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佳谦文档网>思想汇报 >

陶行知的主要幼儿教育思想8篇

时间:2022-11-21 20:20:06 来源:佳谦文档网

陶行知的主要幼儿教育思想8篇陶行知的主要幼儿教育思想  陶行知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在教育救国的思想影响下,他毕生从事旧教育的改革,推行生活教育、大众教育,为我国教育做出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陶行知的主要幼儿教育思想8篇,供大家参考。

陶行知的主要幼儿教育思想8篇

篇一:陶行知的主要幼儿教育思想

  陶行知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在教育救国的思想影响下,他毕生从事旧教育的改革,推行生活教育、大众教育,为我国教育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教育实践中,他创立了生活教育理论和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法。在幼儿教育方面,他主要的贡献和观点如下:1.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开拓者

  陶行知先生猛烈地批判旧中国幼儿教育的弊,坚决主张改革外国化的,費钱的、富贵的幼儿园,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省钱的、平民的幼儿园、他积极宣传中国幼儿教育新的发展方向,认为工厂、农村是幼儿园的新大陆。特别难能可贵的是,身为留美归来的大学教授,他身体力行地积极推行平民的、乡村的教育,在南京郊区首创了中国第一所乡村幼儿园一一南京燕子机幼儿园,还创建了乡村幼儿师范教育.农村幼教研究会,等等。2.重视幼儿教育

  陶行知先生高度评价幼儿教育的社会价值,向社会宣传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他说“幼儿教育实为人生之基础”,是“根本之根本”“小学教育应当普及,幼稚教育也应当普及”。并提出普及的具体三天步骤,即唤起国人明白幼年的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改革幼儿园,面向乡村工厂;改变训练教师的制度等。

  3.生活是教育的中心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游戏即工作。提出以幼

  儿园周围的社会生活、自然现象、家乡生产、风土人情为内容编成教材,以幼儿足力所能及的地方为教室,以幼儿所能接触到的事物为主要内容,参加种植、饲养等劳动,让幼儿从中学习,自己解决问题,自己组织游戏,培养出“生龙活虎的体魄、活活泼泼的心灵的幼儿”来。4.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法

  陶行知先生坚决反对教、学、做分家,他看见国内学校里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学的情形,就认定有改革之必要。他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比如种田这件事是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做是学的中心,也就是教的中心。”“不在做上用工夫,教固不成教,学也不成学。”5.解放幼儿的创造力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要启发、解放幼儿的创造力,为他们提供手脑并用的条件和机会。具体包括六个方面:(1)解放幼儿的头脑,把他们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和幻想中解放出来;(2)解放幼儿的双手,给幼儿动手的机会;(3)解放幼儿的嘴,给幼儿说话的自由,尤其是要允许他们发问;(4)解放幼儿的空间,让他们接触大自然、大社会;(5)解放幼儿的时间,给他们自己学习、活动的时间,给

  他们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知只.学一点他们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做一点他们自己高兴要做的事。(6)解放儿童的眼睛,使幼儿可以看见;

  陶行知先生的幼儿教育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篇二:陶行知的主要幼儿教育思想

  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陶行知是我国二十世纪杰出的教育家。在长期的教育实践形成了极具中国特色的以“生活教育”为核心的幼儿教育思想,强调教育要建立在幼儿原有生活基础之上,要将生活经验与教育活动相结合,将陶行知的幼儿教育思想放置于当下幼儿教育语境中来讨论,依然具有强烈的启示意义。一、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陶行知认为人的幼儿时期(6岁之前)是人格陶冶的重要时期。他认为:“人格教育,端赖六岁以前之培养。凡人生之态度、习惯、倾向,皆可在幼稚时代立一适当基础。”[1]因此,幼儿教育将直接影响孩童的健康成长。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就是“生活教育”,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三方面的内容,其主要思想是要求教育同生活实际相联系。他认为:“生活决定教育,教育离不开生活,生活是幼儿教育的内容,幼儿的生活就是幼儿的教育,过什么样的生活就是受什么样的教育。”[2]陶行知认为幼儿教育要相信孩子的内在、潜在力量,在适当的环境下为其提供自由的活动,要突出强调将知识转换为生活能力。为此,他提出的“六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3]引导儿童走进自然,走进生活,帮助幼儿

  认识自然世界、认知自我与社会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总而言之,陶行知的幼儿教育理论强调教育要取材于生活,教育内容必须是浅显易懂并具有启蒙价值的。二、当前社会变迁背景下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师资力量,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然而,伴随幼儿教育发展的还有日益复杂的现实问题,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幼儿教育的功用化、媒介化和外来化。(一)幼儿教育功用化功用化的概念来自波德里亚的《消费社会》,它强调信息具有“物”的特性,除了被传播外还具有实际应用价值。[4]同样地,幼儿教育的功用化表现在,对幼儿的教育并非单纯服务于教育、培养幼儿,更是赢得升学、竞争成功的手段。其突出表现是教育内容的技能化。当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们共同的心声。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所导致的入学竞争也促使家长们开启“提前教育模式”,有些地方的有些学校甚至连幼儿园升小学也需要参加考试。在激烈的教育竞争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幼儿教育机构开始开展“学前”教育,甚至在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课程内容。幼儿教育的侧重点从最初的品格塑造和能力培养演变成为超前的智力开发和技能学习。启迪幼儿智力并无错误,然而如果仅仅是为了提高幼儿的入

  学竞争能力而进行教育,则与幼儿教育初衷背道而驰。重压之下的“学前教育”势必难以引起幼儿的喜爱,也难以优化幼儿的素质,甚至有可能会“揠苗助长”。幼儿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幼儿素质的全面发展,应该侧重培养幼儿的多方面能力,而非单纯增加幼儿的知识量。就幼儿而言,对知识的接受和掌握多停留在形象记忆与情感分辨阶段,因此,培育健康的情感态度、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他们储备相关经验知识才是幼儿教育的核心内容。(二)幼儿教育媒介化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媒体技术已经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一方面为幼儿教育提供了新的方法手段,但另一方面这种便利性也使幼儿教育中出现过度依赖媒介的问题。有的家长为图省事、让小孩不哭不闹,会长时间让幼儿看电视或是使用智能手机、iPad玩游戏。这种对媒介的过度依赖,不仅减少了家长与幼儿的接触时间,削弱了亲子之间的亲密感,而且容易使幼儿过早地产生媒介依赖,对书籍的兴趣减弱,甚至有可能对室外活动产生抵触,这无疑大大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媒介发展对幼儿教育的影响并非仅此一方面。研究媒体文化的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认为,古罗马人有着明确的成人儿童界限,而中世纪主要交流方式是面对面的口头交流,成人和儿童的界限趋于模糊,因此没有儿童向成人发展的概念。然而,印刷术的发明让书籍得以大量传播,是否具备阅读能力让儿童和成人的

  界限重新明晰起来。然而,电视的出现让童年逐步消逝,儿童无需再通过文字进行缓慢的认知学习,电视直观丰富的画面加速了儿童向成人的转变。由此,人类的童年无可挽回地沦为媒介发展的牺牲品。[5]事实上,如果从个人空间的角度考察当下幼儿教育媒介化的现象,会发现问题或许比想象的要严重很多。幼儿正处在培养沟通理解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的关键时期,过早过多地接触新媒体有可能导致其对现实交往缺乏兴趣,不利于其全面发展。此外,新媒体所带来的碎片化阅读、简单化视频信息接收等现象,也有可能导致儿童对复杂的信息和抽象的书本知识缺乏兴趣。(三)幼儿教育外来化清末中西思想的剧烈碰撞,使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西方的许多理论包括教育理论开始涌入中国,传统文化遭到批判,中式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也被西式教育所取代。幼儿教育也是如此。尤其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幼儿教育的专业水平也不断提升,从胎教到幼儿园、托儿所,再到各种层出不穷的辅导班、特长班,幼儿教育日趋复杂化、专业化。然而,必须看到,这些幼儿教育思想和理论大都是“舶来品”,缺乏本土化的过程,也没有传统的教育理论的支撑和指导。当前我国幼儿教育所体现出来的过度专业化、过度外来化,以及缺乏具有本土特色的教育理论等现象,值得反思。虽然当前教育体系以西式教育为主和近代以来国家不断走向现代化的时

  代背景紧密相关,但我国几千年来传统教育中一些优秀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同?佑Ω眉坛蟹⒀铩?思想的现实意义陶行知出生于1891年,既受过传统的中式教育,也曾就读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对中西方的教育思想都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尽管时代不断变迁,但他在中西方文化激烈碰撞的民国时期所提出的教育思想,在当前中西方教育思想交流融合的背景下,仍然具备新的时代意义,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能够“纠偏”当前的幼儿教育思想。一是幼儿教育的目标要以人格教育为主,不能单纯强调技能学习。陶行知认为幼儿时期是进行人格教育的最佳时期,如果不加以重视,将来教育起来可能会事倍功半。可见,当下幼儿教育过度重视“技能培训”,对人格培养、性格塑造关注度不够的局面,亟须加以扭转。事实上,重视人格塑造的教育思想与我国传统教育思想一脉相承,孔子提出的“不知礼,无以立也”便是强调行为塑造的一个例证。在对待技能的培养上,传统的教育思想更是“重道轻术”,认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品行养成比掌握知识和技能更加重要。这种对“道”的重视是有利于个体长远发展的。在儒家看来,修身则能齐家,齐家则能治国,治国则能平天下。把自己的人格培养塑造好,一切外在的事务都能得到好的处理。反观应试教育之下,许多学习成绩良好的学生,在遭受一点挫折后便有自暴自弃甚至轻生的想法,这背后所暴露出的便是轻三、陶行知幼儿教育

  

篇三:陶行知的主要幼儿教育思想

  在开展全面教育运动时期他在许多流离失所的流浪儿中见到许多有特殊才能的人因为得不到培养而夭折他认为这是民族的损失人类的憾事因此1939月在附近的合川县古圣寺为难童创办育才学校选拔有特殊才能的儿童在课外设音乐戏剧绘画文学社会自然舞蹈等组因材施教培养人才幼苗

  精选

  陶行知的幼儿教育思想与实践陶行知(1891——1946),中国人民教育家、民主革命家、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一生经历了无数的艰辛和危难,对改革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教育,建立适合中国实际的新教育,进行了不行的实践和探索。他的幼儿教育思想与实践,仅是他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中的一小部分。一、生平和教育活动陶行知原名文濬(jun),后改知行,最后改名行知。1891年10月18日生于安徽歙县,陶行知幼年家境贫寒,得亲友帮助舍得就读私塾。1906年入歙县基督教内地会所办的崇一学堂,接受了西方文化科学的教育。1909年考入南京金陵大学文学科学习期间他关心时局,拥护辛亥革命,组织演讲会、爱国募捐等活动,先后担任金陵大学学生会主办的学报《金陵光》的中文编辑和主笔,宣传民族、民主革命思想。1914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金陵大学,获得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文科学士学位。同年秋,他赴美留学,入伊利诺大学就读,一年后获政治硕士学位,后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教育,师从杜威、孟禄。1917年获“都市学务总监”资格文凭。1917年回国后,陶行知开始从事他的教育活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反对旧式教育,主张教育改革1917年秋回国,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教务主任兼教育科主任,讲授《教育学》、《教育行政》、《教育统计》等课程介绍实用主义理论,开始他富于创意而又充满艰辛的教育生涯。南高并入东南大学,陶行知任教育科、教育系主任。其间他反对“沿袭陈法,仪型他国“,主第将“教授法”改为“教学法”。他促成南京高师首次招收本科女生,成为我国大学开放女禁的最早实行者。

  1921年底,与蔡元培等发起成立中华教育改进社,主张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收回教育权利,推动教育改进,主办《新教育》杂志,力倡改造中国教育。

  (二)进行办学试验,推行平民教育为了改革旧教育,提倡新教育,陶行知着力进行办学试验,如举办南京高师暑期学校、南京安徽公学、平民初级学校等,这些早期的重要办学活动对他的教育思想发展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他决心“要用四通八达的教育来创造一个四通八达的社会。”1923年6月他和黄炎培等人组建了南京平民教育促进会,编写《平民千字课》课本。为了推行平民教育,他辞去了东南大学教育系主任之职,放弃了每月400银元的高薪,风尘仆仆奔走全国十几个省市,他说“凡我所到的地方,就是平民教育到的地方。”几年间平民教育运动使成千上万的平民

  欢迎下载

  精选

  受到了教育。

  1923——1926年他以主要精力从事平民教育运动。与朱其慧、晏阳初等人发起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编写《平民千字课》,后赴各地开办平民识字读书处和平民学校,推动平民教育运动。

  (三)投身乡村教育运动,创办晓庄师范学校在平民教育处于高潮的时候,陶行知冷静地看到:“中国以农立国,十有八九住乡下,平民教育是向民间去的运动,就是到乡下去的运动。”所以他响亮地提出了“到民间去”、“到乡下去”的口号。1926年1月他提出了“师范教育下乡运动”,并撰文为乡村教育确定了基本任务:“乡村师范学校负有训练乡村教师,改造乡村生活的使命。”陶行知在从事平民教育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中国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占全国人口80%以上的农民教育的问题,遂开始致力于乡村教育。陶行知在他起草的《中华教育改进舍改造乡村教育宣言书》中提出,要筹集100万元基金,征集100万位同志,提倡100万所学校,改造100万个乡村的宏大计划,这在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下虽然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他却身体力行。1926年10月,陶行知创办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所乡村幼儿园——南京燕子矶幼稚园。他呼吁,我们一定要用科学的方法,建设中国的、省钱的、平民的乡村幼稚园。1927年,他与东南大学教授赵叔愚在南京北郊晓庄一起创办了乡村师范学校晓庄学校。在此期间,他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在劳力上劳心”等教育主张,形成了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同时以晓庄为基点,先后创办了小学师范院、幼稚师范院等,包括中心小学8所、中心幼稚园5所、民众学校3所以及中心茶园、乡村医院等。由于晓庄师范那在全国影响很大,1929年12月14日,上海圣约翰大学为表彰陶行知对中国教育科学的贡献,授予他科学博士的学位。1930年2——4月,晓庄师范师生为反对英、日军舰侵入长江和支援下关工厂工人反帝大罢工,举行游行示威。国民党南京政府因此下令封闭晓庄师范,逮捕革命青年,并通缉陶行知,被迫流亡日本。陶行知乡村教育的实践中走上了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对中国新教育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探索和开拓,说明他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重要时期。(四)开展“科学下嫁”,创办山海工学团在日本,虽时间不长,但他对日本科学技术发达促成了国家的强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了使中国效法日本走工业化道路,他决心开展“科学下嫁”运动,

  欢迎下载

  精选

  普及科学知识,培养科技人才。他主张科学要从儿童教起,要使“人人都能享受”科学知识。他说:“做一个现代人,必须懂得现代化的知识,我们必须拿着现代文明的钥匙才能继续不断地开发现代文明的宝库,保证川流不息的现代化。”在三十年代初期,他就能看到科学技术和科技教育的重要性,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1931年由日本回到上海,从事科学普及教育,提倡“科学下架运动”创办“自然科学园”、儿童科学通讯学校,组织编写《儿童科学丛书》等,搞教育救国和科学救国。

  1932年,他提出创办工学团的主张,随即创建山海工学团和晨更工学团等,工学团也曾开展办小学、幼儿园的活动,并积极推行小先生制,大力普及劳动大众教育。

  (五)推行国难教育和战时教育,出访26国“九一八”事变后,陶行知出于爱国赤诚,自觉地把自己的教育工作与抗日救亡斗争结合起来,(组织国难教育社,推进国难教育,)作为抗日救亡的重要组成部分。1935年,在中国共产党“八一宣言”的感召下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一二·九运动后,与宋庆龄、马相伯、沈钧儒、胡愈之、邹韬奋、李公朴等发起组织“上海文化界救国会”。1936年初,陶行知组织“国难教育社”,被推为社长,起草《国难教育方案》,把生活教育和民族民主革命斗争结合起来。5月,他当选为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执委和常委。与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等联名发表“”的宣言,主张停止内战,共同抗日。毛泽东复信表示支持。7月,受救国会派遣,出访欧、美、亚、非28个国家,宣传抗日救国,介绍中国大众教育运动。在布鲁塞尔参加世界和平大会,并当选为中国执行委员。期间当得悉沈钧儒等“七君子”被捕的消息,十分气愤,立即联络杜威、爱因斯坦、罗素等世界著名人士联名通电蒋介石,营救七君子,因而再次遭到通缉。1938年回国,参加国民参政会,年底在桂林成立“生活教育社”任理事长,出版《战时教育》杂志,开展战时教育运动。(六)提倡全面教育,创办育才学校1939年,抗日战争进入全面抗战阶段,3月15日陶行知在一次讲演中说,“这阶段的战争特征是把战争的形势展开成全面,它已不是点线的战争,而是各方面的全面战争了。”他认为全面战争需要进行全面教育,并提出了全面教育的内涵。在开展全面教育运动时期,他在许多流离失所的流浪儿中,见到许多有特殊才能的人,因为得不到培养而夭折,他认为这是民族的损失,人类的憾事因此,1939年7月在四川重庆附近的合川县古圣寺为难童创办育才学校,选拔有特殊才能的儿童,在课外,设音乐、戏剧、绘画、文学、社会、

  欢迎下载

  精选

  自然、舞蹈等组,因材施教,培养人才幼苗。学校办的有声有色,闻名中外。1941年国民党统治区黑暗,物价飞涨,育才学校面临断炊之危,陶行知提出“跟武训学”的口号,意在艰苦办学。

  (七)实行民主教育,创办重庆社会大学国内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民党反动派实行独裁统治路线,中国共

  产党代表全国劳苦大众,实行的是一条真正民主的革命路线,这时陶行知指出“民主的洪流,浪头已经到来,没有力量可以抵抗它。因此学习民主,帮助创造民主的新中国,已成为生活教育的新的历史任务。”他为使教育服务于民主革命运动,提出了“民主教育运动”,这是他探索新教育生路的一个新阶段。

  1944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任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主编《民主教育》和《民主》星期刊,积极开展民主教育运动。

  抗战胜利后,1946年1月,在重庆创办社会大学并任校长,李公朴任副校长兼教务长。社会大学的宗旨是“人民创造大社会,社会变成大学堂”、“大学之道,在明民德,在亲民,在止于人民之幸福”,有力地推动了民主教育的进程。

  (八)生命旅程的最后冲刺1946年4月,回到上海,立即投入反独裁、争民主、反内战、争和平的斗争。在他生命的最后100天,他在工厂、学校、机关、广场发表演讲100余次。7月25日上午,因长期劳累过度,健康过损,受好友李、闻事件的刺激又过深,突发脑溢血,周恩来、邓颖超、沈钧儒等闻讯赶往探视。但抢救无效,不幸逝世于上海,享年55岁。陶行知作为一名旧中国爱国知识分子,他是由教育救国走上民主革命道路的典范。在政治上,他从晓庄时期的“摸黑路”到终于成为“一个无保留的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了”,在教育上他从在教育救国思想指导下从事平民教育,乡村教育、普及教育转变为为民族民主斗争而开展国难教育、抗战教育、民主教育。他的热爱祖国,追求真理追求进步,以毕生精力致力于救国事业、民主事业和教育事业的精神永远值得人们学习和怀念。(九)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陶行知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是他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发表过《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书》、《幼稚园的新大陆》、《如何使幼稚教育普及》等人民性、进步性极强的著名文章;曾和陈鹤琴在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上提出了《注重幼稚教育案》;并带领学生建立了我国第一批乡村幼稚园和劳工幼儿团,创建了我国第一所乡村幼师和组织了乡村幼教研究团体,开展了卓有成效的试验和研究工作。为我国现代学前教育和教育思想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二、论学前的重要性

  欢迎下载

  精选

  (一)从儿童早期教育的必要来论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他在《幼稚园应有之改革及进行方法》一文中指出“人格教育,端赖六岁以前之培养。凡人生之态度、习惯、倾向,皆可在幼稚时代立一适当基础。”他把6岁以前当做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他说:“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须顺着他继长增高的培养上去,自然成为社会优良的分子,倘使培养得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这些儿童升到学校里来,教师须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去纠正他们已成的坏习惯,坏倾向,坏态度,真可谓事倍功半。”因此陶行知极为反对那种忽视幼稚时代,漠视学前教育的态度和做法,他大声疾呼“有志之士,起而创设幼稚园,以正童蒙。”(二)从世界发展史的角度来阐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他说:“从福禄培尔发明幼稚园以来世人渐渐地觉得幼儿教育之重要;从蒙台梭利毕生研究幼儿教育以来,世人渐渐地觉得幼稚园之效力;从小学校注意比较家庭送来与幼稚园生来的学生性质,世人渐渐地觉得幼儿教育视为人生之基础,不可不乘早给他建立得稳。”(三)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来阐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陶行知认为学前教育是为培养大批建设国家的栋梁之才打基础的事业。他说:“教人要从小做起。幼儿比如幼苗,必需培养得宜,方能发荣滋长。否则年幼受了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才,所以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小学教育应当普及,幼稚教育也应当普及”。三、论学前教育为劳苦大众服务的方向(一)从工农大众的需要出发,论述学前教育的重大意义陶行知学前教育思想的着眼点是人民大众的需要,他从工农大众的需要出发,论述学前教育的重大意义。在《稚园之新大陆》一文中,开头就指出:“最需要幼稚园的地方是什么?最欢迎幼稚园的地方是什么?幼稚园应当到而没有到的是什么地方?幼稚园还有什么新大陆可以发现?接着他旗帜鲜明地指出:工厂和农村最需要幼稚园。陶行知非常体察工农大众妇女上工厂做工,孩子留在家里,无人照应,最感痛苦,若带在身边,那末工厂的特殊紧张之环境,便要阻碍儿童的发育。”在他看来“倘使工厂附近有相当之幼稚园,必能增进儿童之幸福而减少精神上之痛苦,同时女工既不必心挂两头,手边又无拖累,则工作效率,然也要增加好多,所以为儿童教育计,为女工精神计,为工业出产效率计,这种工厂附近必须开办幼稚园。”同时,陶行知又认为农村也是最需要幼稚园的,他说:“农忙的时候,田家妇女们忙个不了,小孩子跟前跟后,真是麻烦。哥哥姐姐要帮忙操作,无暇陪伴弟妹玩耍,乡村小孩子就要缺乏照料。倘使农村里有了幼稚园,就能给这些小孩子一种相当的教育,并能给农民一种最切要的帮助。”为了

  欢迎下载

  精选

  工农大众的需要,他大声疾呼“幼稚园的下乡运动和进场运动必须开始”。陶行知的这些观点,不仅阐述了学前教育与工农利益的休戚关系,而且也指明了幼儿园向农工开门,为工农服务的正确方向。

  (二)抨击旧中国学前教育的三大弊病在半封建在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帝国主义教会几乎垄断了我国的学前教育。陶行知猛烈的抨击了当时的“幼稚园害了三种大病。一是外国病。他指出试一参观今日所谓之幼稚园,耳目所接,哪样不是国货?他们谈的是外国的钢琴,唱的是外国歌,玩的是外国玩具,甚至于吃的是外国点心。中国的幼稚园几乎成了外国的获得贩卖场,先生做了外国货的贩子,可怜的儿童居然做了外国货的主顾。二是化钱病。国内幼稚园花钱太多,优势超过小学好几倍。这固然很难怪,外国货那有便宜的,既然样样仰给与外国,由于花钱多,学费高,只有富贵子弟可以享受他的幸福。所以幼稚园是富贵人家的专用品,平民是没有份的。”陶行知对旧中国学前教育的无情揭露和猛烈抨击,表现了他对“三座大山”统治中国的强烈不满,也表现了他对劳苦大众及其子女的深切同情。为此,他针对旧中国学前教育的三大弊病,提出了一整套劳苦大众子女服务的学前教育理论。他尝到建设中国的、省钱的、平民的幼稚园,并论述了工厂和农村是幼稚园之新大陆等。(三)幼稚园招生对象关于招生的对象,陶行知主张对工农子女实行“来者不拒,不来者送上门去”,他他认为不仅要培养幼儿,而且要培养婴儿,所以他除号召开展幼稚园的下乡进厂运动外,还号召要开展托儿所运动,甚至连刚生下的婴儿也收,已解决当时女工无产假之苦。(四)收托时间关于收托时间陶行知提出要办“整天整年的幼稚园时间。半天幼稚园只能解决一般困难”。这样才能为女工和农妇服务。根据陶行知的这一思想,他的助手和学生摒弃了当时幼稚园大多为半日制,每天只收托二、三小时的不合理规章制度。如陶行知的学生孙铭勋所办的劳工幼儿团,就是根据工人有日班、夜班,没有寒暑假、没有节假日的情况,实行了寄宿制。陶行知还规定:“幼稚园放假也只能跟着女工农妇空闲的时候为转移”。(五)创办幼稚园,普及幼稚教育在陶行知倡导的幼稚园必须向农民工开门、为农工服务方针的指引下,他带领其助手张宗麟等于1927年11月,创办了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即燕子矶幼稚园,以后经过孙铭勋、戴自俺等学生的努力,又创办了晓庄、和平门、迈不桥、新安等乡村幼稚园及上海沪西劳工幼儿团。这是一批真正为工农服务的中国的、省钱的、平民的学前教育机构。

  欢迎下载

  精选

  陶行知还提出了普及幼稚教育的三个步骤:一是改变我们的态度。承认幼年生活之重要,是普及幼稚园制之出发点;承承认幼稚园之为全社会的教育场所,是普及正当幼稚园的出发点,有了这样的态度幼稚园才有普及的希望。二是改变幼稚园的办法。必须向着省钱的方针去谋根本改造,幼稚园才有下乡的希望,才有普及的希望。三是改变训练教室的制度。

  四、论儿童创造力的培养陶行知是我国创造教育的首创者。他认为儿童教育是创造产业的人,不是继承产业的人;儿童生活是创造、生产;不是继承、享福、做少爷。所以他特别重视创造力的培养。他发表了创造宣言,设立了创造奖金,提倡创造的儿童教育,热情号召人们把创造未完成的工作接过来继续创造,要求教育者努力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如何通过创造教育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呢?陶行知认为首先应当注意发现他们,了解他们,相信他们,认识到儿童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创造力;否则即使有创造力,也会枯萎而得不到发展。因此,他曾尖锐的批评过哪些不了解儿童的糊涂先生们的教鞭下有瓦特、冷眼里由牛顿、讥笑中有爱迪生。同时提出了6大解放的要求:1、解放儿童的头脑,让他们能够去想、去思考。把儿童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解放出来。2、解放儿童的双手,让他们去做、去干。他批评那种自古以来不许孩子动手的恶见。爱动手是动脑、好奇、好学、好创造的表现。如爱迪生被学校开除后,要不是他母亲让他在地下室搞实验,伟大的发明家不就夭折了吗?3、解放儿童的眼睛,让他们去观察,去看事实。如果不引导和培养儿童的观察力,则犹如睁眼睛,大千世界将在他面前白白流过。4、解放儿童的嘴巴,使他们有足够的言论自由,特别要有问的自由,从问题的解答中,可以增进他们的知识,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5、解放儿童的空间,让儿童从鸟笼似的学校里走出来,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中的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并向中外古今三百六十行学习。创造需要广博的基础。解放了空间,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挥其内自在的创造力。6、解放儿童的时间,是使儿童做支配时间的主人。给他们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的,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自己高兴干的事情,使他们不致失去学习人生的机会,养成无意创造的意向。培养积极创造力的措施有:1、需要充分的营养,儿童的体力与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有了适当的营养,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否则创造力就会被削弱,甚至夭折。

  欢迎下载

  精选

  2。、学要建立良好的习惯。日常行为有良好的习惯,才能向上飞跃产生高级的思虑追求。

  3、需要因材施教。要认识他们,发现他们的特点,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培养,切忌一刀切,一律化,要扬其长而补其短。

  陶行知的创造教育理论不仅适用于一般的儿童教育,也适用于学前教育。它不仅在当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即使在今天,仍具有极强的指导价值,21世纪需要的正是具有这种创造精神的人才。

  五、论幼稚师范教育的改革普及教育的最大难关是教师的训练。陶行知认为改革训练师地制度是普及幼稚教育的重要步骤之一。他主张采用两种途径来训练新型的幼儿教师。首先,要把旧的幼稚师范改造成新的幼稚师范。他说:“幼稚师范是要办的,但幼稚师范必须根本改造才能培养新幼稚园之师资。”旧的幼稚师范旧的幼稚师范培养的学生理论脱离实际,连一所像样的幼稚园都办不起来,这是旧幼稚师范的最大缺憾。而新型的幼师,是招收中学生,以幼稚园为中心,学生既在课堂上学习基本的理论知识没有在幼稚园中来学习如何办幼稚园。其次,陶行知认为不能专靠正式幼稚师范去培养全部的师资。他提出“艺友制”的方法来培养大批幼稚教育师资。他说:“艺,是艺术,也可以作手艺解。友,就是朋友。用朋友知道,跟着别人学艺术或手艺的,叫做艺友。幼稚园是一幅艺术的园地,幼稚教师的事业也是一种手艺。凡用朋友之道,跟着幼稚教师在幼稚园里学做幼稚教师的,便叫做幼稚园的艺友。”显然用这种方法来培养幼稚教师的方式就叫“艺友制”。陶行知指出:“发现艺友制之起因有二:一是由于感觉现行师范教育之缺憾,二是由于感觉各种行业施行施行艺徒之制实效。”陶行知十分欣赏其他行业实行徒弟制的效果。他说:“我们再看看木匠徒弟所做的桌椅,漆匠徒弟所做的牌匾,裁缝徒弟所做的衣服,不由要人觉得十分惭愧了。艺友制便是这种叹息惭愧的土壤里面发生出来的一根嫩苗。”陶行知指出徒弟制也有流弊,即“劳力而不劳心,师傅不肯完全传授,对对于徒弟之虐待。”因此陶行知主张采用徒弟之精华而去除他的流弊。这就是要“教师”和“徒弟”成为朋友。陶行知认为“跟朋友操练比从师来得格外自然,格外有效力。所以要想做好教师,最好是和好教师做好朋友。”因此“凡用朋友之道教人学做教师,便是艺友制师范教育”,而不称“艺徒制”。“艺友制”招收乡村教师之夫人、未婚妻、高小、中学毕业程度的女学生来训练。这样“乡村小学教师办小学,夫人办幼稚园,便可造成夫妻学校,减少乡村教师之寂寞。树立乡村家庭之模范,还可为乡村受过教育的妇女开一职业道路。”“艺友制”的一个根本观点就是学做幼稚教师要在幼稚园里学,才能得到真实的本领。艺友在幼稚园学习一般的教育理论,幼稚教育的过去与未来,儿童身心

  欢迎下载

  精选

  研究、一般的儿童教育方法、一般的儿童教育方法、幼稚园的一切技能,如医药、音乐、图画、手工、歌谣、故事谈话、游戏、读法、设备、布置、簿记……等。

  (实施艺友制的根本方法便是陶行知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级他所用概括的: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先生在做上教,学生在做上学,师生共教共学共做。)

  “艺友制”有以下两个特点:(1)学用结合,理论密切联系实际。艺友不仅在实践过程中学习基本理论,而且能学习到许多实际的技能。克服了学用分家的弊端。(2)“艺友制”培养师资学习时间以半年为限,周期短,比较经济。是一条结合当时中国农村实际,用穷办法来解决幼教师资的好途径。当然,陶行知强调运用“艺友制”并不排斥其他培养途径。相反,“艺友制”一定要与幼稚师范相辅而行,两者可起一种相互补充的作用。不是用“艺友制”来代替师范学校。此外,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宝库里,还有两点值得我们研究的。一是其生活教育理论在学前教育中的运用问题。生活教育理论虽然对普通学校教育并不都合适,但却符合学前教育的一般规律,在当前仍有指导意义。首先陶行知主张“生活即教育”,这是承认一切非正式的东西都在教育范围内。学前教育阶段是非正式学校教育阶段,强调寓教育与幼儿生活之中,使生活无时不含教育的意义。从一日来说,幼儿从入园、所起、晨检、早操、作业、游戏、自由活动、散步、进餐、午睡、入厕、回家……每一个环节,每一项活动都是幼儿学习的过程,也是教师教育的机会。《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规定,将教育内容“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使幼儿在园、所的全部生活,成为受教育的过程。其次,陶行知主张“社会即学校”,这可使教育的材料、方法、工具、环境、范围都极大的增加和扩大。学前教育机构的教育也不能只局限于狭小的教室里,也应使幼儿生活在大自然、大社会的怀抱里。如园所周围的街道、商店或电灌站、粮油加工站、节日氛围,人际关系以及自然景象、动植各物,无一不是学前教育的场所、范围和内容。《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要“充分利用周围环境的有利条件”,亦即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也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课堂。再次,陶行知主张“教学做合一”,这是使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以行求知,手脑并用。学前教育很适宜用教学做合一的方法,让儿童在活动中通过操作进行学习,教师在儿童的活动过程中进行教育、教学。对学前儿童切忌空口说教,应将教与学统一在做上,使教育切实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要“为幼儿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注重活动的过程,促进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

  欢迎下载

  精选

  还有一点值得研究的是,陶行知还十分重视开展乡村幼稚教育的研究工作。他说:“我们必须用科学方法去试验,必须用科学方法去建设。我们对幼稚园之种种理论设施都要问他一个究竟,问他一个彻底。我们对于幼稚园里样样活动都要站得住。我们要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建设一个省钱的、平民的、适合中国国情的乡村幼稚园”。他创办农村和工厂幼稚园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研究试验如何办好工农幼稚园的具体方法,以便普及于全国。1929年10月18日,成立了晓庄幼教研究会,会员为晓庄幼师指导员及幼稚师范生、晓庄中的志愿幼教者,外校志愿者。这是中国幼教史上唯一的一个专门研究农村幼儿教育的群众性组织。会员们在陶行知的领导下开展了儿童心理、儿童卫生、儿童教育师资培养等专题研究。陶行知以科学态度办园,并不盲目排外,他说:“我们一方面在这里干,我们,还要吸收别人的经验,我们要把英国的、法国的、日本的、意大利的、美利坚的……一切有关于幼稚教育的经验都吸收进来,我们来截长补短冶成一炉,来造一个今日之幼儿园!”陶行知和他的学生、同事对乡村学前教育的研究成果,体现在他们于30年代撰写的著作中,现已编入《陶行知幼儿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一书。

  综上所述,陶行知留给我国学前教育的遗产是全面、丰富、宝贵的。他的学前教育思想的特色:一是主张人民第一、教育为公,坚持为工农大众服务的方向。他是我国为工农服务的乡村和工厂学前教育事业的开拓者,二是重视儿童生活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要求根据“生活教育”的精神,采用教学做合一的方法。

  欢迎下载

  精选

  谢谢观看!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如有雷同纯属意外

  欢迎下载

  

  

篇四:陶行知的主要幼儿教育思想

  陶行知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积极倡导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幼儿教育不仅明确了方向问题而且他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特别是教学做合一的方法论在幼儿教育与实践中同样体现他提出并实践了以幼儿生活为中心改革幼儿教育学制教学内容和教育方法实施体智德美劳全面发展的幼儿教育

  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

  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范寅虎一、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陶行知(1893.11.10-1946.7.25),安徽歙(shè)县人,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既是一位教育家,也是一位社会学家,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优秀的大众诗人、杰出的民间外交家、伟大的民主战士(周恩来称之为无保留追随中国共产党的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是主张通过教育来改造中国社会的一名行动理论家。陶行知的一生是为中国人民的教育事业和民主、民族解放事业奋斗的一生,他去世以后,由全国53个人民团体进行了公葬,在他的遗体上覆盖着写有“民主之魂,教育之光”八个大字的旗帜,这是对陶行知一生最崇高的评价。作为教育家,陶行知既是一名教育理论家,又是一名教育实践家。在教育理论方面,陶行知最主要的贡献是创立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生活教育理论。在教育实践方面陶行知亲自创建了十几所学校或教育实体,最著名的有晓庄师范、育才学校、山海工学团、重庆社会大学等。在幼儿教育方面,他不仅有丰富深刻的幼儿教育思想,而且亲自创办了中国第一所乡村幼儿园,是中国乡村幼儿教育的先行者、开拓者。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对当前幼儿教育改革的启示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创立的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理论和学说。这一学说有三条基本的原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一)生活的、为了生活和在生活中进行的教育——“生活即教育”的含义及启示“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对生活与教育关系的基本命题。人们通常称“生活即教育”为生活教育的本体论。在陶行知看来,生活与教育是密不可分的。用陶行知的话来说,就是过的是什么生活,就是受

  什么教育;反过来,要想受什么教育就得过什么生活。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一是教育来源于生活,生活决定教

  育;二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教育、在生活中进行的教育才能称得上真正的教育;三是教育可以促进生活,提高生活,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过更有意义的生活,从而使学生受更有意义的教育。这一原理可以概括为生活的、为了生活和在生活中进行的教育。

  陶行知主张“生活即教育”,并不是要把生活与教育混为一谈,抹杀生活与教育

  的区别,而是反对把教育与生活对立起来或把教育从生活中剥离出来,搞所谓的纯正的教育。生活教育的实质是以生活为中心教育,而反对以文化为中心、以学科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文字为中心、以考试为中心的教育。

  生活即教育给幼儿教育的启示是幼儿教育应该以幼儿生活为中心,要从幼儿生活的需要出发开展教育,在健康的、科学的、有趣的生活中使幼儿受到生动活泼的教育,得到和谐愉快的发展。

  农村幼儿园应该关注农村生活及农村幼儿的生活,并从农村幼儿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幼儿受健康的、科学的、有趣的教育。

  十年前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其核心的观念,就是要以幼儿的生活为中心开展教育。在《纲要》中共有33处使用“生活”一词,出现的频率仅次于教育(76)、活动(60)、学习(35),居于第四位,是纲要中使用最多的五个关键词之一(还有一个是发展,出现29次)。在前面各位老师的讲座中,也时时处处体现着生活教育的理念。

  (二)社会的、应济社会需要的、运用社会力量进行的教育——“社会即学校”的含义及启示

  “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的场所论。这一原理是与“生活即教育”密切联系的,既然生活就是教育,那么生活的场所就是教育的场所,整个社会都是我们生活的场所,所以整个社会就都是教育的场所。陶行知主张“社会即学校”,并不是主张完全取消学校与社会的区别,使教育退回到原始社会去。对这一问题,陶行知有句名言:“不应济

  社会的需求便是盲目的教育,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的教育。”可见,陶行知主张“社会即学校”的目的一是要应济社会的需要,二是要运用社会的力量。也就是要运用社会的力量解决社会的问题。

  这条原理启示我们:幼儿教育不能关门(园)办学,而要与社会打成一片,社会中的工厂、农村、部队、机关……,自然界的鸟兽鱼虫、日月星辰、风霜雨雪、四季交替……都是丰富的教育资源,工人、农民、干部、幼儿家长……都是可以依靠的教育力量。

  目前,我国的许多幼儿园都是紧关大门的,据说这是出于安全的需要。陶行知并不反对保护儿童安全,相反,他把儿童的生命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关键的问题是,我们不应该从心理上与社会隔绝,用陶行知的话说就是要拆除我们与社会之间的“心墙”。

  自然,农村幼儿园不能脱离开农村社会而独立存在,农村幼儿园必须运用农村社会的力量,解决农村幼儿生活、成长、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三)行动的、为了行动和在行动中进行的教育——“教学做合一”的含义及启示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的方法论。从字面上来看,可以理解为,教法、学法、做法是合而为一的,教的过程就是学的过程,同时也是做的过程。比如游泳,教师(教练)是边游泳,边示范,这既是一个做的过程,也是一个教的过程;学生是边游泳,边模仿,既是一个做的过程,也是一个学的过程。

  在陶行知看来,人类所有的活动都包含有教学做三层意思。三者统一于一个方面,即“做”的方面。教与学都是以做为基础的。做是什么,做就是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过程,可以理解为行动,也可以理解为实践。但不能简单理解为动手,做既需要动手,也需要动脑。真正的做是在动手的同时去动脑,是手脑并用,手脑双挥。

  陶行知认为,“教学做合一”是人类活动的普遍规律,是基本的“事理”,也是基本的“学理”,这一原理具有普世价值。真正的教育必须是“教学做合一”的,也必然是“教学做合一”的。

  这一原理的提出来源于陶行知对行知关系的科学认识。陶行知早

  年曾信仰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的学说,把自己的名字由陶文濬改为陶知行,后来陶行知在实践中逐步认识到,先知后行、知而后行的理论是不对的,是唯心主义的,正确的提法应该是“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所以他又把自己的名字由“知行”改为了“行知”。在此后的实践中,陶行知又进一步认识到行动产生知识,知识又进一步指挥行动,在行动中又进一步产生知识,行——知——行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前进的过程,行知是合一的。所以,他第三次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行知行,并创造了一个字“”,陶行知说,就把这个字读作“干”吧。

  有的老师在给大家做讲座时说幼儿学习是一个“知、信、行”的过程,并说成人是“知易行难”,幼儿是“知难行亦难”,这种观点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来是站不住脚的。

  这一原理对幼儿教育的启示是:幼儿教育不能搞纯粹的知识灌输,不能“君子动口不动手”,而应该引导孩子在行动中探索外部世界,认识客观事物,促进身心发展。

  在幼儿园的“做”是什么?幼儿的做我们可以称之为游戏,可以称之为学习,也可以称之为活动,还可以称之为工作。在《纲要》中,有60处提到“活动”,有35处提到学习,仅有3处提到游戏,虽然有14次提到工作,但指的是教师的工作,而不是幼儿的工作。这对幼儿活动特征的把握上我个人认为是有一点欠缺与不足的。

  幼儿的活动能称之为工作吗?他们做的是什么工作呢?与陶行知同时代的,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儿童在从事着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这一工作叫做“创造人”的工作。蒙台梭利认为是儿童创造了成人,不是成人创造了儿童。“不经历童年,不经过儿童的创造,就不存在成人。”

  生活教育理论在幼儿教育中可以施行吗?答案是肯定的,不仅是说我们可以在幼儿教育中运用生活教育的原理、原则与方法,更重要的是你可以不知道生活教育理论,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你必须是一名生活教育者。

  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学说,至今无人能超越,那是因为她是一名

  真正的生活教育者。在她的著作《有吸收力的心理》一书中,专门有一章是论述“生活教育”的。我把这一章的开头一段内容给大家抄录如下:

  “为了在本文开头即阐明自出生起开始的生活教育的真正含义,有必要进行详细的叙述。世界上有一个国家的领袖——他就是甘地——不久前宣布教育必须与生活共存,不仅如此,他还说教育的中心点必须是维护生活。世俗和宗教领袖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还是第一次。另一方面科学不仅已经宣布这是非常必要的,而且自本世纪初以来一直在证实将教育延伸至整个生活是切实可行的,然而却没有一个公共教育部接受这一思想。我们当前的教育只重视方法、目标及社会目的,但人们仍然可以说它并未将生活本身考虑在内,在不同国家所有法定的教育方法中没有一个旨在帮助自出生开始的个体,并保护其发展。目前形成的教育是一种既与个体生活分离又与社会生活分离的教育。”

  三、陶行知关于幼儿教育的具体主张(一)论幼儿教育的对象对幼儿教育的对象,陶行知未曾有过专门的论述,但从陶行知对幼儿教育意义的论述和陶行知幼儿教育的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陶行知所指的幼儿教育是指六岁以前的教育。陶行知当时称之为幼稚教育。不能单纯理解为幼儿期(3-6岁)的教育。这样理解,才符合陶行知所倡导的“出世但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的终身教育思想。(二)关于幼儿教育的意义,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1、幼儿教育是最重要的基础教育,教人要从小教起陶行知非常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他说:“凡人生所需要的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换句话说,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这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须顺着他继长增高地培养上去,自然成为社会优良的分子;倘使培养得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这些儿童升到学校里来,教师需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去纠正他们已成的坏习惯、坏倾向、坏态度。真可算事倍功半。至于不负责任的教师,那里顾得到这些。他们只一味的放任,偶然亲自看见学生做坏事,也不过给儿

  童一个消极的处分。于是坏习惯、坏倾向、坏态度蓬蓬勃勃的长,不到自害害人不止。”因此,陶行知认为,幼儿教育是人生最基础的教育,教人要从小教起。

  2、幼儿教育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大计陶行知认为,幼儿教育不仅是人生发展中最重要的基础教育,而且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大计。他说:“幼儿比如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荣滋长。否则幼年受了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材。所以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小学教育应当普及,幼稚教育也应当普及。”幼年的生活是最重要的生活,幼年的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国家要兴旺,社会要发展,都必须从幼年起开始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人才。3、幼儿教育有利于妇女劳动力的解放陶行知认为,工厂和农村最需要幼儿园,如果工厂附近办起了幼儿园,可以使女工既不必心挂两头,又能使他们手边无拖累,则做工效率自然也要提高好多。至于农村,同样需要幼儿园,农家妇女在农忙时,小孩子跟前跟后,真是麻烦,假如有一个地方替他看孩子,他们真是感激不尽了。陶行知认为:中国以农立国,十有八九住在乡下,要使人民都受到教育,必须到民间去,到乡下去。“倘使农村有了幼稚园,就能给这些孩子一种相当的教育,并能给农民一种最切要的帮助。”总之,无论是工厂还是农村,工人、农民都需要幼儿园。有了幼儿园,孩子们既能接受教育,又能解放劳动力,有利于社会发展,人民富裕。(三)建设中国的、平民的、省钱的幼儿园——幼儿园的标准在旧中国,幼儿园同其他学校教育一样,先是照搬日本,后又仿效欧美,不仅严重脱离中国实际,而且还成为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的阵地之一。陶行知对旧中国幼儿教育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并提出创办具有中国特色的幼儿园的主张。陶行知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当时国内幼儿园害了“三种大病”。一是外国病。这就是“取法外国,不适国情”。“他们弹的是外国的钢琴,唱的是外国歌,讲的是外国故事,玩的是外国玩具,甚至吃的

  是外国点心。中国的幼稚园几乎成了外国货的贩卖场,先生做了外国货贩子,可怜的儿童居然做了外国货的主顾。”二是花钱病。这就是“费用太大,不能普及”。国内幼儿园花钱太多,有时甚至超过小学的好几倍,原因是所用的东西都是外国货,费钱既多,自然不易推广。三是富贵病。幼儿园花钱多,家长就得多弄钱。学费高了只有富贵人家的子弟才能进得起,才可以享受幼儿教育,穷人家的孩子是进不去的。所以,幼儿园成了富贵人家的专用品,成了富贵人家显示特权的专门场所,平民是没有份的。

  陶行知认为,我国是农业国,国民的85%是农民,住在乡下,要想推广幼儿教育,让农民孩子接受教育,就必须彻底革除三种流弊,幼儿园只有下乡,才能收到普及的效果。陶行知下定决心改革幼儿园的三种弊病,要把外国化的幼儿园变成中

  国人自己的幼儿园,把花钱多的幼儿园变成省钱的幼儿园,把富贵人家的幼儿园变成平民的幼儿园,其具体措施是:

  1、建设中国的幼儿园。陶行知针对当时幼儿园的外国化弊端指出,“我们在这里要力谋幼儿教育之适合国情,但不采取狭义的国家主义。”他说:“我们要充分利用眼前的音乐、诗歌、故事、玩具及自然界陶冶儿童,必须以家园所出的为中心,至于外国的也不能一概地摒弃。对于那些合乎科学的,符合儿童发展规律性的,在中国当时社会条件下可行的、有用的东西都要加以吸收应用。我们要把英国的、法国的、德国的、日本的、意大利的、美利坚的……一切关于幼儿教育的经验都吸收进来,我们来截长补短冶成一炉,造成一个今日的中国式的幼儿园。”

  2、建设省钱的幼儿园。陶行知始终坚持一定要用少的金钱办出好的教育的观点。他一再指出,最需要幼儿园的地方是乡村与女工区,女工区的幼儿园还可由工厂负担经费,而乡间是民穷财尽,费钱较少的小学尚且不易普及,何况费钱加倍的幼儿园呢?他认为只有用省钱的办法去谋根本的改革,幼儿园才有普及的希望。第一个办法是打破外国偶像,不迷信外国人。第二个办法是自己培养师资,首先是挑选本乡天资聪敏、善良厚道的妇女对其进行训练,之后由他们教导本乡

  儿童。其次是实行“艺友制”。艺友就是从师做徒弟,从做上学,从做上教。“艺友制”采“徒弟制”的精华而去除其糟粕,由每所幼儿园有经验的教师每年训练两三位“徒弟”,这样,多办一年幼儿园,就多训练一年师资,有了教师就能开办幼儿园。第三个办法是发动本村小学及本村工匠仿制玩具。陶行知认为这三个办法同时实行,即可以实现办省钱的幼儿园的愿望。

  3、建设平民的幼儿园。要建设平民的幼儿园,一是要省钱,二是要适合乡村儿童的生活习惯,三是要应济平民的需要。花钱既省,取费自廉,平民的儿童当能享受机会均等。教师取之乡间,与村儿童生活气味相投,自易亲近。能应济平民的需要,自有彻底平民化之可能。所以,倘使办理得当,乡村幼儿园可以先小学而普及。

  (四)实施全面发展的幼儿教育——幼儿教育的组成部分陶行知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积极倡导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幼儿教育,不仅明确了方向问题,而且他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特别是“教学做合一”的方法论在幼儿教育与实践中同样体现,他提出并实践了以幼儿生活为中心,改革幼儿教育学制,教学内容和教育方法,实施体、智、德、美、劳全面发展的幼儿教育。1、培养健康的生活,实施健康的教育陶行知十分重视儿童的身体健康,把保障儿童健康看做是幼儿园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他说:“儿童健康比什么都要紧”,希望大家把儿童健康当做幼儿园里面第一重要的事情,要求幼儿园教师应当做健康之神。为此,陶行知主张幼儿园教师必须受过严格的卫生训练,否则幼儿园恐怕要变成传染病中心。当然,陶行知倡导健康教育,并不是主张消极地防止疾病,而是主张积极地锻炼身体,增强儿童对于疾病的抵抗力。在他创办的幼儿园里,为使幼儿身体得到锻炼,教师除组织好室内活动外,还开展更多的户外活动,同时,教师还针对幼儿实际生活向他们进行日常卫生常识教育,如饮食卫生、睡眠卫生、活动卫生等教育,使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自觉地维护身体健康,长大以后成为有生活能力的国民。2、向幼儿进行科学教育,培养他们从小热爱科学

  陶行知非常重视儿童的科学教育,早在1925年就指出:“科学教育应从儿童时代下手”。他还说:“整个世界都是向科学猛进,我们中国必须受科学的洗礼,才能在科学世界中适于生存。但是要想创造科学的中国,必须培养科学人才幼苗,才能达到目的。”1932年,陶行知特意指出,幼儿园要重视科学训练,要求幼儿园开辟新途径,创造新材料,重新改造现有的故事、游戏、歌曲,公主、王子的童话时代已经过去了。他提倡小孩子“玩科学把戏”,他说:“我们提倡科学,就是提倡玩把戏,提倡玩科学把戏,科学的小孩是从玩科学的把戏中产生出来的。我们要小孩玩科学的把戏,先要自己将把戏玩给他看,任小孩子自由的去玩,不能加以禁止,不能说玩把戏的孩子是坏蛋。”1937年秋,他给二子晓光、三子陶刚写信说:“你们知道现在是一个科学的世界,科学的世界里应该有一个科学的中国,科学的中国要谁去创造呢?要小孩子去创造!等到中国的孩子都成了科学的孩子,那时候,我们的中国便自然而然的变成科学的中国了。”陶行知不仅重视儿童早期的科学教育,而且身体力行,亲自教儿童“玩科学把戏”,积极创办自然学园,提倡把科学下嫁给儿童。他亲自主编儿童科学丛书近百种,为儿童学科学、爱科学创造了条件。

  3、重视幼儿的劳动教育,培养幼儿从小热爱劳动陶行知一贯主张教育必须与生产和生活相结合,尤其重视对幼儿从小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良好品德教育。他主张每个幼儿园必须有一个小农场供幼儿从事劳动,让孩子们“种几颗黄豆”,“养几只老母鸡”,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这不仅可以从小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良好品德,而且对开发幼儿智力,提高他们接触和认识环境的能力有重要作用。1929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著名教育家、设计教学创造者克伯屈(1871-1965)访华,来参观中国的教育,当时对中国的幼儿园有一句很尖刻的批评,他说:“现在中国的幼儿园还是25年前的幼儿园。”陶行知就问克伯屈:“中国的幼儿园还是25年前的幼儿园,当然不是今日的幼儿园,究竟什么叫做25年前的幼儿园,什么叫做今日的幼儿园呢?”克伯屈说:“25年前的幼儿园,就是一切都是机械

  的,同是一律的天天在那里拍拍手,走走圆圈,一个教师在那里弹着琴。……总之,一切活动都是机械的,千篇一律,万篇一律,一成不变的。”陶行知说:“你只是看到中国幼儿园的一小部分,还有一大部分不是这样的,我可以带你去看看。”陶行知带他到晓庄幼稚园和燕子矶幼稚园的农场去看小朋友所种植的东西,克伯屈看后大加赞赏,说:“这些我在外国倒还没有看见过,这是很好的一种方法。”

  (五)幼儿教育的内容、途径与方法1、以幼儿生活为中心,以家乡教材为中心陶行知非常重视幼儿园的教材建设问题。为了使幼儿教育同幼儿实际生活相联系,陶行知主张对过去幼儿园的课程和教材进行审查和重新编写。他在《审查编辑幼稚园课程及教材案》中提出,全国所有幼儿园的课程与教材多半是从外国来的,不太适合国情,“叫小孩子爬在地上做猫捉老鼠的游戏,是要有极干净的地板才好做的……用极精致的纸印刷极美丽的图来给小孩子认字,这是不适宜大多数的一般的幼稚园的”。因此,他要求以幼儿生活为中心,以家乡教材为中心,就地取材。乡村幼儿园更应适合乡村儿童的生活。他说:“我们不要搬洋货,也不要骛时髦,只求适合于乡村儿童的生活。”为了勉励小孩子“立大志、求大智、做大事”,陶行知经常亲自为幼儿编写教材,编写有《我是小孙文》、《我是小牛顿》、《我是小盘古》等儿歌。同时,为了培养幼儿的爱国主义思想,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形势下,他为儿童编写了许多反帝爱国的诗歌,教育孩子们打倒帝国主义,联合起小拳头向敌人进攻。2、改革传统方法,依据年龄施教陶行知坚决反对脱离幼儿年龄特征,把他们视为“小大人”的传统的幼儿教育方法。他认为,幼儿园教师必须热爱幼教工作,要关心和爱护幼儿,懂得幼儿心理特征,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施教,决不可漠视小孩子的需要、兴趣、能力、性格和情感。“中国以前有一个很不好的观念,就是看不起小孩子。把小孩子看成小大人,以为大人能做的事小孩也能做。所以五六岁的小孩,就要他读《大学》、《中庸》。换句话说,就是小孩子没有地位。我们主张生活即教育,要是

  儿童的生活才是儿童的教育,要从成人的残酷里把儿童解放出来。”陶行知还告诫人们:“我们对于儿童有两种极端的心理,都于儿

  童有害。一是忽视;二是期望太切。忽视则任其像茅草样自生自灭,期望太切难免有揠苗助长,反而促其夭折。所以合理的辅导是解除儿童痛苦、增进儿童幸福之正确路线。我们必须沿这路线进行,才能使儿童脱离苦海进入乐园。”

  3、重视家庭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重视幼儿教育,不是创办几个幼儿园,把孩子往幼儿园一送就完事大吉了。陶行知认为,幼儿教育是家长与幼儿园共同的责任。家长在幼儿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陶行知在倡导开办幼儿园的同时,对家庭教育也进行了研究。在家庭教育方面,他有三点意见值得重视。(1)母亲在幼儿教育中的发挥着更大的作用。所以需要对母亲进行培训。陶行知指出:“要培养小学生,先须培养幼稚生,更须培养婴儿,即须培养婴儿的母亲,那才是根本的办法。不注重母教要想把小学办好,比如是水中捞月,如何可能?”(2)父母对于子女教育应该有一致的态度。“做父母的对于子女的教育应有一致的措施。中国家庭教育素主刚柔并济。父亲往往失之过严;母亲往往失之过宽。父母所用的方法是不一致的。虽然有时相成,但流弊未免太大。因为父母所施方法之宽严不同,子女竟至无所适从,不能了解事理之当然。并且方法过严则易失子女之爱心;过宽则易失子女之敬意。”关于宽严问题,陶行知认为只能根据事体的大小来确定,哪些事应该严?哪些事应该宽?父母需要有一致的态度。该宽的父母都要宽,该严的父母都应严。不能是父亲一味地严,而母亲一味地宽。这样做是有害于儿童的成长的。(3)反对溺爱。陶行知倡导“爱满天下”,但这种“爱”是一种责任,是一种教育,不是对孩子行为的限制,这也不许动,那也不许碰,更不是溺爱。针对有些家长对孩子百般溺爱的教育方式,陶行知

  指出:“爱的教育容易捧,容易哄。溺爱是有害的,把小孩拉住使他们不能向前跑。小孩所需要的不是爱而是了解。”

  (六)六大解放——幼儿教育的基本原则在陶行知看来,教育的使命就是解放人,即“使人成为人”。儿童不是知识的容器,不是做题的机器,而是社会的主人,社会的创造者。幼儿是未来世界的创造者,教育必须从小培养儿童创造的品质,基本的指导思想就是要实现儿童的六大解放。1、解放儿童的头脑。我们要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先要把儿童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解放出来,让儿童自己去想。2、解放儿童的双手。人类自从直立行走以来,前脚变成了一双可以自由活动的手,进步便一日千里,超越一切动物。假使人类把手束缚起来,就不能执行头脑的命令,就不能有创造发明。中国对于小孩子一直是不许动手,动手就要打手心,往往因此摧残了儿童的创造力。只有解放儿童的双手,让他自己去干,才会有创造发明。3、解放儿童的眼睛。要让儿童自己去观察,自己去看世界,不要给儿童戴上有色眼镜。4、解放儿童的嘴。“小孩子有问题要准许他们问,从问题的解答里,可以增进他们的知识。……但中国一般习惯是不许多说话。小孩子得到言论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的创造力。”5、解放儿童的空间。“我们要解放儿童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中之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并且向古今中外三百六十行学习。创造需要广博的基础。解放了空间,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挥其内在的创造力。”6、解放儿童的时间。陶行知认为,一个茶杯要有空位方可盛水,批评当时的一般学校把儿童的时间排得太紧,不能创造,特别是对当时的考试制度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他指出:“我个人反对过分的考试制度的存在,一般学校把儿童全部时间占据,使儿童失去学习人生的机会,养成无意创造的倾向,到成人时,即使有时间,也不知道怎样

  下手去发挥他的创造力了。创造的儿童教育,首先是为儿童争取时间之解放。”

  

  

篇五:陶行知的主要幼儿教育思想

  .....................最新资料整理推荐.....................

  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陶行知一生致力于民主运动和教育事业,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毛泽东语),也是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开拓者。学前教育问题是陶行知先生一生中始终关心的问题,他身体力行地为我国幼教事业的发展做了许多具体的工作,为我国学前教育的平民化、科学化奠定了扎实的基础。陶行知认为学前教育相当重要。在《如何使幼稚教育普及》中他写道:“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如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荣滋长,否则幼年受到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材。”整理和研究陶行知先生的学前教育思想,对发展和改革幼教事业,以适应21世纪的需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陶行知学前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一)重视学前的早期教育陶行知十分重视学前教育,他认为“出世就是破蒙”,他说:“人格教育,端赖六岁以前之培养。”“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需顺着他继长增高的培养上去,自然成为社会优良的分子;倘使培养得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先生就是那么形象通俗地阐明学前教育的重要性。陶行知继承了我国古代“教儿婴孩,教妇初来”的朴素教育思想,并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加以论证说明。他在《创造乡村幼稚园宣言书》中指出:“从福禄倍尔发明幼稚园以来,世人渐渐的觉得幼儿教育之重

  1

  .....................最新资料整理推荐.....................

  要;幼儿童学者告诉我们,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他还指出“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小学教育应该普及,幼稚教育也应当普及。”因此,绝不能漠视小孩子的需要、能力、兴味、情感,从而不知不觉地漠视了他们的教育。陶行知先生大声疾呼:“我们必须唤醒国人明白幼年的生活是最重要的生活,幼年的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

  (二)指出中国学前教育的问题所在20世纪初,学前教育开始在中国兴起,然而,在中国幼教的初创阶段,从办园精神、教育制度到教学内容等等,几乎完全照搬日本和美国,因此“洋化”色彩十分浓厚。这既不利于中国幼教的发展,也不利于幼教的普及和推广,同时也使广大平民百姓的子女失去了接受幼儿教育的机会。这种状况令有志于发展中国幼教事业的有识之士感到担忧,他们大声疾呼要改革幼儿教育现状,建立中国式、平民化的幼儿教育体系。陶行知就是其中一位杰出的代表。他相继发表了一系列文章,不仅强调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而且对如何创办中国式的幼儿园也提出了自己的设想。他指出,目前国内的幼稚园普遍害了“三种大病”:一是外国病。一切照搬外国的东西,弹的是外国钢琴,唱的是外国歌曲,讲的是外国故事,玩的是外国玩具,甚至于吃的是外国点心。在这些幼稚园里,除了幼儿和教师是中国人外,哪还有一点中国的影子?二是花钱病。由于这些幼稚园一切仰仗于外国,因此代价高昂,花钱太多,在贫困落后的中国很难普及。三是富贵病。幼稚园收费很高,只有富贵人家的子女才上得起,一般平民子弟则望而却步,因而也就失去了

  2

  .....................最新资料整理推荐.....................

  受教育的机会。(三)走出适合中国实际的路子在指出了当时中国学前教育问题的根源之后,陶行知指出,要想

  普及学前教育,必须创办适合中国国情的幼稚园。具体来说,就是要利用现有的音乐、诗歌、故事、玩具及自然界来陶冶儿童,自编幼儿教材,使之“中国化”;因陋就简,以最少的投入办出好的幼儿园,使之“经济化”;加强对乡村幼儿师资的培养,在工厂区和乡村大量创办幼儿园,让平民的子女都有受教育的机会,使之“平民化”。陶行知经过调查研究,认为“工厂和农村是幼稚园可以发现的新大陆”,并对创办平民幼儿园的可行性及发展前景作了充分的、令人信服的论证。陶行知指出,创办平民幼儿园不仅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而且对于广大工人和农民朋友来说也是现实的需要。因为在工厂区,妇女既要上班又要带孩子,十分辛苦,但又无钱将孩子送入收费高昂的幼儿园。在中国乡村,幼儿园更是格外需要。农忙的时候,农夫、农妇们异常忙碌,村中幼儿不是跟前跟后,就是没人照应,小孩子就成为家长们的累赘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既能使小孩子受到教育,收费又便宜的幼儿园,家长们肯定都会乐意将孩子送入幼儿园就读。所以乡村幼儿园的功效比城市幼儿园还要大。陶行知进一步指出,乡村幼儿教育若能推广便可以为受过教育的妇女开创一个新的职业,从而使乡村幼儿园成为乡村妇女运动中心,促进乡村妇女的解放运动。可以看出,陶行知的上述思想主张完全是从民众利益出发的,是为广大民众服务的。因此,陶行知被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是当之无愧的。陶行知提出的“省钱的(经

  3

  .....................最新资料整理推荐.....................

  济的)平民的适合国情的”这一办园原则,不仅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时中国幼教事业的“洋化”倾向,促进了幼教事业的重大转变,而且为中国幼教事业指明了发展方向。即使在今天来看,陶行知的这些理论思想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关于幼儿教育的师资培训陶行知认为:“普及教育的最大难关是教师的训练。”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陶行知提出了培养幼儿教育师资的两种途径。1.大力创办幼稚师范学校陶行知提出“幼稚师范必须根本改造,才能培养新幼稚园之师资”。在《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幼稚师范院简章》中陶行知提出,乡村幼稚师范的宗旨在于造就能与乡村儿童妇女共甘苦,以谋乡村儿童妇女幸福之增进的幼稚园教师。在师范教育课程内容的设置上,他主张安排儿童文学、园艺、美术、音乐、自然科学、医疗卫生、家庭伦理以及幼稚园活动等。通过“教学做”的方法,使幼儿师范生获得实际有用的知识,培养出“看护的身手,科学的头脑,儿童的伴侣,乡村妇女的朋友和导师。”陶行知认为,唯有这样,方能在全国较早地普及幼稚教育。2.采用“艺友制”培训幼儿教师何为“艺友制”呢?陶行知是这样解释的:“艺是艺术,或可作手艺解。凡用朋友之道教人学做艺术或手艺便是艺友制。”“所以要想做好教师,最好是和好教师做朋友,凡用朋友之道教人学做教师,便是艺友制师范教育。”在他看来,这种办法不但是最有效力之教师培养法,

  

篇六:陶行知的主要幼儿教育思想

  陶行知的幼儿教育思想与实践陶行知(——),中国人民教育家、民主革命家、中国民主同盟的19461891主要领导人之一。他一生经历了无数的艰辛和危难,对改革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教育,建立适合中国实际的新教育,进行了不行的实践和探索。他的幼儿教育思想与实践,仅是他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中的一小部分。一、生平和教育活动陶行知原名文濬(jun),后改知行,最后改名行知。1891年10月18日生于安徽歙县,陶行知幼年家境贫寒,得亲友帮助舍得就读私塾。1906年入歙县基督教内地会所办的崇一学堂,接受了西方文化科学的教育。1909年考入南京金陵大学文学科学习期间他关心时局,拥护辛亥革命,组织演讲会、爱国募捐等活动,先后担任金陵大学学生会主办的学报《金陵光》的中文编辑和主笔,宣传民族、民主革命思想。1914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金陵大学,获得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文科学士学位。同年秋,他赴美留学,入伊利诺大学就读,一年后获政治硕士学位,后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教育,师从杜威、孟禄。1917年获“都市学务总监”资格文凭。1917年回国后,陶行知开始从事他的教育活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反对旧式教育,主张教育改革1917年秋回国,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教务主任兼教育科主任,讲授《教育学》、《教育行政》、《教育统计》等课程介绍实用主义理论,开始他富于创意而又充满艰辛的教育生涯。南高并入东南大学,陶行知任教育科、教育系主任。其间他反对“沿袭陈法,仪型他国“,主第将“教授法”改为“教学法”。他促成南京高师首次招收本科女生,成为我国大学开放女禁的最早实行者。1921年底,与蔡元培等发起成立中华教育改进社,主张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收回教育权利,推动教育改进,主办《新教育》杂志,力倡改造中国教育。(二)进行办学试验,推行平民教育为了改革旧教育,提倡新教育,陶行知着力进行办学试验,如举办南京高师暑期学校、南京安徽公学、平民初级学校等,这些早期的重要办学活动对他的教育思想发展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他决心“要用四通八达的教育来创造一个四通八达的社会。”1923年6月他和黄炎培等人组建了南京平民教育促进会,编写《平民千字课》课本。为了推行平民教育,他辞去了东南大学教育系主任之职,放弃了每月400银元的高薪,风尘仆仆奔走全国十几个省市,他说“凡我所到的地方,就是平民教育到的地方。”几年间平民教育运动使成千.上万的平民受到了教育。

  1923——1926年他以主要精力从事平民教育运动。与朱其慧、晏阳初等人发起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编写《平民千字课》,后赴各地开办平民识字读书处和平民学校,推动平民教育运动。

  ------------学资学习网-------提供考研资料-------

  (三)投身乡村教育运动,创办晓庄师范学校在平民教育处于高潮的时候,陶行知冷静地看到:“中国以农立国,十有八九住乡下,平民教育是向民间去的运动,就是到乡下去的运动。”所以他响亮地提出了“到民间去”、“到乡下去”的口号。1926年1月他提出了“师范教育下乡运动”,并撰文为乡村教育确定了基本任务:“乡村师范学校负有训练乡村教师,改造乡村生活的使命。”陶行知在从事平民教育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中国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占全国人口80%以上的农民教育的问题,遂开始致力于乡村教育。陶行知在他起草的《中华教育改进舍改造乡村教育宣言书》中提出,要筹集100万元基金,征集100万位同志,提倡100万所学校,改造100万个乡村的宏大计划,这在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下虽然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他却身体力行。1926年10月,陶行知创办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所乡村幼儿园——南京燕子矶幼稚园。他呼吁,我们一定要用科学的方法,建设中国的、省钱的、平民的乡村幼稚园。1927年,他与东南大学教授赵叔愚在南京北郊晓庄一起创办了乡村师范学校晓庄学校。在此期间,他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在劳力上劳心”等教育主张,形成了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同时以晓庄为基点,先后创办了小学师范院、幼稚师范院等,包括中心小学8所、中心幼稚园5所、民众学校3所以及中心茶园、乡村医院等。由于晓庄师范那在全国影响很大,1929年12月14日,上海圣约翰大学为表彰陶行知对中国教育科学的贡献,授予他科学博士的学位。1930年2——4月,晓庄师范师生为反对英、日军舰侵入长江和支援下关工厂工人反帝大罢工,举行游行示威。国民党南京政府因此下令封闭晓庄师范,逮捕革命青年,并通缉陶行知,被迫流亡日本。陶行知乡村教育的实践中走上了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对中国新教育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探索和开拓,说明他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重要时期。(四)开展“科学下嫁”,创办山海工学团在日本,虽时间不长,但他对日本科学技术发达促成了国家的强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了使中国效法日本走工业化道路,他决心开展“科学下嫁”运动,普及科学知识,培养科技人才。他主张科学要从儿童教起,要使“人人都能享受”科学知识。他说:“做一个现代人,必须懂得现代化的知识,我们必须拿着现代文明的钥匙才能继续不断地开发现代文明的宝库,保证川流不息的现代化。”在三十年代初期,他就能看到科学技术和科技教育的重要性,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1931年由日本回到上海,从事科学普及教育,提倡“科学下架运动”创办“自然科学园”、儿童科学通讯学校,组织编写《儿童科学丛书》等,搞教育救国和科学救国。1932年,他提出创办工学团的主张,随即创建山海工学团和晨更工学团等,工学团也曾开展办小学、幼儿园的活动,并积极推行小先生制,大力普及劳动大众教育。(五)推行国难教育和战时教育,出访26国

  

篇七:陶行知的主要幼儿教育思想

  陶行知的幼儿教育思想与实践陶行知(1891——1946),中国人民教育家、民主革命家、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一生经历了无数的艰辛和危难,对改革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教育,建立适合中国实际的新教育,进行了不行的实践和探索.他的幼儿教育思想与实践,仅是他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中的一小部分。一、生平和教育活动陶行知原名文濬(jun),后改知行,最后改名行知。1891年10月18日生于安徽歙县,陶行知幼年家境贫寒,得亲友帮助舍得就读私塾.1906年入歙县基督教内地会所办的崇一学堂,接受了西方文化科学的教育。1909年考入南京金陵大学文学科学习期间他关心时局,拥护辛亥革命,组织演讲会、爱国募捐等活动,先后担任金陵大学学生会主办的学报《金陵光》的中文编辑和主笔,宣传民族、民主革命思想。1914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金陵大学,获得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文科学士学位。同年秋,他赴美留学,入伊利诺大学就读,一年后获政治硕士学位,后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教育,师从杜威、孟禄。1917年获“都市学务总监”资格文凭。1917年回国后,陶行知开始从事他的教育活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反对旧式教育,主张教育改革1917年秋回国,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教务主任兼教育科主任,讲授《教育学》、《教育行政》、《教育统计》等课程介绍实用主义理论,开始他富于创意而又充满艰辛的教育生涯。南高并入东南大学,陶行知任教育科、教育系主任。其间他反对“沿袭陈法,仪型他国“,主第将“教授法”改为“教学法”。他促成南京高师首次招收本科女生,成为我国大学开放女禁的最早实行者。

  1921年底,与蔡元培等发起成立中华教育改进社,主张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收回教育权利,推动教育改进,主办《新教育》杂志,力倡改造中国教育。

  (二)进行办学试验,推行平民教育为了改革旧教育,提倡新教育,陶行知着力进行办学试验,如举办南京高师暑期学校、南京安徽公学、平民初级学校等,这些早期的重要办学活动对他的教育思想发展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他决心“要用四通八达的教育来创造一个四通八达的社会."1923年6月他和黄炎培等人组建了南京平民教育促进会,编写《平民千字课》课本。为了推行平民教育,他辞去了东南大学教育系主任之职,放弃了每月400银元的高薪,风尘仆仆奔走全国十几个省市,他说“凡我所到的

  地方,就是平民教育到的地方.”几年间平民教育运动使成千上万的平民受到了教育。‫ﻫ‬

  1923-—1926年他以主要精力从事平民教育运动。与朱其慧、晏阳初等人发起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编写《平民千字课》,后赴各地开办平民识字读书处和平民学校,推动平民教育运动。

  (三)投身乡村教育运动,创办晓庄师范学校在平民教育处于高潮的时候,陶行知冷静地看到:“中国以农立国,十有八九住乡下,平民教育是向民间去的运动,就是到乡下去的运动。"所以他响亮地提出了“到民间去"、“到乡下去”的口号。1926年1月他提出了“师范教育下乡运动”,并撰文为乡村教育确定了基本任务:“乡村师范学校负有训练乡村教师,改造乡村生活的使命。”陶行知在从事平民教育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中国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占全国人口80%以上的农民教育的问题,遂开始致力于乡村教育。陶行知在他起草的《中华教育改进舍改造乡村教育宣言书》中提出,要筹集100万元基金,征集100万位同志,提倡100万所学校,改造100万个乡村的宏大计划,这在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下虽然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他却身体力行.1926年10月,陶行知创办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所乡村幼儿园——南京燕子矶幼稚园。他呼吁,我们一定要用科学的方法,建设中国的、省钱的、平民的乡村幼稚园.1927年,他与东南大学教授赵叔愚在南京北郊晓庄一起创办了乡村师范学校晓庄学校。在此期间,他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在劳力上劳心”等教育主张,形成了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同时以晓庄为基点,先后创办了小学师范院、幼稚师范院等,包括中心小学8所、中心幼稚园5所、民众学校3所以及中心茶园、乡村医院等.由于晓庄师范那在全国影响很大,1929年12月14日,上海圣约翰大学为表彰陶行知对中国教育科学的贡献,授予他科学博士的学位。1930年2-—4月,晓庄师范师生为反对英、日军舰侵入长江和支援下关工厂工人反帝大罢工,举行游行示威。国民党南京政府因此下令封闭晓庄师范,逮捕革命青年,并通缉陶行知,被迫流亡日本。陶行知乡村教育的实践中走上了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对中国新教育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探索和开拓,说明他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重要时期。(四)开展“科学下嫁",创办山海工学团在日本,虽时间不长,但他对日本科学技术发达促成了国家的强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了使中国效法日本走工业化道路,他决心开展“科学下嫁”运动,普及科学知识,培养科技人才。他主张科学要从儿童教起,要使“人人都能享受”

  科学知识。他说:“做一个现代人,必须懂得现代化的知识,我们必须拿着现代文明的钥匙才能继续不断地开发现代文明的宝库,保证川流不息的现代化。”在三十年代初期,他就能看到科学技术和科技教育的重要性,确实是难能可贵的。‫ﻫ‬

  1931年由日本回到上海,从事科学普及教育,提倡“科学下架运动”创办“自然科学园”、儿童科学通讯学校,组织编写《儿童科学丛书》等,搞教育救国和科学救国。

  1932年,他提出创办工学团的主张,随即创建山海工学团和晨更工学团等,工学团也曾开展办小学、幼儿园的活动,并积极推行小先生制,大力普及劳动大众教育.

  

篇八:陶行知的主要幼儿教育思想

  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与实践

  陶行知〔1891——1946〕,中国人民教育家、民主革命家、中国民主同盟主要领导人之一。他一生经历了无数艰辛与危难,对改革半殖民地半封建旧教育,建立适合中国实际新教育,进展了不行实践与探索。他幼儿教育思想与实践,仅是他留给我们珍贵精神财富中一小局部。

  一、生平与教育活动陶行知原名文濬〔jun〕,后改知行,最后改名行知。1891年10月18日生于安徽歙县,陶行知幼年家境贫寒,得亲友帮助舍得就读私塾。1906年入歙县基督教内地会所办崇一学堂,承受了西方文化科学教育。1909年考入南京金陵大学文学科学习期间他关心时局,拥护辛亥革命,组织演讲会、爱国募捐等活动,先后担任金陵大学学生会主办学报?金陵光?中文编辑与主笔,宣传民族、民主革命思想。1914年以第一名成绩毕业于金陵大学,获得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文科学士学位。同年秋,他赴美留学,入伊利诺大学就读,一年后获政治硕士学位,后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教育,师从杜威、孟禄。1917年获“都市学务总监〞资格文凭。1917年回国后,陶行知开场从事他教育活动,主要表达在以下几方面:〔一〕反对旧式教育,主张教育改革1917年秋回国,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教务主任兼教育科主任,讲授?教育学?、?教育行政?、?教育统计?等课程介绍实用主义理论,开场他富于创意而又充满艰辛教育生涯。南高并入东南大学,陶行知任教育科、教育系主任。其间他反对“沿袭陈法,仪型他国“,主第将“教授法〞改为“教学法〞。他促成南京高师首次招收本科女生,成为我国大学开放女禁最早实行者。

  1921年底,与蔡元培等发起成立中华教育改良社,主张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收回教育权利,推动教育改良,主办?新教育?杂志,力倡改造中国教育。

  〔二〕进展办学试验,推行平民教育为了改革旧教育,提倡新教育,陶行知着力进展办学试验,如举办南京高师暑期学校、南京安徽公学、平民初级学校等,这些早期重要办学活动对他教育思想开展具有承前启后重要意义。他决心“要用四通八达教育来创造一个四通八达社会。〞1923年6月他与黄炎培

  第1页

  等人组建了南京平民教育促进会,编写?平民千字课?课本。为了推行平民教育,他辞去了东南大学教育系主任之职,放弃了每月400银元高薪,风尘仆仆奔波全国十几个省市,他说“凡我所到地方,就是平民教育到地方。〞几年间平民教育运动使成千上万平民受到了教育。

  1923——1926年他以主要精力从事平民教育运动。与朱其慧、晏阳初等人发起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编写?平民千字课?,后赴各地开办平民识字读书处与平民学校,推动平民教育运动。

  〔三〕投身乡村教育运动,创办晓庄师范学校在平民教育处于高潮时候,陶行知冷静地看到:“中国以农立国,十有八九住乡下,平民教育是向民间去运动,就是到乡下去运动。〞所以他响亮地提出了“到民间去〞、“到乡下去〞口号。1926年1月他提出了“师范教育下乡运动〞,并撰文为乡村教育确定了根本任务:“乡村师范学校负有训练乡村教师,改造乡村生活使命。〞陶行知在从事平民教育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中国教育根本问题,是占全国人口80%以上农民教育问题,遂开场致力于乡村教育。陶行知在他起草?中华教育改良舍改造乡村教育宣言书?中提出,要筹集100万元基金,征集100万位同志,提倡100万所学校,改造100万个乡村宏大方案,这在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下虽然是不可能实现但是他却身体力行。1926年10月,陶行知创办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所乡村幼儿园——南京燕子矶幼稚园。他呼吁,我们一定要用科学方法,建立中国、省钱、平民乡村幼稚园。1927年,他与东南大学教授赵叔愚在南京北郊晓庄一起创办了乡村师范学校晓庄学校。在此期间,他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在劳力上劳心〞等教育主张,形成了他生活教育理论。同时以晓庄为基点,先后创办了小学师范院、幼稚师范院等,包括中心小学8所、中心幼稚园5所、民众学校3所以及中心茶园、乡村医院等。由于晓庄师范那在全国影响很大,1929年12月14日,上海圣约翰大学为表彰陶行知对中国教育科学奉献,授予他科学博士学位。1930年2——4月,晓庄师范师生为反对英、日军舰侵入长江与支援下关工厂工人反帝大罢工,举行游行示威。国民党南京政府因此下令封闭晓庄师范,逮捕革命青年,并通缉陶行知,被迫流亡日本。陶行知乡村教育实践中走上了与工农相结合道路,

  第2页

  对中国新教育理论与方法进展了探索与开拓,说明他政治思想与教育思想开展,进入了一个新重要时期。

  〔四〕开展“科学下嫁〞,创办山海工学团在日本,虽时间不长,但他对日本科学技术兴旺促成了国家强盛,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了使中国效法日本走工业化道路,他决心开展“科学下嫁〞运动,普及科学知识,培养科技人才。他主张科学要从儿童教起,要使“人人都能享受〞科学知识。他说:“做一个现代人,必须懂得现代化知识,我们必须拿着现代文明钥匙才能继续不断地开发现代文明宝库,保证川流不息现代化。〞在三十年代初期,他就能看到科学技术与科技教育重要性,确实是难能可贵。

  1931年由日本回到上海,从事科学普及教育,提倡“科学下架运动〞创办“自然科学园〞、儿童科学通讯学校,组织编写?儿童科学丛书?等,搞教育救国与科学救国。

  1932年,他提出创办工学团主张,随即创立山海工学团与晨更工学团等,工学团也曾开展办小学、幼儿园活动,并积极推行小先生制,大力普及劳动群众教育。

  〔五〕推行国难教育与战时教育,出访26国“九一八〞事变后,陶行知出于爱国热诚,自觉地把自己教育工作与抗日救亡斗争结合起来,〔组织国难教育社,推进国难教育,〕作为抗日救亡重要组成局部。1935年,在中国共产党“八一宣言〞感召下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一二·九运动后,与宋庆龄、马相伯、沈钧儒、胡愈之、邹韬奋、李公朴等发起组织“上海文化界救国会〞。1936年初,陶行知组织“国难教育社〞,被推为社长,起草?国难教育方案?,把生活教育与民族民主革命斗争结合起来。5月,他中选为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执委与常委。与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等联名发表“〞宣言,主张停顿内战,共同抗日。毛泽东复信表示支持。7月,受救国会派遣,出访欧、美、亚、非28个国家,宣传抗日救国,介绍中国群众教育运动。在布鲁塞尔参加世界与平大会,并中选为中国执行委员。期间当得悉沈钧儒等“七君子〞被捕消息,十分气愤,立即联络杜威、爱因斯坦、罗素等世界著名人士联名通电蒋介石,营救七君子,因而再次遭到通缉。1938年回国,参加国民参政会,年底在桂林成立“生活教育社〞任理事长,出版?战时教育?杂志,开展战时教育运动。

  第3页

  〔六〕提倡全面教育,创办育才学校1939年,抗日战争进入全面抗战阶段,3月15日陶行知在一次讲演中说,“这阶段战争特征是把战争形势展开成全面,它已不是点线战争,而是各方面全面战争了。〞他认为全面战争需要进展全面教育,并提出了全面教育内涵。在开展全面教育运动时期,他在许多流离失所流浪儿中,见到许多有特殊才能人,因为得不到培养而夭折,他认为这是民族损失,人类憾事因此,1939年7月在四川重庆附近合川县古圣寺为难童创办育才学校,选拔有特殊才能儿童,在课外,设音乐、戏剧、绘画、文学、社会、自然、舞蹈等组,因材施教,培养人才幼苗。学校办有声有色,闻名中外。1941年国民党统治区黑暗,物价飞涨,育才学校面临断炊之危,陶行知提出“跟武训学〞口号,意在艰辛办学。〔七〕实行民主教育,创办重庆社会大学国内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民党反动派实行专制统治路线,中国共产党代表全国劳苦群众,实行是一条真正民主革命路线,这时陶行知指出“民主洪流,浪头已经到来,没有力量可以抵抗它。因此学习民主,帮助创造民主新中国,已成为生活教育新历史任务。〞他为使教育效劳于民主革命运动,提出了“民主教育运动〞,这是他探索新教育生路一个新阶段。1944年,参加中国民主同盟,任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主编?民主教育?与?民主?星期刊,积极开展民主教育运动。抗战胜利后,1946年1月,在重庆创办社会大学并任校长,李公朴任副校长兼教务长。社会大学宗旨是“人民创造大社会,社会变成大学堂〞、“大学之道,在明民德,在亲民,在止于人民之幸福〞,有力地推动了民主教育进程。〔八〕生命旅程最后冲刺1946年4月,回到上海,立即投入反专制、争民主、反内战、争与平斗争。在他生命最后100天,他在工厂、学校、机关、广场发表演讲100余次。7月25日上午,因长期劳累过度,安康过损,受好友李、闻事件刺激又过深,突发脑溢血,周恩来、邓颖超、沈钧儒等闻讯赶往探视。但抢救无效,不幸逝世于上海,享年55岁。陶行知作为一名旧中国爱国知识分子,他是由教育救国走上民主革命道路典范。在政治上,他从晓庄时期“摸黑路〞到终于

  第4页

  成为“一个无保存追随党党外布尔什维克了〞,在教育上他从在教育救国思想指导下从事平民教育,乡村教育、普及教育转变为为民族民主斗争而开展国难教育、抗战教育、民主教育。他热爱祖国,追求真理追求进步,以毕生精力致力于救国事业、民主事业与教育事业精神永远值得人们学习与思念。

  〔九〕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陶行知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是他教育理论与实践重要组成局部。他发表过?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书?、?幼稚园新大陆?、?如何使幼稚教育普及?等人民性、进步性极强著名文章;曾与陈鹤琴在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上提出了?注重幼稚教育案?;并带着学生建立了我国第一批乡村幼稚园与劳工幼儿团,创立了我国第一所乡村幼师与组织了乡村幼教研究团体,开展了卓有成效试验与研究工作。为我国现代学前教育与教育思想开展做出了不可磨灭奉献。二、论学前重要性〔一〕从儿童早期教育必要来论述学前教育重要性。他在?幼稚园应有之改革及进展方法?一文中指出“人格教育,端赖六岁以前之培养。凡人生之态度、习惯、倾向,皆可在幼稚时代立一适当根底。〞他把6岁以前当做人格陶冶最重要时期,他说:“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须顺着他继长增高培养上去,自然成为社会优良分子,倘使培养得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这些儿童升到学校里来,教师须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去纠正他们已成坏习惯,坏倾向,坏态度,真可谓事倍功半。〞因此陶行知极为反对那种无视幼稚时代,漠视学前教育态度与做法,他大声疾呼“有志之士,起而创设幼稚园,以正童蒙。〞〔二〕从世界开展史角度来阐述学前教育重要性他说:“从福禄培尔创造幼稚园以来世人渐渐地觉得幼儿教育之重要;从蒙台梭利毕生研究幼儿教育以来,世人渐渐地觉得幼稚园之效力;从小学校注意比拟家庭送来与幼稚园生来学生性质,世人渐渐地觉得幼儿教育视为人生之根底,不可不乘早给他建立得稳。〞〔三〕从国家前途与命运来阐述学前教育重要性陶行知认为学前教育是为培养大批建立国家栋梁之才打根底事业。他说:“教人要从小做起。幼儿比方幼苗,必需培养得宜,方能发荣滋长。否那么年幼受了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才,所

  第5页

  以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小学教育应当普及,幼稚教育也应当普及〞。

  三、论学前教育为劳苦群众效劳方向〔一〕从工农群众需要出发,论述学前教育重大意义

  陶行知学前教育思想着眼点是人民群众需要,他从工农群众需要出发,论述学前教育重大意义。在?稚园之新大陆?一文中,开头就指出:“最需要幼稚园地方是什么?最欢送幼稚园地方是什么?幼稚园应当到而没有到是什么地方?幼稚园还有什么新大陆可以发现?接着他旗帜鲜明地指出:工厂与农村最需要幼稚园。陶行知非常体察工农群众妇女上工厂做工,孩子留在家里,无人照应,最感痛苦,假设带在身边,那末工厂特殊紧张之环境,便要阻碍儿童发育。〞在他看来“倘使工厂附近有相当之幼稚园,必能增进儿童之幸福而减少精神上之痛苦,同时女工既不必心挂两头,手边又无拖累,那么工作效率,然也要增加好多,所以为儿童教育计,为女工精神计,为工业出产效率计,这种工厂附近必须开办幼稚园。〞同时,陶行知又认为农村也是最需要幼稚园,他说:“农忙时候,田家妇女们忙个不了,小孩子跟前跟后,真是麻烦。哥哥姐姐要帮助操作,无暇陪伴弟妹玩耍,乡村小孩子就要缺乏照料。倘使农村里有了幼稚园,就能给这些小孩子一种相当教育,并能给农民一种最切要帮助。〞为了工农群众需要,他大声疾呼“幼稚园下乡运动与进场运动必须开场〞。陶行知这些观点,不仅阐述了学前教育与工农利益休戚关系,而且也指明了幼儿园向农工开门,为工农效劳正确方向。

  〔二〕抨击旧中国学前教育三大弊病在半封建在半殖民地旧中国,帝国主义教会几乎垄断了我国学前教育。陶行知猛烈抨击了当时“幼稚园害了三种大病。一是外国病。他指出试一参观今日所谓之幼稚园,耳目所接,哪样不是国货?他们谈是外国钢琴,唱是外国歌,玩是外国玩具,甚至于吃是外国点心。中国幼稚园几乎成了外国获得贩卖场,先生做了外国货贩子,可怜儿童居然做了外国货主顾。二是化钱病。国内幼稚园花钱太多,优势超过小学好几倍。这固然很难怪,外国货那有廉价,既然样样仰给与外国,由于花钱多,学费高,只有富贵子弟可以享受他幸福。所以幼稚园是富贵人家专用品,平民是没有份。〞陶行知对旧中国学前教育无情揭露与猛烈抨击,表现了他对“三座大山〞统治中国强烈不满,也表现了他对劳苦群众及其子

  第6页

  女深切同情。为此,他针对旧中国学前教育三大弊病,提出了一整套劳苦群众子女效劳学前教育理论。他尝到建立中国、省钱、平民幼稚园,并论述了工厂与农村是幼稚园之新大陆等。

  〔三〕幼稚园招生对象关于招生对象,陶行知主张对工农子女实行“来者不拒,不来者送上门去〞,他他认为不仅要培养幼儿,而且要培养婴儿,所以他除号召开展幼稚园下乡进厂运动外,还号召要开展托儿所运动,甚至连刚生下婴儿也收,已解决当时女工无产假之苦。〔四〕收托时间关于收托时间陶行知提出要办“整天整年幼稚园时间。半天幼稚园只能解决一般困难〞。这样才能为女工与农妇效劳。根据陶行知这一思想,他助手与学生摒弃了当时幼稚园大多为半日制,每天只收托二、三小时不合理规章制度。如陶行知学生孙铭勋所办劳工幼儿团,就是根据工人有日班、夜班,没有寒暑假、没有节假日情况,实行了寄宿制。陶行知还规定:“幼稚园放假也只能跟着女工农妇空闲时候为转移〞。〔五〕创办幼稚园,普及幼稚教育在陶行知倡导幼稚园必须向农民工开门、为农工效劳方针指引下,他带着其助手张宗麟等于1927年11月,创办了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即燕子矶幼稚园,以后经过孙铭勋、戴自俺等学生努力,又创办了晓庄、与平门、迈不桥、新安等乡村幼稚园及上海沪西劳工幼儿团。这是一批真正为工农效劳中国、省钱、平民学前教育机构。陶行知还提出了普及幼稚教育三个步骤:一是改变我们态度。成认幼年生活之重要,是普及幼稚园制之出发点;承成认幼稚园之为全社会教育场所,是普及正当幼稚园出发点,有了这样态度幼稚园才有普及希望。二是改变幼稚园方法。必须向着省钱方针去谋根本改造,幼稚园才有下乡希望,才有普及希望。三是改变训练教室制度。四、论儿童创造力培养陶行知是我国创造教育首创者。他认为儿童教育是创造产业人,不是继承产业人;儿童生活是创造、生产;不是继承、享福、做少爷。所以他特别重视创造力培养。他发表了创造宣言,设立了创造奖金,提倡创造儿童教育,热情号召人们把创造未完成工作接过来继续创造,要求教育者努力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学生。

  第7页

  如何通过创造教育培养儿童创造力呢?陶行知认为首先应当注意发现他们,了解他们,相信他们,认识到儿童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创造力;否那么即使有创造力,也会枯萎而得不到开展。因此,他曾锋利批评过哪些不了解儿童糊涂先生们教鞭下有瓦特、冷眼里由牛顿、嘲笑中有爱迪生。同时提出了6大解放要求:

  1、解放儿童头脑,让他们能够去想、去思考。把儿童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梦想中解放出来。

  2、解放儿童双手,让他们去做、去干。他批评那种自古以来不许孩子动手恶见。爱动手是动脑、好奇、好学、好创造表现。如爱迪生被学校开除后,要不是他母亲让他在地下室搞实验,伟大创造家不就夭折了吗?

  3、解放儿童眼睛,让他们去观察,去看事实。如果不引导与培养儿童观察力,那么犹如睁眼睛,大千世界将在他面前白白流过。

  4、解放儿童嘴巴,使他们有足够言论自由,特别要有问自由,从问题解答中,可以增进他们知识,充分发挥他们创造力。

  5、解放儿童空间,让儿童从鸟笼似学校里走出来,去接触大自然中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中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并向中外古今三百六十行学习。创造需要广博根底。解放了空间,才能搜集丰富资料,扩大认识眼界,以发挥其内自在创造力。

  6、解放儿童时间,是使儿童做支配时间主人。给他们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学问,干一点自己快乐干事情,使他们不致失去学习人生时机,养成无意创造意向。

  培养积极创造力措施有:1、需要充分营养,儿童体力与心理都需要适当营养。有了适当营养,才能发生高度创造力,否那么创造力就会被削弱,甚至夭折。2。、学要建立良好习惯。日常行为有良好习惯,才能向上飞跃产生高级思虑追求。3、需要因材施教。要认识他们,发现他们特点,有针对性教育与培养,切忌一刀切,一律化,要扬其长而补其短。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不仅适用于一般儿童教育,也适用于学前教育。它不仅在当时具有划时代意义,即使在今天,仍具有极强指导价值,21世纪需要正是具有这种创造精神人才。五、论幼稚师范教育改革

  第8页

  普及教育最大难关是教师训练。陶行知认为改革训练师地制度是普及幼稚教育重要步骤之一。他主张采用两种途径来训练新型幼儿教师。

  首先,要把旧幼稚师范改造成新幼稚师范。他说:“幼稚师范是要办,但幼稚师范必须根本改造才能培养新幼稚园之师资。〞旧幼稚师范旧幼稚师范培养学生理论脱离实际,连一所像样幼稚园都办不起来,这是旧幼稚师范最大缺憾。而新型幼师,是招收中学生,以幼稚园为中心,学生既在课堂上学习根本理论知识没有在幼稚园中来学习如何办幼稚园。

  其次,陶行知认为不能专靠正式幼稚师范去培养全部师资。他提出“艺友制〞方法来培养大批幼稚教育师资。他说:“艺,是艺术,也可以作手艺解。友,就是朋友。用朋友知道,跟着别人学艺术或手艺,叫做艺友。幼稚园是一幅艺术园地,幼稚教师事业也是一种手艺。凡用朋友之道,跟着幼稚教师在幼稚园里学做幼稚教师,便叫做幼稚园艺友。〞显然用这种方法来培养幼稚教师方式就叫“艺友制〞。陶行知指出:“发现艺友制之起因有二:一是由于感觉现行师范教育之缺憾,二是由于感觉各种行业施行施行艺徒之制实效。〞陶行知十分欣赏其他行业实行徒弟制效果。他说:“我们再看看木匠徒弟所做桌椅,漆匠徒弟所做牌匾,裁缝徒弟所做衣服,不由要人觉得十分惭愧了。艺友制便是这种叹息惭愧土壤里面发生出来一根嫩苗。〞陶行知指出徒弟制也有流弊,即“劳力而不劳心,师傅不肯完全传授,对对于徒弟之虐待。〞因此陶行知主张采用徒弟之精华而去除他流弊。这就是要“教师〞与“徒弟〞成为朋友。陶行知认为“跟朋友操练比从师来得格外自然,格外有效力。所以要想做好教师,最好是与好教师做好朋友。〞因此“凡用朋友之道教人学做教师,便是艺友制师范教育〞,而不称“艺徒制〞。

  “艺友制〞招收乡村教师之夫人、未婚妻、高小、中学毕业程度女学生来训练。这样“乡村小学教师办小学,夫人办幼稚园,便可造成夫妻学校,减少乡村教师之寂寞。树立乡村家庭之模范,还可为乡村受过教育妇女开一职业道路。〞

  “艺友制〞一个根本观点就是学做幼稚教师要在幼稚园里学,才能得到真实本领。艺友在幼稚园学习一般教育理论,幼稚教育过去与未来,儿童身心研究、一般儿童教育方法、一般儿童教育方法、幼稚园一切技能,如医药、音乐、图画、手工、歌谣、故事谈话、游戏、读法、设备、布置、簿记……等。

  第9页

  〔实施艺友制根本方法便是陶行知提出教学做合一,级他所用概括: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法子要根据学法子,学法子要根据做法子。先生在做上教,学生在做上学,师生共教共学共做。〕

  “艺友制〞有以下两个特点:〔1〕学用结合,理论密切联系实际。艺友不仅在实践过程中学习根本理论,而且能学习到许多实际技能。克制了学用分家弊端。〔2〕“艺友制〞培养师资学习时间以半年为限,周期短,比拟经济。是一条结合当时中国农村实际,用穷方法来解决幼教师资好途径。当然,陶行知强调运用“艺友制〞并不排斥其他培养途径。相反,“艺友制〞一定要与幼稚师范相辅而行,两者可起一种相互补充作用。不是用“艺友制〞来代替师范学校。此外,在陶行知教育思想宝库里,还有两点值得我们研究。一是其生活教育理论在学前教育中运用问题。生活教育理论虽然对普通学校教育并不都适宜,但却符合学前教育一般规律,在当前仍有指导意义。首先陶行知主张“生活即教育〞,这是成认一切非正式东西都在教育范围内。学前教育阶段是非正式学校教育阶段,强调寓教育与幼儿生活之中,使生活无时不含教育意义。从一日来说,幼儿从入园、所起、晨检、早操、作业、游戏、自由活动、散步、进餐、午睡、入厕、回家……每一个环节,每一项活动都是幼儿学习过程,也是教师教育时机。?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规定,将教育内容“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各项活动中〞,使幼儿在园、所全部生活,成为受教育过程。其次,陶行知主张“社会即学校〞,这可使教育材料、方法、工具、环境、范围都极大增加与扩大。学前教育机构教育也不能只局限于狭小教室里,也应使幼儿生活在大自然、大社会怀抱里。如园所周围街道、商店或电灌站、粮油加工站、节日气氛,人际关系以及自然景象、动植各物,无一不是学前教育场所、范围与内容。?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要“充分利用周围环境有利条件〞,亦即周围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也应成为幼儿学习课堂。再次,陶行知主张“教学做合一〞,这是使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以行求知,手脑并用。学前教育很适宜用教学做合一方法,让儿童在活动中通过操作进展学习,教师在儿童活动过程中进展教育、教学。对学前儿童切忌空口说教,应将教与学统一在做上,使教育切实有效

  第10页

  地促进幼儿开展。?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要“为幼儿提供充分活动时机,注重活动过程,促进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开展。〞

  还有一点值得研究是,陶行知还十分重视开展乡村幼稚教育研究工作。他说:“我们必须用科学方法去试验,必须用科学方法去建立。我们对幼稚园之种种理论设施都要问他一个终究,问他一个彻底。我们对于幼稚园里样样活动都要站得住。我们要运用科学方法来建立一个省钱、平民、适合中国国情乡村幼稚园〞。他创办农村与工厂幼稚园主要目就是为了研究试验如何办好工农幼稚园具体方法,以便普及于全国。1929年10月18日,成立了晓庄幼教研究会,会员为晓庄幼师指导员及幼稚师范生、晓庄中志愿幼教者,外校志愿者。这是中国幼教史上唯一一个专门研究农村幼儿教育群众性组织。会员们在陶行知领导下开展了儿童心理、儿童卫生、儿童教育师资培养等专题研究。陶行知以科学态度办园,并不盲目排外,他说:“我们一方面在这里干,我们,还要吸收别人经历,我们要把英国、法国、日本、意大利、美利坚……一切有关于幼稚教育经历都吸收进来,我们来截长补短冶成一炉,来造一个今日之幼儿园!〞陶行知与他学生、同事对乡村学前教育研究成果,表达在他们于30年代撰写著作中,现已编入?陶行知幼儿教育理论与实践?一书。

  综上所述,陶行知留给我国学前教育遗产是全面、丰富、珍贵。他学前教育思想特色:一是主张人民第一、教育为公,坚持为工农群众效劳方向。他是我国为工农效劳乡村与工厂学前教育事业开拓者,二是重视儿童生活力与创造力培养,要求根据“生活教育〞精神,采用教学做合一方法。

  第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