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佳谦文档网>专题范文 > 优秀范文 >

推进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6篇

时间:2022-11-27 13:40:04 来源:佳谦文档网

推进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6篇推进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正确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指引下总结国际国内两方面经验教训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对如何治理社会主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推进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6篇,供大家参考。

推进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6篇

篇一:推进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正确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指引下总结国际国内两方面经验教训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对如何治理社会主义社会进行新的实践探索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从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到创新社会管理体制从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到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各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

  如何认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三谈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lll4529发表于:2013-11-2814:40点击:361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立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我们党探索社会主义社会治理取得的最新成果,是领导改革开放的经验总结和认识结晶,反映了对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高度自觉。改革目标的科学提升改革开放是实现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必由之路。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经济体制改革到政治体制和其他体制改革,从对内改革到对外开放,我们党始终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不断在实践中深化对改革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的认识,不断健全和完善符合中国国情、充满生机活力的各方面体制机制。十八大科学总结改革开放30多年经验,根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明确提出到2020年的改革目标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在这个基础上,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机联系起来,确立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三中全会的一大亮点,既是对各个领域改革目标的科学提炼,又是对改革总目标的根本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力的集中体现。在我国,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各个领域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是各个领域行使国家权力、治国理政方略的综合体现。国家治理能力,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使之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健全的治理体系、高超的治理能力,是国家有序运行、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在当代中国,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须转化为国家治理的效能。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有利于统筹谋划各个领域的改革,保证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这个总目标的确立,反映了当代中国发展的要求,是我国改革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达到新的历史高度的根本标志,为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总的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的自信自觉社会主义是人类历史上全新的社会,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怎样治理社会主义社会,没有先例可循,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马克思、恩格斯曾对未来社会的发展过程、发展方向、一般特征作了科学预测,但没有遇到全面治理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并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对国家治理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和经验总结,但他没来得及深入探索治理社会主义社会就去世了。苏联探索这个问题取得了一些实践经验,但也犯下严重错误,最终积重难返,导致社会主义制度的颠覆,教训极为深刻。

  我们党在全国执政并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国家治理之路,建立了具有中国特点的国家治理体系,特别是创建了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虽然也发生了严重曲折,但在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上积累了宝贵经验,取得了重大成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正确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指引下,总结国际国内两方面经验教训,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对如何治理社会主义社会进行新的实践探索,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从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到创新社会管理体制,从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到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各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今天,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同世界上一些地区和国家不断出现乱局形成鲜明对比。实践表明,我们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总体上是好的,是适应我国国情和发展要求的。我们对此要有高度的自信。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社会矛盾凸显。相比形势任务的变化,相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各族人民的期待,相比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同时也要看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是一个不断调适的过程。真正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还要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从各个领域逐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指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适应时代变化,既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又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围绕这个目标指向,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具体安排,强调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这六个“紧紧围绕”,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思路,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路径。当今世界,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有赖于各个领域的法治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要增强按制度办事、依法办事意识,善于运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国家,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在全社会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以法治来凝聚改革共识、规范发展行为、促进矛盾化解、保障社会和谐。要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廉洁政治,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要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保障人

  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把握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从各个领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可以想见,一个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社会主义中国,一定是一个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富足的中国,是一个社会充满创造活力、人的全面发展得到切实保障的中国,是一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逐步得以实现的中国,是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得到充分展示的中国。(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执笔:林振义)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篇二:推进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XXX市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基层民政工作、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发挥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作用,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为贯彻落实民政部、省民政厅推动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及社会工作发展的有关文件及会议精神,结合实际情况,我市民政局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全面部署,我市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全面启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力争“十四五”末,实现乡镇(街道)都有社工站,村(社区)都有社会工作者提供服务的工作目标。乡镇(街道)社工站是在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一是社会工作的作用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认可,成为新时代新思想新征程的重要内容。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广大社会工作者积极投身到疫情防控工作当中,通过线上线下专业化社会服务,在心理慰藉、社区排查、分发物资等方向都作出了积极贡献。二是专业化社工服务在优化基层治理、创新社会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等诸多领域中的作用发挥越来越充分,越来越突出。三是建立乡镇(街道)社工站有效破解了长期以来,制约民政事业发展当中基层力量薄弱的难

  题。(二)工作原则。乡镇(街道)社工站,是由政府在乡镇(街道)设

  立固定场所,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招标有资质的社会组织入驻建站。乡镇(街道)社工站主要服务对象是已经纳入政府重点保障范围的低保对象、残疾人、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等特殊群体;主要服务方式包括提供心理疏导、行为矫治、社会融入、能力提升等在内的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目的就是让有需求的困难群众在得到物质保障和惠民政策的同时,在心理和精神层面都有更好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从而构建起邻里友爱、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社区和谐、乡村文明的社会新风貌。

  (三)主要目标。社会工作服务站成立后,将着重培养社区专业社工人才、志愿服务队伍,重点打造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品牌项目,提升社区社会组织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把社工站打造成落实党和政府爱民惠民政策、为民服务的一线阵地。

  社工站的建成,将为城南、城北街道辖区内的困难家庭、空巢老人、困境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心理疏导、人文关怀、能力提升、社会融入等专业化个性化的社会工作服务,从而助推社区基层治理和社区建设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二、工作计划(一)本年度在全市50个社会工作基础较好的街道(乡镇)设立社会工作服务站(以下简称“社工站”),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培育扎根基层的社会组织和专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开展民政领域社

  会工作服务,加强基层民政工作力量,提升基本民生兜底保障和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在人员配备方面,每个社工站驻站有社工2至3名,其中具有社会工作专业资质的社工不少于1名;所有驻站社工应在承接社工站项目两个年度内全部具备社会工作专业资质。

  (二)在服务内容方面,重点做好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儿童关爱保护和社区治理等领域特殊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社区融入和社会参与工作。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开展矛盾调处、人文关怀、心理疏导、行为矫治、关系调适、资源协调、社会功能修复、社会支持体系建设等服务;大力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和志愿服务队伍,开展人才培训、项目评估及督导、社区骨干力量培养、枢纽型社区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等服务;组织和实施志愿服务项目,做好志愿者注册及志愿服务时长记录、志愿者激励与保障。

  (三)在保障措施方面,鼓励引导基金会等慈善组织捐资支持街道(乡镇)社工站建设,定向用于配备必要的设施设备。

  (四)在资金来源方面,要建立资金投入长效机制,统筹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儿童福利、社区建设、社会事务等领域政府购买服务资金和相关业务工作经费。2021年度社区公益事业专项补助资金要优先用于购买街道(乡镇)社工站项目,购买街道(乡镇)社工站社会救助服务项目,所需经费可从社会救助专项资金中安排,每个社工站项目资金每年力争达到25万元。

  同时,鼓励引导社区工作者、社会组织以及社区社会组织从业人

  员、民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高校相关专业学生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和天津市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考试。各区民政局要结合本地实际做好项目需求调查,按照“一街一策”原则,确定社工站服务内容和工作职责。

  

  

篇三:推进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关于推进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

  的建议

  一、疫情防控中基层社会治理实效凸显面对突然而来的新冠疫情,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以防控为重点,以救治为前提,成功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一)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重点体现在三个方面,发挥战疫的统筹作用。建立健全疫情防控网络、风险评估机制,如__还建立了“早碰头、午研议、晚部署”的会商机制,统筹部署、安排、调度本辖区疫情防控工作;发挥战疫的指导作用。结合各镇各村实际,有针对性的指导下级基层党组织如何开展疫情防控,让下级基层党组织有方向、有目标、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发挥战疫的督导作用。成立专班,督导下级党组织有序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确保指挥部的各项指令贯彻落实到位。如孝昌县委派出县政协主要领导坐镇白沙,对白沙的疫情防控进行精准指导和督导,取得了很好的抗疫效果。(二)广大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危机生命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面前,党员干部没有退却,勇战抗疫

  一线,表现出了党员干部为了人民生命安全不怕牺牲的党员本色,带头参加宣传发动、交通阻隔、体温测量、物资代购等,还有的隔离在本地的党员干部实行“双报到”制,如隔离在白沙的党员干部22人,主动到各党组织报道,积极参加基层抗疫,他们为疫情防控在黑夜中坚守,在风雨中前行,在危险中筛查,在疲惫中战斗,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社会群体发挥防疫协同作用。各基层党组织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本村村务监督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组织和其他经济社会组织、新乡贤等特殊群体作用,引导他们成为抗疫先锋。充分发挥社会群体的权威作用、影响作用、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纽带作用,让社会群体带头和带领群众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很好的作用。如__五四村积极发挥新乡贤“五老”、市场主体的示范引领作用,为疫情防控作出了积极贡献。

  (四)全社会主动配合形成快速阻隔作用。预防是疫情防控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各基层党组织立足更精准更有效防控,全社会积极参与、主动配合,从最初的粗放式阻隔到各村指定唯一通道的硬物理隔离,没有一个环节、一个举措不体现在快速、高效上。正是由于全社会参与,隔离阻断快速、高效,才能很好的防止疫情扩散,为战疫情成果取得了积极性作用。

  (五)创新方式发挥宣传实效作用。在这次疫情防控的宣传过程中,发扬传统方式、创先新方式,取得很好效

  果。采取新媒体宣传。通过网站、微信、短视频宣传,特别是运用支部微信群、村级微信群,制作朗朗上口的短视频宣传取得很好实效;

  采取新方式宣传。通过流动音响、敲打小铜锣、“零点行动”等方式清晨和晚上宣传,宣传实效更加;

  发扬传统宣传方式。村村响由指导时间播放改为全天候播放,各项防疫命令张贴全覆盖,测温家家走、宣传家家到等,从群众的配合程度看,宣传效果良好。

  二、从疫情防控看基层社会治理的短板在整个防疫过程中,基层社会治理出现了很多值得肯定和推崇的做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暴露出了一些短板和问题。(一)从党组织的战斗堡垒看,有些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强。自身能力不够,平时学习不足,缺乏应急事件发生时的驾驭能力和统筹能力;做群众工作方法不多,仅局限于简单粗暴的工作方法,缺乏细致暖心的工作技巧;模范作用发挥不够,不能以身作则,缺乏以身示范的勇气。(二)从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看,模范作用随着抗疫时间的延长逐渐弱化。在日常检测方面,开始检测工作有序开展,随着时间的延长,体温检测不到位,出现登记多、测温少现象;在志愿服务方面,有的党员在志愿初期,热情高涨,随着时间的延长,志愿热情逐渐减弱,有的出现有偿志愿现象;

  (三)从群众对疫情的配合程度看,存在着良莠不齐现象。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存在着极少数不配合行为,在防疫举措上不够配合。仍然存在人员聚集聊天、不带口罩、甚至聚集打麻将等现象;

  在隔离点的设置上不够配合。认为密接者隔离点设立在那里,就是把病毒带到了那里,存在不支持、不配合现象;

  在救灾物资分发上不够配合。少数群众对救灾的性质不理解,导致救灾物资难以发放到位,存在着发放救灾物资后,与疫情防控对着干现象。

  (四)从各乡镇的基础设施看,抗疫条件严重不足。物资储备不足。存在口罩、防护服、消毒液、隔离点床被等严重不足现象;

  硬件不足。在这次疫情救治过程中,充分暴露出乡镇卫生院在医疗技术设备、发热病人留观点病房、医护车辆等方面不足的现状;

  医护人员及医疗技术水平欠缺。难以适应基层卫生院应急处突的技术需求和技术力量支撑,为基础卫生院分诊、救治带来新的挑战。

  三、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建议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社会治理的前檐和最后一公里。为了切实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治理体系是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制度保障,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治理体系的效能体现。

  (一)进一步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社会治理体系的完善需要建立多种体制机制共存,建立完善基层社会治理的党委领导机制。乡镇党委和村级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村党组织全面领导村民委员会及村务监督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组织和其他经济社会组织。必须把基础党组织建成坚强战斗堡垒,把党的领导建成基层社会治理的组织保障。,建立完善基层社会治理的社会协同机制。建立以基层党组织为领导、村民自治组织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其他经济社会组织为补充,妇联、团支部、残联、新乡贤参与的社会协同机制,实现社会治理成果共建、共治、共享。建立完善基层社会治理的公众参与机制。实践表明,单纯依靠党委领导、行政执行无法有效解决处于政府治理体系末端的乡村治理问题,必须构建群众动员机制,增强社会号召力,组织调动村民的主体作用,激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他们逐渐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主体,这是村级治理运行过程中的核心机制。建立完善基层社会治理的法制保障机制。依法治国是国家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健全社会公平正义的法治保障制度,可有效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让人们在法律的保护下生活和开展工作;

  引导人民自觉遵守法律,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教育人民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彰显法律威严。

  二是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治理领导能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必须增强“四力”,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在基层治理中,村级党组织应该充分发挥政治领导作用,全面领导村民委员会及村务监督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组织和其他经济社会组织。组织动员群众,借鉴现代治理理念和工具,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模式。同时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乡村治理所面临的核心问题,不是做什么,而是如何做。

  三是提升社会群体的治理协同能力。引导社会群体学习基层社会治理知识,积累社会治理经验,以真情推倒心理围墙,以坦诚架设心灵桥梁,以热心缩短心理距离,加大群众凝集力,引导他们坚持规则治理与价值引领的融合,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建立社会协同机制,发挥其在自主治理、参与服务、协同管理等方面作用,加大社会群体在品行上、思想上、经济上、志向上的帮扶力度,凝聚全民形成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的共识。

  四是提升基层群众的治理参与能力。紧紧依靠群众、积极发动群众、有效组织群众历来是党的政治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体现,直接关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落实和工作成效。加强基层社会治理,要紧紧相信群众、发动群众、凝聚群众、依靠群

  众,不断激发群众在基层社会治理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有效动员所必需的价值基础和理念认同,充分发挥基层群众的主人翁作用,提什治理能力。

  五是推进基层自治、法制、德治的有机统一。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中,以自治消化矛盾,以法治定纷止争,以德治春风化雨,要将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知行合一,才能创造更好的治理环境和治理效果。要以自治激发民主活力。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践,充分体现农民意愿,保障农民权益,激发农民自治热情。要以法治推进现代治理。规范农村基层行政执法程序,将政府涉农事项纳入法治化轨道。大力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法律进乡村”创建活动,培养农村“法律明白人”。要充分运用法治方式和法治手段解决基层社会治理中出现的问题,让农民认知法律、尊重法律、敬畏法律。要以德治引导文明乡风。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提倡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弘扬孝道、尊老爱幼、扶残助残、和谐敦睦,培育良好的村风、民风,加强和改善乡村治理,弘扬崇德向善的社会新风尚。

  

  

篇四:推进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路径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定位明确,内涵丰富,令人振奋。“治理”是哲学的命题,是思维与存在围绕有序性的矛盾运动过程。“治理”又是一个属于历史的范畴。作为一个古老的词汇,中国历代都讲治理,积累了大量国家治理的智慧和经验,但这个概念在近二三十年被赋予了许多新的内涵。当下公共领域的实践和现代政治学、行政学等研究将治理拓展为一个内容丰富、包容性很强的概念,重点是强调多元主体管理,民主、参与式、互动式管理,而不是单一主体管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中指出的作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国家治理”,是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思维体系、话语体系和制度体系中的一个核心范畴,是一个重大理论创新。从传统“管理”到现代“治理”的跨越,虽只一字之差,却是一个“关键词”的变化,是治国理政总模式、包括权力配置和行为方式的一种深刻的转变。从“管理”到“治理”的跨越,说明我国将在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方面,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方面,采取具有革命性的变革,把中国带入改革开放的新阶段。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实现路径,我理解是要做到四个统一、三个结合。[JP]

  四个统一,一是党和政府的领导与多元主体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

  

  统一。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充分发挥社会主体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国家事务管理与决策中的作用。二是法治与德治的统一。按照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并重的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全面推进立法、司法、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坚持依法执政、依法行政、领导带头、全民守法与精神文明建设、道德建设共同推进,使法成为善法,使政府治理成为善治,实现外部控制与内省教化统一。三是管理和服务的统一。管理与服务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侧面,只有充分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以人民利益为重,以群众期盼为念,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把管理与服务有机统一起来,才能实现管理效率与服务公平的兼顾。四常态管理与非常态管理的统一。当今社会是一个风险社会,各种突发公共事件导致社会常态的破坏已经成为“常态”,国家治理结构必须适应这一需要,建立既遵循通行的行政管理规则,也有利于风险管理、应急管理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实现预防突发事件与有效应急处置的统一。这四个统一是“治理”的本质属性在管理主体上的实现路径。

  三个结合,一是坚持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相结合。把解放精神力量与解放物质力量,释放制度活力与释放人的活力结合起来,使之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才能形成强大的改革动力和社会发展动力。解放思想的重点是要把治理的思想系统化、理论化,以理论的彻底性打动人、说服人、动员人,让大家把思想活跃起来,把行动统一起来。二是要坚持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推进治理制度创新。由于我们现在的改革属于“刺激-反

  

  应”式,揭露了问题再去解决问题,这容易导致改革的“碎片化”。顶层设计就是立足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同时,必须坚持实践

  革,发挥市场在配置经济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在政治治理体系中就是要按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逻辑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挥法治在配置政治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在社会治理体系中就是要按照党和政府领导、培育、规范社会组织,社会组织配置社会资源的逻辑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发挥社会组织在配置社会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党和政府在经济、政治、社会领域中的作用。

  作者:高小平,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100017

  

  

  

篇五:推进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有关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专题调研报告借鉴

  报告汇编Compilationofreports报告汇编Compilationofreports20__20__报告文档·借鉴学习word可编辑·实用文档关于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专题调研的报告为深入贯彻市、区关于依法治理的总体部署,扎实推进依法治理工作落地落实,根据推进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20__]-3号文件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现将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专题调研报告如下: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是一项庞大、复杂、长期的工程,因此目前还存在着学多不容忽视的问题短板,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主要问题如下:一是宣传和发展不够平衡。主要变现是发达地区比偏远地区做的更好,省市区比镇村社做的更好,根本原因是经费投入和人员素质有差别,导致小地方、偏远

  

  地方相对滞后,解决的发力点是上级部门可以根据地方经济发展情况、人口情况等综合考虑,因地制宜的统筹规划经费分配,用于提高人员素质,保障硬件需求,更好的促进此项工作的开展;

  二是领导重视程度各不相同。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是一项时间长、见效慢的工作,因此,一些基层领导干部认为该工作是“软任务”,甚至认为只是司法行政部门的职能职责,与己无关,根本原因是部分基层领导干部的思想觉悟不高,认识还没到位,解决的发力点是大力增强基层领导干部对此项工作的思想认识,切实增强领导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基层治理工作可以和平时的党委会、职工大会、村社代表大会等会议结合,在会议上学习贯彻相关的文件会议精神,提升基层干部的思想意识;基层干部可在街头集中宣传、大走访等活动中,向群众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做到干部重视,群众参与的格局。

  三、村(社区)党组织是村(社区)的政治领导核心,党支部书记是党支部工作的总负责人,全面主持党支部的工作,抓好党支部的政治思想工作,监督村委会的各项工作,宣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完成上级党组织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执行村党员大会的决定、决议。村(居)委会依照法律规定,管理本村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其他财产,全面负责办理有关村民利益的各种事务,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村(居)民享有在村民自治中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罢

  

  免村委会成员的权利、在村级经济和社会事务中的自治权、享有对村级事务监督权以及法律法律规赋予的其他权力;村民有自觉接受文化政治、科技政策、法律、法规教育的义务、村民有守法经营、依法纳税的义务、

  、村民有服从村委会及建设规划、计划生育、治安管理等综合部门管理的义务、村民有遵守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及村民自治章程规定的其它义务。

  四、参与村(社区)治理的组织有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监督委会、村民调解委员、三人矛盾调解小组。

  五、一是了解摸清村级现有的社会组织的概况、功能分工、遇到的困难等情况,组织镇、村相关职能部门提供对口业务培训和法律法规宣传,提升给类组织的业务技能和法治意识,提升其参与村(社区)治理的能力;

  二是镇、村协调召集各类组织到有条件的兄弟单位的同类型组织进行观摩学习,借鉴其优秀的经验;

  三是不定期召开村民和各类组织的学习交流大会,增强组织与村民的沟通交流,以此促进村(社区)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四是加大普法宣传力度,提升群众的法治意识,为村(社区)治理奠定法治基础。

  六、急需解决的最基础最紧迫而突出的问题是人员缺少、经费保障问题,建立基层治理体系需要一个过程,上级应建立一个

  

  完善的实施计划,循序渐进的推进此项工作,应将宣传与治理结合,用宣传营造氛围,把基层治理推向纵深。

  七、一是加强法制宣传,提升群众法治观念,从根本上推动群众自治法治德治意识;二是强化政府依法治镇意识,提升基层干部的思想认识;三是加强群众的监督,促进阳光政务,实现共建共治共享。一是本单位本部门全部政务接受群众监督;二是定期向社会公布本部门本单位的法治工作、业务工作;三是加强督查,层层落实责任。谋划的具体工作:继续推进完善法律七进和法治大当家活动,进一步深化依法治镇、依法行政工作。设计的重大活动:结合3月宣传月及其他时期,进行法治宣传、禁毒宣传、扫黑除恶、打击赌博等集中宣传活动。目前做了的工作:制定了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制定了依法治镇年度工作计划,完成了3月宣传月的集中宣传活动。下一步要继续加大法治宣传力度,通过村村通广播、张拉横幅等方式继续扩大宣传面,进一步营造法治氛围,促进基层治理体系工作的深入开展。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二是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增强群众法治观念;三是加大财政投入,增加人员编制。

  

  

  

篇六:推进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作者:李建军来源:《当代县域经济》2020年第07期

  乡村治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松潘县川主寺镇紧扣党的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部署要求,推行党建引领、依法治村、民主管村、文化兴村等举措,努力实现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及其成果全民共享。

  乡村治理核心——党建引领。通过实施书记提能、双向培养、乡贤回乡、村官提质四项计划,建强“主核心”,发挥基层党组织核心领导作用;通过加强党员培训教育,实行党员“三分类三升级”转化提升,建强“主力军”,提升农村党员干部综合素质;通过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和培养,发现、培养和推荐党员、群众中间的优秀人才,充实基层干部队伍,建强“后备军”,培养基层党组织乡村治理能手。

  2017年,在推进松潘县川主寺镇漳腊老街综合整治项目过程中,松潘县采取“政府引导、支部主导、群众参与、无偿征拆”的民生项目参与共建模式,实现120余户“零赔偿”自愿自行征地拆迁,征拆面积达1.3万余平方米,征拆总价值达2000余万元;征拆过程中无一起矛盾纠纷、无一起上访事件发生。在此基础之上,2018年全镇各村全面推行村级项目建设“零赔偿”制度。2019年,通过打造八十沟贝母养殖基地、集体经济八十沟村综合服务站等,成功将八十沟村两委打造成乡村振兴示范点、分类提升先进村,顺利迎接中央、省、州、县的各项党建督查工作10余次,成为全县支部引领、促进乡村振兴的学习模范。

  乡村治理基础——依法治村。结合农民夜校、村干部培训、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进寺院“七进”宣讲等活动,提升干部群众法律意识;通过设立镇法律援助服务窗口和村级法律便民服务点,实施便民服务工程,提高基层法律服务能力;坚持严格用法执法,扫黑除恶治乱取得实效。2017年,通过依法开展国有土地专项清理工作,清理回收集体土地123亩,有效恢复了建设用地、耕地、林地、牧草地,保护了村集体资源和生态环境,旅游市场得到有效整顿和提升,得到广大老百姓的拥护。

  乡村治理主体——民主管村。重点围绕社会稳定、生态环境、项目建设、三资管理、教育奖励、德行教化等内容完成17个村(社)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修订完善工作,切实理顺了村级治理主体;利用政策支持、优化服务、激励创先争优等方式,激活社会组织力量协同基层党组织开展乡村共治;健全街长户长网格管理组织,搭建起群众参与城市建设管理平台。

  传子沟村党支部于2008年推行“星级评定工作法”,将该村的重点工作纳入星级评定范围,现已成为具体的村规民约。同时,该村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坚决实行“一定两议三监督”、三务公开等制度,有效促进了村级治理,成为乡村治理示范点。漳腊片区老年协会,以“支部+协会”为突破口,打破了漳腊片区四村一社的民族、地域、户与户、村与村的行政区划界限,

  和谐了村村关系。在开展违章店招店牌专项整治工作中,当地采取政府引导、群众参与、自愿无偿拆除的方式,拆除“違章店招店牌”856个,在店招店牌设计过程中,畅通网络平台和群众现场听证两种渠道,群众积极建言献策。

  乡村治理关键——文化兴村。推进“孝善和诚俭美”传统美德传扬活动,吸收藏民族传统村落邻里互助、家风家规、村规民约,推动移风易俗,通过挖掘、弘扬、传承红色文化,以红色文化滋养乡风文明建设,乡风文明得到极大提升。

  2017年,成功创建2个省级“四好村”、10个州级“四好村”;成功举办庆祝建军90周年文艺演出暨“孝、善、和、诚、俭、美”模范表彰活动,选树表彰各类模范24名,弘扬了社会正能量。2018年,成功创建2个省级“四好村”、1个州级“四好村”;通过打造6个“孝善和诚俭美”主题文化广场,进一步弘扬社会正能量。

  以农村党建为核心,以“三治”联动为主线,加快构建“党建引领、法治为本、自治为基、德治为先”的“一核三治”现代乡村善治新体系,为推动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坚持党建引领,全面增强乡村善治的组织引领力。紧扣实施基层党建质量提升工程,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通过抓牢党建推动乡村振兴。实行乡村振兴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强化农村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深入推进强乡兴村“四大行动”,着力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拓宽村党组织书记选任来源渠道,保证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向上晋升渠道的畅通。实施优化提升农村带头人整体队伍的行动,整训后进、带训中间、提升先进,切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加强农村党员干部后备力量建设,着力培养真心实意爱国家、跟党走、能干事的基层干部队伍和骨干群众力量。加大基层小微权力腐败惩处力度,严厉整治侵害农牧民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坚持法治为本,全面推动乡村依法治理建设进程。紧扣“依法治县”建设,高举法治旗帜,树牢依法治理理念,持续推进乡村法治建设。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真正把人民调解组织、乡村法律服务、寺庙管理等嵌入乡村治理体系。坚决维护法律权威地位,深入实施“扫黑除恶”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农村“黄赌毒盗拐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和各种非法宗教活动、境外渗透活动。加大农村寺庙普法力度,增强广大农牧民、僧尼学法守法用法意识,使法律信仰入脑入心。深化“以戒管僧”工作,持续推动重点寺庙的集中整治,稳步提升寺庙治理能力水平。

  坚持自治为基,全面提升基层民主管理能力和水平。紧扣“村民自治”“民主管村”建设,深化村民议事、“一事一议”实践,不断巩固提升村民的自治基础和民主管村的能力。创新农村管理体制和机制,综合运用各种先进网络信息工具,逐步完善乡村便民服务体系,推动乡村治理重心下移。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加快推进村规民约全覆盖,推动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的形成。加强群众自治组织的领导,以党组织引领发展红白喜事理事会和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等有益组织,规范管理农村公益慈善类、农村服务类社会组织。

  坚持德治为先,全面构建乡村社会新型道德规范。紧扣“以德为先、文化为魂”要求,促进乡村物质文化和精神文明同步发展,提升乡村德治水平。强化道德教化作用,深入发掘和弘扬传统“乡贤文化”中的积极思想内涵,培养农牧民群众良好品德。持续开展树新风活动,持续深化“地区好人”等评选表彰活动,加大道德模范典型事迹宣传力度,发挥其引领作用,推动乡村移风易俗。建好用好乡村思想文化阵地,加强农牧民夜校、农家书屋、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文化活动室建设管理,有计划、分层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切实增强“五个认同”。构建特色鲜明的乡土文化体系,加大乡土文化本土人才培育力度,深入挖掘、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创作一批反映时代主题、讴歌时代精神的文艺作品,开办一批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打动人心的广播电视节目,不断丰富农牧民精神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