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佳谦文档网>专题范文 > 优秀范文 >

税收助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与思考(8篇)

时间:2023-06-29 19:25:04 来源:佳谦文档网

篇一:税收助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高质量发展经济发展调研思考建议

  近年来,中国经济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拓展开放、加强创新等方面的措施。以下是本人对于如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思考建议。

  一、深化改革,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是需要加速创新发展、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实现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跨越。因此,在改革方面,应合理选择政策组合,加快推进市场化、法治化等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以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为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拓展开放,提高竞争力

  当前,世界经济已进入新一轮发展,对于我国来说,无论是推进内部发展还是引进外资发展,都必须加快拓展外部市场并提高综合竞争力。因此,进一步拓宽外部市场,加强多边和双边经济合作,提升国际形象和影响力都是非常重要的。此外,扩大服务贸易和推动旅游业发展,也可以有效提升我国综合竞争力。

  三、加强创新,提高科技含量

  创新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之一。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提高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将成为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

  四、推进绿色可持续发展

  当前,推进绿色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于促进高质量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在发展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减少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控制生态破坏等方面开展全面的工作。此外,也需要加强社会认知和落实,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五、加强民生问题的解决

  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还需要加强民生问题的解决。目前,我国发展中面对的诸多问题都与民生息息相关,如教育、医疗、住房等领域。因此,需要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社区服务体系、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提高民生水平,提升社会发展质量和公共服务水平。

  六、促进数字经济发展

  当前,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蓝海,也是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因此,应加快数字经济转型升级,提高数字经济的发展水平,扩大数字化应用。例如加强网络安全、推动数字化转型等等,这些举措将不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总而言之,亟须加快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深化改革、拓展开放、加强创新等措施都是非常重要的路径。同时,落实民生问题解决是必要的,也要推进科技创新、数字经济等发展。只有以实践和创新为切入点,才能塑造中国经济新形象,才能保持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持久力,从而实现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篇二:税收助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新时代推进县域经济税源高质量发展研究——基于河南省沈丘县的调查

  作者:崔晨涛

  彩万勇

  崔玉亮

  来源:《财政监督》2020年第11期

  崔晨涛

  彩万勇

  崔玉亮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意味着我国在保持经济适度规模增长的同时,更加重视发展质量。近年来,河南省沈丘县经济税源发展在地方财政收入中日益凸显,但受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变化的影响,特别是在经济进入新常态和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下,新旧减税降费政策叠加等因素,县域经济发展速度下降,面临的挑战不断增加,逐渐进入发展瓶颈期。因此,立足新时代新起点,加快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促进税源增长,对保障地方财税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新时代

  县域经济税源

  高质量发展

  推动县域经济税源高质量发展,是保持地方财政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更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面对经济下行和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河南省沈丘县委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化改革开放,全面落实减税降费优惠政策,优化县域经济税收发展环境,紧抓县域

  “郑合高铁设站、安钢产能置换项目落户、沙颍河航道升级”等新基建项目,全面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引领县域经济绿色发展、协调发展、融合发展,进一步扩大税源税基,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引领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河南省沈丘县情和县域经济税源发展现状

  沈丘县位于中原经济区和华东经济区结合部,是中华蒙学经典《千字文》作者周兴嗣的故里,是“槐”文化重要发祥地。隶属河南省周口市,辖22个乡镇(办事处),面积1080平方公里,人口133.1万,耕地114万亩。境内5条省道纵横交错,漯阜铁路、郑合高铁、宁洛高速横贯东西,沙河航运通江达海。

  新时代下沈丘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县产业集聚区和商务中心区先后崛起,现已发展形成食品加工、机械制造、聚酯网业、棉纺织业等支柱产业和通讯电缆、电子配件、锂子涂覆膈膜材料、碳化硅和钕铁硼磁性材料等新兴产业。为保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好势头,增强全面小康的质量和成色,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沈丘绚丽篇章。过去几年,沈丘县抓住全省建设“米”字型高铁的机遇,积极争取、主动对接,让沈丘进入“高铁时代”;

  围绕抓住沙颍河航道升级改造的机遇,大力加快项目建设,谋划港口产业园区、发展临港经济,对接“海上丝绸之路”;在国家化解产能过剩、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机遇期,积极争取安钢产能置换项目落户沈丘,填补了沈丘县没有大型重工业项目的空白,彻底改变了产业结构。当前,随着这三大项目得到实质进展并释放先期红利,沈丘县又迎来了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带来的重大机遇,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平台逐步完善,加快发展的春天已经来临。

  (一)经济总量稳步前进

篇三:税收助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心得

  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心得(通用7篇)

  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心得1企业文化是企业的软实力,是企业发展的内在推动力,引导和规范着员工的行为规范。2018年,中通客车正式并入山东重工集团,集团不仅给公司带来了资源支持,同时还有优秀的集团文化。通过深入学习,自己感触颇深。

  “客户满意是我们的宗旨”是集团的核心价值观,是集团在经营过程中所遵循的基本信念与行为准则,它旗帜鲜明的彰显了客户第一的宗旨意识。它教导我们要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真正将客户理念贯穿于我们日常的工作中。在以后的工作中,自己也将进一步明确“我们的客户是谁?”、“我们怎么做客户才会满意”,“客户是不是真正的满意了”。

  精益生产的责任是适时的将低成本、高质量的产品交付客户。对于精益办来说,我们既有内部客户又有外部客户。对于内部客户,我们会充分调研各车间在生产过程中的痛点、缺陷以及需求,按照精益生产原则,优化制造流程、设备布局等最大限度降低成本,实现准时化、柔性化生产需求。

  对于外部客户,我们讲求如何保证产品质量。精益办将联合质量管理部、工艺部等部室深入贯彻落实工位质量的落地举措,把质量管理工作延伸到生产过程,促进员工从“质量是检验出来的”向“质量是生产出来的”思想变革。

  同时,集团优秀文化要求我们,做任何工作都要永葆激情,在争创一流中担当作为。精益生产工作思想与集团优秀文化有殊途同归之妙,精益生产也在强调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提质增效,促进公司目标的圆满达成。在集团优秀文化的影响下,精益办对标企业优秀、行业先进,提升标准,逐渐形成了一种“一刻也不能拖”的紧迫感,以“一天当两天半用”的效率、“不争第一就是在混”的激情,全身心的投入到干事创业中的浓厚氛围,力争让精益生产在公司结出更大

  的果实。

  学习集团优秀文化还要坚持党建引领、文化聚力,始终坚持廉政工作准则。“约法三章”、“四个永葆”、“领导干部‘八不用’”无不体现了集团要求的以身作则、真抓实干的要求。根据对团队文化的学习与要求,自己准备将团队文化具体分解为“德、能、勤、绩、廉”,全方位的进行自检,并把这些优秀文化落实在团队日常管理的各个方面,真正融入到精益办的文化血脉中,成为凝心聚力、深度推行精益生产的法宝。同时,强化自己务实工作的作风,整体布局公司精益生产推进工作,执行严肃到位,加强下属员工过程指导与点检,以过程保证结果。深入学习“干部‘八不用’”,提升自己独立思考、敢于突破常规、主动拓展视野的能力,做到终生学习,持续提升。

  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时代需要新作为。中通客车的三次创业新征程已然开启,集团优秀文化的适时注入也为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自己身为其中一员,也将继续为公司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心得24月29日,宝业湖北建工集团学习大讲堂开讲,高林总经理和十四位征文获奖员工代表分享交流学习庞宝根董事长《怎么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心得体会。

  大讲堂上,高总讲话指出,躬逢伟大的新时代,企业要积极承担历史赋予的使命,紧跟建筑业发展趋势,转变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苦练内功,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要强化精细过程管控,加强团队协作,抢抓市场机遇,突破发展瓶颈,努力做到“做一个项目、树一座口碑、交一帮朋友”。高总强调,集团全体员工要切实履职尽责、恪尽职守,公心在前、私心在后,以企业主人翁意识做好事、做成事,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针对近期社会上安全事故频发的问题,高总指出,抓好安全管理等于抓效益,安全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要戮力同心抓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高总强调,宝业大讲堂为员工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的平台,希望通过举办主题多样、内容丰富的分享交流活动,提升企业管理团队的素质和企业管理

  整体水平。

  大讲堂上,方菲、吕敏、丁涌等十四位获奖征文作者分享学习《怎么做实现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他们紧扣“正思想、振精神、走正道”主题,结合个人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切身体会,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阐述对高质量发展的理解与认识。

  集团党委书记李汉明宣读集团表彰学习《怎么做实现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优秀征文的通报。据通报,本次征文得到广大员工积极响应、大力支持,共收到各单位员工报送的征文104篇,经评审,评出征文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纪念奖8名。

  集团公司和直属单位中层以上管理人员、集团各直营项目部执行经理、学习《怎么做实现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优秀征文作者等,共130余人参加大讲堂学习。

  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心得3在农场要求深入开展“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活动中,我们积极参与此次活动,在思想上得到了进一步解放,在观念上得到了大的更新,进一步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在工作作风建设上得到了提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举措和思路得到了进一步提升。通过开展此次大讨论活动,使我们在如何开展项目精准对接,如何提高产业项目的高质量发展,如何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有了新的思路和理念,在今后的工作中查摆问题,补足短板,为推动产业项目高质量发展而努力。通过此次活动和社会实践,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不少,感触颇多。

  作为一名招商局的基层工作人员,查摆日常的工作中,存在思想解放程度不够,工作方式方法不够创新,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力度不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撸起袖子加油干,以农场的多方优势为基础,以推动农场产业项目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切实树立创新思维,积极地与央企、大中型企业保持联络,积极推介农场,争取引进更多的高质量的项目企业在农场落地建厂。

  作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我要从基础工作做起,勇于创新,有针对性的进行项目对接。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依托农场的各方优势,通过企业信息库、微信平台和各省市招商代表等渠道,做好

  农场综合实力的宣传推介工作,开展精准招商;二是“筑巢引凤”,结合农场现有园区发展情况,做好进一步的产业园区规划建设,提高农场招商引资的硬件环境,为即将前来投资建厂的企业提供优越的营商环境;三是依托平台开展“走出去”招商。利用好共青团组织、青年协会组织等传统平台资源基础,借助中介力量,整合项目资源和市场资源,开展联合招商、以商引商、项目信息推广。兼顾省内、省外两个方向开展“走出去”招商。小微企业和内部创业孵化以省内为主,省外主要以进企业、访协会和商会为主,计划分别赴北京、天津、河南、广东、山东、浙江等省市开展“走出去”招商对接活动。四是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借助招商推介平台,采取线上线下推广“北共青”系列农产品,结合农场打造“北共青”品牌的发展战略,配合做好农场农产品销售的各项工作。

  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结合本部门实际,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方法,继续发扬北大荒精神,立足本职岗位,为推进农场产业项目高质量发展而努力。

  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心得4当前,x苏区振兴发展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形势,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大力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发展工程”,加快构建具有x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实施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加快形成最佳发展环境;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现代化、生态化、特色化、精品化农业,建设富裕秀美乡村;大力推进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工程,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提高创新驱动力,实现x苏区经济的高科技、高质量、高效率发展,为全国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探索新路、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建设全国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建设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稀土、钨稀有金属产业基地。推

  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深度融合,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加强产业对接,吸引承接一批先进制造业企业,培育若干先进制造业集群。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创新成为x苏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建设中部地区崛起先行区。推动现代化制造业发展,提高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承接新兴产业布局和转移,扩大高水平开放,坚持绿色发展,描绘好新时代x苏区改革发展新画卷,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

  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引领区。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优先位置,启动“新时代的山江湖”工程。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修复的综合治理,强化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功能,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开辟绿色崛起、绿色惠民新路途,保持生态质量全国老区领先地位,为打造美丽中国“x样板”作出更大的贡献。

  建设“一带一路”枢纽经济区。利用承东启西、沟通南北、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加快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建设,构建对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海西经济区的战略大通道,高起点打造“一带一路”开放合作“支撑带”,高质量发展“增长点”,交通枢纽“经济区”。

  建设红色基因传承发展模范区。加大对革命遗址的保护和开发力度,充分利用红色资源禀赋高的优势,大力发展红色培训、红色旅游,提高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建设水平,打造全国著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和红色文化传承发展基地。

  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心得5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就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党中央在我国发展的历史转折关口提出的引领新时代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列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强调“要坚持巩固、增强、提升、畅通的方针,以创新驱动和改革开放为两个轮子,全面提高经济整体竞争力”。要看到,在我国这样一个经济和

  人口规模巨大的国家,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并不容易,是一项长期、曲折、艰苦的系统性工程和历史性任务。我们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在科学把握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特点的基础上,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推动我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成果。

  总的来看,高质量发展,集中体现了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是可持续的发展,是为了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不仅衡量标准上要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而且内涵上要从“增长”延展到“发展”,实现更高水平、更优结构、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从宏观层面看,高质量发展应该是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

  从中观层面看,高质量发展应该是产业竞争力稳步增强、国际分工地位逐步提升的发展。产业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是提高供给体系质量的重要抓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把重点放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通过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增强产业竞争力,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从微观层面看,高质量发展应该是产品附加值不断提升、企业效益持续改善的发展。目前,我国很多产品和服务在规模上位居世界第一,但附加值却很低。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提高产品附加值,由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产品为主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为主转变,从而使企业能够在较低资源环境损耗基础上获取更高附加值,改善经营效益、提高盈利水平。

  在把握高质量发展重要内涵的基础上,我们还要看到,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既是适应内外环境深刻复杂变化的需要,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内在要求。

  一方面,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过去,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在我国发挥了很大作用,加快了我国经济发展步伐,但现在我国经济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正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无论是跨越我国经济发展现阶段非常规的特有关口,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还是跨越常规性的长期性关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都要求我们摒弃粗放式、外延式的发展方式,加快转向集约式、内涵式发展,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高质量发展是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住房水平、营养水平、受教育水平等,均有了很大提高。进入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教育、卫生、医疗、健康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要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就必须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下功夫。通过高质量发展,实现产业体系更加完整,生产组织方式网络化、智能化,产品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不断升级的需求。

  进一步看,高质量发展是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抢占战略制高点的重要途径。当前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世界大变局加速演变的特征更趋明显,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显著增多,国际政治格局不稳定性上升。特别是美国单方面挑起经贸摩擦,并试图对我国进行全面战略围堵。推动高质量发展,才能进一步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竞争力,改变经济“大而不强”的局面,在应对百年变局中牢牢把握主动权。

  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心得6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应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激发动能、夯实基础、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第一,激发动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一环是要激发发展

  动能。一是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协同发展驱动。要深化大数据、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大力发展高端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综合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和新商业模式,加强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实现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协同发展。二是全要素生产率提升驱动。要以重建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等为重点,促进技术前沿拓展。

  要以纠正资源错配、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为重点,完善制度环境,促进资源在不同产业和不同企业之间优化配置,避免因机制不畅等原因导致的资源错配。三是三大需求协调驱动。在投资方面,要优化投资结构,提升投资效益。在消费方面,要鼓励业态创新,优化消费环境。在进出口方面,要不断优化外贸结构,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

  第二,夯实基础。一是要大力推进自主创新。要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健全新技术标准体系,加大对新技术新产品研发的支持力度,加快推进新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加强新技术产品的品牌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公平开放透明的竞争环境,建立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二是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核心,抓实体经济一定要抓好制造业。要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在制造业领域的`应用,发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在产业链上不断由中低端迈向中高端。

  第三,深化改革。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要通盘考虑、着眼长远,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有效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活力。一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二是深化商事

  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完善市场监管体制。三是健全财政、货币、产业、区域、消费、投资等经济政策协调机制,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深化税收制度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第四,扩大开放。扩大开放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一是提高贸易竞争力。要以创新驱动和扩大开放为动力,坚持巩固传统优势,加快培育竞争新优势,保持加工贸易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二是提高利用外资水平。打造利用外资新平台,重塑利用外资新优势,不断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质量,优化利用外资环境。三是提高对外投资水平。要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心得7科技创新是国家强盛和民族兴旺的动力源泉,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创新能力,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科技自立自强是促进发展大局的根本支撑,只要秉持科学精神、把握科学规律、大力推动自主创新,就一定能够把国家发展建立在更加安全、更为可靠的基础之上。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必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历史性机遇

  纵观人类历史,科技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并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在21世纪,创新已经变得无所不在,科技成果转化为商业应用的速度越来越快。在全球发展的整体格局中,谁能抓住创新的机遇,谁就能抢占发展的先机。

  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都从来不放弃、不退缩、不止步的自强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品格。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创新精神是自强精神的最好体现。要自强,必创新;

  唯创新,才自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交织激荡的关键时期,我们唯有自强奋进,矢志不移坚持自主创新,凝神聚力提升国家创新能力,才能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坚强的科技支撑。

  科学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磅礴力量。人类历史上的每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都会引发世界科学中心和产业中心的转移,并重塑世界格

  局。历史表明,大国崛起无不以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为支撑。历史思维帮助我们看清楚大势,帮助我们预判并把握时代的机遇。当今世界正在经历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全球科技创新空前活跃,全球创新版图正在重构。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出现了历史性的交汇,我们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史无前例的严峻挑战。

  深刻分析出现科技短板的深层次原因

  当前,我国科技事业发展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对此,我们需要彻底分析更深层次的原因,透过现象看本质,只有找到问题的症结,我们才有可能真正解决制约我国现代化建设、妨碍我国经济发展转型的科技短板。

  关于“卡脖子”问题。“卡脖子”技术往往具有战略性、垄断性、复杂性的特征,一般在短时间内既无法替代又难以突破。“卡脖子”技术涉及复杂的知识结构和最基础的技术理论,也涉及大量关键装备。解决“卡脖子”问题往往需要长期高投入和高度协同的科研攻关,并依赖完善的技术应用环境和产业生态。

  关于基础研究问题。基础研究是为了获得新的知识,不以任何特定的应用或使用为目的,一些技术研发及技术应用的竞争实质上是基础学科实力的比拼,一些关键核心技术的发展往往要依靠基础研究的积累和突破。必须解决对基础研究重视不够和投入不足的问题,既要增加基础研究经费,又要给基础研究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宽松的管理政策。

  关于科技成果转化问题。科技成果转化是利用科技成果形成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的过程。高效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能够极大提升现实生产力水平,有力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目前,我国很多科学研究停留在论文发表和专利申请阶段,科技创新止步于“最后一公里”,研究产出与产业实际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要真正解决科技短板问题,还需要对科技工作、对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活动的客观规律进行深入思考,以期基于规律的认识,实事求是地针对问题精准发力。

  科学技术研究和相关活动具有如下特征:目标的不确定性、领军人才及关键人员的重要性、项目规划的科学性、项目执行的刚性与柔性、人的主观能动性、条件环境的依赖性、思想交流的开放性、全球化背景下的竞争性等等。这些特征值得我们深思,需在尊重科技规律的基础上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和手段去管理科技工作。

  实际上,在讨论“卡脖子”问题时,我们还需要意识到科学技术正面临着新一轮大爆发,需用全面的、发展的、系统的观念去看待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去科学统筹科技规划的制定。科技革命、产业革命一方面为大国崛起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另一方面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只有在竞争中抢得先机,才能够提升国家的科技竞争力和国家综合实力。在严峻的全球科技竞争中,我们除了要运用好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外,还要用好底线思维。

  起而行之,构筑民族复兴的强大科技支撑

  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新发展理念,起而行之,用自强精神和创新精神,为大国崛起提供有力支撑。

  构筑良好的学术生态。学术生态反映了学术品位,良好的学术生态是学术水平持续提升的重要保障。要努力建立坚守诚信、崇尚创新、鼓励探索、敢于担当、宽容失败的学术生态,坚决排除非学术因素对学术的干扰。一方面,学术诚信是良好学术生态的前提,是每个人在学术活动中必须坚守的道德规范。学术不端行为不仅损害科学界的公平、正义,而且亵渎了科研工作者、科学家的形象。学术活动不容半点杂质,对一切学术不端行为的唯一态度就是“零容忍”。另一方面,科学合理的学术评价对于学术共同体的价值取向至关重要。应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形成并实施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制度。学术评价倡导什么、反对什么,对于学者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对形成良好的学术生态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此,要树立正确的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等倾向。要辩证地看待数量与质量的关系,数量的.指标往往好操作、易执行,但并不真正代表质量。在科技领域,量变不一定必然导致质变。

  发挥大学基础研究主力军的作用。大学具有关注长远、人才聚集、学科齐全的独特优势,在推动基础研究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是人才聚集的地方,大学的重要职责是追求和传授学问、探索和扩展人类知识边界,大学产生的重要研究成果不断推动着社会发展进步。大学同时也是学科交叉汇聚的地方,学科交叉点往往是新的知识生长点、新的科学前沿,是最有可能产生重大乃至革命性突破的地方。大学还是重要创新思想的发源地。大学具有关注长远、氛围宽松的特征。基础研究的价值往往在短期内并不明显,基础研究的结果往往不能预设。研究者需要“自由飞翔”的环境,自由的广度决定了飞翔的高度。

  打造大学和企业创新“双引擎”。大学和企业的合作要跳出成果转化的旧模式,要构建战略层面的校企长期合作关系,建立新型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要进一步完善大学与企业之间高水平人才流动机制,确保科学家与工程师之间、大学与企业之间在人才培养和供给方面保持持续深入的对话与合作,共同面向未来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打造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新体系。一方面,大学要加快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大学要通过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的改革,不断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顶层设计和整体布局上对世界一流大学创新体系建设进行系统谋划和长远思考。要加强学术共同体建设,打造一流的学术生态和学术文化。要完善学科布局,进一步推动学科交叉。要加强对基础研究的长期稳定有力支持。要加强重大创新平台和科研攻关团队建设,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开展有组织的科研。要推进科教融合,增强科研的育人功能。要主动谋划、提前布局,牵头和参与国际大科学项目,不断提升创新水平。另一方面,企业要加大对创新的投入并发挥主力军作用。大学推动创新,更多是从科学本身的逻辑出发,去探索未知领域,从而给予人类社会发展持续的内在驱动力。企业则更多地从科技发展的外部需求入手,有效地配置各类创新资源和创新要素,从而成为推动创新的强大外部动力。同时,重大的科技创新突破往往能够孕育出世界级的高科技企业。历史上,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的诞生和发展催生了微软、苹果、谷歌、亚马逊等企业。因此,我国高科技企业要抓住科技革命带来的重大机遇,树立创新是

  企业的灵魂的观念,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使企业成为创新要素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的生力军,打造科技、教育、产业、金融紧密融合的创新体系。

  要加快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当前,世界各国之间的科技竞争在更深层次上是国家创新体系的竞争,目的是争夺未来竞争主导权。历史经验表明,工业革命发生时,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往往能够推动一个或若干个新的主导产业迅速发展,同时也伴随着创新方式和创新体系的变革,为后发国家通过提高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实现赶超提供了重大机遇。以智能化为重要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融合信息、智能制造、生命、材料等众多科技,会带来未来百年人类社会的重大变革,导致全球产业竞争格局的重新调整,也为重构国家创新体系提供了重要的窗口期。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国家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是未来技术和产业竞争决胜的关键。为此,要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多方参与、充分论证的顶层决策咨询机制。要完善重大项目组织管理模式,明确责任制,健全适应市场机制的创新管理模式。要完善基础研究有效引领和支撑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的激励政策和人才培养模式。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为中小型科技企业成长提供良好环境。要全面推进技术创新国际合作,促进以吸引全球优秀创新人才为重心的新一轮对外开放。

  在我国即将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深刻领悟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的重大意义,树立更加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坚持“四个面向”,抓住科技创新发展的新机遇,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以创新增添发展动力,积极服务国家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篇四:税收助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高质量发展的思考汇总5篇.docx

  一、重构经济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当今发展战略的重要方向,传统的发展模式无法满足现代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第一步是重构经济结构。具体而言,要把转型升级放在首要位置,鼓励企业自身投资,促进技术和装备改进,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实施科技支持和集成发展;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提高企业营商环境,改进行政担保等制度,降低并管控企业的合规成本;发挥政府调节作用,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均衡发展,突出现代服务业的优势,实现产业升级和功能优化。只有重构经济结构、推动产业优化调整,才能从改变和优化发展模式上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以创新驱动质量型经济发展

  把创新作为当前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实现技术进步是实现创新和发展的基础,构建科技支撑经济发展的体系,安排技术提升的行动计划,发挥好技术创新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加大投入力度,加大政策补贴、财税支持力度,建立发挥科技引领作用的组织机制,优化调整创新体系,发挥好实施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用科技成果推动经济发展,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出重要力量。

  三、发挥消费升级主导作用,促进高质量发展

  消费升级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要促进消费升级,就需要国家多采取政策措施,提高社会消费水平,完善消费保障政策,加强消费王国建设和熟食行动,深入实施新型消费社会建设,拓宽消费市场,积极发展养老、医疗、教育、旅游和金融消费等,建立消费文明体系,推动消费升级,从而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消费资源。

  四、加强绿色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加强绿色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协调,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方针,坚定不移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促进经济长效健康发展;建立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体系,引导企业加强绿色科技投入,发展再生能源等新能源技术,推动可持续发展;实施节能减排,改善生态环境,推动跨越式绿色发展;合理利用水、土地等资源,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形成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体系,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五、强化制度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

  要让制度发挥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就要加强关键制度改革。要进一步优化经济社会领域的制度体系,推进城乡社会治理制度改革,实现社会公平,注重保护劳动者权利,提高农民收入,建立稳定信用体系,促进消费升级;完善市场准入准出制度、实施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的合规成本;强化科技支撑体系,加快科技创新,推动和保护知识产权;建立合理的户籍制度、晋升制度,支持企业发展,支持市场运行,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等,以便推动高质量发展。

篇五:税收助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心得体会:新时代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思路(最新)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X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支撑着全省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超过五成的GDP、接近六成的税收、将近七成的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八成的新增就业岗位来自民营经济,成为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进入新时代,X民营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强富美高”新X方面任重道远,需要进一步奋发作为,积极进取,才能作出更大的贡献。

  主动对标找差,为高质量发展精准定位

  X民营经济目前不乏在当代科技前沿领域与发达国家处于同一起跑线而同步竞争的行业和企业,也培育了一批具有很高知名度的在国内领跑的标杆企业,例如苏州的智能制造、纳米技术应用,南京的信息技术、生命医学、物联网、云计算,常州的光伏太阳能、轨道交通车辆及部件、涂料,连云港的矿山掘进机械、太阳能热水器、生物医药等,不但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而且掌握了相应的前沿核心技术。与此同时,X民营经济在不少其他领域和产业中的发展则处于相对弱势的状态。例如,在分享经济方面虽然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规模和水平相对滞后;在新金融服务方面,X明

  显落后于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组成的全国新金融第一方阵,目前还处于起步发展的阶段。

  X民营经济作为国内民营经济发展的领跑者之一,在进入新常态以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新环境。从国际看,世界经济长期处于结构调整之中,国际分工和抢占新兴产业发展制高点的竞争趋向强烈,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增多。从国内看,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趋紧,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压力增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推进,既有机遇,也有挑战。从区域看,广东、浙江等民营经济发达的省份在科技类新产业方面优势明显,北京、上海等市的民营经济发展特色鲜明,山东、陕西等省份民营经济的发展强劲追赶X,中西部地区发挥后发优势,力争民营经济发展的弯道超车。

  因此,新时代的X民营经济要本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态度,通过对标找差的方法,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进行精准定位。通过对标找差,将X民营经济的发展放在更大的坐标系中考量,从而确立更为精准的发展定位,明确更为清晰的目标追求。通过对标找差,更加辩证、清醒、客观、全面地认识和分析X民营经济目前的发展状况,从更宽的视角看位次,从更大的格局看未来,从更优的结构看质量,从更高的目标看短板,从更深的层次看资源,进一步增强只争朝夕抓发展,对标最优再出

  发的主动性、积极性。通过对标找差,有效地推动民营企业把强优势与补短板相结合,让优的更优、把短的补齐,瞄准前沿不断创立和增强新的优势,实现X民营经济在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

  专注实体经济,为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X民营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一直重视实体经济,并且基本形成了全面协调发展的实体经济体系。最早由乡镇工业发展所形成的机械电子、纺织、建材、化工四大支柱产业,就一举奠定了“X制造”的基石。特别是X大量的原生型民营企业在2003年到2008年的“井喷式”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大批上规模的从事实体经济的知名民营企业集团,进一步支撑了全省实体经济体系的协调发展。当前X民营经济的产业结构分布及其占比合理,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占比大体稳定在45%和48%左右,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所有大类的实体经济中都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但是,由于当下主要发达国家开始注重实体经济发展,包括X民营企业在内的我国出口企业面临严峻压力。同时,国内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动力转化困难等宏观因素的交织,使得实体经济的发展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困难时期,一部分从事

  实体经济的民营企业经营难以为继,更有一些民营企业开始脱实向虚,偏离实业而热衷于所谓的“赚快钱”。尽管这种做法短期内能够让企业受益,但却会削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利于民营经济的长远发展。

  因此,必须牢固树立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基础,也是我国在当前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重要条件的意识,高度重视发展实体经济。要营造有利的营商环境,出台必要的扶持措施,帮助民营经济提振发展信心,提供优质便利的服务。民营企业自身要精准定位和科学决策,采取有效措施克服眼前的困难,把做大做强实体经济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要务,进而夯实发展的基础,最终实现X民营经济在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

  加快创新引领,为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

  创新是破解X民营经济当前发展困境,实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最为有效的路径和持续的动力。因此,必须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科学认识,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手段,通过加快创新引领为X民营经济实现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增添强大动力。

  从政府角度看,首先,加大对创新的支持引导力度,进一步扩大全省培育引导资金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规模,形成省、市、县三级链式引导培育模式,同时应当更

  好地发挥省科技金融风险补偿资金的作用,推动科技与金融相结合,有效缓解创新融资的瓶颈难题。其次,构建高效运营的创新服务体系,完善覆盖民营科技企业初创、成长、发展等不同阶段的政策支持体系,搭建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与民营企业共同参与的产学研转化平台,推动政产学研的协同创新。再次,在深入推进我省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百千万”行动计划的基础上,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

  从民营企业角度看,一是要重视并努力形成更多的具有鲜明特色的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抓住不断深入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机遇,通过技术创新补齐目前的技术短板,抢占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先机,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二是拓展和丰富民营企业既有品牌战略的产业链。目前X民营经济在全省拥有的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中占比达到三分之二以上,但与广东、浙江等省市还有一定差距。并且存在着自主知识产权品牌的“三多三少”现象,即拥有生产过程中应用性和工艺性技术的、掌握一般性技术的、属于配套加工型的企业多,真正掌握产品核心技术的、拥有较高层次技术的、生产信息服务业与跨国公司产业终端产品的企业少,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的产品属于在引进消化基础上的“二次模仿”,对产品质量的提升、工艺技术的创新等关注不多。因此,拓展和丰富民营企业既有品牌战略的产业链,不但十分迫切,而且对实

  现高质量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三是创新企业运行的商业组织模式,优化民营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市场生态环境。X民营企业虽然具有鲜明的发展特色,但其生态环境还是难以尽如人意,在市场整体运作中处于劣势状态。因此,民营企业在新时代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不断创新企业运行的商业组织模式,改变长期的单打独斗式的家族经营做法,逐步向集中、集聚、集群式发展转型,打造由多产业链集群构成的优良的市场生态环境,进而实现资本、技术、产品、市场、品牌、分工等方面的互补并形成综合优势,最终实现X民营经济有特色的高质量发展。

  优化人才接续,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人才是企业发展最为重要的资源,X民营经济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从初创时期的求贤若渴,从上海、北京等地引进大量的“星期天工程师”,到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与省内外科研院所和高校实行项目联合攻关,再到后来的“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开放式招贤纳才,都有力地支撑了全省民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是,进入新时代X民营经济面临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更高要求,其最为重要的人才接续问题开始逐渐显现。这是因为,X民营经济从20世纪末期逐渐进入新老交替的高峰期,传承发展的二代接班人才培养和使用“三三制”分化明显,即三分之一的民营企业能够及早地谋划并顺利地实现传承发展,接班的二代在前辈人

  的创业基础上开拓前进,企业继续发展壮大并保持其在行业中的标杆地位;三分之一的民营企业接班的二代人才完成了形式上的传承,但却无法接受其具体的经营管理方式,企业处于维持经营的状态,难以再现往日的英姿;还有约三分之一的民营企业,由于二代本身无意接班,又没有建立现代经理人制度,传承无法顺利进行,企业经营下滑甚至难以为继。加上持续已久的技术人才流动频繁和用工难,不少民营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面临瓶颈。

  因此,X民营经济要高度重视和优化企业的人才接续。首先,要切实做好传承发展的人才培养和接续工作,既要延续过去的有效做法,还要根据发展变化的情况进行相应的创新,如不断强化民营企业家的身份认同,通过多种活动形式开展新老民营企业家互动对话,党政部门联手做好新生代民营企业家的培训等,鼓励新生代企业家认同自己的传人身份,进而激发其干事、创业的激情。其次,要为已经进入民营企业工作的人才尽可能提供各种便利,留人拴心,使之发挥出最大潜能。再次,要完善企业内部的教育培训机制,围绕企业发展目标对员工进行再教育,全面提高人力资源的素质,完善企业的人才吸纳和储备工作,最终为X民营经济实现在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保障。

篇六:税收助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新疆税收结构优化、产业促进与新时代高质量发展

  作者:李建飞

  韩锋

  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21年第29期

  摘要:借助2016—2020年间的税收数据及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结合统计分析方法探究了新疆的税收结构、产业结构及二者的协调程度。研究表明,近几年新疆的税收结构在发生着变动,但变动的幅度并不大。同时,产业结构符合产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规律。税收结构与产业发展相对协调,税源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对协调,但均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为此提出了以税收作为手段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新疆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产业结构税收结构高质量发展新疆

  一、引言

  新疆是祖国一片神奇而辽阔的疆域,拥有丰富的物产资源和矿产资源,历史上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今天则是第二座“亚欧大陆桥”的必经之地。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区”,新疆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依托,也是中国经济向西开放的前沿门户,地位重要关乎全局,新疆的社会经济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依托新疆自身特点,推动新疆社会经济全面发展,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符合国家的战略要求,也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与政府正在努力推动的事业。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新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在西部大开放的政策支持下以及新一轮对口援疆战略的实施下,新疆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以及公共服务保障水平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全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在近年来取得了巨大进步。尤其是“十三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从2015年的9306.88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3797.58亿元,五年年均增长6.1%。按照中央的政策精神,新疆依托自身区域特点,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动能。在传统优势产业持续发展的同时,一大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始崭露头角,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氢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各种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新动能不断涌现,有力支撑了新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般而言,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反作用于经济。一方面,经济增长的规模、速度、质量、结构决定着税收总量、增长速度和税收结构;另一方面,税收作为重要的调控手段,通过税率、税收优惠政策等在投资、消费、分配和结构调整等诸多方面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可以说市场经济越发展,税收与经济增长的联系就越密切。在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中,作为财政政策的支柱,税收的数量和种类决定了财政政策工具的实施力度,同时也对产业发展格局有重要的影响,进而影响到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质量。

  目前学界对新疆税收结构以及产业结构的研究还不充分,特别是关于“十三五”期间的相关研究较少。据文献调查显示,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角度:其一是探究新疆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如杜金华(2011)以新疆地区1994—2009年间税收收入与经济总量GDP的发展现状为例,探讨了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并提出了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税收政策的方式促进经济与税收之间的协调发展。其二是探讨税收政策对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如陈佩佩(2018)通过研究新疆地区税收优惠政策特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现状,剖析两者之间的内在机理,发现新疆税收优惠政策对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促进作用。黎英(2016)通过对新疆产业结构现状的分析得出其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有待提高,三次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新疆现行的财税政策总体上凸显了对弱势产业的财政支持,但其对新疆产业结构调整的推动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其三就是对税收负担和产业结构的现状进行分析,如麦琳娜(2014)首先介绍税收负担和产业结构的一般性理论,以此为基础来研究新疆的税收负担,然后对新疆整体税收负担的现状、产业结构发展的现状进行了一定的分析。总体上看,这些研究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由于其所采用的数据距离现在较久,并不能反映近期,尤其是“十三五”时期新疆税收的变化情况。同时,这些研究也没有立足于新发展阶段中的高质量发展进行研究。基于此,本文意图运用新疆税务总局2016—2020年间的有关税收数据,从宏观角度对新疆的税收结构以及变动趋势进行详细的量化分析,并从税收与产业关联的角度对税收结构

  和产业结构的互动进行探索,并进而提出我们的高质量发展政策建议。此类研究对于总结“十三五”时期的经验,为“十四五”规划开好局、谋好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新疆税收结构及其变动趋势

  2016—2020年间,新疆税收总体上经历了一个先升后降的过程。这一方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另一方面也受到了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2016年,新疆的总税收水平为1844万元,2017年增长到2087万元,2018年为2221万元,2019年则为2182万元,2020年进一步下降为1763万元。全区税收收入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一方面得益于自治区经济持续、健康的稳步发展;另一方面得益于各级税务部门加强税源管理,使得稅收征管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高,保证了全区税收收入的基本稳定。税源具有不同的分类方式:按照各产业税收值的分布分类,可划分为第一产业税源,第二产业税源,第三产业税源;按照每个具体行业划分,税源可以划分为制造业税源、建筑业税源、工业税源、金融业税源等;按税种划分,则可以划分为流转税税源,所得税税源等;按税收收入量占税收总收入中的比重划分,还可分为一般税源和重点税源。分类方法具有多样性,本文基于多种归类方法重点研究产业税源的分布以及税源质量提升的原因,旨在探索税收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联以及税收结构优化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

  (一)不同税源的税收占比情况研究

  首先我们看新疆的总体税源情况。由表1可知,主要税源包括国内增值税、消费税和企业所得税占据税收收入中的绝大比例。这一点与其他省份是类似的,也是全国税收收入的总体特点。在这三种主要税源中,增值税是更为主要主要的税种。并且主要来自一般纳税人纳税;其次为国内消费税和企业所得税。2016年的16种税源中,这三种税源税收占总税收的比例高达57.8%。

  2017年16种税源中,新疆总税收中国内增值税所占比例仍为最高,并且相比2016年进一步增加;其次为国内消费税和企业所得税,相比2016年国内消费税有所下降,而企业所得税有所增加。这三种税源税收占总税收高达65.4%,高于2016年。

  2018年17种税源中,国内增值税所占比例仍为最高,并且相比2017年在总税收中的占比变动幅度不大;其次为企业所得税和国内消费税,相比2017年企业所得税有所增加。这三种税源税收占总税收高达62.8%,略低于2017年,主要原因是国内消费税下降幅度稍大。

  2019年16种税源中,新疆总税收中国内增值税所占比例仍为最高,相比2018年占比略有下降,但变动幅度不大;其次为企业所得税和国内消费税,相比2018年企业所得税和国内消费税都有所增加。这三种税源税收占总税收高达64.5%,略高于2018年,主要是国内消费税有所回升。

  2020年18种税源中,新疆总税收中国国内增值税所占比例仍为最高,相比2019年占比变动不大;其次为企业所得税和国内消费税,相比2018年,企业所得税略有下降而国内消费税则略有增加。这三种税源税收占总税收高达64.2%,略低于2019年。总体上看,增值税改革后,增值税已经成为第一大税种,并且主要来自一般纳税人。

  在非主要税源中我们可以看到,2016—2020年的新疆税收的税源虽大体相同,但还是有变化的。其中税源种类在不同年份之间有变动,比如营业税在2016、2017、2018年在总税收中的占比逐年递减,2019之后停征营业税。这主要是我国的税制改革使然。为了减少重复征税,优化营商环境,党和政府决定自2016年5月1日开始,全面实行“營改增”,即征收营业税改为征收增值税。实行营改增后,还存在清缴以往年度营业税欠税的行为,因此还有营业税入库。

  从税源结构上我们还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对环境保护的重视,2016、2017年均无该税源,2018年开始出现并有上升趋势。当然,这也是2018年费改税的结果。以前没有数据,是因为没有让税收部门参与征收,不列入税收项目。海关代征税源在2016—2019年均无相关数据,2020年出现该税源数据。这也与我国的有关制度改革有关。

  (二)产业视角下的主要税源结构

  从产业视角下我们观察新疆的税收收入结构。在此,我们仅考虑占比较大的国内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国内消费税。由表2可以看出,新疆国内增值税主要来自第二产业,其次是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的税收占比很小,几乎接近于0。企业所得税主要来自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国内消费税也主要来自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这与新疆的产业结构特点有关,也与税制结构有关。进一步分税源动态来看,第三产业国内增值税占比略有上升趋势,企业所得税的占比变化稍有波动,各年相比内资企业的占比上升,外资企业的占比略有下降。国内消费税的占比也存在着波动,有下降趋势。

  (三)不同行业的税收收入占比情况

  “十三五”以来,新疆不断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在加快推进石油、煤炭、化工和纺织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同时,积极培训发展制造业新产业新动能(如风电、光伏、汽车、生物医药、特色林果、馕等);大力推动第三产业发展,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发展势头良好,旅游业异军突起。伴随产业升级的是,新疆税收结构也在变化。从大的行业上的看,新疆农、林、牧、渔业的税收占比在提高,主要贡献就来自于特色林果业的贡献。制造业的税收占比也在提高,主要就是风电、光伏、汽车、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的发展贡献。电力、热力、燃气、水等公共品行业的税收收入占比相对提高,但从绝对值上看,数据比较稳定,这反映了其他行业在社会经济大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税收收入降低的格局。另外,作为传统的税源,金融业的税收贡献也相对提高。

  (四)不同企业规模和类型的税收占比情况

  首先是不同企业规模的税收占比情况。由表4可以看出,新疆小微企业在税收中占比还是比较大的,2016年高达65.5%,而大型企业和中型企业占比较少,尤其是中型企业税收占比在2016年仅有10.6%。小微企业的税收占比在2016—2020年间呈逐渐下降趋势,特别是2019年达到最低点,2020年虽有所提升但相比2016—2018年还是有很大回落。如果将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加以区分,不难发现,主要是微型企业的税收占比在下降。小型企业在经历了2018年最低点之后,不仅没降,反而还有所上升。与此同时,大型企业和中型企业的税收占比稳步提升。2020年,大型企业占比35.4%,中型企业占比20.5%。

  其次,我们看不同注册类型的税收占比情况。由表5可以看出,2016—2020年新疆税收主要的贡献者为内资企业,并且在总税收的占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在其他类型企业占比中,个体经营高于外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高于港澳台投资企业。这说明,新疆作为内陆地区,在吸引外国资本方面还有很大空间。由于城市之间的距离远,因此,市场的整合程度可能也受到了一定影响。因此,个体经营企业的数量以及对税收的贡献都略显不足。

  (五)不同企业类型纳税户数变动研究

  由表6可以看出,从2016年开始增值税纳税户数变化比较大。一般纳税人、消费税纳税户数、企业所得税纳税户数的数量总体上稳步增长,小规模纳税人的数量在不同的年份中波动较大。个人所得税、资源税、房产税、印花税等税源的纳税户数也存在波动。

  由表7可以看出,有些税源内资企业户数占比比较高。除了内资企业外,其他的企业类型为港澳台投资企业。由表7也可以看出内资企业在消费税中占比比较低。

  我们还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年来提取无论是外资还是内资企业税源占比的主成分。当然,由于涉及的维数比较高,而企业类型数相对各税源种类来说也比较少,即出现样本数高于或等于变量维数,所以主成分分析涉及的一些检验可能通不过,我们更侧重从主成分分析实质和现实意义来分析,分析的结果仅供参考。

  2017年16种税源中,新疆总税收中国内增值税所占比例仍为最高,并且相比2016年进一步增加;其次为国内消费税和企业所得税,相比2016年国内消费税有所下降,而企业所得税有所增加。这三种税源税收占总税收高达65.4%,高于2016年。

  2018年17种税源中,国内增值税所占比例仍为最高,并且相比2017年在总税收中的占比变动幅度不大;其次为企业所得税和国内消费税,相比2017年企业所得税有所增加。这三种税源税收占总税收高达62.8%,略低于2017年,主要原因是国内消费税下降幅度稍大。

  2019年16种税源中,新疆总税收中国内增值税所占比例仍为最高,相比2018年占比略有下降,但变动幅度不大;其次为企业所得税和国内消费税,相比2018年企业所得税和国内消费税都有所增加。这三种税源税收占总税收高达64.5%,略高于2018年,主要是国内消费税有所回升。

  2020年18种税源中,新疆总税收中国国内增值税所占比例仍为最高,相比2019年占比变动不大;其次为企业所得税和国内消费税,相比2018年,企业所得税略有下降而国内消费税则略有增加。这三种税源税收占总税收高达64.2%,略低于2019年。总体上看,增值税改革后,增值税已经成为第一大税种,并且主要来自一般纳税人。

  在非主要税源中我们可以看到,2016—2020年的新疆税收的税源虽大体相同,但还是有变化的。其中税源种类在不同年份之间有变动,比如营业税在2016、2017、2018年在总税收中的占比逐年递减,2019之后停征营业税。这主要是我国的税制改革使然。为了减少重复征税,优化营商环境,党和政府决定自2016年5月1日开始,全面实行“营改增”,即征收营业税改为征收增值税。实行营改增后,还存在清缴以往年度营业税欠税的行为,因此还有营业税入库。

  从税源结构上我们还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对环境保护的重视,2016、2017年均无该税源,2018年开始出现并有上升趋势。当然,这也是2018年费改税的结果。以前没有数据,是因为没有让税收部门参与征收,不列入税收项目。海关代征税源在2016—2019年均无相关数据,2020年出现该税源数据。这也与我国的有关制度改革有关。

  (二)产业视角下的主要税源结构

  从产业视角下我们观察新疆的税收收入结构。在此,我们仅考虑占比较大的国内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国内消费税。由表2可以看出,新疆国内增值税主要来自第二产业,其次是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的税收占比很小,几乎接近于0。企业所得税主要来自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国内消费税也主要来自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这与新疆的产业结构特点有关,也与税制结构有关。进一步分税源动态来看,第三产业国内增值税占比略有上升趋势,企业所得税的占比变化稍有波动,各年相比内资企业的占比上升,外资企业的占比略有下降。国内消费税的占比也存在着波动,有下降趋势。

  (三)不同行业的税收收入占比情况

  “十三五”以来,新疆不断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在加快推进石油、煤炭、化工和纺织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同时,积极培训发展制造业新产业新动能(如风电、光伏、汽车、生物医药、特色林果、馕等);大力推动第三产业发展,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发展势头良好,旅游业异军突起。伴随产业升级的是,新疆税收结构也在变化。从大的行业上的看,新疆农、林、牧、渔业的税收占比在提高,主要贡献就来自于特色林果业的贡

  献。制造业的税收占比也在提高,主要就是风电、光伏、汽车、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的发展贡献。电力、热力、燃气、水等公共品行业的税收收入占比相对提高,但从绝对值上看,数据比较稳定,这反映了其他行业在社会经济大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税收收入降低的格局。另外,作为传统的税源,金融业的税收贡献也相对提高。

  (四)不同企业规模和类型的税收占比情况

  首先是不同企业规模的税收占比情况。由表4可以看出,新疆小微企业在税收中占比还是比较大的,2016年高达65.5%,而大型企业和中型企业占比较少,尤其是中型企业税收占比在2016年仅有10.6%。小微企业的税收占比在2016—2020年间呈逐渐下降趋势,特别是2019年达到最低点,2020年虽有所提升但相比2016—2018年还是有很大回落。如果将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加以区分,不难发现,主要是微型企业的税收占比在下降。小型企业在经历了2018年最低点之后,不仅没降,反而还有所上升。与此同时,大型企业和中型企业的税收占比稳步提升。2020年,大型企业占比35.4%,中型企业占比20.5%。

  其次,我们看不同注册类型的税收占比情况。由表5可以看出,2016—2020年新疆税收主要的贡献者为内资企业,并且在总税收的占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在其他类型企业占比中,个体经营高于外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高于港澳台投资企业。这说明,新疆作为内陆地区,在吸引外国资本方面还有很大空间。由于城市之间的距离远,因此,市场的整合程度可能也受到了一定影响。因此,个体經营企业的数量以及对税收的贡献都略显不足。

  (五)不同企业类型纳税户数变动研究

  由表6可以看出,从2016年开始增值税纳税户数变化比较大。一般纳税人、消费税纳税户数、企业所得税纳税户数的数量总体上稳步增长,小规模纳税人的数量在不同的年份中波动较大。个人所得税、资源税、房产税、印花税等税源的纳税户数也存在波动。

  由表7可以看出,有些税源内资企业户数占比比较高。除了内资企业外,其他的企业类型为港澳台投资企业。由表7也可以看出内资企业在消费税中占比比较低。

  我们还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年来提取无论是外资还是内资企业税源占比的主成分。当然,由于涉及的维数比较高,而企业类型数相对各税源种类来说也比较少,即出现样本数高于或等于变量维数,所以主成分分析涉及的一些检验可能通不过,我们更侧重从主成分分析实质和现实意义来分析,分析的结果仅供参考。

  2017年16种税源中,新疆总税收中国内增值税所占比例仍为最高,并且相比2016年进一步增加;其次为国内消费税和企业所得税,相比2016年国内消费税有所下降,而企业所得税有所增加。这三种税源税收占总税收高达65.4%,高于2016年。

  2018年17种税源中,国内增值税所占比例仍为最高,并且相比2017年在总税收中的占比变动幅度不大;其次为企业所得税和国内消费税,相比2017年企业所得税有所增加。这三种税源税收占总税收高达62.8%,略低于2017年,主要原因是国内消费税下降幅度稍大。

  2019年16种税源中,新疆总税收中国内增值税所占比例仍为最高,相比2018年占比略有下降,但变动幅度不大;其次为企业所得税和国内消费税,相比2018年企业所得税和国内消费税都有所增加。这三种税源税收占总税收高达64.5%,略高于2018年,主要是国内消费税有所回升。

  2020年18种税源中,新疆总税收中国国内增值税所占比例仍为最高,相比2019年占比变动不大;其次为企业所得税和国内消费税,相比2018年,企业所得税略有下降而国内消费税则略有增加。这三种税源税收占总税收高达64.2%,略低于2019年。总体上看,增值税改革后,增值税已经成为第一大税种,并且主要来自一般纳税人。

  在非主要税源中我们可以看到,2016—2020年的新疆税收的税源虽大体相同,但还是有变化的。其中税源种类在不同年份之间有变动,比如营业税在2016、2017、2018年在总税收中的占比逐年递减,2019之后停征营业税。这主要是我国的税制改革使然。为了减少重复征税,优化营商环境,党和政府决定自2016年5月1日开始,全面实行“营改增”,即征收营业税改为征收增值税。实行营改增后,还存在清缴以往年度营业税欠税的行为,因此还有营业税入库。

  从税源结构上我们还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对环境保护的重视,2016、2017年均无该税源,2018年开始出现并有上升趋势。当然,这也是2018年费改税的结果。以前没有数据,是因为没有让税收部门参与征收,不列入税收项目。海关代征税源在2016—2019年均无相关数据,2020年出现该税源数据。这也与我国的有关制度改革有关。

  (二)产业视角下的主要税源结构

  从产业视角下我们观察新疆的税收收入结构。在此,我們仅考虑占比较大的国内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国内消费税。由表2可以看出,新疆国内增值税主要来自第二产业,其次是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的税收占比很小,几乎接近于0。企业所得税主要来自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国内消费税也主要来自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这与新疆的产业结构特点有关,也与税制结构有关。进一步分税源动态来看,第三产业国内增值税占比略有上升趋势,企业所得税的占比变化稍有波动,各年相比内资企业的占比上升,外资企业的占比略有下降。国内消费税的占比也存在着波动,有下降趋势。

  (三)不同行业的税收收入占比情况

  “十三五”以来,新疆不断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在加快推进石油、煤炭、化工和纺织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同时,积极培训发展制造业新产业新动能(如风电、光伏、汽车、生物医药、特色林果、馕等);大力推动第三产业发展,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发展势头良好,旅游业异军突起。伴随产业升级的是,新疆税收结构也在变化。从大的行业上的看,新疆农、林、牧、渔业的税收占比在提高,主要贡献就来自于特色林果业的贡献。制造业的税收占比也在提高,主要就是风电、光伏、汽车、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的发展贡献。电力、热力、燃气、水等公共品行业的税收收入占比相对提高,但从绝对值上看,数据比较稳定,这反映了其他行业在社会经济大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税收收入降低的格局。另外,作为传统的税源,金融业的税收贡献也相对提高。

  (四)不同企业规模和类型的税收占比情况

  首先是不同企业规模的税收占比情况。由表4可以看出,新疆小微企业在税收中占比还是比较大的,2016年高达65.5%,而大型企业和中型企业占比较少,尤其是中型企业税收占比在2016年仅有10.6%。小微企业的税收占比在2016—2020年间呈逐渐下降趋势,特别是2019年达到最低点,2020年虽有所提升但相比2016—2018年还是有很大回落。如果将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加以区分,不难发现,主要是微型企业的税收占比在下降。小型企业在经历了2018年最低点之后,不仅没降,反而还有所上升。与此同时,大型企业和中型企业的税收占比稳步提升。2020年,大型企业占比35.4%,中型企业占比20.5%。

  其次,我们看不同注册类型的税收占比情况。由表5可以看出,2016—2020年新疆税收主要的贡献者为内资企业,并且在总税收的占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在其他类型企业占比中,个体经营高于外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高于港澳台投资企业。这说明,新疆作为内陆地区,在吸引外国资本方面还有很大空间。由于城市之间的距离远,因此,市场的整合程度可能也受到了一定影响。因此,个体经营企业的数量以及对税收的贡献都略显不足。

  (五)不同企业类型纳税户数变动研究

  由表6可以看出,从2016年开始增值税纳税户数变化比较大。一般纳税人、消费税纳税户数、企业所得税纳税户数的数量总体上稳步增长,小规模纳税人的数量在不同的年份中波动较大。个人所得税、资源税、房产税、印花税等税源的纳税户数也存在波动。

  由表7可以看出,有些税源内资企业户数占比比较高。除了内资企业外,其他的企业类型为港澳台投资企业。由表7也可以看出内资企业在消费税中占比比较低。

  我们还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年来提取无论是外资还是内资企业税源占比的主成分。当然,由于涉及的维数比较高,而企业类型数相对各税源种类来说也比较少,即出现样本数高于或等于变量维数,所以主成分分析涉及的一些检验可能通不过,我们更侧重从主成分分析实质和现实意义来分析,分析的结果仅供参考。

篇七:税收助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

  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精选6篇)

  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精选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1对当前经济形势总的看法是: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基本平稳,在平稳中还保持了较快增长,总体形势良好;第二,世界经济增速减缓对我国的负面影响有所显现,进入第二季度以来,经济运行出现了一定的减缓;第三,下半年外需继续减弱,发展前景不尽明朗,但内需有保持较快增长的趋势。

  一、国民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走势.

  国家以扩大内需为主的宏观调控政策,包括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从今年以来经济增长的情况看,有这样三个特点。

  第一,从生产角度看,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主要是由工业增长所推动。从今年工业走势看,相对比较稳定,总体上已增长的趋势发展.第二,从需求角度看,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主要靠内需增长所拉动。从今年需求变化情况看,投资增幅提高比较明显,一开局就比较高,增速逐月加快,表明国有及其他投资是相当活跃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也是一样,从内需的角度看,都是两位数的增长,表明内需增长机制有所改善。与此同时,进口和出口增幅都出现了下滑的趋势进.出口相抵,出现顺差,表明外需出现明显的回落。

  第三,从运行过程看,整体经济呈现较快增长、较低通胀和较高经济效益的良好运行态势,表明国民经济继续沿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

  从效益看,财政收入,工业企业利润都曾增长趋势。农民收入和城镇居民收入也保持增长。由此,宏观效益和通货膨胀都在良性循环区间内。

  但从发展趋势看,国民经济增长出现了减缓的苗头。呈现逐月大幅回落走势。

  二.社会总需求适度增长.

  今年以来,社会总需求在宏观调控政策的积极作用下,保持了适度增长,满足了国民经济稳定较快增长的需要.内需增长加快,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外需的减弱,因而支持了当前经济的增长。而外需,由于国际形势不好以及我们出口政策和工作方面的一些问题,出口增幅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回落。

  需要指出的是,内需增长的加快,无论是从投资还是从消费看,都显示出政府主导的特征。在投资领域,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比集体和个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快。在消费领域,城镇居民消费增长比农村居民消费增长快很多.三.结构调整是今年经济工作的主旋律.

  各方面都比较关注。存量和增量调整都有新的进展,农业和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有所改善,但经济结构调整中出现的反复苗头和收入分配问题的日益突出应引起高度关注。

  在存量调整方面。农业结构调整比较理想。种植业结构继续向优质、高效方向发展。一是品种优化。二是布局优化。东部沿海较大幅度调减了粮食面积,集中发展优势经济作物和出口创汇农业;中部地区也加大了优质专用粮开发步伐。

  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煤炭行业在巩固近两年成果基础上,继续实施关井压产,企业产品平均售价上升,煤炭行业整体上扭亏为盈。冶金行业在继续做好“关小、淘汰落后”工作的同时,加快了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步伐,宝钢、首钢、武钢宣布战略结盟,市场销售较好的产品增长较快,产品价格稳中有升.在增量调整方面。从投资角度来说,第三产业投资快速增长,西部地区投资也明显加快。其中运输、邮电、通信业投资科教、文化投资增长都很快.从收入角度来说,国家提高了国家机关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及离退休人员的收入标准,对特殊地区实施特殊岗位津贴,这必然增加低阶层的收入,“两个确保”工作也得到了强化,下岗职工和离

  退休人员的收入保证率上升。这都是一个良好的趋势。

  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220xx年以来,我局在县委、县政府和市工商局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三个意见”精神,把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紧紧围绕以狠抓市场经济秩序,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标,积极创造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宽松环境,取得一定的成效。

  截止目前,我县已注册登记的非公有制经济户3648户,投资总额28158万元,从业人员9044人。其中:个体工商户3540户,投资总额20208万元,从业人员5999人;私营企业108户,投资总额7950万元,从业人员3045人。20xx年以来新发展个体工商户615户,投资总额418万元,从业人员721人;新发展私营企业14户,投资总额550万元,从业人员180人。

  一、几点做法

  1、加强政策宣传,优化舆论环境。去年以来,我局共印发宣传资料2000份,并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省、市、县关于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三个意见”精神,大力宣传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同时,推出了一批先进典型,用活生生的事例教育、说服和引导群众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提高了其社会和政治地位,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了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大突破、大发展。

  2、结合今年开展的行政效能建设,提高办事效率,推行“一厅式”办公、“一条龙”服务。我局向社会公开承诺: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保证私营企业在5个工商日内办理完毕(法定时限为30日),个体工商户在1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毕(法定时限为30日)。同时改变监管方式,将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的年度验照贴花,变集中办理为滚动审验,极大的方便了非公有制经济户申办工商注册登记事项。

  3、放宽市场准入,放宽投资领域。对民营科技企业和从事农业种、养、加、储、运的企业以及下岗失业人员创办的个体私营企业,允许注册资本分期注入,在首次注入资本不低于总额百分四十的情况下,可办理营业执照,同时其余部分可在一年内补齐。除特种行业和专营行业外,非公有制企业原则上按行业大类核定经营范围,不再规定具体的经营项目,经营方式由企业自主选择。同时,除国家法律法规明确禁止或限制的领域外,所有竞争性领域和对外资开放的领域,一律对非公有制企业开放。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加快进入城乡基础设施、公用事业、旅游和我国政府承诺对外资开放的金融、保险、电信等领域。

  4、实行“外来投资企业特别服务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对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老、弱、病、残申请从事个体经营的实施“阳光工程”。对外来投资企业,可享受如下优惠与服务:免费咨询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及信息查询;对不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资源的专项审批项目可先注册,后限期规范;申请登记注册材料齐全的当天办理;对从事种植业、养殖业以及无环境污染的行为,按规费征收标准减征百分之六十,对从事其它行业的减征百分之四十;免收合同文本费及鉴证费;免收消协、私协会费;工商部门在巡查监管中发现违法行为,实行法律、法规宣传并书面通知限期纠正,对在限期内纠正的免于行政处罚。去年以来,我局共对外来投资企业减免收费18000元,对171户下岗失业人员申请从事个体经营的不折不扣地落实优惠政策,对23户老、弱、病、残从事个体经营的实行“阳光工程”,共减免收费175887元。

  5、加强与金融部门的合作,切实解决非公有制经济贷款难的问题。为加快县域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优化信用环境,提升经营效益,我局与xx县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xx县个体私营企业协会联合印发了《xx县个体私营企业小额信用贷款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要求各工商所和个私协分会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个体私营企业诚信建设,全力配合支持好信用社开展此项工作。同时把握好政策界限,既注重解决个体私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又协助把好信贷关,防范金融风险,共同促进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和农村信用合作社信贷工作的顺利进行,实现银企合作双赢。现已向非公有制经济户发放贷款证1070份,发放贷款4700万元。

  6、以人为本,真诚为个体私营企业搞好服务。一是加强个体私营企业的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教育培训,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守法意识和市场应变能力,帮助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管理技能和经营水平,共举办培训班2期,参加培训人员300多人次。二是抓好典型,做好表彰先进工作,积极表彰对县域经济发展作出显著贡献的诚信个体私营企业,努力营造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良好环境,共表彰诚信非公有制经济户17户。三是在行业发展上,积极引导个体私营企业由商贸、餐饮、服务等日趋饱和的行业向第一、第二产业拓展,大力兴办生产型、外向型、开发型企业,发展前景好、见效快的种、养、加等项目,使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个体私营企业在第一、第二产业的比重逐步加大。四是切实维护个体私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对侵害个体私营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及时予以出面制止,坚决制止“吃、拿、卡、要”和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行为。

  二、存在问题

  1、我县非公有制经济虽有一定突破性发展,但整体上规模不大,水平不高,行业结构也不尽协调,商业户数比重大,占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以上。

  2、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低,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内外协作不够,企业技术进步和产品开放能力差,企业资信度不高。

  3、少数部门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视程度依然不够,仍然存在有流于形式走过场、做样子、工作不实的现象。

  三、几点建议

  1、进一步拓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经营领域,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的规模、档次结构和水平,在注重商贸、餐饮、社会服务等第三产业不断扩大规模、上档次的同时,积极引导非公制围绕我县工业支柱项目和农业产业建设,依托资源优势,向第一、二产业拓展,大力兴办生产型、开发型、加工型、科技型、外向型企业,形成优势产业。同时,按照宜大则大,宜小则小,大、中、小并举原则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南北两山大力发展个体工商户,城关、川道重点发展生产加工型私营企业。

  2、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管理者及其从业人员的培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依法经营意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帮助其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强化企业诚信建设。

  3、依法监督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切实保护非公有制企业及其出资人的合法权益,对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纪政纪,侵犯非公有制企业及其投资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严肃查处。

  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3县域北京是综合性的区域经济,而作为传统农业大县的农业经济要寻求新的提升点,增长点,除应对好入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遵循自身的发展规律外,应把着力点放在“五化”上。

  一、经营产业化。

  产业化经营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村工业化的要害环节。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核心是着力发展一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关联度高的具有较强产业拉动和辐射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群体。唐河县要实现从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乃至经济强县脱胎换骨式的转变,最现实的出路就是坚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经过近几年实践,我们探索出四种产业化经营模式:一是龙头牵动型。县肉牛产业集团、湖阳登昌黄牛有限公司围绕黄牛系列开发,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销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引领全县黄牛产业快速发展。二是市场拉动型。小辣椒、生猪和兔通过源潭小辣椒、少拜寺生猪、古城皮毛交易三大市场的不断建设,初步形成了周边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市场,有力地拉动了产业的持续发展。三是主导产业带动型。充分发挥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培育起了以豫南清真肉联厂、凯达肉食品有限公司等为主的畜产品加工,以南部几个乡镇为主的面粉生产加工,以经纬纺织集团、丰源公司为主的棉北京深加工,以中棉、豫油等为主的科技型良种加工,以“三粉”为主的脱毒红薯加工等近500家各类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年创产值近20多亿元,有效地提升了全县农业产业水平,初步培育成了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骨架。总投资2566万元的与北京中商农产品公司合资兴建的栀子产业开发项目已基本建成,使全县6万亩栀子产业很快步入产加销一体化的发展路子。四是中介组织

  联动型。全县先后组建了一批各类专业协会,内联生产,外拓市场,有效地架起了分散生产经营与外部市场的融合对接,助推各类特色产业不断发展。

  二、农民组织化。

  农业的现代化,首先应是农民的组织化。发展各类民间专业协会,提高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是实现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相对接的必由途径。我们坚持“入会自愿、退会自由、平等、互惠、互利”的原则,将农民的分散经营联接起来,组成各类专业协会或合作社,采取“专业协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走发展农村经济的新路子。一是帮扶引导。把专业协会建设纳入全县整体目标,发动、鼓励各业能人牵头组织成立协会,并在财政贴息、税费优惠、规划用地等方面向协会倾斜。并要求县信息中心、价格监测中心无偿为各类专业协会提供网上商务、价格信息等服务,吸收农户向协会靠拢。二是规范完善。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出台章程制定、利益分配方式、争端解决办法、违约惩罚等措施,用制度规范协会运行。三是培育典型。畜牧业重点培育了湖阳黄牛合作社、古城兔业协会,瓜菜业重点培育了源潭小辣椒协会,农副产品重点培育了城郊农副产品购销协会。目前,全县民间专业协会(合作社)已发展到92个1.1万多人,使千家万户抱成团闯市场,极大地增强了农民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三、农业市场化

  传统的旧有的治理方式已成为影响和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瓶颈”。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是目前发展各类经济的基本原则和特征之一。为此,我们进一步创新机制,改革传统的治理方式,用市场化的理念和方法来发展农业。一是发展股份农业。鼓励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以资金、实物、劳力、技术和土地使用权等折合入股,成功地组建了6家股份制农业公司;二是“四荒”开发推向市场,推进规模经营。三是多形式改制水利设施。面向社会共拍卖、承包机电井4100眼,占全县机电井总数的67.5,个人投资打配机电井1300眼,调动了农民兴水积极性,减轻了政府压力。四是实施农业招商。积极吸引鼓励外商投资兴办各类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企业,提高农业的外向度。引资100万美元的金龙浓缩果蔬汁加工项目建成后,将使全县瓜菜、林果的种植与加工形成对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生产科技化。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及其向现实生产力的迅速转化,已成为经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也是提升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的决定性因素。我们把深化全国首家科技示范县建设作为提升农业生产经营水平的重中之重来抓,自19xx年以来,用市场经济的办法吸引以中国农科院为主的300多名专家和科技工作者来唐工作,引进、示范、推广27大类340多项新技术、新品种组装改造传统农业,科技对农业经济的贡献份额达47。为应对“入世”挑战和市场准入制度的.推行,我们着力推进标准化生产,组织引导农民先后对无籽西瓜、优质梨、肉牛等主要特色农产品实施了标准化生产,并积极申报无公害农产品使用标志和开展原产地产品保护工作,在去年四家生猪企业获准上海、北京等四城市市场准入资格的基础上,今年又帮助13家畜牧企业进行无公害产品产地认定,已有5家畜牧企业通过无公害产品产地认定,占全市获此资格企业的一半。西瓜获得全省首批优质无公害使用标志,优质梨于去年底荣获省无公害产品的使用标准。

  五、产品品牌化。

  品牌是农产品进入市场的“准入证”,名牌是农产品打入市场的“绿卡”。发展特色产业必须走品牌化之路。我们积极实施品牌战略,以标准育品牌,以质量创品牌,以品牌争市场。20xx年,对无籽西瓜和优质梨分别注册了“金唐河”和“唐酥梨”商标,尤其是“金唐河”牌无籽西瓜,在北京等南方五大城市市场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带动全县无籽西瓜年外销2.4亿公斤以上,实现产值1.1亿元;县种子公司以买断制种权与中国农科院及省农科院棉油所合作,成立了5个紧密型良种专业化生产企业,“金唐河”种子销往8省25市120多个县区,初步打响了品牌;县肉牛集团公司生产的“群发”牌系列产品20xx年获中国农业国际博览会金奖称号,今年以来对港供货额达260多万元。

  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4当前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好坏已经成为地区之间经济竞争、形

  象竞争和社会竞争的焦点问题,谁在软环境建设上落后,谁就会在竞争中败北。这里结合自身学习体会,就加强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及相关问题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一、存在的问题

  目前,与市委的要求和群众的期望相比,与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形势相比,与发达地区相比,我市经济发展软环境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思想观念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

  二是关于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的制度或政策措施不健全、不完善;

  三是存在工作措施不力、落实不到位的现象;

  四是一些政府部门职能转变不到位,还没有真正实现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五是一些政府部门服务质量不高,有关要求服务的一些规定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甚至存在流于形式的问题;六是一些行业存在不正之风;七是一些部门执法不规范;八是信用环境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这些问题表明,我市建设经济发展软环境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二、几点建议

  (一)切实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全力塑造招商、亲商、富商的人文环境。

  要开展扎实有效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广大干部牢固树立起“抓软环境就是抓经济发展。抓经济发展必须抓软环境”的意识,形成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软环境治理的良好格局。

  (二)深化改革,强化服务,努力打造优质、高效、文明的政务环境。

  政务环境是打造区域经济发展软环境优势的重要标志。一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二要继续深化审批制度改革;三要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和加快发展电子政务;四要进一步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五要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加强政风行风建设。

  (三)依法规范行政和司法行为。倾力创造公正、严明、安全的法制环境。

  首先是各级行政执法部门和司法部门必须找准服务经济的结合点

  和切入点,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和法律服务。其次是公、检、法、司部门要切实做好企业周边环境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依法维护投资商的合法权益和民营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再次是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和司法体制改革。四是纪检监察机关要会同有关部门严肃查处破坏经济发展软环境的违纪违法案件。

  (四)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大力营造优惠宽松的政策环境。

  良好的政策环境是吸引域外资金、技术、人才和引进大项目的重要前提条件和有力保障。要不断制定、调整和完善更宽松、更开放、更优惠的经济发展政策,狠抓政策落实,不折不扣地执行、落实、兑现各项政策;明确重点,准确把握产业导向,对投资者一律实行平等待遇。

  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5由于消化规模巨大的房地产存量和制造业库存,充分淘汰过剩产能和恢复民间资本活力都需要时间,中国的城市经济发展将经历一个相对艰难的“u”形调整过程。在中国社科院昨日公布的《城市蓝皮书》认为,伴随着XX年以来的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中国经济出现了一系列的发展失衡,客观上需要一定的经济调整来解决各种体制的、结构的和发展的矛盾。而由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大调整,又进一步加剧了中国周期性调整的压力。但总体上,XX年中国城市经济发展仍处于较快增长区间,经济发展基本面依然较好。

  报告认为,始于去年的国际金融危机虽然对中国城市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但由于中国经济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足够的外汇储备,市场空间广阔,发展动力强劲,且具有较强的宏观调控能力,所以金融危机并没有改变中国城市经济发展的基本走势,城市经济发展的基本面依然向好。

  但同时报告也强调,中国的城市经济在今年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将更加严峻,经济下行压力将继续加大。上半年,受外需市场低迷、产品出口受阻、工业增长下滑等因素影响,城市经济增长将处于较低水平。下半年,随着中央和地方各项经济刺激计划的逐步落实,城市经济活跃程度增加,经济增速可能会有所回升。但值得注意的是,消化规模巨大的房地产存量和制造业库存,充分淘汰过剩产能和恢复民间资本活力都需要时间,城市经济发展将经历一个相对艰难的“u”形调整过程。

  《城市蓝皮书》还指出,尽管中国城市经济发展的基本面依然向好,并且在国家各种经济刺激政策和措施的作用下,已经出现一些回暖迹象,但由于金融危机导致的全球信贷市场紧缩和需求下降等困境没有得到实质性缓解,外部经济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中国城市经济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仍将面临外贸出口下滑、工业增长放缓、消费拉动乏力、就业压力加大等诸多问题与挑战。

  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6通过学习《广东省加快转变方式干部培训系列读本》,我们分局全体人员充分认识到转变方式是我们经济发展刻不容缓的重大战略任务,为此我们必须要结合街道经济发展方式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改变。

  一、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应充分认识到加快街道产业升级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把产业升级作为影响街道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带有全局意义的战略重点来考虑。按照的要求,一手抓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一手抓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以传统产业升级为主线,组织编制好合理、可行的我们街道中长期传统产业升级的发展规划。应对其中一些低端行业和一些行业中的低端环节,则按照规划实施有计划的退出和转移。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在街道传统产业中的推广使用,提高生产经营过程自动化、信息化水平,带动产业结构与产业素质的提升。

  二、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而我们街道工业以传统产业为主,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应积极引导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架构。加快形成一批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省级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或行业研发中心,抢占行业技术制高点。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以引进为主的方针,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高新技术人才队伍。要全方位开展产学研合作,瞄准全国的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吸引和鼓励他们以转让专利、参股合作等形式与企业结为利益共同体。

  三、加快工业循环经济发展。

  我们街道各方面资源越来越少、环境承受能力脆弱。虽然近年来,我们街道在推动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推行清洁生产、推进环保产业方面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仍未发生根本转变,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形势十分严峻。一要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二要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减少废物的产生。三要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最大程度实现废物资源化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四要大力发展环保产业,为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和减少废物排放提供技术保障。

  由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虽然只是两个字的改动,但却有着十分深刻的内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除了涵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全部内容外,还对经济发展的理念、目的、战略、途径等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正确处理好和快的关系,坚持好字优先,加快形成符合要求的发展方式。

篇八:税收助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财经论坛◎ 税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贡献霍秋雯摘

  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为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文章分析了中国当前的经济状况,寻求高质量发展的原因以及内涵。探究近年来中国税收发展历程,寻找税收在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关键词:高质量发展;创新;税收现状;税收政策;税收贡献一(、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改革开放以来一)中国经济发展现状,中国经济快速增长。2000年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世界前十,截至目前位列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纵观2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历程,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变为高质量发展阶段,进入经济新常态。GDP纵观放四十多年来增长速度近20年来经济发展状况,中国GDP总量不断上升,,GDP20年内在增速只有6%4~次连续14%之间波动2~3年低于。中国改革开8%,前三次:第一次是1979~1981年;第二次是1989~1990年;第三次是1998~1999年,这3次回落主要是受到外部短期因素的干扰,每次过后又回到了高速增长的轨道上。第四次就是2012年,中国GDP增速发生断崖式下跌,GDP增速从7.86%逐步下降至2019年的6.11%。中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变为中高速增长阶段(,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高质量发展是二)高质量发展的含义。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提出的新表述,表明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为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经济的活力2018年国务院政府报告正式提出高质量发展根本在于。、创新力和竞争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根本途径。从经济新常态出发,经济高质量发展要与经济新常态三大特征相一致:第一,速度变化,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第二,结构优化,从主要依靠增量扩能转向调整存量和做优增量并举;第三,动能转换,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和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上。高质量发展应包含以下三大内涵:第一,商品和服务质量的提高;第二,投入产出效率的提高;第三,经济结构协调性提升。二(改革开放初期一、)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社会主要矛盾变化需要,中国处于社会资源匮乏的困境,这个阶段我们面临的是“有没有”的矛盾;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提升,我们的矛盾就变为了经济增长“快不快”;而现在,我国经济要进一步升级转型,要着重解决的就是“好不好”“善不善”以及“美不美”,也就是当今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已由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经二)经济增速换挡需要。济,经济增长阶段由高速增长阶段转为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使得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经济总量达到一定的基数,使得经济发展速度下跌也是在常理之中的局面。然而想要打破经济发展速度持续下降,维持经济稳定发展是我们当前需要思考的问题“。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高质量发展”而非要保证发展质量高质量增长”,指明中国经济发展不仅要追求发展速度而且。(中共十七大中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概念三)发展方式转变需要,经济发展并不等同于经济增长。在经济理论范畴中,经济增长主要是指数量的增加,经济发展一般是指经济总量增加与优化结构同时出现,所以经济发展比经济增长有更深的含义。但同时也要看到经济增长仍然是经济发展的核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提高经济增长效率;第二,提高国际竞争力;第三,降低通货膨胀率。转向高质量发展意味着我国经济已从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实现粗放式高速增长,转变为依靠技术进步、改善管理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实现的集约型增长(在产业结构方面四)经济结构优化需要。,第三产业逐步成为产业主体;在2012年以前,我国的产业结构主要是以第二产业为主,也就在此年,我国的GDP开始发生断崖式下跌。在2013年以后,我国的产业结构逐渐调整变为以第三产业为主。在需求结构方面,消费需求成为需求主体。众所周知,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是投资、消费和出口(外部需求)。在三驾马车中,消费需求是生产的目的,可以创造出生产的动力,并刺激投资需求。因此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最终需求和目的,拉动生产力的发展。投资需求是增加社会总供给的重要途径,投资规模要和经济发展状况相协调,投资不足可能会减缓经济发展,投资增长过快可能会引发经济过热;外部需求对经济的作用和消费需求类似,但受到国际经济、外贸环境和汇率变动多种因素影响,外部需求容易出现波动。在城乡区域结构方面,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在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首次超过乡村人口。随着国家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乡二元结构打破,城乡差距减小。在收入分配结构方面,居民收入占比上升,更多分享改革发展成果。我国GDP经历了高速增长阶段,而今正处于中高速增长阶段。在200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率首次超过(GDP增长率,更多的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从动力层面看五)增长动力变化需要,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要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1998年至2008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年均增速高达2格上扬%。“制造业的持续艰难表明35.,过去依靠低要素成本驱动的经济发展方式已难以为,随着劳动力6%,而到、2013资源年降至、土地等价12.继,必须把发展动力转换到科技创新上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说。三(、中国目前的税制结构是以流转税为第一主体一)税收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原理中国税收现状、所得税为第二主体的复合税制结构。由于今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政治的基本格局不会发生根本性变换,受制于国情,中国税制结构也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即流转税与所得税的双主体税制结构的总体格局还将长期存在

  。但是未来随着经济的(下转第—3941—页)

  财经论坛◎ 此,面对关联方是交易过程中的信息披露制度,也应该投入充分的重视,通过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的方式来保证个人隐私得到尊重和保护。此外,在关联方式交易发展过程中,不仅涉及个人隐私问题,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涉及经济隐私。因此在这一过程中也应该充分重视信息披露制度,通过完善互联网方式交易的信息披露制度,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交易方式的有效发展,进一步发挥互联网方式交易的有效提升。(二)完善税收制度并加强税收监管为了促进世界经济以及国家经济的有效发展,都需要保证国家经济的有效运行。因此在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应该重视税收制度,通过完善税收制度的方式来进一步规范关联方交易的方式,通过完善税收制度的方式,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工作人员以及相关人员对关联方交易的重视,进一步完善关联方交易过程以及促进关联方交易过程中问题的解决。此外,也需要加强税收监管,有效的税收监管不仅可以保证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国家经济的稳定运转。因此,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也需要通过促进关联方交易有效发展的方式来在一定程度上加强税收监管,进一步加强税收监管的力度,争取做到税收的合理化。(三)完善企业内控制度在关联方交易发展过程中,为了保证发展的有效性,也需要对于企业内部的控制力度,投入充分的重视。通过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方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治理结构的完善,通过加强企业高管人员和关联方交易的方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进一步促进关联方交易的有效发展。此外,通过提升管理人员工作素质(上接第39页)发展,所得税在整个税制结构中的比重将会上升,流转税在整个税制结枃中的比重将会下降,所得税和流转税结构将趋于合理。自2009年来,我国的宏观税负率逐步下降。2016年5月1日以来,我国全面实施“营改增”政策,增值税的税收收入位于各税之首。2019年减税降费,增值税税率降低与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下调。可以看到,19年的减税效果非常明显,宏观税负率降低。(二)税收的作用税收是国家为了满足公共需要,凭借其拥有的政治权利,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税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和工具;税收是国家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之一;税收有维护国家政权的作用;税收具有监督经济活动的作用。由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税收收入保持稳定增长,为我国财政提供了强力的支持。企业的发展需要国家的监管,税收作为一种财政政策,既能保证国家财力,也能起到监管企业的作用。(三)税收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措施1.完善税收法律体系建设我国税收法律体系处于不断地完善之中,政府部门不断完善税法体系,以使税法适应不断变化的中国发展。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为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税收法律不断调整配合。例如,近年来,“营改增”政策以及一系列的减税降费政策。减税并不意味着减收,制度上的减税完全可以通过经济增长和征管提升。减税降费意味着释放市场活力,企业轻装上阵,拉动经济增长,扩大税基,税收收入实现增长。2.增加创新投资税收激励政策近年来,我国制订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以降低企业创新的方式也有利于使工作人员增加对关联方交易存在风险的了解,进一步做出相应的抵抗措施,促进交易的有效发展。在企业内控制度完善过程中,也应该保证企业股东会、董事会等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进一步发挥中小股东的积极作用。通过发挥他们作用的方式,来促进企业内部交易信息的完善,进一步发挥企业的监督力度,促进企业内控制度的合理完善,尽可能保证企业关联方交易的发展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五、结语目前,在时代发展过程中,为了保证市场经济的稳定运行,也需要对关联方交易投入充分的重视关联方交易发展过程中,会在一定程度上扰乱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因此,需要对关联方交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的解决,通过对问题进行有效解决的方式,不仅可以进一步发挥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也可以保障国家税收制度的完善,进一步促进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参考文献:[1]张香奇.我国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存在的不良影响及对策建议[J].市场研究,2019(3):68-69.[2]刘银玲.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审计问题研究[J].榆林学院学报,2019,29(1):47-50.[3]樊怡.关联方交易审计风险及其防范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9.作者简介:李璐,利福广场(苏州)有限公司。创业成本。例如,创业投资企业和天使投资个人都有金额和时间上的优惠。上文提到中国经济要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那么税收政策作为一个诱导剂,激励企业进行创新投资驱动。3.完善科技创新税收优惠形式近年来,我国一直在完善科技创新优惠政策,例如,将享受当年一次性税前扣除的税收优惠的企业新购进的研发仪器、设备单位价值上限,由10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将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坤孙姐转年限由5年延长至10年;高新技术企业享受15%的优惠税率;将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率提高到75%的政策由科技型中小企业扩大至所有企业。企业面对优惠的税收政策,自然会有倾斜,向着国家指引的方向发展,因此,完善科技创新税收优惠也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参考文献:[1]康晓岚.“减税降费”对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9(8):177-178.[2]范子英,高跃光.如何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税制改革[J].探索与争鸣,2019(7):106-113,159.[3]刘尚希,樊轶侠.论高质量发展与税收制度的适应性改革[J].税务研究,2019(5):12-17.[4]李香菊,杨欢.助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税收优化研究[J].税务研究,2019(5):18-24.[5]李华.高质量发展目标下税收体系构建与减税降费再推进[J].税务研究,2019(5):25-29.作者简介:霍秋雯,安徽大学经济学院。—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