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佳谦文档网>专题范文 > 优秀范文 >

国家农村产业融合11篇

时间:2022-11-21 10:30:37 来源:佳谦文档网

国家农村产业融合11篇国家农村产业融合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作者:郭起珍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年第7期  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家农村产业融合11篇,供大家参考。

国家农村产业融合11篇

篇一:国家农村产业融合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作者:郭起珍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年第7期

  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理念,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为汾阳市未来农业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产业融合;发展举措

  0引言

  2018年2月4日,新华社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这是党的十九大后首次发出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第20个、新世纪以来连续15年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该文件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重大总体部署,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纲领性文件。值得特别关注的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涉及许多方面,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一号文件特别指出,要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强化乡村振兴的制度性供给。长期以来,资金、土地、人才等各种要素单向由农村流入城市、造成农村严重“失血”“贫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抓住“钱、地、人”等关键环节,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促进公共资源城乡均衡配置,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这就要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1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概念

  产业融合指的就是以农业为基本依托,以新型经营主体为引领,以利益联结为纽带,通过产业联动、技术渗透等方式进行跨界集约化配置,使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等其他服务业整合在一起,使得农村第一二三产业之间紧密相连、协同发展。提高当代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透出“三农”新希望。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如何满足农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显得更迫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现状

  农村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乡村振兴战略20字总要求首提“产业兴旺”,农村产业的发展振兴攸关国家经济战略安全。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在分析当前我国农村产业发展态势及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对我国农村产业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进行分析,提出农村产业的振兴发展对策:实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做大做强农村产业链。例如,在城镇郊区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都市农业等,山西省汾阳市的贾家庄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农产品主产区,发展高端增值农业,建立农产品加工基地,设立农产品直销地等。例如汾阳市的核桃加工产业。目前我国各地农业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四种形式。一是农业内部产业重组型融合,比如种植与养殖业相结合。二是农业产业链延伸型融合。即一些涉农经营组织,以农业为中心向前向后延伸,将种子、农药、肥料供应与农业生产连接起来。三是农业与其他产业交叉型融合,比如农业与文化、观光旅游业的融合。四是先进要素技术对农业的渗透型融合,比如在

  “互联网+”下,农业实现在线化、数据化,农业生产经营的网络在线监控管理,农产品线上预定、结算,线下交易、销售。

  3农村产业深度融合的新举措

  3.1深化农村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对农业实施一体化管理服务水平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突出了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靠制度机制来运作治理发挥作用,持续出台符合乡村振兴需要的制度是实践的需要,也是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性调控的需要。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性供给要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着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这就要求体制机制创新既要有针对性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有综合性和宏观性,要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全格局考量,提升体制机制创新的质量,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制度性保障。积极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重点推动土地三权分离和集体资产权能改革。继续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在确保政策性金融供给的同时,积极开展金融制度创新,提高村镇银行的覆盖面,拓展商业银行对农村信贷业务范围,支持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健康发展。

  3.2培育多元化产业融合主体

  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组织的发展,鼓励和支持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协会、龙头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以及工商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鼓励新型经营主体探索融合模式,创新商业模式,培育知名品牌。在工商登记、土地利用、品牌认证、融资租赁、税费政策等方面给予优惠待遇。汾阳市贾家庄村是以集体经济为支撑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贾家庄整合原有旅游资源,成立了山西贾家庄腾飞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形成了以红色旅游、农业旅游、工业旅游、民俗旅游为主的乡村生态旅游。他们围绕大力建设高标准文化生态旅游区中心工作,认真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旅游行业规章及规定,积极配合旅游主管部门的管理工作,出色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促进了汾阳市旅游业的协调、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17年截止目前为止,贾家庄共接待游客13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过3000余万元。贾家庄村旅游业的发展并非一朝一夕,而是久久为功的累积和井喷。合理利用当地农业生态资源,提高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离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进一步。

  3.3大力支持发展多种类型的产业新业态

  如何加快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最大力度地发挥新时期下农业科技园区的科技示范、创新引领作用。探索互联网+现代农业的业态形式,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与现代农业结合,构建依托互联网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促进智能化农业、精准农业的发展;引入历史、文化、民族以及现代元素,对传统农业种养殖方式、村庄生活设施面貌等进行特色化的改造,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创意农业、农家乐、特色旅游村镇;利用生物技术、农业设施装备技术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特点,发展现代生物农业、设施农业、工厂化农业。促进农业综合产业全面发展,让农民在经济上,精神上,文化涵养上得到全面提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现代化强国的美好愿望。

  

篇二:国家农村产业融合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张天佐

  【期刊名称】《中国果业信息》

  【年(卷),期】2016(033)002

  【总页数】1页(P前插1)

  【作者】张天佐

  【作者单位】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

  【正文语种】中文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进农村产业融合,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注重四个方面:一是纵向延伸,健全和完善农业产业链条。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就是要按照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在纵向上推行产加销一体化,将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等环节链接成一个有机整体,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城市和乡村、现代工业和农业的有效联结,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要重点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促进主产区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建设稳定的原料生产基地,支持合作社发展加工流通和直供直销;完善跨区域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通过一系列积极行动,健全完善农业的产业链、就业链、价值链,提高我国农业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和效益。二是横向拓展,挖掘农业价值创造潜力。农业除了食品保障、原料供给、就业增收

  等基本功能,还有生态涵养、观光休闲和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这一鲜明特点在大国表现得尤为突出。我国地域辽阔,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丰富且有特色。近些年,许多地方依靠独特资源,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和乡村旅游,带动了一方经济,富裕了一方百姓,成为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新亮点。今后,要特别注意对农业非传统功能的挖掘,最大程度地提升农业的价值创造能力。要采取以奖代补等多种方式扶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发展,扶持农民发展休闲旅游业合作社,支持有条件的地方通过盘活农村资源资产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三是深度融合,提升农业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产业融合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它能够引发产业功能、形态、组织方式和商业模式的重大变化。为了加快建设现代农业,要高度重视促进农业产业深度融合,将农业作为一个整体来谋划,提高产业发展的统一性、协调性。要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化;要着眼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统筹考虑产业布局与环境保护,将产业与生态有机结合起来;要创新体制机制,采取政策扶持、PPP等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各方主体投入农业、加强合作的积极性;要促进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提高产业融合的规模效应;要利用互联网平台,促进产业之间的线上融合,增进经济效率。四是创新制度,让农民成为共享利益的主体。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要立足农业、依靠农民、惠及农村,任何时候都不能剥夺农民的主体地位。有一些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后,代替了农民而不是带动农民,导致农民在农业发展中被边缘化。从基本国情和农情出发,一定要完善农业产业链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共享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收益。要按照1号文件的要求,支持供销社创办领办合作社,引领农民参与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发展订单农业,密切企业与农民的利益关系;积极发展股份合作,建立农民入股参与农业经营、合理分享收益的长效机制;探索有效办法,实现财政支农资金帮助农民稳定分享产业链利益。要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农

  民利益作为推进产业融合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充分体现农民的主体地位,赢得农民的真心支持和广泛参与,为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三:国家农村产业融合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第一章试点背景第二章试点总体要求10五试点目标10第三章试点示范主要内容12一构建23n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空间布局12二推进农业产业链延伸融合13三推进工业与农业融合19四培育多元化产业融合主体20五构建新型利益联结机制26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30七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31第四章机制创新33一创新产业融合投融资机制33二积极推进农业规模经营35三进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36四加快构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框架37五大力引入工商资本38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第五章重点建设项目41一农业建设项目41二景点景区建设项目44三农产品加工建设项目45四商贸物流建设项目45五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45六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48第六章实施进度安排58一实施年限58第七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61一投资估算61二资金筹集方案63第八章保障措施64一加强组织领导64二制定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规划64三强化招商引资65四加强政策宣传65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中共中央2015年2016年连续两个号文件提出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

  1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

  目

  录

  第一章试点背景............................................................................1一、基本情况............................................................................1二、基础和优势........................................................................3第二章试点总体要求....................................................................8一、指导思想............................................................................8二、基本原则............................................................................8三、申报试点的类型和理由.....................................................9四、发展定位..........................................................................10五、试点目标..........................................................................10第三章试点示范主要内容............................................................12一、构建“2+3+N”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空间布局.................12二、推进农业产业链延伸融合...............................................13三、推进工业与农业融合.......................................................19四、培育多元化产业融合主体...............................................20五、构建新型利益联结机制...................................................26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30七、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31第四章机制创新..........................................................................33一、创新产业融合投融资机制...............................................33二、积极推进农业规模经营...................................................35三、进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36四、加快构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框架.......................37五、大力引入工商资本..........................................................38

  2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

  第五章重点建设项目..................................................................41一、农业建设项目..................................................................41二、景点景区建设项目..........................................................44三、农产品加工建设项目.......................................................45四、商贸物流建设项目..........................................................45五、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45六、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48第六章实施进度安排..................................................................58一、实施年限..........................................................................58二、进度安排........................................................................58第七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61一、投资估算..........................................................................61二、资金筹集方案..................................................................63第八章保障措施..........................................................................64一、加强组织领导..................................................................64二、制定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规划...........................................64三、强化招商引资..................................................................65四、加强政策宣传..................................................................65

  3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

  中共中央2015年、2016年连续两个1号文件提出: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2017年1号文件明确要求:深入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工程,支持建设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3号)。湖北省2017年1号文件、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鄂政办发„2017‟1号)对我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进行了具体部署。为落实上述文件精神,开展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根据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农业厅、省经信委、省商务厅、省国土资源厅、省旅游委等部门《关于开展全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乡(镇)申报的通知》要求,我们编制《**县**镇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实施方案》。

  第一章

  一、基本情况

  (一)**镇概况1、基本情况

  试点背景

  **镇位于**县中部,大别山南麓,全镇版图面积52.04平方公里,下辖21个行政村、1个社区,184个村民小组,7251户,总人口2.22万人。森林覆盖率达到80%,属滨江平原向山区过渡的低丘陵地形,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均日照时数2086小时,年均雨量1240毫米,多年平均气温17℃,无霜期263天。2、区位交通**镇交通优势明显,距**县城18公里,距黄冈市区36公里,距

  1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

  黄冈城际站25公里,距京九铁路黄州火车站10公里,距省会武汉城区50公里,距罗霍洲港口20公里,距阳逻国际集装箱转运中心30公里,距武汉天河国际机场仅70公里;到黄冈城际铁路站车程30分钟以内,到武汉高铁站车程仅为35分钟,临近大广高速,武英高速、黄鄂高速,318国道、106国道横穿镇区,高速进出口距离镇区不足一公里。3、经济社会发展状况2016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15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0亿元、农业总产值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增长10%、;财政收入422.84万元,比上年增长6.3%。(二)农业产业现状**镇山林面积24000亩,水面面积5000亩,耕地面积19617亩(包括水田17561亩,旱地2056亩);森林覆盖率达到80%。**镇淡水资源丰富,降水充足,库容量大,共有水库12座,其中小(一)型水库1座,小(二)型水库9座,总库容729.65万立方米。全镇共有河流3条,抗旱支渠5条,闸门1座。2016年全镇农业总产值5亿元,比上年增长10%、人平纯收入24568元,比上年增长9%。农村经济总收入3890万元。(三)工业及农产品加工业现状2016年**(农产品)工业园有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26家,从业人员2128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5家,县市级重点龙头企业9家,园区内先后有黄冈东坡粮油食品集团等多个企业31个产品品牌等获得省以上相关机构

  2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

  的“三品”认证。(四)第三产业发展现状正在建设以戴家湾、紫金庄、刘家冲为中心建设旅游休闲度假中心。**(农产品)工业园的桑葚种植及果品深加工基地,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主营桑葚、蓝莓、葡萄等种植品种,配套建设酿酒厂,致力打造成集休闲、观光、采摘、旅游于一体的生态采摘园。(五)农业经营主体情况2016年**镇家庭承包经营的农户6653户,家庭承包经营的耕地11965亩;专业大户7户,经营面积1060亩。家庭承包耕地流转总面积16500亩,其中流转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14229亩。有农民专业合作社53个,其中被农业主管部门认定为示范社的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3210个,其中普通农户285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非成员农户1510户。农场家庭40个,已全部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

  二、基础和优势

  1、**镇区位、交通优势明显。**镇位于**县中心地带,距**县城18公里。历史上的**是徽商及本土罗田、英山等地上武汉,进四川,行湖南,进江西的陆路要道的交叉口,是商贾必经的要道,是有名的“小汉口”,是“富人追,穷人馋,神仙路过歇三朝”宝地。现在的是**县县城到其他乡镇必经之地,镇区临近大广高速,武英高速、黄鄂高速,高速进出口距离镇区不足一公里。318国道、106国道横穿镇区,流动人口多,商贸活跃,经济带动力强,人口聚集作用明显。

  3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

  2、**镇是**县农产品集中区,一直以来农业新技术应用在全省全市领先。**县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是国家粮油大县和湖北省15个优质水稻示范县之一。**镇位于县境中南部,是**县的农产品集中区。**镇农民具有积极接收新技术、新品种的良好传统。上世纪70-80年代,**镇在水稻温室育秧技术上应用最早、应用面最广、技术最成熟,是全省优秀示范点。90年代,**镇是黄冈市和**县农业新品种展示区。原省委书记贾志杰、罗清泉先后到**镇调研水稻旱育抛秧等农业生产新技术。目前,**镇新品种应用率达到90%以上,种植业、养殖业新品种应用率一直排在全省全市前列,水稻集中育秧覆盖率达到70%,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率达到100%,配方施肥应用率达到100%,农业全程机械化率达到85%以上。**县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有56人,其中高级农艺师5人,农艺师32人。**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4人,其中农艺师3人。**镇先后实施了实施科技入户工程、阳光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大学生村官培训工程等培训计划,培养了一大批农村科技能手和致富带头人,全镇有科技示范户260户。与华中农业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湖北省农科院、武汉轻工学院等大专院校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建立大学生实训实习基地。这些平台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3、**镇农业产业化优势明显。**(农产品)工业园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5家,县市级龙头企业9家。有以省级农业产业化企业湖北天意种猪有限公司为龙头的畜禽养殖业、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企业黄冈东坡粮油集团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农产品加工业等,其中东坡粮油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全国大米加工企业50强”,天意科技是“中国窑

  4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

  炉著名品牌”、“全国种猪示范养殖基地”、“湖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国就业先进单位”。2016年10月21日,经**县申报、黄冈市农业局审核、省农业厅专家评审,**经济开发区**(农产品)工业园被认定为湖北省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到2016年底龙头企业资产总额32.30亿元,销售收入53.87亿元,增幅50.79%,实现利税总额3.9亿元。园区内先后有黄冈东坡粮油食品集团等多个企业31个产品品牌等获得省以上相关机构的“三品”认证。4、**(农产品)工业园已初具规模,发展后劲足。2013年7月13日省发改委批复,设立**经济开发区**(农产品)工业园,该工业园是**经济开发区的区中园。规划总面积14.07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规模为12.34平方公里,规划到2020年园区人口规模5.3万人。一期为该园区的启动区,规划面积5.06平方公里(约7600亩)。目前修建园区道路35公里,铺设污水、给水、配电线路、燃气管网等设施212公里,建成区域达到1.56平方公里,入驻企业26家。2016年从业人员2128人。后续计划开发的3.5平方公里土地指标已落实70%以上,正在开展土地平整、道路等“七通一平”建设。通过政策引导园区共有12家企业,开工建设加工、仓储、物流等22个项目,总投资达到10.56亿元,22个项目建成投产后,可新增营业收入30亿元,利税7500万元,可新增就业人数1200人,园区发展后劲十足。到2020年,园区启动区5.06平方公里区域内全部建成,入园企业达到80家,其中: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5家,园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00亿元;园区加工企业实现达标排放,园区加

  5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

  工废弃物利用率达到98%以上,企业产品获得“三品一标”认证、省级以上名牌产品称号突破100个;与农民建立良好的利益链接机制,园区企业带动农民增收30亿元以上,户平增收1.5万元。5、**镇产业融合已具雏形,农业经营主体在创新利益联结机制中进行了有益探索。2016年**镇有专业大户7户,经营面积1060亩;生态农业观光园6个,经营面积5000余亩。有农民专业合作社53个,其中被农业主管部门认定为示范社的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3210个,其中普通农户285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非成员农户1510户。农场家庭40个,已全部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家庭承包耕地流转总面积16500亩,其中流转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14229亩。**(农产品)工业园有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26家,从业人员2128人。农产品加工企业按照“基在农业、利在农民、惠在农村”的基本要求,通过土地流转、订单农业等方式,与农户及各类专业合作设逐步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农产品产、供、加、销关系,与农户形成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2016年,园区企业共发展订单基地50万亩,网络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粮食经营主体94家,联络农户34.41万户,订单发展到周边红安、浠水、黄梅乃至安徽等地,订单收购采购值达到47.32亿元,占园区企业原料采购的69.7%,农民分享增值收益达到2200万元,人平增收近1000元。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275人,其中:安排当地农民工就业832人,占比65.25%。6、**镇是省级粮库所在地。湖北省储备粮黄冈储备库有限公司黄冈国家粮食储备库地处**镇峨嵋大道,占地面积80亩,仓容1.35亿斤。现有仓库15栋,仓容1.35亿斤,粮库设施齐全,建有客户服务中心、粮食质量检测中心、电子监控系统、粮食电子测温系统、环流薰蒸设

  6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

  备、信息化智能集成管理系统、配臵发电设备、办公住宿综合大楼。省储备粮黄冈储备库是省储备粮油管理公司在全省的重要布点之一,粮库承担着区域性、阶段性的政策性粮油收储业务,对提高政府对市场的引导力、促进产业融合、缓解农民“卖粮难”、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发挥着重要作用。7、**镇人文资源丰富,**镇可开发的旅游资源众多。**镇三面环山,东有鹅公包、石壁山;西立白羊山、烽火山;北驻神仙寨、金子垴;南盘黑龙港;中卧白虎地、寨鸡垴,是长江支流巴河分支朱道士河的发源地。**镇具有光荣革命传统,鹅公包、神仙寨和白羊山是太平天国的古战场,鹅公包是中共黄冈县第二区委及独立游击第六中队驻地,烽火山中的翌明庵是党的“八七”会议精神传播点,沙河图是宋任穷部为解放战争北线渡江所打关键胜仗的战场。张体学、陈少敏、漆先庭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为人民利益在这里战斗。**镇人文遗址丰富,爱国将领方本仁故居位于戴家湾村,道光皇帝的老师官如皋故居位于官坳村,清朝一夜读万传书的大才子王鑾(luan)出自官塘角村。宗教场所有圣庙(白石书院)、**、百福寺、万寿寺等传承了**的历史文化。

  7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

  第二章

  一、指导思想

  试点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湖北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以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依托,以农业服务业为纽带,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把**镇打造成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让农民从二三产业发展的增值收益中分享利润,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支撑。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家庭承包基本经营制度,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2、坚持市场导向。发挥市场配臵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加快培育市场主体。顺应消费需求多元化、个性化发展趋势,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转变农村产业粗放经营方式,促进要素资源优化组合,力促农村产业规模化、组织化、专业化、品牌化、市场化发展。3、坚持尊重农民意愿。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健全农户与市场经营主体间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尊重和保障农民获得合理农业全产

  8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

  业链增值收益,切实保障农民群众合法利益。4、坚持改革创新。打破要素瓶颈制约和体制机制障碍,探索创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新机制,深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等改革,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创造性,大力开展试点示范工作,激发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活力。5、坚持农村产业发展与小城镇建设紧密融合,推进统筹协调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互补融合,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引导农村产业集聚发展,构建形成特色小镇的全产业链发展体系。6、坚持因地制宜,差异发展。紧密结合**镇镇情,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重点,积极探索不同类型融合发展模式,提升农村产业综合效益,为城乡一体、统筹发展提供支撑。

  三、申报试点的类型和理由

  选择产业园区与小城镇建设融合型作为试点示范。

  **镇作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的理由有:一是镇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工作,有开展试点示范建设的积极意愿,已出台相应政策措施。二是农村产业已具备较好的基础。**镇特色种养、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休闲农业、农民创业创新等发展势头较好,形成了农产品加工、物流配送、休闲旅游等特色小城镇。三是农村产业融合与新型城镇化联动发展,区域内城乡产业布局规划合理,二三产业在乡镇及产业园区等集聚度较高,较好发挥对人口集聚和城镇建设的带动作用。在镇规划区内有农产品加工企业26个,服务企业6个。镇区人口由2013年7200人增加到2016年10000多人,

  9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

  年均增长11.6%,镇区人口占全镇人口的40%。四是乡镇范围内以农业为基本依托,现代生产经营方式广泛应用,农村一二三产业已经呈现出融合发展趋势。五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在探索多种形式利益联结机制方面已有较好基础。

  四、发展定位

  根据上述理由,**镇以产业园区与小城镇建设融合型作为试点的主要任务。发展定位为黄冈市农村产业融合示范点,农业规模经营、农产品加工园与小城镇建设融合的先行区,农旅服融合发展的试验区,黄冈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产品)工业园定位为全省一流乃至在全国有地位的农产品加工园区,黄冈市“两型社会”新型产业园区,**县及其周边大别山地区农产品加工产业集聚区,“四化同步”创新建园先行区和试验区;大别山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农产品加工、流通和科技研发基地。

  五、试点目标

  以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百县千乡万村”试点示范为契机,推进种养殖业、加工业、乡村旅游、商贸服务等互相渗透,促使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劳动变运动、农产品变商品,实现产业融合。到2020年,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总体水平明显提升,基本建成大别山特色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中心、黄冈市生态宜居示范镇、**县区域中心城镇、环境优美的产业新城,使**镇建成黄冈市特色小镇、现代农业示范区、农村产业集聚区、田园生态休闲生态镇、宜居宜游宜业生态区、产城融合发展先行区。实现农业总产值7.27亿元,培育升级国家级农业产业化

  10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

  企业2家,省级农业产业化企业15个,市级农业产业化企业20个,农业总产值与农产品加工业比达到1∶3,力争农产品加工业产值21.81亿元,乡村旅游收入300万元,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效益呈现乘数效应、倍数增长,创造农村社会总产值29.08亿元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万元。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经验。

  11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

  第三章试点示范主要内容

  围绕**镇空间发展布局,培育多元化产业融合主体,激发产业融合活力,探索多种产业融合形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健全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发展重点:第一产业重点建设粮油、花生、蔬菜、油茶、水产、畜禽等多个农业生产示范基地;第二产业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和纺织服装生产等产业集群;第三产业重点发展农业休闲观光、特色美食、现代物流、展销市场、三农信息等服务业。

  一、构建“2+3+N”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空间布局

  《**县**镇总体规划暨**经济开发区**(农产品)工业园建设规划(2014-2030)》规划镇域产业空间布局为“2+3+N”。即:1、两个中心:镇区综合服务中心、产业园生产流通中心。2、三类发展区:即北部农旅互促发展示范区、中部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和南部高效农业示范区。北部农旅互促发展示范区:镇域北部,以特色农林种养、旅游开发为主,主要建设花生基地、林药基地、生态果园基地、油茶基地等。中部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镇域中部,以社会服务、商贸流通、特色农产品加工、纺织服装等非农产业和郊区型特色农业基地为主。南部高效农业示范区:镇域南部,主要建设规模化、现代化的精品粮油种植基地。3、多个示范基地以桥子畈、大路岗、樊家楼、祁家墩、烽火山为中心建设精品高效粮油示范基地;

  12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

  以官塘角、花园咀、曹家湾、戴家湾为中心建设花生种植示范基地;以官坳、戴家湾为中心建设油茶示范基地;以刘家冲为中心建设林药基地、水产养殖基地;以戴家湾、紫金庄、刘家冲为中心建设旅游休闲中心。

  二、推进农业产业链延伸融合

  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趋势,全力推进农村产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农村产业多功能发展。推进农业内部融合,延伸农业产业链,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发展农业新型业态,探索农业产业融合商业模式,努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做精做深产业链向,以推进粮油产业链延伸融合发展为重点,以带动水产、畜禽等特色优势产业协同互补为支撑,引领全镇农村产业由生产前端向后端延伸,由供应链始端向终端延伸,由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延伸,推动农村产业由单一产业向复合产业发展,由基础产业向功能产业发展,由初级产品向精深加工产业发展,着力构织多链条发展、多环节互补、多功能延伸的新型产业体系,实现农村产业多层次增值,有效提升农村产业在助农增收、精准脱贫中的带动作用。1、强化农业基础把加强农业基础,延伸产业链贯穿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全过程,依靠需求调结构,围绕供给促产业,以提升农村产业素质为目标,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稳定产量、提高品质。——推动优质粮食产业发展。在严守耕地红线的基础上,以建设规模化、现代化的精品粮油种植基地为目标,加强粮食生产源头管理,

  13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

  大幅降低农田化肥用量,推行测土配方,有效提升粮食产品品质,全面建立从“田间到餐桌”的粮食标准化生产体系和全程质量安全监测体系,推动粮食生产绿色化、有机化发展,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健康、安全、无公害产品。建设以桥子畈、大路岗、樊家楼、祁家墩、烽火山为中心建设精品高效粮油基地;以官塘角、花园咀、曹家湾、戴家湾为中心建设花生种植基地;以官坳、戴家湾为中心建设油茶基地;确保2020年全镇优质粮食面积稳定在19617亩,平均单产达到800公斤以上,总产量达到1569万公斤。——推动生态环保养猪产业发展。推行绿色健康养殖模式,建立从源头到市场的生态环保养猪产业体系。加强标准生猪养殖场建设,新建3000—5000头生猪规模养殖场2个,1000—3000头生猪规模养殖场3个以上,力争到2020年,全镇生猪出栏量达3万头。推行生猪品牌化生产、销售。——推动种植养殖业多环节互补。坚持“生态、安全、高效、规模、品牌”发展方略,围绕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区,引导优质粮食、生态环保养殖等产业多领域延伸、多环节互补,推动优势产业由粗放经营向精细经营转变,由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转变,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畜牧和水产养殖业,加快实施农村产业提质增效工程,推动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以刘家冲为中心林药基地、水产养殖基地建设。到2020年,畜禽养殖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0%,水产养殖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8%。2、推进农业与加工业融合将延长产业链、价值链、增收链作为推进农业与工业融合发展的

  14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

  根本目的,以**(农产品)工业园企业需求为导向,将农业的发展融进工业中去,逐步将两个产业融合,实现农业和工业一体发展。按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要求,统一农业产业布局,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建设农产品定向生产基地。通过农业与农产品加工业的融合,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和市场,给加工企业提供质量可靠的农产品,使产业链、价值链呈前延后伸融合发展态势,从而提高农业的附加值。推进标准化生产的意识与能力,确保产品质量。3、推进农业与旅游融合加强统筹规划,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以农业体验、采摘、垂钓、游园、餐饮、生态观光休闲等为主题的乡村旅游。积极培育农业观光示范点。按照“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分区施策”的原则,建设观光农业园、休闲农场、农家乐、旅游农庄和农耕民俗文化展示馆,积极发展健康养生、休闲观光、特色美食等休闲农业业态,重点建设以戴家湾、紫金庄、刘家冲为中心建设旅游休闲度假中心、**(农产品)工业园的桑葚种植及果品深加工基地观光园等示范点。通过示范区的带动将自然资源、人文景观资源与特色农业产业资源相结合,将**镇建成都市近郊休闲观光旅游胜地。探索建立乡村旅游产品体系。结合方本仁庄园、白石书院、万寿寺、百福寺、九姑井、紫金庄、贵子冲、磨石山、九家咀、沙河图、鹅公包、神仙寨、白羊山、烽火八景、狮子口、桃花洞等特色景点和农业生产实际,积极探索优势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点,将“生态、养生、休闲、体验”等元素充分注入其间,初步建成集农家乐、农业观光采摘、旅游特色村和休闲度假等产品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

  15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

  提速乡村休闲旅游发展。强化示范引领,拉长产业发展链条,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多点互动、功能互补的核心展示和综合示范平台。培育壮大休闲旅游产业。以“农家乐”、生态农场、休闲运动基地、户外运动线路和特色小镇镇(村)为载体,发展以采摘、农事体验、休闲观光为主的休闲农业、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引导农业企业和旅游企业通过战略联盟推动乡村休闲旅游产业规模集聚发展和产业化经营,促进乡村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开展农业创意引领、产业融合支撑的乡村旅游建设,鼓励企业通过“企业+农户”方式,开拓乡野生活体验、田园风情、农事体验等体验式旅游,举办采摘大赛和农业节庆活动,建设民俗旅游村、民俗客栈和“农家乐”。推进农耕文化教育进校园,统筹利用现有资源建设农业教育和社会实践基地,引导公众特别是中小学生参与农业科普和农事体验。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推进旅游购物美食一条街、道路交通畅通等建设项目,全力塑造品牌形象。支持社会资本、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投资建设乡村旅游服务设施。开展创建旅游名村,建设5个具有历史、地域景观村镇,开发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引导乡村旅游向多业态、高品质转型。到2020年,建成2个农业观光园,面积达到4000亩左右,年吸引游客达到2万人次左右,农业的观光休闲功能得以凸显;建成3个的科普示范园,使其成为各类学校的教学点,农业的教育科普功能得以实现;修复方本仁庄园、白石书院、万寿寺、百福寺、九姑井等地方特色文物遗迹,开发紫金庄、贵子冲、磨石山、九家咀、沙河图等人文传说景点,建设鹅公包、神仙寨、白羊山、烽火八景、狮子口、

  16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

  桃花洞等自然景点,从而呈现出一产与三产高度融合发展的态势。4、推进农业与现代商务物流业深度融合推进市场流通体系与储运加工布局有机衔接。健全农产品产地营销体系,推广农超、农企、农校、农批、农餐等形式的产销对接,鼓励在城市社区设立鲜活农产品直销网点。——农村产业+互联网。重点加强农业物流龙头企业货物运输能力、仓储保管能力、加工包装能力、网络销售能力、开发创新能力等七大能力培育。打造农业互联网平台,促成农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农业产业核心竞争力,带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和整体水平提升。——农村电子商务。扶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努力把农村电子商务打造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平台。积极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建立电子商务村级服务站,争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镇。培育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主体,鼓励电商、物流、商贸、金融、邮政、快递等各类资本参与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组建镇农村电商协会等行业组织,成立专业服务机构,建设农村电商服务网点。重点锻造以交易市场、实体店、连锁店、旗舰店、网络店为支撑的“直销+物流+电商+快递”营销链。鼓励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农户通过电子商务销售产品,促进电商服务网络向农产品批发市场、中介组织和农户延伸。——农村产业+商贸流通。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现代贸易流通机制和理念来培育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着眼于提升特色农产品产业链整体竞争力和打造优势产业带,推进优质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与营销一体化发展。整合现有物流要素资源,引导只在单个环节提供单项服务的运输、仓储、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企业,以及超市、专卖店、连锁店等多种商业形态向现代农产品商贸物流的新业

  17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

  态发展。实施城乡超市、配送中心和连锁农家店一体发展,在武汉、黄冈、鄂州、黄石等城市布局服务网点,构建城乡一体的商贸流通服务体系。——农村产业+餐饮。挖掘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餐饮名菜,大力发展特色餐饮,集中培训一批餐饮服务业主,推进地方特色名菜标准化、品牌化,提升餐饮行业档次,有效推动餐桌农业转化率。——农村产业+交通物流。积极推进农村产业与交通物流对接,加快农产品物流园区建设,谋划冷链物流仓储配送,培育专业化物流企业。加强交通运输、商贸流通、农业、邮政等各部门与电商、快递等企业深度合作,建立农村物流服务网络和设施。到2020年,建立21个村级电商平台,依托农业物联网云平台、农事管理平台,建立起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智能仓库运输供销等体系,实现网上管理指导销售;引进1家以上的专业电商团队,建立线上线下销售市场,设立淘宝专营店达到10家以上。5、推进农业产业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加强农村传统文化保护和合理开发,探索将农业生产与文化相结合,农产品与文化开发相结合,农业产业、农产品与农村传统文化、艺术创意相接合,努力促进农业与文化产业融为一体,同步发展,形成具有特色的集养生、度假、休闲、体验、艺术创作、摄影于一体的创意农业示范区。大力推进农耕文化教育进校园,引导公众参与农业科普和农事体验。以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为契机,积极开发建设自然风光村、民俗农庄等综合性农业观光园,发展以花卉、瓜果、茶叶、水产等农产品为基础的乡村体验型、观光型休闲农业,实现农业产业、

  18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

  农业文化与田园观光的相互融合,达到“抬头看画、低头看花、入户品茶、农家生活”休闲体验效果。6、推进农业新型业态发展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精准农业,促进信息化与农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推进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惠农工程”,搭建“12316”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试点土地托管服务,开展代耕代种代收、大田托管、良种供应、统防统治、烘干储藏等市场化和专业化服务,完善农业应急管理系统建设。加快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在大田种植、设施园艺、生态种养、综合服务等领域选择建设一个标准化示范基地,示范带动农业物联网发展。开展农村产业+文化创意。引入科技、人文等元素,推动科技、人文等元素融入农业,发展创意农业,试办“农业嘉年华+智慧农业+休闲娱乐”发展模式,发展农田艺术景观、阳台农艺等创意农业。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租赁业务,积极探索农产品个性化定制服务、农业众筹等新型业态。

  三、推进工业与农业融合

  推进“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机制,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直接投资、参股经营、签订长期供销合同等方式建设标准化、规模化原料生产基地以及营销设施,带动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引导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发展,加强产业链整合和供应链管理。

  19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

  支持东坡粮油、天意等龙头企业自建原料生产基地和订单生产基地,提高产品质量、市场竞争力。重点推行龙头企业通过租赁方式,与农民签订长期土地租赁合同,建设生产基地。出租土地的部分农民作为公司内设合作社的社员,承担着基地标准生产及产品加工等任务,在获得工资的同时又享受利益分红,企业、合作社与农户形成“资金共筹、利益均沾、积累共有、风险共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加强家庭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生产经营的合作,实现生产、加工、销售、品牌培育等环节的有机整合。

  四、培育多元化产业融合主体

  采取扶持培养、外部引入等方式,培育发展各类龙头企业、中小企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鼓励和支持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龙头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以及工商企业,发挥市场经营主体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鼓励新型经营主体探索融合模式,创新商业模式,培育知名品牌。探索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在农村产业融合中更好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力争到2020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面积占总承包耕地面积的70%以上,其中规模经营面积40%以上;农产品加工转化率80%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结带动农户占总农户数的50%以上。1、培育发展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按照“生产有规模、产品有标牌、经营有场地、设施有配套、管理有制度”的要求,发展种植、养殖等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引导懂技术、善经营的农户和返乡农民工、个体工商户、农村经纪人通过流

  20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

  转土地、扩大生产规模等多种方式,发展成为种养大户。对认定的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在新增农业补贴上给予倾斜。实行以奖代补,对达到一定规模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争取奖励倾斜。加强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的指导和服务,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支持农民创办小微型企业、家庭农场和生态农庄。引导科技创业者兴办家庭农场,支持生产经营大户向家庭农场过渡,重点引导符合条件的种养专业大户登记成为家庭农场,开展示范家庭农场创建活动。支持种养大户以资金、土地、技术等要素入股发展合作农场。引导合作农场将股份合作的土地进行规划整理,引进培养专业技术和专门生产经营管理人员,发展标准化、生态化、专业化生产。2、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坚持规范与发展并重,立足当地资源,围绕特色优势农业产业、特色产业和生产性服务领域,以创建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县为目标,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全面推行管理规范化、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社务信息化、产品安全化、成员技能化、服务全程化“七化”建设,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内生动力和活力。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建设的指导、认证,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水平。鼓励农民兴办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等多元化、多类型合作社。鼓励农业企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以及农业科技人员、返乡农民工、个体工商户、农村经纪人等多元主体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加快培育、巩固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同时,引导其增强良种供应、农资购销、加工销售等方面服务功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积极推进“合作社+公司+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加快建立农

  21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

  民专业合作社主导下的新型产业化模式。进一步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营规范力度,扶持发展几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培育土地流转服务型合作社为重点,支持各类村集体牵头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字号企业建立“基地+农户+合作社+企业”的共建共享模式,明确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工,完善利润分配机制,推广“保底收益+按股分红”分配方式,明确资本参与利润分配比例上限。深入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创建,分级建立示范社名录。鼓励引导同类型、同行业合作社之间或同产业合作社在生产、储藏、加工、销售等多环节发展联合社。逐步建立以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基础,联合社为龙头的系统化、规模化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体系。培育1-2个入社农户多、带动面广、服务功能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发展农产品加工、销售,拓展合作领域和服务内容。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大型连锁超市、城镇社区对接,实现“超市直采、产地直供”。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农产品加工、销售,鼓励家庭农场开展农产品直销。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理事长、经营管理人员、财会人员培训。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优先承担政府涉农项目,落实财政项目资金直接投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资产转交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持有和管护政策。引导土地流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到2020年,全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73个,其中创建国家级示范社2个,省级示范社5个。参加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户占全镇农户的70%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非成员农户1510户。3、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按照做大总量、培育品牌、集群发展的方向,促进农产品加工型

  22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

  龙头企业聚集发展。加大对市场前景好、规模大、带动辐射能力强的市级以上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提升经营水平。实施龙头带动战略,积极吸引国内外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到**(农产品)工业园投资,着力培育规模大、技术新、外向型和核心竞争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的快速发展,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吸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在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多部门就业。推动龙头企业与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逐步形成农民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龙头”走、“龙头”跟着市场走的良性发展轨道。积极引进新装备、新技术,改造龙头企业,推动农产品加工向纵深发展,实现农产品多重转化增值。帮助东坡粮油集团做大做强,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鼓励支持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并购、收购、控股等方式做大做强。重点培育加工规模大、行业集中度高、产业链条长、产品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强、辐射带动面广的大型农业企业集团。鼓励有条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整合上市。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农业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合作参与产业化经营。引导农业企业向工业园集中。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围绕优质粮油种植、设施农业、畜禽养殖等优势特色产业,通过品牌嫁接、资本运作、产业延伸等方式,着力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的大企业。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电子商务和农业

  23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

  社会化服务,并通过直接投资、参股经营、签订长期合同等方式,建设标准化和规模化的原料生产基地,带动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实行强强联合,实现优势互补,形成湖北农业“走出去”企业联盟,提升农产品出口企业国际竞争力。到2020年,工业园区建成面积5.06平方公里,企业达到60家,其中: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5家,园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20亿元;园区加工企业实现达标排放,园区加工废弃物利用率达到98%以上,企业产品获得“三品一标”认证、省级以上名牌产品称号突破100个;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80%以上。4、发展社会化服务组织按照“服务专业化、运作市场化”方向,培育多元化服务主体,发展专业化服务组织。强化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完善以钱养事,放活经营性服务,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进一步强化公益性职能,积极探索运用政府购买、定向委托、奖励补助、招投标等方式,支持服务组织开展病虫害统一防治、动物疫病防控、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测土配方施肥等农业社会化、专业化服务。大力培育种苗生产供应、农资购销(连锁)、农产品贮藏保鲜、加工销售、农机作业、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等经营性服务组织。引导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利用资本、技术优势,组建特色产业专业服务公司,为生产经营提供全程服务。引导农村实用人才、新型职业农民、大中专毕业生领办创办新型农业科技服务实体;引进外部专业服务公司,扶持本地创建专业技术协会,引导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多渠道提供生产经营服务。

  24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

  5、积极培养新型农民立足提升传统农民,培育“职业农民”,着力培育一批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的农民,推动农业经营主体职业化。探索建立农业从业准入机制,最大发挥农业资源效益,对热衷于从事农业生产的“老把式”进行了系统培训,提高新型经营主体的职业技能,使其成为“懂生产、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农业从业者素质,提升农业发展空间。大力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全面实施实名制“招标培训”、“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建立健全培训网络,创新培训方式,对全镇农民进行科技强化培训,建立210个科技示范户,努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扶持年轻人务农,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大“田间学校”建设力度,扶持有技能和经营能力的农民工返乡创业。6、积极发展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鼓励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院校和科研院所成立产业联盟,利用行业协会开展标准制订、商业模式推介等工作,支持联盟成员通过共同研发、科技成果产业化、融资拆借、共有品牌、统一营销等方式,实现信息互通、优势互补。

  五、构建新型利益联结机制

  围绕股份合作、订单合同、服务协作、土地流转、人员聘用等利益联结模式,建立龙头企业与农户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健全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

  25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

  1、推广订单协作型利益联结探索普通农户与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合作社以及龙头企业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创新不同经营主体联合与合作的新模式。建立订单农业信用体系。在优质水稻基地和特色养殖基地打造标准化订单示范基地,开展基地备案、有机认定认证、订单销售、统一防治、生物农药、专用有机肥技术推广示范等。鼓励工商资本、产业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普通农户签订保护价收购合同或者高于市场价收购合同,形成稳定购销关系,按收购量对农户进行利润返还或二次结算,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户直接受益、均衡受益。支持龙头企业协助订单农户申请封闭贷款,提供信用贷款。鼓励龙头企业为农户提供贷款担保,发挥财政撬动金融资本作用,促进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对龙头企业为农户提供贷款担保的,镇政府积极争取项目“以奖代补”政策给予奖励或补助。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技术、管理优势,通过统一安排种植计划、统一供应种苗、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植保、统一质量标准和包装、统一加工和对外销售等,与订单农户全产业链连接。鼓励农产品产销合作,建立技术开发、生产标准和质量追溯体系,打造联合品牌,实现利益共享。2、健全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探索将国家相关扶持政策与利益联结机制相挂钩,强化龙头企业联农带农激励机制。围绕股份合作、订单合同、服务协作、土地流转等利益联结模式,引导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农户密切合作。

  26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

  推广“企业+合作社”发展模式,鼓励龙头企业创办、领办或入股合作组织。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兴办龙头企业,或合作社、农户利用土地承包经营权、产品、技术、资金等要素入股龙头企业,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的分配方式,实现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深度融合。支持龙头企业向订单农户统一提供良种、技术和社会化服务,倡导龙头企业发展利益兜底、利润返还、收益分成、一体化经营等模式,试行农产品原料收购价格与制成品销售价格挂钩联动、价款二次结算等办法,承担更多自然和市场风险,与生产者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同担的机制。3、发展股份合作型利益联结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推广股份合作方式,探索形成以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入股的股份合作社、股份合作制企业利润分配机制,切实保障土地经营权入股部分的收益。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粮食、地上附着物、机械、仓库等资产要素入股,入股土地等资产由合作社统一经营,资产股份化、土地股权化,收益分配采取“保底分红+二次浮动分红+合作社提留”的利润分配方式,实现合作社与农户紧密连接。培育土地托管合作社,由农户和村集体签订土地委托流转协议后将土地交付村集体,村集体再将统一流转来的整片土地流转给其他从事农业生产的新型经营主体,村集体支付农户土地流转费用。结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鼓励将财政资金投入农业农村形成的经营性资产,通过股权量化到户,让集体(合作)经济组织成员长期分享资产收益。

  27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

  建立农业技术开发、农产品生产标准体系和上下游连接的质量追溯体系。鼓励通过交叉持股、联合研发、交互许可、供应商契约等方式结成利益共同体。依托龙头企业或行业协会,联合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设立共同营销基金,专项用于农产品销售推介、品牌运作和出口服务。推进官产学研合作,打造政府、企业和研发队伍三方利益联结机制,培育以企业为主导的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允许农业科研人员以科技成果分享产业融合利益。4、建立风险防范机制稳定土地流转关系,推广实物计租货币结算、租金动态调整等计价方式。引导建立土地流转、订单农业等风险保障金制度,并探索与农业保险、担保相结合,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推行涉农合同示范文本,规范合同内容,加强土地流转、订单等合同履约监督,建立健全纠纷调解仲裁体系,保护双方合法权益。规范工商资本租赁农地行为,建立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分级备案制度。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建立以农民自身为主导作用的、更具市场竞争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摆脱对农业龙头企业的依赖,为农民自身谋得更加优厚的经济收益和社会待遇。推进农业产业链风险管理,逐步建立产业融合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制度,强化龙头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支持龙头企业为土地流转农户提供技能培训、就业岗位和社会保障。探索成立农业风险咨询公司,设立政府作为出资主体和企业、专业合作组织与其他主体为补充的农业风险基金,统筹用于土地流转、涉农贷款等风险防范。

  28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

  注重培养农民公民意识和契约精神,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契约意识,采用表彰、奖励和乡土文化宣传等方式,努力培育农村各类经营主体的守约光荣、违约可耻的契约意识。鼓励制定适合农村特点的信用评级方法体系,实施守失信奖惩机制,支持各经营主体依法维护契约权威,逐步与农户形成相对稳定、合理的购销关系。5、促进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相互之间利益的紧密联结强化政策扶持,促进规范发展,不断创新农业产业链组织形式和利益联结机制。以尊重农民的参与意愿为基础,引导企业针对不同生产规模、能力水平的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多层次、差异化的利益联结机制。支持合作方式多样化,要求企业给予农户返利与风险保障,允许农户自主选择不同层次合作模式。引导龙头企业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共同投资生产设施等方式创办或入股合作组织,深化与农户的合作关系。鼓励龙头企业根据需求建立供种、技术指导、用药、施肥、收购等统一服务机制,为农户提供专业化服务。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桥梁、纽带作用。通过土地流转、股份合作、公司+基地+农户等方式打造利益共同体、打造统一品牌,形成联系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共同开拓市场。

  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实行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推进农、田、林、网、渠、路综合治理改造。对杜家寨村、刘家冲村、九家咀村、花园咀村、沙河图村、戴家湾村、官坳村、三甲店村、百福寺村、曹

  29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

  家河村、**村、官塘角村等10个行政村的土地进行平整,建设农田水利设施、田间道路。到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09万亩,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改善物流基础设施。将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纳入城乡建设规划,逐步健全镇、村物流节点为支撑的农村物流网络体系。完善**(农产品)工业园基础设施,实施**(农产品)工业园二期建设项目,完善园区给排水、电、路、绿化、硬化、亮化、网络等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园区承载能力,拓展园区服务功能。通过项目带动、投资拉动、服务联动,在**(农产品)工业园布局金融服务、商务会展、餐饮娱乐、科研创意等服务业。3、建设美丽乡村。以环境优美、农民富裕、民风和顺为目标,实施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美丽村庄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文明村创建,构建充满活力、富有特色、宜居宜业的美丽村庄。选择1~2村为重点,按照“布局美、环境美、建筑美、生活美”的要求,完善村镇体系规划和村庄规划,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公共设施建设水平,打造一批文化浓郁的“美丽乡村”,促进传统农村向现代农村转型。4.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水电路、信息等基础设施城乡联网、共建共享。合理布局教育、医疗、文化、旅游、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宜居宜业水平。搭建农村综合性信息化服务平台,提供电子商务、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业物联网、价格信息、公共营销等服务。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建设持续健康和环境友好的新农村。完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形成5个自然环境优美、休

  30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

  闲设施齐全的“农家乐”和能够留得住“乡愁”的自驾游营地。

  七、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

  坚持中心带动、分区发展、推进镇村合理分工、协同发展,构建以镇区为中心,镇村一体发展的城镇体系。加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效衔接,完善产业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结合农业多功能性的实际需求,加快农村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硬环境,逐步将**镇建成具有生态、旅游、休闲、教育、科普等多种服务功能,重点发展观光采摘、特色美食、旅游休闲、农产品加工等,融城镇化、工业和现代服务农业为一体,拓展发展空间,提升核心竞争力。通过第三产业带动二、一产业的发展。规划镇域内产业布局,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机结合,引导二三产业向工业园集中,形成产业集聚优势,提高综合竞争力和企业经济效益,探索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强化产业支撑,以园区为载体,以企业为龙头,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依托**(农产品)工业园,以农产品提质增效为基础,以现代生物、信息和装备技术为支撑,按照企业集中、要素集聚、产业集群、经营集约的要求,加强**(农产品)工业园建设;通过优化配臵各类加工要素,将原料基地、加工企业、物流配送、市场营销等环节首尾相连、上下衔接、一体推进,实现集约化、标准化、高效化生产,使企业共享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分工协作效应。通过规划引导,加强批发市场、商贸物流、零售网点建设,引进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开拓农村商品零售市场,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

  31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

  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充分发挥特色小城镇在联结城乡、辐射农村、扩大就业和促进农村产业融合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吸纳农业转移人口的能力。实现产业发展和人口集聚相互促进、融合发展。到2020年,镇域形成“123”的城乡空间结构。一主:镇区综合发展中心。重点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流通和综合服务,打造就业吸纳、设施完善的宜居城镇。两翼:Y字形南北两翼,人口沿两翼带状适度集聚。三区:北部农旅互促发展示范区:乡村与景区多点联动,农旅互促,以乡村就地城镇化为主。中部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以产业集聚拉动国道318沿线建设,以沿线集中城镇化促进产业园的发展。南部高效农业示范区:主要发展规模化农业种植,逐步集中式的适度城镇化。

  镇域居民点功能发展引导一览表

  等级名称镇区**综合型磨石山官塘角沙河图薛坳花园咀戴家湾农旅型紫金庄刘家冲三甲店祁家墩农业型桥子畈樊家楼烽火山职能发展引导镇域综合服务中心,以社会服务、商贸、特色农产品加工、纺织服装、信息咨询等产业为主。以纺织服装、社会服务、商贸、社区服务为主以服装纺织、社会服务、商贸、社区服务为主以服装纺织、社会服务、商贸、社区服务为主以特色农产品加工、社会服务、商贸物流、社区服务为主以特色农产品加工、社会服务、社区服务为主以特色农产品加工、社会服务、商贸物流、社区服务为主发展红色观光旅游,建设油茶、花生种植基地。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建设林禽种养基地。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建设林药种植和水产养殖基地。发展规模农业种养基地发展规模农业种养基地发展规模农业种养基地、循环养殖基地发展规模农业种养基地发展规模农业种养基地

  32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

  等级名称大路岗官坳百福寺马岗九家咀曹家河杜家寨职能发展引导发展规模农业种养基地、循环养殖基地发展油茶、金银花种植基地发展有机蔬果种植基地发展油茶、经济林种植基地发展油茶、经济林种植基地发展花生种植基地发展有机蔬菜、林药种植基地

  第四章

  机制创新

  一、创新产业融合投融资机制

  按照企业主导、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产业融合投融资体制。1、探索新型农村金融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将网点和业务向基层延伸,引导互联网金融、移动金融在农村规范发展,发展适合农村特点和需求的各种微型金融。

  33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

  推动金融便民服务站和行政村金融便民服务点的建设,支持金融便民服务站与金融机构和担保公司对接,与政府参股设立的担保公司合作,承担贷款担保业务。支持各类新型金融组织,发展农村普惠金融,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支持设立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融资租赁等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加大对产业经营主体金融支持力度。2、搭建农村投融资平台。由政府出资成立农业发展投资公司,由公司承担融合使用财政支农资金和政府其它涉农资金,通过贷款贴息、委托贷款等多种方式,为产业融合发展搭建融资平台,引导大量金融资源投入农村产业。3、创新信贷产品。鼓励开展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融资租赁业务。试点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农产品动产浮动抵押贷款和大型农机具融资租赁,出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房屋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直接抵押融资方案。积极推动涉农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资产证券化等方式融资。4、创新财政金融支农方式。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通过政府补贴、市场化运作方式,主动牵线搭桥,引导和鼓励企业、农民参加政策性保险。采取试点实验方式,扩大农业保险险种和覆盖面,拓宽农业保险保单质押范围,支持范围由畜禽养殖、水产养殖扩大至种植业。引进农业商业性保险,引入保险、担保双重增信机制,覆盖更多有融资需求的农户。综合运用奖励、补助、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金融机构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推广产业链金融模式,加大对农村产

  34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

  业融合发展的信贷支持。5、挖掘农村资源资产资金的潜力。以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带动农村投融资机制的创新,充分挖掘农村资源资产资金的潜力。探索通过“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把闲臵和低效利用的农村资源、资金优化用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二、积极推进农业规模经营

  积极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在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推进“三权分离、虚拟地块、两次流转、合理收益”确权不确界的土地流转新模式,着力推进土地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构建新型龙头企业、合作经济、家庭农场、专业大户、职业农民联合发展的经营模式,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农民土地股份合作社,探索在土地确权到户的基础上,将农户的承包土地折股量化,引导农民以承包地入股组建专业合作社,让合作社自身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从事农业生产的农业企业,从而使农户成为企业的主人(所有者),实现农业的规模经营,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引导农民以承包地入股到现代化水平更高、效益更优的农业企业中,经营所得收益按股分配。依法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推广土地委托流转、股份合作流转等方式,建立土地信托、土地托管等服务模式,根据产业融合的需要,对流转土地集中管理和运营。抓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的完善工作,用契约形式保障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合理收益,降低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对耕地“欲丢还留”的顾虑。同时,用合同明确合理的流转期限,保障受让土地

  35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

  承包权的经营主体有充足的经营期。鼓励耕地土地向种植大户、家庭农场流动。鼓励农户连片种植,引导发展合伙制农村产业组织。对受让土地大户进行扶持,减少经营风险,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参与规模经营。建立土地流转奖励机制,建设全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进一步加强全镇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体制和机制建设,促进土地承包经营的信息化,到2020年确保全镇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5万亩以上。

  三、进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扎实开展林权确权和宅基地确权,建设房地一体的农村不动产登记体系。推进进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农民和村集体权益的前提下,将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确权之外的集体土地、资产和资源,折股量化到户,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社区股份合作社等新型集体经济组织,让农户对集体资产产权长久化、定量化享有,使农户变股东,长期分享集体资产收益权。在产权明晰、量化的基础上,推动农户承包的土地资源变资产,再通过交易、投资,变资产为资本。探索“农业合作联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形式,促进农村承包土地以出租、入股、转让等形式流转,实现从资源到资产再到资本的转化。选择2至3个具备条件的村,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整村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中、长期流转,使转让和受让土地双方权益长久的保障。鼓励村集体利用村内各类资产和独有的产业优势,与市场主体合

  36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

  资创办特色企业,实现资产到资本的直接转化。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等产权纳入市场公开交易,完善农村产权交易机制和金融服务。

  四、加快构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框架

  认真贯彻落实国办发„2015‟93号文件,大力引进企业和项目,发展农村产业融合。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实施差异化的土地优惠、科技创新和人才保障政策。加大政府资金引导力度,积极争取国家、省对农村产业发展的各项扶持资金,统筹安排,捆绑使用,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支持和引导作用,为示范建设提供财力保证;县上每年安排一定金额的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扶持镇、村基础配套设施、技术推广、质量检查、追溯体系建设、市场营销、品牌创建等方面;对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投保信用保险给与扶持,对企业参加境内外综合展会和知名品牌展览会予以补助。加强各部门在涉农投资安排、规划编制、项目审核、投资计划编制下达、项目组织实施等环节的沟通和衔接,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投入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建立整合项目联席会议制度,按照“渠道不变、用途不改、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对于争取到的与农业产业化工程建设与发展相关的项目资金,在不违反项目管理办法和上级政策的前提下,实行统筹安排,捆绑使用,集中建设一批标准高、带动能力强的优质农业产业基地。积极探索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设立基金、贷款贴息等方式,带动社会资本投向农村产业融合领域。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和各

  37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

  类服务组织参与农产品主产区建设,进一步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广泛吸引民间资金投入,形成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产业开发投资机制。全面落实农产品初加工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落实小微企业税收扶持政策,支持“互联网+现代农业”等新型业态和商业模式发展。制定产业融合的标准化建设体系,开展对涉农企业家和农民的技能培训,提高农企业家和农民的产业融合能力。积极与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大专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吸取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为示范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和技术支撑。

  五、大力引入工商资本

  按照18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向农业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支持工商资本或社会资本进入农业的产前领域(提供农业投入品),产中领域(提供农业技术服务)以及产后的流通及加工领域,采取“公司(企业)+农户、”“公司(企业)+基地+农户”、“订单农业”等模式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工商资本创建加工型、流通型、服务型等各类农业龙头企业,制定优惠政策给予工商资本扶持。推行农业政策性保险,不断扩大险种范围,解决工商资本投资承受“双重”风险的后顾之忧。积极探索为工商资本提供贴息、创业资本方式,解决农业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贯彻《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发改农经„2016‟2574号),拓宽社会资本参与现代农业建设的领域和范围,重点支持社会资本开展高标准农田、种子工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及追溯体系、动植物保护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

  38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

  公共服务;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规模化大型沼气、农业资源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项目;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物联网与信息化、农产品批发市场、旅游休闲农业发展。支持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重点发展种苗繁育、农技推广、农产品加工、产品销售、物流运输、投入品生产等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农业企业。支持各类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进入农户家庭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干不了或干不好的农业生产环节和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利用开发农村“四荒”(荒山、荒沟、荒丘、荒滩)资源,开展农业环境治理、农田水利建设和生态修复,并和农户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对社会资本投资建设连片面积达到一定规模的高标准农田、生态公益林等,允许在符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的前提下,利用一定比例的土地开展观光和休闲度假旅游、加工流通等经营活动向社会资本全面开放,商业化运营的农村服务业。探索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发挥开发性金融作用,加大过桥贷款、专项建设基金、抵押担保贷款等投放力度。积极支持外商投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探索产业融合商业运营模式。努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将商业运营的理念引入农业,探索多种方式商业化运营农村加工业和服务业,鼓励向社会资本全面开放。鼓励从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工商企业优先聘用流转出土地的农

  39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

  民,为其提供技能培训、就业岗位和社会保障。引导工商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带动农户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管理水平。完善龙头企业认定监测制度,实行动态管理,逐步建立社会责任报告制度。强化龙头企业联农带农激励机制,将国家和省级相关扶持政策与利益联结机制相挂钩。

  40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

  第五章

  一、农业建设项目

  1、农业基地建设

  重点建设项目

  **镇百庙河河道综合治理项目。百庙河流域的刘家冲、百福寺、曹河、官塘角、花园咀、沙河图、樊家楼、磨石山、桥子畈、祁家墩等10个村全长11.8km的河段;戴家湾、马岗、紫金庄、薛坳、沙河图等5个村6km戴沙河段;刘冲、九家咀、官坳、戴湾等4个村百里长渠7km的渠段进行清淤疏浚、岸线修整、防洪通道硬化、堤身护砌加固及防渗处理、植被绿化等建设,并完成整治河道防洪排涝配套工程建设。**镇百沙河片区综合治理工程。连接沙图河、花园咀、官塘角、曹家河等村道路2500米,从陈家墩村到总路咀镇瓦土库村乡道长3000米,桥3座,周庄塘堰整治面积65亩,建连接曹家河村、杜家寨村、瓦土库村、总路咀村等四个的排水渠长1600米,接官塘角村排水渠800米,周庄道路1号排水渠1100米,周庄大塘灌溉水渠400米,花园咀村到沙河图村段水渠长2500米,王家大山灌溉渠官塘角村到曹家河村段,长2500米,建设泵站3处。百里长渠维修改造。杜家寨、百福寺、刘家冲、九家咀、官坳、戴湾、马岗、薛坳等8个村,约35km,建设内容包括清淤疏浚、岸线修整、防洪通道硬化、堤身护砌加固及防渗处理、植被绿化等工程,并完成整治河道防洪排涝配套工程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改造。杜家寨村、刘家冲村、九家咀村、花园咀村、沙河图村、戴家湾村、官坳村、三甲店村、百福寺村、曹家河村、

  41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

  **村、官塘角村等10个行政村的土地整理、农田水利设施维修改造、土壤改良、田间道路维修、排水沟疏浚、水闸加固、农桥加固、泵站加固、塘堰加固。精品高效粮油示范基地。桥子畈、大路岗、樊家楼、祁家墩、烽火山一带。花生种植示范基地。官塘角、花园咀、曹家湾、戴家湾一带。油茶、林果基地建设。包括荒山治理、排水沟建设、山间道路建设、果树种植、油茶种植等。官坳、戴家湾一带。林药基地。刘家冲水产养殖项目建设。建设水产养殖基地,使基地形成鱼池改造,进排水分离,沟、桥、涵闸、道路等配套设施齐全的基地格局;建成环境优良、产量稳定的标准化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刘家冲。标准化养猪场建设。建设内容包括场地征用、厂房建设、猪舍建设、服务设施、污水处理、场地硬化、供排水设施、卫生防疫、垃圾处理等。标准化养鸡场建设。建设内容包括场地征用、厂房建设、鸡舍建设、服务设施、污水处理、场地硬化、供排水设施、卫生防疫、垃圾处理等。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项目。包括房屋建设、设备购臵、人员配备、车辆配臵等。2、农业与旅游结合建设**县谷阳生态农业示范园建设项目:地点在樊家楼村,项目规划面积450亩,总投资2600万元。主营园林花卉苗木种植、农家乐,农业体验(种植体验、采摘体验)、农业观光休闲等。

  42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

  以戴家湾、紫金庄、刘家冲为中心建设旅游休闲度假中心**(农产品)工业园的桑葚种植及果品深加工基地观光园等示范点。马岗艺术绿化苗园。胜攀生态农业千亩荷花观赏园。包括基地建设、游客步道、休息亭、观景台、餐厅、给排水、供电设施。豪美家庭农场景观绿化苗木园。包括基地建设、游客步道、休息亭、观景台、餐厅、给排水、供电设施。特色水果采摘观赏园。是以种植桑葚、蓝莓、葡萄等特色水果,打造成集休闲、观光、采摘、旅游于一体的生态采摘园。建设内容包括基地建设、果树栽培、游客步道、休息亭、观景台、餐厅、给排水、供电设施。茂峰复合循环型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基地建设、茶树种植、茶油加工、游客步道、休息亭、给排水、供电设施。周庄生态农业园。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基地建设、水产养殖、休闲垂钓、水上娱乐、农耕体验、游客步道、休息亭、观景台、餐厅、防洪排涝设施、供水供电设施。创意农业体验园。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基地造型、园艺景观、农耕体验、游客步道、休息亭、观景台、农炊体验、餐厅、公共厕所、停车场、供水供电设施。3、农业与文化产业结合建设农耕文化民俗文化产业园。建立二十四节气、十二生肖、农耕谚语等主要元素的文化墙、文化广场。建设内容包括场地建设、展示馆建设、农耕体验园、道路建设、场区绿化、文化活动设施、公共厕所、

  43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

  停车场。4、农业新型业态建设“12316”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农村电商平台及电子商务村级服务站工程。大田种植、生态种养、综合服务等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基地。

  二、景点景区建设项目

  1、**镇特色文物遗迹修复项目修复方本仁庄园、白石书院、万寿寺、百福寺、九姑井等古迹,建设内容包括建筑物维修、环境整治、场地绿化、进场道路、停车场、公共厕所、给排水、室外照明等。2、**镇人文传说景点开发项目开发周庄、紫金庄、贵子冲、磨石山、九家咀、沙河图等景点,建设内容包括场地征用、环境整治、景点建设、场地绿化、进场道路、停车场、公共厕所、给排水、室外照明等。3、**镇自然景点开发项目开发建设鹅公包、神仙寨、白羊山、烽火八景、狮子口、桃花洞等自然景点,建设内容包括场地征用、环境整治、景点建设、场地绿化、步行道建设、公共厕所、给排水等。大兴休闲养生山庄。建设内容包括土地征用、客房及餐饮用房建设、娱乐设施、文化广场、水景建设、景观工程、区内道路。特色美食街。建设内容包括园林仿古街道建设、道路硬化绿化、文化广场、供水供电设施、污水处理等。

  44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

  三、农产品加工建设项目

  东坡粮油100吨/日胚芽米深如工生产线技术改造。麦香面条有限公司项目。马健纯生食品有限公司。玉龙油脂有限公司。龙康食品包装有限公司。

  四、商贸物流建设项目

  团香农业1万吨粮食仓储设施;东坡粮油2万吨粮食仓储及物流配送设施**县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

  五、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1、水厂在刘家冲水库新建一座水厂,水源为刘家冲水库及牛车车水库。供水范围为全镇域。水厂出水采用重力和压力两套供水系统,利用重力向镇区及南部村庄供水。利用水泵压力向北部刘家冲、官坳、杜家寨、九家咀供水。水厂设计规模1.6万吨/日,占地面积1公顷。2、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在镇区以南百庙河下游新建一座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远期为0.7万吨/日。占地面积按远期规模控制,约1.5公顷。污水处理率远期达到100%。采处理后出水达到一级B标准后排入百庙河。对农村根据实际情况建设氧化塘、人工湿地等污水处理设施。3、环卫工程根据“村收集、镇转移、县处理”的原则,垃圾收运以二次转运

  45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

  为主,在镇区设臵两座垃圾中转站,将**镇的生活垃圾送往**县垃圾处理场统一处理。农村垃圾按有机垃圾、无机垃圾和有毒有害垃圾投放到村里统一设臵的垃圾收集点,分类收集。收集点的垃圾由人力车分类汇集到垃圾转运点,由小型农用车按分类运往镇区垃圾转运站,由大吨位垃圾转运车运往**垃圾处理场。有机垃圾运往各村的沼气发酵池综合处理利用。配臵环卫车辆5台、建环卫停车场750平方米、大型垃圾转运站1座、公厕10处、车辆清洗站1座。4、燃气工程规划**镇气源以天然气为主,液化石油气为辅。建设镇区天然气干管采用中压A一级系统,设计压力0.4兆帕。5、消防站在镇区新建一座一级普通消防站。每座占地面积0.4公顷,各配备消防人员30人,消防车5辆。6、镇区道路工程为减少过境交通与镇区交通的相互干扰,在镇区南侧规划建设南外环,在镇区北侧规划建设北外环。建设由2号路、6号路、10号路、13号路、26号路组成“五纵”干道,由15号路(北外环)、19号路(现G318国道)、30号路、31号路(南外环)组成“四横”干道。结合3号路、4号路、8号路滨水空间,建设人行步道。7、客车站新建客运站一处,占地面积1.53公顷。在高速公路出入口附近新建货运站场一处,占地2.18公顷。

  46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

  8、停车场分别在行政中心、居住区、大型公建附近设臵4处公共停车场,总用地面积1.66公顷。9、商业商务工程在镇西工业新区和老镇区建设商贸、金融、宾馆、餐饮服务等设施。各居住组群内按规范配套布臵商业服务设施。在高速公路连接线出入口地区建设商务区,主要为工业园产业发展提供金融商务、研发设计、培训营销、贸易咨询等生产性服务。10、文化设施分别在老镇区老318国道附近和镇西工业新区综合服务中心内架设镇级文化中心。内设臵科技馆、图书馆、文化宫、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之家、青少年之家等设施。11、教育设施在全镇域内统一规划教育机构的数量和布局虑,在镇区南部和西部新建两所小学;扩建改造**中学。12、医疗卫生工程配套建设社区级医疗、防疫和保健中心,改造扩建镇区的中心卫生院。13、社会福利工程将镇福利院改造扩建为福利中心,建设福利院、养老院、孤儿院等设施。14、镇区绿地系统规划远期2030年人均公共绿地大于8平方米,镇区绿地率为35%,绿化覆盖率为40%。

  47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

  ①公园。在镇区内布臵两处公园。镇东**公园:位于老镇区新老318国道交汇处,面积约1.47公顷,以游乐、休闲和娱乐功能为主。镇西白果湾公园:对白果湾自然山体进行改造作为公园绿地,面积约5.76公顷,结合山体布臵休憩、游乐设施,建设以自然山体为主的综合性公园。②街头绿地。在镇区入口、高速出入口等节点处布局街头绿地公园,在新318国道两侧控制20米的街旁绿带。沿500KV高压走廊控制70米的绿化带。工业用地与其他用地之间控制10~20米的防护绿带。15、镇区景观廊道:在油河港、百庙河、戴沙河滨水廊道,河渠周边规划20米宽以上的绿地。景观带:沿高速公路连接线两侧布臵防护绿化带,沿新318国道以二、三产业布臵建筑景观。功能景观风貌区:规划形成镇西、镇东现代产业景观风貌区和老镇、镇西综合服务景观风貌区。景观节点:在镇区东西入口处、镇政府、高速公路出入口、白果湾公园、镇东公园等设臵六处城镇门户景观节点。

  六、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

  建设沙河图、**、磨石山、官塘角、花园咀、薛坳等6个城镇型新社区,建设桥子畈、戴家湾、官坳、百福寺、刘家冲等5个农村中型社区,建设曹家河、杜家寨、九家咀、马岗、紫金庄、凡家楼、三甲店、烽火山、祁家墩、大路岗等10个农村小型社区。公共设施分别按照城镇型、中型、小型社区标准,配套建设社区

  48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

  行政管理及社区综合服务服务中心、礼堂及场地、卫生室、养老院、民福院、治安联防站、托儿所、幼儿园、小学、文化活动中心、小型图书馆、全民健身设施、农贸市场、食品加工点、餐饮、社区超市、邮政、储蓄等代办点、垃圾收集点、公厕、公交点、配电房、小型污水处理站。

  49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

  表5-1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重点建设项目表

  序项目名称号一农业建设百庙河流域的刘家冲、百福寺、曹河、官塘角、花园咀、沙河图、樊家楼、磨石**镇百庙河河道综合1治理项目山、桥子畈、祁家墩等10个村全长13.5km的河段。建设内容包括清淤疏浚、内岸硬化、防洪通道硬化、堤身护砌加固及防渗处理、植被绿化等工程。**镇白沙河河道综合2治理项目程。杜家寨、百福寺、刘家冲、九家咀、官坳、戴湾、马岗、薛坳等8个村,约35km,杜家寨、百福寺、刘家冲、3百里长渠维修改造建设内容包括清淤疏浚、岸线修整、防洪通道硬化、堤身护砌加固及防渗处理、植被绿化等工程,并完成整治河道防洪排涝配套工程建设。九家咀、官坳、戴湾、马岗、薛坳杜家寨村、刘家冲村、九杜家寨村、刘家冲村、九家咀村、花园咀村、沙河图村、戴家湾村、官坳村、三4高标准基本农田改造甲店村、百福寺村、曹家河村、**村、官塘角村等10个行政村的土地整理、农田水利设施维修改造、土壤改良、田间道路维修、排水沟疏浚、水闸加固、农桥加固、泵站加固、塘堰加固。家咀村、花园咀村、沙河图村、戴家湾村、官坳村、戴家湾、马岗、紫金庄、薛坳、沙河图等5个村6.3km戴沙河段。建设内容包括清淤疏浚、内岸硬化、防洪通道硬化、堤身护砌加固及防渗处理、植被绿化等工**镇戴家湾、马岗、紫金庄、薛坳、沙河图**镇百庙河流域河(渠)段建设规模及内容建设地点

  投资总额备注(万元)101608

  3780

  政府投资

  1638

  政府投资

  2275

  政府投资

  7500三甲店村、百福寺村、曹家河村、**村、官塘角村等

  政府投资

  50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

  精品高效粮油示范基5地

  桥子畈、大路岗、樊家楼、1500祁家墩、烽火山一带。官塘角、花园咀、曹家湾、

  政府及社会资本合作政府及社会资600本合作政府及社会资2550本合作政府及社会资

  6

  花生种植示范基地戴家湾。油茶、林果基地建设。包括荒山治理、排水沟建设、山间道路建设、果树种植、

  7

  油茶、林果基地建设油茶种植等。

  8

  林药基地建设水产养殖基地,使基地形成鱼池改造,进排水分离,沟、桥、涵闸、道路等

  刘家冲

  3100本合作

  9

  水产养殖项目建设

  配套设施齐全的基地格局;建成环境优良、产量稳定的标准化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建设内容包括场地征用、厂房建设、猪舍建设、服务设施、污水处理、场地硬化、

  1560

  社会资本投资

  10

  标准化养猪场建设供排水设施、卫生防疫、垃圾处理等。建设内容包括场地征用、厂房建设、鸡舍建设、服务设施、污水处理、场地硬化、

  8250

  社会资本投资

  11

  标准化养鸡场建设供排水设施、卫生防疫、垃圾处理等。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

  2975

  社会资本投资

  12台项目13**县谷阳生态农业示范园胜攀生态农业千亩荷14花观赏园

  包括房屋建设、设备购臵、人员配备、车辆配臵等。项目规划面积450亩,总投资2600万元。主营园林花卉苗木种植、农家乐,农业樊家楼村,体验(种植体验、采摘体验)、农业观光休闲等。包括基地建设、游客步道、休息亭、观景台、餐厅、给排水、供电设施。戴家湾

  20

  政府投资

  2700

  社会资本投资

  5000

  社会资本投资

  51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

  豪美家庭农场景观绿15化苗木园以种植桑葚、蓝莓、葡萄等特色水果,打造成集休闲、观光、采摘、旅游于一体16特色水果采摘观赏园的生态采摘园。建设内容包括基地建设、果树栽培、游客步道、休息亭、观景台、餐厅、给排水、供电设施。茂峰复合循环型现代17生态农业产业化18周庄生态农业园步道、休息亭、观景台、餐厅、防洪排涝设施、供水供电设施。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基地造型、园艺景观、农耕体验、游客步道、休息亭、观景台、19创意农业体验园农炊体验、餐厅、公共厕所、停车场、供水供电设施。3000社会资本投资供电设施。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基地建设、水产养殖、休闲垂钓、水上娱乐、农耕体验、游客24000社会资本投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基地建设、茶树种植、茶油加工、游客步道、休息亭、给排水、24000社会资本投资1200社会资本投资包括基地建设、游客步道、休息亭、观景台、餐厅、给排水、供电设施。1500社会资本投资

  建立二十四节气、十二生肖、农耕谚语等主要元素的文化墙、文化广场。建设内农耕文化民俗文化产20业园施、公共厕所、停车场。农村电商平台及电子21商务村级服务站工程大田种植、生态种养、政府和社会资22综合服务等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基地二、景点景区建设30680500本合作460本合作政府和社会资容包括场地建设、展示馆建设、农耕体验园、道路建设、场区绿化、文化活动设3500本合作政府和社会资

  52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

  修复方本仁庄园、白石书院、万寿寺、百福寺、九姑井等古迹,建设内容包括建**镇特色文物遗迹修23复项目照明等。开发周庄、紫金庄、贵子冲、磨石山、九家咀、沙河图等景点,建设内容包括场**镇人文传说景点开24发项目水、室外照明等。开发建设鹅公包、神仙寨、白羊山、烽火八景、狮子口、桃花洞等自然景点,建**镇自然景点开发项25目给排水等。建设内容包括土地征用、客房及餐饮用房建设、娱乐设施、文化广场、水景建设、26大兴休闲养生山庄景观工程、区内道路。建设内容包括园林仿古街道建设、道路硬化绿化、文化广场、供水供电设施、污27三特色美食街水处理等。农产品加工项目东坡粮油100吨/日28胚芽米深加工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麦香面条有限公司项29目马健纯生食品有限公30司18000社会资本投资22500社会资本投资改造东坡粮油集团胚芽米深加工生产线,扩大该生产线的加工能力。**(农产品)工业园10000社会资本投资880004500本合作政府和社会资6000社会资本投资设内容包括场地征用、环境整治、景点建设、场地绿化、步行道建设、公共厕所、7700社会资本投资地征用、环境整治、景点建设、场地绿化、进场道路、停车场、公共厕所、给排10160社会资本投资筑物维修、环境整治、场地绿化、进场道路、停车场、公共厕所、给排水、室外2320社会资本投资

  53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

  玉龙油脂有限公司项31目龙康食品包装有限公32司项目四33商贸物流建设项目团香农业1万吨粮食仓储设施34东坡粮油2万吨粮食仓储及物流配送设施35五**县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公共基础设施在刘家冲水库新建一座水厂,水源为刘家冲水库及牛车车水库。供水范围为全镇域。水厂出水采用重力和压力两套供水系统,利用重力向镇区及南部村庄供水。36刘家冲水厂工程利用水泵压力向北部刘家冲、官坳、杜家寨、九家咀供水。水厂设计规模1.6万吨/日,占地面积1公顷。在镇区以南百庙河下游新建一座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远期为0.7万吨/日。占地37污水处理厂及管网面积按远期规模控制,约1.5公顷。污水处理率远期达到100%。采处理后出水达到一级B标准后排入百庙河。对农村根据实际情况建设氧化塘、人工湿地等污水处理设施。38环卫工程根据“村收集、镇转移、县处理”的原则,垃圾收运以二次转运为主,在镇区设**镇镇区50政府投资百庙河下游6500政府投资刘家冲村5000政府投资189650打造一个**县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100政府投资为东坡粮油集团建设一个2万吨粮食的仓储及物流配送设施10000社会资本投资建设1万吨的团香农业粮食仓储设施。**(农产品)物流园151005000社会资本投资15000社会资本投资22500社会资本投资

  54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

  臵两座垃圾中转站,将**镇的生活垃圾送往**县垃圾处理场统一处理。农村垃圾按有机垃圾、无机垃圾和有毒有害垃圾投放到村里统一设臵的垃圾收集点,分类收集。收集点的垃圾由人力车分类汇集到垃圾转运点,由小型农用车按分类运往镇区垃圾转运站,由大吨位垃圾转运车运往**垃圾处理场。有机垃圾运往各村的沼气发酵池综合处理利用。配臵环卫车辆5台、建环卫停车场750平方米、大型垃圾转运站1座、公厕10处、车辆清洗站1座。39燃气工程规划**镇气源以天然气为主,液化石油气为辅。建设镇区天然气干管采用中压A一级系统,设计压力0.4兆帕。40消防站在镇区新建一座一级普通消防站。每座占地面积0.4公顷,各配备消防人员30人,消防车5辆。建设由2号路、6号路、10号路、13号路、26号路组成“五纵”干道,由15号路(北外环)、19号路(现G318国道)、30号路、31号路(南外环)组成“四横”41镇区道路工程干道。结合3号路、4号路、8号路滨水空间,建设人行步道。镇区内道路等级分为主干路、干路、支路,道路红线宽度分别按36m、24m、12-15m控制。42客运站新建客运站一处,占地面积1.53公顷。在高速公路出入口附近新建货运站场一处,占地2.18公顷。43停车场分别在行政中心、居住区、大型公建附近设臵4处公共停车场,总用地面积1.66公顷。在镇西工业新区和老镇区建设商贸、金融、宾馆、餐饮服务等设施。各居住组群44商业商务工程内按规范配套布臵商业服务设施。工业新区等54000政府投资**镇镇区500政府投资镇区北侧及南侧108900政府投资**镇120政府投资

  **镇镇区

  30

  政府投资

  **镇镇区

  600

  政府投资

  55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

  在高速公路连接线出入口地区建设商务区,主要为工业园产业发展提供金融商务、研发设计、培训营销、贸易咨询等生产性服务。分别在老镇区老318国道附近和镇西工业新区综合服务中心内架设镇级文化中45文化设施心。内设臵科技馆、图书馆、文化宫、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之家、青少年之家等设施。在全镇域内统一规划教育机构的数量和布局虑,在镇区南部和西部新建两所小学;46教育设施扩建改造**中学。4748医疗卫生工程社会福利工程配套建设社区级医疗、防疫和保健中心,改造扩建镇区的中心卫生院。将镇福利院改造扩建为福利中心,建设福利院、养老院、孤儿院等设施。规划远期2030年人均公共绿地大于8平方米,镇区绿地率为35%,绿化覆盖率为40%。①公园。在镇区内布臵两处公园。镇东**公园:位于老镇区新老318国道交汇处,面积约1.47公顷,以游乐、休闲和娱乐功能为主。49镇区绿地系统镇西白果湾公园:对白果湾自然山体进行改造作为公园绿地,面积约5.76公顷,结合山体布臵休憩、游乐设施,建设以自然山体为主的综合性公园。②街头绿地。在镇区入口、高速出入口等节点处布局街头绿地公园,在新318国道两侧控制20米的街旁绿带。沿500KV高压走廊控制70米的绿化带。工业用地与其他用地之间控制10~20米的防护绿带。50镇区景观廊道:在油河港、百庙河、戴沙河滨水廊道,河渠周边规划20米宽以上的绿地。油河港、百庙河、戴沙河2600政府投资老镇区新老318国道交汇处、白果湾灯2800政府投资镇区南部、西部、**中学6000政府投资318国道附近、镇西工业新区综合服务中心

  50

  政府投资

  中心卫生院镇福利院

  10001500

  政府投资政府投资

  56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

  景观带:沿高速公路连接线两侧布臵防护绿化带,沿新318国道以二、三产业布臵建筑景观。功能景观风貌区:规划形成镇西、镇东现代产业景观风貌区和老镇、镇西综合服务景观风貌区。景观节点:在镇区东西入口处、镇政府、高速公路出入口、白果湾公园、镇东公园等设臵六处城镇门户景观节点六新型城镇化建设建设沙河图、**、磨石山、官塘角、花园咀、薛坳等6个城镇型新社区,建设桥子畈、戴家湾、官坳、百福寺、刘家冲等5个农村中型社区,建设曹家河、杜家寨、九家咀、马岗、紫金庄、凡家楼、三甲店、烽火山、祁家墩、大路岗等10个农村小型社区。51新型城镇化社区建设公共设施分别按照城镇型、中型、小型社区标准,配套建设社区行政管理及社区综合服务服务中心、礼堂及场地、卫生室、养老院、民福院、治安联防站、托儿所、幼儿园、小学、文化活动中心、小型图书馆、全民健身设施、农贸市场、食

  滨水廊道、白果湾公园、镇东公园等

  16800

  沙河图、**、磨石山、官塘角、花园咀、薛坳、桥子畈、戴家湾、官坳、百福寺、刘家冲、曹家河、杜家寨、九家咀、马岗、紫金庄、凡家楼、三甲店、16800政府投资

  品加工点、餐饮、社区超市、邮政、储蓄等代办点、垃圾收集点、公厕、公交点、烽火山、祁家墩、大路岗配电房、小型污水处理站。合计441838

  57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

  第六章

  一、实施年限

  实施进度安排

  项目实施期限为4年(2017年—2020年)。

  二、进度安排

  为有效、有序推动农村产业融合试点示范建设,**镇将根据基础先行,产业推进,种养优先,加工配套,休闲植入,三产融合的原则,制定工作计划。2017年:①制定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建立领导机构。②结合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需要,修改完善相关专项规划。③进行项目规划布局,确定项目推进方案,率先启动一批重点项目。④重点推进种养基地、休闲观光基地建设。2018年:公共设施、种养基地、加工园区和农业休闲观光基地建设和农村一二三产融合能力提升建设。2019年:公共设施、种养基地及加工园区建设,推进乡村旅游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项目建设,开展示范村建设。2020年:完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种养基地、加工园区、休闲观光基地及示范村建设,进行初步总结与评估。表6-1项目建设进度计划

  序号项目名称建设年限备注

  一12

  农业建设**镇百庙河河道综合治理项目**镇白沙河河道综合治理项目2017-20192017-2019

  58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

  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二、2324252627三2829303132四33百里长渠维修改造高标准基本农田改造精品高效粮油示范基地花生种植示范基地油茶、林果基地建设林药基地水产养殖项目建设标准化养猪场建设标准化养鸡场建设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项目**县谷阳生态农业示范园胜攀生态农业千亩荷花观赏园豪美家庭农场景观绿化苗木园特色水果采摘观赏园茂峰复合循环型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周庄生态农业园创意农业体验园农耕文化民俗文化产业园农村电商平台及电子商务村级服务站工程大田种植、生态种养、综合服务等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基地景点景区建设**镇特色文物遗迹修复项目**镇人文传说景点开发项目**镇自然景点开发项目大兴休闲养生山庄特色美食街农产品加工项目东坡粮油100吨/日胚芽米深加工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麦香面条有限公司项目马健纯生食品有限公司玉龙油脂有限公司项目龙康食品包装有限公司项目商贸物流建设项目团香农业1万吨粮食仓储设施2018-20182018-20202018-20202017-20182017-20192018-20182019-20202018-20192018-20192017-20182019-20202017-20192017-20192017-20192017-20192019-20202019-20202017-20192017-20192017-20202017-20182017-20182019-20202019-20202018-20192019-20202019-20202019-20202019-20202018-20192018-2019

  59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

  3435五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六51东坡粮油2万吨粮食仓储及物流配送设施**县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公共基础设施刘家冲水厂工程污水处理厂及管网环卫工程燃气工程消防站镇区道路工程客运站停车场商业商务工程文化设施教育设施医疗卫生工程社会福利工程镇区绿地系统镇区景观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型城镇化社区建设2018-20202017-20202017-20202017-20202017-20202017-20202019-20202017-20202019-20202019-20202019-20202019-20202019-20202019-20202019-20202019-20202019-20202017-2020

  60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

  第七章

  一、投资估算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农业建设、景点景区建设、农产品加工项目、商贸物流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等6个方面,共43个项目,总投资374187万元。见下表。表7-1项目投资估算表

  序号项目名称投资总额(万元)备注合计农业建设**镇百庙河河道综合治理项目**镇白沙河河道综合治理项目百里长渠维修改造高标准基本农田改造精品高效粮油示范基地花生种植示范基地油茶、林果基地建设林药基地水产养殖项目建设标准化养猪场建设标准化养鸡场建设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项目**县谷阳生态农业示范园胜攀生态农业千亩荷花观赏园豪美家庭农场景观绿化苗木园特色水果采摘观赏园茂峰复合循环型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周庄生态农业园创意农业体验园10160837801638227575001500600255031001560825029752027005000150012002400024000300020270050001500120024000240003000政府投资2009737801638227575006002401020124090036015301860156082502975社会资本81511

  一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

  23.0%

  61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

  202122二2324252627三2829303132四333435五3637383940414243农耕文化民俗文化产业园农村电商平台及电子商务村级服务站工程大田种植、生态种养、综合服务等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基地景点景区建设**镇特色文物遗迹修复项目**镇人文传说景点开发项目**镇自然景点开发项目大兴休闲养生山庄特色美食街农产品加工项目东坡粮油100吨/日胚芽米深加工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麦香面条有限公司项目马健纯生食品有限公司玉龙油脂有限公司项目龙康食品包装有限公司项目商贸物流建设项目团香农业1万吨粮食仓储设施东坡粮油2万吨粮食仓储及物流配送设施**县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刘家冲水库水厂新建工程新建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工程环卫工程燃气工程消防站镇区道路工程客运站停车场350046050030680232010160770060004500880001000022500180002250015000151005000100001001896505000650050120301089005006001001896505000650050120301089005006000100180001400184200180021002763002888023201016077006000270088000100002250018000225001500015000500010000

  6.9%

  19.9%

  3.4%

  42.9%

  62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

  44454647484950六51商业商务工程文化设施教育设施医疗卫生工程社会福利工程镇区绿地系统镇区景观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型城镇化社区建设合计54000506000100015002800260016800168004418385400050600010001500280026001680016800228447213391

  3.8%

  二、资金筹集方案

  按照多元化筹集资金的原则,项目资金来源由政府投资、PPP模式、企业自筹资金多种投融资方式构成,根据项目特点和需要确定。对于公益性、社会性强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政府投资为主,对于产业发展项目则为政府投入引导资金、以企业自筹资金为主。51个重点项目,总投资441838万元,政府投资228447万元,占51.7%;社会资本213391万元,占48.3%。在总投资中,农业建设101608万元,占总投资的23%;景点景区建设30680万元,占总投资的6.9%;农产品加工项目88000万元,占总投资的19.9%;商贸物流建设15100万元,占总投资的3.4%;公共基础设施建设189650万元,占总投资的42.9%;新型城镇化社区建设16800万元,占总投资的3.8%。

  63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

  第八章

  一、加强组织领导

  保障措施

  成立县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分管农业农村工作领导为副组长,发改、财政、农业、国土、住建、规划、旅游、经信、商务、**镇等单位为成员的农村产业融合试点示范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镇镇长为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试点示范方案的制定、上报、组织、实施,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定期上报工作进展情况,总结试点示范经验,从组织上保障试点示范工作顺利进行。按“市场化经营、企业化运作、集约化管理、规范化服务”的运作模式,全面负责试点项目的组织管理、开发建设、指导监督、宣传招商等工作,推动试点示范建设向效益型与可持续型发展。按照“政府主导、公司运作、农户参与”的原则,充分发挥相关组织尤其是乡镇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积极性。县级各涉农部门,以及发改、科技、财政、交通、工商、质监、物价等相关部门、镇政府要抢抓机遇,按照自身职能优势,通力合作,真正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并在整体规划布局、维护市场秩序、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创优发展环境等方面积极发挥支持引导的作用,努力营造支持特色产业发展的浓厚社会氛围。

  二、制定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规划

  根据本地实际,与城乡发展、土地利用等规划相衔接,与建设新农村规划,城镇化建设规划,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等统筹协调,多规合一。研究制定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规划,内容包括项目总体要求、实施

  64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

  区域、资金分配、支持对象、组织实施、监管要求等,并落实工作责任,精心组织实施,力争到2018年,编制完成农村产业整合发展总体规划。

  三、强化招商引资

  以工业园建设为载体,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村产业融合集聚。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各项优惠政策,并通过国内各种展会等宣传活动,强化项目推介和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吸引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尽快形成一批经济技术实力雄厚、市场开拓和辐射带动农户能力较强的龙头企业,壮大市场竞争主体。同时,积极引导县内流通企业,将经营触角向农村延伸,实现产供销一体化经营、农工商一体化运作。

  四、加强政策宣传

  采取专题讲座、研讨会、交流会、示范推广会、成果展示会等各种形式,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开辟专栏,积极宣传产业融合相关政策、试点示范的重大意义,提高社会各界对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水平,并激发参与建设的热情,积极献言献策。建立完善产业融合试点示范政策信息公开专栏,确保专栏等信息公开载体有效运行。

  65

  

  

篇四:国家农村产业融合

  加快建立以国宝桥米洪森实业为龙头的稻米全产业链以xx百谷丰为龙头的马铃薯全产业链以巨海薯业为龙头的甘薯全产业链以长寿文化为底韵的大豆全产业链以中

  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

  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李新阳丁建军黄琪琳代家宏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业成为充满希望的朝阳产业。xx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势头较好,但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深入融合需多方努力。一、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势头很好近几年来,xx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采取得力措施加以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农业内部有机融合。推动农业内部产业整合型融合,将种植与养殖相结合,发展高效立体农业,以高效益、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为主要内容的“一高三新”农业在全市蓬勃发展。全市“一高三新”示范面积突破200万亩,以“香稻嘉鱼”“四网千棚”、粮经三熟、林下种养为代表的10种高效模式全面推广,有效推动了立体种养、循环农业、有机农业发展。(二)产业链条延伸融合。以农业为中心向前后链条延伸,提升科技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一是推动农业生产与现代种业培育延伸。出台加快现代种业发展意见,整合区内现有种业资源,构建“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努力打造华中地区现代种业中心。二是推动农产品加工向基地建设拓展。国宝、洪森、宝源等企业向产业链上游延伸,建立了粮油生产基地和速生林基地。三是推动农产品加工产业与大健康产

  业融合。盛昌龟业、京山神地、华源生物、星胱生物等一批企业利用生物技术研发高科产品,成为xx市乃至全省高科技企业、生物产业的佼佼者。

  (三)三次产业交叉融合。推进农业与文化产业、生态休闲、旅游观光、现代物流融合

  发展,取得可喜成绩。传承发扬屈家岭农耕文化,建设农耕文化主题公园,放大农业科普展

  示功能。大力发展节会农业,“xx油菜花旅游节”“油菜高峰论坛”“桃花节”“长寿文化节”以及

  农产品展示博览会等节会大获成功。全市建成生态旅游景点18处,农家乐经营户1400多家,其中星级以上380家。基本建立集农产品供求信息发布、网上交易、产品展示、物流配送、

  售后服务等为一体的现代农产品物流产业,建成聚四海水产品批发市场、中国农谷·xx农产

  品物流中心。(四)先进技术促进融合。加快物联网技术应用,全省首个综合农业物联网平台——中国农谷农业物联网生产管理平台在屈家岭运行,蓝莓基地和黄桃基地先后实现了网上管理生产。积极发展智慧农业,全市设施农业发展到55万亩,其中具有智能化控制系统的达到10万亩。突破性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对接湖北省国际电子商务应用平台,建设淘宝网xx(中国农谷)馆。50家农字号企业成功“触网”,石碾米、松塔、富硒大米等名特农产品网上销售形势喜人。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理念驱动下,xx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农业经济持续增长。粮食生产“十二连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省第二,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82:1,优于全省2.28:1和全国2.75∶1的比例,“十二

  五”养殖业占农林牧渔比重提高了5.7个百分点。xx县连续多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三

  农发展先进县(市)”。二是农村二三产业加快发展。2015年,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

  之比提升到3.4︰1,一二三产业结构为14.5:52.5:33.0,比“十二五”期间二三产业份额

  提升5.4个百分点,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农家乐、电子商务等方兴未艾。三是现代农业发展要素加速集聚。

  引进涉农领域两院院士20名,智力支撑进一步增强。“资本下乡”成为xx农村经济“新引擎”,汇源、牧原等工商资本“上山下乡”,联想、中兴等电子产业龙头“卸甲归田”,全市新型主体

  数量突破2万个,其中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分别达到6家、65家。四是城

  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全市城镇化率从2010年的45.5%提高到2015年的54.21%,年均提高

  1.74个百分点,增幅连续五年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829元,比2010年翻了一番,总量保持全省第二位。“彭墩模式”“幸福马岭”“明灯路径”等

  新农村建设经验受到省政府充分肯定。二、农村产业融合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近几年,xx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但农村产业融合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一)农业产业链延伸不够。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链条短、附加值不高;畜禽、水产加工规模较小、实力较弱;代耕代种代收、大田托管、统防统治、烘干储藏等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市场化和专业化程度不高。(二)农业功能拓展不够。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不够,旅游业总收入占GDP6.9%,低于全省11.5%的平均水平;农民

  利益通过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益连接所占比例不高;“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适合农村产业融

  合发展的复合型人才缺乏;农村道路、供水等基础设施条件较差。(三)农业新型业态发展不够。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不够,配送及综合服务网络还不够完善。农业生产租赁、农产品个性化定制服务、会展农业、农业众筹等新型业态发育不够。科技、人文等元素融入农业不够,农田艺术景观、阳台农艺等创意农业尚未起步。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只有少数几个运用物联网技术对大田种植、畜禽养殖、渔业生产等进行改造的示范点。三、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借鉴工业理念发展农业,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农村发展新格局。(一)以规划为引领,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合理布局。一是加强产业规划统筹协调。把农村产业、城镇和乡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合理规划重点产业链条的骨干企业、园区、基地。加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等有效衔接,科学编制新型城镇化规划和农村产业发展规划,完善农村路、水、电、气、通信等“五网”基础设施。二是引导农村产业集聚发展。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机结合,引导农村二三产业向县城、重点乡镇及产业园区集中,通过农民就地城镇化,为农村产业融合提供劳动力、市场和环境。(二)以延伸产业链为抓手,推进多层次、多模式的产业融合。一是推进农农融合。调

  整一产业结构,实行农牧结合、农林结合、种养结合,形成合理的“粮经饲”三元结构和协调

  的农业内部结构,大力推广高效模式。二是推进农工融合。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要主动延长

  产业链、价值链,探索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三是推进农

  旅融合。完善乡村旅游道路等配套设施,发展旅游休闲农业,扶持发展“一乡一特”的特色旅

  游小城镇及“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专业村。四是农商融合。新建和改造农产品

  批发市场,推行农超对接、农市对接,鼓励东方百货等大型商业企业在乡村、社区设立鲜活

  农产品直销网点。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构建以商联农、农商融合的新业态。五是全产业链融合。加快建立以国宝桥米、洪森实业为龙头的稻米全产业链,以xx百谷丰为龙头的马铃薯全产业链,以巨海薯业为龙头的甘薯全产业链,以长寿文化为底韵的大豆全产业链,以中

  粮祥瑞、洪森天利为龙头的优质油菜全产业链,以宝源木业为龙头的森工全产业链。

  (三)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培育多元化的融合主体。一是强化新型主体的基础

  作用。创新发展农民合作社联合社,鼓励农民合作社发展农产品加工、销售,引导土地流向

  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二是发挥供销合作社优势。推动我市供销合作

  社向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延伸、向全方位城乡社区服务拓展,在农资供应、农产品流通、农

  村服务等领域提供便利优质服务。三是成立产业联盟。鼓励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涉农院

  校和科研院所成立产业联盟,支持联盟成员通过共同研发、科技

  成果产业化、融资拆借、共有品牌、统一营销等方式,实现信息互通、优势互补。(四)以合作共享为核心,建立多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一是创

  新发展订单农业。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签订农产品购销合同,

  发展订单农业。二是鼓励发展股份合作。探索发展以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入股的股份合作社、

  股份合作制企业利润分配机制,并将集体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到户,采取“保底收益+按股

  分红”等形式,让农户以股东身份分享加工、销售环节收益。三是支持承担涉农项目。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民合作社、家庭

  农场优先承担政府涉农项目,落实财政项目资金直接投向农民合作社、形成资产转交合作社

  成员持有和管护政策。(五)以财税支持政策为引导,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一是落实相关涉农政策。包括国家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初加工用电享受农用电政策、小微企业税收扶持政策等。农村新增建设用地优先用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要在年度建设用地指标中单列一定比例,专门用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辅助设施建设。二是加大财税支持力度。扩大农产品加工企业进项税额核定扣除试点行业范围,完善农产品初加工所得税优惠目录。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设立引导基金和风险补偿基金,加大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支持力度。三是建立市场化的投入机制。鼓励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境外资本等社会力量通过直接投资、参股经营、签订长期合同、PPP等多种方式参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六)以落实责任为保障,加大农村产业融合推进力度。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

  政府要把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统一制订促进政策,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统筹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二是补齐加工短板。落实与中国农科院的

  合作协议,建设国家级农产品加工成果转化中心,形成“技术-装备-标准-示范-推广”的研发推

  广体系,全面提升食品深加工能力。三是开展试点示范。要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以新型城

  镇化为依托,积极探索和总结中国农谷“三区三中心”及“荆钟、荆京、荆沙”三条城镇示范带

  的做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促进我市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篇五:国家农村产业融合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中指出产业发展是根本,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能促进产业兴旺,产业融合不是三层产业间的相加,是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加快交叉乘数的发展。通过分析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设定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方向,加强龙头企业的带动及科技投入,提升农民的技能加快现代化农业配套改革等,一同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产业融合

  1.引言

  党的十九大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振兴就必须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培育农村发展的新动能,构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体系。产业融合发展能有效促进农村产业兴旺、农民增收。

  产业融合是在新技术革命及扩散过程中出现的新经济现象。放宽行业的限制并进行技术创新,使各行业间产生新的交叉合作关系。今村奈良臣(1996)将农业产业融合称为为“第六产业”。“第六产业”并不是简单的一二三产业相加,而是三层产业之间交叉融合加快协同发展的乘数关系[1]。整合全产业链进而创造新的附加值,使农业生产者获得更高利润。王乐君、寇广增(2017)认为,完善农村产业融合机制,一是要激励农户和农业合作社主动设法谋发展,二是要大力扶持龙头企业提高农村产业融合的速度[2]。当前农业发展正处于与科技、文旅、物流、金融等各种产业的融合,提高了生产效益促进了科技创新以及产业升级。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研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能加快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助推器,对发展农村经济和持续提升农民收入有借鉴作用。

  二、加快农村产业融合的必要性

  (一)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内在要求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过程能实现产品质量、技术创新、流程管理的升级,例如有机农产品、功能型农产品、体验农业、生态农业等,都是高层次的现代农业有较高的价值形态及附加值,延伸了农业的产业链,加快农业产业创新升级。一二三产业之间的技术渗透及应用,缩小了各个产业之间的生产效率差异,产生了农业产业的新型资源配置方式,吸引有更高效率以及技术附加值的资源。农业的管理模式也跟随升级,农业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深度加工、高附加值发展,从而使产业结构不断的优化升级。

  (二)提高农民收入的需求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新产业及新业态的出现,扩大了市场规模,给农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使当地农民有了更多就业岗位和更好的社会福利。农民不仅可从事农业生产,还可在农产品加工、服务、销售和农村旅游等领域有第二职业,对提高农民收入和脱贫致富有重要作用。农村产业融合过程中各种农产品加工、销售、流通和服务企业,可带动当地农户提高生产经营的管理能力并降低经营成本,更好实现农业提质和农民增收。旅游+农业、新型智慧农业等产业的发展,对农村产业价值空间的提升和农民增收有重要意义。农工结合、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村电子商务等产业的发展,使农民有了更多的就业创业机会获得更多收入。

  (三)改善农村环境面貌的必然选择

  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农村生态宜居,促使生态农业及现代农业的发展[3],对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农村整体环境宜居有利。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使农业生产更广泛地普及应用滴灌微灌、移动智能监控管理、无土栽培等现代农业的生产方式,这表明农业生产对自然资源、环境的依赖程度逐渐降低,农业对资源的消耗及污染明显降低。生态农业通过生物链技术将种植业与养殖业整合,再结合加工和文旅等后期项目,不但能使农业排放物的循环利用,还能增加农业产业附加值。现代的农产品加工,通过现代化加工技术及工艺,提高了农产品和副产品的利用率,降低了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减少对农村水、土、气的污染,这都对农村环境面貌的整体改善有重要作用。

  三、推进农村产业融合的对策路径

  农村各产业间正在多维融合,农村产业化组织逐渐发展壮大。但也存在产业融合规划管理和运行机制的不健全,欠缺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农村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农民技能素养较低等问题。因此还要进一步探索并推进农村产业融合的相关对策。

  (一)满足城乡居民消费新需求,规划农村产业融合的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了新时代,当前农业供给结构已不足城乡居民消费的新需求,城乡居民消费的新特点成为了引发产业转型及创新的风向标。城乡居民消费层次在不断升级,人们更重视产品品质,用于娱乐、文化、保健、健康、旅游等方面的消费增长迅速,对农产品的品质及多元化需求也逐渐提高,向更绿色、更营养、更生态升级。所以农业发展必须要顺应城乡居民消费的新特点,探索产业融合发展新机遇和新动能,充分挖掘农村自然、生态等资源,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产业链价值,在传统农业中加入健康、科技等功能,生产功能性农产品提高附加值,加快农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升级[4]。

  (二)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充分与新兴信息技术融合

  农村产业融合过程中,农业主体越来越需求科技资金,仅靠政府财政投入不能满足,必须加快完善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社会多元化投入为主体的农业科技投入机制。政府投入在农业科技基础性创新研究而社会主体投入在农业科技的应用等。财政投入向农业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倾斜,整合科技资源服务性平台,支持专业化和规范化科技中介服务组织,为农户和农场等提供信息、财务、金融、知识产权和市场营销等专业化服务。促进农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生态农业、创意农业等新业态,支持农村电子商务和产地直销等新模式。

  (三)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扶持农村中小企业发展

  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及技术提升中,龙头企业起引领作用。政府给龙头企业适宜的经营环境使其做大做强,提高研发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建立以其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延长产业链条。

  现在有关涉农的中小型企业及合作社等经济组织,都遇到了融资难题。银行给涉农中小企业放贷款时手续繁琐,批复资金量少并不能满足需求。解决该问题,一是要涉农中小企业加强自身实力提高信用等级;二是要政府积极和金融机构沟通,尤其是涉农业务较多的农业银行和农商银行等,推出适合农业中小型企业的信贷产品降低融资的门槛,也可联合社会组织类似农业协会和农企商会等,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四)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农村产业融合急需掌握跨产业技能的专业人才。为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农业主体的技能素质,政府可对农民分层次分期培训。在该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培训农民中的“火车头”,以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主、养殖大户等为重点培养对象,从国家涉农政策和种植养殖技术及营销管理等方面进行培训。根据农民的需求精准设计,把普通农民转化成职业农民提高劳动力质量,通过农业相关的中介服务组织,帮助农民找到合适的岗位。

  (五)加强现代农业配套改革健全农村产业融合保障体系

  农业产业融合的健康发展需要各种配套的跟进,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及服务体系的构建。其中基础设施建设包含路网建设和电网改造及农产品仓储物流配送等,服务体系则包含涉农的相关技术和金融等服务及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随着产业分工的细化,每个生产环节都需专业化发展,加快配套服务建设能更好促进农村产业融合。

  参考文献:

  [1]周立,李彦岩,王彩虹,等.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产业融合和六次产业发展[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8(3):16-24.

  [2]王乐君,寇广增.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17(6):82-88.

  [3]郭翔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7(5):22-24.

  [4]孟露露.一二三产业融合视角下发展现代农业[J].农业经济,2017(5):3-5.

  

  

篇六:国家农村产业融合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方略

  作者:洪卫华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2020年第9期

  洪卫华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新农村建设更加重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尤其是在相关政策及农村环境的有力支持下,这一进程更是势不可挡。其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的创建能够为产业融合提供科学指导,树立典型,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是农村产业融合的探索先驱,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分析了创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的焦点,研究了相应的创建方法,之后探讨了进一步巩固发展目标,以供参考。

  自《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工作方案》印发以来,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工作得以科学规划和部署,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明确指导,各地政府积极相应,大力建设本地示范园。六合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是南京政府倾力打造的多业态复合型示范园,园区已形成以高效园艺(绿色蔬菜、应时鲜果)为主导,农产品加工为提升,循环农业和休闲农业为特色的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体系。本文将对六合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经验进行简单探讨,希望能为各地示范园创建工作的开展起到些许参考作用。

  一、创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的焦点分析

  1、聚焦政策,确保相关部门群策群力

  示范园创建工作应当得到市、区、镇三级的高度重视。市级层面,市政府将园区创建纳入年度重点工作挂图作战表,并且由市政协等履行督办职责。区级层面,通过出台组织领导、督查考核、支持新型主体发展、园区土地保障、金融服务、大学生返乡创业等多项政策文件,批复同意设立示范园创建专项补助资金等方式,可以为示范园创建提供可靠政策支持。镇级(园区)层面,有必要出台扶持经营主体发展意见,落实创建工作。

  2、聚焦项目,确保推进过程有力有序

  项目是保障示范园创建工作得以顺利推进的基础,必须得到高度重视和有效实践。相关部门应当以项目推进为抓手,立足现状基础、创建任务,排定产业结构调整、延伸创建项目。针对每个项目,逐一落实建设内容、每月进度、责任人员,坚持每周项目推进例会制、每月调度制,有力推进项目实施。以专家指导为保障,实行专家咨询机制,聘请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江苏省农科院等5名专家教授,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对创建工作进行全程指导。

  3、聚焦乡村振兴,确保探索实践善作善成

  为了保障示范园正常运行并获得经济效益,可以举办乡村生态游、农业体验游、民族风情游、健康养生游等节庆赛事,同时多样化开发农家乐、房车营地、民宿等配套设施,推动旅游由“一日游”向“多日游”、“过境地”向“目的地”跨越,逐步探索合适的发展模式,促进乡村振兴实现。将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作为产业融合发展的根本落脚点,先后探索建立了订单农业农超对接、产业联盟一体运营、人才培育流转聘用、财政资金入股增收等多种形式的农民增收利益联接机制,实现产业融合发展成果共建共享。

  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方法

  1、充分利用产业发展新引擎推动示范园建设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一系列产业发展新引擎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创新动力,大幅提高了融合质量、加快了发展速度。对此,有必要充分利用这些新引擎推动示范园建设,在短时间内打造更加优质且具有代表性、实践性的示范园。首先需要对“绿色”这一新引擎加以重视,绿色有机食品逐渐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部分,并且需要一套完整的、科学的、标准化的产业链支持。示范园从种子培育着手,一步步探索肥料生产、种植、养殖、加工、全程冷链物流、终端专卖店在内的全自营产业链,挖掘绿色有机食品蕴藏的巨大价值。其次需要高度重视互联网,利用互联网加大品牌宣传推广,发展营销渠道,为示范园的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在此过程中,可以尝试构建以示范园为核心的电商平台,同时深化自有电商平台与京东、阿里巴巴等大型电商渠道的合作,进一步拓展品牌影响力,拓宽示范园营销渠道,打造特色品牌。然后是科技这一重要引擎。现代农业生产管理正逐渐向数字化、智慧化方向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同样如此,需要依托大量先进科学技术,实现产业深度融合。因而在创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时,必须对科技研究与应用加以重视,积极尝试和应用先进农业技术,充分利用云技术、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为一二三产业融合提供便利和支持,降低示范园建设成本及管理难度,提高管理水平并促进经济效益最大化实现。

  2、田园综合体助推乡村振兴

  南京市六合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引进巴布洛生态谷项目,先后建成精品葡萄、蔬菜园艺、畜牧水产等现代农业生产区约12000亩,开发农耕文化、亲子互动、农品采摘、科普教育等60多个项目,年接待游客80万人次。常年用工600多人,季节性用工700多人,有效带动农民就业增收,探索出农村一二三产融合、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南京巴布洛模式”。该模式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调准方向、聚焦富民。打造休闲观光农业集聚区,让农业也能成为就业“高地”,通过土地流转、农民务工、管理承包、乡村旅游+带动农民增收。二是调优结构、促进融合。一产上选种优良品种,二产上发展果蔬产品分拣、初深加工,三产上发展农业旅游、乡村旅游。创立“云厨一站”线上线下运营模式,在南京开有约240家社区门店,形成“生产基地+中央厨房+社区门店”全产业链,深度融合园区一二三产业。三是调强支撑、创新引领。针对乡村休闲旅游市场变化,优化产品供给,推动休闲旅游与文化创意融合互动;打造了视频监控、精准传感、无线传输、水肥一体灌溉等智慧生产管理系统。

  3、土地综合整治助推城乡统筹

  土地综合治理能为南京市六合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提供良好基础条件,具体作用如下:其一,贫地变良田,发展得空间。利用土地综合整理,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田生产能力。原先的“烧饼田、油条地”变成“田成块、路成行、渠贯通”,促进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其二,离地不失利,群众得实惠。整理后的农田增加了面积、降低了生产成本,促进了土地租金增加。通过实施旧村改造,推动村民集中居住,改变了乡村落后面貌,农民房产实现增值。其三,农村增绿色,环境得提升。充分发掘生态、环境、历史、文化等资源,着力打造美丽乡村、实现绿色发展,并形成以樱花、桃花、油菜花等不同主题景观的“四季花海”,人在村里、村在景中,农民生活环境、农村生态环境、农业生产环境都得到极大改善。

  

篇七:国家农村产业融合

  对推进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几点建议

  作者:孟菲,段祺华来源:《中外企业家》2016年第8期

  孟菲段祺华

  中图分类号:F32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6)22-0040-03

  2016年1月国办印发《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将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同时也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战略方向。农村产业融合的过程既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过程,也是农业产业链延伸的过程,农村一二三产业协同联动,为解决我国一方面国内农业生产成本攀升,而另一方面大宗农产品价格远高于国际市场的双重压力下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找到了解决办法。因此,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既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战略举措,同时也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大创新思维。

  鉴于目前我国农村产业融合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融合层次浅、程度低;新型经营主体发育比较迟缓,对产业融合的带动能力还不强;产业之间互联互通性还不强,利益联结机制较为松散;先进技术要素向农业农村扩散渗透进程缓慢,使得大宗农产品的产业链、价值链实现还不充分;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涉农公共服务供给还不足等问题,本文对推进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1、融合的基础在于保障农业生产者的权益

  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途经和方法很多,但由于我国是农业和人口大国,保障小麦、玉米、大豆等基本农产品供给始终是粮食安全的头等大事,也是治国安邦之必须,因此必须把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作为根本,通过产业间相互渗透、交叉重组、前后联动,建立互惠共赢、风险共担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日本在农民就业与增收困难的背景下,2010年颁布并实施《六次产业化·地产地消法》,全面推进“六次产业”发展战略,其中强调支持基于农业向后延伸,形成立足农业资源利用的农村第二、第三产业,让农业生产者更好地分享农产品、食品加工等生产环节,以及农产品、食品流通,甚至休闲旅游等消费环节的利润,防止工商资本从二三产业通过向前整合并购农业,加剧农民对工商资本的被动依附。借鉴日本相关经验,我们在推进农村产业融合过程中,可以通过对工商企业投资农业的准入审查、股份比例的限定,来确保农业生产者在与工商企业合作中获得主动,保障农业生产者的权益。比如,可以进一步完善订单农业,规范合同管理,支持鼓励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民签订保护价合同;积极推广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鼓励有条件地区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的基础上开展土地和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承包地和集体资产确权分股到户,支持农民持股参与,以土地经营权的让渡调动工商业主体从事农业的积极性,并保障农民获得产业融合所形成的增值收益分配;引导新业态发展,鼓励农商双向合作,帮助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民利用金融创新、互联网+等建立利益联合体,共同实现创收增收。

  2、融合的关键在于培育多元化产业融合主体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涉及面广,且跨界融合的特征显著,新业态、新技术、新商业模式贯穿其中。因此,相对于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往往更需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主力军作用。目前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其主要方式大致有:

  (1)延伸农业产业链型融合。这种方式是依托龙头企业或农民合作社等组织,围绕某一农产品的种养和加工向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以达到延伸产业价值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目的。这种模式下,向前融合实现与育种、农资供应、涉农服务等一体化,向后融合实现与精深加工、运销物流等一体化,如部分“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这种模式还包括借助信息化等力量实现网络链接,如在“互联网+”下,农业实现数据化、在线化,网络在线监控管理农业的生产和经营,农产品线上预定、线下交易等。

  (2)产业集群型融合。即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相关产业组织通过在农村空间集聚,形成网络化、集群化发展格局。如发展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一村一品等。

  (3)功能拓展型融合。通过开发和拓展休闲观光或创意农业,赋予农业文化、科技和环境价值,提升农业的科技教育、文化传承,乡村的休闲旅游、生态观光等多种功能,打造富有历史、地域和民族特色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村镇。

  不论是以上哪种模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都是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即使对于那些实力较强的规模化农业生产者,单靠其自主发展产业融合也存在巨大困难,还需要工商业和资本的带动和支持。所以,在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仍应坚持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甚至公司农场等多种新型经营主体,竞争合作,探索融合模式,创新商业模式。

  根据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数据,目前我国共有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40万家,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万家,其中省级以上1万家,国家级124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00万家左右,50亩以上的规模化经营农户317.6万户。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不同领域实践着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未来关键在于如何更好地建立和完善多元化利益联结机制。不仅需要协调好普通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关系,更需要加强各产业组织之间的协调联合,建议在壮大农业经营主体的基础上,通过“社+社”“社+场”“社+企”等方式,围绕一定区域内的特色产业,深化各产业间农户、龙头企业与合作社的合作与整合。以第一产业为中心,推动农业“接二连三”,使一、二、三产业在农村空间集聚,集群化、网络化发展,让农民真正分享产业链延伸、产业功能拓展的收益。

  3、融合的保障在于规划引导和市场开发并重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应该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地方政府应更好地发挥服务功能,主动与经营主体、服务主体沟通联合,积极为各参与主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首先,减少直接干预,着力构建公平竞争和鼓励创新的发展环境。如建立抵制恶性竞争,杜绝违法行为的市场秩序。营造容忍失败,鼓励探索和试错的文化氛围。

  

篇八:国家农村产业融合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产业融合的困境与对策

  作者:刘舒畅,郑林昌来源:《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20年第01期

  摘要:农村产业融合既是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和促进农户增收的必然要求,尤其是在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更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当前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已取得一定进展,但同时也面临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育迟缓、农业多功能挖掘不足、人力资本要素供给滞后、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等诸多困境。应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拓展农业功能、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健全利益联结机制,以更好地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顺利实现乡村振兴。

  关键词: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D6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7394(2020)01-0084-04

  产业融合肇始于产业之间的技术关联,是为适应产业增长而产生的产业边界的收缩或者消失,是技术、产业、服务和市场的有机融合。[1]20世纪90年代,日本学者今村奈良臣将农业纳入产业融合研究视野,提出“第六次产业”概念,强调通过第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将外溢到农村外部的利润内部化,以增加农民收入、福祉和为农村发展提供新动能。2015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正式提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战略,这一主题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并且被运用到農业产业化的具体实践。在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代背景下,产业融合作用日益彰显。不仅能够拓展农业的生产经营范围,延伸农业产业链,发掘农业的新功能,实现“1+1+1>3”的融合效果,而且还能够推动各生产要素融合创新,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使农民分享增值收益。[2]近年来,产业融合作为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手段被积极推进,并且取得显著性进展。产业链条持续延伸,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出现,与此同时产业融合也面临着系列的困境,需要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产业融合的困境

  (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育迟缓

  由于资金、技术、管理、生产等因素的限制,传统意义上的普通农户很难解决农村产业融合面临的难题,而以土地规模化和服务规模化为主要特征的新型经营主体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相对较大的经营规模,能够优化农村劳动力结构和市场结构,转变农业经营方式,是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和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当前,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取得一定进展。截至2018年底,家庭农场达到60万家,其中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达8.3万家。依法登记的农民合作社达217.3万家,其中县级以上的示范社达18万多家,有力地搭建了合作平台和销售渠

  道。从事农业生产托管的社会化服务组织达37万个。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总量超过300万家,成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由于客观的人地结构制约和关键性的配套改革滞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缓慢,存在着规模小、结构单一、参与融合能力差等问题,亟需加强培育,夯实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

  (二)农业多元功能挖掘不足

  农业是一个多元功能集聚的空间,发挥着原生和衍生两大功能。前者主要强调的是农业产品的物质功能和产品用途,包括食物功能、原料功能和自然功能;后者主要强调的是农业作为社会化的产业,在收入、就业、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作用,包括政治功能、文化功能和社会功能。[3]当前,农业主要发挥着食物功能和原料功能,依靠自然禀赋提供城乡生存必需品和原材料,而对自然功能以及衍生功能综合开发利用不足。具体而言,对农业生态、休闲、风土、文化等功能的开发和挖掘程度较低,多样性、特色化的产品和服务明显不足。

  (三)人力资本要素供给滞后

  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新知识、新技能、新管理产生迫切需求,要求有较高水平的人力资本要素供给。就目前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而言,人力资本要素供给与其不匹配,面临着滞后发展的困境。一方面,人力资本文化素养较低。虽然农村人口的文化素养较以前有了一定程度提高,但是仍然处于较低水平。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2016年,全国农业生产经营人员31422万人,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人员占比91.8%,高中及以上文化水平人员占比8.3%。2019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8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在全部农民工中,未上过学的占1.2%,小学文化程度的占15.5%,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5.8%,高中文化程度的占16.6%,大专及以上程度的占10.9%[4]。另一方面,农村劳动者职业技能普遍短缺。尽管一些地方对农民开展了多方面的培训,内容包括综合素养提升、科学种田、种植养殖等,涉及到一定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但是占比不大,不能满足产业融合对于较高人力资本水平的需求。

  (四)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

  农村产业融合“以农业为基本依托,以新型经营主体为引领,以利益联结为纽带,通过产业联动、要素集聚、技术渗透和体制创新等方式,将资本、技术以及资源要素进行跨界集约化配置”,[5]具有显著的跨界融合特征,涉及到农民、企业、高校、行业组织等多个主体。随着产业融合的不断推进,参与主体呈多元化的态势并日益发展壮大,既包括农户、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又包括经营性农业服务组织、高校、科研院所等,它们构成利益联结网络,形成一定运行机制。当前产业融合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虽然国家制定了有关产业融合的政策,如《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3号)、《全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年)》(2016)以及《农业农村部实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行动》(农加发

  〔2018〕5号)等,但是有的地方对政策理解不透彻,落实不到位,执行力度不够,从而使政策的效力大打折扣。二是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机构等之间的衔接主要体现在产出的交易方面,全方位合作力度不足,尚未形成“互惠共赢,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关系。三是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与农业的切合度不高,难以有效进行转化和推广[6]。

  

篇九:国家农村产业融合

  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发展农业农村产业融合

  1

  帮助农村地区促进经济和科技的快速稳步发展是国家长期进行的工作之一。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如何推进农村特色产业的建设发展,实现农业的全面突破,在县域推广农村产业融合成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不仅是构建新型经济结构的重要举措,也为县镇经济带来新的活力。在各种充满创造力的实践中,农村产业融合涌现出产城融合、产业内部融合、产业链延伸、农业功能拓展、新技术渗透等多种新模式。日前,记者分赴山东、浙江、湖南和四川进行调研采访,探寻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之道。如今再到国内一些县市旅行,人们发现当地真正宜居的地方在乡村。不过,这些乡村的农业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业,而是集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功能于一身的新型经济结构。农村产业结构优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拓功能、促融合”成为一项紧迫要求。目前,各地正积极探索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路径,涌现出了产城融合、农业内部融合、产业链延伸、农业功能拓展、新技术渗透等多种新模式。

  2

  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的抓手田园变公园、农区变景区、农房变客房…………粉墙黛瓦的民宿散落在青山脚下,四周是大片的桃林,仿若一幅“桃源深处有人家”的画卷,这里就是江苏无锡市阳山镇。当地经营民宿的村民说,以前卖桃子,后来“卖”桃花,现在经营“花样生活”。这个“水蜜桃之乡”在建设用地趋紧的境况下,依托桃产业发力农村服务业,摸索出一条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之路。农业农村是目前工商资本的投资热土,那么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则是这片热土中最耀眼的亮点,也是眼下不少县域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的抓手。浙江省的调查显示,目前该省县域经济传统单一的种养类创业项目只占总数的15%左右。大部分农村创业项目或与三产相融合,或与网络营销相结合。全国来看,农业经营主体“接二连三”,龙头企业前延后伸,“互联网+农业”快速发展,休

  3

  闲农业、城郊农业、创意农业等新业态发展迅猛。一些地方以农牧结合、循环发展为导向,优化种养结构,促进了农业内部融合。湖北省推广虾稻共生模式,不仅小龙虾产业快速发展,而且提高了稻米品质;一些地方挖掘农业的生态、文化、旅游等功能,推动农业与文创、科教、健康等产业相结合,实现了功能拓展。山东、浙江、黑龙江大力发展乡村旅游,3省乡村旅游总收入达393亿元,3省一些地方还把农村产业融合与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建设结合。山东新泰市与企业合作投资建设产城一体化示范区,形成5万人规模的生态宜居城镇。国家发改委农经司司长吴晓表示,尽管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势头很好,但还处于初级阶段,农业发展的基础比较弱,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要素瓶颈制约还没有突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能力也比较弱,利益联结机制还不是很完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还面临很多困难,需要加大支持力度。为支持产业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推荐安排专项建设资金460多亿元,支持900多个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建设;财政部会同农业部支持部分省份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工信部创建了农产品深加工等食品领域示范基地24家,推动相关产业集聚发展;商务部支持10个省份加强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是重点“产业融合的要义是让农民能够分享二三产业增值的收益。”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局长宗锦耀认为,

  4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涉及产业链上的不同环节、不同主体,能否形成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是与过去发展乡镇企业的最大区别。要通过组织模式、经营方式和产权关系创新,让农民分享产业链延伸和功能拓展的好处。为此,必须扬弃传统的集体所有制和私有制,寻找到既能发挥每一个成员的积极性又能形成合作和联合的方式和途径,构建融合发展的长效机制。财政部农业司副司长何振国表示,财政补助资金形成的资产要折股量化到普通农户或者组织成员,使其参与全产业链利益分配。“我们明确,严禁将中央补助资金用于农民不参与利润分配、未形成有效利益联结机制的项目。”重庆市已提出涉农项目财政补助资金股权化改革实现区县全覆盖的要求,财政资金按一定比例作为涉及土地流转的农户或项目所在地集体经济组织持股参与分红。贵州水城县农民王顺友与润永恒公司的例子很有代表性。2013年,润永恒公司投资建设猕猴桃基地,流转了王顺友的土地,还雇他种植,王顺友能得到土地租金和务工收益。但由于公司没有把农民利益联结到产业中,导致包括王顺友在内的部分群众积极性不高,公司发展也不尽如人意。2014年,王顺友通过土地经营权入股公司,合同期限20年,约定第一个5年每年每亩获得600元保底分红,第二、三、四个5年分别获得每年每亩1300元、2000元、2500元分红;同时又以技术入股,获得技术入股分红0.2万元,加上每年保底工资4.8

  5

  万元,去年王顺友总收入达5万多元。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应该努力引导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形成风险共担、互惠合作关系。据介绍,各地区通过试点示范、项目引导、政策指导等方式,创新发展订单农业,形成了最低保护收购价、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多种紧密的利益联结形式,推广了“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民”“农民入股+保底分红”等利益联结方式,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亟需打破资金和用地瓶颈在记者以往对产业融合的采访中,不同经营主体反映最多的就是融资难、用地难等问题。尽管在企业融资方面想了不少办法,但由于不少经营主体尚未树立起自己的信誉和知名度,吸引投资和融资能力很差。同时,在农村搞产业离不开土地,用地难题也是一大瓶颈。一些农民合作社反映,设施农业用地按农用地管理,但备案难的问题依然存在。财政资金目前是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保障。2016年中央财政安排12亿元,采取竞争立项的方式,确定了12个省份作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试点省份,重点支持带动农民分享增值收益的新型农业主体。何振国说,中央财政资金可以采取先建后补、贷款贴息、设立产业引导基金等方式支持产业融合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财政资金更多的只是撬动作用,产业融合主体的相当部分资金要通过金融手段解决。国办《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发展农村普惠金融,优化县域金融机构网点布

  6

  局,推动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综合运用奖励、补助、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金融机构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推广产业链金融模式,加大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信贷支持。鼓励开展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融资租赁业务。“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用地方面,最大的支持就是明确设施农用地是按农用地进行管理,而不是按建设用地进行管理。”国土资源部耕地保护司副司长刘明松表示,今后将从土地利用计划和土地综合利用规划两方面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在各省区市年度建设用地指标中单列一定比例,专门用于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等辅助设施建设;通过农村闲置宅基地整理、土地整治等新增的耕地和建设用地,优先用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7

  

  

篇十:国家农村产业融合

  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乡村振兴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业成为充满希望的朝阳产业。xx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势头较好,但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深入融合需多方努力。

  一、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势头很好近几年来,xx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采取得力措施加以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农业内部有机融合。推动农业内部产业整合型融合,将种植与养殖相结合,发展高效立体农业,以高效益、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为主要内容的一高三新农业在全市蓬勃发展。全市一高三新示范面积突破200万亩,以香稻嘉鱼四网千棚、粮经三熟、林下种养为代表的10种高效模式全面推广,有效推动了立体种养、循环农业、有机农业发展。(二)产业链条延伸融合。以农业为中心向前后链条延伸,提升科技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一是推动农业生产与现代种业培育延伸。出台加快现代种业发展意见,整合区内现有种业资源,构建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努力打造华中地区现代种业中心。二是推动农产品加工向基地建设拓展。国宝、洪森、宝源等企业向产业链上游延伸,建立了粮油生产基地和速生林基地。三是推动农产品加工产业与大健康产业融合。盛昌龟业、京山神地、华源生物、星胱生物等一批企业利用生物技术研发高科产品,成为xx市乃至全省高科技企业、生物产业的佼佼者。(三)三次产业交叉融合。推进农业与文化产业、生态休闲、旅游观光、现代物流融合发展,取得可喜成绩。传承发扬屈家岭农耕文化,建设农耕文化主题公园,放大农业科普展示功能。大力发展节会农业,xx油菜花旅游节油菜高峰

  论坛桃花节长寿文化节以及农产品展示博览会等节会大获成功。全市建成生态旅游景点18处,农家乐经营户1400多家,其中星级以上380家。基本建立集农产品供求信息发布、网上交易、产品展示、物流配送、售后服务等为一体的现代农产品物流产业,建成聚四海水产品批发市场、中国农谷xx农产品物流中心。

  (四)先进技术促进融合。加快物联网技术应用,全省首个综合农业物联网平台中国农谷农业物联网生产管理平台在屈家岭运行,蓝莓基地和黄桃基地先后实现了网上管理生产。积极发展智慧农业,全市设施农业发展到55万亩,其中具有智能化控制系统的达到10万亩。突破性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对接湖北省国际电子商务应用平台,建设淘宝网xx(中国农谷)馆。50家农字号企业成功触网,石碾米、松塔、富硒大米等名特农产品网上销售形势喜人。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理念驱动下,xx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农业经济持续增长。粮食生产十二连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省第二,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82:1,优于全省2.28:1和全国2.75∶1的比例,十二五养殖业占农林牧渔比重提高了5.7个百分点。xx县连续多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三农发展先进县(市)。二是农村二三产业加快发展。2015年,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提升到3.4︰1,一二三产业结构为14.5:52.5:33.0,比十二五期间二三产业份额提升5.4个百分点,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农家乐、电子商务等方兴未艾。三是现代农业发展要素加速集聚。引进涉农领域两院院士20名,智力支撑进一步增强。资本下乡成为xx农村经济新引擎,汇源、牧原等工商资本上山下乡,联想、中兴等电子产业龙头卸甲归田,全市新型主体数量突破2万个,其中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分别达到6家、65家。四是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全市城镇化率从2010年的45.5%提高到2015年的54.21%,年均提高1.74个百分点,增幅连续五年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829元,

  比2010年翻了一番,总量保持全省第二位。彭墩模式幸福马岭明灯路径等新农村建设经验受到省政府充分肯定。

  二、农村产业融合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近几年,xx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但农村产业融合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一)农业产业链延伸不够。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链条短、附加值不高;畜禽、水产加工规模较小、实力较弱;代耕代种代收、大田托管、统防统治、烘干储藏等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市场化和专业化程度不高。(二)农业功能拓展不够。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不够,旅游业总收入占GDP6.9%,低于全省11.5%的平均水平;农民利益通过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益连接所占比例不高;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适合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复合型人才缺乏;农村道路、供水等基础设施条件较差。(三)农业新型业态发展不够。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不够,配送及综合服务网络不够完善。农业生产租赁、农产品个性化定制服务、会展农业、农业众筹等新型业态发育不够。科技、人文等元素融入农业不够,农田艺术景观、阳台农艺等创意农业尚未起步。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只有少数几个运用物联网技术对大田种植、畜禽养殖、渔业生产等进行改造的示范点。

  三、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借鉴工业理念发展农业,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农村发展新格局。(一)以规划为引领,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合理布局。一是加强产业规划统筹协调。把农村产业、城镇和乡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合理规划重点产业链条的骨干企业、园区、基地。加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等有效衔接,科学编制新型城镇化规划和农村产业发展规划,完善农村路、水、电、气、

  

篇十一:国家农村产业融合

 有以省级农业产业化企业湖北天意种猪有限公司为龙头的畜禽养殖业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企业黄冈东坡粮油集团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农产品加工业等其中东坡粮油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全国大米加工企业50强天意科技是中国窑炉著名品牌全国种猪示范养殖基地湖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国就业先进单位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实施方案

  Word文档-可编辑

  编辑单位:XX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二O一八年三月

  1

  目录

  第一章试点背景.................................................5一、基本情况.................................................5(一)XX地区概况.......................................5(二)农业产业现状......................................6(三)工业及农产品加工业现状............................6(四)第三产业发展现状..................................6(五)农业经营主体情况..................................6二、基础和优势...............................................7

  第二章试点总体要求............................................12一、指导思想................................................12二、基本原则................................................12三、申报试点的类型和理由....................................13四、发展定位................................................14五、试点目标................................................14

  第三章试点示范主要内容.........................................16一、构建“2+3+N”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空间布局...................16二、推进农业产业链延伸融合..................................17(一)强化农业基础.....................................17(二)推进农业与加工业融合.............................18(三)推进农业与旅游融合...............................19(四)推进农业与现代商务物流业深度融合.................21(五)推进农业产业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22(六)推进农业新型业态发展.............................23三、推进工业与农业融合......................................23四、培育多元化产业融合主体..................................24(一)培育发展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24(二)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5(三)培育壮大龙头企业.................................26

  1

  (四)发展社会化服务组织...............................28(五)积极培养新型农民.................................29(六)积极发展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29五、构建新型利益联结机制....................................29(一)推广订单协作型利益联结...........................30(二)健全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30(三)发展股份合作型利益联结...........................31(四)建立风险防范机制.................................32(五)促进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相互之间利益的紧密联结...........................................................33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33七、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35第四章机制创新................................................38一、创新产业融合投融资机制..................................38二、积极推进农业规模经营....................................39三、进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40四、加快构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框架......................41五、大力引入工商资本........................................42第五章重点建设项目............................................45一、农业建设项目............................................45(一)农业基地建设.....................................45(二)农业与旅游结合建设...............................46(三)农业与文化产业结合建设...........................47(四)农业新型业态建设.................................48二、景点景区建设项目........................................48三、农产品加工建设项目......................................49四、商贸物流建设项目........................................49五、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49六、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52第六章实施进度安排............................................62

  2

  一、实施年限................................................62二、进度安排...............................................62第七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65一、投资估算................................................65二、资金筹集方案............................................67第八章保障措施................................................68一、加强组织领导............................................68二、制定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规划................................68三、强化招商引资............................................69四、加强政策宣传............................................69

  3

  中共中央2015年、2016年连续两个1号文件提出: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2017年1号文件明确要求:深入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工程,支持建设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3号)。湖北省2017年1号文件、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鄂政办发〔2017〕1号)对我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进行了具体部署。为落实上述文件精神,开展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根据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农业厅、省经信委、省商务厅、省国土资源厅、省旅游委等部门《关于开展全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乡(镇)申报的通知》要求,我们编制《XX县XX地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实施方案》。

  4

  第一章试点背景

  一、基本情况

  (一)XX地区概况1、基本情况XX地区位于XX县中部,大别山南麓,全镇版图面积52.04平方公里,下辖21个行政村、1个社区,184个村民小组,7251户,总人口2.22万人。森林覆盖率达到80%,属滨江平原向山区过渡的低丘陵地形,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均日照时数2086小时,年均雨量1240毫米,多年平均气温17℃,无霜期263天。2、区位交通XX地区交通优势明显,距XX县城18公里,距黄冈市区36公里,距黄冈城际站25公里,距京九铁路黄州火车站10公里,距省会武汉城区50公里,距罗霍洲港口20公里,距阳逻国际集装箱转运中心30公里,距武汉天河国际机场仅70公里;到黄冈城际铁路站车程30分钟以内,到武汉高铁站车程仅为35分钟,临近大广高速,武英高速、黄鄂高速,318国道、106国道横穿镇区,高速进出口距离镇区不足一公里。3、经济社会发展状况2016年XX全镇工农业总产值15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0亿元、农业总产值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增长10%、;财政收入422.84万元,比上年增长6.3%。

  5

  (二)农业产业现状XX地区山林面积24000亩,水面面积5000亩,耕地面积19617亩(包括水田17561亩,旱地2056亩);森林覆盖率达到80%。XX地区淡水资源丰富,降水充足,库容量大,共有水库12座,其中小(一)型水库1座,小(二)型水库9座,总库容729.65万立方米。全镇共有河流3条,抗旱支渠5条,闸门1座。2016年全镇农业总产值5亿元,比上年增长10%、人平纯收入24568元,比上年增长9%。农村经济总收入3890万元。

  (三)工业及农产品加工业现状2016年XX(农产品)工业园有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26家,从业人员2128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5家,县市级重点龙头企业9家,园区内先后有黄冈东坡粮油食品集团等多个企业31个产品品牌等获得省以上相关机构的“三品”认证。

  (四)第三产业发展现状正在建设以戴家湾、紫金庄、刘家冲为中心建设旅游休闲度假中心。XX(农产品)工业园的桑葚种植及果品深加工基地,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主营桑葚、蓝莓、葡萄等种植品种,配套建设酿酒厂,致力打造成集休闲、观光、采摘、旅游于一体的生态采摘园。

  (五)农业经营主体情况2016年XX地区家庭承包经营的农户6653户,家庭承包经营的耕地11965亩;专业大户7户,经营面积1060亩。家庭承包耕地流转总

  6

  面积16500亩,其中流转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14229亩。有农民专业合作社53个,其中被农业主管部门认定为示范社的1

  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3210个,其中普通农户285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非成员农户1510户。农场家庭40个,已全部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

  二、基础和优势

  1、XX地区区位、交通优势明显。XX地区位于XX县中心地带,距XX县城18公里。历史上的XX是徽商及本土罗田、英山等地上武汉,进四川,行湖南,进江西的陆路要道的交叉口,是商贾必经的要道,是有名的“小汉口”,是“富人追,穷人馋,神仙路过歇三朝”宝地。现在的是XX县县城到其他乡镇必经之地,镇区临近大广高速,武英高速、黄鄂高速,高速进出口距离镇区不足一公里。318国道、106国道横穿镇区,流动人口多,商贸活跃,经济带动力强,人口聚集作用明显。

  2、XX地区是XX县农产品集中区,一直以来农业新技术应用在全省全市领先。XX县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是国家粮油大县和湖北省15个优质水稻示范县之一。XX地区位于县境中南部,是XX县的农产品集中区。XX地区农民具有积极接收新技术、新品种的良好传统。上世纪70-80年代,XX地区在水稻温室育秧技术上应用最早、应用面最广、技术最成熟,是全省优秀示范点。90年代,XX地区是黄冈市和XX县农业新品种展示区。原省委书记贾志杰、罗清泉先后到XX地区调研水稻旱育抛秧等农业生产新技术。目前,XX地区新品种应用率达到90%以上,种植业、养殖业新品种应用率一直排在全省全市前列,水稻集中育秧覆盖率达到70%,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率达

  7

  到100%,配方施肥应用率达到100%,农业全程机械化率达到85%以上。XX县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有56人,其中高级农艺师5人,农艺师32人。XX地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4人,其中农艺师3人。XX地区先后实施了实施科技入户工程、阳光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大学生村官培训工程等培训计划,培养了一大批农村科技能手和致富带头人,全镇有科技示范户260户。与华中农业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湖北省农科院、武汉轻工学院等大专院校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建立大学生实训实习基地。这些平台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3、XX地区农业产业化优势明显。XX(农产品)工业园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5家,县市级龙头企业9家。有以省级农业产业化企业湖北天意种猪有限公司为龙头的畜禽养殖业、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企业黄冈东坡粮油集团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农产品加工业等,其中东坡粮油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全国大米加工企业50强”,天意科技是“中国窑炉著名品牌”、“全国种猪示范养殖基地”、“湖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国就业先进单位”。2016年10月21日,经XX县申报、黄冈市农业局审核、省农业厅专家评审,XX经济开发区XX(农产品)工业园被认定为湖北省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到2016年底龙头企业资产总额32.30亿元,销售收入53.87亿元,增幅50.79%,实现利税总额3.9亿元。园区内先后有黄冈东坡粮油食品集团等多个企业31个产品品牌等获得省以上相关机构的“三品”认证。

  4、XX(农产品)工业园已初具规模,发展后劲足。2013年7月13日省发改委批复,设立XX经济开发区XX(农产品)工业园,该工业园是XX经济开发区的区中园。

  8

  规划总面积14.07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规模为12.34平方公里,规划到2020年园区人口规模5.3万人。一期为该园区的启动区,规划面积5.06平方公里(约7600亩)。目前修建园区道路35公里,铺设污水、给水、配电线路、燃气管网等设施212公里,建成区域达到1.56平方公里,入驻企业26家。2016年从业人员2128人。后续计划开发的3.5平方公里土地指标已落实70%以上,正在开展土地平整、道路等“七通一平”建设。

  通过政策引导园区共有12家企业,开工建设加工、仓储、物流等22个项目,总投资达到10.56亿元,22个项目建成投产后,可新增营业收入30亿元,利税7500万元,可新增就业人数1200人,园区发展后劲十足。

  到2020年,园区启动区5.06平方公里区域内全部建成,入园企业达到80家,其中: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5家,园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00亿元;园区加工企业实现达标排放,园区加工废弃物利用率达到98%以上,企业产品获得“三品一标”认证、省级以上名牌产品称号突破100个;与农民建立良好的利益链接机制,园区企业带动农民增收30亿元以上,户平增收1.5万元。

  5、XX地区产业融合已具雏形,农业经营主体在创新利益联结机制中进行了有益探索。2016年XX地区有专业大户7户,经营面积1060亩;生态农业观光园6个,经营面积5000余亩。有农民专业合作社53个,其中被农业主管部门认定为示范社的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3210个,其中普通农户285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非成员农户1510户。农场家庭40个,已全部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家庭承包耕地流转总面积16500亩,其中流转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14229亩。

  9

  XX(农产品)工业园有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26家,从业人员2128人。农产品加工企业按照“基在农业、利在农民、惠在农村”的基本要求,通过土地流转、订单农业等方式,与农户及各类专业合作设逐步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农产品产、供、加、销关系,与农户形成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2016年,园区企业共发展订单基地50万亩,网络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粮食经营主体94家,联络农户34.41万户,订单发展到周边红安、浠水、黄梅乃至安徽等地,订单收购采购值达到47.32亿元,占园区企业原料采购的69.7%,农民分享增值收益达到2200万元,人平增收近1000元。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275人,其中:安排当地农民工就业832人,占比65.25%。

  6、XX地区是省级粮库所在地。湖北省储备粮黄冈储备库有限公司黄冈国家粮食储备库地处XX地区峨嵋大道,占地面积80亩,仓容1.35亿斤。现有仓库15栋,仓容1.35亿斤,粮库设施齐全,建有客户服务中心、粮食质量检测中心、电子监控系统、粮食电子测温系统、环流薰蒸设备、信息化智能集成管理系统、配置发电设备、办公住宿综合大楼。省储备粮黄冈储备库是省储备粮油管理公司在全省的重要布点之一,粮库承担着区域性、阶段性的政策性粮油收储业务,对提高政府对市场的引导力、促进产业融合、缓解农民“卖粮难”、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发挥着重要作用。

  7、XX地区人文资源丰富,XX地区可开发的旅游资源众多。XX地区三面环山,东有鹅公包、石壁山;西立白羊山、烽火山;北驻神仙寨、金子垴;南盘黑龙港;中卧白虎地、寨鸡垴,是长江支流巴河分支朱道士河的发源地。XX地区具有光荣革命传统,鹅公包、神仙寨和白羊山是太平天国的古战场,鹅公包是中共黄冈县第二区委及独立游

  10

  击第六中队驻地,烽火山中的翌明庵是党的“八七”会议精神传播点,沙河图是宋任穷部为解放战争北线渡江所打关键胜仗的战场。张体学、陈少敏、漆先庭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为人民利益在这里战斗。

  XX地区人文遗址丰富,爱国将领方本仁故居位于戴家湾村,道光皇帝的老师官如皋故居位于官坳村,清朝一夜读万传书的大才子王鑾(luan)出自官塘角村。宗教场所有圣庙(白石书院)、XX、百福寺、万寿寺等传承了XX的历史文化。

  11

  第二章试点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湖北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以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依托,以农业服务业为纽带,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把XX地区打造成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让农民从二三产业发展的增值收益中分享利润,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支撑。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家庭承包基本经营制度,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2、坚持市场导向。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加快培育市场主体。顺应消费需求多元化、个性化发展趋势,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转变农村产业粗放经营方式,促进要素资源优化组合,力促农村产业规模化、组织化、专业化、品牌化、市场化发展。

  3、坚持尊重农民意愿。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健全农户与市场经营主体间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尊重和保障农民获得合理农业全产

  12

  业链增值收益,切实保障农民群众合法利益。4、坚持改革创新。打破要素瓶颈制约和体制机制障碍,探索创新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新机制,深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等改革,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创造性,大力开展试点示范工作,激发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活力。

  5、坚持农村产业发展与小城镇建设紧密融合,推进统筹协调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互补融合,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引导农村产业集聚发展,构建形成特色小镇的全产业链发展体系。

  6、坚持因地制宜,差异发展。紧密结合XX地区镇情,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重点,积极探索不同类型融合发展模式,提升农村产业综合效益,为城乡一体、统筹发展提供支撑。

  三、申报试点的类型和理由

  选择产业园区与小城镇建设融合型作为试点示范。XX地区作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的理由有:一是镇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工作,有开展试点示范建设的积极意愿,已出台相应政策措施。二是农村产业已具备较好的基础。XX地区特色种养、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休闲农业、农民创业创新等发展势头较好,形成了农产品加工、物流配送、休闲旅游等特色小城镇。三是农村产业融合与新型城镇化联动发展,区域内城乡产业布局规划合理,二三产业在乡镇及产业园区等集聚度较高,较好发挥对人口集聚和城镇建设的带动作用。在镇规划区内有农产品加工企业26个,服务企业6个。镇区人口由2013年7200人增加到2016年10000多人,

  13

  年均增长11.6%,镇区人口占全镇人口的40%。四是乡镇范围内以农业为基本依托,现代生产经营方式广泛应用,

  农村一二三产业已经呈现出融合发展趋势。五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在探索多种形式利益联结机制

  方面已有较好基础。

  四、发展定位

  根据上述理由,XX地区以产业园区与小城镇建设融合型作为试点的主要任务。发展定位为黄冈市农村产业融合示范点,农业规模经营、农产品加工园与小城镇建设融合的先行区,农旅服融合发展的试验区,黄冈市现代农业示范区。

  XX(农产品)工业园定位为全省一流乃至在全国有地位的农产品加工园区,黄冈市“两型社会”新型产业园区,XX县及其周边大别山地区农产品加工产业集聚区,“四化同步”创新建园先行区和试验区;大别山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农产品加工、流通和科技研发基地。

  五、试点目标

  以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百县千乡万村”试点示范为契机,推进种养殖业、加工业、乡村旅游、商贸服务等互相渗透,促使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劳动变运动、农产品变商品,实现产业融合。到2020年,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总体水平明显提升,基本建成大别山特色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中心、黄冈市生态宜居示范镇、XX县区域中心城镇、环境优美的产业新城,使XX地区建成黄冈市特色小镇、现代农业示范区、农村产业集聚区、田园生态休闲生态镇、宜居宜游宜业生态区、产城融合发展先行区。实现农业总产值7.27亿元,培育升级国家级农业产业

  14

  化企业2家,省级农业产业化企业15个,市级农业产业化企业20个,农业总产值与农产品加工业比达到1∶3,力争农产品加工业产值21.81亿元,乡村旅游收入300万元,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效益呈现乘数效应、倍数增长,创造农村社会总产值29.08亿元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万元。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经验。

  15

  第三章试点示范主要内容

  围绕XX地区空间发展布局,培育多元化产业融合主体,激发产业融合活力,探索多种产业融合形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健全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发展重点:第一产业重点建设粮油、花生、蔬菜、油茶、水产、畜禽等多个农业生产示范基地;第二产业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和纺织服装生产等产业集群;第三产业重点发展农业休闲观光、特色美食、现代物流、展销市场、三农信息等服务业。

  一、构建“2+3+N”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空间布局

  《XX县XX地区总体规划暨XX经济开发区XX(农产品)工业园建设规划(2014-2030)》规划镇域产业空间布局为“2+3+N”。即:

  1、两个中心:镇区综合服务中心、产业园生产流通中心。2、三类发展区:即北部农旅互促发展示范区、中部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和南部高效农业示范区。北部农旅互促发展示范区:镇域北部,以特色农林种养、旅游开发为主,主要建设花生基地、林药基地、生态果园基地、油茶基地等。中部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镇域中部,以社会服务、商贸流通、特色农产品加工、纺织服装等非农产业和郊区型特色农业基地为主。南部高效农业示范区:镇域南部,主要建设规模化、现代化的精品粮油种植基地。3、多个示范基地以桥子畈、大路岗、樊家楼、祁家墩、烽火山为中心建设精品高效粮油示范基地;

  16

  以官塘角、花园咀、曹家湾、戴家湾为中心建设花生种植示范基地;

  以官坳、戴家湾为中心建设油茶示范基地;以刘家冲为中心建设林药基地、水产养殖基地;以戴家湾、紫金庄、刘家冲为中心建设旅游休闲中心。

  二、推进农业产业链延伸融合

  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趋势,全力推进农村产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农村产业多功能发展。推进农业内部融合,延伸农业产业链,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发展农业新型业态,探索农业产业融合商业模式,努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做精做深产业链向,以推进粮油产业链延伸融合发展为重点,以带动水产、畜禽等特色优势产业协同互补为支撑,引领全镇农村产业由生产前端向后端延伸,由供应链始端向终端延伸,由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延伸,推动农村产业由单一产业向复合产业发展,由基础产业向功能产业发展,由初级产品向精深加工产业发展,着力构织多链条发展、多环节互补、多功能延伸的新型产业体系,实现农村产业多层次增值,有效提升农村产业在助农增收、精准脱贫中的带动作用。

  (一)强化农业基础

  把加强农业基础,延伸产业链贯穿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全过程,依靠需求调结构,围绕供给促产业,以提升农村产业素质为目标,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稳定产量、提高品质。

  ——推动优质粮食产业发展。在严守耕地红线的基础上,以建设规模化、现代化的精品粮油种植基地为目标,加强粮食生产源头管理,

  17

  大幅降低农田化肥用量,推行测土配方,有效提升粮食产品品质,全面建立从“田间到餐桌”的粮食标准化生产体系和全程质量安全监测体系,推动粮食生产绿色化、有机化发展,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健康、安全、无公害产品。建设以桥子畈、大路岗、樊家楼、祁家墩、烽火山为中心建设精品高效粮油基地;以官塘角、花园咀、曹家湾、戴家湾为中心建设花生种植基地;以官坳、戴家湾为中心建设油茶基地;确保2020年全镇优质粮食面积稳定在19617亩,平均单产达到800公斤以上,总产量达到1569万公斤。

  ——推动生态环保养猪产业发展。推行绿色健康养殖模式,建立从源头到市场的生态环保养猪产业体系。加强标准生猪养殖场建设,新建3000—5000头生猪规模养殖场2个,1000—3000头生猪规模养殖场3个以上,力争到2020年,全镇生猪出栏量达3万头。推行生猪品牌化生产、销售。

  ——推动种植养殖业多环节互补。坚持“生态、安全、高效、规模、品牌”发展方略,围绕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区,引导优质粮食、生态环保养殖等产业多领域延伸、多环节互补,推动优势产业由粗放经营向精细经营转变,由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转变,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畜牧和水产养殖业,加快实施农村产业提质增效工程,推动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以刘家冲为中心林药基地、水产养殖基地建设。到2020年,畜禽养殖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0%,水产养殖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8%。

  (二)推进农业与加工业融合

  将延长产业链、价值链、增收链作为推进农业与工业融合发展的

  18

  根本目的,以XX(农产品)工业园企业需求为导向,将农业的发展融进工业中去,逐步将两个产业融合,实现农业和工业一体发展。按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要求,统一农业产业布局,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建设农产品定向生产基地。通过农业与农产品加工业的融合,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和市场,给加工企业提供质量可靠的农产品,使产业链、价值链呈前延后伸融合发展态势,从而提高农业的附加值。推进标准化生产的意识与能力,确保产品质量。

  (三)推进农业与旅游融合

  加强统筹规划,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以农业体验、采摘、垂钓、游园、餐饮、生态观光休闲等为主题的乡村旅游。

  积极培育农业观光示范点。按照“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分区施策”的原则,建设观光农业园、休闲农场、农家乐、旅游农庄和农耕民俗文化展示馆,积极发展健康养生、休闲观光、特色美食等休闲农业业态,重点建设以戴家湾、紫金庄、刘家冲为中心建设旅游休闲度假中心、XX(农产品)工业园的桑葚种植及果品深加工基地观光园等示范点。通过示范区的带动将自然资源、人文景观资源与特色农业产业资源相结合,将XX地区建成都市近郊休闲观光旅游胜地。

  探索建立乡村旅游产品体系。结合方本仁庄园、白石书院、万寿寺、百福寺、九姑井、紫金庄、贵子冲、磨石山、九家咀、沙河图、鹅公包、神仙寨、白羊山、烽火八景、狮子口、桃花洞等特色景点和农业生产实际,积极探索优势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点,将“生态、养生、休闲、体验”等元素充分注入其间,初步建成集农家乐、农业观光采摘、旅游特色村和休闲度假等产品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

  19

  提速乡村休闲旅游发展。强化示范引领,拉长产业发展链条,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多点互动、功能互补的核心展示和综合示范平台。

  培育壮大休闲旅游产业。以“农家乐”、生态农场、休闲运动基地、户外运动线路和特色小镇镇(村)为载体,发展以采摘、农事体验、休闲观光为主的休闲农业、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引导农业企业和旅游企业通过战略联盟推动乡村休闲旅游产业规模集聚发展和产业化经营,促进乡村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

  开展农业创意引领、产业融合支撑的乡村旅游建设,鼓励企业通过“企业+农户”方式,开拓乡野生活体验、田园风情、农事体验等体验式旅游,举办采摘大赛和农业节庆活动,建设民俗旅游村、民俗客栈和“农家乐”。推进农耕文化教育进校园,统筹利用现有资源建设农业教育和社会实践基地,引导公众特别是中小学生参与农业科普和农事体验。

  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推进旅游购物美食一条街、道路交通畅通等建设项目,全力塑造品牌形象。支持社会资本、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投资建设乡村旅游服务设施。开展创建旅游名村,建设5个具有历史、地域景观村镇,开发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引导乡村旅游向多业态、高品质转型。

  到2020年,建成2个农业观光园,面积达到4000亩左右,年吸引游客达到2万人次左右,农业的观光休闲功能得以凸显;建成3个的科普示范园,使其成为各类学校的教学点,农业的教育科普功能得以实现;修复方本仁庄园、白石书院、万寿寺、百福寺、九姑井等地方特色文物遗迹,开发紫金庄、贵子冲、磨石山、九家咀、沙河图等人文传说景点,建设鹅公包、神仙寨、白羊山、烽火八景、狮子口、

  20

  桃花洞等自然景点,从而呈现出一产与三产高度融合发展的态势。

  (四)推进农业与现代商务物流业深度融合

  推进市场流通体系与储运加工布局有机衔接。健全农产品产地营销体系,推广农超、农企、农校、农批、农餐等形式的产销对接,鼓励在城市社区设立鲜活农产品直销网点。

  ——农村产业+互联网。重点加强农业物流龙头企业货物运输能力、仓储保管能力、加工包装能力、网络销售能力、开发创新能力等七大能力培育。打造农业互联网平台,促成农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农业产业核心竞争力,带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和整体水平提升。

  ——农村电子商务。扶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努力把农村电子商务打造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平台。积极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建立电子商务村级服务站,争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镇。培育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主体,鼓励电商、物流、商贸、金融、邮政、快递等各类资本参与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组建镇农村电商协会等行业组织,成立专业服务机构,建设农村电商服务网点。重点锻造以交易市场、实体店、连锁店、旗舰店、网络店为支撑的“直销+物流+电商+快递”营销链。鼓励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农户通过电子商务销售产品,促进电商服务网络向农产品批发市场、中介组织和农户延伸。

  ——农村产业+商贸流通。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现代贸易流通机制和理念来培育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着眼于提升特色农产品产业链整体竞争力和打造优势产业带,推进优质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与营销一体化发展。整合现有物流要素资源,引导只在单个环节提供单项服务的运输、仓储、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企业,以及超市、专卖店、连锁店等多种商业形态向现代农产品商贸物流的新业

  21

  态发展。实施城乡超市、配送中心和连锁农家店一体发展,在武汉、黄冈、

  鄂州、黄石等城市布局服务网点,构建城乡一体的商贸流通服务体系。——农村产业+餐饮。挖掘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餐饮名菜,大力发

  展特色餐饮,集中培训一批餐饮服务业主,推进地方特色名菜标准化、品牌化,提升餐饮行业档次,有效推动餐桌农业转化率。

  ——农村产业+交通物流。积极推进农村产业与交通物流对接,加快农产品物流园区建设,谋划冷链物流仓储配送,培育专业化物流企业。加强交通运输、商贸流通、农业、邮政等各部门与电商、快递等企业深度合作,建立农村物流服务网络和设施。

  到2020年,建立21个村级电商平台,依托农业物联网云平台、农事管理平台,建立起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智能仓库运输供销等体系,实现网上管理指导销售;引进1家以上的专业电商团队,建立线上线下销售市场,设立淘宝专营店达到10家以上。

  (五)推进农业产业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

  加强农村传统文化保护和合理开发,探索将农业生产与文化相结合,农产品与文化开发相结合,农业产业、农产品与农村传统文化、艺术创意相接合,努力促进农业与文化产业融为一体,同步发展,形成具有特色的集养生、度假、休闲、体验、艺术创作、摄影于一体的创意农业示范区。大力推进农耕文化教育进校园,引导公众参与农业科普和农事体验。

  以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为契机,积极开发建设自然风光村、民俗农庄等综合性农业观光园,发展以花卉、瓜果、茶叶、水产等农产品为基础的乡村体验型、观光型休闲农业,实现农业产业、

  22

  农业文化与田园观光的相互融合,达到“抬头看画、低头看花、入户品茶、农家生活”休闲体验效果。

  (六)推进农业新型业态发展

  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精准农业,促进信息化与农业深度融合。

  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推进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惠农工程”,搭建“12316”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试点土地托管服务,开展代耕代种代收、大田托管、良种供应、统防统治、烘干储藏等市场化和专业化服务,完善农业应急管理系统建设。

  加快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在大田种植、设施园艺、生态种养、综合服务等领域选择建设一个标准化示范基地,示范带动农业物联网发展。

  开展农村产业+文化创意。引入科技、人文等元素,推动科技、人文等元素融入农业,发展创意农业,试办“农业嘉年华+智慧农业+休闲娱乐”发展模式,发展农田艺术景观、阳台农艺等创意农业。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租赁业务,积极探索农产品个性化定制服务、农业众筹等新型业态。

  三、推进工业与农业融合

  推进“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机制,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直接投资、参股经营、签订长期供销合同等方式建设标准化、规模化原料生产基地以及营销设施,带动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引导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发展,加强产业链整合和供应链管理。

  23

  支持东坡粮油、天意等龙头企业自建原料生产基地和订单生产基地,提高产品质量、市场竞争力。重点推行龙头企业通过租赁方式,与农民签订长期土地租赁合同,建设生产基地。出租土地的部分农民作为公司内设合作社的社员,承担着基地标准生产及产品加工等任务,在获得工资的同时又享受利益分红,企业、合作社与农户形成“资金共筹、利益均沾、积累共有、风险共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加强家庭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生产经营的合作,实现生产、加工、销售、品牌培育等环节的有机整合。

  四、培育多元化产业融合主体

  采取扶持培养、外部引入等方式,培育发展各类龙头企业、中小企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鼓励和支持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龙头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以及工商企业,发挥市场经营主体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鼓励新型经营主体探索融合模式,创新商业模式,培育知名品牌。探索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在农村产业融合中更好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

  力争到2020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面积占总承包耕地面积的70%以上,其中规模经营面积40%以上;农产品加工转化率80%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结带动农户占总农户数的50%以上。

  (一)培育发展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

  按照“生产有规模、产品有标牌、经营有场地、设施有配套、管理有制度”的要求,发展种植、养殖等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引导懂技术、善经营的农户和返乡农民工、个体工商户、农村经纪人通过流

  24

  转土地、扩大生产规模等多种方式,发展成为种养大户。对认定的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在新增农业补贴上给予倾斜。实行以奖代补,对达到一定规模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争取奖励倾斜。加强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的指导和服务,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支持农民创办小微型企业、家庭农场和生态农庄。引导科技创业者兴办家庭农场,支持生产经营大户向家庭农场过渡,重点引导符合条件的种养专业大户登记成为家庭农场,开展示范家庭农场创建活动。支持种养大户以资金、土地、技术等要素入股发展合作农场。引导合作农场将股份合作的土地进行规划整理,引进培养专业技术和专门生产经营管理人员,发展标准化、生态化、专业化生产。

  (二)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坚持规范与发展并重,立足当地资源,围绕特色优势农业产业、特色产业和生产性服务领域,以创建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县为目标,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全面推行管理规范化、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社务信息化、产品安全化、成员技能化、服务全程化“七化”建设,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内生动力和活力。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建设的指导、认证,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水平。

  鼓励农民兴办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等多元化、多类型合作社。鼓励农业企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以及农业科技人员、返乡农民工、个体工商户、农村经纪人等多元主体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加快培育、巩固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同时,引导其增强良种供应、农资购销、加工销售等方面服务功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积极推进“合作社+公司+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加快建立农

  25

  民专业合作社主导下的新型产业化模式。进一步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营规范力度,扶持发展几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培育土地流转服务型合作社为重点,支持各类村集体牵头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字号企业建立“基地+农户+合作社+企业”的共建共享模式,明确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工,完善利润分配机制,推广“保底收益+按股分红”分配方式,明确资本参与利润分配比例上限。

  深入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创建,分级建立示范社名录。鼓励引导同类型、同行业合作社之间或同产业合作社在生产、储藏、加工、销售等多环节发展联合社。逐步建立以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基础,联合社为龙头的系统化、规模化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体系。培育1-2个入社农户多、带动面广、服务功能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发展农产品加工、销售,拓展合作领域和服务内容。

  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大型连锁超市、城镇社区对接,实现“超市直采、产地直供”。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农产品加工、销售,鼓励家庭农场开展农产品直销。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理事长、经营管理人员、财会人员培训。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优先承担政府涉农项目,落实财政项目资金直接投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资产转交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持有和管护政策。引导土地流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

  到2020年,全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73个,其中创建国家级示范社2个,省级示范社5个。参加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户占全镇农户的70%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非成员农户1510户。

  (三)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按照做大总量、培育品牌、集群发展的方向,促进农产品加工型

  26

  龙头企业聚集发展。加大对市场前景好、规模大、带动辐射能力强的市级以上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提升经营水平。

  实施龙头带动战略,积极吸引国内外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到XX(农产品)工业园投资,着力培育规模大、技术新、外向型和核心竞争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的快速发展,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吸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在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多部门就业。

  推动龙头企业与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逐步形成农民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龙头”走、“龙头”跟着市场走的良性发展轨道。

  积极引进新装备、新技术,改造龙头企业,推动农产品加工向纵深发展,实现农产品多重转化增值。帮助东坡粮油集团做大做强,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鼓励支持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并购、收购、控股等方式做大做强。重点培育加工规模大、行业集中度高、产业链条长、产品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强、辐射带动面广的大型农业企业集团。鼓励有条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整合上市。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农业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合作参与产业化经营。引导农业企业向工业园集中。

  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围绕优质粮油种植、设施农业、畜禽养殖等优势特色产业,通过品牌嫁接、资本运作、产业延伸等方式,着力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的大企业。

  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电子商务和农业

  27

  社会化服务,并通过直接投资、参股经营、签订长期合同等方式,建设标准化和规模化的原料生产基地,带动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鼓励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实行强强联合,实现优势互补,形成湖北农业“走出去”企业联盟,提升农产品出口企业国际竞争力。

  到2020年,工业园区建成面积5.06平方公里,企业达到60家,其中: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5家,园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20亿元;园区加工企业实现达标排放,园区加工废弃物利用率达到98%以上,企业产品获得“三品一标”认证、省级以上名牌产品称号突破100个;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80%以上。

  (四)发展社会化服务组织

  按照“服务专业化、运作市场化”方向,培育多元化服务主体,发展专业化服务组织。强化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完善以钱养事,放活经营性服务,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进一步强化公益性职能,积极探索运用政府购买、定向委托、奖励补助、招投标等方式,支持服务组织开展病虫害统一防治、动物疫病防控、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测土配方施肥等农业社会化、专业化服务。

  大力培育种苗生产供应、农资购销(连锁)、农产品贮藏保鲜、加工销售、农机作业、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等经营性服务组织。引导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利用资本、技术优势,组建特色产业专业服务公司,为生产经营提供全程服务。引导农村实用人才、新型职业农民、大中专毕业生领办创办新型农业科技服务实体;引进外部专业服务公司,扶持本地创建专业技术协会,引导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多渠道提供生产经营服务。

  28

  (五)积极培养新型农民

  立足提升传统农民,培育“职业农民”,着力培育一批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的农民,推动农业经营主体职业化。探索建立农业从业准入机制,最大发挥农业资源效益,对热衷于从事农业生产的“老把式”进行了系统培训,提高新型经营主体的职业技能,使其成为“懂生产、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农业从业者素质,提升农业发展空间。

  大力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全面实施实名制“招标培训”、“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建立健全培训网络,创新培训方式,对全镇农民进行科技强化培训,建立210个科技示范户,努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扶持年轻人务农,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大“田间学校”建设力度,扶持有技能和经营能力的农民工返乡创业。

  (六)积极发展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

  鼓励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院校和科研院所成立产业联盟,利用行业协会开展标准制订、商业模式推介等工作,支持联盟成员通过共同研发、科技成果产业化、融资拆借、共有品牌、统一营销等方式,实现信息互通、优势互补。

  五、构建新型利益联结机制

  围绕股份合作、订单合同、服务协作、土地流转、人员聘用等利益联结模式,建立龙头企业与农户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健全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

  29

  (一)推广订单协作型利益联结

  探索普通农户与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合作社以及龙头企业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创新不同经营主体联合与合作的新模式。

  建立订单农业信用体系。在优质水稻基地和特色养殖基地打造标准化订单示范基地,开展基地备案、有机认定认证、订单销售、统一防治、生物农药、专用有机肥技术推广示范等。鼓励工商资本、产业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普通农户签订保护价收购合同或者高于市场价收购合同,形成稳定购销关系,按收购量对农户进行利润返还或二次结算,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户直接受益、均衡受益。支持龙头企业协助订单农户申请封闭贷款,提供信用贷款。鼓励龙头企业为农户提供贷款担保,发挥财政撬动金融资本作用,促进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对龙头企业为农户提供贷款担保的,镇政府积极争取项目“以奖代补”政策给予奖励或补助。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技术、管理优势,通过统一安排种植计划、统一供应种苗、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植保、统一质量标准和包装、统一加工和对外销售等,与订单农户全产业链连接。

  鼓励农产品产销合作,建立技术开发、生产标准和质量追溯体系,打造联合品牌,实现利益共享。

  (二)健全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

  探索将国家相关扶持政策与利益联结机制相挂钩,强化龙头企业联农带农激励机制。围绕股份合作、订单合同、服务协作、土地流转等利益联结模式,引导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农户密切合作。

  30

  推广“企业+合作社”发展模式,鼓励龙头企业创办、领办或入股合作组织。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兴办龙头企业,或合作社、农户利用土地承包经营权、产品、技术、资金等要素入股龙头企业,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的分配方式,实现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深度融合。

  支持龙头企业向订单农户统一提供良种、技术和社会化服务,倡导龙头企业发展利益兜底、利润返还、收益分成、一体化经营等模式,试行农产品原料收购价格与制成品销售价格挂钩联动、价款二次结算等办法,承担更多自然和市场风险,与生产者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同担的机制。

  (三)发展股份合作型利益联结

  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推广股份合作方式,探索形成以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入股的股份合作社、股份合作制企业利润分配机制,切实保障土地经营权入股部分的收益。

  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粮食、地上附着物、机械、仓库等资产要素入股,入股土地等资产由合作社统一经营,资产股份化、土地股权化,收益分配采取“保底分红+二次浮动分红+合作社提留”的利润分配方式,实现合作社与农户紧密连接。培育土地托管合作社,由农户和村集体签订土地委托流转协议后将土地交付村集体,村集体再将统一流转来的整片土地流转给其他从事农业生产的新型经营主体,村集体支付农户土地流转费用。

  结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鼓励将财政资金投入农业农村形成的经营性资产,通过股权量化到户,让集体(合作)经济组织成员长期分享资产收益。

  31

  建立农业技术开发、农产品生产标准体系和上下游连接的质量追溯体系。鼓励通过交叉持股、联合研发、交互许可、供应商契约等方式结成利益共同体。依托龙头企业或行业协会,联合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设立共同营销基金,专项用于农产品销售推介、品牌运作和出口服务。推进官产学研合作,打造政府、企业和研发队伍三方利益联结机制,培育以企业为主导的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允许农业科研人员以科技成果分享产业融合利益。

  (四)建立风险防范机制

  稳定土地流转关系,推广实物计租货币结算、租金动态调整等计价方式。

  引导建立土地流转、订单农业等风险保障金制度,并探索与农业保险、担保相结合,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推行涉农合同示范文本,规范合同内容,加强土地流转、订单等合同履约监督,建立健全纠纷调解仲裁体系,保护双方合法权益。

  规范工商资本租赁农地行为,建立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分级备案制度。

  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建立以农民自身为主导作用的、更具市场竞争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摆脱对农业龙头企业的依赖,为农民自身谋得更加优厚的经济收益和社会待遇。

  推进农业产业链风险管理,逐步建立产业融合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制度,强化龙头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支持龙头企业为土地流转农户提供技能培训、就业岗位和社会保障。探索成立农业风险咨询公司,设立政府作为出资主体和企业、专业合作组织与其他主体为补充的农业风险基金,统筹用于土地流转、涉农贷款等风险防范。

  32

  注重培养农民公民意识和契约精神,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契约意识,采用表彰、奖励和乡土文化宣传等方式,努力培育农村各类经营主体的守约光荣、违约可耻的契约意识。鼓励制定适合农村特点的信用评级方法体系,实施守失信奖惩机制,支持各经营主体依法维护契约权威,逐步与农户形成相对稳定、合理的购销关系。

  (五)促进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相互之间利益的紧密联结

  强化政策扶持,促进规范发展,不断创新农业产业链组织形式和利益联结机制。

  以尊重农民的参与意愿为基础,引导企业针对不同生产规模、能力水平的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多层次、差异化的利益联结机制。支持合作方式多样化,要求企业给予农户返利与风险保障,允许农户自主选择不同层次合作模式。

  引导龙头企业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共同投资生产设施等方式创办或入股合作组织,深化与农户的合作关系。鼓励龙头企业根据需求建立供种、技术指导、用药、施肥、收购等统一服务机制,为农户提供专业化服务。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桥梁、纽带作用。

  通过土地流转、股份合作、公司+基地+农户等方式打造利益共同体、打造统一品牌,形成联系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共同开拓市场。

  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实行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推进农、田、林、网、渠、路综合治理改造。对杜家寨村、刘家冲村、九家咀村、

  33

  花园咀村、沙河图村、戴家湾村、官坳村、三甲店村、百福寺村、曹家河村、XX村、官塘角村等10个行政村的土地进行平整,建设农田水利设施、田间道路。到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09万亩,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改善物流基础设施。将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纳入城乡建设规划,逐步健全镇、村物流节点为支撑的农村物流网络体系。完善XX(农产品)工业园基础设施,实施XX(农产品)工业园二期建设项目,完善园区给排水、电、路、绿化、硬化、亮化、网络等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园区承载能力,拓展园区服务功能。通过项目带动、投资拉动、服务联动,在XX(农产品)工业园布局金融服务、商务会展、餐饮娱乐、科研创意等服务业。

  3、建设美丽乡村。以环境优美、农民富裕、民风和顺为目标,实施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美丽村庄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文明村创建,构建充满活力、富有特色、宜居宜业的美丽村庄。选择1~2村为重点,按照“布局美、环境美、建筑美、生活美”的要求,完善村镇体系规划和村庄规划,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公共设施建设水平,打造一批文化浓郁的“美丽乡村”,促进传统农村向现代农村转型。

  4.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水电路、信息等基础设施城乡联网、共建共享。合理布局教育、医疗、文化、旅游、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宜居宜业水平。搭建农村综合性信息化服务平台,提供电子商务、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业物联网、价格信息、公共营销等服务。

  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建设持续健康和环境友好的新农村。

  34

  完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形成5个自然环境优美、休闲设施齐全的“农家乐”和能够留得住“乡愁”的自驾游营地。

  七、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

  坚持中心带动、分区发展、推进镇村合理分工、协同发展,构建以镇区为中心,镇村一体发展的城镇体系。

  加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效衔接,完善产业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结合农业多功能性的实际需求,加快农村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硬环境,逐步将XX地区建成具有生态、旅游、休闲、教育、科普等多种服务功能,重点发展观光采摘、特色美食、旅游休闲、农产品加工等,融城镇化、工业和现代服务农业为一体,拓展发展空间,提升核心竞争力。通过第三产业带动二、一产业的发展。

  规划镇域内产业布局,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机结合,引导二三产业向工业园集中,形成产业集聚优势,提高综合竞争力和企业经济效益,探索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强化产业支撑,以园区为载体,以企业为龙头,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依托XX(农产品)工业园,以农产品提质增效为基础,以现代生物、信息和装备技术为支撑,按照企业集中、要素集聚、产业集群、经营集约的要求,加强XX(农产品)工业园建设;通过优化配置各类加工要素,将原料基地、加工企业、物流配送、市场营销等环节首尾相连、上下衔接、一体推进,实现集约化、标准化、高效化生产,使企业共享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分工协作效应。

  通过规划引导,加强批发市场、商贸物流、零售网点建设,引进

  35

  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开拓农村商品零售市场,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充分发挥特色小城镇在联结城乡、辐射农村、扩大就业和促进农村产业融合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吸纳农业转移人口的能力。实现产业发展和人口集聚相互促进、融合发展。到2020年,镇域形成“123”的城乡空间结构。

  一主:镇区综合发展中心。重点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流通和综合服务,打造就业吸纳、设施完善的宜居城镇。

  两翼:Y字形南北两翼,人口沿两翼带状适度集聚。三区:北部农旅互促发展示范区:乡村与景区多点联动,农旅互促,以乡村就地城镇化为主。中部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以产业集聚拉动国道318沿线建设,以沿线集中城镇化促进产业园的发展。南部高效农业示范区:主要发展规模化农业种植,逐步集中式的适度城镇化。

  等级综合型农旅型农业型

  名称

  镇区

  XX磨石山官塘角沙河图

  薛坳花园咀戴家湾紫金庄刘家冲三甲店祁家墩桥子畈樊家楼

  镇域居民点功能发展引导一览表

  职能发展引导镇域综合服务中心,以社会服务、商贸、特色农产品加工、纺织服装、信息咨询等产业为主。以纺织服装、社会服务、商贸、社区服务为主以服装纺织、社会服务、商贸、社区服务为主以服装纺织、社会服务、商贸、社区服务为主以特色农产品加工、社会服务、商贸物流、社区服务为主以特色农产品加工、社会服务、社区服务为主以特色农产品加工、社会服务、商贸物流、社区服务为主发展红色观光旅游,建设油茶、花生种植基地。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建设林禽种养基地。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建设林药种植和水产养殖基地。发展规模农业种养基地发展规模农业种养基地发展规模农业种养基地、循环养殖基地发展规模农业种养基地

  36

  等级

  名称烽火山大路岗

  官坳百福寺

  马岗九家咀曹家河杜家寨

  职能发展引导发展规模农业种养基地发展规模农业种养基地、循环养殖基地发展油茶、金银花种植基地发展有机蔬果种植基地发展油茶、经济林种植基地发展油茶、经济林种植基地发展花生种植基地发展有机蔬菜、林药种植基地

  37

  第四章机制创新

  一、创新产业融合投融资机制

  按照企业主导、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产业融合投融资体制。

  1、探索新型农村金融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将网点和业务向基层延伸,引导互联网金融、移动金融在农村规范发展,发展适合农村特点和需求的各种微型金融。

  推动金融便民服务站和行政村金融便民服务点的建设,支持金融便民服务站与金融机构和担保公司对接,与政府参股设立的担保公司合作,承担贷款担保业务。

  支持各类新型金融组织,发展农村普惠金融,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支持设立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融资租赁等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加大对产业经营主体金融支持力度。

  2、搭建农村投融资平台。由政府出资成立农业发展投资公司,由公司承担融合使用财政支农资金和政府其它涉农资金,通过贷款贴息、委托贷款等多种方式,为产业融合发展搭建融资平台,引导大量金融资源投入农村产业。

  3、创新信贷产品。鼓励开展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融资租赁业务。

  试点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农产品动产浮动抵押贷款和大型农机具融资租赁,出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房屋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直接抵押融资方案。积极推动涉农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资产证券化等方式融资。

  38

  4、创新财政金融支农方式。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通过政府补贴、市场化运作方式,主动牵线搭桥,引导和鼓励企业、农民参加政策性保险。采取试点实验方式,扩大农业保险险种和覆盖面,拓宽农业保险保单质押范围,支持范围由畜禽养殖、水产养殖扩大至种植业。引进农业商业性保险,引入保险、担保双重增信机制,覆盖更多有融资需求的农户。

  综合运用奖励、补助、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金融机构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推广产业链金融模式,加大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信贷支持。

  5、挖掘农村资源资产资金的潜力。以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带动农村投融资机制的创新,充分挖掘农村资源资产资金的潜力。探索通过“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把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农村资源、资金优化用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二、积极推进农业规模经营

  积极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在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推进“三权分离、虚拟地块、两次流转、合理收益”确权不确界的土地流转新模式,着力推进土地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构建新型龙头企业、合作经济、家庭农场、专业大户、职业农民联合发展的经营模式,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培育农民土地股份合作社,探索在土地确权到户的基础上,将农户的承包土地折股量化,引导农民以承包地入股组建专业合作社,让合作社自身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从事农业生产的农业企业,从而使农户成为企业的主人(所有者),实现农业的规模经营,促进现代农业的

  39

  发展。引导农民以承包地入股到现代化水平更高、效益更优的农业企业中,经营所得收益按股分配。

  依法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推广土地委托流转、股份合作流转等方式,建立土地信托、土地托管等服务模式,根据产业融合的需要,对流转土地集中管理和运营。

  抓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的完善工作,用契约形式保障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合理收益,降低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对耕地“欲丢还留”的顾虑。同时,用合同明确合理的流转期限,保障受让土地承包权的经营主体有充足的经营期。鼓励耕地土地向种植大户、家庭农场流动。鼓励农户连片种植,引导发展合伙制农村产业组织。对受让土地大户进行扶持,减少经营风险,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参与规模经营。

  建立土地流转奖励机制,建设全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进一步加强全镇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体制和机制建设,促进土地承包经营的信息化,到2020年确保全镇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5万亩以上。

  三、进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扎实开展林权确权和宅基地确权,建设房地一体的农村不动产登记体系。

  推进进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农民和村集体权益的前提下,将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确权之外的集体土地、资产和资源,折股量化到户,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社区股份合作社等新型集体经济组织,让农户对集体资产产权长久化、定量化享有,使农户变股东,长期分享集体资产收益权。

  40

  在产权明晰、量化的基础上,推动农户承包的土地资源变资产,再通过交易、投资,变资产为资本。探索“农业合作联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形式,促进农村承包土地以出租、入股、转让等形式流转,实现从资源到资产再到资本的转化。选择2至3个具备条件的村,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整村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中、长期流转,使转让和受让土地双方权益长久的保障。

  鼓励村集体利用村内各类资产和独有的产业优势,与市场主体合资创办特色企业,实现资产到资本的直接转化。

  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等产权纳入市场公开交易,完善农村产权交易机制和金融服务。

  四、加快构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框架

  认真贯彻落实国办发〔2015〕93号文件,大力引进企业和项目,发展农村产业融合。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实施差异化的土地优惠、科技创新和人才保障政策。

  加大政府资金引导力度,积极争取国家、省对农村产业发展的各项扶持资金,统筹安排,捆绑使用,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支持和引导作用,为示范建设提供财力保证;县上每年安排一定金额的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扶持镇、村基础配套设施、技术推广、质量检查、追溯体系建设、市场营销、品牌创建等方面;对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投保信用保险给与扶持,对企业参加境内外综合展会和知名品牌展览会予以补助。

  加强各部门在涉农投资安排、规划编制、项目审核、投资计划编

  41

  制下达、项目组织实施等环节的沟通和衔接,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投入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建立整合项目联席会议制度,按照“渠道不变、用途不改、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对于争取到的与农业产业化工程建设与发展相关的项目资金,在不违反项目管理办法和上级政策的前提下,实行统筹安排,捆绑使用,集中建设一批标准高、带动能力强的优质农业产业基地。

  积极探索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设立基金、贷款贴息等方式,带动社会资本投向农村产业融合领域。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和各类服务组织参与农产品主产区建设,进一步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广泛吸引民间资金投入,形成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产业开发投资机制。

  全面落实农产品初加工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落实小微企业税收扶持政策,支持“互联网+现代农业”等新型业态和商业模式发展。

  制定产业融合的标准化建设体系,开展对涉农企业家和农民的技能培训,提高农企业家和农民的产业融合能力。

  积极与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大专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吸取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为示范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和技术支撑。

  五、大力引入工商资本

  按照18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向农业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支持工商资本或社会资本进入农业的产前领域(提供农业投入品),产中领域(提供农业技术服务)以及产后的流通及加工领域,采取“公司(企业)+农户、”“公司(企业)+基地+农户”、“订单农业”等模式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42

  鼓励工商资本创建加工型、流通型、服务型等各类农业龙头企业,制定优惠政策给予工商资本扶持。推行农业政策性保险,不断扩大险种范围,解决工商资本投资承受“双重”风险的后顾之忧。积极探索为工商资本提供贴息、创业资本方式,解决农业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

  贯彻《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发改农经〔2016〕2574号),拓宽社会资本参与现代农业建设的领域和范围,重点支持社会资本开展高标准农田、种子工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及追溯体系、动植物保护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规模化大型沼气、农业资源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项目;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物联网与信息化、农产品批发市场、旅游休闲农业发展。

  支持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重点发展种苗繁育、农技推广、农产品加工、产品销售、物流运输、投入品生产等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农业企业。

  支持各类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进入农户家庭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干不了或干不好的农业生产环节和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利用开发农村“四荒”(荒山、荒沟、荒丘、荒滩)资源,开展农业环境治理、农田水利建设和生态修复,并和农户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对社会资本投资建设连片面积达到一定规模的高标准农田、生态公益林等,允许在符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的前提下,利用一定比例的土地开展观光和休闲度假旅游、加工流通等经营活动

  43

  向社会资本全面开放,商业化运营的农村服务业。探索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发挥开发性金融作用,加大过桥贷款、专项建设基金、抵押担保贷款等投放力度。积极支持外商投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探索产业融合商业运营模式。努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将商业运营的理念引入农业,探索多种方式商业化运营农村加工业和服务业,鼓励向社会资本全面开放。

  鼓励从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工商企业优先聘用流转出土地的农民,为其提供技能培训、就业岗位和社会保障。

  引导工商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带动农户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管理水平。

  完善龙头企业认定监测制度,实行动态管理,逐步建立社会责任报告制度。强化龙头企业联农带农激励机制,将国家和省级相关扶持政策与利益联结机制相挂钩。

  44

  第五章重点建设项目

  一、农业建设项目

  (一)农业基地建设

  XX地区百庙河河道综合治理项目。百庙河流域的刘家冲、百福寺、曹河、官塘角、花园咀、沙河图、樊家楼、磨石山、桥子畈、祁家墩等10个村全长11.8km的河段;戴家湾、马岗、紫金庄、薛坳、沙河图等5个村6km戴沙河段;刘冲、九家咀、官坳、戴湾等4个村百里长渠7km的渠段进行清淤疏浚、岸线修整、防洪通道硬化、堤身护砌加固及防渗处理、植被绿化等建设,并完成整治河道防洪排涝配套工程建设。

  XX地区百沙河片区综合治理工程。连接沙图河、花园咀、官塘角、曹家河等村道路2500米,从陈家墩村到总路咀镇瓦土库村乡道长3000米,桥3座,周庄塘堰整治面积65亩,建连接曹家河村、杜家寨村、瓦土库村、总路咀村等四个的排水渠长1600米,接官塘角村排水渠800米,周庄道路1号排水渠1100米,周庄大塘灌溉水渠400米,花园咀村到沙河图村段水渠长2500米,王家大山灌溉渠官塘角村到曹家河村段,长2500米,建设泵站3处。

  百里长渠维修改造。杜家寨、百福寺、刘家冲、九家咀、官坳、戴湾、马岗、薛坳等8个村,约35km,建设内容包括清淤疏浚、岸线修整、防洪通道硬化、堤身护砌加固及防渗处理、植被绿化等工程,并完成整治河道防洪排涝配套工程建设。

  高标准基本农田改造。杜家寨村、刘家冲村、九家咀村、花园咀村、沙河图村、戴家湾村、官坳村、三甲店村、百福寺村、曹家河村、

  45

  XX村、官塘角村等10个行政村的土地整理、农田水利设施维修改造、土壤改良、田间道路维修、排水沟疏浚、水闸加固、农桥加固、泵站加固、塘堰加固。

  精品高效粮油示范基地。桥子畈、大路岗、樊家楼、祁家墩、烽火山一带。

  花生种植示范基地。官塘角、花园咀、曹家湾、戴家湾一带。油茶、林果基地建设。包括荒山治理、排水沟建设、山间道路建设、果树种植、油茶种植等。官坳、戴家湾一带。林药基地。刘家冲水产养殖项目建设。建设水产养殖基地,使基地形成鱼池改造,进排水分离,沟、桥、涵闸、道路等配套设施齐全的基地格局;建成环境优良、产量稳定的标准化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刘家冲。标准化养猪场建设。建设内容包括场地征用、厂房建设、猪舍建设、服务设施、污水处理、场地硬化、供排水设施、卫生防疫、垃圾处理等。标准化养鸡场建设。建设内容包括场地征用、厂房建设、鸡舍建设、服务设施、污水处理、场地硬化、供排水设施、卫生防疫、垃圾处理等。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项目。包括房屋建设、设备购置、人员配备、车辆配置等。

  (二)农业与旅游结合建设

  XX县谷阳生态农业示范园建设项目:地点在樊家楼村,项目规划面积450亩,总投资2600万元。主营园林花卉苗木种植、农家乐,农业体验(种植体验、采摘体验)、农业观光休闲等。

  46

  以戴家湾、紫金庄、刘家冲为中心建设旅游休闲度假中心XX(农产品)工业园的桑葚种植及果品深加工基地观光园等示范点。马岗艺术绿化苗园。胜攀生态农业千亩荷花观赏园。包括基地建设、游客步道、休息亭、观景台、餐厅、给排水、供电设施。豪美家庭农场景观绿化苗木园。包括基地建设、游客步道、休息亭、观景台、餐厅、给排水、供电设施。特色水果采摘观赏园。是以种植桑葚、蓝莓、葡萄等特色水果,打造成集休闲、观光、采摘、旅游于一体的生态采摘园。建设内容包括基地建设、果树栽培、游客步道、休息亭、观景台、餐厅、给排水、供电设施。茂峰复合循环型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基地建设、茶树种植、茶油加工、游客步道、休息亭、给排水、供电设施。周庄生态农业园。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基地建设、水产养殖、休闲垂钓、水上娱乐、农耕体验、游客步道、休息亭、观景台、餐厅、防洪排涝设施、供水供电设施。创意农业体验园。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基地造型、园艺景观、农耕体验、游客步道、休息亭、观景台、农炊体验、餐厅、公共厕所、停车场、供水供电设施。

  (三)农业与文化产业结合建设

  农耕文化民俗文化产业园。建立二十四节气、十二生肖、农耕谚语等主要元素的文化墙、文化广场。建设内容包括场地建设、展示馆建设、农耕体验园、道路建设、场区绿化、文化活动设施、公共厕所、

  47

  停车场。

  (四)农业新型业态建设“12316”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农村电商平台及电子商务村级服务站工程。大田种植、生态种养、综合服务等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基地。

  二、景点景区建设项目

  1、XX地区特色文物遗迹修复项目修复方本仁庄园、白石书院、万寿寺、百福寺、九姑井等古迹,建设内容包括建筑物维修、环境整治、场地绿化、进场道路、停车场、公共厕所、给排水、室外照明等。2、XX地区人文传说景点开发项目开发周庄、紫金庄、贵子冲、磨石山、九家咀、沙河图等景点,建设内容包括场地征用、环境整治、景点建设、场地绿化、进场道路、停车场、公共厕所、给排水、室外照明等。3、XX地区自然景点开发项目开发建设鹅公包、神仙寨、白羊山、烽火八景、狮子口、桃花洞等自然景点,建设内容包括场地征用、环境整治、景点建设、场地绿化、步行道建设、公共厕所、给排水等。大兴休闲养生山庄。建设内容包括土地征用、客房及餐饮用房建设、娱乐设施、文化广场、水景建设、景观工程、区内道路。特色美食街。建设内容包括园林仿古街道建设、道路硬化绿化、文化广场、供水供电设施、污水处理等。

  48

  三、农产品加工建设项目

  东坡粮油100吨/日胚芽米深如工生产线技术改造。麦香面条有限公司项目。马健纯生食品有限公司。玉龙油脂有限公司。龙康食品包装有限公司。

  四、商贸物流建设项目

  团香农业1万吨粮食仓储设施;东坡粮油2万吨粮食仓储及物流配送设施XX县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

  五、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1、水厂在刘家冲水库新建一座水厂,水源为刘家冲水库及牛车车水库。供水范围为全镇域。水厂出水采用重力和压力两套供水系统,利用重力向镇区及南部村庄供水。利用水泵压力向北部刘家冲、官坳、杜家寨、九家咀供水。水厂设计规模1.6万吨/日,占地面积1公顷。2、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在镇区以南百庙河下游新建一座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远期为0.7万吨/日。占地面积按远期规模控制,约1.5公顷。污水处理率远期达到100%。采处理后出水达到一级B标准后排入百庙河。对农村根据实际情况建设氧化塘、人工湿地等污水处理设施。3、环卫工程根据“村收集、镇转移、县处理”的原则,垃圾收运以二次转运

  49

  为主,在镇区设置两座垃圾中转站,将XX地区的生活垃圾送往XX县垃圾处理场统一处理。

  农村垃圾按有机垃圾、无机垃圾和有毒有害垃圾投放到村里统一设置的垃圾收集点,分类收集。收集点的垃圾由人力车分类汇集到垃圾转运点,由小型农用车按分类运往镇区垃圾转运站,由大吨位垃圾转运车运往XX垃圾处理场。有机垃圾运往各村的沼气发酵池综合处理利用。配置环卫车辆5台、建环卫停车场750平方米、大型垃圾转运站1座、公厕10处、车辆清洗站1座。

  4、燃气工程规划XX地区气源以天然气为主,液化石油气为辅。建设镇区天然气干管采用中压A一级系统,设计压力0.4兆帕。5、消防站在镇区新建一座一级普通消防站。每座占地面积0.4公顷,各配备消防人员30人,消防车5辆。6、镇区道路工程为减少过境交通与镇区交通的相互干扰,在镇区南侧规划建设南外环,在镇区北侧规划建设北外环。建设由2号路、6号路、10号路、13号路、26号路组成“五纵”干道,由15号路(北外环)、19号路(现G318国道)、30号路、31号路(南外环)组成“四横”干道。结合3号路、4号路、8号路滨水空间,建设人行步道。7、客车站新建客运站一处,占地面积1.53公顷。在高速公路出入口附近新建货运站场一处,占地2.18公顷。

  50

  8、停车场分别在行政中心、居住区、大型公建附近设置4处公共停车场,总用地面积1.66公顷。9、商业商务工程在镇西工业新区和老镇区建设商贸、金融、宾馆、餐饮服务等设施。各居住组群内按规范配套布置商业服务设施。在高速公路连接线出入口地区建设商务区,主要为工业园产业发展提供金融商务、研发设计、培训营销、贸易咨询等生产性服务。10、文化设施分别在老镇区老318国道附近和镇西工业新区综合服务中心内架设镇级文化中心。内设置科技馆、图书馆、文化宫、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之家、青少年之家等设施。11、教育设施在全镇域内统一规划教育机构的数量和布局虑,在镇区南部和西部新建两所小学;扩建改造XX中学。12、医疗卫生工程配套建设社区级医疗、防疫和保健中心,改造扩建镇区的中心卫生院。13、社会福利工程将镇福利院改造扩建为福利中心,建设福利院、养老院、孤儿院等设施。14、镇区绿地系统规划远期2030年人均公共绿地大于8平方米,镇区绿地率为35%,绿化覆盖率为40%。

  51

  ①公园。在镇区内布置两处公园。镇东XX公园:位于老镇区新老318国道交汇处,面积约1.47公顷,以游乐、休闲和娱乐功能为主。镇西白果湾公园:对白果湾自然山体进行改造作为公园绿地,面积约5.76公顷,结合山体布置休憩、游乐设施,建设以自然山体为主的综合性公园。②街头绿地。在镇区入口、高速出入口等节点处布局街头绿地公园,在新318国道两侧控制20米的街旁绿带。沿500KV高压走廊控制70米的绿化带。工业用地与其他用地之间控制10~20米的防护绿带。15、镇区景观廊道:在油河港、百庙河、戴沙河滨水廊道,河渠周边规划20米宽以上的绿地。景观带:沿高速公路连接线两侧布置防护绿化带,沿新318国道以二、三产业布置建筑景观。功能景观风貌区:规划形成镇西、镇东现代产业景观风貌区和老镇、镇西综合服务景观风貌区。景观节点:在镇区东西入口处、镇政府、高速公路出入口、白果湾公园、镇东公园等设置六处城镇门户景观节点。

  六、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

  建设沙河图、XX、磨石山、官塘角、花园咀、薛坳等6个城镇型新社区,建设桥子畈、戴家湾、官坳、百福寺、刘家冲等5个农村中型社区,建设曹家河、杜家寨、九家咀、马岗、紫金庄、凡家楼、三甲店、烽火山、祁家墩、大路岗等10个农村小型社区。

  公共设施分别按照城镇型、中型、小型社区标准,配套建设社区

  52

  行政管理及社区综合服务服务中心、礼堂及场地、卫生室、养老院、民福院、治安联防站、托儿所、幼儿园、小学、文化活动中心、小型图书馆、全民健身设施、农贸市场、食品加工点、餐饮、社区超市、邮政、储蓄等代办点、垃圾收集点、公厕、公交点、配电房、小型污水处理站。

  53

  表5-1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重点建设项目表

  序项目名称

  号

  建设规模及内容

  建设地点

  投资总额(万元)

  一农业建设

  101608

  百庙河流域的刘家冲、百福寺、曹河、官塘角、花园咀、沙河图、樊家楼、磨石

  XX地区百庙河河道

  XX地区百庙河流域河

  1

  山、桥子畈、祁家墩等10个村全长13.5km的河段。建设内容包括清淤疏浚、内

  综合治理项目

  (渠)段

  岸硬化、防洪通道硬化、堤身护砌加固及防渗处理、植被绿化等工程。

  3780

  戴家湾、马岗、紫金庄、薛坳、沙河图等5个村6.3km戴沙河段。建设内容包括

  XX地区白沙河河道

  XX地区戴家湾、马岗、紫

  2

  清淤疏浚、内岸硬化、防洪通道硬化、堤身护砌加固及防渗处理、植被绿化等工

  1638

  综合治理项目

  金庄、薛坳、沙河图

  程。

  杜家寨、百福寺、刘家冲、九家咀、官坳、戴湾、马岗、薛坳等8个村,约35km,杜家寨、百福寺、刘家冲、

  3

  百里长渠维修改造建设内容包括清淤疏浚、岸线修整、防洪通道硬化、堤身护砌加固及防渗处理、九家咀、官坳、戴湾、马

  2275

  植被绿化等工程,并完成整治河道防洪排涝配套工程建设。

  岗、薛坳

  杜家寨村、刘家冲村、九

  杜家寨村、刘家冲村、九家咀村、花园咀村、沙河图村、戴家湾村、官坳村、三家咀村、花园咀村、沙河

  甲店村、百福寺村、曹家河村、XX村、官塘角村等10个行政村的土地整理、农田图村、戴家湾村、官坳村、

  4高标准基本农田改造

  7500

  水利设施维修改造、土壤改良、田间道路维修、排水沟疏浚、水闸加固、农桥加三甲店村、百福寺村、曹

  固、泵站加固、塘堰加固。

  家河村、XX村、官塘角村

  等

  备注政府投资政府投资政府投资

  政府投资

  54

  精品高效粮油示范基5

  地

  桥子畈、大路岗、樊家楼、祁家墩、烽火山一带。

  1500

  6

  花生种植示范基地

  官塘角、花园咀、曹家湾、

  600戴家湾。

  油茶、林果基地建设。包括荒山治理、排水沟建设、山间道路建设、果树种植、7油茶、林果基地建设

  油茶种植等。

  2550

  8

  林药基地

  刘家冲

  3100

  建设水产养殖基地,使基地形成鱼池改造,进排水分离,沟、桥、涵闸、道路等

  9

  水产养殖项目建设配套设施齐全的基地格局;建成环境优良、产量稳定的标准化生态健康养殖示范

  基地。

  10标准化养猪场建设

  建设内容包括场地征用、厂房建设、猪舍建设、服务设施、污水处理、场地硬化、供排水设施、卫生防疫、垃圾处理等。

  11标准化养鸡场建设

  建设内容包括场地征用、厂房建设、鸡舍建设、服务设施、污水处理、场地硬化、供排水设施、卫生防疫、垃圾处理等。

  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

  12

  包括房屋建设、设备购置、人员配备、车辆配置等。

  台项目

  XX县谷阳生态农业项目规划面积450亩,总投资2600万元。主营园林花卉苗木种植、农家乐,农

  13

  樊家楼村,

  示范园

  业体验(种植体验、采摘体验)、农业观光休闲等。

  胜攀生态农业千亩荷

  14

  包括基地建设、游客步道、休息亭、观景台、餐厅、给排水、供电设施。

  花观赏园

  戴家湾

  156082502975

  2027005000

  政府及社会资本合作

  政府及社会资本合作

  政府及社会资本合作

  政府及社会资本合作

  社会资本投资

  社会资本投资

  社会资本投资

  政府投资

  社会资本投资

  社会资本投资

  55

  豪美家庭农场景观绿

  15

  包括基地建设、游客步道、休息亭、观景台、餐厅、给排水、供电设施。

  化苗木园

  以种植桑葚、蓝莓、葡萄等特色水果,打造成集休闲、观光、采摘、旅游于一体

  16特色水果采摘观赏园的生态采摘园。建设内容包括基地建设、果树栽培、游客步道、休息亭、观景台、

  餐厅、给排水、供电设施。

  茂峰复合循环型现代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基地建设、茶树种植、茶油加工、游客步道、休息亭、给排水、17

  生态农业产业化

  供电设施。

  18周庄生态农业园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基地建设、水产养殖、休闲垂钓、水上娱乐、农耕体验、游客步道、休息亭、观景台、餐厅、防洪排涝设施、供水供电设施。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基地造型、园艺景观、农耕体验、游客步道、休息亭、观景台、

  19创意农业体验园

  农炊体验、餐厅、公共厕所、停车场、供水供电设施。

  建立二十四节气、十二生肖、农耕谚语等主要元素的文化墙、文化广场。建设内

  农耕文化民俗文化产

  20

  容包括场地建设、展示馆建设、农耕体验园、道路建设、场区绿化、文化活动设

  业园

  施、公共厕所、停车场。

  农村电商平台及电子21

  商务村级服务站工程

  大田种植、生态种养、

  22综合服务等农业物联

  网示范应用基地

  二、景点景区建设

  56

  1500

  社会资本投资

  1200

  社会资本投资

  24000社会资本投资24000社会资本投资

  3000

  社会资本投资

  3500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

  政府和社会资460

  本合作

  政府和社会资500

  本合作

  30680

  修复方本仁庄园、白石书院、万寿寺、百福寺、九姑井等古迹,建设内容包括建

  XX地区特色文物遗

  23

  筑物维修、环境整治、场地绿化、进场道路、停车场、公共厕所、给排水、室外

  迹修复项目

  照明等。

  开发周庄、紫金庄、贵子冲、磨石山、九家咀、沙河图等景点,建设内容包括场

  XX地区人文传说景

  24

  地征用、环境整治、景点建设、场地绿化、进场道路、停车场、公共厕所、给排

  点开发项目

  水、室外照明等。

  开发建设鹅公包、神仙寨、白羊山、烽火八景、狮子口、桃花洞等自然景点,建

  XX地区自然景点开

  25

  设内容包括场地征用、环境整治、景点建设、场地绿化、步行道建设、公共厕所、

  发项目

  给排水等。

  26大兴休闲养生山庄

  建设内容包括土地征用、客房及餐饮用房建设、娱乐设施、文化广场、水景建设、景观工程、区内道路。

  27特色美食街三农产品加工项目

  建设内容包括园林仿古街道建设、道路硬化绿化、文化广场、供水供电设施、污水处理等。

  东坡粮油100吨/日28胚芽米深加工生产线改造东坡粮油集团胚芽米深加工生产线,扩大该生产线的加工能力。

  技术改造项目

  XX(农产品)工业园

  麦香面条有限公司项29

  目

  马健纯生食品有限公30

  司

  2320

  社会资本投资

  10160社会资本投资

  7700

  社会资本投资

  6000

  社会资本投资

  450088000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

  10000

  社会资本投资

  22500

  社会资本投资

  18000

  社会资本投资

  57

  玉龙油脂有限公司项31

  目

  龙康食品包装有限公32

  司项目

  四商贸物流建设项目

  团香农业1万吨粮食

  33

  建设1万吨的团香农业粮食仓储设施。

  仓储设施

  XX(农产品)物流园

  东坡粮油2万吨粮食

  34

  为东坡粮油集团建设一个2万吨粮食的仓储及物流配送设施

  仓储及物流配送设施

  XX县特色农产品电子

  35

  打造一个XX县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

  商务平台

  五公共基础设施

  36刘家冲水厂工程

  在刘家冲水库新建一座水厂,水源为刘家冲水库及牛车车水库。供水范围为全镇

  域。水厂出水采用重力和压力两套供水系统,利用重力向镇区及南部村庄供水。刘家冲村

  利用水泵压力向北部刘家冲、官坳、杜家寨、九家咀供水。水厂设计规模1.6万

  吨/日,占地面积1公顷。

  37污水处理厂及管网38环卫工程

  在镇区以南百庙河下游新建一座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远期为0.7万吨/日。占地

  面积按远期规模控制,约1.5公顷。污水处理率远期达到100%。采处理后出水达百庙河下游

  到一级B标准后排入百庙河。对农村根据实际情况建设氧化塘、人工湿地等污水处

  理设施。

  根据“村收集、镇转移、县处理”的原则,垃圾收运以二次转运为主,在镇区设XX地区镇区

  22500

  社会资本投资

  15000

  社会资本投资

  15100

  5000

  社会资本投资

  10000

  社会资本投资

  100189650

  政府投资

  5000

  政府投资

  6500

  政府投资

  50

  政府投资

  58

  39燃气工程40消防站

  41镇区道路工程

  42客运站43停车场44商业商务工程

  置两座垃圾中转站,将XX地区的生活垃圾送往XX县垃圾处理场统一处理。

  农村垃圾按有机垃圾、无机垃圾和有毒有害垃圾投放到村里统一设置的垃圾收集

  点,分类收集。收集点的垃圾由人力车分类汇集到垃圾转运点,由小型农用车按

  分类运往镇区垃圾转运站,由大吨位垃圾转运车运往XX垃圾处理场。有机垃圾运

  往各村的沼气发酵池综合处理利用。配置环卫车辆5台、建环卫停车场750平方

  米、大型垃圾转运站1座、公厕10处、车辆清洗站1座。

  规划XX地区气源以天然气为主,液化石油气为辅。建设镇区天然气干管采用中压AXX地区

  一级系统,设计压力0.4兆帕。

  在镇区新建一座一级普通消防站。每座占地面积0.4公顷,各配备消防人员30人,XX地区镇区

  消防车5辆。

  建设由2号路、6号路、10号路、13号路、26号路组成“五纵”干道,由15号

  路(北外环)、19号路(现G318国道)、30号路、31号路(南外环)组成“四横”

  干道。结合3号路、4号路、8号路滨水空间,建设人行步道。

  镇区北侧及南侧

  镇区内道路等级分为主干路、干路、支路,道路红线宽度分别按36m、24m、12-15m

  控制。

  新建客运站一处,占地面积1.53公顷。在高速公路出入口附近新建货运站场一处,XX地区镇区

  占地2.18公顷。

  分别在行政中心、居住区、大型公建附近设置4处公共停车场,总用地面积1.66XX地区镇区

  公顷。

  在镇西工业新区和老镇区建设商贸、金融、宾馆、餐饮服务等设施。各居住组群工业新区等

  内按规范配套布置商业服务设施。

  59

  120

  政府投资

  30

  政府投资

  108900

  政府投资

  50060054000

  政府投资政府投资政府投资

  45文化设施46教育设施47医疗卫生工程48社会福利工程

  49镇区绿地系统

  50镇区景观

  在高速公路连接线出入口地区建设商务区,主要为工业园产业发展提供金融商务、研发设计、培训营销、贸易咨询等生产性服务。

  分别在老镇区老318国道附近和镇西工业新区综合服务中心内架设镇级文化中心。内设置科技馆、图书馆、文化宫、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之家、青少年之家等设施。

  318国道附近、镇西工业新区综合服务中心

  在全镇域内统一规划教育机构的数量和布局虑,在镇区南部和西部新建两所小学;镇区南部、西部、XX中学

  扩建改造XX中学。

  配套建设社区级医疗、防疫和保健中心,改造扩建镇区的中心卫生院。

  中心卫生院

  将镇福利院改造扩建为福利中心,建设福利院、养老院、孤儿院等设施。

  镇福利院

  规划远期2030年人均公共绿地大于8平方米,镇区绿地率为35%,绿化覆盖率为

  40%。

  ①公园。在镇区内布置两处公园。

  镇东XX公园:位于老镇区新老318国道交汇处,面积约1.47公顷,以游乐、休闲

  和娱乐功能为主。

  老镇区新老318国道交汇

  镇西白果湾公园:对白果湾自然山体进行改造作为公园绿地,面积约5.76公顷,处、白果湾灯

  结合山体布置休憩、游乐设施,建设以自然山体为主的综合性公园。

  ②街头绿地。在镇区入口、高速出入口等节点处布局街头绿地公园,在新318国

  道两侧控制20米的街旁绿带。沿500KV高压走廊控制70米的绿化带。工业用地

  与其他用地之间控制10~20米的防护绿带。

  廊道:在油河港、百庙河、戴沙河滨水廊道,河渠周边规划20米宽以上的绿地。油河港、百庙河、戴沙河

  50600010001500

  2800

  2600

  政府投资政府投资政府投资政府投资

  政府投资

  政府投资

  60

  景观带:沿高速公路连接线两侧布置防护绿化带,沿新318国道以二、三产业布滨水廊道、白果湾公园、

  置建筑景观。

  镇东公园等

  功能景观风貌区:规划形成镇西、镇东现代产业景观风貌区和老镇、镇西综合服

  务景观风貌区。

  景观节点:在镇区东西入口处、镇政府、高速公路出入口、白果湾公园、镇东公

  六新型城镇化建设

  园等设置六处城镇门户景观节点

  16800

  建设沙河图、XX、磨石山、官塘角、花园咀、薛坳等6个城镇型新社区,建设桥

  子畈、戴家湾、官坳、百福寺、刘家冲等5个农村中型社区,建设曹家河、杜家沙河图、XX、磨石山、官

  寨、九家咀、马岗、紫金庄、凡家楼、三甲店、烽火山、祁家墩、大路岗等10塘角、花园咀、薛坳、桥

  个农村小型社区。

  子畈、戴家湾、官坳、百

  51新型城镇化社区建设公共设施分别按照城镇型、中型、小型社区标准,配套建设社区行政管理及社区福寺、刘家冲、曹家河、16800

  综合服务服务中心、礼堂及场地、卫生室、养老院、民福院、治安联防站、托儿杜家寨、九家咀、马岗、

  所、幼儿园、小学、文化活动中心、小型图书馆、全民健身设施、农贸市场、食紫金庄、凡家楼、三甲店、

  品加工点、餐饮、社区超市、邮政、储蓄等代办点、垃圾收集点、公厕、公交点、烽火山、祁家墩、大路岗

  配电房、小型污水处理站。

  合计

  441838

  政府投资

  61

  第六章实施进度安排

  一、实施年限

  项目实施期限为4年(2017年—2020年)。

  二、进度安排

  为有效、有序推动农村产业融合试点示范建设,XX地区将根据基础先行,产业推进,种养优先,加工配套,休闲植入,三产融合的原则,制定工作计划

  2017年:①制定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建立领导机构。②结合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需要,修改完善相关专项规划。③进行项目规划布局,确定项目推进方案,率先启动一批重点项目。④重点推进种养基地、休闲观光基地建设。

  2018年:公共设施、种养基地、加工园区和农业休闲观光基地建设和农村一二三产融合能力提升建设。

  2019年:公共设施、种养基地及加工园区建设,推进乡村旅游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项目建设,开展示范村建设。

  2020年:完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种养基地、加工园区、休闲观光基地及示范村建设,进行初步总结与评估。

  表6-1项目建设进度计划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年限

  备注

  一

  农业建设

  1

  XX地区百庙河河道综合治理项目

  2

  XX地区白沙河河道综合治理项目

  2017-20192017-2019

  62

  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二、232425

  26

  27三2829303132四33

  百里长渠维修改造高标准基本农田改造精品高效粮油示范基地花生种植示范基地油茶、林果基地建设林药基地水产养殖项目建设标准化养猪场建设标准化养鸡场建设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项目XX县谷阳生态农业示范园胜攀生态农业千亩荷花观赏园豪美家庭农场景观绿化苗木园特色水果采摘观赏园茂峰复合循环型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周庄生态农业园创意农业体验园农耕文化民俗文化产业园农村电商平台及电子商务村级服务站工程大田种植、生态种养、综合服务等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基地景点景区建设XX地区特色文物遗迹修复项目XX地区人文传说景点开发项目XX地区自然景点开发项目

  大兴休闲养生山庄

  特色美食街农产品加工项目东坡粮油100吨/日胚芽米深加工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麦香面条有限公司项目马健纯生食品有限公司玉龙油脂有限公司项目龙康食品包装有限公司项目商贸物流建设项目团香农业1万吨粮食仓储设施

  2017-20192017-20192017-20192017-20192019-20202019-20202017-20192017-20192017-20202017-20182017-20182019-20202019-20202018-20192019-20202019-20202019-20202019-20202018-20192018-2019

  2019-20202018-20192018-20192017-20182019-2020

  2018-20202018-20202017-20182017-20192018-2018

  2018-2018

  63

  34

  东坡粮油2万吨粮食仓储及物流配送设施

  35

  XX县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

  五

  公共基础设施

  36

  刘家冲水厂工程

  37

  污水处理厂及管网

  38

  环卫工程

  39

  燃气工程

  40

  消防站

  41

  镇区道路工程

  42

  客运站

  43

  停车场

  44

  商业商务工程

  45

  文化设施

  46

  教育设施

  47

  医疗卫生工程

  48

  社会福利工程

  49

  镇区绿地系统

  50

  镇区景观

  六

  新型城镇化建设

  51

  新型城镇化社区建设

  2019-20202017-2020

  2017-20202017-20202017-20202017-20202017-20202019-20202017-20202019-20202019-20202019-20202019-20202019-20202019-20202019-20202019-2020

  2018-2020

  64

  第七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

  农业建设、景点景区建设、农产品加工项目、商贸物流建设、公

  共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等6个方面,共43个项目,总投资374187

  万元。见下表。

  表7-1项目投资估算表

  项目名称序号

  投资总额(万元)合计政府投资社会资本

  备注

  一农业建设

  1

  XX地区百庙河河道综合治理项目

  2

  XX地区白沙河河道综合治理项目

  3

  百里长渠维修改造

  4

  高标准基本农田改造

  5

  精品高效粮油示范基地

  6

  花生种植示范基地

  7

  油茶、林果基地建设

  8

  林药基地

  9

  水产养殖项目建设

  10标准化养猪场建设

  11标准化养鸡场建设

  12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项目

  13XX县谷阳生态农业示范园

  14胜攀生态农业千亩荷花观赏园

  15豪美家庭农场景观绿化苗木园

  16特色水果采摘观赏园

  17茂峰复合循环型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

  101608378016382275750015006002550310015608250297520270050001500120024000

  20097378016382275750060024010201240

  20

  8151123.0%

  90036015301860156082502975

  270050001500120024000

  18周庄生态农业园

  24000

  24000

  19创意农业体验园

  3000

  3000

  65

  20农耕文化民俗文化产业园

  3500

  21农村电商平台及电子商务村级服务站工程

  460

  大田种植、生态种养、综合服务等农业物联

  22

  500

  网示范应用基地

  二景点景区建设

  30680

  23XX地区特色文物遗迹修复项目

  2320

  24XX地区人文传说景点开发项目

  10160

  25XX地区自然景点开发项目

  7700

  26大兴休闲养生山庄

  6000

  27特色美食街

  4500

  三农产品加工项目

  88000

  东坡粮油100吨/日胚芽米深加工生产线技

  28

  10000

  术改造项目

  29麦香面条有限公司项目

  22500

  30马健纯生食品有限公司

  18000

  31玉龙油脂有限公司项目

  22500

  32龙康食品包装有限公司项目四商贸物流建设项目33团香农业1万吨粮食仓储设施

  15000151005000

  34东坡粮油2万吨粮食仓储及物流配送设施

  35XX县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五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6刘家冲水库水厂新建工程37新建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工程38环卫工程39燃气工程40消防站41镇区道路工程42客运站43停车场

  10000

  100189650

  50006500

  5012030108900500600

  14001842001800

  18000

  100

  100189650

  500065005012030108900500600

  2100276

  30028880232010160

  6.9%

  7700

  6000270088000

  19.9%

  10000

  22500

  1800022500

  15000150005000

  3.4%

  10000

  0

  42.9%

  66

  44商业商务工程45文化设施46教育设施47医疗卫生工程48社会福利工程49镇区绿地系统50镇区景观六新型城镇化建设51新型城镇化社区建设

  合计

  5400050

  600010001500280026001680016800441838

  540005060001000150028002600

  1680016800228447

  3.8%

  213391

  二、资金筹集方案

  按照多元化筹集资金的原则,项目资金来源由政府投资、PPP模式、企业自筹资金多种投融资方式构成,根据项目特点和需要确定。对于公益性、社会性强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政府投资为主,对于产业发展项目则为政府投入引导资金、以企业自筹资金为主。51个重点项目,总投资441838万元,政府投资228447万元,占51.7%;社会资本213391万元,占48.3%。在总投资中,农业建设101608万元,占总投资的23%;景点景区建设30680万元,占总投资的6.9%;农产品加工项目88000万元,占总投资的19.9%;商贸物流建设15100万元,占总投资的3.4%;公共基础设施建设189650万元,占总投资的42.9%;新型城镇化社区建设16800万元,占总投资的3.8%。

  67

  第八章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县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分管农业农村工作领导为副组长,发改、财政、农业、国土、住建、规划、旅游、经信、商务、XX地区等单位为成员的农村产业融合试点示范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XX地区镇长为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试点示范方案的制定、上报、组织、实施,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定期上报工作进展情况,总结试点示范经验,从组织上保障试点示范工作顺利进行。

  按“市场化经营、企业化运作、集约化管理、规范化服务”的运作模式,全面负责试点项目的组织管理、开发建设、指导监督、宣传招商等工作,推动试点示范建设向效益型与可持续型发展。按照“政府主导、公司运作、农户参与”的原则,充分发挥相关组织尤其是乡镇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积极性。

  县级各涉农部门,以及发改、科技、财政、交通、工商、质监、物价等相关部门、镇政府要抢抓机遇,按照自身职能优势,通力合作,真正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并在整体规划布局、维护市场秩序、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创优发展环境等方面积极发挥支持引导的作用,努力营造支持特色产业发展的浓厚社会氛围。

  二、制定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规划

  根据本地实际,与城乡发展、土地利用等规划相衔接,与建设新农村规划,城镇化建设规划,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等统筹协调,多规合一。研究制定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规划,内容包括项目总体要求、实施

  68

  区域、资金分配、支持对象、组织实施、监管要求等,并落实工作责任,精心组织实施,力争到2018年,编制完成农村产业整合发展总体规划。

  三、强化招商引资

  以工业园建设为载体,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村产业融合集聚。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各项优惠政策,并通过国内各种展会等宣传活动,强化项目推介和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吸引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尽快形成一批经济技术实力雄厚、市场开拓和辐射带动农户能力较强的龙头企业,壮大市场竞争主体。同时,积极引导县内流通企业,将经营触角向农村延伸,实现产供销一体化经营、农工商一体化运作。

  四、加强政策宣传

  采取专题讲座、研讨会、交流会、示范推广会、成果展示会等各种形式,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开辟专栏,积极宣传产业融合相关政策、试点示范的重大意义,提高社会各界对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水平,并激发参与建设的热情,积极献言献策。建立完善产业融合试点示范政策信息公开专栏,确保专栏等信息公开载体有效运行。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