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佳谦文档网>专题范文 > 优秀范文 >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对学生法治意识素养培养的研究6篇

时间:2022-12-04 16:40:06 来源:佳谦文档网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对学生法治意识素养培养的研究6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对学生法治意识素养培养的研究  例如学习八年级法不可违的相关内容时我们知道了违法无小事回顾生活中顺手牵羊行为违反物权法欺负小同学致使受轻伤的违反治安处罚法受重伤致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对学生法治意识素养培养的研究6篇,供大家参考。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对学生法治意识素养培养的研究6篇

篇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对学生法治意识素养培养的研究

  例如学习八年级法不可违的相关内容时我们知道了违法无小事回顾生活中顺手牵羊行为违反物权法欺负小同学致使受轻伤的违反治安处罚法受重伤致死的触犯刑法适龄儿童少年不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违反义务教育法等等事例还可以对照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分析讨论在观影时高声喧哗打闹家庭暴力引诱未成年人吸毒贩毒等行为是否违法违反什么法应受何种处罚等等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法律意识

  的培养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是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综合性课程,法律意识培养方面的内容是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实践中,《道德与法治》课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教师应该注重利用道德与法治来综合培养学生在法律法规、公平正义、自我防范等方面的素养,科学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法律意识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都要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时代,遵法守法是我们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谨遵法律要求,积极预防违法犯罪,学会运用法律维护权益,提高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和依法从事社会活动的能力。初中阶段是学生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包含着较多的法律知识内容,法治素养是该学科核心素养中的重要部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意识,加大对学生法治素养的培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这对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一、对教材中的法律知识进行深度挖掘法律知识几乎在各个版本的思想品德教材中都有出现,这是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对教材中的法律知识进行深入挖掘,充分利用教材,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例如,学习八年级“法不可违”的相关内容时我们知道了违法无小事,回顾生活中顺手牵羊行为违反物权法、欺负小同学致使受轻伤的违反治安处罚法、受重伤致死的触犯刑法、适龄儿童少年不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违反《义务教育法》等等事例,还可以对照《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分析讨论在观影时高声喧哗、打闹,家庭暴力,引诱未成年人吸毒贩毒等行为是否违法,违反什么法,应受何种处罚等等。对教材中的法律

  知识举一反三、挖掘延伸,让法律根植于心,真正起到警示作用,培养学生法治观念,使学生立志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1.联系生活实际渗透法律观念在教学中,教材中的法律知识过于理论化,学生对于罪与罚、道德与法律之间的界限常常分辨不清。在教学时可通过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联系实际生活,选取富含法律知识的内容引导学生去观察和感受,将法律观念有效渗透到教学中。例如在教学九年级《公民的权力》一课时,我立足教学内容和学生对自己享受的权利认知情况,设置了让学生说说自己家人每天都干些什么,分别享受了哪些权利的讨论交流活动。学生在交流中认识到自己上学享受了受教育权;爸爸妈妈参与社会劳动并取得相应报酬享受了劳动权;妈妈当选为职工代表享受了选举权;爷爷奶奶领养老金享受了物质帮助权等等。同时让学生了解宪法对公民权利的限制性条款,使学生明白:公民的自由和权利的行使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对公民权利的内容及内涵有明确的认知,并能够根据所学知识判别自己的合法权利是否受到损害,培养学生法制观念,具备维权意识和能力。基于此,我在课堂教学中还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手段,通过向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事例,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如“哥哥从公司跳槽”“奶奶去跳广场舞”“村民进行村主任投票选举”“对抗击新冠肺炎重大贡献者颁奖”“对森林火灾遇难者举行哀悼”。通过列举当下学生关注的事件,让学生在讨论中更加明白公民依法享受的权利。这样,在目标引领下创设恰当的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探究,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积极开展实践活动,综合实践中内化法制知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学生在日常书本中学到的法律方面的理论知识需要运用到实践中才能发挥它的实际价值,想要让学生真正内化法制知识,明白法律就存在于我们身边,仅是靠课堂教学还不够,而是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开展一些贴近教学实际的,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在开拓法制意识素养的第二课堂中将法治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1.了解警察的工作或去审判庭旁听

  生活是最直接的学习课堂。教师可以开发其他资源,通过与当地相关法治部门建立联系,组织学生利用周末或其他时间参加协助警察工作,了解警察日常工作内容,感受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对人民安定生活的重要性等。有条件的去审判庭旁听,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2.举办辩论会

  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为了增加学生的法律意识,可以在讲解完知识点之后,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在班级中举办辩论会,让学生在辩论会中不但验证自身的观点,从而增加学生对法律的运用能力。

  3.做法制宣传员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到周边小区开展法律普及活动,通过自发设计法律小报,宣传相关的法治知识,在实践中向小区居民普法,有效提升了其法治素养。

  初中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中渗透法律知识能够约束和规范学生的行为,使他们不至于因为无知而违法犯罪,并学会用法治知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教师要能够立足学生实际情况及教材内容,对教材中的法律知识进行深度挖掘,联系具生活实际,延伸课堂教学,在各类实践活动中直观地感受法律的意义和内涵,形成法治观念,提升法治情感,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

  参考文献:

  [1]李天杨.呵护最美青春--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J].名师在线,2018(33):31-32.

  [2]刘雁玲.试论如何有效地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8(14):127.

  [3]网页:《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2018

  

  

篇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对学生法治意识素养培养的研究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法治素养的

  培养

  摘要:随着教育的发展,道德与法治教育对于初中学生越来越重要。我们对于学生的教育与培养方向应该加以改变,应该从传统的以传授课本知识为主,到努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就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来讲,教师应该着重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加深其对法律的认知,增强其法律意识,文明守法,并学会辨别一种行为是否合法,必要时懂得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本文就我们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结合实际情况论述了法治教学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增强初中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学习主动性的一系列策略。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法治素养;培养

  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我们对于初中学生的教育方向应该从单纯的知识灌输到加强学生的公民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避免单纯的应试教育导致的高分低能,加深初中学生对法治意识、法学观念的培养,使其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与精神风貌。本文就目前初中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列举了进一步完善法治教育体系、提高育人效果的实用性指导方法。

  一、现阶段初中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缺失

  初中生活对于学生来讲是一个巨大的转变,他们经过了六年的小学时光,从备受家长宠爱的孩提变成了中学生,但是他们的逻辑与思维还可能没有能够及时地进行转变,他们看待事物的角度,他们在遇到一些事件时的反应,都可能还停留在小学阶段。而就整个小学阶段来看,学生的家长和老师多数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没有将过多的精力放在培养其道德与法治教育方面,觉得法治对一个孩子来说还过于遥远。这就导致了学生道德教育及法治教育的缺失。其实,中学阶段恰是一个人思想价值观念形成的重要阶段,他们应该有足够的判别能力了,应该

  有正确的是非观,也应该有法律意识了。所以,初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道德与法治的教育,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三观,遵法守法,成长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2)校园暴力问题此起彼伏

  校园暴力一直是一个广泛存在的问题,从新闻上我们经常会看到各种校园暴力、校园欺凌的事件发生,而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所有教育者们来进行探究。大家都知道,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刚好处在了叛逆期,他们有了自己的一套价值观,对老师、家长的言论不是一味地接受了,他们对一些事情比较敏感。当他们遇到一些事情时,就会拿自己的一套理论来进行是非判断,有时甚至仅仅凭着自己的心情与情绪来做出反应。这就使得他们常常会有一些过激的行为,对家长老师顶嘴,对学生欺凌,甚至使用暴力殴打。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必须加以重视,对学生做好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教会他们正确的价值观,教会他们认识校园暴力的违法性,预防校园暴力的发生,也教会他们在遭受校园暴力时学会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3)青少年犯罪事件日益增加

  近些年来,青少年犯罪的事件时有发生。我们在谴责青少年恶劣行径的同时,也应该进行深刻的自省。因为一起起青少年的犯罪事件,正反映了我们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失败与漏洞。导致学生发生犯罪的原因,一方面是受不良家庭环境或者社会风气的影响,另一方面是青少年自身没有足够的道德感与法律意识。因袭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道德与法治的教育,引导其形成完善的人格,具备良好的法律观念,有所恃也要有所惮,从而预防青少年犯罪事件的发生。

  二、培养中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质的基本措施

  (1)引导学生合理、正确地使用手机

  信息化的时代,手机已经普及,相信每个中学生对手机也都不陌生。这个时候,有的学校就因为害怕学生使用手机耽误学习而“一刀切”,禁止所有学生携带手机。其实这样视手机为洪水猛兽的做法也是不太妥当的。一方面学生可以利用手机了解到更多新鲜的信息,学到很多有用的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手机

  来与家长进行必要的联络。正确合理地使用手机是信息化世道的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我们教育者应该做的是教会学生如何正确而合理地使用手机,而不是一味禁止。通过这一教育过程,我们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制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懂得网络礼仪。学生手机使用管理折射出学校的管理理念和育人水平,必须坚持“管”与“教”结合,培优转差,化危为机。

  (2)提高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

  所谓“身教重于言教”,教师严格提升与规范自我,不断完善自我,做好一个榜样,学生是最好的教育。对于学生来讲,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与之相处最多的人其实不是家长,而是老师。作为学生的长着,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学生看在眼里,并有着潜移默化的效果,学生往往会对老师的行为进行效仿。如果老师品德高尚,态度和蔼,行为端正,遇事果敢,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安全教育。那么这将有利于培养出品德高尚、人格完善、积极向上、热爱祖国、勇敢而乐观的学生。也唯有切实提高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才能真正做好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培养出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

  (3)增加学生的实践活动内容

  一般中学里都开设了道德与法治教育这门课程,但是应该怎样教呢?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将书本上的内容读给学生,这很难具有说服力。学生很难将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的内涵真正地了解与掌握。因而教师可以在课堂的教学中,多结合身边实际发生的案例来进行讲解,促进学生的深入理解。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在教学设计中增添让学生进行实践锻炼的课堂活动,例如对社会上发生的真实事件改编为可以在课堂上进行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从自己扮演的角色去深入剖析各种人物的心理活动,最后教师再进行总结,根据实际活动去教导学生应具备正确的道德观念与法治思想;或者学校可以利用周末时间带领学生参加一些社区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具体实践,通过进行各种不同的活动工作,来从多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以及法治思想。

  (4)培养学生的阅读书籍习惯

  初中阶段,学生需要养成一个阅读书籍的良好习惯,因为一本好书不但可以帮助学生获取知识还能提高学生核心素质能力,还能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之余充实自己课外生活。因此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在对他们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质的培养过程中,尽可能多的阅读相关书籍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为此,学校可以每月举行一次以培养学生道德素质与法治观念为主题的读书系列讲座,每个参加该活动的学生都会获得一本相应题材的书籍,在活动结束后可以把书统一放到班级设置的图书角中,供同学们相互传阅。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学生们在这个阶段喜欢多读书的行为特点来选择的方法,能够促进采用学生们喜爱的学习方式来促进他们对相应知识内容的掌握,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法治观念发挥重要的作用。

  结语:综上所述,我国现阶段初中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诸如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缺失、校园暴力问题此起彼伏、青少年犯罪事件日益增加,对于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初中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增强学生法治素养的培养,具体可以从引导学生合理、正确地使用手机、提高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增加学生的实践活动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书籍习惯几个方面来进行,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法律认知,增强学生的法律观念,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周全.探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策略[J].考试周刊,2021(22):159-160.

  [2]董晶伟.试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06):66.

  [3]徐璐.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策略探讨[J].考试与评价,2018(11):100.

  [4]许红艳.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J].新智慧,2018(12):90.

  [5]周敏芬.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法治素养的提升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10).59,72.doi:10.16681/j.cnki.wcqe.201910031.

  

  

篇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对学生法治意识素养培养的研究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法律素养

  的探究

  作者:李吉纯来源:《速读·中旬》2020年第04期

  ◆摘要:政治教学是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道德与法治正是初中政治学科中的重要思想素质。当前社会对人才的培养已不再仅仅限制于专业的知识,人才的法律思维与相关道德思想也越来越受到整个社会的重视。因此,广大教师要注重初中阶段对于学生道德与法治以及法律素养的培养。本文从初中教育角度出发,对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法律素养展开了研讨。

  ◆关键词:初中教育;道德与法治;法律素养

  初中阶段的广大学生正处于成长的青春时期,这一时期学生的成长于外界的各因素息息相关。可以说,初中时期的教育对学生形成三观具有重要的影响,很有可能影响到学生自身未来的发展。所以,广大一线教师要在这一时期关注对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提升学子的法律意识,积极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思维观念,为以后学生健康的身心健康发展建立一个良好的法律基础。

  一、当前初中阶段道德法治课堂教学现状

  当前社会,法治思维的运用已经越来越普及,因此,整个社会对于当前学生的法律素养建设有了进一步的新要求。国家教育部将中小的政治科目由過的《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统一改为《道德与法治》。可想而知,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不可缺少道德与法治这两大社会规则,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增强法律意识,对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过程中有着重大作用。但就目前教育现状来说,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仍有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方面,部分教师对于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的关注力度缺乏。当前课程改革不断推进,但仍有一部分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授课方法,在相关政治教学中以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为主,对于比较深奥的法律知识仅仅是照搬教材,这就导致部分学生对于一些基本的法律理解不够深刻,对于其中的重要性也认识不足。比如,部分教师对于课本上的知识点理解到较为透彻,因此在对相关的法律知识教学中对法律知识点分析的较为完备,但其往往是以技巧性授课为主,没有将法律知识与学生有效联合起来。最终,部分学生反应对于这些比较深奥的法律知识难以理解,甚至有部分学生丧失了对法律学习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目前不少学校都配备了相关的道德法治学习书目,也配有一定的专业政治老师对课程进行授课。但是在授课过程中,部分教师对于相关法律实际应用讲解有所缺乏,例如比

  较具体的法律案例讲解不足,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能接触表面的法律条文,而对具体的实践操作一无所知,学生的法律素养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得到升华[1]。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法律素养的措施

  (一)关注法律实践教学

  当前,初中课本道德与法治相关教学内容中不乏有众多专业的法律条文,教师在教导学生法律素养课程时,不应仅仅拘泥于书本,向学生传授相关法律条文的知识点时,还应当引导学生关注法律运用的实际,在结合书本的同时强化学生的思维实践教学,让学生理解到法律对于实际建设的重要性,让其学会如何运用法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调动学生的法律课堂参与性。比如,教师可以举办关于法律课程辩论赛,提前选取相关的法律案例,让学生分组进行探讨,在无形之中将法律知识点和实践应用有效结合起来。通过这一形式的教学,教师不仅可以让学生熟悉相关法律知识点,也能够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的实际应用,增添法律课程的趣味,让学生建立法律素养思维模型。

  (二)变革教学模式,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当前,新时代的不断发展对学生法律素养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影响学生思维素养和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课程——道德与法治,更是需要结合当前期时代教育的发展进行一定的创新。在整个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教师是授课的人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要掌握好自身与学生二者之间的关系,在课堂上不能过于束缚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而是要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机会让其充分展示自我,对法律学习主动进行相关探索[2]。比如,在对八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理解权利义务》一单元教学中,教师和学校可以和当地相关法律部门工作人员提前进行沟通,邀请其来学校举办宣讲会等大型活动,让其向学生讲述自己工作岗位的主要职责和对于法律工作的理解。另外,相关法律工作人员在开展活动中还可以让学生主动提问或是上台与自己进行互动,激发学生自主关注法律思维的兴趣,为接下来在法律课程中培养学生法律素养奠定一定的自发性学习基础。

  (三)引导学生学会将法律素养与生活现象结合起来

  整个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最终是为了建立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思维素养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应仅仅将法律运用于专业考试、布置作业中,还应当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实际,并学会运用法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让学生能够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例如,面对当前社会比较关注的校园暴力现象,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到以暴制暴的做法是不可采取的,而是要学生学会保护自己,学会向当地的法律部门、学校、老师和家长寻求帮助;再如,面对一些学生发现在商铺购买到假冒伪劣的商品现象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向消费者协会等部门有效投诉,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总之,教师不仅仅要向

  学生传授相关的法律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学会用法律思维解决部分问题,才能够真正建立起法律素养观念。

  三、结束语

  总之,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具有重要影响,这一课程从极大程度上关乎学生三观的形成,广大教师要学会在课堂上不断变革教学模式以适应新时期的教学发展要求,并引导学生将法律机制和具体实践以及生活现象联系起来加以运用,从而从真正意义上培养好学生的法律素养,让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周驰.探究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J].轻松学电脑,2018(07):1-1.

  [2]邹平安.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法律素养[J].语文课内外,2019(01):232.

  

  

篇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对学生法治意识素养培养的研究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道德与法治》教学

  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摘要:道德是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结晶,也是当前社会的一个基本体系;道德与法治是中学生人格培养的前提及保障。全面推行新式的教学方法,其目的是向学生渗透法律知识,让这些知识伴随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学生法律意识;培养方法

  引言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渗透法律意识、内化法治思维意义重大。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采用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基本认识,遵循新课改理念,进行教材的精细化研读,积极开展法律实践活动,鼓励初中生提升法律意识并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的合法权益,逐步提升法律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律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初中生是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因此,必须重视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深入挖掘教材中文化修养、个人品质以及法律知识的内容素材,践行新课改的精神,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有效探索高效的法治思维培养手段。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法律意识培养途径太过于单一。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下,初中生被动学习,缺乏思考过程,难以在实践中应用法律知识。第二,缺乏法学专业的教师,导致难以进行法律知识的普及和有效指导。受制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的局限性,影响学生法律意识的树立。要想优化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方法,必须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积极探索和总结法

  律意识培养的教学经验,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使学生懂法、守法,提升教学质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重视法治教育的引导,基于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和课程标准要求,引导学生有效学习和全面发展,联系和学生实际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来进行指导,逐步普及法律知识,提升初中生的道德素质,以规范学生的行为,提升其道德与法治学科素养。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时期,因此,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精心挑选和学生密切相关的法律资源,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提升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整体教学质量。

  二、当前我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状

  (一)仍然以渗透为主

  在课程改革,特别是教材改版之前的思想品德课堂上,教师也会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法治、法律方面的教育,但,教多教少基本上是教师按意愿来组织实施的。因为,法治意识并不是这个课程的必修内容(法律常识是)。所以,教师一般会采用渗透的教学策略,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思想教育的时候,“顺便”将一些法治意识方面的内容带进去,教得比较浅易,而且还不追求结果、质量。当下,教材改版之后,仍然有一些教师的理念或习惯没有转变过来,重思想品德培养而轻法治意识教育的现象在课堂上是客观存在的。

  (二)教学方法不当

  教学方法不当,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不少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心里有个潜在的界定,认为“品德”“法治”都是严肃的内容,教学的过程和形式也应该给学生这样的印象。这与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是相悖的,极大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其实,并没有人规定严肃的内容一定要用严肃的形式来传播。二是重传授而轻内化。这是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现在,我们强调的素质教育,不追求学生死记硬背理论,而是追求他们能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体现在言行上。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律意识培养的具体策略

  (一)创新教法,激活热情

  新课标的改革,国家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成长高度重视,学校培养青少年的法律意识是刻不容缓的任务。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能够吸引每一个学生对法律的热爱,帮助他们对生活中身边的小事采用合理的解决方法。这不仅巩固了学生从教材到实践的应用,也增强了学生为不平等伸张正义的勇气。例如,教师组织学生到生活社区,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根据课上法律知识制作宣传海报,为他人讲解法律知识。这样能有效提升中学生的法律意识。教师也可以将班级分成两组,分别是正方和反方,让它们根据对法律内容的积累,对生活中的某一案例进行答辩分析。教师还可以将法律知识作为竞赛内容,或者在课堂上多设置一些有关于法律知识的小游戏开展活动。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高度重视。

  (二)开展知识竞赛活动增强学生法律素养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也可以通过举办法律知识竞赛来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在辅助学生掌握各种法律常识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其法律素养。例如,教师可以提前明确知识竞赛的考查范围,然后要求学生到课下收集各种材料,并将教材中出现的相关法律名词、法律条令等总结和概括出来。这样,他们能通过比赛掌握和吸收更多有效的法律知识,从而提高法律素养。从学生的长远发展需求来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加强对其法律素养的培养,一方面可以引导他们建立健全人格、树立正确的为人处世观,另一方面则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形成维护个人权益的意识,使其在学法的过程中懂法,并在懂法的前提下尝试用法,继而不断增强综合素养,推动法治社会的进程。

  (三)深挖课内知识的法治内涵,带领学生在课堂上学法

  陶行知先生说过:“大众长进得很快,教师必须不断地长进,才能教大众。‘后生可畏’不是一句客气话,而是一位教师受了大众蓬勃的长进的压迫之后,对于自己及一切教师所提出来的警告。”在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过程中,教师应结合社会生活的实际变化,找到解读法治的最新方法,避免故步自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课内知识对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价值。因此,在讲解理论知识时,道德

  与法治教师需要不断从中发掘新的内涵,启发学生产生新的思路,使其获得与法治有关的思考。

  (四)链接时政,以“引”代“教”

  教师要在教学中摒弃旧模式,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初中阶段正值学生的青春期,教师陈旧的思维方法,不能调动课堂气氛、更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时代的课堂要时时刻刻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因此,教师可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时政案例,以视频或者动画形式在学生面前放映,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让课堂形式多样化。当学生出现偏激的思维方式时,教师要起到“引路人”的作用,引领学生做出正确的判断。这样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法律意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材改版之后,教师应该意识到法治意识教育已经不应是教学的客体,而是一个与思想品德教育并重的主体。有了这种重视法治意识教育的理念,我们还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适应这种教学目标上的变化。在落实法治意识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当下法治意识教育的一些问题,注意三点:一是法治意识教育应与思想道德教育并行,二是根据学生心理设计的教学过程应生动有趣,三是应注重理论的内化和生成。

  参考文献

  [1]张小强.试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策略[J].教师,2019(24):83.

  [2]冯丽芳.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9.

  [3]邱文璇.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07):12-13.

  [4]孟福平.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中),2018(10):211.

  [5]赵任凭.浅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8(04):144-145.

  

  

篇五: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对学生法治意识素养培养的研究

  道德与法治课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策略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素养的重要平台,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行,初中教学阶段对学生的法治教育愈发重视,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帮助学生提高法律意识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法治意识;教学策略法治意识素养指的是在经验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下,人们通过社会实践学习法律知识、形成思想意识,并通过运用相关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法治意识素养培养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实现法治价值目标的过程本身就是动态的,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逐渐完善和优化。法律意识素养的培养要求较高,对初中生而言并不是了解法律知识就算具备法律意识素养,而是需要通过漫长的学习与实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离不开这些高素质人才。本文简单阐述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素养的重要性,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策略供参考。

  一、法治课程对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重要意义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规范,并且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指导的教学课程,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理念的实际体现。当前的素质教育观念要求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也就是德、智、体、美的综合性发展。而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与法治意识的关键课程,对学生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建立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除此之外,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快发展,初中生获取外界信息的方式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复杂的外界信息虽然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开拓知识面,扩充学习资源。但一些劣质的信息也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思维方式产生的错误的引导。初中生的社会经验较少,无法对外界信息进行正确的筛选,很多学生在和外界的接触中沾染了一些社会上的恶习,甚至做出了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而学校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正是在思想上弥补了这一漏洞。学生可以在正确的教学引导下借助外界环境充实自己,而不受到负面信息的侵蚀。

  二、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素养的策略(一)树立“以生为本”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只有将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强

  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到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才能真正

  将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素养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

  了解学生的实际状况,抓住初中阶段学生好奇心强、抵制诱惑意志薄弱的特点,

  选择相应的教学素材及教学案例,知学生所想才能防范于未然。同时,教师还应

  积极构建公平民主的课堂氛围,教师主动承担起学生学习引导者的角色,面对学

  习中存在的问题,自主探讨自由发言,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这样一来,道德与

  法治课程学习效率将大大提高,为学生制定的教学策略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培养法

  治

  意

  识

  素

  养

  。

  (二)优化教师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加强对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深度理解,所以在实际的法治

  教学过程中,教師可以通过体验式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的对法治知识进

  行学习和应用。教师可以通过虚拟的情境模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让学

  生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对问题进行本质的思考。教师可以使用一些开放式探究式

  的教学方式。例如针对社会中常见的纠纷事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针对这类事件

  展开思考,并且和其他同学根据自己思考的内容进行交流。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

  不仅可以通过思维的碰撞弥补自身思维上的不足,还可以在交流过程中开拓新的

  思维方式。在提升自身法治意识的同时,增强自身的自主思维能力,实现学生核

  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三)丰富课程的教学内容。随着人们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教学资源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教师就可以通过网络资源,为学生带来更多的法治相关的视频或图片资料。在降低学生学习难度的同时,丰富课堂内容的多元性。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或兴趣爱好,通过网络来自行搜索法治知识,与自己的学习内容相结合,显著地提升法治教学的教学效率。学校还可以在学生的食堂等场所设置电视,并且为学生进行固定的普法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法治意识。

  (四)抓住道德与法治课程与生活的联系,强化学生法治应用能力道德与法治本就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一门学科,运用法治手段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是学习法治知识的基本目标,所以想要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素养就

  必须联系生活实际,强化学生法治应用能力。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

  学生需要通过课堂学习,将法治相关知识进行自我转化,这是提高学生法治知识

  应用能力的关键。所以实践教学十分重要,实践教学中的案例选择尽量与生活相

  结合,选择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内容进行实践与讲解,一方面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

  效果,另一方面学生也能在案例中触类旁通、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举个简单例子,

  教师可以通过模拟法庭训练的形式,在学校所在地区寻找相应的教学资源,比如

  典型的房产纠纷、土地政策等等,在模拟法庭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法治的威

  严。又或者通过法律知识有奖问答等形式,深入社区群众中,让学生在法治情境

  中吸收法治知识,强化应用能力。

  (五)丰富教学内容,巧用多媒体技术

  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教學优化带来了良好的契机,作为新时代道德与法治

  教师,必须对网络资源获取及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熟知。教师应当关注互联网的媒

  体中最新的法治消息传达给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巧妙的应用多媒体技术,

  为学生播放视频图片等形式,给学生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冲击,动静结合的课堂丰

  富了学生的学习素材,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学

  生能够快速的融入课堂,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原本枯燥无味的政治课堂

  变得生动起来,学生在丰富的信息冲击下,自主地参与课堂互动中,进而有效地

  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素养。

  综上所述,只有通过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

  中显著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素养。教师要不断的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丰富自己

  的教训内容,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最有效的法治课堂。进而增强初中道德与法治

  教学的实际作用,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

  考

  文

  献

  [1]刘金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探析[J].新课程研究,

  2019(07)

  

  

篇六: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对学生法治意识素养培养的研究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法律

  素养的分析

  摘要:在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对人才要求也逐渐提升,一开始知识要求学科知识,之后逐渐转向全面素质教育,教师应逐渐将关注点放在学生的德育教育方面。初中阶段学生刚开始形成价值取向,在这个重要时期教师应对学生的道德法制教育予以重视。本文就只要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法律素养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学生法律素养;培养策略

  引言

  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具有较大的情绪波动,辨别是非能力较弱,初中学生更加重视内心的诉求,在这个时期学生很容易受到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难以抗拒外界环境中存在的诱惑。因此,针对这一阶段的学生,应重视培养其道德素养,讲法律知识积极融入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将更多法律相关知识传递给学生,实现对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从而有效约束学生行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提升予以促进。1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凸显法律知识的重要性

  相比于学生的学科知识,法律知识具有更强现实性,课本中通常是抽象地叙述,难以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但实际上却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因此,在学生认识法律与生活实际的关系时,教师一定要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对,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着重解释相关的专业字词,确保解释的浅显易懂。教师不需要在教学中凸显法律对高大上,而是要将学生的生活与法律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面对实际学习和生活中对问题时,可以利用好法律知识,并逐渐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

  以“秩序与规则”部分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将班级模拟成社会环境,让学生扮演不同的人,通过这种隐喻方式拉近学生与法律的距离,将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作用直观传递给学生,法律在社会中就像班级中的班规一样,学生的大声喧哗会影响教学进度,并对其他学生的学习造成影响;学生在班级中打闹很容易造成磕磕碰碰,甚至对周围人造成伤害。借助生活中实际的情境和事例让学生了解到规则的真正作用,并不是在限制人们的行为,而是让人们的行为更加规范,从而使所有人的利益受到保护。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没有规则约束的班级会变成什么样子,学生们随心所欲,座位随意更换,学生之间更容易相互不满,造成相互之间产生各种矛盾。让学生通过自身的理解了解到秩序和规则对社会进展的重要作用。通过这种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法律教学案例,如果教师直接举出一些社会中的秩序案例,还是难以拉近法律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但是通过借助生活实例进行教学则可以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规则对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并正确认识法律知识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发掘法律事例,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负责引导,教师应该运用翻转课堂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有学生主动投入才能实现德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学生们对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提升,从而对更多法律知识进行自主地了解,对学生法律意识进行有效培养,并借助这些法律知识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

  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心中有法”部分的教学为例,一些相关的法律知识新闻,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查找并在课堂中进行分享,在分享过程中与当节课所学习的法律知识结合起来。在班级中学生分享自己收集到的法律小故事,并让其他学生围绕小故事开展分析,结合课堂中所学的法律知识对新闻中涉及的基础法律知识进行讨论。一些学生会找到有关校园暴力的法律新闻,这在学生实际生活中是常见的现象,学生对这一新闻进行分析,并逐渐对《未成年人保护法》产生深入了解,了解应该采用何种措施来应对这样的侵害行为。学生在自己寻找事例的过程中,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课堂知识点,通过分析相关事件可以有效复习课堂知识点,经过反复练习实现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3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会对一些文字性的叙述产生厌倦情绪,学生也难以理解法律知识中那些比较深奥的文字,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抵触心理。因此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将多媒体设备灵活运用起来,运用多元化的信息表现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

  以初中道德与法治中“少年的担当”部分的教学为例,可以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播放相对应的新闻,将新闻作为主要形式,通过播放新闻视频可以借助于听觉强化学生的注意力,并将青少年应该承担的责任以及承担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再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中国人中国梦”部分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查找与中国发展进程相符合的视频内容,让学生在观看爱国主义题材的视频过程中感受到其中蕴涵的爱国情怀,并让学生对国家公民规定有正确的认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遵守法律条规,并在国家发展过程中愿意贡献自身的力量。还可以通过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己在课下去寻找更多的相关视频,进行自主学习。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在这个阶段如果学生能够具有良好的品德和法律意识,可以对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予以有效促进,从而对学生整体健康发展予以促进。

  结语

  对一个国家而言,青少年承载的是未来的发展,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对学生学科知识进行教育的同时,更要对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予以重视,学生只有学会了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人,才能在社会中更好地发光发热,同时,这也满足当前我国教育事业中素质教育的要求。法律并不是单纯的限制人们行为,更是对人们的共同利益予以保护,教师要让学生也认识到这一点。

  参考文献

  [1]李天杨.呵护最美青春——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J].名师在线.2018(33)

  [2]刘雁玲.试论如何有效地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8(14)

  [3]晏丽琴.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法治素养的策略[J].新校园(中旬).2018(03)

  [4]朱蓓蓓.渗透法治意识培养核心素养[J].中学教学参考.20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