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佳谦文档网>专题范文 > 优秀范文 >

建筑工程技术论文12篇

时间:2022-11-26 09:40:07 来源:佳谦文档网

建筑工程技术论文12篇建筑工程技术论文  2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大体积混凝土最主要的特点是以大区段为单位进行浇筑施工每个施工区段的体积比较厚大由此带来的问题是水泥水化热引起的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建筑工程技术论文12篇,供大家参考。

建筑工程技术论文12篇

篇一:建筑工程技术论文

  2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大体积混凝土最主要的特点是以大区段为单位进行浇筑施工每个施工区段的体积比较厚大由此带来的问题是水泥水化热引起的结构内部温度升高冷却时如果不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很容易出现裂缝怎样防止基础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在基础工程中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基础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及其技术措施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建筑施工技术也得到一个快速发展的机遇,尤其在混凝土方面的施工技术。混凝土的体积由几百立方米已经发展到了几万立方米。因此,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现代建筑中时常涉及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如高层建筑的箱基、笩板基础、大型设备基础、水利大坝等,这些大体积混凝土的主要特点是体积大,一般实体最小尺寸大于或等于1m。由于其体积大,表面积小,水泥水化热释放比较集中,内部温升比较快,当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时会使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影响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所以如何选择施工工艺,采取哪些技术措施,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裂缝技术措施

  目

  录

  一、基础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特性………………第3页

  1、大体积混凝土的定义…………………………第3页

  2、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第3页

  二、基础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第4页

  1、大体积混凝土对原材料的要求………………第4页

  2、大体积混凝泥土配合比设计考虑原则………第5页

  3、设计步骤………………………………………第6页

  4、施工准备………………………………………第6页

  5、施工工艺………………………………………第6页

  6、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第8页

  7、大体积混凝土的测温…………………………第8页

  三、基础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第8页

  1、内外温差………………………………………第9页

  2、收缩作用………………………………………第9页

  四、基础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影响因………第9页

  1、水泥水化热……………………………………第9页

  2、外界气温变化的影响…………………………第9页

  3、混凝土结构的约束……………………………第9页

  4、混凝土的收缩变形……………………………第10页

  五、防止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主要措施……………第10页

  六、小结………………………………………………第11页

  一、基础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特性

  1、大体积混凝土的定义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我国目前尚无一个确切的定义。美国混凝土协会对大体积混凝土的规定为:“任何就地浇筑的大体积混凝土,其尺寸之大,必须要求采取措施解决水化热及随之引起的体积变形问题,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开裂。”日本建筑学会标准(JASS5)的定义是:“结构断面最小尺寸在80cm以上,同时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土内最高温度与外界气温之差预计超过25℃的混凝土称为大体积混凝土。”从上述两国的定义可知:大体积混凝土不是由其绝对截面尺寸的大小决定的,而是由是否会产生水化热引起的温度收缩应力来定性的,但水化热的大小又与截面尺寸有关。我国有的规定认为,当基础边长大于20m,厚度大于1m,体积大于400m3时,称为大体积混凝土。一般认为当基础尺寸大到必须采取措施,妥善处理混凝土内部所产生的温差,合理解决混凝土体积变化所引起的应力,力图控制裂缝开展到最小程度。这种混凝土才称得上大体积混凝土。

  2、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大体积混凝土最主要的特点是以大区段为单位进行浇筑施工,每个施工区段的体积比较厚大,由此带来的问题是,水泥水化热引起的结构内部温度升高,冷却时如果不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很容易出现裂缝,怎样防止基础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在基础工程中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为了防止裂缝的产生,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如使用水化热比较小的水泥,参加适量的粉煤灰,使用单位水泥用量少的配合比,控制一次浇筑的高度和浇筑的速度以及人工冷却控制温度等。在大体积混凝土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从事设计与施工的技术人员应掌握混凝土的基本物理性能,了解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变化所引起的应力状态对结构的影响,认识混凝土材料一系列的特点,掌握温度应力的变化规律。在结构设计上,为改善大体积混凝土的内外约束条件以及结构薄弱环节的补强,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在施工技术上,从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施工方法、施工季节的选定和测温、养护方面,采取一系列的综合性措施,有效的控制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在施工组织上,编制确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制定合理周密的技术措施,采取全过程的温度检测,只有这样,才能防止产生温度裂缝,确保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

  关于大体积混凝土的内外温差控制指标,国内至今还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标准。根据日本的施工经验,一般控制在25℃以内,也有的工程控制在30℃获得成功。随着我国建筑业的飞速发展,根据近年来的工程实践证明:混凝土的温升和温差与表面系数有关,单面散热的结构断面最小厚度在75cm以上,双面散热的结构断面最小厚度在100cm以上,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土内外的最大温差预计超过25℃,应该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在全国很多一、二线城市以及大部分三线城市中,大批的高层建筑和高耸构筑物相继被建造。这些建筑物的基础都采用了大体积混凝土,通过这些工程的实践,促进了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的发展。

  对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的研究,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主要是:2.1在设计上,为改善大体积混凝土的内外约束条件以及结构薄弱环节的补强,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措施。2.2在施工技术上,从选材、配合比设计、施工方法、施工季节的选定和测温养护等,采取一些综合的措施,有效地克服了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2.3在施工组织管理上,为了解决大体积混凝土一次浇筑量大的问题,在精心组织、协调指挥下才用了集中搅拌、罐车运输,泵送混凝土等技术。

  二、基础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1、大体积混凝土对原材料的要求1.1水泥水泥水化热是大体积混凝土的主要温度因素。因此水泥应选用水化热低和凝结时间长的水泥。当拌制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必须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时,应采取相应措施延缓水化热的释放。为避免大体积混凝土开裂,要尽量降低水泥用量。有条件的地方应积极掺用粉煤灰或矿粉以降低水化热。a.在满足强度和耐久性等要求的前提下,宜选用低热或中热的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严禁使用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b.由于大体积混凝土工程量大,水泥用量多,水泥供应难以做到按施工要求的品种标号一次性进场,因此要加强水泥进场的检验和试配工作。1.2外加剂在的体积混凝土中,如果采用各种外加剂以减少水泥用量,从而降低混凝土的温升是一种有效地方法。大体积混凝土中常用的外加剂品种功能如减水剂、高效减水剂、缓凝减水剂以及其他多种功能如减水、缓凝、引气等复合剂。在大体积混凝土中之所以采用缓凝型减水剂,主要目的在于延缓水泥水化热速度,推迟热峰出现时间,降低最高温度峰值并减少总的发热量,以减少混凝土因温度而引起的裂缝。同时,由于延缓混凝土的凝结时间,有利于浇筑和捣实大体积混凝土时不致形成施工冷接缝,有利于延长振动时间或扩大振动范围。1.3集料一般选用结构致密,并且有足够的优良集料(特别是粗集料),具体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除此之外结合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3.1有害杂质。拌制混凝土的集料要求洁净而不含杂质,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砂石属于天然材料,长混入一些有害物质如云母、粘土、淤泥等。特别是一些有机杂质、硫化物及硫酸盐,它们对水泥有腐蚀作,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若使用混有碱活性反应的集料浇筑成混凝土后,在潮湿的环境中,经过一段时间的消化膨胀,便会发生开裂和剥落现象,并导致混凝土结构物的破坏。

  1.3.2集料品种和粒径要求。砂子按其平均粒径和细度模数分为粗砂、中砂、细砂和特等细砂。在大体积混凝土中宜使用粗砂或中砂。

  石子有碎石和卵石。当配合比相同时,碎石混凝土强度较高,抗裂性较好。当混凝土抗压强度相同时,坍落度也相同时,卵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较少。对于抗裂性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当无碎石时也可以将卵石人工压碎。石子按其最大粒径分为粗中细三类。当所用的石子最大粒径较大时,混凝土的密实性较好,并可以节约水泥;但为了便于捣实,石子的最大粒径不得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也不得大于钢筋最小净距的3/4。

  1.3.3含泥量的要求。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工程中把含泥量作为一个突出的问题提出来。因为过多的含泥量不仅增加混凝土的收缩,又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而且对抗裂性特别有害。为此。在施工中应严格控制标准规定,砂中含泥量<3%;石子<1%。

  1.3.4石子级配。石子级配的好坏,对节约水泥和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有很大的关系。石子级配有连续级配和间断级配之分,而连续级配因大小颗粒搭配较好,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好。不易出现离析现象。连续级配是常用的级配方法。有关间断级配的石子,其颗粒尺寸的大小是不联系的。有意的去删去中间尺寸的粒径造成颗粒尺寸级配的间断。大颗粒和小颗粒之间有相当大的“空挡”,因而可以减少颗粒间的干扰。大颗粒间的空隙,由很多小的石子来填充,可使空隙减小,密实性增加,因而可以节约水泥。但中断级配加工困难,施工时如无强力振动或采用低流动性的混凝土时,容易发生离析现象。因此,在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工程中,一般不推荐使用。而在实际的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中,连续级配的石子是最常用的,也是最普遍使用的。

  2.大体积混凝泥土配合比设计考虑原则2.1水泥的用量。大体积混凝土在保证混凝土强度及坍落度要求的条件,应提高掺和料及集料的含量,以降低煤m3混凝土水泥用量,在施工条件许可的范围内,应尽可能的降低用水量,从而少用水泥,就能减少水泥的总发热量。以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这是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中应考虑的首要问题。基础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宜选用低热和中热的矿渣、火山灰水泥,水泥用量宜控制在260—320Kg/m3。并且尽量利用混凝土60天或90天的后期强度,以满足减少水泥用量的要求,但须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和满足施工荷载的要求。2.2谨慎掺用外加剂。大体积混凝土应掺用缓凝剂、减水剂和减少水泥水化热的掺和料。为了保证工程的质量,掺用外加剂时一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2.2.1必须事先适配。种外加剂对不同矿物组成及不同含量的水泥,其效果不完全一样,环境气温、施工条件对某些外加剂的作用也有影响;各种外加剂工厂的产品质量稳定性也不尽相同。为此,在工程中选用某种外加剂之前,应该对产品进行必要的验证试验。2.2.2严格控制掺入量。缓凝剂、缓凝减水剂及缓凝高效减水剂的掺量应根据环境气温、施工要求的混凝土凝结时间、运输距离、停放时间、强度等来确定。对于不溶于水的缓凝剂或缓凝减水剂,以干粉掺入到混凝土拌和料中并适当延长搅拌时间。2.2.3石膏的应用。用硬石膏或工业副产品石膏作调凝剂的水泥,掺用糖钙及木钙类等缓凝剂常常会引起速凝故应先作水泥适应性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2.3和易性要求。大体积混凝土多数采用集中搅拌站供料。由于受运输、浇筑、振动和气候条

  件的影响较大,所以对混凝土的和易性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在这样情况下,混凝土的坍落度除了按照结构种类、振动方法考虑之外,尚需补充以下实验:

  2.3.1不同停置时间及气温条件,对混凝土拌合物内水分的损失与坍落度的影响。

  2.3.2不同停置时间及气候条件,对混凝土拌合物热量(或冷量)损失的影响。

  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使用的材料和现场环境通过适配确定。一般要求水泥用量宜控制在260—300Kg/m3,水灰比应≤0.6,砂率应控制在0.33—0.37(泵送时宜为0.4—0.45)。坍落度应根据配合比要求严格控制,当采用商品混凝土泵送时,坍落度的增加应通过调整砂率和掺用减水剂或高效减水剂解决。严禁在现场随意加水,以增大坍落度并应控制在10——14cm为宜。确保混凝土振动后里实外光,强度合格。当水泥用量与坍落度(相对应的水灰比)发生矛盾时,应适当增大坍落度指标,调整水灰比,并与外加剂相匹配。不用外加剂和掺和料的大体积混凝土不可能是优质的。

  3.设计步骤按现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执行。4.施工准备工作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的准备工作,除按一般混凝土施工前必须进行的物质准备、机具准备、技术准备和现场准备外,应根据其施工的特殊性,做好附属材料和辅助设备的准备工作,如冰、冰水箱(池)、真空吸水设备、水泵、测温设备等。尤其要做好施工方案的编制工作。其编制的原则和主要内容如下:4.1编制的原则4.1.1在保证结构整体性的原则下,采用分层分块浇筑时,尽量减少浇筑块在硬化过程中的内外约束,分层的时间间隔做到既有利于散热,又考虑到底层对上层的约束。4.1.2控制内外温差,加强养护,防止产生贯通裂缝和其它有害裂缝。4.2编制的主要内容4.2.1根据减少约束的要求,确定分层分块的尺寸及层间、块间的结合措施。4.2.2通过热工计算,确定混凝土入模温度以及对材料加热或降温的措施。4.2.3确定混凝土搅拌,运输和浇筑的方案。4.2.4制订混凝土的保温方案。4.2.5明确对混凝土的测温方案。4.2.6有关保证工程质量、方案。5.施工方案5.1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一般宜在低温条件下进行,即最高气温≤30oC时为宜。气温大于30oC时,应周密分析和计算温度(包括收缩)应力,并采取相应的降低温差和减少温度应力的措施。5.2混凝土的配制,应严格掌握各种原材料的配合比,其重量允许误差为:水泥、外掺合料+2%;粗、细骨料+3%;水、外加剂溶液+2%。混凝土的搅拌时间,自全部拌合料装入搅拌筒内起到卸料止,一般应不少于1.5~2min。雨季施工期间,应勤测粗细骨料的含水量,并随时调整用水量和粗细骨料用量。5.3搅拌后的混凝土,应及时运至浇筑地点,入模浇筑。在运送过程中,要防止混凝土离析、灰浆流失、坍落度变化等现象,如发生离析现象,必须进行人工二次拌合后方可入模。

  5.4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方案: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方案应根据整体连续浇筑的要求,结合结构物的大小,钢筋疏密,混凝土供应条件(垂直与水平运输能力)等具体情况,选择如下三种方法:5.4.1全面分层法。在整个结构内,采取全面分层浇筑混凝土,做到第一层全面浇筑完毕后,开始浇筑第二层时,已施工的第一层的混凝土还未初凝,如此逐层进行,直至浇筑完成。这种方案适合用于结构物的平面尺寸不太大的工程,施工时宜从短边开始推进;也可分为两段。从中间向两端或从两端向中间同时进行浇筑。5.4.2分段分层(分块分层)。适用于厚度不太大而面积或长度较大的工程。施工时混凝土先从底层开始浇筑,进行到一定距离后浇筑第二层,如此依次向前浇筑其他各层。5.4.3斜面分层。适用于结构的长度超过厚度的3倍。施工时将混凝土由底部一次浇筑到顶,让混凝土自然地流淌,形成一定的斜面。振捣工作应从浇筑层的下端开始,逐渐上移,此时向前推进的浇筑混凝土摊铺坡度应小于1:3,以保证分层混凝土之间的施工质量。这种方案很适应混凝土泵送工艺,可免除混凝土输送管的反复拆装。5.5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大体积混凝土最好选择在春秋季节施工,以降低入模温度。如果在夏季施工,最好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入模温度,再者浇筑混凝土时最好不要让混凝土在太阳下直接暴晒。施工过程中可在砂石堆场、运输设备上搭设简易的遮阳装置或覆盖草帘等隔热材料,同时应对碎石洒水降温,保证水泥库通风良好,采用低温水或冰水拌制混凝土,也可将自来水预先放入地下储水池中降温。以上措施可以组合采用,使入模温度控制在25℃以下。5.6控制混凝土下料高度。混凝土自高处自由下落高度超过2m时,应沿串筒、溜槽、溜管等下落,以保证混凝土不致发生离析现象。漏斗和串筒的布置应根据浇筑面积、浇筑速度和摊平混凝土堆的能力而定,其间距不得大于3m,布置方式为交错式或行列式。5.7当基础底板厚度超过1.3m时,应采取分层浇筑,分层厚度宜为0.6-1.0m对于大块地板在平面上应分成若干块施工,以减少收缩和温度应力,有利于控制裂缝一般分块最大尺寸宜为30m左右。5.8防止混凝土发生离析。混凝土发生泌水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与水泥品种、加水量、砂率、振动等情况有关,混凝土中加水量过多,结构物厚度较大以及过分振捣等都易混凝土表面形成泌水层。这种混凝土在硬化后表面酥软,脱皮起砂,强度较低;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来说,由于混凝土采取分层浇筑,上下层施工的间隔时间可能较久,虽然要控制在混凝土的初凝之前,因此分层之间更易产生泌水层;这对混凝土的密实性和结构的整体性都是非常有害的。解决的办法一般可以在结构物四周侧模底部开设排水孔,使其多余水分从孔中自然排走,然后汇集到集水井中,再用水泵抽出基坑中的水。在混凝土下料时,应使中间的混凝土高于四周的混凝土。经过振捣后,混凝土中多余的水分,比较容易从侧模预留孔中排走。5.9施工缝的处理。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其底层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2MPa(可以通过同等条件下养护的试块试验决定);在底层混凝土的表面,应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的石子或软弱的混凝土层,并加以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但不得有积水);在浇筑前,施工缝处应宜铺10——15mm厚与混凝土成

  分相同的水泥砂浆,并应细致捣实,是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5.10加强易裂部位控制。在混凝土易裂部位埋设应力应变传感片,直接测

  试拉应力,以便对易裂部位采取适宜的控制措施,调节养护条件,保证温度梯度,确保混凝土不裂缝。在基础面筋上加设钢丝网片或小直径钢筋网,以提高混凝土便面抗裂性。

  5.11混凝土表面处理。大体积混凝土中,表面水泥砂浆比较厚,在混凝土浇筑后要认真处理,一般可在初凝前1—2小时,先用长刮尺按标高刮平;在初凝前再用铁滚筒碾压数遍,并用木抹子打磨压实,以闭合收缩裂缝,约12-14h后,才可覆盖湿草袋等物养护。

  5.12加强混凝土的测温工作。为可以及时掌握混凝土内部的温升与表面温度的变化值,应在大体积混凝土内埋设若干个测温点,测量混凝土中心的最高温升,和混凝土表面下100mm处表面温度,等1-5d每2h测温一次,第6天后,每4h测温一次,测致温度稳定为止。

  5.13混凝土应采取机械振捣。振捣棒操作要做到快插慢拔,在振捣过程中,宜将振捣棒上下略有抽动,以使振动均匀。每点振捣时间一般以20-30s为宜,但还应适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显着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止准。分层浇筑时,振捣棒应插入下层5cm左右,以消除两层之间的接缝。振捣时要防止振动模板,并应尽量避免碰撞钢筋、管道、预埋件等。每振捣完一段,应随机用铁锹摊平拍实。

  5.14为了减少大体积混凝土底板的内外约束,浇筑前宜在底板设置滑移层。为了减少分块间后浇缝处钢筋的连接约束,应将钢筋的连接设置在后浇缝处(在设计允许的前提下)。设置滑移层可以采取以下做法:

  5.14.1在基层设置沥青油毡层或其它类似做法5.14.2利用防水层上的保护层在其早期强度较低时,浇筑底板大体积混凝土;5.14.3在岩基等基层上铺设250㎜厚级配砂石层,作为缓冲层。6.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6.1养护时间:为了保证新浇筑的混凝土有适宜的硬化条件,防止在早期由于干缩而产生裂缝,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h内加以覆盖和浇水。具体要求是: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天;矿渣水泥,火山灰质水泥、大坝水泥、矿渣大坝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21天。6.2养护方法: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方法,分降温法和保温法两种。降温法,即在混凝土浇筑成型后,用蓄水、洒水或喷水养护;保温法是在混凝土成型后,使用保温材料覆盖养护(如塑料薄膜、草袋等)及薄膜养生液养护,可视具体条件选用。夏季施工时,砼一般可使用草袋覆盖、洒水、喷水养护或喷刷养生液养护。冬期施工时,由于环境气温较低,一般可利用保温材料以提高浇筑的混凝土表面和四周温度,减少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另外亦可使用薄膜养生液、塑料薄膜等封闭料,来封闭混凝土中多余拌合水,以实现混凝土的自养护。但应选用低温下成膜性能好的养生液。养生液要求涂刷均匀,最好能互相垂直地涂刷两道,或用农用喷雾器进行喷涂。7.大体积混凝土的测温为了掌握大体积混凝土的升温和降温的变化规律以及各种材料在各种条件下的湿度影响,需要对混凝土进行温度监测控制。

  7.1测温点的布置。必须内有代表性和可比性。沿浇筑的高度,应布置在底部、中部和表面,垂直测点间距一般为500~800㎜;平面则应布置在边缘与中间,平面测点间距一般为2.5~5m。当使用热电偶温度计时,其插入深度可按实际需要和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应不小于热电偶外径的6~10倍,则测温点的布置,距边角的表面应大于50㎜。采用预留测温孔洞方法测温时,一个测温孔只能反映一个点数据。不应采取通过沿孔洞高度变动温度计的方法来测竖孔中不同高度位置的温度。

  7.2测温制度。在混凝土温度上升阶段每2~4h测一次,温度下降阶段每8h测一次,同时应测大气温度。所有测温孔均应编号,进行混凝土内部不同深度和表面温度的测量。测温工作应由经过培训、责任心强的专人进行。测温记录,应交技术负责人阅签,并作为对混凝土施工和质量的控制依据。

  在测温过程中,当发现温度差超过25oC时,应及时加强保温或延缓拆除保温材料,以防止混凝土产生温差应力和裂缝。

  三.基础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升温和随之而来的降温过程中,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是:1.内外温差混凝土内部热量积聚不宜散发,外部则散热较快。无论在升温或降温的过程中,混凝土表面的温度总低于内部温度。即使在硬化后期水化热散尽,结构温度已接近周围气温,这时若受到寒潮侵袭,气温骤降,结构表面急冷,仍会产生内外温差。这种温差造成内部和外部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就在混凝土表面产生拉应力(又称内约束力),当温差大到一定程度,表面的拉应力超过当时的极限抗拉强度时,混凝土表面就会产生裂缝。2.收缩作用温升造成热胀,降温产生冷缩。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因其处于流动状态或只有很低的强度,水化热造成的热胀受到很小的约束,而混凝土硬化后发生收缩(此时还有干缩),将受到地基强大的约束,产生很大的外约束力。这种约束在基础内产生的拉应力超过此时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时,就会在基础内部产生裂缝。表面裂缝与内部裂缝叠加起来,形成了贯穿裂缝,造成严重危害。而混凝土是含有多结构的非匀质体,要想其中不出现任何裂缝是不可能的,但必须防止影响结构正常使用的有害裂缝出现,即将裂缝控制在规定允许的范围之内。而如何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呢?这必须要知道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影响因素。

  四、基础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影响因素

  混凝土在施工阶段,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发生膨胀与收缩,而产生裂缝,对于在施工阶段所产生温度裂缝,使其内部矛盾发展的结果。一方面是混凝土由于内部温差而产生应力和应变,另一方面是结构物的外部约束和混凝土各质点间的约束,应阻止这种应变。一旦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能承受的抗拉强度时,即会出现裂缝。影响这种裂缝产生的因素主要有:

  1.水泥水化热水泥水化热是大体积混凝土中的主要温度因素。水泥在水化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量,每克水泥放出的热量达到502.42J/g,而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物一般断面较厚,水泥发出的热量聚集在结构物内部不易散失。实测表明,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升,在建筑工程中一般为20-30℃,甚至更高,而它在1~3天内放出的

  热量是总热量的一半。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多发生在浇筑后3~5天内,当混凝土内部与表面温差过大时,就会产生温度应力和温度变形,温度应力与温度成正比。而混凝土内部的温度与混凝土及水泥用量有关,即混凝土结构尺寸越大,温度应力也越大,因而引起裂缝的可能性也越大,当这种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内外的约束力时,就会产生裂缝。

  2.外界气温变化的影响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阶段,外界气温变化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混凝土内部温度是由于水泥水化热的绝对温度、浇筑温度和混凝土的散热温度三者叠加。其中浇筑温度与外界气温有直接的联系,外界气温越高,浇筑温度也越高。当温度下降较快,会大大增加外层与内部的温度梯度,从而产生温差和温度应力,这对混凝土是极为不利的。3.混凝土结构的约束基础工程中大体积钢筋混凝土与地基浇筑在一起,当温度变化时,受下部地基的限制,因而产生外部约束力。混凝土在早期温度上升时,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小,徐变和应力松弛度大,因而压应力较小,但当温度下降时,产生较大的拉应力,若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混凝土会产生垂直裂缝。混凝土内部由于水泥水化热而形成中心温度高,热膨胀大,而在中心产生压应力,在表面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和钢筋的约束作用时同样会产生裂缝。4.混凝土的收缩变形混凝土中80%的水分要蒸发,约20%的水分是水泥硬化所必需的。由于多余水分的蒸发,会引起混凝土体积收缩(干缩),这种收缩变形不受约束条件的影响。若有约束,即可引起混凝土的开裂,并随着龄期的增长而增加发展。如果混凝土收缩后在处于水饱和状态,还可恢复膨胀,几乎达到原来的体积。干湿交替将引起混凝土体积的交替变化,这对大体积混凝土是很不利的。

  五、防止基础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主要措施

  1.合理选择混凝土的配合比,尽量选用水化热低和安定性好的水泥,并在满足设计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水泥用量,以减少水泥的水化热。从实践经验看,水泥用量控制在450kg/m3是可以防止裂缝出现的。

  2.控制石子、砂子的含泥量不超过1%和3%。3.根据施工季节的不同,可分别采用降温法和保温法施工。夏季主要用降温法施工,即在搅拌混凝土时掺入冰水,一般温度可控制在5-10oC,在浇筑混凝土后采用冰水养护降温,但要注意水温和混凝土温度之差不超过20oC,或采用覆盖材料养护。冬季可以采用保温法施工,利用保温模板和保温材料防止冷空气侵袭,以达到减小混凝土内外温差的目的。4.采用分层分段法浇筑混凝土。分层振捣密实以使混凝土的水化热能尽快散失。还可采用二次振捣的方法,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提高抗裂能力,使上下两层混凝土在初凝前结良好。也可采用在下层混凝土面上预留沟槽,以加强上下层混凝土的连接。5.作好测温工作,控制混凝土的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以使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不超过25oC。6.在混凝土中掺加少量磨细的粉煤灰和减水剂,以减少水泥用量。也可掺加缓凝剂,推迟水化热的峰值期。7.掺入适量的微膨胀剂或膨胀水泥,使混凝土得到补偿收缩,减少混凝土

  的温度应力。8.改善约束条件。根据工程特点,可以采取某些措施,降低外约束力。例

  如在大体积混凝土下设置滑动的垫层,通常作法是在垫层混凝土上,先铺一层低强度水泥砂浆,以降低新旧混凝土之间的约束力。为了防止护坡桩对混凝土的约束力,还可在大体积混凝土四周与护坡桩之间砌筑隔离墙,既作为模板,又减小了大体积混凝土的外约束力。

  9.设置后浇缝。当大体积混凝土平面尺寸过大时,可以适当设置后浇缝,以减小外约束力和温度应力,同时也有利于散热,降低混凝土的内部温度。

  10.当分层浇筑时,为了保证每个浇筑层上下均有温度筋,可建议设计者将温度筋作适当调整。温度筋宜细密,一般用?8钢筋,间距15㎝,双向布筋,这样可以增强抵抗温度应力的能力。上层钢筋的绑扎,应力争在浇筑下层混凝土后进行,这样便于混凝土的保温覆盖和保持钢筋的整洁。对于一次绑扎成形的钢筋网架,混凝土下料高度过大时,应采用溜槽或串筒下料,防止混凝土离析。

  11.混凝土中掺加一定数量的毛石。这样可以减少水泥用量,同时毛石还可吸收混凝土中一定的水化热,这是防止基础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良好措施。

  六、小结

  基础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以材料、设计、施工和维护四个方面加以综合解决。设计方面,要积极采用先进技术,配合成熟的技术措施,抗放兼施,以抗为主,在理论上提出可行的施工工艺和合理的控制措施,在实践操作中采用切实可行的技术,在经济上合理节约;材料的配置和施工组织方面,要科学组织,合理安排,确保大体积砼的质量,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规程操作,不断改进操作工艺,加强养护,采取合理的技术措施,以提高基础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质量,进而提高混凝土结构物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津明.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机械工业出版社

  【2】赵志缙,赵帆.高层建筑施工(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篇二:建筑工程技术论文

  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与处理函授站点:函授站层次:高起专年级:16级专业:建筑工程技术学生:阳指导教师:仁伟

  2018年5月21日

  目录中文摘要与关键词................................3一、引言..........................................4二、凝土工程中常见裂缝与预防....................51.干缩裂缝与预防................................52.塑性收缩裂缝与预防............................53.沉陷裂缝与预防................................64.温度裂缝与预防................................75.化学反应引起的裂缝与预防.....................8三、裂缝处理......................................81.表面修补法.....................................82.灌浆、嵌逢封堵法...............................83.结构加固法.....................................94.混凝土置换法...................................95.电化学防护法...................................96.仿生自愈合法...................................9四、结论........................................10致.............................................11参考文献........................................12

  2/11

  摘要

  混凝土的裂缝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而又难于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本文对混凝土工程中常见的一些裂缝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并针对具体情况提出了一些预防、处理措施。关键词混凝土、裂缝、预防、处理

  3/11

  一、引言

  混凝土是一种由砂石骨料、水泥、水与其他外加材料混合而形成的非均质脆性材料。由于混凝土施工和本身变形、约束等一系列问题,硬化成型的混凝土中存在着众多的微孔隙、气穴和微裂缝,正是由于这些初始缺陷的存在才使混凝土呈现出一些非均质的特性。微裂缝通常是一种无害裂缝,对混凝土的承重、防渗与其他一些使用功能不产生危害。但是在混凝土受到荷载、温差等作用之后,微裂缝就会不断的扩展和连通,最终形成我们肉眼可见的宏观裂缝,也就是混凝土工程中常说的裂缝。

  混凝土建筑和构件通常都是带缝工作的,由于裂缝的存在和发展通常会使部的钢筋等材料产生腐蚀,降低钢筋混凝土材料的承载能力、耐久性与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外观、使用寿命,严重者将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很多工程的失事都是由于裂缝的不稳定发展所致。近代科学研究和大量的混凝土工程实践证明,在混凝土工程中裂缝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在一定的围也是可以接受的,只是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将其危害程度控制在一定的围之。钢筋混凝土规也明确规定:有些结构在所处的不同条件下,允许存在一定宽度的裂缝。但在施工中应尽量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裂缝产生,使结构尽可能不出现裂缝或尽量减少裂缝的数量和宽度,尤其要尽量避免有害裂缝的出现,从而确保工程质量。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很多,有变形引起的裂缝:如温度变化、收缩、膨胀、不均匀沉陷等原因引起的裂缝;有外载作用引起的裂缝;有养护环境不当和化学作用引起的裂缝等等。在实际工程中要区别对待,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

  二、凝土工程中常见裂缝与预防

  4/11

  1.干缩裂缝与预防干缩裂缝多出现在混凝土养护结束后的一段时间或是混凝土浇筑完毕后

  的一周左右。水泥浆中水分的蒸发会产生干缩,且这种收缩是不可逆的。干缩裂缝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外水分蒸发程度不同而导致变形不同的结果:混凝土受外部条件的影响,表面水分损失过快,变形较大,部湿度变化较小变形较小,较大的表面干缩变形受到混凝土部约束,产生较大拉应力而产生裂缝。相对湿度越低,水泥浆体干缩越大,干缩裂缝越易产生。干缩裂缝多为表面性的平行线状或网状浅细裂缝,宽度多在0.05~0.2mm之间,大体积混凝土中平面部位多见,较薄的梁板中多沿其短向分布。干缩裂缝通常会影响混凝土的抗渗性,引起钢筋的锈蚀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在水压力的作用下会产生水力劈裂影响混凝土的承载力等等。混凝土干缩主要和混凝土的水灰比、水泥的成分、水泥的用量、集料的性质和用量、外加剂的用量等有关。

  主要预防措施:一是选用收缩量较小的水泥,一般采用中低热水泥和粉煤灰水泥,降低水泥的用量。二是混凝土的干缩受水灰比的影响较大,水灰比越大,干缩越大,因此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应尽量控制好水灰比的选用,同时掺加合适的减水剂。三是严格控制混凝土搅拌和施工中的配合比,混凝土的用水量绝对不能大于配合比设计所给定的用水量。四是加强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并适当延长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冬季施工时要适当延长混凝土保温覆盖时间,并涂刷养护剂养护。五是在混凝土结构中设置合适的收缩缝。

  2.塑性收缩裂缝与预防塑性收缩是指混凝土在凝结之前,表面因失水较快而产生的收缩。塑性

  收缩裂缝一般在干热或大风天气出现,裂缝多呈中间宽、两端细且长短不一,互不连贯状态。较短的裂缝一般长20~30cm,较长的裂缝可达2~3m,宽1~5mm。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为:混凝土在终凝前几乎没有强度或强度很小,或者混凝土刚刚终凝而强度很小时,受高温或较大风力的影响,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快,造成毛细管中产生较大的负压而使混凝土体积急剧收缩,而此时混凝土的强度又无法抵抗其本身收缩,因此产生龟裂。影响混凝土塑性收缩开裂的主要因素有水灰比、混凝土的凝结时间、环境温度、风速、相对湿度等等。

  

篇三:建筑工程技术论文

  当前由于企业新开工项目的迅速增加不断增多的新成立的建筑公司需要引进有经验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并且其他相关行业如房地产监理行业的发展吸收了不少施工企业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等导致项目技术管理人员的缺乏和部分在岗的技术管理人员素质达不到要求有些技术管理人员同时兼任了几个项目的技术管理职位

  建筑工程技术论文

  建筑工程技术论文建筑工程技术为普通高职高专土建大类专业目录下设的一门专业,属于土建施工类专业。建筑工程技术的论文怎么写?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建筑业在市场竞争中也显得愈来愈激烈,因此,要注重技术管理,培养技术人才,合理运用管理的职能与科学的方法,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我们必须坚定信心,应用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结合本企业的具体实际寻找一条技术管理与激励的路子来。大胆实践创新,必将在建筑市场中产生良好的效果。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施工阶段1、项目管理中技术管理的重要性项目技术管理贯穿工程项目实施的全过程(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后阶段):从内容来看,技术管理内容与项目其他方面管理内容相互衔接、相辅相成,为工程项目管理的顺利实施而服务,是实现项目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项目技术管理是从技术保证角度实现对工期、成本的有效控制:从前期施工准备阶段的原始资料调查分析、编制合理可行施工组织设计、全面的图纸会审等环节,到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编制及实施合理的施工方案、为减少返工和返修损失对施工过程及过程产品而进行动态控制、提出合理的工程变更、进行“四新”项目应用等环节,都是以降低成本、加快进度为中心来进行技术组织管理。没有技术依托的施工组织过程不可想象。特别在施工条件困难、环境差、结构复杂、技术难度大、工期紧的工程施工中,所选择的施工技术方案是否经过经济技术分析、是否进行优化等对其施工进度、工程成本控制更是起关键作用。良好的技术管理能促进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低劣的技术管理将使整个项目管理混乱,严重时引起项目的进度、质量、成本控制失控,最后导致工期、经济方面的损失。因此必须将项目技术管理与项目管理中的资金管理、合同管理等其他方面

  同等重视起来,相互配合协调,才可能实现优化的项目管理过程。2、在项目各施工阶段技术管理的内容技术管理是企业进行一系列技术组织管理工作的总称。建筑施工

  企业的技术管理,是指以系统论的观点,对构成施工技术的各项要素和施工企业的各项技术活动,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计划与决策、组织与指挥、控制与调节。众所周知,建筑工程的施工是一种复杂的多工种协同操作、多项技术的交叉综合应用过程。由此决定着施工企业的技术活动也是多种多样的。这里所指的“技术活动”,包括了由熟悉与会审图样、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开始,到施工过程中的商洽管理、质量检验、直至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全过程中的各项技术工作。

  项目技术管理在时间上可按照项目实施阶段划分可分为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后阶段等。每个阶段的内容如下:

  (1)施工准备阶段建立技术管理体系,制定技术、质量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各岗位技术责任制:制定项目质量计划;制定“四新”项目应用计划:组织各类管理人员进行各类原始资料(自然条件、技术经济条件)的调查分析,据调查分析资料选择经济合理的施工技术方案、劳动力组织方案、设备布置方案、材料组织方案、工期优化方案等并据此编制出合理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组织各专业人员熟悉、审查图纸,参加图纸会审,并从方便施工、加快进度、保证质量、降低成本等方面综合考虑,提出合理化建议:根据施工现场情况组织人员编制《施工安全组织设计》、《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组织设计》等安全技术方案:接受公司技术部门的技术交底。以上技术准备工作是施工准备工作的核心,对工程施工起着重要指导作用,必须充分收集各生产要素信息做好技术准备工作。(2)施工阶段在各工序、分项、分部工程施工前编制、审核施工技术措施、施工技术方案,并确保方案经济合理性:对分承包方的技术、质量保证能力考察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检查各技术方案的执行实施情况,对执行偏差进行纠正:对各检验批、分项、分部的施工过程及过程产品进行

  监督、检查、验收,特别是加强关键工序、隐蔽工序、“四新”计划应用产品的检查、验收管理,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下道工序;对质量事故进行原因分析,提出处理方案并实施和复查结果,建立质量事故档案,追溯并提出预防措施:针对工程的实际情况提出工程变更并与其他参建各方洽商,形成正式的工程变更资料;参与重要施工方案、工程变更的经济技术分析收集、整理工程技术资料,建立工程技术资料台账:对项目的各种检测、试验、计量、测量工作进行管理。

  对涉及本项目的技术标准、规范、上级技术质量管理文件进行管理,及时识别、确认其时效,确保项目施工符合当前规范和技术标准的要求。这个阶段的工作重点是加强对施工过程、过程产品质量的动态控制,确保符合本项目质量计划的要求。

  (3)竣工后阶段工程技术档案资料、其他各类技术管理资料的整理、归档:对“四新”应用项目的技术经济分析评价、总结对项目技术管理成效、施工过程中具体技术、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以获取经验和教训,提出新问题和建议:如果施工技术有了较先进的突破和创新,还应整理相关资料做企业标准编写的准备。通过本阶段的总结可以使项目技术管理工作得到积累和升华,这是全面质量管理活动中两个PDCA循环之间的衔接阶段,是提高管理水平的一个关键环节。3技术管理工作的'任务与作用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运用管理的职能与科学的方法,去促进技术工作的开展,在施工中严格按照国家的技术政策、法规和上级主管部门有关技术工作的指标与决定,科学地组织各项技术工作,建立良好的技术秩序保证整个生产过程符合技术规范、规程,符合技术规律的要求,以达到高质量地全面完成施工任务的目的。4、项目技术管理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1)项目技术管理人员工作经验和技术水准不足当前由于企业新开工项目的迅速增加,不断增多的新成立的建筑公司需要引进有经验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并且其他相关行业(如房地产、监理行业)的发展吸收了不少施工企业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等导致

  项目技术管理人员的缺乏和部分在岗的技术管理人员素质达不到要求,有些技术管理人员同时兼任了几个项目的技术管理职位。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施工企业通过加强对技术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增加企业的人才资源。

  (2)项目技术管理经验的积累和提升许多企业和项目部不重视竣工后阶段的项目技术管理工作,技术管理总结程序没有得到实施。一个工程项目施工完毕后,项目部所获得的成功管理经验或教训没有通过相应的程序保存下来,重要的技术经济数据、技术管理资料和提出的建议没有系统地进行存档和整理。5、如何做好技术管理工作(1)明确技术管理的职责。注重技术水平的提升(1)以法治企,强化落实。建立和健全各级技术管理机构和技术责任制,明确各级人员的权、职、责。组织全体员工,特别是技术干部学习现行规范。尤其是对施工及验收规范的学习,明确施工中各个分项、分部施工技术要求、施工方法和质量标准等要求,并以此来组织施工、检查、评定和验收。(2)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经验,组织技术学习、技术培训、技术交流。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技术业务素质,从而预见性地发现和处理问题,把技术和质量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保证工程施工质量。(3)通过技术管理,探索、研究与推广新技术的应用,在行业中占据优势地位。(2)不断加强对技术工作的管理技术管理工作需持之以恒,因此,要不断地加强技术管理组织机构和技术责任制,充分发挥好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的才干和作用。6、结束语:总之,对项目的技术管理给予必要的重视才能使其发挥出良好的管理效用,使技术管理为项目施工过程提供技术、质量方面的保证。项目技术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需要项目部内部的努力,也需要公司层面的管理机构有力支持。

  

  

篇四:建筑工程技术论文

  建筑工程技术论文模板

  建筑工程技术论文模板在建筑工程的个人需要写一篇关于建筑工程技术的论文,那么应该如何写好论文内容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建筑工程技术论文模板,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摘要]随着国家人口增长速度的加快以及经济的发展,住房作为人们追求物质生活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人们对住房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很多人在入住一段时间后,却发现到处都有渗水等质量问题,建设单位遭到的投诉,影响到后续工程的开发,同时也严重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可见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重要性。所以,必须遵照国家的相关规定标准和规范,严把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确保施工质量能够满足房屋建筑的正常使用功能和使用寿命。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科学的运用施工技术,才能保证建筑的施工质量。[关键词]房屋建筑技术;钢筋工程;防水工程一、引言随着国家人口增长速度的加快以及经济的发展,住房作为人们追求物质生活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人们对住房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很多人在入住一段时间后,却发现到处都有渗水等质量问题,建设单位遭到的投诉,影响到后续工程的开发,同时也严重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可见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重要性。所以,必须遵照国家的相关规定标准和规范,严把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确保施工质量能够满足房屋建筑的正常使用功能和使用寿命。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科学的'运用施工技术,才能保证建筑的施工质量。二、屋面防水方面存在问题1、施工质量差。防水工程同建筑物的其他部分工程相比,配套技术,施工工艺,质量保证体系及现场检测手段等都较落后,甚至空白;施工人员的素质差,文化程度低;施工以手工操作为主,工作条件较艰苦;施工时以班组为单位,既难管理又分散,施工队伍及人员不稳定等是造成施工质量低劣的原因。

  2、设计问题。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如屋面排水不畅排水坡度小,,伸缩缝、排水、檐口等部位的构造做法不妥组织排水分布不合理,以及加气混凝土屋面板刚度不够造成塌腰积水等。另外隔气、保温、防水、找平层做法的不合理也会造成渗漏。

  3、防水材料的质量和性能差。目前用石油沥青粘结纸胎做成的石油沥青油毡,占据着大部分市场,一般为三油二毡的做法。这种材料存在着抗拉强度低,低温脆裂,易老化、龟裂等质量问题,且其寿命正在逐年缩短,从以前的十几年降到目前的2DD3年,甚至有的工程刚竣工就发生渗漏。因此材料性能的落后与陈旧,是造成渗漏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屋面防水工程施工技术屋面防水工程施工技术主要采用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设防要求一般在三道以上或三道。一般按下述施工流程进行对屋面防水工程施工工艺流程:先进行基层找平然后进行卷材防水施工最后进行刚性防水保护层施工。1、分格缝的设置及施工。分格缝应设置在屋面板的支承端,屋面转折处、突出屋面与防水层的交接处,并应与屋面板缝对齐,使防水层因温差的影响,集中到分格缝处,结构变形等因素造成的防水层裂缝,以免板面开裂。分格缝的设置间距不宜过大,当大于六米时,应在中部设一“v”形分格缝,分格缝深度宜贯穿整个防水层厚度。当分格缝兼作排气道时,设排气孔出气,并缝可适当加宽,当屋面采用油毡、沥青、石油作防水层时,分格缝处应加200mm~300mm宽的油毡,用沥青胶单边点贴,分格缝内嵌填满油膏。2、基层找平基层。必须先将混凝土结构屋面清理干净,再用一比二点五的水泥砂浆将基层抹平。要注意以下几点在此过程中:(1)、遇有烟道、漏水管等安装洞口时,先将洞口凿毛清洗干净,进行基层找平前,必须要待安装管道完成后进行吊洞灌浆处理,灌浆料应采用高强无收缩灌浆料(如BT-40灌浆料,因灌浆料不易收缩、且密实度好、流动性能优越等特点,大大改善了一般混凝土加膨胀防水粉的不稳定性的确点,对安装洞口的漏点增加了一道强有力的防线);(2)、基层找

  平前必须先湿水,湿水率达到百分之二十五左右后方可进行砂浆找平;(3)、分格缝的预留,可用聚苯乙烯泡沫条进行分格,纵横宽度应控制在六米以内。(4)、对有坡屋面的防水工程施工,还应在主体施工过程中预留B16钢筋锚脚,外露长度为80mm,间距为600mm×600mm,没有预留的应先植筋,然后才能找平,以备后面的刚性防水保护层施工;

  3、卷材防水施工。基层找平处理完成后,就进入了卷材防水施工。一般来讲,屋面卷材防水施工的工艺流程为:先进行涂基层处理剂然后再进行节点附加增强处理接着进行定位弹线、试铺完了进行铺贴卷材然后再进行手头处理、节点密封最后进行清理与检查修整。(1)在铺贴卷材时,一般采用满铺法,短边和长边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八十毫米,上下层及相邻两幅卷材的搭接缝应错开。(2)防水层施工时,应先做好屋面排水较为集中部位、附加层和节点的处理。(3)檐口、天沟必须按设计要求先进行找坡,转角层应抹成规定的圆角,然后再做防水层。如果找坡层厚度超过了二十毫米时,表面应压光抹平,应采用C20细石混凝土进行找坡。(4)对于水流量较大的部位(如天沟或檐沟转角处)应先用密封材料涂封,每边宽度不少于三十毫米,干燥后再涂刷防水涂料或增铺一层卷材作为附加增强层。(5)防水层在檐口部位的收头,并留设凹槽,以便于防水层端头压入凹槽,应距檐口边缘五十至一百毫米。防水层在泛水部位收头距屋面找平层最低高度不应小于二百五十毫米。4、刚性防水保护层施工。卷材防水层施工完成后,为防止其失去防水的效果,被氧化,必须要在表面做一道防水保护层。我们将这道一般的保护层改为刚性防水保护层,因为卷材防水屋面其使用年限都不会超过二十五年,这完全不能满足我们房屋建筑的正常使用年限要求。这样刚性防水保护层保证了房屋建筑的正常使用功能以及使用寿命。刚性防水保护层施工一般为:首先聚苯乙烯保温隔热板然后安装排气管接着铺设钢筋网片最后浇筑混凝土。(1)将四十毫米的苯乙烯保温隔热板平铺在卷材防水层上,以3.6m×3.6m纵横布置,并用A25PVC管打梅花孔作为排气

  管,在边角部位每3.6m设置一个排气孔,互相连接汇集至地,。(2)铺设钢筋网片(A4@100),必须垫上保护层(保护层厚度15mm),并与钢筋锚脚绑扎牢固。(3)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必须要对其进行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天,防止混凝土收缩开裂。(4)对于瓦屋面的刚性防水保护层压实就可以了,对于平屋面的刚性防水保护层须进行二次压浆抹光。(5)浇筑混凝土,采用厚度控制在四十五到五十五毫米之间的30细石混凝土,要保证钢筋网片在混凝土中间,浇筑要压密实,不能出现漏网现象。

  四、结语保证房屋建筑的工程质量,做好防水工程工作,使其达到正常使用功能和使用寿命,每一个施工人员应尽的职责是让住的人满意。有责任对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把好质量关,严格按照国家的行业标准和相关规范规定,铸造出精品工程,让社会满意。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通过全面的质量控制、严格的技术要求和多方位的预防措旌,为施工企业赢得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参考文献[1]毛贤君张李莉吴伟《浅谈民用建筑屋面防水工程》(J)山西建筑2009[2]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3]罗志超,张奉利.常用房屋建筑工程技术经济指标[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2005.

  

  

篇五:建筑工程技术论文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现代远程教育

  专科实习报告

  题目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与处理

  学生姓名赵明批次1503

  专业建筑工程技学号************

  学习中心云南爱因森科技专修学院奥鹏学习中心【39】

  2017年4月

  中文摘要与关键词(3)

  一、前言(3)

  二、凝土工程中常见裂缝及预防(4)

  1.干缩裂缝及预防(4)

  2.塑性收缩裂缝及预防(4)

  3.沉陷裂缝及预防(5)

  4.温度裂缝及预防(5)

  5.化学反应引起的裂缝及预防(6)

  三、裂缝处理(7)

  1、表面修补法(7)

  2、灌浆、嵌逢封堵法(7)

  3、结构加固法(7)

  4、混凝土置换法(8)

  5、电化学防护法(8)

  6、仿生自愈合法(8)

  四、结论(8)

  参考文献(8)

  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与处理

  摘要混凝土的裂缝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而又难于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本文对混凝土工程中常见的一些裂缝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并针对具体情况提出了一些预防、处理措施。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预防处理

  一、前言

  混凝土是一种由砂石骨料、水泥、水及其他外加材料混合而形成的非均质脆性材料。由于混凝土施工和本身变形、约束等一系列问题,硬化成型的混凝土中存在着众多的微孔隙、气穴和微裂缝,正是由于这些初始缺陷的存在才使混凝土呈现出一些非均质的特性。微裂缝通常是一种无害裂缝,对混凝土的承重、防渗及其他一些使用功能不产生危害。但是在混凝土受到荷载、温差等作用之后,微裂缝就会不断的扩展和连通,最终形成我们肉眼可见的宏观裂缝,也就是混凝土工程中常说的裂缝。

  混凝土建筑和构件通常都是带缝工作的,由于裂缝的存在和发展通常会使内部的钢筋等材料产生腐蚀,降低钢筋混凝土材料的承载能力、耐久性及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外观、使用寿命,严重者将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很多工程的失事都是由于裂缝的不稳定发展所致。近代科学研究和大量的混凝土工程实践证明,在混凝土工程中裂缝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在一定的范围内也是可以接受的,只是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将其危害程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钢筋混凝土规范也明确规定[1]:有些结构在所处的不同条件下,允许存在一定宽度的裂缝。但在施工中应尽量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裂缝产生,使结构尽可能不出现裂缝或尽

  量减少裂缝的数量和宽度,尤其要尽量避免有害裂缝的出现,从而确保工程质量。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很多,有变形引起的裂缝:如温度变化、收缩、膨胀、不均匀沉陷等原因引起的裂缝;有外载作用引起的裂缝;有养护环境不当和化学作用引起的裂缝等等。在实际工程中要区别对待,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

  二、凝土工程中常见裂缝及预防

  1.干缩裂缝及预防

  干缩裂缝多出现在混凝土养护结束后的一段时间或是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一周左右。水泥浆中水分的蒸发会产生干缩,且这种收缩是不可逆的。干缩裂缝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内外水分蒸发程度不同而导致变形不同的结果:混凝土受外部条件的影响,表面水分损失过快,变形较大,内部湿度变化较小变形较小,较大的表面干缩变形受到混凝土内部约束,产生较大拉应力而产生裂缝。相对湿度越低,水泥浆体干缩越大,干缩裂缝越易产生。干缩裂缝多为表面性的平行线状或网状浅细裂缝,宽度多在0.05~0.2mm之间,大体积混凝土中平面部位多见,较薄的梁板中多沿其短向分布。干缩裂缝通常会影响混凝土的抗渗性,引起钢筋的锈蚀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在水压力的作用下会产生水力劈裂影响混凝土的承载力等等。混凝土干缩主要和混凝土的水灰比、水泥的成分、水泥的用量、集料的性质和用量、外加剂的用量等有关。

  主要预防措施:一是选用收缩量较小的水泥,一般采用中低热水泥和粉煤灰水泥,降低水泥的用量。二是混凝土的干缩受水灰比的影响较大,水灰比越大,干缩越大,因此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应尽量控制好水灰比的选用,同时掺加合适的减水剂。三是严格控制混凝土搅拌和施工中的配合比,混凝土的用水量绝对不能大于配合比设计所给定的用水量。四是加强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并适当延长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冬季施工时要适当延长混凝土保温覆盖时间,并涂刷养护剂养护。五是在混凝土结构中设置合适的收缩缝。

  2.塑性收缩裂缝及预防

  塑性收缩是指混凝土在凝结之前,表面因失水较快而产生的收缩。塑性收缩裂缝一般在干热或大风天气出现,裂缝多呈中间宽、两端细且长短不一,互不连贯状态。较短的裂缝一

  般长20~30cm,较长的裂缝可达2~3m,宽1~5mm。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为:混凝土在终凝前几乎没有强度或强度很小,或者混凝土刚刚终凝而强度很小时,受高温或较大风力的影响,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快,造成毛细管中产生较大的负压而使混凝土体积急剧收缩,而此时混凝土的强度又无法抵抗其本身收缩,因此产生龟裂。影响混凝土塑性收缩开裂的主要因素有水灰比、混凝土的凝结时间、环境温度、风速、相对湿度等等。

  主要预防措施:一是选用干缩值较小早期强度较高的硅酸盐或普通硅酸盐水泥。二是严格控制水灰比,掺加高效减水剂来增加混凝土的坍落度和和易性,减少水泥及水的用量。三是浇筑混凝土之前,将基层和模板浇水均匀湿透。四是及时覆盖塑料薄膜或者潮湿的草垫、麻片等,保持混凝土终凝前表面湿润,或者在混凝土表面喷洒养护剂等进行养护。五是在高温和大风天气要设置遮阳和挡风设施,及时养护。

  3.沉陷裂缝及预防

  沉陷裂缝的产生是由于结构地基土质不匀、松软,或回填土不实或浸水而造成不均匀沉降所致;或者因为模板刚度不足,模板支撑间距过大或支撑底部松动等导致,特别是在冬季,模板支撑在冻土上,冻土化冻后产生不均匀沉降,致使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此类裂缝多为深进或贯穿性裂缝,其走向与沉陷情况有关,一般沿与地面垂直或呈30°~45°角方向发展,较大的沉陷裂缝,往往有一定的错位,裂缝宽度往往与沉降量成正比关系。裂缝宽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地基变形稳定之后,沉陷裂缝也基本趋于稳定。

  主要预防措施:一是对松软土、填土地基在上部结构施工前应进行必要的夯实和加固。二是保证模板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且支撑牢固,并使地基受力均匀。三是防止混凝土浇灌过程中地基被水浸泡。四是模板拆除的时间不能太早,且要注意拆模的先后次序。五是在冻土上搭设模板时要注意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

  

篇六:建筑工程技术论文

  ..

  中国地质大学成人教育

  专科实习报告

  题目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与处理

  学生明

  批

  次1503

  专业建筑工程技术

  学号8

  函授站爱因森科技专修学院奥鹏学习中心【39】

  2017年4月

  .页脚

  ..

  中文摘要与关键词······························3一、前言··································3二、凝土工程中常见裂缝及预防·······················4

  1.干缩裂缝及预防·······················42.塑性收缩裂缝及预防·····················43.沉陷裂缝及预防·······················54.温度裂缝及预防·······················55.化学反应引起的裂缝及预防··················6

  三、裂缝处理································7

  1、表面修补法························72、灌浆、嵌逢封堵法·····················73、结构加固法························74、混凝土置换法·······················75、电化学防护法·······················76、仿生自愈合法·······················8

  四、结论·································8

  参考文献···························8

  .页脚

  ..

  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与处理

  摘

  要混凝土的裂缝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而又难于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本文对混

  凝土工程中常见的一些裂缝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并针对具体情况提出了一些预防、处理措施。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预防处理

  一、前言

  混凝土是一种由砂石骨料、水泥、水及其他外加材料混合而形成的非均质脆性材料。由于混凝土施工和本身变形、约束等一系列问题,硬化成型的混凝土中存在着众多的微孔隙、气穴和微裂缝,正是由于这些初始缺陷的存在才使混凝土呈现出一些非均质的特性。微裂缝通常是一种无害裂缝,对混凝土的承重、防渗及其他一些使用功能不产生危害。但是在混凝土受到荷载、温差等作用之后,微裂缝就会不断的扩展和连通,最终形成我们肉眼可见的宏观裂缝,也就是混凝土工程中常说的裂缝。

  混凝土建筑和构件通常都是带缝工作的,由于裂缝的存在和发展通常会使部的钢筋等材料产生腐蚀,降低钢筋混凝土材料的承载能力、耐久性及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外观、使用寿命,严重者将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很多工程的失事都是由于裂缝的不稳定发展所致。近代科学研究和大量的混凝土工程实践证明,在混凝土工程中裂缝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在一定的围也是可以接受的,只是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将其危害程度控制在一定的围之。钢筋混凝土规也明确规定[1]:有些结构在所处的不同条件下,允许存在一定宽度的裂缝。但在施工中应尽量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裂缝产生,使结构尽可能不出现裂缝或尽量减少裂缝的数量和宽度,尤其要尽量避免有害裂缝的出现,从而确保工程质量。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很多,有变形引起的裂缝:如温度变化、收缩、膨胀、不均匀沉陷等原因引起的裂缝;有外载作用引起的裂缝;有养护环境不当和化学作用引起的裂缝等等。在实际工程中要区别对待,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

  .页脚

  ..

  二、凝土工程中常见裂缝及预防

  1.干缩裂缝及预防

  干缩裂缝多出现在混凝土养护结束后的一段时间或是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一周左右。水泥浆中水分的蒸发会产生干缩,且这种收缩是不可逆的。干缩裂缝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外水分蒸发程度不同而导致变形不同的结果:混凝土受外部条件的影响,表面水分损失过快,变形较大,部湿度变化较小变形较小,较大的表面干缩变形受到混凝土部约束,产生较大拉应力而产生裂缝。相对湿度越低,水泥浆体干缩越大,干缩裂缝越易产生。干缩裂缝多为表面性的平行线状或网状浅细裂缝,宽度多在0.05~0.2mm之间,大体积混凝土中平面部位多见,较薄的梁板中多沿其短向分布。干缩裂缝通常会影响混凝土的抗渗性,引起钢筋的锈蚀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在水压力的作用下会产生水力劈裂影响混凝土的承载力等等。混凝土干缩主要和混凝土的水灰比、水泥的成分、水泥的用量、集料的性质和用量、外加剂的用量等有关。

  主要预防措施:一是选用收缩量较小的水泥,一般采用中低热水泥和粉煤灰水泥,降低水泥的用量。二是混凝土的干缩受水灰比的影响较大,水灰比越大,干缩越大,因此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应尽量控制好水灰比的选用,同时掺加合适的减水剂。三是严格控制混凝土搅拌和施工中的配合比,混凝土的用水量绝对不能大于配合比设计所给定的用水量。四是加强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并适当延长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冬季施工时要适当延长混凝土保温覆盖时间,并涂刷养护剂养护。五是在混凝土结构中设置合适的收缩缝。

  2.塑性收缩裂缝及预防

  塑性收缩是指混凝土在凝结之前,表面因失水较快而产生的收缩。塑性收缩裂缝一般在干热或大风天气出现,裂缝多呈中间宽、两端细且长短不一,互不连贯状态。较短的裂缝一般长20~30cm,较长的裂缝可达2~3m,宽1~5mm。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为:混凝土在终凝前几乎没有强度或强度很小,或者混凝土刚刚终凝而强度很小时,受高温或较大风力的影响,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快,造成毛细管中产生较大的负压而使混凝土体积急剧收缩,而此时混凝土的强度又无法抵抗其本身收缩,因此产生龟裂。影响混凝土塑性收缩开裂的主要因素有水灰比、混凝土的凝结时间、环境温度、风速、相对湿度等等。

  主要预防措施:一是选用干缩值较小早期强度较高的硅酸盐或普通硅酸盐水泥。二是严格控制水灰比,掺加高效减水剂来增加混凝土的坍落度和和易性,减少水泥及水的用量。三是浇筑混凝土之前,将基层和模板浇水均匀湿透。四是及时覆盖塑料薄膜或者潮湿的

  

篇七:建筑工程技术论文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论文

  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开展,传统的技术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城市中的高楼越建越高,它的平安性能也越来越受人们重视。根底决定上层建筑,一个建筑没有一个好的地基,那它的质量可想而知。桩技术可以提高地基的稳定性,使上层建筑得到保障,但是任何技术都不是完美无缺的,我们还需不断改良,提高建筑的质量,保障人民的平安。

  在建筑工程建立的过程中,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和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是重点和难点。

  因为建筑工程自身的特点,使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和质量监视工作具有重要性,同时,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还要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建筑工程实际中,合理应对突发事件。

  下面,笔者就探讨如何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1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现状我国是历史悠久、资源丰富的文明古国,早在公元前403年,就已经提出了产品的质量要求,在《周礼考工记》中,提出“审曲面势,以饰五材”这样的产品质量要求。而在20世纪的50年代中,我国提出了“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这一工程建立质量方针,通过精心设计和施工,大力组织和科学管理,在我国涌现出一大批质量优秀的工程。例如:在建筑初期建立的156项重点工程,革命历史博物馆、人民大会堂等诸多建筑物。

  而在1979年,我国逐渐从西方国家引进了TQM的方法以及理论,虽然我国已经全面实施质量管理很多年,但是,大多数企业仍然还在初级阶段中开展。

  在20世纪的90年代中,我国建筑施工企业逐渐涌现了ISO标准热潮。

  虽然我国的建立工程质量管理的体制已经经过了多年的改革和开展,并且建立起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例如:质量保修索赔、施工图纸审查制度、质量监视监理制度、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制度、领导责任制度等。

  但是,当前实施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制仍然处于破旧立新的过程里,整体水平并不能让人们满意。

  伴随着不断改革和不断深化,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民群众对于建筑产品使用功能和质量均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通过不断整顿和治理,我国的建筑市场中,已经根本抑制住建筑工程质量下降的趋势。

  总体来说,建筑工程质量有所提升,但是,影响到使用寿命、经济效益以及投资效果等问题仍然存在,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治理质量通病。

  2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对策2.1建筑工程施工前的质量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之前,要落实很多准备工作,想要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必须要建立健全完善的质量监视和控制体系,建立建筑工程工程的管理机构,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

  建筑工程工程的管理机构要对建筑工程设计文件进行了解和掌握,并且针对建筑工程具体的特征和实际情况,根据业主作业要求、建筑工程施工的难度,为建筑工程配置相应的人员。

  明确建筑工程全过程中所有人员的责任和分工,对建筑工程工程管理机构监视体系和控制体系进行完善,制定出建筑工程工程管理的细那么和规划,并且保证细那么和规划具有指导性和操作性。

  与此同时,还要进行质量监视和控制制度、质量管理程序、质量管理措施的制定,为建筑工程配备相应的检测设备,为质量管理工作良好开展奠定根底。

  想要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还要加强施工组织设计审查工作,加强对承包单位质保体系进行严格审查。

  承包单位是自控的主体,正因如此,承包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健全,决定了建筑工程施工效果,更决定了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是否能够有效落实。

  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人员进入到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以后,必须要对施工单位的质保体系进行严格的审查。

  明确投标文件与现场人员构成是否相符合,还要明确建筑工程的规模、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筑工程的技术管理体系是否符合投标文件。

  此外,对建筑工程质量检查制度、质量水平考核制度进行检查。

  对于在审查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必须要使施工单位及时整改。

  有些建筑企业聘用不符合岗位的人员,这个时候,质量管理人员要主动要求建筑企业对施工人员进行撤换。

  2.2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质量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首先要对作业技术交底进行严格控制。承包单位要保证技术交底工作的质量,这是取得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保障。质量管理人员要加强对承包单位技术交底工作的严格控制,对技术交底工作进行审查,明确是否能够对作业活动质量要求进行满足,明确其有没有对建筑环境、建筑材料、建筑设备、建筑工程操作者进行详细交底。通过有效控制建筑工程的交底工作,使建筑工程的参与人员能够明确自身的责任和内容,了解并掌握建筑工程的平安要求、质量标准以及工作内容。针对建筑工程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质量控制方式和手段,防止盲目施工和随意施工等现象。其次,要对进场的材料进行严格控制。作为建筑工程重要的组成局部,材料的性能和质量决定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人员要注重加强对进场材料进行严格控制,促使建筑施工企业建立健全材料控制的制度和体系。不管是在人员配备方面,还是在检验手段、程序方法方面,都要加强对其的质量进行管理。建筑工程的工程管理机构要根据材料进场的要求以及材料进场的特征,制定出建筑材料控制的细那么,不管是进场的半成品,还是进场的成品、原材料,都必须要对其技术说明书、出厂合格证等证件进行认真的审查。

  还要对供给商资质进行审核,根据相关规定和要求,对材料进行开箱检查以及见证取样检测。

  只有在质量管理人员确认材料合格以后,才能够使材料进入到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中。

  没有经过检测的材料一律不得运用到建筑工程中,对于不能够到达质量要求和质量标准的材料,必须要及时将其清理,使其退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这样能够从本质上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

  2.3建筑工程检验中的质量控制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建筑工程质量得以逐渐形成,因此,要注重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在建筑工程施工之前,现场的管理人员要对承包单位提出具体的要求,要求其对各级检验制度进行建立和完善,明确专检、互检以及自检的地位和作用。在完成分部、分项以及检验批工作以后,作业者要开展自检工作。在不同工序转换和交接的过程中,必须要有专业人员来实施交接检查和转换检查,而后再由专检人员确认互检质量和自检质量。通过确认,专检合格以后,承包单位再根据规定和要求进行申请表的填写,管理人员要在规定时间里,对承包单位报检内容实施检查。对承包单位的质量控制文件、技术管理资料、验收资源进行检查,明确其是否完整和齐全,还要对建筑工程实体外观、结构情况、观感质量、几何尺寸等进行审核,明确其是否与验收标准规定相符合,是否满足建筑工程设计要求。

  只有其质量符合相关的要求和规定以后,质量管理人员才能够实施验收确认。

  如果建筑工程的质量不符合规定,或存在相关的问题,必须要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整改,等到其整改完毕以后,再对其相关方面进行检查和验收。

  只有通过检查验收以后,才能肯定建筑工程的质量。这样能够从本质上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真正做到事前控制,事中跟踪,事后监视。此外,建筑工程施工单位还要开展自我质量监视工作,围绕事前、事中、事后这三个阶段实施巡回闭环的监视管理工作,重点对建筑工程主体结构、地基根底等关键部位进行质量检查。3结语该文对如何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有效控制建筑工程的质量,从源头上杜绝发生重大工程质量事故,降低豆腐渣的工程出现的频率,保证国家的财产平安以及人民群众的生命平安。通过对建筑工程全过程实施质量控制,能够将建筑工程质量水平提升,进而建立出更多的优质建筑工程,使建筑企业最大化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升其市场竞争能力,促进我国建筑行业实现可持续开展。桩根底施工是建筑工程的关键环节,在土建施工中利用先进的桩根底技术能够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可靠性和抗震性,是一种有效的施工技术措施,在高层复杂建筑工程中得以广泛应用。1桩根底技术的简介1.1桩根底定义。

  要想了解桩技术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地基。地基是指在建造建筑物时会导致岩土应力的变化健筑物的荷载作用,会导致基底下方的变形的岩体或土体。桩根底是一种常见的深根底,桩根底是一种建筑根底,它是由土层或岩石中设置桩基和桩顶的连接承重平台形成的,有的桩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建筑工程中,它是通过一定方式将桩与桩直接连接形成单桩根底。桩根底具有一些很好的优点,像沉降量小并且沉降的量很均匀、承受能力强,它能够有效的加固地基,并且它的应用是很广泛的,在任何地质条件和类型的建筑工程中都能应用,即使在软弱的地基上也能使用。1.2功能。桩的功能就是将地基变得更加牢固,使地基与上层结构结合更加紧密,建造出更加牢固的建筑。那么桩技术就是如何使桩完成这些功能,更好的发挥桩的作用。桩的作用机理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承上启下的作用,将上层建筑的重力传递到地基上。第二个作用表现在桩可以是地下的土更加紧实,密度更大,这样一来地基的承重能力就有很大的提高,保障了上层建筑的稳固性。1.3使用范围。在农村中,建造房子有一个必要的步骤,就是打桩,这就是最原始最根底的桩技术,这种方法是通过人力锤凿地面,使地基变得

  更加牢固,而现在随着社会的开展这样的工作方式显然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所以各种桩技术开展起来。但是由于桩根底技术的工程相对来说比拟大,投入的本钱也是较一般的地基根底施工多,所以桩根底技术的使用范围比拟狭窄。所以使用桩技术的建筑一般有以下下几个情况:(1)对地基的沉降要求较高的高层建筑或重要建筑;(2)自身重力较大的建筑或承当负重功能的建筑,如仓库、工厂等;(3)高度极高而自身面积又相对较小的建筑,如烟囱、电视塔等,必须使用桩基来防止建筑的倾斜或晃动;(4)对环境的稳定性要求较高的建筑或设备,如大型变压器和精密制造业等,对于建筑的稳定性都有严格的要求,必须减少地面振动对于其自身构造的影响;(5)建筑地点土层较软或着存在特殊土层,对建筑的使用寿命会造成影响;(6)对抗震性能要求较高的建筑或设施,一般应用与地震多发区域。建筑工程中,桩基可以有效的保障建筑的稳固性,但是桩基的使用却不是任意的,在使用桩基是,必须对施工地的土质等进行严格的勘察,确保可以使用桩基,还需要考虑到地形,气候特点等对桩基变形程度的影响,必须要充分保证建筑的牢固和稳定性。2常见的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根底技术2.1静力压桩技术。静力压桩技术使用的设备是静力压桩设备,它是通过桩架配重和设备自重对预制桩形成反作用力将其压入土层中。静力压桩技术很多优点,像没有冲击力,没有噪音,没有震动,它操作起来简洁方便并且压桩质量可靠。

  这种技术还可以节约混凝土和钢筋的使用量,那么就可以减少一些施工本钱。

  虽然有这些优点但还是也优点缺点的,由于静压桩在挤土桩压桩过程中是非常容易破坏土层形成超空隙水压力。

  所以,在施工过程中,该技术必须一直进行,一定不能中途放弃。

  2.2振动沉桩技术。振动沉桩技术是指通过在桩顶部安装固定振动器,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以及震动效果的作用下,让桩沉入基地这样一种装置。

  

  

篇八:建筑工程技术论文

  21合理设计施工技术方案和人员配备施工单位在施工前要对施工图纸和现场情况进行严谨的研究并结合企业的施工经验机械设备施工技术水平以及施工管理水平等进行合理的施工技术方案设计和人员配备施工方案是工程建设单位进行工程施工的纲领合理的施工技术方案不仅能够有效控制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建设中的资金投入还能够对工期进行有效控制从而在合同要求的工期内完成工程建设

  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论文范文

  一:项目管理论文范文建设工程的风险管理的相关问题

  每项工程都是有一定风险的,虽然我们无法预知风险,然而这个风险是可以控制的。建设工程项目的风险也是每个施工企业所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主要论述了建设工程的风险管理的相关问题,文章是一篇项目管理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本文先从建设工程项目风险定义出发,明确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的内和外延,其次针对笔者在国内建筑施工企业的工作经验,分析了施工企业工程项目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最后对建设工程风险管理的程序和方法进行阐述。

  论文关键词工程风险,风险管理,建设工程

  一、建设工程项目风险概述

  一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的定义

  风险管理,即对潜在的各类意外和损失进行识别、预估,从而结合相应的情形采取应对措施,也就是尽可能做到事前防范,或者在客观上无法避免的情况下找到卓有成效的弥补办法,从而降低意外事故的发生几率或有惊无险化险为夷。对于建设工程项目的立项、分析和实施的整个过程都可能碰到不能预知的内外部的各类干扰因素,这些干扰因素大家称为工程风险。建设工程项目的立项是立项人员以现实的技术、管理和组织为基础,结合未来的情形如政治、社会、经济、自然等进行相关分析、研究,进而作出预判,前述因素随时可能发生改变,影响项目目标的实现。虽然人们期望的是在立项的研讨、分析和研究的过程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详细而全方位的预期,达到毕其功于一役的效果。现实往往差强人意,而由于情况的多变性、随机性以及人们的有限理性,一般是达不到囊括所有的项目风险的,因此项目风险的过程管理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这也是本文要达到的核心目的——通过项目风险的过程管理,将风险控制到尽可能最小的范围,这不仅是一种技术性的变革,更是思维的革新。

  二项目风险的特征及识别

  1.项目风险的特征

  1客观存在性。大家都清楚项目风险是伴随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的,因为导致项目风险的各类风险的因素客观存在的缘故,一旦导致风险的各种因素达到触发点,风险便会产生。虽然人们都希望能够有效控制甚至杜绝风险的发生,然而完全要达到消灭项目风险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在某种程度下对建设工程项目风险发生的条件和几率进行改善,从而降低损失。

  2偶发性与规律性并存。某一风险的发生,都是各种条件和不确定因素相互作用的综

  合结果,是一种随机性很强的现象风险的发生具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个别风险事件的发生也许是杂乱无章,毫无规律可寻,但根据统计学原理,如果对大量风险事件资料的统计分析与研究,会很惊奇发现风险的发生也是有章可循,当然前提是研究的样本足够大。只有掌握风险发生的规律性,我们才能对项目风险进行人为的掌控,不至于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面对突发状况时束手无策,也就是说只有在掌握风险发生规律的基础上开展风险管理才是科学的风险管理。

  3多样性。作为大型项目的建设工程,它有实施周期长、规模大、涉及范困广、涉及的风险因素数量和种类繁多等特点,因此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需要应对各种名目繁多的风险,这一现象也更加剧了风险管理的复杂性,但是也提醒风险管理者在指定风险管理策略的同时必须全面的检索风险点,在项目的整个过程中都不得有任何的懈怠,一旦遗漏风险点带来的损失可能是致命的。

  2.风险识别

  项目风险管理,最先也是最首要的自然是风险识别,也就是一种发现与识别项目风险体系的过程。基于工程项目的特征,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

  1从结构角度,即将项目从结构角度进行拆分,不同的结构模块的特征和风险点也会不同,相应的应对措施也会有所差异。

  2时间角度,即按照项目建设的阶段首先进行分解,由于工程不同阶段会产生各异的项目风险,遵从一般项目进度,时间轴的方式可分为:项目实施阶段——项目计划与设计、项目采购、项目施工、试生产及完工验收,项目使用阶段——保修期。

  3目标角度,也即将项目从目标角度进行分析,考察可能影响项目质量、费用、进度的因素,例如安全目标实现的风险的可能性。

  4因素角度,也就是说按项目风险因素的种类进行分类考察。风险分解过程如果仅仅使用某一种方法显然无法达到目的,而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配套其他方法综合分析。其中因素维可以分为技术风险和非技术风险,技术风险有:施工技术、生产工艺等;非技术风险有:政治及法律风险、自然环境等。

  5环境角度,即将项目置于具体的环境中,随后将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解,环境又可以分为自然环境和非自然环境,前者指的是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而后者则指的是社会、经济、政治、军事等。

  风险识别必须达到确认项目风险是否存在以及风险性质如何的目的,明确风险如何产生的,将会产生什么后果,然后提出一个相应的风险管理程序。可以说,任何项目,从目标的角度,角度和时间因素的角度检索项目风险,应当是全面而有效的,从而轻易识别出项目的风险点所在,随即建立相应项目风险单,并进一步提出解决对策,小型的项目也许使用一种方式便已足够,而对一个大型工程项目则需要这些方式的综合运用。

  二、项目风险的分类

  关于项目风险的分析策略,笔者已在上文中进行了阐述。换种角度,以风险承担的主体为分类方式,可以分为业主风险和承包商风险,详述之,业主需要承担的风险主要如下:1投资风险、2社会政治风险、3经济风险、4管理风险、5自然风险、6组织风险。事实上,在实施工程项目的过程中,各种干扰因素有很多,远不止前面所列举的常见风险,业主承担的风险很大,在《土木工程施工合同条件》中还有更多详细的规定。

  然后是承包商风险,承包商应承担项目的风险也指该项目除了为风险比所有风险的所有者以外的规定,并在他的承诺不同阶段的具体风险是不同的。第一,投标决策阶段的风险:1信息不对称与失误风险、2保标与买标风险、3中介与代理带给承包商的风险、4报价失误风险;第二,签约履约阶段的风险;1工程管理风险、2业主履约能力风险、3成本管理风险、4物资管理风险、5分包或转包风险;第三,竣工验收与交付阶段,许多缺乏经验的承包商往往会忽略这个阶段的风险,其实,在这个阶段有很多风险,这主要体现在工程竣工验收的条件,竣工验收信息管理,信用的几个方面,也包括债务处理。

  总之,建设项目中,有可能遇到很多风险,这使得风险管理了很高的要求,所以,当你想学习应对风险综合考虑,采取线的时候,唯一的办法进行风险控制一种有效的方法来处理,以减少损失。

  三、应对策略

  本文首先已经对建设工程风险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识别以及风险种类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接下来需要项目风险进行分析排序和量化评价、从而实现风险的归类管理,并进一步提出实务中常用的风险管理应对控制策略。目前采取的风险控制系统,其包括所有以减少或甚至消除该项目的可能性,以及潜在损失的风险的措施。阐述了各种对策,适用条件的以下特性,以获得对特定风险管理策略的最佳结构。

  一风险回避

  风险管理人员采取一定的方式风险的中断源,它不会发生或不再发展,为了避免可能发生的潜在损失。采用这种风险应对策略,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当然是最佳的理想状态,但有时候也需要面对为避免更大的损失而不得不接受较小的损失问题。

  二损失控制

  损失控制是通过一套风险控制计划的实施,将减少项目风险和目标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的风险。这是另一种风险管理的路径,采用损失控制策略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基于充分的调研和分析得出的准确而详尽的风险评估,其次要注重成本与收益的平衡,挑选出性价比最高的策略,最后损失控制要从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等几个环节制定详细而周全的损失控制体系,相应的,具体的建设工程,应由预防计划、灾难计划和应急计划三部分组成。

  三风险自留

  也被称为独立承担损失所导致的风险。一般分为主动和被动保留的保留,也被称为计划内和计划外的风险自留风险自留。所不同的是它是否有计划,有意识,有计划,主动选择,前者是应对风险通过后,主要伤害进行了认真的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策略并不严重,可以用来应付准确的预测损失风险措施。而后者却是由于风险管理人员进行风险识别时的遗漏或对具有不确定性的风险得出的错误判断或采取措施等造成的,是无奈的接受之举。这一类型的风险自留在工程建设的表现如下:1建设资金的来源与业主利益无关,目前国内一些工程项目由于是政府提供建设资金,因此缺乏计划风险自留的意识和动力。2风险管理决策与实施存在时间差,往往在决策和实施会耗费大量的不必要时间。3不能正确的认识项目风险的评价结果的价值。4风险识别过程的失误,使得风险管理者没有认识到项目风险的存在。此外,有时即使风险管理者成功地识别项目风险,但时间延迟决策,或决策与执行之间的差异,从而导致了风险,一旦该项目已成为事实上的非计划往往因为风险自留。

  对建设工程来说,风险自留不会改变风险的性质,含义是它不改变风险发生的概率和造成损失的严重性,这种风险的对策使用率高,但它应该是可以减少错误的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并积极开展预防,风险对策,以避免被动承接重大项目的风险。

  四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一个项目的风险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广泛使用的一种对策,按风险管理学中的风险分担的原则,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

  1保险转移。在建项目,也被称为工程保险,保险业现在很发达,建造业主或承包商投保人往往通过购买保险来选择项目,项目风险包括第三者责任险到保险公司,从而确保他们不会蒙受巨大损失。是不是适用法律的覆盖范围禁止这种做法。

  2非保险合同转移方式。非保险转移的媒介通常是协议,因此为了规避履约过程中理解上的分歧导致的转嫁失败,就需要认真推敲合同条款或利用示范文本以降低理解与使用的困难。这一事务通常有公司的法务或者企业的法律顾问承担,因此领导层要有意识的构建风险防范的法律队伍,不管是以法务部或者外聘的形式。

  这两种风险转移措施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项目风险,但前者牺牲支出的保费,这将增加合同价格。

  四、结语

  综上,在技术方面,建设工程风险管理有较高的要求,根据项目的不同特点,结合总体目标有望达到通过流程为导向,以部门为基础的决策,全面而系统的工程,以识别和权衡潜在风险领域需要的风险管理在风险管理,以系统性的眼光解决处理风险点。也就是说风险管理需要采取整体的思路和步骤,制定出可实施性高且建设工程总体目标相一致的风险对策。

  项目管理论文发表期刊推荐《施工技术》创刊于1971年,是国家期刊奖提名奖期刊,中国建筑科学类核心期刊,中国建筑施工行业惟一的国家级核心期刊,由建设部主管,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联合主办。主要介绍国内工程建设施工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技术法规,重大技术成就,传播建筑领域采用的新体系、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机具、新设备和施工管理经验,以及国内外先进施工技术及其发展动态。

  二: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造价管理探究

  1招投标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越来越多的资金用于建筑工程领域,近年来的建筑施工企业数量呈现了一个比较快的增长,而招投标机制的有效实施,给建筑工程企业带来了严峻的市场竞争压力。为了使工程施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发展的空间,就需要施工企业做好招投标过程的工程造价管理。

  1.1推选工程量清单招投标方式,提高企业在招标过程中的行业竞争力

  为了做好招投标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可以推选工程量清单方式进行招投标,在工程量清单招投标方式中,需要由招标企业提供工程量清单,投标人根据工程量清单进行自主报价。这种方式在现代的建筑工程招投标方式中已经被普遍应用,并取得了较优的应用成果。在投标报价时,投标单位应该根据工程量清单针对市场和企业的施工优势进行合理设计,并在保证施工企业盈利的前提下尽量降低价格,提高在工程招标中中标的机会。工程量清单招投标方式能够有效体现投标企业的技术、管理和报价水平,并且使投标企业在投标过程中针对工程项目特点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企业优势,提高企业在建筑工程招投标过程中的竞争力。

  1.2选择合适的承包方式,保证盈利最大化

  招投标过程中,正确的承包方式是保证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建设盈利的前提,目前应用于我国建筑工程的承包方式有很多种,例如总价包干、按实结算等。由于卖方效应导致招标企业在进行承包方式设计时往往都会以业主企业的利益为基础进行考虑,如果在招投标过程中随着招标单位的思路选择承包方式,极有可能降低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中的利润。我们在进行承包方式的选择时要根据工程项目的难度进行合理选择,如果业主单位在招投标过程中提供的施工图纸及技术资料不完善,并过分强调“按实结算”或“总价包干”,那么极有可能是为了将工程风险转嫁给施工单位,一旦施工单位在承包方式选择时不能认清工程项目的施工风险,施工企业在该工程项目中的利润就会受到威胁。因此我们在工程招投标过程中要选择有利于施工单位获得利润的承包方式,并签订严密的承包合同,同时在施工中加强合同管理,才能避免工程建设中甲方和乙方的纠纷,并保证施工企业的效益。

  1.3选择适合的合同形式

  建筑工程施工合同分为总价合同、单价合同、成本加酬金合同三大类,总价合同价格是按照投标单位报价中的总价进行确定,工程量和工程性质都会事先明确,这种合同方式能够使工程业主单位在评标时选择报价最低的承包商,方便计算。但这种合同在选择时一定要分析好建筑承包合同标的物的内容和技术经济指标,否则将会给甲乙双方都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风险。单价合同是指准备发包的工程项目的内容和设计都不明确或者工程量可能有出入时采用的一种合同形式,这种合同形式可以有效避免甲方和乙方承担过大的工程风险,虽然这种承包方式给施工单位带来的风险较小,但由于结算程序简单利润会低一些。成本加酬金的合同是将工程项目的造价分为直接成本费和承包商工程建设酬金两部分,直接成本由业主单位报销,工程建设单位按照合同约定条款获得酬金。这种合同会项目风险完全由业主单位承担,对于承包单位基本没有风险,但风险的降低意味着报酬也较低。

  2施工过程工程造价管理

  施工过程是施工企业在施工中经济支出的主要阶段,在这一阶段的造价管理对保证工程施工单位的利润十分重要。

  2.1合理设计施工技术方案和人员配备

  施工单位在施工前,要对施工图纸和现场情况进行严谨的研究,并结合企业的施工经验、机械设备、施工技术水平以及施工管理水平等进行合理的施工技术方案设计和人员配备,施工方案是工程建设单位进行工程施工的纲领,合理的施工技术方案不仅能够有效控制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建设中的资金投入,还能够对工期进行有效控制,从而在合同要求的工期内完成工程建设。在进行施工技术方案设计时需要将材料和人员以及机械进行综合设计,并以工程项目建设为核心,以节约成本和实现盈利为最终目的。为了使工程施工设计方案能够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增加施工单位的利润,我们不仅要抓好工程建设的材料管理,还需要在人员配备和机械台班上进行合理的组织。由于大多数企业对项目的管理监督机制还不健全,因此我们可以推行项目经济责任制,从管理上入手进而提高全员的经济意识并建立一套能够有效节约成本的管理制度,实现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

  2.2加强施工现场索赔意识和熟悉索赔程序

  建筑工程工期普遍比较长,因此在工程建设中会由于自然、材料、人员、资金等各方面原因给工程施工带来不可抗的影响,这些影响会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工期并给施工单位带来经济损失,工程索赔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工程索赔分为费用索赔和工期索赔两种,工期索赔是指当工程建设由于不可抗因素导致工期需要延长时,施工方有权利向业主方提出工期的合理顺延,使施工单位的工期得到补偿,因为工期延长给施工单位带来的经济损失则可以通过费用索赔来实现。费用索赔涉及的内容很多,我国相关法律和行业法规规定,A:因发包人原因,造成工程停建、缓建,因甲方供材料、设备、资金、技术资料等未能按期到达致使施工单位停窝工的,应向甲方进行停窝工损失补偿。B:因变更设计等原因造成建设项目变化等原因,除非合同另有规定,否则,由此引起的损失应向甲方索赔。C:施工期间因施工材料、设备价格上涨,人工标准提高等原因造成工程造价提高的,应向

  甲方索赔。当由于上述情况发生工程索赔时,要求施工单位一定要做好索赔记录,并整理好基础资料,并随时以书面资料向施工监理提出索赔意向,进行费用索赔。

  3竣工验收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

  工程竣工验收是工程造价管理的最终阶段,工程竣工验收阶段不仅是工程业主单位对施工单位的工程建设成果进行考核的重要阶段,还是业主单位对工程施工成果进行考核并按照合同对施工单位进行资金结算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直接影响着工程施工单位在工程项目建设中的获利情况,与工程施工单位的经济利益直接挂钩。在这一阶段,我们首先要收集和管理好竣工资料,竣工资料包括施工单位工程竣工报告、竣工图以及相关的工程签证等。竣工图的绘制要符合工程实际,如果在工程建设中由于工程量变更导致竣工图发生变化,在重新绘制时需要与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工程业主单位共同探讨才能重新绘制。除此之外还需要做好工程签证的管理。竣工决算书是由建设单位编制的反映工程项目实际造价和投资效果的文件,是工程施工单位进行工程结算的重要材料。在工程结算书中施工单位要实事求是的将工程从筹划到竣工的建筑工程费用、安装工程费用、设备工具费用、器具购置费用以及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体现在结算书中,从而为工程结算提供资料。

  4总结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企业的工程造价管理是保证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中获利的前提,为了保证建筑施工单位在工程项目中能够获得预期的收益,工程造价管理措施应该贯穿整个工程项目。为此,我们需要在工程招投标阶段做好承包方式和合同的选择,还需要在工程施工过程阶段做好施工设计和工程索赔,工程竣工阶段还要根据法律法规进行工程竣工材料的准备,整理和提交。主要做好这些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就能够有效保证使建筑施工企业在合同工期内达到工程设计质量要求前提下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促进工程施工企业的发展。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篇九:建筑工程技术论文

  暖通空调节能技术运用现状暖通空调节能技术运用现状暖通空调节能技术运用现状近几年社会大众与有关部门开始加强对节能环保的关近几年社会大众与有关部门开始加强对节能环保的关近几年社会大众与有关部门开始加强对节能环保的关注度并通过各种渠道增加节能环保宣传推广力度但在建注度并通过各种渠道增加节能环保宣传推广力度但在建注度并通过各种渠道增加节能环保宣传推广力度但在建筑工程暖通空调设计之中设计人员需要在前期设计时考虑筑工程暖通空调设计之中设计人员需要在前期设计时考虑筑工程暖通空调设计之中设计人员需要在前期设计时考虑诸多因素并展开多重角度全面剖析暖通空调可能需要设诸多因素并展开多重角度全面剖析暖通空调可能需要设诸多因素并展开多重角度全面剖析暖通空调可能需要设计人员设计若干个方案其实每个设计方案都可能会具备独计人员设计若干个方案其实每个设计方案都可能会具备独计人员设计若干个方案其实每个设计方案都可能会具备独特优势与不足但由于设计方案数量较多相关人员对设计特优势与不足但由于设计方案数量较多相关人员对设计特优势与不足但由于设计方案数量较多相关人员对设计方案并不能做出全面精准的评价与判断最后就会导致节方案并不能做出全面精准的评价与判断最后就会导致节方案并不能做出全面精准的评价与判断最后就会导致节能技术无法在后续施工环节落实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日益增多。现代的建筑在高度上越来越高,而地基深度却越来越深,对地下水的处理要求也比以往传统建筑的要求高出许多。众所周知,一旦地下水位高于地基深度时,极易出现建筑工程基坑坍塌、沉降的现象,最为严重的是,可能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项目建设人员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地下水处理的重要性并制定出有效的处理方式。基于此,文章主要对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基坑施工中的地下水处理方法进行了深度的分析。

  关键词: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基坑施工;地下水处理措施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追求更加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和质量成为追求。现阶段,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建设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多,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安全日益重要。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施工中经常遇到深基坑的情况,而深基坑常常会带来地下水渗漏的情况。所以,基坑地下水的处理采取的方法和施工技术至关重要,它决定着基坑的施工安全和整个工程建设的工期和工程质量,必须给予重视。

  1基坑施工中的地下水的来源和危害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建筑工程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的地下水主要有2个来源:第一、地下水渗透。工程设计人员根据地质勘察资料进行设计,并为了让基础有足够的承载力,设计时一般采取开挖更深度的基坑来提高其承载力,而基坑的深度和地下水的水量和渗漏速度通常成正比例关系,地下水的渗漏量事渗漏速度与安全性密切相关,如果降水不及时或措施不妥当,通常造成基坑涌水、涌泥、涌沙渗漏,甚至引起基坑崩塌。第二、积累水量。基坑施工过程中,上层地表的渗水或雨水会不断的积累到基坑,积少成多,如果排水不及时,积水会浸泡基坑,使土体变软,严重的会导致基坑塌陷。

  2基坑施工中对地下水的处理方法

  在基坑施工过程中针对地下水的问题,人工降水法应用最广泛。在基坑开挖之前,用真空(轻型)井点、喷射井点或管井深入含水层内,用不断抽水的方法使地下水位下降至坑底以下;同时,使土体产生固结,以方便土方开挖。以下分别介绍降水法中的轻型井点、管井井点、深井井点降水方法。2.1降水法(1)真空(轻型)井点降水法。此法是在基坑的四周或一边埋设井点管深入到含水层内,井点管的上端安装输送弯管和集水管,最后水管与真空泵和离心水泵连接,启动抽水设备后,地下水通过一系列环节最后从排水管排出,使地下水降至基坑底下。这种方法特点是:机具简单、使用灵活、拆装方便、降水效果好、可防止流沙现象发生、提高基坑边坡稳定、费用较低等。适用于渗透系数为0.1—20.0m/d的土以及土层中含有大量的细砂和粉砂的土或明沟排水易引起流沙、坍方等情况使用。(2)喷射井点降水法。此法是在井点内部装设特制的喷射器,用高压水泵或空气压缩机通过一系列的动作,将地下水经井点外管与内管之间的间隙抽出地下水并排走。本法设备较简单、排水深度可达6—20米,基坑土方开挖量少,施工

  快,费用低等。适用于渗透系数为0.1—20.0m/d的填土、粉土、黏性土、砂土中使用。(3)管井井点降水法。此法的降水设备由滤水井管、吸水管和抽水机械等组成,用吸水机通过吸水管将水吸出排走。此法使用设备较为简单,排水量大,降水较深,水泵设在地面,易于维护。此法适用于渗透水量大,地下水丰富的土层、砂层或用明沟排水法易导致土粒大量流失,引起边坡塌方及真空井点降水法难以满足要求的情况下使用。但管井属于重力排水范畴,吸程高度受到一定限制,要求渗透系数较大(1.0—200.0m/d)。2.2截水法此法是针对基坑外的地下水而采取的措施。通常通过截水帷幕来切断基坑外的地下水流入基坑内部。截水帷幕通常用注浆、旋喷法、深层搅拌水泥土桩挡土墙等施工方法在基坑四周构建一层截水帷幕,截水帷幕的厚度和长度要根据基坑壁的土质、渗水量、基坑的深度和基坑等级等因素决定,有时需要辅助施工防护桩或防护墙,让截水帷幕具有足够的支撑力。截水帷幕的渗透系数宜小于1.0×10—6cm/s。截水帷幕分为落底式竖向截水帷幕和悬挂式竖向截水帷幕。当采用前一种方法时,应插入不透水层。当地下含水层渗透性较强、厚度较大时,可采用悬挂式竖向截水与坑内井点降水相结合或采用悬挂式竖向截水与水平封底相结合的方案。2.3明沟排水法此法最简单,适用于浅基坑施工中地下水位较浅的情况,特点是解决较小的渗水和雨水累积基坑中的排水方法。使用此种方法排水时,注意排水沟要挖在基坑的外围,沿着基坑四周挖排水沟,并根据现场的情况设置排水沟的宽度和深度。使用这种方法在排水过程中,往往操作人员粗心大意,没有及时排水,或者没有注意将排出的水及时排走而发生回灌现象,导致基坑内的水越排越多的情况,造成基坑的浸泡,严重时引起基坑边坡土体塌方。所以,在排降水的工作中要认真、细致,要注意观察排水情况和基坑土体浸泡、沉降、滑移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解决。

  3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基坑施工的地下水处理注意事项

  在反复实践和研究总结的基础上,针对基坑排降水施工中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①选择科学合理的排降水技术方案。针对不同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排降水方法。具体来说,根据三种情况来制定排降水的施工方案。a.基坑地质情况及周边环境、支护结构的选型;b.在软土地区开挖深度浅时,可边开挖边用排水沟和集水井进行集水明排;当基坑深度超过3米,一般就要用井点降水。当因降水而危及周边环境安全时,宜采用截水或回灌方法;c.当基坑底为隔水层且层底作用有承压水时,应进行坑底突涌验算。必要时可采取水平封底隔渗或钻孔减压措施,保证坑底土层稳定;避免突涌的发生。②要持续进行排降水。从基础开挖一直到基坑土回填完成都要进行排降水,而且在排降水过程中各个井点要做到持续运转,各个井点要平衡的进行降水,保证地下水位的平衡。同时,要落实专门的施工技术人员对排降水进行跟踪观察,发现井点降水深度不平衡,排出的水回流,基坑边坡土体滑坡、塌陷,开裂,支护体系开裂、位移等情况时应该及时解决,或者向施工技术负责人或项目负责人报告,由技术负责人或项目负责人会同设计人员一起制定解决方案。③要注意监控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地下水。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人员发现新的地方发生地下水渗透时,不能擅自采取排降水的工作,而应该向技术负责人报告,通过专业人员勘察后制定合适的地下水处理方案,选择降水方法并制定降水设计方案,然后实施合理、有效的降水措施,这样才能保证降水速度符合地下水渗漏的需要,才能保证基坑的安全施工。同时,设计单位的设计人员应该注意到施工现场进行观察和复核降水情况和降水措施的情况,及时

  地对基坑的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从而保证基坑降水工作的安全、有效的进行,为项目的施工奠定良好的基础。根据长期积累的经验,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地下水一直处于不平衡、浑浊的状态,施工人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实施施工应急预案,使用合适有效的滤网和砂滤料来处理。

  4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不断向前推进,我国的工业与民用建筑规模越来越大。庞大的建设项目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问题成为人们最关心的建筑问题。然而,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由于经常涉及深基坑的情况,基坑排降水自然日显重要。我们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重视地下水的排降水的施工技术,采取合适的排降水方法,以使工程施工安全,质量得到保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也让建筑行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莲花.基坑降水引起的沉降变形时空规律及降水控制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学院,2001.

  [2]李琳.工程降水对深基坑施工及周围环境影响的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7.

  [3]刘涛.基于数据挖掘的基坑工程安全评价与变形预测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7.

  [4]张杰.杭州承压水地基深基坑降压关键技术及环境效应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2.

  摘要:建筑工程中暖通空调所耗能源巨大,因此受到建筑企业及暖通空调设计人员的高度重视。为确保建筑工程中暖通空调更加节省能源,助力我国创建节约型社会,在设计暖通空调时一定要合理应用节能技术。基于此,对暖通空调节能技术进行研究非常必要,应明确暖通空调节能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运用原则,清楚其运用现状,并掌握其主要节能技术。

  关键词:建筑工程;暖通空调;节能技术

  近年来我国整体发展良好,社会各行业发展中所用技术与理念得到一定完善、优化与创新。在现代建筑工程之中,暖通空调正常运转需要耗费大量能源,能源逐渐稀缺的趋势下,节能技术研究更加受到重视。现代城市建筑的暖通空调需要消耗50%左右的能源,这就需要建筑行业在设计暖通空调时灵活运用节能技术,从而在真正意义上促使建筑工程中的暖通空调达成节能环保目标。

  1暖通空调节能技术概

  我国整体发展加快的趋势促使各大城市纷纷开始投入到城市化建设之中,大部分地区都涌现出诸多建筑工程。在建筑工程之中,暖通空调逐渐变成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主要是因为在一座城市所有的能源消耗总量之中,建筑工程所消耗的实际能源大约是一座城市能源消耗总量的三分之一,其中暖通空调在完成设计与安装后运行时,所消耗的实际能源大约是一座城市能源消耗总量的五分之一,面对这种能源消耗速度与情况,我国能源开始出现缺乏征兆。能源在现代社会中属于战略物资,我国在能源方面的主要来源是煤矿,但由于很多矿石都不具备再生功能,一旦所掌握的能源总量降低到一定程度,就会限制未来发展规划的落实,甚至可能在根本上动摇我国发展根基。如果能够在建筑工程暖通空调之中适当运用节能技术,便可促使暖通空调不再消耗大量能源,暖通空调节能技术可以确保建筑内部的温度、湿度、空气流动度及洁净度等诸多参数,在与相关部门对暖通空调所提标准完全相符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增加暖通空调对能源的利用率[1]。通过一系列有效技术与落实措施加强暖通空调对城市环境的保护效果,对于建筑行业、社会发展及人民大众来讲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2暖通空调技术在建筑中的运用原则

  在建筑工程之中设计暖通空调时,为了切实保证暖通空调在完工后的节能效果与效率,实际运用节能技术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运用原则。其一,回收原则。在建筑工程暖通空调内部之中,有很多零件或部件自身都具备或可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对这种自身作用较大的零件或部件,一定要有针对性地回收,并于回收之后,可以通过重新加工与调整实现循环利用的目的。在实际回收暖通空调中重要零件与部件时,一定要明确区分回收和回用之间的差别,所以这种回收原则并非是没有任何基础与底线,十分随意且规模较大地回收暖通空调中重要零件与部件,在落实回收原则时需要根据零件类型进行合理回收[2]。其二,循环原则。循环原则是以回收原则作为基础的,主要是指在通过回收原则将暖通空调中重要部件与零件回收以后,针对回收零件展开进一步处理,这样便可大幅增加能源在暖通空调中的利用率。简单来讲就是针对暖通空调中没有应用或已经报废的重要零件,展开进一步加工处理,促使没有应用或已经报废的重要零件可在建筑工程暖通空调之中循环应用,循环原则可以有效减少回收原则落实时所耗成本,同时增加暖通空调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其三,节省原则。这主要是指节能暖通空调所用材料与所耗能源,促使暖通空调生产环节中节省大量材料的应用,这样便可直接降低暖通空调生产成本及整个建筑工程所需成本。在这其中也涵盖暖通空调的风机、水泵及冷却等诸多系统,所以在落实节省原则时需要根据暖通空调节能设计的综合性进行。

  3暖通空调节能技术运用现状

  近几年社会大众与有关部门开始加强对节能环保的关注度,并通过各种渠道增加节能环保宣传推广力度,但在建筑工程暖通空调设计之中,设计人员需要在前期设计时考虑诸多因素,并展开多重角度全面剖析暖通空调,可能需要设计人员设计若干个方案,其实每个设计方案都可能会具备独特优势与不足,但由于设计方案数量较多,相关人员对设计方案并不能做出全面、精准的评价与判断,最后就会导致节能技术无法在后续施工环节落实。在建筑工程暖通空调设计团队之

  中,有很多设计人员在工作之中并不是十分认真,这就容易导致暖通空调设计方案存有诸多安全隐患与问题,而且在进行设计时,相关单位可能会更加注重建筑所带来的利益,为了让利益最大化,在设计环节就不会灵活运用节能技术,甚至可能为了降低整个工程所需成本,在设计暖通空调时不采用任何节能技术。暖通空调之中没有运用节能技术,就会在后续运转中产生大量能源消耗,不仅不利于城市进一步完善与发展,也不利于我国经济可持续化发展。

  4建筑工程中暖通空调主要节能技术

  4.1变频技术

  在设计建筑工程暖通空调时有两种设计方式,分别是变频与定频。其中变频暖通空调自身功能、节能效果与效率会更加优越。这种变频暖通空调主要运用变频节能技术,当建筑之中的暖通空调负荷情况出现较为明显的变动时,可以通过风机、水泵及冷水机组等设施减少暖通空调能源消耗量,促使暖通空调在运行状态中也可达到相关的节能标准,通过变频技术可以促使暖通空调节能效果达到30%以上。而且在运用变频技术后,暖通空调之中的变频系统与变风装置会构成变风量系统,这种系统能够增加建筑居民的舒适性,还能减少暖通空调能源消耗量[3]。如果可以在建筑工程暖通空调之中合理运用变频技术,可以切实达成以下几方面节能目的:其一,变频技术能够在暖通空调开始运转之后,针对能源消耗情况进行有效调节,控制暖通空调运转时能源的输出速度与频率,即便暖通空调处于较差环境中变频技术也可以正常对暖通空调进行有效调节,促使暖通空调所耗能源得到彻底控制。其二,在整个建筑所有房间之中都能够自行对暖通空调展开运行操作或调节操作,所有房间之中的暖通空调不会相互约束或限制,帮助建筑居民得到更加舒适的体验与感受。其三,通过变频技术可以将暖通空调对于冷热能源输出速度保持在平衡状态,切实保护暖通空调中水泵和降低冷热能源消耗程度。

  4.2BIM技术

  BIM技术在建筑行业中能够促使整个工作过程变得清晰可见,也正因如此,在现代建筑领域之中BIM技术十分常见,而暖通空调也属于建筑工程之中的一部分,如果可以将BIM技术合理运用到暖通空调设计、生产及安装之中,对于暖通空调会起到较大的节能效果。主要是因BIM技术可以在建筑工程暖通空调设计、生产及安装环节之中起到集成数据的作用,这种作用可以将原本不受控制的多种因素变为可控因素,当通过BIM技术集成数据时,会在相关软件程序之中安装计算机内核,这样便可利用计算机的计算与分析功能,针对暖通空调能源消耗数据展开全面收集与分析,在整理并确定数据结果后,便可根据最后结果提前确定暖通空调在完成安装后的能源实际消耗量。而且在现代建筑领域之中,暖通空调节能设计、节能生产及节能安装等环节都会产生大量数据,如果在暖通空调设计环节就可以及时了解整个建筑相关数据,这对于设计工作而言会起到较大的帮助[4]。例如:在对建筑工程空间与暖通空调运转参数等方面展开设计时,为了确保整个建筑内所有暖通空调彻底统一,需要在数据上做到实时共享,而通过BIM技术就能提前建立共享平台,这样在设计、生产及安装暖通空调时,就不会因数

  据共享出现问题,从而有效避免暖通空调设计环节出现差异情况,并以此切实达成绿色、节能、环保的暖通空调设计。

  4.3太阳能技术

  在运用节能技术设计建筑工程暖通空调时,太阳能属于一种较为常见且应用广泛的节能技术,主要是因在现代社会中太阳能属于再生能源之中的关键部分,太阳能也是在诸多再生能源之中唯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因此,在建筑工程暖通空调之中合理运用太阳能技术,便可在根本上增加暖通空调的节能效果,并同时降低能源消耗。例如:在设计建筑工程暖通空调考虑气候因素时,便可适当运用太阳能技术,促使热水装置能够和暖通空调之间相互转换能源,如果建筑工程对于暖通空调还有其它需求,也可把整个建筑内所有暖通空调都运用太阳能技术,这样暖通空调便可通过太阳能所供应的能源正常运转,在降低暖通空调设计、生产、安装等环节所需成本的同时,可大幅加强建筑暖通空调节能效果与效率,从而保证建筑工程中的暖通空调能够完全符合相关节能标准,帮助城市化建设与发展节省更多能源[5]。

  5结束语

  综上所述,人民大众自身现在已具备一定的节能与环保意识,所以在绿色施工、节能环保这种理念诞生后立即为社会大众所注重,建筑行业也开始利用这种理念开展工程施工。在设计建筑工程中暖通空调时,如果能够切实应用节能技术,就可以避免在建筑工程暖通空调中出现浪费情况,并对建筑周围的环境与生态起到保护作用,因此,建筑工程暖通空调相关人员在设计阶段需要明确暖通空调节能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运用原则,并更好地将节能技术融入到暖通空调的设计之中。

  参考文献:

  [1]韩明.建筑暖通空调工程的节能设计研究[J].工程与建设,2020(3):554-555.

  [2]刘燕南,遆曙光.建筑暖通空调设计及节能分析[J].节能,2019(11):36-37.

  [3]杨华.暖通空调系统节能技术及设计方法探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9(22):142-143.

  [4]李祥.绿色建筑中暖通空调节能控制方法研究[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19(10):49-52.

  [5]陈志伟.建筑空调工程的节能减排技术措施[J].绿色科技,2019(10):197-198.

  摘要:过去工业的迅速发展是以生态污染作为代价,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开始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海绵城市”作为一种新型城市建设理念,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文章以嘉兴市为例,初步阐述了“海绵城市”理论在景观中的设计方法,研究其低影响开发技术在绿道中的运用模式,以期对海绵城市的发展有所贡献。

  海绵城市理论在景观中的设计与运用的建筑工程论文

  关键词:海绵城市;景观;设计;运用;低影响开发技术

  “海绵城市”的本质是顺应人们建立起绿色城市的发展方向。随着快速城镇化,城市发展面临巨大的环境与资源压力。传统城市建设模式,处处是硬化路面。每逢大雨,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设施来排水,往往造成逢雨必涝,旱涝急转。“海绵城市”理论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建设海绵城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城镇化和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今后我国城市建设的重大任务。

  1“海绵城市”的定义及内涵

  “海绵城市”理论指把城市建造成具有海绵功能的城市。通过低影响开发技术的系统运用,恢复传统粗放建设破坏的生态,保护原有水生态系统,减少径流量,减轻暴雨对城市运行的影响。“海绵城市”理论不同于绿色基础设施技术,主要区别在于其宏观性。后者关于雨水排水的管理办法大多着眼于景观设计和相应的技术革新,缺少对生态系统层次的整体考虑。“海绵城市”理论强调的是生态优先,其研究对象是整个生态系统,构建绿色网络,系统的梳理水文网络,支撑起“海绵城市”的骨架。在景观和水文网络基础之上通过低影响开发技术,最终实现“海绵城市”的构建。

  “海绵城市”是一种新型城市建设理念,是一个综合形象的概念,通过建立城市“海绵体”即在景观设计中通过建设绿地、可渗透路面等方式,使城市具有像海绵一样的弹性,可以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吸收的雨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从而防止城市的洪涝灾害,减少径流污染负荷,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再利用,调节城市微气候,改善城市景观等目标。将各种资源统筹规划,降低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实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最终构建起可持续的城市水循环系统。“海绵城市”已经在我国多个城市进行了试点建设,在未来也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2“海绵城市”目标及建设途径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中提出“海绵城市”的规划控制目标包括径流总量、峰值、污染控制和雨水资源化利用等,结合当地环境现状,合理选用其中一项或几项控制目标。目前,各地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大多选择径流总量控制为主要规划控制目标。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中提出“海绵城市”的建设途径主要有三个方面:对城市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生态恢复和修复;低影响开发。对于城市原有的河流、湖泊、湿地等水生态敏感区,留有足够涵养水源。在传统建设模式中受到伤害的水体或其他环境要利用生态手段恢复。针对具体地区的降水特点,适当增大水域面积,采用透水路面、植草砖、雨水花园、生态湿地等技术蓄水滞洪,缓解排水压力。

  “海绵城市”的建设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响较低,并不会破坏城市的水文特征,而且”海绵城市“可以充分利用自然界中的`水资源,通过建立顺应自然的水循环系统,积蓄雨水、渗透雨水并将其净化、使用,有效解决城市缺水问题。在”海绵城市“建设之前对城市原有水文特征应采取保护措施,保证工程与原有的水文特征够协调工作。

  3“海绵城市”在景观中设计思路

  在“海绵城市”里,城市水系统、绿地是雨水管理中重要的景观因素,同时也是绿色基础设施的规划平台。城市的水系是城市径流雨水自然排放的重要途径,与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在“海绵城市的构建中合理的布局和建设景观十分重要。国内外很多学者对于如何全面消除洪涝灾害、合理利用雨水资源进行了研究。其中,比较被认同的是作法是将低影响开发和公园绿地规划结合,不仅可以有效缓解水污染和城市内涝问题还可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改善城市景观。设计首先从城市生态安全格局出发,在水资源流域层面识别生态格局和进行生态诊断。利用GIS分析城市雨水空间分布特征。在区域研究结果之上,结合城市的总体规划,进一步对线性水文网络进行梳理。最后,考虑控制型的详细规划,提出相应的设计方式和控制指标,构建景观生态系统,从而达到对城市雨水的有效利用,降低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和设施维护成本。

  4低影响开发技术应用模式

  传统的城市建设以路面硬化为主。而硬化路面的排水会大大增加排涝压力。由于空气污染和路面污染,初期雨水质量差,对水环境造成污染。而低影响开发技术尽量把雨水入渗至地面以下。如此一来,一方面可以减少雨水的排放,降低城市内涝的风险;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初期雨水对河道的污染。现结合嘉兴市绿道工程建设,提出低影响开发技术得应用模式如下:

  4.1慢行道和绿地自身排水

  根据雨水的排放方式分为以下两类。

  方法一:慢行道不设置侧石(或侧石开孔),雨水通过植草浅沟有组织的排放。另外,高堆土绿地泥土不进入慢行道,因而慢行道不积水。植草浅沟设计断面图如图4.1所示。

  方法二:慢行道不设置侧石(或侧石开孔),雨水通过卵石渠有组织的排放,另外,高堆土绿地泥土不进入慢行道,慢行道不积水。卵石渠设计断面图如图4.2。

  4.2源头解决周边硬化路面排水和削减污染

  方案一:通过进行适当的改造,将周边硬化路面的雨水引入绿道内的绿地,可以通过改造人形道侧石(拆除侧石或侧石开口)的形式,将雨水排入绿地。侧石和LTD雨水改造示意图如图4.3。

  同时,在绿地中建设雨水花园(雨水花园内部换填成渗透系数大的材料如砾石、砂、煤渣等),雨水花园中还要设置雨水溢流设施,从而将暴雨时的雨水排入雨水管道或河道。雨水花园设计示意图如图4.4。

  4.3末端解决周边硬化路面雨水污染

  如果绿道的沿线遇到已经建成的雨水管,则可以在雨水管排入河道之前采取一些措施来削减雨水对河道造成的污染。

  方式一:增加物理处理井,比如格栅井、沉砂井或沉淀井等。这种方式适用于场地空间有限,雨水中漂浮物、泥沙含量较多的地区。

  方式二:增加末端雨水塘或雨水湿地。这种方式使用于有较大的场地空间,可有效处理雨水中的COD、氨氮和磷。但需注意有技术措施使雨水塘或雨水湿地内的水进行微循环。

  方式三:在河道内设生态浮岛。这种方式适用于没有空间建设雨水塘或雨水湿地的场所。在河道内设置生态浮岛,通过生态的重新构造,从而提升河道的自净能力,同时也提升景观效果。

  5结语

  “海绵城市”理论可以维护城市生态平衡,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有助于增加城市防洪抗旱能力,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在未来的城市规划中,还需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通过更好地布局,利用“海绵城市”理论,将其在景观中进行合理设计和充分利用,更好地将雨洪管理和城市景观绿地系统紧密的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景观在城市中的生态功能,更好地实现城市经济和生态系统统筹发展。

  参考文献

  [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S].

  [2]夏军,翟金良,占车生.我国水资源研究与发展的若干思考[J].地球科学进展,2011(9).

  [3]王建龙,车伍,易红星.基于低影响开发的雨水管理模型研究及进展[J].中国给水排水,2010(18).

  

  

篇十:建筑工程技术论文

  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论文题目1软土地基上基础的处理措施2拟建建筑物地质差异较大时的地基处理措施3结构设计中梁柱的交接处理方法4结构设计中基础梁的设计处理方法5砌体结构房屋产生裂缝的处理措施6重力式挡土墙安全问题的研究7防止高层建筑基础不均匀沉降的措施8工程项目施工的组织研究9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10地形地貌对建筑体型和层高的影响研究11建筑物三缝合一的处理方法研究12解决屋面渗漏问题的方法13论建筑与人文化的协调统一14论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的协调统一15底层商场的设计处理方法16电梯轿箱基础与框架独立柱基的设计处理方法研究17深基础支护结构的设计与施工方法18框架结构中楼梯与框架梁柱的连接方法研究19提高普通建筑物的保温隔热措施20保证工程预算准确性的措施浅谈工程项目主要成本管理与控制10试述工程管理项目中的成本控制和品质管理11关于做好项目工程造价全过程的控制12浅谈网络计划技术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13浅谈建设工程项目的造价管理14论述工程成本的影响因素及控制对策15论述工程建设项目投资中的造价控制16论述可行性研究在建设中的作用17浅析工程项目投资管理18试论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与控制19浅谈房地产开发中的工程成本控制20浅谈工程建设项目的技术变更管理浅论如何加强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10

  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论文题目

  1、软土地基上基础的处理措施2、拟建建筑物地质差异较大时的地基处理措施3、结构设计中梁柱的交接处理方法4、结构设计中基础梁的设计处理方法5、砌体结构房屋产生裂缝的处理措施6、重力式挡土墙安全问题的研究7、防止高层建筑基础不均匀沉降的措施8、工程项目施工的组织研究9、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10、地形地貌对建筑体型和层高的影响研究11、建筑物三缝合一的处理方法研究12、解决屋面渗漏问题的方法13、论建筑与人文化的协调统一14、论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的协调统一15、底层商场的设计处理方法16、电梯轿箱基础与框架独立柱基的设计处理方法研究17、深基础支护结构的设计与施工方法18、框架结构中楼梯与框架梁柱的连接方法研究19、提高普通建筑物的保温隔热措施20、保证工程预算准确性的措施1浅谈企业从事工程总承包面临的问题2试述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索赔的艺术

  3关于房地产开发成本管理的初探4浅谈施工方案与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关系5试论建筑工程监理应如何确保施工安全6论述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造价控制与管理7浅析如何搞好工程建设监理工作8试述施工现场基础工程质量控制9浅谈工程项目主要成本管理与控制10试述工程管理项目中的成本控制和品质管理11关于做好项目工程造价全过程的控制12浅谈网络计划技术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13浅谈建设工程项目的造价管理14论述工程成本的影响因素及控制对策15论述工程建设项目投资中的造价控制16论述可行性研究在建设中的作用17浅析工程项目投资管理18试论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与控制19浅谈房地产开发中的工程成本控制20浅谈工程建设项目的技术变更管理1.浅谈如何做好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管理2.发包人如何做好工程合同管理3.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风险防范分析4.我国工程监理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讨论5.关于施工企业实施低成本的战略讨论6.浅谈大型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7.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在建筑施工进度控制中的应用

  8.施工企业如何应对清单环境下的成本管理9.浅论如何加强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10.信息管理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11.关于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预测与控制12.浅谈工程索赔对减少工程经营风险的作用13.浅谈如何有效的进行工程造价管理14.浅谈施工阶段工程项目成本的有效控制15.PDCA循环管理在建设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篇十一:建筑工程技术论文

 本文分枂了建筑工程技术不施工现场管理的现状问题阐述了地基施工技术圁石圁方施工技术混凝圁浇筑不养护技術这些建筑工程关键施工技术结合完善现场管理组织觃划不制度调整现场管理形式重点展开全方位的现场管理等施工现场管理优化策略的提出以期达到解决工程技术不管理问题的效果

  建筑工程技术论文3100字_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建筑工程技术论文3100字(一):建筑工程技术及施工现场管理问题分析论文

  摘要:本文分析了建筑工程技术与施工现场管理的现状问题,阐述了地基施工技术、土石土方施工技术、混凝土浇筑与养护技術这些建筑工程关键施工技术,结合完善现场管理组织规划与制度、调整现场管理形式、重点展开全方位的现场管理等施工现场管理优化策略的提出,以期达到解决工程技术与管理问题的效果。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施工现场管理;

  建筑工程管理是维护工程质量、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手段。在实际的施工阶段,现场管理涉及到的工作内容较多,对整体施工质量的影响较大。同时,建筑工程技术也直接关系着工程质量,因此,优化建筑工程技术及施工现场管理极为必要,是保证工程施工质量、进度、成本与安全性的重点工作,值得着重分析。

  1建筑工程技术与施工现场管理的现状问题分析

  (1)质量问题显著。主要表现为地基基础不均匀、局部地面沉降、混凝土结构存在裂缝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为:工程地基区域的土质不好(不良土、软弱土)、未对地基实施逐层回填、操作不当或是混凝土结构振捣与养护

  不科学等。这些问题会降低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情况严重时还会引发安全性问题。

  (2)管理措施的系统性不足。主要表现为现场管理规划与制度不完善、管理形式有待进一步优化等。部分企业虽然在当前的施工现场中展开了管理工作,但是其制度依旧需要调整完善,且管理手段相对落后,导致施工现场管理难以达到理想水平。

  (3)现场管理的全面性较差。部分企业当前的施工现场管理更侧重于质量与成本管理,对于进度管理、安全文明施工现场的建设相对忽视,管理的全面性不高。

  (4)与施工人员的沟通程度不足。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落实需要施工人员的配合,但是,由于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的沟通不通畅,导致施工管理流于形式,未得到切实落实。

  2建筑工程关键施工技术的分析

  2.1地基施工技术

  为了避免地基沉降问题的发生,需要重点落实以下操作:结合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利用真空预压施工技术,结合塑料排水板、砂垫层、砂井等的应用,完成地基加固处理,提升建筑工程地基的承载水平;使用换填技术,促使建筑工程地基的稳定性增强。

  2.2土方施工技术

  在土方开挖前,需要完成测量定位、抄平放线、设置好控制点的操作;依托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的原则落实土方开挖,严禁出现超挖情况;在实施浅基坑开挖时,应保证基坑边缘推置土方和建筑材料与基坑上部边缘之间的距离不低于2m、堆置高度不高于1.5m;在实施深基坑开挖(超过5m,含5m)时,可以使用的方案包括放坡挖土(最经济)、中心岛式挖土、盆式挖土和逆作法挖土等;在进行土方回填时,要严格控制土料质量要求与含水量。

  2.3混凝土浇筑与养护技术

  在浇筑前,清理模板内的垃圾、泥土以及钢筋上的油污等杂物,并检查钢筋的水泥砂浆垫块、塑料垫块是否垫好;应当尽可能避免在恶劣气候条件下展开混凝土浇筑,若是此时混凝土已经展开浇筑,需要立即停工并对已完成浇筑的混凝土落实保温;使用分层浇筑与振捣的方式完成混凝土施工,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隙。

  完成混凝土浇筑后需立即展开养护操作,要在12h以内加以覆盖和浇水,浇水次数应保持混凝土有足够的湿润状态,养护时长至少7d。

  3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优化策略探究

  3.1完善现场管理组织规划与制度

  3.1.1施工现场管理组织规划的完善

  管理组织规划的科学设置是保证是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科学展开的前提,在此过程中,需要完成的工作内容包括:切实明确、分析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包括地质条件、水文条件、环境与气候条件等,以此完成施工方案的合理设定,实现施工管理工作的提前规划;结合建筑行业的发展情况,主动引入精细化管理思想,设定施工管理组织方案,并实施内容细化。

  3.1.2施工现场管理制度的完善

  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中,管理制度发挥出了指导性作用,确保管理工作“有章可依”。在完善施工现场管理制度中,需要完成的工作包括:制定与落实“三检制”,重点保证施工质量;将管理目标细化,并落实至个人(责任制),配合奖惩制度,避免责任推诿问题的发生,消除管理死角,推动现场管理的升级。

  3.2调整现场管理形式

  结合上文的分析能够了解到,在当前的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中,管理手段有待进一步优化。笔者认为,应当积极引入信息化手段,以此达到推动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升级的效果。此时,需要展开的工作主要有:利用计算机技术构建施工现场管理体系,为管理工作提供充足的信息数据支持,实现信息共享,保证管理的及时性与有效性;应用物联网技术进行施工设备管理,防止发生设备丢失的问

  题;构建物资管理信息系统,依托二维码、条形码扫描完成物资的出入库管理,提升施工现场管理的工作效率效果;重点发挥出BIM软件的作用,实现建筑工程的全过程管理,降低相应管理人员的实际工作量。

  3.3重点展开全方位的现场管理

  3.3.1施工质量管理

  提前完成施工质量管理要求、目标、内容的设定,并设置、落实高度可行的施工质量保证体系与控制措施;加强施工质量管理教育,定期与不定期落实质量检查;在分项目施工、隐蔽工程与关键施工项目完成后展开质检,一旦发现质检未达标项目立即展开返工;对入场材料与设备展开数量清点与性能质检,严禁质量未达标物资入场;物资使用前实施质检,不得使用失效、性能降低的材料施工,不得使用故障设备施工;前一道施工项目未质检与验收签字时,不得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

  3.3.2施工工期管理

  提前完成合理施工进度计划制定,以此为指导展开施工工期的管理;细化进度计划内容,设置季度施工计划、月度施工计划以及施工周计划,每周展开一次施工情况报告与总结会议,保证计划内容切实落实;提前协调雨季、农忙季节、节假日等时期的施工进度,使用提前考量、适当延长施工时长、协调工序等方法

  保证建筑工程项目如期完工;一旦发现施工周计划未按时完成的现象,应当立即分析原因,并落实针对性处理与加快施工,避免工期进一步延长。

  3.3.3施工安全管理

  提前设定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安排专人实施现场安全管理;细化安全管理责任,引入责任制;加大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相关教育,加强安全施工的宣传力度,促使施工人员形成安全第一的思想;严格检查施工人员入场时安全防护物资的佩戴情况,依托定期与不定期检查规范相关人员的施工行为,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组织日常性检查、专业性检查、节假日前后检查、季节性检查等,及时发现、消除施工现场危险因素,组织施工人员第一时间落实安全问题的整改,保证施工安全。

  3.3.4现场文明管理

  加强文明施工教育与宣传力度,促使施工人员明确文明施工的相关规定;对施工现场的生活区、生产区、办公区等展开全面性检查,保证文明施工现场建设制度的有效落实;加大对现场临时用水用电的管理力度,对相应管线设置明显标识。

  4总结

  综上所述,当前,建筑工程技术与施工现场管理还存在一定问题,需要重点分析与优化。在依照规则落实建筑工程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完善现场管理组织规

  划与制度、调整现场管理形式、重点展开全方位的现场管理、积极与施工队伍沟通交流,推动了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工作升级。

  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浅谈建筑工程技术管理需注意的几个问题论文

  摘要:本文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简述了之后浇带法的施工技术,墙面防潮层施工技术及地面防潮层施工技术,并分析了混凝土开裂的原因。

  关键词:后浇带;防潮层;混凝土裂缝

  【中图分类号】TL372【文献标识码】A【DOI】10.12215/j.issn.1674-3733.2020.34.060

  1应用后浇带法的施工技巧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保障浇注之后浇在之后浇抱顶部的砼的品质,以防止浆液泄漏或混凝土松散。注入后,后浇带的两侧应通过带有钢支撑的丝网分开,并且两侧的横截面形状应由结构设计者确定。施工单位必须任命专职人员在注射后保持后浇带清洁,并防止后浇帶的钢箭腐蚀或注射后钢杆弯曲或踩踏。注射后,在关闭后浇带前,必须在注射后清洁后浇带上的异物,并清除钢筋上的铁锈。浇筑后的混凝土浇筑时,应将环境温度调整为低于两侧浇筑混凝土时的环境温度,并应由专门负责人负责,混凝土浇筑后要注意维护工作。

  1.1墙体砌筑砖。

  砖砌体砌筑时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1)砌体的砖必须错开。砌体砖由使用砂浆作为填充剂的砖块和结合材料形成的砖墙组成。为了使它们一起工作,它们必须交错并重叠。(2)您需要调整水平灰缝的厚度。根据规格,灰缝的尺寸为10mm,最大为12mm以下,最小为8mm以上。(3)墙壁之间的连接必须牢固。从理论上讲,应该将两个墙连接在一起,并且必须同时严格遵守规定,才能使墙紧密连接。砖墙的质量对于整个房屋的稳定性非常重要。如果样品不符合要求,则砖在受到外力和振动(例如地震)的作用后,壁之间会产生裂纹。

  1.2构造柱与圈梁的施工。

  (1)对于结构柱,必须首先绑紧钢棒,清洁柱根的碎灰和其他杂物,然后用水冲洗,然后再支撑结构柱两侧的模板。必须使用支撑方法或螺栓绑扎方法将模板拧紧并使其刚性。(2)对于圈梁,可以先绑扎钢筋,然后绑扎模板,或者先绑扎模板,再绑扎钢箭。侧面泡沫承受载荷,系紧钢筋后,泡沫的上部被卡住以确保泡沫的横截面尺寸,同时防止模具膨胀和灌浆泄漏。(3)检查环形梁的横截面尺寸,主加强筋的直径和箍筋的间距,钢筋的重叠长度是否不足,垫片是否填充得当,并检查地板是否合规。(4)浇灌混凝土,需要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以防止泄漏。因为零件很小,所以振动应该适当。(5)现场维护,根据水泥的类型和气候条件,混凝土的固化需要不同的固化时间。

  2墙体防潮层的施工技术

  2.1外墙施工。①用电击钻在要加工的防潮层上层的垂直部分上每两块砖钻一个深度为240mm,直径为12mm的孔,并均匀分布在建筑物外墙的水平位置。②清除坑中的杂质,然后倒入清水润湿。③掺入2%防水剂及水灰比为1:1.5的浆液使用挤压泵,继续填充孔,直到压力满为止。在孔中保持恒定压力(0.3MPa)后,重新填充下一个孔。④在压浆孔下部外壁的外壁的水平砖缝处,用活动刀具沿砖缝切一个深度为30mm,宽度为5mm的水平缝。⑤在深度约20mm的凹槽中埋入一条自制的半圆形钢凹槽(r=8mm),以形成注浆通道,并施加砂浆保护层。通道的头部和末端预先装有带有橡胶管的铁管,用于注浆和通风。为了保证灌浆的质量,现场测试后将灌浆分为几段,每段为3m,并检查管槽的平整度。⑥水泥砂浆垫块达到一定硬度之后,先工业用水浸湿灌浆通道,而后用灌浆水泵将灌浆建筑材料增添外墙的通道中,并在端通道溢满灌浆时封闭孔。持续挤压直至不被挤压,将压力保持在0.3MPa左右,然后密封注浆孔。⑦灌浆完成后的一天,将预填充的管道从外壁各部分的灌浆孔中取出,用水泥砂浆密封并抹平。

  2.2内墙结构。墙体施工的步骤与墙体施工的步骤基本相同,只是成孔深度为120mm。去除壁的局部中空部分和倒下部分,并施加1:3水泥砂浆,然后执行两个过程:根据上述过程,对砂浆进行压力注入和对单一灌浆防水材料进行压力注入。

  3地面防潮层的施工技术

  预防地面返潮的施工工序:(1)防止地面返潮。除了严格遵守图纸,严格控制施工质量也很重要。(2)注意平整土的施工质量。这是抵御地面湿气的第一道

  防线。防潮纸的填充物应填充有粘土(黄色)土壤,如果可能,可以使用3:7或2:8的灰土。填土应分层夯实,每层应厚20厘米。根据回填土壤质量的要求,防潮区域的填充不应增加下层土壤的水分含量。

  架空地面施工应注意以下几点:(1)架空板下面的基础土壤仍然需要压实,以最大程度减少水分渗透到平板下面的空间。(2)将架空板放在地墙上。水泥砂浆用于砌筑,其上表面必须覆盖一层防水砂浆,严格控制施工过程,并在施工后进行质量检查。

  4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分析

  从实践的角度来看,造成施工项目混凝土开裂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4.1材料问题。

  最为常见的建筑材料难题是因为粉煤灰过期而是产生的裂痕及因为抉择不当而是引发的类别或者粗细骨料,而且混合比不符合标准。另外,集料及水泥中富含一些化学物质,掺合料的选择不当,酸基物质会相互反应,钢筋的结构性能受到限制可能会发生混凝土开裂。

  4.2设计问题。

  建筑项目的施工设计存在问题,例如不正确的地质报告,不正确的钻探和勘测数据,施工图中的设计方法问题等。这会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例如,最初认为住宅建筑物的客厅地板上的垂直裂缝是由温度引起的收缩裂缝,但是其实是应由地下车库的外墙下沉引发的应力裂痕。

  4.3混凝土材料的配制问题。

  从实用的角度看,混凝土施工开裂主要是由于不正确地调节组合物的混合比引起的,标准的水灰比为0.24至0.38,最小值应保持在0.6以下。然而,由于水泥的水化热,太多的水留在混凝土材料中,形成气泡,这大大降低了混凝土的承载能力。从力学角度来看,混凝土材料中的气泡和气孔会由于负载下的过度集中而导致开裂。

  4.4环境问题。

  混凝土材料通常具有热膨胀和收缩的特性,而且当建筑设计坏境的水温变化时,砌体框架结构引起水温变形,而且建筑设计框架结构按照水温变形产生恒定的水温应力。当这些应力少于砌体本身的抗裂密度时,才不会发生裂纹。通常,裂纹宽度总是随温度而变化可以用肉眼直接观察到。钢筋结构的表面在被腐蚀或火灾损坏时会被腐蚀。这些物理和化学效应的影响不容忽视。

  结束语:当前,在中国建筑工程发展过程中,建筑工程技术的管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因此,为了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优化建筑技术管理,有必要提高建筑技术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以更好地确保工程质量,促进中国建筑业的发展。

  

  

篇十二:建筑工程技术论文

 武汉理工大学

  毕业论文(设计)

  学生姓名潘锡峰

  论文(设计)题目:屋面工程施工技术

  学号:150086053011

  年级专业:15春建筑工程技术

  学习中心:

  湘潭学习中心

  指导老师:

  2016年12月21日

  目录

  摘要...................................................1

  第一章绪论.............................................21。1屋面工程的概述...................................21.2屋面施工常见技术问题..............................2

  第二章屋面防水工程.....................................32。1屋面防水工程.....................................32。2卷材防水屋面.....................................52。3涂膜防水屋面....................................13

  第三章屋面保温工程....................................173.1普通屋面保温.....................................183。2倒置式屋面保温..................................20

  第四章冬期施工........................................224.1冬期施工特点及基本要求...........................224。1。1、冬期施工特点是:............................234。1.2、冬期施工的一般规定...........................244.1.3、冬期保温层施工................................254。1.4、找平层施工...................................27

  4。2刚性屋面防水屋面冬期施工31

  1

  摘要

  屋面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寿命、居住、生产、和生活。近年来,屋面因漏水,保温质量差等各种质量原因的投诉有增无减,所以,精心分析好屋面工程质量问题,并做好处理方法至关重要。屋面防水工程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防水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建筑物和构筑物的使用寿命,影响着人们正常的生活秩序。《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规定屋面防水工程保修期为5年,可见屋面工程质量是民用房屋建筑中一个重要的部位。其主要作用就是满足用户对房屋排水、防水、隔热、保温的要求。屋面不能有渗漏和积水现象,同时做完屋面后还应使屋面具有美化的功能。屋面施工质量的好坏、优劣关系到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假使屋面发生漏水、渗水,会给人们生活带来很多不便,不但造成经济上的严重损失,而且直接影响人民的正常生活。所以保证屋面工程质量,设计是前提,材料是基础,施工是关键,维修管理是保证.只有严把材料关,精心设计,精心施工,才能保证屋面工程质量,才能给用户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或工作环境.

  关键词:屋面工程:防水工程:保温工程

  1。1屋面工程的概述

  绪论

  2

  自古以来,屋面防水和保温是建筑功能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早在原始社会,人类就知道居洞穴、搭草棚以避风雨,到过去以瓦片为主要防水材料的坡屋面防水结构,而如今,平屋面的出现并逐渐取代坡屋面成为主要的屋面形式。平屋面以其材料,筑造优势,自成一道防水保温构造体系,但是,工程实践证明,由于结构板直接暴露在大气中,温差变形、结构变形、混凝土的收缩等因素使板面产生较多裂缝,不但造成严重渗漏,降低保温效果,而且危机结构的安全。所以,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建造工艺,建造材料质量,用科学的手段来保证屋面工程问题的质量。

  1。2屋面施工常见技术问题

  防水、保温以及屋面冬期施工工程都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建筑物和构筑物的使用寿命,影响着人们正常的生活秩序。目前,我国在防水保温材料、设计、施工和使用维护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建筑工程的屋面漏雨、厕浴间漏水、地下室和外墙板板缝渗漏等现象,依然是常见的质量“通病"。1990年,国家建材局和建设部调查统计,发现我国城市建筑的渗漏率高达70%;1991年,建设部对全国100个大中城市1988~1990年内竣工的2072栋建筑进行调查,有725栋存在渗漏问题,渗漏率为35%.近年来,防水保温材料如沥青油毡、高分子卷材、密封材料、防水涂料等都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新材料不断涌现并得到推广;建筑防水的设计日益标准化,重视防水处理,不留渗漏隐患,已成为设计人员的共识;建筑防水施工队伍专业化,严格遵守施工程序和要求。这些因素的不断完善,大大降低了房屋的渗漏率,推动了建筑屋面质量、技术的进步.

  第二章屋面防水工程

  2。1屋面防水工程建筑屋面是建筑工程的一个主要分部工程,应具有防水、保温、隔热等功能。屋面防水工程设计和施工应从选择防水材料、施工方法等方面着眼,应考虑对建筑物周围环境影响以及建筑节能效果着手,遵循“材料是基础、

  3

  设计是前提、施工是关键、管理是保证”的综合治理原则。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屋面,按其所用材料的不同,主要有卷材防暑屋面、涂抹防水屋面、刚性防水屋面、瓦屋面、隔热屋面等。屋面工程应根据工程特点、地区自然条件等,按屋面防水等级的设防要求,进行防水构造设计,重要部位应有详图.屋面工程如采用多种防水材料复合使用时,耐老化、耐穿刺的防水材料应放在最上面.

  屋面防水是防水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标准《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规定,根据建筑物的性质、重要程度、使用功能要求以及防水层合理使用年限,将建筑屋面防水分为四个等级,并根据不同的防水等级规定防水层的材料及设防要求如下表所示.

  屋面防水等级和设防要求

  项目

  屋面防水等级

  Ⅰ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建筑物类别对特别重要重要的建筑一般的建筑非永久性的

  或防水有特和高层建筑

  建筑

  殊要求的建

  筑

  防水层合理25年

  15年

  10年

  5年

  使用年限

  设防要求三道活三道二道防水设一道防水设一道防水设

  义上防水设防

  防

  防

  防

  防水选用材宜选用合成宜选用合成宜选用合成可选用二毡

  料

  高分子防水高分子防水高分子防水三油沥青防

  卷材、高聚卷材、高聚卷材、高聚水卷材、高

  物改性沥青物改性沥青物改性沥青聚物改性沥

  4

  防水卷材、防水卷材、防水卷材、青防水沥青

  细石防水混细石防水混三毡四油沥等材料

  凝土等材料凝土平瓦、青防水卷

  油毡瓦等材材、细石防

  料

  水混凝土平

  瓦、油毡瓦

  等材料

  各类建筑物的防水等级

  防水等

  建筑物名称及类型

  级

  Ⅰ级国家级纪念性、标志性建筑物,国家政治、外交活动的场所,

  国家级图书馆、档案馆、展览馆、核电站等,以及对防水有

  特殊要求的工业与民用建筑

  Ⅱ级重要的工业与民用建筑,高层、超高层建筑,大型车站、候

  机楼,重要的博物馆、档案馆、图书馆、医院,宾馆,影剧

  院,科研大楼,大型商场,重要仓库,机关办公楼,重要的工

  业厂房

  Ⅲ级住宅,厂房,库房,办公楼,商店,旅馆,学校等

  Ⅳ级非永久性的建筑或临时性建筑

  2。2卷材防水屋面卷材防水屋面是用交接材料粘贴卷材进行防水的屋面。这种屋面具有重量轻、防水性能好等优点,其防水层的柔韧性好,能适应一定程度的结构振动和涨缩变形。(一)材料要求

  5

  卷材又称油毡,适用于防水等级为Ⅰ级到Ⅳ级的屋面防水。所用卷材防水的沥青防水卷材,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等三大系列。实际中可以根据屋面结构特点和实际要求选用不同的防水卷材或不同的施工方法,以获得较为理想的防水效果.上述三种卷材中,由于原有的传统石油沥青卷材较难适应屋面防水基层伸缩或开裂变形的需要,因此在建筑屋面防水工程中,采用各种拉伸强度高、抗撕裂性能好、延伸率大、耐高低温性能良好、使用寿命长的弹性或弹塑性的新型防水材料(如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做无眠的防水层,是提高屋面防水工程质量、延性防水层使用年限以及节省维修费用的重要措施。

  1.基层处理剂基层处理剂是为了增强防水材料与基层之间的粘结力,在防水层施工前,预先涂刷在基层上的涂料,其选择应与所选用卷材的材性相容。常用的基层处理剂有用于沥青卷材防水屋面的冷底子油,用于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无眠的氯丁胶沥青乳胶、橡胶改性沥青溶液、李庆荣业(即冷底子油)和用于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屋面的聚氨酯有焦油系的二甲苯溶液、氯丁胶如溶液、氯丁胶沥青乳胶等.冷底子油是用10号或30号石油沥青加入混发性溶剂配制而成的溶液.石油沥青与柴油或煤油4:6的配合比调制而成的冷底子油为慢挥发性冷底子有,涂喷后12到48h干燥;石油沥青与汽油或苯以3:7的配合比调和而成的冷底子油为快挥发性冷底子油,涂喷后5到10h干燥.调制时西安将熬好的沥青倒入料桶中,再加入溶剂,并不停的搅拌至李清全部融化为止。冷底子油具有较强的渗透性和憎水性,并使沥青交接材料与找平层之间的粘接力增强.喷涂冷底子油的时间,一般应待找平层干燥后进行.如需在潮湿的找平层上涂喷冷底子油,则应待找平层水泥砂浆略具强度能够操作时,方可进行。冷底子油可喷涂或喷刷,喷刷应薄而均匀,不得有空白、麻点或气泡。待冷底子油的油层干燥后,即可铺贴卷材.2.沥青胶结材料沥青胶是用石油沥青按一定配合量掺入填充料混合熬制而成。用于铺贴油毡作防水层或作为沥青防水涂层以及接头填缝之用。在沥青胶结材料中加

  6

  入填充料的作用是:提高耐热度、增加韧性、增强抗老化能力。填充料的掺量:采用分装填充料时,掺入量为沥青质量的10%到25%,采用纤维状填充料,掺入量为沥青质量的5%到10%。填充料的含水率不宜大于3%.沥青胶结材料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是耐热度、柔韧性和粘结力。企标好用耐热度表示,标号s—60~s-85。使用时,如果屋面坡度大且当地历年室外极端最高气温高时,应选用标号较高的胶结材料,反之,则选用标号较低的胶结材料。沥青胶的标号应根据屋面坡度、当地历年室外极端最高气温选用.

  熬制沥青胶时,应先将沥青碎成80~100mm块状料再放入锅中加热熔化,使其完全脱水制不再起泡沫时,出去杂物,在将于热过的填充料缓慢加入,同时不停的搅拌,直至达到规定的熬制温度,除去浮石杂质既熬制完成。沥青胶结材料的加热温度和时间,对其治疗有很大影响。温度必须按规定严格控制,熬制时间以3~4h为宜。若熬制温度过高、时间过长,则沥青质增多、油份减少、韧性差、粘结力降低、易老化,这对施工操作、工程质量及耐久性都有不良影响。

  3.胶结剂胶结剂是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和合成高分子卷材的粘贴材料。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的胶结剂主要有氯丁橡胶改性沥青胶黏剂CCPT抗腐耐水冷胶料等。骑着有氯丁橡胶加入沥青和助剂以及溶剂配制而成,外观为黑色液体,主要用于卷材与基层、卷材与卷材的粘接,其粘接剪切强度≥5N/cm,站街剥离强度≥8N/cm;后者是煤沥青经绿化聚烯烃改性而制成的一种溶剂胶结剂,具有良好的抗腐蚀、耐酸碱、防水和耐低温等性能.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可选用以氯丁橡胶和顶级酚醛树脂为主要成分的胶结剂或以氯丁橡胶乳液制成的胶结剂,其站街剥离强度不应小于15N/10mm,其用量0。4~0。5kg/㎡。胶结剂均由卷材生产厂家配套提供。(二)卷材防水屋面施工1.找平层要求及处理卷材防水屋面的基层是找平层,一半多设置在保温层之上。找平层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承受荷载时不致破坏或产生显著变形.常用的找平层材料一般由水泥砂浆、细石混凝土或沥青砂浆等,水泥砂浆宜掺入抗裂纤维,以提

  7

  高找平层的密度,减少因裂缝而拉卡防水层。施工中一般可根据其下部基层种类的不同分别选用不同的材料,应做到平整、坚实、清洁、无凹凸形及尖锐颗粒。

  卷材防水屋面找平层的施工应满足以下要求.(1)找平层施工前应先检查无眠坡度。屋面及檐口、檐沟、天沟找平层的排水坡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平屋面采用结构找坡应不小于3%,采用材料找破宜为2%,天沟、檐沟纵向找坡不应小于1%,沟底落水差不大于200mm。(2)在与突出屋面结构的连接处以及在基屋的转角处,均应做成圆弧或钝角,其圆弧半径应符合要求:沥青防水卷材为100~150mm,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为50mm,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为20mm.(3)为防止由于温差及混凝土构件收缩而使防水屋面开裂,找平层应留分隔缝,缝宽一般为20mm.缝应留在预制板制成变得拼缝处,其纵横向最大间距,当找平层用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时,不宜大于6m;采用沥青砂浆时,则不宜大于4m。分格缝处应附加200~300mm宽的油毡,用沥青胶结材料单边点贴覆盖.(4)找平层表面应平整光滑,均匀一致。其平整度为:用2m长的检测尺和楔形塞尺检查,找平层表面与检测尺之间的最大空隙不应超过5mm,且空隙仅允许平缓变化,梅1m长度内不得多于一处。(5)水泥砂浆、细石混凝土找平层不得有酥松、起砂、起皮现象;沥青砂浆找平层不得有拌和不匀、蜂窝现象。进行防水层施工前,必须将基层表面的水泥砂浆疙瘩等起物、尘土杂物等清理干净,最好在清扫完毕后再高压吹风机清理,如清理过程中发现铁锈、油污等,必须用钢丝刷、砂纸或有机溶剂等予以清除。2.防水卷材施工(1)沥青防水卷材施工。沥青防水卷材指的是用原纸、纤维毡等胎体材料浸涂沥青,表面散布粉状、粒状或片状材料制成可卷曲的片状防水材料.卷材防水层施工的一般工艺流程为:基层处理喷、涂基层处理剂→节点附加增强处理→定位、弹线、试铺→铺贴卷材→收头处理→节点密封→检查、

  8

  修整、清理→铺设保护层。①铺设方向。卷材的铺设方向应根据屋面坡度和屋面是否有振动来确

  定.当屋面坡度小于3%时,卷材宜平行于屋脊铺贴;屋面坡度在3%~15%之间时,卷材可平行或垂直于屋脊铺贴;屋面坡度大于15%或屋面受振动时,沥青防水卷材应垂直于屋脊铺贴。上下层卷材不得相互垂直铺贴。

  ②施工顺序。屋面防水层施工时,应先做好节点、附加层和屋面排水比较集中部位的处理,然后由屋面最底标高处向上施工.高低跨连体屋面,应先铺贴高跨然后铺贴低跨,铺贴应从最底标高处开始往高标高的方向滚铺,浇油应沿油毡滚动的横向成蛇形操作,铺贴人员用两手紧压油毡卷向前滚压铺设,应用力均匀,以将浇油挤出、粘实、不存在空气为度,并将挤出沿边油刮去以平为度;粘贴材料厚度宜为1~1。2mm。

  铺贴天沟、檐沟卷材时,宜顺天沟、檐口方向,尽量减少搭接.大面积屋面施工时,应根据屋面特征及面积大小等因素合理划分流水施工段,施工段的界限宜设在屋脊、天沟、变形缝等处。

  ③搭接方法及宽度要求。铺贴卷材采用搭接法,上下层及相邻两幅卷材的搭接缝应错开。平行于无际的大街应顺流水方向,垂直于无际的大街应顺主导风向。叠层铺设的各层卷材,再天沟与屋面的连接处,应采用叉接法搭接,搭接缝应错开,接缝宜留在屋面或天沟侧面,不宜留在沟底.

  ④铺贴方法。沥青卷材的铺贴方法有浇油法、刷油法、刮油法、撒油法等四种。浇油法是将沥青胶浇到基层上,然后推着卷材向前滚动使卷材与基层粘贴紧密;刷油法是用毛刷将沥青胶刷到基层上,刷油长度以300~500mm的胶皮刮板刮开沥青胶铺贴;撒油法是在铺第一层卷材时,现在卷材周边涂满沥青,中间用蛇形花洒的方法撒油铺贴,其余各层则仍按浇油、刷油、管有方法进行铺贴,此法多用于基层不太干燥需做排气无眠的情况。带个曾卷材铺贴完后,在其面层上浇一层2~4mm厚的沥青胶,趁热撒上一层粒径为3~5mm的小豆石,并加以压实,使豆石和沥青胶粘接牢固,是大多数是自能嵌入沥青胶中形成保护层。未粘接的豆石及时清扫干净.

  ⑤排气屋面施工.无眠的柔性防水层施工完毕后,往往会发生防水卷材起鼓的现象,造成柔性卷材防水屋面寿命缩短等问题。分析起鼓现象的主

  9

  要原因是屋面保温层、找平层施工时含水过大或遇雨水浸泡不干燥,而又立即铺贴卷材防水层造成的。解决办法是在屋面设置排气通道。屋面的排气出口应埋设排气管,排气管宜设置在结构层上,穿过保温层及排气管的管壁四周应打排气孔,排气管应做防水处理.排气管应纵横贯通,必须与排气孔相连,不得堵塞。排汽管间距可为纵横6m设置,36㎡可设置一个排气孔。在保温层中预留槽作排气道,其宽度一般为20~40mm;也可以在保温层中预埋直径25的打孔塑料管或镀锌钢管.卷材防水层铺贴前,应检查排气管是否畅通,而且加以清理。然后在排气管上粘贴一层隔离纸或塑料膜,宽约200mm,且对中排汽管贴好,此后科普贴柔性防水卷材。排气屋面适用于气候潮湿、雨量充沛、夏季阵雨多、保温层或找平层含水率较大,且干燥有困难地区.

  ⑥常见质量问题。沥青卷材防水层最容易产生的质量问题是:防水层起鼓、开裂、沥青流淌、老化、屋面漏水等。

  为防止起鼓,要求基层干燥,含水率在6%以内,避免雨、雾、霜天气施工,隔汽层良好;防止卷材受潮;保证基层平整,卷材铺贴涂油均匀、封闭严密、各层卷材粘贴密实,以免水分蒸发空气残留形成气囊而使防水层产生起鼓现象。在潮湿环境下解决防水层起鼓的有效方式是将屋面做成排气屋面.

  为防止沥青胶流淌,要求沥青胶有足够的耐热度,较高的软化点,涂刷均匀,其厚度不得超过2mm,且屋面坡度不宜过大.

  防水层破裂的主要原因:结构层变形、找平层开裂屋面、刚度不够、建筑物不均匀下沉;沥青胶流淌,卷材接头错动;防水层温度收缩,沥青胶变硬、变脆而拉裂;防水层起鼓后内部气体受热膨胀等。

  此外,沥青在热能阳光空气等的长期作用下,内部成分将逐渐老化,为延长防水层的使用寿命,通常设置保护层是一项重要措施.

  (2)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防水施工。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是以合成高分子聚合物改性沥青为涂盖层,纤维织物或纤维毡为胎体,粉状、粒状、片状或薄膜材料为覆面材料制成的可卷曲的片状材料.它是对石油沥青进行改性,提高防水卷材使用性能,增强防水层寿命而生产的一类沥青防水卷材、弹性体沥青防水沥青卷材、自粘接油毡、聚乙烯膜沥青防水卷材等。使用较为普遍的时SBS改性沥青卷材、APP改性沥青卷材、PVC改性沥青卷材和

  10

  再生胶改性沥青卷材等。其施工工艺流程与普通沥青卷材防水层相同。(3)一句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特性,其施工方法有冷粘法、

  热熔法和自粘法之分.①冷粘法施工。冷粘法施工时利用毛刷将胶黏剂涂刷在基层或卷材

  上,然后直接铺贴卷材,使卷材与基层、卷材与卷材粘接的方法。冷粘法施工的卷材主要是指SBS改性沥青卷材、APP改性沥青卷材等。施工前应清除基层表面的突起物,并将尘土杂物等扫除干净,随后用基层处理剂进行经层处理,基层处理剂系由汽油等溶剂稀释胶黏剂制成,涂刷时要均匀一致.待基层处理剂干后,可先对排水口、管根等容易发生渗漏的薄弱部位,在其中心200mm范围内,均匀涂刷一层胶黏剂,涂刷厚度以1mm左右为宜。干燥后即可形成一层无接缝和弹塑性的整体增强层。铺贴卷材时,应根据卷材的配置方案(一般坡度小于3%时,卷材应平行于屋脊配置;坡度大于15%时,卷材应垂直于无机配置;坡度在3%~15%时,可根据现场条件自由选定),在流水坡度的下坡开始弹出基准线,便涂刷胶黏剂便向前滚铺卷材,并及时辊压压实。平面与立面相连接出的卷材,应由下向上压缝铺贴,并使卷材紧贴阴角,不允许有明显的空鼓现象存在。当立面卷材超过300mm时,应用氯丁烯胶黏剂进行粘贴或用木砖钉木压条与粘贴并用的方法处理,以达到粘贴牢固和封闭严密的目的。卷材纵横搭接宽度为100mm,一般接缝用胶黏剂粘合,也采用汽油喷灯进行加热熔接,其中,以后这效果更为理想.对卷材搭接缝的边缘以及末端收头部位,应挂告状胶黏剂惊醒粘合封闭处理,其宽度不应小于10mm。

  ②热熔法施工。热熔法施工是指利用火焰加热器熔化型防水卷材底层的热熔胶进行粘贴的方法。热熔法施工的卷材主要以APP改性沥青卷材较为适宜。基层处理时,必须带涂刷基层处理剂8h以上方能进行施工作业。火焰加热器的喷距卷材面的距离应适中,一般为0。5mm左右,幅宽内加热应均匀。以卷材表面熔融至光亮黑色为度,不得过分加热或烧穿卷材。卷材表面热熔后应立即铺贴,滚铺时应排除卷材下面的空气,使之平展不得有折皱,并辊压粘结牢固.搭接部位经热风焊强加热后粘结牢固,溢出的自粘胶刮平封口.

  ③自粘法施工.自粘法施工是指采用带有自粘胶的防水卷材,不用热施工,也不需要涂胶结材料,而进行粘接地方法。铺贴前,基层表面应均匀

  11

  涂刷基层处理剂,待干燥后及时铺贴卷材。铺贴时,应先将自粘胶地面隔离至完全撕净,排除卷材下面的空气,并辊压粘接牢固,不得空鼓。搭接部位必须采用热风枪加热后随即粘贴牢固,溢出的自粘胶随即刮平封口.接封口永不小于10mm宽的密封材料封严。对厚度小于3mm的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严禁采用热熔法施工。、

  为屏蔽或反射阳光的辐射和延长卷材寿命,在防水层铺设工作完成后,可在放水的表面上采用边涂刷冷粘剂边铺撒蛭石份保护层或均匀涂刷银色涂料做保护层。

  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严禁在雨天、雪天施工,五级风及其以上时不得施工,气温低于0℃时不宜施工。

  3、保护层施工为了延长防水层的使用年限,卷材铺设完毕,经检查合格后,应立即进行保护层的施工,及时保护防水层免受损伤,从而延长卷材防水层的使用年限。保护层可用浅色涂料、绿豆砂、水泥砂浆、块体材料或细石混凝土做保护层.(1)浅色涂料保护层。保护层涂料一般在现场配制,施工前防水层表面应干净无杂物。涂刷方法与要求基本和涂膜防水施工相同。(2)绿豆砂保护层.绿豆砂保护层适用于沥青卷材非上人屋面。施工时在卷材表面涂刷最后一道沥青胶,趁热撒铺一层粒径为3至5mm的绿豆砂,绿豆砂应撒铺均匀,全部嵌入沥青胶中。为了嵌入牢固,绿豆砂须经预热至100℃左右干燥后使用.边撒砂边铺均匀,并轻轻压实。(3)水泥砂浆保护层。水泥砂浆保护层与防水层之间尖设置隔离层。保护层用的水泥砂浆配合比一般为1:(2.5至3)(体积比)。保护层施工前,应根据结构情况每隔4-6m用木模设置纵横分格缝。铺设水泥砂浆时应随铺随拍实,并用刮尺刮平.(4)预制混凝土板保护层,预制混凝土板保护层的结合层可采用砂或水泥砂浆。混凝土板的铺砌必须平整,并满足排水要求,在傻结合层上铺砌块体时,砂层应洒水压实、刮平;板块对接铺砌,缝隙应一致,缝宽10mm左右,砌完洒水轻拍压实.板缝先填砂一半高度,再用1:2水泥砂浆勾成凹缝.为防止砂子流失,在保护层四周500mm范围内,应该用低强度等级水泥砂浆做

  12

  结合层。(5)细石混凝土保护层。施工前应在防水层商铺设隔离层,并按设

  计要求之设好分格缝木模,设计无要求时,每格面积不大于36㎡,分格缝宽度为20mm.一个分格内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不留施工缝。振捣宜采用铁辊滚压或人工拍实,以防破坏防水层。拍实后用刮尺按排水坡度刮平,初凝前抹平,初凝后及时取出风格缝木模,终凝前用铁抹子压光。浇筑后应及时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应少于7d。养护期满后即将风格缝清理干净,待干燥后嵌填密封材料.(三)卷材防水屋面细部构造

  天沟、檐口、檐沟、泛水、变形缝的防水构造,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天沟、檐口、檐沟、泛水和里面卷材收头的端部应裁齐,塞入预留凹槽内,用金属压条,钉压固定,最大钉距不应大于900mm,并用密封材料嵌填封严,凹槽距屋面找平层不小于250mm,凹槽上部墙体应作防水处理。

  落水口杯应牢固的固定在承重结构上,如系铸铁制品,所有零件均应除锈,并刷防锈漆;天沟、檐沟铺贴卷材应从购地开始,若沟底过宽,卷材纵向搭接时,搭接缝必须用密封材料封口,密封材料嵌填必须密实、连续、饱满,粘结牢固,无气泡,不开裂脱落。沟内卷材附加层在与屋面交接处宜空铺,其空铺宽度不小于200mm,其卷材防水层应由沟底翻上至沟外檐顶部,卷材收头应用水泥钉固定比用迷失封闭材料密封。

  2。3涂膜防水屋面涂抹防水屋面是在屋面的基础上涂刷防水涂料,经固化后形成一层有一定厚度和弹性的整体涂膜从而达到防水目的的一种防水屋面形式。它是用于各种混凝土无眠的防水,其以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施工中应用较为普遍.这种屋面具有施工操作简便、无污染、冷操作、无接缝、能适应复杂基层、防水性能好、温度适应性强、容易修补等特点.适用于防水等级为Ⅲ级、Ⅵ级的屋面防水,也可作为Ⅰ级、Ⅱ级屋面多道防水设防中的一道防水层.(1)涂膜防水层施工涂膜防水施工的一般工艺流程是:基层表面清理、修理→喷涂基层处理剂→特殊部位附加增强处理→涂布防水涂料及铺贴胎体增强材料→清理与检

  13

  查修理→保护层施工.涂膜防水必须有两层以上图层组成,煤层应刷2~3遍,且根据防水的品

  种,封层分遍涂布,不能一次涂成,并待先涂的涂层干燥成膜厚,方可涂后一遍涂料,七宗厚底必须达到设计要求。

  沥青基防水涂料涂膜施工时,施工顺序为先做节点、附加层,在进行大面积涂布;涂层中夹铺胎体增强材料时,应边涂边铺胎体,胎体应刮平排除气泡,并与涂料粘接牢固;屋面转角或立面涂料,应涂布多遍,不得流淌、堆积。用细砂、云母、蛭石等撒布材料作保护层时,应筛去粉砂,在涂刷最后一遍涂料时,边涂边撒布均匀,不得露底。待涂料干燥后,清除多余的撒布材料,施工气温宜为5~35℃。

  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膜施工时,屋面基层的干燥程度应根据涂料的特性而定,如采用溶剂型涂料,则基层应干燥,基层处理剂应充分搅拌,涂刷均匀,覆盖完整,干燥后方可进行涂膜施工。其最上层涂层的涂刷不应少于两遍,其厚度不应小于1mm.若用水乳型涂料,以撒布料做保护层,则在撒布后进行辊压粘牢,溶剂型涂料施工环境气温宜为-5~35℃,水乳型涂料施工环境气温宜为5~35℃.

  合成高分子防水涂膜施工时,应带屋面基层干燥后,涂布基层处理剂,以隔断基层潮气,防止防水涂膜起鼓.涂布要均匀,不得过后或过薄,不允许见底,在底胶涂布后干燥固化24h以上,才能进行防水涂膜施工.防水涂料可用涂刮或喷涂方法进行涂布,当采用涂刮时,每遍涂刮的方向宜与欠乙方向垂直,重涂的时间间隔应以前遍涂膜干燥的时间来确定,如聚氨酯涂膜宜为24~72h。多组分涂料应按配合比准确计量;搅拌均匀,配置后应及时使用.配料是可加入适量的缓凝剂或促凝剂来调节固化时间,其缓凝剂有磷酸、苯磺酸氯等;促凝剂有二丁基烯等。在土层中夹铺胎体增强材料时,位于胎体下面的涂层厚度不宜小于最后一遍图层后,在涂层尚未固化前,再将撒布材料撒在涂层上;当保护层为块材,应在涂膜完全固化后,在进行块材铺贴,并按规范要求留设分格缝,分格缝宽度不宜小于20mm.

  涂膜防水屋面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方法

  14

  现象名称产生原因

  防治方法

  开裂(屋面①找平层或混凝土水制作屋面板时,严格控制

  板板面出灰比过大,密实性差,水灰比,加强捣实,控制

  现各类形受温度、干缩影响而温差,以减轻温度收缩应

  状大小不造成裂缝;

  力,防止开裂;预应力板

  —的裂缝)

  避免放张卡模,控制张拉

  ②预应力板由于放应力不要过大;屋面按规

  张、卡模、反拱等原定留分格缝;

  因,引起板面出现横

  向或四角斜向裂缝;治理方法:裂缝用环氧树

  脂胶泥或加贴玻璃纤维③基层刚度不够,抗布封闭变形能力差,未按规

  定留设分格缝,都会

  引起防水层开裂

  渗漏(防水①基层处理不当,灌板的安装接缝严格按设

  屋面在接缝不满,粘结不牢;计要求和规范规定进行;

  缝或板面出现渗漏现象)

  板缝必须洁净、干燥、涂②防水涂料质量差,刷冷底子油,干后及时冷涂层过早老化、脱裂、嵌或热灌油膏,使其粘结起皮,不能起到保护牢固;选用质量稳定,性板面、防渗的作用;

  能优良的嵌缝材料和防

  ③板缝油膏脱开,失水涂料;

  去嵌缝防水作用;治理方法:板面涂料质量

  不好,应铲除重刷防水涂

  料,板缝油膏脱开,清理

  干净,预热基层,重新浇

  注油膏

  脱落(板面①基层表面不平整,基层做到平整、密实、清

  15

  防水涂料不洁净,涂料成膜厚洁,涂料一次成膜厚度不

  或毡片粘度不够;

  宜小于0.3mm,亦不大于

  结不牢,产

  0。5mm;砂浆达到0.5MPa

  生脱落现②基层过分潮湿,水以上强强度才允许涂刷

  象)

  分蒸发缓慢,不利于涂料;基层表面不得有水

  成膜;

  珠,同时避免雾天、雨天

  ③涂料变质,或施工施工;避免使用变质失效

  时遇雨淋;

  的涂料;防水层每道工序

  之间保持有12h~24h的

  ④采用连续作业施间歇;防水层施工完后应工,工序之间未经必自然干燥7d以上;要的间歇

  治理方法:清除脱落处的

  残痕,重涂油膏

  起泡(板面①基层过分潮湿(有基层应平整,表面不过分

  防水涂层水珠)或在阴雨天气潮湿;选择在晴朗和干燥

  出现大小施工;

  的天气施工,避免在炎热

  不一的鼓

  天气中午操作;涂料涂刷

  泡、气泡,②涂料施工时温度过厚度要适度,一次成膜的

  造成局部高,或涂刷过厚,表湿厚度应小于1mm;

  面结膜过快,内层的涂层与基

  层脱离或水分难以逸出而形成治理方法:将气泡部位铲

  空鼓)气泡

  除,重涂油膏

  破损(防水①施工程序安排不坚持按施工程序施工,待

  涂层局部当;

  屋面上各道工序完成后,

  破损露出基层或板面)

  再做防水涂层;防水层施②涂料防水层较薄,工完后,作好养护、保护,施工中未加保护;一周内严禁上人;

  ③对涂料防水层未进

  16

  行养护

  治理方法:已破损的防水涂层、清除干净后,在其上用涂料进行修补

  2。4刚性防水屋面用刚性防水材料做防水层的屋面称刚性防水屋面,主要有细石混凝土、补偿性收缩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防水屋面.刚性防水屋面不是用松散保温层屋面、大跨度和轻型屋盖屋面以及受较大振动或冲击的建筑屋面。刚性屋面主要是用于防水等级为Ⅲ级的屋面防水,也可用作Ⅰ、Ⅱ级屋面多道防水设防中的一道防水层。(一)材料要求防水层的细石混凝土宜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不宜低于32。5级,不得使用火山灰质水泥。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15mm,含泥量不应大于1%;细骨料应采用中砂或粗砂,含泥量不应大于2%.混凝土水灰比不应当大于0。55%,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最小用量不应小于330kg,含砂率宜为35%~40%,灰砂比应为1:(2~2。5),并宜掺入外加剂;混凝土强度不得低于C20。普通细石混凝土补偿收缩混凝土的自由膨胀率应为0。05%~0。1%。(二)隔离层施工刚性防水屋面在基层与防水层之间要做隔离层.使基层结构层与防水层变形互不约束,以防混凝土产生拉应力而导致防水层开裂渗漏。做好隔离层继续施工时,要注意对隔离层加强保护.混凝土运输不能直接在隔离层表面进行,应采取垫板等措施;帮扎钢筋时不得扎破表面,浇捣混凝土时更不能振疏隔离层.(三)设置分格缝刚性防水层应设置分格缝,为防止大面积的刚性防水层因温差、混凝土收缩等影响而产生裂缝,应按设计要求设置分格缝.纵横分格缝一般不大于6m,分格面积不超过36㎡,分格缝内嵌填密封材料,分格缝宽度为5~30mm,上部做保护层。分格缝的一般做法是在是刚性防水层前,先在隔离层上定好

  17

  分格缝位置,在安放分隔条,然后按分隔板块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初凝后,将分格条取出即可.分格缝处可采用嵌填密封材料并加贴防水卷材的办法进行处理,以增加防水的可靠性。

  (四)防水层施工混凝土浇筑应按先远后近、先高后低的原则进行,一个分格缝内的混凝土必须一次浇筑完毕,不得留施工缝。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小于40mm,应配双向钢筋网片,间距100~200mm,但在分隔缝处应断开,钢筋网片应放置在混凝土的中上部,其保护层厚度不小于10mm.混凝土浇筑时,先用平板振动器振实,再用滚筒辊压至表面平整、泛浆,然后用铁抹子压实抹平,并确保防水层的设计厚度和排水坡度。抹压时严禁在表面洒水、加水泥浆或撒干水泥。待混凝土初凝收水后,应进行二次表面压光,或在终凝前三次压光成活,以提高抗渗性.混凝土浇筑12~24h后应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养护处起屋面不得上人。施工时的气温宜在5~35℃,以保证防水层的施工质量.

  第三章屋面保温工程

  3。1普通屋面保温

  普通保温工程通常有松散材料保温层、板状材料保温层以及整体现浇保温层三类.

  松散材料保温层适用于平屋顶,不适用于有较大振动或易受冲击的屋面.板状材料保温层适用于有一定坡度的屋面。由于是事先加工预制,一般含水率较低,所以不仅保温效果好,而且对柔性防水层质量的影响小,是用于整体封闭式保温层。整体现浇保温层适用于平整屋顶或坡度较小的屋面。此种保温层由于是在现场拌制,所以增强了现场的湿作业,保温层的含水率较大,可导致卷材防水层起鼓,故一般应用于非封闭式保温层.如需用于整体封闭保温层,则应采取排汽屋面措施.(一)松散材料保温层

  18

  1一般屋面工程中用作松散保温层的材料有干铺膨胀蛭石、膨胀珍珠岩、高炉熔渣等。松散保温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后,除要索取出厂证明外,还应对粒径、堆积极密度、含水率等进行抽样检查,其中堆积密谋不得超过设计规定的10%。另外,如采用高炉熔渣,还应进行过筛,确保其粒径符合设计要求。

  2、保温层施工(1)保温层施工前要求基层应干净、干燥,松散材料的含水率不得超过设计规定.(2)一般宜采取铺压法施工。即将松散保温材料按试验规定的虚铺厚度摊铺到基层上进行刮平,然后按要求适当压实到设计规定的厚度.(3)每层虚铺厚度不宜大于150mm,铺压时不得重压,以免影响保温效果。(4)沿平行屋脊方向,按虚铺厚度用砖每隔1m左右砌一隔断条,以防止松散材料下滑。(5)松散材料铺设压实后,应及时铺抹找平层。找平层施工时,不得在保温层上推车或堆放重放。施工人员宜穿软底鞋进行操作.(6)施工中应密切注意天气变化,如遇下雨,应及时遮盖,防止雨淋。(二)板状材料保温层1、材料要求常用材料有水泥膨胀蛭石板、水泥膨胀珍珠岩板、沥青肿胀蛭石板、沥青膨胀珍珠岩板、加气混凝土板、泡沫混凝土板、矿棉、岩棉板、聚苯板、聚氯乙烯泡沫塑料板、聚氨酯泡沫塑料板等。2、保温层施工铺设板状保温材料的基层应平整、干净和干燥。板状保温材料要防止雨淋受潮,在搬运和保管中应轻拿轻放,防止损伤断裂,缺棱掉角,保证板的外形完整.铺设方法分为干铺法和粘贴法两种。(1)干铺法.铺设时,应将板状保温材料紧靠在需保温的基层表面上,并应铺平垫稳。分层铺设的板块上下层接缝应相互错开,板间缝隙应采用同类材料嵌填密实.(2)粘贴法。粘贴的板状保温材料应贴严、铺平;分层铺设的板块上下

  19

  层接缝应相互错开,并应符合下列要求。①当采用玛帝脂及其他胶结材料粘贴时,板状保温材料相互之间及基层

  之间应满涂胶结材料,以便相互粘牢。玛帝脂的加热和使用温度应符合本节有关要求.

  ②当采用水尼砂浆粘贴板保温材料时,板间缝隙应采用保温灰浆填实并勾缝。保温灰浆的体积配合比宜为了1:1:10(水泥:石灰膏:同类保温材料的碎粒)。

  (三)整体现浇保温层1、材料要求一般整体现浇保温层多为水泥膨胀蛭石和水泥膨胀珍珠岩,对于一些小型的屋面或冬季施工时,也可用沥青膨胀蛭石或沥青膨胀珍珠岩。另外城镇及农村小型建筑,也可采用水泥炉渣和水泥白灰炉渣。其中沥青胶结材料宜选用10号建筑石油沥青或符合要求的乳化沥青;水泥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32.5。2、保温层施工整体现浇保温层铺设时,要求铺设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表面应平整,并达到规定要求的强度;但又不能过分压实,以免降低保温效果。(1)水泥膨胀蛭石(水泥膨胀珍珠岩)施工。①配合比。一般为(1:10)至(1:12)水灰比为(1:2.4)~(1:2.6),以上均为体积比②搅拌。宜采用人工搅拌,搅拌时先将水泥与骨料干拌均匀,然后加水拌和,稠度以手捏成团、落地开花为准,并做到随拌随铺。③分仓铺抹.每仓宽度700~900mm,可采用木条分格。④控制厚度。虚铺厚度应根据试验确定,铺后拍实抹平至设计厚度.⑤加强保护。保温层压实抹平后,应立即做找平层,对保温层进行保护。(2)沥青膨胀珍珠岩施工。这类保温层目前多数采用乳化沥青作为胶结材力,与膨胀蛭石或膨胀珍珠岩搅拌和整压而成。由于乳化沥青是一种防水材料,当水分蒸发后,沥青颗粒凝结成膜,将蛭石或珍珠岩颗粒包围,而形成一种憎水性的材料。因此这种保温材料不但有

  20

  保温隔热作用,而且有一定的防水性能.

  3.2倒置式屋面保温倒置式屋面保温特点是将憎水性保温材料设置在防水层之上,对防水层起到防护作用和屏蔽作用,使之不受阳关和气候变化的影响,也不易受到来自外界的机械损伤。一般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等高热绝缘系数、低吸水率材料做保温层,并将保温层设置在主防水层之上。具有节能保温隔热、延长防水层使用寿命、施工方便、劳动效率高、综合造价经济等优点.(一)主要性能分析倒置式屋面具有改善室内环境、提高居住生活质量、减轻屋面荷载既节约能源等作用,近年来应用日益广泛,其主要性能分析1.提高防水层的耐久性倒置式屋面可以减少因气温剧烈变化而引起防水层的开裂以及防水材料的老化,从而提高防水层的耐久性,延长屋面的使用年有限。2。防止屋面结构内部结露传统的卷材屋面容易发生内部结露现象,从而产生许多危害,如结构变形、材料湿胀、保温性能下降等。在多空保温材料内部出现结露,不仅使空隙浸水,增大热导率.在寒冷地区的屋面出现内部结露,还会发生冻胀,甚至使结构开裂、破碎。3。防水层不易受到损伤包括合成高分子橡胶卷材、抵挡的沥青基厚质涂料在内,都存在耐穿刺性差、容易损伤的缺点。而采用倒置式屋面,因有一定厚度的保温材料及保护层覆盖,形成坚韧的缓冲层,因此这类屋面防水层不易轻易受到损伤。4。改善室内小气候环境我国长江流域以及其他不少省区属于夏热冬冷地区,这些地区必须满足夏季防热要求,又要适当兼顾冬季保温.如据上海地区气候条件计算,如采用30mm厚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作隔热层,不仅热工性能好,而且屋面荷载大大减轻,施工方便,综合效果较为理想.(二)构造要求

  21

  (1)倒置式屋面宜选用表观密度小、含水率低、热导率及蒸汽渗透系数均小,并具有一定强度的板状保温材料,目前公认较好的有聚苯乙烯泡沫板;也可采用沥青膨胀珍珠岩。另外,监狱保温层受潮后热导率增大,所以在设计保温材料厚度时,应比计算厚度增加20%~30%.

  (2)倒置式屋面的防水层宜选用聚酯毡胎基的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一般为双层.也可用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作为底层,与Ⅲ型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做成复合防水层.

  (3)保护层,宜选用蒸汽渗透系数大的材料,以便把下雨后保温层中的水分迅速蒸发。因此在非上人屋面上,选用卵石做保护层是最适宜的。它有良好的内部呼吸作用,此时保护层的厚度应与保温层厚度相当,且不宜小于60mm;而在上人屋面上,则可选用30mm厚预制混凝土板或50mm厚GRT轻板,可按500mm×500mm尺寸分块,缝内用水泥砂浆填塞即可,不必采用密封材料嵌缝,以利潮气蒸发。

  (4)上人屋面保温层应采用粘贴的方法;不上人屋面可采用粘贴或不粘贴的方法。

  (5)保护层为混凝土板或GRC轻板时,可用水泥砂浆铺砌;保护层为卵石时,在卵石与保温层间应铺一层耐穿刺且耐久性和防腐性能好的纤维织物。

  (三)施工技术关键(1)基层处理.如为整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层,在防水层施工前必须对基层进行全面检查,发现裂缝应及时修补。如为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层,则应沿屋面板的端缝单边粘贴一层附加卷材条,每边的宽度不应小于100mm,且在铺贴时,不应将卷材条粘牢,否则因基层结构变形,仍会将附加卷材条与上部卷材防水层一起拉裂。(2)基层平整,并有较大的坡度。平屋顶排水坡度不宜小于3%,以防积水。(3)卷材防水层铺贴。卷材防水层印有保温层、保护层等材料压住,因此从理论上讲,卷材与基层科采取空铺法,也可采用点粘法或条粘法;但在檐口、屋脊和屋面转角处及突出屋面的连接处,应用胶结材料将卷材与基层粘牢,其宽度不得小于800mm.

  22

  (4)铺设板状保温材料时,拼缝应严密,铺设应平稳。如保温层厚度较大,可以铺设两层,并将接缝错开。保温材料与防水层之间可以采用干铺,也可采用与防水材料相容的胶结材料粘贴。(5)如采用沥青膨胀珍珠岩保温层时,每1㎡珍珠眼中宜加入100kg沥青,搅拌均匀,入模成型时严格控制压缩比,一般为1.80~1。85。(6)在铺贴保护层时,应注意避免损坏保温层及防水层.当采用预制板保护层时,可采用水泥砂浆将预制板和保温材料粘贴固定;此时预制板的接缝应对齐,队后用水泥砂浆嵌缝。当采用卵石保护层时,在保温层上先铺一层纤维织物,且应满铺不得露底。而上面的卵石应分布均匀,并防止过量,避免加大荷载,造成结构开裂或变形过大,甚至影响到结构的承载能力。故需在施工前对卵石大小、级配及堆积密度进行系统试验,按实验结果指导现场施工.

  第四章冬期施工4。1冬期施工特点及基本要求随着我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内地建设也日益增多,特别是我国三北(东北、西北、华北)地区,随着各种资源的开发,在工业及民用建筑工程建设项目中,要求加快建设进度,使工程早日投产,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的项目越来越多.从而在北方广大地区,冬期施工任务也逐渐增多.我国北方地区,冬期施工期一般为3—6个月,工程所占比重量高者可达30%。由于冬期施工有其特殊及复杂性,加之我国建设施工队伍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根据多年经验,在这个季节进行施工,也是工程质量问题出现的多发季节。所以,选好施工方法,确定出较佳的质量保证措施,是确保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并减少资源消耗的关键.不日平均气温降低到5℃或5℃以下,或者最低气温降低到0℃或0℃以下时,用一般的施工方法难以达到预期目的,必须采取特殊方法进行施工方能满足要求,即认为进入了冬期施工阶段。4.1。1、冬期施工特点是:

  23

  1)冬期施工由于施工条件及环境不利,是工程质量易出现事故的多发季节,其质量事故出现约占全年事故总数的2/3以上,特别是以混凝土和地基基础工程居多。

  2)质量事故出现的隐蔽性、滞后性。即工程是冬天实施的,大多数事故在春季开始才暴露出来,因而给事故处理带来很大的难度.较者进行修补,重返工重来,不仅给工程带来损失,而且影响工程使用寿命。

  3)冬期施工的计划性和准备工作时间性强。这是由于准备工作时间仓促,技术要求复杂。往往有一些质量事故的发生,都是因为这一环节跟不上匆忙施工造成的。

  因而,对冬期施工基本要求是:1)加强计划安排。在北方地区进行工程建设,冬期施工计划安排非常重要.在全年计划期中,当预计要进行冬期施工时,一般每年7—8月份就应开始考虑,进行战略性的统筹安排,因为它涉及我国各地区3—6个月的施工量.一个好的施工领导者绝不可忽视。2)抓紧施工准备工作.其中包括材料、专用设备、能源、暂设工程等.通常每年不晚于8月份即要抓紧进行。这一环节上不去,匆忙施工,即误工期,又影响质量。3)编好技术措施。这是指导施工的纲领性文件,要确定主要技术关键,规定单项工程施工方案编制原则和主要工程技术规定.一般在每年9月份即应编制完毕。4)制定单项工程施工方案.在冬期施工技术措施等文件的指导下,根据国家规范、规程等规定,针对某单项工程特点,编制单项工程施工方案.内容有工程进度、施工方法、劳动组织、操作要点、质量要求和试验检测规定等内容,这是进行技术交底和技术培训的主要技术文件之一.5)重视技术培训和技术交底工作。这是保证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的关键.要学习国家家规范和规程中的相关规定,要贯彻技术措施和施工方案,提出工长、工人应知应会的基本要求,必要时还应对主要技术骨干、工长和班组长进行考核,通过后方可上岗.经验表明,许多事故常常是由于忽视这一工作环节而造成的。

  24

  4。1。2、冬期施工的一般规定1)冬期进行屋面防水工程施工应选择无风晴朗天气,并应依据使用的防水材料控制其施工气温界限,以及利用日照条件提高面层温度。在迎风面宜设置活动的挡风装置。2)屋面找平层应符合以下要求:①找平层应牢固坚实、表面无凹凸、起砂、起鼓现象。如有积雪、残留冰霜、杂物等应清扫干净。②铺设层面隔汽层和防水层前,找平层应保持干净、干燥。③找平层与女儿墙、立墙、天窗壁、变形缝、烟囱等突出屋面结构的连接入以及找平层的转角处(水落口、檐口、天沟、檐沟、屋脊等),均应做成圆弧。当采用沥青防水卷材的圆弧半径宜为了100—150mm;采用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时,圆弧半径宜为50mm;采用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时宜为20mm.3)屋面防水施工时,应先做好层面排水比较集中的部位。凡节点部位均应加铺一层附加层.4)在施工中有交凡作业时,应做到合理安排隔汽层、保温层、找平层、防水层的各项工序,并宜做到连续操作.对已完成部位应及时覆盖,防止受潮、受冻.穿过屋面防水层的管道设备或预埋件,应在防水施工前安装完毕并做好防水处理.屋面防水层完工后,不得在其上凿眼打洞、以及堆放机具或尖硬物等,并应接国家现行标准《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04)要求进行验收.

  4.1。3、冬期保温层施工1、材料要求(1)板状保温材料的质量外观质量:板的外形应整齐,厚度允许偏差为±5%,且不大于4mm.1)泡沫塑料类:表观密谋为30—130kg/m3,热导率为0.04—0.05W/·k,抗压强度≥0.1Mpa.2)微孔混凝土类,表现密谋为500-700kg/m3,热导率为0.19—0。22W/m·k,抗压强度≥0。4Mpa。

  25

  3)膨胀蛭石、膨胀珍珠岩制品类:表观密度为300—800kg/m3,热导率为0.1-0。26W/m·K,抗压强度0。3Mpa。

  (2)保温材料进场检验项目1)松散保温材料应检查粒径、堆积极密度。2)板状保温材料应检查表观密度、厚度、板的形状和抗压强度.3)保温材料的贮运、保管时应注意。1)保温材料的贮存和运输过程中,必须进行防雨、防潮处理,并应分类堆放,防止混杂.2)板状保温材料在搬运时应轻拿轻放,避免损伤断裂、缺棱掉角,保证板的外形完整。2、操作工艺(1)松散材料保温层的施工1)铺设松散材料保温层的基层要求稳定、牢固、平整、干燥,表面不应有杂物和冰、雪残渣等应清理干净.2)松散保温材料的含水率必须符合规范规定和设计要求.如有具体要求时,可按该材料在当地自然风干状态下的含水率为控制标准.3)干铺松散保温材料时,应分层铺设,并适应压实。每层虚铺厚度不宜大于150mm,压实的程度与厚度需经试验确定。压实后不得在保温层上堆放重物或直接行车,施工人员宜穿平底鞋进行施工作业。4)在坡度较大的屋面上铺设松散材料保温层时,应沿坡度方向每隔1m左右有块体保温材料,按设计厚度砌筑分段职责断,以便于分断铺设松散材料,并保证铺设厚度.5)松散材料保温层铺设完成后,应及时铺设沥青砂浆找平层,并完成上部防水层的施工。(2)板状材料保温层的施工1)铺设板状材料保温层的基层应平整、干净和干燥.2)干铺的板状保温材料,应紧贴在需保温的基层表面上,再用同类材料的碎屑填充.分层铺设的保温板块,其上下层的接缝应相互错开1/2—1/3。3)采用热沥青玛帝粘贴板状保温材料时,板状材料相互之间及与基层之

  26

  间应满涂玛帝脂,使其相互粘结.玛帝脂的加热温度不应高于240℃,施工时温度应≥190℃。在粘贴板状材料过程中,应封严铺平。分层粘贴的板块上下层接缝应相互错开1/2—1/3。

  4)采用沥青胶结的整体保温层和板状保温层施工时的气温应不低地-10℃;采用水泥、石灰或乳化沥青胶结的整体保温层和板状保温层施工的气温应不低于5℃,否则应采取保温防冻措施;采用水泥砂浆粘贴板状保温材料以及处理板间缝隙,可采用掺有防冻剂的保温砂浆。

  3、注意事项1)冬期施工采用的屋面保温材料应符合设计规定,并不得含有冰雪、冻块和杂质。2)干铺的保温层可在负温度下施工,采用沥青胶结的整体保温层和板状保温层应在气温不低于—10℃时施工;采用水泥、石灰或乳化沥青胶结的保温层和板状保温层应在气温不低于5℃时施工。当气温低于上述要求时,应采取保温、防冻措施.3)采用水泥砂浆粘贴板状保温材料以及处理板间缝隙,可使用掺有防冻剂的保温砂浆。防冻剂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4)干铺的板状保温材料在负温施工时,板材应在基层表面平垫稳,分层铺设.板块上下层缝应相互错开,板间缝隙应采同类材料的碎屑填嵌密实。5)雪天或五级风及以上的天气不得施工.6)当采用倒置式屋面进行冬期施工时,应符合下列要求:①倒置式屋面冬期施工,应选择增水性保温材料,施工之前检查防水层平整度及有关结冰、霜冻或积水现象,合格后才能施工。②当采用聚苯忆烯泡沫塑料做倒置屋面的保温层,可用机械方法固定,板缝和固定处的缝隙应用同类材料碎屑和密封材料填实。表面应夹带无瑕疵。③倒置屋面的保温层上宜采用红砖、走道板或砾石等块状材料做覆盖保护,铺设厚度按设计要求应均匀一致。4。1。4、找平层施工1、材料要求1)冬藏施工的水泥砂浆宜掺防冻外加剂(如氯盐、NC复合早强剂、MS—F

  27

  复合早强减水剂等),掺入量一般为水泥用量的2%-5%。施工时,先将水泥和砂子干拌均匀,然后加入防冻外加剂的水溶液,并控制砂浆的稠度在6—9cm,方可施工。

  2)拌和水泥砂浆时,宜在暖棚内进行,拌和好的砂浆温度应能满足施工操作要求。

  3)为减少砂浆热量损失,可对贮运砂浆的容器外皮采取保温措施。4)水泥砂浆找平层抹平压光后,白天应覆盖黑色塑料布进行养护,晚上再加盖草帘子等进行保温养护.5)冬期施工的细石混凝土宜掺加微膨胀剂和防冻外加剂,拌制混凝土用水及砂子宜进行加热处理,浇灌混凝土时其温度控制与下表相同.混凝土的养护与水泥砂浆冬施养护方法相同。

  冬期室外抹水泥砂浆找平层温度控制

  最低气温抹灰时砂浆温度控制措施

  /℃

  /℃

  —10以上5

  拌合水泥砂浆用水的温度应加热至

  —10到-2010

  60℃,若抹灰时砂浆仍达不到左侧

  低于-20

  15

  要求时,应对砂子进行加热处理

  6)沥青砂浆由60号甲、60号乙道路石油沥青或75号普通石油沥青与中砂及粉料配制而成。其配合比为沥青:砂和粉料=1:8至1:10(重量比),其中砂粉比为3:1。

  7)将沥青投入锅中熔化脱水,熬制温度不应超过240℃;将砂和粉料按比例混合,预热烘干(温度为了110至120℃)。将已熔融的沥青与经过预热处理的砂、粉料按比例配合倒在拌和盘中加热拌和,拌和温度以190至210℃为宜。

  8)摊铺沥青砂浆的基层要求干燥、干净,并涂刷1至2遍冷底子油,待冷底子油干燥后方可按要求分层、分段摊铺沥青砂浆,滚压密实平整,其厚度应均匀一致,并符合设计要求。

  28

  9)沥青砂浆应留设分格缝,分格缝的纵横间距不大于4m,缝宽以20mm左右为宜,分格缝宜设在支撑端和板端缝处,分格缝宜嵌填密封材料封闭.

  10)当完成一段沥青砂浆后应及时铺贴防水层,否则要用塑料膜或苫布盖好,以避免雨、雪浸人。

  屋面找平层冬期施工的技术要求见下表。

  屋面找平层冬期施工技术要求

  类别

  基层各类厚度技术要求

  /mm

  水泥砂浆整体或板20-21:2.5-1:3水泥砂浆(体积比),水泥强度

  找平层状材料保5

  等级正温施工时不低于32。5级,负温施工

  温层

  20—时不低于32。5,并应掺入适量防冻剂,负

  松散材料30温下可涂刷冷底子油养护

  保温层

  细石混凝松散材料30—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15,并应掺入适量

  土找平层保温层35防冻剂和旱强剂

  沥青砂浆松散材料20—1:8沥青砂浆(体积比),及时摊铺平整并压

  找平层或板状材25实

  料保温层

  注:沥青砂浆用的沥青为60号甲、60号乙道路石油沥青或75号普通石

  油沥青。

  2、操作工艺(1)水泥砂浆找平层、1)冬期施工的水泥砂浆宜按照气温和养护温度要求掺防冰外加剂(如氯盐、NC复合早强剂、MS-F复合早强减水剂等),掺入量一般为水泥用量的2%-5%.施工时,先将水泥和砂子干拌均匀,然后加入防冻外加剂的水溶液,并控制砂浆的稠度在60-90mm,方可施工。2)当采用氯化钠防冻剂时,宜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

  29

  砂浆强度不应低于3。5N/MM2,施工温度不应低于-7℃。氯化钠掺量按下表采用

  氯化钠掺量(占水重量%)

  项目

  施工时室外气温/℃

  0至—2

  -3至-5

  —6至—7

  用于平面部位2

  4

  6

  用于檐口、天沟3

  5

  7

  等部位

  3)拌合水泥砂浆时,宜在暖棚内进行,拌合好的砂浆温度应能满足施工操作要求。

  最低气温在—10℃以上时,抹灰时砂浆温度应在5℃;最低气温在此10℃至—20℃时,抹灰时砂浆温度应在15℃。

  拌合水泥砂浆用水的温度应加热至60℃,若抹灰时砂浆仍达不到要求时,应对砂子进行加热处理.

  4)找平层宜留设分隔缝,缝宽宜为20mm,并嵌填密封材料.当分隔缝兼作排汽屋面的排汽道时,可适当加宽并应与保温层连通.分隔缝应留设在板端处,其纵横最大间距采用水泥砂浆时不大于6m。

  (2)细石混凝土找平层冬期施工的细石混凝土宜掺膨胀剂和防冻外加剂,拌制混凝土用水及砂子宜在进行加热处理,浇灌混凝土时其温度控制与水泥砂浆找平层相同。

  (3)沥青砂浆找平层1)沥青砂浆由60号甲、60号乙道路石油沥青或75号普通石油沥青与中砂及粉料配制而成。其配合比为沥青:砂和粉料=1:8至1:10(重量比),其中砂粉比为3:1。2)将沥青投入锅中熔化脱水,熬制温度不应超过240℃;将砂和粉料按比例混合,预热烘干(温度为110至120℃).将已熔融的沥青与经过预热处理的砂、粉料按比例配合倒在拌和盘中加热拌和,拌和温度以190至210℃为宜.

  30

  3)摊铺沥青砂浆的基层要求干净、干燥、干整,不得有冰雪、杂物、并涂刷1-2遍冷底子油,待冷底子油干燥后即可按要求分层、分段摊铺沥青砂浆,滚压整密平整理,其厚度应均匀一致,并符合设计要求.

  4)沥青砂浆应留设分格缝,分格缝的纵横间距不宜大于4m,缝宽以20mm左右为宜,分格缝宜设在支承端和根据需要和板端缝处,分格缝宜嵌填密封材料封闭。当分格缝兼作排汽屋面的排汽道时,可适当加宽并应与保温层连通.

  5)当完成一段沥青砂浆后,应及时铺贴防水层,用塑料膜或苫布盖好,以防止雨、雪浸入。

  6)沥青砂浆铺设施工应采取分段流水作业和保温等措施,铺设厚度不应小于15m(天沟、屋面突出物的根部50mm内不小于25mm),虚铺砂浆的厚度应为实际厚度的1。3至1.4倍。

  4.2刚性屋面防水屋面冬期施工1、材料要求1)细石混凝土不允许使用火山灰质水泥;当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时,应采取减少泌水性的措施.粗骨料含泥量不应大于1%,细骨料含泥量不应大于2%。2)混凝土水灰比不应大于0.55,每1m3混凝土水泥用量不得少于330kg,含砂率宜为35%至40%,灰砂比宜为了1:2至1:2。5,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3)混凝土中掺加的外加剂应有合格证明,并做现场复试后才能使用。外加剂按配合比准确计量,投料顺序得当,并应使用机械搅拌、机械振捣。4)砂宜采用中砂(粒径0。35至0。5mm),不允许含有杂物,含泥量不大于1%,硫化物和硫酸盐含量不大于1%。5)水应采用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一般自来水和饮用水都可使用.2、刚性防水屋面冬期施工要点1)刚性防水屋面一般选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所用水泥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31

  32。5级,并应内掺水泥用量10%至12%的水泥膨胀剂(如UEA水泥膨胀剂等)和2%至5%的防冻外加剂(如NC复合防冻早强剂、MS—F复合防冻减少剂等),混凝土的水灰比不应大于0.55,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用量不尖小于330kg,含砂率宜为35%至40%,灰砂比宜为1:2至1:2。5。

  2)施工时防水混凝土的钢盘网片应放在混凝土的中部靠上部位;分格条安放位置应准确,分格缝宜做成上宽下窄,起分格条时,应防止损坏分格缝两侧的混凝土。

  3)拌制补偿收缩防水混凝土时,宜在暖棚内进行,其配合比应准确计量,搅拌投料时膨胀剂应与水泥同时投入,防冻剂应溶解在加热至60℃的水中,并用这种热的水熔液拌制混凝土,混凝土的连续搅拌时间不应小于3min.

  4)用保温车将拌制好的混凝土及时送到现场进行浇捣,混凝土运输过程中,应防止漏浆和离析。加水泥浆或撒干水泥。混凝土收水后应进行二次压光.

  5)混凝土表面抹平压光后,白天应覆盖黑色塑料布进行养护,晓上再加盖草帘子等进行保温养护,用这种养护制度循环养护时间不应小于14天,养护初期屋面不得上人。

  6)在分格缝内嵌填密封材料施工顺序:①刚性防水层的分格缝以及防水层与突出屋面设施交接处的缝隙尺寸应符合《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规定和设计要求,缝壁应坚硬、干燥.②在清理干净的缝隙中,填塞直径比缝隙宽度大3至5mm的聚乙烯泡沫塑料棒材,并调整接缝的深度等于其宽度的0。5至0。7倍,然后在缝隙两侧均匀涂刷与密封材料相容的基层处理剂,待基层处理剂表干后,应马上嵌填密封材料。③当采用热灌法施工PVC改性煤焦油密封膏时,密封膏的熬制温度不应高于130℃,浇灌温度不应低于110℃,浇灌时应上下向上进行,尽量减少接头。④当采用冷施工时,单组分密封膏可直接使用,多组分的密封膏应根据要求的配合比,准确计量,搅拌均匀。每次拌合量、拌合时间和拌合温度均应按密封膏的规定,严格控制.拌合好的密封膏可用挤出枪或腻子刀嵌填.嵌填应饱满,防止形成气泡或孔洞。

  32

  ⑤嵌填的密封膏表干后,即可粘贴卷材防水附加层,并按要求做好卷材收头的固定和密封处理.

  参考文献

  [1]陈铭义.冬期施工细节详解.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2]钟汉华。建筑施工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3]危道军。施工员专业管理实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4]廖化广。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武汉:玩韩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5]毛鹤琴主编。土木工程施工。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6]姚谨英。建筑施工技术。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7]谢尊渊,方先和主编.建筑施工.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8]赵志缙,应惠清主编.建筑施工.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9]祖青山主编。建筑施工技术.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10]魏翟霖,王松成主编。建筑施工技术.北京:情怀大学出版社,2006.[11]朱勇年主编。高层建筑施工.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12]徐玉娥。建设单位对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J].建筑技术与应用.[13]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系列规范.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