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佳谦文档网>专题范文 > 优秀范文 >

2023最新上海交大校长毕业演讲(十篇)(精选文档)

时间:2023-06-10 12:10:08 来源:佳谦文档网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最新上海交大校长毕业演讲(十篇)(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2023最新上海交大校长毕业演讲(十篇)(精选文档)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上海交大校长毕业演讲篇一

昨晚我参加了f09的vos晚会,更加强烈地感受到再见时刻的来临。我相信,此时此刻大家心中既充满了依依不舍的温情,又洋溢着跃跃欲试的期待。四年前的九月,我和老师们在南区操场迎接你们的到来,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开学典礼上老师们对你们的期许?期许你们能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体验事业的艰辛和成功的欢乐;期许你们学会做人、做事、做学问,不断经受磨砺锻炼健康成长;期许你们有激情、有梦想、有毅力、有担当,始终胸怀远大志向,永葆赤子之心;期许你们面对逝水年华,能够真正做到青春无悔。四年后的今天,我想听到大家的回答:你们做到了吗?

前几天我在微博上看到一位同学的毕业感言,“四年的点点滴滴萦绕在眼前,徘徊在心头,印刻在脑海,是那样的清晰,那样的深刻,那样的生动。感谢师长们的鼓励与教诲,感谢同学们的帮助与陪伴,感谢你们带来的快乐与欢笑。”是的,毕业季,感恩时,我提议,让我们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你们的父母和师长,也送给你们自己!

回首四年,你们的通识课抢选都经历过-“秒杀”,你们创造了让教务处老师苦恼的-“我爱选课网”;你们在与外校同学斗嘴时的必杀技是-“我们宿舍有空调”;你们鼓励低年级同学,用的是“舌尖上的交大”保你一月用餐不重样;你们说“只有在菁菁堂看过世界杯,那才算是真正的球迷”。虽然“罗森”已经变成了“快客”,但是“冰火四季”的灯光依然闪亮;虽然“第五街的咖啡”已经不复存在,但是校车站的“甜魔”毕竟陪你们度过了一段段美妙的时光;也许明天,你们将难得再品尝“华联”的“鸡蛋灌饼”,难得再搭帐篷通宵排队抢票,再也不必编造美丽的谎言请宿舍阿姨半夜开门,但是“152167”开头的手机号永远属于你们!“509”开头的学号永远属于你们!你们是永远的f09!你们是母校永远的财富!

我常在想,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有多少个交大的同学,在教室、图书馆和实验室里孜孜不倦地勤奋努力、苦心钻研,在校园内外、社会每个需要你们的地方从事实践探索、爱心奉献。四年的时光,伴随着多少选择、汗水、欢笑与眼泪。这中间,或许包含着你们在英语“第六感”水平考中失利的沮丧,或许记录着一次次实验得不到理想结果的无奈,或许闪现着感情生活不如意带来的伤痛„„然而,大学就是这样一个人生成长的地方。她被称作母校,就要以爱心和宽容,允许你们尝试、冒险、探索和追求。通过一次次选择和担当,你们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储备了迎接挑战的勇气和力量。我相信,有母校在你们身后,有责任在你们心中,你们的未来,一定会成就属于你们的光荣和梦想!

当前的中国,正在进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崭新阶段。大学日益成为引领社会发展的思想库,科技文化创新创意的源头,创新型领袖人才培养的高地。大学的使命,决定了它存在的价值和未来的前途。大学兴则国家兴,大学强则国家强。面向未来,大学的道德风骨将代表国家与民族的文明程度;大学的创新能力将决定国家与民族的发展动力;大学所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将决定国家与民族的未来。无论是“实业救国”的创校机缘,还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院系调整,抑或是改革开放后的蓬勃发展,引领社会、服务社会、改造社会,一直是交通大学的为学之基、立身之本。当前的时代,是一个改革开放的时代,对创新和人才有着迫切的需求。这对交大学子而言,恰恰是一展身手的广阔天地,为你们成就事业提供了无限的可能。交大人百年来的追求与梦想,应当通过我们的努力来实现。面对国家和民族的需要,交大人责无旁贷,理应全力以赴!

世界在变,社会也在变,面对不可预知的前途,你们该怎么办?很遗憾,我也没有标准答案。但是,作为你们的师长,我想说:你们应该在成长中选择坚守。无论时光如何变幻,我们内心深处总要坚守一些东西,这些东西,无关金钱、权力和地位,但关乎思想、精神和道德,更关乎良心、公平和正义。如果说,大学是这些人类永恒主题的守护者,那么经过大学浸染的人应该是这些理念的坚定实践者和追随者!我衷心希望,交大学子,不仅要有能力,更要有操守,心怀感恩、勇于担当、恪守底线、慎始敬终,向着真理之光,扬帆起航!

“你可以一无所有,只要你的精神还在”、“我们可以经历失败,但我们不会失败”。交通大学120xx年的历史便是对坚守、梦想、奋斗和成功的最好演绎和诠释。无数前辈为了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和储才兴邦的交大梦,前赴后继,不懈奋斗,带着交大人特有的精神品格,在逐梦的道路上享受奋斗的快乐,认真感悟生活的精彩,体会人生的真谛,拥有一份独有的阅历和积淀。

亲爱的f09同学们,母校永远与你们心心相连、风雨同舟,母校永远是你们的港湾、给你们家的温暖,母校永远做你们的后盾、与你们一同在成长中选择坚守!

谢谢!

上海交大校长毕业演讲篇二

亲爱的20xx届毕业生同学们:

最近一段时间,我在网上看到你们晒自己的毕业清单,你们有的要在毕业前再去奋战了无数夜晚的新图独坐一会,有的想第一次到学弟学妹的宿舍区吼一次离歌,有的想在离开前向那个倾慕了四年的她(他)表白一次„„你们的毕业清单,有温暖也有疯狂,承载着你们对这所大学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的全部情感。但是你们可能不曾想到,我也为自己列了一份专属于你们的毕业季清单,这里面有在校园的各个景点与你们的合照、也有参加你们的毕业答辩,还有在vos晚会上与你们一起合唱„„此时此刻,我要履行这份清单的最后一项,那就是在今天这个隆重的场合庆祝你们毕业,并和你们一起感谢无私养育你们的父母、辛勤培育你们的师长以及所有帮助过你们的人,现在我提议全体毕业生起立,向你们最应该感谢的人也向你们自己献上最热烈的掌声!

四年一瞬,大学生活有精彩,也有遗憾。可能就差那么一点儿,你们飞车穿越梅花桩的神功也就练成了;可能就差那么一点儿,三餐就可以和你们一起毕业了;可能就差那么一点儿,你们就可以畅游致远游泳馆了。好在毕业之时同德湖的荷花盛开了;好在离别之际菁菁堂的世界杯开战了;好在“晚安世博”中“小水滴”辛勤奉献的身影、“巅峰对决”中为母校争光的矫健身姿、军训时“脚痛大学”痛并快乐着的回忆,已经被你们永远定格了。

当离别的愁绪交集着美好杂陈于心,这一次也许就更难说再见了:难别三尺讲台上兢兢业业的师长;难别卧谈了四年即将各奔东西的室友,难别夜归时责备你却更关切你的阿姨,难别四年的成长岁月,难别你们共同的f10!

同学们,大学毕业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今天,站在这个里程碑前,你们是否问过自己这四年里有哪些刻骨铭心的变化?是否问过自己对生命、对真理、对理想又有了怎样的理解?面对未来,你们又该拥有些什么去照亮前行的道路?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三段“穿越时空”的对话,但愿其中蕴含的“人文情怀”能引发你们的思考,更能启迪你们的人生。

“20xx年5月12日14点28分,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许许多多的游子赶回灾区的家园寻找难以割舍的亲人„„”这是纪录片《北川一日》的开始。这段故事的主人公李安民是交大建筑系06级的一名学生。他在悼念父亲的诗词中洒泪写下“二十年来空饮痛,云漫漫,路茫茫,叩问苍穹,何寄儿女伤?”这是他与父亲生死两隔的对话,他又用一次次重返灾区的行动回答了自己。第一次他是千里寻父的儿子,第二次他是给灾区孩子带去欢乐的大哥哥,第三次他是保护羌族建筑的志愿者„„毕业后,他毅然回到家乡,成为了一名灾后重建者。在校长奖的评委席上,我们把票投给了他。因为我们看到了一个大男孩在悲痛中的成长,从爱自己、爱亲人、到爱身边更多的人,这是一份从逆境中崛起的爱的力量,这是我要与你们分享的人文情怀的第一层含义,一种以人为本的终极关怀。你们自发创办“临终关怀”协会,你们为农民工兄弟网上购买火车票,你们为学校里的修车师傅补拍婚纱照,你们为天使路上的鹭鸟迁移召开听证会„„这些微小而又闪光的点滴,让我看到了你们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尊重,让我看到了你们从内心升腾出的那份质朴的大爱,这也是你们在过去四年中,从这所大学获得的最宝贵财富!

在交大校园里,有两座特别的图书馆,一座是钱学森图书馆,一座是将要开放的李政道图书馆,它们犹如隔空相望的两个巨人在对话。钱先生在他提出的“大成智慧”中说,“一个理性的时代会在人类的进步发展中产生,在这个时代中,不仅是存在决定意识,而且人类的高尚思想追求将影响世界。”李先生说:“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两位科学巨匠的共鸣,不仅是他们对探求真理的真知灼见,更是理性价值追求的闪光,其核心是要有一个理性的人生观和宇宙观,致力于探究自然万物运动之规律和社会发展面临之问题,为全人类谋求福祉。这也是我要与你们分享的人文情怀的第二层含义,一种价值追求中的理性回归。在云南大理,有一位年过花甲的教授,带领着一群交大人,用十三年的坚守换来了洱海的一泓清水;在四川锦屏山,有一群交大人,在埋深2500米的山洞里,孜孜以求,探索暗物质的奥秘;在大洋深处,凝聚着交大智慧的无人探测器,不断突破极限,探寻未知的海底世界,他们用超越自身、面向全人类的理性价值追求,诠释着交大人的科学追求与人文情怀,肩负起对社会和人类的责任。同学们,在你们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我相信你们也会始终怀揣着这份理性的价值追求,从知识的探究走向灵魂的自由、创造的高峰,走向自我的超越!

今天之后,大家将有一个新的身份,叫做“交大校友”。接下来我要与大家分享两位校友跨越百年的“对话”。走进华联的“曦潮书店”,你会在显眼处看到一本书,名叫《西潮》。书的是1920xx年考入南洋公学的校友、著名教育家蒋梦麟,他试图通过描绘时代的变迁,启发世人对自身文化道路的思考。向我推荐这本书的女孩是这个书店的创办人,一位20xx年毕业于化学化工学院的年轻校友,赵忆嘉。今年初,在闵行校区“学人”书店即将关闭之际,她放弃了北京的高薪工作,选择回到母校创办“曦潮”书店。在实体书店艰难生存的当下,面对很多人的不理解和不认同,忆嘉坦然地说,她不想让母校成为一所“没有书店的大学”,更希望曦潮能给交大人带来一个如晨曦般澄明、静醒的空间。我想,这源于对交大人文情怀的坚守,更源于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执着。“曦潮”是一面镜子,映衬着百年交大的人文底蕴;“曦潮”是一颗火种,引燃了交大人的激情与梦想;“曦潮”更是一个磁场,凝结着交大人的人文力量。梦麟先生曾说“理想、希望、意志是决定人一生枯荣的最重要因素。”在这不足百平米的空间里,两位相隔百年的校友用文化守望者的姿态诠释着人生的意义。在时光的大潮里,你们是选择随波逐流,还是选择独立、清醒、真诚地活着?我希望你们今后要经常做这样的反思。我知道你们爱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但我也知道你们都爱唱五月天的《倔强》,“当我和世界不一样,那就让我不一样,坚持对我来说就是以刚克刚,我如果对自己妥协、如果对自己说谎,即使别人原谅,我也不能原谅。”这是你们唱给现在的青春无悔,也是唱给未来的初心不改!我愿你们在岁月的磨砺中一直能有这份纯粹和坚韧,做仰望星空的思想者,做脚踏实地的实践者,拥有一个丰富、自由、高贵的灵魂,这是我所理解的人文情怀的最深层次含义,对信仰的坚守与执著。

这是三段关于生命、思想和灵魂的对话,也是关于爱、理性与信仰的对话。今天,当你们跨出交大校门之际,我想说,人文情怀不仅仅是你们研读过的文、史、哲,更是你们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和尊重,对真理的探索与追求,对梦想的执着与超越!

时间没有回放键,但是美好会永远定格。青青校树,萋萋庭草,四载求学,晨昏欢笑;思源风景旖旎,菁菁时光流长。“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当《送别》的歌声响起,你们也即将离开母校,各赴前程。大器之才,不仅要有对科学精神的追求与弘扬,更要有人文情怀之涵养与修为。愿你们用大爱去点亮希望,用理性去探究未知;用信仰去引领时代,让人文之光照亮你们的未来!

上海交大校长毕业演讲篇三

亲爱的20xx届毕业生们:

现在是公元20xx年6月26日下午两点,在这个隆重而庄严的时刻,作为上海交通大学第39任校长,我荣幸地为你们刚刚完成的伟大旅程而见证,为你们未来鹰击长空的追梦之路饯行。

你们作为同龄人中受过最好教育的未来领袖,在这样一个转型大时代中,肩负着超越任何个人和地域局限的历史责任。

在背起行囊的时候,你们心中也许对未来还有不可避免的焦虑。但是,四年交大文化与精神的熏陶,历代交大杰出学长的成就以及你们自身的素质,都告诉我们,你们的个人事业必将取得成功。可是,居安思危,向来是我们中国人的优良传统。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根植于我们交大精神和传统的“思源致远”,当付诸于实践,把个人放在国家和历史的大格局中的时候,作为即将走向社会的交大人,我们该怎样去做呢?

中华民族目前正处在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复兴的进程中。同学们,你们将肩负着帮助这个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任。“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你们作为同龄人中受过最好教育的未来领袖,在这样一个转型大时代中,肩负着超越任何个人和地域局限的历史责任。未来的30年,是你们职业生涯发展的青年和壮年期。你们将成为这个国家的中流砥柱,引领这个民族甚至世界的前进方向。

古道长亭,终有一别。临行前,作为你们的师长,我想送给大家三句话。

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要自强,不要怨恨;在取得成就的时候,要感恩,不要自大。在任何合作中,都不要把全部的荣誉和利益留给自己。

1、思源致远,重塑社会的道德观。大学的四年,对一生来说也许只是弹指一挥间,但是不要忘记你们的父母,你们的老师,支持你的朋友和国家纳税人,他们为培养你们付出的心血,远远超过你们的想象。所以,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要自强,不要怨恨;在取得成就的时候,要感恩,不要自大。在任何合作中,都不要把全部的荣誉和利益留给自己。

你们承担着重塑社会道德观的重任。任何一个国家的大学都是这个国家的思想、精神和道德的制高点,都是这个社会的良心、公平和正义的最后堡垒。大学毕业生的精神和道德修养,决定着国家社会未来的面貌。不仅如此,中国是一个占有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大国,大学生的修养和思想,甚至决定着世界的走向。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善虽小,其心不小;恶虽小,其心已恶。

要知道,走得最慢的人,只要他不丧失理想,就比漫无目的人走得要快。

2、不畏困厄,永远坚守出发时的理想。纵观世界,一流的强国,必有一流的大学,一流的大学,必定造就卓越的学生。而理想是成就卓越的必要条件。梦想有多远,你就能走多远。理想的树立,是一生的追求和精神的原动力。它不是短视的急功近利。理想,就像天上的北斗星,就像心里的指南针。它让你远离人云亦云的平庸,激励你为了伟大的目标不懈地奋斗。人生如果没有理想,就如同河中的小草随波逐流。要知道,走得最慢的人,只要他不丧失理想,就比漫无目的的人走得要快。你们这一代人的父母,很多和我一样,是在文革恢复高考后考上大学的。那一年的考试,永久地改变了我们很多人和国家的命运。我的很多优秀的年长的同学,他们之所以可以重返课堂,因为他们即便在人生最看不到希望的黑暗中,在身体和精神双重的压抑下,仍然坚守着他们最初的读书做科学的理想。都说机遇只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如果你有理想,你就永远是那个准备最好的人。没有人愿意生活在贫穷困厄中,可是,人生的路没有坦途,永远的一帆风顺即便在童话里也不存在。理想就像黑夜里海上的灯塔,它让你在挫折和失败中永远怀抱着希望,而有了希望才会坚持,只有坚持,不抛弃,不放弃,才会有最后的成功。

兴趣爱好固然重要,但创造和创新,已经超越简单意义的兴趣爱好,成为国家和民族对你们殷切的期待。

3、敢为人先,永远张开想象和创造的翅膀。作为钱学森学长的学弟学妹,你们一定愿意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成功来回答“钱学森之问”。你们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我相信你们不会甘于因循守旧的平庸。你们都很喜欢张扬个性,而张扬个性的最好方式,就是敢为人先,永远张开想象和创造的翅膀。想像力是人类独有的预见力,是一切发明创造之母。我在这里要强调的是,兴趣爱好固然重要,但创造和创新,已经超越简单意义的兴趣爱好,成为国家和民族对你们殷切的期待。无论在哪个国家,个人的成功只有在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紧密结合的时候,才更有意义。我们物理学界有一些非常优秀的前辈,象邓稼先和他那些在戈壁深处的同事们,他们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创造了中国核武器的传奇。对于他们,我一直是仰视的。当白发苍苍,回首往事时,只有那些受你影响、被你真正改变过的人和事,才会让你产生发自内心的自豪。

交大的新校友,你的灿烂青春曾是母校华美乐章的一个动人音符,而从今天起,你们将谱写属于你们自己和我们这个国家的传奇。

试问,交大人不梦,交大以何梦?交大不梦,中国以何梦?我衷心地希望,在你们走出这个校门之后,依然踌躇满志,依然胸怀梦想!我衷心地希望,在你们走出这个校门之后,有更多让母校骄傲的故事将被传唱,有更多让母校荣耀的时刻将被点亮。衷心地祝福,20xx届交大毕业生前程似锦,事业有成,梦想成真,创造辉煌!

上海交大校长毕业演讲篇四

各位嘉宾,老师们、同学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是同学们一生中非常特别、非常重要的日子,你们将告别母校,踏上新的征程。作为校长,我祝贺你们,从北京大学这所伟大的学校顺利毕业,也为你们更精彩的明天祝福。

当初,你选择了北大,北大选择了你,那是一个激动人心的选择,从那时起,我们就拥有了共同的情怀。在北大的岁月里,我们一起欢笑过也心痛过,付出过也挣扎过,希望过也失望过,但却从未后悔过!回头望过去,这些喜怒哀乐,这些拼搏奋斗,都是通往未来的历练和基础。

今天,你们就要毕业了,又是一个激动人心的选择和转变的时刻!我们都感恩北大,但我希望你们记住,北大给予了你知识,给予了你能力,却不能代替你安排未来。未来需要你自己去探索,去适应,去质疑,去挑战,去创造!只有你自己,才能真正对自己的未来负责,也只有你们,才能够对北大的未来、中国的未来负责。

人们常把毕业典礼比作在大学的最后一堂课。作为一个“老北大人”,在分别的时刻,除了祝贺与祝福,我还非常希望,与你们一起分享几位北大人的故事。我知道你们喜欢微电影、微视频,我也试着做了一个。我希望大家从他们的经历中,看到并记住作为一个北大人所应有的家国情怀。

她叫樊锦诗,1963年从北大历史学系毕业,去了敦煌,在敦煌研究院做了几十年的院长,刚刚卸任,成为荣誉院长。52年前,也是毕业季,也是在燕园,这位来自上海,美丽、聪慧的毕业生,收到了一封家书,反对她去敦煌工作。她还是坚持去了,原因很简单,“已经答应了”。这一去就是五十多年。半个多世纪以来,这位“敦煌女儿”,无论条件多么艰苦、世间风云如何变幻,一直守护着丝绸之路上的人类宝贵遗产,一直探寻着中华文化千古之谜。今天,作为世界著名的敦煌学者,她依然坚守在漫天黄沙的大漠深处。“同意去敦煌”,这一声轻轻的承诺,承载了一位北大学子半个世纪的社会责任和学术理想。

他叫张益唐,北大数学系78级学生,普渡大学博士。他自幼热爱数学,认为数学是美丽的,值得一生投入。张益唐的学术生涯艰辛曲折,一度曾没有固定工作。当他对孪生素数猜想作出巨大贡献、轰动全球数学界时,已经五十多岁了,还只是美国一所大学的普通讲师。无论生活多么艰难,他对数学的梦想和热爱,与儿时一样,依然那么纯真、那么圣洁,从未改变。20xx年,张益唐获得了麦克阿瑟天才奖,这个大器晚成者的获奖感言是:不要盲目崇拜权威,要敢于挑战传统,对那些别人说不可能做到的事,要勇于探索,如果真正热爱,就永不放弃。

她叫吕植,1981年就读于北京大学生物学系,是北大保护生物学教授,ngo组织(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的创始人之一。很多年前,校园中就流传着她的故事。从读书时开始,吕植就跟随潘文石老师的团队,在茂密的原始森林中,风餐露宿,绿野追踪,进行大熊猫的研究和保护。她用出色的文章和鲜活的图片呈现出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环境的思考,被称为“一位保护人类未来的女科学家”。在北大、在荒野,她改变了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也深深影响了其他人看待世界的方式。

他们,都是普普通通的北大毕业生,他们的故事,一定会发生在今天毕业的同学们中间。这些故事告诉我们:要坚守承诺、执着追求,要敬畏自然、担当责任。一辈子很长、也很短,眨眼之间就是三十年、四十年、半个世纪,人生的精彩,也就在这执着的选择和坚守之间。

北大,从来不只是一所学校,她是几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是人们心中的图腾,寄托着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在这里,草地、湖水、山石、垂柳,都承载着动人的故事,润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青春梦想。北大,是新思想不断萌发和成长的学术殿堂,在这里,学者大师们为民族振兴、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呕心沥血,他们不灭的激情、不变的赤诚,塑造了北大,也激励着后来的北大人。北大,是探求真理、追求理想的圣地,从这里,人们开始塑造自己的人生,并用一生去理解、去实践:对责任的忠诚,对批评的坦荡,对创新的执着,对竞争的平和。北大,是我们心中永远的谜,每个在这里学习和生活过的人,都会在共同的经历中,揭开属于自己的谜底。

一位没有留下姓名的同学曾写下了这样的留言:“如果生命是棵生长的树,青春就是开花的时节。如果一些人活着是在追寻肤浅的表象,是为世俗的浮华,是为心理与生理的需求,那么,这儿有人真正地生活过,他明白所有问题的答案。”

同学们,从明天开始,你们中的很多人将离开校园,进入真正的现实社会中。中国的崛起,给予了你们这代人无限的机遇,你们有广阔的舞台来施展才华。与此同时,在纷乱嘈杂的虚拟和现实世界中,也很容易迷失方向,失去自我。我相信,北大不仅给予你知识、能力,更给予你价值和情怀,能为你带来心灵的平静,帮助你守正创新,走正道、扬正气,成为引领未来的人。

又一年盛夏,又一番别离。高高的博雅塔,凝望着一代又一代的北大学子,这是默默的祝福,深深的期待。

祝福你们!再见!

上海交大校长毕业演讲篇五

亲爱的同学们、敬爱的老师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毕业典礼。首先,让我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向圆满完成学业、即将踏上新的人生征程的毕业生同学们表示衷心的祝贺和美好的祝愿!

在这具有特别纪念意义的时刻,请同学们响应我的三个提议。

首先,请同学们把藏在心底的感恩送给为你们含辛茹苦、无私奉献的父母及家人,他们是你们成功地走到今天、胜利迈向明天的力量源泉。请同学们发自内心地向你们的父母及亲人深情地道一声:永远感恩你们!

其次,请同学们把心底的感激之情送给为你们默默付出的老师,是他们甘愿燃烧自己,照亮你们。请同学们发自内心地向你们的恩师道一声:感谢!

最后,请同学们把心底的的祝愿送给四年同窗与共的学友,四年情深,四年弥足珍贵。请同学们发自内心地相互诚挚地道一声:一路珍重,他日再相逢。

大学生活是人生中最令人难忘的阶段,也是影响人生发展的最重要阶段,武昌理工学院是你们人生中的重要驿站,梅南山下定格了你们许多美好的回忆,汤逊湖畔扬起了你们理想的风帆。此时此刻,我感到无比的骄傲、无比的欣慰、无比的珍惜。而更多的则是牵挂,牵挂同学们能否适应社会,牵挂同学们能否经受挫折,牵挂同学们能否坚守成功目标。

同学们,武昌理工学院是一所年轻的大学,尽管我们在同类大学中排名靠前,但我们同我国公办高校比,我们还不是名校。正因为如此,在建校伊始,我就思考如何在一所年轻的大学里,在一个没有一流大师的大学里培养出优秀人才乃至杰出人才,我们一直在探索,不断地探索。我们从严治校,有时严格的不近人情,因为我们唯恐误人子弟,欣喜的是我们的探索获得了成功。我们的校友中,出现了成百上千的杰出人才。

同学们,在你们毕业之际,我想送给你们一份珍贵的礼物,这份礼物就是武昌理工学院的校训“追求卓越,走向成功”。同学们已经学业成功和就业成功,但更重要的是事业成功,是实现人生的价值,努力成为社会栋梁和业界精英,创造出无愧于国家、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家庭、无愧于自己的骄人业绩。有一首歌名叫“存在”,有一句歌词是“有的人活着,却如同死了,有的人死了,却如同活着”,这就是人生价值的经典诠释。

追求卓越、走向成功,需要付出常人所不能付出的艰辛和努力。需要承受一般人所不能忍受的痛苦。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要视吃亏是福,吃苦是福,成功的秘诀是坚持、坚持、还是坚持!成功的人不是才华横溢的人,而是坚持到底的人。

追求卓越、走向成功要求做一个忠实的人、厚道的人、踏实的人。忠实于从事的事业,为人厚道诚实、表里如一、脚踏实地、做一件事像一件事。万丈高楼平地起,从小事做起。

追求卓越,走向成功要求终生学习,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勇立潮头,停止学习,马上落伍。追求卓越、走向成功要求在三十岁前完成人生三件大事:跟对人、入对行、选对伴。做对事、赢一次,跟对人,赢一生。良禽择木而栖。男怕入错行,在当代,男女都一样入对行,不成功都难,入错行,再努力也难,选择比努力重要。古人云:“婚姻乃终生大事,选择爱人就是选择生活,选择未来。这三件大事你三十岁前完成了,你就离成功不远了。

同学们,“追求卓越,走向成功”是武昌理工学院培育的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我衷心希望这一大学精神永远是你们的精神支柱,这一大学文化永远是你们成就事业的深厚底蕴。让这种精神和文化永远鞭策和鼓励你们肩负使命,不负众望。

“追求卓越,走向成功”仅八个字,但愿这无法用货币衡量其价值的礼物,永恒的珍藏在你们心灵里,成为你们前进道路上永不衰竭的动力之源。

亲爱的同学们,母校永远是你们的精神家园,教职员工永远是你们的亲人。我们将时刻关注你们卓越的捷报,企盼你们成功的喜讯,祝愿你们载誉凯旋!

谢谢!

上海交大校长毕业演讲篇六

各位敬爱的老师、可爱的师弟师妹,上午好!

感谢你们让我来分享生命中重要的时刻,这是我的荣幸!

毕业是结束,更是开始,从此你们将走进一个全新世界。在这样一个临界点,你们的心中,除了万丈豪情、离愁别绪,或许还有一点点茫然,对于未来的茫然。

历史是公正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困境。我们毕业时,有单位、有宿舍,但没有选择的机会;今天,你们没有保障,但有选择的机会。你们中的很多人会感到两难:如果坚持理想,可能生活窘迫;如果迁就现实,可能与理想渐行渐远。未来的日子里,该如何在理想和现实中寻找到平衡点、寻找到事业的起点?我想说,即便现实很骨感,仍然要努力实现丰满的理想。

我想和大家分享三个人生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拿得起放得下。

我的同班同学于川,1988年毕业于北大中文系,九十年代中期已经拥有一家规模可观的科技公司,在世俗的眼光中,他无疑是令人艳羡的成功者。但他却惊世骇俗地关闭公司,彻底回归文学梦想。也许是纪伯伦提醒了他:不要因为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自己为什么出发。

为了挽回此前所有蹉跎的岁月,他以超常的真诚、勤奋、热情投入写作,转型的阵痛剧烈并且持久,他却甘之如饴,终于大器晚成,迄今已发表12部长篇小说、三部电视剧本,其中,小说《最后一个贝勒》20xx年创造了影视改编授权费用的全国纪录,电视剧《青果巷》今年三月在央视八套黄金时段播出,并获得广电总局首届年度优秀剧本奖,全国只有18部剧本获奖。

拿得起放得下是很难到达的人生境界,于川做到了,相信他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第二个故事是持之以恒。

我的好友孙维宁,1988年毕业于复旦新闻系,1991年自费赴美留学,临行前他说未来的人生目标是用英语写作。外人很难想象他是如何度过那些漫长而艰难的日子的,也很难想象他经历过多少坎坷。语言不通,所有开支都得靠自己打工,但他矢志不渝,积极融入美国社会,在语言、文化上为理想做准备。20xx年获得南加大电影学院编剧硕士,是这所美国顶级电影学院历史上第一位母语非英语的华人编剧硕士,并且他的一部英文电影剧本在好莱坞的大赛上获得一等奖,为他颁奖的是乔治卢卡斯。

孙维宁刚刚进入电影业时,好莱坞竞争残酷,中国电影在低谷徘徊,谁也无法预见未来。所有人都劝他,从事别的挣钱又快又多的行业,但他喜欢电影,并坚持下来,终于厚积薄发,等到了中国电影的爆发期。今天,邀请他写剧本的都是中国一流的电影导演。请记住他的名字,他的事业高峰远未到来!

第三个故事是听从内心召唤,做自己喜欢并且快乐的事。

说完两位好兄弟,该说我自己了。

我毕业就进了中国新闻社,那里寄予着我的青春与梦想,我也殚精竭虑付出了无数汗水,中新社传统业务有文字通稿、图片通稿,我率领团队发起并创立了第三个通稿业务—视频新闻,当时被互联网同行誉为最领先的视频新闻。20xx年,我决定离开,许多好友劝阻我,你老大不小的,别折腾了!再说你那个位置还不错。我说:中新社有很多才华横溢的前辈,但他们退休时可能对自己的人生有遗憾,我不想重复他们的命运!

在体制内的无数个难眠之夜,我曾扪心自问:这是我想要的快乐自由的人生吗?

个人就像是机器上的零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风华正茂、理想远大的青年熬成了中年,黑发熬成了白发,经历了多年现实的压迫和生活碎片的磨砺,理想逐渐模糊,碌碌一生似乎是命定的归宿,很多人认命了。但是我不相信!我喜欢北岛那句诗:“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但当我真的走出中新社那扇大门时,二十二年沉甸甸的努力似乎顷刻间化为乌有,而未来变得从未有过的模糊、不确定。妻子鼓励我说,以后成不成无所谓,只要你开心,大不了咱们用房子养老。

就这样,我走进了开心麻花。不久前有朋友问我,当时为什么敢于在四十多岁的高龄下海?我说,我对钱没有太多的欲望,下海本来是为了找乐,但找到的不仅是乐。

乔布斯说,我很清楚唯一使我一直走下去的,就是做我无比钟爱的事。

于川、孙维宁、还有我们那一届很多同学,无论多么坎坷,无论走过多少弯路,也许默默无闻,但都坚守梦想,都在脚踏实地地做着自己无比钟爱的事,他们是这个时代的脊梁。你们如此年轻,有着大把时间,有着足够多的选择,未来有着无限可能,还会担心骨感刺破丰满吗?那么,请勇敢地出发吧!

鲁迅先生认为,人类要经历生存、温饱、发展三阶段。现实人生中,每个人都在追求着,有人注重地位,有人注重财富,有人注重内心,有人注重形而下。在我看来,真相是每个人都试图从不同的路径探求人生的意义、理想和幸福感。

我想说说我的幸福感。每当开心麻花结束演出,剧院里响起观众潮水般的掌声和欢呼声,我总感觉到一股暖流在体内激荡,眼眶不断湿润,难以言表的各种愉悦、幸福、感恩之情涌上心头,那种感觉是金钱、地位都换不来的,是其他任何形式的所谓成功换不来的,因为观众就坐在对面,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他们的呼吸、他们的欢乐。

20xx年4月,北京一位随时可能生产的准妈妈带着全套住院的行李走进我们的剧场;20xx年6月,深圳一位准妈妈在看戏两小时后生女,发微博感谢开心麻花让她的女儿在笑声中来到人间;20xx年12月,北京一位脑手术患者的最大心愿就是手术前看一场开心麻花;20xx年1月,北京一对准备离婚的夫妻在看戏后私信演员,感谢开心麻花让他们明白了真爱,他们会珍惜彼此,携手以后的人生

生命有限,快乐永恒,传递快乐是有功德的,能给那么多朋友带来欢乐,不仅我们个人是快乐的,我们的人生也因此更有意义!我快乐,我存在!

我们同学聚会时常谈到一个共识:非常幸运在北大中文系接受了扎实的基础教育,虽然没上过一门经世致用的课程,但并不影响我们快速成长。因为北大教给了我们学习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严谨的学风、理性建设性的态度、人道主义的情怀,更为重要的是,当我们走出校门时,经过古今圣贤思想、胸怀、境界的洗礼,我们的内心平和而充盈,无论顺逆、无论进退、无论宠辱,无论环境多么浮躁功利,都会不畏浮云遮望眼,脚踏实地为理想奋斗。

我想,你们一定一样在北大收获了你们一生最重要的精神财富,刚才你们喊出的“中情不渝,文载道义”、“学当儒林之冠,行为天下之先”,说得非常好。以后的日子里,北大将成为你们的精神家园支持你们勇敢前行。

今天,功利主义盛行,无数人间悲剧告诉我们,急于求成的功利主义是短命的、危险的,而理想主义是长久的、快乐的。只有坚定的理想主义者才能达到高远的人生境界!

就让理想主义的光芒驱散功利主义的阴霾吧,哪怕仅仅从改变自我开始,一个人的改变就会影响到一群人,一群人的改变就会影响到社会。这样的事,北大人应敢为天下先!

祝愿大家都能坚定自己的人生理想,无论经历多少坎坷,当然最好一路顺利,都能快乐地去实现梦想。再过四、五十年,回首往事时,会骄傲地说:我收获了圆满的人生!

上海交大校长毕业演讲篇七

亲爱的同学们,各位老师,各位家长,各位来宾:

今天一定是一个难忘的日子。3517名同学顺利完成本科学业,即将踏上人生新的征程。作为校长,我和你们一样感到无比兴奋,在此向你们和你们的家人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悉心指导你们的老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你们是清华大学跨入新百年后入学的第一批学生,也是我担任校长以来送走的第一届本科毕业生。在我心中,你们注定是特殊的一届。

这些天,我总能看见你们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拍照留影,你们也一定在回忆这四年难忘的时光。你们或许会想起,“中华小吃进清华”带来的各种美味和你们排队等待时的热切心情。我也知道,你们爱吃的清芬园包子已经不在了,现在我要告诉你们,今年年底清芬园将重新开业,我相信,开业的同时,包子也会回来。我知道,你们特别喜欢文科图书馆的优雅环境,你们的占座热情也让图书馆不得不推出了座位预约系统。我也知道,坚持“阳光长跑”不容易,也有同学向我抱怨,参加阳光长跑就是为了刷卡。我想说的是,无论是过去的“刷卡”还是现在的“刷脸”都不是目的,我们真正的目标是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

每一届学生都有特殊的校园经历,在你们的回忆中一定有这样的一幕——你们在新清华学堂观看话剧《马兰花开》时,很多人都落泪了,你们都被“两弹元勋”邓稼先学长以身许国的精神所感动,并真切地感受到了责任的含义和份量。

在你们入学的20xx年,清华推出“自强计划”,在全国高校中第一个单独面向贫困地区招收德才兼备的高中毕业生,这是清华承担社会责任、促进教育公平的一次主动选择。这些同学勤奋学习,付出了比其他人更多的努力,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自强不息的深刻含义。四年过去了,他们全部顺利毕业,并全部选择在国内外继续深造,让我们一起向他们表示祝贺!

在你们中间,还有一个特殊的群体,那就是清华在全国高校中最先招收的首批飞行学员。今年4月14日,他们首次单独驾机拥抱蓝天,成功率超过93%,创空军历史新高。今天,因为他们的存在,我们的毕业典礼多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在这里,我还想告诉大家与飞行有关的另一位校友——1920xx年考入清华土木系的沈崇诲学长。毕业后,他投笔从戎,成为一名战斗机飞行员。1937年8月18日淞沪会战中,在战机突发故障后,他毅然驾机撞向日军旗舰,壮烈捐躯,用26岁的年轻生命践行了抗日救亡的崇高使命。

每一代清华人都必须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我们都知道,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源自梁启超先生1920xx年在清华以“君子”为题的演讲。他在演讲中提到,“所谓君子人者,非清华学子,行将焉属”,“今日之清华学子,将来即为社会之表率。”一年之后的1920xx年,距今正好120xx年,42位清华毕业生怀揣梦想,从清华园出发,赴美留学。他们中间走出了多位我国相关学科的一代宗师,包括地质学家袁复礼学长、教育学家廖世承学长。他们在艰难的时代,坚守科教救国使命,为中国的学术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今天,我们正身处一个伟大的时代,一个充满创新活力的时代,一个孕育无限希望的时代。作为清华在新百年招收的第一批本科生,你们注定要承载起特殊的使命,这种使命与清华的发展有关,更与时代有关。

同学们,履行使命首先要拥有梦想,梦想将指引你们人生的方向。能打动人心的梦想必须是远大的梦想,只有远大的梦想才能激励我们为之长期奋斗。清华人素有深厚的家国情怀,清华人的梦想要超越小我,追求大我。1960年入学的工物系学长朱凤蓉将军,长期在我国西北核试验基地工作,她曾说,“我们是从清华毕业的极普通的学生,仅仅因为我们投身到了一个伟大的事业中,仅仅因为我们把自己的理想追求同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才体现了我们自己的人生价值。”

做引领者是时代赋予你们的使命。引领是一种境界,境界越高,格局越大。“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只有站在高处,才有不同于别人的视野,才能看见别人看不见的远方。引领也是一种担当,需要十足的勇气,有敢为天下先的气魄,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敢于迈出第一步。做引领者,要承担比常人更大的压力,要冒更大的风险。在这里,我要告诉你们的是,只有引领者才能领略到非同一般的人生风景。

时代同样呼唤你们做执着的创新者。创新是当今时代最重要的特征,创新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希望大家永葆好奇心,对新生事物始终抱有热情;学会用新的视角观察事物,用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创新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执着的追求,在“行胜于言”校风熏陶中成长起来的你们,一定会成为执着的、有行动力的创新者。

今天,在你们当中还有一位特别的同学,他是来自法学院的尕朋。尕朋是当年青海玉树的抗震小英雄,毕业后他将回到玉树,用学到的知识服务家乡建设,把在清华得到的爱和善传递出去。我衷心希望大家和尕朋同学一样,不仅拥有梦想,而且能用行动来履行使命。

同学们,今天是一个让人眷念的日子,我希望你们记住,清华永远是你们温暖的家。欢迎你们随时回家!

上海交大校长毕业演讲篇八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红楼飞雪,一时英杰,先哲曾书写,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刚才,教师和学生合唱团演唱了《燕园情》,这首歌虽然还不是我们正式的校歌,但这么多年来,它的旋律、它的歌词、它所包含的深厚感情以及北大人以四海为家、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已经深深刻在了我们的心中。在座每一位北大同学的本科生活,都是由《燕园情》开始的,今天在这里,也将以《燕园情》画上一个休止符。

四年前,充满朝气和活力的你们从五湖四海汇聚到燕园,开始了在北大的求学生涯。那时,你们在一体的操场上第一次学唱《燕园情》;而今天,在同样悠扬的歌声里,你们就要带着在北大收获的知识、友情以及爱情,带着一生一世的北大印记,走向天南海北。前段时间,我们的一张本科毕业生合影在网络上“走红”,这张一个人的“合影”来自元培学院的薛逸凡同学,她所在的古生物学专业,或许是中国唯一的只有一个学生的专业。很多网友赞她为“女汉子”,纷纷留言——“一个人的寂寞谁懂?”,“专业第一名和最后一名都占了”„„其实,无论什么专业,寂寞也好,热闹也罢,作为校长和老师,只要你们学有所成,只要你们快乐成长,就是我们内心最大的满足。20xx届毕业的全体本科生同学们,祝贺你们!

同学们,大学时光匆匆而过,以至于身为“90后”的你们都开始慨叹:“时间都去哪儿了”?是的,对一个始终在奋斗、始终在攀登的年轻人来说,时间总是过得特别快,四年光阴转瞬间就流走了。我想,这四年的时间,已经凝结成了你们在无数次“刷夜”苦读之后的哲思与明辨,凝结成了你们在国际交流舞台上闪光的才华与自信的气度,也已经变成了悄悄爬上父母和师长双鬓的缕缕白发。当你们在回忆过往,追问青春的意义时,我希望,大家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向默默哺育你们的父母、悉心教导你们的师长以及四年来相互关爱、相互扶助的“小伙伴”们说一声——“谢谢!”正是他们时时在你的左右,你的人生才拥有了如此精彩!今天,请把掌声献给他们!

此时此刻,站在这个讲台上,我的心情也很不平静,愿意与大家分享一点自己的时间印记。我和我的同龄人,是在中国经济社会大变革的时代成长起来的,虽然历经波折,却也幸运地搭上了改革开放、社会转型的时代列车。1978年我上大学的时候,人们还在讨论收音机和电视对未来教育的影响。而现在,我也同你们一样,经常看看bbs和微博,也试图用微信与朋友们交流。时至今日,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拉近了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距离。相信就在此刻,你们当中有不少人正通过微博、微信将毕业的体悟和感恩的心情传递给千里之外的亲友。这在几十年前,甚至几年前,都是很多人难以想象的事情。

同学们,变革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包括我们所身处的燕园,每天也都在发生着许多细微但深刻的变化。我们的北大,正变得更加国际化、更具包容性,也更充满了创新的活力。这一切的变化,是所有的北大人,包括在座各位同学共同努力的结果。

那么,在这个快速变革的时代,北大人应如何作为?我们除了与时俱进,紧紧跟上时代的潮流,更需要坚守什么?哪些东西需要不断变化,而哪些东西又亘古不变?利用这个机会,我想和同学们一起探讨。

今年5月4日,来到北大,与我们共度校庆和五四青年节。在师生座谈会上,给大学生算了一笔“人生账”:“现在在高校学习的大学生都是20岁左右,到20xx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很多人还不到30岁;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时,很多人还不到60岁。也就是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你们和千千万万青年将全过程参与。”

同学们,指明的这笔“人生账”,不就是摆在你们面前的历史“际遇”和“机缘”么!还以“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为喻,勉励青年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勤学、修德、明辨、笃实,身体力行,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五四运动的先驱、北大校友罗家伦先生在《写给青年》一书的序言中谈到:“我们不能背着时代后退,我们也不能随着时代前滚,我们要把握住时代的巨轮,有意识的推动他,进向我们光辉的理想。”在五四时代,他们那一批“90后”通过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在改造国民性的基础上,重塑人的灵魂,实现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也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征程。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核心的五四精神,成为指引一代又一代青年奋发图强的精神灯塔,也为当代中国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重要的文化因子和思想资源。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在全球化浪潮汹涌而来、各种思潮相互碰撞的变革时代,坚守核心价值观就是“务本”,将自己的人生事业融入国家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洪流,这就是最大的“道”。今天,中国正作为国际社会的重要一员,重新回到世界舞台的中央,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北大人不应沉湎于以往作出的贡献,而要参与到人类文明的和谐与共同发展之中。希望在座的诸位同学,将来能够代表我们这个国家,对人类文明的传承与进步起到推动作用。

面对纷纭复杂、瞬息万变的世界,如何实现“小我”与“大我”的协同进步?是被社会的惯性所牵引,还是追随自己内心的召唤?是选择安逸的生活,还是选择奉献和付出的人生?在面临严峻的现实时,是选择放弃,还是义无返顾地前行?是做愤世嫉俗者,还是积极的建设者?在此,我对大家有三点希望:
一是希望大家坚守“砥砺德行,立己立人”的道德追求。宋代理学家杨时曾说“一德立而百善从之”,无论什么时代,砥砺德行对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具有基础性的重要作用。只有个人的德行修养立得住,才能推己及人,影响和教化别人。“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在我们身边,就有许许多多坚守本心,德行高尚的前辈,他们的坚守让我们在时代波澜中看到了北大人默默担当的身影,感受到了北大人浓郁沉淀的家国情怀。这其中,第三届“蔡元培奖”获得者,医学部教授彭瑞骢先生便是典型代表。彭瑞骢先生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1940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成长于内忧外患,社会动荡的时代,彭先生较早便开始关注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1947年,他与方亮教授、王光超教授等人在北京公主坟附近的什坊院村办起了保健院,组织北医师生轮流为附近农民义诊。在这段实践中,彭先生目睹了农民饱受病痛之苦和贫困的折磨,坚定了为大多数人服务的理念。从医70多年,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先生都坚定不移、勇往直前。彭老曾这样寄语医学生:“‘无德不医’。学校只能教育你认识是非,但是社会太复杂了。你要是想拿学医当敲门砖去赚钱的话,那就别来学医,此路不通。”彭老甘受清贫,默默奉献,正是老一辈北大人毕生坚守的群体特质的生动写照。希望这种高尚的道德追求能够在你们身上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二是希望大家坚守“守正笃实,久久为功”的平和心态。今年3月,我在学工部举办的“教授茶座”活动中与一些同学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在座谈中,同学们最关心的问题是生涯规划。物理学院一位同学说,学物理、做科研压力很大,需要牺牲很多东西,不知道是不是应该坚持。我告诉他,北大人做什么都可以做得很出色,但要做好任何事,都需要一个基本素质——那就是忍耐。今天在这里,我还想跟大家分享哲学系汤一介先生治学的例子。作为老一辈哲学家,编纂一部能够挖掘传统文化的真精神、呈现中国儒学源流的《儒藏》,是汤先生长期以来的愿望。20xx年,经过反复论证,汤先生将编纂《儒藏》的设想提交学校和教育部并得以正式立项。这一年,76岁高龄的汤先生受命成为《儒藏》工程首席专家。《儒藏》工程是一项旨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基础性国家文化工程,也是一项迄今为止人文社科领域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工程。《儒藏》“精华编”收入中外儒家典籍650余种,约计2.6亿字;而“大全编”则收入儒家经典著作3000余种,约10亿字;此外还将编纂著录两万余部“儒家经典文献总目”。面对这项浩如烟海又繁琐庞杂的巨大工程,已是耄耋之年的汤一介先生义无反顾。他说:“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必须有中华文化的复兴来配合。今天,我们编纂《儒藏》可以说正在实现着400多年来中国学者、也可以说是中国人民的梦想。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把《儒藏》编好,将儒家文化瑰宝系统全面地收藏,成为全世界最权威的范本,之后一百年内不会有人超过。”汤先生秉持着这样的赤忱之心,在本该颐养天年的年纪,仍然不遗余力地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这种守正笃实,久久为功的精神,值得大家用心学习

三是希望大家坚守“宠辱不惊,自信自励”的人生哲学。随着人生阶段的转变,你们将迎来一个更加复杂、更加多元的世界。面对信息时代各种思潮的相互激荡,面对纷繁芜杂的社会现实,同学们可能一时会有些疑惑、彷徨和失落。这是正常的。但我希望,你们在偶尔“吐槽”之余,勇做积极的建设者,化难为易、化压力为动力、化自卑自满为自信自励,宠辱不惊,处之泰然。不久前,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马云先生在北大演讲时说:“今天很多年轻人抱怨这不对、那不对的东西,可能正是我们可以发展的机会。与其抱怨,不如把它变成现实。”改变别人也许很难,但改变自己只需要坚持。我校国际关系学院潘维教授也讲过一段很有启迪性的话:“我们昨天的理想,决定了中国今日社会的现实。如果你们今天对现实不满,那么你们的理想就是祖国的未来。我希望这未来不是更堕落,而是更美好。”美好的未来就掌握在各位自己手中,希望大家不畏难、多历练,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努力完善自我,抵达“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的人生新境界。

同学们,时代在变,北大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不会改变,“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不会改变,“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胸怀不会改变,“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不会改变,“常为新”的奋斗精神和创新意识不会改变!这些带有“北大印记”的精神特质,应当就是我们在大变革时代永远不变的坚守。

同学们,我一直认为,北大是不可复制的,每一个北大人的人生也是不可复制的。希望大家永远不要被喧嚣、浮躁所迷惑,请勇敢地做你自己,一个更好的自己,做一个堂堂正正、独一无二的北大人。

从今天开始,我相信,无论你们走到哪里,所有的道路都有一个共同的起点,那就是北大,这里是你们永远的精神家园。无论时代如何变革,植根在我们内心深处的“燕园情”将始终超越时间与空间的界限,这是永远割不断的!

最后,我想把自己思考和酝酿已久的一句话送给在座的各位同学,“一个人的一生,要有追求,要有方向。如果你能在年轻的时候确立自己的目标,你就会节省很多时间,走更少的弯路,你离自己梦想的距离就会更近,实现的可能性就会更大。”

同学们,依依惜别,再见珍重。母校永远祝福你们!祝愿你们乘风破浪,前程万里!

谢谢大家!

上海交大校长毕业演讲篇九

各位亲爱的毕业生,

各位导师、各位家长,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相聚于此,共同见证各位同学从西南交大这所百年名校毕业。首先,我谨代表全校师生向获得硕士、博士学位的各位毕业生,表示衷心的祝贺!

我提议,请全体毕业生以最热烈的掌声,向培育你们的导师、服务你们的教职员工、关爱你们的亲人和支持你们的同学朋友,一并表示诚挚的感谢!

今天,是你们人生跑道的新起点。在启程之际我想跟诸位再聊一聊学习,特别是“深度学习”。或许你们会问,好不容易熬到毕业了,为何校长还要向我们“推销”学习?而且强调深度学习?

现代社会集中呈现出“学习型社会”的发展特征,信息与知识急剧增长快速迭代,知识半衰期高度压缩,创新以一种社会基本需求的普遍存在方式不断加快频率,教育也逐步演变成融开放性、终身性、全球性于一体的自我增值过程,因此,学习成为个人、组织和社会的迫切需要。早在1990年彼得?圣吉在他的《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和实务》一书中就强调指出,在知识经济迅速崛起的背景下,组织不仅需要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更需要系统思考和团队学习,从而把组织打造成为学习型组织,并使得组织内的成员成为终身学习者。

众所周知,21世纪人工智能和类脑机器人的发展令人惊叹,人类已经进入与人工智能共舞的时代。在人工智能的机器学习领域有一项被称为 “深度学习”(deep-learning)的新技术,该技术由以前的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图模型发展而来,其动机在于建立、模拟人脑进行分析学习的神经网络,使机器模仿人脑的机制来解释数据。

就在今年3月举世关注的人机围棋对决中,机器人阿尔法狗(alpha go)4:1战胜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这是继1997年 5月“ibm 深蓝”经过六场角逐,以两胜一负三平击败世界象棋冠军后人工智能的又一里程碑。这一事件告诫我们,人类若不深度学习,“人工智能”或将超过“人的智能”绝非危言耸听,由此也倒逼人类自身的学习必须走向“深度学习”。

另一方面,在以数字化生产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风起云涌的信息时代,浅表化、碎片化、机械化学习大行其道。一些人不能自持、随波逐流、浅尝则止、人云亦云,读书学习蜻蜓点水、不求甚解,乐于将表面化、快餐式、条目般的知识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不知不觉养成思维惰性,弱化了知识的本然价值,钝化了创造的质感和敏锐度,长此以往甚或丧失创新能力,这也是为什么我要强调“深度学习”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又一原因。

从学习方法的角度,何谓深度学习?深与浅相对,深度学习是深入、深刻、深化、深远的学习,是不浮于表面、不限于知识本身、不囿于他人所见的学习。本质上,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的科学学习方式,是精准性、批判性、前瞻性的立体化学习范式;深度学习注重学习者的主动性,强调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致力于追求“学习型人生”,进而从根本上解决学会如何学习(learn how to learn)。

如何深度学习?《中庸》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程子进言: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者废其一,非学也。实际上,诸如此类的中国古代先贤圣哲博大精深的治学思想,已经为我们深度学习指明了路径。结合当今教育学、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等领域最新的理论成果和教育实践,我以下重点谈三方面有关“深度学习”的建议,请诸位用心体悟。

一、博学通达

在今天这个大科学时代,任何专业都需要多学科、多领域知识的启迪与支撑。学不博则知识狭窄、孤陋寡闻、思路不广、头脑闭塞。学习若没有一定的广度、宽度和跨度,很难有相当的高度、深度和厚度。“深”当以“博”为前提。博者,广也;硕者,大也。在座的诸位博士、硕士,理当成为本原意义上“广而大”的“博士、硕士”。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你们既要术有专攻精湛于某一专业,又要避免因知识面太窄而产生的“深井效应”或“隧道效应”。否则,称“渊士、渺士”可能更加名副其实。

博学忌所学不真。为此,在倡导开卷有益的同时加强甄别、求证十分必要。当然,多读经典更是值得推崇的方法。经典经历岁月和时间的检验,去粗取精,去伪成真;经典是时代和民族文化的结晶,蕴含着先贤圣哲的闳博睿思和学理旨趣,代表了所在时代的最高智慧。经典中自有精华,阅读经典不仅是为了增长知识,更是要从中吸取精神资源,并择其善而从之。阅读经典本身也要广博,古今中外的经典都要读,文史哲方面的经典、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经典都尽可能多读。而且,尽量读原著,不要只读别人的解释来代替对经典本身的研读。

博学应通达。博学不能“杂而无统”(朱熹),即什么都知道一点,但什么都不求甚解。博学切忌生吞活剥,囫囵吞枣,应追求触类旁通,融会贯通。“通达”即贯通、通晓、畅达。博学不能满足于多种知识的无序堆积和简单叠加,而要在充分咀嚼消化的基础上,把所学知识条理化、逻辑化、结构化地纳入自己的知识集,进而形成通透、系统的知识体系。

当今科技发展呈现出两个鲜明特点:一方面,学科和专业越分越细;另一方面,各学科领域之间的综合集成越来越强。阿尔法狗就是人工智能、大数据、深度神经网络等多知识、多技术充分融合集成的突出代表。机器人学习尚且如此,人的学习更应做到通达:心领神会,举一反三。学习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古人推崇的“当于无字处求之”,亦即现代著名文学家金克木提倡的“连字带空白一起读”。

博学应去“功利化”。有学者说,深度学习帮助学习者构建安心、安宁的学习世界,是最接近本质的学习。如果说过去学习重在掌握知识、方法和能力,深度学习则更重视人文精神、科学精神、治学精神等精神的培养和塑造。古今中外真正的大学问家或成大事业者,都是有情怀、有格局、有担当之人,在他们身上有一种超越物质、功利的超拨性和纯粹性。试想,博学如果只为稻粱谋,或者把学习仅仅当成是升学、出国、找工作、评职称的途径,或升官发财、博取功名利禄的手段,这种价值取向下的博学,对自身效用可能不小,可是,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的意义和贡献何在?

二、善问思辨

善问思辨是深度学习的题中之义。现在,问题导向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和学习方法,对此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发现问题比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更本质更重要。善问不仅要有敏锐的问题意识,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真问题而不是伪问题。思辨则是通过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对问题的状况、类别、事理等进行辨别分析。诸位研究生一定有过从探问、追问,到思考、思索,再到分辨、判别的治学体验,这种体验正是深度学习所提倡的,深度学习的学习者应将其常态化、习惯化。

善问思辨需要好奇心、想象力和“元认知”。当诸位踏入社会,千万不要追求所谓的成熟而丧失、泯灭你们宝贵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只有充满疑问与好奇,你才会去探索未知,发现问题,在思辨解惑后获得新知并随之提出新问题。想象力在工作学习中非常重要,创新和思辨尤其需要想象力,正是得益于想象力和思辨的有机结合,才有可能创造出“羊毛出在猪身上,狗买单”这样的互联网商业模式。

近年来,心理学中出现一个关于学习的研究热点——“元认知”(metacognition)。元认知是对思辨的升华,它不仅要求将经验上升为概念,将概念上升为理念,将方法(method)上升为方法论(methodology),而且进一步要求对这一过程中的认知和思维进行再认知和再思维,即对认知的认知,对思维的思维,从而通过元认知深化思辨的深刻性和批判性。

善问思辨需要批判性思维驱动下的反思。“批判性”的希腊文原意有敏锐、精明的意思,用亚里士多德的话说,批判的目的在于能够从正反两方面洞察出真理和谬误。批判性思维是“深度学习”的要义所在,却是当下中国高等教育最缺失的。诸位要注意养成对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进行批判性思维和反思的习惯,凡事多问一个为什么。

要敢于对故知进行颠覆、解构,同时要善于再造、重构,努力做积极的知识发现者和建构者。同学们还要惯于对已发生、已经历的事件做“复盘”式反思。周知,高段位专业棋手都有复盘的好习惯,他们通过复盘反思得失以及其他更好的下法。

昨天,英国“脱欧”公投揭晓,一石激起千层浪,世界各大媒体、论坛纷纷发表评论,意见迭出,观点爆棚。面对潮水般的各种评论、意见和观点,你的见解是什么?英国“脱欧”公投是好与坏、是与非之间的抉择,还是一项“两害相权取其轻”的两难选择?“脱欧”对英国与欧盟今后的发展、整个欧洲一体化进程,乃至国际地缘政治格局的冲击和影响是什么?对这场公投所暴露、折射和引发的诸多深层次问题,该做怎样的反思?诸位不必也不应一味地采信充斥于各类朋友圈里所谓“深度好文”的观点、数据或论据,也不要膜拜某些大咖的“高论”或“洞见”,不能让自己的大脑和思维成为别人言论的跑马场,要有自己的真知灼见。

三、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也是阳明“心学”的核心内容。“纸上谈兵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是行之主意,行是知之功夫,知和行是辩证的统一体,两者不可偏废。但在现实中知易行难,因此身体力行弥足珍贵,这也是孔子为什么讲“力行近乎仁”的重要原因。

深度学习中的知行合一,要求将平时的学习化为行动,融入生活,投入社会,奉献时代,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引用“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就是要勉励广大科技工作者既要极深研几、追求真理,又要把理论成果和科技成就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关于知行合一,还要注意两点。一是知行合一中的“知”,固然学可求知,更应牢记实践出真知。多年前毛泽东主席就教导我们:“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诸位毕业后继续读纸质书、电子书自不待言,但是,也需用心参悟和品“读”社会、自然、人性等一部部无字天书。光向书本学习远远不够,还要向实践学习,向社会学习,向人民学习,在实操中学习,甚至通过挫折学习。

二是深度学习者,既是理论派也是实践派,既是理想派又是现实派,既是自觉者又是觉他者。深度学习中的 “知行合一”,不仅仅是自身的“知”与“行”,还是影响他人的“知”与“行”,使自身知行与他人知行协同。诸位要在自己深度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团队深度学习在求道、悟道、证道,以及守道、行道这条生命升华之道上共同修为,共同践行知行合一。

同学们,在即将结束“深度学习”这个话题之前,我想起巴尔扎克一句耐人寻味的话:人的全部本领,无非是耐心和时间的混合物。在此,我要叮嘱你们的是,竢实扬华,久久为功。让我们以此共勉!

上海交大校长毕业演讲篇十

位嘉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几年前,同学们踌躇满志、带着忐忑和喜悦来到这里。今天,你们将怀着梦想和期待离开燕园,步入激动人心和充满挑战的未来。作为校长,我要向同学们表示祝贺,也希望借这个机会,向为你们的成长辛勤付出的老师、员工和家长们,送上最美好的祝福和敬意!

今年的毕业致辞,我想和大家谈一个稍微严肃一点的话题:网络时代,更需要理性。

大家可能已经注意到了,就在你们将要毕业的这段时间,世界发生了不少事情。一向严谨持重甚至有点保守的英国人,通过公投,决定脱离欧盟;备受瞩目的美国总统大选,一反常态,没有了关于社会价值和社会问题的理性探讨,陷入了哗众取宠和相互指责;还有,在里约奥运会的前夕,巴西的总统遭到弹劾,拉美和中东的一些国家动荡不安,以种族和宗教为借口的战争和冲突不断,极端主义蔓延,难民潮、恐怖主义让所有善良的人都不能“隔岸观火”了。一些悲观的学者甚至认为,也许我们这代人,将会目睹“罗马帝国崩溃”一样的动荡历史。二战结束70年、冷战结束20多年之后,世界好像又转入了某种“新常态”。

世界上发生的这些事情与我们并不遥远。我们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也是这个时代的一部分。我们所有人的生活,甚至未来的人生轨迹,都可能因此而改变。世界所发生的这些事情,当然有其深刻社会根源。但大家是否想过,网络和人们社交方式的变化,也为这些事情的发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大家知道,信息和网络技术为知识的获取和传播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人们可以从网上方便地学习和获取任何知识,也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思想。网络技术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社交方式,人们可以即时地与成百上千的人交换信息,这些无疑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进步。但是,大家是否发现,伴随而来的还有一些其他社会效应。大量的鱼龙混杂、真假难辨的信息,侵占了人们的静心与沉思,也阻碍了令人感动的眼神与关切。在虚拟的社区里,人们的猎奇心态被放大,善良,因为习以为常而不受关注,而那些超乎常理的奇闻逸事、耸人听闻的传言被广为传播。缺少了当面的观点交锋和理性思考,肤浅的、迎合的、偏激的甚至粗鲁的观点大行其道。这些在传统的社交体系中,也许算不了什么,但在网络时代,信息的传播更加扁平化了,你在微信朋友圈中的一个不经意的转发,也许会像蝴蝶翅膀,在远方煽起一场飓风。网络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任性了!

同学们,一百年前,蔡元培先生来北大担任校长时,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主张,打破了当时北大的陈腐风气,奠定了现代中国大学的思想基础。蔡元培校长当时还对学生提出三点要求:一曰抱定宗旨,二曰砥砺德行,三曰敬爱师长。一百年来,他的这些主张一直为我们所坚守,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北大人,也形成了北大“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这些思想更显得弥足珍贵。

在信息时代,大学已经不再能够垄断知识了,但大学所代表的人类理性思维,却变得更加重要,更加不可或缺!大学帮助学生学习和了解人类文明的精髓,培养跨文化、跨文明的思维能力与交流能力,使他们具有宽广的视野和正确的历史观;大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使他们明辨是非、坚持真理,而不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大学应当使学生牢固树立核心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们懂得,简单的拿来主义并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民粹和狭隘民族主义也不行,我们要探索出一条中国自己的道路。

同学们,你们在北大、在燕园度过了最美好的几年时光。这几年,你们付出了,也收获了。从燕园眺望世界,我们不止一次地问自己:这个世界会更好吗?今天,当你们将要从燕园走向世界的时候,请一定要告诉自己,北大人的一生都是努力使这个世界朝着好的、向上的、光明的方向发展。

在这分别的时刻,我希望伴随你们的不仅有专业知识和生存能力,还有经过激烈思想碰撞所形成的坚定信念和价值观;不仅有真诚的同学情谊,还有北大人的家国情怀;不仅有对燕园生活的美好记忆,还有守正、奉献、超越和“敢为天下先”的使命感。我相信,你们在北大收获的一切,都将激励你们,始终站在时代的最前沿,去弘扬正气,去坚守正道,去不断创新,去引领未来。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一个充满机遇、孕育梦想的时代,一个瞬息万变、荆棘丛生的时代。我们都是被历史所塑造的,但我们也正在和将要创造历史。勇敢地融入时代,是每个北大人最好的选择。

北大精神将生生不息,与你们同在!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