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佳谦文档网>专题范文 > 优秀范文 >

关于加强干部队伍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9篇)

时间:2023-06-26 11:45:07 来源:佳谦文档网

篇一:关于加强干部队伍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INSERTYOURLOGO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状况的调研报告通用模板

  Throughthesummaryandtransferofexperience,individualsorunitscantimelyunderstandthecorrespondingsituation,findoutthecharacteristicsandlaws,andfindoutthelessonsthatcanbeusedforreference.

  撰写人/风行设计审核: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

  工作报告范本系列Standardtemplate管理编号:SLU/N-QA725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状况的调研报告通用模板

  使用说明:本报告文档可用在单位或个人的场景里,通过总结和传递经验,让上下级个人或单位等有关人员及时了解相应的情况,掌握相关信息,并从中发现典型特征和推断规律,找出可以借鉴的教训。为便于学习和使用,请在下载后查阅和修改详细内容。

  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农村党员干部队伍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是团结和带领广大农民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骨干力量。强化村级班子建设,是加快建设新农村和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近日,我们对**县**镇农村基层两委班子建设状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既从中总结出了许多好的经验,也发现了不少值得注意的问题,并结合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基本情况及主要经验

  **镇共有**个村,**个自然村,总人口*万,**个农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年支、村两委换届之前,共有两委干部***人,其中交叉任职**人,支书主任一人兼的**人。****年,农村经济总收入*****万元,财税收入***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共14页

  工作报告范本系列Standardtemplate管理编号:SLU/N-QA725近年来,**镇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党的xx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的总要求,坚持以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五项制度”为突破,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新时期农村党建工作的新路子新办法,取得了基层组织建设的新成效,有力地推动了全镇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一、抓组织建设,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发展能力

  镇党委结合新的形势要求和全镇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际,每年年初都及时对全镇党建工作作出了全面安排;同时党委与各基层支部签定了党建工作目标责任书;并按分工包片责任制建立和完善了党政领导党建联系点,增强了镇村主要领导抓党建的职责意识,形成了“党委书记全面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党政领导分头抓”的党建工作领导新格局。结合市委出台的《关于巩固农村学教成果,规范和落实五项制度的意见》,以落实“两推一选”为重点,在换届选举中推行两委干部交叉任职制,在整章建制中重点落实“两议”、“两审”制度,在教育管理上严格实行“两/共14页

  工作报告范本系列Standardtemplate管理编号:SLU/N-QA725集中”。尤其是该镇制定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村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方案》和《加强和规范农村民主理财工作的意见》,突出深化了“两议”和“两审”制度,严格规范了农村两委干部的行为规范,推进了农村政治民主进程,有力地夯实了农村基层党建的群众基础和组织基础。

  坚持“分层施教,分类指导”原则,按照“农村党建抓深化,机关党建创一流,企业党建抓规范”的工作思路,分别培树了多个不同类型的先进典型,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带动全镇党建工作,从而使绝大多数党组织建设较好的实现了“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作风好、小康建设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的“五好”目标。

  二、抓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了广大党员整体素质

  一是坚持抓好一年一度的党员培训,集中抓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党员参训率每年均保持在90%以上。二是坚持组织生活和党课教育,抓好经常性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支部每月组织开展一次“党日活动”,每月上一次党课,保证“三会一课”落到实处。三是坚持抓好典型教育。他们先后总结了**村、**村、**村/共14页

  工作报告范本系列Standardtemplate管理编号:SLU/N-QA725党支部及***、***、***和***等先进集体和个人模范实践“三个代表”的事迹在全镇推广和宣传,既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树立了学习榜样,促进党建工作的落实,又使群众从中看到了党的光辉形象,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四是抓好直观教育。采取请先进单位、个人介绍经验,组织参观学习,进行正反典型分析,观看录像和电影等多种多样的教育方法,把党员教育搞活。同时镇党委将党员学政治、学文化、学技术、学管理、学法律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提升了广大党员整体素质

  三、抓作风建设,进一步树立了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以三比三看活动为依托,狠抓镇机关干部作风的转变。镇党委出台并认真实施三比三看活动细则,对镇机关干部实行岗位重组、双向选择,把作风过硬、综合素质较高、会做工作能打硬仗的人员调配到工作一线。认真执行机关干部四条禁令、查岗考勤制度、重点工作跟踪检查制度等,有效制止了机关干部走读现象,提高了工作效率。进一步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做好农村村务公开工作。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财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方/共14页

  工作报告范本系列Standardtemplate管理编号:SLU/N-QA725案》、《关于加强和规范农村民主理财工作的安排意见》,这些文件的出台和贯彻落实,特别是两议(村民代表议事会、党员代表议事会)和两审(村民理财小组审核,镇农经管理站审核)制度的严格执行,进一步规范了农村财务管理,从源头上防止了腐败行为的产生,也使镇干部在农村的一些不规范的财务活动受到有效的遏止,群众满意,干部放心。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镇切实加强了农村干部队伍建设,使农村干部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为推进农村“三个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经济社会的加快发展,农村干部队伍的现状与农村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有不相适应的地方。

  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客观方面表现为:

  一、干部职数较多。****年支部、村委换届之前,全镇共有两委干部***人,按全镇*万口人计算,平均大约***人一名干部,有的村不到***人一名干部,如一个全村***口人的中等村,就有两委干部**名,其中支部*名,村委*/共14页

  工作报告范本系列Standardtemplate管理编号:SLU/N-QA725名。有的小村甚至于不到**人一名干部,某村仅有***口人,就有支书主任会计等*名两委干部,平均**口人一名干部。干部职数多导致人浮于事,互相扯皮,效率低下,不仅浪费社会资源,而且也降低了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

  二、工资待遇偏低。****年,农村主干工资最高的**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会计每人****元;最低的村***村,三大主干只有****元。按****年水平,全镇农村主干平均工资不超过****元。就是这少得可怜的工资仍有相当多的村还因为人口基数低、财政转移支付有限,集体经济薄弱入不敷出以及近两年建设“村村通”大量欠债等种种原因拿不到手,全镇***名两委干部有相当一部分欠发工资,过低的经济待遇,致使大多数村的村干部缺乏工作热情,更谈不上创新精神。

  三、支部班子老化。据调查统计,****年支部换届前,全镇**名农村支部书记中,36—40岁的*名,占总数的*%;41—45岁的**名,占总数的**%;46—50岁的**名,占总数的**%;51—56岁的**名,占总数的**%;56岁及以上的/共14页

  工作报告范本系列Standardtemplate管理编号:SLU/N-QA725*名,占总数的**%。其中最大的**岁,最小的**岁,平均年龄**岁。如**村支部班子成员年龄分别为**岁、**岁和**岁,平均年龄**岁。这样年龄结构的干部队伍明显不适合当前农村工作。

  四、文化层次偏低。两委换届前的**名支部书记和村委主任中,最高学历为中专毕业,仅有*人,占总数的*%;高中毕业的**人,占总数的**%;初中毕业的**人,占总数的**%;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占总数的*%。

  主观方面的表现为:

  一、工作热情不高。一方面,随着干部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角色转换,农村干部不再是“为民做事”的主人,而是“由民作主”的仆人,身上的权力和“光环”已逐渐退去,村干部的心理不再有优越感;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实行税费改革之后,相当部分的农村干部对于当前农村工作无所适从,不知如何下手,“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再加之村级经济薄弱与必要的公益事业支出的矛盾比较突出,难以做到让群众满意,内心感到苦闷。

  二、创新能力不强。相当多的农村干部思想观念陈/共14页

  工作报告范本系列Standardtemplate管理编号:SLU/N-QA725旧,对自身的职能定位,还停留在满足于完成上级布置的常规性工作和突击性任务,习惯于延续了几十年的老一套工作方法,尚未将精力转移到潜心研究本村经济的增长点上来,缺乏对壮大村级经济的战略性、前瞻性思考。

  三、工作协调不够。部分村主干工作作风简单,缺乏民主气氛,综合素质偏低,摆不正自己的位置,两大主干之间互相争权夺利,相互猜疑,导致支、村两委工作“两张皮”,内耗严重,不能集中全部精力发展经济。

  四、工作作风漂浮。少数干部工作作风不扎实,淡忘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或无所事事、吃喝玩乐;或利用村干部的身份为自己谋取私利,不了解群众需求,不关心群众疾苦,疏远了干群关系。

  五、后备力量薄弱。农村基层组织培养贮备、选拔使用后备干部工作与市、县组织部门要求的标准相比明显滞后。多数农村青年出了校门就进厂门,纷纷外出打工自谋职业;退伍军人、农民经济人对当村干部兴趣不大;部分农村主干抱着各种私心杂念,本身就不愿意在农村优秀人才中发展党员和培养后备干部,从而使农村后备干部后续乏/共14页

  工作报告范本系列Standardtemplate管理编号:SLU/N-QA725人的现象进一步加剧。

  总之,当前在农村干部队伍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无论是从新农村建设的角度,还是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都应该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抓好村级班子的建设。

  强化村级班子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切实减少干部职数。严格按照市委的要求,进一步加大推行“五项制度”力度,对支书主任一人兼的做法应给予充分肯定并大力推广,减少工作磨擦,杜绝干部之间推诿扯皮现象的发生。从目前全镇实行支书主任一人兼的村的情况看,各项工作都比较协调,村上局面比较稳定,干群关系比较融洽。同时,在两委干部交叉任职方面还要加大力度,扩大范围,以进一步减少干部职数,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加快经济发展。

  二、稳步推进撤村并组。立足本地实际,逐步加大撤村并组工作力度。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尤其是在农村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和取消“三提五统”之后,农村干部工作职能发生转变,日常性工作大量减少,/共14页

  工作报告范本系列Standardtemplate管理编号:SLU/N-QA725这就为大力开展撤村并组带来了可能。目前我镇**个村有**个村总人口不足***人,撤村并组空间较大。通过撤村并组,加大行政村人口基数,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农村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三、开阔主干选拔视野。一是内选,从本村村民中选拔政治素质好、年纪轻、文化程度高,有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愿望和能力的优秀分子担任村干部。要重点从农村知识青年、退伍军人、私营企业主、种养大户、农村经济人、外出务工经商回乡人员等优秀人才中选拔村干部。二是下派,从镇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骨干,特别是中层后备干部中,选拔优秀人员到村挂职锻炼,条件成熟的可直接担任村主要领导。凡是机关、事业单位的下派人员应明确其性质不变,并根据实绩给予适当奖励,提拔任用。三是招聘,积极而又稳妥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村干部,提倡和鼓励通过公开考试和考核招聘优秀大中专毕业担任村干部。四是培养,真正把农村中的优秀青年和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中的致富能手培养成农村后备干部,对其优秀者通过正常程序适时配到班子/共14页

  工作报告范本系列Standardtemplate管理编号:SLU/N-QA725中,增强农村两委班子的生机与活力。

  四、突出抓好干部培训。村干部当前工作的不适应主要是能力的不适应,能力的不适应主要是思想的不适应,思想的不适应主要是学习的不到位。为此,借鉴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好做法好经验,抓紧建立和完善提高农村干部整体素质的教育培训机制,应成为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是要强化培训的覆盖面及其针对性。加强农村干部培训工作,不仅要加强对主干的培训,同时还要加强对两委其他干部的培训;不仅要加强思想政治方面的培训,而且还要加强农村实用技术、法律知识等方面的培训。通过坚持不懈的培训,增强他们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发展经济的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二是要不断创新培训形式。加强实践锻炼,以点对点的形式,选择经济发展较快的先进地区建立村级农村干部培训基地,通过选派村干部上课受训、跟班学习,帮助他们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提高实际工作能力,使他们能够走出**看**,认清位次,找准差距,激发他们改变家乡落后面/共14页

  工作报告范本系列Standardtemplate管理编号:SLU/N-QA725貌的工作动力。

  五、创新考核激励机制。村干部考核指标的设置要充分体现“发展是

  工作报告范本系列Standardtemplate管理编号:SLU/N-QA725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解除后顾之忧,让班子内的同志感受到组织的温暖,激发潜在的工作热情,让班子外的优秀人才想向村干部队伍靠拢,有效解决村后备干部源头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在逐步提高工资待遇的同时,要积极探索农村干部由兼职型逐步向职业化转变。

  /共14页

篇二:关于加强干部队伍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XXX年干部队伍情况调研报告

  干部队伍情况调研报告XXX年新1为进一步提升我县公务员队伍建设水平,围绕我县“533”发展战略,为适应西充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现就我县公务员队伍建设有关情况进行分析。

  一、公务员队伍现状

  全县公务员(含参公人员)共2114人,其中女性公务员576名,党员1818人。从文化程度来看研究生53人(硕士学位22人),占3%,本科学历1206人(学士学位311人,占公务员总数15%)占56%,大学专科751人占36%,中专及以下104人占5%,;从年龄结构来看30岁及以下350人占16%,31-35岁269人占13%,36-40岁205人占10%,41-45岁358人占17%,46-50岁312人占15%,50岁及以上620人,占29%。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加大考录力度,为公务员队伍补充新鲜血液

  由于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凡进必考“成为了进入公务员队伍的唯一途径。2006年公务员法实施以来,行政机关公务员多年未补充人员,公务员队伍人员结构老化现象严重,为给公务员队伍注入新鲜血液,输入优秀人才,进一步优化公务员队伍结构,适应新的形势和新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近年来,我们加大力度,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面向社会公开考录公务员422名。一是有的放矢,研判人才队伍需求和适应西充经济发展的需要,有针对性的考录专业性较强的技术人才到公务员队伍,近些年来,我们共招录了187名财会类、法律类、经济类、农业类、建筑类等专业性较强的公务员充实到各需要的岗位;二是全面统筹,综合考虑,多方面、多层次,多渠道从优秀村干部、优秀工人(农民)、服务基层人员、表现突出的四类人员、优秀大学生中定向考录公务员60名左右(其中表现突出的四类人员、部分优秀村干部、大学生村官47名直接选拔到副科级领导干部岗位),为西充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二)注重培养教育,努力提高公务员综合素质

  为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适应新的形势和新的发展要求需要,近年来我们特别注重对公务员的培养和教育。一是加强对新录用公务员的岗前培训及初任培训,凡考录进公务员队伍的人员心须进行上岗前的短期培训,让其了解西充的发展现状,明白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二是为了适应岗位需要、西充发展的需要、知识更新的需要对所有公务员进行不同的业务培训;三是注重培养年青干部,储备领导干部人才,选派优秀的年青干部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学习进修,提高综合素质,为进入领导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大部分同志逐步走上了领导岗位,成为领导班子的生力军。四是为了开阔眼界,学习经济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走出去,学回来,与重庆渝北区实行人才交流合作,多次选派科级领导干部和优秀中青年干部到重庆渝北区挂职锻炼,成为了西充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三)强化激励措施,充分调动公务员干事创业激情

  为了正确评价公务员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充分调动公务员工作的积极性,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完善和制订了公务员考核和奖励措施,做到奖惩并举,一是对公务员实行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对年度考核优秀人员进行了物质和精神奖励,XXX年以来(201XXX年度),共有507名公务员获得了年度考核优秀奖励,XXX年因工作表现突出的县公安局经侦大队、特巡警大队及民警张宜雄同志被县政府分别记集体三等功和个人三等功;二是向上级推荐有突出贡献的公务员,2014年郭峥嵘同志被省人民政府给予“记一等功”的表彰奖励。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存在的问题

  公务员队伍结构西充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纵观公务员队伍整体情况来看,专业技术性人才和高学历人才较少,特别是缺乏农业类和经济类人才,与西充发展战略急需的人才不相适应。

  乡镇公务员队伍借调情况严重

  虽然加大力度补充了乡镇公务员,但乡镇公务员被上级机关频繁借调,乡镇公务员队伍比例严重失调,干部队伍青黄不接,有的乡镇除了领导干部基本无一般公务员,乡镇领导干部对此颇有怨言。

  公务员流动较大

  公务员队伍人才引进难流失易。一是招录公务员考录周期过长,补充公务员速度慢,从笔试到录用要近一年时间。二是由于公务员考试范围较广,考录的公务员中外地人员较多,由于地方风俗、语言、生活习惯及家庭等多方面原因,部分年青公务员频繁参加市级及以上单位公招或遴选考试,人员流动过大。

  培训教育体制不健全,流于形式

  一是业务学习培训的力度不够,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除特殊专业性较强的专业技术培训外,无实质性的针对岗位特点进行的培训,让很多培训流于形式;二是针对新录用公务员的业务培训少,岗前培训时间太短,进入工作角色较慢。

  (二)原因分析

  一是公务员队伍专业素养与新形势新要求不相适应。公务员中专业对口不多,真正能干事的人十分缺乏。用非所学,干非所长的现象普遍存在,许多外行大量充斥在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岗位中。二是发展能力与新形势新要求不相适应。在公务员队伍中,掌握现代经济管理、企业经营管理、工程项目建设、外贸、金融、旅游、环保和各类法律法规知识,懂经济、会管理的复合型行政管理人才极度匮乏。三是行政水平与新形势新要求不相适应,依法行政的意识还不够强。由于改革开放和各种改革利益关系的调整,各类群体性、突发性事件不断出现,面对复杂局面,有的公务员不去认识、不懂分析、不会处理,片面地、孤立地看待和处理复杂局面。

  四、对策及建议

  (一)科学考录,优化公务员队伍结构

  为适应新形势下西充“533”发展战略目标,一是加大公务员考试力度,公务员考录农业类、经济类专业技术人才所占比例要有一定倾斜;二是为满足机关吸引和使用优秀人才的需求,积极探索实行聘任制公务员。

  (二)强化教育培训,提高公务员整体素质

  树立“终身学习”的培训理念,科学拟定培训规划。一是加强定期对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的专业技术培训;二是培训与工作绩效挂钩,注重公务员现代办公、岗位、业务能力、依法行政、应急处突、农村经济等知识培训,改善公务员队伍的知识结构,提高公务员整体素质。

  (三)多方统筹资源,为公务员发展创造宽松环境

  为切实解决公务员队伍流动性过大的问题,深入分析原因,多方统筹资源。公务员的流动主要年龄层次是在年青的公务员,一是改善工作环境和条件,建立机关伙食团,切实解决吃饭问题;二是划拨房屋资源,充分利用公租房政策,解决住房困难,缓解经济压力;三是建立培养机制,让年青干部工作办事有激情;四是群策群力,关心年青干部婚姻问题,充分利用资源,解决后顾之忧,安心在西充工作。

  (四)妥善解决公务员借调问题,实现公务员队伍合理流动

  严格按照中央、省、市关于《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各级各部门不得擅自和违规借调公务员,加大纪委和干部人事管理部门的监督和督查力度,规范干部人事管理,实现公务员队伍人才的合理流动。干部队伍情况调研报告XXX年新2乡镇处在“三农”工作招入3名比较年轻的人员,但是相对xx业务不够熟悉,暂时成不了xx工作中的业务骨干力量,至目前已出现年龄老化现象、青黄不接的问题已日趋严重。

  (二)xx干部流动性差。干部交流是干部成长的重要途径,可是从参加工作至今一直在xx局的工作并且xx工龄在15年以上人员多达18人。占到60%。从xx年至今,仅有1人名调出交流,1人内部提拔副科领导干部。一方面,由于xx是弱势部门,很难将优秀人才推出去。另一方面,xx局内部也没建立健全干部交流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激情和热情。

  (三)xx干部综合素质有待提升。xx事业发展到今天,对xx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xx干部不仅要具备xx专业的工作能力,还要具有财务、经济以及与本专业关联的工业、农业、商贸、能源等行业方面的知识、较准的判断力和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至目前,作为xx局系统的中坚力量,能够在工作岗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员仅占全体职工的三分之一。全体职工中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学历占60%,xx专业技术职称上中级及以上职称占40%,而且两名高级xx师一人因病离岗、一人已到退休年龄,这与我们要建设一支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的xx队伍还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在如何真正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服务全县大局,发挥xx服务职能的综合素质需要更进一步提升。

  三、原因分析

  (一)受传统思想对xx工作认知的影响。长期以来人们认为xx部门是清水衙门,无钱无权无位。总认为xx工作就是成天与数字打交道,枯燥乏味,工作没有其他单位优越。外边想干事的人不愿进来,认为干xx工作晋升有限前途不大。再加上行政人员编制超编,地方经济调查队虽有编制,但镇办xx干部担心调入后失去公务员身份而不愿调入,造成xx局人员流入特少。xx系统内部人员流动不畅,干部工作进取心不强。

  (二)受当前xx工作任务和工作环境的影响。随着近年xx工作领域的不断拓展,xx工作任务日益繁重,除了完成国省市xx工作涉及到xx经济分析、xx信息调查、xx社会项目调查、各种xx普查任务,还有各项考核考评工作任务。特别是当前xx调查对象的配合度不尽人意,使xx干部感觉工作责任和压力过大,前所未有,身心疲惫,部分人员产生想调离xx部门的想法。

  (三)教育培训方式方法不够灵活。当今,新的xx任务不断增加,xx方法制度不断改革,xx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可是对xx干部队伍的培训仍然跟不上时代步伐节奏。培训方式方法不够灵活,无法满足xx人员要求培训的强烈需求,xx人员的业务水平也难以得到全面提高。

  四、建议与对策

  (一)用好用活“三项机制”,不断激发xx人员工作激情。进一步修订完善局机关学习制度、工作制度、月评季考等考核考评制度,重点突出工作业绩、xx分析报告成果、xx信息宣传等,对xx业绩突出的工作人员给予政治上、精神上、物质上适当的鼓励奖励,激发全体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对那些xx工作能力强、xx工作业绩突出、xx综合素质高的同志,积极向组织、人事部门推荐,使其优秀的xx人才提拔到更重要的领导岗位工作中去。

  (二)建立人员合理流动机制,不断理顺xx人员流动渠道。一是统筹xx局内部人员的流动,特别是与下属单位人员之间的统筹使用,加速系统内工作人员之间的协调顺畅。二是合理安排内部xx专业轮岗制度,加速现代xx人员的复合型xx人才的培养。三是积极争取组织人事部门支持,每年把毕业大学生中学xx专业或外部单位中热爱xx工作,业务能力强的人员调入xx部门,为xx部门注入新的活力。

  (三)创新教育培训方式方法,不断提升xx人员综合素质。一是鼓励和支持xx人员积极参加xx学历教育和xx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不断提高xx局工作文化层次和xx业务能力。二是创新培训方式。在今后的干部学习教育中,将根据实际情况,创新教育培训方式,使干部的学习融入社会、走进生活。三是注重培训内容多样化。要重点在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改革前沿xx信息观察、哲学思想和科学世界观、xx专业技能、计算机xx应用、素质教育等方面,增强履行基层xx工作的xx人员的工作岗位职责的能力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加强xx文化建设,不断增强xx部门凝聚力。开展丰富多彩的xx文化活动,用xx文化来凝聚人心,鼓励xx人员追求“自我实现”的机会,注重情感交流和人文关怀,使xx人员工作心情舒畅,始终保持一种健康积极向上工作心态,增加xx部门的凝聚力、归属感和向心力,使得xx部门留得住人,吸引得来人,能提供展现个人能力的平台。

篇三:关于加强干部队伍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乡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乡镇干部的角色越来越受到重视。乡镇干部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力量,他们不仅要承担着乡村建设的重要任务,还要负责乡镇民生和社会稳定的维护,因此,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次调研就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一、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存在很多问题,一些新上任的干部工作经验不足,不知道如何进行科学规划和引导;存在着一些干部没有紧密结合实际,出现了“急躁心态”;一些干部工作作风不严谨,少数干部还存在违纪违法行为,严重影响了干部队伍形象和信任度。因此,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必要性。

  二、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1.以人才引领发展。对于乡镇干部的培养和选拔要加强人才引进,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宏观评价标准和微观评估机制等,以确保乡镇干部队伍中的优秀人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发掘和利用,将优秀乡镇干部对当地的发展做出贡献。

  2.提高干部素质。乡镇干部需要具备很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因此提高干部素质至关重要。在培训中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和思想能力,同时注重实际操作和实用

  技能的培训,提高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

  3.打造切实可行的工作机制。要对乡镇干部的工作进行科学规划和引导,设定明确的目标和任务,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工作程序和工作办法,推进整个工作的有序开展,确保乡镇干部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

  三、构建长效机制

  1.针对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加强理论研究,明确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意义和目标。

  2.落实好各项培训措施,注重注重干部培训的实效性,让干部能够在知识和技能上得到全面提升。

  3.严格加强干部纪律,落实好各项纪律制度,做到一人违纪,全体受处罚。

  4.加强对优秀乡镇干部的奖励和激励,让优秀干部始终在工作上发挥最大的能力和作用。

  四、总结

  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是长期性、系统性、全方位的工程,需要各级领导对乡镇干部队伍建设事业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要推进建设工作的科学合理化、及时规范化和敢于创新。通过各项措施,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乡镇干部队伍,才能更好地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作出贡献。

篇四:关于加强干部队伍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专题调研报告

  人才是支撑公司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培养造就一大批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干部队伍是公司一项非常紧迫而重要任务。公司党委开展《关于班子(干部)队伍建设专题调研》活动,目的就是通过活动的开展,积极探索党建工作促进公司发展的新形式、新方法和新途径。为此,在进行了比较深入细致调研的基础上,特提出如下观点:

  一、抓干部队伍建设

  公司领导班子应把干部队伍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提高各职能部室、车间干部的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是抓好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统一思想,进一步增强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是促进了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备条件。一是坚持开展政治理论学习,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提高干部队伍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建立、健全学习制度,做到学习有计划、有制度、有内容、有记录,做到人员、时间、内容、效果的四落实。二是要有大局意识,坚持做到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充分发挥中层干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这些都能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在工作、学习和技术创新中得到充分体现,也能在抢修、迎峰度夏工作中,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三是严明组织纪律。严格遵守党的组织纪律,有较强的组织观念,民

  -2-主集中制意识逐步增强,能够认真执行公司的有关规章和制度,自觉维护队伍团结和稳定,形成整体合力。四是把增进团结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充分认识到,一个企业要和谐,首先干部队伍要和谐。各级领导干部和基层员工之间经常交流沟通,交换意见想法,求大同存小异,做到相

  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发扬民主,努力营造团结和谐的氛围。

  二、抓制度建设是关键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是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的治本之策。一是搬掉“铁交椅”,着力构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按照“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原则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选拔、任用干部,使一批具有坚理想信念、专业知识和文化水平高、开拓创新和勤奋敬业精神的年轻同志走上中层领导岗位,为有能力的人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二是建立与完善相关的评价、激励和约束机制,要建立健全领导干部的岗位职责体系和实绩考核体系,做到有章可依,增强实效性。三是推进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鉴别能力、统筹协调能力、组织执行能力和廉洁自律能力,使各级干部能够高站位谋事、高效率办事、高水平做事,满足公司改革和发展对干部队伍的要求。

  三、抓作风建设

  -3-各级干部和员工的作风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外在反映,也是个人修养、政治品质、思想境界的具体体现。公司应始终将各级干部和员工的作风建设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是加强学习,强化培训,弘扬良好的学风。把全面提高干部素质作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常抓不懈,采取有力措施,不断增强干部学习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第一要重视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公司定期编印政治理论学习材料,方便大家的学习。把学习当作一种政治责任,当作一种精神追求,持之以恒地坚持。坚持学以修身,学以立德,学以增智。第二提高干部领导能力和管理能力,切实注重实践锻炼。

  第三为干部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工作环景。加强教育培训,在加大年轻干部脱产学习培训力度的同时,切实抓好干部自学,不断提高各级干部的素质和能力。

  二是强化大局意识,着力树立和弘扬良好的思想作风。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正确处理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始终与公司的战略决策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公司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位。教育和引导公司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利益观。使他们清醒认识到有权必有责,把所担任的职务当成一种责任,把责任作为一种追求、境界和品格,始终坚持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尽职尽责工作,摆正自身位置,正

  -4-确行使组织和职工赋予的权力,不辜负组织和职工的信任和希望。正确对待利益问题,自觉摆正和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三是加强监督,强化廉洁自律。“公生明,廉生威”,要牢记党和人民的信任、希望和重托,牢记党的宗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自觉用党纪、政纪和法律法规要求自己,筑起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努力做到慎独、慎微、慎言、慎行,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在员工中树立威信。建立健全了科学、规范、民主的企业管理决策程序,规范公司和各级干部及重要岗位人员的行为,有效预防腐败事件发生。

  四、抓教育培训是基础

  面对公司新的目标愿景,公司应重视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工作,结合公司工作实际,针对性的抓好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培训,提高理论素养。二是加强业务知识和管理知识培训。电力体制改革后,面对部分干部管理知识的欠缺,公司及时组织中层干部分批到

  相关管理学校进行管理知识的培训学习。三是改进教育培训的方式方法。根据公司下一步的发展,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聘请外地专家、学者来讲学,另外,公司要求各部门在结合平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调研课题,到同行业优秀的供电企

  -5-业的参观学习等,学习先进经验,增长见识,促进问题的有效解决。

篇五:关于加强干部队伍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强乡镇领导班子队伍建设调研报告(5篇模版)

  第一篇:关于加强乡镇领导班子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关于加强乡镇领导班子

  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

  中共XX县委组织部

  (2011年12月)

  按照市委组织部通知要求,为全面准确掌握全县乡镇领导班子现状,切实加强乡镇领导班子队伍建设。我县组织开展了乡镇领导班子队伍建设专题调研活动。采取召开座谈会、发放争求意见函、深入乡镇实地了解情况等方式,掌握实际情况,为下一步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夯实了基础。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县共辖10个乡(镇),共有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90名。其中,党政正职20名。女干部13人,占14.4%;少数民族11人,占12.2%;中共党员90人,占100%;今年换届后,我县乡镇党政班子搭配更加合理规范,年龄结构、知识学历结构趋于合理。在年龄搭配上,分布在31到51岁之间,平均年龄39岁,其中35岁以下29人,占32.2%;36—50岁59人,占62.6%;51岁以上2人,占2.2%。在知识结构上,所有乡镇班子成员文化程度均为专科以上,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1人;大学学历的71人,占78.9%;专科学历的18人,占20%。所学专业文科类76人,理科类14人。

  二、主要做法

  近年来,我县重点围绕提升科学发展能力、服务群众能力、依法行政能力、解决突出问题能力等四个方面来抓乡镇领导班子队伍建设。培养锻炼出一支本领过硬、战斗力强、素质全面的乡1镇干部队伍。

  1、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紧紧围绕县委“项目富县、产业富民”战略,制定了《在项目建设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人员选拔任用办法》和《关于在项目建设中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积极倡导完善“体现不同职责定位和个性特色差异”的考核评价体系,切实提高了乡镇党政班子和领导干部目标考核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011年,结合乡镇领导班子换届,将一批工作有魄力、综合素质高的年轻干部选拔至乡镇任职,且每个乡镇都配有1-2名30岁左右的年轻干部,今年又从县直各部门下派6名年轻同志到乡镇任党政副职,从乡镇年轻干部中提拔19人到领导班子岗位,有效改善了乡镇领导班子队伍的年龄结构及活力。

  2、开展深层的教育培训。在内容上把中央、省委、市委关于社会管理及其创新、党在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以及县委主要工作思路、项目建设、民生工程、城市建设、城市规划、招商引资、土地利用等专业性知识作为重点,切实提升乡镇领导干部的决策能力和处理复杂问题能力。在培训方式上,采取专题培训、经验交流、以会代训等多种形式,有计划、有针对地对乡镇干部进行轮训,充分运用专题讲座、实地观摩、案例分析、专题研讨等多种方式开展培训,邀请多年在乡镇任党委书记的同志为乡镇干部现身讲课,得到乡镇干部的欢迎。同时,进—步加大与外地先进地区开展培训合作力度,让乡镇干部走出去,到经济发达地区吸取先进经验和理念,拓宽眼界,打开思路。

  3、实行全面的监督管理。一是强化上级监督。对乡镇领导干部实行任前谈话、诫勉等,做到事前监管;实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述职述廉制度做到事中监管;实行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做到乡镇党政正职“凡离必审”,有效约束了乡镇党政“一把手”的经济责任行为。二是强化内部监督。要求各乡镇认真落实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重大事项集体决定。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切实保证质量,乡镇党委书记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与班子成员相互监督,相互提醒。三是强化考核监督。规范考核内容,完善考核办法,健全科学合理、注重实效、导向鲜明的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对日常工作,坚持周报月查季考的经常性考核,增强工作节奏感,确保工作整体推进。对重点工作,坚持责任制考核,增强工作责任感,确保工作重点突出。对突发性事件处理,坚持阶段性考核,随时掌握对突发性事件、复杂问题的解决处理进度,要科学利用考核结果,把考核结果作为评先评

  优的重要依据。

  三、主要问题

  1、领导发展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当前乡镇领导班子的“档案”学历相对较高,大部分是大学文化,但他们第一学历相对偏低;有些领导理论素养和水平虽然较高,但在统筹乡镇科学发展的能力有待加强,个别乡镇领导不注重平时学习,思想观念落后、工作方法陈旧,不能适应农村改革发展形势的需要,不能胜任新时期的发展要求,特别是今年我县提出了“抓项目、惠民生、强党建”的工作目标,更要求乡镇领导班子有较强的发展经济工作的能力、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2、干部的思维观念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乡镇工作重心的转移,乡镇领导干部的思维观念应与之相适应。但从目前现状来看,部分乡镇干部还没有实现这种角色转换。突出表现在工作职能、领导方式上,仍然沿袭传统的按照上级文件和指示安排部署工作,不能实现“要我做”向“我要做”的转换,没有把工作重心主动定位到研究市场、引导农民群众调整产业结构上来。

  3、领导方式创新有待进一步改善。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的推进,农村新的问题不断显现,一是关注自身价值在社会中实现,人身权利、民主权利要求得到尊重,二是经济权利保护问题,如土地经营权、森林经营权。三是农民外出务工等带来的问题需要化解。这就要求乡镇领导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密切关注变化,正确把握农民的合理请求,善于进行理论思考和科学归类,找出解决方法。

  四、对策及建议

  1、从选优配强班子抓起,科学选人用人。一是要坚持运用科学的方法优化乡镇领导班子结构,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过硬、配合默契、充满活力的坚强集体,从而增强干劲,增添活力,提升整体功能。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牢固树立“注重品行、注重实绩、注重民意、注重基层”的“四注重”用人导向,不断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民主化、制度化和科学化水平,着力建设蓬勃向上、干事创业的优秀干部团队。二是要切实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实

  现整体效能最大化。要严格按照

  “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选好配强乡镇党政正职。同时,综合分析干部的年龄结构、文化层次等情况,充分考虑干部的能力特长、气质特点、工作阅历等因素,实现领导班子成员年龄上的梯次配备、知识上的相济互补、气质上的刚柔相容、经历上的多元丰富,促使乡镇领导班子素质结构更趋合理、合力作用充分发挥。三是要正确处理结构需要与素质要求的关系。结构欠缺会影响战斗力,诚然要高度重视乡镇领导班子的结构效应。但是,也决不能为满足班子结构需要,而忽视或弱化对干部素质的要求,务必要杜绝因片面追求“结构完美”降低用人标准的现象,绝不能配备素质不优、业绩平平的“结构适应型”干部。结合实际需要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采取公开选拔、公推公选等方式选拔年纪轻、文化高、专业精、能力强的各类人才进班子,促进人才资源的聚集和优势互补,激活乡镇领导班子创新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潜能。

  2、从提升素质抓起,加强教育管理。要继续抓思想政治建设,建立学习型党政领导班子。加强学习培训,不断提高乡镇领导的政治理论素质。只有理论上清醒,才能保持政治上坚定。要始终把理论学习作为提高乡镇领导班子思想政治水平的关键环节,作为领导班子建设的头等大事来抓。一是乡镇领导领导要努力加强自身学习,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坚持工作、学习“两不误”;二是要切实抓好乡镇领导班子集体的学习,重点是进一步完善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明确切合实际的学习计划、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每次中心组学习都要有中心内容,有专题辅导或发言,有解

  决的重点问题。坚持每月集中学习不少于一次;三是抓住重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学习。当前,最重要的就是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使乡镇领导能够自觉地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自觉地加强党性修养和道德修养,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群众观,努力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同时,要坚持抓好现代经济与管理知识,特别是市场经济知识,法律法规以及适应

  农村工作和本职岗位需要的农村实用技术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使乡镇领导领导真正成为乡镇工作的行家里手;四是健全学习评价激励机制。建立领导领导学习档案管理、理论学习考核等制度,确保学习取得实效。领导领导学习情况特别是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作为考核、评价和使用领导的重要依据,形成上下互动式、交流式、监督式的学习环境,逐步向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会迈进。

  3、从转变政府职能抓起,改进工作方式。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加强工作作风建设。察民情、识县情、动真情,开展调研问计于民,分析检查纳谏于民,整改落实取信于民。一是坚持和完善联系点制度。乡镇领导班子成员要带头改进作风,密切同基层和群众的联系。班子成员要以“联村(社区)、联企业、联农户”为基本形式,建立联系点,经常走访了解村、企业和基层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主动为他们提供服务、解决困难,确保群众满意。乡镇党政“一把手”要亲自处理重要来信来访,直接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二是建立健全调查研究制度。乡镇领导班子要

  结合工作实际,改进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努力形成工作在一线开展、经验在一线总结、问题在一线发现、困难在一线解决的“一线工作法”。注重发挥党代表、人大代表的作用,经常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全面了解掌握基层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及时化解基层矛盾,不断改进和提高工作水平。三是加强乡镇领导班子自身执政能力建设,要在工作思路上应由行政推动型向服务型转变。当前,随着农村经济的进一步放开搞活,农民生产经营活动的自主程度、经营范围远远超出了原有的空间,传统的行政管理只能在农村经济活动的某个阶段、某个环节上发挥一定的作用。这就迫切需要乡镇政府从农村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和全方位着眼,以群众是否需要和需要什么,作为乡镇的职责,从过去“管、收、批”的干预型越位政府,转变为“扶、帮、助”的服务型补位政府,把以行政推动为主的工作模式转到以服务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以实实在在的服务,保证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上水平。

  第二篇:乡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乡镇处在“三农”工作第一线,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与纽

  带。乡镇干部更是肩负着全面贯彻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重任。如何抓住换届契机,进一步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事关农村社会改革发展与稳定,关系到民心向背、事业兴衰。为此,县委组织部组成专班,深入18个乡镇(场区)、30个村进行了深入调研,在此基础上,对加强

  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形成了一些认识和思考。

  一、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

  1、坚持建机制、强素质,增强乡镇干部执行力。针对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后的新形势,探索了乡镇党委“四化”建设的新路子,有效提升了领导班子适应新形势的能力。一是强化培训,推进干部素质技能化。通过集中轮训、挂职锻炼、参观考察等多种形式,提高乡镇党委班子成员发展现代农业、帮民增收、做好群众工作等基本技能。二是明确责任,推进工作职能规范化。将税改后乡镇党委的主要职能定位为“发展农村经济、管理公共事务、服务人民群众、维护社会稳定”。围绕发展主题,乡镇党委从行政命令、催种催收、大包大揽向制定发展规划、完善基础设施、维护市场秩序、健全配套服务转变。三是整合资源,推进运行机制科学化。积极创新班子成员分工模式,三分之一的党委成员直接进入市场,参与经济活动,领办、创办各类企业、基地或经营性中介服务组织;三分之一的党委成员负责招商引资,新上发展项目,组织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三分之一的党委成员负责管理社会日常事务。四是严格考评,推进发展业绩公认化。年初逐人明确任务目标,年终严格考评兑现。

  2、坚持重关怀、多激励,激发乡镇干部内动力。着力建立健全关爱机制,激发乡镇干部活力。一是真正重视。县委出台了《关于加强乡镇干部队伍的意见》,建立了乡镇干部培训机制、选配机制、考评机制、关爱机制等。县委组织部每年召开一次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座谈会,交流经验,听取意见,强化措施,推动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经常化。二是真情关怀。注重从政治上关怀干部,真正让其有干头、有盼头。建立从基层一线遴选干部制度,坚持把乡镇工作经历作为干部选拔的重要条件;部门领导职位出现空缺时,优先从乡镇优秀干部中遴选,使乡镇成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阵地。2008年来,从乡镇副职岗位上提拔正职19名,从一般人员中提拔副职54名。三是真心爱护。采取干部个人申请、群众民主推荐、乡镇党委票决、县委研究决定的方式,定期将长期工作在乡镇、业绩突出、群众认可或有家庭困难的干部交流到县直单位工作。积极改善乡镇干部工作、生活环境,先后为8个乡镇新建或改(扩)建了乡镇办公楼,使干部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保障。建立县级领导干部联系乡镇制度,加强对乡镇工作的指导,积极为乡镇干部排忧解难。

  3、坚持严管理、正作风,提升乡镇干部公信力。制定了乡镇干部行为规范,严肃查处干部不作为、乱作为行为,如部分乡镇在干部管理上,通过推行“工作日志”、“干部荣辱薄”、“一线工作法”、“有困难找干部”等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措施,有效地促进了干部作风转变,增强了服务群众意识。

  二、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数量不足。一是年龄严重老化。全县30岁以下乡镇公务员共69人,50岁以上的占总数的22%,其中55岁以上的79人,这些人基本处于内退状态。加之部分干部病休,乡镇干部实际在岗人员80%左右,致使个个乡镇年年到组织部要求进人。二是来源渠道单一。根据现行政策,乡镇公务员招录权力由省统一负责,每年招录的公务员与乡镇的编制以及人员需求有较大差距,造成空编缺员(全县空编33人)。三是断层倾向突出。2006年以来,全县进入乡镇干部队伍115人,剔除2010年公开招录外,年平进入18人;5年来乡镇公务员队伍因各种原因减少120人,年平减员23人。乡镇机关进人和减员矛盾突出,凸现减员幅度超过进人幅度的现象。

  2、素质不高。乡镇干部从大中专学校毕业后分配或招录到乡镇工作的较少,多数源于退伍军人、选聘制、合同制干部,文化基础差、学习能力低。与此同时,受条件和经费制约,大多数乡镇干部只能接受零星培训、低层次培训,致使乡镇干部的知识得不到及时更新,政治业务素质得不到有效提高,知识老化、思想僵化、能力弱化、方法简单化,难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3、权责不等。乡镇配套改革后,一些垂直管理的业务部门,如派出所、学校、国土所、司法所等机构由乡镇上垂直管理,人权、财权与乡镇分离,但具体工作、考核都在乡镇,导致乡镇履行职能权力越来越小,责任却越来越大。如林业执法主体在林业局,森林防火的责任在乡镇;土地违法买卖、拆除违章建筑等责任在乡镇,执法权却在国土、规划、房管等部门。这种“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使乡镇“责任无限大,权力无限小”,导致许多问题“看得见的管不着,第三篇:乡镇领导班子调研报告

  乡镇干部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乡镇领导班子在农村基层工作起着核心作用,乡镇干部在农村基层工作中起着出思路、谋发展的主导作用,乡镇干部队伍的建设,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十分重要,关系着事业发展的全局,关系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基层政权的巩固。通过对本县乡镇干部队伍建设有关情况的调研,现结合实际,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一、乡镇干部队伍基本情况

  (一)领导班子基本情况

  目前,本县共辖12个乡、镇,2个农牧业开发区,1个农场,设乡镇场区党委15个,乡镇政府12个、开发区管委会2个、场1个,乡镇场区享受副县待遇2名,科级干部169名,其中:男性149名,占88%;女性20名,占12%;汉族113名,占67%;少数民族56名,占33%;领导干部151名,占89%;非领导职务干部18名,占11%。第一学历大专以上30名,占18%;第一学历中专及以下139名,占82%。30岁及以下6名,占3%;31岁至35岁40名,占24%;36岁到40岁48名,占28%;41岁至45岁51名,占31%;46岁以上24名,占14%,平均年龄40.2岁。

  (二)干部队伍整体情况

  目前,本县共辖15个乡镇场区行政及参公编制干部共457名,其中:男性302名,占66%;女性155名,占34%;汉族297名,占65%;少数民族160名,占35%;大专及以上学历189名,占41%;

  中专及以下学历268名,占59%。35岁及以下206名,占45%;36岁至40岁108名,占24%;41岁至45岁86名,占19%;46岁及以上57名,占12%。

  事业编制干部905名,其中:男性522名,占58%;女性383名,占42%;汉族533名,占59%;少数民族372名,占41%;大专及以上学历588名,占65%;中专及以下学历317名,占35%。35岁及以下412名,占46%;36岁至40岁238名,占26%;41岁至45岁118名,占13%;46岁及以上137名,占15%。

  二、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县委着眼于提高科学发展水平,增强服务群众能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有效举措。

  (一)改善乡镇干部队伍结构

  1、乡镇干部队伍呈现年轻化趋势。近年来,将一批工作有魄力、综合素质高的年轻干部选拔至乡镇任职,2006年、2011年两次乡镇党委换届共提拔41名35岁及以下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任职,且每个乡镇都配有1-2名30岁左右的干部的年轻干部,2008年以来,共有300余名年轻干部参加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录考试进入乡镇工作,有效改善了乡镇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及活力。

  2、乡镇干部的学历呈现不断提高趋势。通过公开招录大学生、鼓励在职人员参加学历教育等措施,使乡镇干部学历大幅度提高。目前乡镇干部中在职研究生学历1名,大学学历名,大专学历名。具备大学以上学历的乡镇干部比2006年乡镇党委换届时增长%。

  3、乡镇干部在保持相对稳定性。县委严格控制乡镇主要领导干部在规定任期内的职务变动,目前,任乡镇场区党委书记3年以上的有14名。对新招录的工作人员,一般要求在乡镇工作不满3年的禁止调动工作。通过保持乡镇干部队伍的相对稳定,进而促进乡镇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4、民族结构、性别结构有所改善。目前,乡镇党委班子中,少数民族干部、女干部人数有所增加,各乡镇党委共有25名少数民族领导

  干部,比2006年换届时增加3名;共有10名女干部,比2006年换届时增加3名。少数民族干部、女干部在改善干部队伍结构、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大局以及保证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

  1、突出“政治上坚定”的导向。近年来,县委始终把解决干部政治上强的问题作为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通过各种途径着力提高干部队伍政治素质。尤其对乡镇党委书记的选用,要求更高,对政治上不坚定、大局意识不强、民族情绪严重、思想上及行动上不能与县委、政府保持一致的干部,即使工作能力较好、有一定的业务水平,也坚决不予提拔重用;反之,对那些政治素质较强的干部,在干部选拔任用时,则优先考虑。

  2、突出“以绩取人,群众公认”的导向。坚持看政绩和贡献,交叉看、全面看,把群众“公认”作为考察提拔干部的重要一环。对群众认可、工作实绩好的干部予以奖励表彰或提拔重用,如在近年来的科级干部年终考核中,县委对考核为前三名的乡镇(部门)均给予了一定的物质奖励;对连续三年考核为前三名的乡镇党委书记,则在地委选拔后备县级后备干部时予以推荐。

  3、突出“关爱基层,倾向一线”的导向。县委在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乡镇一线干部,有意识地培养长期在一线埋头苦干的乡镇基层干部,2005年出台了《加强乡镇工作的意见》,提出了选拔干部向乡镇一线倾斜(原则上要求今后无乡镇基层工作经验的干部不予提拔任用)、提高乡镇干部政治待遇、为乡镇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等积极有效的措施;2010年出台了《巴里坤县乡(镇)场(区)基层一线工作人员业绩考核奖励办法(试行)》,对乡镇基层一线工作人员实行业绩考核奖励制度,奖金发放不搞平均主义、不搞一刀切,根据每位工作人员业绩考核结果发放,极大地提高了乡镇干部工作的积极性。选拔干部重视基层工作经历,现任的12名乡镇党委书记中,在任现职前,有3名曾任乡镇党政正职;7名曾任乡镇党政副职。26名乡镇党委副职中,在任现职前,有22名曾任乡镇党政副职。进一步形成了

  “基层出干部,领导干部来自基层”的用人导向。

  4、注重把握“优化结构,提高素质”的导向。近年来,县委高度重视对优秀年轻干部、少数民族干部以及妇女干部的培养和选拔,并注重选拔高学历的干部到乡镇领导岗位任职。2006年、2011年乡镇党委换届及2007年乡镇人大和政府换届中共提拔67名35岁以下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任职;2011年乡镇党委换届中,25名少数民族干部、10女干部被选任进入乡镇党委任职。通过正确的用人导向,使乡镇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所提高,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加大对乡镇干部的培训力度

  加强教育培养,是全面提高乡镇党委书记综合素质和领导能力的基础。为全面提高乡镇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县委对乡镇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工作,做到兼顾一般,突出重点,坚持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加强能力的培养,不断创新培训方式,拓宽培训渠道。县委组织部和党校共同研究制定培训各类学习教育活动内容和教学计划,充分利用县委党校教学平台,对各乡镇领导干部及业务骨干进行了以政治理论、政策法规、贯彻民主集中制观念、文化素养、领导艺术为主,辅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和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等能力培训。2008年以来乡镇干部共在地、县党校培训180余人次。在此基础上采取送出去学习培训、挂职锻炼等形式进行培训。让乡镇干部到区外学习培训或挂职,学习先进管理理念,开阔视野,提高水平。借助广东援巴优势,开辟了干部培训工作的新途径,先后派20余名乡镇干部赴广东(港澳)、河南等地参加各类培训和参观考察,这种跨地域、跨发展阶段的培训,使乡镇干部能够零距离地了解发达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经验,亲身领略发达地区的先进思想和观念。

  (四)注意储备优秀年轻干部

  县委针对乡镇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断层”现象,并根据乡镇科级后备人选的不同情况,经常研究分析,从提高政治素质、工作水平和实践能力入手,加强年轻干部的锻炼和培养,制定培养计划,有计划地选派到上级机关、经济发达地区或情况复杂地区锻炼,并坚持备

  用结合、动态管理机制,努力形成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堪当重任的乡镇科级后备干部队伍。2009年下派12名30岁以下机关干部到乡镇挂职,至2011年1月乡镇党委换届时,12名年轻干部中,有6名被提拔进入乡镇领导班子任职。

  (五)加强对乡镇领导干部的监管

  1、强化上级监督。对乡镇领导干部实行任前谈话、诫勉、函询等,做到事前监管;实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述职述廉制度做到事中监管;实行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做到乡镇党政正职“凡离必审”,并把监督触角延伸到了任中经济责任审计,有效约束了乡镇党政“一把手”的经济责任行为。

  2、强化内部监督。要求各乡镇认真落实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重大事项集体决定。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切实保证质量,乡镇党委书记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与班子成员相互监督,相互提醒。

  3、强化制度约束。县委相继出台了《科级领导班子及科级干部管理暂行办法》、《自治县一般干部管理暂行办法》、《巴里坤县委组织部对科级领导干部进行谈话和函询的制度》、《巴里坤县乡(镇)场(区)基层一线工作人员业绩考核奖励办法(试行)》等一系列制度,有效约束了干部日常行为。

  三、目前乡镇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的一些问题

  近年来,虽然本县在加强乡镇干部队伍的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努力,乡镇干部队伍建设较以往有明显好转,但对照建设一支高素质乡镇干部队伍的要求,我们发现,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进一步改进和加强。

  (一)干部结构不尽合理。本县自2001年以来,未分配大中专毕业生,目前全县干部编制

  “局部空编、整体超编”,虽然近几年通过公开招录、选派年轻干部到乡镇任职等措施,为乡镇基层补充了一些“新鲜血液”,但数量较少,无法满足工作需要,乡镇基层干部普遍年龄偏大、部分专业岗位人才严重短缺,干部的年龄和知识结构均不合理。目前,全县乡镇科级干部平均年龄为40.2岁,第一学历大学学

  历的仅有9人,占乡镇科级干部总数的5%。乡镇36岁以上干部占55%,国民教育高校毕业的“科班出身干部”较少,绝大多数干部在参加工作时,学历仅为高中或中专,大多为边工作边深造,后继教育取得的学历“含金量”较低。乡镇领导班子中,业务型领导偏少,专业技术型人才缺乏。乡镇领导班子成员涉农、法律、经济等专业毕业的领导干部较少,部分从部门提拔下派乡镇任职的年轻干部,工作热情高,但处理农村复杂问题的能力和经验不足,制约着乡镇领导班子整体功能发挥。目前,169名乡镇科级干部中,第一学历涉农专业47名、占27%,高中学历50名,占30%。

  (二)干部成长周期较长。目前,本县乡镇党政正职中,大多数是在乡镇成长起来的干部,大多数都曾在乡镇任过副职,12名乡镇党委书记中由一般干部晋升到副科级干部时间为10年以上的就有9名,占75%,由副科晋升到正科级干部时间为6年以上的有6名,占50%。乡镇干部成长周期普遍较长,致使乡镇领导干部年龄相应偏大。因乡镇领导职数有限,2010年以前也未设非领导职务,在乡镇能够得到提拔的干部较少,一些干部年青时工作上还较为积极,但一旦年龄超过35岁,若仍未得到提拔使用,往往会产生消极情绪,缺乏工作热情,对待工作得过且过,从而影响整体工作效率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三)干部“出入口”不畅。因现有体制限制,乡镇干部在录用、交流等方面还存在“出入口”不畅等问题。一是来源不足。自2001年以后,本县未分配学生到乡镇机关、站所工作,只有近几年通过公开招录,录用了一些年轻干部,但因编制制约,为数不多。目前,乡镇工作一线干部,主要是2001年以前分配的中专生或是八、九十年代以工代干的干部。二是城乡干部交流、乡镇之间干部交流难度较大。从工作环境、家庭因素方面来讲,一般县直机关的干部,若非提拔进入乡镇党政班子任职,大多不愿意去乡镇工作;农业乡镇干部、城郊乡镇干部不愿去边远或牧区乡镇工作。年龄稍大一些的干部图安逸,也不愿意去别的乡镇工作,形成了边远和牧业乡镇空编缺少干部,农业乡镇、城郊乡镇超编的乡镇之间不平衡现象。三是乡镇大多数干部编制为事业性质,有一些事业单位站所干部工作方面比较优秀,但因领

  导职数的限制,加之事业单位不能逆向流动的管理机制,除新招录的年轻干部或优秀乡镇科员,站所干部往往因身份限制能够得到提拔或进入县直机关工作的机会较少,很多干部从一参加工作就在一个乡镇,直至退休,工作积极性、主动性较难调动,导致乡镇干部队伍活力不够。

  (四)干部作风有待进一步转变。一是思想不稳,工作主动性差。个别干部由于身份限制提拔晋升无望、长期在一个环境工作或年龄过大等原因,思想消极,不主动适应工作,不主动承担责任,不主动履行义务,在机关和群众中产生了不良影响。二是观念守旧,创新意识不强。个别干部还带着“老思想”思考问题、开展工作,欠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人本意识,不能与时俱进的开展工作。三是作风不实,工作方法简单。一些干部对加强自身能力建设的认识不够。认为乡镇工作主要靠经验、靠面子去开展,协调能力好就行了,没有必须再去学习,解决问题停留在表面或当前,还缺乏对专业技能和新知识的学习。

  (五)干部待遇有待改善。在激励机制方面,乡镇干部晋升空间较小,导致一部分乡镇干部产生悲观思想。加上乡镇干部出口不畅,交流、提拔到县直单位的不多,干部流动难、流动慢的问题突出。目前,全县在乡镇工作10年以上的科级干部达128人,占乡镇科级干部总数的76%。乡镇干部因工作环境艰苦、无瑕兼顾家庭等方面问题,加之乡镇干部的管理约束缺乏有效手段,乡镇干部走读现象较为普遍,导致一部分乡镇干部主观能动性缺乏。在待遇方面,乡镇干部工作环境较为艰苦,学习培训的机会较少,农牧区工作直接面对的是基层群众,矛盾较多,有时得不到农牧民的理解,心理压力较大。

  四、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一)充分利用现有编制和人力资源,加强和改善干部队伍建设

  1、加大技能培训力度,提高服务能力。通过举办各类业务技能培训班,采取乡镇干部与农户一起兴办农业推广基地、科技示范点,帮扶农民发展经济项目等有效形式,加强对乡镇干部在农牧业方面的实用技术培训,使广大乡镇干部能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

  增收为核心,推动农村经济建设。

  2、合理使用乡镇各个年龄段干部。在加大对乡镇年轻干部的培养使用力度的同时,注重兼顾各个年龄段干部的培养和使用。在领导班子搭配时,充分考虑中年干部工作经验丰富、群众基础扎实等因素,对工作成绩突出的适时解决他们的政治待遇,发挥他们的传、帮、带作用,从而形成以中青年干部为主体、老中青合理搭配的领导班子结构,班子凝聚力、活力得到有效提高。

  (三)加大年轻干部挂职锻炼力度。按照“培养在基层、锻炼在基层、提拔在基层”的思路,将一批具备发展潜力,但缺乏乡镇基层工作经验的年轻干部安排到乡镇、村挂职锻炼。通过挂职锻炼,既能有效提高年轻干部的工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基层工作经验,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乡镇因人力资源不足而导致工作开展较为艰难的局面。

  (四)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一是坚持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拓宽选人视野和渠道,通过建立健全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促进各类人才脱颖而出,为优化乡镇干部队伍提供条件。同时,加强干部交流工作,采取措施,促进干部在县直和乡镇之间,不同岗位中进行交流。二是灵活设置机构。乡镇机构设置上要通过因事定岗、因岗定责来设立机构,确定有充足的力量来抓经济、促发展。

  (二)进一步提高乡镇干部待遇

  适当提高乡镇干部待遇,逐步改善工作条件、优化生活环境,有计划地注入新鲜“血液”,稳定干部队伍。一是结合本地实际,适当提高乡镇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在生活上、工作中多给予关心和照顾,尤其在干部人事调整中,对一些综合素质高、群众基础好的年轻乡镇干部,要优先提拔任用。对一些在同一岗位或长时间在乡镇任职的干部要相应地给以一些优惠政策。并建议自治区财政部门在乡镇干部现有工资基础上,适当增加边远津贴、交通补助、加班费等,切实提高乡镇干部的经济待遇,帮助解除后顾之忧。二是加大投入力度,完善乡镇机关基础设施,重视文化娱乐场所建设,努力改善乡镇干部的办公条件和生活环境。开展形式多样的娱乐活动,组织乡镇干部外

  出参观考察,这样既丰富广大干部的业余生活,又能扩大干部的视野,增长见识。三是对在乡镇基层工作表现较为突出的乡镇党政领导干部,要缩短提拔周期,在落实“连续担任乡镇党委书记8年以上的,经考核称职者?报请享受副县待遇”这一政策时,时间不宜太长,6年为宜。因为乡镇党政正职任职时间较长时,就会产生懈怠心理或“熬待遇”的想法,县委在调整干部时,只要乡镇党政正职无大错,对5、6年以上的乡镇党政正职一般不予调整,长此以往不利于乡镇工作的开展。对任乡镇副职6年以上的也要酌情考虑其待遇问题。

  (三)强化培养锻炼,提高能力素质

  要结合当前乡镇工作实际,突出培训教育和交流锻炼两个重点,进一步加强乡镇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培养和锻炼。一方面要强化培训,认真贯彻《干部教育培训条例》,完善干部教育培训档案管理制度,建立组织调训与乡镇自主培训、在职学历教育与自学相结合的干部教育培训体制。灵活方式方法,丰富培训内容,采取请进来、走出去,举办专题培训班、召开现场交流会等方式,定期邀请专家就科学发展观、执政能力建设、依法行政、产业结构调整、新农村建设等开展培训,不断提高乡镇领导班子和乡镇干部科学执政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和带领农牧民增收致富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交流锻炼机制,把干部交流同干部挂职锻炼结合起来。在保持领导班子相对稳定的前提下,采取在经济部门、农业部门、信访部门挂职锻炼,乡镇之间交流锻炼,选派年轻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学习锻炼等形式,开宽眼界,积累经验,进一步提高乡镇干部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乡镇党委书记后备力量的建设

  分近、中、远储备一批乡镇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储备时,对干部的知识、专业结构进行调整完善,注意发现和挑选一些拥有高学历、熟悉宏观经济管理、农业技术等方面工作的优秀年轻干部;后备干部以35岁左右干部为主体。有计划的从县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选派政治强、素质好、懂技术、善管理、潜力大的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担任领导职务,拓宽后备干部来源,进行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储备一批专业型乡镇党政正职后备干部。对年轻乡镇党政领导干部后备

  人选,要采取下派、挂职等措施,丰富工作经验,提高组织领导能力,加速锻炼成长。对储备为近期的,且已培养成熟的,乡镇领导班子出现空缺岗位时,及时提拔重用,做到备用结合。

  第四篇:2016乡镇公务员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2016乡镇公务员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乡镇公务员是处在我国最基层政权的公务员,切实重视和加强乡镇公务员队伍建设,对提高乡镇基层执行力和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稳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加强乡镇公务员队伍建设,根据市委组织部《关于开展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调研的通知》精神,全面了解公务员队伍现状,找出公务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和做好公务员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我们对我镇公务员队伍建设问题进行了调研,对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具体情况如下:

  一、我镇公务员队伍的基本情况。

  我镇有公务员编制39人,现有公务员22名,其中组织待安排工作人员1名,被借用2名。从知识结构上看:大学本科学历有11人,占公务员总数的50%,大专学历的有11人,占公务总数的50%,;从年龄结构上看:30岁及以下的有10人,占45%;31岁至40岁的有4人,占18%;41岁至50岁的有8人,占37%;平均年龄为35.7岁。从职务结构上看:科级以上有13人,占59%;科员有及以下9人,占41%。

  二、近年来我镇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是分工协作,密切配合。水边镇作为城关镇,县城“两区”建设征地、社会维稳、招商引资等难点、重点工作多,党委、政府工作任务重、压力大,为发挥干部主观能动性,千斤重担人人挑,实行领导分工负责制,每个科级领导干部负责分管一定工作、负责部分站所、挂点一至两个村、居,明确职责,做到既各负其责,又密切配合。同时,注重制度激励措施,如今年针对招商引资和社会维稳两项重点工作,分别制定出台了文件对该两项工作贡献较突出的干部,在评优评先推荐后备干部上优先考虑和给予资金奖励。如对引进符合县产业政

  策且实际完成固投200万元以上的个人,按实际固投千分之一进行奖励。二是后备干部勇挑重担,一线锻炼。对推荐为后备的干部,放在重点工作一线,促其砥砺成才。比如,正科级后备干部主动承担了县重点项目建设落实工作,安排在征地任务较重、情况较复杂的村驻点。一些副科级后备干部担任驻村工作组组长负责驻村工作,安排在综治办工作,在矛盾纠纷调解方面能够独当一面。三是规范管理,务实工作作风。为加强干部日常管理,我镇先后制定出台了机关干部日常管理、解决“走读”工作日夜宿机关院内、周一工作例会和干部驻村联系服务等制度,同时,由镇机关效能办和党政办加强对干部日常监督,狠抓制度落实。尤其是今年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以来,一改历年来干部“走读”的习惯,党政主要领导带头执行,机关干部工作日夜晚全部住宿在镇机关院内,且目前执行比较到位。通过一系列制度规范,干部工作作风明显得到改善。

  三、当前公务员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及原因。

  1、上级培训少,干部能力提升与形势发展需要存在矛盾。镇科级干部中绝大多数是长期在乡镇摸排滚打,自身起点低,近年来新录用的公务员又多是离开校门直接走进政府部门,经验缺乏,每年上级安排进修培训的机会不多,干部政治理论水平提高不快,导致政策水平不高,对理论问题被动学习的多,调查研究少,依法行政、解决处理复杂矛盾的能力不强。

  2、乡镇公务员来源渠道较单一。近几年我镇每年都会新考进几个公务员,补充了新鲜血液,但是公务员队伍凡进必考,考进的都是大学毕业生,面向农村优秀村干部和乡镇事业编制人员定向招录的次数少,每次招录的名额也少,导致一批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熟悉了解农村的优秀村干部和事业编制人员无出路,不利于调到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3、有效的激励机制还不完善。一些科级领导干部往往分管工作多,分管的难点工作也多,难出成就不容易被提拔重用。同时,乡镇正科级职位少副科级干部多,主任科员和副主任科员职位更少,一些在乡镇工作16—20年,担任副科级10多年的干部,提拔空间小,希望能

  进城又难以调动,工作积极性受挫。

  4、年轻公务员在交流流动上存在两极化矛盾,不利于干部培养成长。一方面,对部分优秀年轻公务的选调借用频繁,流动性大。近年来县直机关单位不直接招录公务员,造成县直单位要人都直接从乡镇借用或调走,一些新录用乡镇的公务员往往试用期刚满一年就被县直单位借用或调走,如近几年我镇先后有6位公务员被借用或调走,而这部分人员大多是综合素质较高的人员。频繁的选调和借用,既对年轻公务员个人积累基层经验、全面成长不利,又容易导致乡镇优秀人才流失,造成干部断层。另一方面,一些一般干部除被提拔使用外,则极少甚至没交流,导致一些在乡镇工作6年以上的一般干部工作积极性有所减退。

  四、加强乡镇公务员队伍建设几点意见和建议。

  1、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要对乡镇公务员每年开展一次轮训工作,在培训内容上,要着眼于提高政治理论素质教育,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通过学习培训,提高公务员会干事、能干事、善干事、干成事的能力。

  2、拓宽乡镇公务员队伍来源渠道。要加大专门从优秀村干部、优秀事业编制人员中考录公务员的工作力度,要形成常态化,每两年或一定时间组织一次考试,采取笔试、面试和考察等程序,更加突出实绩。

  3、进一步完善公务员激励机制。在工资待遇上,总体上要向乡镇公务员倾斜,结合当前热议的公务员薪酬制度改革,建立依据级别和任职年限等条件晋升职级的制度,实行职级与待遇挂钩,增强职级在公务员工资、福利等方面的作用,让长期在乡镇工作政治晋升又有限的公务员在待遇上得到提高。在政治待遇上,要按照单位公务员人数,一定比例地增加乡镇主任科员和副主任职位数。

  4、切实规范上级机关借用乡镇公务员行为。要明确新录用乡镇公务员必须在乡镇工作两年以上才能借用,并认真贯彻执行。同时,上级借用干部要与乡镇党委充分沟通。

  第五篇:乡镇领导班子调研报告

  乡镇干部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乡镇领导班子在农村基层工作起着核心作用,乡镇干部在农村基层工作中起着出思路、谋发展的主导作用,乡镇干部队伍的建设,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十分重要,关系着事业发展的全局,关系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基层政权的巩固。通过对本县乡镇干部队伍建设有关情况的调研,现结合实际,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一、乡镇干部队伍基本情况

  (一)领导班子基本情况

  目前,本县共辖12个乡、镇,2个农牧业开发区,1个农场,设乡镇场区党委15个,乡镇政府12个、开发区管委会2个、场1个,乡镇场区享受副县待遇2名,科级干部169名,其中:男性149名,占88%;女性20名,占12%;汉族113名,占67%;少数民族56名,占33%;领导干部151名,占89%;非领导职务干部18名,占11%。第一学历大专以上30名,占18%;第一学历中专及以下139名,占82%。30岁及以下6名,占3%;31岁至35岁40名,占24%;36岁到40岁48名,占28%;41岁至45岁51名,占31%;46岁以上24名,占14%,平均年龄40.2岁。

  (二)干部队伍整体情况

  目前,本县共辖15个乡镇场区行政及参公编制干部共457名,其中:男性302名,占66%;女性155名,占34%;汉族297名,占65%;少数民族160名,占35%;大专及以上学历189名,占41%;中专及以下学历268名,占59%。35岁及以下206名,占45%;36岁至40岁108名,占24%;41岁至45岁86名,占19%;46岁及以上57名,占12%。

  事业编制干部905名,其中:男性522名,占58%;女性383名,占42%;汉族533名,占59%;少数民族372名,占41%;大专及以上学历588名,占65%;中专及以下学历317名,占35%。35岁及以下412名,占46%;36岁至40岁238名,占26%;41岁至45岁118名,占13%;46岁及以上137名,占15%。

  二、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县委着眼于提高科学发展水平,增强服务群众能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有效举措。

  (一)改善乡镇干部队伍结构

  1、乡镇干部队伍呈现年轻化趋势。近年来,将一批工作有魄力、综合素质高的年轻干部选拔至乡镇任职,2006年、2011年两次乡镇党委换届共提拔41名35岁及以下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任职,且每个乡镇都配有1-2名30岁左右的干部的年轻干部,2008年以来,共有300余名年轻干部参加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录考试进入乡镇工作,有效改善了乡镇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及活力。

  2、乡镇干部的学历呈现不断提高趋势。通过公开招录大学生、鼓励在职人员参加学历教育等措施,使乡镇干部学历大幅度提高。目前乡镇干部中在职研究生学历1名,大学学历名,大专学历名。具备大学以上学历的乡镇干部比2006年乡镇党委换届时增长%。

  3、乡镇干部在保持相对稳定性。县委严格控制乡镇主要领导干部在规定任期内的职务变动,目前,任乡镇场区党委书记3年以上的有14名。对新招录的工作人员,一般要求在乡镇工作不满3年的禁止调动工作。通过保持乡镇干部队伍的相对稳定,进而促进乡镇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4、民族结构、性别结构有所改善。目前,乡镇党委班子中,少数民族干部、女干部人数有所增加,各乡镇党委共有25名少数民族领导干部,比2006年换届时增加3名;共有10名女干部,比2006年换届时增加3名。少数民族干部、女干部在改善干部队伍结构、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大局以及保证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

  1、突出“政治上坚定”的导向。近年来,县委始终把解决干部政治上强的问题作为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通过各种途径着力提高干部队伍政治素质。尤其对乡镇党委书记的选用,要求更高,对政治

  上不坚定、大局意识不强、民族情绪严重、思想上及行动上不能与县委、政府保持一致的干部,即使工作能力较好、有一定的业务水平,也坚决不予提拔重用;反之,对那些政治素质较强的干部,在干部选拔任用时,则优先考虑。

  2、突出“以绩取人,群众公认”的导向。坚持看政绩和贡献,交叉看、全面看,把群众“公认”作为考察提拔干部的重要一环。对群众认可、工作实绩好的干部予以奖励表彰或提拔重用,如在近年来的科级干部年终考核中,县委对考核为前三名的乡镇(部门)均给予了一定的物质奖励;对连续三年考核为前三名的乡镇党委书记,则在地委选拔后备县级后备干部时予以推荐。

  3、突出“关爱基层,倾向一线”的导向。县委在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乡镇一线干部,有意识地培养长期在一线埋头苦干的乡镇基层干部,2005年出台了《加强乡镇工作的意见》,提出了选拔干部向乡镇一线倾斜(原则上要求今后无乡镇基层工作经验的干部不予提拔任用)、提高乡镇干部政治待遇、为乡镇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等积极有效的措施;2010年

  出台了《巴里坤县乡(镇)场(区)基层一线工作人员业绩考核奖励办法(试行)》,对乡镇基层一线工作人员实行业绩考核奖励制度,奖金发放不搞平均主义、不搞一刀切,根据每位工作人员业绩考核结果发放,极大地提高了乡镇干部工作的积极性。选拔干部重视基层工作经历,现任的12名乡镇党委书记中,在任现职前,有3名曾任乡镇党政正职;7名曾任乡镇党政副职。26名乡镇党委副职中,在任现职前,有22名曾任乡镇党政副职。进一步形成了“基层出干部,领导干部来自基层”的用人导向。

  4、注重把握“优化结构,提高素质”的导向。近年来,县委高度重视对优秀年轻干部、少数民族干部以及妇女干部的培养和选拔,并注重选拔高学历的干部到乡镇领导岗位任职。2006年、2011年乡镇党委换届及2007年乡镇人大和政府换届中共提拔67名35岁以下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任职;2011年乡镇党委换届中,25名少数民族干部、10女干部被选任进入乡镇党委任职。通过正确的用人导向,使乡

  镇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所提高,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加大对乡镇干部的培训力度

  加强教育培养,是全面提高乡镇党委书记综合素质和领导能力的基础。为全面提高乡镇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县委对乡镇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工作,做到兼顾一般,突出重点,坚持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加强能力的培养,不断创新培训方式,拓宽培训渠道。县委组织部和党校共同研究制定培训各类学习教育活动内容和教学计划,充分利用县委党校教学平台,对各乡镇领导干部及业务骨干进行了以政治理论、政策法规、贯彻民主集中制观念、文化素养、领导艺术为主,辅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和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等能力培训。2008年以来乡镇干部共在地、县党校培训180余人次。在此基础上采取送出去学习培训、挂职锻炼等形式进行培训。让乡镇干部到区外学习培训或挂职,学习先进管理理念,开阔视野,提高水平。借助广东援巴优势,开辟了干部培训工作的新途径,先后派20余名乡镇干部赴广东(港澳)、河南等地参加各类培训和参观考察,这种跨地域、跨发展阶段的培训,使乡镇干部能够零距离地了解发达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经验,亲身领略发达地区的先进思想和观念。

  (四)注意储备优秀年轻干部

  县委针对乡镇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断层”现象,并根据乡镇科级后备人选的不同情况,经常研究分析,从提高政治素质、工作水平和实践能力入手,加强年轻干部的锻炼和培养,制定培养计划,有计划地选派到上级机关、经济发达地区或情况复杂地区锻炼,并坚持备用结合、动态管理机制,努力形成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堪当重任的乡镇科级后备干部队伍。2009年下派12名30岁以下机关干部到乡镇挂职,至2011年1月乡镇党委

  换届时,12名年轻干部中,有6名被提拔进入乡镇领导班子任职。

  (五)加强对乡镇领导干部的监管

  1、强化上级监督。对乡镇领导干部实行任前谈话、诫勉、函询等,做到事前监管;实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述职述廉制度做到事中监管;

  实行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做到乡镇党政正职“凡离必审”,并把监督触角延伸到了任中经济责任审计,有效约束了乡镇党政“一把手”的经济责任行为。

  2、强化内部监督。要求各乡镇认真落实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重大事项集体决定。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切实保证质量,乡镇党委书记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与班子成员相互监督,相互提醒。

  3、强化制度约束。县委相继出台了《科级领导班子及科级干部管理暂行办法》、《自治县一般干部管理暂行办法》、《巴里坤县委组织部对科级领导干部进行谈话和函询的制度》、《巴里坤县乡(镇)场(区)基层一线工作人员业绩考核奖励办法(试行)》等一系列制度,有效约束了干部日常行为。

  三、目前乡镇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的一些问题

  近年来,虽然本县在加强乡镇干部队伍的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努力,乡镇干部队伍建设较以往有明显好转,但对照建设一支高素质乡镇干部队伍的要求,我们发现,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进一步改进和加强。

  (一)干部结构不尽合理。本县自2001年以来,未分配大中专毕业生,目前全县干部编制

  “局部空编、整体超编”,虽然近几年通过公开招录、选派年轻干部到乡镇任职等措施,为乡镇基层补充了一些“新鲜血液”,但数量较少,无法满足工作需要,乡镇基层干部普遍年龄偏大、部分专业岗位人才严重短缺,干部的年龄和知识结构均不合理。目前,全县乡镇科级干部平均年龄为40.2岁,第一学历大学学历的仅有9人,占乡镇科级干部总数的5%。乡镇36岁以上干部占55%,国民教育高校毕业的“科班出身干部”较少,绝大多数干部在参加工作时,学历仅为高中或中专,大多为边工作边深造,后继教育取得的学历“含金量”较低。乡镇领导班子中,业务型领导偏少,专业技术型人才缺乏。乡镇领导班子成员涉农、法律、经济等专业毕业的领导干部较少,部分从部门提拔下派乡镇任职的年轻干部,工作热情高,但处理农村复杂问题的能力和经验不足,制约着乡镇领导班子

  整体功能发挥。目前,169名乡镇科级干部中,第一学历涉农专业47名、占27%,高中学历50名,占30%。

  (二)干部成长周期较长。目前,本县乡镇党政正职中,大多数是在乡镇成长起来的干部,大多数都曾在乡镇任过副职,12名乡镇党委书记中由一般干部晋升到副科级干部时间为10年以上的就有9名,占75%,由副科晋升到正科级干部时间为6年以上的有6名,占50%。乡

  镇干部成长周期普遍较长,致使乡镇领导干部年龄相应偏大。因乡镇领导职数有限,2010年以前也未设非领导职务,在乡镇能够得到提拔的干部较少,一些干部年青时工作上还较为积极,但一旦年龄超过35岁,若仍未得到提拔使用,往往会产生消极情绪,缺乏工作热情,对待工作得过且过,从而影响整体工作效率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三)干部“出入口”不畅。因现有体制限制,乡镇干部在录用、交流等方面还存在“出入口”不畅等问题。一是来源不足。自2001年以后,本县未分配学生到乡镇机关、站所工作,只有近几年通过公开招录,录用了一些年轻干部,但因编制制约,为数不多。目前,乡镇工作一线干部,主要是2001年以前分配的中专生或是八、九十年代以工代干的干部。二是城乡干部交流、乡镇之间干部交流难度较大。从工作环境、家庭因素方面来讲,一般县直机关的干部,若非提拔进入乡镇党政班子任职,大多不愿意去乡镇工作;农业乡镇干部、城郊乡镇干部不愿去边远或牧区乡镇工作。年龄稍大一些的干部图安逸,也不愿意去别的乡镇工作,形成了边远和牧业乡镇空编缺少干部,农业乡镇、城郊乡镇超编的乡镇之间不平衡现象。三是乡镇大多数干部编制为事业性质,有一些事业单位站所干部工作方面比较优秀,但因领导职数的限制,加之事业单位不能逆向流动的管理机制,除新招录的年轻干部或优秀乡镇科员,站所干部往往因身份限制能够得到提拔或进入县直机关工作的机会较少,很多干部从一参加工作就在一个乡镇,直至退休,工作积极性、主动性较难调动,导致乡镇干部队伍活力不够。

  (四)干部作风有待进一步转变。一是思想不稳,工作主动性差。

  个别干部由于身份限制提拔晋升无望、长期在一个环境工作或年龄过大等原因,思想消极,不主动适应工作,不主动承担责任,不主动履行义务,在机关和群众中产生了不良影响。二是观念守旧,创新意识不强。个别干部还带着“老思想”思考问题、开展工作,欠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人本意识,不能与时俱进的开展工作。三是作风不实,工作方法简单。一些干部对加强自身能力建设的认识不够。认为乡镇工作主要靠经验、靠面子去开展,协调能力好就行了,没有必须再去学习,解决问题停留在表面或当前,还缺乏对专业技能和新知识的学习。

  (五)干部待遇有待改善。在激励机制方面,乡镇干部晋升空间较小,导致一部分乡镇干部产生悲观思想。加上乡镇干部出口不畅,交流、提拔到县直单位的不多,干部流动难、流动慢的问题突出。目前,全县在乡镇工作10年以上的科级干部达128人,占乡镇科级干部总数的76%。乡镇干部因工作环境艰苦、无瑕兼顾家庭等方面问题,加之乡镇干部的管理约束缺乏有效手段,乡镇干部走读现象较为普遍,导致一部分乡镇干部主观能动性缺乏。在待遇方面,乡镇干部工作环境较为艰苦,学习培训的机会较少,农牧区工作直接面对的是基层群众,矛盾较多,有时得不到农牧民的理解,心理压力较大。

  四、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一)充分利用现有编制和人力资源,加强和改善干部队伍建设

  1、加大技能培训力度,提高服务能力。通过举办各类业务技能培训班,采取乡镇干部与农户一起兴办农业推广基地、科技示范点,帮扶农民发展经济项目等有效形式,加强对乡镇干部在农牧业方面的实用技术培训,使广大乡镇干部能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推动农村经济建设。

  2、合理使用乡镇各个年龄段干部。在加大对乡镇年轻干部的培养使用力度的同时,注重兼顾各个年龄段干部的培养和使用。在领导班子搭配时,充分考虑中年干部工作经验丰富、群众基础扎实等因素,对工作成绩突出的适时解决他们的政治待遇,发挥他们的传、帮、带作用,从而形成以中青年干部为主体、老中青合理搭配的领导班子结

  构,班子凝聚力、活力得到有效提高。

  (三)加大年轻干部挂职锻炼力度。按照“培养在基层、锻炼在基层、提拔在基层”的思路,将一批具备发展潜力,但缺乏乡镇基层工作经验的年轻干部安排到乡镇、村挂职锻炼。通过挂职锻炼,既能有效提高年轻干部的工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基层工作经验,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乡镇因人力资源不足而导致工作开展较为艰难的局面。

  (四)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一是坚持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拓宽选人视野和渠道,通过建立健全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促进各类人才脱颖而出,为优化乡镇干部队伍提供条件。同时,加强干部交流工作,采取措施,促进干部在县直和乡镇之间,不同岗位中进行交流。二是灵活设置机构。乡镇机构设置上要通过因事定岗、因岗定责来设立机构,确定有充足的力量来抓经济、促发展。

  (二)进一步提高乡镇干部待遇

  适当提高乡镇干部待遇,逐步改善工作条件、优化生活环境,有计划地注入新鲜“血液”,稳定干部队伍。一是结合本地实际,适当提高乡镇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在生活上、工作中多给予关心和照顾,尤其在干部人事调整中,对一些综合素质高、群众基础好的年轻乡镇干部,要优先提拔任用。对一些在同一岗位或长时间在乡镇任职的干部要相应地给以一些优惠政策。并建议自治区财政部门在乡镇干部现有工资基础上,适当增加边远津贴、交通补助、加班费等,切实提高乡镇干部的经济待遇,帮助解除后顾之忧。二是加大投入力度,完善乡镇机关基础设施,重视文化娱乐场所建设,努力改善乡镇干部的办公条件和生活环境。开展形式多样的娱乐活动,组织乡镇干部外出参观考察,这样既丰富广大干部的业余生活,又能扩大干部的视野,增长见识。三是对在乡镇基层工作表现较为突出的乡镇党政领导干部,要缩短提拔周期,在落实“连续担任乡镇党委书记8年以上的,经考核称职者?报

  请享受副县待遇”这一政策时,时间不宜太长,6年为宜。因为乡镇党政正职任职时间较长时,就会产生懈怠心理或“熬待遇”的想法,县委在调整干部时,只要乡镇党政正职无大错,对5、6年以上的乡镇党政正职一般不予调整,长此以往不利于乡镇工作的开展。对任乡镇副职6年以上的也要酌情考虑其待遇问题。

  (三)强化培养锻炼,提高能力素质

  要结合当前乡镇工作实际,突出培训教育和交流锻炼两个重点,进一步加强乡镇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培养和锻炼。一方面要强化培训,认真贯彻《干部教育培训条例》,完善干部教育培训档案管理制度,建立组织调训与乡镇自主培训、在职学历教育与自学相结合的干部教育培训体制。灵活方式方法,丰富培训内容,采取请进来、走出去,举办专题培训班、召开现场交流会等方式,定期邀请专家就科学发展观、执政能力建设、依法行政、产业结构调整、新农村建设等开展培训,不断提高乡镇领导班子和乡镇干部科学执政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和带领农牧民增收致富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交流锻炼机制,把干部交流同干部挂职锻炼结合起来。在保持领导班子相对稳定的前提下,采取在经济部门、农业部门、信访部门挂职锻炼,乡镇之间交流锻炼,选派年轻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学习锻炼等形式,开宽眼界,积累经验,进一步提高乡镇干部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乡镇党委书记后备力量的建设

  分近、中、远储备一批乡镇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储备时,对干部的知识、专业结构进行调整完善,注意发现和挑选一些拥有高学历、熟悉宏观经济管理、农业技术等方面工作的优秀年轻干部;后备干部以35岁左右干部为主体。有计划的从县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选派政治强、素质好、懂技术、善管理、潜力大的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担任领导职务,拓宽后备干部来源,进行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储备一批专业型乡镇党政正职后备干部。对年轻乡镇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要采取下派、挂职等措施,丰富工作经验,提高组织领导能力,加速锻炼成长。对储备为近期的,且已培养成熟的,乡镇领导班子出现空缺岗位时,及时提拔重用,做到备用结合。

篇六:关于加强干部队伍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强党员干部队伍监管的调研报告

  认真落实中共xx县委关于印发《xx县县情民情大调研活动实施方案》(x发〔2013〕33号)及中共xx县纪委《关于开展县情民情大调研活动实施方案》(x纪办发〔2013〕15号)文件精神,县纪委党风室结合公务用车管理专项督查和第三季度巡查工作开展,在各乡镇各部门先行调研基础上,以座谈了解、问卷调查、上报调研报告等方式对加强党员干部队伍监管情况开展调研,现将情况整理如下:

  目前,全县共有党组织777个,其中:党委17个、党总支138个、党支部622个;建制村党总支105个、党支部78个。全县共有党员21112名。科级干部共791人(含非领导职务),正科级干部546人,副科级干部325人,事业科级干部共52人。一般干部队伍7683人,其中公务员1669人、事业人员5472人、工勤人员(含行政、事业)542人。20XX年第五届村“两委”换届,全县共选举产生村级党组织班子成员1127名,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991名,推选产生村务监督委员549名,全县共选派村社区常务书记83名,共选派新农村建设指导员224名、非公企业党建指导员13名。

  一、党员干部队伍监管现状

  加强党员干部队伍监督管理,是保证我县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前提。近几年来,我县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综合素质的同时,以“三个年”主题实践活动、“四群”教育、“八项规定”学习贯彻等活动为载体,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自我监督能力;以认真贯彻落实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制度、外出报告制度、定期报告制度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自我约束能力;以执行“集体领导,分工负责”、党组织议事规则、民主集中制、民主生活会等制度强化领导班子及党员干部日常监督管理;严格干部选拔任用程序,落实提拔干

  部试用期制、任前公示等制度加强干部选拔任用监管;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龙头,实行一岗双责,对办公、用车、接待等作出明确规定,抓好廉洁自律工作;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促进领导干部正确履行职责和行使权力;实施问责,严格责任追究,严肃党政纪律,强化党员干部的监督管理,保证领导干部正确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简析

  近几年以来,全县在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有效监督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整体上看,监督工作与形势的发展要求还有差距,尤其在监管实效上还存部分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监督认识还不到位。一是自我监督的认识不到位。领导干部走向腐化堕落的根本原因是他们背弃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放弃了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改造。受“官本位”思想和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某些党员领导干部渐渐脱离群众,在单位唯我独尊,一人专权,将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利作为个人和小团体谋私利的工具,对群众的意见不闻不问,听不进合理化建议,完全失去制度约束和群众监督,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滑入罪恶的泥沼,无法自拔。还有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自认为觉悟高、水平高、自控能力强,不会犯错误,不需要监督,致使监督失去应有效力。二是上级监督的不到位。少数部门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受一些条件的制约,上级领导机构的监督不能经常性地进行,对党员干部行使权力的情况不能及时掌握,难以监督。三是同级监督不到位。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有些领导班子缺少正常的相互监督和帮助,一团和气、息事宁人,回避和掩盖矛盾,当好好先生。”同级之间朝夕相处在一起,情况彼此最熟悉,但怕相互监督伤了和气,影响工作开展,不想监督,不敢监督,不愿监督。四是下级监督的不到位。我国目前的政治制度还不够健全,特别是在用人制度上还存在一些弊端,一些人员的升迁并不一定是因为其工作能力的高低,而往往取决于综合因素。下级受制于上级,下级怕监督会影响自己的政治前途,因而心存顾虑,不敢监督,特别在对“一把手”的监督上表现尤为突出。

  (二)监管的途径不够顺畅。一是干部群众实行知情监督的途径不顺畅。知

  情是实施有效监督的前提。随着社会制度的逐步健全,干部群众对社会事业的关注越来越多,监督的热情不断提高。但从现阶段来看,真正做到知情监督的条件仍不具备。比如一些单位部门的办事公开透明度还不高,权力运作、重大事项决策、干部选拔、人事任免等工作公开性还不强,公开范围不够广,干部群众获取的信息还较少,在行使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方面受到限制,无力监督。二是干部群众反映真实情况的途径不顺畅。从乡镇、农村调研了解的情况来看,目前还有很多群众,在遇到一些问题时,不知道具体应该找那个部门反映,不知道自己的权利应该到那个部门去得到维护。这就反映出了目前有的部门“四风”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缺少一种能让干部群众真实反映情况的机制,导致有关部门对领导干部的一些倾向性、苗头性等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和掌握,造成监管上的被动和不力。另外,个别部门对干部群众反映的情况重视不够,处理不及时,以及一些部门的推诿、扯皮现象,打击了干部群众反映真实情况的积极性。三是干部群众实行民主监督的途径不顺畅。虽然当前在开辟群众民主监督渠道上做了大量工作,但群众民主监督渠道还是显得不够充足,如实行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制度,也由于评议方法、评议机制不健全以及评议结果没有很好地与领导干部的任免奖惩挂钩,民主监督渠道的作用发挥的还不够充分。

  (三)监管体系不够完善。一是纪检监察体制还不完善。在现行的双重领导体制下,地方纪检监察部门实际上主要对同级党委政府负责,形同党委政府的一个工作部门,很难大胆地进行铁面无私的监督。另一方面,地方各级纪检监察部门在人事任免、人员编制、办公经费、福利待遇等一系列问题上,对同级党委、政府有较强的依赖性。这种现实状况,使各级纪检监察部门难以独立地行使职权,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不敢监督、不能监督、不愿监督的现象。二是垂直管理部门体制不顺。由于垂直管理部门的人事管理任免权在上级主管部门,党委政府和其他一些监督机构,对出现问题的人或单位,无法采取一些行政处理或组织处理的手段,致使监督的着力点悬空,出现“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的现象。而垂直管理部门的内设机构由于职能相对弱化,受制于人不敢管,或者从本部门利益出发,对发现的问题,大多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家丑不外扬,监管的作用发挥不大。三是机关部门缺乏相对的独立性。一些机关部门的监督主体在地位和职能上缺乏应有的独立性、权威性,存在监管不力和不监督失职、真监督又无

  能为力的状况。

  三、加强党员干部队伍监管的建议

  结合目前干部队伍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议从四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的监管。

  (一)加强教育,增强干部自我监督管理意识。

  对干部加强监督管理不仅仅要依靠缜密的制度约束,而且要强化干部的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管理的意识,使干部监督管理入心入脑。实际工作中,要注重教育形式的多样性、灵活性和针对性。一要抓好《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关于转发〈临沧市干部队伍日常监督管理“三个严禁三个一律”规定〉的通知》等文件的学习宣传。指导党员干部采取集中学习与分散自学相结合的方式,掌握相关规定的内容和精神实质,使党员领导干部时时对照规定约束自己。

  二是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廉政教育。通过组织领导干部向社会公开作出廉政承诺、收看反腐倡廉电教片、到“红色”基地受教育、重温入党誓词、发送廉政手机短信等形式,使党员干部自觉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三是开展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组织党员干部集中观看先进典型电教片,同时用身边典型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切实加强自身修养和党性锻炼,自重、自省、自警、自律。用反面典型引导党员干部筑牢思想道德防线。

  (二)完善机制,规范干部监督管理工作。要按照简便、实效的原则,逐步建立健全干部监督管理制度体系,对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实施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一是深入实施和完善好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制度。领导班子坚持每年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专题民主生活会,开展两次组织生活会。会前深入开展谈心活动,认真撰写自我剖析材料;会上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开展积极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会后切实制定整改措施,解决突出问题。以高质量的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增进班子成员的相互沟通,加强班子内部团结,提高领导班子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二是建立和完善通报联系制度。部门互通信息,经常开展工作完成情况通报,有利于工作整体推进,也可以达到团结干部增加思想交流的目

  的。经常上门了解干部的现实情况,拓宽知人渠道,为干部选拔任用提供重要的信息和依据。定期召开部门联席会议,就干部监管工作进行交流,分析研究干部队伍特别是领导班子建设中苗头型、倾向性的问题,明确监督重点,增强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进一步完善干部审计制度。协调审计部门,坚持把任期审计和离任审计相结合,严格把握前任与现任的责任界限、直接责任与间接责任的界限、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的界限、工作失误与故意违纪的界限,使审计工作贯穿领导干部任前、任中、任后全过程,并将审计结果作为提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四是进一步完善党员领导干部任前谈话制度。对新提拔的科级干部,任前由县委领导和组织部、纪委采取集体谈话、个别谈话的形式,对其工作、学习、生活、廉政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督促其任职后自觉规范言行。五是进一步完善干部交流制度。对在一个单位任职时间过长的党员干部,及时进行轮岗或挂职锻炼,以避免形成干部违规违纪的温床。六是严格执行日常谈心制度。有组织部门牵头每年组织人员深入各乡镇和县直各单位,采取个别谈心的方式,倾听党员干部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干部的思想状况,并及时向该单位党组织负责人进行反馈,指导其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和改进干部工作。以工作机制的不断完善,提高党员干部监督管理水平,增强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突出重点,加大干部监督管理力度。干部监督管理工作量大面宽,必须抓住关键,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实现干部监督管理工作的全面推进。实际工作中,可重点突出对”一把手”、干部选拔任用、科级干部的监督管理及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监督。一是突出加强对各单位“一把手”的监督。重点为“一把手”的权力设限,杜绝“一言堂”现象。人权方面,单位干部调整,必须有单位党组织领导班子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到会、过半数同意,才能生效;事权方面,单位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安排、大额资金的使用等,须经单位班子集体讨论,“一把手”只能末位表态;财权方面,指导各单位结合实际,制定

  “一把手”财务开支审批最高限额,超过最高限额的开支由领导集体研究决定。同时,严格执行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述职述廉制度、诫勉谈话制度、政务财务公开制度等,切实加强对各单位“一把手”的监督。二是突出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监督。始终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的标准、条件和程序办事,不断扩大干部选拔任用中的民主,执行干部考察预告制、干部考察责任制、领导干部

  署名推荐责任制、科级后备干部考察公示制、干部任前公示制、干部试用期制等,认真落实干部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三是突出加强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监督,进一步做好监督扩面工作。发挥家庭助廉督廉作用,有条件的部门和单位可以定期召开领导干部家属座谈会,教育引导他们当好宣传员、监督员和守门员,为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在领导干部配偶中开展

  “四个问一问”活动,即当领导干部工作之余不在家时,问一问是否与不正当人交往;当领导干部带回礼品时,问一问是否来路正当;当领导干部带回现金时,问一问是否为受贿所得;当领导干部深夜未归时,问一问是否去了不该去的地方,促使领导干部自觉规范“八小时以外”的行为。四是突出加强对科级干部的监督管理。严格县级中层干部的审批,不符合任职条件的干部任职不批,违反规定超职数配备的干部任职不批;单位主要领导变动前不得突击调整中层干部;班子内部意见分歧较大时,暂缓中层干部的调整。

  (四)积极探索,创新干部监督管理方式。针对干部队伍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对党员干部监督管理的有效途径和办法。建议在继续实行现行相关制度的同时,推行“领导集体决策重大问题议事规则”和干部监督员制度。一是可以推行

  “领导集体决策重大问题议事规则”。指导各乡镇和县级各单位认真制定各自的“领导集体决策重大问题议事规则”,规范领导集体决策的内容、程序和纪律,提高了决策效能,强化班子成员的监督意识,有效规范权力的运行。二是可以推行干部监督员制度。从已离开科级领导岗位的干部中聘请干部监督员,指导其采取约请单位领导干部谈话、查阅干部人事工作会议记录、列席民主生活会等形式,对各单位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贯彻执行各项规定的情况进行监督,对群众举报的问题进行调查,并提出处理意见。

  参考文献

  1、《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文件选编》

  (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

  党建读物出版社)

篇七:关于加强干部队伍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队伍管理调查报告县司法局干部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县司法局干部队伍建设调研

  关于我县司法行政队伍建设工作情况的调研

  垫江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

  为深入了解我县司法行政队伍建设工作情况,强化司法行政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司法行政工作水平,根据县人大常委会XX年工作安排,5月,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采取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调查走访等形式,对我县司法行政队伍建设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

  县司法局共有编制62人,在编人员58人,人员配备占全县总人口的%0和%0。有内设机构30个,均为股级单位。其中局机关5个,占%,司法所25个,占%58名干部职工中,局领导4人,占%中层干部29人,占50%有工人5名,占%科员7人,占%副主任科员32人,占%主任科员10人,占%副处级4人,占%人员结构为:年龄结构:县司法局人员年龄在35岁以下共12人,占%36岁至40岁共14人,占%41岁至49岁共24人,占%50岁以上8人,占%全局职工平均年龄47岁左右。其中,局机关人员平均年龄达岁,基层司法所平均年龄达岁

  性别结构:县司法局人员男性共50人,占%女性共8人,占%

  知识结构:县司法局人员大专以下文化共4人,占%大专文化共22人,占%大学文化共30人,占%研究生及以上学历2人,占%人员结构:县司法局人员中,学校毕业生16人,占%部队转业干部11人,占%社会公招及其他途径进入司法行政队伍的共31人,占%工作5年以下3人,占%6—10年4人,占%11—15年8人,占%16—20年11人,占%21—29年18人,占%30年以上14人,占%二、总体评价

  近年来,县司法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争创一流班子、一流队伍、一流业绩、一流形象为目标,扎实推进素质提升、环境创优、管理创新、作风改进"四大工程”,使司法行政干部队伍的整

  体素质和战斗力明显提高,为平安垫江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坚持学习与实践并重,深入推进素质提升工程。

  县司法局把队伍建设的重点放在素质提升上,从学习与实践两方面着手,狠抓"两着眼、两加强”,极大地提高了司法行政队伍的思想素质、业务本领和实战能力。一是着眼服务大局,加强思想教育。针对有的司法干警法律意识、依法行政意识、大局意识、民本意识不够强的情况,县司法局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开展"创先争优"、"公正廉洁执法”、"争当人民好公仆"、"弘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等活动为载体,以解放思想为突破口,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为手段,每周五召开全局例会学习法律法规政策,持之以恒地对干部加强思想教育,使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与时俱进,有力地推动了司法行政工作。

  二是着眼司法行政,加强业务培训。县司法局把学法、懂法当成全系统一项政治任务和必修课来抓,采取诸如"调解观摩”、”走出去、请进来”、召开”培训会”等多种方式加强业务培训。近年,县司法局多人次参加"清华大学“培训班以及“全国地市级领导干部培训班“充电学习,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共组织司法行政系统干部参加"政法干部培训班"150余人次,多次到周边区县学习交流工作经验。通过这些活动,县司法局干部队伍的法律知识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坚持硬件与软件并重,深入推进环境创优工程。

  县司法局把队伍建设的中心放在管理创新上,从制度约束和目标考核着手,大力推进三个"强化”,深挖干部队伍的工作潜力。一是强化规章制度。县司法局对内部管理制度进行了修订、完善,出台了首问责任、上签到、差旅费报销、日常工作管理等一系列新的规章制度,理顺明确了班子成员、各科所室的职责分工和工作任务,严格推行了全局上下班上签到,并规定纪检组长、相关科室负责所有规章制度的监督落实,做到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实现了规范化和有序化。二是强化目标责任。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县司法局每年年初制定《年度目标责任书》,把任务细化到科室、司法所和每个干部职工身上,并由局领导与各科室、司法所逐一签订责任书,做到了人人有任务、人人担责任。三是强化工作考核。县司法局制定了《工作目标量化考核办法》和《干部职工日常工

  作考评办法》,每年年终召开干部职工大会,让每位同志公开述廉,接受大家的考核评议,并将考评结果与绩效工资、评先评优挂钩。坚持勤政与廉政并重,深入推进作风改进工程。

  "三偏"现象严重。一是年龄"偏大"。县司法局干部职工平均年龄在47岁左右,机关干部平均年龄达岁,基层所平均年龄达岁,局机关人员老化现象尤其严重,年轻干部偏少,这给司法行政工作的开展带来了难度,影响了工作质量和效率。二是法律专业人员”偏少"。全局接受国民教育法律专业毕业的人员偏少,仅6人,占10%绝大多数同志的学历是通过党校、电大函授、自学考试等渠道取得的,总体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与学历不相称,存在较大差距。三是待遇”偏低"。县司法局干部职工的职级待遇偏低,主任科员仅10人,占%远远低于其他区县水平,多数干部到退休时仍为副主任科员,严重影响了职工的积极性。人员编制、管理体制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县司法局机关工作人员与司法所工作人员不能相互合理流动。XX年,我县基层司法所改革收编。基层司法所被确定为县司法局的派出机构。但是,县编办将司法所人员与司法局机关人员编制分开管理,分别办理编制管理手册,导致司法所与局机关人员之间不能合理流动,这种做法不利于县司法局对干警队伍的管理,与加强"两所一庭"建设的要求不相符,也不符合《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镇综合改革切实加强和改进乡镇工作的意见》渝委发〔X刃27号的规定,阻碍了司法行政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是基层司法所缺编缺员问题非常严重。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对司法所人员配备、模范司法所创建以及满足社区矫正工作需要等要求,每个司法所至少在3人以上。

  目前除桂溪司法所是3人,澄溪、太平、新民、沙坪司法所为2人以外,其余20个所均为1人,缺编缺员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县模范司法所创建达标和日常工作的开展。四、工作建议

  司法行政机关是政法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维护稳定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要加强司法行政队伍建设,进一步落实司法行政干部的政治待遇、生活待遇、经济待遇,充分调动广大司法行政干部的工作积极性,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忠诚、作风优良、业务精通、执法公正”的司法行政队伍。

  强化思想政治建设。进一步加强司法行政干部队伍的政治思想教育,保持思想教育的经常性、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针对干部队伍的思想现状和所面临的形势与任务,有效发挥思想政治工

  作疏导人、凝聚人、激励人的作用,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政治思想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认真开展"弘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和"人民好公仆"主题实践活动,教育干警乐于吃苦、乐于奉献、乐于拼搏,努力塑造一支思想素质过硬、政治立场坚定、宗旨意识明确的干部队伍。增加编制,解决基层司法所严重缺编缺员的问题。

  一是社区矫正工作力量极其薄弱。《刑法》修正案于5月1日正式施行,明确社区矫正工作由司法行政机关承担,社区矫正工作纳入法制化、化的轨道,社区矫正任务和责任十分重大。同时,也要求对矫正人员的矫正管理必须是2人以上,而目前我县基层司法所1人情况居多,社区矫正力量极其薄弱,难以胜任此项工作。二是人民调解工作依法实施有困难。《人民调解法》的实施,要求基层司法所对人民调解工作的调查、取证、调解等工作至少要求2人才合法。三是创建模范司法所工作人员配备差距大。模范司法所创建达标必须要求达到3人以上,创建模范司法所工作人员基本保障不够。同时,基层司法所还承担了其他大量的工作任务,我县基层司法所多数为1人的现实难以保证工作的正常、有效运转和有序、合法运行。基于以上原因,建议增加人员编制,确保基层司法所工作正常开展

  加强机关和基层司法所人员双向流动。县司法局机关人员不能与基层司法所人员双向合理流动问题亟待解决。建议县编制部门从司法行政工作新形势、新任务的需求的客观实际出发,认真贯彻执行《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的通知》和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镇综合改革切实加强和改进工作的意见》的规定,完善我县司法局干部职工的管理体制,从而推动司法行政工作的健康可持续开展。完善司法行政工作保障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司法行政工作保障机制,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确保队伍充满朝气和活力。一是相应增加主任科员职数,提高主任科员所占比例;二是司法局机关工作人员岗位津贴。

篇八:关于加强干部队伍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某镇干部队伍建设调研情况报告

  尊敬的镇领导:

  经过一段时间的走访调研,我们对某镇干部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和分析。现将调研报告如下:

  一、工作队伍规模

  某镇干部队伍从总体上看,规模较大,人数较多。截至目前,全镇干部总数为724人,其中正处级及以上干部14人,副处级干部44人,科级干部221人,正职干部128人,副职干部317人。无论是从规模还是职务级别上看,都展现出一定的优势。

  二、干部素质

  在干部素质方面,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调研中我们发现,有一些干部在工作中存在偏差,思维活动欠灵活,创新能力较低,与时俱进意识不够强烈,实践能力较弱等问题。同时,也有不少干部工作能力较强,经验丰富,工作辛勤尽责,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岗位意识和服务意识。

  三、队伍结构

  目前某镇干部队伍结构较为合理,层次分明,各个层级分工清晰。各部门干部职责明确,岗位设置齐全,科学合理的内部制度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在未来,也需要针对岗位要求,进一步完善干部梯队建设,对不同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进行准确定位,为干部的发展制定出可操作可行的培养方案及培养机制。

  四、干部选拔和管理

  在干部选拔和管理方面,某镇加强了考核和评价机制,实行“一个岗位、一个人选、终身负责制”,有效地避免了干部散漫和拥挤压缩;各级干部评议会按照月度评议和年度考核议定干部考核成立机制,突出干部能力变化,明显提高而削弱不再高干部岗位上的干部岗位的职业发展,同时将管理化办法体现在干部考核机制与管理方式的完整性中,严格要求干部政治、职业素质以及能力综合能力考核,确保干部队伍竞争力显著提高。

  综上所述,某镇干部队伍建设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在未来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干部梯队建设,制定更为科学的培训计划和考核评估体系,坚持“五换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为实现镇区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报告完毕。为了实现干部队伍建设的目标,我们将采取一系列措施:

  一、注重干部能力提升

  通过加强干部职业道德建设、开展各种培训和学习活动,提高干部的理论素养和工作能力,加强干部对现代社会发展趋势和

  变革的了解和认识,增强干部科学决策、开展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优化岗位设置

  针对岗位要求和工作特点进一步完善干部梯队建设,将干部配置与岗位要求和干部背景相匹配,充分发挥干部的专业技能和特长,优化工作队伍结构,为实现工作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三、落实考核机制

  加强干部考核评价,建立完整的干部考核机制,以需求为导向,保持政治上的清醒与纯洁,充分调动干部工作积极性,立足于实际工作,明确干部责任和任务,借鉴其他地区先进经验,定期对干部队伍进行巡视考察。

  四、重视激励机制

  通过完善激励机制,将先进和优秀的干部和工作团队进行表彰和奖励,在岗位晋升、薪资上的待遇等方面给予适当支持和激励,鼓励干部队伍在工作中创新探索,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总之,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工作,优化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夯实干部能力基础,提升干部职业道德水平,不断完善干部选拔机制,加强干部梯队建设,创新考核评价体系,以实际成效和绩效评估检验干部工作能力和业绩水平,用干部工

  作业绩评定干部决策者的能力和质量,推动镇区经济和社会的长足发展。

篇九:关于加强干部队伍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干部队伍建设情况调研(diàoyán)报告

  近期,按照xx县委组织部有关要求,县XX局党组高度重视,及时安排相关人员(rényuán)采取组织座谈、问卷调查、调研分析等形式,对XX局干部队伍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其主要原因进行调研分析。通过调研,对当前xx县XX局干部队伍基本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对下一步如何加强XX干部队伍建设有了一个初步的建议与对策。

  一、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及干部队伍建设(jiànshè)基本情况

  (一)基层组织基本情况。XX局包括局机关、普查办、地方社会经济调查队。从单位性质和建制看:局机关2017年9月25日被省公务员局批准为参公事业单位(xXX公局发[2017]x号文件(wénjiàn)),正科建制。普查办为事业单位(xX编办发[1996]x号文件),副科建制。地方社会经济调查队为事业单位(xX办发[2013]x号文件),股级建制。从编制看:局机关事业参公编制10个,实有14人。其中参公人员12人、工勤人员2人。普查办事业编制5个,实有7人。地方社会经济调查队事业编制10个,实有9人。合计编制25个,实有30人。

  (二)领导班子基本情况(qíngkuàng)。XX局领导班子由五人组成,从职务及年龄看:局长(42岁)、支部书记(46岁)、副局长(48岁)、纪检组长(43岁)、普查办主任1人(42岁),平均年龄为44岁。从性别看:男性3人,女性2人。从学历看:研究生1人,本科4人。

  (三)干部队伍整体基本情况。XX局现有干部职工30人。从政治面貌看:在岗党员10人,非党20人。从学历看:研究生3人,本科15人,大专11人,中专1人。从年龄段看:30岁以下2人,30至40岁2人,40-50岁20人,50岁以上6人。平均年龄45岁。从专业技术职称看:高级XX师2人,中级XX师10人。

  (四)近三年干部选拔任用情况。2016年8月份以来,局党组先后通过竞争上岗、鼓励激励等方式提拔工业股干部、农业股干部、投资股干部分别为办公室主任、农业股股长,提拔办公室干部为XXX驻村第一书记,综合股股长被组织部门提拔为XX局副局长。

  (五)近三年干部队伍流动情况。从科级领导看:2017年8月份XX局主要领导调整,2019年1月,局副局长调整,纪检组长调整。从一般干部看:2017年11月招聘研究生2人,2018年10月份从外单位调入2人。2018年8月从XX局调出1人。

  (六)近三年XX队伍突出特点和建设总体成效。一是整体素质日趋提高,特别是在政治思想建设、知识更新和专业技能培训方面成效明显。二是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能围绕县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XX服务职能,提升服务水平。三是干部作风总体向好。能够求真务实,勤政廉政,没有出现重大违纪、违规和违法行为的发生。

  二、存在(cúnzài)的主要问题

  (一)XX队伍结构不尽合理。至3月底,XX局30名职工中,40岁以下的4人,占13.3%;40-50岁20人,占66.7%;50岁以上6人,占20%,平均年龄为45周岁。XX工作的专业性和繁琐性,要求XX干部队伍年轻化。由于前些年XX队伍多年没有招进年轻干部,近两年,通过事业单位招聘、调入等方式招入3名比较年轻的人员,但是相对XX业务不够熟悉,暂时成不了XX工

  作中的业务骨干力量,至目前已出现年龄老化现象(xiànxiàng)、青黄不接的问题已日趋严重。

  (二)XX干部流动性差。干部交流是干部成长的重要途径,可是从参加工作至今一直在XX局的工作并且XX工龄在15年以上人员多达18人。占到60%。从2012年至今,仅有1人名调出交流,1人内部提拔副科领导干部。一方面,由于XX是弱势部门,很难将优秀人才推出去。另一方面,XX局内部也没建立健全干部交流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激情(jīqíng)和热情。

  (三)XX干部综合素质有待提升。XX事业发展到今天,对XX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XX干部不仅要具备XX专业的工作能力,还要具有财务、经济以及与本专业关联的工业、农业、商贸、能源等行业方面的知识、较准的判断力和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至目前,作为XX局系统的中坚力量,能够在工作岗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员仅占全体职工的三分之一。全体职工中文化(wénhuà)程度本科及以上学历占60%,XX专业技术职称上中级及以上职称占40%,而且两名高级XX师一人因病离岗、一人已到退休年龄,这与我们要建设一支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的XX队伍还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在如何真正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服务全县大局,发挥XX服务职能的综合素质需要更进一步提升。

  三、原因(yuányīn)分析

  (一)受传统思想对XX工作认知的影响。长期以来人们认为XX部门是清水衙门,无钱无权无位。总认为XX工作就是成天与数字打交道,枯燥乏味,工作没有其他单位优越。外边想干事的人不愿进来,认为干XX工作晋升有限前途不大。再加上行政人员编制超编,地方经济调查队虽有编制,但镇办XX干部担心调入后失去公务员身份而不愿调入,造成XX局人员流入特少。XX系统内部人员流动不畅,干部工作进取心不强。

  (二)受当前XX工作任务和工作环境的影响。随着近年XX工作领域的不断拓展,XX工作任务日益繁重,除了完成国省市XX工作涉及到XX经济分析、XX信息调查、XX社会项目调查、各种XX普查任务,还有各项考核考评工作任务。特别是当前XX调查对象的配合度不尽人意,使XX干部感觉工作责任和压力过大,前所未有,身心疲惫,部分人员产生想调离XX部门的想法。

  (三)教育培训方式方法不够灵活(línɡhuó)。当今,新的XX任务不断增加,XX方法制度不断改革,XX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可是对XX干部队伍的培训仍然跟不上时代步伐节奏。培训方式方法不够灵活,无法满足XX人员要求培训的强烈需求,XX人员的业务水平也难以得到全面提高。

  四、建议(jiànyì)与对策

  (一)用好用活“三项机制”,不断激发XX人员工作激情。进一步修订完善局机关学习制度、工作制度、月评季考等考核考评制度,重点(zhòngdiǎn)突出工作业绩、XX分析报告成果、XX信息宣传等,对XX业绩突出的工作人员给予政治上、精神上、物质上适当的鼓励奖励,激发全体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对那些XX工作能力强、XX工作业绩突出、XX综合素质高的同志,积极向组织、人事部门推荐,使其优秀的XX人才提拔到更重要的领导岗位工作中去。

  (二)建立人员合理流动机制,不断理顺XX人员流动渠道。一是统筹XX局内部人员的流动,特别是与下属单位人员之间的统筹使用,加速系统内工作人员之间的协调(xiétiáo)顺畅。二是合理安排内部XX专业轮岗制度,加速现代XX人员的复合型XX人才的培养。三是积极争取组织人事部门支持,每年把毕业大学生中学XX专业或外部单位中热爱XX工作,业务能力强的人员调入XX部门,为XX部门注入新的活力。

  (三)创新教育培训方式方法,不断提升XX人员综合素质。一是鼓励和支持(zhīchí)XX人员积极参加XX学历教育和XX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不断提高XX局工作文化层次和XX业务能力。二是创新培训方式。在今后的干部学习教育中,将根据实际情况,创新教育培训方式,使干部的学习融入社会、走进生活。三是注重培训内容多样化。要重点在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改革前沿XX信息观察、哲学思想和科学世界观、XX专业技能、计算机XX应用、素质教育等方面,增强履行基层XX工作的XX人员的工作岗位职责的能力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加强XX文化建设,不断增强XX部门凝聚力。开展丰富多彩的XX文化活动,用XX文化来凝聚人心,鼓励XX人员追求“自我实现”的机会,注重情感交流和人文关怀,使XX人员工作心情舒畅,始终保持一种健康积极向上工作心态,增加XX部门的凝聚力、归属感和向心力,使得XX部门留得住人,吸引得来人,能提供展现个人能力的平台。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干部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内容总结

  (1)干部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近期,按照xx县委组织部有关要求,县XX局党组高度重视,及时安排相关人员采取组织座谈、问卷调查、调研分析等形式,对XX局干部队伍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其主要原因进行调研分析

  (2)一、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及干部队伍建设基本情况

  (一)基层组织基本情况

  (3)XX局包括局机关、普查办、地方社会经济调查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