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佳谦文档网>专题范文 > 优秀范文 >

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9篇

时间:2022-11-23 09:50:08 来源:佳谦文档网

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9篇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摘要:陶行知主张的教学理念就是要做到教和学的有机结合,通过教学的过程中来培养幼儿手脑并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9篇,供大家参考。

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9篇

篇一: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摘要:陶行知主张的教学理念就是要做到教和学的有机结合,通过教学的过程中来培养幼儿手脑并用的学习方式,所以对于幼儿的教学运用过程中,我们最忌讳的就是对幼儿进行空口说教,要把教和学做到有机的统一,老师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做到真正的教育、教学这样可以让教育切实的进行发展。还有要在开展幼儿教育的时候让幼儿了解生活,因为亲民教育也是陶行知的教育主张之一,教育不要脱离生活实际,我们开展教育就是为了让幼儿更好的生活,提高幼儿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陶行知教学思想;幼儿教育;实践教学中图分类号:G67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9)10128-01生活教育不是一个新话题,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有人提出来了,在进行生活的时候来开展教育,在开展教育的时候来融入生活,我们进行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幼儿能够更好的生活。生活和游戏是开展幼儿园综合教学的重要途径,同时也为幼儿园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整个课程资源整合,开展有效的互动,这是提高课堂教学领域的最重要途径。一、从生活教育视野来开展幼儿教育(一)加强课程和生活的相互联系我们在进行幼儿教学的时候,要不断的加强幼儿课程和生活之间的相互联系,因为在进行联系的时候幼儿通过日常的生活经验可以更好的对知识进行诠释,比如我们在对孩子进行图形认读的时候,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进行教学,让孩子想一下生活中都有哪些常用的图形,汽车的轮胎是什么形状的,建筑的脚手架是什么形状的,我们用的格尺是什么形状的。孩子在进行回忆的时候我们可以进行恰当的引导。这些形状都有什么样的特性,如果我们把汽车轮子换成方形的可以吗?为什么不行?幼儿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进行思考,在进行思考的时候幼儿的整体学习气氛就更加的浓厚,他们可以进行探究式的教学,这也是幼儿教学理念的更新。所以说现在幼儿生活化的教育视野要尤其实用性和针对性,让孩子在进行学习过程中学会生活,学会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解释。(二)生活教育事业对幼儿园课程的良性导向幼儿在认知方面还是很弱的,我们总是想要加强幼儿的认知,所以带领幼儿来认知一些新鲜实物,其实我们在开展认知教学的时候最好从幼儿的身边开始。因为观察生活是一种好的学习习惯,这样在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有很大的帮助[1]。孩子在进行生活教学的时候,可以更加的热爱生活,因为我们所开展的活动是让幼儿更加的喜欢生活,热爱生活,生活的热爱要从小培养,当一个人能够学会热爱生活,就可以安排自己的生活,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是要依靠自己的主观意识来进行的。现在幼儿的发展走向是教会幼儿更多实用性,在学习的过程中教会幼儿更多实用性的知识。二、游戏化的教学课堂开展游戏是开展课程的一个很重要背景,也是进行课程实践一个非常重要途径。在教的时候我们让幼儿来做,就是通过游戏的方式来激发孩子的动手实践能力,游戏的发展要符合幼儿的行为习惯,要和幼儿的行为进行相互配合,所以游戏是幼儿课程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及进行实施的非常重要途径,游戏在这里面

  有生成课程的重要功能。(一)要善于在游戏中寻找课程资源老师要从游戏中对课程资源进行发现。其实在进行游戏的时候是幼儿自我能

  力发挥的最好方法,因为幼儿在进行游戏的时候是非常放松的,任何一个游戏都可以看到潜藏智慧火花,老师就要在这里面进行挖掘,要有鹰一眼的眼睛要善于不断的观察和发现,在游戏中寻找孩子喜欢的东西,在素材挖掘中来进行生成性的教育。比如:我们可以组织幼儿比较喜欢喝熟悉的“过家家”游戏,幼儿在活动的时候就会主动的进行思考,在家庭生活中我们要想那些东西,要思考那些可能出现的情况,还有在这个游戏中我们能够看到孩子的自身特点,幼儿会有很大的兴趣来参加到活动中来,这样每一个孩子都进行积极的参与可以让课堂气氛更加的活跃,我们可以让他们表演妈妈的一天,来观察妈妈的一天都进行什么样的生活,怎么样来收拾屋子,怎么样来买菜,我们可以让孩子进行简单的计算,通过简单数学计算让孩子了解家庭生活的日常开销。我们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很自然的过渡到新的课程“我的家”。这样开展起来的课程可以让幼儿倍感亲切,比我们进行生搬硬套的教学方式要好的多,幼儿在进行理解的时候也有一个心理过渡,让幼儿在学习中也感觉很轻松[2]。

  (三)开展实践的游戏教学活动游戏和教学的一体化让我们对游戏的生活经验有了很好的感悟,我们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不要在形式上来进行游戏化,有时候老师问幼儿今天我们都干什么了,幼儿说我们今天玩了,但是玩什么了,幼儿自己其实也不知道,这就是非常失败的,玩和学其实在进行课堂活动的时候是没有太大的冲突,我们可以在玩的过程中来进行提高,比如可以通过玩让他们的语言沟通能力提高,让他们展开现象的翅膀,通过现象来进行科学的解释。或者可以通过歌舞的方式来对让他们进行感知,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做到心中有目标,把目标真正从有形转化到无形,在整个游戏的过程中来进行渗透,这样孩子在进行游戏的时候就可以开展自主学习。社会实践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延伸,科学教育活动应该是面向园外丰富的科学资源,我们要对儿童的科学参与空间进行拓展,要不断的对孩子的科学教育资料来进行充实,在这个过程中来提升科学教育活动的质量,我们可以在园区里面建立绿色角,可以种一些植物,让幼儿自己来进行种植以及后期维护,这样孩子有了切实的经历就会对植物的生长过程有一定的了解,我们可以让这个孩子在一定的时间里对植物的生长状况进行记录,这样他们就你能够有一个系统数据,可以方便幼儿进行学习,还可以带儿童出去走走,比如进行空气的记录,还有就是进行环保宣传,让幼儿切身的感受科学的魅力。这样可以激发幼儿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结语生活才是进行教育的真正源泉,开展游戏我们进行快乐学习的关键,所以说幼儿园的建设要回归生活,要让孩子知道怎么来进行生活,这样我们才能够把游戏不断的还给孩子,当孩子在游戏和生活中进行学习的时候,他们就会看到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总之,现在我们开展幼儿的课程建设要有生活化和游戏化,这也是我们进行课程改变的感悟。参考文献[1]雷小雪对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9(02):35.

  [2]王莉.关于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实践思考[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04):10-11.

  

  

篇二: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陶行知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幼儿教育

  作者:张碧蓉来源:《教育·综合视线》2020年第09期

  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立足于实际生活提出了“生活即教育”“六大解放”等诸多具有进步意义又旗帜鲜明的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因此,本文立足于幼儿教育现状,谈谈陶行知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幼儿教育策略,旨在提升幼儿教育的质量。

  理论实践结合,促使教学合一

  1925年,陶行知在南开大学演讲时曾提出过“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这一理念倡导的是将理念与实践相结合,注重教学的统一。幼儿教育有其特殊性,仅凭言语引导,很难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只有鼓励幼儿在实践中验证,才能帮助幼儿形成生活经验,进而提高教育成效。因此,教师需要借助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让幼儿在实践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观察、学会操作。

  例如,对“物体的沉浮现象”这类科学知识,成年人很容易理解其背后的科学原理,知道它反映了一种物理现象。但是,幼儿并未形成这类知识,所以会感到格外好奇。如果教师将原理进行直接解释,幼儿并不能真正理解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因此,教师可以发起探究性活动,引导幼儿参与实践,帮助幼儿获取感性认知。以“鸡蛋的沉浮”这一实验为例,在实验之前,教师提前准备好相应的道具,然后鼓励幼儿预测实验结果,设想鸡蛋最终是沉还是浮,大多数幼儿认为鸡蛋会沉下去。在实验过程中,幼儿发现鸡蛋有时会悬浮在水面上,这引起了他们极大的好奇。此时,教师可以鼓励幼儿猜测影响鸡蛋沉浮的因素,有的幼儿提出鸡蛋的生熟决定了沉浮,有的认为是鸡蛋的大小。但是,随后的实验证明这些并不是鸡蛋悬浮的原因。后来,在教师的提醒下,幼儿给清水里加入了适当的盐。在反复实验中,鸡蛋终于浮在水面。通过实验,幼儿明白物体的悬浮和水的密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从而帮助幼儿获得一种感性的认知。

  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等先进的教育理念,其背后倡导的是实践与生活对教育的重要性。作为教师,必须给予幼儿实践的机会,注重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这样才能打好幼儿的成长基础。

  因材施教,促进全面发展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由此可见,德育对个体成长的作用。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启蒙阶段,而且多数是独生子女,很容易因为家人的宠爱而养成自私、懒惰、霸道、蛮横的坏习惯。如果教师对其渗透好

  的德育思想,就能引导幼儿朝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教师需要因材施教,帮助幼儿改正不良行为、实现全面发展。

  根据调查可知,大部分初入园的幼儿,其自理能力严重匮乏,不会自己吃饭、穿衣者比比皆是。更有一些幼儿依赖心重、脾气大,稍有不如意就大哭大闹。由此可知,对幼儿进行德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比如,有的小班幼儿午睡醒来后,不知道自己穿衣服,而是对教师“呼来喝去”,让教师服务自己,帮自己穿。这种现象和家长的溺爱有着直接关系,幼儿已经习惯一切由家长打理,所以没有自理能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我给小熊穿花衣”的活动,让幼儿给小熊布娃娃穿衣服,看看谁穿得最快、最好,扣子扣得最整齐。在这个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在游戏中很快掌握了穿衣技能。此时,为了进一步激励幼儿,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展示栏,给表现良好的幼儿画小星星,赠送小猪佩奇的贴画,激励幼儿的进取心。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必须积极践行陶行知思想。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就是帮助个体更好地生活,培养个体的生活技能。幼儿是一群需要引导的孩子,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幼儿、帮助幼儿改掉坏习惯,实施正确的德育。

  回归自然,丰富幼儿视野

  陶行知先生曾经谈及自己的教育主张,他认为“生活教育即以社会为学校,自然教室的范围,不是在房子里,而是在天地間”。简言之,生活是一切教育的开端。如果教育不能回归生活,就很难取得期待中的结果。由此可见,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同样需要用生活化的方式引导幼儿,鼓励幼儿在生活中观察、在生活中积累,培养幼儿的生活经验,让教育回归自然、让教育回归生活,这样才能丰富幼儿视野,促进幼儿成长。

  例如,在引导幼儿学习四季等知识时,如果只是用图片、言语的方式,幼儿很难对季节形成感性认知。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走出课堂、走出校园,从生活中感受季节美、捕捉季节特有的景色,就能给幼儿的心灵带来长久的影响。以春天为例,教师可以开启一次名为“寻春之影”的生活实践活动,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和幼儿进行集体春游。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充分调动幼儿的听觉、视觉等多个感官,引导幼儿发现春天的美,让幼儿在美的熏陶下形成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真实的自然环境中,幼儿的身心是放松的。此时,教师引导幼儿:“孩子们,你们知道现在是哪个季节吗?你是如何判断的?请问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春天?听到了什么样的春天?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春天?”在活动结束以后,鼓励幼儿用画图或者写作的方式记录自己心中的春天。

  “生活即教育”强调的是生活与教育的关系。特别是针对幼儿而言,他们的思维能力仍然处于发展中,常常通过生活观察形成知识经验。因此,在引导其学习任何知识时,如果能够从生活的角度入手,就能提高教育效率。

  幼儿教育是人的一生的教育起点,因此,其重要性无须质疑。当今教师应继续秉承陶行知先生的思想理念,对幼儿进行科学化引导与管理,丰富幼儿的学习活动,扩展幼儿视野,进而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丰利镇凌河幼儿园)

  

  

篇三: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谈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幼儿“文明礼仪”习惯的培养

  摘要:

  习惯要在生活中培养,陶行知先生在改造中国教育的实践中提出了生活教育的理论,他主张各种知识最好在生活中进行,习惯培养更应该如此,他在《生活即教育》一文中写道“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教育的意义。”因此,我们说:生活即教育,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我们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的引领下,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把“文明行为习惯”作为幼儿园工作的重要内容,从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孝敬父母、关爱他人等方面入手,实施礼仪教育,引导幼儿学礼仪,讲礼仪,重礼仪。我们从幼儿园、家庭和社区着手,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最基本的日常生活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抓起,把礼仪教育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的。关键词:

  习惯、八礼四仪、正文:

  幼儿时期是形成习惯的关键时期,陶行知先生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指出,幼儿时期是人格和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他在《创设乡村稚园室言书》一文中写道:“从福禄信尔发明幼儿园以来,世人渐

  渐的觉得幼儿教育之重要;蒙台梭利毕业研究幼儿教育以来,世人渐渐的觉得幼稚园之效力;儿童学者告诉我们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的好,以后只顾顺着他继长增高的培养上去,自然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倘若培养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定了不易变。”习惯要在生活中培养,陶行知先生在改造中国教育的实践中提出了生活教育的理论,他主张各种知识最好在生活中进行,习惯培养更应该如此,他在《生活即教育》一文中写道“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

  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教育的意义。”因此,我们说:生活即教育,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

  我们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的引领下,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把“文明行为习惯”作为幼儿园工作的重要内容,从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孝敬父母、关爱他人等方面入手,实施礼仪教育,引导幼儿学礼仪,讲礼仪,重礼仪。我们从幼儿园、家庭和社区着手,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最基本的日常生活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抓起,把礼仪教育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的。

  一、“文明礼仪”养成目标

  在全园中开展教师和幼儿乐意与人交往,礼貌、大方,对人友好,全面提高幼儿园的文明礼仪素养,在幼儿中开展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做到“日常行为讲规范、人际交往

  讲礼仪,社会活动讲文明”;通过主题宣传和教育实践活动,使幼儿园形成“人人有礼貌、个个懂礼节、处处讲礼仪”的良好氛围。

  二、“文明礼仪”养成措施在每学期初,我们制订了文明教育计划,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文明礼仪行为常规教育,并通过多种渠道、多个层次、生动活泼的方式来训练,在一日活动中渗透和通过专门的教育活动,帮助幼儿和教师理解《文明礼仪行为规范》内容,掌握文明用语、礼仪示范动作,使每一位师生都认识行为规范,文明礼仪的内容和教育意义,养成自觉地、比较牢固的良好行为习惯。(一)打造良好的文明礼仪教育环境。

  环境的创设既可以折射出幼儿园的教育理念,也可以促进孩子的发展提高教师的素质。只有这样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中将受到有益的熏陶和感染。

  1.营造良好的礼仪教育精神环境。

  孩子是成人的一面镜子,成人的言谈举止都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们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为孩子传递爱的正能量。为此我园行政、班组、后勤及家长代表等各口商讨出台了“实幼八大礼仪规范”,针对仪表、餐饮、言谈、待人、行走、观赏、游览、仪式礼仪八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目标和具体规范,并做到园内每位老师、每个孩子、每个家长都知晓规范要求,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让孩子在言传身教中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并通过园网站、家教园地专栏、园刊等多种形

  式将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宣传到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孩子,每一位家长。形成“全面发动、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促使师幼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讲规范、讲礼仪、讲公德、讲文明。此外,幼儿园还定期购置文明礼仪相关的教材,将教材走进课堂、将教材走进阅读角,教师利用谈话活动、游戏活动组织孩子阅读、学习,使孩子掌握礼仪知识,践行礼仪规范,提升文明素质。

  2.创设良好的礼仪教育物质环境。我们充分利用幼儿园的环境,来渗透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内容。

  在幼儿园公共区域,张贴“弟子规”等图文并茂的画册,让孩子在游戏、散步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感受传统文明礼仪的熏陶。根据实幼“八大礼仪”规范,设计文明礼仪宣传展牌,创设浓厚的学礼仪,讲礼仪,重礼仪的氛围,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知礼懂礼。在班级墙饰的布置上,老师们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参与班级礼仪公约的设计和布置。在孩子们的游戏区域,我们利用提示牌不断规范礼仪言行。图书角里提醒孩子保持安静,爱护图书有序整理的提示牌;午睡六部曲,让孩子知道保持舒适睡姿,安静入睡;进区环节中,让孩子知道对号入区,学会礼让,自觉遵守游戏秩序。

  (二)有序开展形式多样的礼仪教育活动。1.“文明礼仪”专题活动丰富多元。在专题教育活动中,我园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文明礼仪,真正做到“文明礼仪伴我行”,展示实幼孩子的风采。我园开展“遵守交规”文明礼仪专题活动,

  邀请交警爸爸走进活动,带孩子们认识交通标识,讲解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孩子们利用每周的“国旗下讲话”,向全体师生宣讲“讲礼貌、懂感恩;”“讲诚信、懂友善;”“讲公德,懂尊重;”等专题内容,号召大家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让文明礼仪之花在实幼处处盛开。在“园六一庆祝活动”、妇联组织的各类活动中,我园孩子参演的“文明礼仪”节目—弟子规诵读、文明小天使等获领导、社会好评。中、大班教研组组织开展的“争做文明人”故事比赛,参赛的小选手们讲述了《不讲礼貌的小狗熊》、《好心眼的小蘑菇》、《小狮子学礼貌》等故事,稚嫩的童声,可爱的表情和动作,让在场的大朋友、小朋友忍不住微笑着给他们鼓掌。“文明故事大家讲”系列活动,不仅提高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感受讲故事的乐趣,也将文明礼仪教育渗透在活动中,让孩子们愉快的体验文明礼仪的魅力。在“文明礼仪”教育过程中,为了给孩子们直观形象的感知,老师们自编自导自演完成了“诚实守信”、“友爱伙伴”“恪守公德”等微电影的拍摄,形成了具有我园“生活体验”园本特色的礼仪课程。

  

篇四: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陶行知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幼儿教育

  摘要:在我国幼儿教育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陶行知教育思想,给予幼儿教育更多的指导,不断提升幼儿教育的地位,为我国幼儿教育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幼儿教育中坚持陶行知教育思想,要求幼儿园应将生活、社会作为教育的载体,让幼儿在生活和社会中进行学习,并利用生活和社会,锻炼幼儿的实践能力,同时有效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从而促进幼儿综合素养全面发展。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思想;幼儿教育

  引言:

  陶行知作为我国教育领域的专家,对我国幼儿教育进行深入的研究,通过研究形成基本教育思想,其中生活教育理论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生活教育理论是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生活即教育、二是社会即学校、三是教学做合一。基于生活教育理论,我国幼儿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遵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指导,一方面为幼儿营造生活化学习环境,让幼儿在生活和社会中获得更多的教育,另一方面提高幼儿做中学的能力。

  1.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思想

  1.生活即教育

  将生活作为幼儿教育的基础,借助生活不断发生的变化,使幼儿教育与生活变化建立关系,在生活不断发展状态下,有效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幼儿教育与生活建立相辅相成的关系,让幼儿在生活状态下,获得手脑锻炼的机会,在锻炼中增强幼儿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使幼儿在学习中产生积极状态,有助于幼儿主动进行学习,在学习中学会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有效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1.

  1.社会即学校

  陶行知教育思想中,将社会作为学校,在幼儿教育中加入社会元素,借助社会元素不断扩大幼儿的学习范围,为幼儿创造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使幼儿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基础上,还会学习更多的社会知识,帮助幼儿积累社会经验。

  1.1.

  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教育思想重要的组成部分,幼儿教育在向幼儿讲解如何做的方法的同时,还应为幼儿提供锻炼的机会,使幼儿掌握做的方法。教学做合一是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为方法、关系以及目标,幼儿掌握方法以及明确学与做关系的同时,还能运用学习的知识以及掌握的方法完成目标。

  1.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幼儿教育的指导

  1.使幼儿的教育内容更为生活化

  在幼儿教育中,将生活与幼儿教育相互融合,使幼儿教育体现出生活化特点。幼儿园应为幼儿营造生活化学习环境,并且生活化环境体现出两个方面的特点,包括结合特点和回归特点。结合特点是指幼儿教育与生活相互结合,将生活作为幼儿教育的载体,让幼儿在生活状态下进行学习。回归特点是指幼儿应成为教育的主体,让幼儿回归到生活中,使幼儿在生活中进行学习,通过学习发现生活对于促进幼儿成长发展产生的作用。

  在生活化教育模式中,由于幼儿在情感和经验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并且现有的知识无法理解学内容,幼师应采用多种方式,让幼儿的思想和情感与生活教育相互融合,一方面使幼儿的思想情感获得生活教育的指引,使幼儿可以理解和掌

  握学习的内容,另一方面让幼儿在生活状态下进行学习,有助于幼儿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在生活中,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1.1.

  幼儿在社会生活中得到教育

  幼儿园作为幼儿学习和生活的一部分,应体现出生活化和社会化特点,将幼儿园与生活和社会建立关系,充分利用生活和社会资源,不断丰富幼儿学习的内容,并且采用生活化和社会化方法,不断拓展幼儿学习视野的同时,还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幼儿的身心在发展过程中,由于感知能力较差,需要幼儿园为幼儿提供适合学习的内容,并在提供适合学习内容的过程中,应构建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环境。幼儿园构建的环境应与社会和幼儿的生活进行联系,防止幼儿在封闭的幼儿园环境中学习,如果单纯的学习教材内容,会极大的限制幼儿身心发展。幼儿园应选择幼儿适合学习的社会和生活环境,如海洋馆、游乐园等,让幼儿与社会进行广泛的接触,在接触中使幼儿对社会产生更加深刻的体验感,并且在体验感的带动下,幼儿会产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使幼儿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有助于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使幼儿逐渐养成探索知识的学习习惯。

  1.1.

  将“做中学”的教育方法运用到幼儿教育中

  做中学是幼儿园促进幼儿综合素养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幼儿园应组织幼儿自己家参与各项活动,在活动中讲解相关的知识,让幼儿在活动中锻炼实践操作能力,有助于幼儿更好的掌握和理解学习的知识。幼儿园在组织幼儿进行教育活动时,应设置适合幼儿学习的主题,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在发现、思考以及解决过程中,会使幼儿获得更多的经验。此外幼儿园在开展教育活动时,应使教育活动体现出生活化特点,让幼儿在生活状态下进行做中学,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幼师应给予幼儿更多的鼓励,不断增强幼儿学习的信心,有助于获得良好的做中学的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陶行知教育思想指导下,幼儿教育应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将生活和社会中适合幼儿学习的元素融入其中,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使幼儿学习的内容更加直观形象,有利于幼儿更好的理解,还能锻炼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促进幼儿综合素养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侯莉芳.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对我国幼教改革的影响[J].当代教研论丛,2018,(11).134-135.

  [2]钱佳晖.陶行知教育思想对我国幼教改革的启示[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2).203.

  

  

篇五: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幼儿教育中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理念的

  实践分析

  摘要:幼儿阶段是儿童学习兴趣养成与生活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幼儿教师尤其要注重挖掘幼儿的潜能,培养幼儿对生活的热爱,为其以后的综合发展打下基础。幼儿园阶段的儿童,注意力集中能力较差,多用直观的方式去感受、认识世界,根据这一年龄特点,教师可以在陶行知理论的指导下适当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实践活动中体会社会交往,感受学习的乐趣,形成阳光积极的心理,促进幼儿快乐健康地成长。

  关键词:陶行知;快乐成长;幼儿教育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和理论对教育改革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至今仍然是教师课堂实践的重要理论依据,学好陶行知思想,是教育工作者的必修课程。

  一、贯彻平民教育思想

  陶行知先生说:“人像树木一样要让其尽力的向上生长,不能勉强其长的一样高,应当是在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幼儿园阶段的幼儿向师性极强,且对大人的态度较为敏感,所以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态度,公平地面对班级成员,要以尊重的态度对待每个个体。

  幼儿阶段是儿童性格养成的重要时期,教师要在这一阶段帮助幼儿树立起成长的自信,让其适应校园生活以及集体生活,为其之后学习生涯打下良好的心理与行为基础。在这样的教学目标下,教师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不要在言语以及行为上表现出自己对某个个体的偏爱或忽略某个个体,防止幼儿产生心理落差,导致自卑心理的产生[1]。比如,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及时对幼儿提出的问题进行回应,不要有选择性的回答或者故意忽略某一个体成员。同时,教师发现幼儿行为偏差时要及时地指出幼儿存在的问题,但要尊重幼儿的人格,

  维护幼儿的自尊心,尤其不能挖苦讽刺幼儿,给幼儿造成心灵上的伤害。教师的作用是促进、辅助幼儿的成长,在一些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学会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不能对幼儿提出千篇一律的要求,要尊重幼儿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如此才能落实平等教育、平民教育的理念。

  二、践行生活教育理念

  合理运用生活化教学,有利于帮助幼儿养成热爱生活的态度,增强幼儿对生活的感受力,提升幼儿学习的主动性,让幼儿在实际探索过程中提升和发展综合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提供动力。生活化教育理念是陶行知思想的核心内容,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教师应本着这一思想原则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发现知识,利用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与好奇心激发幼儿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例如笔者在带领幼儿进行植物养护时,便积极地践行生活化教学的理念,首先笔者将植物养护活动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与责任心,养成幼儿亲近自然的习惯,帮助幼儿树立起正确的生命意识。在这一教学目标指导下,笔者组织幼儿选择自己想要养护的植物,并且在教师简要讲解了植物的习性之后,每日进行观察与记录,并书写“养护日记”。在幼儿观察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幼儿如何对自己好奇的问题进行探索,比如“植物是否会呼吸”“植物的养分从何而来”等。在幼儿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给予引导与帮助,以使幼儿保持学习的动力,让幼儿可以更好地完成实践探索活动[2]。

  三、落实因材施教理念

  陶行知先生认为:“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的情况给以施肥,浇水与培育,如此才是‘因材施教’。”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陶行知先生认为因材施教的前提是教师要对幼儿有充足的了解,如此才能挖掘幼儿的闪光点与兴趣点,为幼儿提供更好的个性发展的平台。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观察儿童的行为习惯与天赋技能,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实践活动,实现幼儿个性技能的提升,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进步。

  四、实现教、学、做的合一

  幼儿的思维认知最终都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获得并表现出来,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要设计合理的环节,将教师的教与幼儿的学有效结合,让幼儿在实践的过程中主动地探索,获得技能与知识。此外,动手能力是个体创造性思维发展的重要表现,提升幼儿的动手能力,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让幼儿在生活学习中更具创造性,为其以后综合能力、社会竞争力的提升打下基础。

  结语

  总之,“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在幼儿园教育阶段教师要带领儿童积极地进行各类实践活动,要开展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课堂活动,激发他们对未知的探索热情,让儿童在幼儿阶段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与学习习惯,为他们今后的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张静华.在幼儿教育中践行陶行知思想[J].课程教育研究,2018(41):19-20.

  [2]刘金辉.幼儿教育中如何践行陶行知"爱满天下"的教育思想[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14):599.

  

  

篇六: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基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幼儿良好习惯培养研究

  作者:陈静来源:《成才之路》2016年第4期

  摘要:结合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针对“教学做合一”,联系幼儿的实际情况,从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教师和孩子共同学习、同伴和孩子共同进步三个方面研究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思想;幼儿;良好习惯;父母;孩子;同伴

  中图分类号:G6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4-0077-01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深刻影响着中国的教育。结合陶行知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主张,针对“教学做合一”,联系幼儿的实际情况,从父母的陪伴、教师的欣赏支持和同伴的强化作用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要做到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

  从简单的模仿到拥有自己的想法,父母都是孩子心目中高大的形象。有人提出一个观点:陪伴孩子成长不应该是家长的负担,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环节都极其重要,特别是品格的塑造,家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现在有些父母忙于工作或外出打工,他们的孩子由爷爷奶奶代为照顾,但是隔代教育有时可能出现一些问题,比如照顾孩子时更多地关注物质方面,不注重孩子精神方面的成长。面对孩子的时候,有些家长更多的是只顾自己娱乐,甚至打发孩子去看电视,殊不知孩子更需要父母的陪伴。当父母花时间来观察孩子的成长时他们会发现,每天孩子都会有一些不一样,比如会画新的图案了、会说一些新的词语了、会摆放东西了,等等。有的孩子可能会有一些不好的习惯,父母若没有及时制止,那么孩子便会觉得这个习惯并不是坏习惯;有的家长吃饭会挑食,若是保持这种习惯,幼儿也会养成挑食的毛病。父母陪伴孩子共同成长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信任孩子。孩子天真又富有创造力,要相信孩子的能力,不要进行过多的干涉。第二,要赏识孩子。孩子时时刻刻都在探索,越是自己不会做的,他就越想尝试。孩子是教育的对象,而不是无知觉的玩偶,不要剥夺孩子探索的权利,而是要赏识孩子的一切努力。父母要注重陪伴孩子,做孩子最好的老师,以身作则地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让孩子学会独立解决困难,自信面对挑战,主动承担责任,热情地投入生活……这些是父母所要树立给孩子的榜样,也是孩子能够获得的比电视节目更好的东西。

  二、要做到教师和孩子共同学习

  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师的职责是教孩子学。教师不应该运用填鸭式教学方式,仅仅将书本上的知识教给孩子就了事,而应该教会孩子如何去学。3岁~6岁这个年龄阶段,是各种兴趣、品性养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必须针对孩子的特性来引导他们发展兴趣,拓展他们各种能力。比如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教师若是硬性规定孩子一定要怎么做,孩子一开始可能会听老师的话,但时间一长,孩子可能就会不耐烦,不再认真阅读。因此,作为教师,寻找适合孩子的阅读方法就至关重要。同样的,孩子其他方面的学习也会有这种情况的发生。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顺应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创设宽松、自由、丰富的学习环境。这样,便于孩子充满乐趣地学习。同时,教师也需要进行相关的研究:如何让孩子自主学习,自我探索。教师不仅要做孩子的引导者,更要做孩子的支持者,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作品,经常夸奖孩子,有针对性地鼓励孩子。面对不愿意创作或是能力不够的孩子,更是要

  有耐心,用多种方式进行引导和鼓励。教师是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而不是将孩子变成学习的机器,所以,教师不能随意批评孩子的作品。“教师作为孩子父母的代理人,若能赢得孩子的喜欢和模仿,则为孩子的发展提供了最为适宜的重要因素。”教师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会给孩子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教师怎么对待事情,孩子对相应事物也会有相同的态度和行为。因此,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教师要不断学习、更新观念和知识,不断地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逐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要以幼儿为主体,以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主要目标,促进幼儿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

  三、要做到同伴和孩子共同进步

  每个幼儿都是一个有着自己不同的想法和喜好的个体,但到了班级,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往往影响孩子的言行。当一个孩子对另一个孩子说他喜欢什么,并且得到那个孩子认同时,他喜欢做这件事的行为就会得到强化,而且同伴也受到他的影响,从而喜欢这件事。若一个孩子告诉同伴自己喜欢什么儿歌,但却没有得到同伴的认可和肯定,反而受到同伴的嘲笑,他可能从此就不再喜欢这首儿歌。一个班内几乎大多数幼儿喜欢的东西都有很大程度的雷同,这正是同伴之间相互强化的结果。当这种效应放到平时的一日活动中,会获得相应的效果。心理学认为,同伴可以作为一种社会模式或榜样影响幼儿的行为发展。幼儿还没有足够的能力来评定自己行为的对或错,除了家长和老师,同伴的反应对于幼儿建立自我形象与自我尊重也有很大的影响。有的孩子为了和别人交朋友,会把自己的喜好与他们的喜好进行比较,找出相同和不同。因此,有的幼儿喜欢某一件东西或是一种行为,不一定是因为自己喜欢而喜欢,而是为了在和同伴交往中得到同伴的认可,努力与同伴达成一致的喜好。所以,教师平时就需要关注孩子与同伴的交往,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与同伴共同思考,共同探索,共同成长与进步。

  参考文献:

  [1]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刘光仁,游涛.学前教育学[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3.

  

  

篇七: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小议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思想家和实践家。他早年留学美国,师从美国进步大师杜威,成为杜威的即门弟子,归国后,他终身致力于中国教育的改造,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都十分丰富,他在实践中创立“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为中心的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如何养成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是其教育思想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幼儿教育时期是形成习惯的关键时期,陶行知先生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指出,幼儿时期是人格和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他在《创设乡村稚园室言书》一文中写道:“从福禄信尔发明幼儿园以来,世人渐渐的觉得幼儿教育之重要;蒙台梭利毕业研究幼儿教育以来,世人渐渐的觉得幼稚园之效力;从小学注意比较家庭送来的与幼稚园升来的孩子性质,世人渐渐觉得幼儿教育之人生之基,不可不乘华给他建立得稳。儿童学者告诉我们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的好,以后只顾顺着他继长增高的培养上去,自然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倘若培养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定了不易变。”习惯要在生活中培养,陶行知先生在改造中国教育的实践中提出了生活教育的理论,他主张各种知识最好在生活中进行,习惯培养更应该如此,他在《生活即教育》一文中写道“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

  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教育的意义。”因此,我们说:生活即教育,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随手抓来,都是活书、都是学问、都是本领……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即是学校,生活即是教育。他又在《生活即教育》一文中指出:什么是生活?有生命的东西,在一个环境里生生不已的就是生活……是生活就是教育,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幼儿园的教育,是生活教育,是供给孩子人生需要的最初教育,那是与生活即教育相通的。在实践中养成习惯,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非常重视在做中学。因此,他主张在做中养成习惯,即在实践中养成习惯,培养幼儿创造的习惯,在养成幼儿的各种习惯中,最重要的是什么?陶行知先生认为是培养幼儿创造的习惯,他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指出:儿童的创造力是千千万万祖先,至少经过五十万年与环境适应关键中所获得而传下来才创之精华,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发挥这创造力,使他长得更有力量,以贡献于民族与人类。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创造儿童创造力,使其从事于创造之工作。对此,作为教育者的父母和教师应该有什么样的观念呢?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者应该“把自己摆在儿童的队伍里,成为孩子当中的一员,”认识孩子有能力、有力量,解放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儿童的

  头脑。先要把儿童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解放出来;解放小孩的双手、嘴;解放孩子的空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但中国一般是不许多说话,小孩子得到言论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的创造力;解放儿童的时间,我个人反对约束幼儿,让幼儿有自己的想象、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真正去理解孩子、尊重孩子。怎样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呢?陶行知先生认为应该做好三个方面的事情。一是需要有充分的营养,孩子的体力与心理都需要逐步的营养;二是建立最基础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以解放幼儿高层次的潜能,这样才能从事于高级的思想追求,以至于发明创造;三是需要因材施教,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要同园丁一样,首先要认识儿童,发现他们的特点而予以适宜的肥、水分、阳光,并除去害虫,这样,他们才能欣欣向荣,否则,幼儿的创造潜能就会逐渐枯萎。

  

  

篇八: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作者:李静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7年第02期

  摘要:幼儿时期良好习惯地培养十分重要,播种了一种行为,就能让学生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了一种习惯,相应的就会收获性格;播种了性格,就会收获命运。本文从陶行知教育思想入手,分析了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地相应措施。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思想良好习惯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2-0229-01

  在陶行知先生的思想下,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是如此的重要。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根据陶行知的思想,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树立规则意识,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好的习惯从规则意识开始,由于幼儿天性的影响,他们对规则并没有很强的意识,可以说完全不懂什么叫做“规则”,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树立起孩子的规则意识,明确幼儿的良好习惯。树立规则意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1采用幼儿游戏卡,建立角色规则

  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之间难免会出现各种冲突,刚开始游戏的时候,幼儿之间也相对比较混乱,甚至会因为游戏中的角色而争吵不休。所以,教师在组织游戏的时候,就可以采用游戏卡来限制游戏的人数,还可以使用登记表去登记每一位孩子游戏的次数,以便让幼儿能在规定下进行游戏,让他们知道这就是游戏的规则,谁也不可以违背。每一个幼儿都要发放一张游戏卡,先让他们选择自主性的游戏,并将游戏卡放置到适当区域,通俗的讲,就是幼儿喜欢玩哪个游戏就将游戏卡放在哪个区域。通过采用游戏卡的方式,能够让学生井然有序的玩耍,不仅节省了角色的分配时间,还提高了游戏的整体效率,同时,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也能体会到角色意识,懂得遵守规则。

  1.2增添游戏材料,丰富游戏形式

  “规则”,“规”的是游戏的整个过程,培养幼儿的规则就要避免游戏过程中的冲突,由于游戏中幼儿经常会因为材料问题而发生冲突,所以,为了让幼儿能够在和谐的程序下选用游戏材料,就需要教师增添游戏材料,丰富游戏的形式,变废为宝。并且要求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应当正确的使用材料,不能随意的挪动材料的位置,即使材料不够,也不能任意拿走别人的材料,要与别人协商之后才能取走材料。在制定好规则之后,幼儿就会有了规则的约束,在使用游戏材料的时候也不会再轻易地发生冲突,协商和谦让的气氛也会逐渐的充满课堂。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这两种方法都巧妙地解决了人数和游戏材料的问题,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培养规则意识,还能提高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在游戏中,他们懂得了在游戏中遵守规则,渐渐地也就养成了规则意识,明确了良好的习惯。

  2关注幼儿生活,重视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

  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下,他主张各种知识的学习以及技能的培养最好都能融入生活加以培养,良好习惯地培养也应当如此。他在《生活教育》一文中写道:“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我们说:生活即教育,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随手抓来,都是活书,都是学问,都是本领……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即是学校,生活即是教育”。

  幼儿良好习惯地培养源于生活,良好的习惯又作用于生活,所以,家长和老师在生活中都要多多关注学生的生活习惯,细心观察幼儿的活动表现,随时抓住活动过程中幼儿所呈现的细微表现。幼儿良好习惯地培养应当从多个方面进行培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生活方面

  生活中最重要的习惯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也就是培养幼儿成为一个能干的人,能够打理自己最基本的生活。比如,自己做饭、自己穿衣服、自己系鞋带、自己收拾玩具等等,生活方面良好习惯地培养,家长占很大一部分比例,不要强迫,也不能强求,需要循序渐进的让学生去自己做,适当的加以鼓励,通过一份小礼物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久而久之,生活中的好习惯就会被逐渐的培养出来。

  2.2学习方面

  虽然幼儿年龄还比较小,他们对学习的概念理解的并不是很深刻,但是学习的好态度必须从小培养,俗话说:“态度决定成败”,不一定非得得第一才是最棒的,对于那些学习态度很好地幼儿应当进行当众褒奖,并通过发“大红花”等一些奖励方式让全班幼儿都看到他们的努力。比如在学习单词的时候,当老师领读了三遍之后,已经开始下一个单词了,但是有一位学生由于失误又把上一个读了一遍,但是读的却很标准,出现这样的状况,教师不应当因为幼儿读错了而去批评他,而应该表扬,因为发音的标准,发音标准从另一方面体现出这个孩子良好的学习态度,所以应当放大其学习态度的部分。

  2.3思想方面

  思想在幼儿时期表现的并不是很明显,但是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家长和老师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影响到幼儿的思想发展,所以在平时的教育和教学中,家长和老师都应当注意自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身的教育方法,给幼儿传输正确的思想,教会他们享受克服困难的快乐而不是遇见困难的惆怅,为一生的好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

  3丰富培养形式,巩固幼儿的良好习惯

  陶行知的教育教学理论中的重点便是“教学做合一”,强调在做中学,所以,他主张在“做”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他也在《教育的新生》中指出:“我们所提出的是: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有行动之勇敢,才有真知的收获”。所以,教师应当丰富培养形式。

  比如,在给幼儿讲“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时,就要告诉幼儿在吃饭的时候不要掉米粒;采用情景表演的形式来展现“娃娃家”,让幼儿切实的感受凌乱的玩具,并培养他们整洁的思想和自己动手收拾玩具的能力,以后最好也通过积分的形式引导幼儿每天都要进行玩具整理。幼儿通过不同形式的教育形式,能够不同程度的将优缺点表现出来,更有利于老师发现他们的问题并及时给予纠正,巩固幼儿的良好习惯。

  

篇九: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二陶行知的教育用于幼儿创新精神的培养陶行知认为创造教育最好是从幼儿开始进行培养从小就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与独立创新能力不能从小就贯彻幼儿只读书的习惯只求高考分的思想上进行幼儿的培养这样会抑制儿童的创造能力要将陶行知教育思想应用在幼儿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上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儿童思想的解放

  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幼儿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摘要】1933年陶行知对于什么是创造教育做出系统的阐述,与此同时对创造教育的目的、范围、方法也做出了论述。陶行知教育思想是以创造教育为核心内容,这也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本文针对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幼儿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进行论述与研究。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思想幼儿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一、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内容及意义

  陶行知认为要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入手,而对于幼儿的创造能力的培养同样受用。一是提倡实验教学,反对重视书本知识,死读书会抑制儿童的创造能力,没有发明和探究的能力。二是提倡建立实验学校,不提倡一定模式的教学目的。三是提倡用统计教学原理,反对一人的思想的教育原则,应该让孩子思维不受限。四是侧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陶行知认为要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入手,而对于幼儿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样受用。一是提倡实验教学,反对重视书本知识,死读书会抑制幼儿的创造能力,没有发明和探究的能力。二是提倡建立实验学校,不提倡一定模式的教学目的。三是提倡用统计教学原理,反对一人的思想的教育原则,应该让孩子思维不受限。四是侧重培养幼儿的独立思考能力。

  在科技发展的今天,身边事物无时无刻不再发生变化,新鲜事物的不断更新也正如陶行知所说的处处都是创造之地,人们时刻都[来自WwW.lW5u.com]在进行创造。所以加强创造教育,让孩子从幼儿时代就迈上创造之路。

  陶行知以生活教育为核心,认为教育应该是提供人们需要的教育,源于生活,是生活的必要教育。他所提出的生活是教育的著名命题,在实施过程中老师的教育方式应该依照幼儿的学习方式,一边教一边学,老师的教与幼儿的学多有依据的进行。陶行知说:[来自Www.Lw5u.com]做的最高境界就是创造。想要进行创造首先要进行行动,二要进行脑力的行动也就是思想,三是在进行想与行动的同时就会产生全新的价值。做是进行发明的前提,为创造探寻道路。陶行知强调做在实践中的价值何地位,这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并加强幼儿们的认识。而在幼儿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中也要注重对孩子做的培养与做的认知,以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与创造心理。

  二、陶行知的教育用于幼儿创新精神的培养

  陶行知认为创造教育最好是从幼儿开始进行培养,从小就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与独立创新能力,不能从小就贯彻幼儿只读书的习惯,只求高考分的思想上进行幼儿的培养这样会抑制儿童的创造能力,要将陶行知教育思想应用在幼儿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上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儿童思想的解放。

  第一,给儿童充分的思考。陶行知认为幼儿的思想像是被固有的成见所束缚,想头部的思想被封存一样,要想解放幼儿的创造力,就要先将这道封印打开,像是我们看的小说一样,打开了封印才会把幼儿的创造力挖掘出来。

  第二,给幼儿充分的动手机会,让他们学会做。陶行知说人类与动物不同,人可以创造文字、武器甚至更深的创造。我们不能只凭脑袋去想,忽视双手的用途,而是在大脑进行思考时动手进行操作把自己的所想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来。人类不同于动物就是把前脚变成了双手从而进行创造,是人类成为了这地球上的主宰者。而传统的中国思想不让幼儿动手,认为动手就是孩子贪玩,会受罚,这样使幼儿天生的创造力被禁锢。所以在解放头脑的同时也要注重让幼儿勤动双手。

  第三,给幼儿问的机会,让他们学会问。在中国课堂上不许孩子随便说话,和多提问怕影响老师的正常教学进度。陶行知主张让幼儿言论自由,遇见不懂要多问,只有问才会引发幼儿思考,才能发挥他们的创造力。陶行知说:“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陶行知把发明起点归结于问。

  第四,给幼儿充分的活动空间,让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更丰富的学问。陶行知认为学校就是鸟笼,而规模大的学校就是放大的鸟笼。这样的空间使幼儿的精神营养缺乏,所以要让孩子们充分接触大自然。在大自然中感受大自然的万物,并对地球的外的世界充满好奇,主动进行探索。解放了幼儿的活动空间,才能使他们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自己的眼界,并发挥他们的创造能力。

  第五,给幼儿充足的时间,用时间消化自己所学的知识。陶行知在进行各种考试模拟实验后发现考试不会让孩子把所学的知识都扎实的消化到思想里,一般都是为应对考试而进行记忆,并没有将知识的内涵真正的学到骨子里。陶行知认为学校剥夺了幼儿的自己思考的时间,让幼儿们养成了,老师讲幼儿记,很少进行自己的总结。即使有了时间也不知道怎样的进行应用了。因此陶行知说创造教育先要做的就是给幼儿足够的时间。

  第六,开扩幼儿的眼界。陶行知认为传统的封建教育是幼儿脱离了现实的社会生活,虽在科

  技发展的今天很多东西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了解,但是这样阻断了幼儿的自我分析能力,应培养幼儿对社会对大自然的分析能力,陶冶幼儿的情操,在自然环境下释放自己的思维。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来自他自身的教育实践,他对中国当时社会、政治、文化等问题进行考察研究,通过长期自身教育经验创造出这种新的教育思想,他的这种思想引发教育学者对幼儿创新意识和实践经验的关注。而在科技发展不断的今天,陶行知的创新教育方式依旧值得我们继续挖掘。参考文献:[1]邹开煌,周志平.陶行知教育思想进教师教育课程实践与探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2(05).[2]刘建英.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0.(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东莱幼儿园)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