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佳谦文档网>专题范文 > 优秀范文 >

义和团运动爆发的意义12篇

时间:2022-11-29 09:30:08 来源:佳谦文档网

义和团运动爆发的意义12篇义和团运动爆发的意义  义和团运动评价及其意义  义和团运动是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农民运动。这一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义和团运动爆发的意义12篇,供大家参考。

义和团运动爆发的意义12篇

篇一:义和团运动爆发的意义

  义和团运动评价及其意义

  义和团运动是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农民运动。这一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

  义和团运动评价及其意义

  1义和团运动的意义1.义和团运动是通过拳民的英勇战斗,在瓜分危机三次缓解的基础上才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

  2.保存了中国数千年来的悠久的文化,使我们中华民族这个文明古国得以在这个世界史上最大规模的掠夺领土的时代中存在下来,中国悠久的文化和文明之保存乃是中国在政治上没有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直接后果。

  3.义和团运动标志着近代意义上的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滥觞。

  2义和团运动的评价义和团运动是19世纪末一次自发的有组织的反帝反封的爱国主义运

  动,它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在一定程度上阻止和延缓了中国殖民化的进程。

  但义和团运动在打击外国侵略者时表现出偏狭的排斥和仇恨,同时带有强烈的迷信落后色彩,另一方面,义和团运动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致使义和团在战斗中被欺骗、被利用、被出卖。

  3义和团运动的口号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是“扶清灭洋”,在民族危机空前加重,清政府腐败无能,中日甲午海战失败之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由民间组织的义和团发动反对外来势力,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运动时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以保家卫国。

  面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灭洋”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要求。这一口号的提出反映了当时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已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因此这个口号具有爱国性质和进步意义,但有一定盲目性。

  

  

篇二:义和团运动爆发的意义

  浅谈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是高中历史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义和团运动是近代史上的民族解放运动,但却不是具有反封建性质的运动,而义和团运动虽然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却激励了中国人民反帝的决心,因此从这一角度分析,义和团运动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是具有一定贡献作用的,本文中笔者将分享以下关于“义和团运动”的学习心得体会。

  “义和团运动”是近代史中比较特殊的一次农民运动,义和团运动虽然具有反帝爱国性质,但却不是反封建的运动,这种矛盾性与复杂性的集中,使得义和团运动虽然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但是关于义和团运动的讨论却从未停止,因此在高中历史“义和团运动”章节学习中,有必要对这一章节知识细化讨论分析。

  1义和团运动的起源

  “义和团”原称“义和拳”,是长期流行于山东、直隶地区的民间秘密结社,虽然名为“拳”,实则具有“教”的性质。而在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由于胶州湾等地区被德国占领,外国教会在山东的发展扩张,引发了诸多外国教会民教涉讼事件,并引发了群众的不满,群众对外国教会的积恨,使得各地反教斗争接踵而至。而在1898年开始,华北地区出现了严重的旱灾,民众生活更加艰辛,此时“义和团”便借天灾之名,宣说是洋人教会惹怒了天神,因此驱逐洋人是缓解旱灾的关键,这吸引了民众的参与,同时也成为义和团发展的诱因。同年10月,以山东冠为首,并联合直隶省多个县城,聚众烧毁红桃园教堂促进了义和团运动发展,同时义和团与山东、直隶两省毗邻地区的反教信徒连成一片,迅速掀起了反侵略斗争的高潮,而清政府对此采用的是诏安收抚的方法,这也使得义和团发展壮大。

  2义和团运动的发展过程

  在义和团“反清复明”口号与“扶清灭洋”口号的转变,与助清运动的多次成功,也使得义和团的声势不断壮大,因此在义和团的发展过程中,是具有明显爱国反侵略性质的。而随着义和团的壮大发展,清政府对此感到了恐惧,因此也从最开始的“抚”准变为“剿”,这在1899年袁世凯上任后后,表现的最为突出,清政府对义和团成员的大肆屠杀,使得义和团发展受到了重创。而在1900年,八国联军清华战争开始后,清政府在面对外敌入侵,再次选择了对义和团的招抚态度,并利用义和团对八国联军宣战,而显然这一次的对外宣战最后以失败告终,并导致《辛丑条约》签订,而清政府同样最后将罪责归咎于义和团,并在此对义和团做出围剿,最终导致义和团运动在国内外敌人的夹击下以失败告终。

  3义和团运动的性质

  在学习“义和团运动”这一章节知识时,笔者认为义和团运动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性质。第一义和团运动具有坚定不移的反帝精神,这从义和团的运动口号“灭洋”就可以得知。当然这个口号对义和团的发展也是十分不利的,因为口号模糊

  了清政府与帝国主义之间的关系,但无论怎样,义和团运动是中国农民在解救民族危机时的正义反抗,虽然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但却是具有爱国意义和进步性质的。第二义和团运动不具有反封建性质,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生产方式及其上层建筑,被称之为封建主义,而在义和团运动过程中,提出的诸多纲领之中,并没有一条能够体现出对封建政权和封建土地所有制问题的反抗,因此虽然义和团运动对封建主义造成了冲击,但是并不具有反封建性质。第三义和团运动具有宗教迷信色彩性质,主要表现在义和团的创办初期,是通过宗教迷信吸引民众的,这是义和团汇聚力量的起源,而宗教毕竟是不科学的,如其宣传的“刀枪不入”造成了义和团的重大伤亡。

  4义和团运动的作用

  “义和团运动”虽然最终以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以失败的结局告终,但是却不能否定义和团运动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重要作用,结合笔者对这一章节知识的学习,做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总结。首先义和团运动使反帝国主义和抵抗清军的能力得以释放,如周恩来总理所说“义和团运动在反帝国主义侵略中的顽强表现和英勇奋斗,成为五十年后中华人民伟大胜利的基石。”由此可以看出,义和团運动显示出了中华民族的顽强抵抗精神,显示出了中国民族的不屈力量,这也为中国后来的革命发展,提供了极大的鞭策与鼓舞。其次义和团运动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基础,并对比表现出了清政府的腐朽和无能,因此从这一角度分析,义和团运动加快了清政府灭亡的速度,并推动了民国政府的建立。最后义和团运动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阴谋,虽然没有完全的阻止帝国主义的侵略,但是迫使帝国主义改变了侵华的策略与手段,因此从这一点分析,义和团运动对国土维护也是具有一定贡献的。

  “义和团运动”是近代史中集矛盾性与复杂性的农民运动,而义和团运动虽然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中华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历史作用确是无法泯灭的,并对辛亥革命的发展产生了一定推动,因此在学习这一高中历史知识时,我们应该从辩证的角度去分析看待“义和团运动”。

  

  

篇三:义和团运动爆发的意义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

  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日益激烈化。自甲午战争后,中国陷入了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境地,各帝国主义加强对中国的政治与经济侵略,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使广大的中国人民深受其害,成为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此外,也有学者认为义和团的兴起与谣言的煽动或19世纪末华北地区遭受自然灾害有着密切关系义和团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是教案,当时帝国主义列强早已从中国获得了传教的权利,通过数十年的发展,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已具有了一定规模。但是部分传教士或教民依仗列强的支持,在中国横行霸道,拆民房、修教堂、霸占中国平民的财产,甚而干涉中国的司法行政,激起中国人民的愤怒。加之在教案的处理过程中一些官员“不论曲直,一味庇教而抑民”,更引起民众不满,因而自发采取行动对抗教会。各地此起彼伏的反洋教斗争成为义和团运动的前奏。根本原因:19世纪末期中国陷入了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境地,各帝国主义加强对中国的政治与经济侵略,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直接原因:清朝末年,中国境内基督教教会与民众的冲突。义和团运动的性质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农民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即主要原因)主观原因:“扶清灭洋”中的“扶清”使义和团丧失了应有的警惕,盲目的排外义和团运动的领导阶级是农民阶级,基本群众是农民和小手工业者,提不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最初,他们是以“反清复明”为宗旨,屡遭清政府的镇压。在严重的民族危机面前,义和团把斗争的矛头直指帝国主义,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为了躲开义和团运动打击锋芒,被迫采取假宣战,真投降的欺骗手法,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义和团运动,使义和团处于内外夹攻的境地。在国内外敌人的夹击下遭到了失败。义和团运动的意义①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义和团运动是通过拳民的英勇战斗,在瓜分危机三次缓解的基础上才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这三次瓜分危机的缓解是:1900年6月20日联军《大沽宣言》形成的瓜分危机之第一次缓解;7月3日美国《海约翰通牒》形成的瓜分危机之第二次缓解;10月16日《英德协定》所形成的瓜分危机之第三次缓解。②促进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觉醒从“扶清灭洋”到“扫清灭洋”这个政治口号的变更上,我们看到了义和团运动曾经大大地促进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觉醒。而它的爆发也促进了其他民众意识的觉醒。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篇四:义和团运动爆发的意义

  但东北义和团组织分散各地义和团之间以及与关内义和团之间均不能联成一气互相支援再加上内部成分复杂队伍缺少训练装备又极其粗劣自然不能抵御用洋枪洋炮武装起来训练有素的俄国正三东北义和团起到一种号召和引领作用面对沙俄的进一步侵略在清廷已经屈服洋人的情况下同时也在东北义和团运动的感召下各地抗俄义军纷纷崛起

  义和团的运动【浅论义和团在东北的抗俄运动】

  在山东、直录义和团的影响下,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一月,营口附近的居民首先开始练习拳棒。在为沙俄修筑中东铁路支线的中国劳工中也有人加入拳民队伍。甚至在沙俄控制很严密的旅顺也出现了号召筑港工人“保我中华,逐去外洋”的揭帖。义和团运动在东北迅速发展起来。本文从东北义和团民的抗俄之举,简析其意义。

  一、东北义和团拒俄运动概况中东铁路是沙俄为了掠夺和侵略中国,控制远东而在我国领土上修建的一条铁路。1898年8月东清铁路(中东铁路)破土动工。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华北爆发了义和团运动,并由直鲁蔓延到东北,参加者大多是破产农民和失业手工业者,矛头指向在东北筑路的俄国。(一)沈阳练拳习刀,东北义和团首发难1900年5月中旬,沈阳练拳习刀的群众性活动开展起来。6月24日到次日下午,沈阳义和团先后烧毁了英人教堂、住宅和医院200余间。尔后又烧毁了沙俄为修建中东铁路支线设在沈阳的铁路公司。沈阳的义和团在清军配合下,攻打车站,拆毁铁路,毁坏桥梁,砍断电线,攻击护路队哨所。在沈阳以南,清军官兵向辽阳车站和烟台煤矿发起猛攻,并且进攻沈阳车站。7月上旬,义和团烧毁被俄强占的辽阳茨儿山煤矿。铁岭南关是俄军汇集之地,义和团在红灯照的参加下,烧毁了该处铁路。(二)由南向北发展,东北义和团不断扩大东北义和团不断扩大,由南向北发展。在齐齐哈尔,群众纷纷起来响应,设坛练拳“仇洋”,设立张贴揭贴的“宣传棚”,提出“练会义和拳,打跑洋毛子”的口号。富拉尔基筑路工人将俄人的“买卖、房屋及江上木桥烧毁”,俄国监工盖尔肖夫因此“逃走回国”。到7月中旬,“奉天全省北至开原,南至海城,计五百里,所有俄铁路桥房均经百姓拆毁”。①而整个中东铁路工程,差不多也全部被焚毁殆尽。俄国在各地

  的据点,除旅大、哈尔滨和营口外,几乎全部拔除。(三)进攻哈尔滨,东北义和团进入高潮1900年6月28日,义和团进行了对中东铁路线上中心城市、殖

  民巢穴哈尔滨的攻坚战。义和团首先拆毁哈尔滨四郊通讯设施,破坏了周围的铁路、桥梁,形成对哈尔滨的包围。7月22日,部分清军与义和团向哈尔滨集中。东路决定分三路总攻,即齐齐哈尔方面从西南渡过松花江,呼兰方面从北面渡过松花江,双城和阿勒楚喀方面从南、东南方向沿铁路前进,进而切断其与外界联系。俄方在总监工尤戈维奇和护路军司令葛罗格罗斯指挥下,以3500人分守道里、背江子、南岗和香坊等处。7月25日凌晨,总攻开始。北路清军与义和团经一昼夜攻占了江背子。次日,西南路渡过松花江,攻下砖厂;随后分两路,一路奔道里,接应占领江背子的部队过江;来自吉林、阿城的义和团与清军士兵200余人,经激战占领了俄军在香坊的据点田家烧锅,但损失严重,未能实现从南路、东南路进攻哈尔滨的计划,另一路直扑松花江车站。从齐齐哈尔、呼兰来的义和团与官兵,猛攻俄军在松花江北岸的前沿阵地船坞三昼夜,控制了江南码头,攻入哈尔滨五道街。同时,又有双城、阿城及江北过来的义和团与官兵5500余人攻打顾乡屯,攻击俄军据点铁路制砖厂、源聚烧锅,并挺进至哈东滨车站,捣毁了车站及所存机车。尤戈维奇等眼看不支,下令逃往伯力,路途中又遭袭击。监工沃芬别尔格率领的一批人逃经雅鲁车站时,受到义和团与士兵阻击,被歼灭29人。

  总攻哈尔滨,是义和团东北抗俄的高潮。但由于南路、东南路的清军和义和团得不到及时增援,形势急转直下。

  (四)形势急转直下,东北义和团走入低潮6月21日,尼古拉二世宣布关东州进入戒备状态。针对义和团的抗俄活动,早在5月间,俄国就扩充护路队至*****人。7月初,中东铁路总监工尤戈维奇和护路军司令葛罗格罗斯急向财政大臣维特和沿阿穆尔军区司令呼救,同时向中东铁路全体俄籍职员和护路兵发出携带重要账簿、单据、文件、款项以及贵重仪器工具迅速撤退的命

  令。7月上旬,俄国宣布驻守中俄边境各军处于战争状态。7月9日,俄国决定出兵占领东北,镇压义和团,保护其在华利益。为此,俄国动员了12个军区,出动了配有炮兵和工兵的步兵128个营,骑兵78个连、大炮340门,共计17万多人。在陆军大臣库鲁巴特金的调遣下,俄军分7路入侵。8月,由萨哈罗夫率领的俄援军从松花江水路开到,解了哈尔滨之围。黑龙江其他地区的军民,经过艰苦的防御战,陆续失败。8月27日,俄军攻入齐齐哈尔,东北义和团转入低潮。

  二、东北义和团抗俄运动的意义(一)东北义和团运动对中东铁路及其支线的建设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义和团具有仇洋排外的特征,对铁路为代表的西方近代科技发展成果采取一律破坏的方针,在一定程度上迟滞和阻碍了帝国主义对东北的蚕食。事件后据俄国政府所派以中东铁路公司董事霍特罗夫斯基为首的调查团调查,“全线线路被破坏达70%,建筑、桥梁、器材多数被毁,机车、客货车多成废铁,共损失达7000万卢布”;“骚乱前敷设的铁路长过1300俄里,遭破坏后只剩下约400俄里的线路。无数的民用建筑被破坏殆尽,许多车辆残缺不全,铁路煤矿完全倒塌”;某处“在距铁路5至7俄里的地方,找到了车辆的轮对。不知义和团为什么要费九牛二虎之力,沿着当地坎坷不平的道路,把它拖得那么远,然后弃置不管,任其听由天命。他们又用熔炼的方法把机车烧毁,致使车头表面的金属全部剥落,路轨也被毁坏,甚至连路基也被掘得破烂不堪”。②(二)东北义和团表现了中国人民敢于抗击外来侵略的爱国品质义和团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列强入侵中国,特别是俄国在东北筑路,肆意蚕食中国土地,侵犯中国的主权与利益,掠夺东北人民的财产,平毁东北人民的田庐与祖墓,从而引起强烈反抗。东北义和团及清军的抗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敢于抗击外来侵略的爱国品质,在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入侵的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篇。但东北义和团组织分散,各地义和团之间以及与关内义和团之间均不

  能联成一气、互相支援,再加上内部成分复杂,队伍缺少训练,装备又极其粗劣,自然不能抵御用洋枪洋炮武装起来、训练有素的俄国正规军。

  (三)东北义和团起到一种号召和引领作用面对沙俄的进一步侵略,在清廷已经屈服洋人的情况下,同时也在东北义和团运动的感召下,各地抗俄义军纷纷崛起。在奉天,义和团余部与部分清军于南线沈阳、大连间不断袭扰。主要由农民、猎户、工人、义和团余部、小商贩和溃兵组成的辽宁与吉林境内拥有20万人的“忠义军”,提出“御俄寇、复国土”,“毁铁路,攻沈阳”的口号,到处袭击俄军。其中,王和达领导的义军,刘永和领导的义军和唐殿荣、杨玉麟领导的镇东军是规模比较大的。忠义军虽然失败了,但在义和团感召下而引发的东北人民抗俄斗争并未停止。注释:①故宫博物院编.义和团档案史料.中华书局1959年版上册,第174、307、441页.②(俄)谢•阿•多勃隆拉沃夫.一个俄国军官的满洲札记.齐鲁书社1982年版,第63页.

  

  

篇五:义和团运动爆发的意义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义和团运动发生的原因和意义

  义和团运动发生的原因义和团运动发生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日益激烈化。自甲午战争后,中国陷入了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境地,各帝国主义加强对中国的政治与经济侵略,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使广大的中国人民深受其害,成为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此外,也有学者认为义和团的兴起与谣言的煽动或19世纪末华北地区遭受自然灾害有着密切关系义和团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是教案,当时帝国主义列强早已从中国获得了传教的权利,通过数十年的发展,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已具有了一定规模。但是部分传教士或教民依仗列强的支持,在中国横行霸道,拆民房、修教堂、霸占中国平民的财产,甚而干涉中国的司法行政,激起中国人民的愤怒。加之在教案的处理过程中一些官员“不论曲直,一味庇教而抑民”,更引起民众不满,因而自发采取行动对抗教会。各地此起彼伏的反洋教斗争成为义和团运动的前奏。根本原因:19世纪末期中国陷入了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境地,各帝国主义加强对中国的政治与经济侵略,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直接原因:清朝末年,中国境内基督教教会与民众的冲突。义和团运动发生的意义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①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义和团运动是通过拳民的英勇战斗,在瓜分危机三次缓解的基础上才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这三次瓜分危机的缓解是:1900年6月20日联军《大沽宣言》形成的瓜分危机之第一次缓解;7月3日美国《海约翰通牒》形成的瓜分危机之第二次缓解;10月16日《英德协定》所形成的瓜分危机之第三次缓解。②促进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觉醒从“扶清灭洋”到“扫清灭洋”这个政治口号的变更上,我们看到了义和团运动曾经大大地促进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觉醒。而它的爆发也促进了其他民众意识的觉醒。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即主要原因)主观原因:“扶清灭洋”中的“扶清”使义和团丧失了应有的警惕,盲目的排外义和团运动的领导阶级是农民阶级,基本群众是农民和小手工业者,提不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最初,他们是以“反清复明”为宗旨,屡遭清政府的镇压。在严重的民族危机面前,义和团把斗争的矛头直指帝国主义,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为了躲开义和团运动打击锋芒,被迫采取假宣战,真投降的欺骗手法,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义和团运动,使义和团处于内外夹攻的境地。在国内外敌人的夹击下遭到了失败。

  

  

篇六:义和团运动爆发的意义

  双重的灾难落到贫苦人民头上再加上天灾频繁于是这场运动便如洪水般的爆发了他们首先把斗争的矛头指向外国势力和教会是因为他们有充分的理由认为正是由于西方世界的入侵才导致这样的灾难战争的赔款让清政府加重了赋税修筑铁路截断了中国的龙脉开挖矿产破坏了中国的宝气外国的教堂建设使得上天降下自然灾害不下雨地发干全是教堂止住天

  1520文档

  义和团运动是清末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它是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人民反瓜分、反侵略斗争的发展,又是长期以来遍及全国各地的反教会斗争的总爆发。

  义和团的主要参加者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贫困和愚昧使他们的反抗斗争只能沿袭过去农民起义利用秘密结社的办法,采取设立神坛的方式发展组织,操练拳术,吸引群众。义和团带有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用画符念咒、请神附身等“术法”动员群众,广泛宣传“持符念咒、神灵附体”来鼓舞斗志。他们散发各种传单、揭帖,以朴素的语言和歌谣形式,进行驱逐侵略者、保卫国家的宣传。同时这些传单、揭帖中也带有迷信落后意识和盲目排外的情绪。

  义和团提出的“扶清灭洋”的口号在初期曾吸引广大群众参加,壮大了义和团的声势,但同时也反映了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模糊认识,以至后来因此受统治者的欺骗利用,最后被出卖。

  义和团运动是群众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没有统一的组织、集中的领导和协同一致的行动,失败是必然的。但义和团群众从切身的感受中,认识到外国侵略者是中国人民最主要的敌人。从这一感性认识出发,他们奋不顾身,对帝国主义侵略者进行了前仆后继的英勇斗争,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不甘屈服的反抗精神。

  对义和团运动失败原因的浅析

  [摘要]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震惊中外,这是中华民族面临民族危机,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的情况下所爆发的一场排外的爱国运动,这场运动,是在爱国旗帜下掀起的,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和影响,给中国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在运动已经发生了一个世纪后的今天,思考义和团运动带来的价值和影响,是有必要的。本文试从义和团运动的爱国性、盲目性、和运动本身的缺陷性加以分析,从中思考义和团运动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教会

  Abstract:TheYihetuanMovementthathappenedinchinaatthebeginningofthe20thcenturyandtheendofthe19thcencury,shockedtheworld.Thisisanexclusivepatrioticcampain.IthasbroughtseriousconsequenceandinfluencetoChinesesociety,andleftChinesepeoplepainfulmemory.Afteracencurytoday,itisnecessarytoponderoverthevalueandinfluencethatYihetuan

  .

  1

  1520文档

  Movementbrings.Thetexttriestoanalsefromthedefectofthepatriotic,blindness,mistakeandmotionoftheYihetuanMovrment.

  Keywords:TheYihetuanMovementTheEightConriesAllianceChurch

  一、义和团运动的起因和早期发展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爆发的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是发生在中国的最后一次以农民为主体的运动,无论运动的规模还是影响,在当时的世界上都是首屈一指的。义和团运动的爆发是当时中国各种社会矛盾交汇的集中反映,突出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所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运动的起因,最根本的有两点:其一是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带给中国人民的灾难;其二是当时的清王朝腐朽无能的统治带来的后果。

  (一)外国势力给中国民众带来的灾难

  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资本主义世界开始和中国民众正面接触了,随着资本主义入侵的加深,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和文化的东西接踵而至。作为西方文化象征的西方宗教也开始登陆中国,传教士在不平等条约的保护下踏上了在中国传教的道路。1858年的《天津条约》和1860年的《北京条约》允许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内地传教,这是一条充满曲折和艰险的道路,他们所面临的,不仅是和他们本国迥然不同的环境,而且还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对抗和排斥。在中国这一古老的文明古国里,要想传教和发展教徒,这是非常困难的。何况,传教士来中国的目的还不止是为了传教,传教作为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主要手段之一——文化侵略,部分传教士以传教为名,担当起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间谍和先锋。为了使传教能够进行下去,他们吸收了这样一部分人——这是一群不法之徒,他们入教的本身愿望,不是让自己皈依宗教,而是企图在宗教的保护伞下继续胡作非为。就这样,传教士的事业在这样一种不正常的条件下开始了,准确的说来,这一事业,由于其本身的侵略性和非正义性,从一开始就没有踏上正轨,这在以后诸多的“教案”纷争中足以说明。但是,这一事业还是继续下去了,因为,传教士们利用不平等条约给予的种种权利和本国政府的经济军事支持,依然进行着带有争议的传教活动。

  随着中日甲午战争给中国带来的灾难性后果,西方列强开始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1897——1898年的瓜分中国的狂潮。在与列强交涉的过程中,清政府显然没有任何优势可言,尤其在历次与列强的战争中,都以失败而告终,而战争的赔款数量往往都很大。

  (二)清政府统治的腐败进一步加深

  .

  2

  1520文档

  清政府为了支付巨额的赔款,(尤其是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向日本赔款2亿3千万两白银,)增加了各种各样的苛捐杂税,而腐朽的官僚们也乘机大肆搜刮民众,人民的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民不聊生的情况屡见不鲜。这些情况,使得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中华民族濒于灭亡的境地。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发动了旨在救亡图存的变法运动,但这一运动在顽固派的进攻面前归于失败,更糟糕的局面是维新变法的失败,让清政府内部的顽固派完全掌握了清王朝的统治,清王朝的局面就这样一天天的坏下去,但黑暗的阴影则首先降落在贫苦的人民身上。同时,维新变法作为一次思想解放的运动,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时的社会各阶层。

  双重的灾难落到贫苦人民头上,再加上天灾频繁,于是,这场运动便如洪水般的爆发了,他们首先把斗争的矛头指向外国势力和教会,是因为他们有充分的理由认为,正是由于西方世界的入侵才导致这样的灾难——战争的赔款让清政府加重了赋税,修筑铁路截断了中国的龙脉,开挖矿产破坏了中国的“宝气”,外国的教堂建设使得上天降下自然灾害,“不下雨,地发干,全是教堂止住天。”[1]而且,外国人与中国人不同的外貌也被扣上了妖魔鬼怪的头衔,“男无伦,女鲜节,鬼子不是人所生;如不信,仔细看,鬼子眼睛都发蓝,”[2]在人民同教徒的争斗中,官府屡次偏袒教会而压抑民众,“最恨和约,上行下效,民冤不伸。原忍至今,羽翼洋人,趋炎附势,肆虐同群。”[3]且那些入教以后的不法之徒依然我行我素,这更增加了民众的仇恨。这些情况,让运动把外国教会当作了最大的敌人。

  当然,义和团运动在反对教会的同时,也反对官府,主要是因为官府在他们看来,已经成为了教会欺压民众的帮凶。同时,部分人还在进行着复辟明王朝的努力。这从其各式各样的“反清复明”、“反清灭洋”等旗号中可以看出。义和团运动在初期阶段是各自为政的,没有结成联盟或者只是简单的联合。

  义和团在山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主要得益于两个人任山东巡抚:李秉蘅任山东巡抚时期,他认为,基督教徒要对义和团正在挑起的骚乱负责。他一直认为,基督教徒依仗教士、欺压百姓,他建议朝廷对义和团进行招抚而不要镇压,李秉蘅是在外国的压力下被撤换的。(由于两名德国传教士在山东被杀害,德国以此为借口占领胶州湾)接替李秉蘅任山东巡抚的是毓贤,他也在一度时期内对义和团采取了宽容的态度,在他的宽容下,义和团中出现了“扶清灭洋”的口号。但是,随着义和团运动的日益发展,和教会的冲突也就日益严重,这迫使列强再一次向清政府施加压力,要求撤换毓贤。清政府被迫在1899年12月把毓贤调到山西任巡抚,而任命了列强看重的袁世凯为山东巡抚。

  袁世凯任山东巡抚前,清政府曾告戒他不要乱杀无辜,意思是要求他不要惩办义和团,但是,袁世凯到任后,对义和团采取了高压政策,他在严厉查处的同时,“把官、兵、勇、役、士绅、团练等各种力量动员

  .

  3

  1520文档

  起来,使义和团的活动处处受到限制,”[4]成功的把山东义和团运动镇压下去,义和团受到沉重的打击,在山东无法立足,所以便开始寻求新的领域。

  袁世凯的高压政策收效十分明显,义和团一部分被迫停止公开活动,另一部分则转移到其他地方,转移的方向是清朝统治中心地带直隶。之所以转移到直隶是因为直隶部分地方也存在义和团民众,而且当时直隶对待义和团的政策与山东存在很大的差异,当时担任直隶总督的荣禄对义和团的态度由于慈禧太后的态度不明确而由原来的坚决镇压变得有些举棋不定了。但义和团的北上并不是受到政府的邀请,而是他们“挥旗北上,连克州县,”[5]随后,北上的义和团和当地的义和团联合战斗,势力发展到了北京,人数也超过了十几万人,这种情况迫使清政府不得不重新审视义和团。“此次义和团民之起,数月之间,京城蔓延已遍,其众不下十数万……剿之则即刻祸起肘腋……只可因而用之,徐图挽救。”[6]

  在义和团兴起和发展的过程中,和清政府发生过多次武装斗争,清政府的腐朽无能和清军的战斗力不强使得义和团在这些斗争中取得一些胜利。而这些局部的胜利也被部分官员夸大,于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调整了过去的剿灭政策而改为招抚了。

  二、义和团与清政府的联合

  义和团从最初的反教会反官府到与官府联合反对外国势力,具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就义和团方面来说,与清政府的联合有利于减轻来自官府的压力和增加反对外国势力的力量,于是他们便打出了“扶清灭洋”的旗号。这一旗号集中反映出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已经成为主要矛盾,但其局限性和盲目性也显露出来:扶清有利于联合清政府,争取官方支持,但却让很多人因此放松了对清政府的提防,最后在清政府的进攻面前归于失败;灭洋动员了许多的民众参与到运动中来,但却助长了义和团排外的盲目性。

  清政府之所以改变对义和团的政策,主要原因是想利用义和团对抗外国对其内政的干涉。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被迫逃到热河;而在1895年甲午战争中中国溃败,并在随后的几年内掀起的瓜分中国的浪潮,这些外国侵略活动,使得慈禧太后的颜面受到极大的损害。`慈禧太后在1898年中成功的将戊戌变法扑灭,但领导变法运动的两大首要人物——康有为和梁启超却在英国和日本的庇护下成功逃走,他们在海外继续进行活动,而清政府的抗议却得不到列强的认同,这更加深了她对外来势力的仇恨。尤其,慈禧太后打算废黜光绪帝而另立皇储的计划被驻华公使们所阻拦而无法得到实施,这让她对外国势力非常的痛恨,但清政府的实力,还不足以让她能出这口怨气,所以,当义和团运动巨大的浪潮席卷北京,义和团民众的神勇无敌被几个官员吹嘘得神乎其神的时候,她便决定利用义和团来为她服务了。而当时的官员中,有部分也

  .

  4

  1520文档

  想借助这个时机获取他们在官场中的地位和资本,也便盲目的支持了,也正是在这些人的怂恿下,慈禧太后更坚决了她的愚蠢的打算。

  正如《剑桥中国晚清史》中所分析的那样:“排外情绪不仅充满朝廷,也渗入到学者、官员、绅士以及一般老百姓中。半个世纪的外国人的侮辱深深地伤害了他们的自豪感和自尊心。傲慢的外国公使、领事和咄咄逼人的传教士以及商人,经常使他们想起中国的不幸。日益增长的不平之感,再加上一些更大的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和宗教的因素,酿成了一场广泛的排外运动。”[7]

  由于慈禧太后默许义和团为合法民团,义和团得以大批进入京城,这使得北京的局势一下子变得紧张起来,“自民兵以至王公府第,处处皆是,同声与洋教为仇,势不两立。”[8]慈禧太后这时候已经决定和外国对抗了,而官员中有部分人又极力怂恿,这更坚定了她的决心,“太后意既决,载漪、载勋、载濂、刚毅、徐桐、崇绮、启秀、赵舒翘、徐承煜又力赞之,遂下诏褒拳匪为义民。”[9]随后慈禧太后命庄亲王载勋、协办大学士刚毅统帅义和团,进行她“折冲御侮”的打算。“遂以载勋、刚毅为总统,载濂、英年佐之,籍姓名部署,比于官军。”[10]

  在慈禧太后的纵容下,义和团和驻扎京城的军队开始袭击外国人,“十五日(6月11日),日本书记生杉山彬出永定门,董福祥谴兵杀之于道,剖其尸。”[11]“二十三日(6月19日),德使克林德入总理衙门,载漪伺于路,令所部神虎营杀之。……杀克林德者,章京恩海也。”[12]驻华使馆成了他们首要的攻击目标,他们得出一个一相情愿的结论:攻破使馆,则外国就被打败灭亡了。“使馆破,夷人无种矣!天下自是当太平。”[13]董福祥率领其所部属的军队于6月20日开始围攻使馆区(交民巷),义和团配合作战。但义和团的参战却是徒有虚名而已,以往面对官军英勇作战的义和团,这时期却显示了极大的落后性。他们以义和团特有的方式前去助战,所用的武器,是一些引魂幡、混天旗、雷火扇、阴阳瓶、九连套、如意钩、火牌、飞剑他们自己所谓的八宝。“拳匪助之,巫步批发,升屋而号者数万人,声动天地。”[14]“拳民们却衣着不整,披头散发,手执‘法宝’,禹步而行,极像传说中的巫师。”[15]使馆里面有外国卫队450人和外国平民及其外交使节475人,另外还有2300个中国的教民,面对毫无可能逃走的情况,作了最坚决的抵抗。对使馆区的进攻长时间不能结束,于是,他们开始进攻另一个外国人的据点——西什库教堂,结果依然是久攻不下。而载漪却为义和团论功行赏,“除武功爵者数十人,赏赍无虚日,”[16]慈禧太后被这些战功所蛊惑,于是便在6月21日宣布对外国开战,并晓谕各地方督抚积极配合。

  三、八国联军入侵

  .

  5

  1520文档

  列强为入侵中国寻找各式各样的借口,而义和团运动则成为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直接原因。义和团大批涌向北京让外国人失去了安全感,由于他们北京的形势岌岌可危,于是,他们不得不为自身的利益考虑而作武装准备,外国公使们在5月28日从大沽口外的军舰上调集军队来防守。当时清政府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规定每个国家只准许三十名卫队,但到达的军队数量却超过了这个数。“到达北京的第一批队伍包括了俄、英、法国人各75名,美国人50人,意大利人40人,以及日本人25人。”[17]稍后一些时候,又有德国和奥地利的士兵八十余名到达北京。各国军队的到来,被义和团和部分清朝官员认为是公然的挑衅,这便激起了更大的愤怒,义和团的排外活动更加激烈。

  这期间,英国公使面对越来越严重的局势,向天津的英军求助,西摩尔率领军队向北京进军,义和团沿途阻击,破坏了铁路运输线和通讯设备,迫使西摩尔不得不退回天津,等待大部队的到来。随着局势的变化,列强看到依靠清政府镇压义和团和保护外国人的希望破产了,于是,他们便结成了联盟,共同派兵到中国。八国联军进攻大沽口,提督罗荣光进行坚决的抵抗,但却因为实力悬殊而失守,罗荣光逃回天津后自杀。而裕禄上报朝廷却说成是已经打退了进攻,朝廷对他大加封赏。随后八国联军在天津集结完毕后,开始进攻,驻守天津的清军提督聂士成战死,马玉崑代替。

  使馆区和西什库教堂久攻不下,以及天津战败的传言让慈禧太后不得不考虑留有退路,于是,在7月18日的时候下诏保护使馆和外国人,并愿意护送外国人离开。但这样的承诺外国人是不敢相信的,他们宁愿呆在原地等待救援的部队到来。总理衙门也为他们送来了生活用品。

  但这一局面不长,李秉衡的到来使得慈禧太后的态度再一次变得坚决,李秉衡主战,并且认为义和团民可以利用兵法来训练,这让慈禧太后认为切实可行,于是,又重新开始围攻使馆和教堂。并把曾经上书反对开战的两个大臣处死。但天津的战况继续恶化,裕禄接连败退,并在杨村失陷的时候自杀,天津被八国联军完全控制,成立了都统衙门,对天津进行殖民统治。随后,马玉崑兵败后退,八国联军即将入侵北京,慈禧太后从荣禄的奏报中得知这一消息,心中非常焦虑,召集大臣商讨对策,而因为刚处死了两大臣,其他人也就噤若寒蝉。于是,慈禧太后派人给各国使馆送去食物,再一次预留后路。

  随着战争的推移,主战的李秉衡兵败身亡,不得已召马玉崑和宋庆驻守京师,但已经无法阻挡八国联军的入侵了。在这个时候,慈禧太后老羞成怒,又处死了其他三个反对开战的大臣。并随后带着光绪帝出逃,而八国联军也在7月13日攻破了北京,后在北京分区占领,准许士兵抢劫三天。

  .

  6

  1520文档

  慈禧太后在西逃的过程中,义和团民众大部分已经溃散。“拳匪在城中者尚数万人,俄顷而尽,墙阴屋壁,掊视往往得红巾。”[18]她把义和团当做了替罪羊,并下令清军剿灭义和团,在中外势力的联合绞杀下,义和团运动被扑灭了。

  四、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

  义和团运动从轰轰烈烈到走向失败,无论是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非常紧凑,运动快速失败的原因很多,有自身的原因和外部因素,但至关重要的是其自身的缺陷导致了运动快速失败。

  (一)、义和团运动本身的缺陷性和盲目性

  义和团作为农民自发组织起来的运动,具有很大的随意性。组织上表现涣散。义和团在运动初期就没有形成严密的组织,也没有统一的旗号,更没有统一的信奉。自发性的起义让各地的民众没有结成联盟或者只是简单的联合,面对官军的镇压,他们有时也采取邀请其他团民来支援,但更多的是独自与官军周旋。他们以坛为单位,在笼统的排外口号下活动。他们的旗号有“反清灭洋”、“扫清灭洋”、“反清扶明”、“保清灭洋”、“扶清灭洋”等,各自信奉着各自的神,诸葛亮、黄天霸、关羽、张飞、郦山老母、洪均老祖、二郎神、孙悟空等,无论是历史人物或者是传奇中的人物,都有被奉为神的可能。而与这些神相对应的,则是引魂幡、混天旗、雷火扇、阴阳瓶、九连套、如意钩、火牌、飞剑等武器。他们所共同相信的,是无边的佛法。在运动前期,他们面对清军的镇压,还能使用一些中国传统的常规武器如大刀长矛等,而在运动后期,尤其是在北京的斗争中,则是几乎完全依靠了这些所谓的真神了,真神附体是他们重要的斗争方式,他们所幻想的刀枪不入这时期更是展现得淋漓尽致。对于清政府的号令,他们可以不听,可以用神发的命令来对抗,而清政府负责统治他们的官吏也无可奈何。他们也可以以神的名义任意让百姓参拜,烧香叩头。各坛的大师兄可以随意的带领自己的队伍活动。这些组织上的散漫和行动上的不统一,是义和团失败的重要原因。而且,在八国联军进攻面前,他们也没有统一的作战部署和目标,没能组织起有效的进攻。在清政府对其大肆屠杀的时候,也没有统一的应对方针,没有组织起有效的反抗。一哄而聚和一哄而散,是义和团开始和结束的情况。

  义和团本身具有巨大的破坏性,这在进入京城之后更是显露无余,由于团民中部分成员属于地痞无赖,他们加入义和团的目的只是为了发泄他们的私人恩怨,杀人放火,无所不为。“城中日焚劫,……横行都市,莫敢正视者。夙有不快者,既指为教民,全家皆尽,死者十数万人。”[19]“拳匪于右安门内火烧教民居,无老幼妇女皆杀之。”[20]“二十日,焚正阳门外四千余家,京师富翁所集也,数百年精华尽矣。延及城阙,火光冲天,三日不灭。”[21]由于慈禧太后下令招集义和团民众,并且国家给予财政支持,所以,义和团大

  .

  7

  1520文档

  批集聚在天津、北京,但是,由于清政府的赏赐不多,而义和团民众太多,所以,没有得到赏赐的,便公开抢劫。“……颇不得赏,则公为盗寇,掳掠杀人,胁取财物,不能应,辄夷其宗,喜纵火延烧,常数白家。”[22]面对义和团带来的灾难,很多人选择到其他地方去避难,而义和团在这个过程中杀害了大批无辜人民。“自天津以南,民大徙,乃侯于道遮杀之,曰‘防奸细’,坐死者又十数万人。”[23]义和团在反教会的过程中,杀人现象也十分普遍,但真正的教民远远没有那么多。“拳匪之杀教民也,谓之二毛子,其实十九皆平民。而教民往往得他逸。”[24]平民中稀里糊涂丧命的现象也很严重,由于攻打教堂和使馆没有能够得逞,所以便转而诬陷平民以立功,随意加上一个莫须有的罪名。“……拳匪不敢前,乃日于城外掠村民,谓之白莲教,以与载勋,载勋请旨交刑部斩于市,前后死者男女白余人,号呼就戮,哀不忍闻,皆愕然不知何以至此也。”[25]当然,在义和团运动的过程中,他们所杀害的三毛子(使用外国器物的人)更是极多,由于抓不到大毛子(传教士和外国人)和二毛子(教民和从事洋务的人),而三毛子则是非常普遍,这让义和团民众在运动中大开杀戒,成千上万的人因为使用了现代的器物而丧命。

  (二)清政府和外国势力的联合镇压

  在运动中,清政府招抚义和团的真实目的是控制和利用义和团,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中的反动势力,眼看义和团发展和壮大,为了维持他们的腐朽统治,不得不调整统治政策,用招抚取代剿灭,而当义和团的力量被无限的鼓吹扩大后,他们又幻想依靠义和团来挽回清政府在同西方列强交往中丧失的颜面。当义和团并没有真正能够为他们挽回颜面的时候,便露出了凶残的本性。在进攻使馆的过程中,面对慈禧太后下发的命令,北洋大臣荣禄不得已率众进攻,但却从中破坏,“他不敢违抗太后的命令,却只对使馆做了一次虚张声势而非实心实意的攻击”。[26]当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逃跑,途中,她命令铲除义和团。她的反复无常让义和团民众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遭受了清军的打击,损失巨大。在运动过程中,部分地方官员并没有按朝廷的上谕行事,而是阴逢阳违,继续绞杀义和团。贵州提督梅东益便是其中一个,他对义和团民众“大纵兵攻之,斩首虏三千余人,河水尽赤。”[27]而李鸿章、袁世凯、张之洞、刘坤一等人,不但拒不执行朝廷的上谕,而且对朝廷的政策加以抵制。他们要求朝廷镇压义和团,保护外国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东南十三省当局敦促朝廷镇压拳民,保护外国人,赔偿他们在骚乱中蒙受的损失,并就克林德之死致函德国道歉。”[28]所有这一切说明,清政府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控制利用义和团,最终加以镇压。

  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外国军事势力的入侵,义和团运动将得到更大的发展,外国联军的入侵,是改变义和团运动的重要因素。在八国联军入侵之前,外国势力通过给清政府施加压力,曾经成功的把两个山东巡抚赶下台,而把他们看重的袁世凯安排到这个位置上来,袁世凯也如他们所愿的镇压了山东的义和团运动。

  .

  8

  1520文档

  当他们看到通过间接的手段已经无法扑灭义和团运动的时候,便采取了直接入侵的方式,组织了联军入侵中国。在整个八国联军进军的过程中,义和团运动都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并且在天津等地组织了局部的有效进攻,但当清军落败后,尤其是在北京被攻陷以后,义和团民众便溃散了。在八国联军的进攻面前,义和团民众毫无还手之力,是八国联军的到来扭转了当时清政府无力控制的局面,同时也是八国联军的到来彻底改变了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就这样,在中外势力的联合进攻下,义和团运动失败了。

  在八国联军登陆中国后,中国面临着灾难性的损失,对天津和北京的占领造成巨大的损失,当然,这些损失正如联军统帅瓦德西所说的那样:“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损毁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29]我们可以从瓦德西笔记里面清楚的看到当时参加抢劫的各国士兵的丑陋行为:“联军占领北京之后,曾特许公开抢劫三日。其后更继以私人抢劫。北京居民所受之物质损失甚大……(英国)所抢之物均须缴出,一齐堆在使馆大屋之内,加以正式拍卖,如是者累日……无一英人对于抢劫之事,视为非法行动;在日本方面,则对于此种掠夺之物照例归于国家,由此所得之款其数至为不少。据日本某将军之报告,只天津一处抢劫所得者,即有二百万两之多;至于美国方面,对于抢劫之事本来禁止,但美国军队颇具精明巧识,能破此种禁令,为其所欲;俄国军队抢劫之方法,似乎颇称粗野,而且同时尽将各物毫无计划的打成粉碎;此外法国军队,对于各国军队(之抢劫行为),亦复绝对不曾落居人后;所有此地各国军队,无一不推印度兵士最善于寻出各处密藏之金银宝物。”[30]“此间买卖当时抢劫所得各物之贸易,极为隆盛。各处商人,尤其是来自美国者,早已到此经营,获得巨利。其出售之物,以古铜、各代瓷器、玉石为最多,……至于金银物品,则不多见。最可叹者,许多贵重物件横遭毁坏,其中常有无价之木质雕刻在内。只有余之住所,尚藏许多报务,一切犹系无恙。倘若我们一旦撤出,则势将落入中国匪徒之手,最后当然加以焚毁。”[31]“吾德自‘三十年战争’以及法国路易十四之匪军(侵德)以后,如此毁坏之惨,上未尝复见。”[32]

  当时清政府开出了一些损失清单,其中有这样的记载:“其中包括世人所未见的辽、宋、元、明版图书,还有《永乐大典》607本,经史载籍46000余本,四库藏书47500多本,宝物2000余件。”在八国联军在北京的时间里,更是杀人无数,强奸抢劫,无所不为。“又为抢劫时发生之强奸妇女、残忍行为、随意杀人、无故放火等事,为数极属不少。”[33]

  义和团运动是反对外国帝国主义的情绪和怒火的爆发,这一爆发具有巨大的非理性,尤其是在和满清王朝联合以后,这次运动在爱国的旗帜下,席卷了华北、内蒙古和满州,使251名外国人和成千上万的中国教徒丧命,此外还有几十万无辜的贫民和部分反对运动的官员。运动以清政府的彻底屈服并签定了《辛丑条约》而告终,条约的内容没有和以往一样涉及割地,但赔款数量是所有条约中最多的,具体还涉及赔礼道

  .

  9

  1520文档

  歉、给外国更多的特权、惩办罪犯等。李鸿章再一次充当了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的人,他也因此更被人民视为卖国贼。

  义和团运动的失败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格局最终确立,在运动过程中,部分人士曾力图挽回一些损失,如张之洞、刘坤一、李鸿章等人的东南互保政策,使得中国的半壁江山免除了义和团运动以及八国联军所带来的灾难,但这已经无力挽回清政府走向灭亡的势头。此后,中国革命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清政府终于在1911年走到了尽头。义和团运动使中国社会在被迫中前进了,这个结果是惨淡的,而这个过程中付出的代价,则是得不偿失且永远无法挽回的。这深刻的说明,不是打上爱国的旗帜,就真正能够做到爱国。也同样说明,远离了现代化的器物而企图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前进,是注定了要失败的。从义和团的教训中可以看出,在安定团结的今天,把极端的不理智的行为制止在初始阶段,无疑是正确的和有必要的。

  .

  10

  

  

篇七:义和团运动爆发的意义

  义和团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

  义和团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义和团运动的意义①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ZG义和团运动是通过拳民的英勇战斗,在瓜分危机三次缓解的基础上才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ZG的。这三次瓜分危机的缓解是:1900年6月20日联军《大沽宣言》形成的瓜分危机之第一次缓解;7月3日美国《海约翰通牒》形成的瓜分危机之第二次缓解;10月16日《英德协定》所形成的瓜分危机之第三次缓解。②促进了ZG广大RM群众的觉醒从“扶清灭洋”到“扫清灭洋”这个政治口号的变更上,我们看到了义和团运动曾经大大地促进了ZG广大RM群众的觉醒。而它的爆发也促进了其他民众意识的觉醒。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原因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即主要原因)主观原因:“扶清灭洋”中的“扶清”使义和团丧失了应有的警惕,盲目的排外义和团运动的领导阶级是农民阶级,基本群众是农民和小手工业者,提不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最初,他们是以“反清复明”为宗旨,屡遭清政府的镇压。在严峻的民族危机面前,义和团把斗争的矛头直指帝国主义,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由

  1

  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为了躲开义和团运动打击锋芒,被迫采取假宣战,

  真投降的欺骗手法,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义和团运动,使义和团处于内外夹攻的境地。在国内外敌人的夹击下遭到了失败。

  义和团运动的起源说法1900年义和团运动义和团的起源有多种说法:1、白莲教说,这一看法的代表是劳乃宣的《义和拳教门源流考》。认为义和团起源于白莲教。2、大刀会说,大刀会是清代XX由贫苦农民为主的一个团体,成员演练“金钟罩”,认为可以刀枪不入,也被认为是义和团的起源之一。3、乡团说,也有部分人认为义和团起源于民间的乡团组织。4、拳会说,在清代有许多传播武术的民间团体,如义和拳、梅花拳等,特别是义和拳在长期进展中蒙上了浓厚的民间宗教色彩。被认为是义和团的前身。

  1

  

  

篇八:义和团运动爆发的意义

  【历史知识点】义和团运动的意义和评价

  义和团运动是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农民运动。这一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

  1.义和团运动之后朝廷内守旧顽固派被扫除,它带来这样的结果也影响到了之后发生的戊戌变法。

  2.义和团运动向帝国主义的国家展示了中国人民强大的力量,帝国主义列强企图瓜分中国的野心也被粉碎,义和团运动给了帝国主义沉重的一击,让他们看到了中国人是不好欺负的。

  3.虽然义和团运动的目的是反对帝国主义,但是它其实也削弱了清政府的统治,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清朝的灭亡。

  4.义和团运动即便失败了,但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表明了在帝国主义的侵略下中国人民是不会妥协的,必将与之奋斗到底。

  5.义和团一经爆发就引来了国人关注的目光,它的发生对之后各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给这些运动带来了启示和教训。

  6.义和团运动在抵抗帝国主义的同时也保护了中国千年的文化,让它不被帝国主义摧残,得以继续在中国的历史上发扬光大。

  义和团运动是群众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没有统一的组织、集中的领导和协同一致的行动,失败是必然的。但义和团群众从切身的感受中,认识到外国侵略者是中国人民最主要的敌人。从这一感性认识出发,他们奋不顾身,对帝国主义侵略者进行了前扑后继的英勇斗争,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不甘屈服的反抗精神。积极性:沉重的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推动了社会的进步。落后性:小农阶级的局限性,以及盲目排外性。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篇九:义和团运动爆发的意义

  二民族危机与义和团运动的兴起义和团运动虽然是反洋教斗争的高潮但是它的范围和意义已远远超出于反教会斗争之上因为它是甲午战争后中国被帝国主义瓜分危机的直接反映民族危机迫使反洋教斗争迅速升华九十年代的反洋教斗争中各地群众已有会党来进行组织这使得斗争向着不是过于分散而是较为有组织的方向发展并且与反封建斗争相结合尤其在冀鲁地区义和团和白莲教系统在这里有广泛的社会基础这为义和团兴起提供了重要条件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反洋教斗争与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洋教斗争的总汇合(或者说是中国近代最大的教案)。义和团运动是甲午战败后中华民族面临被瓜分危机的背景下以农民为主体的各阶层群众自发组织的以反洋教、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为主要内容的爱国自卫救国运动。这次运动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洋教斗争的继续和深化,是近代反洋教斗争的总汇合和最高潮。反洋教斗争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侵略的重要斗争形式,鸦片战争以后,即有零星教案发生,1861年以后,教案开始普遍地兴起。据有人统计,近代中国(1844—1911),共发生教案1639起,波及25个行省。并次第出现了1861、1862、1870、1884、1855年五次反洋教斗争的高峰。反洋教斗争的兴起,说明近代时期的农民斗争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就是以反抗外国侵略为主的阶段,这与过去有很大的不同。太平天国革命运动,虽然在后期也进行了局部地区的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但一则,太平天国起义本身并没有包含明确的反对外国侵略斗争目标;二则从太平天国总体来看,它还是一次以反封建为主的革命运动。所以,以反洋教斗争为重要内容的近代农民的反帝爱国运动,在太平天国运动以后有了更大的更进一步的发展。在近代促使反教会斗争爆发的导火线虽然各不相同,但其爆发原因则都是一样的。因为近代基督教进入中国,是西方列强侵华政策的产物。教会具有侵略性,目的是要“中华归主”“打破(中,国)原有的宗教信仰,并随之打破中国的道德、社会和政治行为规定的统治力量”;使中国失去民族“本色”,唯此,基督教会的信条是“只有战争能开放中国给基督”。所以教会和传教士引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感和抗拒。首先,是由于外国教会侵犯中国主权,欺压中国人民。他们强占民间房产土地,包揽词讼。搜集各种情报,干涉中国内政。例如耶酥会在江南肥腴之地竞霸占有二百万亩土地。北京城内从西单到宣武门内外有一百三十余家店铺成为天主教堂的房产。农民称天主堂为地主堂。不少教堂筑起堡垒,甚至有武装保护。所以,曾国藩说:“直如一国之中,有无数自专自主之敌国者”。早在1861年4月,总理衙门就颁布了《通行传教谕单并咨行教民犯案办法》,规定传教士“丝毫不得干预地方公私事件”。然而外国传教士蔑视中国法令,如山东某一主教竟敢以巡抚自命,责成中国官员要服从教堂,贵州某主教竞向清政府递交照会,保举媚外官员,要求撤换不服从教会指示的地方官。其次,是由于入教的中国教民,许多是地痞流氓,入教后仗势欺人。当时流传着一句俗语:“未入教,尚如鼠,既入教,便如虎”,称霸乡里,由于外国传教士的庇护,甚至在他们为非作歹触犯刑律后也享有只有外国侵略者在中国才能享有的涉外法权,因此,连曾国藩都在奏折中提出反对意见

  1

  “虽和约所载,中国人民犯罪由中国官治之以中国之法,而一为教民,遂苦非中国之民也者”。第三,是由于有的地方官吏不能秉公办理民教诉讼,偏袒外国教民。1870年,天津教案办理结束后,清政府给各国议办传教事宜的照会中曾指出:“惟传教一事,流弊太多”,自中外签约以来“入教之人,率非善类”“一切讼棍等众,逃之教中,借势生乱”“致将,,劝人为善之教,为人轻视,民心已属不服。而入教之人,又复倚仗教士之势,欺压平民,民心愈觉不服”。民教互争时,“教士又从而袒护教民以抗官,民心更觉不服”“百姓蓄怨已深,积怨成恨,。积恨成仇”“似此情形,焉能不激成事变!,”由此可以说教案的起因是由于教会采取了侵略手段。从1861年贵阳教案起,到1870年天津教案爆发,这是反教会斗争的初期阶段。它的特点是较普遍的有士绅甚至官吏参加。1870年以后,士绅大部分退出,只有个别人参加。1870年以后,到九十年代,反教会斗争进入新阶段。虽然清政府与侵略者勾结,屈从于外国的炮船政策,一些官吏、士绅绝少参与斗争,但广大下层群众参加的更加广泛,如福建的反教会斗争提出:“不受洋人荼毒,亦不受官长欺凌”“齐心联甲,驱逐番夷”的口号,已具反帝反封建的双重,性。因此,义和团与历次教案的关系是继承与发展,是分散斗争汇集为比较集中,是个别教案发展成为反帝爱国运动的关系。义和团运动是反洋教的高峰,是一次最大教案。二、民族危机与义和团运动的兴起义和团运动虽然是反洋教斗争的高潮,但是它的范围和意义已远远超出于反教会斗争之上,因为它是甲午战争后中国被帝国主义瓜分危机的直接反映,民族危机迫使反洋教斗争迅速升华,九十年代的反洋教斗争中,各地群众已有会党来进行组织,这使得斗争向着不是过于分散而是较为有组织的方向发展,并且与反封建斗争相结合,尤其在冀鲁地区,义和团和白莲教系统在这里有广泛的社会基础,这为义和团兴起提供了重要条件。1、从义和拳到义和团。“义和拳”早已出现于北方,远在1778年(清乾隆四十三年),见于官方文书。当时,它分布在山东、直隶、河南、江苏一带,有的属于白莲教中八卦教的一支派,有的是从大刀会转来,有的则是民间自卫身家而建立的。参加义和拳的,以农民、手工业者为多,他们平时从事各自的生产活动,在劳动之余一起练习拳棒、武术。它没有统一的组织,在需要联合行动时,就以较有势力的村子出面,发出贴子,邀约邻村的义和拳。用这种方法一直进行一些零星的打富济贫斗争。(义和团的源流考自清末以来,讨论义和团源流,主要有三种说法;一、义和团衍生于八卦教之一的离卦教,而八卦教出自白莲教,因此“义和拳一门,乃白莲教之支流。”此说最早见于劳乃宣所著《义和拳教门源流考》。二、义和团由团练组织变化而来。国外持此说者尤多。三、义和团起于论拳习武的民间秘密会社。

  2

  从上述义和团源流的复杂性,可以看出义和团成分的复杂性,义和团实际上是“多源同流”的社会组织。近代中国,人口的压力和时势的动荡造就了分布于南北的种种秘密组织。这是下层社会的一种特色,义和团以大刀会(金钟罩)、红拳、梅花拳、神拳为前身,其成员多系贫苦农民、佣工、赤贫无产者、黄河一带拉船为生者、渡口撑船者、挑水为生者、赶脚驴者、木匠、修伞者、厨役、卖烧饼者、卖馍者、贩卖笔墨者、卖竹筷者、卖红烟者、卖水烟者、习染坊生意者、开铁铺者、开客店者、已革粮书、营勇、文生教读者,还有众多饥民。因此,它不会不带有秘密会社的印记和色彩。)鸦片战争以后,他们又自发地投入反洋教等斗争活动。因缺乏统一的组织,一直未能形成大规模的运动,直到甲午战争后才发生重大变化。鸦片战争后,外国教会进行种种侵害中国的活动,而清政府一味庇教抑民,激起广大人民对洋教和传教士的极大仇恨。在资本主义列强对华加强经济侵略过程中,又造成广大人民的贫困破产和各种灾难。当时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认识还正处于感性阶段,只是感到自己的贫困和灾难,是由于洋人在华输入各种洋货、洋物,是由于(洋人)修铁路,开矿山等,把“龙脉”掘断,把地藏“宝气”泄露,以及由于传教设教堂污浊祖先神灵等所造成的。下层群众不认识帝国主义,但他们懂得一切痛苦的根源来自洋教洋人、洋货。因此,认为只有把一切洋人赶走,一切洋货物取消,人民大众才有出头之日。在这种情况下,分布各地并经常与人民直接接触的外国教会和传教士,就自然成为各地群众痛恨的直接目标。在甲午战争失败后帝国主义疯狂瓜分中国之际,广大人民奋起救亡图存,更切齿痛恨外国侵略者和一切洋事洋物,正因为这样,1898年,义和拳首先在山东兴起大规模的反洋教活动,并很快演变成为义和团运动。这场反帝斗争风暴首先在山东兴起,决不是偶然的。首先,山东是遭受帝国主义的军事侵略和宗教侵略较严重的省区,民教冲突异常尖锐。山东在甲午战争中受到日本侵略军的进攻,饱受战祸的苦难。战后,德国于1897年强占(侵略)胶州湾,取得修筑胶济铁路的特权,他们侵占民田,拆毁民房,使许多人流亡他乡,命运悲惨,社会经济遭到破坏。外国教会和传教士在山东活动猖獗,到甲午战争后全省108个州县中,有72个州、县中建立了教会活动的据点,共有大小教堂1300余处,传教士150余人,仅天主教就有几万人。面对教会势力的横行不法,广大群众开始抱怨,继而为仇,先后在曹县,巨野,沂水,平度,威海,临清,即墨,冠县等地掀起反洋教斗争,教案迭起。每次教案后,教会势力便要挟清政府镇压群众,勒索赔款,进一步激起山东人民和地方官的不满。据查,当时有关教案交涉的档案,在山东巡抚衙门档案和各类文件中占据最多的分量。这说明在甲午战争后,山东社会各阶层同教会之间的矛盾已经达到多么尖锐的程度,于是,长期以来采取聚积在群众中仇视和反对帝国主义的情绪,通过义和团运动爆发出来。义和团起于山东:(1)它是教案量积累的结果。据经总理衙门归档的重要教案统计,1896年到

  3

  1899年间,在华北地区,直隶、山西、河南三省加起来为24起,山东一省则有35起,相当于东北三省教案的两倍。在此期间,除了山东教案较多外,还有四川教案较多,但在余栋臣起义镇压之后,四川教案在1898年以后明显减少。相反山东教案与日俱增,由小到大。(2)鲁西北地区的反洋教斗争能够联成一片。鲁西北又和直隶、河南两省之地犬牙交错,统治力量较为薄弱,利于运动开展。(3)山东教案和路案、矿案错综交织,组成多头并进的反侵略运动。最明显的事例是,胶奥事变和德国侵略者在胶东、鲁南激起的社会动荡促成了冠、威义和拳在近代史上崭露头角。(4)在北方各省中,山东人民反教会斗争组织程度最高。因而影响了周围各省,鲁西北和直隶交界一带,在历史上就是宗教结社和民间拳会密布的地区。这些团体为山东人民反洋教斗争提供了现成的组织形式。(5)甲午战后“洋祸”“天灾”交织而降,加剧了矛盾,山东的外国传教会主要有德国支持下的天、主教,还有另外一个教派耶稣教会,它们向儒家文化的发祥地“孔孟”故里推进,激起了无比愤慨,在封建士大夫中,反感尤为强烈,激化了山东的社会矛盾,山东自古多豪杰(如《水浒》人物),民风强悍。其次,山东历任地方官员对反洋教斗争采取剿抚兼施,以抚为主的手段,“纵拳仇教”有利于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反洋教斗争的目标直指外国教会势力。随之而起的义和团运动也是针对着外国教会。对此,清政府一方面迫于列强的压力,又根据民间反洋教活动“加意弹压”,另一方面又对反洋教斗争给予宽容,采取剿抚兼施的方针,山东地方官员则以抚为主,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民间会社的反洋教斗争,使义和团能够在山东兴起和发展。义和拳反洋教活动兴起后,张汝梅在1898年给清政府的奏折中称“义民会”即“义和团”。1899年夏,毓贤公开出示将义和拳改称义和团。

  1896年,与直隶交界的鲁西北冠县梨园屯赵三多等人,在当地招集义和拳众。至1898年10月,赵三多率拳众三百多人攻打附近的红桃园教堂。教会请来清军镇压,拳众主动撤到临清,沿途吸收拳民加入,继续在直隶和山东交界的一带地方进行反洋教活动。与此同时,长清,茌(迟)平,高唐,禹城一带的义和拳,也在朱红灯(原名朱逢明)和心诚和尚(原名杨照顺)率领下,兴起反洋教斗争,群众纷纷响应。仅茌平县一地,在短短三个月里,全县八百六十余庄中,习拳者多至八百余处,几乎村村皆有。义和拳兴起反洋教斗争时,清政府接连下令山东巡抚张汝梅“实力保护”教堂和教士。张汝梅几次派兵镇压,皆被拳民打破。张汝梅乃主张“化私会为公举,改拳勇为民团”即把义和拳改为,“合法”的民间团练组织,以便臵于官方的控制之下。这个主张虽未被清廷明言采纳,但在1898年已出现把义和拳改为义和团的记载。如这年6月(光绪二十四年五月),张妆梅在一份奏折中,就提到“义和团”。义和团运动开始在山东兴起后,德国侵略军于1899年春占领日照,即墨,高密等地,强迫清政府镇压义和团。其他帝国主义国家也一再催迫清政府采取有力措施。清政府鉴于张汝梅镇压不力,

  4

  1899年3月把他撤换,改由毓贤为山东巡抚。毓贤在1897年任山东按察使时,血腥屠杀过遭州大刀会群众,他接任巡抚后,又先后八次下令禁民间私立大刀会、红拳会诸名目,不准设坛习拳。但在此时,这个屠夫也无法镇压义和团了。1899年,平原县灾荒严重,人民无以为生。这年9月,岗子李庄教民又仗势欺凌贫民,群众忍无可忍,即请求在茌平活动的朱红灯前来援助。朱红灯立即联络高塘,茌平,长清一带拳民一千多人来到平原县。平原县知县蒋楷率军前往镇压,义和团却愈聚愈众,数十人为一棚,扎于庄外。抗拒清军的兜捕。在朱红灯的指挥下,义和团采取以四人为一圈,轮伏轮起,轮进轮退的灵活战术,打败了来犯的清军。随后,毓贤派济南知府卢昌诒和亲兵营纺领袁世敦率领步骑前往镇压。义和团以大刀长矛等武器英勇抗击,在森罗殿一带大败清军。毓贤眼看用武力镇压不了义和团,也象前任张汝梅一样,改用安抚手法,承认义和团,徐图控制。义和团群众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虽然还没有本质的认识,但是在实际斗争中,除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者,还不断打击那些与侵略势力勾结的地方封建势力。森罗殿一战之后,朱红灯率领义和团回到茌平,高唐,继续扩大队伍。1899年12月,朱红灯、心诚和尚等人不幸被捕牺牲。义和团群众在另一个首领王立言的带领下,继续坚持斗争。这样,义和团运动在山东与直隶交界,运河与黄河交叉的三角地带首先兴起,推向山东全省。1899—1900年间,山东境内许多州县的义和团民迅速发展,投入斗争。曹州地区的义和团,焚毁曹州府城的大教堂,拆毁境内教堂多所。平度州义和团捣毁了浸礼会教堂。莒州义和团捣毁教堂,驱逐教士。帝国主义国家看到毓贤没有把义和团压平,就要求清政府以袁世凯代毓贤。清政府屈服于帝国主义的压力,1899年12月命袁世凯署理山东巡抚,率军镇压义和团。袁世凯到山东后,通贴告示,诬蔑义和团是“拳匪”,发布《严禁拳匪暂行章程》,规定对参加或同情义和团者,一律格杀勿论。袁世凯还与德国在青岛的侵略军和教堂武装联合起来,疯狂镇压义和团,顿时处处腥风血雨,大批义和团群众惨遭屠戳,王立言等义和团首领也相继被害。1900年春,山东义和团除一部分留在当地,坚持斗争外,主要力量逐渐向直隶转移,与直隶的义和团汇合在一起,把这场反帝斗争推向高潮。2、义和团的组织和宣传口号:与太平天国或绝大多数有较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不同,义和团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组织或严密的领导机构。也没有为全体服从和公认的领导人。在平时,义和团群众与其前身义和拳一样,仍以自然村为单位,各自设立“坛口”,或“拳厂”,作为习武、练拳之地,由大师兄、二师兄等带领。有的地方在“坛口”上还设“总坛口”,其首领称为“老祖师”或“老师”。遇事时,由几个邻近本庄的“坛”“厂”临时结成“团”、,再由几个邻近村的“团”结成大“团”,各以八卦中的某一卦,即乾、震、离、兑,作为自己的团名,其中乾字团,坎字团人数最多,各个大团,有各自不同的旗臶、服装。在作战时,一般设总办,统领,打探,巡营,前敌,催阵,哨队

  5

  等各自指挥,十人为一班,用三角小旗,十班为一大队,用方形大旗,中间写有“令”字。全团大旗是锯齿形,上写“义和团”三个大字。成员:义和团的成员,以青少年这主,主要为农民、手工业者、下层劳动人民,有很多妇女也参加义和团,青少年女子的组织叫“红灯照”,中年妇女入“蓝灯照”,寡妇入“砂锅照”,等等。其中“红灯照”以穿红衣,提红灯为标志,是妇女中的尖兵。理论:义和团也无明确统一的理论,它一般是以各种圣贤神仙之类作为自己的信仰。这是因为义和团运动是在当时极端严重的民族危机下急速兴起,事先缺乏由先进人物进行理论的准备。正如瞿秋白所分析的,它“实在是一种原始的农民暴动”“这种游民阶级,失业的劳动阶级,因为自己,经济地位及生活条件的缘故,不能有明确的政治意识和阶级觉悟。(瞿秋白《义和团运动之意义与”五卅运动之前途》《向导》第128期)。所以,各地义和团群众根据自己从小说、戏剧等方面接触到的各种神仙或被神圣化了的人物,作为自己崇拜、信奉的偶像,借其“神威”来鼓励斗争,解释遇到的一些问题。所谓“以降神召众,号令皆神语。”这些不外是从《西游记》《封神榜》《三国演义》《缘牡丹》《七侠五义》等民间流行的小说、戏剧中借来的“神圣”,作为号令群众的理论武器。在所战的时候,还往往“焚香佩符,念咒降神”,以求神佑,相信可以刀枪不入。无庸讳言,义和团的组织、理论及其某些斗争方式,如笼统的排外,包括把一些地名改为“切洋街”“断洋桥”等等,都有明显的落后性。但是,帝国主义列强的疯狂侵略和掠夺,使广大中国、人民遭受巨大的苦难,对帝国主义充满无比痛恨,无疑是义和团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正如下列口号所说的:“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又如“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兵法艺,都学会,要平鬼子不费难。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萧然。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而当时中国工人阶段尚未以独立姿态登上历史舞台,资产阶级革命还正酝酿中,影响甚微,维新派搞的变法运动则已失败。在民族危亡迫在眉睫的紧急关头,广大农民等下层群众,自发地掀起了这场反帝爱国运动。他们由于长期受统治阶级愚民政策的影响,由于受残酷压迫、剥削而没有文化,因而很自然地会出现这种笼统排外、组织分散和以神道观念作理论等等落后的状况。尽管没有统一的组织,义和团的纪律却十分严明。他们一律遵守法规,以“灭洋人”,杀赃官为目标,不论谁都“不准抢掠爱财,“夜间席地而卧,””出外行动时皆“自备口粮,毫无滋扰”。连清政府的上谕也承认清军漫无纪律,戕虐良民,而义和团则“专持仇教之说,不扰乡里”,以致百姓皆畏兵而支持义和团。斗争的正义性和严明的纪律,使义和团声誉深得人心,很快发展成为燎原之势。口号:随着义和团运动的蓬勃兴起,义和团的口号由其前身义和拳的“反清复明”,相继在各地改为“扶清灭洋”“保清灭洋”等。由“反清”到“扶清”、,客观上反映了这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已极端尖锐和突出,因而以清政府为代表的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相对地暂时处于次要和从属的地位了。从主观上说,首先是由于义和团以神道作为主要的理论武器,这就必然严重地

  6

  限制了自己对斗争的对象、任务等问题的清醒的认识,也必然无法与封建统治阶段划清界线,特别是对于清朝统治集团中那些同样崇奉仙佛鬼怪及神权的顽固派,在思想上就存在互相沟通的基础。其次,由于义和团的笼统排外思想和行动,与清朝统治者中当时的掌权的顽固派仇洋的态度也不无近似之处。虽然他们“仇洋”的原因、出发点或有不同,但这种情况的存在使义和团在从事“灭洋”斗争的时候,不可能不与清朝顽固派发生联系,甚至有可能产生助其摆脱外来势力的影响和干扰的善良愿望。所以,义和团在宣传中,曾提出过“上能保国,下能安民”“除灭鬼子保大清”之,类的口号。义和团在实际行动中,并没有因提出“扶清灭洋”而完全放弃对清朝统治者的斗争。有的义和团仍然不听清廷的指挥。连慈禧太后派去领导义和团的大臣载勋、刚毅,也不敢问。但无论如何,义和团暂时不把清政府作为主要斗争对象,这终究容易使义和团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也给清朝统治者借以欺骗和控制,造成可乘之机。二、义和团在京津地区的发展和斗争义和团一类民间秘密组织早在北京、天津和整个直隶活动。山东义和团兴起之时,邻近地区如直隶南部故城、景州、东光等地的群众,也设坛练拳,民开了反洋教斗争,有所谓义和团“倡始山东,盛于直隶”的说法,1899年在景州一带,义和团动辄可以集众千百,有些州官对当地义和团也奈何不得。1900年春,由山东进入直隶的义和团,与当地团民联络一起,毁铁路,断电线,焚教堂,队伍迅猛发展。“京畿东南各属,一倡百和,从者如归。城市乡镇,遍设神坛,坛旁刀戟林立。(胡思敬”《驴背集》《义和团》第五册,第485页),。有的村庄且改名为“义和庄”月,义和团逐渐分成。5东西两路,向京津前进。东路沿着大运河北上,向天津进发;西路经芦汉铁路涌往北京。东路义和团向天津进发途中,虽然遭受吴桥知县劳乃宣和驻沧州的清军阻击,损失很大,但仍坚持斗争。西路义和团冲破清军的围堵,支持各地群众打击教会反动势力,沿途一面开展斗争,一面发展队伍。在山东义和团向京津进军的推动下,定兴、涿州、新城、涞水、清苑一带,迅速成为义和团活动的中心地区。这时天津附近的静海地区,形成了张德成和曹福田为领袖的两支义和团队伍,有团民两万多人。在保定地区,乡野村庄,无不有坛,到5月底,义和团完全控制了保定城。义和团在直隶境内迅速发展成燎原之势。据目睹者记载:“拳民聚集既众,而新附者尤络绎不绝。”“头裹红巾之辈,触目皆是,致红巾价格为之顿昂。([英]朴笛南姆威尔:”《庚子使馆被围记》上卷,《义和团》第二册,第207页)。中外反动势力对义和团的声势,惶恐不安。帝国主义政府和各国驻华公使,不断警告清政府,要尽快“剿灭”义和团。1900年5月,直隶总督裕禄派副将杨福同率领清军前往涞水镇压。义和团二、三千人预先埋伏在定兴县境内的石亭地区。22日清晨,杨福同带领一队清军路经石亭时,被蜂拥而起的的义和团层层包围。该地沟道纵横,马队无法逞凶,清军

  7

  七十余人被消灭。杨福同见势不妙,企图突围,被团民用长矛连刺受伤,被杀死。27日,义和团数千人又乘胜攻占北京南面重镇涿州。这时,涿州附近的义和团群众已达数万人。裕禄急忙调遣聂士成统率用洋炝、洋炮装备起来的武卫前军,前往镇压。义和团为了阻挡这支清军南下,折毁了从高碑店到琉璃河的一段铁路,烧毁了高碑店、涿州、疏璃河、长亭店、芦沟桥等地的车站、电线杆。不久,又逼近并开始陆续进入北京城。还在1900年初春,北京城里就有少量义和团民在暗中活动。他们张贴匿名揭贴,揭露一些官吏“误国殃民”“趋炎附势”、、残害同胞;号召人们练习义和团神拳,万众一心,赶走侵略者,“保护中原”。从4月下旬开始,北京西南郊的黄村镇等地,逐渐成为义和团民集结的场所,并就近向北京市区渗入。到5月间,从周围地区进入京城内活动的团民,日益增多。6月上旬,北京邻近各县的义和团,头裹红巾,腰扎红带,手执大刀长矛,三五十人一队,不分昼夜地进入北京。守城的清军士兵,受到义和团的影响,同情义和团的斗争,往往不阻拦团民入京,甚至替团民喝道开路。到6月中旬,慈禧太后等眼看一时“剿灭”不了义和团,就改变了对待义和团的策略。同时,义和团轰轰烈烈地在京津活动,势必危及清政府的统治和王公贵族的安全。于是慈禧太后等由一意主“剿”改为主“抚”,即暂时承认义和团的合法地位,以便控制利用。义和团成为“合法”之后,更成群结队地进入北京。北京的居民,包括手工业者,城市贫民,甚至许多清军士兵也纷纷加入义和团。不久,北京全城设坛一千左右。到6月底,在京城内外的义和团民,已达三万人。他们经常三五成群持刀执械,游行街市,高呼“灭洋”的口号,警告媚“洋”的官吏,禁止买卖洋货。他们把“洋油”(煤油)倒掉,把“洋油灯”扔掉,还把前门大栅栏的老德纪西药房放火烧掉。许多商人唯恐遭到惩罚,赶忙换掉店铺的“洋”字招牌,“洋药店”改为“土药店”“洋货店”改为“广货店”,。在北京的外国传教士,各国驻京的使馆人员更成为众矢之的。他们麕集在东交民巷使馆区和西什库教堂,不敢外出,感到一切都颠倒了过来。昔日威风如虎,今天胆小如鼠,甚至自比“笼中之鼠”,日夜担心不知什么时候会遭遇大难,惶惶不可终日。一般平时媚外的人,也被义和团作为“二毛子”“三毛子”,,加以鄙视和处罚。在义和团运动的高涨声中,清政府的整个行政机构几乎处于瘫痪状态。皇室,衙门,王公贵族的住宅都有义和团民入驻,京都城门,交通路口,日夜都有义和团团民盘查可疑的行人。在一段时间里,北京简直成了义和团的天下。天津是华北地区最大的通商口岸,也是帝国主义侵略华北的一大基地。帝国主义在天津旧城东南的紫竹林一带建立了租界,海河西岸有他们的教堂,洋行,银行,码头,工厂,外国传教士,领事,商人和形形色色的冒险家,在这里横行霸道,早已激起天津人民的无比愤怒。1898年,天津义和团就散发揭贴,号召群众投身反帝斗争的行列。“洋人洋人,害死咱们,修了铁路,运走财宝”。当时,中国的老百姓,还只是从自己切身利益中直观地认为教堂,铁路,电线,轮船这类东西,给

  8

  自己带来了无穷苦难。把仇恨都集中倾泻到这些东西上去。1900年4月,天津义和团发出揭贴,勒令教堂的人在一周内全部离开。5月间,天津各处遍贴匿名揭贴,提出要挖铁路,砍电线,毁轮船,打击帝国主义的侵略,把侵略者统统赶出中国去。从山东沿运河北上的义和团,到6月间成群结队地进入天津。张德成、曹福田等著名首领也相继入津。天津义和团很快发展到几万人。他们手持刀枪,高呼口号,游行示威,焚教堂,攻海关,砸监狱,使中外反动势力威风扫地。清朝官吏在街上遇见义和团,坐轿的只得下轿,骑马的只好下马。一天,镇压过义和团的清军提督聂士成,骑马过市,正好迎面有一队义和团百余人走来,他们一见聂士成,立刻举刀上前,吓得聂士成跳下马来,绕路逃窜。在这种形式下,直隶总督裕禄也束手无策,不仅礼遇张德成,曹福田等首领,甚至还把号称“黄连圣母”的红灯照首领林黑儿迎入官署,朝报礼拜。为了对付帝国主义不断发出的出兵镇压的叫嚷,北京和天津的义和团都加紧制造刀枪,练习武艺。在北京前门外打磨厂等处铁匠铺,日夜赶制杀敌的武器;在天津,铁炉遍于街巷,炉火刀光和义和团旺盛的斗志相辉映,整个京津地区充满战斗的气象。其他地区影响义和团运动的情况。1900年春夏间,义和团席卷京、津的消息传出之后,“羽檄一飞,四方响应。”多年来埋藏于中国人民心头的反帝怒义,在各地迅速燃烧起来。短短几个月时间里,义和团运动形成了震撼中外的巨大声势。在东北,多年来沙俄占地筑路,掠夺资源造成了深重的灾难。1898年,盖平,铁岭,昌图,长春,辽阳等地,发生了反对沙俄占地筑路的斗争。次年,黑龙江各族群众为反动沙俄夺取金矿、森林等资源,进行过斗争。山东、直隶义和团运动高涨的消息传来,东北人民群众群起响应。1900年初,营口地区就有义和团公开练拳。3月间,锦州、新民等地的义和团日益发展,很多地方都设有“拳坛”。不久,旅顺口出现了“扶保中华,逐去外洋”的揭贴,同时还警告为侵略者效劳的买办,不得再为洋人“助力”。否则必将受到严惩。6月,盛京(今沈阳)也贴满了痛斥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揭贴,号召人们行动起来,把侵略者驱逐出中国领土。同时,盛京地区的义和团开始拆毁辽阳附近的铁路桥梁,焚烧盛京城内的教堂。捣毁沙俄设立的铁路公司。到7月中旬,奉天境内,北至开原,南至海城,所有俄国铁路桥房均被百姓拆毁,大部分县的教堂,也都被烈火吞没。在吉林、长春的义和团焚毁了城内外的教堂和二道沟俄国火车站。在黑龙江、瑷辉和哈尔滨等地的沙俄侵略者也受到惩罚,义和团联合部分清军,经过几天的激战,打败了侵占哈尔滨的俄国军队。到7月下旬,东北义和团和部分爱国的清军联络一起,逐渐地把反对俄国侵略者的斗争推向了高潮。在山西,义和团以省城太原为中心,积极展开反洋教和帝国主义掠夺资源的斗争。1900年5月,义和团的揭贴已经到处出现。到6月间,义和团结队进入太原城,连巡抚衙门前面也有义和团设坛练拳。6月下旬,太原东夹巷教堂开枪打死集会示威的几名团民,更加激怒了群众,他们立即烧毁

  9

  了教堂。随后斗争迅速波及全省大部分城乡,被焚的教堂有九十多所。已经调任的山西巡抚毓贤,继续实行安抚政策,利用义和团打击山西帝国主义的势力。因此,山西同京、津一样,也成了义和团的天下。在内蒙古地区,各族群众在1891年就掀起过反对教会的武装斗争。1900年6月,内蒙古西部地区出现了义和团的揭贴,而东部地区则开始焚烧教堂,惩办教士。到7—8月间,义和团运动更向整个内蒙古扩展。东至察哈尔西四旗,兴和一带,西至阿拉善旗三盛公地区,北达乌盟四王子旗,南到乌审旗最南端的城川等地。城川等地的天主教堂不仅筑有高厚的土堡围墙,还拥有精良的武器。洋教士有恃无恐,负隅顽抗。义和团发动猛烈的攻击,终于先后打败了他们。作恶多端的南蒙古教区的主教韩默里等人,被义和团捉拿,在托克利受到公审。河南也是义和团运动高涨的地区。河南东部早有大刀会等组织的活动,山东,直隶义和团的反帝揭贴传入河南后,大大鼓舞了当地群众。1900年春夏间,当地义和团就会同大刀会等组织,开展反帝斗争。南阳,确县,周口,汤阴,襄城,林县,方城等数十州县,都发生了不同规模的斗争。一年之内,全省四分之三的教堂都被烧毁。在这些斗争中,南阳勒岗和确山韩庄两次斗争,规模最大。南阳勒岗教堂,是河南天主教的总教堂。其四周用混凝土筑起了围墙,有炮楼,枪垛,俨然象座城堡。主教安西满,在南阳地区操纵官厅,包庇坏人,作恶多端。对此,当地群众早已满怀义愤。7月初,义和团群众手执刀矛,铁耙,棍棒,高喊“扒洋楼,报冤仇”的口号,把勒岗教堂围得水泄不通,没有几天时间,就发展到有几万人参加围攻。南阳城内的商人,也罢市支持这次斗争。从1898年义和团首先在山东兴起,到1900年夏义和团运动已波及长城内外,黄河中下游的广阔地区。下半年,又扩及长江下游,两广、西北和西南的边远地区。延续几十年的反洋教斗争,这时汇成了高峰。在这一斗争形势的鼓舞下,许多省区的会党也纷纷起义。二、清政府的宣战与东南互保;1900年3、4月间,帝国主义列强即以出兵“平乱”胁迫清政府,要清政府严厉镇压义和团。4月6日,英、德、法、美四国驻华公使奉本国政府密令,联合发出通牒,限令清政府两个月内把义和团“剿灭”,否则将派出水陆各军代为“剿平”。5月28日,奥、英、法、德、意、日、俄、美等八国一致决定,以“保护使馆”的名义,调兵进入北京。随即八国的驻华公使把这一决定照会清政府,要求提供运输便利。清政府屈从于帝国主义列强的压力,下令准洋兵护馆。6月初,八国的海军陆战队四百五十余人,陆续从天津抵北京。随后,它们继续向中国增兵,军舰向大沽口集结。八个帝国主义国家狼狈为奸,联合发动了一场侵略中国的战争。从6月10日起,麕集天津租界的八国联军分派二千人,在英国海军上将西摩尔率领下,向北京进犯。京津铁路沿线的义和团及清军董福祥部等,奋起拦截侵略者。京、津之间火车几小时即可到达,但在义和团的阻击下,侵略军费了四天时间,才艰难地行了一半路程。与后方基地断绝音讯的

  10

  西摩尔,眼见水陆两路都无法通过,不得不向天津撤退。天津租界派出二千名援军前往救援,25日才把这支部队接回天津。与此同时,八国联军向大沽炮台发起进犯。6月16日傍晚,俄国中尉巴赫麦季耶夫把最后通牒送交大沽炮台守将罗荣光,限于次日凌晨二时交出炮台,否则即开炝轰夺。罗荣光严正拒绝撤离阵地,并传令各炮台将士备战迎敌。17日凌晨,联军发动猛攻。大沽炮台爱国官兵奋起还击,激战了六个小时,毙伤侵略军一百三十多人,击伤敌舰六艘,终因弹药告匮,又无援兵,炮台陷落。天津失去屏障,侵略军源源登陆。在八国联军大规模入侵面前,清政府统治阶级内部出现了两种对立的主张。以端王载漪,庄王载勋,辅国公载澜,大学士徐桐,协办大学士刚毅等人为一派,他们同列强之间存在一些摩擦。想利用义和团抗击列强,减杀列强咄咄逼人的气焰。载漪的竭力主战,还另有私愤。他的儿子溥隽,于上年底被慈禧太后立为大阿哥(皇储)准备取代光绪皇帝。,但各国住华公使拒绝矛以承认。对此,载漪十分恼恨,所以企图借义和团之力报复。以军机大臣王文韶,卢部尚书立山,兵部尚书徐用仪,吏部侍郎许景澄,内阁学士联元,太常寺卿袁昶,地方督抚李鸿章,张之洞,刘坤一等为另一派,他们认为义和团的排外,导致列强“情急而图自卫”,只要把义和团镇压下去,联军就失出进攻的借口。他们在光绪皇帝的支持下,坚决反对轻下战书和围使馆,尤其反对向列强同时宣战。从6月16日开始的连续几天御前会议上,两派唇枪舌战。展开激烈的论战。会议期间,慈禧太后得到一份伪造的洋人照会。照会的四条内容之一是“勒令太后归政”。列强反对废帝立储,已使慈禧心怀愤恨,又听说要强迫她归政,更是火上加油,当即大喊:“洋人焉敢干预我的大权,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当以灭此朝食。”担心列强用武力强迫她交出权力的恐惧,使这个权欲熏心的独裁者,贸然于6月20日发出宣战诏书,“与其苟且图存,贴羞万古,孰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反对宣战的立山、徐用仪、许景澄、联元、袁昶等人,则以“勾通洋人”“莠言敌政”“语多离间”罪被处死。、、尽管慈嬉太后的宣战诏书慷慨激昂,而且杀了几个大臣;但她完全是从个人权位得失考虑的。因此,不可能真同帝国主义拼斗,而是侥幸地冒险一试。在宣战之后不久,清政府即于6月29日电令驻外使臣,向所在国政府解释:中国“即不自量,亦何至于与各国同时开衅,并何至恃乱民以与各国开衅?”乞求各国体谅,并保证“设法相机自行惩办”义和团。与此同时,清政府一面下令让义和团众作为前驱,去同帝国主义斗争,让清军躲在后面,以遂其借刀杀人之毒计;一面又对义和团大施欺骗手法,下诏称其为“义民”,给北京义和团特发放粳米二万石,银十万两,又派遣载勋、刚毅等,去统率义和团,成立所谓“总团”。在所订“团规”中,规定一切义和团皆得受“总团”领导,凡缴获的武器,俘获的人员,均应交给官方,不得自行处理,官军欺压团民,不得反抗,只可禀告清军统领官处理。凡不遵这些“团规”的就是“假团”,格杀勿论等等。清政府就这样施展两面手法,假借“宣战”,对义和团加以控制,消弱以至屠杀。既然朝廷的“宣战”真相如此,一些地方大臣便也不把朝廷的“宣战”当作正经事。还在“宣

  11

  战”诏书下达以前,东南一些督抚大臣就已在英国策划下,与各帝国主义搞所谓“中外互保”(又称“东南互保”)。1900年6月14日(光绪二十六年五月十八日),英国驻沪代理总领事致电英国政府,认为湖广总督张之洞和两江总督刘坤一,能尽力“维持和平”,建议英国政府即授权驻沪代理总领事,同张、刘具体策划,并命海军支持这一行动。随后,英,德,法等国也参与谋划。在“宣战”诏书下达后,张之洞,刘坤一等人,一面宣布从这天起朝廷下达的命令(当然只指那些不符合他们胃口的命令)为“矫诏”,拒绝执行;一面加紧谈判“中外互保”条约。6月26日,由盛宣怀代表张、刘与驻上海各国领事议订《东南互保章程》等文件,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共同维护社会秩序,阻止义和团运动向南发展。接着,两广总督李鸿章,山东巡抚袁世凯,浙江巡抚刘树棠,闽浙总督许应骙也加入,从而“互保”的范围扩大到两广、两湖、浙江、江苏、福建等省。从表面上看,朝廷向各国“宣战”,地方却同各国“互保”,是十分矛盾的,是地方对朝廷公然的“抗旨”行为;但由于实质上不论朝廷或地方都要镇压义和团,都准备或已经向帝国主义妥协。因此,清廷在接到“东南互保”的奏报后,下诏称地方督抚的这一行动与自己之意“正复相同”,完全同意了“东南互保”的做法。二、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6月20日,慈禧太后下诏宣战时,又下令围攻公使馆。参加围攻的除义和团群众之外,还有武卫后军(甘肃)和主要由八旗子弟组成的武卫中军。义和团群众和甘军虽然武器落后,不谙战术,但勇猛冲杀,一度攻占和焚烧了比、奥、荷、意等国公使馆和华道胜银行。战斗一直持续到8月14日。从6月15日开始的围攻西什库教堂,是北京的另一个战场。一万多名义和团群众和部分清军,把四十多名联军,几十名传教士和逃聚在此的千余名教徒,严密地围困在教堂里。他们制造土火箭,火药罐、挖地道,埋地雷,屡屡猛攻,把教堂钟楼掀翻,正堂顶上的白十字架也被打落在地。天津军民抗击侵略者的斗争,尤为悲壮。八国联军攻陷大沽口,大举进犯天津。天津地区的义和团及一部分爱国的清军,拆毁了通往北京和塘沽的铁路,切断对外的电报通讯,阻击侵略军前进,并团团围困敌军的大本营,紫竹林租界。天津近郊的义和团纷纷进城协同作战,打响了悲壮的天津保卫战。在老龙头火车站一带,曹福田率领数千人发起猛烈进攻,打的侵略军缩头隐颈,处处防守。义和团虽然只有大刀、长矛之类的武器,但他们被爱国思想激发起来的英雄气概是不可轻视的,义和团民毙伤许多敌人,几度占领火车站。在马家口一带,侵略军布下地雷阵,阻止义和团的攻势。“天下第一团”首领张德成牵来几十头牛,在牛尾扎上油絮,点燃后把牛赶入雷区,扫除了地雷阵。大队义和团乘势进攻,直抵紫竹林租界。在这一场民族保卫战中,清军中的爱国官兵与义和团民并肩战斗。马玉昆与曹福田联合进攻火车站,聂士成军从租界西南发起攻击。他们打得都很猛烈,在八里台战斗中,聂士成指挥部队与侵略军连战两小时。聂士成双腿中弹,仍然策马向前,又身中数

  12

  弹,腹破肠出,坚持着指挥军队前进,直至一弹穿胸倒地,为保卫天津流尽了最后一商血。本来,慈禧太后“宣战”只是向要她“归政”的列强示威;她招抚义和团,也只是驱使团民,为她个人的权力之争效命。随着八国联军大举入侵,“归政”的传言未见证实,慈禧太后逐渐力图从“主战”中摆脱出来。在围攻使馆和西什库教堂时,她还下令给被围洋人送去食物以示友好。结果,数万军民围攻使馆五十六天,围攻教堂六十三天,一直未能攻下。在天津,新任帮办北洋大臣宋庆,竞下令军队攻杀义和团,使义和团腹背受敌,进退失据,死伤惨重。7月14日,一万四千多侵略军占领了天津城。侵略军攻陷天津后,成立了帝国主义列强控制的天津都统衙门,对天津实行殖民统治。月4日,8侵略军集结两万多人,沿运河两岸向北京推进。义和团和爱国官兵不断阻击,北仓一战,就毙伤侵略军千余人。但终因义和团武器简陋,组织松散,无法阻止联军的西侵。至8月14日,俄、日两军先破城而入,北京陷落。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和一些王公大臣,仓皇地向西出逃。京城的义和团与部分清军却宁可与敌人拼搏而死,不愿逃跑偷生。在持续三天的巷战中,他们又使敌人付出了伤亡四百多人的代价。京、津陷落后,八国联军仍不断增兵,到9月中旬,已达十万人左右。各国推德国的瓦德西为联军统帅。瓦德西到达北京后,又分兵四出攻掠,东占山海关,南犯保定,北侵张家口,西扰娘子关。联军每到一处,即大肆烧杀抢掠,京、津之间的许多地方变成了瓦砾场。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特许士兵公开抢劫三天。实际上,直到侵略者撤退之时,抢劫从来没有停止过。日军自供,仅从清政府的国库(户部)中,就抢走二百六十三万两银子。一个英国侵略者描写八国联军攻陷天津后的抢掠情况,城门刚一开,联军就出现在城里的各个角落。于是,中国人一点有价值的,便于携带的财物,就换了主人。日军抢光天津盐道衙门库存的几百万两银子后,美国接踵而至,强迫被俘的四十名中国人,挖掘埋在地下的财物,挖了四天,又抢走了几百万两银锭。那些外国传教士,也乘机大发横财,北京的法国大主教樊国梁一次就从户部尚书立山家里抢走价值一百多万两银子的财宝。仅颐和园的东西,侵略者就“括其所有”,用骆驼运往天津,运了好几个月。八国联军的滔天罪行,连瓦德西也无法掩饰,他供认:“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瓦德西拳乱笔记》”。义和团群众的反帝热情被清朝反动统治者所利用,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就这样被帝国主义列强绞杀了。联军进入北京后,在北京划界驻军,设立“北京管理委员会”作为殖民机构。他们组织巡捕处和夜巡队,捕杀团民。并在京城四周搜剿团民,使义和团遭到惨重损失。瓦德西供认“南至正定,北至张家口,东至山海关”无论官衙居民,遭到焚毁,往往全村遭劫,“凡军队行经之地,但见一片凄凉荒废而已。”帝国主义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二、东北军民的抗俄斗争正当京津义和团风起云涌,英勇抗击八国联军侵略时,沙俄便想乘机侵占中国东北三省,企图

  13

  建立所谓“黄俄罗斯省”。1900年6月,作为沙皇政府主要决策人之一的财政大臣维特,同陆军大臣库罗巴特金密谋,商讨是否把满洲也变成俄国的一个省份的问题。库罗巴特金叫嚷,必须利用这个机会,夺取中国的东北三省。6月下旬,俄国驻远东边境的军队就侵入中国珲春县若干地区,并且加紧进行大规模入侵的军事准备。7月6日,沙皇尼古拉二世自任侵略军总司令,库罗巴特金为参谋长,动员了邻近中国的几个军区共十七万七千多人的兵力,组成五个军。从7月9日开始,沙俄侵略军队以保护正在建筑中的东省铁路为幌子,分别从六路大规模入侵中国东北地区。这六路侵略军是:第一军,从伊尔库次克和外贝加尔地区出发,攻海拉尔、呼仑贝尔,越大兴安岭,占齐齐哈尔;第二军,由海兰泡渡黑龙江,攻黑龙江省东北部重镇瑷珲,经墨尔根,趋齐齐哈尔,与第一、三军会合后,南攻长春;第三军从伯力出发,沿松花江经三姓,经哈尔滨;第三军支队,由双城子出发,攻馁芬河、牡丹江,进犯哈尔滨;第四军,从海参威地区出发,犯珲春,宁古塔等地,然后占吉林;第五军,从欧洲经由海道入旅顺,然后北向盖平、营口、辽阳、奉天。此外,另有一支参加八国联军的部分俄军组成,由天津经山海关,攻锦州。沙俄各路侵略军相继出动。到1900年12月中旬,东北三省各主要城镇和交通要道,都被沙俄侵略军占领。沙俄除大量派兵参加八国联军血腥镇压义和团,在京、津一带烧杀掠夺外,还一手制造了在海兰泡和江东六十四屯的两次骇人听闻的大屠杀事件。海兰泡原名孟家屯,位于瑗珲(今爱珲)对岸,是中国人世代居住的村镇。1858年被沙俄侵占后改名为布拉戈维申斯克。但直到十九世纪末,居民中多数仍是中国人。1900年7月16日,全副武装的沙俄军警,把海兰泡的几千名中国居民驱赶到警察局,并洗劫了他们的住宅和所开的商店。次日,在沙俄阿穆尔地区的军事总督和政府头目指挥下,一百多名武装军警,以押送这批中国人回国为名。把他们押往黑龙江边,途中凡摔到或走不动的,都被砍死或枪杀。到了江边,沙俄军警把这批中国居民赶入水流湍急的黑龙江中。这时又有一队俄国骑兵赶到江边,参加这场大屠杀。俄军“各持刀斧东砍西劈。”致使中国居民“伤重者毙岸,伤轻者死江,未受伤者投水溺死。骸骨漂溢,蔽满江津。”游过江来的只有八十多人。在以后的几天里,同样的屠杀,重复进行了三次。随后,居住在伊尔库次克、尼布楚、伯力、海参威、库页岛等地中国居民和华工,都相继遭到同样的血腥杀戮。到1900年秋,世代居住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人,据盛京副都统晋昌的奏折估计,被“枪毙、水淹、火焚不下二十余万。”沙俄侵略者还在7月17日血洗了江东六十四屯。江东六十四屯位于黑龙江岸,以精奇里江口往南到霍尔莫勒津屯的一段土地。这里聚居着两千多户汉、满、达翰尔等族中国居民,共有一万多人,历来属瑗珲副都统管辖。1858年《瑗珲条约》明文规定:“江东六十四屯的中国人在这里”永远居住,仍由中国官员管理,俄国人“不得侵犯”。但从7月17日开始,俄国侵略军几次冲进这块中国领土,大肆砍杀,抢劫财物。在这场洗劫中,六十四屯惨死七千多人,损失财产合三百多万银元。8

  14

  月中旬,俄国侵略者悍然宣布江东六十四屯归俄国管理,不准已经逃离的中国居民重返家园。中国人民祖祖辈辈在江东六十四屯辛勤开垦的肥沃土地,又被沙俄强行霸占了。入侵中国东北各地的沙俄侵略军到处烧杀掳掠,创造了一系列惨案。在瑗珲,沙俄侵略军屠杀了一千五百人,又纵火焚城,火光冲天,数日不熄。这座具有二百多年历史的古城,几天内就成了一片废墟。在哈尔滨,沙俄侵略军见村放火,见人屠杀,城内居民数千人死于屠刀之下,葬身于火海之中。得以逃生者不过几百人。在牛庄,侵略军挥舞马刀在逃难的人群中来回砍杀,直至昏暗的夕阳西下,才丢下几千具尸体回营。据不完全统计,仅入侵瑗珲、珲春等黑龙江、吉林两省重要城镇的沙俄侵略军,屠戮了数万名中国百姓。沙皇政府妄图使中国东北的军事占领合法化,以便最终实现其建立“黄俄罗斯”的迷梦。胁迫清政府盛京将军增祺派出已经革职的道员周冕为代表,到旅顺同俄国代表谈判。11日,强迫周晃在俄方早已准备好的《奉天交地暂且章程》上画押。按照这个“章程”,中国在这个地区的主权全部丧失,奉天名存实亡。这一使中国东北沦为沙俄殖民地的条约传出后,立即遭到中国人民的激烈反对,特别是遭到东北各族人民和爱国官兵的愤怒反抗。1900年冬,东北各地相继组织抗俄武装,每股从几百几千人到几万人不等。1901年初时,抗俄武装总数已达十多万人。他们活跃于丛山密林深处,驰骋于平原大川之间,破坏铁路,伏击沙俄侵略者,夺取敌人的武器,焚烧敌人的火药库,使敌人受到沉重打击。2月,赵起龙等十多支抗俄武装首领联名发布讨俄檄文,愤怒声讨沙俄侵略者扰害中原,占踞东北,茶毒生灵的种种罪行,表示决心“与俄贼决一死战,复我国土,拯我人民。“扫尽根株,用示国威,”而张天讨。”在所有抗俄武装力量中,“忠义军”发展最快,1902年时曾达到二十万人。他们在“御俄冠,复国土”的战斗口号下,出没于从哈尔滨到牡丹江的铁路线上,转战于吉、黑两省交界的广阔原野,先后攻克了通化、海龙、新宾、怀仁、宽甸、凤城、安东等城镇压,收复了吉林南部和奉天北部的大片国土。其它帝国主义国家也因沙俄独占东北妨碍他们的利益,而大为恼火,纷纷出面干涉,接连向清政府提出警告。清政府就派出扬儒为代表与沙俄谈判,要求废除这一条约,归还东北的主权。中国人民,特别东北各族人民的抗俄斗争,使入侵的沙俄侵略者坐卧不安。1901年秋,俄国政府大臣维特供认侵占中国东北的问题,是沙俄在政治上与财政上都会走向破产的沉重负担。1902年4月8日(光绪二十七年三月初一日),由于中国人民英勇反抗斗争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中国的矛盾斗争加剧,沙皇政府被迫同清政府签订《交收三省条约》,规定俄国军队分三期撤离东北。至此,沙俄乘八国联军侵华之机混水摸鱼,妄图独占中国东北全境的计划,遭到破产。七、八国联军战争和《辛丑条约》的订立;1、这次侵略战争的特点:八国联军战争是近代时期外国侵略者对中国发动的最后一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它是一次帝国

  15

  主义瓜分殖民地的战争。比起自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的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它有几点值得注意的地方:(1)它是纠集到的侵略国家最多的、出动侵略军队最多的一次战争。向中国派出侵略军队的是,八个国家(英、德,俄、美、日、法、意、奥),但在战争爆发前,参加公使团,威胁清政府应严厉镇压义和团的国家则多达十一国(加上比利时,西班牙和荷兰)。因此,这十一国一起参加了为结束战争而缔结的不等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都要分沾侵略利益,尽管这些帝国主义国家在世界上其他的角落里也进行过肮脏的分脏战争,甚至相互也有矛盾,但在中国它们采取了与中国人民为敌的共同立场和行动。各国派抵津、京的侵略军,陆续增加。最多时两万人左右。俄、日向中国派兵最极积,日本向中国派来三千多人,而且继续声称他们可以派两万两千多人,俄国派了五千多人,声称可以向中国派一万二千多人。名国派抵大沽口的军舰与日俱增,到6月15日,各国军舰共三十二艘。俄国军舰的吨位始终居首位,英国的军舰吨位仅次天沙俄,数目仅次于日本(有十艘),德国公使被杀后,德皇帝命令从国内调遣军舰五舰迅速放洋赴中国。(2)它是以镇压人民运动为借口的侵略战争。八国侵略军残酷地镇压了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过去的侵略战争,他们是以清政府为对手,但这次以消灭人民为目标(虽然也狠狠地教训清政府不可支持“乱民”,但并不想把它消灭,对它甚至竭力扶持)。过去侵略分子(多数以个人名义)参加过清政府指挥的小规模镇压人民革命活动(如太平天国运动)或大力胁助清军镇压,(对小刀会,捻军),但象这种外国侵略者大规模地亲自出兵,却是前所未有的。这说明帝国主义列强一方面已经蔑视清政府作为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的存在,另一方面他们对于革命人民是势不两立的敌视,所以近代中国人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帝国主义的镇压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从1900年3月到8月,帝国主义者是一步一步加紧对中国进行侵略的。1900年3月,各国外交团警告清政府必须明令禁止义和团活动,否则各国政府将采取必要手段保护外侨生命财产。4月,英、美、德、意、法、俄军舰于大沽口外举行联名示威。5月21日,外交团照会总署,严禁义和团;5月31日,英、法、美、德、日、俄派三百多士兵入北京。6月6日,英水师提督,东亚舰队总司令西摩尔率领侵略者由天津进攻北京。遭到义和团的抗击,又退回天津租界。6月17日攻占大沽口炮台。8月2日,联军自天津向北京进犯。8月14日,八国侵略军入北京。8月15日凌晨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仓皇出逃,10月26日抵西安。)(3)它是帝国主义以瓜分中国为目的而发动的侵略战争。沙俄瓜分中国的舆论甚器尘上,德国也作了充分准备。但是八国侵略者之间矛盾重重,各怀鬼胎,每个国家都想从中国获取它所能得到的最大侵略利益,因之包含着瓜分目的而进行的侵略战争,在战争进行过程中又达成对中国不

  16

  采取瓜分手段的协议,另外,侵略者虽然凭借优势武器把义和团残酷地镇压下去,但是他们也亲身体会到誓死抗击外国侵略的中国人民是很难征服的民族。不得不承认世界上任何国家都很难统治中国,说瓜分中国,“实为下策”。2、《辛丑条约》的订立清政府自1900年7月上旬就重新授命李鸿章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并授以全权与各国协商,庆亲王奕劻会同办理。12月24日(除武装入侵的八国外还有比利时、西班牙和荷兰)联合提出《议和大纲》十二条。逃亡在西安的慈禧太后,见“大纲”并未把自己当作“祸首”惩办,喜出望外,马上表示:“所有十二条大纲,应即照允。”慈禧太后这一系列作为,就是向帝国主义列强表示“悔过”。帝国主义各国终于决定,仍然让她继续维持这个“懦弱”的政府。实际上,议和谈判活动不是在奕劻、李鸿章等与列强代表之间,而是在帝国主义列强之间进行。在“惩凶”、赔款等问题上,他们争吵为时近一年,直到基本上满足了各自利益要求之后,1901年9月7日(光绪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五日)奕劻和李鸿章才代表清政府,与英国、法国、俄国、德国、美国、意大利、奥地利、西班牙、比利时、日本、荷兰十一国的代表,在最后议定书上签字。这一年是农历辛丑年,所以议定书上称为《辛丑条约》。《辛丑条约》正约十二款,附件十九个。主要内容包括:(1)对中国进行严厉的经济制裁。中国向各国赔款白银四亿五千万两,分三十九年付清,加上年息四厘,共达九亿八千二百多万两。此外,还有地方赔款二千万两以上,总数超过十亿两。这项赔款史称为“庚子赔款”。列强按照所谓“损失”多少分脏。沙俄分得最多,有一亿三千多万两。条约规定,清政府以“关余”“盐余”和、“常关税”作为担保,通商口岸五十里以内的常关,归总税务司管辖。从此,清政府的重要税收除田赋以外,几乎全被帝国主义控制。清政府海关和盐务税收机构,成了替帝国主义收款的代办机关。这种以掠夺为内容的经济制裁,留给赔款者的是深重的民族苦痛。为了赔款,每年赔款均分摊给各省,各省又分摊入州县;州县复分摊于各色人等。最后的结果是丁粮加派和旧税愈重、新税愈多,以至“凡肩挑背负,日用寻常饮食之物,莫不有捐”。使得当时中国每一个人都承受了庚子赔款的痛苦。(另一个结果则是抗税的斗争成为民变主要内容之一,在晚清最后十年里,它们促成社会矛盾的进一步激化,为后来“武昌起义”的猛烈一击准备了某种现实的条件。)(2),武力威慑。使清政府完全成了“奴隶的总管”“洋人的朝廷”、。辛丑以前,列强已经割去了中国的一部分土地。但外国合法地驻兵于中国土地,则自辛丑条约始。其结果;一是产生了一个武装化的使馆区,二是中国被迫撤除了大沽口炮台以及从北京到海口之间的军事据点。对于列强来说,驻兵中国的意义,并不在于数量,而是在于权利。在这种权利下,东交民巷的大炮注视和监督着紫禁城,象征着条约制度的权威和中国地位的沦落。从海口到北京不设防表明只要中国不服从,外国的惩罚就朝发夕至。辛丑以后产生的公使团(外交团),成为干涉中国内政的一强力。它代表了列强的集体意志,并因此而左右中国的政局,成为清政府的太上皇。

  17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省,班列六部之首。(3)严刑惩凶,庚子事变后,战胜的强国多次指名索取人头,于是清政府惩办“首祸诸臣”。庚子事变后,肇祸诸臣,除那拉氏之外,有载漪,载勋,荣禄,刚毅,徐桐,启秀,赵舒翘,毓贤,李秉衡,董福祥……等等。那拉氏杀毓贤于兰州,黜董福祥于陕西,赐载勋、英年,赵舒翘自尽,窜载漪、载澜于新疆。因徐桐自缢于城破之时,刚毅病殁于流亡之途,分别给予“追夺原官”,撤消恤典的处罚。只有狡诈的荣禄逃脱。经过打击之后,清政府中的顽固派正式销声匿迹了。最后被认定要判罪的共九十六人,分别被判处死刑,终身监禁,革职抄家,到永不叙用等刑罚;在外国人遇害受辱的城镇,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今后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任何具有反帝性质组织,违者皆斩,清朝地方官吏所属境内如再有所谓“违约行为”,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即行革职,永不叙用。这些人物被惩罚,就其本身而言,他们并不是值得惋惜的人物。但由于列强指名惩处这些人,并通过惩处这些人以儆戒其他人,则是民族的耻辱。近代百年之中,成批成群的高官因外国人的勒逼而“峻法严惩”,这里绝无仅有的一次。(4)心理征服。心理征服的目的是摧毁民族精神。其一,按照条约的规定,中国派亲王载沣,赴德国以谢公使克林德被杀之罪;派亲贵那桐赴日本,以谢书记官杉山彬被杀之罪。并在克林德遇害之处立碑。据说建该碑花去36万两,其壮丽的程度超过了皇宫的牌楼群。但对每个走过这座碑坊的中国人来说,这种壮丽并不是景观,而是沉重的压抑。其二,在“诸国人民被害之各城镇,五年内概不得举行文武各等考试。旧式士类是传统教育制度培养出来的精英人物并因此常常成为反洋教”潮流中的自觉者。停止文武考试五年,显示了熟知中国社会情状的外洋诸国对这部分人的精神压服。因为士人以科举为生计,这种压服以夺其出路而深中痛处,目的是永远禁止中国人民的反抗。看一看,外国有是怎样欺凌中国人的?(也表明旧式的反抗斗争走向终结。)总之,《辛丑条约》的订立,使帝国主义勒索巨额加剧了中国人民贫困和社会经济的衰败。帝国主义侵略军长期驻扎中国的战略要地,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国防安全。设臵特殊性质的使馆区,以武力为后盾的公使团,成了清政府的太上皇,改变清政府外交机构的地位,使之更适应帝国主义向中国勒索,发号施令的需要。禁止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企图摧毁中国人民要求独立自由的民族民主运动,以达到永远奴役中国人民的目的。这一条约还不同于以往的不平等条约。一方面,条约没有规定割让领土,开放口岸条款;另一方面,却进一步设立军事据点和占领区。它表明了这一时期帝国主义列强侵华的新特点,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就被完全确定下来。对于这样一个空前屈辱的条约,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却全盘接受了。1902年2月3日的《泰晤士报》报道西太后接见各国驻京公使的情况,颇为传神:“太后进屋一把抓住康格(美公使)夫人的手,好几分钟没有放开。她浑身颤抖,抽泣哽咽说进攻使馆区是个极大的错误,她后悔莫及”。她在《罪已诏》中竞厚颜无耻地宣称:“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

  18

  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还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完全是愿意做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忠实奴才的表白,正像当时的人说的:“丧心亡耻,一至于斯。”从此,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1901年10月6日,慈禧太后随带行李车三千辆离开西安,回返京城,沿途修路设宫,远近征调,勒索供应。1902年1月7日,回到紫禁城。后来又大修颐和园,日费万金。从此,帝国主义与清政府完全勾结在一起,狼狈为奸,共同奴役中国人民。八,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义和团运动在外国帝国主义列强的残酷的镇压下,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了。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相比,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农民的落后性。它的斗争方式与太平天国不同:首先,它没有共同的领导人;其次,它没有建立政权;第三,有的组织虽然和清军进行过武装斗争,但它没有建立过自己的军队;第四,它只有极简单的宣传口号,没有系统完整的斗争纲领;第五,它信奉宗教所采取的活动形式更原始,更愚昧。宗教信仰在太平军战士中并没有形成愚不可及的宗教狂热,但在义和团运动中每个团众都是虔诚而狂热的宗教信仰者。虽然历史已经向前发展了将近半个世纪,但是中国农民的斗争并没有相应地随着时代的步伐而发展前进,反而出现了许多落后的方面。它说明,农民是不能自觉地总结过去的历史经验的,也不能自觉地积累过去斗争中成功和失败的经验,以取得更大的前进。农民运动必须有先进阶级的领导才能取得胜利(义和团运动的许多落后性都是时代和历史的局限性造成的)义和团运动时期中国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都。已分别登上了政治舞台,他们各自都乘此大好时机,分别地或是通过某些合作,举行了各种政治活动,直至武装起义。以改良派为主所进行的唐才常起义和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派进行的惠州起义都在这个时期发生。但无论是资产阶级改良派或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他们对于农民为主体的爱国反帝的义和团运动都是不支持的,甚至是采取鄙视的反对态度。义和团对于资产阶级的政治活动也不关心,也表示不赞同。在换救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民族危机的斗争中,中国的农民和中国正在形成中的民族资产阶级,两者是互不关联地、孤立地进行斗争。中国的民族运动还得不到先进阶级的领导。义和团最严重的弱点,是对封建主义、清政府统治者缺乏认识。这是近代中国革命力量普遍的弱点,但义和团在这一问题上表现的就格外突出,因此,容易受蒙蔽,易于上当,吃亏。义和团运动从它开始兴起,直到失败,一直受到帝国主义,国内外反动派的大肆攻击。在它刚刚兴起之际,帝国主义各国的资产阶级,就叫嚣,“中国人仇视欧洲文化和文明”“黄种人敌视白,种人”,等等。这些叫器,曾受到列宁的痛斥。列宁在《中国的战争》中指出:“是的,中国人的确憎恶欧洲人,然而他们究竟憎恶哪一种欧洲人呢?并且为什么憎恶呢?中国人并不是憎恶欧洲人民,因为他们之间并无冲突,他们是憎恶欧洲的资本家和唯资本家之命是从的欧洲各国政府。那些到中国来只是为了大发横财的人,那些利用自己所谓文明来进行欺骗、掠夺和镇压的人,那些为了取得贩卖毒害人民的鸦片的权利而同中国人民作战(1856年英法对华的战争)的人,那些用传教的鬼诏

  19

  来掩盖掠夺政策的人,中国人民难道不痛恨他们吗?”这不但是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有力驳斥,也是对义和团运动正义性的充分肯定。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的功绩是不可没灭的。首先,它阻止和打击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义和团运动前夕,狂妄的帝国主义分子大言不惭地宣布,只要有一万名新武装的侵略军,就可以横行中国。他们一再发出瓜分中国的叫嚣。经过义和团运动的打击,连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也认识到:中国人民“含有无限蓬勃生气”,“好斗精神”(即反抗精神)很盛,“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他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他还认为:“中国四万万人,并不象一盘散沙,他们虽有不同信仰,但不会因此而分裂。”毛泽东指出:“中国人民百年以来,不屈不挠,再接再厉的英勇斗争,使得帝国主义至今不能灭亡中国,也永远不能灭亡中国。”阻止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瓜分,就是义和团最大的历史功绩。其次,义和团运动也沉重地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在义和团运动高潮时期,清政府的统治已处于风雨飘摇的地位。它虽然最终与帝国主义一起镇压了义和团,但其所作所为,特别是最后订立空前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使自己的反动性在广大人民中彻底暴露,被革命人民视作是“洋人的朝廷”“奴隶的总管”,。所以,在义和团运动后,清政府已不可能照旧统治下去了。事实教育了义和团,把“保、助、扶”改写成“扫、反、灭清剿洋”,标志着他们开始认识到帝国主义与清政府的“狼狈关系”。尽管这还不是科学的认识,但对比以往,毕竟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第三,义和团与中国近代化的关系中国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要实现现代化。首先要争取独立和民主,义和团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势力这两大实现近代化的障碍,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涨准备了条件。特别要指出的是:义和团运动促进了清末“新政”的出现,从外部看,是帝国主义要求清政府实行“改革”,以适应他们的侵华需要,从内部看,首先是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导致民族危难加深,极大地震动了统治阶级,迫使统治集团转向,不得不进行社会变革,使统治者内部各派矛盾激化,结果是学习西方的洋务派重新得势,增大了实行新政的力量。义和团运动的失败,从而消除了清政府实行改革的最大阻力。清末新政虽然是清王朝的自我挽救,但它的推行却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客观上加速了清王朝的跨台。(关于这个问题,还有一种观点持否定态度,认为义和团对中国近代化没有多少积极的作用,评价不宜太高,因为近代中国有两大潮流,一是反帝爱国潮流,义和团运动在其中谱写了光辉的篇章,二是向西方学习的潮流,义和团运动是违背了这个潮流的。)第四,义和团运动还成为唤起“中国民气”,促进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的催化剂。《义和团有助于中国说》一文写道:“春雷一震,万汇皆苏”“实为中国民气之代表。,”对此,孙中山在回忆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后的状况时说,当时,“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

  20

  道。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吾人足迹所到,凡认识者,几视为毒蛇猛兽,而莫敢与吾人交游也。”但在庚子第二次革命失败之后,“则鲜闻一般人士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恨其事之不成矣,前后相较,差若天渊!”义和团运动后,遭到沉重打击的清政府,由于“威信已扫地无余,而人民之生计以此日蹙(促cu),国势危急,岌岌不可终日。”于是“有志之士,多起救国之思,而革命风潮自此萌矣”。义和团运动的铁拳,不但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严重的削弱了清政府的力量,也给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以巨大鼓舞,增加了他们战胜反动派,“再造新支那”的信心和决心,“义和团尚仅直隶一隅之民,若其国举国一心,则又岂义和团之可比哉!”在迅猛发展的革命浪潮激荡下,清王朝虽然竭尽全力,拼死挣扎,终究难免灭顶之灾,仅仅在义和团运动后几年,就连同统治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一起被推翻。这不能不说是义和团运动的伟大震憾力所造成的!(义和团是以广大农民为主体的群众性反侵略团体,没有统一的组织和领导,缺乏坚强的领导核心,对清政府的反动本质认识不清,他们有保卫家国的热情,也反对列强瓜分中国,但对“中国”“朝延”“大清”等观念相互混同,甚至对清政府抱有天真的幻想,以致被清政府蒙骗利用。、、此外,义和团在坚持反帝斗争的同时盲目排外,他们不加区别的反对所有外国人,以及与洋人洋货有关系的中国人,仇视和破坏一切外来商品、外来思想和外来文化与科学技术。他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但又崇尚落后的宗教迷信,笃信“神灵附体”“画符念咒”“刀枪不入”等荒诞无、、稽的东西。因而在与持有近代武器的侵略者的斗争与搏击中,遭受惨重伤亡,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21

  

  

篇十:义和团运动爆发的意义

  义和团运动的意义[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原因]

  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下,义和团运动遭到失败.义和团运动的失败,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训。那么,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原因有哪些?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

  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原因

  1.当时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帝国主义之间的利益冲突还没有二战时那么尖锐,积弱的中国还没有能力抗衡来自各帝国主义的压力.

  2.虽然中国人民表现出了对帝国主义的痛恨,但是中国人民的思想意识并没有完全觉醒,一切都需要时间发酵.

  3.缺乏思想、信仰与智慧的发泄,最多呈现猛兽般的凶狠,难成大势.

  4.虽然中国人民表现出了对帝国主义的痛恨,但多表现在受压迫最严重的底层人民,不同阶级之间仍存在内部斗争,团结还没有上升到整个民族的层次,只有帝国主义的压迫让各阶级都感觉到危机时,国内各阶级之间才能摒弃原有分歧,团结到一起.

  5.在当时世界大环境下,农民阶级已经不能带表世界的先进生产力,中国的社会体制仍需进一步变革.

  6.经过一代一代革命先驱的不懈努力,直到二战,中国人民才真正掌握了天时、地利、人和.可以说二战使中国人民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灾难,同时也给了中国人民摆脱长久以来帝国主义压迫与剥削的机遇.国外地主主义之间的斗争给了中国争取独立自主的机会.

  义和团运动的意义

  义和团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的历史意义是非常深远的.

  首先,义和团运动表现了中国人民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反侵略的伟大气魄和不甘屈服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顽强的反抗精神,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力量.

  其次,义和团运动也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走狗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再次,义和团运动对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感谢您的阅读!

  

  

篇十一:义和团运动爆发的意义

 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

  义和团运动的开展可谓一波三折,在当时那样纷争的时代背景下,义和团运动犹如一颗耀眼的星划破夜空,唤醒了无数后来人。那么,是什么?下面就由我告诉大家吧!

  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日益剧烈化。自甲午战争后,中国陷入了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境地,各帝国主义加强对中国的政治与经济侵略,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使广阔的中国人民深受其害,成为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此外,也有学者认为义和团的兴起与谣言的煽动或19世纪末华北地区遭受自然灾害有着密切关系义和团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是教案,当时帝国主义列强早已从中国获得了传教的权利,通过数十年的开展,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已具有了一定规模。但是局部传教士或教民依仗列强的支持,在中国横行霸道,拆民房、修教堂、霸占中国平民的财产,甚而干预中国的司法行政,激起中国人民的愤怒。加之在教案的处理过程中一些官员“不管曲直,一味庇教而抑民〞,更引起民众不满,因而自发采取行动对抗教会。各地此起彼伏的反洋教斗争成为义和团运动的前奏。

  根本原因:19世纪末期中国陷入了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境地,各帝国主义加强对中国的政治与经济侵略,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直接原因:清朝末年,中国境内基督教教会与民众的冲突。

  义和团运动的性质第1页/总共3页

  农民反帝爱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

  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即主要原因

  主观原因:“扶清灭洋〞中的“扶清〞使义和团丧失了应有的警觉,盲目的排外

  义和团运动的领导阶级是农民阶级,根本群众是农民和小手工业者,提不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最初,他们是以“反清复明〞为宗旨,屡遭清政府的镇压。在严重的民族危机面前,义和团把斗争的矛头直指帝国主义,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为了躲开义和团运动打击锋芒,被迫采取假宣战,真投降的欺骗手法,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义和团运动,使义和团处于内外夹攻的境地。在国内外敌人的夹击下遭到了失败。

  义和团运动的意义

  ①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

  义和团运动是通过拳民的英勇战斗,在瓜分危机三次缓解的根底上才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这三次瓜分危机的缓解是:1900年6月20日联军?大沽宣言?形成的瓜分危机之第一次缓解;7月3日美国?海约翰通牒?形成的瓜分危机之第二次缓解;10月16日?英德协定?所形成的瓜分危机之第三次缓解。

  ②促进了中国广阔人民群众的觉醒

  第2页/总共3页

  从“扶清灭洋〞到“扫清灭洋〞这个政治口号的变更上,我们看到了义和团运动曾经大大地促进了中国广阔人民群众的觉醒。而它的爆发也促进了其他民众意识的觉醒。

  第3页/总共3页

  

  

篇十二:义和团运动爆发的意义

 【历史知识点】义和团运动的意义和性质

  义和团运动是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农民运动。这一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

  1.义和团运动之后朝廷内守旧顽固派被扫除,它带来这样的结果也影响到了之后发生的戊戌变法。

  2.义和团运动向帝国主义的国家展示了中国人民强大的力量,帝国主义列强企图瓜分中国的野心也被粉碎,义和团运动给了帝国主义沉重的一击,让他们看到了中国人是不好欺负的。

  3.虽然义和团运动的目的是反对帝国主义,但是它其实也削弱了清政府的统治,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清朝的灭亡。

  4.义和团运动即便失败了,但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表明了在帝国主义的侵略下中国人民是不会妥协的,必将与之奋斗到底。

  5.义和团一经爆发就引来了国人关注的目光,它的发生对之后各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给这些运动带来了启示和教训。

  6.义和团运动在抵抗帝国主义的同时也保护了中国千年的文化,让它不被帝国主义摧残,得以继续在中国的历史上发扬光大。

  义和团是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农民运动。这一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义和团运动的性质是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