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佳谦文档网>专题范文 > 优秀范文 >

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教育4篇

时间:2022-11-19 20:55:05 来源:佳谦文档网

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教育4篇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教育  “双减”政策下学校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路径  作者:薛颖来源:《辽宁教育·教研版》2022年第03期  沈阳市皇姑区宁山路小学以“至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教育4篇,供大家参考。

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教育4篇

篇一: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教育

  “双减”政策下学校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路径

  作者:薛颖来源:《辽宁教育·教研版》2022年第03期

  沈阳市皇姑区宁山路小学以“至远教育”为办学特色,关注生命成长,遵循教育规律,构建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以“生命成长”为延展的“至远”课程体系。学校先后被评为“沈阳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学校”“沈阳市首批义务教育阶段劳动教育特色学校”“沈阳市新优质均衡示范学校”。2021年7月,“双减”政策的出台,让学校、社会都面临了新的挑战。如何将“双减”落地、落实、落细,是每所学校、每个教育者都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多年来,“减负提质”一直都是我校教学工作常抓不懈的重点。“双减”政策实施后,我校对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路径进行了更扎实的探索和实践,通过项目驱动、思考推进,做到“集智、纳慧、聚力、践行”,力求在“双减”形势下把教学常规工作做得有意思、有意义、有价值。

  一、体系化运行,在探尋中确立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的框架和程序。我校要求全体教师在每一节课上落实“343”课堂授课模式,即“三段四环节三目标”,从总体模式的初步形成到重点环节的深入探索,体现了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理念,充分践行了以学定教、分层教学。

  (一)“三段”:课前自主探究,课中实施差异化教学,课后反思拓展

  我校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起点,设计开放包容的“大问题”,驱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自主调控学习进程;实施随机评价,根据教学反馈,集中教学内容,缩短教学时长,进行差异化教学;引导教师进行反思拓展,布置共性作业与个性作业,使每一名学生在课内与课外均能获得符合其“最近发展区”的能力提升。

  (二)“四环节”:前置探究,合作交流,汇报评价,拓展提升

  我校将自主探究安排到课前,引导学生在课前就开始思考,通过布置“前置作业单”唤醒学生的认知,通过问题引领学生探究学习。前置探究是基于学生个体视角的观察、思考、探究的过程,学生在多元互动的课堂教学中、在前置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有倾听、有表达、有思考,思维产生碰撞,进而在评价拓展后获得高质量的学习体验,培养了思维能力、创新素质及批判精神。

  (三)“三目标”:会学目标,学会目标,践行目标

  我校优化课堂教学模式,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事实证明,基于目标导向的课堂教学,有助于增强教师的目标意识,完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核心素养的提高。

  “343”课堂授课模式既凸显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又强化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体现了融合发展;既鼓励合作式学习,又关注评价机制的完善,体现了科学发展;最主要的是明确了学习目标和学习实践的重要性,体现了目标发展。“343”教学模式是我校教研智慧的结晶,是实践“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二、制度化管理,在日常工作中落实“减负提质增效”

  我校要求教师在日常教研工作中严格备课、上课、听评课、多元评价等一系列教学流程的管理,引导教师针对学情特点和学生需求,主动、精心地设计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模式,做到引导到位、点拨到位、训练到位、提升到位。教师通过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养好良好的学习习惯来提升其阅读习惯、书写习惯、计算习惯等,不仅让学生“吃得饱”“吃得好”,还能让有潜力的学生找到“跳一跳够得着”的感觉,让每一名学生每节课都有所得。

  我校通过课堂展示,有效提高了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造就了精英教师团队。通过推门课发现问题,利用引路课诠释问题,开展研讨课化解问题,推荐参赛课引领示范。

  我校在强化常规管理的基础上,落实教导处常规检查、作业日抽查制度、班级作业周报告制度,加大规范课堂及作业检查的力度,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全校领导全学科、全覆盖地随机听课,对教学进度、教师态度,作业设计、作业量、作业批改以及教辅材料等进行全面、细致地检查。学校领导每节课听完后立即进行有针对性的评课,助力教师课堂提质,通过对教师日常教学行为的规范管理,用创新理念、健全制度、规范管理等手段落实“减负提质增效”,助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三、专业化思考,在培训中提升教师能力

  校内减负的关键在于作业设计,作业设计的关键在于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关键在于教师的专业提升。我校通过扎实的集体教研和有效的教师培训来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充分发挥教研组集体备课的作用,将集体智慧覆盖到每一堂课、每一名学生,真正实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同频共振,打造一流课堂。

  (一)集体教研:在碰撞中收获,在合作中进步

  我校将教师备课时间固定为:科任教师每周二上午第一节课;一、二、三年级语文和数学教师每周二下午3:40~4:30;四、五、六年级语文和数学教师每周四下午3:40~4:30。每周的集体备课有中心发言人即主备人,就本周的课例把自己的教案与组内教师分享,并在集体备课时说课,全组教师一同参与评课、议课。根据主备人的阐述,其他教师结合自己对教材的

  理解、对学情的分析以及自己的教学特点进行二次备课,进而生成自己的教案。主备人在集体智慧的帮助下,反思自己的教案,与全组教师达成共识,达到共同提升的目的。

  只有带着问题开展的教研活动才能突破教学重难点,促进教学质量提升。我校每个学科组每个月都开展扎实有效的以日常教学的核心问题为主的常态化教研和以重点研究的课型及主要研究目标为方向的主题式教研活动,帮助教师明确各阶段工作重点。

  (二)教师培训:在竞赛中提升,在蜕变中成长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发展的关键环节,教师的专业发展也需要学校的重视与培养。

  我校科学筹划教师培训工作,不仅设计了丰富的培训内容,而且在培训中始终引导教师采取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全面助力教师的专业成长;引领教师科学制订三年教学规划的大目标和学期计划达成的小目标,明确实现的环节与步骤,有的放矢地去学习和工作。

  为更好地发挥名师的辐射作用,助推新教师成长,我校采用师徒结对子的做法,引导新教师逐层提升。通过名师示范课、骨干教师引路课,增强名师辐射力;通过徒弟“赛课”“晒课”、青年教师展示课,促进青年教师在实战中蜕变,在课堂中成长,真正筑牢学校教学的主阵地。

  我校不仅根据办学理念对教师进行岗位培训,还结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辽宁省教育厅印发的《辽宁省义务教育阶段作业管理“十要求”》等文件对教师进行教育政策培训。

  我校还经常邀请专家、学者、教研员对教师进行专题培训,促进教师确立专业发展方向,掌握专业技能,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职业修养。

  四、多元化推进,在创新中深研课程、项目、评价

  (一)多元课程促进学生充分发展

  我校在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的前提下,进一步增强课程的适切性和选择性。通过特色校本课程——“至远传统文化”“融合成长”“博视家长”,为不同类型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跑道”,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获得充分发展。

  “至远传统文化”课程涉及13个学科,通过系列校本资料,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设计课程类别,制订课程目标;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学科特点,分年级设置课程内容。

  “融合成长”课程依照学生成长节点,本着“教育走在学生成长的前面”的原则,把成长体验作为成长课程的切入点,为学生搭建成长的阶梯,让学生带着仪式感成长,包括一年级入学课

  程、二年级入队课程、六年级毕业课程等,课程源于学生生活、融入学生生活、创造学生生活。

  “博视家长”课程开展家长走进课堂活动,家长们分享军人、医生、运动员、工程师等职业特点和职业精神,引导学生热爱劳动、感悟生活。

  多元课程以“德”为根,培育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素养;以“生”为本,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健康生活;以“需”为上,促进学生懂得责任担当,学会实践创新。

  (二)多元项目促进学校全面发展

  我校构建以项目学习为载体的学科内、跨学科、超学科课程群,实现内外联通,促进学生从以“知识”为主的学习向以“素养”为主的学习转变。学校既让学生掌握好课本上的知识,也利用课外资源和条件为教学服务,延伸学科综合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热情。在项目学习过程中,教师、学生的认知都得到拓展,能力都得以提升,师生实现共同成长。

  我校围绕“小种子·大探索”的主题,以个人、小组合作、班级讲堂、学校大课堂等方式开展了自主探究的跨学科劳动教育项目化学习。学生通过种种子、画种子、读种子,写观察日记,讲劳动者故事,种植中草药……实现了在劳动中思考、在劳动中研究、在劳动中学习、在劳动中创造的目标。

  (三)多元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要实現更深层次的减负,就要积极推进评价改革。我校通过多元评价来为学生减负,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性评价,探索增值性评价,完善综合性评价,使学生对自我有正确的认识,使不同之“材”皆有所用。

  我校重过程、轻结果的评价体系采用课上与课下、线上与线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家庭与学校等多元化和全方位的评价方式。学期末的综合性学业评价既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关注全面发展。

  学校依照课标,构建了有利于促进学生素质提升的多元化学业评价体系,将自评与师评、互评相结合,将口试、笔试与实践操作性相结合,将过程性评价与综合性评价相结合,充分体现“五育并举”“三全育人”。

  2021年暑假期间,我校为学生定制了“至趣园”特色假期作业,鼓励学生养成阅读习惯,提升自身素养。开学后教师发现,学生的作业在家长评价、自我评价中都有了飞跃式的进步,书写工整,字体规范,项目完成齐全,正确率高。

  多一把尺子丈量学生,多一种视角欣赏学生,为每个学生照亮前进的方向,为每个学生坚实成长的脚步,我们一直在路上。稳守教学质量关口,是教育人的共同使命,面对新形势、新目标、新挑战,我们会且行且思,张弛有道,追求成长、进步。

  (责任编辑:赵春艳)

  

  

篇二: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教育

  “双减”政策下,学校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双减”政策落地,教育部对“双减”政策的出台背景和过程、总体思路、总体目标以及具体的落实政策进行了详细解答。其中值得关注的是,一年内使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有效减轻,三年内使各项负担显著减轻这两个带有时间节点的目标,明确阐述了“双减”对于整个教育工作的意义。“双减”要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其中课外补习必须要控制。从课堂上获取知识,从课堂教学中锤炼思维与智慧,才是最为正确的选择,课余大量占用休息时间,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那么,“双减”政策下学校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呢?可采取以下几项措施进行探索。

  一、深化教学教研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校要深化教学教研改革,探索构建基于“减负”与“提质”并举的教学教研机制,建立健全教学管理规程,强化教学管理,优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水平,进而提高学生在校的学习效率。学校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的课程,严格按照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做到应教尽教。要积极推进教学创新,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改进和创新教学策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人工智能工具,促进课堂教学融合创新,灵活运用优质教学资源,组织学生进行拓展学习和深度学习,摒弃灌输式、机械式教学模式,注重启发式、体验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牢固树立质量意识结合教育实际,要深入开展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大讨论,使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改革真正成为我们改革与发展的先导。通过讨论,要重新审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是否有所改革、适应形势;通过讨论,要在全体教职工心中进一步树立“教学为中心”、“质量是生命”的观念,并进一步确立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观,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的质量观,“打好基础,因材施教、自主发展、各展其长,人人可以成长”的人才观。充分认识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形成新的人才观、质量观和价值观,推动办学质量和效益的全面提高。三、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强化教师职责担当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端正功利心态,强化职责担当,坚持在课内布置作业,指导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并认真分析学情和批改作业,及时做好反馈,加强面批讲解,做好答疑辅导。教师要指导学生完成好基础性作业,强化实践性作业,灵活布置弹性作业和跨学科作业。学校要定期组织开展优秀作业评选与展示交流活动,加强优质作业资源共建共享。四、健全作业管理制度,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学校要建立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教导处的组织管理作用,制定作业管理细则,实行作业总量审核监管和质量定期评价制度,合理调控作业结构,确保难度不超标,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同时,要提高作业设计质量。

  要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加强对作业设计与实施的研究,对教师的作业设计与实施给予指导。要加强日常作业、学期作业、单元作业的整体设计研究,倡导教师设计拓展式、体验式、项目式的作业,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五、优化校内课后服务,满足学生多样需求学校要因地制宜推行课后服务,认真做到“一校一案”,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满足学生多样化需要。学校应提供基本托管,实行弹性离校。在课后服务中,要优先安排作业指导,使学生基本在校内完成书面作业。要为学困生进行辅导与答疑,为优秀生拓展学习空间。此外,要统筹协调各类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六、加强学风建设,优化育人环境。通过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环境建设,要促进学校具有特色的良好学风的养成。开展生动活泼的学风建设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形成各条线齐抓共管,教师以身作则,学生努力进取的良好的教学环境。努力形成在教育思想、教育管理、教师队伍、教材建设和教育环境等方面达到“五优”的教学工作优秀学校。总之,“双减”政策下,学校要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服从国家大局,努力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一份力量。

  

  

篇三: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教育

  “双减”背景下中小学教学提质的策略

  探讨

  摘要:2021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这一政策对“双减”的目标做了明确说明,一方面提出了学生学习回归校园,课内教学科学合理,全面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及教师的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全面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对学科类的校外培训机构也从严管理,这一政策时实施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中小学课堂教学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首先对“双减”政策背景下提升中小学教学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进行了简要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双减”背景下中小学教学提质的有效策略,旨在让学生学习能够回归校园,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负担、提升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

  关键词:“双减”政策;中小学课堂教学;提质增效

  “双减”政策的落地及有效实施离不开我们广大的教师,在中小学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成为当前“双减”政策下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因此,作为教师要全面落实“双减”政策,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在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学校课堂教育质量,确保我国基础教育质量能够稳步提升,确保“双减”工作能有序推进,创建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充分缓解学生及家长的焦虑情绪,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

  一、“双减”政策背景下提升中小学教学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各学科为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的课后作业越来越多,课业负担越来越重,学生所报名学习的校外培训机构也越来越多,繁重的学业压力,给学生造成了沉重的负担,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双减”政策的全面实施,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丰富

  自己的课后活动,学生可以自主支配的时间也越来越多,良好的休息使学生的精力更加充沛,从而有助于学生课堂学习质量的提升,因此,在“双减”背景下提升中小学教学课堂教学质量,对学生而言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二、“双减”背景下中小学教学提质的有效策略

  (一)在“双减”背景下提升中小学教学质量,要求教师在备课环节准备充分

  要想全面提升中小学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在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要全面分析班级学生目前的能力及性格特点,做到因材施教;要对本课的教学目标进行分析,把握重点、难点;教学活动设计方面要紧扣教学目标,注重教学时间的合理把控,如此,才有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2]。

  例如,我们在学习《岳阳楼记》这一课时,教师在课前首先对教学目标进行分析,通过学习要使学生掌握文言文中实词及虚词;学习文言文语言的精炼;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进步的政治主张。教师在进行备课时,要充分对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相关资料进行搜集,明确本文学习的重点:对文言文重点句子、实词、虚词的理解;本文学习的难点:对文章主旨的把握;确定本文的教学方法:合作式探究法。

  (二)在“双减”背景下提升中小学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创新

  “双减”背景下,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以课堂为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在教学设计方面,要注重学生的参与性,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式教学法、演示法、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等新先进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手段方面,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技术的手段来辅助教学,从而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真正将“双减”政策落到实处[3]。

  例如,同样是在学习《岳阳楼记》这一课时,通过分析我们发现,采用合作式探究法比较适合,那在教学环节设计方面,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进

  行文言文的研读,通过研读发现,本文第一节主要交代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了解作者开篇用“谪”字点明了滕子京当时的处境。可见滕被谪以后心情不会太好,作者开篇直指,一方面在于为了称赞好友不以个人沉浮为意,一心寄情与民的高尚情怀,同时,也是为了勉励他像“古仁人”那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是为了自勉勉人。

  (三)在“双减”背景下提升中小学教学质量,要改变传统的作业模式,设计个性化的课后作业

  作业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因此,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提升中小学教学质量,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作业布置模式,设计弹性化的课后作业。在作业设计方面,既要能注重班级学生的整体能力的凸显,又要兼顾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特点,要根据所带班级学生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为了使学生在减负的同时能提升学习质量,教师可进行作业的分层设计或设计个性化的课后作业[4]。

  例如,还是在学习完《岳阳楼记》这一课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本班学生较为活跃,那么在学习后,课后作业可以以第二课堂的形式开展,围绕“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组织一场演讲,帮助学生提高效率的同时,让学生有更多时间丰富课外生活。

  结语:

  “双减”政策的核心在于帮助学生减轻学业负担的同时,提升中小学的课堂教学质量。在“双减”政策之下,教师通过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才能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与此同时,我们在家庭教育方面,也要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全面配合老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学习方面,拥有快乐体验,身心健康均得到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肖友姣.“双减”背景下中小学教学提质的策略探讨[J].中外交流,2021,28(5):846.

  [2]宋昱增.“双减”政策下中小学教学提质增效的思考[J].丝路视野,2021(12):88-89.

  [3]崔丽晶,张大雷.“双减”背景下中小学作业改进研究[J].文渊(小学版),2021(9):2045-2046.

  [4]李思琪.落实双减减负增效——小学英语作业设计探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21(44):31-32-33.

  

  

篇四: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教育

  贯彻"双减"精神,创建"合力"环境—"双

  减"政策背景下小学家校共育的优化策略

  思考

  摘要:自2021年双减政策实施后,家校共育模式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学校和家长都需要转变传统的合作方式,摒弃以学生的分数为核心的合作理念,坚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增强学校和家长互相合作沟通,进一步提高当前家校合作教学质量。本文将探究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家校共育的优化策略,希望能够以此提高小学家校共育的合作力度。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家校共育;教学策略

  在近几年家校共育一直是学校积极倡导的新型教育模式,对于整体提高我国教育质量具有重大的意义。尤其双减政策提出后,双减政策要求小学教师要注重家校合作,积极帮助家长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进而学校和家长产生强有力的教学合力,不断落实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在身心健康的基础之上全面、健康地发展。

  一、当前小学家校共育的现状

  首先,对于家长而言,在以往的家校共育模式中,大部分家长认为家校合作是没有必要的,家长觉得教育本就是学校应该做的事情,并不应该让家长过多参与进来,也有的家长认为自己并不懂得教学,也无法更好地教育自己的子女,只能把子女交到学校,交给老师,自己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就可以了。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网上出现一些关于学校和教师的负面新闻,这导致家长对教师不信任,进而在课后一部分家长还要自主为学生进行辅导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其次,每个学生家庭的环境不同、家长的思想层次也各有差别,在教师与家长进行沟通时,教师有时采用的语气过于强烈,甚至将学生

  学习成绩下降原因归咎于家长,这样的情况也严重影响了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信任度。再次,在当前的家校共育过程中,教师一直占位为主体地位,大多数的家长都很少积极、主动地联络教师畅谈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进而导致家校双方教育合作力度偏低。另外,当前的家校合作共育模式较为单一,大部分的沟通都主要是围绕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课堂表现所展开的,尤其在考试前后家长与教师联系较为密切,在其他时间甚至有不联系的情况出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家校合作模式一直处于断档的状态。所以作为双减政策下的小学教师要能够认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并不断进行反思和总结,改变当前小学家校共育现状,与家长进行密切沟通与合作,共同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未来发展贡献出应尽的力量[1]。

  二、"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家校共育的优化策略

  (一)建立高效家校共育机制

  小学教师要摒弃传统的家校沟通机制,根据当前双减政策要求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效的家校共育机制,这样能够激发学校和家长共同合作的意识。在构建高效家校沟通机制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能够注重家长为主体的育人地位。让家长知道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其次,教师还要与班级中每个学生的家长互相沟通与交流,共同分析班级不同学生当前的学习现状、学习态度、个性、兴趣、生活习惯等,进一步找到学生当前的闪光点,并共同配合提高学生在学习方面个性化的发展。另外,教师要及时将学生当前在学校的日常表现、学习情况及时反映给家长,家长在了解学生学习状态的基础之上,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地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然后将家庭教育的结果反馈给教师,这样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在家中的实际生活状态,也能够进一步增强家长和教师之间的信任感,提高合作机制的效率[2]。

  (二)明确家校共育责任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所承担的教育内容和功能各有千秋,两者的互相合作和配合不应该具有重复和模糊的情况出现,所以教师要和家长明确双方教育责任、理性地维护家校合作机制,进而有利于展开高效地合作。首先,教师要与家长共同来制定家校共育方案,如家长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对其自身道德、行为、习惯,

  身体素质等不同方面进行引导与培育,学校利用学生在校时间对其进行科学系统地教育,同时学校还应该不断发挥教育的优势,定期开展家长座谈会、家长培训会、双效沟通会等等,进一步深刻落实家校共育合作的具体事宜。

  例如,学校和家长可以共同商议《家校共育责任书》,在责任书中明确学校责任、学生义务、家长责任,并让学校、家长、班主任进行签字。其次,为了让家长更加了解班级教育教学工作需家长配合的事项,教师可以不断更新家校网上平台内容,如每周公布教学活动计划、科学知识、个案观察记录等等,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能够通过互联网平台更加直接了解自己孩子的情况,与家长做到互通信息。另外,双减政策实施后,很多家长产生了恐慌心理,教师应该认清当前形势,理清思路履行职责,深刻把握双减教育政策的内涵,进而根据双减政策组织家长参加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引导家长走出教育误区,树立正确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知识,共同运用科学的方法启迪和开发学生的智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3]。

  (三)丰富家校共育形式

  在当前家校共育模式中共育形式仍处于单一状态,所以小学教师要根据社会发展潮流,逐步在家校共育模式中运用互联网平台、多媒体、第三方机构等等不同的资源,提高家校合作质量。首先,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来进一步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共育理念,在实施家校共育政策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互联网平台建立家校共育微课学习主题活动,如在微课中可以分享家校共育方面的知识,提高家长的学习意识,让家长在具体进行家庭教育过程中有章可循。同时教师还可以在微课平台上设置情绪疏导、认真学习、体验感悟、共育方法指导、情感交流、亲子课程等不同学习模块,这样可以逐步引导家长正确认识到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进而通过学习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另外,教师还可以在家校合作的基础之上,加强与社会联系与合作。如教师可以在每学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让家长与学生进行积极配合参与活动,社区也可以将该活动作为评选“五好文明家庭”的参考条件,这样能够让家长和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再如,学校可以和社区进行沟通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利用宣传单、橱窗等形式,张贴标语,挂横幅,召开座谈会,发放宣传材料,广泛深入宣传现代

  家庭教育的重大意义,形成浓厚的家庭教育工作氛围,进而促进家校合作共育的不断发展[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实施后,家校共育政策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小学教师要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根据当前小学家校共育现状建立高效的家校共有机制,明确家校共育责任,丰富家校共育形式,不断推进家校共育模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华坤,陈安乐,王芳.构建小学“N+1”阅读课程链策略探析——基于家校合作模式[J].教育观察,2020,9(44):109-112.

  [2]张琰.关于中小学英语教学的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3):245.

  [3]王成霞,邹平.特殊教育学校家校共育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以重庆市为例[J].绥化学院学报,2019,39(01):133-138.

  [4]郑增文.推进家校共育的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01):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