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佳谦文档网>专题范文 > 优秀范文 >

运动人体科学本科毕业论文12篇

时间:2022-11-21 19:45:09 来源:佳谦文档网

运动人体科学本科毕业论文12篇运动人体科学本科毕业论文  体育教学毕业论文引入实验  1研究方法和手段单一针对唐山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xx级本科生选题结果进展统计,关于调查研究的选题占82.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运动人体科学本科毕业论文12篇,供大家参考。

运动人体科学本科毕业论文12篇

篇一:运动人体科学本科毕业论文

  体育教学毕业论文引入实验

  1研究方法和手段单一针对唐山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xx级本科生选题结果进展统计,关于调查研究的选题占82.5%,与往年根本一样。特定的选题内容决定了后面的研究方法,绝大多数学生的论文中尽管有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实际上绝大多数人仅仅使用了文献法和问卷调查法,其余方法并未真正使用,流于形式。出现以上情况有学生的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主观方面的原因的学生研究方法能力掌握极少,平时学习中教师没有教给学生一些常见研究方法,仅有极个别学生参与到任课教师课题研究工程,经历一些研究学习,掌握一些科研方法和技巧,而绝大多数学生对研究方法仅仅从体育统计学等课程中零星掌握一点,且缺乏实践训练,因此自身论文设计中只能选择文献资料法及问卷调查法,而文献资料法是学术论文研究最根本的根底性研究方法,因而学生论文主要使用的是问卷调查法,研究论文也是对调查数据做一个简单归类,进展定性描述,缺乏准确的统计分析。研究方法能力的缺乏反过来也限制了的选题,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等内容很少涉及,实验法、测量法、统计法应用偏少。客观方面,地方院校体育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师本身科研能力有限,在毕业论文的选题和研究方法上缺乏有效指导,另外学校毕业论文标准中对综述性文章比例有一定限制,因此学生更多项选择择调查性研究论文,但本科生具备的理论水平有限,难以在拟定选题中采用各种研究方法进展深层次挖掘与分析,单一的研究方法限制了毕业论文的质量。2“体育科研方法”课程的局限性

  直到1991年,国家教委出台的第三套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方案》中,才在限制选修的课程模块中,设置了“体育方法学”课程,并明确规定在第8学期安排“科学研究与毕业论文”这一环节,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文字表达能力”[4]。xx年教育部出台新课程方案中“体育科研方法”规定为一般必修课程,但不硬性规定学分、学时,明确其为研究方法的入门课程,其宗旨是让学生掌握根本科研方法,培养体育科研的能力[5]。“体育科研方法”课程的学习对学生科研能力的掌握,撰写毕业论文至关重要,但目前唐山师范学院相应课程教学存在一定问题。第一点,对课程的重视度不够,体育教育专业培养大纲虽然将“体育科研方法”列为必修课,但考核性质安排为一般考察课,平时和期末考核比拟松散,学生简单完成一个考核作业即完成任务,大纲修订时学分、学时的调整比拟频繁,效果不理想。第二点,课程安排和“体育统计学”重合较多“,体育科研方法”课程和“体育统计学”课程学时都安排为32学时,两门课程在研究方法的章节教学中重合较多,较多内容重复教学,而且两门课程都是以课堂理论面授为主,内容枯燥,课后实践较少。第三,教师执教能力有待完善,同其他院校类似“,体育科研方法”课程教学由本专业科研能力突出的教师担任,该课程需要教师有丰富的跨学科知识,不但要掌握一定扎实的统计学知识,对本学科科研特点及学术前沿要有深入理解,但近几年教学工作以青年教师为主,教师缺乏系统的科研方法学习,只是根据自身优势科研方向对“体育科研方法”进展一定角度的阐述,而且以理论性灌输为主,与体育科研实践结合较少。结果就是授课内容与学生毕业论文需要不相符合,如教师讲授很多调查性研究方法,一旦学生选择应用实验法相关题目,论文如何撰写就将极大困扰学生,不得不求教指导教师。

  3体育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引入实验研究的可行性分析3.1选题内容可行性分析体育学属于穿插性学科,各专业均涉及大量文科及理科课程。根据黄汉升[3]对xx-xx届全国优秀本科毕业论文的调查,认为运动人体科学类论文是学士论文中总体质量较高的文章,选题能够反映该学科热点问题,实验设计较严谨,仪器比拟先进,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较强,优秀论文多集中在运动生理、生化方向。体育教育专业和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虽然培养方向不一样,但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中依然保存大量自然科学类必修课程,可以从理科方向选题去探索体育实践问题,分析动作技术特点,可以从运动生物力学方向选题,涉及人体机能评定,研究评价方法可以从运动生理等角度选题。但体育教育专业选题一大问题就是大量重复,选题困难,无新意和亮点,实验方法应用太少,唐山师范学院体育专业近几年学生毕业论文选题也存在同样问题,学生选题追求简单、易写,以学校体育调查类选题为主,运动人体科学类选题极少。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学生理论根底极为薄弱,缺乏应用多种研究方法去深度挖掘运动人体科学类论文的内容,不敢有质疑,不了解通过何种渠道去获取文献资料,因此对此类选题不敢涉及,实践访谈中有学生对大学生减肥方法感兴趣,但考虑到要进展实验设计,使用体成分仪进展测试获取数据,还要进一步统计分析,感觉困难,选择放弃。此类情况不少见,实际上对于本科毕业论文的实验设计和要求对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并不复杂,需要相关课程教师,尤其是理论课教师教学中引导学生多思考,扎实掌握理论根底。其次,教师的实验教学工作缺乏,学生实验课学习不够扎实,不能利用现有条件去设计实验思路,还有一个常见原因,那就是学生有良好的实验根底,但不了解此类选题而遗漏,个别地方院校教学和毕业工作思路较为保守,

  墨守成规,学生毕业论文工作以稳为主,很多指导教师并未引导学生在自然科学方向去选题,一届照搬一届,选题内容上无新意,没有突破。唐山师范学院体育系针对以上情况,xx年开始引导学生选择运动人体科学类选题,并进展精心指导,帮助学生充分利用实验室,进展合理实验设计,个别学生毕业论文质量明显提高,同时也带动了其他学生学习,取得不错效果,证明利用实验室,进展实验设计完成运动人体科学类毕业论文是可行的。例如,有学生对运动性疲劳评价感兴趣,设计体育课后各类恢复手段对疲劳消除影响的实验,测定不同方式恢复方式后人体心率、血压和血乳酸的水平,实验采用重复测量设计,取得良好效果,观察到了积极性恢复手段的应用起到加速心率和血压恢复的过程,学生通过论文的完成也加深了对相关理论的学习。另有学生选择应用性研究,比拟不同力量训练方式对跆拳道大学生运发动下肢肌肉爆发力的影响差异,取得预期效果,论文均入选本校优秀本科毕业论文。以上说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采用实验性、测量性等方法,充分利用实验室条件,可扩大选题范围,提高毕业论文的研究价值和质量。

  

篇二:运动人体科学本科毕业论文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研究生分子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探索

  作者:张雪琳,王蕴红,赵明华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8年第20期

  摘要:分子细胞生物学主要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是生命科学前沿学科之一。分子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已经成为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研究的重要工具。分子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在运动人体科学研究生教育中的重要性日显突出。本文以首都体育学院为例,在运动人体科学研究生分子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开设的必要性、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与方法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研究生;分子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0-0275-02

  分子细胞生物学主要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是生命科学前沿学科之一[1]。它与发育生物学、神经科学等重要的前沿生命学科以及新兴学科如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不断交叉整合、相互借鉴,研究内容不断深入,研究进展日新月异[2-3]。分子细胞生物学的迅猛发展也为了运动人体科学学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运动人体科学领域的研究工作也已深入到分子细胞水平,分子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已经成为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研究生对分子细胞生物学理论及实验技术的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科研课题研究的整体水平。因此,分子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在运动人体科学研究生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以首都体育学院为例,根据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结合我校运动人体科学研究生的专业特点,在分子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开设的必要性、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与方法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研究生开设分子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的必要性

  随着运动人体科学的发展,运动过程中人体的机能代谢变化以及分子细胞生物学机制的实验研究逐渐成为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研究生的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在长期从事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研究生教学工作和指导研究生论文的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分子细胞实验研究的基本技能和方法的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完成质量和研究水平。因此,学生在进入课题研究之前,迫切需要了解该领域常用的研究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目前由于课程安排和实验条件所限,在本科学习阶段,实验课程时数有限,学生对实验技能和实验操作的接触较少,缺乏常用实验基本技能和理论的系统学习。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使研究生实验的基本技术得到较系统的学习,为今后实验研究打基础,成为我们开设分子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的动因。分子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是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研究生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课堂讲授的理论与实验操作部分结合起来。通过学习理论,使学生了解分子细胞生物学知识和理论的由来,通过感性知识,加深对理性知识的理解。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使学习者了解和初步掌握分子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掌握分子生物学基本实验设计、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分析的能力。

  二、以重点实验室为依托,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从我校目前的分子细胞生物学实验室来看,其属于北京市运动机能评定与技术分析重点实验室及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运动能力评价与研究综合实验室的一部分,同时也是首都体育学院校级学术研究平台,拥有良好的工作条件和许多分子细胞生物学实验相关的精密仪器。而

  另一方面,分子细胞生物学实验室的教职人员由多名教授、副教授及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组成,拥有丰富的分子细胞生物学理论及实验经验。多名教师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家体育总局等多项课题研究,并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任课教师注重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并且编写了相关的实验技术培训讲义,每学期定期进行教学研讨活动,讨论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新老问题,并积极参加了国内外培训学习及学术会议,教学相长,在教学工作的同时也使自身业务水平得到提高。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通过科研很好地反哺教学,适应学科发展及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三、以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设计教学内容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研究生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科研和创新精神的专业人才,因此以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设计分子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内容,有利于帮助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研究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运用分子细胞生物学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增强研究生的实践及科研创新能力。我校早在2000年就曾经为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研究生开设分子细胞生物学实验相关课程,国内部分体育院校也开设了此课程,大部分高校采用已出版的医学专业或生物专业的实验教材,实验内容并未体现出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特点。在本轮教学改革和教学大纲制定过程中,我们根据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研究生的特点,编写适合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研究生使用的分子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课程讲义。分子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将课堂讲授的理论与实验操作部分结合起来。理论部分重点讲授分子细胞生物学基础知识、理论和概念,分子细胞生物学实验研究进展,分子细胞生物学实验在运动人体科学领域研究工作中的应用,常用仪器设备介绍与使用,实验规范训练及实验安全教育。通过学习理论,使学生了解分子细胞生物学知识和理论的由来,通过感性知识,加深对理性知识的理解。在实验操作部分,我们也充分结合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特点,以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设计教学内容,将研究生及其导师在科研课题研究中较为常用的分子细胞生物学实验的方法手段编入教学大纲,如光学显微镜技术、电子显微镜技术、细胞分离及体外培养、真核基因表达调控技术、蛋白质分析技术、细胞化学及免疫细胞化学技术等。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使学习者了解和初步掌握分子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且强调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掌握分子细胞生物学基本实验设计,提高实验结果分析的能力。

  四、运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与方法

  分子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方式主要为讲授和实验。讲授课重点在于阐明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实验课则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除以上两种教学方式外,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科研思维能力,我们还将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引入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研究生分子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的课堂教学。PBL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式,并按照“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查找资料—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教师总结”的思路实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综合思考能力[4-5]。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有许多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开阔学生的思路。

  

篇三:运动人体科学本科毕业论文

  我国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发展现状分析

  最新好资料推荐-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我国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发展现状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针对目前我国运动人体科学的应用情况、论文

  研究现状、课程设置、实验室的建设使用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究学科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为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建议,同时也有助于竞技水平的提高和人类健康状况的改善,加快实现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迈进。

  关键词: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建设,发展

  Abstract: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竞技体育不断攀登高峰,新的训练理论的形成和新的训练方法的选择需要寻找有力的科学支点;全民健身活动的广泛开展需要科学的指导;以及现代社会对健康问题的普遗关注。致使体育科学原有的运动训练学和体育教育理论难以满足需要,在这样的背景下运动人体科学应动而生,它的形成为指导科学训练,攀登竞技体育高峰,科学合理地规划人们的健身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持。

  我国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发展已有20多年,期间取得了较多可喜的成就,也积累了许多的办学经验,现在已经学科齐全,并具有高水平的科技和教学人才队伍,全国已建成近40个具有良好设备、能进行基础研究和运动监控的重点实验室,全民健身、运动训练、运动人体科学等方面的研究都可并架齐驱,达到国际水平[1]。为我国体育和康复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新兴的边缘交叉专业,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建设还处在不断摸索中,由于各种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各院校之间在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等方面的交流还比较少,专业建设不够规范,各地区专业的发展也不甚平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建设如何适应我国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质量人才,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2]。起源及发展历程

  运动人体科学是研究体育运动与人体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学科群,包括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心理学、体质测量与评价、保健康复学及运动医学等学科,是体育学领域的重要基础学[3]。

  国外也将该学科称为人体运动科学(HunmanMovementScience,HMS)。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体系,运动人体科学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早在18世纪就有外国学者开始了对人体运动理论的研究。1890年,瑞典学者鲍瑟在其撰写的《教育体操专用运动学》中首先提出了“人体运动学”一词。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生物力学、心理学、运动训练学、体育教育理论的发展,人体运动理论在整合诸学科理论的基础上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971年Rasch,P.J在《TheSinceofHumanMovement》(人体运动的科学)一书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人体运动科学的概念并指出了人体运动科学的发展方向。

  精品好资料-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最新好资料推荐-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与国外体育强国相比,我国的人体运动科学的发展相对落后。1963年新中国第一个由国家统一制定的《高等学校通用专业目录》中首次将隶属于运动人体科学学科体系的运动保健专业列为试办专业;我国1988年第二次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目录中将体育本科专业设里为7类9种专业,其中包括运动人体科学类的体育生物科学专业;1989体育保健康复专业培养目标培养从事体育保健康复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康复工作的专门人才,体育生物学科专业培养目标培养从事体育生物学科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4]1998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再次审定的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对原1989专业目录中的各专业设置本着“科学、规范、拓宽”的原则,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将体育学类中的原体育保健康复本科专业与体育生物学本科专业进行整合,更名为“运动人体科学本科专业”,专业培养目标调整为:“本专业培养具备运动人体科学理论和实验研究能力,能在中等以上学校、体育科研机构、运动训练基地和保健康复等部门,从事运动人体科学方面的教学、科研、竞技运动和康复指导的高级专门人才”。使原体育保健康复专业学生毕业后所面对的服务对象由重点在伤、病、残人群,转向了更广阔的领域———健康和亚健康人群以及运动员群体[5]2007年动人体科学专业培养目标(拟定)培养掌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知识与技能,具有较强的应用与实践能力,能胜任运动康复、体育健康促进和竞技体育医学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专门[6]2012年新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继续延用运动人体科学一词。

  运动人体科学的形成源于体育的进步。基于竞技体育的发展,现代竞技科学的研究中心导向人体运动,而且从原有的单一研究结构转向多元的研究结构,这就促使了体育科学与生物科学、医学的融合,使人体运动科学从这些学科中极取了精华和专门知识,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运动人体科学。并且伴随着社会及人类文明的发展,运动人体科学不仅在竞技科学领域,而且在大众健身、休闲休育、预防医学、康复工程、社会学等领城发挥了极大作用。运动人体科学发挥其功能的过程中,运动(人体的运动)是其前提条件和实现目标的主要方法和手段;而该学科的科学性则属于体育科学、生物及生命科学、医学和社会学共同的范礴;其研究对象是运动状态下的人体[2]。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应用现状

  运动人体科学知识的运用是高校体育科学训练的有力保障近些年,随着科技的进步,美国发明了标枪新材料,日本发明了新式游泳衣和新型跑道等。运用运动人体科学知识与方法,帮助教练员在训练运动员时得到可靠的数据,德国人始创的用于测量血乳酸判定运动量的方法,现在已得到广泛运用,它解决了几十年来困扰教练员的难题。先进的摄像技术为运动员提供最可靠的训练反馈信息。俄罗斯游泳运动员波波夫夺得过奥运会、世界锦标赛多项冠军,并创造了50m、100m、200m自由泳世界纪录,他之所以能一直保持优势,全得益于科学训练,其中运动人体科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今天,要想在高水平运动竞赛中提高技术水平,必须要在训练的全过程运用最新科技成果,把训练与科研组织成一个整体,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国外的优秀教练员,往往是边训练、边检测,一个现代教练员,应该同时是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和生物力学专家,科学训练中对营养、疲劳康复、伤病防治等等手段都是不可忽视的,现代运动训练已经与运动人体科学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篇四:运动人体科学本科毕业论文

  体育教学毕业论文引入实验

  体育教学毕业论文引入实验

  1研究方法和手段单一

  针对唐山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09级本科生选题结果进行统计,关于调查研究的选题占82.5%,与往年基本一样。特定的选题内容决定了后面的研究方法,绝大多数学生的论文中尽管有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实际上绝大多数人仅仅使用了文献法和问卷调查法,其余方法并未真正使用,流于形式。出现以上情况有学生的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主观方面的原因的学生研究方法能力掌握极少,平时学习中教师没有教给学生一些常见研究方法,仅有极个别学生参与到任课教师课题研究项目,经历一些研究学习,掌握一些科研方法和技巧,而绝大多数学生对研究方法仅仅从体育统计学等课程中零星掌握一点,且缺乏实践训练,因此自身论文设计中只能选择文献资料法及问卷调查法,而文献资料法是学术论文研究最基本的基础性研究方法,因而学生论文主要使用的是问卷调查法,研究论文也是对调查数据做一个简单归类,进行定性描述,缺乏精确的统计分析。研究方法能力的不足反过来也限制了毕业论文的选题,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等内容很少涉及,实验法、测量法、统计法应用偏少。客观方面,地方院校体育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师本身科研能力有限,在毕业论文的选题和研究方法上缺乏有效指导,另外学校毕业论文规范中对综述性文章比例有一定限制,因此学生更多选择调查性研究论文,但本科生具备的理论水平有限,难以在拟定选题中采用各种研究方法进行深层次挖掘与分析,单一的研究方法限制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2“体育科研方法”课程的局限性

  直到1991年,国家教委出台的第三套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计划》中,才在限制选修的课程模块中,设置了“体育方法学”课程,并明确规定在第8学期安排“科学研究与毕业论文”这一环节,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文字表达能力”[4]。2003年教育部出台新课程方案中“体育科研方法”规定为一般必修课程,但不硬性规定学分、学时,明确其为研究方法的入门课程,其宗旨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科研方法,培养体育科研的能力[5]。“体育科研方法”课程的学习对学生科研能力的掌握,撰写毕业论文至关重要,但目前唐山师范学院相应课程教学存在一定问题。第一点,对课程的重视度不够,体育教育专业培养大纲虽然将“体育科研方法”列为必修课,但考核性质安排为一般考察课,平时和期末考核比较松散,学生简单完成一个考核作业即完成任务,大纲修订时学分、学时的调整比较频繁,效果不理想。第二点,课程安排和“体育统计学”重合较多“,体育科研方法”课程和“体育统计学”课程学时都安排为32学时,两门课程在研究方法的章节教学中重合较多,较多内容重复教学,而且两门课程都是以课堂理论面授为主,内容枯燥,课后实践较少。第三,教师执教能力有待完善,同其他院校类似“,体育科研方法”课程教学由本专业科研能力突出的教师担任,该课程需要教师有丰富的跨学科知识,不但要掌握一定扎实的

  统计学知识,对本学科科研特点及学术前沿要有深入理解,但近几年教学工作以青年教师为主,教师缺乏系统的科研方法学习,只是根据自身优势科研方向对“体育科研方法”进行一定角度的阐述,而且以理论性灌输为主,与体育科研实践结合较少。结果就是授课内容与学生毕业论文需要不相符合,如教师讲授很多调查性研究方法,一旦学生选择应用实验法相关题目,论文如何撰写就将极大困扰学生,不得不求教指导教师。

  3体育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引入实验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3.1选题内容可行性分析

  体育学属于交叉性学科,各专业均涉及大量文科及理科课程。根据黄汉升[3]对2004-2009届全国优秀本科毕业论文的调查,认为运动人体科学类论文是学士论文中总体质量较高的文章,选题能够反映该学科热点问题,实验设计较严谨,仪器比较先进,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较强,优秀论文多集中在运动生理、生化方向。体育教育专业和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虽然培养方向不一样,但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中依然保留大量自然科学类必修课程,可以从理科方向选题去探索体育实践问题,分析动作技术特点,可以从运动生物力学方向选题,涉及人体机能评定,研究评价方法可以从运动生理等角度选题。但体育教育专业选题一大问题就是大量重复,选题困难,无新意和亮点,实验方法应用太少,唐山师范学院体育专业近几年学生毕业论文选题也存在同样问题,学生选题追求简单、易写,以学校体育调查类选题为主,运动人体科学类选题极少。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学生理论基础极为薄弱,缺乏应用多种研究方法去深度挖掘运动人体科学类论文的内容,不敢有质疑,不了解通过何种渠道去获取文献资料,因此对此类选题不敢涉及,实践访谈中有学生对大学生减肥方法感兴趣,但考虑到要进行实验设计,使用体成分仪进行测试获取数据,还要进一步统计分析,感觉困难,选择放弃。此类情况不少见,实际上对于本科毕业论文的实验设计和要求对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并不复杂,需要相关课程教师,尤其是理论课教师教学中引导学生多思考,扎实掌握理论基础。其次,教师的实验教学工作不足,学生实验课学习不够扎实,不能利用现有条件去设计实验思路,还有一个常见原因,那就是学生有良好的实验基础,但不了解此类选题而遗漏,个别地方院校教学和毕业工作思路较为保守,墨守成规,学生毕业论文工作以稳为主,很多指导教师并未引导学生在自然科学方向去选题,一届照搬一届,选题内容上无新意,没有突破。唐山师范学院体育系针对以上情况,2010年开始引导学生选择运动人体科学类选题,并进行精心指导,帮助学生充分利用实验室,进行合理实验设计,个别学生毕业论文质量明显提高,同时也带动了其他学生学习,取得不错效果,证明利用实验室,进行实验设计完成运动人体科学类毕业论文是可行的。例如,有学生对运动性疲劳评价感兴趣,设计体育课后各类恢复手段对疲劳消除影响的实验,测定不同方式恢复方式后人体心率、血压和血乳酸的水平,实验采用重复测量设计,取得良好效果,观察到了积极性恢复手段的应用起到加速心率和血压恢复的过程,学生通过论文的'完成也加深了对相关理论的学习。另有学生选择应用性研究,比较不同力量训练方式对跆拳道大学生运动员下肢肌肉爆发力的影响差异,取得预期效果,论文均入选本校优秀本科毕业论文。以上表

  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采用实验性、测量性等方法,充分利用实验室条件,可扩大选题范围,提高毕业论文的研究价值和质量。

  

  

篇五:运动人体科学本科毕业论文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参考文档/双击可除

  运动人体科学学院级学生实习总结

  运动人体科学学院级学生实习总结朱晓兰运动人体科学学院实习是我院本科生必修的课程之一,是学生对自己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性检验的过程,又是走向工作岗位前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同时也是对学院教学工作的一次“质检”过程。实习对本科生毕业后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适应本职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院历来十分重视本科生的实习工作,把本科生的实习当成全院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来抓。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的形势,从××年开始,我院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新的本科生实习方案,对学生实习时间和内容作了相应的调整。纵观级学生整个实习过程,综合各方面意见,可以看出,此次实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参考文档/双击可除

  习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通过实习,不仅使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得到了提高,而且促进了实习单位各方面的工作。

  一、实习时间的安排更趋合理我院级以前毕业生的实习活动在第七学期前九周完成。由于实习时间比较短,使实习计划无法有效而顺利地完成。针对这种情况,级以后的实习时间调整为第六学期和第七学期,在我院实验中心和康复中心分散进行。经过三年的实践,发现这种安排在实践中难度很大,存在许多弊病。今年,由于学生在第七学期大多数已修完毕业学分,前九周时间空闲,而后九周忙于考研复习和做毕业论文的前期准备工作,考虑到今年毕业班的特殊情况,经过学院研究,并请示有关部门,决定把级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学生的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末结束后至第七学期的前九周结束,即在⒎⒏⒐四个月进行实习。这样一方面增加了实习时间,另一方面也使实习更加集中,既保持了实习时间的连续性,便于实习工作的深入开展,又不影响学生在第七学期的后九周毕业论文和学生考研复习等工作。二、实习基地的建立为实习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过去,由于实习基地的不确定以及经费不足等原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参考文档/双击可除

  因,我院学生的实习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体疗康复实习(在我院康复中心进行);第二部分是病例实习(在我院康复中心进行);第三部分是科研仪器操作及科研实习(在我院实验中心进行)。这种实习方案虽然实习内容很丰富,但由于实习基地的范围很狭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因此实习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为了使实习更有效,更有针对性,我院下决心实行实习改革,××年月,我院主管教学的副院长王瑞元教授亲自到上海、无锡、宜兴等地进行考察调研。通过考察调研发现,基层运动队和科研单位对我专业学生非常欢迎,经多方协调,河北体育科研所、江苏体育科研所、安徽体育中心、上海体育运动技术学校汇丰基地、上海闵行区少体校、北京康比特威创体育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国家体育总局游泳中心、信息管理中心、社体中心、朝阳医院康复保健科等单位能够接纳我院的学生实习,有些单位希望成为我院长期的实习基地。鉴于这种情况,由副院长王瑞元牵头,办公室主任兼教学秘书李珉、辅导员朱晓兰协助,在学院院长谢敏豪和党总支副书记李荷的支持下,完成了级名学生的实习派遣工作。(具体安排请详见附表:级实习派遣明细表)

  三、实习的内容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参考文档/双击可除

  在级实习过程中,学生在不同的实习基地完成了不同的实习内容,包括:⒈以科研实验为主的实验室工作(江苏体科所、河北体科所等科研单位);⒉保健康复工作(国家奥运集训队、朝阳医院康复保健科);⒊随队科研教练工作(河北秦皇岛自行车训练基地、安徽体育局水上中心);⒋科学营养膳食指导工作(上海闵行区少年体校);⒌运动营养品的开发研制及推广工作(康比特公司);⒍办公室行政文秘工作(体育总局游泳中心、社会体育指导中心);⒎计算机网络工作(国家体育总局信息中心);⒏宣传工作(校党委宣传部)等等。由于实习内容丰富,使学生在多方面得到了锻炼,也为他们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四、实习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生实习期间,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及时解决可能出现的各方面问题,副院长王瑞元带领李珉和朱晓兰专门到各实习基地了解实习情况。各实习单位都非常重视学生的实习,派专人进行指导,并做到有计划、有实施、有保障。康比特公司专门为我院学生制定了长达页的实习计划,并配有专门的指导老师;运动医学研究所的领导亲自带领实习生进行课题研究;被派往国家体育总局各中心的学生都被各中心领导委以重任,独当一面完成工作;各体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参考文档/双击可除

  科所对我院学生进行专门培训,并将所里贵重的实验仪器提供给学生使用,并对实习学生加以指导。通过实习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他们动手操作的能力,使他们将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在一起,提高了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为他们今后不论是继续深造还是走向工作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受益匪浅。

  我院学生通过他们诚恳的态度、谦虚的品格、敬业的精神和艰苦的工作得到实习单位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认可,对我院学生不怕苦、不怕累、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开展工作等等表现给与了高度评价和赞赏,有的甚至要求延长学生的实习时间,有的明确表示要学生毕业后去工作,可以看出,我院学生在各实习单位充分展现了北京体育大学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展现了运动人体科学学院学生较强的专业理论水平和较多的综合素质以及良好的学风。同时,通过脚踏实地的工作,为实习单位各项工作的开展发挥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五、今后实习过程中需着力解决的问题新的实习方案的施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为了保证今后的学生实习工作更加有效而顺利的开展,还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调整⒈级的第七学期前九周的课程安排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参考文档/双击可除

  由于实习占用第七学期前九周的时间,这对于执行教学的级、级学生,就存在要适当调整教学计划的问题,使他们必须在第六学期结束前修完所有学分,以便使他们更集中精力参加实习。

  .做好实习前的准备工作通过本次实习,许多学生感觉到专业实习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实验仪器的操作,而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锻炼和培养是远远不够的,而且由于人员和资金等问题,现有的实验、科研仪器还不能让每个学生亲手操作,阻碍了学生综合专业水平的提高,今后学院要重点解决此问题。.建立巩固的实习基地创造更多的实习机会、丰富实习内容、建立巩固的实习基地应成为我院今后的工作重点之一,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并结合自己今后的工作进行选择,使实习更有针对性,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毕业实习和论文相结合。学生的毕业论文题目及指导教师应在实习前确定,以便将实习内容与毕业论文紧密联系,使实习与毕业论文同时进行,一举两得。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参考文档/双击可除

  

  

篇六:运动人体科学本科毕业论文

  领取免费查重软件+一键修改降重

  www.4koo.cn运动人体科学论文题目

  一、最新运动人体科学论文选题参考1、运动人体科学研究进展与应用2、浅析高校开放式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的社会功能3、运动人体科学领域学者学术影响力分析4、康复医学现状与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重新定位5、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6、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实验教学探讨7、对我国高等体育院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若干问题的思考8、高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开放的实践与思考9、运动人体科学领域学者学术影响力分析10、普通高等学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课程建设的调查研究11、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12、运动人体科学课程群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讨13、差异蛋白质组学在运动人体科学中的应用展望14、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15、运动人体科学开放式实验研究16、血氨测定在运动人体科学中的应用17、哈尔滨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发展若干问题的探讨18、加强运动人体科学研究,适应国际最新发展19、蛋白质组技术及其在运动人体科学中的应用展望20、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医学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

  领取免费查重软件+一键修改降重

  www.4koo.cn

  二、运动人体科学论文题目大全1、现代教育技术在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2、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3、论高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的建设改革4、对我国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研究生论文选题的分析5、高师体育院系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思考6、论普拉提对舞蹈训练的辅助作用——以运动人体科学的角度7、医学院校培养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人才探析8、医学院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大学生专业承诺研究9、运动人体科学研究方法对中国传统养生方法健身机理的研究进展10、高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策略思考11、普通高校体育系运动人体科学的教学改革及其对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12、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本科学生实验技能培养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13、代谢组学:运动人体科学研究的新工具14、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开放的实践探索15、合作学习理论对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启示16、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析17、安徽省体育院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课的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18、关于“运动人体科学技术”概念的提出与界定的研究19、医学院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发展方向分析20、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在运动人体科学中的研究展望

  领取免费查重软件+一键修改降重

  www.4koo.cn

  三、热门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课程设置与学生能力结构调查分析2、光学技术在运动人体科学中的应用3、基于VR的运动人体科学虚拟实验系统研究4、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医体复合型"人才培养与教学创新研究——南京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系教学改革创新巡礼5、体育专业运动人体科学课程实验教学改革——基于人本主义视野下的探索6、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保健推拿》课程改革的阶段研究报告7、资源共享条件下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建设8、基于核磁共振的代谢组学方法应用于运动人体科学研究的优势与障碍9、光学技术在运动人体科学中的应用10、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专业课模块化设计探索11、1999~2009年我国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分析12、新建本科院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建设的改革探索13、学生自我训练为主的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模式研究14、人类基因组计划与运动人体科学研究15、单核苷酸多态性在运动人体科学中的作用16、光学技术在运动人体科学中的应用17、运动人体科学研究方法的现状及展望18、浅析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建设的创新点19、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20、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课程方案的研究

  领取免费查重软件+一键修改降重

  www.4koo.cn

  四、关于运动人体科学毕业论文题目1、运动人体科学2、运动人体科学3、运动人体科学网络课程的设计4、山东体院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改革与建设探索5、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思考6、对我国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现状思考7、办好运动人体科学本科专业的理论与实践8、运动人体科学在高校体育实践中的作用9、运动人体科学模块化实验研究10、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实验教学改革初探11、我国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本科)办学现状的调查研究12、略谈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13、高师体育专业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课现状分析14、我国高校运动人体科学本科专业建设现状分析15、从培养方案探讨我国运动人体科学研究生人才培养特征16、运动人体科学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17、大学体育院系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建设的新思路——“三性”实验室的构建18、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理性选择研究19、运动人体科学基础理论实验教学改革研究20、我国高校运动人体科学学科建设现状

  领取免费查重软件+一键修改降重

  www.4koo.cn

  五、比较好写的运动人体科学论文题目1、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设置独立综合实验课的思考与实践2、近十年我国运动人体科学发展概述3、高校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教材难度设计的定量分析4、南京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重点学科建设的思考5、高师体育院系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思考6、体育专业运动人体科学课程实验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7、运动人体科学虚拟实验系统的研制8、新时期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9、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探究10、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现状及其对策分析11、高校体育院系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开放新思路12、运动人体科学在美国舞蹈教育领域中的实践与发展——对美国杨伯翰大学舞蹈系人体科学课程的认识与思考13、蛋白质组学及其技术在运动人体科学中的研究14、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的素质教育功能15、蛋白质组学及其相关技术在运动人体科学中的应用16、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及其相关技术与运动人体科学研究进展17、基因组学及其相关技术在运动人体科学中的应用18、运动人体科学对武术科学化进程的影响——兼论武术健身的理论基础19、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开放共享与创新人才的培养20、运动人体科学课程专题化教学探析

  

  

篇七:运动人体科学本科毕业论文

  二二二二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设计设计设计评审表评审表评审表评审表本页打印本页打印本页打印本页打印论文题目论文题目论文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姓名作者姓名年年年级级年年年级级指导教师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定定定稿稿稿日日日期期关键词关键词关键词353535关键词关键词关键词353535指导教师评定成绩指导教师评定成绩指导教师评定成绩指导教师评定成绩本页全手写本页全手写本页全手写本页全手写评审评审评审基元基元基元评审要素评审要素评审要素评审内涵评审内涵评审内涵满分满分满分指导教师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实评分实评分实评分选题选题选题质量质量质量252525目的明确目的明确目的明确符合要求符合要求符合要求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体现学科专业特点和教学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体现学科专业特点和教学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体现学科专业特点和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达到毕业论文设计综合训练的计划的基本要求达到毕业论文设计综合训练的计划的基本要求达到毕业论文设计综合训练的目的

  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文本格式

  二○○四年十一月一日

  (本页打印)

  学科分类号

  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中文):

  (英文):

  姓学院

  名号(系)

  专业、年级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诚信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手写)二○○年月日(打印)

  一、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

  论文(设计)题目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职称所属院、专业、年级预计字数院

  (本页全打印)

  专业开题日期

  年级

  选题的根据:1)说明本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2)综述国内外有关本选题的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

  主要内容:

  研究方法:

  (打印)

  完成期限和采取的主要措施:

  (打印)

  主要参考资料:

  (打印)

  指导教师意见:

  (手写)

  签年

  名:(手写)月日(手写)

  (本页全手写)

  开时间与会人员姓名职务(职称)姓名题报告会纪要地点职务(职称)姓名职务(职称)

  会议记录摘要:

  会议主持人:记录人:年月日

  指导小组意见

  负责人签名:年月日

  学院意见

  负责人签名:年月日

  二、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评审表

  论文题目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职称所属院、专业、年级字数院定稿日期

  (本页打印)

  专业

  年级

  中

  文

  摘

  要

  关键词(3-5个)

  英

  文

  摘

  要

  关键词(3-5个)

  指导教师评定成绩

  评审基元评审要素目的明确符合要求理论意义或实际价值选题恰当查阅文献资料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研究方案的设计能力研究方法和手段的运用能力外文应用能力文题相符论文质量35%写作规范论文篇幅实评总分指导教师评审意见:写作水平评审内涵

  (本页全手写)

  满分10指导教师实评分

  选题质量25%

  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体现学科、专业特点和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达到毕业论文(设计)综合训练的目的。符合本学科的理论发展,有一定的学术意义;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应用性研究中的某个理论或方法问题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实际价值。题目规模适当,难易度适中;有一定的科学性。能独立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归纳总结本论文所涉及的有关研究状况及成果。能运用所学专业知识阐述问题;能对查阅的资料进行整理和运用;能对其科学论点进行论证。整体思路清晰;研究方案合理可行。能运用本学科常规研究方法及相关研究手段(如计算机、实验仪器设备等)进行实验、实践并加工处理、总结信息。能阅读、翻译一定量的本专业外文资料、外文摘要和外文参考书目(特殊专业除外)体现一定的外语水平。较好地完成论文选题的目的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充分;条理清晰;语言流畅。符合学术论文的基本要求。用语、格式、图表、数据、量和单位、各种资料引用规范化、符合标准。文科15000字左右,理科10000字左右。成绩等级

  10510105105515105

  能力水平40%

  指导教师签名:

  说明:评定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实评总分90—100分记为优秀,80—89分记为良好,70—79分记为中等,60—69分记为及格,60分以下记为不及格。

  评阅教师评定成绩

  评审基元评审要素目的明确符合要求理论意义或实际价值选题恰当查阅文献资料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研究方案的设计能力研究方法和手段的运用能力外文应用能力文题相符论文质量35%写作规范论文篇幅实评总分评阅教师评审意见:写作水平评审内涵

  (本页全手写)

  满分10评阅教师实评分

  选题质量25%

  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体现学科、专业特点和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达到毕业论文(设计)综合训练的目的。符合本学科的理论发展,有一定的学术意义;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应用性研究中的某个理论或方法问题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实际价值。题目规模适当,难易度适中;有一定的科学性。能独立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归纳总结本论文所涉及的有关研究状况及成果。能运用所学专业知识阐述问题;能对查阅的资料进行整理和运用;能对其科学论点进行论证。整体思路清晰;研究方案合理可行。能运用本学科常规研究方法及相关研究手段(如计算机、实验仪器设备等)进行实验、实践并加工处理、总结信息。能阅读、翻译一定量的本专业外文资料、外文摘要和外文参考书目(特殊专业除外)体现一定的外语水平。较好地完成论文选题的目的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充分;条理清晰;语言流畅。符合学术论文的基本要求。用语、格式、图表、数据、量和单位、各种资料引用规范化、符合标准。文科15000字左右,理科10000字左右。成绩等级

  10510105105515105

  能力水平40%

  评阅教师签名:说明:评定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实评总分90—100分记为优秀,80—89分记为良好,70—79分记为中等,60—69分记为及格,60分以下记为不及格。

  三、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记录表

  论文题目作者姓名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

  (打印)(打印)

  所属院、专业、年级(打印)院专业年级

  (打印)

  答辩会纪要地点姓名职务(职称)

  时间答辩小组成员姓

  (手写)

  名职务(职称)

  (手写)

  姓名职务(职称)

  (手写)

  (手写)

  答辩中提出的主要问题及回答的简要情况记录:

  (手写)

  会议主持人:记年录人:月

  (手写)(手写)

  日(手写)

  评语:

  答辩小组意见

  (本栏全手写)

  评定等级:负责人(签名):评语:年月日

  院学位委员会意见论文(设计)最终评定等级:负责人(签名):评语:学院(公章)年月日

  (本栏全手写)

  校学位委员会意见评定等级:负责人(签名):年月日

  湖南师范大学专业学科分类号

  专业名称教育学学前教育教育技术学心理学公共事业管理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法学社会学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学与行政学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英语俄语日语音乐学音乐表演美术学艺术设计学新闻学编辑出版学播音与主持艺术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物理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土地资源管理体育教育运动训练运动人体科学机械制造与工艺教育应用电子技术教育服装设计与工艺教育装潢设计与工艺教育专业学科分类号0401040104010715110305010601010103010303030403040201110211021102050205020502050405040504050405030503050407010701070207160806070307030811070407040707070707071103040204020402

  附件三

  湖南师范大学院专业级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成绩汇总表

  本专业准毕业生数不及格等及人数优秀等级人数良好等级人数及格等级人数

  200学号姓名论文题目

  年指导教师

  月日论文是否推荐成绩到学校评优

  湖南师范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撰写规范

  二○○四年十一月一日

  湖南师范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

  撰写毕业论文(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某些理论问题,培养学生科学研究、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是高校教学的重要实践环节。为了统一和规范我校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保证我校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特制定《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

  一、论文文本构成毕业论文(设计)包括前置部分、主体部分、附录部分。具体构成及顺序如下:封面毕业论文(设计)诚信声明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前置部分毕业论文(设计)评审表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记录表目录插图索引(必要时)附表索引(必要时)毕业论文(设计)论文题目作者专业、年级、姓名中文摘要关键词(中文)英文摘要主体部分关键词(英文)章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参考文献致谢—1—2节2.12.22.3··条2.2.12.2.22.2.3··图1(或图2.1)图2·表1(或表2.1)表2·款2.2.2.12.2.2.22.2.2.3··

  二、内容要求1.论文题目题目应该简短、明确、有概括性。通过题目,能大致了解论文内容、专业特点和学科范畴。但字数要适当,一般不宜超过20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封面上的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分别用中英文表述。2.摘要与关键词1)、论文摘要摘要应概括反映出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方法、成果和结论,语句通顺,文字流畅。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图表、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中文摘要以300—500字为宜,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一致,文字表达自然流畅,无语言错误。2)、关键词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论文(设计)主要内容的通用词条。关键词一般为3-5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排列,外延大的排在前面。3.目录目录以文章内容的先后为序,按章、节、条三级标题编写,要求标题层次清晰。目录中的标题要与正文中标题一致,目录中应包括绪论、论文主体、结论、参考文献、附录、致谢等。目录中的页码要与正文中的页码相一致。4.正文正文是毕业论文(设计)的主体和核心部分,一般应包括绪论、论文(设计)主体及结论等部分。1)、绪论绪论是毕业论文(设计)主体的开端。绪论应对与选题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进行综述。其主要内容包括:选题的背景及目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和相关领域中已有的成果;尚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设计和研究方法等。绪论一般不应少于1500字。2)、毕业论文(设计)主体主体是毕业论文(设计)的主要部分,要求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主体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各方面:(1)毕业论文(设计)总体方案设计与选择的论证。(2)对本研究内容及成果进行较全面、客观的理论阐述,应着重指出本研究内容中的创新、改进与实际应用之处。凡引用、转述、参考他人的成果或资料,均须注明出处。(3)自然科学论文应推理正确,结论清晰,无科学性错误。(4)管理和人文学科的论文应包括对所研究问题的论述及系统分析、比较研究,模型或方案设计,案例论证或实证分析,模型运行的结果分析或建议、改进措施等。3)、结论结论是毕业论文(设计)的总结,是整篇设计(论文)的归宿。要求精炼、准确地概述全文的主

  要观点:或自己赞成的观点、或自己反对的观点、或自己的创造性工作与新的见解、或进一步提出需要讨论的问题和建议等。5.参考文献按正文中出现的顺序列出直接引用的主要参考文献。毕业论文(设计)的撰写应本着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凡有引用他人成果之处,均应按引文出现的先后顺序列于参考文献中。即列出正文中以标注形式引用或参考的有关著作和论文。一篇论著在论文中多处引用时,在参考文献中应将序号归并到一起集中列出。除特殊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外,原则上均应有2篇以上的外文参考文献。6.附录对于一些不宜放入正文中、但作为毕业论文(设计)又是不可缺少的部分,或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毕业论文(设计)的附录中。例如,过长的公式推导、重复性的数据、图表、程序全文及其说明等。7.致谢致谢中主要感谢导师和对论文工作有直接贡献及帮助的人士和单位。

  三、书写规范与打印要求1.文字和字数除外语专业和留学生外,一般用汉语简化文字书写,字数规定:文科不得少于15000字,理工科不得少于10000字。2.书写论文一律由本人在计算机上输入、编排并打印在A4幅面白纸上,单面打印。3.字体和字号论文题目:3号黑体论文中的大、小标题:4号黑体正文:4号仿宋体页码:5号仿宋体数字和字母:TimesNewRoman体4.封面论文封面规范见附件中的“文本格式”,论文封皮一律采用A4白色铜板纸。封面上要求填写的内容一律打印填写。专业名称的表述一定要准确。学科分类号要准确。5.论文页面设置1)、页边距上边距:2.54cm;下边距:2.54cm;左边距3.17cm;右边距:3.17cm;行间距为单倍行距。2)、页码的书写要求

  论文页码从绪论部分开始,至附录,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排,页码位于页面底端居中。封面、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毕业论文(设计)评审表、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记录表和目录不编入论文页码;目录用罗马数字单独编页码。6.摘要中、英文摘要不能过于简略,摘要必须是对全文内容的高度概括。英文的内容及关键词应与中文摘要一致,并要符合英语语法,语句通顺,文字流畅,作者姓名和指导教师姓名用汉语拼音写。英文和汉语拼音一律为TimesNewRoman体,字号与中文摘要相同。7.论文正文论文正文中各标题要突出重点、简明扼要。字数一般在15字以内,不得使用标点符号。标题中尽量不采用英文缩写词,对必须采用者,应使用本学科的通用缩写词。8.引用文献引用文献标示方式应全文统一,并采用所在学科领域内通用的方式,用上标的形式置于所引内容最末句的右上角,用小4号仿字体。所引文献编号用阿拉数字置于方括号中,如:“…成果[1]…”。当提及的参考文献为文中直接说明时,其序号应该用小4号仿宋体与正文排齐,如“由文献[8,P10-14]可知”。不得将引用文献标示置于正文中的各级标题处。9.名词术语科技名词术语及设备、元件的名称,应采用国家标准或部颁标准中规定的术语或名称。标准中未规定的术语要采用学科通用术语或名称。全文名词术语必须统一。一些特殊名词或新名词应在适当位置加以说明或注解。采用英语缩写词时,除本学科广泛应用的通用缩写词外,文中第一次出现的缩写词应该用括号注明英文全文。10.数字除习惯用中文数字表示的以外,一般均采用阿拉伯数字。年份一概写全数,如2003年不能写成03年。11.表格每个表格应有自己的表序和表题。并应在文中进行说明,例如:“如表1.1”;表头设计应简单明了,尽量不用斜线;表头与表格为一整体,不得拆开排写于两页。表中数据应正确无误,书写清楚。数字空缺的格内加“一”字线(占2个数字),不允许用“〞”或“同上"之类的写法;表内文字一律用5号仿宋体。表中若有附注时,用小5号仿宋体写在表的下方,句末加标点。仅有一条附注时写成:注:„;有多条附注时,附注各项的序号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例如:注1:„。12.图毕业设计的插图应与文字紧密配合,文图相符,内容正确。选图要力求精练。1)、制图标准:插图应符合国家标准及专业标准。2)、图题及图中说明

  每幅插图均应有图题(由图号和图名组成)。图题置于图下,用5号宋体。有图注或其他说明时应置于图题之上,用小5号仿宋体。图名在图号之后空一格排写。引用图应说明出处,在图题右上角加引用文献号。图中若有分图时,分图号用(a)、(b)等置于分图之下。图中各部分说明应采用中文(引用的外文图除外)或数字项号,各项文字说明置于图题之上(有分图题者,置于分图题之上)。3)、插图编排插图与其图题为一个整体,不得拆开排写于两页。插图处的该页空白不够排写该图整体时,可将其后文字部分提前排写,将图移至次页最前面。4)、论文原件中照片图及插图毕业论文(设计)原件中的照片图应是直接用数码相机拍照的照片,或是原版照片粘贴,不得采用复印方式。照片可为黑白或彩色,应主题突出、层次分明、清晰整洁、反差适中。照片采用光面相纸,不宜用布纹相纸。13.注释毕业设计(论文)中有个别名词或情况需要解释时,可加注说明,注释可用页末注(将注文放在加注页稿纸的下端)或篇末注(将全部注文集中在文章末尾),而不用行中注(夹在正文中的注)。若在同一页中有两个以上的注时,按各注出现的先后,须按序编列注号,注释只限于写在注释符号出现的同页,不得隔页。14.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的著录均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3],…,应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及示例如下。□1)、连续出版物[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例如:[1]毛峡,丁玉宽.图像的情感特征分析及其和谐感评价[J].电子学报,2001,29(12A):1923-1927.[2]MaoXia,eta1.AffectivePropertyofImageandFractalDimension[J].Chaos,Solitons&Fractals.U.K.,2003:V15905—910.2).专著[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例如:[3]刘国钧,王连成.图书馆史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15-18,31.[4]T·Parsons,TheSocialSystem,NewYork::FreePress,1961,P36-45.3).会议论文集[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A]口主编.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例如:[5]毛峡.绘画的音乐表现[A].中国人工智能学会2001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北

  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1:739—740.4).学位论文[序号]主要责任.文献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例如:[6]张和生.地质力学系统理论[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1998.5).报告[序号]主要责任.文献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例如:[7]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6).专利文献[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例如:[8]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8,1983-08-12.7).国际、国家标准[序号]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例如:[9]GB/T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8).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例如:[10]毛峡.情感工学破解„舒服‟之迷[N].光明日报,2000-4-17(BI).9).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电子文献的出版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例如:[11]王明亮.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DB/OL].http://www.cajcd.cn/pub/wml.txt/980810—2.html,1998-08-16/1998-10-04.外国作者的姓名书写格式一般为:名的缩写、姓。例如A.Johnson,R.O.Duda引用参考文献类型及其标识说明如下:根据GB3469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数文献类型,如下表:参数文献的标识参考文献类型文献类型标识参考文献类型文献类型标识专著M学位论文D论文集C报告R单篇论文A标准S报纸文章N专利P期刊文章J其它文献Z

  电子文献的标识参考文献类型文献类型标识数据库(网上)DB(DB/OL)计算机程序(磁盘)CP(CP/DK)光盘图书M/CD

  关于参考文献的未尽事项可参见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7714—87)。15.附录论文的附录依序用大写正体A,B,C……编序号,如:附录A。附录中的图、表、式等另行编序号,与正文分开,也一律用阿拉伯数字编码,但在数码前冠以附录序码,如:图A1;表B2;式(B3)等,16.论文印刷与装订毕业论文(设计)按以下排列顺序印刷后从左侧装订。(一)(二)封面;毕业论文(设计)诚信声明;

  (三)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四)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评审表;(五)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记录表;(六)目录;(七)插图索引(必要时);(八)附表索引(必要时);(九)毕业论文(设计)主体部分(含题目、作者专业、年级、姓名、中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词、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参考文献、附录、致谢等)

  湖南师范大学教务处二○○四年十一月四日

  

  

篇八:运动人体科学本科毕业论文

  我国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发展现状及问题纾解

  牛建军;秦秀梅【摘要】通过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从发展规模、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对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办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本科专业1998年以前发展缓慢,1998—2007年是该专业发展快速时期,共有22所院校增设本科专业;高校对培养目标表述都有不同侧重点,使得培养目标带有一定"特色性";由于高校之间存在差异,课程结构比例表现出明显不同,必修课与选修课、学科与术科等课程比例有较大不同;实验室建设不均衡,部级、国家体育总局实验室多集中于博士授权点高校,具有省级重点实验室体育院校居多,且整体建设水平好于普通院校.【期刊名称】《吉林体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34)001【总页数】6页(P68-73)【关键词】运动人体科学;培养目标;课程建设【作者】牛建军;秦秀梅【作者单位】泰山医学院,山东泰安271016;泰山学院附属中学,山东泰安271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04

  运动人体科学是研究体育运动与人的机体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学科群,自1998年由教育部正式列入本科招生目录之后,经过十多年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备

  的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并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日益加剧,该专业越来越多地被社会认识和关注。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建设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解该学科发展状况与存在的问题,为加快运动人体科学学科建设,加速该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借鉴。1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1.1研究对象选择经教育部备案或批准设置运动人体专业的高校为研究对象,共59所院校,其中体育院校15所,医学院校7所,综合院校13所,师范院校21所,其他院校3所。1.2研究方法1.2.1调查法通过互联网访问高校网站,就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招生规模、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师资现状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为本研究提供详实的支撑材料。1.2.2文献资料法通过CNKI中国知网学术资源数据库,以“运动人体科学”为主题,检索近三年来文献,对其中244篇相关论文进行梳理,掌握当前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研究状况。1.2.3数理统计法运用SPSS17.0软件对获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2结果分析2.1运动人体本科专业发展沿革我国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整体发展大体经历了“萌芽时期”、“快速发展时期”、“稳定发展时期”三个阶段。萌芽时期:在上世纪80年代,原北京体育师范学院的学者们,通过考察国内外高等教育办学现状,结合当时中国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依托体育院校教育资源优势,运用市场调节机制,建立体育保健康复专业。

  其主旨在于融合体育、保健、康复,拓展体育价值内涵,开辟体育院校发展空间。因此,在1998年前仅有6所高校招收该专业学生,并且主要以体育院校为主。快速发展时期: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1998年教育部对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专业设置本着“科学、规范、拓展”原则进行调整,这也促使自1998年以后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发展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这期间共有22所院校新增设了运动人体科学本科专业,占总数量73.33%。稳定时期:自2008年以后,每年增设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高校数量有所减少。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各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张,导致高等教育质量的下降。面对这样的形势,中央政府加强了学科专业准入制度,规范学科专业学位授权审核过程,并对具有学位授权资格的学科、专业进行定期评估,在这样严格审核机制面前,不少高校申请条件不达标,影响获得招生资格的高校数量规模。图1历年获得教育部备案或批准设置高等学校运动人体本科专业高校数量2.2运动人体科学学科建设现状学科是高等学校的基本要素,也是高校履行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社会职能的载体,而学科建设是一所高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学科建设对相关学科点和学科体系科学规划和重点建设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对于形成和提升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综合实力具有重大意义。[1]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经过几十年发展,已经取得长足进步,形成体育学、生物学、医学等多学科交叉新兴学科,形成完整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目前,我国具有硕士授权高校有46所,主要集中在体育类院校15所,师范类21所,综合类13所,医学类7所,其他2所。其中具有博士授权高校11所,其中体育院校5所,师范院校5所,综合院校1所。由此显示出当前形势下运动人体学科发展的良好势头,在多类院校中取得长足进步并逐步形成该校优势学科。例如,2002年教育部批准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为国家级重点学科,2007年华东师范大学运动人

  体被教育部评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其二级学科运动人体科学被列为国家重点学科(培育);武汉体育学院、山东体育学院、南京体育学院等6所院校运动人体科学被列为所属省级重点学科;首都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为北京市重点学科,天津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为天津市“重中之重”学科,获批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立项。总之,我国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经过多年不断的努力,在学科建设、研究方向、研究平台和人才梯队培养等方面打下了良好基础,建立了一支高水平、高质量、梯队性运动人体科学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教师队伍,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发展已初具规模。但同时我们也看到,相对于体育院校而言,我国医学院校自2000年开始招生,虽经历近20年发展,但招生规模、资金投入、学科建设等方面仍有很大提升空间。例如,某医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自2004年成立,专职人员2名,实验指导教师13名,总资产达230余万元,占地面积500余平方米。与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实验面积近万米,实验设备经费总投入约1亿元的北京体育大学相比较,其差距不言而喻。运动人体科学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实验设备陈旧老化,实验室面积和经费投入不足等势必影响学生对知识与技能掌握,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表1我国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学科建设分布情况类别院校学位授权学科建设类别院校学位授权学科建设类别院校学位授权学科建设体育类北京体育大学本/硕/博∗∗湖南师范大学本/硕四川大学硕士上海体育学院本/硕/博华中师范大学硕士重庆大学硕士首都体育学院本/硕辽宁师范大学硕士扬州大学硕士武汉体育学院本/硕/博∗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大连大学本科天津体育学院本/硕/博曲阜师范大学硕士北华大学本科成都体育学院本/硕/博∗河南师范大学本/硕吉林大学硕士广州体育学院本/硕山东师范大学硕士河南大学硕士河北体育学院本科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山西大学硕士山东体育学院本/硕∗徐州师范大学硕士太原理工大学硕士沈阳体育学院本/硕云南师范大学硕士医学类山东中医药大学本科西安体育学院本/硕∗江西师范大学硕士

  成都中医药大学本科哈尔滨体育学院本/硕∗江苏师范大学硕士第四军医大学硕士南京体育学院本/硕∗陕西师范大学硕士温州医科大学本科吉林体育学院本/硕西北师范大学硕士泰山医学院本科解放军体育进修学院硕士新疆师范大学硕士赣南医学院本科师范类华东师范大学硕/博∗∗岭南师范学院本科长治医学院本科华南师范大学硕/博综合类清华大学硕士其他重庆三峡学院本科东北师范大学硕/博浙江大学硕士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本科北京师范大学硕/博苏州大学本/硕/博福建师范大学硕/博同济大学硕士注:**国家级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学科2.3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培养目标梳理培养目标所表达的是培养何种人才的命题,它反映的是教育目的,体现的是教育本质规律,[2]也是对培养专业人才一个基本定位,决定着专业学生要达到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直接影响学生毕业后的主要就业方向。从调查结果看,我国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培养目标有两个核心内容,即掌握专业基本理论、技能和培养专门人才,前者是对学生知识能力架构定位,后者是对培养人特质定位。从表2来看,各院校培养目标定位在与教育部1998年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中所提出培养目标保持基本一致的基础上,结合各自办学特点,紧密结合地区、社会对体育人才需求,形成各自不同人才培养特色。例如,体育院校结合自身具有体育优势资源,重点培养能在高级体育科学研究、运动训练、社会健身、运动伤害防护、竞技运动训练科技服务等领域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师范院校则注重具有创新精神和独立科研能力、有较强运用计算机能力、能较熟练地阅读外文专业文献、德才兼备、身心健康高层次科研人才;医学院校则注重突出医学特色,培养能在中等以上学校、体育科研机构、运动训练基地和保健康复等部门单位从事运动人体科学方面的教学、科研、竞技运动和康复指导的具有医药特色的高级专门人才。总之,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培养目标由最初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改变为应用型专

  门人才,人才培养定位重心逐步下移,对培养对象知识、能力、从事工作等方面较之前均有较明显拓宽,专业培养目标更加具体,对学生提出了专业理论和能力高标准。表2我国部分院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培养目标与1989年、1998年和2007年培养目标比较院系/年份专业培养目标1989年体育保健康复培养从事体育保健康复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康复工作的专门人才。[3]1989年体育生物培养从事体育生物学科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3]1998年运动人体科学培养具备运动人体科学理论和实验研究能力,能在中等以上学校、体育科研机构、运动训练基地和保健康复等部门,从事运动人体科学方面的教学、科研、竞技运动和康复指导的高级专门人才。[4]2007年运动人体科学培养掌握运功人体科学专业知识与技能、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能胜任运动康复、体育保健促进和竞技体育医学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5]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培养掌握体育学、生物学、基础医学和教育学相关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能在各级体育科学研究、运动训练、体育教学、健康管理等机构,从事人体机能监控、运动健身指导、运动营养指导、体育教学及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上海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运动人体科学及相关生物学、医学和体育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运动人体科学教学、研究和实验操作的基本能力;能在体育科研机构、运动训练基地、社会健身俱乐部、学校、体质监测中心、健康咨询公司等部门,具备从事运动伤害防护、运动健康管理、运动健身科学指导等工作的基本素质,达到培养应用性较强额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的目标。华东师范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培养具有一定的体育理论素养、了解国内外有关的最新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掌握体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创新精神和独立科研能力、有较强的计算机运用能力、能较熟练地阅读外文专业文献、德才兼备、身心健康的高层次体育教学和科研人才。苏州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培养德、智、体全

  面发展,能在体育科研机构、运动训练基地、社会体育和保健康复等部门以及中等以上学校从事运动人体科学方面的科研、教学以及体育保健与健康指导等工作的专门人才。泰山医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素质,掌握医学、生物学、体育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运动性伤病的预防与康复方法,掌握人群运动健身与训练的身体技能诊断与评价方法,掌握运动人群的体育保健、运动营养与科学运动方法,掌握一定体育专项技能。高校由于规模、行业、背景差异,不同院校对人才培养不同认识,反映出对人才定位不尽相同,经统计,当前培养目标有“应用型专门人才”、“复合型应用人才”、“高素质应用人才”、“高级专门人才”、“体育专门人才”、“高素质复合人才”六种提法,多数高校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占44%。早在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中,将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具备运动人体科学理论和实验研究能力、竞技运动和康复指导的高级专门人才”;高校根据自身学校情况授予理学或教育学学士学位,医学院校也未设医学学士学位。但各高校办学规模也要严格控制,不宜太大,应紧密结合区域实情,实事求是,着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但在调查28所院校中有6种人才培养类型,“是各院校对本专业有自己独到的认识,能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还是各个院校对培养目标的认识没有统一,不清楚本专业到底应该培养何种人才”[6],针对当前高校教育人才培养暴露出的问题,杨叔子指出:“大学的主旋律是育人,而非制器,是培养高级人才,而非制造高档器材。”[7]2.4课程建设及学科结构剖析课程设置是学校开设教学科目,它一方面要根据培养目标和要求来设置,另一方面又要将培养目标具体化,落实到具体教学内容和环节中,从而对专门人才培养产生现实的定向和规范作用。[8]通过调查发现,我国目前绝大部分高校课程设置采用“必修课+选修课+课外实践”的模式。必修课分为公共必修课、学科基础课和专

  业必修课,公共必修课800学时以上,开设课程11-16门,平均学分45,学分比例35%-45%;学科基础课平均500学时,开设课程10门,平均学分30,学分比例18.67%-33.89%;专业必修课平均544学时,开设课程11-28门,学分30-83.5,学分比例20.67%-83.5%;选修课由于研究方向不同,设置课程内容也有差异,对学时和学分要求不同,一般而言选修课与必修课不低于4:6;课外实践环节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方面比专业知识能力更重要的部分,从调查结果来看,课外实践环节学分比例10%左右。有些高校为增强学生对知识应用能力,设置课外知识拓展部分,对于在社会实践活动、科研创新、计算机水平等方面达到学校规定标准,给予学分奖励,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价值。课程设置一方面能体现学校专业办学特色,另一方面应服务于人才培养之需。从对各院校所设置专业课情况分析,排在前十位科目依次为: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解刨学、体育保健学、人体解刨学、人体生理学、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营养学、运动心理学。其中,多数高校开设的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运动生理学等多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以及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从专业课程设置来看,高校对未来社会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形成一致认识,这一点能从各高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培养目标中得到佐证;当然,此举也是高校审时度势,积极迎合当前所倡导的“全民健身,健康中国”的重要举措。但同时也发现,在开设前十位课程中,运动医学类知识居多,使得高校所培养的人才知识结构较为单一,没有形成各自办学特色。因此,借鉴国外先进教学理念,结合国情和校情,努力开发校本课程尤为重要。图2高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不同培养目标表述比例2.5教师队伍建设及实验室建设通过调查发现,无论在职称结构还是在学历结构方面,当前教师已经具有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科研能力,具有较为扎实、丰富的理论知识,具备培养综合全面素质、专

  业特长突出、科研能力卓越,具有广阔视野的体育人才。在职称结构中教授18.72%、副教授34.03%;学历结构具有博士学位41.72%,硕士以上87.06%。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其概念、原理和规律以及相应措施和方法来自于医学、体育学和生物学等诸多领域,因而实验室是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场所,是学生掌握知识,培养综合能力和知识创新意识的重要阵地,对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运动人体科学基础理论,加强运动人体科学分析基本技术的掌握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调查发现,目前高校拥有部级实验室3个,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13个,省级实验室若干个(各高校基本具有省级实验室或教学实验中心)。经过多年努力和发展,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逐步形成集教学、科研、自主创新、服务社会开放型和多功能实验室。但同时也发现,高校实验室建设发展不平衡,部级实验室和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多集中于具有博士授权点高校,具有省级实验室的体育院校居多,且整体建设水平方面体育院校好于普通院校。例如,北京体育大学目前拥有教育部运动与体质健康重点实验室和国家体育总局体能训练与身体恢复重点实验室等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其中,仅教育部运动与体质健康重点实验室5年累积投入建设经费3200万元,每年运行经费200万元,在承担国家、省部级等科研项目,大力扶植和培养中青年后备人才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而有些院校在资金投入上无法与之相比,出现实验室建设滞后,无法满足学生实验需求的现象,这严重影响该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发展。3结论与建议3.1迎合社会需求,改进培养方案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社会对人才需求结构发生重大转变,人力资源配置转为市场来调节,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人才培养必须以服务社会经济建设为己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解放思想、实事求实,深刻认识专业建设应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大力推动与产业需求相结

  合的人才培养体系。3.2把握学科属性,完善课程体系运动人体科学目标定位应把握学科属性,遵循学科发展规律,以全民健康为出发点,培养融知识、技能、素质于一体的人才;课程设置重视通识教育,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给予工具课程足够重视,掌握体育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树立良好专业意识,以“体”为本,主干课程体现“少而精”,突破学科间壁垒,强化交叉学科广泛性、渗透性和横向联合,突出医疗体育、运动康复、健身指导等特色课程与运动技能课程教学优势,体现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宽口径与高要求和谐统一。3.3拓展能力培养,促进学生发展新时期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学生发展,应在全人教育思想指导下,体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提高人才综合素质为目标,加强素质教育,建立以服务需求和提升创新能力为导向科技评价和科技服务体系,注重教育、训练、科研“三位一体”集中办学模式,紧密结合人才培养、服务训练、科技攻关,形成行业发展导向机制,使培养的学生既具备专门知识和能力,又富有创新精神,具备一定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创建创新型国家储备人才。参考文献:[1]钱竞光等.南京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重点学科建设的思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7(2):1-6.[2]王鹏.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与分析[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54.[3]国家教委.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Z].1989.12.[4]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Z].1998.20.[5]课题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运动人体科学本科专业课程方案[Z].2007.5.[6][7]李铁.运动人体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理性选择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2010:45.[8]张蕴琨,阎守扶.普通高等学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课程建设的调查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J]2009(4):26-30.

  

  

篇九:运动人体科学本科毕业论文

  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文本格式

  二○○四年十一月一日

  (本页打印)

  学科分类号

  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中文):

  (英文):

  姓学院

  名号(系)

  专业、年级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诚信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手写)二○○年月日(打印)

  一、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

  论文(设计)题目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职称所属院、专业、年级预计字数院

  (本页全打印)

  专业开题日期

  年级

  选题的根据:1)说明本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2)综述国内外有关本选题的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

  主要内容:

  研究方法:

  (打印)

  完成期限和采取的主要措施:

  (打印)

  主要参考资料:

  (打印)

  指导教师意见:

  (手写)

  签年

  名:(手写)月日(手写)

  (本页全手写)

  开时间与会人员姓名职务(职称)姓名题报告会纪要地点职务(职称)姓名职务(职称)

  会议记录摘要:

  会议主持人:记录人:年月日

  指导小组意见

  负责人签名:年月日

  学院意见

  负责人签名:年月日

  二、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评审表

  论文题目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职称所属院、专业、年级字数院定稿日期

  (本页打印)

  专业

  年级

  中

  文

  摘

  要

  关键词(3-5个)

  英

  文

  摘

  要

  关键词(3-5个)

  指导教师评定成绩

  评审基元评审要素目的明确符合要求理论意义或实际价值选题恰当查阅文献资料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研究方案的设计能力研究方法和手段的运用能力外文应用能力文题相符论文质量35%写作规范论文篇幅实评总分指导教师评审意见:写作水平评审内涵

  (本页全手写)

  满分10指导教师实评分

  选题质量25%

  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体现学科、专业特点和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达到毕业论文(设计)综合训练的目的。符合本学科的理论发展,有一定的学术意义;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应用性研究中的某个理论或方法问题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实际价值。题目规模适当,难易度适中;有一定的科学性。能独立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归纳总结本论文所涉及的有关研究状况及成果。能运用所学专业知识阐述问题;能对查阅的资料进行整理和运用;能对其科学论点进行论证。整体思路清晰;研究方案合理可行。能运用本学科常规研究方法及相关研究手段(如计算机、实验仪器设备等)进行实验、实践并加工处理、总结信息。能阅读、翻译一定量的本专业外文资料、外文摘要和外文参考书目(特殊专业除外)体现一定的外语水平。较好地完成论文选题的目的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充分;条理清晰;语言流畅。符合学术论文的基本要求。用语、格式、图表、数据、量和单位、各种资料引用规范化、符合标准。文科15000字左右,理科10000字左右。成绩等级

  10510105105515105

  能力水平40%

  指导教师签名:

  说明:评定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实评总分90—100分记为优秀,80—89分记为良好,70—79分记为中等,60—69分记为及格,60分以下记为不及格。

  评阅教师评定成绩

  评审基元评审要素目的明确符合要求理论意义或实际价值选题恰当查阅文献资料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研究方案的设计能力研究方法和手段的运用能力外文应用能力文题相符论文质量35%写作规范论文篇幅实评总分评阅教师评审意见:写作水平评审内涵

  (本页全手写)

  满分10评阅教师实评分

  选题质量25%

  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体现学科、专业特点和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达到毕业论文(设计)综合训练的目的。符合本学科的理论发展,有一定的学术意义;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应用性研究中的某个理论或方法问题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实际价值。题目规模适当,难易度适中;有一定的科学性。能独立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归纳总结本论文所涉及的有关研究状况及成果。能运用所学专业知识阐述问题;能对查阅的资料进行整理和运用;能对其科学论点进行论证。整体思路清晰;研究方案合理可行。能运用本学科常规研究方法及相关研究手段(如计算机、实验仪器设备等)进行实验、实践并加工处理、总结信息。能阅读、翻译一定量的本专业外文资料、外文摘要和外文参考书目(特殊专业除外)体现一定的外语水平。较好地完成论文选题的目的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充分;条理清晰;语言流畅。符合学术论文的基本要求。用语、格式、图表、数据、量和单位、各种资料引用规范化、符合标准。文科15000字左右,理科10000字左右。成绩等级

  10510105105515105

  能力水平40%

  评阅教师签名:说明:评定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实评总分90—100分记为优秀,80—89分记为良好,70—79分记为中等,60—69分记为及格,60分以下记为不及格。

  三、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记录表

  论文题目作者姓名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

  (打印)(打印)

  所属院、专业、年级(打印)院专业年级

  (打印)

  答辩会纪要地点姓名职务(职称)

  时间答辩小组成员姓

  (手写)

  名职务(职称)

  (手写)

  姓名职务(职称)

  (手写)

  (手写)

  答辩中提出的主要问题及回答的简要情况记录:

  (手写)

  会议主持人:记年录人:月

  (手写)(手写)

  日(手写)

  评语:

  答辩小组意见

  (本栏全手写)

  评定等级:负责人(签名):评语:年月日

  院学位委员会意见论文(设计)最终评定等级:负责人(签名):评语:学院(公章)年月日

  (本栏全手写)

  校学位委员会意见评定等级:负责人(签名):年月日

  湖南师范大学专业学科分类号

  专业名称教育学学前教育教育技术学心理学公共事业管理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法学社会学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学与行政学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英语俄语日语音乐学音乐表演美术学艺术设计学新闻学编辑出版学播音与主持艺术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物理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土地资源管理体育教育运动训练运动人体科学机械制造与工艺教育应用电子技术教育服装设计与工艺教育装潢设计与工艺教育专业学科分类号0401040104010715110305010601010103010303030403040201110211021102050205020502050405040504050405030503050407010701070207160806070307030811070407040707070707071103040204020402

  附件三

  湖南师范大学院专业级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成绩汇总表

  本专业准毕业生数不及格等及人数优秀等级人数良好等级人数及格等级人数

  200学号姓名论文题目

  年指导教师

  月日论文是否推荐成绩到学校评优

  湖南师范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撰写规范

  二○○四年十一月一日

  湖南师范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

  撰写毕业论文(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某些理论问题,培养学生科学研究、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是高校教学的重要实践环节。为了统一和规范我校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保证我校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特制定《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

  一、论文文本构成毕业论文(设计)包括前置部分、主体部分、附录部分。具体构成及顺序如下:封面毕业论文(设计)诚信声明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前置部分毕业论文(设计)评审表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记录表目录插图索引(必要时)附表索引(必要时)毕业论文(设计)论文题目作者专业、年级、姓名中文摘要关键词(中文)英文摘要主体部分关键词(英文)章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参考文献致谢—1—2节2.12.22.3··条2.2.12.2.22.2.3··图1(或图2.1)图2·表1(或表2.1)表2·款2.2.2.12.2.2.22.2.2.3··

  二、内容要求1.论文题目题目应该简短、明确、有概括性。通过题目,能大致了解论文内容、专业特点和学科范畴。但字数要适当,一般不宜超过20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封面上的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分别用中英文表述。2.摘要与关键词1)、论文摘要摘要应概括反映出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方法、成果和结论,语句通顺,文字流畅。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图表、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中文摘要以300—500字为宜,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一致,文字表达自然流畅,无语言错误。2)、关键词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论文(设计)主要内容的通用词条。关键词一般为3-5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排列,外延大的排在前面。3.目录目录以文章内容的先后为序,按章、节、条三级标题编写,要求标题层次清晰。目录中的标题要与正文中标题一致,目录中应包括绪论、论文主体、结论、参考文献、附录、致谢等。目录中的页码要与正文中的页码相一致。4.正文正文是毕业论文(设计)的主体和核心部分,一般应包括绪论、论文(设计)主体及结论等部分。1)、绪论绪论是毕业论文(设计)主体的开端。绪论应对与选题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进行综述。其主要内容包括:选题的背景及目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和相关领域中已有的成果;尚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设计和研究方法等。绪论一般不应少于1500字。2)、毕业论文(设计)主体主体是毕业论文(设计)的主要部分,要求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主体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各方面:(1)毕业论文(设计)总体方案设计与选择的论证。(2)对本研究内容及成果进行较全面、客观的理论阐述,应着重指出本研究内容中的创新、改进与实际应用之处。凡引用、转述、参考他人的成果或资料,均须注明出处。(3)自然科学论文应推理正确,结论清晰,无科学性错误。(4)管理和人文学科的论文应包括对所研究问题的论述及系统分析、比较研究,模型或方案设计,案例论证或实证分析,模型运行的结果分析或建议、改进措施等。3)、结论结论是毕业论文(设计)的总结,是整篇设计(论文)的归宿。要求精炼、准确地概述全文的主

  要观点:或自己赞成的观点、或自己反对的观点、或自己的创造性工作与新的见解、或进一步提出需要讨论的问题和建议等。5.参考文献按正文中出现的顺序列出直接引用的主要参考文献。毕业论文(设计)的撰写应本着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凡有引用他人成果之处,均应按引文出现的先后顺序列于参考文献中。即列出正文中以标注形式引用或参考的有关著作和论文。一篇论著在论文中多处引用时,在参考文献中应将序号归并到一起集中列出。除特殊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外,原则上均应有2篇以上的外文参考文献。6.附录对于一些不宜放入正文中、但作为毕业论文(设计)又是不可缺少的部分,或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毕业论文(设计)的附录中。例如,过长的公式推导、重复性的数据、图表、程序全文及其说明等。7.致谢致谢中主要感谢导师和对论文工作有直接贡献及帮助的人士和单位。

  三、书写规范与打印要求1.文字和字数除外语专业和留学生外,一般用汉语简化文字书写,字数规定:文科不得少于15000字,理工科不得少于10000字。2.书写论文一律由本人在计算机上输入、编排并打印在A4幅面白纸上,单面打印。3.字体和字号论文题目:3号黑体论文中的大、小标题:4号黑体正文:4号仿宋体页码:5号仿宋体数字和字母:TimesNewRoman体4.封面论文封面规范见附件中的“文本格式”,论文封皮一律采用A4白色铜板纸。封面上要求填写的内容一律打印填写。专业名称的表述一定要准确。学科分类号要准确。5.论文页面设置1)、页边距上边距:2.54cm;下边距:2.54cm;左边距3.17cm;右边距:3.17cm;行间距为单倍行距。2)、页码的书写要求

  论文页码从绪论部分开始,至附录,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排,页码位于页面底端居中。封面、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毕业论文(设计)评审表、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记录表和目录不编入论文页码;目录用罗马数字单独编页码。6.摘要中、英文摘要不能过于简略,摘要必须是对全文内容的高度概括。英文的内容及关键词应与中文摘要一致,并要符合英语语法,语句通顺,文字流畅,作者姓名和指导教师姓名用汉语拼音写。英文和汉语拼音一律为TimesNewRoman体,字号与中文摘要相同。7.论文正文论文正文中各标题要突出重点、简明扼要。字数一般在15字以内,不得使用标点符号。标题中尽量不采用英文缩写词,对必须采用者,应使用本学科的通用缩写词。8.引用文献引用文献标示方式应全文统一,并采用所在学科领域内通用的方式,用上标的形式置于所引内容最末句的右上角,用小4号仿字体。所引文献编号用阿拉数字置于方括号中,如:“…成果[1]…”。当提及的参考文献为文中直接说明时,其序号应该用小4号仿宋体与正文排齐,如“由文献[8,P10-14]可知”。不得将引用文献标示置于正文中的各级标题处。9.名词术语科技名词术语及设备、元件的名称,应采用国家标准或部颁标准中规定的术语或名称。标准中未规定的术语要采用学科通用术语或名称。全文名词术语必须统一。一些特殊名词或新名词应在适当位置加以说明或注解。采用英语缩写词时,除本学科广泛应用的通用缩写词外,文中第一次出现的缩写词应该用括号注明英文全文。10.数字除习惯用中文数字表示的以外,一般均采用阿拉伯数字。年份一概写全数,如2003年不能写成03年。11.表格每个表格应有自己的表序和表题。并应在文中进行说明,例如:“如表1.1”;表头设计应简单明了,尽量不用斜线;表头与表格为一整体,不得拆开排写于两页。表中数据应正确无误,书写清楚。数字空缺的格内加“一”字线(占2个数字),不允许用“〞”或“同上"之类的写法;表内文字一律用5号仿宋体。表中若有附注时,用小5号仿宋体写在表的下方,句末加标点。仅有一条附注时写成:注:„;有多条附注时,附注各项的序号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例如:注1:„。12.图毕业设计的插图应与文字紧密配合,文图相符,内容正确。选图要力求精练。1)、制图标准:插图应符合国家标准及专业标准。2)、图题及图中说明

  每幅插图均应有图题(由图号和图名组成)。图题置于图下,用5号宋体。有图注或其他说明时应置于图题之上,用小5号仿宋体。图名在图号之后空一格排写。引用图应说明出处,在图题右上角加引用文献号。图中若有分图时,分图号用(a)、(b)等置于分图之下。图中各部分说明应采用中文(引用的外文图除外)或数字项号,各项文字说明置于图题之上(有分图题者,置于分图题之上)。3)、插图编排插图与其图题为一个整体,不得拆开排写于两页。插图处的该页空白不够排写该图整体时,可将其后文字部分提前排写,将图移至次页最前面。4)、论文原件中照片图及插图毕业论文(设计)原件中的照片图应是直接用数码相机拍照的照片,或是原版照片粘贴,不得采用复印方式。照片可为黑白或彩色,应主题突出、层次分明、清晰整洁、反差适中。照片采用光面相纸,不宜用布纹相纸。13.注释毕业设计(论文)中有个别名词或情况需要解释时,可加注说明,注释可用页末注(将注文放在加注页稿纸的下端)或篇末注(将全部注文集中在文章末尾),而不用行中注(夹在正文中的注)。若在同一页中有两个以上的注时,按各注出现的先后,须按序编列注号,注释只限于写在注释符号出现的同页,不得隔页。14.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的著录均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3],…,应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及示例如下。□1)、连续出版物[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例如:[1]毛峡,丁玉宽.图像的情感特征分析及其和谐感评价[J].电子学报,2001,29(12A):1923-1927.[2]MaoXia,eta1.AffectivePropertyofImageandFractalDimension[J].Chaos,Solitons&Fractals.U.K.,2003:V15905—910.2).专著[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例如:[3]刘国钧,王连成.图书馆史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15-18,31.[4]T·Parsons,TheSocialSystem,NewYork::FreePress,1961,P36-45.3).会议论文集[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A]口主编.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例如:[5]毛峡.绘画的音乐表现[A].中国人工智能学会2001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北

  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1:739—740.4).学位论文[序号]主要责任.文献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例如:[6]张和生.地质力学系统理论[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1998.5).报告[序号]主要责任.文献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例如:[7]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6).专利文献[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例如:[8]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8,1983-08-12.7).国际、国家标准[序号]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例如:[9]GB/T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8).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例如:[10]毛峡.情感工学破解„舒服‟之迷[N].光明日报,2000-4-17(BI).9).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电子文献的出版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例如:[11]王明亮.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DB/OL].http://www.cajcd.cn/pub/wml.txt/980810—2.html,1998-08-16/1998-10-04.外国作者的姓名书写格式一般为:名的缩写、姓。例如A.Johnson,R.O.Duda引用参考文献类型及其标识说明如下:根据GB3469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数文献类型,如下表:参数文献的标识参考文献类型文献类型标识参考文献类型文献类型标识专著M学位论文D论文集C报告R单篇论文A标准S报纸文章N专利P期刊文章J其它文献Z

  电子文献的标识参考文献类型文献类型标识数据库(网上)DB(DB/OL)计算机程序(磁盘)CP(CP/DK)光盘图书M/CD

  关于参考文献的未尽事项可参见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7714—87)。15.附录论文的附录依序用大写正体A,B,C……编序号,如:附录A。附录中的图、表、式等另行编序号,与正文分开,也一律用阿拉伯数字编码,但在数码前冠以附录序码,如:图A1;表B2;式(B3)等,16.论文印刷与装订毕业论文(设计)按以下排列顺序印刷后从左侧装订。(一)(二)封面;毕业论文(设计)诚信声明;

  (三)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四)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评审表;(五)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记录表;(六)目录;(七)插图索引(必要时);(八)附表索引(必要时);(九)毕业论文(设计)主体部分(含题目、作者专业、年级、姓名、中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词、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参考文献、附录、致谢等)

  湖南师范大学教务处二○○四年十一月四日

  

  

篇十:运动人体科学本科毕业论文

  运动人体科学在高校竞技体育中应用的重要性及作用论文

  引言

  加强对运动人体科学的研究,将其和高校的竞技体育得到结合有着重要意义,运动人体科学主要是对体育运动和人的机体相互关系以及规律研究的学科群,这其中就涵盖着运动生理学以及生物力学等等学科。而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部分,运动人体科学作为基础和应用学科就成为体育实践的重要支撑学科,所以对运动人体科学的研究对竞技体育的发展有着重要促进作用。

  1.运动人体科学与高校体育

  1.1运动人体科学分析

  对于运动人体科学主要是对体育运动和人机体的相关关系和规律进行研究的学科群,这是一门新型的学科,能够适应于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以及社会对健康的需求等,这一学科所包含的内容也是多样的,其中在运动生物力学以及运动解剖学等科目上都有涵盖。这一学科在高校的体育教育中引进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可说是高校体育的新专业,所以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对这一学科的一些基本理论进行熟练的掌握,在实验能力以及科学研究能力方面学生也要能够具备,这一学科对医学和体育以及运动和健康等关系进行了研究,在体育的理论教学上得到了内容的丰富,同时在实践能力层面也有着相应体改,保障了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不必要的损伤[1].

  1.2高校体育分析

  随着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高校的教育改革也如火如荼的进行,政策的放开使得高校在招生的人数上不断上升。高校的教育最为主要的目的就是对学生身体素质进行有效提升,将学生的全面发展得以促进,而高效的体育教学作为是比较重要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能够对体育运动的一些基本知识进行掌握,对相关的体育技能加以掌握,让学生能够实施科学化的体育运动,从而形成比较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等[2].在正确的体育教学下就能对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得到有效强化,促进学生的全面道德品质的养成。我国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主要能够分为几个重要的部分,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运动训练,这是对高水平一线运动员的训练,在竞技体育方面体现的较为突出。

  2.运动人体科学在高校竞技体育中应用的重要性及作用

  2.1运动人体科学在高校竞技体育中应用的重要性

  运动人体科学在高校的竞技体育教学中加以应用,有着其重要性,能够有效指导学生在体育运动上得到科学化的开展,对运动效果的提升也有着积极意义。一些学生在实际的体育活动当中,对人体运动科学的一些认识还比较缺乏,这样就造成了运动效果不能理想实现,从而就比较容易造成损伤,不知对这一情况该怎样处

  理。所以将运动人体科学在高校竞技体育当中加以应用就有着必要性,从西方一些国家的高校对运动人体科学的应用来看,有着相对较好的效果,我国在这一学科内容的引入时间并不是很长,有的一些高校对运动人体科学还不是很了解,而通过以往的教学方法学生就很难形成系统化的运动科学知识,对学生体育技能的提升也有着诸多不利[3].

  在运动人体科学知识的详细讲解下,能够让学生对体育运动和人体有更为全面的认知,从而科学化的指导学生进行体育运动。通过对运动人体科学的有效应用就能够提升运动员的竞技水平需求,我国在竞技体育的项目上还需进一步完善,通过运动人体科学能够使其科学化的训练,将体育成绩也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促进体育运动的一些理论发展。将运动人体科学在高校竞技体育中加以应用,也能有效对体育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得到满足。体育专业人才是我国的体育教育以及培训的'中流砥柱,也是我国整体健康水平及竞技水平的重要促进力量,这就有必要将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用运动人体科学知识,使之培养的竞技体育人才更加的优秀。

  2.2运动人体科学在高校竞技体育中应用的作用

  将运动人体科学在高校竞技体育中的应用有着诸多作用发挥,其中在和运动员的科学选材过程中,是结合不同运动项目特征及要求,然后通过现代化的科学手段及方法在客观指标测试下实施全面预测及评价。体育课程和其他的课程相比是相对边缘的科学,其是以多学科作为基础的,在当前的社会不断进步发展下,体育科研才有了更为深入的发展,对体育的选材和运动人体学的学科进行结合,对运动训练也有着积极作用。随着大众体育的不断发展,就要能够对运动人体科学理论指导归入到预防医学的框架中,在体育教学的观念上进行转变更新。

  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增强是高校体育教学最为主要的任务,加强运动处方的运用就是能够对体育专业学生专业运动指导得以有效提升,并要能够结合学生自身发展特点和条件制定相应的运动方案,让学生能够有目的以及计划的锻炼身体。将健康和运动两者得到紧密结合,而在运动处方的制定方面也要能依靠运动人体科学,这也是运动处方最为基础的理论。在这一过程中运动人体科学就对运动处方的制定起到了理论支持作用。

  运动人体科学对在终身体育理念的培养以及形成方面比较有利,以往高校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对体育动作的指导,由于动作的复杂性所以学生在掌握起来就有着很大的难度,并且很难对体育学习激发兴趣,在体育知识的系统性方面也没有得到体现。学生在体育运动项目的科学化参与方面也会受到相应影响,但是在运动人体科学的应用下就能够让学生体育学习过程中,对体育运动以及人体有更深入的了解,帮助学生掌握系统化的体育科学知识,并形成正确体育理论[1].不仅在学校能够对体育知识和技能得到良好实践,即使是在毕业之后也能在体育锻炼方面掌握正确的方法,达到终身体育正确锻炼的目标。

  高校体育教学中对运动人体科学中的运动生物力学应用也能发挥积极的作用,在运动生物力学的不断发展下,一些高校体育老师对这一学科的认识也更为详细,

  对其重要性也有了提升。对学生进行传授健康科学的体育教学方法时,将运动生物力学的原理在其中加以运用就比较重要,能让学生主动对动作技术创造性完成。

  3.结语

  总而言之,对高校体育中的运动人体科学的应用就要能够多方面重视,对运动人体科学的最新动态得到有效结合,将两者结合的交融点找到。通过此次对运动人体科学在竞技体育中的应用重要性及作用的相关理论分析,能从一个层面对高校体育的教育科学性开展起到推动作用,由于受到篇幅限制不能进一步深化探究,希望此次努力对这一领域发展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欧阳燕。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医学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0(03)。

  [2]郭红,黄玉山,邓树勋,曾凡。运动人体科学网络课程的设计[J].体育科学。2001(02)。

  [3]李香华,史湘平,周亮。运动人体科学模块化实验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4(01)。

  [4]黄山,赵先卿,章笑来,杨继星。对普通高校体育系运动人体科学教材改革的研究[J].宿州师专学报。2004(01)。

  [5]姚鸿恩,李宗珊,周军,荣湘江,尤桂杰。对我国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现状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04)。

  

  

篇十一:运动人体科学本科毕业论文

 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题目一、田径方向1.田径运动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研究2.田径运动在促进全民健身中的意义和作用3.田径运动在体能锻炼中的作用与方法的研究4.田径运动技术训练方法的研究与探讨5.田径运动技术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探讨6.心理训练在田径运动竞赛中的意义7.提高田径专项素质的训练方法研究8.田径运动裁判工作方法的研究9.田径运动恢复训练的意义与方法10.田径运动赛前及比赛期的心理训练11.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选材内容与方法的研究12.田径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13.田径训练中培养学生练习兴趣的研究14.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普及田径运动的方法研究15.基层田径运动会适宜运动项目设置的研究16.合格的中小学体育教师技能要求方面的研究二、体操方向1.关于体操课程体系方面的研究2.体操教材、教法研究3.体操健身方法研究4.体操运动训练理论的研究5.体操运动员选材指标与方法的研究6.体操运动员后备力量的研究7.体操运动员基本技术训练方面的研究8.中小学体操教材、教法的研究9.全民健身与中学小体育关系的研究10.体操运动发展趋势的研究11.体操教学模式的研究。12.体操运动员心理素质的研究13.体操运动员肌体损伤与恢复的研究14.中小学生健美操教学与训练的研究15.艺术体操运动员形体测量与评价16.形体训练的研究17.体操史学研究18.健美操运动员形体测量与评价

  19.竞技健美操动作技术分析与训练理论研究20.体操运动与全民健身关系的研究

  21.体操项目市场化的相关研究22.体操运动影响因素体系的研究23.轻器械体操开发与推广研究24.实用性体操的开发与推广研究25.幼儿基本体操的发展研究26.艺术体操发展的对策研究27.竞技体操健身价值的开发研究28.中小学体操类教学内容的整合研究29.艺术体操赛制的研究30.技巧运动的相关研究三、排球方向1.排球运动的起源及演变2.排球运动的现状及发展3.排球运动的发展趋势4.排球运动的竞赛规则5.排球运动的裁判方法6.排球运动的身体素质训练及研究7.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选材8.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9.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技术及战术训练与教学10.中、小学排球队的教学与训练工作11.中学体育课排球项目的教学工作12.中专、大专普通班学生的排球课教学与训练工作13.大学本科普通班学生的排球课教学与训练工作14.排球运动技术教学与训练工作15.排球运动战术教学与训练工作16.排球运动技、战术理论研究17.排球运动的竞赛工作18.排球比赛的组织与编排工作19.排球运动的科研工作20.排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及研究21.排球运动训练周期及运动量的研究22.排球运动的临场技术统计、23.排球运动员的营养及恢复手段24.沙滩排球的技战术研究25.沙滩排球的身体素质训练

  26.沙滩排球的竞赛规则与裁判法27.软式排球的技战术训练与教学28.软式排球的身体素质训练29.软式排球的竞赛规则与裁判法30.业务体校排球队的教学与训练工作31.计算机应用于排球运动的各个方面。32.多指标综合评价系统应用于排球运动的选材。

  33.从排球运动员的生理特点研究逐步转向生化特点的研究。34.促进排球运动员体能提高的新的训练理论和方法。35.运动生物力学最新方法手段应用研究。36.排球运动员体能恢复与营养学研究。37.发展排球运动员专项智能水平的理论与方法。38.排球运动员心理素质定量化评价,以及心理训练方法的优选。39.排球运动员身体和机能状态的评定。40.排球新技术和新战术的设计创新研究。41.排球运动的哲学社会学研究。42.排球运动职业化、明星化、俱乐部体制的研究。43.排球高水平运动队的管理研究。44.排球教练员的素质及培养。45.排球技战术发展指导思想与观念研究。46.排球教学训练思想、教学训练最佳模式的研究。47.规则裁判法研究。48.沙滩排球训练规律特点的研究。49.娱乐排球普及化研究。50.高科技含量的排球场地、器材、服装研究。四、篮球方向1.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2.规则对篮球运动的影响3.中小学篮球教学与训练4.篮球运动与发展智力’5.篮球技术课结构6.当前篮球运动的技术特点7.篮球运动的训练特点8.篮球比赛中心理变化规律9.论篮球运动员的意识培养10.篮球比赛中的个人战术行动11.论个人防守战术12.教练员的临场指挥技巧

  13.篮球比赛中的统计工作14.篮球技、战术分析15.论篮球运动员的选材16.篮球运动损伤与预防17.篮球运动与全民健身18.论篮球裁判员基本素质的培养19.我国篮球运动市场产业化的特点五、足球方向1.足球运动发展趋势的研究2.规则变动对足球运动的影响

  3.青少年足球教学与训练方面的研究4.中小学足球课教法方面的研究5.足球运动与发展智力6.足球技术课结构的研究7.当前足球运动的技术特点的研究8.当前足球战术打法研究9.足球运动的训练特点10.足球比赛中心理变化规律11.论足球运动员的意识培养与训练12.足球比赛中的个人战术行动l3.论个人防守战术打法14.教练员的临场指挥技巧与方法15.足球临场比赛的统计工作16.足球技、战术分析17.足球技术力学分析18.足球运动员的选材19.足球运动损伤与预防20.足球运动与全民健身21.论足球裁判员基本素质的培养22.我国足球市场化的研究23.足球经济开发问题的研究24.足球运动史方面的研究25.运动营养对恢复的影响26.“孙子兵法”与足球战术方面的研究27.“三十六计"运用与足球战术方面的研究28.世界杯比赛技战术打法的研究29.足球欣赏课可行性的研究30.“校园足球”开展现状的研究

  六、小球方向1.乒乓球教学与训练研究与分析2.乒乓球技术动作的力学分析3.乒乓球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的改革研究4.各种乒乓球技术科学分析5.各种作战方法科学分析6.乒乓球少年的训练和成长规律7.乒乓球教学原理和训练理论研究8.乒乓球生理、生化方面的研究9.乒乓球专业解剖学方面研究10.乒乓球医学方面的研究11.乒乓球器材、规则方面研究12.网球教学与训练13.网球技术的生力学分析14.羽毛球技术动作的力学分析15.羽毛球教学与训练研究与分析16.羽毛球球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的改革研究17.羽毛球各种作战方法科学分析

  18.羽毛球少年的训练和成长规律19.羽毛球教学原理和训练理论研究20.羽毛球生理、生化方面的研究21.羽毛球专业解剖学方面研究22.羽毛球医学方面的研究23.羽毛球器材、规则方面研究24.网球球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的改革研究25.网球各种作战方法科学分析26.网球少年的训练和成长规律27.网球教学原理和训练理论研究28.网球生理、生化方面的研究29.网球专业解剖学方面研究30.网球医学方面的研究31.网球器材、规则方面研究七、武术方向1.武术健身理论与方法研究2.武术与体育人文科学3.武术教学理论与方法4.中国武术史研究5.武术套路裁判与规则研究

  6.武术课程体系设计与建设7.武术课程改革研究8.武术与大众体育健身9.散手与搏击技术研究10.武术散手裁判与规则研究11.优秀武术运动员模式研究12.优秀武术运动员心理测量与评价13.武术选材14.武术动作技术分析15.武术运动员生理机能研究16.传统武术套路研究17.武术美学研究18.武术训练理论与方法19.武术与传统养生20.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对比研究21.武术教学方法与教法研究22.中外搏击方法对比研究八、社会体育方向1.对我国大众体育健身的发展趋势研究2.健身健美操对大学生身心影响的研究3.健身俱乐部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战略研究4.体育休闲活动在全面健身中的优势地位研究

  5.不同年龄体育健身观念形成教育与实施策略研究6.体育健身与休闲娱乐项目的教学与实践研究7.我国传统体育健身方法的挖掘整理及有效性的分析研究8.体育健身对人的生活方式的影响研究9.对现代体育健身方法的归纳与创新研究:10.形体训练在健美操教学训练中的作用研究11.我国体育产业在新世纪的发展前景研究12.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结合与发展13.对我国体育健身活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14.健美操运动员形体测量与评价15.竞技健美操动作技术分析与训练理论16.中学生健美操教学与训练的研究17.形体训练方面的研究18.啦啦队运动在我国的发展研究19.中学啦啦队运动的开展情况研究20.中学生啦啦队运动的教学与训练研究

  21.啦啦队运动的价值研究22.舞蹈(交谊舞、体育舞蹈、街舞、健身舞蹈等)对学生的身心影响研究九、运动人体科学方向1.心率指标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的应用及原理2.浅谈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的训练3.促进运动机能形成的方法和手段4.谈肌肉力量训练5.用能量代谢原理谈运动训练的设计6.从无氧阈指标的分析中谈有氧工作训练的最佳化问题7.对肌肉工作前初长度的适度拉长提高力学效果的生理学分析8.试论运动生理学在体育教学和训练科学化中的作用9.用运动生理学原理与自己从事的体育实践相结合的体会、总结10.文献综述或具体的实验等11.经常性的体育锻炼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12.按摩对运动性疲劳恢复的作用13.赛前补糖对耐力运动的影响14.合理补充维生素C对运动能力的影响15.髌骨劳损的发生规律和预防的研究16.运动处方在运动实践中的研究17.骨骼的结构与运动的关系18.动作技术的解剖学分析在体育教学安排中的作用19.设计肌肉练习手段提高立定跳远(或铅球)成绩的研究20.短跑运动员下肢力量训练方法和手段的研究21.应用生物力学原理分析某项技术重要环节以及相应的辅助练习手段22.不同运动项目下肢运动频率的测试方法研究

  23.中小学生短跑的步长步频指数研究24.跳跃的力学分析对跳跃技术教学的影响。’25.身体成分研究在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中的应用.26.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特征的调查与研究27.试论体型、生长发育与选材三者之间的关系28.运用形态测量和指数法评述某项运动的选材依据29.试述力量素质的测量与评价30.试述柔韧素质的测量与评价31.运用测量学知识探讨篮、排球运动的选材依据32.浅谈跳远、跨栏运动员的选材十、体育社会人文方向1.试论我国学校体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2.谈因材施教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3.试论体育道德形成的要求和规则4.论体育与智力开发5.体育教育对学生体育能力培养的研究6.体育在发展学生个性方面的地位和作用7.试论体育教育中学生个性差异与个性发展、8.试论体育教育中的审美渗透9.体育技术学习与体能发展问题的研究10.体育教学运动负荷的调整与控制的探讨11.女生体育教学的特点与指导实践的研究12.论体育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意义和作用13.XX地区(学校)学生体质的调查与分析14.对课间操内容和形式的改进研究15.初论体育课外活动的性质与特点16.论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17.(某地区)学校体育发展现状及发展战略的研究18.关于优化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研究19.新的教学方法(或电化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的研究20.论教学艺术与体育教学艺术21.论体育教学中的品德教育及意志培养22.中(小)学生体育知识水平和体育意识的调查研究23.关于中(小)学建立单项(或健身、健美、体育娱乐)俱乐部的可行性及具体对策的研究24.论学校体育管理的原则与方法、25.论学校体育的阶段效益与长远效益:26.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问题研究27.学校体育竞赛组织与管理问题研究28.学校体育与大众体育相结合的问题研究29.学校体育与市场结合的问题研究30.学校体育法律法规问题研究

  31.学校体育的心理学问题研究感谢阅读,欢迎大家下载使用!

  

  

篇十二:运动人体科学本科毕业论文

 北京体育大学本科毕业论文任务书

  院系:运动人体科学学院学生姓名

  年级:2009级学号:专业运动人体科学

  日期:

  年

  月曰

  执行任务书

  **年**月起至

  的起止日期

  **年**月止

  指导教师

  职称

  隶属教研室

  论文选题

  题目来源

  教师科研题()教师自拟题()学生自拟题()师生共拟题()

  (表格内文字要求:宋体,五号,行间距为固定值主要内(层次分明,段落对齐,分级标题)容

  18磅,首行缩进二字符)

  基本要求

  重要文献资料(严格按照北体大学报参考文献的格式和要求)

  1.201*年**月至201*年**月,......

  2.201*年**月至201*年**月,......论文进度安排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

  日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