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佳谦文档网>专题范文 > 优秀范文 >

行政审批局十三五规划12篇

时间:2022-11-29 08:20:10 来源:佳谦文档网

行政审批局十三五规划12篇行政审批局十三五规划  加快推进“一事通办”改革实施方案  根据〈〈白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推进“一事通办”改革若干措施的通知》(X政发〔X〕28号)精神,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行政审批局十三五规划12篇,供大家参考。

行政审批局十三五规划12篇

篇一:行政审批局十三五规划

  加快推进“一事通办”改革实施方案

  根据〈〈白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推进“一事通办”改革若干措施的通知》(X政发〔X〕28号)精神,为推进我市“一事通办”改革,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有质量、更为高效的政务服务,实现利企便民,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特制定我市加快推进“一事通办”改革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按照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一次不用跑”的理念和目标,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建成政务服务“一张网”,实现“一事通办”改革“三步走”目标:第一步,X年,90%勺行政审批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第二步,X年,持续提升行政审批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第三步,X年,力争80%U上的行政审批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一次不用跑”。二、主要任务

  (一)推进政务服务事项进驻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理。按照《X政务服务“十三五”规划》的要求,加快政务服务中心场地标准建设。已经建好和投入使用的政务服务中心,要及时更新、完善办公设备,不断改善服务环境,提升服务水平,打造综合、便民、舒适、高效的政务服务平台。推动需要由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申请

  办理以及直接面向社会公众提供的行政权力事项(包括行政许可、行政征

  收、行政给付、行政确认、行政奖励、行政裁决及其他行政权力事项)和公

  共服务事项全面进驻各级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理,

  扩大集

  中办理范围,提升集中办理效率。

  〔完成时限:X年11月底前完成,持续推进。牵头单位:市行政审批

  局,各县(市、区)政府,各园区管委会;责任单位:各级各有关部门〕

  (二)实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

  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审批模式。全

  市各级政务服务中心要积极创造条件,实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充分

  发挥市行政审批局的作用,在市本级政务服务中心积极探索设置

  “投资建设”“注册经营”“社会事务”“不动产登记”等类别综合服

  务窗口,大力压减审批环节、提周审批效率。健全完善部门间协调机制,严

  格执行首问负责制,实行牵头部门首办负责制,明确联合审批事项的首办部

  门即为牵头部门,强化牵头部门的协调作用,实现部门协同办理、集成服务。

  按照线上线下融合的要求,按照白治区的统一要求积极建设全区政务服务

  “一窗受理”信息平台,实现“一窗受理”“一事通办”。

  〔完成时限:X年11月底前完成,持续推进。牵头单位:市行政审批

  局,各县(市、区)政府,各园区管委会;责任单位:各级各有关部口〕

  (三)统一编制发布“一事通办”事项清单编制发布市、县(市、区)、乡镇(街道)三级“一次性告知”“最多跑一次”“一次不用跑”3张清单,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行审批服务

  “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进一步提升审批服务效能。公布各

  层级政府“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审批服务事项目录,X年10

  月底前实现全覆盖。

  〔完成时限:X年10月底前完成3张清单的编制和发布,乡镇

  (街道)的3张清单由县(市、区)政府统一发布,持续推进。牵头单位:

  市行政审批局,各县(市、区)政府,各园区管委会;责任单位:各级各有

  关部门〕

  (四)梳理编制多部门“一事通办”办事清单。

  “一事通办”的“一件事情”是从企业群众办事需求、办事角度出发

  来界定,群众和企业为完成一个生产、生活行为,需要到政务服务部门办理

  一个或一个以上依申请行政权力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

  在

  “一事通办”事项3张清单的基础上,以办理“一件事情”为标准再造流

  程,全面梳理编制“一事通办”办事清单。围绕“一事项一标准、一流程一

  规范”目标,制定“一事通办”工作规范,建立完善“一事通办”审批服务

  标准规范,推进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

  〔完成时限:X年11月底前完成“一事通办”办事清单的公布和实施,

  持续推进。牵头单位:市行政审批局,各县(市、区)政府,各园区管委会;

  责任单位:各级各有关部门〕

  (五)加快推进网上办事互联互通。

  按照白治区要求建立五级互联的网上政务服务平台,除法律另有规定或涉密等事项外,政务服务事项均应纳入平台办理,切实提高网上办理比例。X年,政务服务“一张网”基本建成。X年,政务服务“一张网”全面建成。推动更多便民服务事项通过互联网移动端办理,提高网上办事精细

  化水平,让办事更快捷、服务更优质。〔完成时限:X年底前基本建成政务服务“一张网”,X年底前,全面

  建成政务服务“一张网”。牵头单位:市行政审批局,各县(市、区)政府,各园区管委会;责任单位:各级各有关部门〕

  (六)建立政务服务“容缺受理”机制。对行政审批事项实行“容缺受理”。按照“提前介入、能快则快”的原则,逐项厘清行政审批事项主要申报材料和容缺材料,扩大“容缺受理”事项范围,实行非主审要件缺项受理和审批,切实减轻企业和群众负担、降低办事成本。承担审批服务职能的市级政府部门出台本系统政务服务“容缺受理”制度,市、县、乡三级政府职能部门编制公布本单位的“容缺受理”事项和材料清单。

  〔完成时限:X年6月底前出台政务服务“容缺受理”制度,7月、9月、11月分三批公布本单位的“容缺受理”事项和材料清单。牵头单位:市级各职能部门,各园区管委会;责任单位:县(市、区)各有关部门〕

  (七)全面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加快清除各类无谓证明,建立全市统一规范的证明事项清单。推进上

  下纵向、职能部门横向的政务信息共享,从源头上避免“奇葩”证明等现象。

  X年12月底前,建立统一规范的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保留和取消的证明事项清单,从根本上解决困扰企业和群众“办证难、办事难”等问题。

  〔完成时限:X年7月10日前,各县级行业主管部门将本行业县、乡、村三级〈〈证明事项和盖章环节清理规范清单》报送市级行业主管部门

  初核;8月15日前,市级行业主管部门将本行业市、县、乡、村四级

  

篇二:行政审批局十三五规划

  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关于本市进一步推进政府效能建设的意见》的实施意见

  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6.03•【字号】杨府发〔2016〕8号•【施行日期】2016.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

  正文

  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关于本市进一步推进政府效能建设的意见》的实施意见

  杨府发〔2016〕8号

  区政府各委、办、局,各街道办事处、五角场镇政府,各有关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转变政府职

  能,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增强政府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做到“高度透明、高效服务,少审批、少收费,尊重市场规律、尊重群众创造”,为深化“三区联动、三城融合”创造良好环境,根据《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本市进一步推进政府效能建设的意见〉的通知》(沪府发﹝2015﹞39号)精神,现就本区贯彻落实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工作目标

  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围绕“法不禁止的,市场主体即可为;法未授权的,政府部门不能为;法有规定的,政府部门必须为”,围绕提高政府部门工作效率、管理效益,推进行政权力标准化建设,推进专业化职业化公务员队伍建设,推进政府管理创新改革,完善权力运行机制,深化部门基础管理,开展政府部门效能评估,提升行政监督实效,切实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实现服务,全面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为加快建设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创中心重要承载区提供有力保障。

  二、主要任务(一)推进行政权力标准化建设1、实施目录管理。修订完善《区行政权力目录管理办法》,实现“行政权力进目录、目录之外无权力”,不进目录,不得实施。凡要增加行政权力,必须在实施前进行登记备案,列入目录后方可实施。完善行政权力动态调整机制,严格落实行政审批事项的下放、取消和调整。按照“有权必有责、权责一致、法定责任必须为”的原则,建立行政责任目录管理制度,对目录内的行政责任,不得擅自取消或调整。按照行政责任清单确定的责任归属和责罚措施实施责任追究,形成典型案例,切实做到权责清单“全面、准确、管用”。2、制订业务手册。业务手册为行政权力的操作标准,行政机关应当按照业务手册要求做出权力决定。业务手册要依法合理制订,做到权限合法、业务穷尽。业务手册应科学合理细化、量化做出权力决定的条件、标准、范围、申报材料、程序、环节、事后监督措施等,规范裁量范围、种类、幅度。业务手册没有规定的,不得实施。3、公开办事指南。办事指南为管理相对人申请办理和行政机关行使职权的具体依据,对符合办事指南要求的,行政机关应予以办理和行使。通过办事指南,把办事的具体条件、要求,明确告知管理相对人,让管理相对人一目了然,一次准备

  好所需申报材料。依据政府信息公开的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开行政权力办事指南,探索建立办事指南社会公开评价、动态完善制度。

  4、推进行政权力电子化、信息化。依据业务手册,根据市级机关部署,建立、调整、升级和改造区行政机关业务系统。在推进行政权力工作流程、法律文书、申报材料等电子化、信息化的同时,探索并逐步实现行政权力实体性规范的电子化、信息化。推进网上预审当场受理或当场发证。创新网上告知、公示、咨询、查询、反馈等网上服务方式。

  5、共享行政权力数据。推进行政权力实施信息在行政机关之间依法共享。对依法通过共享方式从其他行政机关获取的行政权力信息,可以作为做出决定的依据,不再重复采集。行政机关要取消和删除重复的材料、重复的表式,不得要求申请人重复提供。要利用共享的行政权力信息,对所涉及的有关材料进行比较对照,核实真实性。

  6、开展实时监督检查。接入上海市行政权力标准化管理系统,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对行政权力业务手册和办事指南的具体执行情况,开展实时监控、预警纠错、效能评估、满意度调查等活动,及时发现和纠正行政权力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确保行政权力标准化管理真正落到实处。

  (二)完善权力运行机制1、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加强行政权力清单的运用,注重权力目录事项与“三定”规定职责的统一,未列入目录的事项不得编入“三定”规定,“三定”规定涉及行政权力的,以目录为准。按照“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原则,科学设定行政机关的权力结构、运行机制和职责权限。稳妥有序推进不动产登记职责整合、住房保障房屋管理与建设管理部门整合涉及的机构改革,积极推进本区总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机关机构改革,及时优化调整有关机构编制事项,规范机构编制设置。遵循“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开展

  新一轮的议事协调机构、临时机构的规范清理工作。2、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根据因事定岗、因岗定责、因责定标、因岗择人,

  将部门职责和工作任务、工作目标分解落实到具体机构、岗位及承办人员。根据市统一部署,探索建立岗位责任书制度,合理划分上下级、平级、部门内部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的职权,清晰明了各岗位的工作内容、职责、权限、标准、程序和衔接方式等。

  3、规范行政决策活动。建立健全行政机关重大决策制度,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列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重视发挥各类智库的作用。完善区政府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认真贯彻执行《上海市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规定》和《杨浦区人民政府合同管理办法》,对区政府制发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开展法律审核,对报送区政府备案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开展备案审查,对区政府签订重大合同开展合法性审查。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依法公布部门行政决策清单。

  4、建立行政协助制度。对于独自行使职权不能实现行政目的的、不能自行调查执行公务需要的事实资料的、执行公务所必需的文书资料信息为其他行政机关所掌握的等,可以请求相关行政机关协助。被请求协助的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履行协助义务,不得推诿或者拒绝协助。不能提供行政协助的,应当以书面形式及时告知请求机关并说明理由。

  5、健全行政争议协调制度。在管理过程中,对管辖区域、管理事项、管理衔接和配合、管理依据适用等发生争议的,争议各方应当先自行协调,自行协调不成的,应当及时提请相关协调机关组织协调。协调机关在协调过程中,对不立即采取措施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可以依法决定由某个行政机关先采取措施,其他行政机关应当予以支持和配合。

  6、强化层级监督。加强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监督,

  不定期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审批证件管理工作监督检查,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使审批权。健全和完善行政机关内部上级对下级的监督制度,明确行政机关内部层级监督的对象、内容、权限、形式等。建立健全行政机关内部相关信息公开制度,完善信息内部公开的内容、范围、方式和程序。

  (三)深化部门基础管理1、推进行业基础工作建设。依据市有关部门统一部署,建立健全包括基础数据、业务数据和管理数据等的行业基础信息数据库,做好信息归集工作。积极运用大数据的方法,通过多渠道的数据采集和快速综合的数据处理,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实现政府公共服务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模式创新。积极推进机构编制、政策制定、公务员管理、资金活动、政府采购、财务管理、公务用车等部门内部各类业务活动的标准化管理。2、全面推进行政规划编制和实施。建立健全各类行政规划的管理制度,坚持行政规划为政府管理的依据和标准,政府管理应当符合经批准的“十三五”规划和相关配套专项规划。理顺控制性详细规划与相关专业规划的关系,控制性详细规划与涉及的专业规划应尽量做到同步编制、同步审批。3、规范工作计划管理。按照可量化、可衡量、可实现的要求,将行政机关的年度工作从时间、数量、质量等维度,细化分解为季度考核指标,形成年度工作计划。根据法定职责、市级行政机关和区政府下达的工作任务提出年度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年度工作计划依法通过报刊、政府公报、行政机关网站、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及时向社会公布。4、强化限时办结制度。完善行政权力业务手册和办事指南,各类事项明确规定办理时限的,必须在规定时限内办结;没有规定的,依法合理确定办理时限。行政机关办理请示、报告、询问、答复、征求意见、会签文件、商洽工作等,应当明确办结期限,依法向社会公开。行政机关应当将办理时限分解到具体的工作机构和

  岗位,并使实际办结的期限尽可能少于规定的期限。5、规范文书和建档管理。制定本行政机关文书的统一格式,或者使用国家统

  一的文书格式。工作人员应当规范制作、使用文书。健全文件材料归档制度,行政行为实施完毕后,应当及时开展相关文件、证据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按照规定归档,并将相关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利用等工作纳入档案管理范畴。充分利用计算机扫描技术将纸质行政法律文书等作电子化处理,生成影像文件进行存储,建立健全包括基础数据、业务数据和管理数据等在内的行政审批工作数据库,方便查询利用。

  6、开展部门内控机制建设。推进本区行政事业单位全面执行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财政部有关指导意见和内控规范评价指标体系,建立部门预算、收支等各类经济活动的风险评估和控制制度。加大宣传力度,组织区行政事业单位开展专项培训,定期梳理各类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分析经济活动风险,确定风险点,选择风险应对策略,不断提高行政事业单位执行内控规范的水平。对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国有资产监管、政府投资、政府采购、公共资源转让、公共工程建设等岗位,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强化内部流程控制。

  (四)推进专业化职业化公务员队伍建设1、落实公务员职位分类管理。根据国家和本市关于公务员分类改革要求,推进综合管理类公务员职业化发展,落实行政执法类和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的相关管理政策。积极服务司法系统人员分类改革试点工作。根据公务员职位分类管理体系,严格执行不同类别公务员招录、考核、晋升、培训相关配套办法。2、健全公务员考核评价机制。全面推行每季度一次的平时考核,将平时考核“四考五记”情况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平时考核平均分以不低于50%的比例纳入年度考核总分,更加客观公正地考察干部全年工作情况。结合“区属街管街用”构建新型条块关系要求,对城管中队等“区属街管街用”人员,在招录、培

  训、考核等方面制定实施符合其特点的管理细则,实现管理方式相同步化。3、健全公务员激励保障机制。加快建立公务员与企业相当人员薪酬水平调查

  比较制度,根据要求做好数据统计工作。健全公务员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根据全市统一部署,做好公务员工资标准调整和津贴补贴规范工作。建立绩效奖励制度,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合理确定绩效奖励类别与标准,完善本区公务员绩效奖励办法,充分发挥奖励的激励作用。推进职务职级并行工作,做好对职务职级并行政策的宣传解释工作。在对街镇符合职务职级并行要求人员排摸的基础上,落实相关政策,并将此纳入常规工作,切实解决基层公务员受结构规格等因素限制,职务晋升空间小、待遇得不到提高的矛盾,有效发挥职级晋升的激励作用。按照职务职级分类管理办法,落实新型管理模式,解决超职数配备干部问题。

  4、健全公务员教育培训机制。认真落实《干部教育培训条例》、《杨浦区公务员培训学时管理实施细则》,做好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专门业务培训、在职培训等四大类培训。按照学时制管理要求,对公务员每年须完成的培训学时作出硬性规定,对未完成者年度考核评优一票否决。继续通过“杨浦大讲坛”等各种培训形式,加强理想信念、党性修养、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提高公务员综合素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建立兼容、开放、共享、规范的网络培训体系,继续将中浦院网络培训课程覆盖全区科级及以下公务员。深化完善分级分类培训机制,由各行政机关加强专门业务培训、在职培训和内训,公务员局加强培训工作评估。对新录用公务员、新晋升科级干部等不同群体开展有针对性培训。研究设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专项课程,纳入公务员培训。

  5、加强公务员队伍作风建设。加强机关文化建设,树立现代管理理念,促进改革创新,始终勤政为民,践行法治原则,严守清正廉洁。发挥各级领导干部在机关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督促工作人员遵守行为守则,履行岗位职责。根据市统一部署,探索建立公务员训诫制度和警醒教育制度。加强政风行风监督员队伍建

  设,继续开展针对服务窗口的明察暗访,及时发现政府部门中不作为、慢作为和乱作为等苗子性问题,并督促落实整改,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政府行政行为的满意度。

  (五)推进政府管理创新改革1、建立健全政府管理流程再造工作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分析政府管理现状,指导部门在实施行政权力过程中,精简申请材料,简化审批环节,缩短办理时间,提高行政效能。强化部门联动合作,探索对涉及不同部门的同一行政审批事项以及对职能部门委托街镇办理的行政服务事项开展评估。推进政府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信息化。2、创新政府管理方式。从比较单一手段的管理模式向综合运用多种手段的管理模式转变,从过于依赖行政手段向以法律和经济手段为主、将行政手段作为法律和经济手段无法解决时的一种过渡性的特殊手段转变。利用间接管理手段、动态管理机制和事后监督检查,加强对经济和社会事务的管理。利用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加强对市场活动监管。3、扩大政府通过购买服务履行职责的范围。逐步推进将适合市场化方式、社会力量能够承担的公共服务和政府履职所需服务项目,按照规定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交由社会力量承接,使购买服务逐步成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方式之一。制定《杨浦区政府购买服务实施目录》,根据政府购买服务的职责,不断完善购买服务目录管理制度。4、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对于特许和专营权项目、有额度和指标限制的事项、公共资产等,通过招投标、拍卖、挂牌、专营权转让、租赁、承包等市场机制及其他管理方式进行配置。推进资源交易平台的市场化配置。5、发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推进事中事后监管。落实实施《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意见》,行政机关在开展日常监管工作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基本制

  度,制定“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实施意见”,明确工作目标、监管原则、监管对象、监管内容、监管方式、监管措施、处理程序、工作要求等。落实《上海市行政审批批后监督检查管理办法》,对行政审批业务手册中监督检查相关内容进行强化和完善,对行政相对人从事行政审批事项活动以及未经行政审批擅自从事依法应取得行政审批的活动实施监督检查及其处理,明确监督检查的对象、内容、方式、措施、程序、工作要求等。强化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明确市场主体是生产经营的责任主体。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引导企业强化信用自律。发挥行业协会商会自律作用。发挥专业服务机构的服务、沟通、鉴证、监督等功能。推动形成社会性约束和惩戒。推进标准监管、风险管理、分类监管、技术监管和社会监督。

  6、优化政府服务。全面清理规范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基层自治组织、中介服务机构、社会组织等提供的公共服务和管理服务事项,形成并发布政府服务清单。探索推进代办服务、事先告知、提前介入、首问负责、AB角岗位、到期提醒、咨询服务、跟踪提示等,开展规范服务达标活动、优质服务窗口创建活动等,完善公共服务事项节假日办理,建立节假日办事事项目录管理制度,进一步方便企业、群众办事。实现政府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的多元化,加强对社会力量提供服务的监督管理。

  (六)提升行政监督实效1、强化政府督促检查。抓好区政府会议决定事项、区政府领导同志批示和交办事项等贯彻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健全流程式工作规范、无缝式责任分工、目标式跟踪落实的工作制度。完善限期报告制度、调查复核制度、情况通报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和督查调研制度。2、健全执法监督。定期开展行政执法案件评查、抽查,发现并纠正不规范问题,促进行政机关规范执法。依法办理行政复议案件,坚持有错必纠,对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者明显不当的,依法做出撤销、变更该行政行为或者确认该行政行为违

  法的复议决定,并视情向有关行政机关制发行政复议建议书或意见书,提出纠正违法、改进执法的建议。完善行政复议委员会开门复议审理机制,完成行政复议委员会换届工作。

  3、推进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加强对机构限额和编制总量控制、职能配置、机构设置、编制配备、领导职数配备等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自查自纠。依法向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或者社会公开不涉及国家秘密的编制和实有人员等情况。定期评估政府部门机构编制的执行情况和职责的履行情况。

  4、深化审计监督。加大国家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力度,着力揭示和查处重大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假作为的情况,促进政令畅通。加大民生资金审计力度,着力揭示教育、医疗卫生、社保等重要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各项民生政策落到实处。加大资源环境审计力度,着力揭示资源环境领域的突出问题,促进调结构、转方式,推进绿色发展。加大绩效审计力度,着力揭示损失浪费、低效无效、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重大问题,促进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协调发展。加大经济责任审计力度,着力揭示权力运行不当、履职尽责不到位问题,促进健全完善追责问责机制。加大对重大违法违纪问题、体制制度机制性问题、经济运行中风险隐患的揭示和查处力度,促进反腐倡廉和惩治腐败,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5、发挥财政监督职能作用。逐步建立和完善覆盖所有财政资金运行的监督机制。实施财政监督与财政管理相结合,将监督结果作为预算安排的重要参考依据。建立对预算编制、执行、绩效管理和评审工作的监督制约机制。加强绩效监督,扩大评价范围,加大公开力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6、落实行政监察监督执纪问责。深化“不严不实”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持续抓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贯彻落实。坚决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做到有案必查、有贪必肃。建立健全责任倒查追究机制,严格落实“一案双查”制度,紧

  盯不落实的事、严查不落实的人,严格问责不作为,严肃惩治乱作为,限期整改慢作为。在区“纠风在线”网站上组织开展两次行政效能和政风行风网上民主评议,围绕建设“四个政府”、落实“两高一少”的目标要求开展评议,并将评议结果作为绩效考核的参考,对评议中发现的问题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落实整改,对违纪的行为依法依规追究当事人责任。

  (七)开展政府部门效能评估1、建立政府部门效能评估制度。将效能评估作为政府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纳入区政府、街道镇日常管理全过程,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岗位。探索建立效能数据库,建立和落实效能数据质量控制和检查审核制度。建立效能评估人员数据库。2、突出效能评估重点。围绕政府部门基础管理、行政权力运行、部门内部管理等情况,就部门管理资源是否科学配置、部门管理要素是否优化、部门运作方式是否完善、部门工作作风是否改进等,进行全面评估。效能评估应当揭示政府管理的效能状况,反映效能建设制度设计与实施运行的有效性。3、完善效能评估方式。对于可以量化的部分,运用效能考核的方式,就工作完成情况、行政权力办理情况、改革创新情况、行政监督情况和部门人均公用经费支出情况等进行效能评估。对于不可量化的部分,运用效能评价的方式,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综合和专项效能评价。每年向社会公示年度自我综合效能评价报告,接受评议。4、注重效能评估结果运用。评估结果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绩效)考核,以及职能配置、机构设置、编制配备、干部考核。效能评价报告提出的工作改进建议,应当采取措施予以落实,并开展跟踪监督。根据效能评估结果,确立效能目标,明确效能努力方向和要求,制定提高效能的具体计划和措施。5、形成效能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建立负责综合协调、解决效能低下的工作平台,通过“12345”市民服务热线等各类渠道发现问题,研究解决问题,形成工

  作闭环。对于涉及制度设计和实施运行不合理的,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和优化各项管理制度、业务流程;涉及职责不清、职能交叉的,进一步明确职责、理顺关系;涉及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的,予以通报批评、对责任人调离现岗位和停职等;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法定职责的,依照法纪追究责任。

  三、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政府效能建设的主体是各级政府部门。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主要负责人对职责范围内效能建设负全责,分管领导对其职责范围内的效能建设负直接领导责任。设立杨浦区政府效能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与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一个机构、两块牌子”,负责组织、指导、研究、协调、管理、推进、监督本区政府效能建设工作。(二)明确职责分工。各部门(单位)要按照本实施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和要求,研究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每项工作任务的具体落实措施和时间节点。(三)开展监督问责。对区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的效能情况,进行重点或专项监督检查。推出一批政府效能建设的具体标准。建立效能风险管理制度。运用科技手段开展政府效能建设。做好效能建设信息的公开工作。探索建立效能建设讲评会制度。建立管理制度效能审查机制,从源头上提高政府效能建设水平。建立全方位多渠道政府效能问题的投诉机制,探索建立政府效能建设监督员制度,多途径获取群众满意度情况。发挥社情民意调查、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第三方机构专业评估等在发现效能问题上的作用。建立效能建设问题清单制度,明确牵头领导和责任单位,形成常态化推进机制。加大效能问责力度,公开曝光典型案件。

  

  

篇三:行政审批局十三五规划

  2017年十三五规划关于经济运行情况调查报告范文

  十三五规划将对经济增长率作重大调整变硬性增长指标为弹性指标,用预测值代替目标值一、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基本情况今年以来,面对依然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和市委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按照年初人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围绕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主线,大力实施重构绍兴产业、重建绍兴水城战略,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计划、预算执行情况良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1、主要指标平稳增长。上半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945.63亿元,增长7%。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农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695.30亿元,同比增长5%。35个工业行业中23个实现增长,其中以通用设备、汽车为主的装备制造业表现较好,增加值增长8.4%。上半年服务业发展良好,实现增加值839.89亿元,同比增长7.9%,高于gdp增速0.9个百分点,占比达到43.2%。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20.69亿元,增长14.8%,其中工业投资增长5.3%。全市完成外贸出口148亿元,增长10%。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亿元,增长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9%。6月末,全市存、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6%和7.9%。上半年全市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79.56亿元,同比增长9.5%;市级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1.94亿元,同比增长6.5%。对照年初人代会确定的年度目标,除生产总值外,均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2、结构调整步伐加快。1-6月,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3%、9.1%和8.4%,增幅高于面上平均值。规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

  增长21.7%,快于工业总产值增长18.2个百分点,占比达到2%。深入推进四换三名工程,完成技改投入436.3亿元,同比增长17.7%,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76.9%。全市规上用能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6.5%,降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增势强劲,增长26.8%,高于工业投资21.5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到43.2%。电子商务快速发展,1-6月,我市网络零售额6%,增速居全省第三。旅游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实现旅游总收入315.1亿元,增长14%。3、民生保障不断改善。上半年,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27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103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22元,同比分别增长10.1%、9.7%、10.8%。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涨幅与一季度持平。新增城镇就业

  6.6万人,落实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同比增长13.8%,其中民生支出增长16.7%,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达76.7%。

  4、各项改革扎实推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加快梳理权力清单,行政审批事项归零清理411项,减少49%,向各区下发市级权限15项。调整完善市与**区和市直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积极推进营改增试点,为企业减负

  8.6亿元。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上半年,全市社会融资规模661.52亿元,其中直接融资额186.62亿元,居全省首位。

  二、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虽然上半年我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仍然严峻复杂,经济下行压力未见缓解,困难挑战有增无减。要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特别需要重点关注以下问题:

  1、高度关注发展动力不足对稳增长带来的压力。一是实体经济发展依然艰难。一方面,行业、企业分化现象明显,工业结构升级滞后所带来的问题日益显现,工业面临的去产能化任务十分艰巨,占工业比重70%左右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履维艰,而新兴产业目前整体规模较小,尚不足以支撑我市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受市场、产能、成本、价格等多重因素的困扰,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企业亏损面增大,盈利能力下降,不少企业仍处于无利甚至亏损状态。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增幅低于去年同期

  1.3个百分点,其中纺织业、先进装备制造业利润分别下降6.1%和11.1%。二是投资整体乏力。从调查情况看,一方面大项目、优质项目缺乏,另一方面,即使有一些大项目、好项目,也因受制于土地、能耗要求高等要素制约而难以落地。上半年,全市实施亿元以上重大工业项目数量较去年同期减少75只,完成投资额同比减少20.6%。市级各区块投资增速普遍偏慢,其中**区、高新区、袍江开发区投资均出现负增长,分别同比下降4.3%、3.9%和10.4%。三是企业家发展信心仍然不足。企业家对行业前景心存观望,信心普遍不足。一些企业表示,当前能维持正常运行已属不易,面对投资可能带来的风险和投资回报率较低的预期,对后期生产经营持谨慎态度,近期不会考虑追加投资,扩大生产规模。而对转型升级大都感到难度大,心有余而力不足,认为转什么、怎么转,方向不明、路子没有,意愿不强、热情不高。

  2、高度关注多重风险叠加对区域经济健康发展带来的影响。一是企业担保链风险。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现象依然存在,实体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资金尤其是流转资金紧张局面未得到有效改变。我市企业

  担保类贷款约占全部银行贷款的40%左右,随着出险企业的增多及银行追偿力度的加大,担保链内企业资金链、担保链断裂的风险在不断累积。二是金融风险。据金融部门反映,逃废债现象时有发生,银行不良贷款率达53%,同比上升1.11个百分点,不良率和增幅分列全省第二、第一。企业关注类贷款余额269亿元,比年初增加94.26亿元。在不良贷款持续上升情况下,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不信任感加剧,辖内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出现授信审批权限上收的情况,金融信用环境受损,对区域经济金融影响较大。三是房地产风险。前几年,我市制造业企业将主业作为融资平台,涉足房地产业的不在少数。当前,受房地产市场疲软的拖累和实体经济不景气的影响,这些企业经营举步维艰。如下半年房地产市场行情进一步走低甚至大幅波动,对这类涉房企业带来的传导影响将会是雪上加霜,甚至是灭顶之灾。与此同时,由于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还款中土地出让收入占比超过三分之一,房地产风险导致土地市场转冷,还将对政府融资平台还款带来巨大压力,

  

篇四:行政审批局十三五规划

  东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营市电子政务“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制定机关公布日期施行日期

  文号主题类别效力等级时效性

  2016.03.312016.03.31东政办发〔2016〕7号

  机关工作地方规范性文件

  现行有效

  正文:

  ----------------------------------------------------------------------------------------------------------------------------------------------------

  东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营市电子政务“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东政办发〔2016〕7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单位:《东营市电子政务“十三五”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东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6年3月31日

  东营市电子政务“十三五”发展规划为统筹推进“十三五”期间全市电子政务发展,根据国家、省有关部署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一、发展现状与面临形势(一)发展现状。1.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建成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形成了专网和外网相结合的网络体系。政务专网实现国家、省、市、县连通,接入单位840多家,主要服务于机关办公、政务管理和协调决策。

  政务外网覆盖市、县、乡三级,接入单位1000多家,主要满足政府面向社会的管理和服务需要。市和各县区都建成标准机房,配套了机房环境监测、网络管理、信息安全等设施,采用云计算方式建成政务专网虚拟化平台,不断推进人口、法人、空间地理等基础数据库建设,基础支撑环境进一步优化。

  2.电子政务应用逐步深化。依托政务专网建成了满足市、县、乡三级机关工作需要的区域一体化协同办公平台,构建起“全市门户—单位桌面—科室办公—个人账户”四位一体的网上办公新模式,已在5个县区和140多个市直部门、单位推广使用;建成财政综合业务系统,实现了全市政府投资、债务、资产、农民补贴、集中支付等业务的“大集中”综合管理;机关事业单位编制、人事管理等系统上线运行,大幅提升了办公效率和行政管理水平。基于政务外网建成行政审批及电子监察系统,实现了50多个市直部门、单位行政审批事项的网上办理和电子化监管;建成数字化城管系统,初步实现了对中心城区精细化管理。另外,公安综合警务、城乡居民社会保险管理、120院前救援调度、地理信息服务、审计信息管理、企业档案管理和信用信息公示等一大批系统建成使用,有效提升了部门管理与服务效率。

  3.公共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加强政府网站升级改版和信息内容建设,构建网站资源服务目录体系,形成以市政府门户网站为龙头,以县区政府门户网站、部门网站为节点,共270多个网站组成的政府网站群,成为政府与公众联系的重要途径和桥梁。在集成行政审批系统基础上,建成网上政务大厅,提供了方便的场景式导航,实现网上申报、审批公示、办件查询等功能。开通在线访谈栏目,邀请县区政府和市政府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走进访谈室,与网友“面对面”交流,搭建起政府与民众沟通交流的新平台。建成全市统一的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市、县、乡三级共同使用。开通市政府门户网站手机微门户、政务微博、微信,社会公众获取政府信息更加方便快捷。

  4.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先后制定电子政务“十二五”发展规划、政府网站建设和管理规范、推行电子政务协同办公的通知等一系列措施,建立健全电子政务培训、考核和奖惩机制,将电子政务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纳入年度考核范围,为全市电子政务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十二五”期间,我市电子政务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当前信息社会发展和政府职能转变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缺乏集约化推进机制。一些部门虽然建设了业务系统,但往往各自为战,分散建设、重复投资、资源浪费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二是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共享程度较低。尚未建立全市统一的数据中心和标准数据库,部门之间数据不能互联互通,严重制约了跨部门业务的开展。三是电子政务应用服务能力亟需提升。政务与技术融合不够,一些涉及重大民生领域的信息系统建设相对滞后,应用程度有待深化。四是保障措施不够健全。信息安全建设相对滞后,投资保障和项目管理机制不够完善,人才队伍还不能适应电子政务快速发展需要。

  (二)面临形势。当前,随着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电子政务集约化建设与大数据开发利用成为政府信息化发展的新趋

  势。从国内来看,电子政务已进入深化应用、注重成效、加速向集约化建设模式转型的关键时期,“互联网+”和大数据战略的实施为电子政务发展指明了方向,许多城市在电子政务统筹规划、集约建设、市场运营、创新应用等方面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从我市来看,电子政务已深入到政府工作和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成为各级政府部门高效履职、服务群众的重要手段,具备了融合发展、高端发展的基础条件,但在平台建设、资源整合、机制保障等方面还不能满足实际需要,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及业务协同需求比较迫切。这些都为全市电子政务发展提供了宝贵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建设智慧政府为目标,以促进信息资源整合共享、提升政府履职能力为主线,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基础设施的集约化建设与运维、政务信息资源的集中化管理与共享、政务应用系统的平台化支撑与运行、政务公共服务的一体化融合与集成,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打造适应“互联网+”时代政府运行新模式,加快建设美丽幸福新东营。(二)基本原则。1.统筹整合、集约共享。加强顶层设计,建立电子政务统一管理体制,完善工作机制,全面推行云服务模式,实现资源集约化利用,降低成本,提高效益。2.深化应用、务求实效。以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为重点,积极实施“互联网+政务”计划,加快跨部门、跨行业协同应用系统建设,切实提升电子政务应用水平。3.强化服务、融合创新。围绕人民群众知情、参与、表达、监督和生产生活便利化需求,积极探索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的技术、思路和模式,大力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和市民融合服务,努力构建覆盖面广、效率高、人民群众满意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体系。4.统一标准、保障安全。健全电子政务相关技术和接口规范,确保系统的兼容性和开放性,不断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实现建设应用与安全保障相协调。(三)发展目标。1.总体目标。到2020年,建成支撑市、县两级电子政务发展的政务云平台,集约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建成统一的政务数据资源库,全面实现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和协同共享,大数据开发能力大幅提升;政务应用与信息技术广泛融合,电子政务在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建立科学合理的电子政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努力形成具有东营特色的电子政务发展模式,使全市电子政务整体水平走在全省前列。——基础设施建设更加集约、高效。推动电子政务建设由传统方式向云计算方式转变,基础设施利用率提高到85%以上;信息系统建设周期缩短50%以上,年度财政支出降低30%以上,基本消除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现象。——信息资源共享更加全面、畅通。推动政务信息资源的集中整合和大数据开发应用,政务部门间共

  享需求满足率达到80%以上,政府数据对外开放率达到80%以上,政务数据资源在政府治理中的作用显著提高。

  ——在线公共服务更加方便、快捷。推动“一站式”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将政务服务延伸到社区和行政村,进一步提高政务服务网上在线办理率,互联网成为政府提供服务、政务公开和公众参与的重要渠道。

  ——社会管理应用更加协同、精细。电子政务体制机制更加健全,跨地区、跨部门协同应用开发全面推进,部门获取、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显著增强,主要业务信息化覆盖率达到100%,社会管理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

  2.阶段目标。——快速启动与框架形成阶段(2016年)。建立科学的电子政务管理机制,以基础设施和框架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建设。上半年,建成市政务云计算中心,完成市电子政务外网整合,启动政务服务平台等项目建设;下半年,初步完成资源共享管理系统和人口、法人、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库建设,积极开展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工作,启动市民融合服务平台等项目建设,逐步开展市直有关部门、单位应用系统云平台迁移工作,初步形成电子政务跨越发展的整体框架。——资源整合与开发应用阶段(2017-2018年)。完成各类政务专网整合和重点应用系统迁移,建成全市统一的基础标准数据库和资源共享交换机制,基本形成政务数据集中管理、充分共享格局;基于政务云平台和数据中心的跨部门协同应用全面开展,建成社会信用服务平台、大数据市场监管、视频监控、应急指挥、安全生产监管等一批应用系统,电子政务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应用提升与创新发展阶段(2019-2020年)。全市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不断深化,数据资源库信息更加丰富,大数据创新应用广泛展开,建成政府数据开放平台、智能决策系统等一批跨区域、跨部门协同应用系统,适应网络环境下政府运行模式基本形成。(四)总体框架。加强电子政务顶层设计,逐步形成“1234N”的总体框架,即建设1个中心(全市统一的政务云计算中心)、升级2个门户(对外提供公共服务的“中国东营”政府门户和对内支撑业务办公的机关工作人员办公门户)、搭建3个平台(政务云平台、信息共享平台和应用服务平台)、构建4个运行体系(集约化运行支撑体系、大数据开发共享体系、“一站式”政务服务体系、智能化协同应用体系)、创新N项应用(围绕电子政务总体目标规划建设的多个应用系统),逐步形成基于云计算环境下的全市电子政务总体框架。三、主要任务(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集约化运行支撑体系。通过实施政务云计算中心等工程,构建满足全市电子政务发展需要的基础性、共享性设施,为电子政务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政务云计算中心建设工程。——建设政务云基础设施。充分利用现有信息化资源,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建设全市统一的政务云机房、电源、网络、安全、服务器及存储等基础设施,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实现专业化统一运维。各县区、各部门单位原则上不再新建数据机房,已建设的仅作网络机房使用,其他的服务器、存储等硬件设施根据实际情况,能够迁移到市政务云机房的要在2018年年底前完成。——建设政务云平台。建设涵盖统一认证、统一支撑、统一管理、统一运维、统一安全保障于一体的政务云平台,为各县区、各部门单位安装、部署业务应用系统提供安全、高效、可靠的云计算运行环境。加强政务云平台的应用管理,除国家另有规定外,新建政务应用系统必须部署在政务云平台上运行;已建应用系统,要按照先易后难、积极稳妥的原则,利用3年左右时间,分期分批迁移到政务云平台,推动全市电子政务发展由传统模式向云服务模式转变。2.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升级工程。——建设信息安全综合管理平台。按照国家信息安全相关标准规范,建设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终端安全、系统安全、数据安全、应用安全于一体的信息安全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对各级各类政务应用系统的统一用户管理、认证授权、系统运行监控,确保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安全、可管、可控。推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和风险评估制度,健全信息安全应急处理机制,不断提高电子政务安全整体防护水平。——建设数据灾备中心。基于全市政务云计算中心和现有机房设施,实现应用和数据信息的同城异地备份。根据发展实际,适时选择省内构建政务云的城市,建立异地灾备中心,实现应用和数据信息的远程异地备份,确保全市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安全可靠。3.政务网络整合提升工程。——整合电子政务外网。整合现有市电子政务外网和电子政务专网资源,构建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外网,与互联网逻辑隔离。以现有市电子政务外网为基础,建立市电子政务外网公共服务域,扩大网络覆盖范围,丰富网络应用,为开展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提供支持。以现有市电子政务专网为基础,建立市电子政务外网行政服务域,规范网络接入和应用,为提高行政效率、辅助科学决策提供支持。建立市电子政务外网统一接入平台,实现电子政务外网公共服务域、行政服务域和互联网等其他公共服务网络之间安全可控的数据交换和业务融合。理顺市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和管理工作机制,加强政务专用网络和互联网出口整合,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凡部门自行建设的专用网络和互联网接入线路要在3年内迁移到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实行互联网统一出口。——建设电子政务内网。按照国家、省统一部署,根据涉密网络建设标准,重新建设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内网,并实现与省电子政务内网互联互通。网络建成后,主要运行党政机关涉密业务,与其他网络物理隔离。

  ——建设政务物联网。探索企业化运作模式,利用传感器、射频识别、卫星定位、视频识别等技术,建设全市统一的政务物联网。依托全市政务云平台、数据中心和地理信息平台,构建统一的物联网感知数据中心和应用支撑平台,实现感知数据集中共享和开发利用,为智慧政务建设提供灵敏、高效、自动化的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平台。

  (二)加强数据资源整合,构建集中化开发共享体系。建设全市统一的政务数据中心和基础标准数据库,通过开发政务数据共享管理系统,实现对政务信息资源统一管理,形成适应大数据发展要求的政务资源开发共享体系。

  1.政务数据资源库建设工程。——建设基础标准数据库。根据国家、省电子政务建设有关要求,主要构建三类数据库:一是人口、法人、空间地理、宏观经济等四大基础数据库,作为基础标准数据库的核心,为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权威数据。二是证照、网格、管网、建筑物、环境、旅游、社会信用、决策等业务信息数据库,为各部门、单位日常工作与业务开展提供数据支撑。三是政策规章、市情资料、政务公开、开放档案等政府信息服务数据库,为对外提供信息查询服务、提高政府透明度打下坚实基础。按照“一数一源”原则,由各相关部门、单位负责更新、比对,确保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建设政务数据共享管理系统。建立包含数据采集汇总、交换共享、资源目录编制、数据管理等功能的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对政务信息资源进行系统梳理,列出数据资源清单和基础数据库清单,制定相关制度,为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完整、统一的数据地图,实现全市数据资源统一管理,促进政务数据的交换共享和开发利用。2.重点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工程。基于政务数据中心和数据共享管理系统,按照突出重点、急用先行的原则,主要推进以下方面信息资源的共享利用:围绕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库,加快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城乡规划、地震、水利、民政、旅游等部门地理信息数据的整合与共享;围绕法人单位、企业证照信息数据库,加快工商、质监、统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安监、税务等部门法人信息的整合与共享;围绕人口基础数据库,加快公安、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教育、卫生计生等部门人口数据的整合与共享;围绕宏观经济基础数据库,加快统计、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商务、工商、税务等部门经济数据的整合与共享;围绕社会信用数据库,加快发展改革、人行、金融、工商登记、税收缴纳、社保缴费、交通违法、安全生产、质量监管、统计调查等部门和领域信用数据的整合与共享。3.政府数据开放与价值提升工程。统筹规划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动政府部门数据共享,2017年年底前建成全市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在保障安全前提下,稳步推进信用、交通、医疗、卫生、就业、社保、地理、教育、科技、文化、金

  融、质量、气象、海洋、环保、统计、企业登记等方面的政府数据开放,鼓励支持企业和社会机构进行政府数据资源开发,提高数据资源价值,促进信息服务业发展。

  (三)加快政务服务融合,构建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通过实施政务服务与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完善等工程,充分利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模式,实现政务服务资源的融合优化,建设一体化的政务服务体系。

  1.政务服务与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完善工程。——升级政务服务平台。整合现有市、县两级政务服务资源,建成集行政权力运行、政务公开、便民服务、法制监督、效能监察等“五位一体”的政务服务平台,形成以行政审批目录清单、行政权力清单、政府责任清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和政务服务平台等“四张清单、一个平台”为主要内容的行政权力网络运行体系。2016年年底前建成并实现省、市、县三级政务服务互联互通。——升级完善政府公共资源交易系统。升级完善现有公共资源交易系统,将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国有产权交易、土地使用权和矿产权出让、政府采购统一纳入平台进行管理,形成市、县两级统一的政府公共资源交易体系,完善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制度,建立数据更新机制,推动资源交易的阳光化运行、市场化配置、合理化定价、在线化操作,实现交易全过程电子化。2.市民融合服务平台建设工程。依托全市统一的政务云平台和政务数据中心,结合网格化社区综合服务系统,整合与市民工作、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服务资源,建设以市民为中心,以“实名制”为基础,以“主动服务”为动力,以“便民高效”为目标的市民融合服务平台,通过实现“四个一通”(移动终端“一点通”、市民网页“一页通”、市民卡“一卡通”、服务热线“一号通”),建立多样化、精准化、个性化的市民服务体系,让市民随时、随地获得各种政务公共服务、公用事业服务及生活服务,充分享受电子政务发展成果。3.政府网站集群建设完善工程。按照省政府统一部署要求,根据全省政府网站信息内容建设标准和技术规范,依托政务云平台,整合各县区、各部门单位政府网站的内容管理、政务公开、政民互动和办事服务等资源,建设全市一体化的政府网站群平台,实现全市各级政府网站之间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和统一管理。4.行政办公效能提升工程。——升级完善协同办公系统。升级扩展协同办公平台,重点加强政务督查、效能考核、在线学习等功能,促进决策部署和工作落实。将协同办公平台向政务云平台迁移,加强个性化设计,建立满足全市各级机关工作人员需要的统一办公门户。积极推动电子证照、电子文件、电子印章、电子签名、电子档案等在政务工作中的应用。——加快移动办公推广应用。积极适应移动办公趋势,加快协同办公移动版推广使用,形成有线无线

  互为补充、安全可靠、方便快捷的移动办公环境,进一步提高办公效率。——建设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基于市电子政务外网和政务云平台,整合各县区、各部门单位现有视频

  会议资源,建设覆盖市、县、乡三级政府机关的网络视频会议系统,构建与之配套的市政府视频会议室,实现可通过会议室、桌面电脑、智能终端等方式参加会议,提高会议效率,节约行政成本。

  ——建设大数据辅助决策系统。基于政务云平台和数据中心,建立辅助决策系统,利用大数据智能分析模型,加强智能分析、预测预警和评估研判,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不断提升科学决策水平。

  (四)深化重点业务支撑,构建智能化协同应用体系。通过实施社会信用信息化等工程,创新社会管理服务机制,加强部门间业务联动,充分调动政府、企业、市民等主体参与积极性,推进智能化协同应用快速发展。

  1.社会信用信息化工程。基于政务云平台和社会信用信息数据库,整合各级各部门、单位信用信息资源,加快推进全市公共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到2018年建成包含“一网三库一平台”(“信用东营”官方网站,企业公共信用、个人公共信用、非企业法人公共信用三个基础数据库,市级公共信用信息交换和共享平台)的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加快推进公共信用信息在全市范围内交换共享和对外服务,实现与国家、省信用信息交换共享体系对接,为加快“信用东营”建设奠定坚实基础。2.市场监管信息化工程。基于政务云平台与法人基础数据库、社会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市场监管服务平台,加强相关领域和部门信息整合,积极推动企业监管、环境治理、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金融市场管理等领域率先开展大数据示范应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强化全方位服务,有效提升政府对市场主体的监管服务水平。3.社会安全智能化管理工程。——建设视频监控系统。基于公安视频云平台,整合各部门、单位视频资源,建设全市统一的视频监控系统,实施统一管理、统一运维、统一分配,根据各部门、单位工作需求,分配相应的调用权限,实现全市视频资源的充分共享和应用。——建设应急指挥系统。基于政务云平台和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库,充分整合公安、交通运输、卫生计生、环保、安监、食品药品监管、城市管理等部门信息和应用系统,建设全市统一的应急指挥系统,实现公共安全事件的统一调度指挥与应急处置。——建设安全生产综合管理系统。基于政务云平台和法人基础数据库、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库,建设全市统一的安全生产综合管理系统,全面加强危化品、易燃易爆物品、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实现安全生产智能监测全覆盖,提升全市安全生产综合监管、执法监察、应急处置和智能决策水平。——完善数字城管系统。基于政务云平台和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库、管网数据库,利用物联网技术,建

  设完善全市统一的地下管网监测管理系统,实现对地下管网的智能化监测管理。加快供水、供热、供气等管线智能化改造,整合相关产权单位数据,实现智能化管理与调度。建设城市水污染监测防控、防汛预警及行政执法智能化巡查系统,进一步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

  4.环境资源综合管理信息化工程。——建设环境资源管理应用系统。基于政务云平台和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库,整合经济和信息化、国土资源、水利、农业、海洋与渔业、环保、安监、气象等部门信息资源,建立环境资源和监测预警数据库,建成全市统一的环境资源管理应用系统,建立生态环境监测信息集成共享机制,到2020年基本实现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生态状况监测全覆盖,使生态环境监测能力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建设不动产信息管理系统。基于政务云平台和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库、人口基础数据库、法人基础数据库,整合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城乡规划、农业、林业、海洋与渔业等部门资源,建设全市统一的不动产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不动产信息的统一管理和交换共享。——建设“时空云”服务系统。基于政务云平台和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库,整合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城乡规划、城市管理等部门地理信息资源,建设“时空云”服务系统,加强城市地理信息的智能化管理,开展面向各级各部门、单位和社会公众的应用服务。5.民生领域信息化提升工程。鼓励基于市政务云平台和数据中心开展电子政务创新应用,加快推进网格化社区综合服务系统等项目建设,全面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形成相互促进、示范带动的综合效应。——建设网格化社区综合服务系统。基于政务云平台,整合市数字城管及东营区数字信息管理服务系统功能,建设覆盖全市的社会综合服务系统,对社区各要素进行全面网格化管理,及时采集提报社区最新数据,创新数据汇总、比对、清洗等工作机制,实行扁平化管理和多级联动,确保全市基础标准数据库信息的动态更新和准确规范。——建设社会救助联动管理系统。基于政务云平台和人口基础数据库,整合教育、公安、民政、司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卫生计生、物价、工会、团委、妇联、残联、老龄、红十字会等部门、单位的信息资源,构建综合性社会救助联动管理系统,健全覆盖所有困难家庭的救助信息汇集、核对机制,实现“一门受理、协同办理”,为科学救助、精准救助、及时救助提供信息保障。——建设人口健康信息服务系统。基于政务云平台和人口基础数据库,整合医疗、疾控、卫生监督、妇幼保健、人口计生、市民健康档案等信息资源,建设统一的卫生信息资源库,构建人口健康信息服务系统,开发居民健康卡管理、健康档案共享调阅、双向转诊、基本药物监管、绩效评价管理、公众健康服务等功能,全面实现卫生医疗信息共享与业务联动。——建设交通综合服务系统。基于政务云平台,整合交通基础设施、货运物流、停车场、公共交通等

  信息资源,建立智能交通综合服务系统,实现信息汇集处理、实时监控、公交调度、应急联动、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中心城智能交通安全管理系统,扩大交通视频监控范围,升级信号控制优化技术,全面提升路况信息和机动车信息采集、指挥调度、重点车辆监管与公共服务水平。

  ——建设旅游综合管理服务系统。基于政务云平台和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库,全面整合公安、交通运输、环保、城市管理、气象等部门、单位信息资源,建立旅游综合管理服务系统,使游客更加便捷地通过网站、电话、智能终端等方式获得吃、住、行、游、购、娱等信息服务。

  ——建设教育“人人通”空间。基于政务云平台和人口基础数据库,建设涵盖教育行政管理、学生成长管理、安全管理、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家校沟通等应用于一体的教育“人人通”空间,为学校、老师、学生、家长构筑一个以学生成长记录为核心,以校园、班级文化建设为纽带,以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为驱动的管理、学习、交流、分享网络。

  ——建设人社公共服务一体化平台。基于政务云平台,建设涵盖社会保险、人力资源和劳动就业等领域的公共服务一体化平台,建立完善的信息采集汇总、执行实施、监督评价、决策分析工作机制,满足各级经办机构、基层服务机构、人力资源和人才市场、定点医疗机构等服务需求,通过网络、电话、自助终端、智能手机等渠道为各类服务对象提供便捷服务。

  四、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理顺管理体制。市电子政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电子政务建设工作的领导和决策。整合电子政务管理职能和服务资源,组建统一的电子政务和信息资源管理工作机构,加强对全市电子政务建设的规划、指导、管理和推进。成立市电子政务专家咨询委员会,建立健全专家咨询和决策论证机制,保障电子政务决策与执行的科学性。(二)拓宽投融资渠道,创新运营模式。坚持市场化运作,加强与通信运营商、系统集成商、云服务商及相关机构的合作,拓宽电子政务项目投融资渠道。对于公共性、技术性、安全性较强的电子政务项目,采取企业投资建设、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选择专业化的机构建设运营,保障项目建设质量与运营效率;对于具有公共性、公益性且可以市场化运营的电子政务项目,采取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对于具有服务性、效益性且可以市场化运营的电子政务项目,采取由企业投资、建设和运营,政府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各县区、各部门单位的业务应用系统,按照统一云服务标准规范,由政府投资、部门主导开发建设。(三)加大资金投入,强化项目管理。将电子政务建设和运行维护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财政增长,逐步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市县联动、分级负责”的投入机制,对于基础性、共用性系统建设,由市电子政务主管部门牵头,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共享使用,相关费用由市和县区共同承担。制定全市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建立电子政务项目资金约束机制,加强项目前期规划、

  审核把关、建设管理、竣工验收和绩效评估。(四)强化制度建设,推动规范发展。制定加快全市电子政务集约化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电子政务

  持续、高效、健康发展。加强政务云计算中心管理,制定政务云平台使用管理办法、政务云平台对接指南,规范政务云平台的管理和各部门、单位业务系统对接。建立部门信息资源管理共享机制,制定政务数据资源共享管理办法。建立全市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制度,将评估结果作为系统运维和后期建设投资的重要参考。完善督查考核机制,将电子政务工作纳入各级政府政务督查范围。

  (五)广泛教育宣传,提高应用能力。加强电子政务应用培训,将电子政务知识纳入公务员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岗前培训范围,提高工作人员电子政务知识和应用水平。建立健全电子政务专业人才队伍培训体系,定期开展电子政务业务培训。积极开展电子政务建设成果推广,通过政府网站群、市民融合服务平台、政务微博微信、广播电视、报纸和户外宣传栏等渠道,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公众积极使用网络化、智能化服务,扩大电子政务的影响力和认知度。

  ——结束——

  

  

篇五:行政审批局十三五规划

  区水务局全区公共机构实施中心机房绿色改造工程27加强公共机构既有机房节能管理建设既有机房能耗与环境计量监控系统提高数据中心节能管理水区机关事务局设有中心机房的公共机构28积极参加市组织开展的既有数据中心绿色化试点活动组织我区面积20并方米以上的数据中心机房实施节能改造

  附件

  类别目标任务

  贯彻落实重庆市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

  “十三五”规划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表

  序号

  重点工作任务

  牵头单位

  责任单位

  实施能源和水资源总量与强度双控,到2020年,全区公共机构年度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2.5万1吨标准煤以内,用水总量控制在230万立方米以内。以2015年能源资源消费为基数,到2020年,区机关事务局全区公共机构

  实现人均综合能耗下降12%、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下降11%,人均用水量下降15%。

  推进新建建筑绿色化行动

  2

  加强对新建工程项目规划、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环节的节能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和建设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制度,积极推广应用节能环保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建设节

  区城乡建委

  有新建建筑的公

  能、节水、节地、节材的绿色建筑,全区公共机构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

  共机构

  推进既有建筑绿色3以照明、空调、供配电、电梯等重点用能系统与设备节能改造和建筑给水系统的节水改造为重区机关事务局全区公共机构

  化改造行动

  点,推进公共机构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完成市下达的改造任务。

  推进节约用水绿色行动

  执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科学制定用水指标,强化用水目标管理,建立健全节约集约用水机制,实施“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大力推广应用节水技术,全面普及节水器具,积极实4施用水器具、设施设备和老旧管网节水改造,推行合同节水管理。鼓励开展中水回收和雨水收集,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效率。

  区水务局

  全区公共机构

  5

  从严控制新建、改扩建办公用房,具备条件新建办公用房的,要打破系统、部门之间的界限和一个单位一座办公楼的模式,实行集中建设或联合建设,共享公共服务和附属设施。

  区发改委、区机关事务局

  全区公共机构

  推进资产高效利用

  绿色行动

  6盘活存量资产,严格履行资产处置审批程序,杜绝资产的闲置浪费。

  区国资办全区公共机构

  7

  严格执行节能环保产品强制采购制度,优先采购节能、节水、节材等有利于环境保护、绿色低碳的产品、设施和设备。

  区财政局

  全区公共机构

  8推广办公电子化、无纸化,减少纸质文件、资料印发数量,减少使用签字笔、纸杯、餐具、塑区机关事务局全区公共机构料袋等一次性办公用品。

  推进绿色办公行动9严格执行空调设定温度夏季不低于26度、冬季不高于20度的规定。严格杜绝非办公时间的长明区机关事务局全区公共机构灯等办公电器待机能耗浪费。

  10倡导和鼓励办公区内禁烟,积极打造无烟办公区,营造绿色办公环境。

  区卫生计生委全区公共机构

  推进绿色化资源循

  加强废旧商品的分类收集,设置分类回收集中地,增设纸张、废旧电池、废旧电子产品等分类区商务局、区机

  环利用行动

  11回收设施,鼓励公共机构与有资质的企业建立定点定期回收机制。

  关事务局全区公共机构

  推进绿色出行行动

  12

  在公共机构新建和既有停车场配备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或预留充电设施安装条件的停车位比例不低于10%。

  区发改委

  设有内部停车场的公共机构

  推进绿色食堂行动

  13

  鼓励和引领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和应用,公共机构购买新能源汽车占当年配备更新车辆总量的比例不低于40%。

  区机关事务局

  全区公共机构

  推广应用节能节水餐饮设施设备,安装节能高效油烟净化设施,保证油烟排放达标。

  14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大餐厨垃圾的执法力度。

  区机关事务局、设有食堂的公共

  区环保局

  机构

  区区市食政药园监林分局局、、设有食堂的公共

  区环保局

  机构

  引导绿色食品采购,限制和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和过度包装用品,建立绿色食堂评价标准,加

  15

  强食堂精细化管理,开展绿色食堂创建。深入开展反对食品浪费行动,引导干部职工养成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良好习惯。

  区商务局、区机关事务局

  设有食堂的公共机构

  推进绿色文化行动

  16

  加强节约能源资源和生态文明建设教育培训,广泛开展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生态文明和环保宣传“进机关”等主题宣传活动。

  区发改委

  全区公共机构

  推进绿色示范引领行动

  17深效入领开跑展者节创约建型活公动共。在机党构政示机范关单、位学创校建、活医动院,等全公面共完机成构国积家极、开市展安合排同的能创源建管任理务试,点积示极范参项加目能。区机关事务局全区公共机构

  实施示范工程

  18“十三五”期间,完成市下达的市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任务,创建能效领跑者1家。区机关事务局全区公共机构

  19推进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完成1-2个示范项目。

  区机关事务局全区公共机构

  实施空调系统节能环保综合提升工程

  “十三五”期间,全区公共机构基本淘汰低于国家标准限定的低能效冷(热)水机组和房间空

  20调器,采用二级及以上能效的空调替换原有能效较低的空调。

  区机关事务局全区公共机构

  21“十三五”期间,完成市下达的空调系统节能改造任务。

  区机关事务局有中央空调系统的公共机构

  实施燃煤、燃油锅炉

  全区公共机构基本淘汰燃煤、燃油锅炉。对燃气锅炉采用低温烟气余热回收、蒸汽冷凝水回收

  设有锅炉的公共

  节能环保综合提升工程

  22利用技术,实施燃气锅炉节能改造,建立锅炉能源管理系统,加强在线节能环保监测和诊断。区机关事务局机构

  23推广太阳能光伏、光热等可再生能源应用,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例,优化能区发改委全区公共机构源消费结构。

  实施可再生能源和资源再生工程

  区商务局、区机

  建立资源回收利用长效机制,推进废旧电子产品、办公用品等循环综合利用,加强废旧商品、关事务局、区环

  24生活垃圾等分类收集,到2020年,回收利用率达到80%以上。

  保局、区市政园全区公共机构

  林局

  实施节水工程

  25

  组织开展节水型单位和节水标杆单位创建,到2020年,50%以上的区级机关和20%以上的区级公共机构建成节水型单位。推广水资源循环利用,开展中水回收利用和雨水收集利用。

  区水务局、区机关事务局

  全区公共机构

  26完善用水计量器具配备,基本实现用水分户分项计量。

  区水务局全区公共机构

  实施中心机房绿色改造工程

  加强公共机构既有机房节能管理,建设既有机房能耗与环境计量监控系统,提高数据中心节能

  设有中心机房的

  27管理水平。

  区机关事务局公共机构

  28积极参加市组织开展的既有数据中心绿色化试点活动,组织我区面积200平方米以上的数据中区机关事务局有大型数据中心

  心机房实施节能改造。

  机房的公共机构

  实施绿色照明改造工程

  “十三五”期间,在全区公共机构进一步推进实施绿色照明工程,采用紧凑型荧光灯、T5直管29荧光灯、LED灯等高效光源进一步实施替换改造。到2020年,实现全区公共机构高效光源使用区机关事务局全区公共机构

  率100%;LED半导体光源使用率,区级机关达到50%。

  实施燃具设备改造工程

  30

  “十三五”期间,在全区设有食堂的公共机构推广低能耗、低排放的燃具设备,到2020年,力争全区公共机构燃具设备节能改造率达到100%。

  区机关事务局

  设有食堂的公共机构

  实施供配电系统改造工程

  “十三五”期间,通过实施“零待机”能耗计划,采用先进电源管理技术,推广节能插座,有31效降低待机能耗,实现办公设备日常电耗下降10%左右;通过对供配电系统优化改造,实现供区机关事务局全区公共机构

  配电系统自耗下降20%左右。到2020年,完成市下达的公共机构供配电系统优化改造任务。

  实施节能计量统计基础工程

  按照能源资源可计量、可监测、可考核原则,规范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计量器具配备,到2020年,公共机构行政、业务、后勤服务及其他功能区域分区计量器具配备率达到100%;空调系统(采区质监局、区机32用房间空调器除外)和独立食堂、公共浴室、游泳馆、数据中心、实验室等重点用能系统和部关事务局全区公共机构位,分类、分项计量器具配备率达到100%。

  实施管理能力提升工程

  33

  实现区级机关和教、科、文、卫、体系统节能管理工作负责人培训率达到100%,完成40人次以上远程节能培训。

  区机关事务局

  全区公共机构

  组织开展能源审计

  严格落实《重庆市公共机构能源审计管理暂行办法》,每5年对年能源消费量100吨标准煤以上

  全区达到能源审

  34或年电力消费50万千瓦时以上以及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共机构或集中办公区开展一区机关事务局计要求的公共机

  次能源审计。

  构

  

  

篇六:行政审批局十三五规划

  市行政服务中心“十三五”工作总结和

  “十四五”规划

  市行政服务中心“十三五”工作总结和“十四五”规划

  “十三五”期间,行政服务中心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重点工作,按照“为群众服务、对群众负责、让群众满意”的工作理念,不断优化服务流程、压缩审批事项、提高服务效率,努力打造群众满意的政务平台,促进武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十三五”工作情况

  五年来,中心共办理各类事项—多万件,现场办结率并以优质的服务获得全国青年文明号、—省质量奖、—省五一巾帼文明示范岗、—优秀公务员集体等荣誉。

  一、体制创新持续推进

  根据区委区政府“两集中、三到位”的工作要求,中心围绕“审批提速,服务提质”的总体目标,自一年起,积极推进“两集中、三到位”(审批事项向行政服务可集中、行政服务科向行政服务中心集中,行政服务科集中到位、项目进驻到位、人员进驻到位)工作。目前,全区有一个部门在中心设立办事窗口,其中一个部门成立了行政服务科,一个部门行政服务科成建制进驻中心,一个垂直部门全部完成了职能调整。项目进驻方面,有经信局、人社局、

  城管局、交运局、安监局、民防局、规划局等一个部门行政许可和非许可审批事项全部进驻中心窗口办理。目前,按照武办发[—]—号《关于进一步加强行政服务工作的意见》文件要求,除场地限制、保密原因等确不宜进中心办理的事项外,全区共有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一项进驻中心办理,项目应进尽进比例达—%。人员进驻方面,除成建制进驻中心的窗口按要求配备辅助人员以外,其它窗口人员基本符合人员配置要求。中心现有窗口工作人员一名,其中公务员—名,事业编制一名,辅助人员一名;中层正职一名,中层副职一名。

  随着服务功能的不断完善,事项集中度的不断提高,中心逐步强化了审批管理,先后推出了直接办理制、服务承诺制、联合办理制、上报办理制、一次性告知制、扎口收费制、首问负责制等制度。

  二、审改工作进展积极

  继一年完成第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后,“十三五”期间完成了第二、三、四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许可事项从最初的一项减少到目前的一项,削减率超过_%;确定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项,行政服务事项—项;全区审批事项平均承诺服务时限为个工作日,压缩审批时限累计为一个工作日。

  三、电子政务建设成效显著

  开通“一表制”审批系统。“一表制”将企业登记涉及的—多张表格—多项专业数据简化为一张表格—项数据,使审批时限由原来的一天压缩到半小时以内。自开通以来,全年共审批件,共计节约审批时间个工作日。

  启用“短信呼”服务系统。将电信的短信功能嵌入办件系统,当事项办结后,系统自动生成提醒短信发送到预留的手机号码上,第一时间通知办件人,让办事群众在承诺时间内尽快地的拿到办件文本。短信呼服务平台运行以来为位群众提供了服务,共节约时间个工作日。

  开发行政服务快车道。为全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高成长企业和科创企业开辟了行政服务绿色通道,并根据企业需求提供帮办、陪办、代办等服务,提高效率的同时提高绿色通道通车量。今年以来,绿色通道办理事项—件次,其中现场办结的有一件,即办率为—%。

  强化网上服务。从一年起,中心开展行政审批数据管理平台和网上审批系统的开发,并在一年一月在全省率先提出虚拟大厅与物理审批中心一站式融合构想,包括完善远程申报、预审、核准、批复等服务功能,授权乡镇委托代理站、重点企业直报点,实施网上申报预审,逐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网上审批。为更好地适应行政服务工作发展,—年对网站进行了升级改版,按照便于“流程再造、窗口联动、政企互动”的要求,实行网站改版升级,进一步强化了资源共享、网上预审、流程查询、表单下载、咨询服务等功能。通过中心网站申报审批—人次,流程查询人次,表单下载人次、回复咨询—件。

  建立“一线通”集中服务机制。为进一步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将原先散落在各科室、窗口的咨询回复功能统筹利用起来,建立了“一线通”集中服务机制,平时有专业人员值守,节假日等休息时间利用“一线通”的自动录音功能,自动录取群众的有效信

  息,上班后时,由工作人员及时回复,确保群众得到满意服务。“一线通”开通以来,已经为群众提供服务多人次。

  促进“三合一”平台建设。仔细梳理各窗口科室对“三合一”网络平台项目需求,以“高效、便捷”为导向,主要从窗口审批、中心管理、网站建设、模块扩展四个方面提出具体需求。抽调业务骨干到区“三合一”项目组,协助理清审批权力,梳理审批事项,根据部门申请,草拟审批项目增减批复。为大幅度提高行政效率打好基础。

  四、服务网络不断延伸

  为了进一步方便镇村居民,中心积极助推镇村服务中心的建设,拓展服务网络,完善“一站式”服务模式,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区的公共服务网络,最大限度方便群众办事。目前,全区一个镇、一个街道全部成立了三服务中心,有三勤村等—多个村便民服务站揭牌运行。中心充分发挥协调、指导作用,提高镇村服务中心的服务水平,切实履行业务指导的职能,经常深入各镇、村,进行调查研究。五年来,中心深入镇村调研一次,为各镇的三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提供培训达人次。

  五、服务品牌逐渐形成

  通过创造服务品牌,不断促进中心服务的提升。在提升服务质量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被大众认可的服务品牌一一相约中心、满

  创新内部管理。中心通过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促进规范管理,提升服务效能。并根据ISO—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文件的

  要求,及时完善十大程序文件,把窗口办件量大,完善、细化作业指导书,使工作人员做到“写你应做的,做你所写的,记你所做的";重新制定审批流程,完善服务质量记录卡,使工作人员做到“收件有清单,补正有通知,领证有签名”,保证服务质量的高稳定性。

  优化审批流程。围绕提速增效的目标进一步规范审批流程,对所有事项从受理到审查、现场勘查、公示、决定等每一环节都进行了责任分解,明确了办理时间、责任科室、联系电话,并统一制作了流程图,共制作流程图—张,上传中心网站和大厅触摸屏,方便群众办事。

  创新服务方式。中心把创建活动体现在“公开、透明、便捷”的服务理念上来,不断创新服务机制,形成了具有中心特色的“—服务新机制,即:公开透明的“九公开”机制,规范有序的“六制机制,以及优质便捷的“三快”机制。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根据群众需要逐渐摸索出符合群众口味的服务新举措:重点服务、便捷服务、导办服务、会审服务、随时服务、网上服务、延伸服务、督办服务、亲情服务、标准服务。中心还制订了“六个一”服务新模式:“一站式”服务、“一条龙"办理、"一票制”收费、“一台车”勘察、“一表制”审批、“一线通”热线。

  “十四五”规划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继续认真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改革和制度创新,不断推动行政服务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一)奋斗目标

  进一步深化审批制度改革、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促进窗口授权,努力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群众满意率到—%以上,现场办结率到—%以上。

  (二)重点工作

  一、完成中心迁建

  精心设计整体布局。一年完成新中心迁建工作。新中心将按照权力阳光运行、政务公开、高效办事、便民服务等多位一体的要求进行建设;实现审批办件、统一结算、自主申报、数据交换、电子监控、统计分析等各系统互相衔接,以及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互用、互联互通、协同办公等管理目标。业务窗口按照“业务相关、方便群众、便于升级”的原则设计布局,努力打造高效便民、规范廉洁的崭新行政服务中心。

  精心设计大厅功能。从整体上布局,按照“功能齐全、省事省时、亲民便民”的原则精心设计大厅,让办事群众感受“一站式”服务的便捷。在功能上齐全,将交通办事大厅、建设项目办事大厅、企业注册办事大厅等按照方便群众的原则科学布局、合理安排,方便办事。在细节上用心,使人性化的服务理念体现在新中心的每个角落,让办事群众感受到中心的关怀和激情。

  二、加快服务升级

  以深化审改促服务升级。按照中央、省、市审改步伐,继续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并进一步梳理办理流程,依据“九公开”要求,

  坚持依法行政,促进审批流程更精简、更合理、更规范、更高效,切实履行好审批职责。

  以项目进驻促服务升级。在继续做好项目清理的基础上,编印全区《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目录》,编印《行政服务指南》。分析总结中心运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对所有已进驻中心的办理事项、办件数量及办理情况逐一梳理,对办件数量少甚至没有办件的审批事项提出改进意见和工作措施。对明确要求进入中心办理的事项要逐项对照检查,与部门加强协调沟通,努力促进应进项目进驻中心窗口办理。积极争取与各类审批事项有关的中介服务机构进入中心设点办理。认真做好政府采购中心、招投标中心进驻中心的准备工作。努力提高“一站式”服务能力。

  以人员到位促服务升级。按照武办发[—L号文件《关于加强

  武进区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管理的通知》精神,严格窗口人员进驻、调整、管理、考核,全部调换不符合条件的窗口工作人员,充分发挥中心作为干部培养、提拔、使用平台的重要作用,吸引部门业务骨干、优秀人才到窗口培养锻炼,进一步促进部门对窗口充分授权,保证窗口工作有职有责,高效便捷。加强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技术精湛,服务优良,热爱服务工作的高素质公务员队伍。

  三、促进提速增效

  积极研究服务效率的重要环节和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分析研究,努力建立完善项目审批的联审会办和并联审批机制,真正形成流程更优化、流转更高效的审批服务运行模式。

  一是提高现场办结率。以"三合一''平台启用为契机,开展电子政务操作系统技能大赛,提高服务窗口人员的业务技能。制订窗口与科室的联动措施,抓好部门与窗口、窗口与窗口之间的联动,运用现代网络手段,促进窗口与相关科室、窗口实现事项联办,进一步简化办事环节和审批手续,压缩审批时限,提高现场办结率。

  二是进一步完善“绿色通道”。积极研究适应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审批服务的方式方法,加大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服务力度,对有利于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创新型、龙头型重大项目,积极尝试开展代办、陪办、帮办服务。尝试把重点项目服务的有效举措推广至一般事项。

  三是进一步提升电子政务水平,提高效率。扩大“一表制”审批范和内容,充分利用数据共享,提高审批速度;加快探索表制”在基本建设领域的运用,争取实现窗口项目审批信息共享和流程优化,减少窗口间的流转时间。以政府“三合一平台”建设为契机,加强中心网络软硬件建设,努力提升电子政务水平,完善中心审批服务网络,强化网上查询、在线咨询、表单下载等服务,尝试网上申报、网上审批等功能。

  四是组织编写《项目报批实务》。对在窗口办理的审批业务做详细解读,帮助企业及时准确地了解报批流程和需准备的材料,少走弯路,提高办事效率。

  四、强化基础管理

  向管理要质量。十四五期间中心将全面开展优质服务竞赛活动,并以此为契机,强化窗口精细化、人性化管理,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提升工作效能,创新服务方式,优化发展环境,服务企业发展。

  一是继续深化窗口服务标准化建设。严格按照质量管理体系加强中心管理,严格过程管理,规范业务操作流程,规范收费行为,确保行政服务的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

  二是进一步加强监督考核。继续完善考核细则,加强内部监督。利用三合一平台电子监察系统,推进网上在线办理和在线全程监督,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完善社会监督机制,不断提升窗口服务水平。

  三是进一步完善评价机制。邀请行风监督员队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到中心明查暗访,对中心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为做好行政服务工作建言献策,促进中心建设再上新台阶。

  

  

篇七:行政审批局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规划重点-盐酸左西替利嗪项目建议书(立项报告)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0

  定义及作用定义:项目建议书又称立项报告,是由项目投资方向其主管部门上报的文件,从宏观上论述项目设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建议书内容包括项目的战略、市场和销售、规模、选址、物料供应、工艺、组织和定员、投资、效益、风险等,把项目投资的设想变为概略的投资建议。目前广泛应用于项目的国家立项审批工作中。项目建议书通常是在项目早期使用,由于项目条件还不够成熟,仅有规划意见书,对项目的具体建设方案还不明晰,市政、环保、交通等专业咨询意见尚未办理。项目建议书主要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方案和投资估算也比较粗,投资误差为±30%左右。对于大中型项目,有的工艺技术复杂,涉及面广,协调量大的项目,还要编制预可行性研究报告,作为项目建议书的主要附件之一。作用:项目建议书是项目发展周期的初始阶段,是国家选择项目的依据,也是可行性研究的依据。项目建议书是项目发展周期的初始阶段基本情况的汇总,可以减少项目选择的盲目性,是国家选择和审批项目的依据,也是制作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依据。涉及利用外资的项目,只有在项目建议书批准后,才可以开展对外工作。项目建议书批准后,可以着手成立相关项目法人。民营企业(私人投资)项目一般不再需要编写项目建议书,只有在土地一级开发等少数领域,由于行政审批机关习惯沿袭老的审批模式,有时还要求项目方编写项目建议书。外资项目目前主要采用核准方式,项目

  1

  方委托智博睿等有资格的机构编写项目建议书即可。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区别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是项目前期两个不同的阶段,其内容、深度、作用都是不一样的。项目建议书往往是在项目早期,由于项目条件还不够成熟,仅有规划意见书,对项目的具体建设方案还不明晰,市政、环保、交通等专业咨询意见尚未办理。项目建议书主要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方案和投资估算也比较粗,投资误差为±30%左右。一般地说,项目建议书的批复是可行性研究的依据之一。此外,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项目至少有方案设计,市政、交通和环境等专业咨询意见也必不可少了。对于房地产项目,一般还要有详规或修建性详规的批复。此阶段投资估算要求较细,原则上误差在±10%;相应地,融资方案也要详细,每年的建设投资要落到实处,有银行贷款的项目,要有银行出具的资信证明。很多项目在报立项时,条件已比较成熟,土地、规划、环评、专业咨询意见等基本具备,特别是项目资金来源完全是项目法人自筹,没有财政资金并且不享受什么特殊政策,这类项目常常是项目建议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两个阶段合为一阶段。以上基本是在传统的项目审批制环境下,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的大致要求和区别。随着我国投资体制的改革深入,特别是随着《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的出台和落实,除政府投资项目延续上述审批要求外,非政府投资类项目一律取消审批制,改为核准制和备案制。

  2

  像房地产等非政府投资的经营类项目基本上都属于备案制之列,房地产开发商只需依法办理环境保护、土地使用、资源利用、安全生产、城市规划等许可手续和减免税确认手续,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可以合并,甚至不是必经流程。房地产开发商按照属地原则向地方政府投资主管部门(一般是当地发改委)进行项目备案即可。项目建议书的审批权限目前,项目建议书要按现行的管理体制、隶属关系,分级审批。原则上,按隶属关系,经主管部门提出意见,再由主管部门上报,或与综合部门联合上报,或分别上报。1、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限额以上更新改造项目委托有资格的工程咨询、设计单位初评后,经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发改委及行业归口主管部门初审后,报国家发改委审批,其中特大型项目(总投资4亿元以上的交通、能源、原材料项目,2亿元以上的其他项目),由国家发改委审核后报国务院审批。总投资在限额以上的外商投资项目,项目建议书分别由省发改委、行业主管部门初审后,报国家发改委会同外经贸部等有关部门审批;超过1亿美元的重大项目,上报国务院审批。2、小型基本建设项目,限额以下更新改造项目由地方或国务院有关部门审批A、小型项目中总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内资项目、总投资500万美元以上的生产性外资项目、300万美元以上的非生产性利用外资项目,项目建议书由地方或国务院有关部门审批。

  3

  B、总投资1000万元以下的内资项目、总投资500万美元以下的非生产性利用外资项目,本着简化程序的原则,若项目建设内容比较简单,也可直接编报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建议书撰写提纲第一章总论一、盐酸左西替利嗪项目概况1、盐酸左西替利嗪项目名称2、盐酸左西替利嗪项目性质3、盐酸左西替利嗪项目承办单位4、盐酸左西替利嗪项目建设地点5、建设规模及内容二、盐酸左西替利嗪项目总投资、资金筹措及效益情况1、盐酸左西替利嗪项目投资及资金筹措2、盐酸左西替利嗪项目经济效益三、盐酸左西替利嗪项目优势条件1、资源优势2、产业基础

  第二章盐酸左西替利嗪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一、盐酸左西替利嗪项目提出的背景二、投资的必要性三、项目建设的目的意义

  4

  第三章盐酸左西替利嗪项目建设条件一、选择原则二、厂址选择三、建设条件1、气候条件2、水文3、自然资源

  第四章盐酸左西替利嗪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一、盐酸左西替利嗪项目市场现状二、盐酸左西替利嗪项目销售方案

  第五章盐酸左西替利嗪项目建设方案一、产品方案二、工艺系统三、设备方案四、工程方案

  第六章环境影响与节能评价一、环境影响分析1、盐酸左西替利嗪项目所在地环境现状2、盐酸左西替利嗪项目污染及治理措施

  5

  3、环境保护综合评价二、节能节水1、节能措施2、节水措施

  第七章盐酸左西替利嗪项目组织与管理一、盐酸左西替利嗪项目实施管理二、劳动定员三、人员培训计划四、劳动安全卫生1、劳动安全2、职业卫生五、消防

  

篇八:行政审批局十三五规划

  精选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

  综合行政执法局“十三五”工作总结及“十四五”工作计划辉煌“十三五”收官在即,壮阔“十四五”又将启航。“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十三五”期间,xx区执法局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狠抓队伍建设,推动综合执法和城市管理各项工作有力有序开展。现初心将“十三五”期间工作情况及“十四五”工作规划汇报如下一、“十三五”发展基本情况(一)深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组织机构发生重大变革。根据中央、省、市关于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有关部署,2017年x月,组建县综合行政执法局,2019年x月,按照《中共xx县委xx县人民政府关于xx县县级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整合县综合行政执法局职责,以及县住建局的城市管理职责和县市政局承担的行政职能,重新组建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加挂县城市管理局牌子,撤县划区后,更名为xx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理顺综合执法工作职能。按照区委、区政府机构改革整体部署,区执法局积极配合区编办做好“三定方案”编制工作,结合工作实际情况,对职能划分进行梳理,明确权责清单,厘清职责边界,完善机构设置,确保工作高效运转。(二)综合执法整体形象明显改善规范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十三五”期间,区执法局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了各科室、中队职能定位。制定了《xx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工作规则》、《xx市xx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城市管理局)城市管理执法人员着装管理规定》等制度,从内部管理、队容风纪等方面进行规范,强化了责任担当意识。深入推进网上办案,严格规范行政处罚行为。2016以来,共办理一般程序行政处罚案件xx起,组织重大行政执法案件集体审核96次,审核案件xx个,案件办理的准确性和公正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内外部工作环境更加优化。为全体执法人员更换了执法服装,增配对讲手机、执法记录仪等装备,更新了执法车辆,保障了执法队员执法过程的文明形象、公正透明和执法安全。加强法律法规学习和业务培训,组织全员参加并通过行政执法资格考试和国家工作人员普法考试,切实提高执法人员法律素质及执法水平。综合执法效能显著提高。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坚决纠正“四风”问题,认真查处、反馈市民热线,积极做好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深入企业、商家、学校、社区等部门,广泛征求市民群众对综合执法和城市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增进与基层民众的交流,一些城市管理难点问题逐步得到解决,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2017年度全面工作先进单位”、“2018年度全面工作优秀单位”。(三)综合执法和城市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市容环境管理水平不断提升。针对城市管理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区执法局突出工作重点,聚焦影响城区市容环境的城市“十乱”问题,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市容环境秩序持续改善。

  精选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

  一是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力度。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不断加大《xx市城镇容貌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xx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广大经营者依法经营的意识和守法经营的自觉性。

  二是严管和重罚并举。相继治理取缔了商业街马路市场、龙山街马路市场、人民广场和怡心路马路市场;规范悦来街临时便民市场,新建林庄临时便民市场,引导流动商贩入市经营;取缔泰和路二手车交易马路市场,协调建设了湖西路规范的二手车交易市场。在加强日常执法巡查监管的同时,对于城区主次干道沿街商户经营者的店外经营、占道经营、乱堆乱放杂物、乱扔垃圾、乱贴乱画、乱挖乱倒、私搭乱建、乱圈乱占等违法行为不断加大处罚力度,提高广大经营者依法经营和门前五包责任落实的自觉性。

  三是攻坚历史遗留问题。自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区执法局多措并举,对历史遗留的隅西路、书院路违法建设依法强制拆除,并对建筑物立面进行了美化、道路进行了硬化;对城区空中线缆“蜘蛛网”进行专项整治,协调移动、联通、电信、广电、供电公司等运营商,采取入地、更新、捆绑等措施,消除空中线缆“蜘蛛网”,共计清除废弃线缆xx米,线缆入地xx米,捆绑线缆xx米,拆除废弃线杆xx根,进一步美化、净化了城市环境。

  违法建设治理取得明显成效。2016年以来,区执法局坚持建成区内违法建设管控“全覆盖、零容忍”,持续加大土地卫片、城市规划卫片、工业企业、商业开发和棚户区改造片区等执法监管力度,严厉打击未批先建、违规超建、突击抢建以及城区社区、住宅小区、沿街商户私搭乱建、违规圈占公共场所、违规门面装修等各类违法建设行为,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置。2016年以来,共依法拆除违法建设面积xx万平方米。创城工作开展以来,综合行政执法局持续加大违法建设查处力度,先后拆除了南环水系突击搭建“一夜房”xx处、xx突击放置的移动水泥板房xx间、城区沿街幼儿园乱圈乱占公共场所xx处,有力的打击和震慑了违法建设行为。

  餐饮油烟污染治理提效升级。综合行政执法局严格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总体部署,按照职责分工,全面开展餐饮油烟污染治理工作,一是加大错时执法检查力度。在中午、晚上餐饮经营场所营业时间,指导餐饮经营场所正确安装和使用油烟净化设备,严厉打击不安装和不正常使用油烟净化设备的违法行为;二是对城区餐饮经营场所实行分类管理。制作xx区餐饮服务业油烟污染防治公示牌,将法律法规、油烟净化设备合格证、分类标准、经营业主信息、监管执法中队信息、清洗记录全部公示。三是建立餐饮油烟管理微信群。各辖区执法中队建立专门餐饮油烟管理微信群,专人负责,将辖区餐饮经营业主邀请加入微信群,定期督促经营业主清洗油烟净化设备,并上传清洗视频,做好清洗记录。四是建设餐饮油烟在线检测平台。借鉴其他县市区的先进经验做法,先期选择了xx家大中型餐饮经营场所,安装了xx套餐饮油烟在线监测设备,初步建设了餐饮油烟在线监测平台,目前已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效果良好。下一步,计划将全部餐饮经营场所纳入餐饮油烟在线检测平台。五是依法严厉打击露天烧烤行为。发现违法行为,一律没收烧烤工具并给予严厉行政处罚。

  文化市场执法扎实推进。20xx年x月份,综合行政执法局承接文化市场执法相关职责以来,对全区所有网吧、书店、KTV、印刷厂、打字复印社等文化

  精选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

  娱乐场所进行全面执法检查,共查处涉及未成年人上网、超时经营、噪音扰民等违法违规问题xx余件,立案处罚违规网吧4家;积极开展了扫黄打非基层站点建设和“护苗2020”专项行动,切实做好出版物市场监管工作,保持“扫黄打非”高压态势,确保文化市场经营秩序进一步规范。

  二、存在的问题“十三五”期间,区执法局深入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努力提升综合执法工作水平,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明显进步,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执法环境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在机构改革方面,《中共xx县委xx县人民政府关于xx县县级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x发〔2019〕x号)、中共xx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部分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机构调整的通知》(x编〔2019〕x号)文件规定,区综合行政执法局作为县政府工作部门,加挂县城市管理局牌子,区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由正科级调整为副科级,更名为区市政公用事业服务中心,为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所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目前还没有落实到位。在组织协调方面,目前,我区还没有成立城市管理领导机构,工作上缺少“上级”,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尤其是涉及多部门的问题,协作共享机制不完善,以至于问题得不到快速有效解决。在宣传引导方面,沿街商铺、流动商贩、甚至是个别群众,不理解、不支持综合执法工作,类似问题除了需要我们自身的严格按照执法程序办事外,更需要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宣传和引导。三、“十四五”规划发展思路(一)总体思路随着经济社会、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尤其是新的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实施,城市化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城市规模和功能不断扩大。2015年12月24日,中央发布“执法改革指导意见”要求,确保2017年年底前所有市、区都要整合形成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已建成运行的,要加快数字化城市管理向智慧化升级。在城市管理中,体现以人为中心,从对“硬件”为重点转向以“软件”为重点的管理柔性化趋势;把管理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建立在数字化、自动化基础上的管理数字化趋势;不断完善民主制度,扩大市民参与,增强管理透明度的管理民主化趋势。20xx年xx月,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xx县“数字化城管”信息系统建设项目开始着手准备,20xx年x月完成了建设项目招投标,整个项目建设投入资金xx万元。“数字化城管”监督指挥大厅面积xx多平方米,设置了4个主要业务部门指挥调度科、视频监督科、协调业务科、综合考评科。xx“数字化城管”信息系统建设项目于20xx年x月x日建设完成,20xx年x月通过市局验收。尽管我区数字城管系统建设较其他县市区起步晚,但我们充分借鉴外地先进经验,不断融入现代高科技,着眼未来展望新技术水平发展,按照“高起点设计、高标准建设、高效率运行”的原则,把管理的决策、执行、监督、考核建立在数字化、智能化基础上。既能突出顶层设计、统一建设,又能做到资源共享、建立长效机制,得以不断提高我区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水平。(二)主要目标按照国家和相关行业标准要求,智慧化城管建设内容如下

  精选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

  1、建立“建管分离”的监督指挥体系。2、建立更科学智能的合理的管理流程。3、建立高素质的专职监督员队伍。4、编制具有xx区特色的智慧城市管理指挥手册。5、建立科学的智慧考核评价体系。(三)具体措施1、系统建设内容和亮点(1)应用系统建设。应用系统是智慧城管建设中最重要的部分,我区数字城管已经建成除住建部规定的9大标准子系统还建设完成餐饮油烟在线监测子系统,视频监控子系统,我们还建设各地普遍采用的市政、园林、环卫、路灯等子系统,继续探索全民城管APP、智能识别、便民提示管理和城市防汛综合管理等亮点子系统。(2)数据建设。数据是智慧城管系统运行的基础,包括基础地形数据、部件数据、地理编码数据和单元网格数据。按照国家标准,并结合我区城市管理工作实际,普查了建成区xx平方公里的部件信息,标定城市管理部件xx个,对所有城市部件、事件进行分类管理。并按照功能不同,将城市管理部件分为x大类xx小类;按照城市管理中发生的事件的属性不同,将城市管理事件分为x大类xx小类。开展数据普查更新工作,按照《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第一部分单元网格》(GBT30421-2013)、《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第二部分管理部件和事件》(GBT30422-2013)、《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T106-2010)、《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地理编码》(CJ/T2152005)等标准要求,运用新式的数据普查手段,以标准化、可视化、应用化的原则开展事部件数据建设、地理编码数据建设、网格数据建设,并与本次建设实现应用整合。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是智慧化城市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事部件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入库,以及单元网格划分都需要较长时间,为了保障系统按照运行,数据普查更新应尽早开展。(3)硬件支撑平台建设。根据市、区有关信息化建设要求和信息化服务中心建议,数字城管平台已迁移至于我市云数据中心,由市信息化服务中心统一管理,避免重复建设。为及时掌握大街小巷的城市管理问题的动态情况,在城市管理重点难点区域建设完成了xx个监控点位,实现城市可视化管理,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继续增设、调整监控点位,做到科学化、精细化。(4)网络建设。计划组建覆盖各有关单位的智慧城管专用网络。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用于各单位之间数据、视频监控、视频会议等信息传输,同时运用4G网络传输技术,用于移动车载摄像头、车辆GPS定位等数据传输。(5)机制体制建设。为确保智慧城管系统平台正常运行,建设“智慧城管监督指挥中心”,采用“一级监督、一级指挥”的管理模式,对城市管理问题进行全方位监控、受理、派遣和处理。智慧城管信息采集工作计划将通过购买服务外包的方式,投入xx名信息采集人员和xx名坐席人员,确保每个责任网格有xx名采集员每天14小时对城市部件、事件问题进行采集和整改核实工作。2、实现资源共享智慧城管系统将对接共享公安局视频摄像头资源,协调审批、交警、国土、规划及燃气、供热、供水等有关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相关数据。利用大数

  精选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

  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在智慧城管建设中发挥共建、共享、共用的作用。

  3、全力服务为民服务为民是城市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xx市xx区智慧城管将作为我区城市管理的新模式,从单一的封闭管理转变为多元开放的互动管理,我们将通过全民城管APP、微信公众号、热线、等方式,邀请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城市管理工作,努力解决长期困扰人民群众热点难点城市管理问题,使我市城市管理更好的服务于民。(四)项目谋划智慧城管平台将按照“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派遣问题、及时处置问题”的工作要求,分解落实责任,切实强化考核,不断完善机制,取得了明显成效,智慧城管的作用也日趋显现,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发现问题更全面智慧城管的最大优势就在于确保城市管理问题能够全面发现。智慧城管发现问题有以下渠道一是信息采集员。市主城区有xx名信息采集员每天14小时在大街小巷不停巡查,发现城市管理问题使用“智慧城管E平台”采集,即时发送到系统平台,由智慧城管监督指挥中心立案派遣到相关责任城区或责任部门限时整改。二是利用自建和共享公安局的监控点位对市容秩序、环境卫生、市政设施、绿化管理等方面情况进行实时监视,发现问题,及时截图立案、派遣。三是兼职巡查员。将通过全民城管APP、微信公众号、热线、等方式随时上报发现的城市管理问题。2、处理问题更及时通过多种渠道发现的城市管理问题,按照智慧城管七个工作流程进行快速处理。同时以智慧城管监督指挥中心为枢纽,连接局属各单位、各有关行业单位,实现实时在线派遣,处理问题限时完成,使城市管理工作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连接,管理效率明显提高。与此同时,车载GPS系统也与智慧城管平台的对接整合,智慧城管将会更好地服务于城市执法和应急联动。3、考核评价更科学智慧城管绩效评价系统数据都是软件自动生成,较好地屏蔽了人为因素,使考核考评工作更科学、更客观。以智慧城管问题处理率为绩效评价基本依据,对所有智慧城管责任部门和单位工作绩效进行数据分析,排列名次,既便于领导及时掌握部件、事件的高发问题,为全市的城市管理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又对城市管理工作的全面落实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将智慧城管系统考核结果与维护经费的拨付相挂钩,进一步优化了考核评价体系。4、管理效能更显著通过智慧城管系统平台的打造,进一步推进城市管理资源优化整合,管理流程科学再造,管理主体多元参与,考核评价有效监督。实现城市管理由被动变为主动、定性变为定量、静态变为动态、单一变为综合、滞后变为实时,最终实现对城市的“科学、严格、精细、长效”管理。xx区智慧化城市管理模式建设将采用数字化技术手段、网格化管理模式,打破城市管理的条块分割,建立城市管理联动新机制、提升城市管理的科学水平和城市运行效率的新思路,协调指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转变方式提高公共

  精选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

  服务效率,有效整合信息资源和管理资源,运用信息手段将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

  

  

篇九:行政审批局十三五规划

  营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营口市2018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

  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营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8.07.17•【字号】营政办发〔2018〕28号•【施行日期】2018.07.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

  正文

  营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营口市2018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

  营政办发〔2018〕28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派出机构、各直属单位:经市政府同意,现将《营口市2018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

  真贯彻落实。

  营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8年7月17日

  营口市2018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8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国办发〔2018〕23号)、《辽宁省办公厅关于印发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2018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的工作安排》(辽政办发〔2018〕27号)精神,根据党中央、国务院、辽宁省委、省政府和营口市委关于政务公开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围绕市政府中心工作,大力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公开和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加强政策解读和回应关切,提高政务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政务公开的质量和实效。

  一、工作任务(一)履职行权公开1.加强行政权力事项公开。结合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优化调整,做好政府部门权责清单调整和公开工作,建立健全动态调整机制,清单内容发生变化时,各级机构编制部门要履行告知义务,本级政府网站及时更新。(市编委办牵头)扎实开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改革第二批试点工作,公开相关工作情况,按照国家、辽宁省工作要求,适时公开我市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市发展改革委牵头)2.加大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力度。抓好财政预决算公开。推动市县级政府及其部门全面公开财政预决算信息。政府预决算支出全部公开到支出功能分类的项级科目,政府决算公开到经济分类科目。同步公开本级“三公”经费预决算,分项公开“因公出国(境)费”、“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及时公开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委会批准的本地区债务限额、债务余额和债务发行、使用、偿还等情况。(市财政局牵头)抓好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领域信息公开。结合实际选取本地区本行业社会关注度高的重大建设项目,公开项目批准服务信息、批准结果信息、招标投标信息、征收土地信息、重大设计变更信息、施工有关信息、质量安全监督信息、竣工

  有关信息等信息。以政府网站为主要发布载体,积极利用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征地信息公开平台、信用中国网站,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平台,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市发展改革委牵头)

  抓好公共资源配置领域信息公开。围绕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保障性住房分配、国有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政府采购、国有产权交易、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等领域,依法做好公共资源交易公告、资格审查结果、交易过程信息、成交信息、履约信息以及有关变更信息的公开工作。构建以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为枢纽的公共资源交易数据共享平台体系,推动实现公共资源配置全流程透明化。(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财政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国土资源局、市国资委、市交通局、市水利局等配合)

  抓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领域信息公开。进一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教育、基本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灾害事故救援、食品药品安全、公共文化体育等领域信息公开,坚持高效便民,面向基层,贴近群众,运用多种方式发布信息、解读政策、加强引导,运用技术手段实现公开的信息可检索、可核查、可利用。(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环保局、市卫计委、市文体新广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政府应急办、市扶贫办等按职责分工分别牵头)

  3.推进市场监管信息公开。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集中公开工商、质量技术监督、税务、卫生、环保、消防、交通、教育、住建等与企业生产、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监管信息,公开执法主体的职责、权限和执法依据,公开执法流程、裁量基准等,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推动建设覆盖市、县两级的企业信用公共监管平台,建立企业黑名单制度,让失信者在全社会寸步难行。各级政府门户网站要与企业信用公共监管平台进行链接。(市工商局牵头;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税务局、市卫计委、市环保局、市交通局、市教育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委等配合)

  4.强化社会重大关切舆情回应。对重要政务舆情、媒体关切、突发事件等热点问题,及时回应不失声、妥善处置不缺位,并将工作情况向社会公布。密切监测收集苗头性舆情,特别是涉及经济社会重大政策、影响党和政府公信力、冲击道德底线等方面的政务舆情,做到及时预警、科学研判、妥善处置、有效回应。做好就学就医、住房保障、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食品药品安全、养老服务等民生方面的热点舆情回应,准确把握社会情绪,讲清楚问题成因、解决方案和制约因素等。建立完善与宣传、网信、公安、通信管理等部门的快速反应和协调联动机制,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联系。做好突发事件舆情回应工作,及时准确发布权威信息。开展政务舆情应对问责制度,对重大政务舆情处置不得力、回应不妥当、报告不及时的涉事责任单位及相关责任人员,予以通报批评或约谈整改。(市政府办公室牵头)

  (二)决策实施公开1.加强决策预公开。对于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企业现实利益、需要全社会广泛知晓的重大决策,除依法应当保密的外,起草部门在决策前要通过本部门网站和同级政府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布决策草案,公开征求意见(时间不少于7个工作日),并公布意见收集和采纳情况。政府网站要设置意见征集栏目,发布决策草案,提供社会意见反馈渠道。〔各县(市)区政府,市政府各部门负责〕2.强化决策信息公开。政府全体会议和常务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政府及其部门制定的政策文件,除依法需要保密的外,20个工作日内要通过政府网站和新闻媒体等公开。各级政府门户网站要设置政策文件和政府会议类栏目,集中公开以本级政府、政府办公室名义印发的文件和政府相关会议信息;部门政府网站设置政策文件类栏目,发布本系统相关政策信息。〔各县(市)区政府,市政府各部门负责〕3.做好政策文件解读。决策作出后,要加强政策解读,让群众听得懂、能认

  同,引导预期、凝聚共识。按照“谁起草、谁解读”的原则,以政府或政府办公室名义印发的政策性文件,起草部门在向本级政府办公室报审文件时,须将解读材料一并报送。文件公开3个工作日内要在各级政府网站和媒体发布政策解读信息,并运用图标图解、影音资料、专题访谈、动漫动画等更加直观的形式对文件进行解读。政府网站要设置政策解读专栏,政策文件与相关解读信息互为链接。〔各县(市)区政府,市政府各部门负责〕

  各地区、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履行好重大政策“第一解读人”职责,通过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吹风会、网上访谈等多种形式,深入解读政策背景、重点任务、后续工作考虑等。对专业性较强的政策,牵头起草部门要注重运用客观数据、生动实例等,进行形象化、通俗化解读,把政策解释清楚,避免误解误读。〔各县(市)区政府,市政府各部门负责〕

  4.推进执行结果公开。主动公开涉及民生、企业重大决策的具体措施、实施步骤、责任分工和监督方式,坚决整治不作为、慢作为和乱作为,增强抓落实的执行力。结合“十三五”规划、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是“重实干、强执行、抓落实”专项行动等,公开相关工作的执行情况、落实结果。注重运用网上民意调查等方式,科学合理、客观公正地评价政策落实效果、取得成果。〔各县(市)区政府,市政府各部门负责〕

  5.规范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按照“先审查、后发布,谁主办、谁公开”原则,对社会广泛关注、关系国计民生的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主办单位原则上要公开答复全文。政府网站要设置专门栏目,集中公开答复全文,并在标题中标明建议提案内容概要。〔各县(市)区政府,市政府各部门负责〕

  (三)加强平台建设1.强化政府网站建设管理。认真落实《政府网站发展指引》、《辽宁省政府网站管理办法》和《营口市网站管理办法》,继续做好政府网站监督检查,每月通

  报抽查情况。规范政府网站开办整合审批联动机制,政府网站开办整合须逐级审核,经批准同意后,进入备案流程,未经批准的,不予备案、不批复域名、不准许上线。规范政府网站域名,不以“.gov.cn”为后缀的政府网站域名要全部改造;部门网站要使用本级政府门户网站的下级域名。(市政府办公室牵头;市编委办、市公安局配合)

  2.有序开放公共信息资源。构建公共信息开放平台,与市政府门户网站对接,逐步向社会开放政府部门和公共企事业单位的原始性、可机器读取、可供社会化再利用的数据。(市委网信办牵头;市政府办公室配合)

  3.优化政府网站功能。优化政府网站搜索功能,加强对政策文件信息搜索。政府门户网站要与本级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等专业网站进行前端整合,部门网站与平台对应栏目对接,确保信息同源,提升政府网站办事服务功能。(市政府办公室牵头)

  4.推进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加快市政府网站群建设,初步建成本地区统一的政府网站群,推动市县政府门户网站和市政府部门网站纳入本地区网站群,加快与政府网站群对接。完成政府门户网站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改造,新建的政府网站要全面支持互联网协议第六版。做好政府网站防攻击、防篡改、防病毒等工作;建立健全用户信息保护制度,确保用户信息安全。(市政府办公室牵头)

  5.用好“两微一端”新平台。充分发挥政务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灵活便捷的优势,做好信息发布、政策解读和办事服务工作。按照“谁开设、谁管理”的原则,落实主体责任,严格内容审查把关,不得发布与政府职能没有直接关联的信息,信息发布失当、造成不良影响的要及时整改。加强日常监管和维护,对维护能力差、关注用户少的可关停整合。(市政府办公室牵头)

  6.加快8890便民服务平台建设。认真落实《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辽宁省8890政务便民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辽政办〔2018〕12号),建设统

  一的集“举报投诉、政策咨询、便民服务”为一体的8890政务便民服务平台。要改变7x8小时工作,逐步实现7ⅹ24小时受理、分转、办理、反馈群众需求,并按照市、县两级“统一平台、属地管理、分级办理”的原则构建工作体系。让企业和群众足不出户就能获得所需信息,最大程度地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便利。(市政府办公室牵头)

  7.规范有序开展政府公报工作。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政府公报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8〕22号)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政府公报工作的通知》(辽政办发〔2018〕21号)要求,做好我市政府公报的刊发,加快政府公报电子化进程,推进建设政府公报数据库,有序开放政府公报数据。(市政府办公室牵头)

  (四)政务服务公开1.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省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方案的通知》和《关于印发营口市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方案的通知》等精神,加快建设市、县两级统一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推动面向企业和群众依申请办理的行政许可、行政征收、行政给付、行政确认、公共服务等更多事项“一网通办”,年底前70%的行政许可事项实现网上办理。(市政府办公室、市行政审批局按照各自职能分别牵头;市信息中心配合)加快建设政务服务事项库,编制公开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制作流程图,提供格式文本、示范文本、填写说明等样例以及电子文档下载服务。办事指南内容要准确规范,与实际办事一致,杜绝“模糊性”语言和“兜底性”条款,除办事指南明确的条件外,不得自行增加办事要求。办事条件发生变化时,要在完成审批程序后1个工作日内公开变更后的相关信息和具体实施时间,让群众办事更明白、更便捷。(市编委办牵头;市行政审批局、市信息中心配合)

  2.持续优化政务服务。围绕深化“放管服”改革,及时公开企业开办时间、建筑施工许可审批时间再减少一半的相关举措、工作进展、改革成效等情况。加快推动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政务服务信息互通共享、校验核对、联动协同办理,减少材料重复提交。推动行政审批网与民心网、网络回应人等平台对接,进一步完善网民留言、咨询的受理、转办和反馈机制,及时处理答复。(市政府办公室、市行政审批局按照各自职能分别牵头;市信息中心配合)

  制定公布“一次办”事项清单。有条件的地区和部门,围绕办理“一件事情”,梳理涉及多个部门、需要企业和群众多次跑、多头跑的事项,制定“一件事情”清单。积极开展证照寄送、在线支付等服务。(市编委办牵头;市行政审批局配合)

  进一步清理并公开企业和群众办事需要提交的各类证照、证明材料和盖章环节,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一律取消。适时组织开展审批服务专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推动创新服务方式,优化营商环境,为市场主体增添活力,为企业和群众办事增加便利。(市营商环境局牵头;各相关部门配合)

  3.切实提升实体政务服务能力。全面加强实体政务服务的建设管理,进一步理顺工作机制、统筹服务资源、统一服务标准、强化部门协同,推动线下线上服务融合,政务服务信息同源管理,确保群众和企业必须到现场办理的事项力争“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杜绝“体外循环、明进暗不进”。

  探索建立“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运行模式,推动一事跑多窗向一窗办多事转变。加强政务服务软硬件设施配备,改善服务环境,结合企业和群众办事需求合理设置服务窗口,避免出现不同服务窗口“冷热不均”现象。进一步完善考核监管机制,规范服务行为,强化运行监管,确保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满意的服务。(市编委办、市行政审批局按照各自职能分别牵头)

  (五)推进制度化建设

  1.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根据即将修订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辽宁省政府信息公开规定》,全面梳理应当公开的政府信息,未公开的要及时向社会公开。进一步规范依申请公开工作,建立公开申请接收转办联动机制;进一步规范答复意见格式。新条例出台后,组织开展相关宣传活动。(市政府办公室牵头)

  2.落实公文公开属性认定制度。按照“谁起草、谁提出,谁审查、谁认定”的原则,规范公文公开属性认定。印发的文件要明确标注“此件公开发布”“此件依申请公开”“此件不予公开”或涉密等级及保密期限。〔各县(市)区政府牵头〕

  3.做好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试点地区要依据《关于开展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的通知》(辽政办公开﹝2017﹞36号)精神和市领导批示要求做好市政服务、社会救助试点工作,按时间节点全面组织实施。试点地区要加强同业务主管部门的沟通联系,确保我市试点工作任务的按时完成。(站前区政府牵头,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民政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配合)

  4.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审查工作。政府信息公开前要依法依规严格审查,除保密审查外,特别要做好对公开内容表述、公开时机、公开方式的研判,避免发生信息发布失信、影响社会稳定等问题,除惩戒公示、强制性信息披露外,要依法保护个人隐私,对于涉及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公开时要去标识化处理。〔各县(市)区政府,市政府各部门负责〕

  5.建立健全主动公开基本目录制度。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编制主动公开基本目录,目录编制要充分体现“五公开”、政策解读、舆情回应、公众参与等要求,以表格形式,展示主动公开信息的名称、内容概述、责任部门、发布载体、网站链接等。目录要按共性信息和个性信息进行分类,共性信息包括机构设置、政府文件、政策解读、舆情回应、法律法规等;个性信息

  包括部门业务信息和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公共资源配置、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重点领域信息。〔各县(市)区政府,市政府各部门负责〕

  6.建立健全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制度。教育、环保、文化、旅游、卫生健康、住房保障、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行业主管部门要组织编制公共企事业单位公开事项目录,建立完善公开考核、评议、责任追究和监督检查具体办法,推进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市教育局、市环保局、市文体新广局、市旅游委、市卫计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民政局等按职责分工分别牵头)

  二、保障措施(一)强化组织领导。各级政府及部门要高度重视政务公开工作,主要负责同志年内至少听取一次政务公开工作汇报,研究部署推进工作。(二)保障工作力量。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强政务公开工作队伍建设,配齐配强专职工作人员,保障必要人员力量,认真开展政务公开工作培训,提升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三)加强经费保障。给予政务公开培训检查、政府网站功能升级等必要经费支持,鼓励通过引进社会资源、购买服务等方式,提升政务公开专业化水平。(四)加强考核监督。把政务公开工作纳入市政府对各县(市)区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绩效考核体系,所占分值权重不低于4%。开展对各地区、各部门工作落实情况专项检查。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实际,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或工作安排,认真抓好落实,防止简单地以文件落实文件。同时,承担重点公开工作任务的市政府部门,主动与市信息中心对接,将本单位网站信息公开栏目(包括导航链接)报市信息中心,信息中心将根据各单位报送情况整合相关信息,形成部门网站与政府门户网站的联动(文件备案、开设栏目工作均需在7月30日前完成)。

  

  

篇十:行政审批局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规划重点-汽车扶手箱生产建设项目建议书(立项报告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0

  定义及作用定义:项目建议书又称立项报告,是由项目投资方向其主管部门上报的文件,从宏观上论述项目设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建议书内容包括项目的战略、市场和销售、规模、选址、物料供应、工艺、组织和定员、投资、效益、风险等,把项目投资的设想变为概略的投资建议。目前广泛应用于项目的国家立项审批工作中。项目建议书通常是在项目早期使用,由于项目条件还不够成熟,仅有规划意见书,对项目的具体建设方案还不明晰,市政、环保、交通等专业咨询意见尚未办理。项目建议书主要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方案和投资估算也比较粗,投资误差为±30%左右。对于大中型项目,有的工艺技术复杂,涉及面广,协调量大的项目,还要编制预可行性研究报告,作为项目建议书的主要附件之一。作用:项目建议书是项目发展周期的初始阶段,是国家选择项目的依据,也是可行性研究的依据。项目建议书是项目发展周期的初始阶段基本情况的汇总,可以减少项目选择的盲目性,是国家选择和审批项目的依据,也是制作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依据。涉及利用外资的项目,只有在项目建议书批准后,才可以开展对外工作。项目建议书批准后,可以着手成立相关项目法人。民营企业(私人投资)项目一般不再需要编写项目建议书,只有在土地一级开发等少数领域,由于行政审批机关习惯沿袭老的审批模式,有时还要求项目方编写项目建议书。外资项目目前主要采用核准方式,项目

  1

  方委托智博睿等有资格的机构编写项目建议书即可。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区别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是项目前期两个不同的阶段,其内容、深度、作用都是不一样的。项目建议书往往是在项目早期,由于项目条件还不够成熟,仅有规划意见书,对项目的具体建设方案还不明晰,市政、环保、交通等专业咨询意见尚未办理。项目建议书主要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方案和投资估算也比较粗,投资误差为±30%左右。一般地说,项目建议书的批复是可行性研究的依据之一。此外,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项目至少有方案设计,市政、交通和环境等专业咨询意见也必不可少了。对于房地产项目,一般还要有详规或修建性详规的批复。此阶段投资估算要求较细,原则上误差在±10%;相应地,融资方案也要详细,每年的建设投资要落到实处,有银行贷款的项目,要有银行出具的资信证明。很多项目在报立项时,条件已比较成熟,土地、规划、环评、专业咨询意见等基本具备,特别是项目资金来源完全是项目法人自筹,没有财政资金并且不享受什么特殊政策,这类项目常常是项目建议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两个阶段合为一阶段。以上基本是在传统的项目审批制环境下,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的大致要求和区别。随着我国投资体制的改革深入,特别是随着《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的出台和落实,除政府投资项目延续上述审批要求外,非政府投资类项目一律取消审批制,改为核准制和备案制。

  2

  像房地产等非政府投资的经营类项目基本上都属于备案制之列,房地产开发商只需依法办理环境保护、土地使用、资源利用、安全生产、城市规划等许可手续和减免税确认手续,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可以合并,甚至不是必经流程。房地产开发商按照属地原则向地方政府投资主管部门(一般是当地发改委)进行项目备案即可。项目建议书的审批权限目前,项目建议书要按现行的管理体制、隶属关系,分级审批。原则上,按隶属关系,经主管部门提出意见,再由主管部门上报,或与综合部门联合上报,或分别上报。1、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限额以上更新改造项目委托有资格的工程咨询、设计单位初评后,经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发改委及行业归口主管部门初审后,报国家发改委审批,其中特大型项目(总投资4亿元以上的交通、能源、原材料项目,2亿元以上的其他项目),由国家发改委审核后报国务院审批。总投资在限额以上的外商投资项目,项目建议书分别由省发改委、行业主管部门初审后,报国家发改委会同外经贸部等有关部门审批;超过1亿美元的重大项目,上报国务院审批。2、小型基本建设项目,限额以下更新改造项目由地方或国务院有关部门审批A、小型项目中总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内资项目、总投资500万美元以上的生产性外资项目、300万美元以上的非生产性利用外资项目,项目建议书由地方或国务院有关部门审批。

  3

  B、总投资1000万元以下的内资项目、总投资500万美元以下的非生产性利用外资项目,本着简化程序的原则,若项目建设内容比较简单,也可直接编报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建议书撰写提纲第一章总论一、汽车扶手箱生产建设项目概况1、汽车扶手箱生产建设项目名称2、汽车扶手箱生产建设项目性质3、汽车扶手箱生产建设项目承办单位4、汽车扶手箱生产建设项目建设地点5、建设规模及内容二、汽车扶手箱生产建设项目总投资、资金筹措及效益情况1、汽车扶手箱生产建设项目投资及资金筹措2、汽车扶手箱生产建设项目经济效益三、汽车扶手箱生产建设项目优势条件1、资源优势2、产业基础

  第二章汽车扶手箱生产建设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一、汽车扶手箱生产建设项目提出的背景二、投资的必要性三、项目建设的目的意义

  4

  第三章汽车扶手箱生产建设项目建设条件一、选择原则二、厂址选择三、建设条件1、气候条件2、水文3、自然资源

  第四章汽车扶手箱生产建设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一、汽车扶手箱生产建设项目市场现状二、汽车扶手箱生产建设项目销售方案

  第五章汽车扶手箱生产建设项目建设方案一、产品方案二、工艺系统三、设备方案四、工程方案

  第六章环境影响与节能评价一、环境影响分析1、汽车扶手箱生产建设项目所在地环境现状2、汽车扶手箱生产建设项目污染及治理措施

  5

  3、环境保护综合评价二、节能节水1、节能措施2、节水措施

  

篇十一:行政审批局十三五规划

 调整中央和地方环境监管机构权力分配实现权力不责仸的统一环境监管工具不监管程序进一步做实命令控制类工具发展经济不市场化减排手段完善政策佑系和政策工具增强政策工具之间的协调性提高监管工具的适用性加强监管工具的监管影响分析规范监管执法的程序加强行政执法的处罚手段监管问责机制建立健全对监管机构的问责机制包括行政问责民事追责完善环境监管的督查制度促进信息公开不公众参不监督实施环境行政复议制度中国特色的环境目标责仸不考核制度监管能力完善人员编制确保业务经费

  “十三五”时期环境监管体制改革的目标、思路和若干建议

  摘要:按照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依法行政的要求,我国环境监管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要按照独立性、合法性、透明性、可问责性、专业性和执法能力、高效性和可信性等原则建立和完善现代环境监管体制,为此必须从专门立法、组织结构、权力分配、问责机制、监管程序与工具、监管能力建设等各方面推进改革。本报告提出了“十三五”时期环境监管体制改革思路,以及若干建议,包括:加快修订环保法律法规,提高法律的可操作性,推进环境司法常态化、规范化和专门化,进一步提升环境监管法治化水平;从纵向、横向上优化环境监管组织结构,强化区域层级的监管与督查功能,强化中央层级环境监管机构对环境信息的获取能力等。关键词:环境监管体制,环境治理,国家治理,转折期,十三五一、“十三五”时期环境监管体制改革的目标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立和完善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独立进行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指明了我国环境监管体制改革的大方向。按照“国家治理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建立和完善我①国环境监管体制,现阶段核心目标是要提高我国环境监管体制的有效性。依法监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监管体制必须遵从的基本规则。本报告认为,“十三五”期间,我国环境监管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推进建立和完善法治社会条件下的现代环境监管体制,具体而言,政府的环境监管机构按照职能法定、规则公正、过程透明、运行专业、决策独立、行为可问责等现代监管的②基本原则,依法实施监管,政府鼓励公众或其他政府部门依法对监管机构实施严格问责(表1)。

  原则

  现状监管机构的法律地

  目标在相关法律法规中明确监管机构的法律地位和职权范围,通过职权法定提高监管机构的法律权威

  合法性位不明确,包括各级环境执法机构人员方面,人员专业水平不高;大多

  专业性数监管机构业务经和执法费保障不足;环境能力监管标准、执法程序科学性差透明性监管政策或规则指

  从人、财、物多方面加强监管机构能力建设,提高监管机构专业监管的能力

  制定规章的过程公开,实施监管的过程和结果公开,提高监管透明度

  表1中国环境监管体制现状与改

  定的公开性和公众参与度低;监管执法过程、结果透明度不高监管机构的人员、经费过度依赖地方政府,监管执法受政府干预较多

  独立性

  通过在一定层级实施监管机构的垂直管理,提高监管功能的独立性

  环境监管中内部行可问责政问责机制、法律性问责、公众监督等不同程度缺失公众对环境信息信可信性任度不高,监管行为和执法结果可信度不高

  加大内部监督监察力度,强化纵向问责;鼓励公众和媒体参与,强化横向问责。使问责制法制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通过切实履行监管职责、专业实施监管、及时公布监管结果,提高监管可信度

  革目标资料来源:本研究整理。二、“十三五”时期环境监管体制改革的思路完善的环境监管体制,应包括科学的专门立法、完善的组织体系、合理的监管权配置、完备的监管工具、规范的监管程序、严格的问责机制等内容。按此分析框架,推进我国环境监管改革、提高环境监管有效性的实施途径,就是建立完整的监管法律体系、健全监管组织体系、优化监管权力配置、规范监管程序、加强监管问责、提高监管能力等(高世楫、李佐军、陈健鹏,2013),见表2。第一,建立完整的监管法律体系。环境监管机构依法行使监管职能,所依据的相关法律法规,必须出于保护公共利益的目的,明确不同主体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公平公正地对待所有利益相关方的正当诉求。无论是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污染源排污达标、企业违规处罚等方面的规则必须清楚,法律依据必须明确,监管程序合法、公正,监管机构确保规则得到执行,对符合法律规定的行为,不能随意干预。这是现代监管机构不同于传统行政管理部门的最重要特征之一。第二,健全监管组织体系。在纵向上,地方层级环境监管机构改革是我国环境监管体制改革的重点,其核心是提高监管功能的独立性和监管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通过探索“省以下环境监测监察垂直管理”的方式从一定程度上增强基层环境监管机构的独立性。但是,在这一过程中,要稳妥处理“垂直管理”与“监管属地化原则”和“分权化趋势”之间的关系。在横向上,我国环境监管统管部门与行业主管部门之间存在职能交叉,同时又缺乏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有约束力的沟通协调机制,使得环境监管实际工作中常出现互相推诿或扯皮现象,难以实现有效监管。从国际经验来看,跨部门的沟通协作是一个普遍的难题,而所谓的

  “大部制”仍有一定的职能边界,无法实现将所有相关职能统一到一个部门。应通过构建制度化的跨部门协调机制,进一步明晰各相关部门的职责边界,进而解决跨部门的协调问题。在环境监管机构内部,环境监管机构内设(直属)部门的监管程序与环境要素管理之间始终呈“矩阵式”的结构。加之,各内设(直属)部门行使的监管权力不断膨胀,不仅信息难以共享,甚至“各自为政”,加剧了环境监管程序与工具之间的不匹配、不协调。应通过优化内部机构设置和建立协调机制,解决监管机构内部跨部门的信息共享、有效沟通与协作的问题。第三,优化监管权力配置。进一步明晰与环境监管相关部门的职责边界,进一步明晰各级环境监管机构的事权,将环境监管的流程和工具在不同层级监管机构之间进行合理配置。第四,规范监管程序。环境监管机构应按照明确的监管规则,透明、独立、专业化地行使监管职能,不受包括地方政府在内的外部干预。要确保环境监管的有效性,环境标准和规范必须得到有效执行,违背相关监管规则的企业必须受到惩罚。第五,加强监管问责。要有对环境监管机构进行有效问责的机制,使环境监管者对政府负责、对受监管决策影响的利益相关者负责。长期以来,我国环境监管体制中缺乏对监管者的监管,这是监管失灵的重要原因(吕忠梅,2009)。要提高环境监管有效性,最为核心的问题之一是要使整个环境监管体系实现“可问责”,这也是现代政府监管机构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在制度设计上,要建立完整的规则和规范的程序,特别是鼓励公众参与,监督环境监管机构有效履行职责,避免监管机构不作为和乱作为。第六,提高监管能力。专业性是现代监管机构不同于传统行政部门的重要特征。监管机构必须具备相应的监管能力,包括经费、人员、技术装备等,保障监管机构具有充分履职的专业能力。表2环境监管体制的分析框架和改革思路

  范畴(维度)专门立法有效衔接改革思路

  完善环境监管有关的法律法规,包括对监管机构的权责规定;推进环境司法常态化、规

  横向层面:完善各级政府的环境监管专门机构,界定监管机构权责,厘清与同级政策部纵向层面:厘清中央环境监管机构与地方监管机构之间的权责关系环境监管的组织体系

  区域和流域层面:建立健全跨行政区、跨流域的环境监管机构(区域督查中心),明确机监管机构的权责监管机构内部:优化部门设置,建立沟通协调机制横向配置:优化环境监管权在同一层级各环境监管机构间的配置纵向配置:调整中央和地方环境监管机构权力分配,实现权力与责任的统一进一步做实“命令—控制类”工具发展经济与市场化减排手段完善政策体系和政策工具,增强政策工具之间的协调性提高监管工具的适用性

  环境监管权配置

  环境监管工具与监管程序

  加强监管工具的监管影响分析规范监管执法的程序,加强行政执法的处罚手段建立健全对监管机构的问责机制,包括行政问责、民事追责监管问责机制完善环境监管的督查制度促进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监督)实施环境行政复议制度中国特色的环境目标责任与考核制度监管能力

  完善人员编制,确保业务经费;提高技术装备保障水平;完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污染

  资料来源:本研究整理。三、“十三五”时期改革环境监管体制的若干建议(一)加快修订环保法律法规,提高法律的可操作性,推进环境司法常态化、规范化和专门化,进一步提升环境监管法治化水平——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完善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的配套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强环境监管的法制建设,从提高细化程度入手增强法律法规的专业性、可操作性。——合理分配环境监管权限,提高环境执法的权威性。尽快修订《环境保护法》相关配套法律法规,提高《环境监察办法》的法律层级,最大限度地统一环境执法主体,进一步明确各级环境监察机构的执法地位。——进一步规范环境执法程序。修订配套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应的细则,进一步明确环境执法程序中调查、取证、处罚等过程的规范。——推进环境司法常态化、规范化和专门化,完善环境执法与司法衔接的制度安排。对环境司法的立案条件、审判时限、取证规则和判决执行等制定统一的规则。通过立法及相关制度安排,使环境监管执法与司法制度能够做到有效衔接。——建议从机构设置、工作流程、技术规范上完善环境污染损害评估与赔偿相关制度,为环境司法提供有效支撑。通过完善法律法规、设置环保法庭、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动等方式,使环境监管执法与司法制度能够做到有效衔接。当环境执法机构与排污者对处罚问题产生分歧时,可以通过行政复议以及相关司法程序予以解决。(二)从纵向、横向上优化环境监管组织结构,强化区域层级的监管与督查功能,强化中央层级环境监管机构对环境信息的获取能力——在横向上,改革的关键是建立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而非简单的“大部制”改革。考虑到环境监管涉及工业、农业、国土、水利、交通、住建等诸多领域,并且环节众多,同时,参考环境监管的国际经验,本报告认为,构建“基于部门分工的统一监管模式”仍然是实现“统一监管”的现实选择。通过细化法律法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等方式逐步厘清环境保

  护工作统管部门和分管部门之间的权责边界,建立并完善环境保护工作统管部门对其他的协调机制和督查制度。同时,采用副总理牵头的国家环保工作委员会或“做实”环境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设立常设协调机构,以此构建“有约束力”的工作协调机制,确保环境监管中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在纵向上,稳妥处理“垂直管理”与监管“属地化原则”“分权化趋势”之间的关系。要稳妥处理“垂直管理”改革中,不同层级监管机构环境监管事权上收的边界,合理划分环境监管流程。通过制度创新以及相关配套法规,稳妥解决“环境监测监察省以下垂直管理”与现行《环境保护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之间的关系。重点研究市、县一级政府环境监管事权,以及如何落实环境监管属地责任的体制机制。——从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经费保障、权责划分等方面入手,强化区域、流域一级的环境监管机构。理顺区域督查中心与地方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之间的关系,更好地发挥其督查和跨域协调的职能。——通过《环保督察方案(试行)》,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的中央层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地方政府以及各级环境监管机构的督察制度。(三)优化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机构设置以及相关职能,建立并完善内部机构的协调机制——在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内部,根据环境监管的要素设立相应的内设机构,负责制定该领域的规划、标准、政策等。在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以及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设立排污许可证管理部门,负责排污许可证的发放。——在环境保护主管机构内部设置“环境守法保障局”(环境监管协调局)之类的机构,负责统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工作制度和流程,建立并完善环境保护部门内部不同机构之间的协调机制。对所有法律法规进行统筹,统一执法依据,协调环境监管机构内部职能与工作,确保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出台的各类环境政策、监管规则具有一致性。在环境政策制定、实施以及环境监管的各个环节,各内设部门应建立其制度化信息共享、监管协调机制。强化环境监管机构对排污单位环境守法的引导职能。——在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内部,设立独立的政策评估机构,对环境政策的制定、执行情况进行独立评估,建立环境政策绩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在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内部,组建一个环境数据信息管理部门,将环境质量监测、环境统计、污染源在线监测等职能纳入该部门统一管理,负责全国环境信息的监测、报告和信息共享,该部门只对环境信息的质量负责,该部门为政策执行、政策评估部门提供环境数据依据。——改造现有的环境监察体系,从机构设置、职能、人员配置上,整合既有的环境监测、监察体系有关职能,将污染源监督性监测职能纳入整合后的环境监察体系,通过完善环境保护部门工作制度,建立事中、事后环境执法与事前准入环节监管信息共享、监管协调机制。

  (四)完善环境监管的内外部问责机制,把做实对监管者的监管机制作为优化环境监管体制的抓手——加强环境监管的内部控制。就监管体系的内部控制机制而言,在中央层面,要强化环境保护部及其派出机构,通过不断“硬化”环境监管后督查制度,强化环保行政框架下的行政问责。在各级环境监管体系中,建立并完善环境监管主管部门对同一层级其他部门(法定环境监管职责)的督查制度和问责机制。——夯实环境监管的法律责任制度。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健全政府以及环境监管机构的环境监管责任的法律后果,进一步完善并规范“环境监管失职罪”的适用范围,完善环境监管的法律问责机制,强化环境监管执法的司法监督。同时,也要明晰对环境监管者“尽责免责”的条款。——完善信息公开、公众参与制度,建立公众的诉讼渠道,建立公众启动对环境监管者问责的程序和机制。(五)强化对监管工具的顶层设计,做实监管程序中关键环节,建立环境监管影响评估制度——强化对各类监管工具组合的顶层设计,统筹衔接包括排污许可证、环境影响评价、排污收费(环境税)、总量控制、排污权交易等监管工具。——继续夯实以标准为代表的“命令—控制类”的政策工具。从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入手,做实排污达标、排污数据核算等基础工作,夯实排污许可证制度,为总量控制、排污收费(环境税)、排污权交易制度提供有效支撑。——调整排污收费制度,提高排污收费标准,扩大排污收费的范围,鼓励重点区域与行业制定更加严格的排污收费标准。适时推出环境税,逐步建立排污权交易制度。——强化环境政策的事前、事中评估。在环境监管的事前、事中、事后环节引入制度化的环境监管影响分析制度(包括有效性、成本—收益分析等)。(六)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推进环境监管制度队伍职业化发展,保障各级环境监管机构具有充分履职的能力——通过法律法规明晰各级监管(监察)机构的执法地位,配备与环境监管执法工作性质相适应的编制、制服、标志等,保障其执法的权威性。——通过严格准入、培训、考核等方式逐步更新监管执法人员队伍,提高监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

  ——优化环保经费的支出结构,提高监管(包括监察、监测)能力建设以及基本运行经费在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中的比重,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等方式,逐步实现环境监管能力的均等化,保障各级环境监管机构具有充分履职的能力。建立与环境监管执法队伍的专业性、职业化相匹配的薪酬制度,提高环境监管人员的薪酬水平。——规范、并鼓励第三方检测机构进入污染源监测、环境质量监测、环境损害评估、环境统计等相关领域。建立对第三方环境检测的认证认可制度。注释:①有效性是效能的核心内容。②参见OECD(2006);高世楫、秦海(2005);余晖(2007)对现代监管体系及监管机制和原则的分析。③本课题为2014年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重点课题。本报告也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基础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阶段成果之一。参考文献:〔1〕高世楫、李佐军、陈健鹏,2013:“从‘多管’走向‘严管’——简政放权背景下环境监管政策建议”,《环境保护》,第41卷第17期(总第525期)。〔2〕高世楫、秦海,2005:“从制度变迁的角度看监管体制演进:国际经验的一种诠释和中国改革实践的分析”,载于吴敬琏、江平主编:《洪范评论》,第2卷第3辑。〔3〕吕忠梅,2009:“监管环境监管者:立法缺失及制度构建”,《法商研究》,第5期。〔4〕余晖,2007:“中国政府监管体制的战略思考”,《财经问题研究》,第12期(总第289期)。〔5〕OECD,2006:《OECD国家的政策:从干预主义到监管治理》,陈伟译,北京:法律出版社。

  

  

篇十二:行政审批局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规划重点-甲培新项目建议书(立项报告)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0

  定义及作用定义:项目建议书又称立项报告,是由项目投资方向其主管部门上报的文件,从宏观上论述项目设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建议书内容包括项目的战略、市场和销售、规模、选址、物料供应、工艺、组织和定员、投资、效益、风险等,把项目投资的设想变为概略的投资建议。目前广泛应用于项目的国家立项审批工作中。项目建议书通常是在项目早期使用,由于项目条件还不够成熟,仅有规划意见书,对项目的具体建设方案还不明晰,市政、环保、交通等专业咨询意见尚未办理。项目建议书主要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方案和投资估算也比较粗,投资误差为±30%左右。对于大中型项目,有的工艺技术复杂,涉及面广,协调量大的项目,还要编制预可行性研究报告,作为项目建议书的主要附件之一。作用:项目建议书是项目发展周期的初始阶段,是国家选择项目的依据,也是可行性研究的依据。项目建议书是项目发展周期的初始阶段基本情况的汇总,可以减少项目选择的盲目性,是国家选择和审批项目的依据,也是制作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依据。涉及利用外资的项目,只有在项目建议书批准后,才可以开展对外工作。项目建议书批准后,可以着手成立相关项目法人。民营企业(私人投资)项目一般不再需要编写项目建议书,只有在土地一级开发等少数领域,由于行政审批机关习惯沿袭老的审批模式,有时还要求项目方编写项目建议书。外资项目目前主要采用核准方式,项目

  1

  方委托智博睿等有资格的机构编写项目建议书即可。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区别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是项目前期两个不同的阶段,其内容、深度、作用都是不一样的。项目建议书往往是在项目早期,由于项目条件还不够成熟,仅有规划意见书,对项目的具体建设方案还不明晰,市政、环保、交通等专业咨询意见尚未办理。项目建议书主要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方案和投资估算也比较粗,投资误差为±30%左右。一般地说,项目建议书的批复是可行性研究的依据之一。此外,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项目至少有方案设计,市政、交通和环境等专业咨询意见也必不可少了。对于房地产项目,一般还要有详规或修建性详规的批复。此阶段投资估算要求较细,原则上误差在±10%;相应地,融资方案也要详细,每年的建设投资要落到实处,有银行贷款的项目,要有银行出具的资信证明。很多项目在报立项时,条件已比较成熟,土地、规划、环评、专业咨询意见等基本具备,特别是项目资金来源完全是项目法人自筹,没有财政资金并且不享受什么特殊政策,这类项目常常是项目建议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两个阶段合为一阶段。以上基本是在传统的项目审批制环境下,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的大致要求和区别。随着我国投资体制的改革深入,特别是随着《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的出台和落实,除政府投资项目延续上述审批要求外,非政府投资类项目一律取消审批制,改为核准制和备案制。

  2

  像房地产等非政府投资的经营类项目基本上都属于备案制之列,房地产开发商只需依法办理环境保护、土地使用、资源利用、安全生产、城市规划等许可手续和减免税确认手续,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可以合并,甚至不是必经流程。房地产开发商按照属地原则向地方政府投资主管部门(一般是当地发改委)进行项目备案即可。项目建议书的审批权限目前,项目建议书要按现行的管理体制、隶属关系,分级审批。原则上,按隶属关系,经主管部门提出意见,再由主管部门上报,或与综合部门联合上报,或分别上报。1、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限额以上更新改造项目委托有资格的工程咨询、设计单位初评后,经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发改委及行业归口主管部门初审后,报国家发改委审批,其中特大型项目(总投资4亿元以上的交通、能源、原材料项目,2亿元以上的其他项目),由国家发改委审核后报国务院审批。总投资在限额以上的外商投资项目,项目建议书分别由省发改委、行业主管部门初审后,报国家发改委会同外经贸部等有关部门审批;超过1亿美元的重大项目,上报国务院审批。2、小型基本建设项目,限额以下更新改造项目由地方或国务院有关部门审批A、小型项目中总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内资项目、总投资500万美元以上的生产性外资项目、300万美元以上的非生产性利用外资项目,项目建议书由地方或国务院有关部门审批。

  3

  B、总投资1000万元以下的内资项目、总投资500万美元以下的非生产性利用外资项目,本着简化程序的原则,若项目建设内容比较简单,也可直接编报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建议书撰写提纲第一章总论一、甲培新项目概况1、甲培新项目名称2、甲培新项目性质3、甲培新项目承办单位4、甲培新项目建设地点5、建设规模及内容二、甲培新项目总投资、资金筹措及效益情况1、甲培新项目投资及资金筹措2、甲培新项目经济效益三、甲培新项目优势条件1、资源优势2、产业基础

  第二章甲培新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一、甲培新项目提出的背景二、投资的必要性三、项目建设的目的意义

  4

  第三章甲培新项目建设条件一、选择原则二、厂址选择三、建设条件1、气候条件2、水文3、自然资源

  第四章甲培新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一、甲培新项目市场现状二、甲培新项目销售方案

  第五章甲培新项目建设方案一、产品方案二、工艺系统三、设备方案四、工程方案

  第六章环境影响与节能评价一、环境影响分析1、甲培新项目所在地环境现状2、甲培新项目污染及治理措施

  5

  3、环境保护综合评价二、节能节水1、节能措施2、节水措施

  第七章甲培新项目组织与管理一、甲培新项目实施管理二、劳动定员三、人员培训计划四、劳动安全卫生1、劳动安全2、职业卫生五、消防

  第八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一、估算结果1、建设投资估算2、建设期利息估算3、流动资金估算二、资金筹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