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佳谦文档网>专题范文 > 优秀范文 >

激励干部担当作为调研报告???????????(4篇)

时间:2023-06-29 16:05:04 来源:佳谦文档网

篇一:激励干部担当作为调研报告???????????

  

  领导不作为、慢作为、不担当调研报告

  领导不作为、慢作为、不担当调研报告范文一

  根据县委统一部署,由县纪委牵头,从县检察院、县政务服务中心抽调相关同志组成调研组,紧紧围绕“创新机关效能提升机制,突出解决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这一主题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组在明确方案、分工落实的基础上,先后深入部分乡镇和有关单位进行了调研,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效能建设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机关效能建设,着力在创新机关效能提升机制、优化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上下功夫。我县先后开展了以“改进机关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优化发展环境”为主题的学习教育活动和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活动。××年至今,先后启动了民主考评县直单位百名股长、基层站所长和公共服务单位活动,活动中表彰公共服务先进单位19个,优秀股长、满意站所长151人次,免去39人参评岗位职务,免去3名分管领导职务,对25名分管领导诫勉教育,5名主要领导效能告诫,17名主要领导诫勉谈话,责令8个末位公共服务单位限时整改。同时以效能暗访作为推动机关作风转变的着力点,××年以来,通过暗访活动,诫勉教育101人次,效能告诫1人,批评教育80人次。通过发挥群众参与、监督评议,搭建自下而上的监督评价机制,机关干部工作作风明显改进,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办事效率明显提高,发展环境明显优化,为加快推进我县“三个强县”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政务环境。

  二、存在问题和现象

  从调研了解的情况来看,虽然我老秘网县机关效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行政审批效率不够高,办事拖拉现象较为突出。有些机关单位行政审批项目多,程序简化力度不够,办事环节多、关卡多、手续繁杂、办事拖沓;部分单位工作人员干事缺乏激情,工作方法简单,在具体事务处理上,没能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履职不到位;少数部门干部对群众要求解决的问题漠不关心,懒散懈怠,办事效率低下。

  二是办事程序不够公开透明,服务质量有待于提高。一些部门审批服务事项的规范、标准不清晰,尤其在行政审批环节,没有进行明确和公示,操作上具有人为弹性;有些单位和部门的政策依据和办法告知不及时,特别是一些政策、办法的调整,未能及时公开到位,一些单位服务窗口印制的办事流程指南不全、不细、不通俗。

  三是服务观念不强,“事难办”问题依然存在。少数部门和单位服务态度“冷硬”、工作不积极,存在着“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有些单位和部门见困难的工作就让,该管的事不敢管,不愿管,重书面答复,轻实际处理,对群众要求解决的事项敷衍应付;极少数单位和部门的干部身处重要岗位,存在利用职权“吃拿卡要”等不正之风,存在官本位思想。

  四是部门职权不清晰,“多头管理”现象较为明显。一些单位和部门职能交叉、权限不清、推诿扯皮、互相掣肘,导致群众反映事项没能及时解决。同时,管理缺位、服务“真空”问题较为明显,一些企业代表和群众反映,检查监管“婆婆”太多,但责任不明确,造成了大家都管,但都管不好、管不到位的问题。只罚不管、以罚代管、趋利执法等现象仍然存在,部分单位借助发证及证照、设备年检等工作,搭车收费或只收费不检测、只谋利不管理。

  五是权力“下放”不到位,窗口形式化现象部分存在。尽管我县着力加强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加大行政审批改革力度,一些单位审批权限明进暗不进、审批效率不高、权力“下放”不到位,窗口并联审批滞后等现象仍然存在。有些单位的派出机构或窗口只有受理和数据收集的职权,窗口服务能力未能完全体现。

  六是工作纪律不严,“松懒散”现象依然存在。少数单位和部门工作人员执法不规范,讲人情关系,行政处罚裁量权使用不规范,行政执法有失公正;有些部门不守工作纪律,干部在岗不在位,在岗不出力,工作上应付,得过且过,纪律松散,同时,监管职责不明确,监督检查不到位,没有行成有效的约束机制,不少单位和部门上班时间存在串岗溜号、上网玩游戏、聊天、购物、看股市行情等违规问题。

  三、问题根源及分析

  产生上述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上自身修养不足、学习引导不够,也有客观上制度不完善、措施执行不力的因素。

  一是机关干部思想认识不深、创新意识不强。一些机关干部对效能建设的意义和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对自己的工作质量和工作作风要求不严,与形势发展要求脱节,久而久之形成了工作惰性,导致纪律散漫、作风拖沓,工作效率低下。有些部门和干部以自身和局部利益为重,缺乏主动作为的勇气,怕担当,认为干多了怕出事,干还不如不干,多干还不如少干。有

  些部门和干部观念保守,思想不够解放,工作上墨守成规、安于现状,习惯于按经验办事,缺乏创新精神,工作效率上不去。

  二是机关效能建设制度不完善。目前,机关效能建设依然停留在治标不治本的工作层面,未能有效深入,不能够根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层次、分重点根本解决。同时岗位职责、监督管理、保障奖惩等制度不健全、不完善、不落实,没有形成体系。

  三是效能监管工作力度不大。一些单位及领导干部对机关效能建设的重视力度不够大,机关效能建设只是停留在嘴上、会上、纸上,对于一些违反效能规定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导致日常监管第一道防线失效。多数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对效能监督、暗访等存在投机侥幸心理,同时对违规人员的处理也只停留在诫勉教育或效能告诫层面上,往往对单位影响大,但没有真正触动个人根本利益。

  四、改革措施和建议

  效能建设贵在谋长远,求实效,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提高行政效率必须要从创新机制入手,综合治理,着力在加强监管、落实奖惩等方面下功夫。

  一、推行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要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以制度创新促服务、促效率,用制度管人、管事,从而推动服务水平的提高,使机关效能建设更具生命力。要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机关效能建设制度体系,以岗位责任制来明确工作职责,以承诺制来明确服务要求,以公示制来推进政务公开,以限时办结、超时督办制提高服务效率,以否定报备制消除不作为,以涉企检查报备制营造发展环境,以责任追究制来严肃工作纪律。

  同时要加强干部能力提升工作,着力加强干部能力素质的培养和锻炼,以干部能力素质的大提升,促进行政效能的大提升。

  二是加强依法行政,规范机关行为。坚持按照“重管理、轻处罚”的原则,规范职能部门执法行为。要严格管理各类行政处罚,实行企业违法违规告知制度,约束执法自由裁量权,对经督促指导拒不改正的,再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置。要严格管理行政收费,清理整顿现有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严查“三乱”现象,对有法律法规依据的收费项目进行全面梳理,对保留项目原则上按下限收费;严格审核新设立收费项目,严厉禁止以各种名义擅自设立收费项目。

  三是推行“权力清单”制度,明确机关职责。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对各个政府部门所掌握的各项公共权力进行全面统计,并将权力的列表清单公之于众,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按照“职权法定、程序合法、权责一致”原则,集中梳理审核政府部门职权,对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职权一律取消,对涉及多个部门的职权重新加以明晰。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事项,一律向社会公开,有效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通过推行“权力清单”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能、权限和责任,从体制上杜绝部门之间有利就争、推诿扯皮、重复管理等现象。

  四是强化效能监管,促进政令畅通。要始终将监督管理贯穿于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各个环节,采取随机抽查、集中检查相结合的有效方式,着力整治“慵懒散”、“中梗阻”等的问题,严肃查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现象。要搭建简便的信访举报平台,县纪委以及各单

  位、各乡镇设立专门效能举报投诉电话和邮箱,让群众和服务对象有地方投诉,便于投诉,敢于投诉,对于在监督检查、信访投诉、网络舆情中发现的问题一旦查实,及时在全县范围内进行通报。要加大惩处力度,强化效能问责,对于“吃拿卡要”和“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行为严肃追究责任,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并在效能监察中实行“一案双查”,既查处违规人员的责任,也查处单位相关负责人的监管责任。要发挥各单位机关效能建设主体作用,强化对本单位效能监督职责。要继续完善和执行以往行之有效的监督措施,如民主考评活动、效能暗访等,并强化工作力度。同时,要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的监督作用,确保效能建设取得实效。

  五是加快审批制度改革,提高行政效率。严格执行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相关规定,对各种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再次清理,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下放审批权限,简化行政审批环节,规范行政审批行为,优化审批程序,压缩办理时限,提高审批效率,落实审批责任。推进窗口服务制和并联审批机制,规定一个部门受理后,相关部门必须同步办理,形成部门分工、协同联动的良好工作机制,真正发挥县政务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平台功能。

  六是深化政务公开,促进公平公正。各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公开机制,严格执行党务、政务、事务公开的相关规定,围绕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群众关心的重点领域做好公开工作,严格规范行政公开行为。要因地制宜,不断创新和规范方便群众办事、便于群众知晓、有利于群众行政监督权的政务公开形式。要推动电子政务,加强网络信息公开建设,为群众提供公开、透明、高效的公共服务。同时要加强对机关工作人员不良信

  用的披露,鞭挞失信行为,营造诚信理政氛围。

  七是完善考评机制,严格责任追究。要进一步完善当前机关效能评价体系,建立机关效能风险金制度,使考核考评能反映出单位及工作人员的工作实绩,反映出机关效能建设水平。要细化奖惩措施,每年在考核考评中名列前茅的,较好完成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任务的单位和个人要予以奖励,对于考核考评不合格或处于全县末位的单位及个人要加以惩戒,奖惩情况在全县范围公开通报。同时,要进一步运用好考评结果,把考核考评结果作为评价部门和单位政绩的重要依据,与提拔任用领导干部、评先评优和落实奖金福利等密切挂钩,建立科学的评价和激励机制,真正做到赏罚分明,激发和调动广大机关干部做好本职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改变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

  领导不作为、慢作为、不担当调研报告范文二

  当前,对一些干部不作为、慢作为、不敢担当等问题议论较多。最近,我就这一问题做了些调研。从调研情况看,不作为、慢作为、不敢担当问题在一些干部身上不同程度存在,其中既有一些由来已久的老问题,也有一些现阶段出现的新问题。老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干部思想认识不高、能力素质不强、问责力度不够、基层干部提拔晋升存在“天花板”现象等。现在之所以议论的多了,一方面是因为社会对干部要求更高了,另一方面是随着反“四风”、反腐败力度不断加大,这一问题又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主要表现在行政审批、招商引资、争取项目资金等方面。

  行政审批方面:大家普遍反映,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总体上作风有所转变,确实门好进了、脸好看了,但办事仍然难,某些方面甚至比过

  去更难了。在一家企业调研时,负责人抱怨现在审批时间仍然较长,虽然有政务大厅,但还得挨个部门跑,有时一件事要跑七八个部门,有的部门要盖十几个章。有个企业听说我们调研,专门准备材料,反映有关部门对运送风力发电机设备等事项审批速度慢,护送费收取不合理。有的企业反映,一些工作人员服务意识较差,对需要提交什么材料不一次性告知,导致企业反复跑腿。有的企业反映,过去正常办理的事项,现在一些干部怕担责、不敢办,层层请示汇报,坐等上级指示。还有的企业虽然话没说透,但听话听音,从中还是可以感觉到对现在的行政审批有怨言。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我们分析在于:一是办事的制度、程序更严格更规范了,过去很多环节能绕就绕过去了、手续能省就省了,现在该走的程序必须走、该办的手续必须办,无疑增加了办理环节,延长了办理时间。二是有的干部觉得管得严、风险大,干得不好要被问责处理,于是要么循规蹈矩,不敢创新、不敢突破,要么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推就推、能躲就躲。三是过去有的干部办事时得了“好处”就办得快,规定七八天应办完的事三四天就能办好,现在管得严了,办事就没动力,往往是按部就班、拖到最后。四是个别干部本来就“不干净”,心里有鬼,怕被举报,不敢担当。

  招商引资方面:大家普遍反映,现在各级对招商工作都很重视、抓得很紧,但确实越来越难干了。这既有经济大环境不好,企业新增投资动力不足等客观因素,也与一些干部积极性主动性不高有关。客观条件不好是事实,但主观努力的程度不同,结果差异很大。比如××市在“转作风、抓发展”活动中,针对上半年招商引资降幅较大的实际,成立了由市领导带队的6个招商团队,每名领导都明确任务、明确方向,主动到××、××等地上门

  对接,有的市领导平时正常干工作,周末外出招商,取得了积极效果;如果不主动努力,一味怨天尤人或坐等机遇,势必会雪上加霜,比如有的县1-7月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同比下降超过三成,且仍未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大家觉得,当前影响干部外出招商引资工作积极性的原因主要有五条:一是现在一些企业已过了粗放增长阶段,投资时不只看资源,还要看环境;地方招商的门槛也高了,不再是捡到篮子都是菜,而是有挑有选,要符合本地整体产业布局。二是过去有的地方只要是能招来商、引来资,什么条件都敢开、什么优惠都敢给,现在各方面管得严了,不敢轻易许诺了。三是觉得“八项规定”抓得太紧,招客商跑项目时请吃送礼管得严了,工作不好开展。四是随着“三公”经费不断压缩,外出招商时交通、住宿、伙食标准比过去有所下降,工作积极性下降了。五是一些干部和企业老板打交道时心存顾虑,怕被别人说成“傍大款”,影响不好,给自己惹麻烦。

  争取项目资金方面:有些干部反映,现在争取项目资金时不得不“跑”,但又很难“跑”。不得不“跑”的原因是,一些上级部门在分配项目资金时,不是看实际情况、客观需要,而是看谁“跑”得多“跑”得勤,逼得下面多“跑”勤“跑”。很难“跑”的原因是,过去在“跑”的过程中觉得请吃顿饭、送点特产都是正常现象,容易拉近感情,现在都不合规了,而且八项规定出台后,也请不出来、送不出去,还得顶着压力、硬着头皮继续“跑”,左右为难。还有一些地方只注重争取、不注重使用,调研中了解到,有的县上级拨付的资金已经到位,但前期准备工作仍未做好,导致钱趴在账上花不出去。

  对以上现象,要深入分析,辩证看待。一方面,要看到其中的积极变化。比如,服务意识有所增强,一些干部过去习惯被围着、捧着,现在低

  调了许多,对上门办事的群众,服务态度也好多了;程序意识有所增强,过去一些地方工作时片面追求速度、忽视程序,常是未批先建、边批边建,现在都得按规定程序办,速度可能没以前快,但风险降低了、质量提升了;纪律意识有所增强,过去有的干部把敢踩红线、打擦边球,甚至顶风违纪当成有魄力、敢担当,现在对权力和法纪多了一些敬畏,不敢为所欲为了。对这些变化,不能认为是不作为、慢作为、不敢担当,而应正面评价,加以鼓励。另一方面,也要看到确实存在不作为、慢作为、不敢担当等消极现象,但这不是反“四风”、反腐败造成的。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有的是认识上有偏差,一些干部把违规视为敢担当,认为只要是为了发展,怎么干都不会错;有的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不早做、做不好,到了适宜季节“硬上弓”;有的是因为不习惯,不适应当前的高标准严要求,一些企业把认真审核把关视为故意找茬刁难,一些干部把从严管理当做束缚了手脚,整日感叹“官不聊生”;有的是因为怕犯错,面对反“四风”、反腐败的高压态势,不是在严格自律的基础上积极有为,而是把不干事作为不出事的应对之道,消极被动适应;有的是因为找托辞,一些干部本身就不愿干不会干,就以执行制度为借口,以严格程序为幌子,想方设法为自己开脱。

  我们认为,强力抓作风、铁腕反腐败也将成为一种“新常态”,要引导干部群众正确认识、主动适应“新常态”,巩固支持积极变化,坚决纠正消极现象,努力在全社会形成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一要持之以恒狠抓作风。现在出现的一些不作为、慢作为、不敢担当问题,实际上是部分干部面对“新常态”搞出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本身就是作风问题。因此必须把作风建设持之以恒抓下去。一是深入分析思想

  原因,解决认识上的偏差以至错误,明确敢担当就是不怕困难,遇到问题不回避,敢于直面、积极解决;明确规定的办理时限是最低要求,实际工作中应力求提前,并将提前了多少作为考核奖励的主要指标。二是对一些具体问题,要列出具体表现,逐条制定措施,作为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回头看”和第二批活动整改落实的重点,促使干部积极作为、勇于担当。

  二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解决不作为、慢作为、不敢担当问题,归根结底要靠改革。一是自治区要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各种收费改革,要尽可能多取消、少下放。二是对项目资金分配中“跑”的问题,要改革分配方式,该给谁的就给谁,而不是多“跑”多得。对支持产业发展的资金,最好不要提前下达指标、分配任务,而是明确扶持什么、扶持标准,谁干了就扶持谁,干多少扶持多少,引导基层把更多精力用在干事上,而不是到区、市、县“跑”上。三是对有些办事效率不高的问题,应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解决,如高龄津贴发放可从公安、人社等部门获取信息后自动甄别确定,办理婚姻登记所需证明可通过部门间联网获取信息,企业一些审批事项也可在网上受理等,让信息多跑路,努力减少以至不让法人、自然人因行政审批而跑腿。自治区信息化建设办公室应列出服务、民生事项清单,依托信息化手段再造流程,实现信息共享,方便办事。

  三要健全完善奖惩机制。要进一步健全激励机制,调动广大干部的工作热情,对一心为公敢于干事的,要撑腰打气,即使出现失误也要给予包容,使他们卸下包袱、轻装上阵;选拔重用作风实、力度大、成效好的干部,同时及时问责不作为、慢作为、不敢担当的干部,加大惩治力度,形成正确导向;制定能调动各层次、各年龄段干部积极性的措施,使广大公务员都

  有奔头。

篇二:激励干部担当作为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关于纪检监察机关支持鼓励干部干事创业的调研报告

  按照市纪委调研通知要求,我们成立调研组,围绕纪检监察机关“如何支持鼓励干部干事创业”课题,采用座谈交流、个别走访、书面征求意见建议等方式进行调查研究,通过总结经验做法,查找问题不足,积极探讨纪检监察机关为敢于担当者担当的对策措施。

  一、支持鼓励干部干事创业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区纪委坚持严肃党纪政纪与关爱保护相结合,既大力整治“为官不为”,又及时调查澄清不实举报,着力保护干部能干事而不出事,为敢于担当者而担当,积极支持鼓励干部干事创业,为干事创业者营造良好环境。

  一是加强学习宣传,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精神。认真学习贯彻市委、市纪委支持鼓励干部干事创业的政策规定,专题学习了容错免责、纠错、防错实施办法以及诬告陷害信访举报行为查核处理办法4个文件,引导全区纪检监察干部学思践悟、掌握精神实质。将容错纠错“四位一体”制度体系贯彻落实情况纳入责任制检查、日常督查、派驻巡察内容,督导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执行市委和区委的决策部署。要求全区纪检监察组织在监督执纪工作中,对干部在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厘清敢闯敢试与违规违纪的界限,把先行先试中出现的失误与我行我素的违规违纪区分开来,把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与谋取私利的违规违纪区分开来,为敢于改革创新、敢于担当的干部营造良好环境。

  二是认真调查核实,及时澄清不实举报问题。坚持“查实问题惩治腐败是成绩,查否问题澄清是非也是成绩,教育保护干部预防腐败更是成绩”的执纪理念,对信访举报问题线索,特别是对身处重点工作、重大项目一线以及与群众利益关系密切领域党员干部的问题举报,深入调查核实,在规定的时间内作出结论,对反映不实或者没有证据证明存在问题的,予以了结,并在相应范围澄清事实、消除影响。同时,对道听途说、主观猜测的举报者进行批评教育,对故意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的,严格按照诬告陷害信访举报行为查核处理办法进行责任追究。2016年以来,为

  34名受到不实举报、错告诬告的党员干部澄清了问题,极大地保护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三是注重抓早抓小,关爱保护干事创业干部。树立严管就是厚爱理念,强化对党员干部的日常教育监督管理,去年以来先后开展了德廉和党风党纪知识学习测试、准则和条例专题学习、警示教育月等活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知规矩、守纪律、明底线,从思想源头上防范违规违纪问题发生,最大限度的关爱保护干部。深刻领会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要求,坚持抓早抓小、抓常抓严,对思想作风和工作行为的倾向性、苗头性,以及过去看似习以为常的轻微问题,早提醒,早纠正,早处理,防止小错酿成大祸,2016年以来,因工作作风不实、推进工作不力、侵害群众利益等,提醒教育、约谈诫勉党员干部7起7人,责令作出检查3起3人,通报批评1起1人,调离工作岗位2起2人。

  四是整治为官不为,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深化

  “慵懒散”治理,采取明查暗访、受理投诉等形式,严肃整治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办事不用心、工作不主动、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对区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和街道窗口单位遵守工作纪律、工作状态等情况进行了2轮暗访,督促整改9起空岗缺位、看手机视频等问题。大力开

  展效能监察,对因作风不扎实、履职不到位、执行不力、失职渎职等严重影响重点工作推进的进行问责,近期对3起大气污染防治不力问题依纪依规进行了问责,对涉及的相关街道责任人、城管部门责任人等4人进行了诫勉谈话,责令有关街道作出了书面检查。深化运用党风政风行风民主评议成果,对评议成绩排名后三位的行政部门负责人进行了诫勉约谈。

  二、问题不足

  区纪检监察机关支持鼓励干部干事创业做了一些工作,但距上级的要求和党员干部的期盼还有不小差距,主要表现:

  一是主观意识上有差距。部分纪检干部反映,以前觉得支持鼓励干部干事创业是党委及组织人事部门的责任,需要从考核奖惩、培养提拔等方面进行正向激励,而对纪检监察机关在支持鼓励干部干事创业方面认识不深、思考不够,没有深刻认识到正风肃纪对勇于担当的改革创新创业者是爱护、对乱作为者是管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是办法措施不够多。目前纪检监察机关支持鼓励干部干事创业还缺少有效的抓手,开拓工作新局面的突破点和切入点还比较少,推进落实工作的思路、办法和举措还不够多,监督检查容错纠错“四位一体”制度体系执行情况还缺乏具体有效的落实办法。

  三是诬告陷害认定难度大。为干部澄清问题、打击诬告陷害行为是纪检监察机关支持保护干事创业干部的有效抓手和重要职责,但从工作实践看,对诬告陷害行为的认定还比较困难,很多举报人举报的问题都是听说或猜测而来,调查核实后只能作为不实举报来处理,认定为故意捏造陷害或诬告的证据难以查实,对打击诬告陷害行为

篇三:激励干部担当作为调研报告???????????

  

  激励担当作为工作相关调研报告

  激励担当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激励担当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激励担当的实践和应用。

  在实践中,激励担当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说奖励制度、晋升机制、培训机会等等。其中,奖励制度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它可以通过给予员工一定的奖励来激励他们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比如说,可以设立年度最佳员工奖、优秀员工奖、先进工作者奖等等,这些奖项可以是物质奖励,也可以是荣誉奖励,可以根据不同的员工需求和工作表现来进行设置。

  除了奖励制度,晋升机制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激励担当的方法。通过晋升机制,员工可以看到自己的职业发展前景,从而更加努力地工作。比如说,可以设立职业晋升通道,让员工有明确的职业发展路径,同时也可以通过晋升来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

  培训机会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激励担当的方法。通过培训,员工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知识水平,从而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比如说,可以为员工提供专业的培训课程、技能培训、管理培训等等,让员工不断学习和成长,从而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

  激励担当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

  情和责任感,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在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奖励制度、晋升机制、培训机会等多种方法来激励员工的担当精神,从而更好地推动企业的发展。

篇四:激励干部担当作为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精准容错突出纠错,激励党员干部履责担当事业有为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旗帜鲜明地提出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为敢担责、能干事的干部撑腰打气,激励干部敢闯敢试、干事创业。这既是对选人用人规律的生动实践,更是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重要举措。

  一、当前容错纠错机制存在的问题

  1.思想存有顾虑。在当前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追责问责力度不断加大的高压态势下,一些干部存在“心理恐慌”:怕犯错而被误解、受冷落甚至挨处分,求稳怕乱思想根深蒂固。部分党员干部滋生了“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为了不出事、宁愿不干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等消极观念和错误思想,不愿为、不敢为的情况较为普遍。

  2.机制不够完善。部分地方尽管出台了相关制度对“容错”范围作了明确限制,但相关配套措施还没有跟上,复核机制、评估机制、保障机制还不够科学有效。例如乡镇的信访维稳工作,分管的班子成员要对全镇几十个村、几万人负责,只要有一个对象出了问题,首当其冲被追究责任的就是这个分管领导,导致有些单位班子成员宁愿不提拔、不晋升,也不愿去分管一些急难险重有风险的工作。

  3.把握不够精准。党委、纪委存在诸如“是不是容错不够”或者“免责过度”等思想顾虑,既担心打击干部先行先试的激情,又怕干部走上歪路,对如何在更加严格、更加科学、更加客观公正执纪问责的同时,确保党员干部敢干事、会干事、干成

  事研究还不深入,在防止党员干部由因公犯错、被动犯错向因私犯错、主动犯错的转变上研究还不透,办法还不多。在具体操作中,对证据的区分采用,对程序、政策的适用解读上不够精准,对如何把正风肃纪、反腐惩恶和营造干事创业的氛围有机结合不够到位,容错纠错机制运用还不多。

  二、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的对策建议

  (一)严守一条底线。容错免责不得与《纪律处分条例》《问责条例》《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关于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若干规定》等党纪法规相违背,不可与上位法有冲突。

  (二)把握两个原则。一是实事求是,区别对待。主要是“四看”:一看动机,是客观过失还是主观故意,是为公还是为私,把一心为公与以权谋私区别开来,把改革创新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导致的失误与明知故犯、违纪违法区别开来,把加快发展过程中受客观因素影响而造成工作过失与不作为、乱作为、失职渎职区别开来;二看程序,是集体研究、民主决策,还是利用职权暗箱操作;三看政策,是未有明确规定时积极实施还是明令禁止后有禁不止,坚持把创造性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区别开来;四看后果,是轻微负面影响还是造成了不可挽回的严重危害。以支持实干、鼓励创新为原则,树立和强化为创新者容、为担当者容、为实干者容的鲜明导向,保护作风正派、敢作敢为的好干部。二是客观公正,注重效果。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制度规定为准绳,全面了解问题情况,充分听取当事人的申诉意见,科学认定相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做到客观公正,力求最佳效果。

  (三)处理三个关系。一是要正确把握和处理容错与纠错的关系。容错与纠错是建立激励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机制的“一体两翼”,相辅相成。容错是手段,纠错是目

  的。容错不代表可以一直犯错,要既敢于容错又积极纠错。对在同一工作、同一问题上重复出现失误或问题的,只适用一次容错免责。

  二是要正确把握和处理容错与纵错的关系。准确把握容错的度,不能跨过可容的界限。容错免责条款要有规定的范围和限制。在对官员决策失误责任适用“容错”时,要充分吸纳民意,坚持阳光操作,申请、核实、认定、公示和报备等流程要严格细化,接受群众监督。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估机制,制定完备的权责清单和负面清单,对列入负面清单的决策失误追究责任,对未列入负面清单的决策失误一般不追究责任。重大事项必要时应当邀请有关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评估,对责任人的动机、决策程序、执行过程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查清错误原因,弄清损失大小、危害程度。建立容错纠错复核机制。由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定期复核检查,并视情节对具体执行人员给予问责。

  三是要正确把握和处理容错免责与从严执纪问责的关系。严格执纪问责是前提,容错免责是从严执纪问责的一个方面,要把严格管理干部和热情关心干部结合起来,处理好全面从严治党和支持保护干部的关系,既鼓励创新、宽容失误,又防止纪律“松绑”、作风“减压”。要最大限度凝聚思想共识,对改革创新中出现失误引发的舆论,采取适当方式给予解释和回应,大力营造支持改革、鼓励创新、允许试错、宽容失误的良好环境。

  (四)完善四个机制。

  一是完善免责机制,落实“犯错可容”。建立便于操作的免责程序,健全申诉救济机制,让符合条件的相关单位和个人有冤有处申、有苦有处诉。对查无实据或轻微违纪免于追究纪律责任的,可以通过谈心交流、通报等适当方式,及时澄清事实,消除负面影响。

  (1)容错的免责情形包括: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符合中央和本地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经过集体民主决策程序(重特大安全责任事故和严重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责任事故除外);立足围绕大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担当奉献、开拓进取,没有失职渎职的;因经验不足初犯,情节不严重,或尚未造成严重影响的;因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

  没有为个人或单位谋取私利、积极主动采取措施消除影响或挽回损失的;党内法规和法律法规已有规定可予免责的。

  (2)实施容错免责的程序:免责应按照提出申请、核实认定、报告备案等程序执行,由所在单位党委(党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向纪检监察机关或组织人事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纪检监察机关会同组织人事部门受理申请后,及时开展调查,作出认定意见,向申请单位反馈并予以答复解释。纪检监察机关同时将调查报告和认定结果报同级党委、政府备案。经纪检监察机关或组织人事部门认定,可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和单位年度综合考核中免予扣分;需追究党政纪责任的,根据党政纪相关规定和程序可酌情从轻、减轻或免予处分;对免予党纪政纪处分的干部,不影响其提拔任用。

  二是完善纠错机制,促进“知错能改”。坚持有错必纠、抓早抓小、标本兼治三项原则,树立“容错是关心,纠错是关爱”的理念。党员干部在改革创新、推动发展中,出现工作失误或无意过失,根据相关规定免予问责的,要同时启动纠错,决不能一容了之。对错误情节严重、明显构成违纪,依照有关规定需要问责或给予纪律处分的,不属于纠错范围。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监督管理,对改革创新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防止小毛病变成大问题。对反映党员干部的问题,采取约谈函询、下达监察建议书、预防腐败建议书等方式,及时纠偏纠错,避

  免放任错误造成更大损失。着眼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正确对待犯错误的同志。经常开展谈心谈话,加强提醒警示。教育和帮助他们吸取教训、消除顾虑、轻装上阵。

  三是完善澄清保护机制,确保“诬告必澄”。纪检监察机关要把查处诬告陷害行为作为纪律审查的重要内容。涉嫌违法犯罪的,移送司法处理。同时,保障举报人的合法权益,严格区分诬告陷害行为与错告误告行为的政策界限,严禁借机打击报复举报人。对需要追查处理诬告陷害者的,须经市(州)及以上党委、政府或纪检监察机关批准。

  四是完善监督机制,推动“免于犯错”。在支持和保护改革创新的同时,强化权力监督,规范权力运行,使干部不犯错、少犯错。容错纠错要公开透明,除了按照法律规定需要保密的以外,要公开容错纠错机制的运行过程,接受各方监督。对免予问责的,由免责审批部门向免予问责的单位或者相关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通报或回复,并由上级有关部门责令督促其对相关工作在一定期限内进行整改。对纠错整改不力或拒不整改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