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佳谦文档网>专题范文 > 优秀范文 >

评课的教学11篇(完整)

时间:2023-09-07 19:10:03 来源:佳谦文档网

评课的教学《电磁铁电磁继电器》是九年级物理第二十章第三节的内容,处于“电与磁”的中间部位,也是在生活中应用丰富的一节。本节课的内容可以分为认识电磁铁,尝试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评课的教学11篇,供大家参考。

评课的教学11篇

评课的教学篇1

《电磁铁电磁继电器》是九年级物理第二十章第三节的内容,处于“电与磁”的中间部位,也是在生活中应用丰富的一节。本节课的内容可以分为认识电磁铁,尝试制作电磁铁,合作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以及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电磁继电器。为了能让学生尽可能的经历一次完整的探究过程,因此,我们将用多媒体对本节课进行学习。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如下:通过概念理解会制作电磁铁;使学生通过小组探究,能说出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一)引课环节

在引课环节我是这样做的:“同学们,这是一个普通的磁铁,现在我将手松开,会有什么现象呢?正如大家所料,它掉了下来,那么现在,我对它施加一点魔法!再来观察:你看到了什么了?为什么会有如此神奇的一幕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它的内部情况。之所以有这样神奇的一幕,是因为有这样一个构造,而这个构造,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电磁铁。”

(二)新课教学

1、小试牛刀,敢于尝试制作电磁铁

“那么什么是电磁铁呢?其实,非常简单,就是在通电螺线管内加入一根铁芯而已!大家想不想制作这样一个神奇的电磁铁呢?请阅读课本“想想议议”环节,开始你们的创造之旅吧!”

接下来,我便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本中电磁铁概念的理解,大

胆进行制作。在学生制作完成之后,我会引导学生:“你能不能用你手中的电磁铁将桌子上的铁钉吸引起来呢?如果可以的话,能不能够吸得的更多一些呢?”针对这两个问题,我会鼓励学生进行各种尝试,尽情体验制作电磁铁的快乐。

体验结束之后,我会展示我所制作的电磁铁:“同学们,这是我制作的电磁铁,你们敢不敢和我的比一比,看谁的更厉害!”通过这个环节,学生会发现:原来不同的电磁铁,它们的磁性强弱是不一样的。

“那么,你们是通过什么现象来区分胜负呢?”设计此问题的意图,是使学生通过观察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多少,来反映磁性的强弱,既渗透了转换法,也为接下来的探究活动做足准备!

2、实验探究,巧破重难点——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此环节过后,我会继续引导:“怎样才能使你手中所制作的电磁铁的磁性变得更强一些呢?”伴随着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课堂便转入了第二个学习目标:使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实验能够说出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这也是本节课的重、难点的集中所在。

针对这一问题,学生们会各抒己见:将线圈多缠绕几圈,使电流变大一些,改变一下铁芯等,甚至有同学会提到改变电磁铁上线圈的粗细以及缠绕得更紧密一些等等。面对学生的各种猜想,我会进行适当的鼓励,从点滴小事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物理的自信心,紧接着,我会将学生的各种猜想进行汇总,和学生一起进行分析:“缠绕的紧或疏,其本质也是改变了它匝数的多少;而线圈越粗,电阻越小,通过的电流也越大,因此本质也是改变了电流的大小。”因此将归纳为:电流大小、匝数多少以及铁芯有无这三个因素。紧接着,学生会继续思考:“当我们所研究的物理量和多个因素有关系时,用什么研究方法呢?”此问题一抛出,经历一年多物理学习的九年级学生会想到他们所熟悉的控制变量法,而接下来继续思考:“既然已经有法可依,具体的方案我们能否共同设计出来呢?”在设计出方案和电路图之后,我便引导学生展开动手探究。

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会走入学生,及时的发现问题,予以引导。在实验接近尾声时,邀请几个小组和大家分享他们的实验数据。“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电磁铁磁性的强弱是否和电流大小、匝数多少以及铁芯有无这些因素有关呢?”伴随着这样一个问题,则鼓励学生自己从实验数据中总结出结论:当电流一定时,匝数越多,电磁铁磁性越强;当匝数一定时,电流越大,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在这一系列探究活动结束之后,引导学生针对永磁体进行对比:“我们之前学习过同样具有磁性的永磁体,现在看来,今天的电磁铁和它相比,有没有一些优点呢?”通过这样一个问题的启迪,同学们会总结出:首先,磁性的有无可以控制;其次,磁性的强弱也是可以控制的!“既然它的优点那么多,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非常广泛的,说一说,都在哪些地方见到过我们的电磁铁呢?”在同学们踊跃发言之后,我会接着引导“看来,电磁铁的应用的确非常广泛,不仅如此,在感应式水龙头,自动转椅,全自动洗衣机,自动售卖机以甚至是磁悬浮列车上都能找到它的身影!有时,它还会出现在钢铁厂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与此同时播放一段电磁起重机的工作课件,“这就是电磁起重机,电磁铁会在哪里呢?”对于这个问题,学生不难做回答,之后便展示它的内部构造并提出疑问:“如何能吸引起更多的废铁呢?”

“同学们,再来看一看这个神奇的装置,我想大家现在都已经知道这个魔术的奥秘了!可是,我的魔法不只如此,还可以让它有更神奇了一面!让我们拭目以待!”在展示结束之后,整个课堂的氛围已经达到一个小高潮,“小小电磁铁的神奇不只是如此,它为我们开启了自动化生活的大门,你们虽然,我们今天学习的是电磁铁最基本的内容,但是,只要你敢想只要你敢做,梦想就有可能实现!”随后,我会播放一段大众悬浮汽车的视频。

(三)小结——自主概括,重温要点

引导学生对比永磁体大胆的去总结出:我们的电磁铁有哪些优点?

(四)布置作业

电磁铁扬声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配套练习

(五)课后记载

评课的教学篇2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改变电池正负极的连接方法或改变线圈缠绕的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2、过程与方法:制作铁钉电磁铁;做研究电磁铁南北极的实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认真细致、合作研究的品质。

教学重点:

制作铁钉电磁铁;改变电池正负极接法或改变线圈缠绕的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教学难点:

控制一定变量,做研究电磁铁南北极的实验,通过分析推理,帮助学生建立“改变电池正负极的连接方法或改变线圈缠绕的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这一科学概念。

教学准备:

1、学生探究:每组1号电池一节,电池盒一只,长约8厘米的退磁铁钉1根,长约100厘米的绝缘导线1根,大头针一盒、指南针一只;实验记录表。

2、教师演示:1号电池一节,电池盒一只,大头针一盒,指南针一只,磁铁一块,长约8厘米退磁的铁钉1根。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图片:上节课学习了(通电导线会产生磁性,通电的线圈会产生更大的磁性。)电会产生磁。

2、现在把线圈绕在铁钉上,你们推测:又会发生什么现象?请说说理由。

二、制作电磁铁

大家有了很多推测,结果究竟会怎样的呢?看来只有我们亲自做一个试试了。 1、绕线圈并测试铁钉电磁铁2、制作时需要哪些材料呢?

学生回答:——导线、铁钉、电池、大头针(用来测试铁钉有没有磁化,会不会把大头针吸起来)课件出示:

(1)用导线在铁钉上缠绕30圈,固定导线两头,以免松开;导线两头留出15厘米左右做引出线。

2接通电流,观察能否吸起大头针;断开电流,观察是否还磁性;反复做两三次。

(2)观察:通电后,会不会像大家所说的产生磁性?我们用钉尖去测试一下!看能否吸起大头针,如果能数数看能吸起几个?不通电又会怎样?课件出示:实验记录表一

温馨提示:因为用的导线短,这个装置很耗电的,不要把它长时间接在电池上。

如果你们第一个活动完成出色,老师还会给大家一张继续探索的提示单,挑战第二轮的活动。

(3)实验并记录

(4)交流:在实验中你有什么发现?

a、通电后我们吸引了()枚大头针,断电后,磁性消失。师:板书通电产生磁性断电磁性消失

引出课题:像铁钉电磁铁这样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 b。发现了铁钉也有南北极。小组汇报南北极。

师小结:通过实验我们不仅明确了电会产生磁力,产生的磁力的大小是不一样的;还发现了电磁铁有南北极。产生磁力大小为什么会不一样?我们下节课来探究。这节课我们主要来研究电磁铁的南北极。

三、电磁铁的南北极

1、观察汇总表,大家又发现了什么?(各组钉尖或钉头指示的南北方向不一样)

2、猜测:可能是什么因素影响了电磁铁的南北极呢?①与电池的正负极接法有关;②与线圈绕线方向有关

5、这些都只是我们的猜测,但真的有关系吗?我们还需要用实验来证明。出示:

示范线圈缠绕方法

6、学生实验探究,并把发现记录在书本P51中。

7、交流并小结:改变电池正负极接法或改变线圈绕线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四、总结:

今天我们主要研究了电磁铁的南北极,下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关于电磁铁的知识。

电磁铁

通电有磁性(有大小)

断电无磁性

有南北极可以改变电池连接方法线圈缠绕方向

评课的教学篇3

——有感于叶澜教授的好课五标准

时下,公开课诸如观摩课、示范课、汇报课等名目繁多,层出不穷,而每次开课后一般都要进行评课。在评课时,教师们大都能畅所欲言。可我发现,评课时教师的意见,往往有不同的观点,甚至有些是截然相反的。争论时双方唇枪舌剑,互不相让,而争议却常常没有结果。屡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大家对一堂课评价标准不一样,即怎样的一堂课才是好课,每个人的尺度都不相同。那么怎样的一堂课才是好课呢?评价一堂课又有什么基本的要求呢?

2005年12月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接受《厦门晚报》记者的专访,她对什么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我觉得这对中学教师很有借鉴意义。叶澜教授认为,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就她倡导的“新基础教育”而言,大致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有意义。叶澜说,在一节课中,学生的学习首先必须是有意义的。初步的意义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进一步是锻炼了他的能力;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再发展一步,是他越来越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她说,这样学习,学生才会学到新东西。学生上课,“进来前和出去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如果没有变化就没有意义。如果课堂一切都很顺利,教师讲的东西学生都知道了,那你何必再上这节课呢?换句话说,有意义的课,它首先应该是一节扎实的课。

二有效率。她认为有效率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面上而言,这节课下来,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是有效的,包括好的、中间的、学习困难的;二是效率的高低。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但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那么这节课就不能算是比较好的课。在这个意义上,一节好课应该是充实的课。整个过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整个课堂的能量很大。

三生成性。叶澜介绍,一节课不应该完全是预先设计好的,在课堂中应有教师和学生情感、智慧、思维和精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相当活跃。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这样的课可称为丰实的课。

四常态性。叶澜说,不少教师受公开课、观摩课的影响太深,一旦开课,容易出现的毛病是准备过度。教师课前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堂上就拿着准备好的东西来表演,再没有新的东西呈现。当然,课前的准备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课堂有它独特的。价值,这个价值就在于它是公共的空间,需要有思维的碰撞及相应的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生成许多新的知识。她倡导的“新基础教育”反对借班上课,为的就是让教师淡化公开课、观摩课的概念。在她看来,公开课、观摩课更应该是“研讨课”。因此,她告诫教师们:“不管是谁坐在你的教室里,哪怕是部长、市长,你都要旁若无人,你是为孩子、为学生上课,不是给听课的人听的,要‘无他人’。”她把这样的课称为平实的课,并强调,这种课是平时都能上的课,而不是有多人帮着准备才能上的课。

五有待完善。她认为,课不能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课造假的可能性最大。只要是真实的就会有缺憾。公开课、观摩课要上得没有一点点问题,这个预设的目标本身就是错误的,这样的预设给教师增加很多心理压力,然后做大量的准备,最后的效果往往是出不了“彩”。她告诉记者,生活中的课本来就是有待完善的,这样的课称之为真实的课。

扎实、充实、平实、真实,说起来好像很容易,真正做起来却很难,但正是在这样的一个追求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提高,心胸才能开阔起来,同时也才能真正享受到“教学作为一个创造过程的全部欢乐和智慧的体验”。

毋庸置疑,在进行教学评价时,机械化、模式化、概念化的评价标准会束缚教学的创新与个性发展。在某种程度上,那些面面俱到而又刻意追求完美的评价标准给教师的教学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不少学校的教研组和众多地方的教研员评课时凭借一张经过量化的评价标准表,一张表若干项,包括教材处理、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思路、课堂结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每一项还可分为若干小项,这项多少分,那项多少分,或以A、B、C划等次,评一节课竟有十几项甚至几十项之多。许多教师为了达到教学表情、语速、板书、时间安排等细节标准而在课堂上忙于应付、疲于奔命,影响了教学内容的展开,使得教师的教学精力牵扯很大。这样的评价标准必然会出现误判的现象,导致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各项得分较高的课不一定是好课,而有些很有特色、效果也不错而且深受学生欢迎的课,可能由于某项指标的缺失而得了低分,这样一堂有意义的课可能就被否定了。

我们一直提倡教无定法,在教学中允许教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自然在评课时也不能用那些死的标准和条条框框去束缚教师的教学个性,不能使教师的备课、上课围绕着过于细化的评价标准这个指挥棒转,这只会导致教师的个性和创造力受到束缚和压制。为了能够得高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生怕哪一个细节遗落了,担心哪个知识点忘记了,因为听课的教师仿佛都在拿着放大镜来听,都想鸡蛋里挑骨头,以在评课时能说说授课者的缺点。笔者曾担任过记录员,有一位语文教师上完《珍珠与泪珠》公开课,被指出的缺点整整记满了三张纸。这些意见固然有针对性和指导性,但同时又有多少是应景之作呢?或者简直可以说有很多是废话,因为如果听了每个人的发言才来备课、上课,根本没办法上公开课。道理很简单,一节课45分钟,能把大家的观点都整合吗?

我们应更多从学生的学习接受和发展方面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而对那些琐碎的标准尽量简化。评价标准宜粗而不宜细。当然评价一堂课也应该有基本的要求,而这基本的要求,我以为叶澜教授的“五条基本要求”是值得借鉴和参考的。

评课的教学篇4

本人在学年度第一学期担任高三一班、高三二十五班两个文科班以及高三二十班一个理科尖子班的英语教学工作,现将工作简单总结如下:

一、爱岗敬业

我深知高三对于每个学生以及每个学生身后的家庭的重要意义,因此在工作中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全身心地投入,分析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积极投入到平时的教书育人活动中。尽管是科任老师,但也经常深入班级,及时与班主任沟通,做学生的益友。与学生的距离缩短了,学生也就乐于学习英语这个学科了。

二、因班施教

除了刚参加工作的几年外,今年是我感到压力的一年,三个班的学生基础不一样,相差还很大,从文科的应届生到文科的辅导生,又到理科的辅导生,跨度很大,如果采取一样的策略,一样的教学步骤,肯定会出现有的班吃的饱,有的班会跟不上的情况。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用大约两周的时间,不断观察、思考,给每一个班的教学正确定位。因班施教,使每个学生的英语成绩在原来的基础上都有很大的提升。

三、注重细节

结果源于过程,细节成就成效,学生的时间非常有限,如果不注意平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解决问题就没有针对性,耗时就会太多。如果想要准确地发现问题所在,就必须留心学生在课堂上的反映和平时作业中所出现的问题。

四、认真备课、批改作业

因为三个班级学生基础不同,备课时就不能仅备内容,还要备学生,注意问题的设置,尽量使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有所收获,作业是学生听课效果和教师授课效果的一种反馈手段。尽管高三的作业没人查,但也坚持常收、常批,用这种方式来督促、激励学生。另外把作业本或卷子作为教师与学生交流的途径。把对学生的鼓励和期待写在作业本上和卷子上,这样这些东西就变得有灵性有感情了。

五、不断学习充电

在平时教学中,越来越感到自己知识的有限,提高的空间还很大,于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充电学习。

领导的关心和自己的勤奋,使我所教的班级英语成绩一直不错,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努力,虚心向同行请教,不断提高自己。做领导放心、学生满意的好教师。

评课的教学篇5

这课的教学分成很清晰的三个环节:一是了解什么是电磁铁,二是了解电磁铁与铁之间的共同之处,主要是吸引铁和有南北极两个性质;三是了解电磁铁的南北极是可以变化的,主要与电池的连接方法与线圈的缠绕方法有关。探究实验中,关键要让学生关注变量和常量的一些注意点,基本上学生还是陶醉在自己的猜测与实验中。

本课“重演”科学史上著名发现电磁现象的过程,让学生“发现”通电导线能使小磁针偏转,从而认识电可以产生磁,增强学生学习活动的探究性、趣味性。本课有两个活动。第一、指导学生做科学家奥斯特做过的实验——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偏转,经历对新现象进行分析、解释的思维过程;第二,做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用线圈代替直导线做电生磁实验,为理解电磁铁原理打下基础也为研究玩具小电动机伏笔。两个实验的安排是为了让实验更具探究性、趣味性,同时孕伏了电流大小、圈数多少对磁力的影响的思想,为后继学习打下基础。

在课堂上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于老师注重的是学生是否获得了科学探究的乐趣,参与科学学习活动是否主动积极,是否持之以恒,是否实事求是,提问是否恰当,设计是否合理,表达是否清晰,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怎么样,动手能力怎么样,同伴之间合作的能力怎么样等等,而不要强调小学生科学探究的结果或水平。

记录实验现象并由此得出一般性结论,固然是一项基本技能和重要的思维训练过程,但要落实也不容易。为体现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帮助他们构建自己的科学概念,以提高广大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基础。所以,本课鼓励他们自主地、创造性地完成自己的实验记录,并以自己喜爱的方式完成由现象到结论的过程。既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又充分给他们以自由发挥的空间,进而可以照顾到每个个体的差异。长此以往,生动的记录、学习的激情、自主学习的成就感都将有助于他们养成记录与分析的好习惯。

新的科学课程标准强调“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心”“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在这节课中,按新课标的要求主要体现了这样几点:

一、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教学内容,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实验教学法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它要求课堂教学从一开始就将学生“动起来”,因此我设计由魔术引人,使学生对电磁铁产生好奇,想知道电磁铁的秘密,充分激发学生探

二、引导学生探究、实验、分析,发现规律。通过教师演示制作电磁铁,让学生初步了解电磁铁的构造,同时也激发起学生参与制作、实验的愿望。通过实验前的“温馨提示”,对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强调学生充分利用观察与对比实验的方法。在实验过程中,我加以巡视和指导,减少实验中出现不必要的失误,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动手去实验、观察、探索,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实验的效果。实验后让学生汇报与交流评价实验结果,使他们敢于提出不同见解,努力分析实验结果,找出实验过程中的问题与错误。从而使学生通过实验、汇报、交流评价等环节学会了制作电磁铁,同时也知道了影响电磁铁的磁力大小的相关因素。

三、反思电磁铁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升华。科学来源于生活,必将回归生活,只有将科学课与生活紧密结合才能体现出科学课的真正价值。通过电磁起重机与电磁吸盘的影音资料,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知道电磁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深化其对电磁铁原理的认识与理解,同时引导学生探索电磁铁的其它用途,提高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的意识与能力。

四、以发现和提出问题作为科学探究的起点。这节课,教师鼓励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并以此作为教学的资源。教学中,还注意了创设问题的情景,让学生意识到他们能提问、可以提问、有权提问。另外,教师还注意了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并让学生通过比较,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五、注重学生科学探究的过程。这一课是通过学生“动手做科学”的方式来进行的。通过“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验证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一次实实在在的科学探究过程,逐步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新的课程标准还要求在科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这一方面也有所体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这几个活动中,培养了学生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尊重他人的意见、乐于合作交流的科学态度。

2.通过科学课的学习,提高了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与能力。

3.在这节课的开始,由于魔术的引人,学生对磁铁产生了好奇,想知道关于磁铁的秘密,于是提出了很多问题。什么都想知道,这是一种积极的科学态度。

评课的教学篇6

六年级数学已经进入了复习阶段,但作为一名第一次接触新教材的我而言,复习课是最难上,也最不喜欢上的,因为都是以前学生学习过的内容,缺少难度和新鲜感,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讲的时候,很难抓住重点,很难抓住题型,总在担心学生这不会那不会。讲的难了,差的学生不会的还是学不会;讲的简单了,好的学生不屑于听;中等水平的学生则似懂非懂,没懂也在装懂;只有极少数学生会在认真听。一知半解的了解怎能将知识掌握好呢?所以可能就需要教师花多点的时间去引起学生注意,上课把学生的注意力抓牢,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1、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主动学习。数学活动是让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也就是让学生从自己的数学经验出发,经过自己的思考,概括或发现有关数学结论的过程。例如教学《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时,我在新授前将设计这样一段情境: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们的身上也有很多有趣的比,如人的胸围的长度与身高之比是1:2,将拳头滚动一周的长度和脚的长度的比是1:1,人脚的长度与身高的比是1:7。当人们了解了这些,又掌握了这种神奇的本领后,去买袜子只需要把它绕圈一周就知道何适不合适了,而侦察员就能根据罪犯脚印的长度推测出身高。你想拥有这种本领吗?这种神奇的本领就是我们这节课所研究的内容,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2、在活动中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鼓励,共同体验成功的快乐。例如在讨论“圆的周长是不是直径”时,有的学生运用直观的“看”、“比”或“量”的方法来判断半圆弧比直径长,而有的学生却运用“两点之间的曲线比线段长”来推理,这是两种不同水平的思维。最后教师可以将学生的思维从具体思维水平又引向抽象逻辑思维水平,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象这样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猜测,在操作中验证,在交流中发现,在阅读中理解,使课堂形成多方的互动,多向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不仅仅是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态度、思想、方法,是一种探究的品质,这对他们后续知识的学习将有较大的影响,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3、恰当的放手自学,给予学生展示的机会。在百分数的写法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展开自学。“想写哪个百分数,就写哪个。”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了起来,自学的效果就格外的明显。这种做法,改变了以往教学中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方式。再如:在教学比的各部分名称时,根据内容简单,便于自学特点,放手让学生自学,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合作者这一教学理念。

评课的教学篇7

一、教学设计的评价

教学设计理念依据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科学课程标准》中: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发展,突出科学探究等基本理念。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探究状态下学习”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整个课堂设计完整、结构紧凑、逻辑严密、前后呼应。整个过程设计较为合理。

二、教学过程的评价

1、注重探究,教学方法多样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和实际授课中营造了浓厚的探究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考和探究活动中。有学生的独立思考,通过不断的探究,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动手实践。让所有的学生都明白了“探究的过程”和“探究的方法”,不仅教给了学生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了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这是这堂课学生最大的收获。

2、学以致用,教学举例贴近生活

实验结束,请学生思考现实生活哪些东西应有了电磁铁的原理。

3、注重情感目标的培养

教学中,通过教师有序的。导、学生积极的参与、体验、合作、讨论与交流,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机的结合。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和科学的学习态度,树立将科学转化为技术服务于人类的意识。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面对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都得到成功的体验,充分体现了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新课标精神。

4、实验指导到位,实验步骤相当清晰。

让学生知道怎么做的同时还了解了为什么这么做。不过如此做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瑕疵,学生只会按照实验步骤去一步一步的做实验,但是为什么做这个实验,学生不会主动去思考。

评课的教学篇8

为了尽快地提高教师素质,听、评课是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听课。

听课是教学干部的本职工作。要提高听课的价值,必须有明确的指导思想,以我所见,听课的指导思想可归纳成:一个中心,两个重点,三个落脚点。即:以考察教师的德、才为中心;以记录教师的教学过程为重点,以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为重点;以研究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为落脚点,以研究教师的教法为落脚点,以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为落脚点。为了实现听课的指导思想,在听课中要运用一听、二看、三检查的方法,即:听教师课上的语言;看教师课上的体态;看教师课上的板书;查教师的备课,查学生的课上活动,查教学环境、氛围。只有这样听课才能了解教师的全貌,只有这样才能了解教学的真情,只有这样教学干部才有真正的发言权。

在听课中,如果没有明确的方向,就会抓不住课堂教学的主要方面——教师;在听课中如果方法不当,就不会获取一线教学的真知,指导就会缺乏针对性。

只有在听课中,有明确的指导思想,才能从本质上达到听课的目的;只有在听课中,方法科学,才能及时发现教师身上的闪光点,才能准确的找到教学中的不足。

二、评课。

评课无论对一个人,还是多数人,都是教研。我认为,既然是研究,首要的是每个人要直言,直言是创设研究氛围的必要条件,如果在评课中一味地“好,好,好”,或是相互重复发言内容,流于形式,那是一种时间上的浪费,不负责任的表现。往往真理是在大家的辩论中产生的,共识是在讨论中产生的。无私才能无畏,敢于直言,是事业发展的需要,是人的一种美德。对一节课说些不同看法,决不是否定他人的劳动,恰恰相反,是尊重他人,关心他人,责任心强的一种表现。我总觉得,术业有专功,教学也有术,教育教学的规律,只有在评课中大家各抒己见,相互切磋,共同探索,才能取得。为了创设研究的气氛,在评课中要努力做到:三个尊重,三个反对,三个提倡。即:尊重教材,反对迷信教材,提倡创新;尊重教参,反对照搬教参,提倡灵活运用;尊重教师,反对吹捧,提倡建立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唯物观。

我认为,教师在台上讲课是在“炼”,课下大家给评课是在“锤”,一个教师成长的过程要经过千锤百炼,千锤百炼出真才实学,千锤百炼能激活学校的教学,千锤百炼是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催化剂”。

总之,以我所见,无论听课还是评课都要牢牢地瞄准教师这个对象,千万不可用埋怨学生智力低去掩盖教师的问题。事实正如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落后的老师,没有落后的学生。因为教师是指导者,是教与学矛盾的主要方面。

我相信,只要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坚持抓好教师素质的提高,听、评课的价值就会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就会稳步提高。

评课的教学篇9

进入高三,学生的压力增大,老师的担子也更重。作为我省实行高中新课程后的高三,认真研究课标、高考,指导学生备战高考,是高三年级教师的主要任务。本学期来,本人认真研究学生,关注学生,研究课标,梳理知识结构,有计划地落实复习任务,顺利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现将本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掌握学生情况

这学期我担任的是高三一个文科班和一个理科班的英语教学工作。文科班的英语基础很差,为此,我主要是要求他们过关基本的词汇,多读课文中的实用句子,同时,坚持进行听力;理科班学生基础层次不齐,但他们有学好英语的上进心,我把握好他们的这一心理,抓好教学的基本环节,他们的成绩略有进步并逐步提升。

二、研究课标、高考,认真制定教学计划

1、认真学习课标及课程教学指导意见,课程标准是落实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能力及高考命卷的依据。

2、认真研究高考。高考命卷的原则是“稳中求新”,因此有必要认真研究年的考纲和考试说明,了解年的高考要求。同时还认真分析了近几年高考英语试卷,尤其是课改省份高考试卷,把握高考英语命题方向,特别是高考新题型,做到心中有数。注意收集高考信息,使高三英语复习不偏离方向,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刀刃上。

3、精选试题,以高考经典题为重心,尽量避免“题海战”。

4、备课组认真制定教学复习计划,统一教学进度、教学要求,资源共享,切实提高复习效率。

三、有的放矢开展复习工作

依据学情,我们的学生迫切需要的是进行基础知识的复习、巩固和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升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本学期的教学重点是“依纲靠本”,注重课本知识复习。认真抓好如下工作:

1、对语法进行系统复习,为学生分析句子打下基础。

新课结束后,对高中阶段的语法进行了系统复习,在复习中,制作了相应课件,精选了练习,为学生在阅读中分析句子结构、写作中写正确句子打下了基础。

2、大量练习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提高。

课本复习是学生能力提高的关键。在复习完语法知识后即对课本知识点认真归纳和总结,通过练习的形式进行学习反馈。主要是以陕西人民出版社的《创新设计》为主,在对词汇和句型进行复习后,再培训学生的阅读能力。

3、坚持不懈抓好听力训练

本期我校征订了一套《高考英语听力训练》,坚持每周三和周五通过早读放给学生听,同时,要求学生记下训练时间和得分并标出做错题的题号,这样,可以促使学生记下自己的训练档案,看到自己的进步。

评课的教学篇10

(1)朱太德的地理课

(2)张海霞的数学课

(3)尹纪暖的政治课

(4)李树果的物理课

根据各学科的授课特点他们也打出了自己教学的特色、亮点

地理课上的活泼,互动而知识集中,小组内学生互动很多,小组与小组之间交流点评,展示很好,突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数学课上的发散思维,一题多解,调动学生勤于思考,学生间相互抽测检查,探究配合的很好。

政治课上的激情,勇于展示,学生思路活泼自由,配合融洽。

物理课上学生学习的方法,解题思路,单位,公式的准确应用,通过实际练习来加深记忆

他们的课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我将借鉴他们的这些成功的做法,放到自己的课上去尝试,去改革,去创新。

评课的教学篇11

一、复习内容:

区别形近字、音近字、多音字,并能用其组词。

二、复习重点:

1、形近字组词。

2、多音字组词。

三、复习难点:“贝”与“见”的区分,“门”与“们”的用法。

四、复习过程:

(一)出示一册词语,读一读,记一记。

识字(一):九月十日三月八日六月一日五月四日三天二人水田)白话文○(大火

土山山山水水上上下下大大小小大小女人牛羊也有也会

课文(一)

开门立正正在上升 长了 大门 乐了 一千 我们

你们 小王 小文 小力 小方 他们 马上 大马 丁丁

长大 白云 个子 回来 工厂 开来 不在 正在 生日

出生 上牙下牙 大牙 太大 太早 早上 出来 出门

日出 开口

识字(二)

木头 木门 木工 禾苗 大米 小米 竹子 门口 人口 出口 目光 耳目 木耳 舌头 关心 小心 开心 开关 森林今天 今日 明天 明白 明日 中午 中心 上午 下午 儿子女儿 它们 小手 石头 头上 朋友 左右 左手 右手 只有

课文(二)

白毛 白天 小红 红色 问好 什么 看见 星星 可是一只羊 自己 宝贝 走来 几个 上衣 小伞 好人 这个 这么这回 灯火 不怕 怕人 可怕 豆角 今年 干什么 打扫 扫地开会 大会 叶子 红叶

(二)形近字组词。

日()土()干()左()门()木()会()

白()王()千()在()问()禾()今()

了()朋()午()云()天()少()九()

子()明()牛()去()大()小()力()

开()贝()关()手()米()目()石()

升()见()天()毛()来()日()右()

(三)同音字组词。

有()木()他()生()一、几、五、力、十、了、门

友()目()它()升()衣、己、午、立、石、乐、们

(四)多音字组词。

只zhǐ()干gān()长cháng()

zhī()gàn()zhǎng()

(五)作业:《语文检测卷》

(六)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