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佳谦文档网>专题范文 > 优秀范文 >

关于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与探索(3篇)

时间:2023-06-26 11:50:05 来源:佳谦文档网

篇一:关于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与探索

  

  医院高质量建设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意味着迎来一场深层次全方位的变革升级。如何推动区域医院高质量发展,精准施策发力是关键。近年来,淮安市一院以改革引领、创新驱动,惠及百姓、改善民生为目标,通过抓学科、人才、科研、医疗资源联动、互联网+、信息化建设等医院核心内涵建设,实现医院高质量建设发展取得实效。

  1、以“高质量项目”推动医院重点学科建设学科建设是医院的灵魂,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质量项目的带动下,淮安市一院学科建设呈现出新的特点和亮点。

  1.1创建临床重点专科一是推动学科发展,确立“学科建设年”。医院确立了2014年和2015年为“学科建设年”,2016年又进一步明确将学科建设作为医院发展永恒的主题。成立了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实行院领导分别挂钩全院34个专科制度,定期召开学科建设协调会议,主动帮助临床科室解决问题。二是出台《学科建设管理规定》,其中对国家级、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分别予以绩效上涨30%、10%。三是围绕《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评分标准》,每年对各科室上一年度的学科建设情况进行年终考核,召开学科建设表彰大会,对省、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及全国百强专科分别给予不同额度的奖励。目前,淮安市一院已经建成国家中医药示范单位,10个省级重点专科,1个江苏省示范中医科,16个淮安市临床重点专科。四是探索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018年3月底医院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启动,以3-5年规划,选取3个专科(血液科、普外科、肿瘤内科)作为国家级

  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省级医学重点学科创建试点科室。

  1.2提升内涵质量,坚持“项目为王”医院自2015年底启动“学科建设项目为王”行动计划以来,各科室每年至少申报2项体现科室技术水平的核心项目。一是目前尚未开展的省级重点专科重点项目。二是能填补省、市及院内空白的技术项目。三是能反映本专科本专业先进性的项目。截止2016年底,已有37个技术项目落地生根,并已成为常规开展的技术项目。2017年又新增开展项目45个,2018年度全院共申报项目130个。

  1.3多学科协作诊疗临床路径并进医院共有食管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睡眠呼吸障碍(鼾症)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等13个MDT团队正式启动并常规开展活动。结直肠癌及肺癌MDT已开设了单独的MDT门诊。多学科协作诊疗活动以科研教学、病例会诊讨论、医疗质量分析、院内专家共识及学科建设相结合的形式,每月至少两次开展活动。按照2017年江苏省重点专科建设标准,逐步推进全面实施国家卫健委下发的1010个临床路径。新创省重点专科已逐步全面实施专科临床路径病种,至2018年6月,全院临床路径病种数超250种,路径数超300个,入径率达96.9%,完成率达89.3%,出院人数通过临床路径管理比例达59.6%。

  2、以“高素质人才推动区域人才名院建设

  探培养人才是医院文化之“根”,是建设文化名院之本,在人才管理实践中,淮安市一院淮安市一院多措并举,用人才积蓄新动能。

  2.1加大高端人才的引进和内部人才培养力度

  医院以学科建设为导向,重点引进紧缺型专业学科带头人和博士学历以上高层次人才,并加大内部人才培养。一是多种渠道公开发布招聘公告,院长、分管副院长亲赴相关高校参加高层次医学人才招聘会及紧缺专业全国年会物色人才。二是邀请高校博士生来院考察,简化优化招聘程序,千方百计挖掘人才。近三年,医院共引进高层次人才182人,他们先后开展了多项填补淮安乃至苏北地区空白的高难度手术技术。三是加大内部人才的培养力度。2013年10月,为提高临床医师的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适应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医院开展了“亮剑行动”,制定了《提高临床医师学历(学位)层次的相关规定》。截止目前,已经有4人因未达到“亮剑行动”要求,被延迟参聘高级职称。对于学历提升人员,20142017年累计发放奖励73.7万元(含各岗位人员)。

  2.2为高层次人才安置开通绿色通道医院对急需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紧缺专业人才,采取直接考核进编的方式,简化招聘程序。同时,对于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在绩效分配方面给予保障(新入院博士等高层次人才2年内绩效为全院医生平均绩效的1.2倍),并对他们家属安置、孩子入学等方面困难,院方给予适当照顾,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2.3多措并举推动人才高端交流一是制度保障。医院出台了《临床和医技科室行政科主任外出学习规定》,要求所有临床和医技科室科主任两年为一个周期,须外出学习半个月至两个月。截止目前,已有20人次至国内知名医院学习,回院后顺利开展新技术12项。二是构建海外人才培养高地。近三年来,医院共接待来自美国、瑞典、加拿

  大、西班牙等国家的学者、教授23批62人次,受邀的国外医学院校专家在医院举办了多场国际学术会议、学术讲座以及查房、手术等医疗活动,签署了互派访问学者、临床、科研、学术交流的合作协议,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三是建立出国人才库。每年组织两次四六级英语考试,涵盖50周岁以下所有医务人员,考试成绩与职称晋升挂钩。医院还与淮安市高校合作,每期投入8万元举办“开口说”英语培训班,已培养50名骨干人才。2.4注重科研人才培养,提升科研队伍层次持续开展“创新团队及个人”专项工作。2018年,医院开展了新一轮创新团队、创新人才选拔评选工作,共选拔创新团队5个、重点人才13名、青年人才20名,周期总经费达2000余万元。该项工作的开展对于提升医院科研人员科研能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通过周期性开展,培养了一批科研人才。医院自2010年8月建成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目前入站人数3人。

  2、以“高水平平台”推动医院科研能力提档升级搭好“平台”唱好戏”,淮安市一院全力搭起“事业因人才而兴,人才因事业而聚”的干事创业平台。

  3.1建设苏北临床研究院,打造一流科研平台淮安市人民政府与南京医科大学共同签署了《共建南京医科大学苏北临床医学研究院合作协议》,建设地点放在淮安市一院。经过前期积极建设,2017年12月27日苏北临床研究院正式揭牌。研究院总体建设面积约6000余平方米,其中包括科研公共平台,规范化PCR实验室,生物样本库,动物房,CCPI期病房等。

  3.2以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为抓手,整体提高科研能力自2011年以来,医院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共25项;SCI论文发表成倍增长,2017年,医院全年发表SCI论文197篇,其中影响因子3分以上72篇,影响因子5分以上38篇,影响因子10分以上1篇;医院还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及成果奖,成绩斐然,2017年医院全年获批项目经费共计349万元,再创历史新高。医院荣获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医院投入科技相关奖励也逐年增高,2017年达700余万元。

  3.3积极开展药物临床研究工作医院自2009年获批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通过机构办及各专业的共同努力,到今年为止已顺利通过两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复核评价。目前,正在积极筹建药物临床试验期病房,预备开展I期药物临床试验研究。选派2名青年骨干参加北京协和医院期病房建设管理规范化培训,并组织指导22个新增专业药物临床试验申报工作。

  4以“高效医联体”推动优质医疗资源联动

  建设和发展医联体,是深化医改、合理配置资源,使群众享受优质、便利医疗服务的重要举措。淮安市一院全面启动医疗集团建设。

  4.1建立疗集团省内,24家医院加盟医疗集团,其中二级以上医院11家、外市医院3家,在医院属地淮阴区有12家基层医院与淮安市一院签订医疗技术协作协议。省外,淮安市一院与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正式签约,组建跨省医联体,为上海优质医疗资源向淮安释放打

  开了新的通道。建立了医疗集团内部双向转诊管理制度,设立了专门的服务窗口,开放绿色通道,明确管理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全面做好上转疑难病症的处置,以及下转康复期患者进入社区的后续康复治疗。

  4.2帮扶成员单位医院对集团成员单位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提供精准、务实的帮扶。一是派出专家进驻成员单位帮扶专科建设,并接收成员单位管理干部到医院跟班学习。二是派出多批管理、医疗、护理团队到县、区医院帮助创建工作。如经过帮扶,洪泽区人民医院以高分通过“二级甲等医院”复评审,并成功助创该院消化科为第一个省重点。三是成立93名副高以上专家组成的巡回医疗队,分别到各成员单位进行坐诊、手术、查房活动。2018年上半年,医院先后又组织54名专家到淮安区、洪泽区、淮阴区各乡镇卫生院开展“党建+健康扶贫”义诊活动,让更多有需求的患者在家门口就得到大医院专家的面对面服务。

  4.3建立专科联盟

  先后成立了妇产科、眼科专科联盟,护理专科联盟,为联盟成员单位开设专科讲座,组建专科联盟微信群,通过微信群分享专科诊疗发展指南、临床经验、疑难讨论的病例;定期开展“送护下基层”活动,对基层医院护士进行实际工作能力指导及品管圈、护士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现场指导PICC护理门诊工作,并进行中心静脉导管维护专业知识培训,参加培训人员达700人次。

  5、以“高速互联网+推动医疗健康全方位覆盖

  为了切实落实新医改政策,落实“互联网+医疗健康”战略,淮安

  市一院独立研发了一整套的慢性病管理系统。

  5.1上通下联通过慢病管理系统,上级医院和下级医院实现远程会诊和双向转诊。对上,淮安市一院加入了上海瑞金医院医联体集团;对下,淮安市一院拥有24家医联体单位。目前,医院已经能够通过远程会诊系统,实现实时共享电子病历、检验检查报告、DICOM图像以及病理图文等,实现了对整个会诊过程的全程录像和医疗法定效力的会诊医师电子签名。对会诊后需要转诊的患者通过网络双向转诊系统,在当地医院即可办理淮安市一院病区住院手续直接人住。

  5.2院前院后为患者提供院前、院后一体化服务。院前,通过医院的体检系统和慢病管理平台的对接,对体检异常的人群第一时间通知患者接受有针对性诊疗服务,对其中符合慢病的人群纳入慢病规范化管理体系;院后,加强对出院慢性病患者的规范化管理,并且利用慢病管理平台和基于物联网的可穿戴设备,开通线上门诊,通过该模块让病情稳定期的慢病患者足不出户,在家里就可以实现网上挂号、开药、预约检验、支付、药品配送到家等服务,真正实现“患者不出门,服务送上门”的优质服务目标。

  5.3慢病平台医院慢性病管理平台是一个基于BS架构的开放性平台,无论哪个社区医院,哪一位社区医生,都可以利用该平台来管理患者并可以接受上级医院的管理团队指导,从而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全覆盖,大幅提升了家庭医师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提高被服务人群的满意度,节约了医疗资源和医疗费用。

  6、以“高度信息化”推动改善门诊就医体验

  围绕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分级评价要求,淮安市院全面实施了CIS、NIS、PIVAs、HRP、移动护理、集中预约等40余个信息化项目,改进门诊就诊流程,改善了就医体验。

  6.1建成预约结算叫号系统一是医院建立了号源统一的预约挂号和预约检查管理平台,支持微信、电话、诊间等7种预约挂号模式,实现预约挂号的流程化、规范化和实时化的管理;还建成预约检查平台,大型设备检查资源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目前,全面挂号预约率为45%,检查预约率100%。二是在省内率先开发实时结算的“银医一卡通”自助系统。患者可自助完成门诊挂号、预约、缴费、报告打印等门诊就诊全流程。目前,自助挂号率达到近40%,自助充值比例达50%;医院还相继建立了检验、影像、病理报告自助发放系统,做到了当天就诊、申请、当天预约、当天检查、当天取报告,大大方便了患者。三是实施门诊就医智能排队叫号系统。逐步将医院超声科、影像科、电生理室、肺功能室、内镜中心等医技科室纳入全院检查集中预约系统。推行门诊患者就诊刷卡签到模式,支持检查后的患者再次刷卡排队,门诊就诊秩序明显好转。

  6.2建成电子病历自动发药系统建成并运用门急诊电子病历、预检分诊、市120信息对接、急诊抢救室工作站、预付费“一卡通”等系统,使门急诊工作效率更高、秩序更优、服务更佳。同时在门诊药房配备自动化发药系统,与医院HIS系统相连,门诊处方缴费后,发药机即自动依照处方数量开始配药,待患者到达前配好的药品已经输送到取药窗口,减少了患者取药的等待时间,杜绝了发药差错,保障了患

  者的用药安全。

  6.3建成无线护理系统护士输液、治疗前后,均使用无线扫描枪核对患者二维码信息,既保证了“三查七对”高效执行,又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保障了患者的安全。

  淮安市一院始终以建设区域医疗技术高地为目标,撬动医院高质量发展为方向。近年来,医院的区域医疗中心定位愈加凸显,各项工作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获评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集体、2015-2017年度全国保障医疗安全示范单位、全国医患和谐医院等多项荣誉,为提升淮安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和“医在淮安”品牌的影响力贡献了力量。

篇二:关于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与探索

  

  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策略思考

  摘要:公立医院作为我国卫生健康服务的核心供给者,承担着向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的重要责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深入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药品耗材零加成、分级诊疗、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新一轮医改,为公立医院发展提供机遇的同时,也带来新的挑战。新医改形势下,积极主动应对深化医改各项举措,加快公立医院转型升级,有利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提升群众医改获得感,推动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战略目标。基于此,本篇文章对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策略思考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思考策略

  引言

  在医改背景下,医院要想顺应新医改的发展趋势,就要勇于打破传统以药养医的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对现有的绩效制度实施进一步深化改革,并持续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健全各种配套改革制度。但医院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却面临着较为严重的医疗保障经费不足这一问题,无法顺利推行的新的医改政策。为此,医院就要准确把握新的医改形势,不断强化自身的经济管理工作,以此来推动自身的高质量发展。

  1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环境分析

  第一,公立医院作为政府职能的延伸,具有社会公益性,要为人民提供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新医改要求形成多元化的办医格局,强调突出公立医院的公益性,重点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公立医院改革关系着国计民生,我国提出对境内外资本进入医疗市场予以放宽,以促进医疗资源的有序流动,满足群众多样化的医疗服务需求。改革之后,公立医院收费方式由药品加成收费、医疗

  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减剩后两项。公立医院的药占比较高,药品加成取消之后,其医疗收入大量减少。尽管医改调价增加了对医疗服务项目的价格补偿,但政府对公立医院的财政补助投入明显不足,仍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在这一背景下,政府应充分考虑公立医院的实际状况,对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补偿不足的部分予以适当的额外财政补助,以更好地发挥医院的公益职能。第二,对付费方式进行了改革。新医保改革对单病种的支付限额包干,超额部分由医院承担,节省部分归医院所有,这就要求公立医院要适度检查,既要提供优质服务,又要缩减各项成本。按照新医改的要求,公立医院要建设成服务好、医术好、医德好的满意医院,使基层群众能够享受大医院的专家服务。第三,信息技术的革命正在全方位地改变公立医院的管理与服务,越来越多的医院通过信息化技术取得了竞争优势。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与管理过程中,通过网站查询专家并预约挂号以及科普、咨询等方式已成为多数患者的选择。电子病历的使用进一步方便了患者就医,信息技术改变了医疗模式。在此背景下,公立医院需加强信息技术的建设。

  2当前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

  2.1数字化水平较低

  随着我国数字化技术的持续发展与完善,数字化管理系统也被充分应用于医院的经济管理过程当中,可以实现医院经济管数据的高效传送与沟通。但由于多数医院的经济管理数字化仍旧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再加上相关的技术与系统不够成熟与完善,这就会导致数字化管理系统在实际应用中会出现大量的漏洞。例如虽然我国已经有部分医院引入了数字化管理系统,且表面上已经实现了经济管理的数字化,但多数情况下仅用于财务信息的记录,只是单一的取代了传统手工记账,并没有真正地参与与应用到医院的各项监督与决策过程当中,因此医院在经济管理方面的数字化水平仍旧较低。

  2.2成本精细化管理意识淡薄

  部分医院管理层对成本精细化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医务人员成本精细化管理意识淡薄,没有充分认识到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意义,未遵守医院的成本管理制度,对医院推行的成本精细化管理措施没有认真落实,执行规章制度的纪律性或协助

  精神不足,影响了成本精细化管理的执行效果,导致人力、物力的浪费。医务人员不爱护公共财物,常因人为原因造成物品损坏,导致维修费用增加;在制定耗材采购计划时,没有深入科室调查研究,导致科室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耗材过剩或库存不足,导致耗材使用不是“以需定量”、往往是“以量定需”,不利于成本控制,无法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对医院各项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3策略

  3.1发展优势专科促成人力资源医教研协同发展

  公立医院对应聘人员进行筛选时,在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评估中,既要关注临床胜任能力,还要注重是否具备科研实力,并为适应此类人才制定合理、灵活的用人机制,确保各岗位的人员都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施展优势。公立医院应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能够满足一般临床需求的中心试验平台,以科研为纽带促进与医科院校的联系,吸引有科研意愿但又不限于科研的专业技术人才。协同发展医、教、研人才,为医院的今天、明天、后天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

  3.2提高管理层重视程度,使相关制度落实到位

  公立医院药品、耗材、设备的管理以及日常运营工作较为繁琐,医院运营面临的成本压力加大,实行成本精细化管理有利于提高医院的经营效益,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实行成本精细化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循序渐进。医院管理层应重视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使制度科学、规范,并有效落实,以进一步对医院各种基础管理工作进行细化。且制度需与时俱进,随着工作中新情况、新要求的出现,管理层应不断完善相关制度,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标准,从而形成一种精细化的动态管理方式及运行机制,推动各项工作的高效开展,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成本效益。

  3.3提升医院发展内涵质量,积极应对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1)规范诊疗行为提升医疗质量。重视临床路径管理,强化源头病案首页质量管控,提升书写质量。(2)提升医院运行效率。推进医院挂号、检查、住

  院等全预约服务,实现床位统一管理,引导肿瘤患者在日间病房开展化疗,大力推广白内障、乳腺疾病等适宜病种的日间手术,开展ERAS术后快速康复技术。(3)优化调整病种收治结构。按照ICD10编码亚目,明确鼓励科室收治的病种,提升三四级手术率,绩效分配体现优化病种结构导向。(4)强化医保考核力度。科学测算合理使用医保资金,对医保患者住院管理、药品管理、诊疗项目执行情况进行规范审查,确保医保资金得到有效利用。

  结束语

  在新医改背景下,医院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在这一关键时期,医院要想长期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顺利适应新的医疗体制改革生存环境,就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运营管理能力,改善当前的医疗服务水平,实现增收节支的经济管理目标,并将新医改所带来的挑战转化成新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医院也要积极改进内部当前所采用的经济管理方式,以此来进一步提高其自身的综合管理质量,以便更好地推动医疗体制的改革,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大玮.浅析新医改下医院面临的经营问题及对策[J].祖国,2018(22):143-144.

  [2]严彦琦.新医改背景下县级公立医院成本管理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8(20):37-38.

  [3]赵金太.新医改背景下的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研究[D].云南大学,2018.

  [4]杨阳.新医改形势下医院加强经济管理的方法探讨[J].财经界,2018(03):55.

  [5]周桓宇.新医改背景下NC医院医务人员薪酬体系优化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8.

篇三:关于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与探索

  

  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是指对某项工作,从目标要求、工作内容、方式方法及工作步骤等做出全面、具体而又明确安排的计划类文书,是应用写作的一种文体。下面是作者在这里给大家带来的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希望大家喜欢!

  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为加快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18号)等的要求,结合《上海市卫生健康发展“十四五”规划》(沪府发〔#〕10号),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加强党对公立医院的全面领导,坚持政府主导、公益性主导,强化体系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以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为目标,推动公立医院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运行模式从粗放转向精细化管理,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建设与城市功能定位相匹配的功能化、人性化、智慧化医疗服务体系,打造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上海方案”,提高群众和广大医务人员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二)发展目标

  立足“顶天、强腰、立地”三个层面,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三医联动、促进均衡”和“试点先行、分类推广、逐步覆盖”原则,推进公立医院内涵式发展。布局高品质、智慧化的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明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加快新城医疗资源配置,强化区域性医疗中心服务能力建设,优化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做实分级诊疗。布局全球领先的健康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国际一流、全国领先的医学学科,瞄准国际前沿领域和尖端医疗技术,加强科研攻关,提升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提升卫生健康信息化水平,成为智慧化健康服务高地。布局医防协同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坚持医防融合、平急结合、中西医并重,力争到#年,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达到国际一流水准。

  二、主要任务

  (一)构建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服务新体系

  争创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创建10家以上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含中医),打造医学研究高峰、成果转化高地、人才培养基地和数据汇集平台。支持公立医院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允许引进国际最新、最先进的医疗技术装备。试点医院因临床急需进口少量药品的,经国务院药品监管部门批准,可以进口并在指定机构内用于特定医疗目的。授予国家试点医院国际交流合作更大自主权。

  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有序扩容和区域布局均衡。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水平医院通过“一院多区”建设,定向放大优质医疗资源,加快推进市级优质资源向“五个新城”及金山、崇明等远郊扩容下沉。按照“提能级、增功能、补短板”要求,着力加强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依据服务人口和半径,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优化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加强新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建设,强化公共卫生服务。

  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加快建设以市级医院为依托、区域性医疗中心为核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的医联体,强化资源整合,构建“管理、责任、利益、服务”共同体,创新分级诊疗协同机制。区域性医疗中心聚焦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向上对接市级医院,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向下辐射基层医疗机构,带动区域医疗服务能级整体提升。

  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加快推进传染病、创伤、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等相关临床专科建设,支持部分公立医院分院区建设,发生重大疫情时快速转换功能。建立公共卫生医疗急救预备役体系,发挥中医药在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中的独特作用,打造高水平中医疫病防治队伍。提升市级综合医院、区域性医疗中心感染科综合救治水平,支持与呼吸、消化、重症等学科融合发展,持续提升学科能力。

  推动公立中医医院传承创新发展。将市级中医医院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示范型中医药诊疗和研究平台。构建中医“区域+专科”医联体,建设“一区一品牌”重点基地,打造服务应用型区属中医医院。“十四五”到“十五五”期间,着力建设1-2家国家中医医学中心、1家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1个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3-5家中西医结合旗舰医院、2个特色重点中医医院,2-3个高水平中医特色专科医院,打造国内领先的中医医疗服务高地。

  推进社区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加强公立医院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方位支持,实施新一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功能标准建设,打造示范性健康管理中心、社区康复中心、社区护理中心,发展社区临床药学服务,树立社区中医药服务品牌。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整合各类社会资源,拓展健康服务资源供给。鼓励发展“互联网+诊疗”模式,实现功能向社区服务延伸。

  (二)打造科创引领的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新趋势

  建设国际一流临床专科群。加强平台、交叉学科建设,形成在医疗技术、医疗质量、临床研究等方面领跑国际、国内引领的优势学科。“十四五”到“十五五”期间,力争建成3-4个国际一流的临床学科和若干临床、中医重点专科,培育3-4个国际一流团队,培养若干国际知名的医学临床科学家。支持三级医院与世界一流医疗机构、学术机构和生物医药企业合作,组织和参与多中心研究。

  打造高水平市级临床研究平台。聚焦生命科学、生物医药科技前沿领域,集聚本市优势资源,争创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加快产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性科研成果。建设符合国际标准的专病数据库、生物样本库等平台设施,完善全链式临床研究质量监管平台和医企联动协同创新平台。鼓励试点医院设立专门的临床研究床位,开展研究者发起的临床试验(IIT),允许有条件的医院按照国家要求开展自行研制体外诊断试剂试点。探索对多中心临床研究实行伦理审查结果互认。

  大力发展高新医疗技术。面向再生医学、精准医学、生物治疗、脑机融合等前沿领域尖端科学问题,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和设备等研发的医工结合、产医融合,集中力量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原创性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案、新策略产出。支持公立医院与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开展临床研究与医学科技成果转化合作,积极参与本市健康服务业园区建设,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与应用。

  创新医疗服务模式。推广多学科诊疗(MDT)、无痛诊疗、整体护理等新型服务模式,支持综合性医院建立肿瘤综合诊治中心,实行全周期一体化管理和综合救治。推行日间化管理、加速康复外科诊疗模式,鼓励试点医院外科微创化发展。加强临床药师配备和培养,支持开设药学门诊,开展精准用药服务。推广中医综合诊疗、针灸全科化和全链条服务模式,促进中西医临床协作攻关。支持三级医院开展特需诊疗、健康管理和国际医疗服务。进一步深化拓展“便捷就医服务”

  应用场景建设,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守牢医疗质量安全底线。加强公立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做到合理施治。推广应用信息化处方审核和点评系统,规范临床用药。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升医院感控业务能力和管理能力。健全医疗服务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完善医疗服务标准和规范。深化实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完善投诉机制。健全医院评审体系,促进医院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

  (三)激发数智融合的公立医院现代化管理新效能

  健全公立医院内部运营管理。健全公立医院决策机制和民主管理制度。夯实医院运营管理部门及人员配备,建立分工明确、密切协作、高效运行的运营管理体系。完善全面预算管理、医保基金使用管理、成本管理、财务报告、第三方审计和信息公开机制。优化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突出规范重点领域、重要事项、关键岗位的流程管控和制约机制,开展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评价,有效防范各类风险。

  建立分层分类的绩效评价机制。创新公立医院内部绩效考核办法,实行以岗定责、以岗定薪、责薪相适、考核兑现,引导医务人员重医德、重技术、重能力。优化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重点考核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持续发展、满意度评价等,引导医院落实功能定位。完善紧密型医联体绩效考核体系,全面评价医联体运行机制、分工协作和区域资源共享、技术辐射作用、可持续发展等情况,引导医疗资源上下贯通、纵向流动,工作重心从治病转向促进人民健康。

  全面推进医疗卫生数字化转型。落实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以5G等新基建为支撑,深度应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医疗服务流程再造、规则重构、功能塑造和生态新建,打造全面感知、泛在连接、数字孪生和智能进化的未来智慧医院。推进数字健康城区建设和智慧医疗服务一体化发展,实现全要素、全流程、全链条集成优化。建立多维度病种组合评价指标体系和基于数据循证的医院运营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优化公立医院资源价值配置和运行管理。

  (四)激活“三医联动”系统集成的外部治理新动力

  深化人才激励制度改革。合理制定公立医院人员编制标准,建立动态核增机制。落实公立医院用人自主权,按规定自主确定岗位总量和岗位标准。稳慎开展

  三级医院下放职称评审权限试点,对引进高层次人才实行灵活的职称评审机制。完善交叉学科和临床研究人员岗位设置、职称评审和晋升办法。科学、分类设定公立医院床人比,逐步使医护比总体提到1∶2左右。落实“两个允许”(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加大对公立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工资水平和总量核定的倾斜力度。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额内,创新实施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制和年薪制等分配机制。公立医院科技成果转化以及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获得收益用于人员激励不受绩效工资总量限制。允许公立医院和科研人员共有成果所有权,鼓励单位授予科研人员成果独占许可权。

  加强卫生健康高端人才引育。推进医学教育创新发展,促进医工、医理、医文学科深度融合,培养“医学+X”复合型人才和各类紧缺人才。创新现代中医师承教育模式,加强多学科协同特色人才培养。支持公立医院精准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集聚高端创新型人才,落实引进所需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在落户安居、入学就医、税费优惠等方面的支持保障政策。

  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建立健全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形成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理顺比价关系,稳妥有序实施价格调整。探索建立多层次的健康管理服务收费机制。畅通医疗新技术、新项目定价绿色通道,加快审核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完善特需医疗服务管理制度,探索对参与试点的公立医院根据规定放宽特需医疗服务,实行市场调节价。合理制定多学科诊疗、镇痛、互联网服务、上门服务等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和规范,将符合条件的诊疗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持续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深化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进总额预算管理框架下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和按病种分值(DIP)付费,完善慢性精神疾病、康复和护理等长期住院按床日付费,探索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基础、紧密型医联体为载体的按人头付费。完善紧密型医联体医保总额预算管理机制,做实“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以体现中医临床价值为核心,健全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多元复合医保支付方式。

  有序推进药品和医用耗材招采机制改革。落实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常态化、制度化建设相关要求,严格执行国家及我市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中选结果。做好集中带量采购协议到期品种接续工作,稳定市场预期、药品价格

  和临床用药,采用综合竞价鼓励优质企业中选。针对未纳入国家和本市带量采购的药品,支持开展多种形式的集中议价采购,构建多方联动的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格局。

  (五)建设健康和谐的公立医院发展新文化

  打造健康至上的行业文化。健全医务社工和志愿者联动服务模式,支持医院设立患者体验部,创建充满人文关怀的就医环境,打造有温度的医院,推进文明行业建设。加强患者隐私保护,完善医患沟通制度,尊重维护患者知情权、选择权。加强医院健康促进工作,更好发挥健康科普“主阵地”作用,完善医务人员开展健康科普的激励保障机制。发展老年健康服务,建设老年友善医院。

  塑造特色鲜明的现代医院文化。深入挖掘提炼医院历史文化特色、名医大家思想精髓、院训愿景等,凝聚高质量发展精神内核。加强医务人员人文素养教育和医德医风建设,培育选树先进典型,深入开展宣传,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和崇高职业精神,激发医务人员对工作极端负责、对人民极度热忱、对技术精益求精的不竭动力,唱响大医精诚、医者仁心主旋律。

  营造关心关爱医务人员的社会氛围。健全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完善医疗执业险、医疗意外伤害险和医疗责任险,保障医务人员执业安全和合法权益。改善医务人员工作条件,合理确定其工作负荷,科学配置人力资源,畅通利益诉求渠道。完善医务人员收入合理增长机制,探索建立医务人员职业荣誉制度,做好职业发展前景规划。

  (六)坚持和加强党对公立医院的全面领导

  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公立医院党委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集体研究决定重大问题。健全完善医院党委会和院长办公会议事决策制度,建立书记、院长定期沟通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执行情况报告制度,着力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把党的领导融入医院治理全过程各方面各环节,把党的建设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加强公立医院领导班子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选优配强医院领导班子特别是党委书记和院长。党委书记和院长分设的,党委书记一般不兼任行政领导职务,院长是中共党员的,同时担任党委副书记。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医院党委按照干

  部选拔任用有关规定,制定实施医院内部组织机构负责人选拔任用具体办法。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完善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管理办法,建立领导班子成员联系服务高层次人才制度,建立以医德、能力、业绩为重点的人才评价体系。

  全面提升公立医院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质量。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建立党支部参与内设机构人才引进、队伍建设、职称职级晋升、绩效考核、薪酬分配、评奖评优等重大事项决策的制度机制,把好政治关、医德医风关。实施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建立健全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的“双培养”机制。

  落实公立医院党建工作责任。建立健全各级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卫生健康、教育、国资等部门具体负责,有关部门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和工作格局。落实公立医院党建工作质量评价考核制度,将党建工作纳入巡视巡察工作内容,评价结果作为医院基层党建工作年度考核结果,与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医院等级评审挂钩,并作为医院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结果的重要参考和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三、组织实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将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作为深化医改重点工作,强化市、区两级政府的领导、保障、管理和监督责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充分激发试点单位“比学赶超”精神,实现提质增效,争创一流。

  (二)推动试点先行

  分类遴选改革意识强、创新劲头足、学科基础扎实、提升空间大的医疗机构作为试点单位,包括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高水平医院10家、示范型区域性医疗中心10家、高水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家,加快探索高质量发展模式和路径,充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三)落实资金投入

  市、区财政按照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支持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财政资金投入重点向资源均衡布局、学科建设、科研创新、人才培育等方面倾斜。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公立医院多元投入机制,加强临床研究、数字转型、成

  果转化等方面的医企合作联动。

  (四)建立评价体系

  开展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重点评价专科能力提升、科研成果转化、人才队伍建设、优质资源下沉、基层能力提升、医保基金使用、公共卫生任务落实等,评估结果应用于医院财政投入、薪酬总量核定等方面。

  (五)做好总结推广

  卫生健康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加强调研指导,做好政策解读和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凝聚改革共识。挖掘提炼、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推动全市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取得实效。

  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为持续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健全公立医院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补齐短板弱项,提升运营效能,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政府主导、公益性主导、公立医院主导,坚持医防融合、平急结合、中西医并重,聚焦能力现代化、模式整合化、服务人文化、管理信息化,强化体系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推动公立医院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

  二、工作目标

  到2025年,每千人口公立医院(含中医类医院、妇幼保健院,下同)床位数达到张(含医联体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达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达到人,每千人口药师数达到人,确保到“十四五”末我市公立医院发展指标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常见病、多发病市域内就诊率达到90%,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

  三、统筹优化公立医院资源布局

  (一)合理布局医疗卫生资源。

  科学规划市域公立医院功能布局,加大政策、人才、资金等方面支持力度,形成特色鲜明、专业互补、错位发展、有序竞争的发展格局。充分发挥市第一医院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学科优势、管理优势的作用,打造市级临床重点专科。

  加强市第一医院、市第二医院、市中医院等3家医院能力建设,切实提高肿瘤、心脑血管、呼吸、消化和感染性疾病等防治能力,逐步实现常见病、多发病在市内解决。加强市直医院公共卫生科室标准化建设,加大与市疾控中心的分工协作和业务融合,统筹负责辖区内居民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一体化、全生命周期医疗服务。

  (二)推进医联体提标扩能。

  推进医联体规范发展,完善医联体运行管理机制,加强医联体指标监测,定期开展医联体绩效考核和效益评价,引导医联体为网格内居民提供围产期保健、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照料、安宁疗护等全方位健康服务。做实人财物统一管理,推动紧密型医联体实质性运作。支持市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牵头组建专科联盟。推进以全科医生为主体、全科专科有效联动、医防有机融合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做好居民健康“守门人”。积极探索市直医院退休医师到基层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小病在基层解决。

  (三)建设市级临床重点专科。

  以满足重大疾病临床需求为导向,重点发展重症、肿瘤、心脑血管、儿科、新生儿科等临床专科,探索精神卫生等临床专科发展,以专科发展带动诊疗能力和水平提升。加快推进市级质控中心建设,加强质控管理。加强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开展中医经典病房试点工作,打造中医特色突出、临床疗效显著、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中医科室。

  (四)健全重大疫情救治体系。

  依托市第二医院,加强感染性疾病科和相对独立的传染病病区建设。探索“一院多区”发展模式,实行一体化运营、同质化管理,发生重大疫情时迅速转换功能。持续强化医院感染防控管理,细化重点区域、重点岗位、重点环节管控措施,提高重大疫情应对能力。

  四、提高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水平

  (一)推进医疗服务模式创新。

  以肿瘤、疑难复杂疾病、多系统多器官疾病为重点,推广门诊和住院多学科诊疗模式,将中医纳入多学科会诊体系。某年1月底前,至少建设1个康复医疗中心。建立和完善基于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儿童和新生儿

  救治等五大中心的急危重症患者救治体系和院前院内信息共享网络,提供一体化综合救治服务。大力推进院前急救网络建设,某年1月底前完成市域内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建设。推行日间手术,提升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的比例。鼓励公立医院开设合理用药咨询或药物治疗管理门诊。探索实行临床药师院际会诊制度。

  (二)推进健康服务手段创新。

  推进电子病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建设和医院信息标准化建设。市第一医院电子病历应用功能水平分级达到4级,市第二医院、市中医院达到3级,市妇幼保健院达到2级。加快互联网医院建设,为患者提供线上复诊、用药指导、随访和药品配送等医疗服务。至少建成1个互联网医院并有效提供服务,实现远程医疗网络覆盖。

  (三)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强化中西医协同,市第一医院应设置中医临床科室,设立中医门诊和中医病床,支持设立中医病区和中医综合治疗区,鼓励和支持市第二医院设置中医临床科室。依托市中医院,打造高水平中医疫病防治队伍和紧急医学救援队伍。

  五、切实加强公立医院运营管理

  (一)推动医院管理提质增效。

  落实公立医院内部人事管理、中层干部聘任、人员招聘和人才引进、内部绩效考核与分配等经营管理自主权。推进公立医院院长职业化建设,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鼓励对党委书记、院长、总会计师实行年薪制,年薪由市财政全额负担。市第一医院落实总会计师制度,推动公立医院聘请法律顾问,指导提升核心业务供给效率和法治保障水平。强化对公立医院人力资源、设施设备、资产、预算、成本控制、风险防控等重点管理环节的监测评估。建立正向激励和倒逼机制,对管理中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或医院感染问题的,在医院等级评审、医改考核中按有关规定给予处理。

  (二)提升医院运营效率。

  整合医疗业务系统和人、财、物等资源系统,建立医院运营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推动医院运营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实行全口径、全过程、全员性、全方位管理,贯穿预算编制、审批、执行、监控、调整、决算、分析、考核等各环节,强化预算约束,加强资金预算执行监测分析,对绩

  效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实行“双监控”,将评价结果、项目执行进度与预算安排挂钩。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以业务管理和经济管理的重大风险、重大事件、重要流程为重点,开展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评价。强化成本消耗关键环节的流程管理,降低万元收入能耗支出,某年底前,市第一医院万元收入能耗支出降至当年度全国中位值。

  (三)加强医院绩效考核评价。

  坚持和强化公益性导向,全面组织开展二级、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持续强化公立医院医改考核,依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优化指标体系。注重强化考核结果应用,将考核结果与公立医院(医联体)财政补助资金投入、医保资金拨付、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医院等级评审、领导班子评价等挂钩。

  六、协同提升公立医院治理效能

  (一)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

  统筹兼顾医疗发展需要和各方承受能力,建立灵敏有序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定期进行调价评估,达到启动条件的要稳妥有序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理顺比价关系。支持公立医院优化收入结构,逐步提高医疗服务收入(不含药品、耗材、检查、化验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例,某年底前,市第一医院医疗服务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达到当年度全国中位值。加快审核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

  (二)改革医保支付方式。

  对市第一医院医联体实行总额付费,加强监督考核,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试点开展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DIP)付费工作。探索按床日付费、门诊按人头付费,科学制定付费标准。完善日间手术医保支付配套政策。常态化开展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严格落实医保资金结余留用政策,结余留用资金中60%至70%用于医务人员薪酬发放,30%至40%用于医疗机构发展。

  (三)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

  严格落实公立医院人员编制、人员使用控制数标准,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增加护士配备,逐步使公立医院医护比总体达到1:2左右。完善岗位管理制度,科学编制岗位责任书,实行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落实“两个允许”要

  求,公立医院在保障单位正常运转和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合理确定、动态调整公立医院薪酬水平,自主申报绩效工资总量,逐步提高人员支出占公立医院业务支出的比例,逐步提高固定薪酬占比。适当提高低年资医生薪酬水平,实行中西医同机构、同学历、同职称、同待遇。某年底前,市第一医院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比重达到当年度全国中位值。

  (四)完善医学人才培养评价机制。

  健全公立医院引才、育才机制,加快培养引进高层次复合型医学人才,打造一批市级杰出专业技术人才、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改革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坚持分层分类评价,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增加临床工作数量和质量指标,淡化论文数量要求。

  七、着力打造公立医院服务品质

  (一)建设特色鲜明的医院文化。

  挖掘整理医院历史、文化特色和名医大家学术思想、高尚医德,提炼医院院训、愿景、使命,凝聚精神力量。大力弘扬抗疫精神和崇高职业精神,增强医务人员职业荣誉感。推进医院精神文明建设,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促进形成良好的医德医风。

  (二)改善群众就医体验。

  实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推行分时段预约诊疗、检验检查结果互认、互联网复诊、慢病长处方等服务,开展诊间结算、床旁结算等多元化服务。针对老年人、儿童、残障人士等群体的现实需求,在推行非急诊预约诊疗的基础上,合理保留挂号、缴费、打印检查检验结果等人工服务窗口。支持公立医院开展特需服务,特需服务的比例控制在10%以内。

  (三)纠正医药购销领域不正之风。

  建立完善行风管理制度,制定医务人员廉洁从业相关管理规定。保持打击回扣行为高压态势,开展专项排查检查,一经查实依法依规从严处理。完善回访制度、畅通举报途径、加强线索查办,持续整治术中加项、小病大治等行为。深入开展医保基金专项治理,打击欺诈骗保犯罪行为。

  (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坚守纯粹医者信念,尊重医学科学规律,遵守医学伦理道德,遵循临床诊疗

  技术规范。加强患者隐私保护,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推进公立医院参加医疗责任保险,持续加强平安医院建设。

  八、坚持和加强党对公立医院的全面领导

  (一)加强公立医院领导班子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

  全面执行和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选优配强党政领导班子。党委书记和院长分设的,党委书记一般不兼任行政领导职务,院长是中共党员的同时担任党委副书记。实施医院临床、医技科室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建立健全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的“双培养”机制。

  (二)落实公立医院党建工作责任。

  建立健全各级党委统一领导,市委组织部牵头抓总,市卫生健康局具体负责,市国资运营中心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和工作格局。公立医院党委承担党建工作主体责任,党委书记是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领导班子其他党员成员实行“一岗双责”。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党组织全面覆盖医院各内设机构及所属单位。全面开展公立医院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把党建工作成效纳入医院等级评定、绩效考核和巡视巡察工作内容,作为年度考核和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九、组织实施

  (一)落实工作责任。

  各有关部门要把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强化领导责任、保障责任、管理责任、监督责任,统筹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与体制机制改革。密切配合省统一部署的试点工作,同时按照稳妥有序、点面结合的原则,制定年度推进计划,2025年全市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达到“十四五”预期目标。

  (二)落实投入责任。

  按规定落实政府对符合区域卫生规划的公立医院六项投入政策,落实对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等专科医院的投入倾斜政策。在确保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用足用好地方政府债券政策,重点支持医疗卫生领域公益性项目建设,确保公立医院良性发展。

  (三)加强督导考核。

  根据国家制定的评价指标体系,按照属地原则对市域内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进行评价。市卫生健康局要加强对改革推进情况的协调和督查,积极学习试点设区市先进经验,探索更多原创性、差异性改革,强化改革运行监测,适时通报改革进展。

  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一、主要目标

  (一)持续强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促进公立医院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运行模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覆盖全体居民、体系完整、功能互补、整体协同、高效智治、富有韧性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建成。

  (二)“医学高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市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整体成绩稳居浙江省前列。

  (三)卫生健康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加强,卫生健康数字化全面转型升级,重大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安全保障水平显著提升。

  (四)人均健康期望寿命持续提高,为我市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提供坚强的健康保障。

  二、六大重点工作

  (一)推进医疗资源扩容提质。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到2025年,全市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达到张,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人。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到2025年各区(县、市)辖区内至少有1家公立医院达到三级综合医院水平,力争5年内有1家市级综合医院进入全省前5名。持续推进城市医联体和县域医共体建设,实现市级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覆盖所有区(县、市),县级优质医疗资源统筹覆盖所有乡镇(街道)。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持续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持续增强“一老一小”健康服务能力。

  (二)加快推进“医学高峰”建设。依托市第一医院打造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推进重点学科建设,建成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重点学科,构建市域有高峰、县域有高地的协调发展格局。加强卫生健康科技创新,加快建设宁波大学直属附属医院。加强医疗服务模式,推广多学科诊疗模式,持续扩大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强化“互联网+护理”服务,大力推进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建设。

  加快医学高端人才引育,实施医疗卫生高端团队重大攻坚项目,实现我市高水平医疗服务重点突破。

  (三)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人事薪酬管理制度,严格落实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两个允许”要求。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抓实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四)优化内部运行机制。健全绩效评价机制,优化公立医院内部绩效考核办法,持续开展公立医院经济管理年活动。发挥数字化支撑作用,大力推动卫生健康多跨场景应用建设,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医疗大数据、医学人工智能等新业态,探索建设城市级医学人工智能平台。

  (五)完善医防协同体系。强化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打造标准化、专业化和现代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健全突发公共卫生时间监测预警、疫情报告网络体系,提升应急响应水平。加快防控救治能力体系建设。健全医院感染防控体系,加快市县两级后备医院、方舱医院建设,规范基层医疗机构发热诊室哨点建设。加强全市化学灾害医学应急救援网络和救援队伍建设。

  (六)提升公立医院治理能力。加强党对公立医院的全面领导,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纵深推进清廉医院健身,每年动态培养5家清廉医院建设示范单位。关心关爱医务人员,维护医务人员合法权益。完善医疗卫生综合监管制度。

  三、组织实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把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作为深化医改的重点任务,统筹推进。

  (二)加强投入保障。落实公立医院六项投入政策,做好综合保障。

  (三)建立评价体系。充分考虑各级各类公立医疗机构实际情况,科学晶振实施考核评价。

  (四)及时总结推广。及时总结、提炼、推广典型经验,努力在“医学高峰”建设、健康宁波建设、综合医改及探索老年友好、生育友好社会构建等方面先行先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