儿教师在幼儿观察方面存在的诸如缺乏幼儿观察意识,缺乏幼儿观察能力以及缺乏幼儿观察的有效策略等问题,培养教师的幼儿观察意识,促进其观察能力的提升和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幼儿观察是一种教学策略,同时更是自身专业素质发展的关键。作为优秀的幼儿教师,只有在日常教学中耐心倾听,细心观察,以过硬的专业素质和观察意识为基础才能真正看到幼儿童真背后的本质所在。

  参考文献:[1]霍力岩.幼儿园课程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比较的视角[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406.[2]刘占兰.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20.[3]虞永平.观察儿童与课程建构.学前教育[M].2017,2-3.[4]李麦浪“参与式观察”在幼儿教育中的实际运用[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18.[5]吴小红.有效观察幼儿的措施[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9(7):73-74.

  

  

篇十: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的现状问题对策

  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现状及提升策略

  摘要:观察能力作为教师所必需具备的一项专业素养,教师要保持正确的观察理念,明确观察目标,掌握科学的观察法,进行观察结果的处理,才能给幼儿提供有效的支持,推动幼儿获得全方位发展。

  关键词: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现状;提升策略

  在幼儿教学中教师的观察能力十分关键,教师观察幼儿作为教师为幼儿实施教育的前提条件,幼儿教师的教学需要依靠教师对幼儿的观察,经过观察幼儿,教师灵活掌握幼儿心理与性格特点,从而良好展开教学。可现在每一位教师需要管理的幼儿人数较多,为观察幼儿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大部分教师对幼儿观察不到位,只是记录下幼儿的活动过程,未能有效分析幼儿行为,导致所运用的教学方法不符合实际情况,这样的观察是毫无价值的,未能增强教学效果,也不能提高教学水平。

  一、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研究的重要性

  观察属于有目的性、有方法性、有准备性的感知活动。幼儿观察能力主要是教师结合观察目的选择有效的方法收集处理信息的水平。教师的观察能力给幼儿发展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具有较强观察能力的教师,能够搜集有关幼儿的多方面信息,在这些信息的基础上对幼儿学习的特点与进度进行掌握,了解幼儿需要帮助的地方;横纵向对比幼儿发展,掌握幼儿的进步情况,及时掌握幼儿的兴趣爱好,组织师幼互动,评估幼儿发展现状,让幼儿获得最近发展区的进步与发展。

  二、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现状

  (一)观察理念不清

  观察幼儿主要是为了让教师了解幼儿从而展开教学,幼儿园观察记录的目的是让幼儿教师发现问题,逐步改善教育教学方法,让幼儿获得健康良好发展。可

  是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很难确定观察的幼儿个体,怎样观察与记录幼儿行为,成为了幼儿教师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二)观察目的不明

  在具体的幼儿观察中,幼儿教师一般是看到什么就观察什么,有部分教师只是观察幼儿在出现争吵、矛盾的行为。还有的教师将观察的目的停留在理论上,以为利用观察工具收集幼儿活动过程,就算完成了幼儿观察。

  (三)观察方法不当

  幼儿教师观察能力不足,幼儿教师无法科学合理选择观察方法,对后续分析与评价带来了影响。幼儿教师在观察中比较常见的问题就是描述观察内容并不客观,带有主观色彩,具有明显感情倾向的词语对幼儿行为与状态进行描述。

  (四)结果处理不到位

  幼儿教师分析处理观察信息的能力不高,按照自己的经验实施分析,理论支持不到位;很少能够综合观察信息与幼儿实际特点与发展规律实施分析,所提出的支持策略也非常宽泛,不具备针对性。

  三、幼儿教师观察能力提升策略

  (一)转变观察理念

  培养教师的观察能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提高教师的观察能力事实上就是帮助教师积累经验的过程,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的观察幼儿,通过培养这种意识,能够良好提高教师的观察力,积累丰富的观察幼儿的实际经验,与此同时,教师也能更全面观察幼儿,从而幼儿的一举一动、表情变化实施详细的观察分析,更准确掌握幼儿心理变化情况,教师需要重视在观察当中分析幼儿行为,观察作为给幼儿提供针对性教学的基础,而分析观察对象,才是幼儿观察的关键。因而,教师需要科学分析幼儿的行为,经过不断的教学实践,验证分析的结果,真正提高教师观察分析能力。

  (二)明确观察目的

  明确幼儿观察目的即需要事先明确规定所需要了解的问题,方便观察者集中精力对这些问题实施探究,是顺利展开观察活动的有力保障。幼儿教师观察过程中要有意地把注意力投入到某一结果与行为方式中,选择适当的情景实施观察。比如对幼儿社会性发展情况实施观察,要充分考虑选择幼儿与同伴交往的情境实施观察,观察的情境能够重点放入到所预先设置好的集体活动上。比如在“我也来跳绳”的幼儿活动中,注意对明明是如何加入到正在跳绳的幼儿当中去的,是“先走上前,喊小朋友的名字,获得许可之后才加入到跳绳活动当中”。利用这一活动,教师观察幼儿掌握与同伴交往的技能,从而推动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三)丰富观察方法

  在实际的幼儿活动中,教师结合幼儿活动情况运用不同的观察方法,比如观察人,教师能够把观察方法分为全面观察、重点观察、个别观察三种。三种观察法能够较差运用,从而全面了解幼儿的活动情况。全面观察就是指在某一活动的时间里,教师全面观察全部幼儿的活动情况,从而掌握大部分幼儿的发展情况。比如,幼儿在教室内展开区域活动中,教师能够结合顺序,观察每一个区域内的幼儿。重点观察即教师对于幼儿所参与的某一项活动实施目的性、针对性地观察。比如班级当中组织构建区活动“纸壳屋”当中,教师在建构区给幼儿提供了非常多的方形纸质鸡蛋托,要求幼儿采用鸡蛋托实施建构,打造出多种造型,可是在完成游戏之后幼儿并没有把材料收纳整齐放回原位。因此在进行观察当中,教师要把观察的重点放到“收纳鸡蛋托”上,教师对幼儿的每一次鸡蛋托的整理情况及时进行记录,实施进行跟踪了解。个别观察就是指教师对于某一个幼儿在活动当中所表现出来的情况实施观察。教师在充分了解这一幼儿的实际情况下,重视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对不同幼儿实施观察中也要有所倾向。

  (四)处理观察结果

  幼儿教师观察幼儿并非为了得到观察结果本身,而是想要利用观察结果的分析与思考,增强幼儿教师处理问题的能力。部分教师能够记录下幼儿的真实表现,可是如何处理活动与表现,处理之后对此种表现所产生的价值不能认识到位。为了良好的提高幼儿教师的处理观察结果的有效性,需要先明确观察的价值,掌握科学的观察法,获得真实可靠性强的观察结果;另外,教师要掌握采用幼儿心理

  学的有关理论知识进行观察结果的分析,正确看待各种各样的现象,静下心来分析哪一些现象是幼儿正常的心理现象,哪一些现象是由于教师引导不当带来的问题。从而真正提高幼儿教师处理观察结果的能力。

  总而言之,幼儿教师通过提高观察能力,精准呈现幼儿活动情况,全面了解幼儿的行为习惯与能力,掌握幼儿的兴趣爱好,确保高效安全的幼儿教学,从而让幼儿教师变成幼儿学习成长当中一名优秀的引领者。

  参考文献:

  [1]刘姗姗.促进教师观察能力提升的途径[J].好家长,2019(87):67.

  [2]刘艳.浅谈如何提高幼儿园教师的观察能力[J].中华少年,2019(16):2.

  [3]彭月华.幼儿教师观察能力提升的培养策略[J].新智慧,2019(1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