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佳谦文档网>专题范文 > 策划方案 >

小乐器进课堂方案14篇

时间:2022-12-05 10:20:06 来源:佳谦文档网

小乐器进课堂方案14篇小乐器进课堂方案  我们把目标制定的十分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做到量身定做选取教材生动活泼简单易学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竖笛演奏技能为今后进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乐器进课堂方案14篇,供大家参考。

小乐器进课堂方案14篇

篇一:小乐器进课堂方案

  我们把目标制定的十分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做到量身定做选取教材生动活泼简单易学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竖笛演奏技能为今后进一步的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乐器进课堂小学活动方案

  乐器进课堂小学活动方案音乐课堂的一种形式,值得借鉴。艺术团名称:小百合艺术团一、活动实施对象:二——五年级学生二、活动类型:学科拓展类三、活动介绍:竖笛简单易学,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把竖笛教学引进课堂,可以让学生从演奏中学习音乐知识、陶冶情操,感受美的陶冶,从而有效地提高音乐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审美素养。本活动在我校二——五年级学生中开展,利用学生兴趣课活动时间和音乐课上10分钟时间上课,由音乐教师任教。四、活动目的:本学期我们音乐组的宗旨:让每一个孩子会一样乐器。学校的孩子大多来自农村,音乐基础较差,为提高孩子的识谱能力、歌唱能力、合唱能力以及创作能力,我们计划从二年级开始实行竖笛进课堂,全面提高孩子的音乐素质。五、活动原则:《竖笛进课堂》活动遵循“立足本校实际,符合学生特点,注重课堂实效”的原则。我们把目标制定的十分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做到“量身定做”,选取教材生动活泼,简单易学,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竖笛演奏技能,为今后进一步的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六、活动目标:总目标: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通过欣赏和演奏练习,掌握一定的演奏技巧,提高音乐表现能力。具体目标:

  1、提高学生的整体音乐能力和音乐素养为目标,使学生通过竖笛学习,激发音乐学习的兴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2、通过竖笛的学习,提高看谱视奏能力,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创作水平及表演水平。

  3、认识竖笛结构,了解其发声方法。培养学生爱护保养乐器的习惯。

  4、学习知道正确地持笛、呼吸、运气、指法。将竖笛教学和音乐常规教学相结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

  5、能够自如的运用单吐音,掌握双吐和三吐的方法。并且会使用连音奏法完成简单乐曲的演奏。

  6、在熟练平吹技法的基础上掌握超吹的方法。7、欣赏其他吹管乐器(葫芦丝、笛子、巴乌等)演奏的著名乐曲,一方面提高学生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一方面提高学生竖笛表现能力。七、活动内容:(一)情感、兴趣培养1、激发音乐学习的兴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2、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创作水平及表演水平。3、提高学生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二)知识传授1、竖笛结构,竖笛发声方法。2、持笛、呼吸、运气的'方法、演奏指法。(三)技能训练1、提高看谱视奏能力。2、自如的运用单吐音,掌握双吐和三吐的方法。3、使用连音奏法完成简单乐曲的演奏。4、掌握超吹的方法。八、活动组成员:音乐组全体教师

  总之,竖笛是引导孩子们走进音乐殿堂的桥梁,在思想道德建设、素质教育等方面发挥日益明显的作用。以音乐为友,与竖笛同行,在竖笛特色的引领下,培养优秀的人才,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愿我们的孩子们都能奏出美妙的音乐!

  

  

篇二:小乐器进课堂方案

  “小乐器进课堂”我们经过一年的“小乐器进课堂”教学活动,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一步一步踏踏实实走过了艰辛的历程,在这坎坷的磨砺中,发现了“小乐器进课堂”教学活动具有长远的创新意义和广泛的教育意义,同时我们也收获了丰硕的成果。经初步研究总结“小乐器进课堂”的教育意义具有以下几个方面:1、继承民族文化艺术精髓,有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动手动脑的水平及团结协作精神;2、能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心灵,促动德育和智力的发展,培养正当的兴趣、爱好,养成良好习惯;3、能够促动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4、还能促动教师技能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5、有利于加速推动新课程改革,使学生在学习艺术中增长技能;6、普及乐器演奏教学,有助于促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强化校风班风建设,净化学习环境;7、进一步强化了“乐理知识的教学”,有利于创新“小乐器进课堂”教学新模式,优化课程新结构;8、促动了学校艺术学科教学的改革,有助于培养一批新课程下的新型音乐教师。9、还能实现积极休息,开发大脑潜能,提升教学效率。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尤其是器乐的演奏。器乐的演奏对于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表达和创造水平及可持续发展的情感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全面发展是学校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理念。以往有部分教师认知水平仍停留在旧观点上,所谓抓“主科、轻副科”认为音乐课只要有台风琴、录音机,能教唱几首歌便行了,偏激的“偏科”教育观点仍根深蒂固。部分音乐教师敬业精神不够强。教学观点滞后,始终没有摆脱“以乐理为主线、歌唱为中心”的旧一套教学模式。使音乐教学陷入其它学科教学模式之中。近年来,乐器进校园、进课堂成了教师实行音乐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切入口。课堂教学是学校音乐教育的主要渠道,音乐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他的作用举足轻重。我们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个宗旨,提出“器乐进课堂”这种新的设想,引进了竖笛、口风琴、口琴、电子琴、葫芦丝、古筝、等五花八门形式多样的乐器实行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参与音乐实践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幸福中成长。大家在教学中也理解到器乐教学对促动学生个性发展,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极为长远的意义,“器乐进课堂”,我们期望能改变我校音乐教学的面貌。为此,提出期望达到以下目标:1、学校器乐教学的普及,促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强化校风班风建设,净化学习教育环境。2、探索“器乐进课堂”新的教学模式。3、促动学校艺术学科教学,培养一批新课程下的新型的音乐教师。4、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表现和审美水平,促动学生的智力发展,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升学生对器乐的综合表现力和创作水平,形成一定的团队合作精神。5、自制乐器,如扁铁口哨、竹笛、口纸梳、编钟、打击竹板等。活动的总目标是:创建艺术学校活动的主题是:琴声悦耳,童年幸福活动的内容是:“小乐器演奏”活动的特点是:普及化,经常化,专业化;示范银铃,普及人人。学生能吹会弹,能歌善舞,能写绘画。活动的目标是:让学生:身体好,学习好,有特长;使教师:会教书,善育人,有技能。活动最高目标:成立学生民族乐队,让教师发展,促学生成长。活动的原则是:自选项目,自带乐器,培训免费。

  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不挤占主课教学时间。活动的方式是:按乐器种类分班,每班设练名教师教学一名辅导教师,一名管理教师。活动的成果是:版面展示,新闻宣传,汇报演出;图片留念,文字记载,光盘录影。编印图文并茂的成果画册,布置学师生自制乐器展览,编写相对应的研究论文集,形成艺术特色学校。实现我校“立足潜能开发,培养健全人格”的办学宗旨,践行我校“给学生最美好的童年,给人生最坚实的起步”的办学理念,达到“促动学生的最有发展,让学生能歌善舞、能吹会弹、能写绘画”的目的。

  

  

篇三:小乐器进课堂方案

  “小乐器进课堂”我们经过一年的“小乐器进课堂”教学活动,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一步一步踏踏实实走过了艰辛的历程,在这坎坷的磨砺中,发现了“小乐器进课堂”教学活动具有深远的创新意义和广泛的教育意义,同时我们也收获了丰硕的成果。经初步研究总结“小乐器进课堂”的教育意义具有以下几个方面:1、继承民族文化艺术精髓,有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动手动脑的能力及团结协作精神;2、能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心灵,促进德育和智力的发展,培养正当的兴趣、爱好,养成良好习惯;3、可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4、还能促进教师技能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5、有利于加速推进新课程改革,使学生在学习艺术中增长技能;6、普及乐器演奏教学,有助于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强化校风班风建设,净化学习环境;7、进一步强化了“乐理知识的教学”,有利于创新“小乐器进课堂”教学新模式,优化课程新结构;8、促进了学校艺术学科教学的改革,有助于培养一批新课程下的新型音乐教师。9、还能实现积极休息,开发大脑潜能,提高教学效率。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尤其是器乐的演奏。器乐的演奏对于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表达和创造能力及可持续发展的情感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全面发展是学校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理念。以往有部分教师认知水平仍停留在旧观念上,所谓抓“主科、轻副科”认为音乐课只要有台风琴、录音机,能教唱几首歌便行了,偏激的“偏科”教育观念仍根深蒂固。部分音乐教师敬业精神不够强。教学观念滞后,始终没有摆脱“以乐理为主线、歌唱为中心”的旧一套教学模式。使音乐教学陷入其它学科教学模式之中。近年来,乐器进校园、进课堂成了教师进行音乐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切入口。课堂教学是学校音乐教育的主要渠道,音乐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他的作用举足轻重。我们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宗旨,提出“器乐进课堂”这种新的设想,引进了竖笛、口风琴、口琴、电子琴、葫芦丝、古筝、等五花八门形式多样的乐器进行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参与音乐实践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幸福中成长。大家在教学中也认识到器乐教学对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器乐进课堂”,我们期望能改变我校音乐教学的面貌。为此,提出期望达到以下目标:1、学校器乐教学的普及,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强化校风班风建设,净化学习教育环境。2、探索“器乐进课堂”新的教学模式。3、促进学校艺术学科教学,培养一批新课程下的新型的音乐教师。4、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表现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高学生对器乐的综合表现力和创作能力,形成一定的团队合作精神。5、自制乐器,如扁铁口哨、竹笛、口纸梳、编钟、打击竹板等。活动的总目标是:创建艺术学校活动的主题是:琴声悦耳,童年幸福活动的内容是:“小乐器演奏”活动的特点是:普及化,经常化,专业化;示范银铃,普及人人。学生能吹会弹,能歌善舞,能写绘画。活动的目标是:让学生:身体好,学习好,有特长;使教师:会教书,善育人,有技能。活动最高目标:成立学生民族乐队,让教师发展,促学生成长。活动的原则是:自选项目,自带乐器,培训免费。

  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不挤占主课教学时间。活动的方式是:按乐器种类分班,每班设练名教师教学一名辅导教师,一名管理教师。活动的成果是:版面展示,新闻宣传,汇报演出;图片留念,文字记载,光盘录影。编印图文并茂的成果画册,布置学师生自制乐器展览,编写相应的研究论文集,形成艺术特色学校。实现我校“立足潜能开发,培养健全人格”的办学宗旨,践行我校“给学生最美好的童年,给人生最坚实的起步”的办学理念,达到“促进学生的最有发展,让学生能歌善舞、能吹会弹、能写绘画”的目的。

  

  

篇四:小乐器进课堂方案

  音乐课器乐进课堂校本课程实施方案音乐教育是当今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一门对小学生行为艺术熏陶的重要学科。长期以来许多老师已习惯于练声、视唱、节奏训练、学习歌词的传统套路,很多时候把音乐课上成单一的唱歌课。这种教学手段单一,教学过程缺乏创造性的教学模式,不能全面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能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已严重制约着音乐教学向更高的层次发展。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新课标还指出:“音乐活动应该是过程与结果并重,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交流的互动关系。”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构建一种具有时代气息,让学生经历着音乐实践过程,满足表演欲望,使他们的心理素质,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都能得到发展的新型教学形式,已迫在眉睫。我校是一所五年制小学,教学班有八个班级的学校,学生人数将近三百人,学生在特长方面不是很突出,对于这样的现状,学校领导决定,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使他们都有快乐的童年,享受到学校带给他们的幸福,为学生的将来奠定基础。为此,把器乐引进课堂做为学校的校本课程进行开发研究,使每个学生都掌握一种乐器的演奏方法,并且在各段开展各种不同器乐进课堂的校本研究活动。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年级:儿童打击乐进课堂二年级:口琴进课堂三年级:葫芦丝进课堂四年级、五年级:竖笛进课堂

  (全体学生)(全体学生)(全体学生)

  (全体学生)

  初级阶段要求:介绍各种乐器的性能、类别,让学生初步了解此乐器的特点特色,

  并且掌握初级的演奏方法,能吹奏2——3手简单歌曲。此阶段要求达到的成果:

  能够在“六一”素质教育展示会上,各年级表演大型的器乐进课堂的合奏,虽然演奏的曲子会比较简单,但学习器乐的良好风气要初步形成。中级阶段要求:

  学生们能够掌握所演奏乐器的演奏方法,能够自然的运用气息控制的吹奏乐器。这一阶段要掌握的曲子5——7首课内外乐曲,其中两首必须是众所周知的或者是世界名曲等。中级阶段要求达到的成果:

  在此阶段,校园里课外活动到处都可以听到学生们的器乐演奏声,学习器乐已蔚然成风。高级阶段的计划与要求:

  在下阶段中计划在原有的基础上要把学生的合奏水平提高。比如

  多声部演奏,用时也要培养出尖子人才,能独奏的学生要占到10﹪。下阶段的表演形式可搞年级器乐进课堂独奏音乐会,同时也要搞多声部合奏,使整个器乐进课堂的活动推向高潮。

  

  

篇五:小乐器进课堂方案

  器乐进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与分析

  《器乐进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小学生器乐合奏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项目批准号:2015YQJK184),已圆满结题,课题组研究团队探索总结出适合我市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新模式和方法,特别是对课堂器乐进课堂教学的研究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并具有广泛的推广和应用的价值。

  目前,本课题成果以点带面,先后在我市各层面的八所实验学校实践的基础上推广至全市160多所学校,通过课堂教学展示、交流、培训、展演等活动,其成果形成网络形式辐射到全市中小学学校以及省内多地学校。

  本课题实践研究如下:

  一、课题实践的背景

  器乐教学是音乐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器乐进课堂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力、表达力和创造能力以及对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艺术教育工作指导意见》提出:学校要为每个学生提供其喜欢的相关艺术类课程,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一门艺术特长,掌握一门乐器,让学生的艺术素养成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一部分。

  二、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一)课题实验的进展

  1、制定课题方案

  2011年版课标指出:“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以新课标的要求为契机,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课堂教学实际为研究主渠道,关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突破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丢弃以往“音乐课就是唱歌课”的传统,探索以

  小器乐进课堂,实现音乐课堂的丰富性与多样性,提高学生对音乐课堂的兴趣,提升我市中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目标。

  2、确定研究的重点与目标

  (1)盘活学校、社会和家庭“三位一体”的艺术教育资源,让社会资源与家庭资源参与到学校的艺术教育教学中。

  (2)构建教师学习、交流、培训平台,促进教师器乐专业发展。

  (3)科学处理器乐教学与音乐教学之间的矛盾,使她们成为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教学共同体。

  (二)课题实验的组织与实施

  1、理论学习,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课题组成员拟出了理论学习的时间和内容,学习了党和国家出台的文件和政策,学习《音乐课程标准》《音乐新课程标准解读》《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解决》等。使成员们意识到小乐器进课堂教学的紧迫性、必要性和可行性,真正的把理论和教学融合在一起。

  2、开展有效教研活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教研是教学的基础,教学是教研的目的,课题组经常组织实验教师上教学公开课和研讨课,教师们在教研活动中共同分析、探讨器乐教学问题,并提出改进教学的策略,在教研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反思,从而得到成长。我们举办音乐教师管乐大师班课,葫芦丝教学观摩课,口风琴教学示范课,小提琴大师指导课等教研活动,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

  3、专家引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专家引领为课题实验保驾护航。在实验中我们聘请多位专家对实验工作进行专业的指导,2015年8邀请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著名小提琴演奏家梁大南到我市讲学,同年9月邀请四川音乐学院李天池教授来我市作管乐大师班的训练,2016年

  8月邀请星海音乐学院李国安教授来我市作器乐教学讲座;专家、教授不定期到学校指导教学和乐团排练,使教师与学生的演奏水平快速提升。我市的管乐队、手风琴队、口风琴班、弦乐团、葫芦丝、古筝等器乐团队在省内均获得很好的成绩,并享有一定的知名度。

  4、搭建平台,为实验教师与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

  器乐教学离不开舞台表现,课题组重视搭建师生展示的舞台,师生们在丰富多彩的表演中得到锻炼,不断成长,演奏能力和技巧不断提升,在演奏过程中自然而然体验到表现音乐的快乐,这种成功的体验让学生增强自信心,增强音乐学习的兴趣。如参加全省、全市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天才梦想秀活动,维也纳金色大厅音乐庆典活动,中俄艺术风采国际文化交流展演活动,广东省管乐比赛,广东省首届中小学生行进乐比赛,亚太国际手风琴艺术节活动等荣获佳绩。

  三、成果与反思

  (一)成果

  1、器乐进课堂教学实践,优化学校音乐教学模式,器乐教学与音乐教学成为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教学共同体

  器乐进课堂实验后改变过去音乐课堂单一的教唱歌曲,发展为演奏、歌唱、欣赏、创作等综合课,音乐课从过去的只动口变成了既动口又动手又动脑的课堂实践。

  实践一:(湛江市第二十五小学)葫芦丝进入音乐课堂后我们一改以往“听”和“唱”的老把式教学模式,小乐器的加入大大充实了音乐课堂,从“听、唱”延伸到了“奏、演”,既可以让学生直观、准确地掌握乐理知识,也可以让学生有效地提高节奏感、音高感,培养学生视奏能力和视谱能力。学生在吹一吹、奏一奏中,全身心体验、感受、理解音乐,从而大大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兴趣,扩大了音乐视野,提高了音乐感受、理解、鉴赏能力。

  2、通过器乐的演奏,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团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器乐教学既训练了学生的节奏感、音准感、协调感、和声感又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学生共同参与的团队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

  实践二:(湛江市第三十二小学)通过器乐进课堂,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习态度、精神气质、艺术才能、自信心、纪律性、耐心及肢体协调能力等方面都有显著进步。教师的团队凝聚力、职业幸福感、个人气质、专业技术水平等方面也有明显提升。通过师生的不懈努力,学校弦乐团不断发展壮大,现有成员520人,乐团已成为赤坎区教育文化建设的一个特色品牌。乐团成立以来,多次在省、市器乐比赛中获佳绩。

  3、盘活学校、社会和家庭“三位一体”的艺术教育资源,让社会资源与家庭资源参与到学校的艺术教育教学中

  成功的音乐教育不仅仅体现在学校教学上,而应该是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上。实验过程中面临着师资缺乏、乐器购买难、学生水平不均衡等难题,但我们没有推托、逃避,我们尽一切可能地整合资源、共享资源,通过请进来的办法,借助社会、家庭力量聘请教师,两年多来,我们聘请了四川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的管乐专家,中央音乐学院的小提琴家,全国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及民乐的指挥家到我市来授课和指导;同时聘请一批市内的竖笛、葫芦丝、口风琴、古筝、扬琴、手风琴等专业老师进入课堂教学。在购置乐器时,我们严格遵循家长的意愿,自愿购买的原则,争取家长的支持购买乐器,使器乐教学能顺利开展,社会、学校、家庭的资源都共同参与到学校的艺术教育当中,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艺术教育中的作用。

  4、促进音乐教学改革,培养一专多能新型教师

  新课程对音乐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器乐进课堂的探索与实践中,我市音乐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各子课题之间经常沟通、研讨,通过参加各种比赛、专业培训、活动展演、教研活动等交流学习,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编写了乐器基础练习曲、谱例、优秀作品集等多套校本教材,撰写了课题实验论文、教学案例等。实现了课题研究为教师提供提升知识结构和业务能力的平台,使教师成长为集专业素养高、教学能力强、科研水平优于一体的新型教师。

  (二)反思1、要加强教研工作,建立常规的教学机制,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2、坚持器乐进课堂教学实践,培养教师、学生演奏兴趣和能力,鼓励教师与学生在乐器学习中教学相长,在演奏中发展兴趣特长,提高艺术素养。3、争取各级领导支持,让课题成果得以推广,让更多的学校参与,让我市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健康发展,让美育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参考文献:[1]李翠娟.器乐进课堂教学实践与思考[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8,000(005):221.

  3

  

  

篇六:小乐器进课堂方案

  器乐教学进课堂〔小学〕

  传统的音乐课将传授知识放在教学第一位,老师不断地讲解乐理知识,训练学生的识谱,唱谱能力。学生对音乐学习缺乏乐趣,课堂气氛沉闷,导致了学生喜欢唱歌但不喜欢上音乐课这种现象,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

  如何改变这种内容单调,方法简单的模式呢?我觉得器乐教学给原本单一的课堂增添了新的活力。在我们的音乐教材中,有很多歌曲旋律简单、朗朗上口,这些歌曲很适合让学生进行简单器乐的演奏,例如《粉刷匠》、《玛丽的小羊羔》等,曲调活泼、结构短小,非常适合用竖笛、口风琴吹奏,器乐进课堂后,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也对学生的音乐素质的提高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1、视唱能力的提高。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小学的音乐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是否有敏锐的听觉能力基础上,对小学生进行视唱练耳的训练尤其重要。只有让小学生获得敏锐的听觉能力,才能更好地培养他们的音准,为二声部的歌曲打好扎实的基础。这一方面的训练如果只通过教师在钢琴上弹音,让学生一遍遍地进行听音模唱,那么日子久了学生势必会厌烦。竖笛、口风琴作为简单的演奏乐器,则能很好的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利用它们培养学生“视唱练耳”方面的能力,抓住小学生对新事物好奇的心理特点,把竖笛、口风琴引进课堂,因为它们携带方便、简单易学,所以很适应小学阶段的器乐学习。如何进行训练呢?在班级中存在着个体的差异,根据学生的情况实行分组教学,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训练的一开始,教师先用琴弹奏一个音,然后让学生吹奏出来,慢慢的增加到短小节的旋律。当学生有一定的基础之后,教师弹奏旋律让学生直接听唱出来。

  音准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但是由于一些客观的因素,很多同学在唱歌的时候走调,影响了学生的唱歌水平。学生学习乐器可以很好的帮助确立他们的音准。由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还不健全,我们也可以让他们学一些简单的打击乐器,像木鱼,响铃,三角铁等,训练他们的节奏感。还可以根据歌曲的特点让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自制简单的打击乐器,培养他们的兴趣,真正让器乐教学走进我们的课堂,让我们的音乐课堂活跃起来。

  经过一定时期演奏训练的学生,会对音高概念相当清楚,视奏的训练让学生同时做到以“视”、“唱”、“奏”、“听”结合。在演(吹)奏的过程中,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做到脑、口、手、眼、耳同时并用,随之学生的识谱、听音能力,都有所提高,音准也加强了。

  2、合唱能力的提高。

  课堂教学中,合唱教学总是一个难点。在唱多声部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跑调”、“串声部”。自引进了器乐教学后,这个问题得到了有效地解决。通过“唱唱”——“吹吹奏奏”,“吹吹奏奏——唱唱”。学生由唱(吹)一个声部,到吹(唱)二声部,交换声部等方法进行训练,在二部合唱时,音准、节奏等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我通过这种训练,使学生在演唱教材中的《红蜻蜓》、《如今家乡山连山》等二部合唱歌曲,均收到了较满意的结果。

  3、学生智力因素的提高。

  心理学家认为:手指运动越复杂,越能使人聪明。

  由于器乐的演奏与训练,使学生的五官和手的协调运动,能平衡左右大脑中枢神经,开发大脑的形象思维。同时,演奏乐曲使学生常处于情景想象之中,对情景感受极深,而器乐中丰富多彩的知识,以及器乐题材、体裁、

  风格的多样性都对学生的形象思维的开发有着极其重要的刺激作用,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与敏捷。表现在他们写文章或考虑问题时,能积极开动脑筋,基点高、思维广,遇到问题能追根寻源,描述事物时会生动形象。

  从多数教师的反映中不难看出,器乐学得较好的学生在上课回答,平时作业以及平时考核成绩大都表现出色。

  4、学生创作能力的提高。

  器乐进课堂后,器乐的演奏与训练,特别是器乐教学与课堂教材的有机结合,大大增强了学生的音乐素质。在学生音乐知识技能逐日提高的基础上,利用学生善于模仿,天性好动的特点,开展音乐、歌曲创作,也能取得良好效果。例如:旋律片段的创作。根据特定的节奏型或几个音、片段,根据简短的词句或旋律进行自由创编哼唱或用器乐演奏。根据某一首短小精悍的歌曲节奏型进行旋律创作,并用器乐吹奏。通过不同的演奏方法探索不同的音色,音响效果,根据歌曲处理的需要,进行演奏法调节编配,并为歌曲伴奏。

  器乐教学与音乐创作的结合,不仅活跃了课堂教学激励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也发展了学生创造力。

  实践证明,器乐教学的引进,必然对整个音乐教学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让我们不断地探索改进,形成一个较完善的教学体系,让器乐教学在教学改革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篇七:小乐器进课堂方案

  小学音乐教学中小乐器的应用措施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以小学音乐教学中小乐器的应用措施分析为重点进行阐述,首先对小学音乐教学中小乐器的应用优势进行分析,其次从加强小乐器认知,完善示范教学、引入小乐器教学,强化歌唱内容和组织实践性活动,激发学生主动性等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关键词】小学音乐;小乐器;音乐教学

  在小学音乐中引入小乐器教学,为学生开展全新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促使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全新的认识,也能实现学生在理解中掌握音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进而实现学生在音乐中的全面发展。小乐器在音乐教学使用中,需要注重学生的兴趣,根据学生自身掌握音乐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展开科学引导,不断拓展学生音乐知识的宽度和广度,进一步为小学教学构建高效课堂,引导学生能够对小乐器产生更多兴趣,实现学生音乐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1.小学音乐教学中小乐器的应用优势

  第一,调动学习兴趣,培养综合素养。小乐器和大乐器之间存在不同,不仅仅是在结构方面,在特点和教学方式方面更适合小学阶段的学生,能够迎合学生在个性发展中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并且与学生的生活之间有紧密关联,也能促使学生对小乐器产生更多兴趣。小乐器不需要较高的成本,能够在学习中做好每个学生都拥有,也方便学课后进行自行练习。特别是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通过引入小乐器能够为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学生也能在演奏过程中通过多重感官的配合,增强学生手脑并用效果,也在学习中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促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1]。

  第二,丰富教学方式,优化课堂结构。一些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还采用传统教学方式,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学习单一方式,经常受到时间、空间和教学设备等因素的影响,不能实现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高效性和时效性[2]。将小乐器引入到

  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彻底突破教学束缚,为学生带来全新的音乐学习体验,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引导学生能过在自己的空余时间开展音乐内容练习,在整个过程中,学生能过对知识进行不断深入理解,并在音乐学科中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做好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逐渐呈现出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显著效果,也促使学生能够逐步爱上音乐学习。

  1.小学音乐教学中小乐器的应用策略

  1.加强小乐器认知,完善示范教学

  教师在音乐课堂中发挥小乐器的教学效果,需要引导学生对小乐器进行认知和了解,并做好详细和全面的示范教学。针对不同小乐器的使用和自身音色都要进行详细说明,每一种小乐器在音乐教学中都发挥者不同的作用,需要保证学生能够将小乐器的名称进行熟练说出,才能做好教学前段准备工作,为之后的小乐器音乐教学奠定基础[3]。例如,在学习“国旗国旗真美丽”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入响板和碰铃对音乐进行伴奏,响板属于碰奏体鸣小乐器,代销和手掌差不多,主要有贝壳形状的扁木片形成,在两个木片需要有细绳进行栓绑,也可以将小乐器套在拇指上面,这样就能听到响板的具有活泼清脆的声音,这种音色具有一定的特点,能够与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所迎合,同时与曲风明快的歌曲进行融合会产生十分惊艳的效果。碰铃在我国也历史悠久,属于一种互击体鸣小乐器,碰铃在教学中所发出的声音十分浑厚,并且伴随较短的余音,与响板进行结合实施共同教学,能够为学生带来对声音的中和效果,一方面不会导致音乐过于挑,另一方面也会为课堂教学带来更多生机和乐趣。教师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增强对音乐的感知,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掌握正确使用小乐器的方式,强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效果。教师通过两种小乐器为学生进行歌曲伴奏,让学生对小乐器的因素进行更加了解,学生也能在响板和碰铃的伴奏学习下,对音乐训练更要节奏感,实现学生在音乐综合素养方面提升。

  1.

  引入小乐器教学,强化歌唱内容

  教师在音乐教学的歌唱环节引入小乐器起到辅助作用,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歌唱教学变得更加简单,引导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突破学生心中的音乐学习难点[4]。教师要知道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具由较强的唱歌条件,一些学生天生就会出现“五音不全”情况或者是自身音乐基础较差,就会导致学生在学习歌唱中不能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缺乏自信心,不能全身心融入到音乐课堂教学中,甚至是不敢表现自己。但在小乐器的引入之后,以为所呈现出的音高大多都是相对固定的,并且可能出现的音乐偏差都在一个可控制的范围,学生只要整我基本内容就能寻找到自己想要演奏的音,为学生音乐学习提供全新方式。例如,学习“红蜻蜓”内容时,歌曲属于二声部歌唱,这种音乐内容而言存在一定的难度,学生容易受到第一声部在学习中的影响,不能找到正确的歌曲节奏。同时也因为小学生正处于一个发生阶段,一旦长时间过渡使用嗓子,就会出现声带受损情况,会直接一影响学生之间的正常交流。教师综合考虑因素之后,通过小乐器完成“红蜻蜓”教学引入竖笛齐奏方式,一方面能够减缓学生的发生压力,另一方面也能在在短时间内引导学生掌握内容,学生能够进行熟练转化之后在完成歌唱练习。

  1.组织实践性活动,激发学生主动性

  实践活动是音乐教学中的关键环节,能够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能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将音乐知识实践更好的运用,也能在实践活动中发现自身存在的一些不足和问题进行针对性完善。教师可以针对日常教学中的备课进行转变,在保证音乐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同时,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方式。在整个实践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小乐器教学完成分层设置,为之后的实践教学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学生作为一个独立个体,在学习能力、对小乐器的喜好方面都存在区别,教师在教学中所开展的教学重点需要存在不同,若强制要求学生开展统一学习,不仅不利于学生个性和创新发展,甚至还会导致学生对音乐学习失去兴趣,不利于音乐教学发展。开展因材施教方式已经成为教学中的一种高效方式。例如,在学习“阿细跳月”内容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呈

  现影音资料,让学生进行欣赏并在视觉和听觉的影响下,为学生营造与歌曲符合的意境,鼓励学生针对歌曲情境进行创作。之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葫芦丝这种小乐器,为学生描绘歌曲中彝族青年进行唱歌和跳舞的欢快场景,也鼓励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中,在唱歌、跳舞实践中掌握歌曲中的创作意图,让学生与音乐作品产生情感共鸣,提升音乐教学效果[5]。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不同喜好选取其他小乐器进行编排,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充分较高的学习热情和欲望,也增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促使学生能够实行交换小乐器进行学习的使用心得,促进班级学生能够得到共同发展和进步。结束语综上所述,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引入小乐器,需要对不同小乐器自身的特点有全方面掌握,才能通过知识和技能的有效结合,让学生感受到音乐教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实现学生知识掌握的同时也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高尚情操。【参考文献】

  [1]杜娟.应用小乐器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策略探究[J].小学生(下旬刊),2022(01):39-40.

  [2]赵霞.浅析合作学习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2021(29):60-61.

  [3]杨启雯.小乐器在音乐课中的有效融合[J].求知导刊,2021(37):34-35.

  [4]张晓琼.小乐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实践与思考[J].智力,2021(11):35-36.

  [5]蔡丽.小学音乐教学如何让小乐器进课堂发挥大作用[J].新课程,2020(35):75-76.

  

  

篇八:小乐器进课堂方案

  器乐进课堂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音乐文化是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学科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它通过让受教育者参与音乐、感受音乐,进而全面地了解音乐,深刻地理解音乐。音乐教育对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促动学生智力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水平,以及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具有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第四部分指出: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器乐教学应与唱歌、鉴赏、创造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课堂乐器应易学易奏,便于集体教学使用。可因地制宜,选择学习本地区、本民族适宜中小学课堂教学的乐器。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尤其是器乐的演奏。器乐的演奏对于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表达和创造水平及可不断发展的情感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全面发展是学校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理念。

  课堂教学是学校音乐教育的主要渠道,音乐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他的作用举足轻重。我们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个宗旨,提出“器乐进课堂”这种新的设想,在上学期引进葫芦丝的基础上,本学期还将引进了竖笛、口琴等乐器实行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参与音乐实践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幸福中成长。

  二、概念界定1、课堂参与

  学生的课堂参与是教学过程的一部分,是指课堂教学中的学生的活动,包括学生的行为和相对应的心理活动。学生参与主要包括了三个基本方面:行为投入、理解投入和情感投入。2、音乐教学的参与原则(基本涵义)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创设良好的音乐艺术与教育氛围,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全方位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从而使他们获得音乐审美体验。3、课堂参与有效性

  能引发学生自觉自主地进入学习状态,全身心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启发学生自主思维,提供未来学习空间)的参与是有效的参与。三、研究目标

  1.总体目标

  探索器乐教学的规律与原则,研究如何充分发挥器乐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优化作用,配合唱歌、欣赏、音乐知识等教学内容,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促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造才能的新型人才打下素质教育的基础。

  2.教师目标

  研究器乐进课堂的教学方法,总结出器乐进课堂教学的经验与模式,提高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的自觉性。

  3.学生目标学会葫芦丝或口琴的基本演奏技能,学会通过葫芦丝或口琴演奏音乐和表现音乐丰富的内涵。4.教学成果目标(1)探索葫芦丝、口琴的教学模式;(2)教师撰写相关论文;(3)葫芦丝,口琴教学对比的录音磁带;(4)葫芦丝,口琴教学录像;(5)学生的学习感想;(6)学生家长的评价。四、研究内容器乐教学实验研究分两个阶段实行,根据其性质和任务,制定并展开了以下实验内容。(1)第一阶段为2009年9月~12月,为初始启蒙教学。

  本阶段教学内容主要有:葫芦丝基础知识,音乐基础的C大调的音阶练习,在学生能吹音阶后,就能够让他们吹一些速度较慢、音值较长、音程较小的曲子,例如《欢乐颂》、《雪绒花》等。

  (2)第二阶段为2010年2月~2012年9月,为巩固提高教学。

  本阶段除了对独奏、齐奏和重奏方面实行巩固强化训练外,还增加了重奏训练,以此进一步加深对音乐基础知识的理解,初步培养对音乐思想的鉴赏水平和表现水平,体验音乐在日常生活中的“快乐”感受。

  (3)通过采取座谈、问卷调查和写作的方式,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体会水平,即时了解、检验教学实验效果,为教学科研积累第一手素材。

  五、研究方法1、调查法:了解国内关于器乐进课堂研究的现状,查阅相关资料,

  了解国内外学习方式的研究历史;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教与学现状,为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奠定基础。

  2、总结法:通过记录研究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和各种水平的变化情况,系统的总结出经验,并实行归纳、概括,使之上升为理论。

  3、行动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能够随时根据实验研究情况,边实践,边修改,不断完善研究的假设,研究的方法,以适合不断变化的新情况、新问题。六、课题组内分工

  课

  姓名

  题

  组

  主

  要

  人

  员

  职务

  职称

  学术专长

  课题组内分工

  钢琴

  课题常规管理。阶段计划与总结、结题报告的撰写等。

  钢琴

  钢琴钢琴

  会议记录,宣传报道,资料收集整理。

  参与实践活动研究。参与实践活动研究。

  钢琴

  参与实践活动研究。

  

  

篇九:小乐器进课堂方案

  K2MG-E《专业技术人员绩效管理与业务能力提升》练习与答案

  遇驾夼完小乐器进课堂活动方案

  艺术团名称:小百合艺术团一、活动实施对象:二——五年级学生二、活动类型:学科拓展类三、活动介绍:

  竖笛简单易学,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把竖笛教学引进课堂,可以让学生从演奏中学习音乐知识、陶冶情操,感受美的陶冶,从而有效地提高音乐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审美素养。本活动在我校二——五年级学生中开展,利用学生兴趣课活动时间和音乐课上10分钟时间上课,由音乐教师任教。四、活动目的:

  本学期我们音乐组的宗旨:让每一个孩子会一样乐器。学校的孩子大多来自农村,音乐基础较差,为提高孩子的识谱能力、歌唱能力、合唱能力以及创作能力,我们计划从二年级开始实行竖笛进课堂,全面提高孩子的音乐素质。五、活动原则:

  《竖笛进课堂》活动遵循“立足本校实际,符合学生特点,注重课堂实效”的原则。我们把目标制定的十分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做到“量身定做”,选取教材生动活泼,简单易学,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竖笛演奏技能,为今后进一步的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六、活动目标:

  总目标: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通过欣赏和演奏练习,掌握一定的演奏技巧,提高音乐表现能力。

  1

  具体目标:

  K2MG-E《专业技术人员绩效管理与业务能力提升》练习与答案

  1、提高学生的整体音乐能力和音乐素养为目标,使学生通过竖笛学习,激发

  音乐学习的兴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

  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2、通过竖笛的学习,提高看谱视奏能力,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创作水平及表演水平。

  3、认识竖笛结构,了解其发声方法。培养学生爱护保养乐器的习惯。

  4、学习知道正确地持笛、呼吸、运气、指法。将竖笛教学和音乐常规教学相

  结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

  5、能够自如的运用单吐音,掌握双吐和三吐的方法。并且会使用连音奏法完

  成简单乐曲的演奏。

  6、在熟练平吹技法的基础上掌握超吹的方法。

  7、欣赏其他吹管乐器(葫芦丝、笛子、巴乌等)演奏的著名乐曲,一方面提高

  学生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一方面提高学生竖笛表现能力。

  七、活动内容:

  (一)情感、兴趣培养

  1、激发音乐学习的兴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2、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创作水平及表

  演水平。

  3、提高学生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

  (二)知识传授

  1、竖笛结构,竖笛发声方法。

  2

  K2MG-E《专业技术人员绩效管理与业务能力提升》练习与答案

  2、持笛、呼吸、运气的方法、演奏指法。(三)技能训练1、提高看谱视奏能力。2、自如的运用单吐音,掌握双吐和三吐的方法。3、使用连音奏法完成简单乐曲的演奏。4、掌握超吹的方法。八、活动组成员:音乐组全体教师

  总之,竖笛是引导孩子们走进音乐殿堂的桥梁,在思想道德建设、素质教育等方面发挥日益明显的作用。以音乐为友,与竖笛同行,在竖笛特色的引领下,培养优秀的人才,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愿我们的孩子们都能奏出美妙的音乐!

  世上没有一件工作不辛苦,没有一处人事不复杂。不要随意发脾气,谁都不欠你的

  3

  

  

篇十:小乐器进课堂方案

  小乐器进课堂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器乐教学是音乐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器乐进课堂有利于激发学生

  学习音乐的兴趣,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力、表达力和创造能力以及对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我校少年宫以艺术教育与课外活动为平台,开发具有艺术特色和地方特色的课外活动课程。并利用此课程引导、培养学生热爱艺术,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掌握相应的技能和特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体艺活动的开展,逐步形成学校特色,建立更完整艺术教育框架,关注课程开发和利用,建构初步课程体系,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舞台和发展空间。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开发了竖笛和葫芦丝校本课程,2013年9月将这两个比较实用的小乐器带进课堂。在一年多的尝试和教学实践中,不但丰富了学生的音乐体验,学生在学习、视奏、排练、演出等一系列过程中都能自觉产生和接受审美教育。并在乐器的教学中,逐步实现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教学目标。二、问题产生的因素

  “小乐器进课堂”对于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表达和创造能力及可持续发展的情感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全面发展是学校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理念。乐器演奏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人才,同时还可以改变旧的音乐教学模式,强化乐理知识教学,形成艺术学校的特色,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动手动脑的能力,拓展学生的个性发展空间,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促进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培养一批新课程下的新型音乐教师。三、具体措施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趣促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好奇心强,喜好新生事物。课堂器乐的出现,犹如音乐课堂中的一块磁铁,牢牢地吸引住了学生:他们摸着、敲着、鼓起两腮吹着。教师不失时机地示范吹奏一支学生熟悉的歌曲,学生们会格外安静,睁大眼睛羡慕地看着,竖着耳朵认真听着。此刻,教师的引导与教学犹如“魔术师”在表演般吸引住了学生。为了让学生能自如地演奏,教师要善于把知识点、演奏技巧渗透在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比赛活动中。如训练运用气息进行吹奏时,组织学生进行“吹纸、吹气球”比赛。在游戏中,学生会自觉地作深呼吸,让气缓缓地有控制地吹出,有效地进行了长音练习,也加强了气息的训练。此外,指法是一个大难题,教师采用了形象、生动的语言展开教学,握球状、手指在键盘上是站着走还是爬着走?此时,学生们会自觉地把手指稳稳地立在键盘上进行弹奏练习,

  这比反复枯燥的说教有效得多。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只要你的方法能使学生们感兴趣,学生便会很乐意接受。

  2、挖掘学生的潜能,进行齐奏、合奏、重奏的练习。准确的音高、节奏感、节拍感是进行合奏、齐奏的基础。教学中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初步建立准确的音高、节奏感、节拍感。例如:进行听音模唱练习,以组为单位,每组的每个学生模唱一个(或一组)音,唱准了记分,累积算分,比一比哪组得分最高;进行节奏接拢游戏,老师发给每组第一个学生一个节奏信息,一个一个往后传,到最后一个学生把这个节奏记写下来,看一看哪一组没有错误;进行变换拍号的练习,并即刻吹奏感受不同拍号所塑造的不同情绪、情感等等。齐奏、合奏、重奏练习过程中,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一部分学生相对的会慢一些,我们就采取“一帮一”的方式,学习快的学生在帮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音乐,而由于学生教学生,同学之间比较接近,所以学的同学掌握乐曲的速度也会相对快一些。多声部的合奏中,我们每个声部选出声部长、副声部长,协助教师带领本声部吹奏,在有一定基础后,由他们独立地带领同学们编排指法掌握所学乐曲。教师只是在学生遇到难题时再进行全班的或个别的指导。各声部掌握好本声部的练习后,几个人自愿组合进行小组合奏。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潜能,又培养了学生的协作能力。3、学会欣赏,提高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真正演奏出“音乐”。我们的学生接触的音乐是有限的,好的音乐作品更是少得很。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每节课用3-5分钟时间给学生欣赏(或听或看)一首或一个片段的乐(歌)曲,每次欣赏给学生介绍乐曲的创作背景、体裁和风格,引导学生试着分析乐曲的曲式、力度以及速度变化、音色音量变化所引起的情绪、情感变化。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在吹奏乐曲时,主动地就对乐曲进行分析,之后再吹奏出来,学生能够吹奏出“音乐”了!而且学习的主动意识提高了。记得一次我们买了一张《音乐之声》的光盘,利用下午两节课后的时间,我们和学生一起欣赏了这部影片,虽然是英文版中文字幕,但学生看得安静极了,他们被那里面优美的音乐所吸引,看完后学生们主动要求吹奏其中的乐曲,我们及时找来《哆来咪》的合奏曲谱,虽有一定难度,但学生吹得津津有味,很快就掌握了乐曲。艺术的魅力就在于使人们自觉地、主动地去追求无限的艺术创造。4、将器乐课堂延伸到第二课堂展演中。器乐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音乐整体素质。此外,我校还不失时机添置了一批乐器,演奏好一首乐曲,除技能训练,还需要准确的音高、音质,适当的速度、力度、音乐理解力、音乐想象力、识谱能力等等。同时,器乐的齐奏、合奏演奏形式,进一步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和团结协作精神。器乐的合奏训练也强化了学生在合唱中的节奏感、协调感、和声感,又提高了合唱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培

  养学生们团结协作、顾全整体的优良品质。

  经过近一年多的教学,我校三年级以上的学生都能吹奏起码一个调的竖笛、

  葫芦丝。此外,电声乐队与合唱队也获得可喜的成绩,并参与一些社区的演出活

  动中。

  每个教师要结合自己的研究内容和具体情况,根据所任班级学生状况及自身

  个性,积极贯彻课题研究思想,明确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编写相应的教案,上好

  每一节培训课,做好研究课登记,认真填写登记表,课后细细反思,并做好记录,

  积极在交流会上发言,阐述自己的见解和收获。课题成员在研究中相互取长补短,

  努力推行取得的经验,并形成理论,写成论文,为课题研究积累第一手资料。

  5、采用骨干音乐教师为先锋,教学相长的办法,请专家到校指导等形式开展

  研究。

  6、研究了解当前我校学生在参与乐器演奏训练中对知识科学习的影响情况。

  7、了解研究学生培训中的所想、所需和家长的支持情况以及社会的反应。

  8、针对课题研究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借以不断调整乐器种类的选

  择并完善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四、调查分析

  下面是我们对二至四年级参加器乐小组学生的调查表一

  年级学生数

  能完成学习任务数

  未完成数

  因练习乐器影响完成学业数

  3

  95

  94

  1

  0

  4

  80

  75

  5

  0

  5

  86

  72

  4

  0

  下面是我们对二至四年级参加器乐小组学生的调查表二

  年级

  学生数

  语文平均乐器前乐器后

  数学平均

  英语平均

  乐器前乐器后乐器前乐器后

  备注

  3

  9587.589.191.493.88587.5

  4

  8085.488.286.789.480.586.2

  5

  8685.587.984.688.590.192.4

  对学生调查,学生绝大多数反映:我们很高兴参加活动。在报名前就向老

  师立过保证不耽误学习,并且学校有规定必须是学习好任务完成者才能参加,

  所以我们得更认真学习,作业更努力,先把任务完成才去练习乐器,所以实际作

  业完成得比未参加时还好;对家长们调查,家长们反映,家庭作业都是独立完

  成,并且因为学习乐器孩子过去一些不良的活动也没有了,如在家里闹情绪,

  游戏癖,网瘾都消失了。可见学习乐器对孩子们是一种双赢的教育。从现象上

  看学习乐器不仅不影响知识科学习,而且对学生的生活习惯等各方面还有好的

  教育。五、反思及分析

  根据科学家分析,人的大脑实际上才开发了极小一部分,有很大部分没有被激活。现在不能单单在减轻负担上大伤脑筋,而应该在如何开发学生的大脑方面进行科学研究。“积极休息”正是进一步开发人脑潜能的好方法。我们的小乐器进课堂演奏活动,正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兴趣,开发智力,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途径。学生在练习乐器中获得愉悦,在愉悦中高效学习,基于这样的原理,我们学校“示范引领普及人人”生动活泼地开展乐器演奏,不仅没有影响知识科的学习,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促进学习了的发展,从而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第一,培养了艺术人才,促进了教师的发展和音乐课教学的改革。我校60%以上的学生都会一种乐器演奏,5名教师都能进行乐器表演,改变了旧的简单的音乐课模式,学生在新的音乐教学中认识了乐器、掌握了演奏技巧、提高了识谱能力、提升了音乐综合水平。特别是葫芦丝、竖笛的表演令人赞叹,大家都说在农村的学生也有如此高的水平,真了不起;现已有10余名学生顺利地通过了中国音乐学院葫芦丝专业的十级考试。同学们无不震动,极大的树立了好好学习的信心。

  第二,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提高了动手动脑的能力,拓展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空间,开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

  第三,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兴趣爱好,有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我校开展“小乐器进课堂”教学活动以来,培养了学生的健康的兴趣和爱好,课间弹玻璃球,拍画片的不良活动消失了,甚至连难以解决的学生在家里闹情绪,游戏癖,网瘾也不见了,学生一有空就练习乐器,在某种程度上辅助了德育教育,促进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强化了校风班风建设,净化了学习环境,还起到了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对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有很大的促进效能。

  第四,利用“积极休息”开发大脑潜能,提高知识科的学习效率,实现让学生“以音乐活动为载体、激发学习兴趣”的目标。

  

  

篇十一:小乐器进课堂方案

 三循循善诱创新启发式教学新模式自制小乐器我认为它不是单纯的只在动手制作这一方面对于小学生来说创新是指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探索精神发现新事物掌握新方法的强烈愿望以及运用已有的知识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音乐自制乐器教学方案

  小学音乐自制乐器方案护村小学钟玉一课程目标◆知识与目标1.认识一些乐器,并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小乐器。2.会改变乐器声音的大小高低。3.能用自制的小乐器为歌乐曲创造性的即兴伴奏。4.有计划有目的有方案小组合作并完成制作和配奏。◆能力与过程1.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2.练习的比较选择能力。3.进一步培养孩子们节奏的稳定性和对乐感的表现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锻炼学生勤于动手,敢于创新的科学品质。2.让孩子们在音乐的熏陶下陶冶乐观积极向上等美的情操。3.培养孩子们团结协作的互助意识。二、教学重点选择材料,制作小乐器。三、教学难点改变乐器声音的大小高低。并能利用乐器为音乐增添表现力和感染力。四、教学用具一些常见的小乐器、一些制作乐器使用的乡土材料和废弃材料。五、教学方法教师指导学生动手制作小乐器和学生尝试自己设计制,并能利用自制的乐器为歌乐曲器即兴伴奏和创编伴奏表演。六、实施过程

  (一)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将器乐教学纳入中小学音乐教学以来,演奏乐器逐步成为中小学音乐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面向全体学生的器乐教学,就要选择适合学生普遍使用的、简单易学的、便于集体合奏教学的“课堂教学乐器”。然而就目前广大城乡小学学校的音乐课堂教学现状来看,学生所使用的打击乐器不可能人手一件,要想孩子们每件乐器都能熟练的去演奏,就必须去创造。近年来,我也尝试让同学们自制乐器,并将自制乐器带入课堂,为学生参与和体验音乐找到了捷径。

  (二)、培养兴趣,引导学生自制打击乐器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自参与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只有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表现出音乐的时候,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才会进一步提高。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应鼓励学生,只要开动脑筋,一定能做出美观实用的打击乐器。老师要以身作则,拿出精心制做的打击乐器,为学生做出榜样。请学生进行实践演奏,通过演奏证实自制打击乐器与买的没有大的区别,不花钱也能为乐曲伴奏,还增添了生活乐趣,这何乐而不为呢?学生制作打击乐时,提出两点要求:一要利用废旧的东西去做,节约资源;二要自己动手进行实践,开动脑筋,开发智力。自制打击乐器的方法有很多,如:用塑料瓶装上一些豆粒或沙砾,将其封死后,即可作成一个沙槌;用铅条弯成一个半圆形,将酒瓶盖去调皮垫并在中间打孔,再将瓶盖穿在铅条上并将接口用布条缠死,最后用布条将手持乐器部分缠好,即可以做成一个自制串铃;将塑料垃圾桶简单加固可做为一个桶鼓;用废弃的铁锅盖可以做一对镲或一个锣。(三)、循循善诱,创新启发式教学新模式自制小乐器,我认为它不是单纯的只在动手制作这一方面,对于

  小学生来说,创新是指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探索精神,发现新事物、掌握新方法的强烈愿望,以及运用已有的知识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是组织者,引导者,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在音乐活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直接把打击乐教学中配器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应该在旁边给予正确的引导。

  1.在玩中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主动发现小乐器在音乐中的作用

  在学习打击乐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不能让学生死练,死记。在学习打击乐前,应采用形式多样的感受方法,让学生感受音乐,并通过游戏或舞蹈的方法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音乐的特点。以《数蛤蟆》为例,当学生熟悉音乐后,我安排了几个学生共同进行的蛤蟆音响模拟小游戏。选几名学生上台,随着琴声用自制的打击乐模拟蛤蟆的音乐形象进行即兴演奏。学生自然地就知道该用什么乐器演奏,以及节奏型是什么。

  2.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索法引导学生研究自制小乐器同学们拿出自制的打击乐器,每二人一组,做音乐接龙游戏。将声音延长到最大限度做一遍;以最快的速度做一遍。要求学生仔细听不同的声音,并等前一种乐器声音结束后,再发出后一种乐器的声音。老师问:“哪种乐器声最长?”将声音长的乐器延长最大能量做一遍。并研究用手中的乐器至少发出三种声音,然后请每人用乐器向同学表演三种声音。老师随时提问“像什么?”学生答“像打雷”、“像教室里的钟声”。为乐器分类,金属类、木质类、鼓类乐器,同类乐器放一起并用语言表述。请他们讲一讲他们的乐器声音像生活中的什么声音?木制乐器是什么声音?金属乐器是什么声音?学生总结,金属乐器声音清脆明亮,木制乐器的声音浑厚坚实。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引导和乐器实践,孩子从玩中认识了音色等知识。3.用自制小乐器为乐曲伴奏在给歌曲《鸡崽和鸭崽》配乐时,先用讲故事的方法让学生了解了歌曲所要表达的内

  容。启发学生了解这首歌曲,在学生对音乐熟悉以后,再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该怎样给歌曲配打击乐器。如:表现“鸭崽”该用什么乐器?讨论时,引导学生抓住鸭崽骄傲、自大形象的叫声能用哪些乐器表现,通过让学生讨论,尝试,大家一致认为应该用声音清脆听上去很俏皮的乐器为它伴奏。而表现“鸡崽”时,则引导学生讨论应该怎样用打击乐表示鸡崽的诚实的形象。通过两种对比的形象,加上学生精彩的伴奏,就是一节不错的器乐教学课。又例如在森林里的歌声一曲中,可以把自制的打击乐器分为三组为乐曲配奏。可以用清脆明亮的金属乐器和瓷罐乐器为笛子和小提琴伴奏,而当吉他声响起的时候就选择与之相应的声调低的乐器。同样在展现自然界中声时孩子们就更有兴趣的展示声音模仿乐器了。在伴奏中孩子们尽情的表现。

  (四)学生通过自己讨论如何配乐伴奏,便会对乐曲有更深的理解,大大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共同的讨论学习中,也体验了集体协作的乐趣。《音乐课程标准解读》提出了“演奏教学”和“引导学生制作简易乐器”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发挥现有的教学条件,提倡师生自己动手制作容易乐器,使学生人手一样并把它作为音乐课的学具使用,不失为一条城乡学校因地制宜地开展器乐教学的有效之路。

  

  

篇十二:小乐器进课堂方案

 小器乐进课堂的研究与实践方案

  小器乐进课堂的研究与实践方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小器乐进课堂的研究与实践方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小器乐进课堂的研究与实践方案的全部内容。

  小器乐进课堂的研究与实践方案

  “器乐进课堂提高中小学生音乐素养及创造性思维的研究”课题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音乐文化是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学科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

  它通过让受教育者参与音乐、感受音乐,进而全面地了解音乐,深刻地理解音乐.音乐教育对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及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具有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第四部分指出: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器乐教学应与唱歌、鉴赏、创造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课堂乐器应易学易奏,便于集体教学使用.可因地制宜,选择学习本地区、本民族适宜中小学课堂教学的乐器。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尤其是器乐的演奏。器乐的演奏对于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表达和创造能力及可持续发展的情感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全面发展是学校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理念。

  课堂教学是学校音乐教育的主要渠道,音乐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他的作用举足轻重。我们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宗旨,提出“器乐进课堂”这种新的设想,在上学期引进口风琴的基础上,本学期还将继续进了口琴等乐器进行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参与音乐实践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幸福中成长.二、概念界定1、课堂参与

  学生的课堂参与是教学过程的一部分,是指课堂教学中的学生的活动,包括学生的行为和相应的心理活动.学生参与主要包括了三个基本方面:行为投入、认识投入和情感投入。2、音乐教学的参与原则(基本涵义)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创设良好的音乐艺术与教育氛围,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全方位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从而使他们获得音乐审美体验。3、课堂参与有效性

  能引发学生自觉自主地进入学习状态,全身心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启发学生自主思维,提供未来学习空间)的参与是有效的参与.三、研究目标

  1.总体目标

  小器乐进课堂的研究与实践方案

  探索器乐教学的规律与原则,研究如何充分发挥器乐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优化作用,配合唱歌、欣赏、音乐知识等教学内容,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造才能的新型人才打下素质教育的基础.

  2.教师目标研究器乐进课堂的教学方法,总结出器乐进课堂教学的经验与模式,提高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的自觉性.3.学生目标学会口风琴基本演奏技能,学会通过口风琴演奏音乐和表现音乐丰富的内涵。4.教学成果目标(1)探索口风琴的教学模式;(2)教师撰写相关论文;(3)口风琴教学对比的录音磁带;(4)口风琴教学录像;(5)学生的学习感想;(6)学生家长的评价。四、研究内容器乐教学实验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根据其性质和任务,制定并开展了以下实验内容。(1)第一阶段为2016年4月~12月,为初始启蒙教学.本阶段教学内容主要有:口风琴基础知识,音乐基础的C大调的音阶练习,在学生能吹音阶后,就可以让他们吹一些速度较慢、音值较长、音程较小的曲子,例如《小鼓手》、《多年以前》等。(2)第二阶段为2017年2月~2017年6月,为巩固提高教学。本阶段除了对独奏、齐奏和重奏方面进行巩固强化训练外,还增加了重奏训练,以此进一步加深对音乐基础知识的理解,初步培养对音乐思想的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体验音乐在日常生活中的“快乐”感受。(3)第三阶段,通过采取座谈、问卷调查和写作的方式,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体会能力,及时了解、检验教学实验效果,为教学科研积累第一手素材.五、研究方法1、调查法:了解国内关于器乐进课堂研究的现状,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国内外学习方式的研究历史;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教与学现状,为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奠定基础。

  小器乐进课堂的研究与实践方案

  2、总结法:通过记录研究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和各种能力的变化情况,系统的总结出经验,并进行归纳、概括,使之上升为理论。

  3、行动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可以随时根据实验研究情况,边实践,边修改,不断完善研究的假设,研究的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情况、新问题。

  

  

篇十三:小乐器进课堂方案

 器乐进课堂可行性方案范文

  音乐教育是当今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一门对中小学生行为艺术熏陶的重要学科。长期以来许多老师已习惯于练声、视唱、节奏训练、学习歌词的传统套路,很多时候把音乐课上成单一的唱歌课。这种教学手段单一,教学过程缺乏创造性的教学模式,不能全面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能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已严重制约着音乐教学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新课标还指出:“音乐活动应该是过程与结果并重,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交流的互动关系。”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构建一种具有时代气息,让学生经历着音乐实践过程,满足表演欲望,使他们的心理素质,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都能得到发展的新型教学形式,已迫在眉睫。器乐进课堂,是初中音乐教学的一个突破点。结合我校实际,开展器乐进课堂。

  我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教学班有十六个班级的学校,学生人数将近千人,学生在特长方面不是很突出,对于这样的现状,学校领导决定,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使他们都有快乐的童年,享受到学校带给他们的幸福,为学生的将来奠定基础。为此,把器乐引进课堂做为学校的校本课程进行开发研究,使每个学生都掌握一种乐器的演奏方法,并且在各段开展各种不同器乐进课堂的校本研究活动。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器乐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器乐学习对于推进学生音乐成长,提高音乐修养,真正深入到音乐学习当中去,发挥了重要作用。

  器乐与声乐是音乐的两大门类。器乐理应成为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领域,但是由于条件的限制,器乐教学在普通学校音乐教学中比歌唱要晚得多。但近几年发展迅速,充分说明了器乐教学的生命力。

  二、课堂教学中不同阶段乐器的选择

  在器乐进课堂的实施中,乐器的选择极其重要。但作为农村学校由于条件限制,没有更多的经费来购买更多的乐器。这就要教师要根据条件选择可行性的乐器。使用什么乐器不仅要从需要出发,还要从可行性出发。以下几种乐器适于作为中学教学的“课堂教学用乐器”。

  第一阶段:打击乐器

  1.音乐知识学习是第一阶段的重要方面,识谱知识是学习一切器乐必备的前提。从认识音符、音符种类、各种记号符号,再到音符音高、节奏的训练,最后到音乐要素实践学习简单的打击乐。在学习器乐的同时慢慢理解完善识谱知识。

  2.打击乐器可以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激发探索的好奇心,引发兴趣和爱好,进而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在平时课上我也会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些打击乐器,如自制沙锤(用废旧的可乐瓶装上沙粒)、串铃(用啤酒瓶盖串起来做成一个圆圈)等。看了一些专家老师自制的打击乐,使我深受启发,原来我们生活中有这么多材料是可用的。

  3.课堂上用学校的乐器资源让学生们学习感受打击乐的真正魅力。首先从简单的打击乐开始学习,再学习综合性的打击乐。主要教授架子鼓。

  第二阶段:竖笛和架子鼓

  近年来竖笛普遍应用于普通教学中,竖笛作为适合中小学生使用的最佳音乐学具之一,有着其独特性与适用性:简单易奏,容易上手,便于携带等。通常是我们课堂乐器的首选,它的价格便宜,可由学生自备,这在经济上是可以接受的。

  架子鼓是节奏性强的乐器对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意义重大,架子鼓也是一件时尚的乐器深受人们的喜爱。学生训练只需准备一副鼓槌,在课外随时随地可以练习。课堂上还可以在真鼓上表现。

  第三阶段:选择性乐器

  学生们有了一定基础后,学习一些比较有技巧的旋律性乐器,主要针对乐感比较好的学生和爱好者。如:口风琴、吉他等。

  三、实施方案

  1、实施目标

  (1)促进学校器乐教学的普及,营造校园文化氛围,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2)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表现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高学生对器乐的综合表现力和创作能力,形成一定的团队合作精神。

  2、实施措施

  (1)通过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的重视,能对器乐教学给予充分的认可和大力的支持,并将器乐进课堂教学纳入教育教学目标评估内容中,真正做的素质教育标准化办学。

  (2)努力营造器乐进课堂的教学氛围,从而来普及竖笛及打击乐进课堂教学,改善音乐教学环境。

  (3)器乐教学的时间总体规划:第一阶段音乐基础知识学习阶段,用两学年完成。第二阶段音乐知识实践架子鼓、竖笛学习一学年多完成。第一阶段后期穿插第二阶段学习。第三阶段提升阶段,选择性学习乐器。学生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择乐器,学习比较全面的乐器如:吉他、口风琴钢琴、塤等乐器。此阶段基础教学用一学年,器乐提升学习是长期的训练过程。

  (3)以班级为单位,用每学期音乐课三分之一课时进行器乐教学。

  纵观我们的音乐教学,用心去做固然重要,但我想,用心地去想怎样去做同样重要,这样我们的工作才能得到更多的实效,更好的成果。如何在《音乐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卓有成效地开展器乐教学?我想,这是需要我们全体中小学音乐教师共同思考的一个问题。

  器乐进课堂实施方案

  甘谷县店子初级中学

  

  

篇十四:小乐器进课堂方案

 小学音乐课上小乐器进课堂——以口风

  琴为例

  摘要:能够熟练的掌握一门乐器无疑是一件很酷的事情。许多科研成果表明,当学生学习与演奏乐器时,由于左右手指经常运动,使得反应更加灵敏,智力得到开发,而且对大脑左半球与右半球的协调、平衡、发展和谐有着重大的作用和影响。

  关键词:小乐器;口风琴;小学音乐

  随着音乐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器乐教学越发受到关注,也为改变中国近百年来“音乐课即是唱歌课”的历史发挥了重要作用。新课程标准也突出了小学生学习器乐的重要性,学生不仅能掌握一门器乐的演奏技巧,更能在各种舞台表演中激发他们的表现力,在不断的齐奏、合奏中锻炼了与他人相处的能力,在各种编创中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在学习时由于技术的不断深入,我们应该选择与技术相符合的乐曲来进行训练,要注意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困难。例如在刚开始学习演奏时,没有学习穿指、跨指等技术,都是五指之内的练习,那么我们所选择的歌曲,也应该是五指之内的简单乐曲。学生在不断的丰富自己的演奏技术后,我们就应选择技术综合的歌曲来让学生演奏。例如,在刚开始接触口风琴时,我让他们吹奏了《铃儿响叮当》绝大部分学生对《铃儿响叮当》是非常熟悉的,歌曲的节奏和旋律都比较简单,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好掌握。旋律进行以平行和级进为主,在五指之内进行。节奏相对重复,学生能够根据对歌曲的记忆来鉴别吹奏中的错误,对高年级的同学来说,一节课就能基本吹奏第一段了。学生在收获丰收的果实后,学习兴趣大大提升,不断要求我教他们第二乐段。第二段的技术比第一段难很多,旋律包含了大

  量的大跳进行。在进行视唱以后,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视奏。让学生知道我们的手指是远远能超过五度演奏的。在辅以小练习后,再让学生来吹奏这一段。这样在一首乐曲内,由第一段的

  五指内练习,在扩展到扩指的知识点,通过将乐曲与知识点巧妙结合的方式,同学们由浅入深的掌握了口风琴的演奏技巧,一步一步收获了成功的果实。

  二、体态律动,节奏模仿

  节奏模仿主要是以听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和记忆节奏的疏密,并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将节奏再现出来。节奏模仿主要以游戏为主,这种方式让学生更加专注的聆听和感受老师所出示的节奏,并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他们的节奏感和记忆力。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节奏模仿从最简单的重复开始,老师用乐器敲出一段节奏,学生随即重复一次,这种方式简单、有效。学生在重复时可以选择性的用自己的身体或身边可敲击的物品来发出声音,这也能让他们感受到音乐来源于我们生活的一点一滴。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受节奏的疏密,我创造了一个“听非点走”的游戏,非点以单一的节奏型循环为主,如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根据学生的人数让学生在教室围成几个圆圈,让学生根据听到的非点迅速做出反应,根据非点的快慢走出相应的脚步。如四分音符的进行像一个老爷爷在走,八分音符的进行像一个中年人在走,十六音符的进行像一个小孩在奔跑。在熟悉了基本的节奏型以后,我们还可以加入一些特殊节奏型,当我问孩子们附点节奏像什么人在走路时,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像瘸子,因为节奏有长有短。就像瘸子一只腿正常,一只腿残废一样。”从孩子们的话语中我能够感受到,他们已经慢慢拥有听辨节奏能力了!

  三、教法结合,升华理解

  注重多种教学法的结合。在实际训练中我发现,学生“连奏”是很容易出现错误的。在我讲述了连奏的概念后,绝大部分学生都点头表示听懂,但是在实际吹奏时又往往成了断奏。为了给学生讲清不连奏的问题,我将多种教学方法所结合,讲授法、示范法、对比法、练习法的反复运用,最后让学生正确的演奏了连奏。我在讲课时常常给学生形容,连奏就跟说话一样,一句话连着说就是连奏,

  一个一个字断开说就是断奏。说完之后,教师可以示范一个乐句,让学生聆听哪一句是连奏,哪一句是断奏,让学生对连奏的乐句形成一个声音概念。然后可以让学生先做无声练习,将手放在另一只手上进行练习,这里必须不断给学生强调,下一手指下键,上一手指才可离键。最后学生能够做好无声练习后,再让学生自行吹奏,通过观察手指和听辨声音来判断自己是否演奏正确。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理解能力有限,教师不能光用讲授法去叙述一个基本功的演奏方法,我们应该注意将多种教学法相结合,让学生多听、多看、多想,让知识点真正被学生掌握。

  总之,通过小乐器教学,学生可以逐渐掌握口风琴的演奏技巧,并且不断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创造力以及和他人相处的能力。同时,在长期训练中,学生能够潜移默化的提高自己的音高感,这也为合唱教学作好准备。由此来看,学习乐器好处多多,希望大家对此引起重视,探索更多、更有效的乐器教学的方法,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丽君.小学口风琴教学的隐性分层设计研究.儿童音乐,2014-5-15

  [2]卢月婷.口风琴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分析.课程教育研究,201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