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佳谦文档网>专题范文 > 优秀范文 >

学校落实在“双减”背景下提质减负增效经验总结报告范本2023双减工作经验案例(3篇)

时间:2023-06-27 17:30:05 来源:佳谦文档网

篇一:学校落实在“双减”背景下提质减负增效经验总结报告范本双减工作经验案例

  

  XX小学开展“双减”工作提质增效经验总结

  为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双减”的工作部署,全面落实教育厅、XX市教育局文件要求,XX小学多措并举,协同联动,在提质增效、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方面采取一系列有效机制。

  一、建设学习共同体,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双减”要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的作用,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这就要求学校和教师必须做出调整,进行一场教育方法的自我革命,注重专业水平和学科理解的提升,在日常教学中实现课堂高效。

  我校深深意识到这一点,从2019年10月起,便开始在行动研究中稳步推进学习共同体建设,坚定不移地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学校管理的逻辑起点和工作重心,让校本教研成为学校运行的主旋律,努力构建“让教学变成协同研究”的教学新生态。同时树立大课程观,逐步构建形成”1+N”课程体系。建立了能够指向课堂、课程建设和教师成长的学校管理逻辑,让教育生态重构成为一种可能。

  为了整校稳步推进,先做顶层设计。我校把学习共同体建设的每一次行动,称之为“灯塔行动”。“灯塔行动”本土化研究体系:

  (一)迭代升级课堂教学新样态

  我校原有的课堂教学样态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

  示交流—拓展提升”,本着传承和发展的原则,构建“让教学变成协同研究”的教学新样态。迭代升级的课堂教学路径为“提出问题,自主学习—互助探究,达成共识—公共分享,串联提升”。

  课堂教学转型是一种改变、一种探索,实质是一种“教”与“学”的翻转,,把课堂“还给”孩子,课堂中强调“倾听、对话、串联、反刍”的经历,最重要的是建立师生、生生间“基于倾听的对话关系”。

  课堂结构发生变化,更注重学生思维训练,学生的学力也随之大大加强。

  (二)建立校本教研新范式

  建立“观察—描述—反思—改进”的校本教研新范式。即:以不间断的课例研究为主,用焦点课堂形式来呈现的教研。让教研重心下沉,成立“语文学科工作坊”“数学学科工作坊”“英语学科工作坊”“艺术+综合学科工作坊”4个学科工作坊,首批参与教师50多人,占专任教师的一半,形成浓郁的研究氛围。

  各工作坊实施每月一课例制度。每一课例以“集体备课确定初案—试教一次确定学案—课例呈现集中观察—课例研讨再出发”为活动循环,形成“学案+反思+观察报告”为内容的材料积累。听课教师身份也发生翻转,由“观教”走向“察学”,通过对学生完整学习历程的观察,发现学生思

  维的困惑点,找到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从而反思并改进自己的教学。为了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各工作坊在集体备课时对基础性问题和冲刺挑战性问题尤为重视,我们深知只有高品质的教学设计才能引领学生不断攀登高阶思维。

  为了实现理想中的课堂样态,学科工作坊教师沉潜课堂,在每一次教学现场中寻求答案。随着践行的不断深入,学校也随即形成了一系列的校本教研机制,比如:领导班子下沉,保障教研时间,提升教研品质,开展课例研究、外出听课学习、邀请专家指导、共读理论书籍等等,为教师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

  现在,根据每学科每月一课例制度,课例研讨每学期在四个学科工作坊中展开,已经成为我校校本教研常态。目前为止,学科工作坊里有二分之一的老师都在校内做“基于倾听的对话关系”的课例展示,每一课例都遵循校本教研新范式。

  在行动中,我们不断释疑,在研究中,也会不断遇到新的问题。比如渐行渐深中一个问题愈发凸显,高品质的教学设计是实现深度学习的前提,这就要求教师对知识体系要精准把握,对学科素养要足够理解,否则,就是阻碍课堂深耕的大问题。所以接下来我校会在学科理解上进行引领,使教学回归本质,努力让学科工作坊的老师逐步成长为“专家型教师”。

  就这样,通过不间断的课例研讨不厌其烦地深入到学习的每一个细节,复盘、反思、怀疑、否定、调整、重建,真实面对学习困境,在质疑和释疑的循环中,不断精进,就是想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为学生成长赋能。期待理想中的课堂样态早日形成,不断迈向课改深水区。

  (三)建设教师成长新路径

  建立“读书-实践-写作”教师专业成长路径。为了满足教师阅读和学习需求,学校为教师购置了《静悄悄的革命》《学校见闻录》《教师的挑战》《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南京样本》等学习共同体系列丛书,组织领航教师进行整本书阅读,写读后体会,进行线上分享。

  同时,以一个学期为周期,分类整理完成读书成果和校本教研文集,名为《思享汇—向青草更青处漫朔》。将这些成果汇聚成“资源库”,每一位领航教师既是资源库成果的生产者,也是消费者,这种“微研究”方式保障团队教师在行动研究中卓越成长。目前已经整理形成几十本文集,未来还会整理形成学生层面的文集。教师的写作热情被点燃,每一次课例研讨后,学科工作坊的教师基于观察基础上撰写的观察报告便纷沓而至。两年多来,在《江西教育》《内蒙古教育》等教育刊物和XX市深度学习共同体和深度学习共同体公众号发表10多篇文章。

  两年时间,团队教师的专业素养不断提升,团队教师也

  实现拔节式成长。有两名工作坊教师被评为XX市教学能手,两名教师被评为XX市“名教师”,三名教师参加XX市课堂基本功竞赛分别荣获一、二等奖,八名教师被评为元宝山区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每个学科均有一名教师参加元宝山区课堂教学基本功竞赛,并获得可喜的名次。我校也被评为XX市“名学校”。学习共同体建设不断激发团队教师的内驱力,课堂迭代和深耕的愿景也在团队教师一次次蜕变中趋于达成。

  (四)创建学校管理新逻辑

  我校把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作为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深入推进“1+N”课程一体化建设。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龙头,各活动课程和德育课程协同推进,使创生性课程纵向衔接、学科课程横向融通,课内课外深度融合。不断深化原有的课程,生成新的课程,最终形成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和成长规律的课程实施体系,完成教育生态重构。

  通过“灯塔行动”,建立以倾听对话为主的协同学习课堂样态,逐步实现课堂教学的迭代和升级。

  深化“家校携手,育见未来“行动。每学期11月份为家长进班助教月,遴选各行业家长的精品课程,充分利用资源,拓展学习领域。

  扎实“六节一月一会”活动。即:“语文读书节”“英语节”“趣味益智数学节”“校园艺术节”“科技节”“十

  一经典诵读节”“综合实践活动月”“六一全员趣味运动会”以“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为主题开展阳光大课间活动。体育与美育相融,兴趣与强体兼顾,形成特有的课间文化。

  以“课后服务”为契机,开展多种学科项目活动,促进学校优质特色多样化发展。

  二、创新作业管理,把减负增效落在实处

  (一)认识上有厘清

  “双减”绝不是简单的减少学生作业量,而是对作业的有效性进行研究。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课堂教学内容精选作业,既要面向全体,还要做到因材施教。我校在以下方面努力创新和改进。

  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作业管理领导小组,教导处学科主任分学科分年级对作业留批进行监管,责任到人。严格执行国家、自治区课程方案,强化作业育人功能。按各年级作业留量及要求对各年级作业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抽查和反馈。具体要求为:

  1.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任课老师可结合教学内容适量布置不超过20分钟的与学生学习、生活相联系的听说型、活动型作业。

  2.三至六年级作业控制在每天1小时以内。语数英的作业量由班主任统一协调,分别布置适量的题目。其他学科一

  般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可布置阅读型、探究性、实践性作业。

  3.节假日作业:教师可结合课堂教学改革,适量布置基础性作业、预习型作业、分层型作业、实践型作业、探究型作业或综合性作业,每天书面作业时间不超1小时。

  (二)形式上突破创新

  开学伊始,XX小学便在作业布置上大胆尝试,突破创新,让作业育人的功能最大化。为了把作业设计改革落到实处,我校把作业设计纳入教研活动之中。

  各教研组利用每周一次的集中教研活动时间,精心设计下一周要布置的学科作业,形成周作业计划。要求布置给学生的作业教师必须要先做,要在充分掌握作业难易程度、所需时间、规范格式、容易出错的地方和适宜的学生群体基础上,做到作业量适中、科学有效、针对性强。基础性作业为主,分层作业、实践型作业、探究型作业或综合性作业为辅。每天布置的作业及时批改和反馈,教师批改后,先由学生自己订正,再由教师复批。共性错误集体讲评或小组互助,个性错误个别辅导。

  (三)服务上有保障

  以课后服务为契机,让家庭作业在校完成。课后服务采用模块设计,周一--周四所有年级学科作业必须在课后课后服务时间完成,让学生不背书包回家成为可能;周五各年级

  进行社团活动,打破学科壁垒,坚持活动育人。现在我校已经开设艺术、科技、运动、益智等四十个社团课程。实行年级走班制,学生自愿参加喜欢的社团课程,让孩子们学有所选学有所长。

  (四)评价上有激励

  XX小学将作业质量、作业批改、作业负担等情况作为考核教师师德师风和教学效果的考核内容之一,加强监督检查,主动接受学生家长与社会各界的监督,对作业工作不规范的教师及时督促整改;对在作业设计、作业布置、作业批改等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予以表扬。教导处定期开展作业检查、优秀作业展示、优秀错题集评比、家长学生问卷调查、座谈等形式,加强对作业管理的把控力度。

  三、强化体质管理,给学生一个健康的童年

  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不是一句口号,而要表现在具体行动中。为了让此项工作扎实推进,XX小学采取一系列措施:

  1.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每天两次眼保健操,每天体育锻炼时间不少于一个半小时。学校聚焦“教会、勤练、常赛”,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体育教学模式,让每位学生利用体育课掌握1—2项运动技能。

  2.建立健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建立健康档,每学期两次全覆盖视力筛查。以“活动”促落实,切实改善“小

  胖墩”“小眼镜”现象之痛。XX小学对课间活动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开展以“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为主题的形式多样的阳光大课间活动:一年级跳绳、篮球操;二年级跳绳、足球操;三年级民族韵律操;四年级中国扇;五年级曳步舞;六年级动感韵律操。传统与现代相融,兴趣与强体兼顾。

  3.成立各种球类训练队(足球队、篮球队、乒乓球队、毽球队等),利用早晨和课后服务拓展时间进行长期训练,球队在元宝山区组织竞赛中取得突出成绩。在刚刚结束的“区长杯”足球赛中,我校女子足球队斩获全区第二名的成绩。

  中学落实“双减”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典型经验总结

  “双减”政策,是xx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战略高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保障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这不仅是对我国教育格局的重大调整,更是全社会教育观念的剧大变革。

  xx中学在深入解读“双减”政策的基础上,主动对标各项工作要求,研读“双减”、“五项管理”、“五育并举”等重大举措,厘清内在关联,多措并举,积极推进“双减”工作落实落地,将具体做法汇总为“七个一”。

  一、一减一加,政策解读有实效

  每一项改革,确保政策落地的前提是各方对改革导向和

  内涵理解能够达成共识。学期伊始,xx中学就“双减政策”进行了深入解读和广泛宣传。学校领导干部率先深入学习文件,认真领会文件精神,通过各层次、全方位的政策解读会议及活动,确保政策解读到位、深入人心。并通过学校公众平台、各类宣传渠道、家长培训会、主题班团会等,让家长、教师、学生形式共识,深刻认识理解“双减”政策的重要性。

  减法是纠偏,加法才是关键。对学生课业负担“做减法”的同时,要对教师业务能力及课后服务质量“做加法”,对此,xx中学提前规划,认真研判,制定了基于“双减”背景下的教育教学各项实施方案,有计划有目标落实好每一项工作,让有品质、有深度的优质教学惠及更多学生。

  二、一培一学,加强学习促提升

  “双减”政策的落脚点在学校,而最终的实施者在教师。所以,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政策落实到位的先决条件,为此xx中学在原有校本培训的基础上,实行“三层三步法”系列教师培养工程,即:名优教师领航工程、教师业务能力提升工程、青年教师成长工程,形成阶梯化教师发展模式。每月一次全员培训,每半月一次青年教师培训,挖掘校内外名师资源,重点从师德师风、业务能力两方面对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在日常教学中,各学科分管领导走进课堂,持续开展“推门听课”活动;各教研备课组积极探索“半日教研”模式,创新教研形式,优化集体备课,实现优

  质资源共享。这一系列的举措,增强了教师“向40分钟课堂要效益”的意识,有力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一管一提,减负提质促落实

  为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xx中学健全了作业管理机制,在作业监管方面,依托班主任统筹管控,并进行每日公示;学校教科研室每月进行一次教学常规检查,对教师的作业布置和批改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学校纪检监察室每月在学生中进行一次师德师风调查问卷,针对规范办学及作业布置等进行调查了解。同时,开放校长信箱,公开校务电话,成立家长作业监管委员会,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务必让作业达到“瘦身健体”的目标。

  减量就需在提质方面下功夫。xx中学将作业设计作为校本教研重点内容,列入校内课题研究,通过课改推进会、各类教学研究、培训活动等,提升教师分层设计作业的水平,切实提高作业质量。对精心设计的分层作业、实践性作业、个性化作业等进行宣传展示,评比表彰。在提高作业质量的同时,加强教师作业批改的督查力度,确保教师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反馈、并把作业设计、批改及反馈情况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中,每月进行一次教学常规月考核检查。

  四、一日一服,精彩纷呈助成长

  学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多措并举丰富课后服务,提升多元育人水平。在有效开展课后服务方面,重点打造三个

  课堂。第一课堂,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补习辅导,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拓展空间。在第二课堂上,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安排学生进行兴趣社团活动,在“国家标准课程、特色校本课程、未来发展课程”三个方面,围绕“健康身心”、“艺术修养”、“科技创新”、“发展潜质”四大类别开设了近30种丰富多元的社团活动课程,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在校外第三课堂中,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校外实践活动,如人居环境整治、爱老敬老、职业体验等综合素质拓展类活动。

  五、一屋一安,后勤保障暖人心

  在“双减”背景下,更需要特别关注和关爱教师,帮助教师协调好职业角色与个人生活。本学期学校特打造了“乐学小屋”和“乐玩小屋”,并安排专人管理,让教师上小学及幼儿园的孩子放学回来之后,有安全、快乐的学习及游戏环境,为有课后服务的老师们提供温暖有力的后勤保障,解决后顾之忧。日常中午及晚上下班后学校餐厅的“平价午晚餐”,也有效解决了老师推迟下班后的用餐问题。切实细致的人文关怀,保障了教师能够以更好的精神面貌专注服务、投入服务。

  六、一家一校,携手并肩齐同行

  “双减”要见效,需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本学期,xx中学重点开展“百人访千家”家访活动,全校xx

  名教师要深入走访到xx名学生家庭中,深入了解每一位孩子的成长环境、家庭教育,以便更有针对性的帮助孩子成长,帮助家长教育。通过分层分批召开大小型家长会、家长学校培训讲座、家长委员会座谈会等活动,明晰家校育人责任,引导家长树立科学教育观、成才观,帮助家长“思想减负”,理性对待校外培训,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新生态。

  七、一校一品,课改引领促发展

  xx中学于2014年秋季,在前任xx校长的引领下,全面实施“问题导学,分层互学”教学法。目前,分层教学的思想已应用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各个方面。

  在课堂教学上,课前教师根据学情分层备课,明确分层学习目标,并分层进行教学设计;课中对教学内容、任务及活动进行分层落实及安排;课后分层布置作业、分层评价并分层辅导,有效落实培优辅潜。

  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分类进行人才培养,名优骨干教师通过执讲示范课及各类讲座培训、师带徒等方式进行引领示范,幅射带动;青年教师通过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多次进行校内培训,每日听课,反复磨课,及时评课,敦促其更好更快成长发展;薄弱教师通过学科领导、学科组长包联跟踪指导,扬长补短,促进成长;老教师通过挖掘经验,合理搭配,人文关怀、荣退荣休等方式使其更好的发光发热,传递能量,示范带动。

  在德育管理上,分层分类对学生进行评价及教育,通过校长讲堂,德育讲堂,各类主题活动等,有针对性进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及核心价值观教育;

  在家校共育上,分层分批进行家长培训及交流,如单亲家庭的教育,如何养育女孩,培养有担当的男孩等专题讲座。

  “问题导学,分层互学”的课改理念,在“双减”背景下,为精准化关怀学生全面成长、有效促进教师队伍建设、高效进行班级管理及深入开展家校共育提供了必要基础。

  “双减”政策是国之大计,校之大业,家之大事,它的出台和落实让我们看到了国家的决心和意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双减之路任重道远,不但需要有顶层设计的理念,更要有落地生根的措施,把“双减”约束性的‘红绿灯’变成引导教师主动作为的‘导航仪’。唯有厘清步调,重组格局,才能推动优质教育可持续性发展。

  xx中学有信心在各级领导的正确指引下,紧紧围绕“三减三提升”、“三禁三坚持”、实现“三个优质”的原则,在“双减”背景下的教育改革中努力做到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力争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营造育人新生态!

  中小学落实“双减”提质减负经验总结

  —减轻学生负担,回归教育本真

  为进一步推动“双减”落地生根,XX第二小学积极采取措施,在作业布置与管理、课后服务、评价等方面大胆改革、不断创新,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和办法。先后分两个批次对语数英和音体美、道法等教师进行了全员培训。重点聚焦当下的热点问题:作业、课后服务、个性发展等问题。

  立足作业:建立机制,精准设计,减负增质

  过去学生之所以作业负担重,主要是一些老师缺乏“备题”的意识,作业设计往往采取撒“拦河网”的方法,致使学生遨游在“题海”之中。从作业的内容上来看,没有顾及到各类学生的具体情况,搞一刀切、齐步走。

  针对上述问题,XX二小实行作业设计报备制度四步走。

  “双减”工作指南

  第一步:明确各年级作业内容要求一、二年级坚决不准布置家庭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作业内容管理分六个方面:

  (1)教研组期初研讨作业总要求;

  (2)根据要求教师个人提前设计出一天以上作业,一式两份,分别上报年级组长和所任教班级的班主任;

  (3)年级组长和班主任汇总审核通过后,上报教导处审核;

  (4)教导处审核后上报学校审核;

  (5)经学校领导审批后,班主任将汇总表进行分享和公示(一是,在教室的显著位置进行公示;二是,公示给家委会成员,让其提出意见);

  (6)收集经典的作业,形成作业库。

  教师设计、学科教研组长审批、教导处、学校审核班主任公示

  第二步:明确作业设计要求

  (1)作业设计原则

  要求教师用心“备题”,细心“选题”,做到“一不、二少”、“三多”。即不布置重复性的作业,多布置“量少质高”的作业,少布置纸笔作业,多布置“口头作业”和“实践性作业”,少布置整齐划一的作业,多布置分层和个性作业。控制作业数量,一二年级必须在课上完成,其他年级尽量使书写作业在学校完成,当堂完不成的可以延伸到课服时间完成。

  (2)明确作业内容及形式

  以预习单、学习单和作业单“三单”为主。学习单单设一页纸,预习单和学习单可以在一张单上,作业单根据学科特点和具体学习内容设在单页纸或作业本上均可。学习单和作业单在个体设计的基础上,进行资源共享,形成年级的共性要求,最后根据本班学生实际进行局部修改,形成独特的“个案”。作业内容以学科基础性训练和综合素质性训练为主,结合学科特点,在趣味上、分层上做足文章。

  <<预习单、学习单、作业单>>(3)作业类型体现共性、个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以巩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型为共性作业;以依据不同

  学生水平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为个性作业;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实践性作业。

  (4)科学安排课余时间

  学校引导家长合理安排学生课余生活,除必要的学习外,不允许额外布置其他家庭书面作业,避免校内减负、校外增负。要求家长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开展体育锻炼、社会实践、阅读和文娱等活动。督促学生按时就寝,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首先发挥家委会的作用,再扩展到每个家庭)

  第三步:认真批改作业

  (1)作业批改原则

  要求全批全改,提倡更多地面批和面改,认真分析学情,对出现的共性问题要做好答疑、解惑,可以专设错题本,对容易出现错误的问题单独记录和更正。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

  (2)作业留存

  每次作业教师要有留存手册,教研组要有年级作业设计手册,学期末成为年级和个人的作业库。“三单”每人要装订成册,每本前面附有教师的总评;年级组每学期精选经典的单独装订成册留存;每个年级组每学期至少举行两次作业展,对经典的作业设计单独装订成册,并上交学校存档,形成学科教师作业库、教研组作业库。

  第四步:形成必要的管理制度,实施奖惩

  首先,为了规范“减负”管理机制,学校相继出台了《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工作实施方案》《2021——2022学年度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学科作业管理实施方案》《“五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等。配套制定了《课后作业综合公示备案表》《课后作业教师及教研组长备案表》《教研组常规检查记录表》《如何设计“三单”》等。

  其次,加大过程性管理,落实奖惩制度。(1)每学期举行至少两次作业设计大赛,以活动为载体,促进作业设计质量的提升。评出优秀者纳入年度考核;(2)定期进行学生作业展评,一看作业质量;二看批改情况。同样评出优胜者,纳入考核;(3)如果学校在检查过程中仍有违规操作增加学生课业负担,或者家长投诉有加重学生负担者,一经查实,轻者全校通报;重者一律取消当年评优、评职晋级的资格。

  立足课后服务,充分调研,科学管理,提升服务质量

  1.充分调研

  充分调研,做好课服准备。为使课服有序推进,学校做了充分地前期准备工作。通过《致家长一封信》了解家长的需求;然后与家长分别签订了《课服协议书》《课服承诺书》,形成了课服的完备方案。

  2.制定了《课服实施方案》

  制定了《课服实施方案》,科学设岗和测算人员补贴,制定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

  一是,经过详细的测算,既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又能提升教师的服务质量,制定科学的管理链条,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由教导处牵头,分别编排了课服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和《课服人员考核制度》。

  二是,科学设岗,提质增效。我校的课服工作总共设了八类岗位:即,作业辅导岗——主要负责辅导学生作业完成情况;领导代班岗——这类岗主要三位校长承担。即每天至少有一名校长在岗,负责查岗和应对突发事件;楼梯、操场值班岗——这类岗主要负责学生上下楼、放学出校园的秩序和安全;厕所值班岗——这类岗主要负责学生上厕所的疏散工作;校外执勤岗——这类岗主要负责学生的入校、出校秩序、安全以及测量师生的体温;校车管理岗——主要负责乘车学生的管理;班主任安全岗——即早晨与中午上班时,班主任要提前到岗,负责学生提前到校的安全工作;兴趣开发辅导岗——由于我校受空间的限制,不能开设更多的社团。因此采取精品社团活动与课服完成作业一条龙管理。即每天的最后两节课都是精品社团活动,一大批有个性特长的学生参与此社团活动。当学生的社团活动任务完成后,则如期参加课服继续完成作业,如果社团任务没有完成后继续完成后,则再走班参加课服的作业完成。这样达到了作业的完成与特长发展双赢的目的。

  严格管理制度

  为了提高课后服务的质量,建立相关考核运行机制和管理办法。每天一名带班领导和教导处一名主任轮流查岗,发现老师有违反下列任何一条者,除了取消当日课服补贴、全校通报以外,并取消当年评优、评职等一切机会,学校将不再安排其参与课后服务。

  (1)参加课后服务教师必须提前五分钟到达值班教室,与前一节课老师做到无缝对接。不得迟到、早退,和中途擅自离岗。

  (2)课后服务教师在服务过程中不得做与教学无关的事。如玩手机,接打电话等(如有特殊情况需要接打电话请事先联系带班领导)。

  (3)不得将课后服务上成新授课。三至六年级提倡利用后5~10分钟对学生作业中普遍出现的问题进行点评;一二年级不准留书面作业:倡导集体或个体读书。利用好校本校材,如《成语大观》《汉字的前世今生》等讲故事。开展演讲、安排趣味性学习任务。

  (4)课后服务老师为第一安全责任人,全权负责课服时间内的学生安全。对发生的突发事件及时做出反应,并立即向带班领导汇报,由学校决定是否启动安全应急处置预案。

  (5)值班教师需耐心、细致地对学生进行作业辅导,不得辱骂、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XX第二小学的全体教师已经深深地意识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让教育回归本真,还孩子幸福的童年,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势在必行。

  学校双减工作提质增效经验总结

  为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双减”的工作部署,全面落实教育厅、XX市教育局文件要求,XX小学多措并举,协同联动,在提质增效、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方面采取一系列有效机制。

  一、建设学习共同体,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双减”要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的作用,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这就要求学校和教师必须做出调整,进行一场教育方法的自我革命,注重专业水平和学科理解的提升,在日常教学中实现课堂高效。我校深深意识到这一点,从2019年10月起,便开始在行动研究中稳步推进学习共同体建设,坚定不移地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学校管理的逻辑起点和工作重心,让校本教研成为学校运行的主旋律,努力构建“让教学变成协同研究”的教学新生态。同时树立大课程观,逐步构建形成”1+N”课程体系。建立了能够指向课堂、课程建设和教师成长的学校管理逻辑,让教育生态重构成为一种可能。为了整校稳步推进,先做顶层设计。我校把学习共同体建设的每一次行动,称之为“灯塔行动”。“灯塔行动”本土化研究体系:

  (一)迭代升级课堂教学新样态我校原有的课堂教学样态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拓展提升”,本着传承和发展的原则,构建“让教学变成协同研究”的教学新样态。迭代升级的课堂教学路径为“提出问题,自主学习—互助探究,达成共识—公共分享,串联提升”。建模是为践行提供抓手,是实现超越模型的必经之路。课堂教学转型是一种改变、一种探索,实质是一种“教”与“学”的翻转,老师要做“忍者神龟”,把课堂“还给”孩子,课堂中强调“倾听、对话、串联、反刍”的经历,最重要的是建立师生、生生间“基于倾听的对话关系”。课堂结构发生变化,更注重学生思维训练,学生的学力也随之大大加强。

  (二)建立校本教研新范式建立“观察—描述—反思—改进”的校本教研新范式。即:以不间断的课例研究为主,用焦点课堂形式来呈现的教研。让教研重心下沉,成立“语文学科工作坊”“数学学科工作坊”“英语学科工作坊”“艺术+综合学科工作坊”4个学科工作坊,首批参与教师50多人,占专任教师的一半,形成浓郁的研究氛围。各工作坊实施每月一课例制度。每一课例以“集体备课确定初案—试教一次确定学案—课例呈现集中观察—课例研讨再出发”为活动循环,形成“学案+反思+观察报告”为内容的材料积

  累。听课教师身份也发生翻转,由“观教”走向“察学”,通过对学生完整学习历程的观察,发现学生思维的困惑点,找到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从而反思并改进自己的教学。为了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各工作坊在集体备课时对基础性问题和冲刺挑战性问题尤为重视,我们深知只有高品质的教学设计才能引领学生不断攀登高阶思维。为了实现理想中的课堂样态,学科工作坊教师沉潜课堂,在每一次教学现场中寻求答案。随着践行的不断深入,学校也随即形成了一系列的校本教研机制,比如:领导班子下沉,保障教研时间,提升教研品质,开展课例研究、外出听课学习、邀请专家指导、共读理论书籍等等,为教师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现在,根据每学科每月一课例制度,课例研讨每学期在四个学科工作坊中展开,已经成为我校校本教研常态。目前为止,学科工作坊里有二分之一的老师都在校内做“基于倾听的对话关系”的课例展示,每一课例都遵循校本教研新范式。在行动中,我们不断释疑,在研究中,也会不断遇到新的问题。比如渐行渐深中一个问题愈发凸显,高品质的教学设计是实现深度学习的前提,这就要求教师对知识体系要精准把握,对学科素养要足够理解,否则,就是阻碍课堂深耕的大问题。所以接下来我校会在学科理解上进行引领,使教学回归本质,努力让学科工作坊的老师逐步成长为“专家型教师”。就这样,通过不间断的课例研讨不厌其烦地深入到学习的每

  一个细节,复盘、反思、怀疑、否定、调整、重建,真实面对学习困境,在质疑和释疑的循环中,不断精进,就是想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为学生成长赋能。期待理想中的课堂样态早日形成,不断迈向课改深水区。

  (三)建设教师成长新路径建立“读书-实践-写作”教师专业成长路径。

  为了满足教师阅读和学习需求,学校为教师购置了《静悄悄的革命》《学校见闻录》《教师的挑战》《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南京样本》等学习共同体系列丛书,组织领航教师进行整本书阅读,写读后体会,进行线上分享。同时,以一个学期为周期,分类整理完成读书成果和校本教研文集,名为《思享汇—向青草更青处漫朔》。将这些成果汇聚成“资源库”,每一位领航教师既是资源库成果的生产者,也是消费者,这种“微研究”方式保障团队教师在行动研究中卓越成长。目前已经整理形成几十本文集,未来还会整理形成学生层面的文集。教师的写作热情被点燃,每一次课例研讨后,学科工作坊的教师基于观察基础上撰写的观察报告便纷沓而至。两年多来,在《江西教育》《内蒙古教育》等教育刊物和XX市深度学习共同体和深度学习共同体公众号发表10多篇文章。两年时间,团队教师的专业素养不断提升,团队教师也实现拔节式成长。有两名工作坊教师被评为XX市教学能手,两名教师被评为XX市“名教师”,三名教师

  参加XX市课堂基本功竞赛分别荣获一、二等奖,八名教师被评为元宝山区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每个学科均有一名教师参加元宝山区课堂教学基本功竞赛,并获得可喜的名次。我校也被评为XX市“名学校”。学习共同体建设不断激发团队教师的内驱力,课堂迭代和深耕的愿景也在团队教师一次次蜕变中趋于达成。

  (四)创建学校管理新逻辑我校把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作为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深入推进“1+N”课程一体化建设。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龙头,各活动课程和德育课程协同推进,使创生性课程纵向衔接、学科课程横向融通,课内课外深度融合。不断深化原有的课程,生成新的课程,最终形成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和成长规律的课程实施体系,完成教育生态重构。“双减”提质增效如何优化语文作业设计“双减”背景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合理布置作业,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这是本学期开学以来一直困扰我们的问题。在“双减”政策下,我们应从学科多联动——通过“灯塔行动”,建立以倾听对话为主的协同学习课堂样态,逐步实现课堂教学的迭代和升级。深化“家校携手,育见未来“行动。每学期11月份为家长进班助教月,遴选各行业家长的精品课程,充分利用资源,拓展学习领域。

  (五)创建学校管理新逻辑我校把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作为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深入推进“1+N”课程一体化建设。

  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龙头,各活动课程和德育课程协同推进,使创生性课程纵向衔接、学科课程横向融通,课内课外深度融合。不断深化原有的课程,生成新的课程,最终形成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和成长规律的课程实施体系,完成教育生态重构。“双减”提质增效如何优化语文作业设计“双减”背景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合理布置作业,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这是本学期开学以来一直困扰我们的问题。在“双减”政策下,我们应从学科多联动——通过“灯塔行动”,建立以倾听对话为主的协同学习课堂样态,逐步实现课堂教学的迭代和升级。深化“家校携手,育见未来“行动。每学期11月份为家长进班助教月,遴选各行业家长的精品课程,充分利用资源,拓展学习领域。

  学校开展“双减”工作总结:整体治理落“双减”,减负提质增实效

  “双减”,是一场教育的重大转型,一次教育的深刻革命,既是对传统课堂的严峻挑战,也是对重构课堂的难得机遇,更是为此开启课堂寻变之旅的必然选择。

  “双减”实施近百天,高新区第一小学全体师生积极落实“双减”政策,既缓解了当前的教育焦虑问题,也有利于学校重新整体治理,优化教育生态,让教育返璞归真。可以说,“双减”政策的落实,还给了学生快乐幸福的童年,让“双减”在一小智慧幸福地“起航”!

  一尊重教育规律,健全管理机制

  1.立足顶层设计,提升教育质量

  自“双减”政策发布以来,学校成立“双减”工作领导小组,确立了贯彻落实减负提质、变革教育教学方式的工作目标。结合我校“智慧育人,幸福成长”理念,引导教职员工进一步树立科学育人观和正确教育评价导向。做到尊重教育规律,遵从教育的原点精神,摒弃“立竿见影”的观念和“揠苗助长”的做法,让教师在常态的教育坚守中回归初心,静待花开。

  2.完善制度建设,精细常规管理

  为落实“双减”和“五项管理”工作要求,教导处德育处联合制定《“五项管理”实施方案》《教学常规管理实施方案》《作业减负实施方案》《课后延时实施方案》《教师培养实施方案》《加强课程建设实施方案》等内容,做到各项工作有布置、有落实、有检查、有整改、有反馈、有总结,努力实现学校管理的人性化、精细化、数字化。

  此外,针对“双减”政策后教师工作内容和工作时长增加的问题,学校目前正在积极探索弹性上班制、零星假期兑换制、半日假补贴制等制度,于精细化管理中彰显温度。

  3.加强责任分工,加强队伍建设

  我校努力构建“同心同气、互助和谐”的教师团队,进一步完善教研组、年级组的建设,进一步发挥骨干教师的引

  领作用,进一步提升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带动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二推进系统治理,促进教师发展

  为打造高效课堂,促进教师发展,我校通过“常态+分层+共享+科研”的研训模式,正在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1.扎根常态研修,落实提质增效: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各教研组积极探索提高课堂质量,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优秀做法,老师们在教研活动中凝结智慧,生成智慧,分享智慧。

  2.注重分层培养,促进教师成长:

  以青年教师成长,骨干教师成才为工作重点,发挥区内、校内优质资源的引领作用,继续实行“请进来,走出去”的培训方式,分层开展培训学习活动。

  3.加强校内共享,搭建成长平台:

  外出参培教师撰写培训心得体会、上汇报课,在全体教师会或研修组内开展经验分享会,这些丰富多样的活动,为教师搭建了校内交流平台。

  4.立足课题研究,推动教学改革:

  在“双减”的新形势下,我校正积极开展“教学诊断——从‘错误’出发”的科研课题研究,力求通过科研课题的研究,以科研带动教研,以教研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

  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提升。

  三整合教学内容,塑造高效课堂

  1.实施“四智”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落实好“双减”工作,提升课堂质量,我校根据校情、学情,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进行整合,做到开齐课程,开足课时,致力于建立学科教学、综合实践活动、班队活动、社团活动四位一体,即智学、智思、智行、智达“四智”课程体系,力争用多元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智学课程是在国家课程框架内,以学科为基础进行整合与重构,是“智慧课程”的基础。我们本着尊重儿童天性,遵循教育规律,重新构建课程内容,不论是基础课程还是校本课程,都生发出寓教于乐的智慧。

  智思课程是基础课程的延伸和拓展。我校结合学科特点,开展七个学科拓展为主的智思课程。让学生作为“快乐的体验者”参与到课程活动中。这些课程的设立,让课堂不再局限于班级教室,由课堂走向操场、功能室、家庭、社区等广阔天地。

  智行课程以教师特长与学生发展需要相结合,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实现课程的“私人订制”。

  智达课程是对“智学”“智思”“智行”三个课程的总体评价。

  以奖励集星的方式方法对智慧教师、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智慧评价。让学生在丰富的课程中弘扬个性,发展智能。

  2.聚焦“大单元备课”,关注作业设计,重视错题积累。

  “双减”政策出台后,我校积极探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优化作业设计的最优路径,并将学科作业改革作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牛鼻子”来抓。各学科教研组聚焦大单元备课,共同确定备课主题、教学目标、作业目标,构建作业类型图,最终设计出科学、高效的作业单。目的是改变以往作业注重知识检测,忽视能力培养的弊端,注重学习方法的引领和作业分层的体现,形成“前置学习--课堂研讨--课后巩固”的教学格局。

  为进一步做到提质增效,我校将“纠错”作为课题来研究,将学生的错题变成重复性使用的学习资源。通过建立错题集,注明原因进行分类,模仿错题出题,对难题进行再加工,变形拓展,将错题本变成知识和能力、习惯和策略的改进本。

  3.落实“三环五导七评”课堂教学模式。

  在“智慧育人,幸福成长”的办学理念下,我校积极落实“三环五导七评”课堂教学模式,推行“一课三备、一题三问”的教学策略,关注学生学习背景与能力差异,实现学习思维的多重深度。

  四、强化意识,创建高质量课后服务体系

  1.增强课程意识,整合教育资源。

  为落实“双减”政策,强化学校主阵地作用,我校将学校“智慧育人幸福成长”的办学理念,和“学”“思”“行”“达”四大系列校本课程进行有机结合,根据校情、学情,制定了《课后延时服务课程方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目前,我校正在制作《高新区第一小学课后服务汇编》。

  2.打造高质量课后服务课程,满足个性化需求。

  根据学校实际,全面推行“1+3+x”课后延时服务模式,旨在打造高品质的学后乐园,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化、多元化的课后服务需求。

  此外,学校将于每周五实行“自主点餐式”课后延时服务,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喜欢的校级社团和班级社团,真正做到从兴趣出发,给予学生自主选择权,最终实现五育并举的目的。

  五、加强家校沟通,建立合作包容共同体。

  1.建立作业公示制度。

  在“双减”政策下,为更好地促进家校沟通,打造家校合作共同体,我校建立作业公示制度,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

  2.召开家长会。

  随着“双减”“五项管理”等教育政策的落实,我校着手推进家校共育建设工作,在工作中融入现代教育技术和信

  息优势,稳步推进线下家长学校和线上家长学校建设,形成合作、包容的共同体教育模式。

  3.建立校级家长委员会。

  为推动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化解家校矛盾,更好地接受家长的监督,我校重新组建校级家委会,家长代表参与校内课后服务的相关管理、监督工作,努力完善家校社会协同机制。

  自落实“双减”和课后延时服务工作以来,我校在高新区教育局的领导下,在全体教师的精诚协作下,正在积极探索适合我校校情,有利学生发展的各项举措。寻本溯源,教育为本,课堂为根;久久为功,行在当代,利在千秋。今后,我校会继续发扬现阶段优点,弥补不足,真正让“双减”工作落地生根,在改革中谋新,于砥砺中奋进!

篇二:学校落实在“双减”背景下提质减负增效经验总结报告范本双减工作经验案例

  

  XX小学开展“双减”工作提质增效经验总结

  为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双减”的工作部署,全面落实教育厅、XX市教育局文件要求,XX小学多措并举,协同联动,在提质增效、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方面采取一系列有效机制。

  一、建设学习共同体,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双减”要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的作用,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这就要求学校和教师必须做出调整,进行一场教育方法的自我革命,注重专业水平和学科理解的提升,在日常教学中实现课堂高效。

  我校深深意识到这一点,从2019年10月起,便开始在行动研究中稳步推进学习共同体建设,坚定不移地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学校管理的逻辑起点和工作重心,让校本教研成为学校运行的主旋律,努力构建“让教学变成协同研究”的教学新生态。同时树立大课程观,逐步构建形成”1+N”课程体系。建立了能够指向课堂、课程建设和教师成长的学校管理逻辑,让教育生态重构成为一种可能。

  为了整校稳步推进,先做顶层设计。我校把学习共同体建设的每一次行动,称之为“灯塔行动”。“灯塔行动”本土化研究体系:

  (一)迭代升级课堂教学新样态

  我校原有的课堂教学样态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

  示交流—拓展提升”,本着传承和发展的原则,构建“让教学变成协同研究”的教学新样态。迭代升级的课堂教学路径为“提出问题,自主学习—互助探究,达成共识—公共分享,串联提升”。

  课堂教学转型是一种改变、一种探索,实质是一种“教”与“学”的翻转,,把课堂“还给”孩子,课堂中强调“倾听、对话、串联、反刍”的经历,最重要的是建立师生、生生间“基于倾听的对话关系”。

  课堂结构发生变化,更注重学生思维训练,学生的学力也随之大大加强。

  (二)建立校本教研新范式

  建立“观察—描述—反思—改进”的校本教研新范式。即:以不间断的课例研究为主,用焦点课堂形式来呈现的教研。让教研重心下沉,成立“语文学科工作坊”“数学学科工作坊”“英语学科工作坊”“艺术+综合学科工作坊”4个学科工作坊,首批参与教师50多人,占专任教师的一半,形成浓郁的研究氛围。

  各工作坊实施每月一课例制度。每一课例以“集体备课确定初案—试教一次确定学案—课例呈现集中观察—课例研讨再出发”为活动循环,形成“学案+反思+观察报告”为内容的材料积累。听课教师身份也发生翻转,由“观教”走向“察学”,通过对学生完整学习历程的观察,发现学生思

  维的困惑点,找到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从而反思并改进自己的教学。为了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各工作坊在集体备课时对基础性问题和冲刺挑战性问题尤为重视,我们深知只有高品质的教学设计才能引领学生不断攀登高阶思维。

  为了实现理想中的课堂样态,学科工作坊教师沉潜课堂,在每一次教学现场中寻求答案。随着践行的不断深入,学校也随即形成了一系列的校本教研机制,比如:领导班子下沉,保障教研时间,提升教研品质,开展课例研究、外出听课学习、邀请专家指导、共读理论书籍等等,为教师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

  现在,根据每学科每月一课例制度,课例研讨每学期在四个学科工作坊中展开,已经成为我校校本教研常态。目前为止,学科工作坊里有二分之一的老师都在校内做“基于倾听的对话关系”的课例展示,每一课例都遵循校本教研新范式。

  在行动中,我们不断释疑,在研究中,也会不断遇到新的问题。比如渐行渐深中一个问题愈发凸显,高品质的教学设计是实现深度学习的前提,这就要求教师对知识体系要精准把握,对学科素养要足够理解,否则,就是阻碍课堂深耕的大问题。所以接下来我校会在学科理解上进行引领,使教学回归本质,努力让学科工作坊的老师逐步成长为“专家型教师”。

  就这样,通过不间断的课例研讨不厌其烦地深入到学习的每一个细节,复盘、反思、怀疑、否定、调整、重建,真实面对学习困境,在质疑和释疑的循环中,不断精进,就是想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为学生成长赋能。期待理想中的课堂样态早日形成,不断迈向课改深水区。

  (三)建设教师成长新路径

  建立“读书-实践-写作”教师专业成长路径。为了满足教师阅读和学习需求,学校为教师购置了《静悄悄的革命》《学校见闻录》《教师的挑战》《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南京样本》等学习共同体系列丛书,组织领航教师进行整本书阅读,写读后体会,进行线上分享。

  同时,以一个学期为周期,分类整理完成读书成果和校本教研文集,名为《思享汇—向青草更青处漫朔》。将这些成果汇聚成“资源库”,每一位领航教师既是资源库成果的生产者,也是消费者,这种“微研究”方式保障团队教师在行动研究中卓越成长。目前已经整理形成几十本文集,未来还会整理形成学生层面的文集。教师的写作热情被点燃,每一次课例研讨后,学科工作坊的教师基于观察基础上撰写的观察报告便纷沓而至。两年多来,在《江西教育》《内蒙古教育》等教育刊物和XX市深度学习共同体和深度学习共同体公众号发表10多篇文章。

  两年时间,团队教师的专业素养不断提升,团队教师也

  实现拔节式成长。有两名工作坊教师被评为XX市教学能手,两名教师被评为XX市“名教师”,三名教师参加XX市课堂基本功竞赛分别荣获一、二等奖,八名教师被评为元宝山区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每个学科均有一名教师参加元宝山区课堂教学基本功竞赛,并获得可喜的名次。我校也被评为XX市“名学校”。学习共同体建设不断激发团队教师的内驱力,课堂迭代和深耕的愿景也在团队教师一次次蜕变中趋于达成。

  (四)创建学校管理新逻辑

  我校把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作为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深入推进“1+N”课程一体化建设。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龙头,各活动课程和德育课程协同推进,使创生性课程纵向衔接、学科课程横向融通,课内课外深度融合。不断深化原有的课程,生成新的课程,最终形成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和成长规律的课程实施体系,完成教育生态重构。

  通过“灯塔行动”,建立以倾听对话为主的协同学习课堂样态,逐步实现课堂教学的迭代和升级。

  深化“家校携手,育见未来“行动。每学期11月份为家长进班助教月,遴选各行业家长的精品课程,充分利用资源,拓展学习领域。

  扎实“六节一月一会”活动。即:“语文读书节”“英语节”“趣味益智数学节”“校园艺术节”“科技节”“十

  一经典诵读节”“综合实践活动月”“六一全员趣味运动会”以“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为主题开展阳光大课间活动。体育与美育相融,兴趣与强体兼顾,形成特有的课间文化。

  以“课后服务”为契机,开展多种学科项目活动,促进学校优质特色多样化发展。

  二、创新作业管理,把减负增效落在实处

  (一)认识上有厘清

  “双减”绝不是简单的减少学生作业量,而是对作业的有效性进行研究。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课堂教学内容精选作业,既要面向全体,还要做到因材施教。我校在以下方面努力创新和改进。

  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作业管理领导小组,教导处学科主任分学科分年级对作业留批进行监管,责任到人。严格执行国家、自治区课程方案,强化作业育人功能。按各年级作业留量及要求对各年级作业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抽查和反馈。具体要求为:

  1.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任课老师可结合教学内容适量布置不超过20分钟的与学生学习、生活相联系的听说型、活动型作业。

  2.三至六年级作业控制在每天1小时以内。语数英的作业量由班主任统一协调,分别布置适量的题目。其他学科一

  般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可布置阅读型、探究性、实践性作业。

  3.节假日作业:教师可结合课堂教学改革,适量布置基础性作业、预习型作业、分层型作业、实践型作业、探究型作业或综合性作业,每天书面作业时间不超1小时。

  (二)形式上突破创新

  开学伊始,XX小学便在作业布置上大胆尝试,突破创新,让作业育人的功能最大化。为了把作业设计改革落到实处,我校把作业设计纳入教研活动之中。

  各教研组利用每周一次的集中教研活动时间,精心设计下一周要布置的学科作业,形成周作业计划。要求布置给学生的作业教师必须要先做,要在充分掌握作业难易程度、所需时间、规范格式、容易出错的地方和适宜的学生群体基础上,做到作业量适中、科学有效、针对性强。基础性作业为主,分层作业、实践型作业、探究型作业或综合性作业为辅。每天布置的作业及时批改和反馈,教师批改后,先由学生自己订正,再由教师复批。共性错误集体讲评或小组互助,个性错误个别辅导。

  (三)服务上有保障

  以课后服务为契机,让家庭作业在校完成。课后服务采用模块设计,周一--周四所有年级学科作业必须在课后课后服务时间完成,让学生不背书包回家成为可能;周五各年级

  进行社团活动,打破学科壁垒,坚持活动育人。现在我校已经开设艺术、科技、运动、益智等四十个社团课程。实行年级走班制,学生自愿参加喜欢的社团课程,让孩子们学有所选学有所长。

  (四)评价上有激励

  XX小学将作业质量、作业批改、作业负担等情况作为考核教师师德师风和教学效果的考核内容之一,加强监督检查,主动接受学生家长与社会各界的监督,对作业工作不规范的教师及时督促整改;对在作业设计、作业布置、作业批改等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予以表扬。教导处定期开展作业检查、优秀作业展示、优秀错题集评比、家长学生问卷调查、座谈等形式,加强对作业管理的把控力度。

  三、强化体质管理,给学生一个健康的童年

  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不是一句口号,而要表现在具体行动中。为了让此项工作扎实推进,XX小学采取一系列措施:

  1.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每天两次眼保健操,每天体育锻炼时间不少于一个半小时。学校聚焦“教会、勤练、常赛”,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体育教学模式,让每位学生利用体育课掌握1—2项运动技能。

  2.建立健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建立健康档,每学期两次全覆盖视力筛查。以“活动”促落实,切实改善“小

  胖墩”“小眼镜”现象之痛。XX小学对课间活动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开展以“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为主题的形式多样的阳光大课间活动:一年级跳绳、篮球操;二年级跳绳、足球操;三年级民族韵律操;四年级中国扇;五年级曳步舞;六年级动感韵律操。传统与现代相融,兴趣与强体兼顾。

  3.成立各种球类训练队(足球队、篮球队、乒乓球队、毽球队等),利用早晨和课后服务拓展时间进行长期训练,球队在元宝山区组织竞赛中取得突出成绩。在刚刚结束的“区长杯”足球赛中,我校女子足球队斩获全区第二名的成绩。

  “双减”政策下减负提质阶段工作总结

  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是国家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事关青少年身心健康和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民生工程,推进实施“双减”工作涉及千家万户。这段时间以来,教师们深刻领会到“双减”工作的重要性,把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工作根本,切实扛牢责任,着力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一、认真学习“双减”政策,全面宣传文件精神

  1.校领导班子会进行相关政策学习。开学初,校领导班

  子首先组织进行了政策的解读和学习,随后,这些资料在教师大会和教研组会上进行了学习。

  2.在暑期学习会上,对全体教师进行“双减”政策的专题学习。

  3.多渠道全面宣传“双减”政策。

  开学后,学校采用更换宣传栏,微信公众平台推送告家长书等渠道大力宣传“双减”政策。

  二、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工作方案,确保减负提质

  在认真领会政策之后,为了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制定了切实可行的《xx小学2021年下半年“双减”工作实施方案》和《xx小学关于加强学生作业管理的要求和措施》等相关文件和规章制度。教师大会上,多次进行“双减”政策强调学习,对“双减”政策的解读成为常态化,以确保教师吃透精神,立足课堂,减负提质。

  三、扎实做好常规工作,有效落实双减精神

  1.结合实际坚持定期抓。本学期,教务处工作中,多次安排了此项工作,大大提高了教师的重视程度和政策的真正落地。

  2.做好阶段性调查与反馈。学校通过询问了解学生教师的作业布置情况以及进行作业检查等活动,有效了解各教师的政策要求落实情况,推进减负提质工作的扎实开展。学校建立了学生作业统筹、公示管理体制,并实施学生作业统筹

  公示管理制度。教务处安排专人检查督促,促使“作业革命”有效落地。

  3.立足课堂,努力向常态课要质量。学校实行领导分年级包抓,促进教师关注常态课的质量。同时,学校先后开展了新进教师展示课、骨干教师示范课、市县教坛新星、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推评课等活动,要求教师相互学习,大力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效率。

  4.提升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本学期,学校严格落实“5+2”课后服务要求,实施“1+x”课后社团服务模式,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开设阅读、写字、篮球、田径、啦啦操、寿州锣鼓、电子琴、绘画、心理辅导、武术、信息技术等兴趣小组,做优社团活动,培养孩子各种兴趣。

  四、今后努力方向

  1.加强组织领导,深度细化责任,跟踪检查,督促到位,完善层层追责制度,杜绝“形势一片大好”的放任思想,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巩固“双减”成果,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校本研修,不断探索,积极提高课堂效率和作业管理水平,提升课后服务质量,杜绝双减工作表面化、形式化。

  3.深入推进家校联动机制,加大家访力度,建立教师全员家访制度,增加家访次数,丰富家访内容。定期召开多种形式的家长会,积极向家长、社会征询意见,不断改进工作

  方法,以深入推进“双减”工作。

  总之,自从“双减”政策落地以来,学校思考了很多,也做了很多,以后将不断努力,以“双减”工作为契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负担,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学校双减工作提质增效经验总结

  为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双减”的工作部署,全面落实教育厅、XX市教育局文件要求,XX小学多措并举,协同联动,在提质增效、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方面采取一系列有效机制。

  一、建设学习共同体,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双减”要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的作用,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这就要求学校和教师必须做出调整,进行一场教育方法的自我革命,注重专业水平和学科理解的提升,在日常教学中实现课堂高效。我校深深意识到这一点,从2019年10月起,便开始在行动研究中稳步推进学习共同体建设,坚定不移地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学校管理的逻辑起点和工作重心,让校本教研成为学校运行的主旋律,努力构建“让教学变成协同研究”的教学新生态。同时树立大课程观,逐步构建形成”1+N”课程体系。建立了能够指向课堂、课程建设和教师成长的学校管理逻辑,让教育生态重构成为一种可能。为了整校稳步推进,先做顶层设计。我校把学习共同体建设的每一次行动,称之为“灯塔行动”。“灯塔行动”本土化研究体系:

  (一)迭代升级课堂教学新样态我校原有的课堂教学样态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拓展提升”,本着传承和发展的原则,构建“让教学变成协同研究”的教学新样态。迭代升级的课堂教学路径为“提出问题,自主学习—互助探究,达成共识—公共分享,串联提升”。建模是为践行提供抓手,是实现超越模型的必经之路。课堂教学转型是一种改变、一种探索,实质是一种“教”与“学”的翻转,老师要做“忍者神龟”,把课堂“还给”孩子,课堂中强调“倾听、对话、串联、反刍”的经历,最重要的是建立师生、生生间“基于倾听的对话关系”。课堂结构发生变化,更注重学生思维训练,学生的学力也随之大大加强。

  (二)建立校本教研新范式建立“观察—描述—反思—改进”的校本教研新范式。即:以不间断的课例研究为主,用焦点课堂形式来呈现的教研。让教研重心下沉,成立“语文学科工作坊”“数学学科工作坊”“英语学科工作坊”“艺术+综合学科工作坊”4个学科工作坊,首批参与教师50多人,占专任教师的一半,形成浓郁的研究氛围。各工作坊实施每月一课例制度。每一课例以“集体备课确定初案—试教一次确定学案—课例呈现集中观察—课例研讨再出发”为活动循环,形成“学案+反思+观察报告”为内容的材料积

  累。听课教师身份也发生翻转,由“观教”走向“察学”,通过对学生完整学习历程的观察,发现学生思维的困惑点,找到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从而反思并改进自己的教学。为了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各工作坊在集体备课时对基础性问题和冲刺挑战性问题尤为重视,我们深知只有高品质的教学设计才能引领学生不断攀登高阶思维。为了实现理想中的课堂样态,学科工作坊教师沉潜课堂,在每一次教学现场中寻求答案。随着践行的不断深入,学校也随即形成了一系列的校本教研机制,比如:领导班子下沉,保障教研时间,提升教研品质,开展课例研究、外出听课学习、邀请专家指导、共读理论书籍等等,为教师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现在,根据每学科每月一课例制度,课例研讨每学期在四个学科工作坊中展开,已经成为我校校本教研常态。目前为止,学科工作坊里有二分之一的老师都在校内做“基于倾听的对话关系”的课例展示,每一课例都遵循校本教研新范式。在行动中,我们不断释疑,在研究中,也会不断遇到新的问题。比如渐行渐深中一个问题愈发凸显,高品质的教学设计是实现深度学习的前提,这就要求教师对知识体系要精准把握,对学科素养要足够理解,否则,就是阻碍课堂深耕的大问题。所以接下来我校会在学科理解上进行引领,使教学回归本质,努力让学科工作坊的老师逐步成长为“专家型教师”。就这样,通过不间断的课例研讨不厌其烦地深入到学习的每

  一个细节,复盘、反思、怀疑、否定、调整、重建,真实面对学习困境,在质疑和释疑的循环中,不断精进,就是想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为学生成长赋能。期待理想中的课堂样态早日形成,不断迈向课改深水区。

  (三)建设教师成长新路径建立“读书-实践-写作”教师专业成长路径。

  为了满足教师阅读和学习需求,学校为教师购置了《静悄悄的革命》《学校见闻录》《教师的挑战》《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南京样本》等学习共同体系列丛书,组织领航教师进行整本书阅读,写读后体会,进行线上分享。同时,以一个学期为周期,分类整理完成读书成果和校本教研文集,名为《思享汇—向青草更青处漫朔》。将这些成果汇聚成“资源库”,每一位领航教师既是资源库成果的生产者,也是消费者,这种“微研究”方式保障团队教师在行动研究中卓越成长。目前已经整理形成几十本文集,未来还会整理形成学生层面的文集。教师的写作热情被点燃,每一次课例研讨后,学科工作坊的教师基于观察基础上撰写的观察报告便纷沓而至。两年多来,在《江西教育》《内蒙古教育》等教育刊物和XX市深度学习共同体和深度学习共同体公众号发表10多篇文章。两年时间,团队教师的专业素养不断提升,团队教师也实现拔节式成长。有两名工作坊教师被评为XX市教学能手,两名教师被评为XX市“名教师”,三名教师

  参加XX市课堂基本功竞赛分别荣获一、二等奖,八名教师被评为元宝山区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每个学科均有一名教师参加元宝山区课堂教学基本功竞赛,并获得可喜的名次。我校也被评为XX市“名学校”。学习共同体建设不断激发团队教师的内驱力,课堂迭代和深耕的愿景也在团队教师一次次蜕变中趋于达成。

  (四)创建学校管理新逻辑我校把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作为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深入推进“1+N”课程一体化建设。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龙头,各活动课程和德育课程协同推进,使创生性课程纵向衔接、学科课程横向融通,课内课外深度融合。不断深化原有的课程,生成新的课程,最终形成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和成长规律的课程实施体系,完成教育生态重构。“双减”提质增效如何优化语文作业设计“双减”背景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合理布置作业,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这是本学期开学以来一直困扰我们的问题。在“双减”政策下,我们应从学科多联动——通过“灯塔行动”,建立以倾听对话为主的协同学习课堂样态,逐步实现课堂教学的迭代和升级。深化“家校携手,育见未来“行动。每学期11月份为家长进班助教月,遴选各行业家长的精品课程,充分利用资源,拓展学习领域。

  (五)创建学校管理新逻辑我校把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作为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深入推进“1+N”课程一体化建设。

  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龙头,各活动课程和德育课程协同推进,使创生性课程纵向衔接、学科课程横向融通,课内课外深度融合。不断深化原有的课程,生成新的课程,最终形成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和成长规律的课程实施体系,完成教育生态重构。“双减”提质增效如何优化语文作业设计“双减”背景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合理布置作业,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这是本学期开学以来一直困扰我们的问题。在“双减”政策下,我们应从学科多联动——通过“灯塔行动”,建立以倾听对话为主的协同学习课堂样态,逐步实现课堂教学的迭代和升级。深化“家校携手,育见未来“行动。每学期11月份为家长进班助教月,遴选各行业家长的精品课程,充分利用资源,拓展学习领域。

  学校开展“双减”工作总结:整体治理落“双减”,减负提质增实效

  “双减”,是一场教育的重大转型,一次教育的深刻革命,既是对传统课堂的严峻挑战,也是对重构课堂的难得机遇,更是为此开启课堂寻变之旅的必然选择。

  “双减”实施近百天,高新区第一小学全体师生积极落实“双减”政策,既缓解了当前的教育焦虑问题,也有利于学校重新整体治理,优化教育生态,让教育返璞归真。可以说,“双减”政策的落实,还给了学生快乐幸福的童年,让“双减”在一小智慧幸福地“起航”!

  一尊重教育规律,健全管理机制

  1.立足顶层设计,提升教育质量

  自“双减”政策发布以来,学校成立“双减”工作领导小组,确立了贯彻落实减负提质、变革教育教学方式的工作目标。结合我校“智慧育人,幸福成长”理念,引导教职员工进一步树立科学育人观和正确教育评价导向。做到尊重教育规律,遵从教育的原点精神,摒弃“立竿见影”的观念和“揠苗助长”的做法,让教师在常态的教育坚守中回归初心,静待花开。

  2.完善制度建设,精细常规管理

  为落实“双减”和“五项管理”工作要求,教导处德育处联合制定《“五项管理”实施方案》《教学常规管理实施方案》《作业减负实施方案》《课后延时实施方案》《教师培养实施方案》《加强课程建设实施方案》等内容,做到各项工作有布置、有落实、有检查、有整改、有反馈、有总结,努力实现学校管理的人性化、精细化、数字化。

  此外,针对“双减”政策后教师工作内容和工作时长增加的问题,学校目前正在积极探索弹性上班制、零星假期兑换制、半日假补贴制等制度,于精细化管理中彰显温度。

  3.加强责任分工,加强队伍建设

  我校努力构建“同心同气、互助和谐”的教师团队,进一步完善教研组、年级组的建设,进一步发挥骨干教师的引

  领作用,进一步提升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带动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二推进系统治理,促进教师发展

  为打造高效课堂,促进教师发展,我校通过“常态+分层+共享+科研”的研训模式,正在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1.扎根常态研修,落实提质增效: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各教研组积极探索提高课堂质量,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优秀做法,老师们在教研活动中凝结智慧,生成智慧,分享智慧。

  2.注重分层培养,促进教师成长:

  以青年教师成长,骨干教师成才为工作重点,发挥区内、校内优质资源的引领作用,继续实行“请进来,走出去”的培训方式,分层开展培训学习活动。

  3.加强校内共享,搭建成长平台:

  外出参培教师撰写培训心得体会、上汇报课,在全体教师会或研修组内开展经验分享会,这些丰富多样的活动,为教师搭建了校内交流平台。

  4.立足课题研究,推动教学改革:

  在“双减”的新形势下,我校正积极开展“教学诊断——从‘错误’出发”的科研课题研究,力求通过科研课题的研究,以科研带动教研,以教研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

  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提升。

  三整合教学内容,塑造高效课堂

  1.实施“四智”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落实好“双减”工作,提升课堂质量,我校根据校情、学情,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进行整合,做到开齐课程,开足课时,致力于建立学科教学、综合实践活动、班队活动、社团活动四位一体,即智学、智思、智行、智达“四智”课程体系,力争用多元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智学课程是在国家课程框架内,以学科为基础进行整合与重构,是“智慧课程”的基础。我们本着尊重儿童天性,遵循教育规律,重新构建课程内容,不论是基础课程还是校本课程,都生发出寓教于乐的智慧。

  智思课程是基础课程的延伸和拓展。我校结合学科特点,开展七个学科拓展为主的智思课程。让学生作为“快乐的体验者”参与到课程活动中。这些课程的设立,让课堂不再局限于班级教室,由课堂走向操场、功能室、家庭、社区等广阔天地。

  智行课程以教师特长与学生发展需要相结合,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实现课程的“私人订制”。

  智达课程是对“智学”“智思”“智行”三个课程的总体评价。

  以奖励集星的方式方法对智慧教师、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智慧评价。让学生在丰富的课程中弘扬个性,发展智能。

  2.聚焦“大单元备课”,关注作业设计,重视错题积累。

  “双减”政策出台后,我校积极探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优化作业设计的最优路径,并将学科作业改革作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牛鼻子”来抓。各学科教研组聚焦大单元备课,共同确定备课主题、教学目标、作业目标,构建作业类型图,最终设计出科学、高效的作业单。目的是改变以往作业注重知识检测,忽视能力培养的弊端,注重学习方法的引领和作业分层的体现,形成“前置学习--课堂研讨--课后巩固”的教学格局。

  为进一步做到提质增效,我校将“纠错”作为课题来研究,将学生的错题变成重复性使用的学习资源。通过建立错题集,注明原因进行分类,模仿错题出题,对难题进行再加工,变形拓展,将错题本变成知识和能力、习惯和策略的改进本。

  3.落实“三环五导七评”课堂教学模式。

  在“智慧育人,幸福成长”的办学理念下,我校积极落实“三环五导七评”课堂教学模式,推行“一课三备、一题三问”的教学策略,关注学生学习背景与能力差异,实现学习思维的多重深度。

  四、强化意识,创建高质量课后服务体系

  1.增强课程意识,整合教育资源。

  为落实“双减”政策,强化学校主阵地作用,我校将学校“智慧育人幸福成长”的办学理念,和“学”“思”“行”“达”四大系列校本课程进行有机结合,根据校情、学情,制定了《课后延时服务课程方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目前,我校正在制作《高新区第一小学课后服务汇编》。

  2.打造高质量课后服务课程,满足个性化需求。

  根据学校实际,全面推行“1+3+x”课后延时服务模式,旨在打造高品质的学后乐园,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化、多元化的课后服务需求。

  此外,学校将于每周五实行“自主点餐式”课后延时服务,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喜欢的校级社团和班级社团,真正做到从兴趣出发,给予学生自主选择权,最终实现五育并举的目的。

  五、加强家校沟通,建立合作包容共同体。

  1.建立作业公示制度。

  在“双减”政策下,为更好地促进家校沟通,打造家校合作共同体,我校建立作业公示制度,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

  2.召开家长会。

  随着“双减”“五项管理”等教育政策的落实,我校着手推进家校共育建设工作,在工作中融入现代教育技术和信

  息优势,稳步推进线下家长学校和线上家长学校建设,形成合作、包容的共同体教育模式。

  3.建立校级家长委员会。

  为推动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化解家校矛盾,更好地接受家长的监督,我校重新组建校级家委会,家长代表参与校内课后服务的相关管理、监督工作,努力完善家校社会协同机制。

  自落实“双减”和课后延时服务工作以来,我校在高新区教育局的领导下,在全体教师的精诚协作下,正在积极探索适合我校校情,有利学生发展的各项举措。寻本溯源,教育为本,课堂为根;久久为功,行在当代,利在千秋。今后,我校会继续发扬现阶段优点,弥补不足,真正让“双减”工作落地生根,在改革中谋新,于砥砺中奋进!

篇三:学校落实在“双减”背景下提质减负增效经验总结报告范本双减工作经验案例

  

  XX小学开展“双减”工作提质增效经验总结

  为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双减"的工作部署”在提质增效、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方面采取一系列有效机制。

  一、建设学习共同体,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双减”要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的作用,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这就要求学校和教师必须做出调整,进行一场教育方法的自我革命,注重专业水平和学科理解的提升,在日常教学中实现课堂高效。

  我校深深意识到这个点,从2019年10月起,便开始在行动研究中稳步推进学习共同体建设,坚定不移地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学校管理的逻辑起点和工作重心,让校本教研成为学校运行的主旋律,努力构建“让教学变成协同研究”的教学新生态。同时树立大课程观,渐渐构建形成”1+N”课程体系。建立了可以指向课堂、课程建设和教师成长的学校管理逻辑,让教育生态重构成为一种可能。

  为了整校稳步推进,先做顶层设计。我校把学习共同体建设的每一次行动,称之为“灯塔行动”。“灯塔行动”本土化研究体系:

  (一)迭代升级课堂教学新样态

  我校原有的课堂教学样态为“自主学习一合作探究一展示交流一拓展提升”,本着传承和发展的原则,构建“让教学变成协同研究”的教学新样态。迭代升级的课堂教学路径为“提出问题,自主学习一

  互助探究,达成共识一公共分享,串联提升"。

  课堂教学转型是一种改变、一种探索,实质是一种

  “教"与“学"的翻转”把课堂“还给"孩子,课堂中强调“倾听、对话、串联、反刍"的经历,最重要的是建立师生、生生间“基于倾听的对话关系"。

  课堂结构发生变化,更注重学生思维训练,学生的学力也随之大大加强。

  (二)建立校本教研新范式

  建立“观察一描述一反思一改进”的校本教研新范式。

  即:以不间断的课例研究为主,用焦点课堂形式来表现的教研。让教研重心下沉,成立“语文学科工作坊”“数学学科工作坊”“英语学科工作坊”“艺术+综合学科工作坊”4个学科工作坊,首批参与教师50多人,占专任教师的一半,形成浓郁的研究氛围。

  各工作坊实施每月一课例制度。每一课例以“集体备课确定初案一试教一次确定学案一课例表现集中观察一课例研讨再出发"为活动循环,形成“学案+反思+观察报告"为内容的材料积累。听课教师身份也发生翻转,由“观教"走向“察学",通过对学生完整学习历程的观察,发现学生思维的困惑点,找到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从而反思并改进自己的教学。为了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各工作坊在集体备课时对基础性问题和冲刺挑战性问题尤为重视,我们深知只有高品质的教学设计才能引领学生不断攀登高阶思维。

  为了实现理想中的课堂样态,学科工作坊教师沉潜课堂,在每一

  次教学现场中寻求答案。随着践行的不断深入,学校也随即形成了一系列的校本教研机制,比如:领导班子下沉,保障教研时间,提升教研品质,开展课例研究、外出听课学习、邀请专家指导、共读理论书籍等等,为教师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

  现在,根据每学科每月一课例制度,课例研讨每学期在四个学科工作坊中展开,已经成为我校校本教研常态。目前为止,学科工作坊里有二分之一的老师都在校内做“基于倾听的对话关系”的课例展示,每一课例都遵循校本教研新范式。

  在行动中,我们不断释疑,在研究中,也会不断遇到新的问题。比如渐行渐深中一个问题愈发凸显,高品质的教学设计是实现深度学习的前提,这就要求教师对知识体系要精准把握,对学科素养要足够理解,否则,就是阻碍课堂深耕的大问题。因此接下来我校会在学科理解上进行引领,使教学回归本质,努力让学科工作坊的老师渐渐成长为“专家型教师”。

  就这样,通过不间断的课例研讨不厌其烦地深入到学习的每一个细节,复盘、反思、怀疑、否定、调整、重建,真实面对学习困境,在质疑和释疑的循环中,不断精进,就是想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为学生成长赋能。期待理想中的课堂样态早日形成,不断迈向课改深水区。

  (三)建设教师成长新路径

  建立“读书-实践-写作"教师专业成长路径。为了满足教师阅读和学习需求,学校为教师购置了《静悄悄的革命》《学校见闻录》《教

  师的挑战》《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南京样本》等学习共同体系列丛书,组织领航教师进行整本书阅读,写读后体会,进行线上分享。

  同时,以一个学期为周期,分类整理完成读书成果和校本教研文集,名为《思享汇一向青草更青处漫朔》。将这些成果汇聚成“资源库",每一位领航教师既是资源库成果的生产者,也是消费者,这种“微研究"方式保障团队教师在行动研究中卓越成长。目前已经整理形成几十本文集,未来还会整理形成学生层面的文集。教师的写作热情被点燃,每一次课例研讨后,学科工作坊的教师基于观察基础上撰写的观察报告便纷沓而至。两年多来,在《江西教育》《内蒙古教育》等教育刊物和XX市深度学习共同体和深度学习共同体公众号发表10多篇文章。

  两年时间,团队教师的专业素养不断提升,团队教师也

  实现拔节式成长。有两名工作坊教师被评为XX市教学能手,两名教师被评为XX市“名教师",三名教师参加XX市课堂基本功竞赛分别荣获一、二等奖,八名教师被评为元宝山区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每个学科均有一名教师参加元宝山

  区课堂教学基本功竞赛,并获得可喜的名次。我校也被评为

  XX市“名学校”。学习共同体建设不断激发团队教师的内驱力,课堂迭代和深耕的愿景也在团队教师一次次蜕变中趋于达成。

  (四)创建学校管理新逻辑

  我校把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作为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深入推进“1+N”课程一体化建设。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龙头,各活动课程和德育课程协同推进,使创生性课程纵向衔接、学科课程横向融通,课内课外深度融合。不断深化原有的课程,生成新的课程,最终形成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和成长规律的课程实施体系,完成教育生态重构。

  通过“灯塔行动",建立以倾听对话为主的协同学习课堂样态,渐渐实现课堂教学的迭代和升级。

  深化“家校携手,育见未来“行动。每学期11月份为家长进班助教月,遴选各行业家长的精品课程,充分利用资源,拓展学习领域。

  扎实“六节一月一会”活动。即:“语文读书节"“英

  语节”“趣味益智数学节”“校园艺术节”“科技节”“十一经典诵读节”“综合实践活动月”“六一全员趣味运动会"以“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为主题开展阳光大课间活动。体育与美育相融,兴趣与强体兼顾,形成特有的课间文化。

  以“课后服务”为契机,开展多种学科项目活动,促进学校优质特色多样化发展。

  二、创新作业管理,把减负增效落在实处

  (一)认识上有厘清

  “双减"绝不是简单的减少学生作业量,而是对作业的有效性进行研究。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课堂教学内容精选作业,既要面向全体,还要做到因材施教。我校在以下方面努力创新和改进。

  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作业管理领导小组,教导处学科主任分学科分年级对作业留批进行监管,责任到人。严格执行国家、自治区课程方案,强化作业育人功能。按各年级作业留量及要求对各年级作业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抽查和反馈。具体要求为:

  1.

  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任课老师可结合教学内容适量布置不超过20分钟的与学生学习、生活相联系的听说型、活动型作业。

  2.

  三至六年级作业控制在每天1小时以内。语数英的作业量由班主任统一协调,分别布置适量的题目。其他学科一般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可布置阅读型、探究性、实践性作业。

  3.

  节假日作业:教师可结合课堂教学改革,适量布置基础性作业、预习型作业、分层型作业、实践型作业、探究型作业或综合性作业,每天书面作业时间不超1小时。

  (二)

  形式上突破创新

  开学伊始,XX小学便在作业布置上大胆尝试,突破创新,让作业育人的功能最大化。为了把作业设计改革落到实处,我校把作业设计纳入教研活动之中。

  各教研组利用每周一次的集中教研活动时间,精心设计下一周要布置的学科作业,形成周作业计划。要求布置给学生的作业教师必须要先做,要在充分掌握作业难易程度、所需时间、规范格式、容易出错的地方和适宜的学生群体基础上,做到作业量适中、科学有效、针对性强。基础性作业为主,分层作业、实践型作业、探究型作业或综

  合性作业为辅。每天布置的作业及时批改和反馈,教师批改后,先由学生自己订正,再由教师复批。共性错误集体讲评或小组互助,个性错误个别辅导。

  (三)

  服务上有保障

  以课后服务为契机,让家庭作业在校完成。课后服务釆用模块设计,周一一周四所有年级学科作业必须在课后课后服务时间完成,让学生不背书包回家成为可能;周五各年级进行社团活动,打破学科壁垒,坚持活动育人。现在我校已经开设艺术、科技、运动、益智等四十个社团课程。实行年级走班制,学生自愿参加喜欢的社团课程,让孩子们学有所选学有所长。

  (四)评价上有激励

  XX小学将作业质量、作业批改、作业负担等情况作为考核教师师德师风和教学效果的考核内容之一,加强监督检查,主动接受学生家长与社会各界的监督,对作业工作不规范的教师及时督促整改;对在作业设计、作业布置、作业批改等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予以表扬。教导处定期开展作业检查、优秀作业展示、优秀错题集评比、家长学生问卷调查、座谈等形式,加强对作业管理的把控力度。

  三、强化体质管理,给学生一个健康的童年

  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不是一句口号,而要表现在具体行动中。为了让此项工作扎实推进,XX小学采取一系列措施:

  1.

  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每天两次眼保健操,每天体育锻炼时间许多于一个半小时。学校聚焦“教会、勤练、常赛”,完善“健

  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体育教学模式,让每位学生利用体育课掌握1—2项运动技能。

  2.

  建立健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建立健康档,每学期两次全覆盖视力筛查。以“活动”促落实,切实改善“小

  胖墩”“小眼镜”现象之痛。XX小学对课间活动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开展以“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为主题的形式多样的阳光大课间活动:一年级跳绳、篮球操;二年级跳绳、足球操;三年级民族韵律操;四年级中国扇;五年级曳步舞;六年级动感韵律操。传统与现代相融,兴趣与强体兼顾。

  3.成立各种球类训练队(足球队、篮球队、乒乓球队、穂球队等),利用早晨和课后服务拓展时间进行长期训练,球队在元宝山区组织竞赛中取得突出成绩。在刚刚结束的“区长杯”足球赛中,我校女子足球队斩获全区第二名的成绩。

  XX小学开展“双减”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经验总结

  2021年7月,教育部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市、旗“双减”工作会议和有关文件精神,从2021年9月开始,我校就开始立足实际,秉承“保障每一位儿童高品质的学习权,让学生的学习真实发生"的学习共同体理念,结合学习共同体理念下的课例研究,以优化作业设计为切入点,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保障,积极探索“减负增效”的有效措施。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初见成效。

  一、用好“三单",以“学"代“教",减负增效

  要想真正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首先必须保证课堂学习的高效。我校从2020年春季开始进行学共体课堂改进实践,通过班级学习共同体打造,形成了互助互学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变得融洽了,学生具有了倾听、思考、表达、质疑的习惯,学习在课堂上真实发生了。推进学共体课堂改进,我们始终坚持做学习共同体课例研究,积极打造“温暖、相融、宁静"的学共体课堂,立足学生与课堂实际,向课堂要质量,课堂学习真实发生了,学习自然就有效果了,这是最重要的减负增效途径。

  为了让学生的学习在课堂中真实发生,让学生经历学习的全过程,我校特别重视“预习单、学习单、作业单”的设计。“三单"设计中,预习单重在前测,是教学设计的基础,利用预习单能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习单是核心,是教学设计的关键,利用学习单能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与学习;作业单重在巩固,是对教学设计的反馈,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测。“三单”的最优设计能保障高品质的学习真实发生,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们在进行教学设计、上课、观课、议课、上改进课的过程中,不断地调整和深化“三单”设计,特别是从课前预习、课中学习和课后作业的三个环节中,让老师们对如何利用好“三单”提升课堂学习效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二、确立课题,优化作业,减负增效

  “双减”和“五项管理”政策的出台对学校课堂教学和作业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内布置、校内完成”是学校作业布置的基本要求。为了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作业设计更加合理,学校以年级部、教研

  组为单位齐聚教研,以“优化作业设计,减负增效”为研究课题,探索新学期如何在工作中不折不扣地落实“双减”政策,科学合理布置学生作业。围绕“落实双减政策,优化作业设计”这个主题,各教研组开展了研讨活动。在研讨活动中老师们一致认为:作业设计一要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二是要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在作业设计中,以学生的发展水平为切入点,为学生设置符合其“最近发展区”的任务,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参与到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来,实现作业功能的最优化。三是形式要丰富多样。除了书面作业外,还应设置如课外阅读、对话、观察、访谈、操作、实验等阶段性、探究性、实践性的作业。作业形式应根据学科特点、学生学习水平、年龄特征和兴趣等有所选择、有所侧重。

  思考与实践并行,各年级各学科老师在平时进行作业设计时,根据学生的学情,分层设计作业,设计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作业,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考虑到学生水平的差异性,尽量设计有“弹性”“层次性”“创新性”的作业,力求形成本年级本学科各具特色的作业设计。如一二年级部的老师们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在不留书面作业的前提下,选择了有趣、有用、有挑战、综合性、延展性,有育人功能的作业一一“古诗配画”“阅读闯关"“口算小能手”“小小演说家"等。中高年级的数学教师根据学生实际,设计了基础型、提高型、拓展型作业,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同时创新作业形式,尝试设计多样化的数学作业,如:创意设计作业、调查统计作业、主题活动作业等,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引领学生学会进

  行深度思考与学习。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师注重单元作业设计,着眼题目内涵,丰富题目类型,拓展活动类、任务类、情景类作业,增加跨学科类作业,结合单元特点,注重培养学生思辨能力。英语教师注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欲望,将作业单分为基础篇、发展篇和挑战篇三大板块,每个篇章都有个性化的题型设计,体现了教师对学情的充分考量。

  三、健全制度,抓实管理,减负增效

  学校秉持“总量控制、内容精选、布置分层、教师先做、课内布置、校内完成、及时反馈"的作业管理方针,先后出台了《林东第八小学作业管理实施方案》《林东第八小学学生校内作业公示制度》等,完善了作业管理,规范了教师的作业布置与批改行为,为“双减"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切实把“优化作业”设置落到实处,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学校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设计了线上金山文档作业日公开平台,要求1至2年级不留书面作业,3至6年级书面作业总量每天不超过60分钟。学校每天详细记录所有班

  级的各科作业的作业量以及完成作业的时间,学校课后服务审核与督导领导根据金山文档作业公示的内容,每日核查3至6年级各个班级的语数英“书面作业",并不定时的对各个班级的作业量进行实际调研,对学生在课后服务时段的学习状态进行查看了解,及时指导,力争让学生在校内完成作业,把减负增效落到实处。

  四、课后服务,精准辅导,减负增效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确保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的政策精神校本着“自愿选择、特色发展、需求为先、安全为要"的原则,先行尝试进行课后服务。老师们利用课后服务时间精心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答疑,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做到每个学生的作业都是当堂面批,解决了家长,尤其是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们辅导难的问题。学校凭借课后服务日督导的方式,确保了课后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取得了“解决家长难题、发挥教师特长、张扬学生个性、彰显学校特色"的良好效果。

  五、强化质量,彰显特色,提质增效

  我校的育人目标是:“多样的能力、健全的人格、健康的身体"建校以来,学校一直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与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重点工作来抓。

  (一)抓课堂就是抓质量学校通过构建“温暖、相融、宁静”的学共体课堂,向课堂要质量。要求在课堂上建立学生间相互倾听的关系,学生间的倾听要会理解,会比较,会评价。

  建立对话性的协同学习关系,人人有任务,人人守规则,不霸权。学生通过同伴的思考和帮助,丰富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深化自己的思考,课堂成为每个人学习成长的场所。建设安全的学习环境,课堂上师生关系融洽,平等交流,学生思维是自由的、灵动的,真实的想法层出不穷,学习在课堂上真实发生。课堂由于师生谦和,相互信赖,思维的高度生长而温暖、相融、宁静,课堂教学质量自然高效。在每

  学期期末对四五六年级学生进行学科质量抽测时,我校学生学科质量喜人,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每节课的高效学习。

  (二)抓习惯就是抓质量要抓教学质量必须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随着学共体课堂的推进,我校先后出台了《XX低年级学生学习规则》《xx中高年级学生学习规则》《XX学生倾听、思考、表达、质疑习惯的培养规则》,并以海报的形式张贴在教室内的墙壁上,通过学科组教师合作对学生进行集中培训和日常化的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渐养成。低年级学生学会了在课堂上静静地倾听、努力地思考,大胆地发问、充分地表达,积极地合作、主动地分享。中高年级的学生在每节课上都能具备良好的学习状态,在独立学习、对子组交流、小组内学习、全班分享时都能按学习规则主动快乐地学习。

  (三)抓读书就是抓质量学校结合师生实际构建了“阳光课程”体系,建设了基础类课程、拓展类课程、选择类课程和活动类课程四位一体的阳光课程体系。在课程实施中,结合书香校园建设,学校新建了“悦读长廊",开发阅读课程,推荐适应学生阅读的必读书和选读书共138本。注重整本书阅读的“三课一评"指导,学生已经爱上了阅读。为落实教育部“双减"意见,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学校多措并进,结合阳光阅读课程的实施,在作业设计时注重抓学生的读书习惯,按照《XX阳光阅读课程实施方案》要求,各班级成立了图书角,同学之间相互推荐自己喜欢的图书、交流读书心得体会已经成为习惯,快乐读书已经成为学生的生活方式。阅读面

  的拓展、阅读量的积累,使学生厚积而薄发,语文素养与能力不断提升,在教育局对我校进行能力抽测时,我校学生的阅读水平居镇内直属小学前列。

  优化作业设计、提高作业管理水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减负增效是大势所趋,对我校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教育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寻找最佳“契合点”的过程。在“双减"的大背景下,我们将继续做好学习共同体建设,不断探索,坚持“一个都不能少"的教育理念,严格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切实增强教学效果。在减负增效的同时,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双减”政策下减负提质阶段工作总结

  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是国家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事关青少年身心健康和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民生工程,推进实施“双减"工作涉及千家万户。这段时间以来,教师们深刻领会到“双减"工作的重要性,把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工作根本,切实扛牢责任,着力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一、认真学习“双减”政策,全面宣传文件精神

  1.

  校领导班子会进行相关政策学习。开学初,校领导班子首先组织进行了政策的解读和学习,随后,这些资料在教师大会和教研组会

  上进行了学习。

  2.

  在暑期学习会上,对全体教师进行“双减”政策的专题学习。

  3.

  多渠道全面宣传“双减"政策。

  开学后,学校釆用更换宣传栏,微信公众平台推送告家长书等渠道大力宣传“双减"政策。

  二、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工作方案,确保减负提质

  在认真领会政策之后,为了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制定了切实可行的《xx小学2021年下半年“双减”工

  作实施方案》和《XX小学关于加强学生作业管理的要求和措施》等相关文件和规章制度。教师大会上,多次进行“双减”政策强调学习,对“双减"政策的解读成为常态化,以确保教师吃透精神,立足课堂,减负提质。

  三、扎实做好常规工作,有效落实双减精神

  1.结合实际坚持定期抓。本学期,教务处工作中,多次安排了此项工作,大大提高了教师的重视程度和政策的真正落地。

  2.

  做好阶段性调查与反馈。学校通过询问了解学生教师的作业布置情况以及进行作业检查等活动,有效了解各教师的政策要求落实情况,推进减负提质工作的扎实开展。学校建立了学生作业统筹、公示管理体制,并实施学生作业统筹公示管理制度。教务处安排专人检查督促,促使“作业革命”有效落地。

  3.

  立足课堂,努力向常态课要质量。学校实行领导分年级包抓,促进教师注重常态课的质量。同时,学校先后开展了新进教师展示课、骨干教师示范课、市县教坛新星、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推评课等活动,要求教师相互学习,大力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效率。

  4.

  提升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本学期,学校严格落实“5+2”课后服务要求,实施“1+x”课后社团服务模式,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开设阅读、写字、篮球、田径、啦啦操、寿州锣鼓、电子琴、绘画、心理辅导、武术、信息技术等兴趣小组,做优社团活动,培养孩子各种兴趣。

  四、今后努力方向

  1.加强组织领导,深度细化责任,跟踪检查,督促到位,完善层层追责制度,杜绝“形势一片大好”的放任思想,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巩固“双减”成果,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校本研修,不断探索,积极提高课堂效率和作业管理水平,提升课后服务质量,杜绝双减工作表面化、形式化。

  3.

  深入推进家校联动机制,加大家访力度,建立教师全员家访制度,增加家访次数,丰富家访内容。定期召开多种形式的家长会,积极向家长、社会征询意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以深入推进“双减"工作。

  总而言之,自从“双减”政策落地以来,学校思考了许多,也做了许多,以后将不断努力,以“双减"工作为契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负担,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中小学落实“双减”提质减负经验总结

  一减轻学生负担,回归教育本真

  为进一步推动“双减"落地生根,XX第二小学积极釆取措施,在作业布置与管理、课后服务、评价等方面大胆改革、不断创新,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和办法。先后分两个批次对语数英和音体美、道法等教师进行了全员培训。重点聚焦当下的热点问题:作业、课后服务、个性发展等问题。

  立足作业:建立机制,精准设计,减负增质

  过去学生之因此作业负担重,主要是一些老师缺乏“备题"的意识,作业设计往往采取撒“拦河网"的方法,致使学生遨游在“题海"之中。从作业的内容上来看,没有顾及到各类学生的具体情况,搞一刀切、齐步走。

  针对上述问题,XX二小实行作业设计报备制度四步走。“双减”工作指南

  第一步:明确各年级作业内容要求一、二年级坚决不准布置家庭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作业内容管理分六个方面:

  (1)

  教研组期初研讨作业总要求;

  (2)

  根据要求教师个人提前设计出一天以上作业,一式两份,分别上报年级组长和所任教班级的班主任;

  (3)

  年级组长和班主任汇总审核通过后,上报教导处审核;

  (4)

  教导处审核后上报学校审核;

  (5)

  经学校领导审批后,班主任将汇总表进行分享和公示(一是,在教室的显著位置进行公示;二是,公示给家委会成员,让其提出意见);

  (6)

  收集经典的作业,形成作业库。

  教师设计、学科教研组长审批、教导处、学校审核班主

  任公示

  第二步:明确作业设计要求

  (1)

  作业设计原则

  要求教师用心“备题",细心“选题",做到“一不、二少"、“三多"O即不布置重复性的作业,多布置“量少质高”的作业,少布置纸笔作业,多布置“口头作业”和“实践性作业”,少布置整齐划一的作业,多布置分层和个性作业。控制作业数量,一二年级必须在课上完成,其他年级尽量使书写作业在学校完成,当堂完不成的可以延伸到课服时间完成。

  (2)

  明确作业内容及形式

  以预习单、学习单和作业单“三单”为主。学习单单设一页纸,预习单和学习单可以在一张单上,作业单根据学科特点和具体学习内容设在单页纸或作业本上均可。学习单和作业单在个体设计的基础上,进行资源共享,形成年级的共性要求,最后根据本班学生实际进行局部修改,形成独特的"个案"。作业内容以学科基础性训练和综合素质

  性训练为主,结合学科特点,在趣味上、分层上做足文章。

  〈〈预习单、学习单、作业单>>(3)

  作业类型体现共性、个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以巩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型为共性作业;以依据不同学生水平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为个性作业;与生活实际相结

  合,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实践性作业。

  (4)科学安排课余时间

  学校引导家长合理安排学生课余生活,除必要的学习外,不允许额外布置其他家庭书面作业,避免校内减负、校外增负。要求家长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开展体育锻炼、社会实践、阅读和文娱等活动。督促学生按时就寝,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首先发挥家委会的作用,再扩展到每个家庭)

  第三步:认真批改作业

  (1)

  作业批改原则

  要求全批全改,提倡更多地面批和面改,认真分析学情,对出现的共性问题要做好答疑、解惑,可以专设错题本,对容易出现错误的问题单独记录和更正。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

  (2)

  作业留存

  每次作业教师要有留存手册,教研组要有年级作业设计手册,学期末成为年级和个人的作业库。“三单”每人要装订成册,每本前面附有教师的总评;年级组每学期精选经典的单独装订成册留存;每个

  年级组每学期至少举行两次作业展,对经典的作业设计单独装订成册,并上交学校存档,形成学科教师作业库、教研组作业库。

  第四步:形成必要的管理制度,实施奖惩

  首先,为了规范“减负”管理机制,学校相继出台了《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工作实施方案》《2021——2022学年度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学科作业管理实施方案》《“五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等。配套制定了《课后作业综合公示备案表》《课后作业教师及教研组长备案表》《教研组常规检查记录表》《如何设计“三单"》等。

  其次,加大过程性管理,落实奖惩制度。(1)每学期举行至少两次作业设计大赛,以活动为载体,促进作业设计质量的提升。评出优秀者纳入年度考核;(2)定期进行学生作业展评,一看作业质量;二看批改情况。同样评出优胜者,纳入考核;(3)如果学校在检查过程中仍有违规操作增加学生课业负担,或者家长投诉有加重学生负担者,一经查实,轻者全校通报;重者一律取消当年评优、评职晋级的资格。

  立足课后服务,充分调研,科学管理,提升服务质量

  1.

  充分调研

  充分调研,做好课服准备。为使课服有序推进,学校做了充分地前期准备工作。通过《致家长一封信》了解家长的需求;然后与家长分别签订了《课服协议书》《课服承诺书》,形成了课服的完备方案。

  2.

  制定了《课服实施方案》

  制定了《课服实施方案》,科学设岗和测算人员补贴,制定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

  一是,经过详细的测算,既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又能提升教师的服务质量,制定科学的管理链条,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由教导处牵头,分别编排了课服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和《课服人员考核制度》。

  二是,科学设岗,提质增效。我校的课服工作总共设了八类岗位:即,作业辅导岗一一主要负责辅导学生作业完成情况;领导代班岗一一这类岗主要三位校长承担。即每天至少有一名校长在岗,负责查岗和应对突发事件;楼梯、操场值班岗一一这类岗主要负责学生上下楼、放学出校园的秩序和安全;厕所值班岗一一这类岗主要负责学生上厕所的疏散工作;校外执勤岗一一这类岗主要负责学生的入校、出校秩序、安全以及测量师生的体温;校车管理岗一一主要负责乘车学生的管理;班主任安全岗一一即早晨与中午上班时,班主任要提前到岗,负责学生提前到校的安全工作;兴趣开发辅导岗一一由于我校受空间的限制,不能开设更多的社团。因此采取精品社团活动与课服完成作业一条龙管理。即每天的最后两节课都是精品社团活动,一大批有个性特长的学生参与此社团活动。当学生的社团活动任务完成后,则如期参加课服继续完成作业,如果社团任务没有完成后继续完成后,则再走班参加课服的作业完成。这样达到了作业的完成与特长发展双赢的目的。

  严格管理制度

  为了提高课后服务的质量,建立相关考核运行机制和管理办法。每天一名带班领导和教导处一名主任轮流查岗,发现老师有违反下列任何一条者,除了取消当日课服补贴、全校通报以外,并取消当年评优、评职等一切机会,学校将不再安排其参与课后服务。

  (1)

  参加课后服务教师必须提前五分钟到达值班教室,与前一节课老师做到无缝对接。不得迟到、早退,和中途擅自离岗。

  (2)

  课后服务教师在服务过程中不得做与教学无关的事。如玩手机,接打电话等(如有特殊情况需要接打电话请事先联系带班领导)。

  (3)

  不得将课后服务上成新授课。三至六年级提倡利用后5"10分钟对学生作业中普遍出现的问题进行点评;一二年级不准留书面作业:倡导集体或个体读书。利用好校本校材,如《成语大观》《汉字的前世今生》等讲故事。开展演讲、安排趣味性学习任务。

  (4)

  课后服务老师为第一安全责任人,全权负责课服时间内的学生安全。对发生的突发事件及时做出反应,并立即向带班领导汇报,由学校决定是否启动安全应急处置预案。

  (5)

  值班教师需耐心、细致地对学生进行作业辅导,不得辱骂、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XX第二小学的全体教师已经深深地意识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让教育回归本真,还孩子幸福的童年,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势在必行。

  中小学落实“双减”提质减负经验总结

  一多措并举促“双减”,推进学共育生态

  为更好的贯彻落实上级对“双减"和“五项管理"工作有关要求,XX第三中学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原则,将“双减”及“五项管理”工作与我校实际有机结合,全力推动此项工作落实落细。

  我校本着“以服务学生为宗旨、以学生发展为根本、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原则,以日督导促进学校精细化管理,以学习共同体推进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全面推动学校各项工作优质发展。

  为了创建整体化、科学化、规范化的德育工作体系,切实提高工作实效性和针对性,我校德育管理实行日督导制度——定岗、定人、定责,督促工作落实,实现精细化管理。督导组由班子成员及环节干部骨干力量构成,团队政治站位高、服务意识好、执行能力强。每天由一个带班领导和四个督导主任依据《XX第三中学日督导一日常规》,对全校进行日常管理。带班领导24小时在岗,不定期进行校园巡视,发现问题立即反馈、整改;对督导主任履职尽责情况进行指导,促进工作协调推进。四名督导主任上放学期间担任护学岗,为师生提供安保服务;负责检查校园卫生、三操质量、班级宿舍和食堂纪律情况,课后服务期间教师到岗、学生出勤及校园水暖电照运用情况;同时做好防火、防盗、防漏水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通过日督导工作的高效开展,我校渐渐形成了“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处处有管理”的良好局面,为师生营造了安全舒适整洁的学习生活环境,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为有效促进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推动德育工作提档升级,形成校风优良、教风严谨、学风浓厚的良好局面,我校大力加强课程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倡导全员德育,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一一充分利用升旗仪式、主题团队会、校园橱窗等阵地,对学生进行常态化党史学习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邀请法制副校长进行“预防校园欺凌构建阳光校园”法治安全教育讲座,提升学生法制观念。

  为增强学生体质管理,我校确保学生每天1小时课外活动时间,每年级每周安排4节体育课,每天安排30分钟大课间活动(阳光跑步、韵律操、跳绳等);上下午各做1次眼保健操;每月组织一次小型体育竞赛(篮球、排球、足球、拔河、跳大绳等),每学年组织一次全校性体育运动会;要求每个学生至少掌握1项运动技能;每学年组织学生进行一次体质健康监测,每学期2次视力筛查。大力加强美育,做到开全学科、开足学时;加强社团建设,实现精品发展,全面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家校合作,引导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实践活动或社会公益活动;倡导孩子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生活规律,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自启动“双减”和“五项管理"工作以来,我校依据《XX第三中学“双减"和“五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着力加强学生携带手机和保证睡眠时间的管理。倡导学生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科学合理的运用手机;调整住宿生作息时间,并与家长携手严控走读生到校时间,确保学生每天睡眠时间许多于9小时,保障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课堂是教育教学主阵地,更是落实“双减"和“五项管理"工作的落脚点。我校作为XX市首批学习共同体“领航学校”和阿旗物理、道德与法治、英语和美术学科的学科建设基地,本着理念先行、稳中求进;专家引领、重点打造;本土实践、梯队培养;总结成果、全面提升的整体思路,紧紧围绕科学合理推进学习共同体建设这个核心,以学科基地建设为切入点,以片区教研活动为抓手,充分发挥基地核心引领作用和领航教师的示范效应,持续开展了同课异构、青蓝工程、青年教师汇报课、教研组研讨课和骨干教师专题培训讲座等系列活动。旨在通过校本训研工作,促进教师成长,树立教研典型,培养和打造阶梯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教师团队,形成能者带头、中坚赶超、青年跟进的发展态势。

  今年9月至今,我校组织全体专任教师开展了“学习共同体”全学科同课异构活动,为师生搭建了展现自我风釆和交流提升的平台。课堂上,教师立足提升课堂教学实效、优化学生学习方式,“让教学变成协同研究",营造民主型、研究型、创造型的课堂环境,打造“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的精品课堂,做到了理清重难点、把握侧重点、掌控拔高点、启发创新点,保质保量完成了教学任务;孩子们则主动思考、积极合作、探究拓展、实践创新一一课堂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在“平等、民主、倾听、对话”的课堂氛围中真实的学会新知,且做到学足、学好、学精、学实,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为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我校持续践行旗教育局倡导的“读书一实践一写作”教育生活方式,为师生营造好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充分发挥课外读物帮助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启迪智慧、塑造良好品质等育人功能。每年由教务处牵头,定期开展“读书手抄报展评”“假期读书交流分享”“经典诵读大赛"“书香班级、书香家庭评选”“文苑征文竞赛"“创建最优图书角"等评比活动,实现师生读书常态化、系列化、活动化,并将优秀的教学反思、教育叙事和学生优秀作文在校刊《启梦》上集中展现,尽显师生风采,有效推进了我校书香校园建设进程。

  为全面落实“双减”及“五项管理"工作,9月初,我校组织专任教师学习了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下发的《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并依据《通知》制定了《XX第三中学关于加强“作业管理”工作方案》,以《方案》指导实践,真正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积极发挥集体备课为课堂教学服务的作用,以学科组为单位定期进行学情分析研判,集思广益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周作业(包括作业次数及内容),由学科组长签字后公示执行。充分发挥班主任的统筹协调作用,将学生书面作业时间控制在1.5小时以内。作业内容紧扣课标和教学进度且要分层,分为A基础类、B拓展类和C个性化作业一一基础类作业帮助学生夯实基础,让大部分学生吃饱;拓展类作业为优秀生设置,题目灵活,让优生能吃好;个性化作业是教师根据学困生接收知识的现状做侧重调整,让这部分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通过作业分层,使不同基础学生对学习内容都能得到有效巩固和提高,充分发挥作业的教学诊断和改进功能。教师对作业要做到全部批改,部分学生作业能进行面批并及时辅导。作业评价多运用鼓励性评语,使学

  生更加亲近教师,增强学科学习兴趣,切实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

  为切实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保障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我校严格遵循教育规律,高效开展了课后服务工作。课后服务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校内作业后进行自主学习、自主阅读;对学生进行课业辅导答疑,对学困生进行有针对性地专项辅导。课后服务工作满足了学生在校课后服务需求,帮助家长解决了接送困难,破解了学生课后监管难题,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