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佳谦文档网>专题范文 > 优秀范文 >

六年级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4篇

时间:2022-11-16 18:10:13 来源:佳谦文档网

六年级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4篇六年级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2、知道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4篇,供大家参考。

六年级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4篇

篇一:六年级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2、知道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从而体会图形相似变化的特点。3、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知道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

  教学过程

  一、导入1、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尺,知道比例尺表示的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是按一定的比把实际距离进行放大或缩小。2、说说下面图中反映的的是什么现象?哪些是将物体放大了?哪些是将物体缩小了?(出示图片)生活中还存在许多放大与缩小的现象,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二、新授1、师:过两天,巨人国的小朋友要去淘气的学校参观,所以六年级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为“巨人”设计一间教室。同学们能不能帮他们想想怎么设计呢?2、师:同学们真有想法!那我们来一起设一下吧!如果下图中的长方形表示教室的大小,你能按4:1的比将图形放大,画出“巨人”教室的大小吗?

  师:请同学们先自己动手画,再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怎么画的。那个小组说说自己的想法。师:对,按4:1放大也就是各边放大到原来的4倍。这就是图形放大的方法。3、师:我们给“巨人”设计了教室,他们听说后很高兴,要送个礼物给我们。如果下图中的三角形表示“巨人”用的三角尺,你能将这个三角形按1:4缩小,画出我们用的三角尺吗?师:请同学们先自己动手画,再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怎么画的。那个小组说说自己的想法。师:对,按1:4缩小也就是各边缩小到原来的4倍。这就是图形缩小的方法。4、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图形的各边按相同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图形有什么变化呢?师:图形的各边按照相同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形状不变,大小变了。三、课堂练习1、按要求画出下面图形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2、下面哪个图是图形A按2:1扩大后得到的图形?

  四、课堂小结请同学们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篇二:六年级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

  《放大与缩小》教案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认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以及把图形放大与缩小的过程。2.理解放大与缩小的含义,能在方格纸上按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获得成功体验,体会图形的相似,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理解放大与缩小的含义,能在方格纸上按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教学难点: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导入】放大与缩小谈话导入1.观察体验师:同学们,冬天到了,你们最喜欢这个季节的哪种自然现象?(雪)师:老师有一个遗憾,没有仔细观察过一片雪花的形状,你们观察过吗?为什么?老师在网上下载了美丽的雪花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学生仔细观察)师:那么雪花就像图片里一样大吗?(不是)图片里的雪花被放大了。(板书:放大)

  精品Word可修改欢迎下载

  师:在深圳就有一个世界之窗微缩景观,它就是把一些名胜古迹、世界奇观按照一定的比缩小仿制而成的。(生欣赏微缩图片:1.意大利比萨斜塔。2.悉尼歌剧院3.西藏布达拉宫)师:这些是什么现象?(板书:缩小)2.联系生活实际(1)观看主题图师:生活中我们有时需要把物体放大,有时我们也需要把物体缩小。(多媒体课件)来看看这些生活中的现象,你们知道他们反映的是哪种情况吗?可以联系人物的活动来谈。(学生自由发言。)(2)学生举例。师: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其他放大缩小的现象吗?指名说一说。师:看来放大缩小现象在我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应用还是十分普遍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板书课题。)活动2【讲授】放大与缩小评论(0)二、探究新知。(一)感知图形的放大。(多媒体出示方格纸上的平面图形)1.分别用同样长的3根,6根,9根小棒摆成三个等边三角形。师:观察三个三角形,你发现了什么?(使学生了解,三个三角形都是等边三角形)2.让学生观察1和2两个三角形,说一说两个三角形的边有什么关系?(生试述,互纠)师:数学语言要求严谨,我们叙述时应注意细节方面,如:第二个图形的边长是第一个图形的边长的2倍,我们就说第一个三角形的边长放大到原来的2倍

  精品Word可修改欢迎下载

  后得到第二个三角形。

  3.让学生观察1和3两个三角形,说一说两个三角形的边有什么关系?(生用严谨的数学语言来叙述)

  师:第三个图形的边长是第一个图形的边长的3倍,我们就说第一个三角形的边长放大到原来的3倍后得到第三个三角形。

  4、初步感知画在方格纸上的平面图形。

  师:我们已经认识过许多的平面图形了。

  老师这把正方形、长方形和直角三角形分别画在了方格纸上。大家看一看画在方格纸上的三个图,我们能获得哪些相关的数学信息?学生自由谈。

  5、理解要求。(多媒体出示例4的要求)

  师:你怎么理解这个要求?(学生自由发言)

  6、通过画正方形了解画法。

  师:按2:1画出放大后的图形,其实就是要把原图形的各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谁能以这个正方形为例来具体说一说怎样画出它按2:1放大后的图形。(学生试说,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正方形按2:1放大后的图形,并想一想你是用什么方法画得。指名代表用实物投影展示并介绍自己的方法。)

  师:我们的画法是先确定一个固定的点,以它做为确定图形位置的重要点再画出其他的部分。(多媒体课件展示画放大后正方形的过程。)

  7、经历画长方形和直角三角形的过程。(多媒体出示要求)学生自己画出两个图形按1:3缩小之后的图形,并在小组里互相检查。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画的过程。

  师:直角三角形和其他的两个图形不同,它有一条斜的边,谁能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画的。学生展示画法。

  8、置疑。学生提出自己的置疑。小组合作学习解决学生提出的置疑。选

  精品Word可修改欢迎下载

  取代表介绍自己的方法和找到的答案。教师配合多媒体课件随机演示验证的过程。学生试概括发现,多媒体出示。(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它的每条边都按相同的比放大。)

  9、引导发现。学生比较放大后图形和原来的图形的大小和形状,并总结概括。多媒体出示。

  (二)感知图形的缩小。

  师:首先我们再来观察三角形,1和2两个三角形,由第二个三角形到第一个三角形的边有什么变化?由第三个三角形到第一个三角形的边有什么变化?(生试述)

  师:我们这样叙述,第二个图形的边长缩小到原来的1/2后得到第一个图形,我们还可以说第二个三角形的边长缩小2倍后得到第一个三角形。第三个图形的边长缩小到原来的1/3后得到第一个图形,我们还可以说第二个三角形的边长缩小3倍后得到第一个三角形。(师生共同叙述,在让学生单独叙述)

  师:我们一起研究了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的画法以及放大后图形的一些特点。如果把图形按一定的比缩小该怎么画,图形按一定的比缩小之后会不会也有什么特点呢?(出示缩小的要求。)

  1、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2、交流评议。选取学生代表的作品展示,多媒体完成按一定的比缩小后画出的图形。学生试说自己的发现并尝试总结。

  3、总结发现。学生试总结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的特点。教师在学生充分的发言之后用多媒体出示图形放大和缩小的特点。

  三、应用练习。

  1、观察选择(多媒体出示)。学生选择并说明理由。通过此题使学生区分放大和按比例放大的区别和联系。

  2、按1:2画出火箭模型缩小后的图形(多媒体出示)。

  精品Word可修改欢迎下载

  3、发展练习。学生自己设计一个组合图形,自己设定一个放大或者缩小的比,然后在方格纸上画出按这个比放大或者缩小后的图形。画完后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画法。四、总结。生畅谈收获。五、欣赏。把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可以设计出许多美丽的图案,我们来一起欣赏(多媒体出示)。课后你也可以做一名设计哟!

  精品Word可修改欢迎下载

  

篇三:六年级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

  图形的放大或缩小

  【教学内容】

  西师版六年级上期第85—89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了解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意义,理解图形的各条边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或同时缩小为

  原来的几分之几,图形不变形的道理。并能正确地对图形进行扩大或缩小。

  2.在图形的放大或缩小的操作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

  学生的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参与过程中

  获得成功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要按一定的比例把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图形才不变形的道理,并能正确地对图形

  进行扩大或缩小。

  【教具、学具准备】

  相关图片、课件、方格纸等。

  【教学过程】

  一、直观引入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张精美的照片,

  想看吗?(想)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图1

  (出示很小的一张图片,如图1)

  师:有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回答图片太小了。

  师:有什么要求?

  学生提出自己的要求:把图片放大一点。

  (师板书:放大)

  师:那我来把它放大。(师边说边把图片拖很大,使学

  生只看到图片的一个局部,如图2。)怎么样?这下没问题

  了吧?

  图2

  指导学生发现图片放得太大了,可以缩小一点。

  师板书:缩小,然后把图片拖到适当大小(如图3)。

  师:刚才这张图片经历了什么?

  生:放大和缩小。

  图3

  师:咱们这节可就来研究“图形的放大或缩小”。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两遍。

  [点评:用图形“太小”、“太大”的方式,自然地引入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切入课题

  迅速、贴切,辅之放大或缩小的直观演示,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探究欲望,

  为后面的学习作学习动力方面的准备]

  二、探索新知

  1.理解什么叫放大缩小

  师:同学们,根据你们的生活经验,怎么理解放大和缩小?

  学生可能理解为放大就是把图片拉大点,缩小就是把图片拉小一点。

  师:你们是这样理解的,这种理解对不对呢?现在我们就拿这张图片为例来按照你们的

  理解试一试。

  师操作把图片拉扁或拉宽,使图片变形(如图4)。

  师:如果你拿张照片到相馆去,相馆像这样把照片给你扩大

  或缩小,你还要吗?

  图4

  学生可能回答:不要,图片都已经变形了,看不清楚了。

  师:对了,我们要求在放大缩小时不能变形,(教师板书:不变形)那么按什么样的要

  求放大缩小图形才不会变形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下面我们把图形放到方格里观察。

  [点评: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研究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数学研究的内容的误差,并用

  直观演示的配合让学生理解放大缩小的关键是不改变图形的形状,正确地理解放大或缩小的

  概念,并由“怎样才使图形不变形”的悬念引入下一步的研究]

  2.探讨在方格纸中按怎样的规律来把图形扩大或缩小,才有保证图形不变形

  师:还是以这张图片为例,现在我准备把它放大,但在放大之前你们先想一想要重点观

  察图片的哪个地方的变化才能很快找到图形放大或缩小的规律?

  学生思考后回答,学生可能有的重点观察图形面的变化,有的观察边的变化。老师都允

  许,然后教师用课件演示把原来的图形放大的过程,(如图5所示)

  师:谁来说说你重点观察了什么?有什么图变5化?指导学生说自己的观察结果。如:生:我观察的是整个图片,发现它的面积变大了。生:我观察的是图片的长和宽,长增加了4格,宽增加了3格。如果学生观察不仔细,教师可以把放大缩小的过程多演示几遍,指导学生从现在图形的长边是原来长边的几倍,宽边是原来宽边的几倍来汇报。生:我发现图片的长和宽都是成倍数的扩大了,长和宽都分别扩大到了原来的2倍。师:同学们都有这样的发现吗?你对他的这个发现有没有什么问题?如果有问题,你可以问一问这位同学。尽可能地引发学生与学生的争辨,通过争辨让学生对图形按比例扩大或缩小的规律理解得更加深刻。如果学生在这里提不出问题,教师则作如下引导。师:同学们都没有问题,但老师这里有一个问题,这里强调长边和宽边都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的目的是什么呢?指导学生说出只有长边和宽边都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图形才不会变形。师:如果是缩小呢?指导学生说出长边和宽边同时缩小为原来的几分边几,这个图形也不会变形。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3.验证结论的可靠性

  师:刚才通过同学们的努力探讨出了图形的各条边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或同时缩小为原来的几分之几,图形不会变形。这个结论是否可靠呢?我们来验证一下。如果我要把图片的长扩大到原来的3倍,也就是由4格增加到12格,按刚才你们得出的结论,猜猜宽会扩大为多少格?

  学生猜测可能扩大为9格,也就是扩大为原来的3倍。学生回答后用课件直观演示,看长扩大为12格后,宽是否扩大为9格。这样扩大的倍数相同图形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师:刚才我们是把图形行进扩大,那如果要把一张图片缩小,又会有怎样的变化呢?你们来试着猜想一下。师:好,我们一起来试一试。(抽生说你准备怎么缩小,猜想长和宽会有怎样的变化,然后师或生拖动鼠标证实。)师:刚才我们在把图片扩大和缩小后,你发现了什么?生:图片的大小在变,但图片的形状没有变。师:要怎样才不会改变图片的形状呢?生:要使图片的形状不变,它的各条边都要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或同时缩小为原来的几分之几。师:也就是说我们只能按一定的比例进行扩大或缩小,图片形状才不会变。那我们今天研究的内容和你们原来生活经验理解的图片放大或缩小有差异吗?生:有。必须要按一定的比例进行扩大或缩小。[点评:在探讨按怎样的要求扩大或缩小才使图形不变形的过程中,采用了教师直观演示与学生观察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直接参与知识的探讨,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来理解图形的各条边要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或同时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几,图形才不会变形的道理。并且在讨论过程中尽可能地引发学生与学生的争辨,通过争辨或教师的追问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然后用学生猜测与演示相结合的方式对结论进行验证,使学生对这个结论理解得更加深刻]三、练习巩固师:我们理解了怎样扩大或缩小才使图形不会变形,大家有兴趣在方格纸上亲自试一试吗?(有)翻开书第87页,我们来一起画一画。(2、3题)生动手实践,再抽一两名学生作业到展示台集体订正。(对比哪幅难一点,为什么?)师:同学们的实践操作很不错,有没有信心挑战难一点的?(有)翻到89页课堂活动第5题,试一试把这个圆环图形放大。生动手实践,再抽一两名学生作业到展示台集体订正。四、课堂小结。师:同学们,通过我们这节课的研究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呢?学生回答略。五、拓展延伸。师:下面有一个更难一点的问题,你们有信心解答这个问题吗?生:有。师:这个问题是这样的,(课件出示30°角)这是一个30°的角,我用放大镜把它放大2倍,(出示放大2倍的30°角)这个角还会是30°吗?学生讨论后回答。指导学生说出角在放大或缩小后只是把画出的两条边变长或变短了,角的大小形状都没有变。师:能用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来解释角的大小不变的道理,看来同学们对这节课所学的

  

篇四:六年级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是课程标准苏教版六年级(下)教科书第3839页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比的意义以及有关平面图形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习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要利用比例的知识,同时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又是教学比例的现实素材。教材在这部分的编写,将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图形放大和缩小》与数与代数领域的《比例》知识相融合,数形结合,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学生情况:1、学生已认识了比的意义以及相关平面图形的知识。具有学习《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基本知识。2、学生具有生活中的放大、缩小的感性认识,认为图形由小到大视作放大,由大变小视为缩小,但与数学里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要求每条对应边按相等的比来变化有很大的差距。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指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第2页

  教学重点、难点: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教学流程:流程1:谈话导入流程2:教学例1a流程3:教学例1b流程4:教学例1c流程5:教学例1d流程6:完成练习九第1题a流程7:完成练习九第1题b流程8:完成练习九第1题c流程9:教学例2a流程10:教学例2b流程11:教学例2c流程12:教学试一试a流程13:教学试一试b流程14:完成练一练a流程15:完成练一练b流程16:课堂总结流程17:布置作业流程1:谈话导入

  第3页

  教师:同学们喜欢玩电脑吗?以前上过电脑课吗?老师电脑里有一张照片,大家都认识,谁能将它放大吗?出示WORD中图片指名学生上台拖动鼠标。教师:真厉害!![如果学生不会,可说你们有点儿保守,有点儿谦虚。然后教师示范]提问:把放大前后的两幅画相比,你能发现什么?学生可能回答:长方形画的长变长了,宽也变长了;整个画面比原来大了;虽然长与宽都变了,但形状没变等等。教师:同学们眼力不错。教师:像刚才把一幅长方形画放大或缩小,放大后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相比,其中变化有没有规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图形的放大和缩小[使用计算机把放大和缩小的过程直接呈现给学生,使学生直观感受到长方形照片各部分按比例放大的现象。同时呈现的素材选用学生熟悉的照片,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感受到新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产生对知识的渴求心理。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意义上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理解。]流程2:教学例1a课件出示刚才放大前后的两幅画教师:吴老师也在电脑里把这张照片放大了,请大家仔细观

  第4页

  察,第二幅画与第一幅画相比,长有什么关系?宽又有什么关系?自己有想法后和同桌交流一下。流程3:教学例1b生1:第二幅画的长是第一幅画的2倍,宽也是第一幅画的2倍;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课件教师:这位同学能用倍字说清它们的关系。其他同学呢?生2:第二幅画和第一幅画长的比是2:1,宽的比也是2:1;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课件教师:也可以说把长方形的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教师:长与长的比是2:1、宽与宽的比也是2:1,也就是对应边长的比都是2:1。教师:以后,像这样把长方形的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对应边的长度的比是2:1,我们就可以说成:是把原来的长方形按2:1的比放大(带领学生说一遍)。课件出示:把长方形的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对应边的比是2:1,就是把原来的长方形按2:1的比放大。教师:想一想,这个2:1表示的是谁和谁的比?

  第5页

  第6页

  生1:长是原来的二分之一,8*1/2=4厘米宽也是原来的二分之一,5*1/2=2.5厘米出示课件:图片和结果[学生在经历前面放大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通过推理、交流等活动探索缩小的问题。]流程5:教学例1d教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初步认识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想一想,不管是放大还是缩小,这个比表示的都是谁和谁的比?生1:变化后边的长度与变化前对应边的长度的比教师板书:变化后:变化前流程6:完成练习九第1题a教师:下面我们练习一下,看看刚才的知识你学得怎么样。课件出示练习九第1题教师:我们先看第一个问题,请大家在课本41页上填一填。流程7:完成练习九第1题b课件出示问题(1)的答案学生作业在视屏转换台上展示,先错题,再正确题。教师:是几号图形?是几比几?你是怎样想的?生1:5号图的长是9格,1号图的长是6格,9:6化简后3:2;5号图的宽是3格,1号图的宽是2格,也是3:2;所以是按3:2放大的。

  第7页

  教师:我刚才看到一个同学选的是4号对吗?2、3号能选吗?流程8:完成练习九第1题c教师:请大家继续完成问题(2),也在书上填一填。课件出示答案教师:请看屏幕,做对的同学请举手。这个1:2你又是怎么得到的?与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流程9:教学例2a教师:接着我们再来学习一个例题。请大家打开课本39页,找到例2教师:请同学们先轻声地读一读题目。教师:想一想按3:1的比放大后,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几格怎么算呢?在书上把放大后的图形画出来。流程10:教学例2b课件出示放大后的长方形教师:老师这儿也画了一个,怎样知道画的对不对呢?生1:把放大后边的长与原来对应边的长比一下,看是不是3:1。教师:请大家观察这两个长方形,你有什么想说呢?教师:那缩小后图形的边又该怎样算?怎样画?请同学们在方格纸上完成。流程11:教学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