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佳谦文档网>专题范文 > 优秀范文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6篇)

时间:2022-12-04 19:05:03 来源:佳谦文档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6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TheDevelopmentThoughtofPeople-centeredistheFundamentalPrincipleofS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6篇),供大家参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6篇)

篇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TheDevelopmentThoughtofPeople-centeredistheFundamentalPrincipleofSocialismConstructionwith

  ChineseCharacteristics

  作者:刘荣材作者机构:广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广州510320出版物刊名:改革与战略页码:16-20页年卷期:2018年第2期主题词: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原则

  摘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旗帜鲜明地回答了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共享的根本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遵循的价值原则。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前提条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和目标追求,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

  

  

篇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学习心得体会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一继2015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

  展思想”之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首次把这一表述写进党的正式文件。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又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新的发展实践中的生动体现,是对以人为本理念的深度阐发和凝炼升华,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体现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目的和动力源泉。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了我们党对三大规律的认识和运用达到新高度。正确认识和自觉运用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对我们党的发展壮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具有决定性意义。执政规律,最根本的是人心向背问题。得人心者得天下,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而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党的根本宗旨,更决定了“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是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核心内容之一。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全面深化改革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到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再到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以人民为中心

  的发展思想”,以同志为的党中央深入探索、自觉运用三大规律,牢牢把握人心向背这个最大的政治,始终抓住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这个根本执政规律,着眼于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更加鲜明具体地落实到治国理政的方略和实践中。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了我们党让全体人民共享全面小康的坚定决心。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更承载着全国人民对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执政宗旨高度一致。《建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努力实现新的目标要求,其中的“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较之党的提出的“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显著”变为“普遍”,一词之异,充分表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全体人民共同进入小康为根本标志。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表明了我们党依靠人民推动发展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其根本取向是为人民谋福祉,核心思路是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发展。在信息社会,精英分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然而,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条件下,广大人民群众始终都是推动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的主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始终坚持和发扬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从人民群众中汲取不竭的智慧和力量。“十三五”规划《建议》把“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列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重申“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旨在强调不仅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民,发展动力也来自人民;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强调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仅是为了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更是要激发潜藏于13亿民众之中的磅礴智慧和无穷力量;提出“共享发展”的要求是“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就是要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充分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切实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谋发展促发展。

  

  

篇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两篇

  篇一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了最广大人民

  的根本利益。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贯彻落实五大

  发展新理念、实现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只有坚持从严治党,强化责任担当,提高党员干部素质,改进工

  作作风,确保党始终与人民心连心,永葆党的本色,才能真正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到实处。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当代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利益的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始终以人民利益为最高追求,以实现人民利益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党的七大开始,中国共产党就正式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写进党章,要求每一个党员都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都必须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为民谋利、为民造福,都必须用心倾听人民声音,了解人民需求,与人民一起工作。九十多年栉风沐雨,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坚定践行,我们党才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并在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团结带领广大人民在革命和建设道路上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实践已经证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我们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胜利的根本经验和根本保证。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落实发展新理念,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必须牢记党的性质,践行党的宗旨,坚持人民至上,承担起当代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取决于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

  指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提高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成为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家里手。

  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一要提高运用理论创新成果指导实践推动发展的能力。

  指出,“新发展理念要落地生根、变成普遍实践,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的认识和行动。

  要深学笃用,通过示范引领让干部群众感受到新发展理念的真理力量,各级领导干部要结合历史学,多维比较学,联系实际学,真正做到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⑨。

  真正从思想上把发展的方向、发展的目的搞清楚,把发展的目标、发展的方法搞对头,努力把新的发展理念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工作举措,转化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实际成效。

  二要提高贯彻“三严三实”要求、落实改革发展任务的水平。践行新理念,落实新任务,关键要有好的工作作风、好的精神状

  态。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以严的精神改进工作作风,以实的干劲抓好任

  务落实,以高度政治自觉落实中央的各项部署,自觉把责任扛在肩上,把任务抓在手上,敢于攻坚,敢于创造性开展工作,不断推动改革发展。

  三要提高坚持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群众路线是落实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法宝,必须始终坚持,着力提高;必须坚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必须强化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聚焦人民利益,做好群众工作,自觉摆正同群众关系,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人民群众中获得不竭力量支持,确保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不断巩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党的以来,以为的党中央,就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了许多新要求,为牢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供了政治保证。我们要认真贯彻全面落实。一要加强思想建设,强化宗旨意识。为民服务是党员干部的安身之本。强调,党的根本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不论怎么改革,政府职能怎么转,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都不能变。要在各级干部中开展宗旨教育,加强思想建设,强化宗旨意识,切实树立起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发展理念和发展思想。二要加强作风建设,从严管理干部。

  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要坚持从严教育、管理、监督干部,切实做到为民用权,为民谋利,坚决改变当官做老爷、以权谋私、以权压民的工作作风,坚决改变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效率和水平。三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密切党同人民群的关系。贯彻从严治党“八项要求”,落实从严治党各项任务,坚决查处损害人民利益的各种腐败现象,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为人民服务,使我们的各项工作更贴近人民群众的愿望和感情,更符合人民的期盼和需求,从而为推动发展获得源源不竭的力量支持,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篇二天地之间,人为大。人类社会一切活动的根本目的,首先是为了人类自身过得更美好。但人是分阶级、阶层的,不同社会、不同国家、不同政党在发展“为了谁”的问题上是不同的。为了谁、由谁享有的问题,是发展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也是衡量一个政党、一个国家性质的试金石。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执政理念。

  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我国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的一系列重要思想、重大举措,都回应了人民群众的关切。

  比如,强调“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就是回应人民群众对环境污染、人口老龄化等问题的关切。

  不断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马克思说过“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从一定意义上讲,人民群众对我们党的支持程度,根本上取决于人民群众利益的实现程度。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赢得广大人民的衷心支持和拥护,就是因为人民群众从经济社会发展中得到了切实利益。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以实现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为目标,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建议突出了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住房、医疗等民生指标,就是要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价值追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就要始终坚持把推动发展的目的放在促进

  人的全面发展上。建议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

  脚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着眼于人民生活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努力扫除影响人的全面发展的体制机制,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篇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深刻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作者:孙存良祁一平贺霞《光明日报》(2015年12月27日07版)

  发展是社会的永恒主题,是社会进步的基础。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大命题。这一重大命题,遵循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是中国共产党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天地之间,人为大。人类社会一切活动的根本目的,首先是为了人类自身过得更美好。但人是分阶级、阶层的,不同社会、不同国家、不同政党在发展“为了谁”的问题上是不同的。为了谁、由谁享有的问题,是发展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也是衡量一个政党、一个国家性质的试金石。在剥削阶级社会,发展主体与发展客体往往不统一,创造财富的人民群众不能享受发展成果,而不劳而获的剥削阶级阶层反而是发展成果的享有者。不同于以往任何剥削阶级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全新的社会,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的社会。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执政理念。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我国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建议》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包括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等,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好、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就要积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民心不可欺,民意不可违。发展为了人民,就要顺应民心、尊重民意,感知群众冷暖,关注群众需求,反映群众心声,回应群众关切,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社会是不断发展的,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关切也是不断变化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就是我们的目标。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今人民更加关注食品安全、空气污染、水源卫生等影响人民生活质量的问题。人民群众最关注的领域、最迫切期盼解决的问题,也是最需要改进的地方。《建议》提出的一系列重要思想、重大举措,都回应了人民群众的关切。比如,强调“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就是回应人民群众对环境污染、人口老龄化等问题的关切。不断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马克思说过:“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从一定意义上讲,人民群众对我们党的支持程度,根本上取决于人民群众利益的实现程度。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赢得广大人民的衷心支持和拥护,就是因为人民群众从经济社会发展中得到了切实利益。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以实现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为目标,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建议》突出了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住房、医疗等民生指标,就是要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价值追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就要始终坚持把推动发展的目的

  放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建议》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着眼于人民生活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努力扫除影响人的全面发展的体制机制,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建议》强调,“人民是发展的根本力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就要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活动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发展,既包括物质财富的增加,又包括精神财富的丰富,还包括社会的变革。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还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可以说,人民始终是发展的根本力量,是发展最深厚的力量源泉。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就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坚持发展依靠人民,首先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建议》明确提出创新发展理念,并强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就是要发挥人民首创精神,调动人民群众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就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鼓励创新创造,激发人民的创造热情,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发展的智慧和力量。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智慧和力量。要把人民群众作为推进发展的主心骨,始终相信群众,紧密联系群众,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广泛听取基层和群众意见,做到谋划发展思路向人民群众问计,查找发展中的问题听人民群众意见,改进发展措施向人民群众请教,落实发展任务依靠人民群众努力。要善于从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中总结发展经验,不断提炼升华,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让人民衡量评判发展成效。人民是发展的主体,发展的成败得失必然要由人民群众来检验和评判。常言道:“人民心中有杆秤,是轻是重,一称便知;人民手中有把尺,是长是短,一量便晓。”《建议》明确强调“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就是让人民来衡量发展水平和质量。坚持人民衡量标准,就要把人民满意作为衡量发展成效的根本标尺,发展政策的出台要充分考虑群众的意见,听取群众的声音;发展措施的执行和进展,要积极向群众汇报,让群众知晓;发展成效要让群众有获得感、幸福感,努力使发展符合客观实际、经得起群众检验。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发展为了人民,最终体现在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上,而不是少数人受益。《建议》指出:“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并把共享确定为必须牢固树立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这就是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民共享,就是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各个阶级、各个阶层在内的人都能享受到发展成果。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重要体现就是促进共同富裕,维护公平正义。大力促进共同富裕。共享的实质是共富。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邓小平强调:“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在“全面”,这个“全面”体现在覆盖人群上是包括工人、农民等在内的所有阶级阶层,绝不让一个人掉队;体现在覆盖地区上是包括城市与农村、东部与西部等各个地区,全国都要迈入小康社会。《建议》明确要求“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促进共同富裕,就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打好脱贫攻坚战,补齐短板、兜住底线,努力

  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建议》明确提出,今后5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这是我国推动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

  努力维护公平正义。共享内含着公正。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永恒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还存在有违社会公平正义的现象,比如收入分配不公、阶层固化、公共资源配置不合理等。《建议》始终贯穿着公平正义的原则,处处体现着公平正义的要求。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受多种因素影响,最主要的还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把“蛋糕”做大。《建议》明确要求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但不论处在什么发展水平,制度都是公平正义的重要保证。这就要按照《建议》提出的要求,努力解决影响有违公平正义的制度机制问题,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篇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最新)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从成立的时候起,中国共产党就始终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成自己的宗旨,不断为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奋斗。正因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在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道路上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只有以人民为中心,解决好重大战略问题,才能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必须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人民观人民观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它以人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阐明了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实践中推动了历史向前发展。人民是创造社会价值的主体力量,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评价尺度。1.要正确认识人民的内涵

  人民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地区、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的内涵不尽相同。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指出的:“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这一观点,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对中国人民的范畴进行了科学的界定。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

  时代,人民主要包括无产者、小农和城市贫民。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和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共同构成了实现中国梦的坚实基础和力量源泉。离开人民的支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无从谈起。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将我们的事业推向前进。

  2.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价值追求

  人的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者的理想目标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认为,评价一个社会是否进步,不能单纯地看这个社会生产

  了多少物质财富,更要看在物质财富的生产过程中人们之间的地位关系

  如何,还要看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在生产发展的过程中是否得

  到同步提升。在社会主义社会之前的社会形态中,人民群众推动了生产

  力不断向前发展,但生产的发展是以牺牲人民的利益为代价的。只有占

  社会人口少数的统治阶级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

  而

  广大的人民群众不仅无法享受到他们所创造的社会财富,反而生活日益

  艰辛、生活水平不断下降,沦为剥削阶级获取财富的工具。推翻统治阶

  级的革命运动也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马克思主

  义政党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不同于以往阶级社会的任何革命,它是

  绝对大多数人为了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只有共产党人以人民的根

  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成立之日起,共产党人就把人的解放和全

  面发展当做自己永恒的价值追求。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

  过程中不断关注、回应人民的需求,今天,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代,我们党更加重视如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将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高低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作出的庄严承诺。

  3.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离不开人民的支持

  民心所向,胜之所往,一个政党兴衰成败的决定性因素是人心向背。

  从1921年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带领人民取

  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靠的就是始终坚守人民立场这一根本政治立场。

  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

  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而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就

  是脱离群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群众路线,紧紧依

  靠广大群众,才能使我们的事业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要用群众听得懂

  的语言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及时对我们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宣传,让群众能够将我们党的大政方针内化

  于心、外化于行,激励群众积极投身改革和发展的伟大实践,不断发挥

  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是党领导下群

  众自觉自愿行动的成果。因此,必须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不

  

  

篇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2019-06-12来源:《学习时报》作者:黄晓武

  深刻理解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于准确把握和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好地让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坚守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的思想。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解放和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从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那一天开始,“为全人类解放而斗争”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历史使命。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跨越国度、跨越时代的影响力,就是因为它植根人民之中,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实际,进一步深化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的理论与实践,全面持续地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创新。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的宗旨和使命。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以人民为中心牢牢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毛泽东1939年2月在党内首次提出为人民服务,1944年发表《为人民服务》,到党的七大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进党章,使之成为全党的根本宗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群众的主体地

  位,鲜明指出“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我们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这个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道理”,并在不同场合多次阐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近百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并忠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真正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各项工作中,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对中华文明核心价值的继承和发展。民本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对中华文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其内涵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丰富及衍变。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坚持人民立场,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共产党人在汲取古代民本思想精华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把民生问题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明确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国家的兴旺与每个人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这一重要思想凝聚千千万万人民群众自觉把人生理想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起来、与民族的兴衰荣辱牢牢结合起来,激励广大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一班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