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佳谦文档网>专题范文 > 优秀范文 >

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10篇

时间:2022-11-16 14:00:06 来源:佳谦文档网

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10篇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  2008级音本毕业生毕业论文题目  介绍一些选题经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不会因为选题迷茫!选题就是确定论文写作的题目,一篇论文写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10篇,供大家参考。

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10篇

篇一: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

  2008级音本毕业生毕业论文题目

  介绍一些选题经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不会因为选题迷茫!选题就是确定论文写作的题目,一篇论文写的好坏,能否顺利导师和评审团的审核,选题占很大因素,选题尽量选择自己熟悉的,百度知网等数据库里面有资料可用的题目,虽然无人研究或者相关文献资料比较少的题目容易写出新意,可能会让你的论文被评为“优秀毕业论文",但是写作难度大,面临的挑战也不小。本着保险的原则,可以结合已有的资料在边缘处稍做扩展,从而确定自己的论文题目。有的院校和老师会要求选择新颖的,要有创新,要有自己的研究价值,在这里提醒大家千万别掉坑,因为你要知道,大部分同学也有是以通过毕业为前提,越新颖说明越少人研究,意味着没资料,没数据,没前人经验借鉴,这样的你什么什么资料都看不到,自己去憋,那有的玩了,三天憋两字不是开玩笑的哦。累死累活写的乱七八糟还被老师喷的畅快淋漓。总结:越多人写越好,题目越老越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有文献资料可用才好.另外,选定题目先给老师过目,让老师给个确定答复,是否通过,我遇到过很多学生题目自己随便想一个就写,最后老师不同意题目,白干活了。大家可直接添加小L论文大神微信QQ50459863,直接一对一免费辅导咨询。

  1、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2、浅谈我国新课程理念下(某某)小学音乐教育3、民间音乐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作用4、浅析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5、浅议黔东(某某中小学)农村音乐教育之现状6、让童心在音乐教育中插上幻想的翅膀7、中学课堂之我见

  8、某某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及应对措施9、面向中学实际改革高师音乐教育10、在新课程标准下怎样上好中学音乐欣赏课11、充分利用听觉与动作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在某某学校实习达乐克罗斯“体态律动”音乐教育12、任何孩子都可以培养成为有高度才能的人—-学习铃木教学法的体会13、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重要措施——对美国综合音乐感的认知14、“预知学习模式”与音乐教学改革15、流行音乐走进课堂-—流行音乐在我国基础音乐教育中的影响和作用.16、对新课改后黔东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17、针对儿童音乐教育的几点思考18、浅析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的主动参与19、浅析在新课程标准下中学音乐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20、浅谈初中音乐教学中若干现象的思考21、奥尔夫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及其启示22、对音乐课堂改革的几点思考—-对“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的解读23、浅论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24、中学音乐教学的探索和实践——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强化音乐教学效应25、浅论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26、音乐教育与青少年的发展27、奥尔夫教学法与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28、试论中学音乐课的欣赏教学29、论音乐教育中的唱游教学30、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31、试论中小学强化本土音乐教育的重要性32、黔东农村音乐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思考33、试论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34、关于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几点思考35、黔东地区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36、浅谈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37、浅谈音乐教育对素质教育的影响和作用38、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与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现状39、试论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40、对农村初中音乐教学中若干现象的思考41、民族音乐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作用42、中学生音乐教育与中学生音乐学习心理43、浅谈新课程标准理念下音乐教育的角色转变44、音乐教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45、中学音乐教育与提高我国民族文化素质的关系46、对高中开始音乐课的构思与建议47、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教学改革初探48、从精心设计一堂音乐课谈起49、中学生音乐心理发展浅析50、怎样进行视唱与听音训练——音乐听觉与音乐记忆的培养

  51、傩堂戏的初探52、对印江土家花灯调查研究53、浅议侗族大歌-—民族的瑰宝54、侗族大歌支声复调研究55、对土家族哭嫁歌的调查研究56、从侗族“大歌”看中国多声部民歌57、论小黄村侗族大歌的演唱形式与艺术风格58、黔东南原生态音乐的审美和保护浅析——以侗族大歌为例59、对侗族大歌进入黔东南各级学校音乐课堂的思考60、试论侗族鼓楼大歌的文化61、多声思维训练新思路探索——将侗族大歌引入视唱练耳课堂教学62、民族音乐文化与旅游开发的互动性63、原生态民歌--针对小黄采风的调查研究64、侗族大歌的保护与旅游产业的互动性65、民族音乐文化与学校音乐教育66、浅论民族音乐教育在高师音乐系中的地位及现状67、关于高校民族音乐教育的几点思考68、浅论民族音乐与高校音乐教育研究69、对侗族大歌保护与开发的几点思考70、浅论嵇康的音乐美学思想71、谈学习钢琴中的“练琴”问题72、浅谈幼儿钢琴启蒙教育73、浅谈钢琴即兴伴奏

  74、正确的歌唱方法——意识的能动性研究75、论钢琴演奏中音色与情感的表达76、刍议儿童钢琴学习的兴趣培养77、浅谈声乐学习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78、浅谈儿童钢琴教学79、浅谈学习古筝应注意的问题80、二胡演奏中表现刍议81、浅析钢琴曲《》的演奏风格82、对某某小学声乐教学的思考83、器乐表演中的即兴行为探究——谈“即兴演奏”84、浅谈声乐训练及演唱技巧85、浅论学生钢琴学习兴趣及能力的培养86、手风琴在中小学艺术教育中的作用87、钢琴曲《》的音乐意境及弹奏技巧88、浅论声乐中“字正腔圆”的问题89、关于钢琴演奏技巧的探讨90、民族音乐之瑰宝-—浅议古筝音乐教育91、对提高承认高钢琴教学质量的思考92、关于歌唱中紧张心理的调整93、论声乐演唱中“歌词"与“音乐”的重要性94、浅谈歌唱中的呼吸问题95、浅析民族声乐艺术中的情感表现96、试论声乐艺术中“歌唱技巧”与“情感表现"的关系

  97、浅论丁善德钢琴作品在中国钢琴音乐发展中的地位98、钢琴奏鸣曲的起源于发展99、浅析钢琴即兴伴奏学习策略100、关于业余钢琴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的思考与实践101、浅论儿童钢琴教学中创造性音乐思维的培养102、浅谈合唱指挥中的几点认知103、怎样设计和运用指挥动作104、关于当前我国合唱指挥事业发展的几点思考105、浅论合唱指挥中情感启示的作用及其发挥106、浅论合唱指挥的艺术表现形式107、浅谈音乐欣赏中情感体验的基本要求108、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之我见109、怎样进行视唱与听音训练—-音乐听觉与音乐记忆的培养110、将民族多声音乐融入视唱练耳教学111、浅论黄自对中国音乐史研究的贡献112、浅论刘天华与二胡艺术113、美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中学音乐教师基本修养浅议114、在美学实践中理解美-—毕业实习中美育教育的体会

  

  

篇二: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作者:崔晓玉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年第02期

  【摘要】音乐是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之一,作为一门艺术类课程,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和审美水平的提升发挥重要的作用。人格的培养、艺术的熏陶及审美能力的提升是以学生情感能力的开发和培养为依托的,本文通过阐述情感培养对中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性,探究如何才能在音乐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情感培养。

  【关键词】音乐教学;中小学;情感培养

  1.情感培养对中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性

  当前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越来越重视情感培养在音乐教学中的发挥作用,情感培养对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什么是“艺术美”和怎样判断“艺术美”。前者从音乐本质出发,探究音乐艺术的真谛;后者从学生的角度解读“艺术美”,进而实现人格的塑造。

  1.1情感表达是音乐审美艺术的中心

  在所有的艺术学科中,包括舞蹈、戏剧、影视、美术在内,其表现形式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音乐在表达上不擅长叙事和讲述,也不能表现的形象化和具体化,其主要侧重情感的表达。从音乐的审美角度出发,情感的参与性是音乐表演者和音乐听众双方都必须具备的关键性因素,音乐巨人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民间音乐家华彦钧的《二泉映月》等名曲,都是音乐家情感的艺术表达。音乐作品的艺术之美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凭借音乐本身的情感因素进行传达的。当今的中小学音乐教学中,通过对一系列音乐作品进行鉴赏和解析,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通过提升这种能力实现学生人格的培养和艺术的熏陶。

  1.2情感培养是人格塑造的重要方式

  中小学音乐教育侧重学生感情和情感上的教育,我国教育方针始终提倡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面的发展,对于中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思想道德素质至关重要。对学生的艺术培养和思想道德教育应该放在第一位,科学文化专业知识其次,但我国的发展现状则与之相反。情感培养的过程也是提升情商的过程,情商对人才培养的价值在于,它是控制人际关系的中心,也是处理生活及工作关系的重要支点,情商低的人即使“满腹经纶、才高八斗”也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培养情商的最佳方法就是培养人对“情感因素”的感知能力和判断能力,这种方式通过具体的知识学习是无法实现的,音乐教学对学生情感的培养有别于其他艺术形式。中小学音乐课本教材中很多歌曲都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情感和文化艺术的内涵,这样多样化的音乐艺术形式,一旦激发出其功能的特殊性,必然会对中小学生的发展产生影响,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情感认知能力,为今后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树立正确、科学的理性认识。

  2.如何才能在音乐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情感培养

  中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的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两方面,即音乐鉴赏和音乐实践。音乐鉴赏课是通过对音乐作品进行解析和讲解,引导学生感知音乐艺术的魅力和情感的着力点;音乐实践课程主要通过音乐教唱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勇敢尝试音乐艺术的表达。

  2.1加强学生理性层面的技术练习

  中小学音乐教学环节要加强学生理性层面的技术练习,通过对节奏、音调、和声、力度、速度、曲式、音色等要素的指导性练习,实现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演绎。由于每个学生的音乐资质和音乐水平都不同,技术练习并不是单纯的以提升音乐能力为主体。系统的音乐训练会均衡学生左右脑的发展,进而提升学生音乐学习能力和音乐感知能力,这样的过程,是由思维训练和情感培养互相结合完成的。

  音乐实践课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即兴练习在整个音乐训练过程中占有重要的比例,在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如音乐游戏、表演竞赛、接唱对唱等活动,这类即兴活动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团体协作意识,又能加强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与此同时,音乐的情感魅力会随着教学活动的开展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使他们真正的感受音乐的乐趣和艺术价值。音乐实践课程教学中的即兴表演是学生个人情感的充分表达,作为自发性的一种活动,更能刺激学生的创新意识,建立创造性、趣味性、新颖性的即兴音乐实践课堂,不管在音乐节奏上还是音乐旋律上的即兴表演都能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产生影响。

  2.2加强学生感性层面对音乐的感知

  音乐情感的表达从学生个人角度出发,与其自身的乐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乐感”后天的引导和启发要远超于先天因素,所以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要实现音乐情感的表达,必须提升和熏陶学生的乐感,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科学、合理的音乐鉴赏课引导和启发学生的乐感。在音乐鉴赏环节中,以多姿多彩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到音乐艺术的魅力中,一方面让学生自己感受音乐本身的魅力及乐趣,另一方面由教师引导和讲解音乐的艺术价值,增强学生对音乐的认知能力,通过全面、系统的分析,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影响他们对音乐情感的认同。

  在物质生活条件越来越充足的环境下,音乐教学的关注度也逐渐提高,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育工作者只关注学生智力的发展,而忽视可学生情感的培养。以音乐课堂教学为主的艺术教育在中小学教学体系中扛起了素质教育的大旗,通过不断提升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实现学生人格魅力的塑造和完善。

  3.结束语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总而言之,中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亟需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是将“情感培养”发挥的重要作用落实到音乐教学中,用音乐的魅力和乐趣熏陶学生的情感世界,进而培养一批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人格健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枫.启发激趣放飞想象——浅谈小学音乐想象力培养.《小学科学(教师版)》,2012年11期

  [2]陆晓玲.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实效性.《基础教育研究》,2012年13期

  [3]钱丽洁.试析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成功(教育版)》,2012年22期

  [4]丛奚莹馨.试论小学音乐趣味教学.学科教学(音乐).辽宁师范大学,2011(学位年度)

  

篇三: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

  一歌唱教学中的情感体现我觉得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歌唱教学是主体参与的音乐实践活动是音乐教学中最有效的手段在歌曲演唱中小学生以积极主动的状态进入情感体验演唱歌曲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想象力更重要的是体味音乐文化的美感和真谛使学生的心灵在优美崇高的音乐中得到整体素质的提高

  浅谈情感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重要性

  摘要:音乐作为人类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一门具有强烈的情绪感染力的艺术,艺术教育的本质特征是情感教育,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音乐教育的核心就是情感教育”。通过音乐学习,不但可以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而且可以丰富人的情感。健康的情感,是实现师生感情沟通的重要手段。情感教学在音乐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音乐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中实施情感教育,更有助于提高小学生参加音乐活动的兴趣,增强音乐意识,陶冶人的情操。关键词:音乐情感表现力

  音乐是表达情感的艺术,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就是一个个小精灵,他们组合成不同旋律的乐曲,将欢乐带给大家。音乐教学是以“情”感人,从而达到教育目的的过程,更是情感的教学。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音乐中的投入、想象、联想、思考的范围是广阔的,是不可造型的艺术,并在瞬间或长期都可以有着不同层次的情感。音乐本身来源于生活,使情感能得到充分的表现,在此基础上得以提炼和升华,情感也随之加重。音乐艺术是综合的艺术,它所包容的内容万千,是其它任何艺术不可替代的,所以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音乐有着丰富的情感,人类的情感是最丰富的,二者不谋而合,因此,可以通过音乐教学中情感的体验使学生更广、更深、更自然地接受音乐艺术的教育和培养。一、歌唱教学中的情感体现我觉得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歌唱教学是主体参与的音乐实践活动,是音乐教学中最有效的手段,在歌曲演唱中,小学生以积极主动的状态进入情感体验,演唱歌曲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想象力,更重要的

  是体味音乐文化的美感和真谛,使学生的心灵在优美崇高的音乐中得到整体素质的提高。小学生他们的生长发育较快,学习活动领域逐渐扩展,自我意识增强,这些因素使他们的情感活动领域逐渐深化。由于小学生对历史社会的知识面的狭窄,在教学中,我经常对学生讲解歌曲作者的生平、时代背景、创作特点、风格流派以至于有关地区的风格民情,让学生有所了解,增强小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任何动人的歌声都是需要演唱者平时生活和艺术积累在内心融化后的产物,有了深厚的艺术积累,才可能深入领会歌曲的内容和美的价值,从而产生对作品的兴趣和认识,引起感情的激动和表演创造的热情,使学生们在演唱歌曲时得到生动感人的体现。我在教学中总结出朝气蓬勃、抒情优美、欢快活泼的音乐,对学生的情感培养会产生良好的积极的作用。反之,萎靡、哀痛的音乐,对学生的情感培养会起消极的作用。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有选择性,并做好学生音乐实践活动的引导工作。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来考虑教学内容,使学生的情感与音乐的发展产生良好的共鸣。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讲,不应该把不健康的不适合的歌曲带进课堂。二、教师如何发掘音乐中的情感因素情感是感知音乐的基础,要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应在教学中充分发掘音乐形象中的情感因素,我觉得课前的教学预设非常重要,根据课题的课型以及所制定的情感目标,教师对教学活动要有多种手段的教学预设,这样才能灵活应对各种变化。而能否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关系到歌曲教学的成败。兴趣如何激发,最关键的是激发的“点”要准,也就是要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爱好、生活经验等方面去考虑。我在教学时,会根据教材内容特点,运用声、画、语言、动作、及各类教

  具,创造出与题材密切相关的意境、气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及深刻的感官体验,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体验歌曲的情感。在进行歌曲教学时,我会结合动态画面,给学生以美的、身临其境的感受,这样让学生一下子就有了学习歌曲的愿望,教学效果就会非常显著。要提高学生的情感表现力,我觉得教师首先应有良好的情绪状态,只有教师先动了情,才能感染给学生,使学生实实在在的体验情感,并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去实现。应当多给学生锻炼自己的机会,多多给予鼓励和肯定,树立学生们的自信心。情感教学如何更好的渗透在音乐教学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切以消除紧张感。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一种轻松的、无意识的状态中进入到学习当中,也可以拉近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亲切与活泼,达成一种视觉和感觉上的情感认同。这样一开始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学生会在课堂中呈现出一种主动性,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多和学生沟通和情感交流。在学习过程中利用情感教学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和学习潜能。音乐是人类文化宝库中光华灿烂的瑰宝,是心情的艺术,音乐教学应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为着眼点,制定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能力。情感教学的运用是音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全身心的投入每一堂课,将炽热的爱心化成感人的情愫,浸透到音乐教学的每个环节之中,使小学生在充满情感的氛围中学习知识,陶冶情操,提高素质,全面发展。只有利用情感教学才可以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才能使课堂生趣盎然,情感是音乐的灵魂,音乐的世界奇妙无比,每一部作品都是用声音编织出来的艺术。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尽情地领略美、创造美!

  

  

篇四: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

  浅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小学生共情能力的培养

  摘要】音乐是承载丰富情感的艺术,以特有旋律表达音乐情感内涵,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小学阶段学生在音乐课堂学习中情感体验方式多样,通过绘画等形式表达自身情感体验,现阶段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重视理论技巧灌输,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淡化对学生共情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情感体验薄弱。固然,小学音乐欣赏课中对学生共情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小学音乐欣赏课中培养学生共情能力的价值问题,探讨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增强学生情感体验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共情能力一、小学音乐教学中共情能力培养的意义音乐是由灵感积聚形成的情感交流,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以审美为核心理念,弘扬音乐文化传统、彰显音乐课程培养学生美好情操的功能。小学音乐教育核心理念从基本音乐知识技能转移到审美情感体验。如何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是有意义的研究课题。由于低年龄段学生好奇特点,孩子们走进音乐教室处于兴奋活跃状态,教师在课堂上通常选用言语束缚孩子的天性维持课堂纪律,导致学生受到约束不能放松学习,无法体验音乐的美好情感。在音乐欣赏及表演课中,情感体验应成为小学音乐教学贯彻的理念,使学生自主参与音乐活动,达到培养学生共情能力的目的。二、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情感体验的重要性音乐欣赏是个体获取情感体验的过程,是感受者对音乐内涵体验的过程,是欣赏者情感与音乐共同点心灵碰撞产生共鸣,小学阶段儿童情感体验价值分析,对充实目前儿童情感体验研究文献具有重要理论意义。随着音乐教育发展,全面提升素质教育精神,让学生自然参与音乐十年中,教学要体现音乐核心审美体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建立良好的音乐人文学习氛围。共情能力贯穿音乐教育中,蕴含于新课标价值中,通过探究教学中更好的进行共情能力培养,使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更好的开发学生的音乐智能达到新课标的目的【1】。小学阶段中情感体验不仅局限于音乐欣赏,贯穿于表演不同类型音乐教学中,通过小学音乐欣赏课堂观察了解目的小学生情感体验状况,分析学生共情能力培养现状,可以更好的为开展音乐课堂教学提供建议,有助于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为解决设实践问题提供思路。音乐具有情感性,情感的培养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目标,音乐教学中共情能力培养具有生命意义,音乐欣赏教学中,体验者个人情感体验必然存在,音乐活动核心是情感发展,音乐教育是审美情感教育,小学音乐欣赏课中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二、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学生共情能力的培养音乐唤起人们内心深处情感,音乐源于生活自然依附的情感,音乐是艺术形式中独特的存在,其蕴含表达的情感无法用语言表达,音乐情感表达更加直接深刻。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要素与审美体验存在对应关系,恰当的选择乐曲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欣赏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是实现审美教育的最佳载体,是健全学生人格的有效途径。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以律动为中心加强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情境创设教学核心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在音乐情境中体验情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运用可模拟情境事物让学生

  建立学习乐趣,引导学生理解音乐教学法。小学生对看到的事物感到新奇,对某件事产生兴趣后才会投入情感。但小学生往往不愿被迫作不喜欢的事情,音乐欣赏课教学应采取正确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音乐课教学中要通过生动的教学语言建立学生的音乐兴趣,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以多媒体方式引入课堂教学通过音视频方式结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声音感知,如在三年级教材第四课《森林的歌声》教学中,由于欣赏乐曲较长,旋律主题变化多,学生听完一遍印象不深刻,要抓住乐曲开始时动物叫声切入课堂,学生通过乐曲感受森林动物聚集的活跃径向。教师让学生猜猜听到哪些动物的声音,学生表现很大的热情,创设热闹的森林景象后调动学生的想象思维,讨论听到过哪些动物的声音。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体验,真切感受自然的和谐气象,对自燃美好景象充满向往,提升情感体验。

  音乐情感体验离不开认知的参与,小学阶段学生形象思维占据主导地位,音乐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通过教师示范图画以符号代替音响,将抽象变为具体,加深学生对音乐的认知。小学教学中图谱运用主要依据音乐结构做好准备图示,由于音乐作品多含有主题再现结构,通过旋律图谱可以了解音乐结构。从乐曲情绪入手采用画画的方式,如在学唱歌曲《柳树姑娘》时,根据连贯音乐语句画出柳枝,应用活泼跳跃情绪演唱画出柳枝的嫩芽,使学生通过图画感受春天气息[2]。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互动式教学成为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方式。音乐课堂提倡师生互动,课堂上创造良好的师生互动气氛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良好的师生互动为集体互动创设条件。师生参与互动才能发挥教学的作用。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增加与学生互动的机会,如提问式教学师生双向交流,加深师生间的友好关系,创设师生参与互动机会,使学生沉浸在音乐的世界中。如在三年级上册集体舞课程《摆手舞》可以融入双向互动教学,摆手舞从日常劳动中获取灵感,通过教学使学生对民族舞蹈有初步的认识,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在互动中感受民族音乐文化特性。

  四、结语人之有情是为人类第一大特点,以身体及情感为基础的教育,身体感受世界转化为个体内心的体验,意味着美育的奠基性。音乐教育是美育实行最佳途径,音乐教育离不开情感奠基,音乐体验是自身情感与音乐产生碰撞的过程,通过音乐感受理解唤醒身体自由,引起学生情感共鸣,为个体发展奠定和谐的心灵。音乐教学中应尊重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是音乐教育目的价值得到实现的关键。参考文献[1]许梦薇.情美合一:基于情感体验的小学音乐教学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2]谢琼.关于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实践与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5.

  

篇五: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

  试论小学音乐教学中怎样培养小学生音

  乐素养

  摘要:随着当今社会发展,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已不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步伐。社会需要更多身心健康、爱好广泛、品学兼优的人才。因此,近年来,中国也开始进行深刻的教育改革。新课程改革提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再提倡传统的应试教育。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学方法以往过于传统,教师讲解和学生记忆,显然不能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还必须改变教学方法,不断尝试教学创新。

  关键词:小学生音乐素养教学实践

  引言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学生发展的现状,素质教育逐渐成为主体基地,音乐课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这一阶段,大多数小学音乐课主要教授唱歌。他们认为音乐课应该是一门歌唱学习课程,但他们很少花时间去听和欣赏音乐的质量好坏,或者偶尔在课后休息时听几首音乐。然而,当学生的注意力不能高度集中时,多听音乐是无用的,也没有效果。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关键不是教学生唱歌,而是教学生学会倾听,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当前小学音乐教学的状况

  1、教学观念陈旧

  受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一些教师在当前小学教学过程中没有意识到音乐素养培养的重要性,仍然沿用传统的教育方法。因此,他们不重视小学音乐素养的培养,教学生唱歌,却不教学生欣赏歌曲。即使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音乐素

  养的重要性也发生了变化,但由于自身教育观念的局限,在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不能达到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摒弃旧的教育方法,改革新的教育方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2、教师自我修养的提高

  教师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所在,教师教育水平和行为将影响学生的成长。音乐教师不仅要做好教学工作,而且要在教学过程内外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知识和教学水平,还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提高自身水平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专业技能培训,主动学习音乐专业的相关知识,也可以参加各种音乐活动,参加专业等级考试,继续学习不断的去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同时,教师还必须充分了解小学生的一些心理特点,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出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3、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在小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如果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即使教师水平很高,课堂内容精彩,也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教师应能够了解学生年龄的一些基本特征。例如,小学生喜欢玩游戏,所以在课堂上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游戏的精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根据教育内容为学生设计一些合理的游戏,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游戏的趣味性、参与性和情境性,准确把握游戏的教育功能,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视唱练耳和听力训练可以添加到游戏中,游戏教学不仅能保持游戏的兴趣,还能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到相应的知识,使学生对该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达到兴趣引导学习的效果。

  二、培养小学生音乐素养的方法

  1、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天生活泼,喜欢有趣的东西,由于好奇心强,他们会有模仿和表演针对奇怪事物的强烈欲望。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本阶段学

  生的特点,选择适合本阶段学生特点的音乐。例如,他们可以选择一些轻快活泼的音乐,然后借助多媒体教学展示与音乐相关的场景,让学生在听到音乐的同时,通过相应的音乐场景感受音乐所教授的情景内容。

  例如,通过进行蒙古小夜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收集有关蒙古草原生活条件的电影和电视资料,让学生能够充分的提问:草原上的人们如何度过一天?这样,就很容易让学生进入音乐情境中,对音乐的含义有更深的理解。听完蒙古小夜曲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讲述音乐中主要的故事是什么,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故事。学生们讲述完后,可以再听一遍歌曲。此时,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将比第一次有更高层次的提升。

  2、积极组织各项音乐活动

  音乐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在学习小学课程时选择权很少。因此,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源泉。在这个阶段,学生无法抗拒游戏的魅力。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的教学方法进行音乐课的教学。例如,当学习歌曲《小螺号》时,歌曲的节奏是欢快的,旋律是生动的。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必须调动音乐学习的氛围,引导全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学习中。除游戏教学外,课堂还必须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音乐活动,如音乐表演、音乐技术知识竞赛、歌唱比赛等。以丰富的音乐课堂教学形式,去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3、应用师生交流的方式

  对于小学音乐教师来说,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需要学生多与学生交流,缩短与学生的距离,以激发学生的音乐情感,加深对音乐艺术充分的理解和认知。在音乐素养教育整体中,学生占有重要地位,他们才是主要的对象。学生有向老师表达真实情感的需求,然而,教师在教学中往往起着主导作用,并没有给学生带来更紧密的感情连接。教师必须为学生创造相互交流的机会,课堂中不仅可以用音乐进行交流,还可以谈论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以及学生对未来的想法。当学生感到想要亲近老师、信任老师时,他们才会去积极配合老师的音乐教学课程。

  结束语: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应该引起所有小学音乐教师的重视。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教育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和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小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小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需要教师不断探索自身的专业水平、升华教学能力和自我修养。同时,小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和兴趣,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有很多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当地的教学条件,通过游戏、多媒体和材料介绍不断开拓和创新。

  参考文献:

  [1]廖润莲.小学低年级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

  [2]寇松.小学音乐教育中的趣味教学浅析[J].北方音乐,2020.

  [3]杨玮.小学音乐课堂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

  

  

篇六: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

  摘要:小学音乐教学的开展能有效提升小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音乐教师也越来越重视小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促使学生在掌握音乐知识的基础上,体会更高的境界。本文对小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有效的培养途径。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核心素养;途径

  音乐课程是培养小学生音乐素养的有效途径。同时也培养了小学生的音乐审美和情感表达能力。小学阶段的音乐课程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音乐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这样才能真正发挥音乐课的作用。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的教学重点是对书面知识进行传授,这样就无法满足学生综合发展的需求。就目前看,大多数音乐教师对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还不是很重视,在音乐教学中,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根据新课标内容,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才是至关重要的。

  二、小学音乐教学的现存问题

  1.忽视音乐技能性教学

  从我国小学音乐课堂的现状来看,由于小学音乐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其在组织音乐教学活动时始终占据着课堂的主动地位,学生的课堂地位则相应受到了影响。例如:在音乐的常态课教学过程中,均以填鸭式的教育模式为主,音乐教师留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很少,即便是后续的演唱环节,也多是由教师带领着学生整体模唱,然后一句一句学唱,从而导致小学音乐课堂形成了一套固定化的模式和流程,这显然有违了音乐教学的初衷与基础目标。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多数学生反馈对于音乐教学的兴趣较弱,除个别爱好音乐的学生之外,多数学生

  在课堂上存在着缺乏主动性的情况,最终导致小学音乐教学无法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2.教学针对性不足

  教学笼统化、缺乏个性化与针对性也是小学音乐教学的一大现状。从实际课堂来看,小学音乐课容易出现两种极端现象,一种是老师过于强调对于音乐的欣赏和理论知识的讲解,这与传统课堂模式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由于学生自身的年龄较小,对于音乐作品的价值缺少客观认识,课堂注意力很难持续保持;一种是过于追求音乐演唱,整节课的大部分时间都用于学习音乐,留给学生欣赏音乐、感悟音乐的时间有限,学生往往是系统的、机械性的学习,其自身对于音乐作品的印象并不深刻。

  3.缺乏兴趣培养机制

  在多数小学音乐教师的学习理念当中,学生对于音乐艺术的兴趣可以通过持续、长期性的熏陶培养。而音乐课堂无论是听、唱还是讲,都与音乐艺术密切相关,故无需额外培养学生对于音乐艺术的兴趣,学生久而久之自然会对音乐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在实际当中,这种想法显然偏离了客观事实,但多数小学音乐教师并未认识到这一点,不仅依然采取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且忽略了针对学生的兴趣培养。而在对音乐缺乏兴趣的基础上,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自然也无法提高。

  三、培养小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1.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在培养小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同时,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小学生还处于孩童阶段,上课时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这就要求音乐教师要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适量的增添音乐小游戏,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其中。这样的教学课堂内容更加充实,对于学生来说课程也更加有趣,不同于以往那样乏味。例如,在学习《夏夜》这首歌曲的时候,教师通过节奏谜语,让学生有节奏的说,解决了歌词难点,接着挑战节奏谜语的难度,在游戏中轻松解决了前八分休止符的难点,还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投入到歌曲中去。

  2.理论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上课的模式都是采用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方式进行学习的。这种情况下,学生多半学习到的都是一些实际的理论知识。由于教师没有合理的设计教学,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创新,从而影响了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提升。为此,教师应该改变以前的传统教学模式,用多样化的手段激发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音乐课程的魅力。例如,在欣赏《春节序曲》时,教师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理解、感受、表现乐曲,让学生敲击自制鼓,用不同的声势律动表现,感受乐曲的热烈气氛。

  3.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想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必须要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教师应站在多角度思考问题,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发展特点以及优化教学过程来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并且能够分析思考、解决问题。在培养学生鉴赏音乐作品的时候,选择学生喜欢的音乐作品。同时,教师应当在课堂上为学生预留思考和交流的时间,鼓励学生开口说一说自己对于某一音乐作品的看法、认识以及从中获得的思考和感悟。班级内部的互相交流有利于激发思维的相互碰撞,同时也可以改善课堂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观点,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观点加以正确的指导和表扬,始终以学生为本,以提升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为开展一切教学工作的核心与前提。

  4.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音乐核心素养。音乐课是一门注重感官体验的艺术,多媒体的应用弥补了传统教学对于感官体验的不足之处。多媒体的应用可以使音乐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不但拓宽了学生的音乐视野,还有利于提高学生音乐赏析能力的提高以及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例如,在赏析《山谷静悄悄》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音乐,通过画面展示生动的形象给学生们带来了视觉上的体验,把学生一下子带到了美丽的山谷中,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到歌曲所表达的意境、在丰富的想象感悟中学会用音乐表达情感。

  5.重视情境教学模式

  音乐艺术的特点对于应用情境教学法有着天然的优势,音乐教师需要充分重视此类先进教学模式,针对不同的音乐内容为学生塑造相应的教学情境,将学生

  的思维和情绪带入到指定的情境中开展音乐教学。情境教学法,其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尽快了解到音乐作品的年代背景,更能够强化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和认识,甚至可以让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在“闪闪的红星”这一单元的内容时,教师需要为学生简单介绍与歌曲相关的年代背景,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音频,带领学生分析歌曲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从而提高学生对于歌曲的认识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6.丰富音乐教学活动的形式内容

  从教学实践来看,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方式单一化是影响到培养效率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一问题,音乐教师需要构建多元化的音乐教学活动,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和途径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例如:教师可以组织班级内部的歌唱比赛,通过自主报名,淘汰赛的赛制和模式,为爱好音乐、想要表现自己的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这种教学活动不仅是教学模式的创新,同时也可以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兴趣,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当中。

  7.使用乐器辅助教学

  实践证明,乐器的存在可以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到音乐,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本质与核心,同时也有利于强化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有利于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竖笛已经作为小乐器进课堂了,对于合适的作品鼓励学生用竖笛演奏,同时加入打击乐器,在歌曲的综合表现时,会有非常精彩的呈现。使用乐器辅助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四、结语

  在全面培养学生德育智育美育方面,音乐教学有着重要地位。然而提高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更是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应该做到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提高学生探究发现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学会自主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音乐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培养,进而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马会婷.核心素养,小学音乐课堂的立意与指向[J].北方音乐.2017(06).

  [2]杨雪莹.探析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J].学周刊.2018(04).

  [3]祁晓霞.核心素养培养与小学音乐教学的创新之路[J].文教资料.2018(07).

  

  

篇七: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

  探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音

  乐素养

  摘要:本文主要围绕小学音乐教学展开研究,通过分析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作用,结合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授课问题,引导教师从调整教学模式、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等层面入手,结合小学音乐的特点,对学生展开特色化教学,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和共情能力。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音乐素养

  小学音乐教学相对比较抽象,教师在向学生讲述声部和音乐背景等知识时,很难让学生产生具像化的认识。时间一长,学生会对音乐课敬而远之,将音乐课认定为游戏课、娱乐课等,不愿意主动学习音乐知识,音乐素养提升更是无从谈起。

  一、培养小学生音乐素养的作用

  课程之间是相通的,通过开展音乐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对文学、组合等形成基础的认识,教师可以结合不同音乐所处的背景和音乐所传授的情感等,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可有效增强学生的音乐感知,引导学生了解音乐和知识、情感之间的关系,继而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1]。小学音乐教师要注重不同乐种的选择,结合音乐课本上的教学重点,与学生语文课等学习的知识和情感寄托形式形成互动,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使其领会文化和情感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观。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措施

  (一)转变教学观念

  小学音乐教学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它和其他学科之间存在极为密切的联系。同时,考虑到音乐教学的特征,小学音乐教师应当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引导学生

  掌握音乐欣赏的方法。而当前很多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从学生音乐素养上下功夫,而是单纯开设音乐鉴赏课或歌唱课,对学生的教育相对粗泛,没有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展开教学,导致学生学习的层次差异进一步增大。为此,小学音乐教师必须及时调整授课模式。例如在开展音拍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音乐作品的高低音差来设置专门的创作类题目,将音乐的节奏分隔开来,向学生播放,指导学生根据所听到的音乐间隔即兴创作,打造属于自己特色的音乐旋律,可提升学生的课堂主导效果。学生在音乐创造过程中也会对自己所听到的音乐节奏和自己喜欢的音乐曲调等形成基础的认识。其次,教师可以将不同学生听到的音乐节奏组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分析不同形式组合起来的音乐节奏和音符特征,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2]。再次,教师在鉴赏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结合教师评价和新学习的歌曲创作方法来对自己听到的音乐节奏进行调整,鼓励学生掌握创作和歌唱之间的关系,并对其进行必要的赞美,提高学生的音乐创作自信心。后期学生会主动根据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经历等进行多次创作,其音乐学习主动性明显增强,音乐素养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升。

  (二)采取不同教学方法

  小学音乐教师应当灵活掌握多声部训练方法,在课堂安静下来之后,向学生展示多声部的音乐,使学生在倾听过程中了解音乐中的音色长短变化,体会强弱差异等,提高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特点,为其安排不同类型的乐器,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加入一定数量的打击乐器,结合声部训练要求,引导学生在唱的同时将打击乐器加入进来,增强其对律动感的认识。再次,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主动使用打击乐器配合音乐演奏,由学生选择打击乐器的加入位置,可以增强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学生在使用打击乐器时对音乐韵律也能形成更加全面的理解。最后,教师可以将情境教学加入到音乐课堂中,通过架设不同类型的学习情境,由学生自主模仿情境中的声音变化,并寻找与该类声音相匹配的乐器。例如在模仿鸟叫声时,可以使用唢呐、钢琴的高音区等,帮助学生对乐器的音色差异形成进一步的了解。教师可以将多类乐器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击打乐器和个人演唱过程中了解不同音乐特征,课堂音乐学习层次感将更加丰富,课堂体验将会更加欢快,音乐鉴赏的兴趣自然会被调动起来。

  (三)引导小学生自主展示

  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时,应当及时将课堂还给学生,鼓励学生课堂上积极参与到独唱和合唱中,并且随着音乐的韵律舞动。例如在课堂合唱时,教师可以先了解学生的音准,根据其音准将学生分到不同的声部,再安排学生进行合唱,可有效保障合唱时的多声部合成效果。其次,教师也应当对学生的演唱情感进行引导,结合不同音乐的特征和音乐作品所表达的含义,鼓励学生独立判断,分析作曲人在创作音乐曲调时所寄托的情感,并在演唱过程中将该类情感添加进来,通过适当放缓演唱节奏、调整演唱力度等方式来提高个人声音和歌曲情感的匹配度,既能改善合唱美感,也能更好地展示每个学生的音乐情感和音乐节奏掌握程度,帮助教师快速发现学生在唱歌时的不良习惯,并对其发音方式进行纠正,后期辅之以必要的情感练习,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3]。最后,在音乐欣赏课教学时,教师除了根据音乐原本蕴含的情感等对学生进行指导之外,也可以加入实践因素,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模拟发音或借助相应材料发音,展示不同曲调的发音方法,推动学生自主探索,打造趣味音乐课堂。

  (四)关注小学生个性特征

  小学音乐教师在授课时也应当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调整课堂教学形式,课堂上学生的响应效果明显改善,后期乐感培养等工作自然得以推进。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打造游湖的情景,安排学生在歌唱的同时,模仿晃动双桨的动作,教室前的多媒体屏幕的可以随着歌曲的推进,向学生展示湖中不同的景色,增强学生的演唱融入感。教师还可以将课本上的歌曲和流行歌曲等不同曲风的歌曲结合在一起,帮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了解不同音乐的差异,提高学生的音乐包容力。

  结语

  小学音乐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并在课堂上引入实践教学、互动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在参与的同时积极实践,掌握基础音乐创作方法,帮助学生融入团队音乐中,改善小学音乐课堂交流互动效果,学生的音乐素养也在无形中得以提升。

  结语

  [1]陈健.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探讨[J].学周刊,2022,12(12):157-159.

  [2]黄琳雅.有效教学让小学音乐核心素养落地生根[J].新课程导学,2022(1):95-96.

  [3]袁媛.优化小学音乐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J].新课程,2021(28):50.

  

  

篇八: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

  浅谈小学音乐学生感知、鉴赏、表现能

  力的培养

  摘要:音乐是综合性非常强的教学科目,对于学生的情感发展、审美、认知能力提升都有很好的教育引导作用。本文主要研究了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知、鉴赏以及表现能力,并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音乐感知鉴赏表现力培养策略

  音乐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而且对于学生的思想和素养有着很重要影响的科目,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音乐教学不仅局限于对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还能够为学生的多个学科学习以及综合能力的提升打开视窗。在整个教育过程的各个阶段,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以育人为根本的,将学生培养成适合时代发展的人才。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感知能力的策略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的感知能力多是来自于对节拍的感知,良好的节拍感既是学生学习和感知音乐的基础,同时也是参与音乐活动如唱歌、演奏以及舞蹈等必备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对于音乐节奏的感知,通过音乐节奏变化以及曲调的变化体会音乐中情感的变化。

  1、利用身体动作培养学生的稳定节拍感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稳定的节奏感是培养学生音乐感知能力的基础。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音乐节奏感,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掌握“稳定的节拍感”,也就是让学生了解一个节拍是多长时间,能够在欣赏音乐的时候感受到节拍,熟悉节拍的变化。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通过身体动作例如拍手、点脚尖,拍腿等动作,让学生先通过身体的“机械”动作,大致感知音乐中一拍的节奏,引导学生逐渐掌握稳定的节拍感。

  2、通过朗诵让学生掌握韵律感

  感知教学当中,尤其是节奏的感知,不仅仅是要学生能够读出音乐当中的节奏,而是要通过节奏感受音乐的韵律感,需要学生能够长时间、整体感知音乐的读拍。但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对于身体的控制以及节奏的把握能力都比较差,教师可以通过朗诵的方式,让学生掌握韵律感。例如在欣赏《月亮月光光》这首歌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将歌词进行朗诵,通过朗诵感受其中的语音高低、语气强弱等变化,然后再让学生进行音乐欣赏,从而让学生更加容易掌握歌曲的韵律感。

  二、小学音乐中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策略

  在音乐教学当中,学生的鉴赏能力培养一直以来就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这一方面是因为小学阶段学生的音乐知识比较匮乏,听音乐的经历也比较少,对于音乐的美感以及节奏、韵律等感知能力差;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的阅历比较浅,很多时候并不能够准确把握不同歌曲当中的情感差别,对于音乐当中表达的情绪认知不够。面对这种情况,很多教师选择了灌输式教育,就是先给音乐定一个调子,让学生提前知道歌曲表达的含义以及情感的倾向,然后再让学生去欣赏,但是这种方式对于学生形成自己的认知有很大的不利影响。

  对于音乐的鉴赏以及理解更多是从主观出发,教师如果强行给出“标准答案”,学生在鉴赏音乐的时候就会受到心理暗示,往教师指明的方向上靠,而不能够形成自己的认知。这样对于学生的鉴赏能力培养有害而无益。教师在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时候,应该更加关注学生自主能力的发挥,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去体悟,形成自己的理解。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教师可以利用小学阶段学生想象力丰富的特点加以利用,让学生通过歌曲进行想象和联想,然后再形成自己的认知。例如在教学《风车依呀呀》这首歌的时候,教师可以先结合风车相关的动画让学生进行音乐欣赏,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倾听歌曲,并在脑海中根据歌词和音乐进行联想,想象自己也在一个有风车的田野中和亲人一起农作或者踏青。通过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对于歌曲情感内涵的感受,让学生对于音乐的节奏以及韵味能够更好地进行感知,以此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此外,教师也需要通过音乐相关知识的教学,丰富学生的音乐基础,让学生对于音乐有更多的认知,这样对于提升学生鉴赏能力帮助也是非常大的。教师不能够只是让学生听,这样学生更多是出于自身偏好感受歌曲是不是好听,而不是关注与音乐本身的魅力。当然为了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教师在课堂中统一进行相关教学之后,也要鼓励学生在课下搜集自己喜欢的音乐进行欣赏和演唱。

  三、小学音乐中培养学生表现力的策略

  1、激发表现欲望

  小学阶段学生在音乐方面的表现力主要还是集中在歌曲的演唱方面,集中在学生对于音乐的感知和理解。要提升学生的表现力,首先就要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让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音准感、节奏感、旋律感等知识后,通过演唱试着表达自己对于歌曲的理解。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统一的歌曲演唱教学,等学生对于歌曲比较熟悉的时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歌曲解读,表达自己对于歌曲的理解和感受。然后让学生进行个人演唱,让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评判。对于同一首歌而言,一百个学生心中有一百种感受,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感受进行表达,正好能够迎合学生的表达欲望,通过在课堂中演唱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

  2、表现手法的教学

  教师可以通过比较基础的表现手法让学生能够有途径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其实,很多时候学生是有着自己对于音乐的理解的,但是在演唱过程中,因为没有技巧或者嗓音条件以及天赋等等因素影响,并不能够很好地进行表达,造成了学生音乐表现能力不足的情况。教师通过表现手法的教学能够让学生掌握一定演唱技巧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认知和情感。让学生在演唱的时候更加有成就感,这样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就会被更大程度的激发,对于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中,教师可以从最基本的咬字开始教学,通过歌词读音的强弱让学生进行歌曲情感的表达。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释义,让学生能够根据歌曲的意思进行一些肢体动作的表达,综合

  提升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如在教学《美丽的黄昏》这首歌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让学生先以朗诵的方式读一下歌词,然后着重突出“美妙”“美丽”两个字,让在读的时候加重语气,放缓速度,感受整体读下来的感觉。“听那钟声,美妙(加重语气)的钟声”,这样让学生感受歌词和歌曲的韵味,然后加上音乐让学生进行演唱,学生有了之前的“表现方法”学习,自然会在同样的位置进行语气变化,并逐渐模模糊糊掌握歌曲情感表达的方式。通过不断练习以及引导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表现手法,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提供表现机会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因为课程的时间有限,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都是大课堂式的教学,学生个人表现的机会并不多。为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可以适当增加学生的表达机会,让学生每个人都有更多的机会来进行表现。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翻转课堂的教学策略,将音乐的演唱学习放在课下进行,让学生利用网络进行歌曲的倾听和练习,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演唱,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同时,也能够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敢唱、想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知、鉴赏以及表达能力是一个综合性比较强的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分阶段、分环节的方式展开教学,通过肢体动作辅助、朗诵、表达技巧教学等等方式让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发展学生音乐方面的各种能力,挖掘学生的音乐天赋。

  参考文献

  [1]李晓冉.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研究[J].艺术评鉴,2020(24):150152+177.

  [2]程馨永.小学音乐教学中律动教学的探究[J].北方音乐,2020(24):188190.

  [3]马林硕杰.小学中低年级学生音乐节奏感的培养策略[J].北方音乐,2020(24):194-196.

  

  

篇九: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

  例如歌曲大海啊故乡为了激起学生学唱兴趣我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组合包装将歌曲鼓浪屿之波作为导入以增选思乡曲作为歌曲情感的提升以观看泉州与台湾的血脉之情的视频介绍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等方式逐步引导学生深刻领悟作品的情感内涵体会歌曲表达的思乡之情使学生从对大海的热爱之情逐步上升到期盼祖国早日统一的爱国情怀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浅谈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核心素养

  作者:胡庆新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7年第18期

  音乐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各个年龄,各种肤色,不同国家和地域的人都有自己的音乐,在生活和工作中到处是音乐的影子。小婴儿凭着本能的指引就表现出对音乐的喜爱,随着年龄增长和生活环境的变化,喜欢的音乐也发生了改变。生活中你会看到,喜欢不同音乐的人,在情感、道德、性格、行为等方面也有不同的表现。能充分感受音乐之美的人,往往有着丰富的情感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因此,从中小学音乐教育就开始注重审美精神的培养,塑造良好的核心素养,是一个人一生的宝贵财富。一、审美精神的概念及培养审美精神,是培养人们对大自然美的感受,对人类生活美的体验以及对其他美好事物的欣赏、喜爱等的美感教育。中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音乐教学,让学生充分体验审美教育精神,通过欣赏优美的音乐旋律,体验歌词的意境美,又通过表演的形态美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开拓学生的精神世界,活跃思维,增强上进心,形成良好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二、审美精神塑造的两个核心素养中小学音乐教育秉承素质教育的理念,通过音乐美的形式塑造审美精神,在审美精神的影响和教育下培养出情感和道德两个方面的核心素养。1.通过音乐教育塑造丰富美好的情感世界音乐都有灵魂,每首歌曲都是创作者的情感表达。通过音乐教学让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美好,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境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学习唱歌、歌曲欣赏都是中小学学习音乐的重要手段。以小学三四年级的音乐学习为例,主要围绕“可爱的音乐朋友”和“音乐与大自然”来学习。“音乐的朋友”主要是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潜移默化之中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懂得同学之间要相互关爱,相互宽容。教材中还设置了“春天的歌、金孔雀轻轻跳、快乐校队、星星点灯”等内容,通过音乐的形式,让学生了解社会跟自然,丰富他们的情感生活。初中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中《渴望春天》一曲,老师通过播放一些欢快的以春天为主题的背景音乐,如《春天在哪里》,学生通过音乐了解大自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领略到春天的春意盎然,生机勃勃,以此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地方资源是指在本地区范围内的音乐文化资源和人才人力资源。学校音乐教学要充分利用地区资源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学习机会,把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文化资源补充到课堂教学中。如三年级《谁不说俺家乡好》这一内容,课前可以让来自不同省市区的学生唱几句他们当地的民歌;课中将学生挖掘到的一些地方民歌组合成一节民歌传唱赛,即把自己学到的民歌传唱给大家,让大家听辨来自哪个地区的民歌;例如,引入二人转是地方戏曲曲目,它是东北人培育的一朵民间艺术之花。深受东北人的喜爱,它代表着东北的民俗文化和地域文化。呈现在小学生音乐学习活动中,与以前的欣赏内容增加了更多的文化、价值和艺术内涵,通过该课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东北地方戏曲,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家乡的民俗文化。2.通过音乐教育塑造良好的品德修养每个人的道德品质修养都是通过后天培养和教育形成的,因此要培养学生从小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中小学教育作为人生的启蒙教育占据主导地位,音乐审美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在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它有助于扩大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鉴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首先,音乐与舞蹈、美术等姊妹艺术进行整合。例如《过新年》这首曲子,将学生从音乐中体验的敲锣打鼓、欢歌笑语、火热歌舞串联起来。师生共同演绎人们过新年时那种欢天喜地的热闹场面,以综合拓展的方式将审美功效发挥到极致。其次,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综合对于拓宽人文视野具有重要意义。教学内容不仅可以设计音乐与语文、音乐与历史、音乐与社会等综合课例,同样也可以把音乐与数学、等学科整合起来,赋予音乐内容新的内涵。例如,歌曲《大海啊故乡》,为了激起学生学唱兴趣,我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组合、包装,将歌曲《鼓浪屿之波》作为导入,以增选《思乡曲》作为歌曲情感的提升,以观看泉州与台湾的血脉之情的视频介绍,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等方式,逐步引导学生深刻领悟作品的情感内涵,体会歌曲表达的思乡之情,使学生从对大海的热爱之情逐步上升到期盼祖国早日统一的爱国情怀。我国有历史悠久的传统古典音乐,或高亢,或悲壮,或雅致,或淡泊,其多样的曲调和歌词,抒发了词曲人丰沛的情感,同时也是他们志气和品格的体现。屈原的《离骚》,学生在欣赏音乐当中,除了体会词曲之美,也了解屈原的生平志向以及为了坚持理想,为了国家人民而奋不顾身,勇于牺牲自己的高贵品德。音乐强烈的情感表达和感染力,在学生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荡涤充实着学生的心灵,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中,在词人的榜样激励下,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入的思考。通过对我国古典音乐的学习,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同时,国外也有许多优秀的音乐作曲家,通过对他们作品的学习,将艺术性和思想性统一起来,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双目失明,疾病缠身,却用坚强的意志创造出一曲又一曲音乐作品。最著名的《贝多芬第六交响曲》,听过歌曲的学生,都会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被他的坚强意志所感染,通过音乐使学生形成坚强、上进的品质。不管在生活还是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我们要迎难而上,奋勇向前,不要因为小小的挫折就停滞不前。中小学音乐教育通过音乐塑造学生丰富的情感世界,在促进学生追求美的同时,塑造良好的道德品德,对于学生的审美精神素质培养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加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素质培养是当前中小学音乐的重要目标。

  

  

篇十: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

  探析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核心

  素养的有效途径

  摘要: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是有必要的,然而,现如今的小学音乐却忽视了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意义,这不仅不利于提高音乐教学的效率,也会影响到小学生今后在音乐方面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对核心素养与音乐核心素养以及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音乐;培养;核心素养;有效途径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改革,教育更加注重学生在学科学习过程中学科素养的培养。小学音乐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对其教学也有了新的要求,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专业文化知识,还需要注重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积极的探索新的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新时代高素质的人才。

  1核心素养与音乐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简单来说就是学生在成长发展过程中需要具备的一些能力,可使其更好地成长与发展,并且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而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成长为国家、社会所需要的全方面发展的人才。

  学科核心素养简单来说就是在核心素养这一背景下,学生需要在某一个学科的学习中具备一定的能力。这样的核心素养具有学科特征,而且具有跨学科特性。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是在国家课程改革背景下产生的,可以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成长与发展,而且与音乐有着必然的联系,可以使音乐的特性体现出来。

  2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2.1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协同进步

  小学音乐和其他科目有一个相同点,即都要明确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平时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应当以听为主,所以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在听的同时学到知识,也要让他们在互动中学习知识。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探究学习,教师作为辅助,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根据他们的需求来进行指导教学,让学生在音乐学习的道路上学会相互聆听、相互探索学习,也可以通过填词创编的活动形式来让学生增强合作的责任感。这些形式能够提升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当然除了开展这种课堂学习实践活动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外指导学生在家自制乐器,然后对一些简单的歌曲进行演奏,也可以通过视频方式分享给大家,让大家一起相互学习、相互交流。通过两种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欲望,让他们主动去交流学习,这也对他们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2.2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音乐有足够的兴趣,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音乐文化知识以及音乐的核心素养。然而传统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往往采用机械的教育方式,没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失去对音乐的兴趣。因此,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做到对歌曲的深入挖掘,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小主人,善于发现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并积极鼓励、保护与培养,使学生感受到音乐本身是自由的、没有束缚的,引导学生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思维,表现自己,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田野在召唤》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形式让学生欣赏圣诞节时常听到的《铃儿响叮当》歌曲及《田野在召唤》动画,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通过教学,并指导学生用优美、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田野在召唤》,让学生感受到宁静、祥和的气氛,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之情。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讨论中国的节日并发表自身对其的感受,并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音乐文化知识进行自主编排后即兴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感受节日的气氛与情感,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3加强课堂教学中的互动,使学生的音乐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有效的培养

  音乐情感是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所以,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采用有效的方法对学生的音乐情感进行培养。长时间的实践表明,加强课堂教学中的互动,可以有效地达到这一目标。所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将课堂教学的互动加强。

  首先,教师需要有这样的意识: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就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因为学习的人是学生,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只有学生理解了知识,掌握了知识,形成了核心素养,才可以算作教学活动顺利开展了。而通过互动,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且主动地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整,做到及时查漏补缺,以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有效的培养。其次,教师需要采用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因为小学生的身心都处于发展之中,喜欢形象生动的事物,如果教师采用单一的方法进行课堂知识的教授,学生会觉得无趣,进而不愿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导致课堂教学的效果受到直接影响。那么,应该如何开展课堂教学呢?教师可以采用情景创设法进行课堂知识的教授。教学实践表明,情景创设法可以使师生互动得到有效的加强。例如在教学《美丽的村庄》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先播放这首音乐,然后在播放音乐的过程中进行引导,使学生脑海中形成具体的村庄画面。由于学生的想象力是较为丰富的,而且思维能力有着较大的差异,所以会在脑海中形成不同的画面。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沟通,把各自脑海中的画面讲述出来。之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相关的视频,然后借助其创设出一定的情景,通过提问使学生获得独特的音乐情感,能够对音乐内容有所理解,进而为学生的能力增强奠定良好的基础。综上所述,通过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可以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使学生的音乐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有效的培养,可以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4注重学生的音乐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最新版本)》明确鼓励音乐创造,指出:“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

  造性潜质。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对音乐创造活动的评价应主要着眼于创造性活动的过程。”音乐本身是自由的,需要音乐爱好者在灵感的驱动下,不断的创新出歌曲、声音。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大胆的想象、创造、模仿与改变,积极挖掘富有创造性的生活元素,创新出不同的音乐形式来表现音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游子吟》教学时,首先教师通过播放录音,听歌曲《游子吟》,让学生有个整体的感受;然后配乐朗诵,让学生体会感情;最后教师教授歌曲,让学生学会打四四拍指挥手势。让学生感受缓慢的音乐速度、舒展的节奏、柔和的声音。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按照此旋律,将歌词换成其他古诗的词进行演唱,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音乐的学习对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音乐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而音乐老师在开展音乐教学的活动中,重视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而做到这一点,就需要音乐老师积极地改变课堂教学的模式,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积极性,这对提升小学音乐教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群英.浅论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渗透学科核心素养[J].北方音乐,2020(21):127-129.

  [2]黄海燕.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策略探究[J].学园,2020,13(29):107-108.

  [3]王华.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J].第二课堂(D),2020(09):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