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佳谦文档网>专题范文 > 疫情防控 >

关于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与思考11篇

时间:2022-11-23 16:10:04 来源:佳谦文档网

关于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与思考11篇关于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与思考  疫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调适对策研究  当前国外新冠疫情仍在扩散蔓延,国内疫情形势总体可控,但地区偶发、群发病例时有出现,输入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与思考11篇,供大家参考。

关于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与思考11篇

篇一:关于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与思考

  疫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调适对策研究

  当前国外新冠疫情仍在扩散蔓延,国内疫情形势总体可控,但地区偶发、群发病例时有出现,输入性病例风险持续存在,疫情防控工作丝毫不可放松。自疫情爆发以来,大学生长期居家学习和生活已长达半年,经历了一段特殊而漫长的时期。大学生由于长时间居家生活,久坐上网课,社交活动骤减等原因,使得学习任务与人生规划难以顺利实施。疫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该群体因极度缺乏安全感,可能出现烦躁、焦虑等负面情绪,必须做好特殊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

  一、新冠肺炎疫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一是心情焦虑。疫情前期,伴随着舆论带来的恐慌,过度专注疫情的发展,部分大学生意识到生命的脆弱,因担心自己及家人的身体健康和地域安全而产生焦虑感和悲观情绪。随着疫情的良性控制,对健康的担忧逐步受高校延期开学的通知而转变;在网络教学中受网络速度、学习媒介的影响而产生烦躁心理,尤其是毕业期学生因为担心自己就业受到影响而形成不同程度的心理焦虑。二是心理恐慌。面对蔓延速度快、危害大的新冠肺炎疫情,部分大学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恐慌。造成这种心理恐慌的原因非常复杂,既有对疫情本身“神秘性”传播的恐慌,也有对新

  —1—

  冠肺炎本身迄今找不到病毒源头的恐慌;既有对自身身体健康是否受到影响的担忧,更有对返校受阻,学业和就业受影响的担忧。这种心理恐慌的情绪会不同程度地对大学生正常的心理、情感、态度、精神、意志力等产生消极影响。

  三是情绪烦躁。新冠肺炎疫情阻断了大学生的正常返校学习、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本应经常参加的各类文艺体育活动以及室友之间经常性的倾心交流,代之而出现的是每天长时间“宅”在家里的闷闷不乐和枯燥无味,这就难免给大学生带来烦躁甚至压抑的情绪。

  四是心绪杂乱。长期枯燥无味的“宅家生活必然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和情绪,使得大学生因为心绪杂乱而导致时而态度激进,时而态度冷漠,时而情绪高涨,时而情绪低落,时而精神兴奋,时而精神消沉。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逐步成熟的阶段,遭遇这场疫情冲击,心理上、情绪上很容易出现心绪杂乱、反复无常的状况。

  二、常态化疫情防控时期大学生心理调适对策(一)学校应发挥学生主心骨作用。大学生不能正常如期开学,又加之在家宅了一个多月,对学生心理造成一定压力,产生焦躁情绪。此时,学校应该发挥学生主心骨作用,把学生的心聚拢起来,有效利用各种新媒体媒介,展开线上心理咨询和线上教学;辅导员、班主任开展线上班会、主题团日等活动,学生们纷纷“复学”“归队”,情绪逐渐趋稳。

  —2—

  (二)满足居家大学生的合理需求。大学生因对疫情的发展感到恐慌或无法满足对知识的学习,从而容易产生焦虑、紧张的情绪。学校可通过微信、QQ等线上方式对大学生进行个人防护知识的培训,并为其提供后续学业安排以及就业、升学、勤工俭学等信息支持。也可开展网络互助交流平台,方便教师与学生沟通、学生与学生沟通,从而满足大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利用新媒体技术搭建心理咨询平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种多样的高新技术进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利用新媒体技术缓解居家大学生的负性情绪是最便捷、有效的途径。学校及社会可通过创建相应的APP软件或网站,对心理压力较大或焦虑水平较高的大学生进行“一对一”个性化心理辅导,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并教其使用一些心理调节方法,如放松训练、发泄疏导技术等,严重者可请专业的心理学人员进行会诊,以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树立正确的压力应对观念,促进其身心健康。

  —3—

  

  

篇二:关于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与思考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教育对

  策研究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各大高校大学生心理教育面临了新的调整以及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大学生心理教育的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高校需要思考如何在特殊时期下针对大学生心理教育开展更为具体的教学方式,通过重新探究教学内容、教学目的,以适应新的教学环境以及学生当下的心理状态。本文通过分析"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主要心理问题,来探究面对大学生开展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并且从多个方面来展开"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教育对策研究,旨在为特殊时期开展大学生心理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大学生;心理教育;心理健康

  一、引言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许多大学生在寒假都被要求在家居家隔离,尽自己的可能去为疫情防控总体战贡献一份力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经历了从劝说家人和亲朋好友出门戴口罩,取消新年的各种聚餐活动,在交往中保持安全距离;到防护物资和生活用品短缺,不得不选择从网上抢购口罩、酒精等抗疫必备的产品;再到生活环境中的紧张气氛逐渐过去,大学生们的心态也随之逐渐平静下来,开始通过各种网络软件,关注各大新闻媒体频道所发布的疫情相关的各类新闻和信息。

  但是,不得不说的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社会中的各个阶层、各个群体除了要担心自己的身体健康问题,还会担忧随之而来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在面对这种看不见、摸不着,完全未知的负面社会性公共健康问题,人们普遍会出现焦虑、恐慌的心理情绪,大学生也并不例外。大学生虽然已经成年,但是社会阅历并不丰富,心理健康层面发展也算不上成熟,在这种社会性问题的面

  前,面对不得不承担的社会责任,以及自身学业、工作、生活等方面所带来的压力,难免会产生各种消极情绪。这个时候就需要社会以及家庭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高校更是应该承担起"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教育责任,帮助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以及心理健康问题的防治。

  二、"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主要心理问题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初期主要信息传播是依靠互联网,而作为互联网使用群体中的主要群体,青少年是最先感知到疫情发生的,大学生作为我国新时代青年的中坚力量,必然在其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但是最先受到负面影响的毫无疑问也是大学生群体。

  按照教育部“推迟开学,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各大高校都选择在寒假结束之际取消开学安排,从而转为线上开学,这无形之间就给大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疫情导致的出行不便,甚至是取消的烦闷,对人际关系减小的不适,以及对长期居家隔离使得大学生只能通过互联网来了解外界消息,但是网络上的各色信息同时也增加了大学生的焦虑心理问题等。

  虽然游戏和短视频等给疫情期间的大学生带来了一定的为数不多的休闲娱乐时间,但是结束游戏之后的空虚感反而会更严重地影响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大学阶段的青少年们的主要认可感来源于学习、工作成果后的满足感,而这些都需要学生平时付出大量的学习和阅读来保证。当大学生只能从游戏、娱乐中获得短暂的愉悦感受之后,这种不需要付诸劳动就能得到的成就感只会让学生更加懒惰,长此以往只会对学生的学习工作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他们的关注力和思考力都会直线下降,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以及全面发展。

  另外,大学生收到疫情的影响,取消了许多原本安排的各项社交活动,无法再去出门享受各式各样的美食美景,缺乏正常的社交活动,对于正处于对情感需求充沛的大学生而言,人际交往需求得不到很好的满足,内心的倾诉欲也没法很好的得到发泄,这可能就会导致大学生内心情绪的波动。随着在家隔离时间的增长,与父母相处的时间变长,但是沟通不当也就只会导致更多的矛盾和不满产生,从而各种易怒、无所事事等不良情绪也逐渐开始显露,无法得到发泄的结果就是

  导致大学生心理抑郁和交流障碍,使得学生开始封闭自我,不愿与人沟通交流,使得心理问题更加严重。

  三、"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教育重要性

  对于大学生而言,"新冠肺炎"疫情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可大可小,因此也就更不能被忽视。在汶川地震后,已有很多研究以及事实证明在重大的社会性负面事件之后,除了要对事故当事人进行身体健康、安全的保障之外,随之而来需要重视的问题就是对相关人群进行各种“隐形伤害”的治疗,政府应该采取及时、必要、有针对性的心理援助和心理疏导,尤其是对于还有更加多彩未来的学生而言,呵护他们的个人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为了给学生传授一些基本的心理教育知识,更重要的是满足大学生的精神需求以及心理需求,帮助他们实现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高校在开展有效的心理教育的过程中,同时也是为大学生们创造一个积极、愉悦的心理世界,让大学生在之后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能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去面对各种问题。在疫情期间,可能有的学生身边的亲人、朋友受到疫情伤害,甚至是自己遭受了疫情的感染,他们的心理情绪波动问题会更加突出,这个时候就需要高校、社会及时的伸出援手,对他们的安全给予保障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心理调节与疏导。

  四、"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教育对策

  (一)通过组织有效的体育锻炼来实现心理引导

  对学生进行积极地心理引导是心理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而研究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有利于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从而实现心理健康发展。一般情况下大脑耗氧量是人体耗氧量的25%,运动时可达到32%,因此经常参加长跑、游泳、球类、体操等运动的人,他们的心肺功能、感觉器官、协调性等就特别好,这体现在学生身上,就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注意力,锻炼学生的记忆力,并且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时思维更加灵活,当然最重要的就是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能够让学生去开展更为丰富的学习生活。从事一定的健身运动,保障中等强度的活动量不

  仅能够帮助学生减轻身体上的疲惫感,还能很好的释放心理上的压力、负担,因此,某种程度上来说,体育运动对治疗神经衰弱具有特别显著的优势。

  疫情期间更是给学生更多机会以及时间能够开展体育锻炼运动,这也为学生抗击疫情提供了健康的身体条件。教师在开展心理教育时,积极鼓励学生去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运动,并且加以正确的指导,能够帮助学生促进心理压力的抒发,保障学生在生活以及学习中,除了能有健康的身体支撑一系列学习任务和活动,还能够以更加健康的心理环境来面临学习生活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增强心理承受能力,用愉快、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困难所带来的紧张、焦躁以及不安,同时以坚毅的心理态度去取得最后的胜利。

  (二)通过正确的认知引导来开展心理教育内容

  高校面对大学生开展心理教育内容,主要就是帮助大学生以更为积极的心态来面对生活中的问题以及困难,而对于心态、心理问题的产生过程中认知因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对于大学生的心理教育任务开展,最关键的是围绕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意识。尤其是在疫情期间,学校以及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困难面前学会去自我调整,通过健康的饮食习惯来为学习、生活提供基本的能量,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去制定各种生活学习计划。另外,让学生在面对互联网上的各色舆论以及信息轰炸时,能够以健康的独立自我意识来判断所接受到的各种信息,学会正确认识、评价信息的价值性,从而通过吸收积极的信息以促进心理活动的健康发展。在大学阶段,学生渴望具有自己独立的价值判断和独立精神,都有由于缺乏一定的社会阅历和知识储备等主客观因素,思维上存在一定的局限,缺乏辩证思考以及长远的视野。在疫情阶段,高校以及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去积极的调整自己的心态,面对严峻的情况也能够做到以乐观的心态去处理、解决问题,感受在黑暗中存在的点滴美好,克服心理障碍和防止心理疾病的发生。

  (三)通过发展教学目标来开展心理教育任务

  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包括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以及让学生具有一定的自我认知能力,帮助学生在生活中能够准确地运用自己所学过的心理知

  识和技术,来判断自己是否正在经历负面的心理健康问题,从而及时采取措施,维护好自己的心理健康。并且,能够顺利的舒缓各种来自于学习、生活、工作所带来的的压力,保证自己的心理健康。总而言之,大学生心理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实现在建设心理健康时的主体性,根据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脉搏和这个群体的时代特点,来开展更多有效地提高心理素质以及维护心理健康的多种教育活动。现阶段,高校更应该重视疫情对大学生心理情绪的影响,及时付诸行动,通过指导和引领来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去迎接更好的未来。让大学生实现在面临疫情时能够做到紧张而不慌张,关注而不恐惧的积极心态,并且能够做到与家长、同学以及朋友一起克服恐惧感,为国家和党所开展的一系列抗击疫情的措施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总结

  心理教育是高校对于大学生培养教育的重要部分之一,在这个期间高校和教师帮助学生营造健全健康的人格,从而提升大学生群体在生活、学习中的幸福感、成就感以及满足感,让大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去面对人生中的各种问题。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华大地从爆发到得到控制,可以让大学生通过这次疫情更加深入地思考生命的价值以及人生的意义,从而由内而外的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干预的有机结合[J].刘春景.西部素质教育.2017(07)

  [2]昌敬惠,袁愈新,王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20,40(02):171-176.

  [3]浅谈高校心理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鲁汉玲.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04)

  [4]和谐社会建设中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及社会支持体系研究[J].姜丽平,崔岷.科技咨询导报.2007(18)

  [5]范玉华,王景浩,贾雪凌,刘潇潇,宋印利,张琳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居家心理问题评估及干预在大学教育中的作用[J].药学服务与研究,2020,20(02):81-85+91.

  [6]王冕,杜伟宁.浅析高校大学生心理教育及抑郁情绪预防与干预工作[J].才智,2017(25):103.

  “互联网+疫情”背景下,高职学生复课开学前的心理防线建设,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级一般科研项目(2020KY15)

  杨波,女,汉族,湖北鄂州,1984-12-01,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及就业指导

  侯佳卉,女,湖北十堰,1991-05-06,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篇三:关于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与思考

  疫情对大学生心理影响及对策

  摘要:在新型冠状病毒影响下,全社会各阶层的心理健康状况引起人们重视,其中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本文采取自编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对所获结果的比较分析,研究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了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影响,合理运用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软件(spss)运算出疫情期间预防或治疗大学生心理健康疾病的对策及建议,为高校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新冠疫情;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策建议

  背景:2020年迎春之际,一场由野生动物引发的病毒式全国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席卷而来。此次疫情具有突发性、紧急性、爆发性、广泛性和不确定性,导致全国上下处于停工、停产、停学,自觉在家进行自我隔离的状态。而大学生的情绪复杂多变,且易产生孤独、焦虑等不良情感。本研究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问卷调查,旨在了解疫情期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1.1调查对象此次研究以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因疫情特殊性,通过问卷星发放问卷。最终,收回问卷83份,其中有效问卷77份。本次调查将基于77人次进行分析。

  1.2调查方法采用自编《疫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问卷,依托问卷星进行无记名调查。问卷共18个问题,包括人员筛查、对疫情的关心程度、疫情期间产生的情绪、居家行为以及其他5个方面。

  1.3数据分析方法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所收集的问卷进行描述性统计、卡方检验、信度检验等处理方法研究疫情对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影响是否呈现显著性差异。

  二、调查结果

  2.1Q1-Q4进行参与人员筛选,选择合适的目标群体,群体为在校大学生。

  2.1Q5-Q18

  信度(Reliability)即可靠性,它是指采用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测量时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Cronbachα信度系数是目前最常用的信度系数,通常认为,信度系数应该在0-1之间,如果量表的信度系数在0.9以上,表示量表的信度很好;如果量表的信度系数在0.8~0.9之间,表示量表的信度可以接受;如果量表的信度系数在0.7-0.8之间,表示量表有些项目需要修订;如果量表的信度系数在0.7以下,表示量表有些项目需要抛弃。通过调查问卷的信度分析,我们就可以判断一个调查问卷是否具有稳定性和可靠性。其公式为:

  题目5-10针对疫情期间不良心态及生理状况的分析,可知信度分析结果,α系数为0.951,经标准化后,系数为0.961。题目11-18针对疫情期间的行为表现,进行交叉分析,在家庭交流、运动、手机使用频率等有显著性差异。

  由数据及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在疫情期间的心理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为与疫情相关的消息;同时在疫情期间大家对于居家隔离期间的活动也有很多不同的选择与表现,这样是造成不同心态问题的原因。压力来源也分为多种途径,包括学业压力、家庭压力、社会压力等。但总体结果来看,普遍大学生在疫情期间可以保持较好地心理状态。

  三、综上所述,此次疫情对该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原因可能是:大学生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对疫情的认识水平及关注度可能更高;国家对本次疫情的相关处理及时果断,效果良好。建议高校应根据当前疫情防控要求,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动态监测,强化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多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心理辅导等相关讲座,提高学生自我防护意识和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加强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注重不同培养层次大学生的培养差异化;

  创新心理育人形式,定向开展各类心理健康教育线上活动,为大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促进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等。

  1.对策及建议

  1.开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的现实需要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缺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预防和关注,导致部分大学生缺乏对自身心理现象的正确认识,因此,在遇到突发事件往往容易产生缺乏科学的判断,极易听信谣言,从而产生恐慌,信谣,非理性。

  2.即使引导,密切关注大学生心理变化

  要不断加强疫情中的教育工作,利用微信群转发疫情中的积极信息。通过及时正确的教育引导,激发大学生在疫情中的积极体验。并且培养大学生的心理控制感,提高其在突发性事件中应对风险的能力,缓解紧张和恐惧心理。

  参考文献:

  1.符国帅,王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高校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构建[J].心理月刊,2020,15(4):26

  2.胡俊峰,侯培森.当代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10

  3.王敏.由突发疫情引发心理危机的思考[J].心理卫生,2004,6(2):46-47

  4.

  昌敬惠,袁愈新,王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20,47(2):174-179

  5.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S].2020.01.17

  6.高延,杨玉凤,马延生,等.SARS流行期间大学生情绪反应状况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13(6):658-660

  7.任智梅,李娜然,耿庆妍,等.医学院校学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期间心理状态与气质类型的关系[J].中国临床康复,2005,9(12):92-93

  

  

篇四:关于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与思考

  浅谈疫情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分析和干预措施

  作者:邓慧蒋彭成来源:《商情》2020年第41期

  【摘要】2020年伊始突如其来的疫情在我国爆发流行后,全国各地人民群众均受到了不同的影响,同样我校大学生也是如此,在疫情的影响下,全国人民呆在家中无法外出,本应该正常社交、如期开学的大学生不得不长时间呆在家中、上网课,原本正常的大学生阶段的社交活动被迫中断,家庭中的矛盾以及青年大学生的心智不成熟,性格不踏实存在逃避问题的共性,这些平时没有出现的危机突然出现在大学生面前,极有可能造成大学生心理健康发生变化,出现问题,因此在关注疫情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大学生们的心理健康[1],特别是湖北地区的大学生受到的打击更大,这一场疫情防控战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生了更大的变化,针对此次疫情形式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探讨此疫情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进行干预,便于大学生更好的生活、学习。

  【关键词】新冠肺炎;;心理健康;;干预措施

  一、疫情状态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

  (一)长期在家游戏、抖音、快手、王者荣耀等占据了一天中大量的时间

  疫情期间,封国政策一出,对于中国全国人民来说都是一段难得的休息时间,但也对中国的经济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但游戏、抖音、快手、王者荣耀等一些游戏短视频等行业呈爆炸性的增长,长期的呆在家里不能走亲访友,没有地方可以打发这些空闲时间,所以大学生基本上都把时间花费在游戏以及短视频中不能自拔。据统计表明,春节疫情期间安卓以及IOS免费榜前十的棋牌类游戏下载量较平时有3倍以上的增长,王者荣耀、快手、抖音等游戏和短视频的时间时长增长增加了30%以上。

  抖音、快手、王者荣耀以及其他的小游戏虽然给疫情期间的大学生带来为数不多娱乐休闲时光,但是也带来了很多不利的影响,由于太多的空闲时间,加上大多数同学自制力太差,就会导致学生沉迷于游戏以及短视频当中,产生心理上的波动,导致抑郁症、恐惧等心理问题。

  (二)家庭矛盾引发的心理问题

  按照以往的惯例,春节寒假期间父母也难得有休息的时间,大学生也是如此,因此在春节寒假期间,父母会带著孩子探望长辈,走亲访友然后父母的假期一过便回到工作岗位,父母之间的相处也就相安无事,然后疫情将以往的生活模式彻底打破,单位不上班,父母则有更多的

  时间在家里,平时看似小的问题在此时会被无限放大,极易导致父母关系不和甚至吵架等问题出来,更有甚者在疫情隔离期间导致离婚的现象出来,这时候孩子夹在父母中间左右为难,不知所措,害怕恐惧等等,这样极有可能会出现自我封闭,不愿意跟别人交流等心理问题。

  (三)缺乏正常的面对面的社交,缺乏对未来的规划

  以往的模式是在寒假期间,走亲访友,兄弟姐妹们面对面的谈天说地,聊一些对方遇到的趣事趣人,如此一来,大学生的心理诉求得到满足,内心充实,然后在疫情期间兄弟姐妹之间、同学之间只能是通过虚拟的网络进行沟通,缺乏面对面沟通时的那种情感交流,不能及时有效的抒发情感,导致心情不畅心中郁闷,长时间如此便慢慢的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另外由于长时间的呆在家里,沉迷网络,缺乏对未来的规划,造成心理焦虑焦躁情绪滋生,然后在家里没有老师可以进行专业的指导,更加导致学生的情绪不稳定,出现心理问题,急需老师们有针对性的减压和疏导。

  二、疫情防控下干预措施

  (一)二级联动机制

  管理机制是成功应对疫情挑战的前提和基础。

  (1)辅导员兼心理辅导老师负责工作落实、联系学生和解疑释惑,掌握每个学生的性别、电话、居住地、身体状况、迁移动态和特殊学生名单等基本情况,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和统计,24小时待命为学生提供各种帮助。

  (2)班级心理委员负责学生心理预警,摸排心理健康状况,反馈学生负面情绪,初步排解学生心理压力,做好师生间的桥梁。

  (二)建立心理疏导平台

  “键对键”就是建立心理防“疫”微信群。一方面督促学生每天如实准确地在APP上报平安,实时传递和解读各类政策、通知,推荐具有公信力的网络平台,提醒学生不要轻信传播非官媒信息,不恐慌,树立战“疫”必胜的坚定信念;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制作防疫抗“疫”作品,择优发布在学校、学院微信公众号上和班级微信群中,发挥把握方向、凝聚人心的作用。在创作中学生不仅能加深对国家政策、防疫知识的理解和防疫措施的落实,还能更好地释放心理压力,缓解焦虑情绪。

  (三)个体学生干预

  (1)保持通讯联系。督促学生每天在APP上报平安,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定时或不定时地联系学生,了解学生学习生活和居住环境情况,掌握学生生活动向和思想动态,最大程度地消除学生的孤独感。

  (2)给予情感抚慰。引导学生接纳负面情绪,了解学生需求和困惑,传达疫情进展、国家政策和学校通知,提醒学生做好个人防护、服从当地政府管理,为学生提供积极正面信息,帮助他们坚定信念、科学防控;发挥班级心理委员的作用,在朋辈交流中了解个体学生的真实情况和想法,缓解他们的焦虑情绪和心理压力。

  (四)心理自助

  实施心理自助计划,通过心理自查、心理自助原则和心理自助方法等解疑释惑,引导大学生在认识自我中选择符合客观条件且自己喜欢的方式展开心理自助,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引导大学生的心理自助,使他们的自助行为从无序到有序。

  (五)心理互助

  心理学认为,当人的正向、积极力量得到增长时,其人性的消极方面会得到抑制或消除。

  开展“互助成长”的志愿服务活动,可以引导大学生主动积极地投身到社会实践中,激发他们担当责任和使命的热情,使他们从关注自我到关注他人,从纠结疫情到奉献自我,进而消除负面情绪、积累正能量。

  通过“二级联动机制”、“心理疏导平台”、个体干预、心里自助、心理互助的程序实行保障大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消除因为疫情带来的心理问题,为大学生提供好的干预措施,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1]刘娟.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下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探讨[J].财富时代,2020(05):63-64.

  [2]汪娟,何奎莲.新冠肺炎疫情下大学生情绪反应和领悟社会支持研究[J].宜宾学院学报,2020,20(04):21-26.

  

篇五:关于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与思考

  疫情期间心理防控的具体措施疫情防控期间想要预防学生出现心理问题除了讲解新冠肺炎的基本知识和预防的基本常识之外还应该让学生学会一些自我调控的措施同时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待在家里家长要起到监督作用让学生的生活正常化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教育

  摘要:人体的健康不仅指的是身体健康,也包含心理健康,心理状况对学生的学习和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大学心理健康课程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而做出的教育,缓解学生可能出现的焦虑、紧张等情绪,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新冠肺炎的出现对大学生心理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急需要心理健康课程的调节。

  关键词:新冠肺炎;心理健康;学生心理新冠肺炎的出现打破了人们生活和学习的节奏,改变了节日喜庆的氛围,疫情的防控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工厂停工、学生停课、城市封锁全国拉响疫情防控警报,疫情和学业的双重压力以及生活节奏的改变让很多学生感到很不适应,给大学生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压力。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应当通过心理健康课程对学生的心理进行调节,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生活。一、疫情期间学生心理可能出现的不良状况本次疫情的发生对于大部分学校而言都已经进入了寒假,学生基本上也已经回到了家乡。这个时候的学生正在准备同学聚会,准备走亲访友,疫情的出现打断了本该欢聚的时光,随着疫情的大面积爆发,疫情防控措施越来越来严格,学生基本上被封锁在了家里面,不能随处走动。之后所有的学校都采取了延迟开学的措施,长时间的居家生活与外界进行隔离,很多学生出现了不良的情绪。首先是疫情的不断变化让很多学生感到紧张甚至出现恐慌,加上很多媒体对疫情的报道,学生接触的负面新闻过多,加重了心理压力;其次是学生平时大部分在学校生活,这次长时间居家生活,在饮食运动等方面感觉到很多不适应,缺少娱乐活动没有同学聊天就会感到心情烦闷。很多家庭尤其是城市的家庭,一般没有屯粮和屯菜的习惯,疫情突然爆发,加上长时间封锁就会出现缺粮少菜,不得不进行“将就”,这也给很多学生带来了一定的不适应。最后部分学生开始担心自己的学业,比如说今年要毕业的学生,就要准备毕业论文,疫情就影响了学生与导师的交流,也影响到了学生去图书管查资料的行为,因而部分学生开始出现焦虑的情绪。二、疫情期间学校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调节虽然所有的学校都采取了延迟开学的措施,但是也有一部分学校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开始进行网上授课,即停课不停学。虽然网课的效率不如在校学习,由于网络等原因也会影响学生的听课质量,但是总体上来说利大于弊,网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教师应当开展线上心理辅导,采用科普教育和专业辅导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微信、QQ等手段进行课程辅导。首先是向学生讲解新冠肺炎的基本常识以及基本预防措施,降低学生的恐慌心理。通过讲解让学生能够正确的看待新冠肺炎,做到不信谣、不传谣,相信不久之后就会战胜新冠肺炎。对于心里问题严重的学生教师要进行重点辅导,如身边有确诊的,处于疫情重点防控区域,特殊家庭的学生等。其次,教师也可以与学生进行交流,除了讲解新冠肺炎的知识以外,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进行交流,聊一聊生活当中的事情,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很多学生在学校都有玩伴,回到家之后进行了隔离,不能回学校进行玩耍,教师可以通过网课,让学生进行交流,避免个别学生出现自闭倾向。三、疫情期间心理防控的具体措施疫情防控期间想要预防学生出现心理问题,除了讲解新冠肺炎的基本知识和预防的基本常识之外,还应该让学生学会一些自我调控的措施,同时学生大部分

  时间都是待在家里,家长要起到监督作用,让学生的生活正常化。首先不要过度关注疫情,让生活走向正轨,该追剧继续追剧,该玩游戏继续玩游戏,和平时的生活基本接近。疫情之下虽然不能出去,但是可以通过网络来放松身心,不影响学生开电视和玩游戏,这就减少了部分负面新闻的影响,有利于保持健康的身心。其次,多加锻炼提升自身的免疫力。疫情期间很多人都是窝在家里,甚至部分学生能够在床上呆一天,这是不正确的,应该拿出一部分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如做做俯卧撑,仰卧起坐等,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最后,疫情是一个人自我控制能力的检测棒,很多学生在疫情期间要么过度紧张,要么过度放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自发的进行学习,安排合理的作息时间,从而让自己得到提升。学生可以去看看教材,学习新知识,也可以读一些喜欢的书籍,即使与专业无关也可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真正强大的人都是极度自律的人,利用疫情时间来提升自己,正如弯道超越。

  综上所述:大学生虽然身体发展成熟,但是由于阅历较浅,涉世不深,心理发展不够成熟,容易出现心里问题。新冠肺炎的突然出现大大的增加了大学生心理出现问题的几率,因此心理健康教师应当采取措施进行调整。首先是通过线上课程来提高学生对新冠肺炎的认知,不过度恐慌;其次让学生的生活走向正规化,按照平时的作息规律来进行,同时锻炼身体,进行网络娱乐等措施提高自身免疫力。

  参考文献:[1]计艳楠,刘子静.高校医学生心理健康与人际交往现状及其关系研究[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0,40(01):90-96.

  [2]文娟.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J].智库时代,2020(05):114-115.

  [3]张煦春.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培育路径探究[J].决策探索(下),2020(01):95.

  

  

篇六:关于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与思考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现

  状与教育

  摘要:人体的健康不仅指的是身体健康,也包含心理健康,心理状况对学生的学习和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大学心理健康课程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而做出的教育,缓解学生可能出现的焦虑、紧张等情绪,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新冠肺炎的出现对大学生心理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急需要心理健康课程的调节。

  关键词:新冠肺炎;心理健康;学生心理

  新冠肺炎的出现打破了人们生活和学习的节奏,改变了节日喜庆的氛围,疫情的防控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工厂停工、学生停课、城市封锁全国拉响疫情防控警报,疫情和学业的双重压力以及生活节奏的改变让很多学生感到很不适应,给大学生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压力。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应当通过心理健康课程对学生的心理进行调节,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生活。

  1.疫情期间学生心理可能出现的不良状况

  本次疫情的发生对于大部分学校而言都已经进入了寒假,学生基本上也已经回到了家乡。这个时候的学生正在准备同学聚会,准备走亲访友,疫情的出现打断了本该欢聚的时光,随着疫情的大面积爆发,疫情防控措施越来越来严格,学生基本上被封锁在了家里面,不能随处走动。之后所有的学校都采取了延迟开学的措施,长时间的居家生活与外界进行隔离,很多学生出现了不良的情绪。首先是疫情的不断变化让很多学生感到紧张甚至出现恐慌,加上很多媒体对疫情的报道,学生接触的负面新闻过多,加重了心理压力;其次是学生平时大部分在学校生活,这次长时间居家生活,在饮食运动等方面感觉到很多不适应,缺少娱乐活动没有同学聊天就会感到心情烦闷。很多家庭尤其是城市的家庭,一般没有屯粮和屯菜的习惯,疫情突然爆发,加上长时间封锁就会出现缺粮少菜,不得不进行

  “将就”,这也给很多学生带来了一定的不适应。最后部分学生开始担心自己的学业,比如说今年要毕业的学生,就要准备毕业论文,疫情就影响了学生与导师的交流,也影响到了学生去图书管查资料的行为,因而部分学生开始出现焦虑的情绪。

  1.疫情期间学校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调节

  虽然所有的学校都采取了延迟开学的措施,但是也有一部分学校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开始进行网上授课,即停课不停学。虽然网课的效率不如在校学习,由于网络等原因也会影响学生的听课质量,但是总体上来说利大于弊,网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教师应当开展线上心理辅导,采用科普教育和专业辅导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微信、QQ等手段进行课程辅导。首先是向学生讲解新冠肺炎的基本常识以及基本预防措施,降低学生的恐慌心理。通过讲解让学生能够正确的看待新冠肺炎,做到不信谣、不传谣,相信不久之后就会战胜新冠肺炎。对于心里问题严重的学生教师要进行重点辅导,如身边有确诊的,处于疫情重点防控区域,特殊家庭的学生等。其次,教师也可以与学生进行交流,除了讲解新冠肺炎的知识以外,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进行交流,聊一聊生活当中的事情,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很多学生在学校都有玩伴,回到家之后进行了隔离,不能回学校进行玩耍,教师可以通过网课,让学生进行交流,避免个别学生出现自闭倾向。

  1.疫情期间心理防控的具体措施

  疫情防控期间想要预防学生出现心理问题,除了讲解新冠肺炎的基本知识和预防的基本常识之外,还应该让学生学会一些自我调控的措施,同时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待在家里,家长要起到监督作用,让学生的生活正常化。首先不要过度关注疫情,让生活走向正轨,该追剧继续追剧,该玩游戏继续玩游戏,和平时的生活基本接近。疫情之下虽然不能出去,但是可以通过网络来放松身心,不影响学生开电视和玩游戏,这就减少了部分负面新闻的影响,有利于保持健康的身心。

  其次,多加锻炼提升自身的免疫力。疫情期间很多人都是窝在家里,甚至部分学生能够在床上呆一天,这是不正确的,应该拿出一部分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如做做俯卧撑,仰卧起坐等,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最后,疫情是一个人自我控制能力的检测棒,很多学生在疫情期间要么过度紧张,要么过度放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自发的进行学习,安排合理的作息时间,从而让自己得到提升。学生可以去看看教材,学习新知识,也可以读一些喜欢的书籍,即使与专业无关也可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真正强大的人都是极度自律的人,利用疫情时间来提升自己,正如弯道超越。

  综上所述:大学生虽然身体发展成熟,但是由于阅历较浅,涉世不深,心理发展不够成熟,容易出现心里问题。新冠肺炎的突然出现大大的增加了大学生心理出现问题的几率,因此心理健康教师应当采取措施进行调整。首先是通过线上课程来提高学生对新冠肺炎的认知,不过度恐慌;其次让学生的生活走向正规化,按照平时的作息规律来进行,同时锻炼身体,进行网络娱乐等措施提高自身免疫力。

  参考文献:

  [1]计艳楠,刘子静.高校医学生心理健康与人际交往现状及其关系研究[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0,40(01):90-96.

  [2]文娟.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J].智库时代,2020(05):114115.

  [3]张煦春.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培育路径探究[J].决策探索(下),2020(01):95.

  

  

篇七:关于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与思考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疫情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和危机干预

  作者:姜琪谢芳琳王江波来源:《法制与社会》2020年第16期

  关键词新冠肺炎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健康

  作者简介:姜琪、谢芳琳、王江波,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6.060

  (一)长期未返校,游戏、短视频APP等占用大量时间

  疫情成为2020年中国经济的“黑天鹅”,对很多实体行业带来巨大冲击,但游戏、短视频行业却呈现出增长趋势,长期宅在家不能出门,大学生们也普遍把时间消耗在了游戏和短视频当中。据统计表明,春节疫情期间,IOS免费榜前十名棋牌类游戏单日下载量较平日有三倍以上增长,手机游戏用户规模较平日增长30%,人均单日使用时长增长17.8%,王者荣耀、和平精英的用户规模均迎来30%以上增长;易观千帆数据显示,1月26日至30日的5天内,快手和抖音用户的日均使用时长较节前(1月1日至23日)增長近1亿小时。

  虽然游戏和短视频等在疫情期间为大学生们带来了为数不多的娱乐休闲时光,但是关注力和思考力才是大学生非常重要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获得需要大量的学习和阅读来保证。当大学生们不需要付诸劳动就能从游戏、短视频中收获愉悦感受,长此以往,他们的关注力和思考力都会直线下降,严重影响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二)缺少正常的社交活动,倾诉要求得不到很好的发泄

  过年期间是大学生走亲访友的时间段,但因为疫情原因导致大家无法出门无法享受美食美景,正常的社交活动无法得到满足,正常的同龄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在家中面对父母则无处发泄,进而可能会导致大家内心不满和心理波动。随着在家隔离时间的增长,玩游戏和刷短视频带来的短暂快感也不复存在,对正常学生来说,暴躁、易怒、无所事事等各种不良情绪开始显露,也开始跟父母进行宣泄;但是一些腼腆内向的学生可能不会通过常规的手段和渠道来进行不良情绪的发泄,所以极易在特殊疫情影响下导致心理抑郁和交流障碍。

  (三)突发的家庭矛盾极易造成学生心理状态波动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疫情期间因各种原因导致收入减少、职业压力增大、家人长时间相处但却缺少真正意义的沟通导致家庭矛盾升级。以西安市为例,已开放的婚姻登记处离婚预约天天爆满,而受到最大影响的则是家中的孩子。父母每天无休止的争吵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而家庭矛盾又存在碍于面子不好跟别人发泄的窘境,逐渐的就可能会导致学生封闭自我、不愿交流。

  (四)假期状态松懈,对职涯规划欠缺思考,产生各种焦虑

  现在大学生由于在过去的高中生涯中持续的学习,到了大学后有了放松的理由和机会,会出现迷茫期和缺乏人生思考。而在学期中间,学校会有针对性的职涯规划讲座或者如火如荼的校园招聘,大的环境会给他们造成紧迫感,而疫情导致的延迟开学则将这种迷茫和不思考也同样往后顺延。

  大学生们把大量时间花费在游戏、短视频上,不愿意去思考未来发展,虽然会造成假期间短暂性的堕落,但是高中时期曾经的辉煌和优秀过往仍旧会给他们带来各种焦虑,不同年级有不同的表现,低年级是学业焦虑,高年级是就业或读研焦虑。因此,疫情期间的青年大学生们就像一个矛盾集合体,一边无限享乐、一边无限焦虑。急切需要高校辅导员老师们有针对性地减压和疏导。

  (一)只能线上沟通,缺少面对面交流

  抛开疫情原因,大学生同样也会出现前述很多的问题,但是正常的开学、正常的社交、正常的师生面对面的交流则会帮助他们很好的去缓解压力,无奈的就是现在的沟通只能有线上方式,再加上长时间在家独处,有问题的学生更加的封闭自己的内心,逐渐的就变得更加严重。

  面对面交流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因为只有当面交流才能直观的看到学生的面部表情、细节动作等等,并根据他的肢体动作来判断对话是否匹配,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更好的去帮助他们。而且面谈面谈时双方的交流更通畅、反馈更及时,情感的流动更频繁更顺畅,相比其他的心理咨询方式,面谈毋庸置疑是最优的。

  (二)青年大学生心智不成熟,性格不踏实,存在逃避问题的共性

  大学生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比较清楚的知道自己不够优秀的问题根源在哪儿,但是却不愿去面对,一味的去逃避,或者家庭条件富足有足够的退路。比如说青年学生在大学期间成绩不好、实践经历少、情商低、不够尊师重教、缺少人生规划等等,这些问题如果让他们自己说出解决办法,他们可以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但是事情一旦落到自己身上,需要拿出真抓实干的劲头儿的时候,他们往往就偃旗息鼓了。究其原因不过是不愿意去面对问题,逃避解决问题所付出的辛劳,还是独生子女家庭宠溺孩子所造成的不踏实和懒惰。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一)家校协同育人,及时了解学生家中状况

  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离不开学校和家庭的相互配合与共同努力,家校协同育人是构建“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大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切实发挥家庭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促进教育现代化和科学化。

  家校协同育人就是家庭和学校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行使共同的权利和承担同等的责任,利用各自资源和优势团结协作有效联动,形成合力协同育人。家校协同育人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是学校协同家庭教育孩子,即学校教育系统要素进入家庭教育系统协同产生教育功能,其本质上仍然是家庭教育范畴;第二是家庭配合学校开展育人工作,即家庭教育系统要素进入学校教育系统产生教育功能,本质上则是学校教育的范畴。在疫情特殊时期,家校协同育人的部分角色互相转换,学校教育系统除了正常的授课内容外,还应更多主动去了解学生在家中的学习状态、心理健康情况甚至是家庭状况,这样能有更充足的准备去应对学生突发情况,提前做出预案。

  (二)根据学生年级特点,有针对性地布置任务,转移注意力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所有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坎坷意外以及不顺心的事儿,成熟的心智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去缓解心理压力,但是仍然会有很多事情是我们独立个体不能很好排解的,因此需要很多的外界帮助。在缺乏外界帮助的时候,我们就需要另一种很有效的方式帮助我们暂时的忘却心中的压力,那就是转移注意力,把注意力更多的投入到别的事情上,让自己忙碌起来,然后就没有时间经历去思考让自己痛苦难受的事情。

  因此作为高校辅导员,在预防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时候,可以根据学生年级有针对性地去布置一些课堂外的额外任务,在转移他们注意力的同时,也能更好的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去帮助他们成长。例如,引导低年级同学读几本书、做一些线上家教,反思一下短暂大学生活的得与失;引导大二、大三学生网上投递一些实习简历,调研一些企业和行业背景等,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规划;引导大四学生做好考研复试准备以及就业准备,积极做好学生转职场人的心理准备,提醒他们提前掌握必备技能。多给他们提供一些转移注意力的选项,分散和转移注意力的成功率就越大,安然度过情绪危机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三)充分利用新媒体,线上模拟校园日常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平等、互动、自由和开放的特点,这也是新媒体迅速融入人们生活的重要原因。虽然新媒体有种种弊端,但它同样也给高校带来了很好的机遇,虽然疫情期间只能通过一根根网线来连接学校和学生,但是我们也要利用好新媒体来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和思想政治教育。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以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为例,疫情期间,学校不仅如期开学、正常上网课,未耽误任何的教学环节,同时还很好的利用了延长的假期和网络手段,结合2020哈工大百年校庆主题,开展了形形色色的文化活动和学风促进活动,像“你好,云同学”“云帮扶”类的学风建设活动;像“我和百年工大相约在春季”“每日運动打卡”类的文体活动;像“云升旗”“共上一堂思政大课”“云班会”“云家访”“团校培训”“青年大学习”类的思想政治类活动。充分的校园文娱思政活动不仅可以很好的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坚定政治立场,而且可以很好的转移各种矛盾,预防学生各种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在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共同努力下,我们终将打赢这场战“疫”。作为高校辅导员,疫情期间及时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做足预案才能更好开展工作,才能更好的迎接学生们返校,才能在正常开学后让大学生们身心健康地开展学习、生活。高屋建瓴,切准青年学生思想引领的时代方位;铸魂育人,把握青年学生思想引领的精神实质;开拓创新,提高青年学生思想引领的真实本领。

  参考文献:

  [1]马俊.新媒体时代下短视频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文存阅刊,2019.

  [2]孙沂.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困扰调适[J].技术与市场,2016(2):146-147.

  [3]王敏.新时期高校开展家校协同育人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农村教育,2019,297(11):19-20.

  [4]宋玮.中国网络游戏产业发展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

  [5]佘海蓉.基于人才培养的高职思品课德育功能研究[J].成才之路,2016(14):19.

  

  

篇八:关于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与思考

  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策略

  研究

  摘要:新冠非典型肺炎的疫情的突然爆发地给中国社会的正常运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企业延期复工,学校延期开学,毕业生就业门槛收紧,这使得大学生的群体心理水平受到了深刻的影响。本文从大学生群体开展心理健康水平调查为起点,从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出发,针对性的提出了高校及时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以应对因疫情引起的心理焦虑等问题,保障学生顺利毕业,配合国家的防疫和各项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疫情;辅导员工作;心理健康教育

  突发的疫情打乱了社会的正常节奏,也冲破了人内心的心理防线,将一种群体焦虑散布在社会各个领域,而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这方面的影响则显得尤为明显,本文拟就新冠肺炎疫情为背景,通过分析本人所带专业为案例,讨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受到的冲击,及如何恢复和重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策略进行讨论。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分析

  大学阶段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这个阶段中大学生的思想逐步趋于成熟和稳定。然而恰恰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其情绪、心理水平、思想更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具有波动性强、易变性强、周期短的特征。而开展心理健康的教育意义,就是能让大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技能。当有问题出现时,能够自我纠正,拿出相应的方法、对策及措施,此外还能在现实的生活中理解自己的处境和外在环境,提高自身的抗压能力,在能够自助的同时又能助人,从而可以全面认识社会,适应生活,提升心理素质,塑造健全人格。

  二、基于心理健康测量的案例解读

  笔者目前所带班级为大三及大四学生。目前大三学生大多数正在进行学业研修,而大多数大四学生已经进入求职阶段,因此,为了解疫情对于学生心理状态的影响,本人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三学生约有15%的学生存在轻度心理问题,6%的学生存在中度心理问题,3%的学生存在重度心理问题,而这个比例在大四学生方面,是18%、8%、6%。此外,就性别和区域而言,女性同学比男性同学,高风险比低风险地区,焦虑指数分别高出5%和8%。因此,本人立刻开展了工作介入,以探寻是否是因为疫情原因引起心理问题的偏差,经过为期一周的走访调查和深度访谈,本人发现大部分同学并没有,因为疫情而产生恐慌、焦虑和困惑等情绪,大三学生反而更多是因为学业和情感导致的心理困扰比较突显,大四学生正在实习的同学,由于疫情不能自由出行或进行求职,其群体性的压抑情绪也逐渐展现出来,但是只有极少学生会发展成为心理问题。总体而言,大多数学生比较集中的焦虑诱因是,疫情期间对于各地区和学校的管制措施表达焦虑和不满,因出行受限、不能适应网课、不能正常参与社会交往导致群体性焦虑情绪突显。针对以上情况的产生,作为高校辅导员应该第一时间拿出预案并开展相关的策略。

  三、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策略分析

  1.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融合

  在疫情防控背景下,依然不能放松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考虑到疫情防控的限制,高校辅导员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继续构成对学生的思想引导,通过电话、微信、钉钉等形式可以与学生进行交流,密切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结合工作经验,本文认为疫情期间可以通过分班开展集中的视频会,积极参与班级事务讨论,监督同学们严格执行国家的疫情防控指挥,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和地区防疫热点事件,尤其是通过树立对抗疫英雄和广大防疫工作者的敬意,积极发挥辅导员的价值引领作用,鼓励学生宣传身边的抗疫典范,从思想上让同学们感受到国家的积极举动和用正能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此外,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热线和疫情专访通道保持畅通,一旦有心理困惑可以及时进行线上咨询,能够足不出户解决心中困惑,有效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通力合作消除学生心理上的焦虑和迷茫。

  2.疫情防控知识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融合

  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传播速度快,传染性的病毒,不仅出现在人群中传播,而且会依附在其他载体上,形成环境传人的现象。作为高校辅导员,要务必时刻掌握学生行踪,通过微信群、钉钉直播等形式,让同学们了解自己所在区域是否在中高风险区域,借助线上直播传递疫情防控教育知识,让学生学习自我防疫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倡导大四在外求职的学生,按照区域防疫措施进行合理安排。辅导员通过疫情防控教育,可以有效降低同学们疫情恐惧心理和疏解社会施加的紧张情绪,传播防疫知识提升抵御风险的能力。

  3.联合任课教师与心理老师开展心理疏导

  辅导员应该主动联合任课教师、心理教师协同配合,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目前的现状,辅导员在课堂中发挥的作用较为有限,仅限于负责考勤以及组织纪律,难以深度参与课堂管理,这就出现对学生的心理状态了解的空白地带。所以,辅导员可与任课老师、心理教师教师共同组织心理疏导活动。本文建议,邀请任课教师、心理老师共同参与,定期举办心理班会、心理素质拓展活动等。增加教师群体对所教班级同学心理状态的了解,增进老师与同学之间的感情,及时发现心理异常的学生,从而具体提出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此外,疫情期间的辅导员工作重点,还应集中营造网络学习的优良学风,随机跟班了解学生学习状态,协助教师管处理好因疫情引起的各项事务,尤其在网课期间,学生出现的学业积极性下降情况,在心理教师的帮助下,加强学生与任课教师的沟通,帮助学生克服疫情所带来的消极情绪的蔓延。

  4.共同搭建教学平台和咨询辅导

  建立健全心理辅导平台是疫情期间的重点组织措施。高校心理辅导交流平台包括微信、QQ及心理咨询系统平台。辅导员连同心理教师,可定期在该平台内发布心理视频或心理文章,引导学生通过看视频或者看文章获取心理知识。对于大三、大四的学生而言,就业和毕业是最为重要的,也是最牵绊心理状态的。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应当包括心理咨询、就业指导咨询等多种工作,这就要求辅导员不但要充分参与心理健康课堂中,同时辅导员可以参与到日常个体辅导和团体

  辅导中。本文认为,应尽力区别大三大四毕业群体中,学业困难、毕业困难、就业困难的群体,并针对群体进行因势利导,引入学校的各项资源给与心理帮扶、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

  5.基于“性别”展开针对性的心理帮扶

  辅导员应对女性学生、来自较高风险地区学生给予更多关注。本案例分析表明女性学生相比于男性学生会更容易焦虑不安,增大对女性学生的关注是十分必要的。疫情期间在面对毕业找工作、升学、考试等压力时女性同学心理波动更明显。同时对来自过往高风险地区的学生做好重点学生心理帮扶。在日常管理中也应避免同学之间出现“疫情地域歧视”现象,辅导员应持续观察女性学生和高风险地区学生的心理动态,一旦发现问题尽早进行心理帮扶,引入更多的支持帮助他们克服消极情绪,重塑积极心态。

  总结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力量,辅导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中来,这也是当前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需要。辅导员作为高校疫情期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推动者,是这场无声战役中至关重要的角色。疫情期间,高校辅导员开展学生心理工作存在难度大、强度高、时间紧的特征。针对疫情防控的恐惧心理、延期开学返校的焦虑心理、实习学生在岗不能回家的不安心理等,都是诱发疫情防控期间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环境因素。因此,针对上述心理问题辅导员需要分类开展心理疏导工作,积极开展各项应对措施,这是保障学生健康成长和社会平稳运动的必要前提。

  参考文献:

  [1]梁采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长江丛刊,2017(12):195.

  [2]王飞加.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养成教育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报,2008,31(4):518-520.

  [3]林淑玉.论多维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高校辅导员,2015(5):29-33.

  

  

篇九:关于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与思考

  疫情防控期间在校大学生锻炼时间统计锻炼时间总体人数总体比例男生人数男生比例女生人数女生比例1608755667365479358512小时42519972782704147133623小时5927745438141273616932311036与疫情发生前相比大部分在校大学生的锻炼时间没有太大变化稍微增多或差不多仅有1712的学生锻炼时间明显增多仍有1663的学生锻炼时间明显减少参见图疫情期间在校大学生锻炼时间变化情况疫情期间大部分在校大学生看电视手机上网玩游戏等娱乐时间明显增多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校大学生心理及心态状况调查研究

  摘要:本研究的目的是全面了解新冠肺炎疫情给在校大学生生活、学习和心理健康造成的影响,探究有效应对策略。研究发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校大学生生活习惯、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部分学生出现心理恐慌和焦虑。为保障复学后学生能够尽快恢复正常的校园生活和学习状态,高校应该加强与学生的日常沟通,建立家校“五级”日常联系机制,密切关注学生的心态和心理状况。同时积极做好在校大学生疫情期间及开学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以及困难学生的资助帮扶工作。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在校大学生;心理疏导

  一、问题的提出2020年年初,一场史无前例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大地蔓延,给中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疫情发生后,党和政府积极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发起了一场“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1]武汉封城、小区封闭、道路管控,一批批医护人员驰援武汉,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共同战“疫”。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于各行各业,对于中国人来讲都是一场大考。疫情发生后,各地专业医院对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筛查、隔离工作有序进行,全国人民相应党和国家号召积极居家防疫。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本该在2月底陆续开学的3700万在校大学生不得不继续在家延续“寒假”假期。[2]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超长假期,打破了在校大学生以往的生活、学习节奏,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心理都产生了重大影响。长时间的居家隔离生活,导致部分学生心态发生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部分学生情绪波动和心理恐慌。同时,为保障大学生正常的学期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全国高校积极通过各种形式的网络教学,一时间“停课不停学”成为学生成长刚需。[3]高校教师纷纷化身“主播”,在校大学生也“不得不”全面接触、接受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线上教学。这种生活、学习方式的改变以及心理和心态的变化,对疫情过后大学生生活和学习会带来怎样的影响?疫情过后高校在大学生培养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应该采取什么应对措施?这都要求高校全面了解新冠肺炎期间大学生生活、学习状态及心理心态的变化,为有效应对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作出应对规划和策略。为了全面了解新冠肺炎疫情给在校大学生生活、学习和心理方面带来的影响及对未来学生发展的影响,有效应对疫情后大学生可能出现的生活、学习和心理问题,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本研究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校大学生生活、学习和心理变化情况进行了调查。二、调查对象与方法本研究采用自制调查问卷方式进行,设计了“新冠肺炎疫情对大学生生活、学习及心理的影响调查问卷”对全国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共包括23个选择题和1个有关学生居住省区调查的填空题,问卷分生活、学习和心理三部分,内容涵盖大学生疫情期间的生活习惯、日常起居情况、学习状态、在线学习情况、心态变化、情绪调整方式等问题。问卷主要是通过自主联系相关高校的教师和辅导员,并通过他们在班级微信群和QQ群发放问卷链接,学生通过问卷星平台进行问卷作答。此次调研共回收有效问卷2128份,其中在校男大学生问卷1028份,女生问

  卷1100份。参与问卷作答的在校大学生来自全国多所高校,学生居住省份涵盖山东、广东、四川、安徽、北京、贵州、河北、江西、吉林、黑龙江、云南、甘肃、福建、广西、浙江、重庆、天津、湖北、江苏、辽宁等20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从参与问卷在校大学生的生源地来看,既有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比较严重的省份,也有疫情比较轻微的省份。参与问卷学生涵盖大一至大四四个年级,学生居住地既有乡村、城镇也有市区,问卷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调查问卷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校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心理三个方面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校大学生的生活状况、学习习惯和心理心态都发生了一些改变,变化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总体而言,新冠肺炎疫情对在校大学生生活影响不大,对学习习惯和心理产生的影响较大。(一)新冠肺炎疫情对在校大学生生活的影响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校大学生正处于寒假期间,读书、学习、上网、玩游戏、看电视、追剧、陪伴家人成为大部分学生居家日常生活选择。疫情期间,90%以上的在校大学生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绝大多数学生过着“几乎不出门”的居家生活。46.66%的大学生认为这种居家隔离状态,让他们有更多时间陪伴家人,因此与家人的关系“比以前好”。有37.69%的学生认为,疫情期间与家人的关系与以前相比“没有太大变化”,还有少数学生认为居家时间久了容易与家人产生矛盾,与家人关系不如以前(参见图1)。

  图1:疫情期间在校大学生与家人关系变化情况统计数据显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大学生睡眠时间、锻炼时间与疫情发生前变化不大,看电视、手机上网、玩游戏等娱乐时间比疫情发生前明显增多。疫情防控期间大部分在校大学生睡眠充足,有66.78%的大学生一天的睡眠时间在7-9小时,有19.31%的学生睡眠在9-10小时,仅有少数同学一天睡眠时间少于7小时或大于10小时(参见图2)。

  图2:疫情防控期间在校大学生睡眠时间与疫情发生前相比,大部分学生的睡眠时间没有太大变化(稍微增多或差不

  多),有23.97%的学生睡眠时间明显增多,仅有极少数学生的睡眠时间明显减少,约占参与问卷学生的1.6%(参见图3)。

  图3:疫情发生前后在校大学生睡眠时间变化情况疫情期间大部分在校大学生锻炼时间相对较少,与男生相比,女生更缺乏锻

  炼。75.56%的在校大学生在疫情期间的锻炼时间在1小时以内,其中65.47%男生、85%的女生一天锻炼时间在1小时以内。另有27.04%的男生和13.36%女生一天的锻炼时间在1-2小时,仅有少数同学一天锻炼时间超过2个小时(参见表1)。表1:疫情防控期间在校大学生锻炼时间统计

  与疫情发生前相比,大部分在校大学生的锻炼时间没有太大变化(稍微增多或差不多),仅有17.12%的学生锻炼时间明显增多,仍有16.63%的学生锻炼时间明显减少(参见图4)。

  图4疫情期间在校大学生锻炼时间变化情况疫情期间,大部分在校大学生看电视、手机上网、玩游戏等娱乐时间明显增

  多。参与问卷的学生中,有43.56%的学生一天中的娱乐时间在2-4小时,29.7%的学生娱乐时间在4小时以上,仅有8.04%的学生娱乐时间在1小时以内。其中,57.67%的学生认为疫情期间自己用于娱乐的时间比疫情发生前增多(明显增多和稍微增多),有32.14%的学生认为差不多,仅有6.58%的学生认为娱乐时间明显减少(参见图5)。

  图5疫情期间在校大学生娱乐时间变化情况(二)新冠肺炎疫情对在校大学生学习的影响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部分学生能够有计划地开展学习,31.39%的大学生能够自己制定较为完整的学习计划,61.09%的学生能够按照老师的计划进行学习。不过,仍然有7.52%的同学没有学习计划。统计数据显示,在校大学生在学习计划及自主学习力方面存在性别差异,35.51%的男生表示“自己制定较为完整的学习计划”,而仅有27.55%的女生表示能够按照自己制定的学习计划进行自主学习。同时,有43.27%的女生表示“基本按照老师的计划进行学习”,而按照老师计划按部就班学习的男生仅占31.61%。不过,没有学习计划的男女生比例差别不大(参见表2)。表2:疫情期间在校大学生学习计划情况统计

  随着2月份各高校陆续“开学”,为完成新学期教学任务,大部分高校都制定了“停课不停学”计划,借助网络开展线上教学。因此,尽管是在家“上课”,但大部分在校大学生的学习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但也有部分大学生应为不适应线上教学或受条件限制不能进行线上学习而导致学习效果不佳。调研数据显示,疫情期间40%以上的大学生居家学习时间(包括线上和线下学习时间)比在校学习时间增多。38.35%的大学生表示居家学习时间与在校时学习时间差不多。不过,也有超过21%学生居家期间的学习时间比在校学习时间减少(稍有减少或明显减少)。其中,8.36%的学生疫情防控居家学习时间明显减少(参见图6)。

  图6疫情发生前后在校大学生学习时间变化情况对于高校纷纷开展的线上教学,大部分在校大学生表示认可,在线学习效果良好。21.9%的大学生非常赞同目前老师使用的在线教学方式,认为学习效果好,收获很大。32.99%的学生比较赞同在线教学,认为在线学习效果较好。有25.33%的学生认为在线教学方式一般,学习效果与线下教学差不多。不过,也有18.48%的学生不赞同目前老师使用的在线教学方式,认为学习效果不如线下学习(参见图7)。

  图7疫情期间在校大学生对在线学习效果的认知同时,大部分学生认为老师的线上教学,需要在课堂互动效果、线上教学内容、学习资料发布、课下辅导答疑等方面予以改进。数据显示,47.84%的学生认为,老师的在线教学应该加强学习资料的发布,45.54%的学生认为老师应该加强在线教学的课堂互动,41.59%的学生认为老师应该在线上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下功夫,还有36.04%的学生认为应该加强课下辅导答疑(参见图8)。

  图8疫情期间在校大学生对增强在线学习有效性的认知(三)新冠肺炎疫情对在校大学生心理的影响在校大学生基本能够以正常心态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大部分学生对疫情防控

  充满信心。疫情防控居家期间,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了解和学习新冠肺炎病毒传播及防疫知识,及时关注疫情发展及相关社会话题,并能够积极规划自己的学习、考研、考公等。同时,大部分学生对于自己产生的一些情绪波动和心理问题,能够积极借助各种心理咨询平台进行调节和疏导。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53.76%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产生心理恐慌,相信疫情能够得到有效控制。42.01%的学生认为疫情防控需要一段时间,面对疫情偶尔会产生心理恐慌。只有极少数学生担心疫情得不到控制或无法控制,从而产生恐慌心理(参见图9)。

  图9疫情期间在校大学生对疫情防控的信心及表现新冠肺炎疫情给在校大学生造成了比较大的心理压力,大部分学生希望疫情尽快结束,超过60%以上的学生感到无聊、郁闷、烦躁。其中,55.64%的学生“偶尔会”产生烦闷情绪,9.73%的学生“经常会”感到无聊、郁闷、烦躁。还有3.52%的学生表示“一直处于无聊烦躁状态”(参见图10)。

  图10疫情期间在校大学生心理压力值得关注的是,对于疫情防控期间产生的情绪波动和心理问题,大部分在校大学生能够通过一些有效的方式缓解压力,疏导情绪。面对心理压力,大部分学生选择与家人、同学、朋友进行沟通交流以舒缓情绪,还有很多同学采用看电视、上网等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及自我暗示的方式调节心理压力。此外,还有一些同学通过向辅导员或任课老师寻求帮助、拨打心理援助热线、进行网络心理咨询等寻求心理服务帮助(参见表3)。表3:疫情期间在校大学生心理调节方式情况统计

  四、结论与建议总体而言,新冠肺炎疫情给在校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大部分学生在疫情防控期间能够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合理调控自己的情绪,积极应对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不过,对于一些学习困难和心理情绪波动比较大的大学生群体,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帮助,为学生的成长和心理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一)结论1.新冠肺炎疫情对在校大学生生活习惯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校大学生的生活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大部分学生与父母关系融洽,生活起居也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睡眠时间、锻炼时间与疫情发生前相比也没有太大。不过,由于绝大多数学生处于“居家隔离”状态,因此,生活习惯发生了一些变化,看电视、手机上网、玩游戏等娱乐时间比疫情发生前明显增多,少数学生生活不规律,女生日常体育锻炼缺乏现象比较严重。2.新冠肺炎疫情对在校大学生学习尤其是学习方式产生了较大影响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部分高校采用线上教学方式进行授课,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对于老师们开展的线上教学方式,大部分同学表示认可。疫情防控期间,大部分学生能够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不过女生更愿意按照老师的计划进行学习,男生自主学习能力要高于女生。疫情期间,大部分学生学习总时长与以往在校学习相比基本没有减少,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一天内学习的总时长明显增多。不过,学生们也普遍认为线上教学在课堂互动、内容选取、学习资料及课下辅导答疑方面存在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3.新冠肺炎疫情给在校大学生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

  新冠肺炎疫情给在校大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恐慌和焦虑情绪,但心理健康态势总体良好。大多数学生能够以正常心态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只有极少数学生产生比较恐慌的心理,担心疫情得不到控制。疫情期间,大部分在校大学生能够积极学习新冠肺炎病毒传播及防疫知识,关注疫情发展及引起的社会话题,并积极规划自己的学业,对于自己的心理压力和情绪波动也能够积极寻求疏导途径和方式。不过,也有少数学生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表现出较为严重的情绪波动和心理恐慌,需要采取相应的心理疏导和干预进行调节。

  (二)建议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给在校大学生生活、学习和心理造成的不利影响,高校作为在校大学生的主要管理者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消除不利影响。同时,高校还应做好开学后学生的生活、学习安排及相应的心理疏导,帮助学生调整好心态,保障学生能够顺利从疫情期间的生活、学习转换到正常的校园生活和学习状态。

  1.建立家校“五级”日常联系机制高校是在校大学生的主要管理者,疫情期间,这一责任主要转归家庭。因此,高校必须与学生家庭建立起日常联系机制,保持与学生、家长的沟通。鉴于绝大多数大学生自我管控能力较强、自主性较高的特点,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日常联系基本可以实现学校对学生的管理职能。因此,可以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动性,以宿舍为单位建立“宿舍自治制度”,由轮流担任的“舍长”负责与宿舍每位同学的日常联系及与班主任的沟通、报备工作。在此基础上,建立起“舍长——班主任——辅导员——学院——学校”逐级上报联系机制,从而实现大学生日常管理的五级联动。家校“五级”日常联系机制侧重于了解和掌握在校大学生居家生活、学习和心理动态,对于学生出现的生活、学习困难和心理压力问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帮助大学生平稳度过疫情居家隔离期。尤其要发挥好大学生同辈群体在促进大学生共同学习及心理压力调节方面的积极作用,利用微信、QQ、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实现大学生之间经常性沟通交流,设定学习目标,引导积极健康的心态。从社会学角度来看,大学生同辈群体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因为大学生拥有“大致相当的社会地位”,并且“通常年龄相当”,[4]158彼此之间更容易相互交流与相互影响,从而实现共同分享学习经验,共同提高,达到追求更高目标的目地。[5]比如,对于女生普遍锻炼不足问题,可以组织以宿舍为单位进行居家瑜伽、舞蹈教学与练习,设定锻炼时间彼此定时提醒,进行各种趣味活动比赛等,以青春活力驱散疫情阴霾。而对于一些情绪波动较大或出现心理恐慌的少数群体更应重点关注,做到及时发现及时介入,积极发挥同辈心理辅导作用,并及时与学院心理辅导教师和学校心理中心保持密切联系,提供精准的心理援助服务。此外,借助家校“五级”日常联系机制做好学校复课准备,提前了解和掌握学生的身体健康、情绪心态及开学后有无生活压力等情况,帮助学生及时调整生活习惯及学习模式,为开学后的校园生活做好充足准备。

  2.做好在校大学生疫情期间及开学后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疫情期间,大学生生活方式、学习模式及社会交往方式的改变在一定程度给大学生心理健康造成了不利影响。从调研数据来看,尽管大部分学生能够合理安排疫情期间的生活和学习,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因为不适应学习模式的改变及不能正确面对疫情而产生焦虑和恐慌的心理。因此,高校要及时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当前的疫情。同时,积极采取措施做好心理咨询工作,帮助学生疏导焦虑、减轻心理压力和恐慌。

  在复学前,高校应继续寻求和拓展心理援助平台,有针对性地开展防疫心理辅导和服务工作。比如开通心理咨询热线电话,打造心理在线网络平台,并借助微信、QQ、心理中心公众号等社交平台,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及时回应学生关注的心理健康问题,特别是疫情导致的焦虑、恐慌、抑郁等问题。同时,利用网络平台及时推送防疫信息,发布防控新冠肺炎的心理支持手册和心理健康知识信息,帮助大学生了解疫情中的各种心理特点和有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提升学生应对心理问题的策略和能力。

  复学后,一是要继续借助心理辅导网络平台开展心理辅导与支持服务,及时了解和化解学生出现的消极、负性情绪,帮助学生解决因疫情导致的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等问题。二是积极建立“班级——学院——学校”三级心理服务联动机制,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利用班级QQ群、微信群,由班级心理委员做好每周班级学生心理动态汇总和汇报,学院心理辅导员会同心理健康部实时掌握学院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与学校心理中心密切联系,及时发现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精准的心理咨询和援助服务。同时,对于特殊群体提供专业的心理疏导和帮助,尤其是对于湖北籍学生及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省份的学生,要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各种需求。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考研的学生群体,要加强联系沟通,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面临的困难问题,以减轻就业、考研复试等带来的焦虑与恐慌。

  3.建立疫情防控期间及开学后困难学生的资助帮扶制度对困难学生群体的救济和帮扶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点之一,尤其是对于受疫情影响造成生活困难的学生要重点予以关注,制定相应的资助制度予以帮扶。开学前,高校要对因本人或家庭成员感染新冠肺炎导致临时生活困难的学生,以及受疫情影响造成临时生活困难或亟需帮助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前做好了解工作,为学校出台相应的帮扶政策提供参考和依据。学校在收集具体信息的基础上要制定可行的困难学生资助帮扶制度,保障困难学生开学后正常的生活、学习。具体而言,以学院为单位统计符合资助条件的资助对象,按照受疫情影响情况分类建档立卡,根据具体情况予以相应的资助和帮扶。一是做好困难学生生活的帮助,对于感染新冠肺炎或因疫情防控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要在及时掌握相关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发放临时困难补助、爱心捐款等方式保障他们的正常生活。复学后,还可以通过设立勤工俭学岗位、发放爱心餐券等方式为困难学生日常生活提供帮扶。二是要做好困难学生学习上的支持,疫情防控期间大部分高校都开通了线上授课,这也导致了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难以支付网络费用的问题。因此,学校应及时了解情况,对于承受网络费用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通过发放资助资金、帮助学生充话费的方式给予适当的资助帮扶。同时,对于部分学生受当地网络条件限制而难以上网课的情况,也要及时了解,通过QQ邮箱发送课件、寄送学习资料等方式保障学生正常学习的开展。复学后,学院要及时与任课老师进行沟通,做好困难学生学业的辅导工作。三是建立心理干预机制,及时应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尤其是对于感染新冠肺炎或因疫情防控产生心理压力和情绪焦虑的困难学生,要及时做好了解工作,安排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给予心理疏导、精神抚慰。

  参考文献:[1]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N].人民日报,2020-02-27(09).[2]2020年在校大学生人数调查报告[DB/OL].http://www.78b2b.com/diaochabaogao/410773.html,2020-03-31.

  [3]“停课不停学”该如何教怎么学[D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7/202002/t20200217_421708.html,2020-02-17.

  [4]戴维·博普诺.社会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5]胡文靖,陶漫,杨仕勇.结构功能主义视野里的大学生同辈群体功能双重性研究[J].科技信息》,2009(4):8.作者简介:

  李德芳(1975-),女,山东临朐人,聊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政治理论与学科教学。

  

  

篇十:关于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与思考

  关于疫情背景下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分析与教育模式研究

  摘要:2020年寒假,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席卷华夏大地,打破了整个寒假的宁静,人们从未预料到,但也避无可避。在疫情防控期间,学生只能在家学习。长期封闭的生活环境中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引起意识、情感和行动的多种改变,甚至可能出现一系列的身心问题,这对学生的影响是长期性的,导致学生返校后仍然存在这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所以,常规的心理教学手段不再适合,研究新冠疫情防控时期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疫情背景;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教育模式

  在疫情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遭到完全破坏,很多事情脱离了原本的生活轨迹。这些原因可能对高职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对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性、线上学习的枯燥性与日常生活的单调性、对父母的过分干涉所造成的过度冲突和疫情信息等。因此,在家封闭期间以及学生返校后学校都必须高度重视高职学生的心理状况,并采取适当的教学模式来解决现有的心理问题。

  一、疫情背景下对高职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新型冠状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和危害性,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不良的影响。它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健康。同时,它也给公众带来了极其不良的影响,特别是对于精神脆弱的学生,他们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恐慌和抑郁。众所周知,高职院校的学生属于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关爱。进行心理健康不仅是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快乐的精神空间,更重要的是为高职学生的以后的全面发展,创造一种健康、轻松和谐、充满生命活力的学习氛围。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也是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素质的又一次考验。一旦学生身边的家人、好友在疫情中遭遇侵害,学生的心理情感问题的表露可能会更明显。而此时,学生更需要校方以及家属的有效参与,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态调适与引

  导。由于疫情的心理负面影响可大也可小,一旦得不到有效解决,学生就可能很难走出心灵阴霾。

  二、疫情背景下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自从新冠状病毒肺炎出现以来,患上新冠状病毒肺炎的患者数量日益增加。而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已在世界范围内迅速蔓延。新冠状病毒肺炎可以说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也可能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心理风险问题。为避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校园内蔓延,国家教育部规定2020春季学期延期开学。高职学生面对着超长放假、出游受限、同伴减少以及在线课程的挑战。受新冠疫情的影响,未来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也将进一步加大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心理压力。由于高职学生是大学生中的一种特殊人群,学生的教育环境和综合素养与一般本科以上学生差别大,有可能出现心理素质调节不平衡的状况。就有可能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在意识方面,因为过量摄入和疫情相关的真假新闻,可能无法对疫情进行科学评估,又或者有灾难性的想法产生;在情感方面,会有多方面的情绪问题,比如无聊、烦躁、沮丧、压抑、易怒、害怕等等;在行动方面,他们会无所事事,懒于学习,甚至不看书或沉迷于手机游戏、上网电视等;在人际关系中,人际交往的区域会特别狭小(缺乏同伴交流),交往能力与沟通欲望也会降低,易与家人发生争执等问题;在人体反应方面,可能会发生消化系统问题、胃口与睡眠问题,又或是出于对疫情的恐惧,甚至可能会过度关注自己的身体症状,出现反复洗手、消毒等行为,而这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会持续到开学后仍然没有缓解,学校应该在开学后持续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

  三、疫情背景下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一)积极开展线上心理辅导

  学生在家封闭期间,由于全国各地学校推迟开课,教师只能借助互联网才能为学校学生进行心理咨询。而开学后可以采取线下设置心理教学课堂、团体咨询服务、面对面心理咨询,多措并举对学生的心理进行疏导,保证同学们的心理健康。第一,应构建高职学校的心理咨询制度,由专人负责管理,统筹协作,并利用热线电话、QQ群、微信公共账号等方法,组织好家庭、社会、学校的三维心理

  教学系统,互联教育有助于疏导、减轻高职学生应对疫情时焦虑、害怕的心理感受。其次,高职学校还需要按照心理教学的基本原则结合高职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教学任务。比如,父母或老师需要学会更多的倾听,鼓励学生在疫情暴发期间表达不同的心理感受,然后根据情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还能够在心理疫情暴发时期为学生和家长编写心理调节的在线书籍,也能够利用互联网创建网络心理课堂,组建心理课堂小组。学校还可以设置心理咨询服务电话和网络平台,为学校学生和家长提供服务电话,以便于询问有关的心理问题。当然,学校在开展心理咨询服务的过程中,学校心理教师也必须恪守职业道德与学术标准,并防止对咨询者产生二次伤害。除此之外,开学后,学校可以请一些防疫人员到校开展讲座等,使高职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疫情灾害,但不能由于无知而害怕;使他们明白病毒预防的意义,怎样防范,做好准备;教师还应该适时发一些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消息,帮助高职学生树立必要的自信,养成乐观的心态。

  二、高度关注一些重点学生的心理

  学校和教师不但要关心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而且还要关注某些特定的特殊学生。例如,有家庭成员感染了病毒的学生或是有家庭成员奔赴抗击疫情一线的学生;身边有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的特殊学生;疫情较严重地区的学生;以及本身就有心理问题或自己性格也相对较为敏感,极易受到外界影响的学生。此外,也有某些特殊家庭的学生,比如家庭结构不完整的学生,以及无人照顾,或者家长自己也有心理疾病的学生。学校老师要对此类学生给予特别关注,与学生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沟通交流,也要经常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及时了解他们家庭情况或近期出现的难题。在关心这些学生的情况下,教师要多讲一些正能量的实例,让学生对未来充满希望。开学后,要面对面与这些学生进行沟通,及时掌握他们的心理状况。

  三、多措并举,家校联动共抗“疫”

  在疫情时期,学生们和老师必须让高职学生们时时关心自己的身心状况和情感变化。使学生们明白,在疫情的重压下,可能会有各种不良情绪产生,如不安、惊恐、恼怒和烦躁等,这是人类在压力事件面前的正常心理反映,没必要过分敏感与着急。第二,教师也可以通过线下心理教育课堂向学生分享一些较简易的心

  态调整方式,如深呼吸放松法、肌肉松弛法等,并通过运动锻炼、歌曲和对话来转移注意力,从而增强高职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第三,高职学校可以发表有关防疫常识以及心理健康的科普论文等,以指导高职学生正确地看待和接受自身在此次疫情中的心理健康状况,从而学会怎样增强心理抵抗力,提高心理弹性,从而进行自身心理健康。同时指导高职学生定期注意官方的提醒,停止频繁了解消息,减少灾难化思维,并主动应对自身的心态转变,在出现心理问题时及时寻求家长和老师的帮助。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疫情期间,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属于正常现象,家长和老师应该多关注高职学生这一特殊群体,通过采取线上心理辅导等措施,家校联合,共同预防和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为高职学生未来的发展撑起一片蓝天。

  参考文献

  [1]魏冰冰.疫情背景下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线上教学的可行性[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20):2.

  [2]张生华,石文,王飞.新冠疫情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影响调查研究[J].教育研究,2021,4(5):197-199.

  [3]张彭飞,郑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背景下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0(09):39-40.

  [4]刘可,唐世星,聂帅帅,柯凤琴.疫情防控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在线学习效果控制机制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0(15):63-67.

  基本信息:本文系2021年度云南交通运输职业学院教研教改项目“疫情背景下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危机干预模式构建与研究——以云南交通运输职业学院为例”成果论文。

  作者简介:陆秀玲,女,汉族,1985年10月出生,云南省昆明市人,毕业于青海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云南交通运输职业学院智慧交通学院电子商务技术专业教师。

  

  

篇十一:关于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与思考

 从“心”出发,用爱关怀——疫情影响

  下“00后”大学生心理状况分析及指

  导对策探讨

  摘要:由于疫情的影响,许多高校没有开学,而高校的大学生大多数也都是“00后”,这对在校大学生的影响有多少呢?由于疫情的突然来袭,大学生被迫在家进行网课学习,对于一些对新学期到学校有计划的学生无疑必须将计划推迟或者更换方式。对于没有计划,只是听从学校安排的学生而言,虽没有实质性的影响,但长时间的通过网课上课对大学生的生活和心理还是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的。

  关键词:盲目;迷失自我;重拾信念;信心信念

  前言:“00后”大学生心中,大学时光都应该是向往和短暂的。新冠状肺炎疫情的影响,全国各地也有绝大部分学生已经半年之久没有回到学校,更有去年刚刚入学的大一学生,大学生活短短四个月就迎来了为期半年之久的寒假。疫情的影响下,很多学生的心理状态都会发生许多细微的变化,自己并不会很明显的察觉出来,但实际上这些甚微的变化都有可能影响一辈子。

  1.盲目生活,降低对学习的兴趣

  “00后”大学生在家中上网课,或是由于地区原因被隔离在家,或多或少都会有些烦躁、憋闷的情绪,而这些情绪发泄不出来,全部都积攒在心理,就会造成对生活很盲目,迷茫,也会降低学习兴趣,各种各样的想法就会占据学生的内心,从而导致心理上的情绪被悄悄地改变。“00后”的自控能力本就很弱,换了学习环境,改变了方式,再加上没有人管制,爱玩的天性也会被释放,从而使心理状态发生改变[1]。

  例如,网课期间的大学生,对于很多容易考试或者是学生认为不重要的科目就会放松自己,抱着觉得反正老师也不知道我在干什么的心态放任自己,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对大多数课程都会以同样的态度对待。由于网课有很多弊端,并且大学的课程很少也不像初中、高中一样每天都要留作业,同样是一群在校学生,但在大学生的网课期间,由于没有人管制,家长也很少会过度地干涉,就会给许多同学养成不好的学习习惯,在这些习惯养成的背后,学生自身也会经历一阵心理矛盾,比如自己要如何去做,自己应该如何去做,在一番挣扎之后就会变的盲目[2]。这场疫情给大学生带来的影响有很多,大学生们虽说课程很少,但是学业作业仍然很重要,都知道“00后”的大学生,都出生在祖国迅速发展的时代,从小便没有经历过上一代人所经历的日子,成长于一个生活条件优越的时代,家长和更多的长辈都很宠爱,有些“00后”从小便养成了任性脆弱的的心理状态,所以许多“00后”的意志力和自我管理能力都很低。疫情期间,很多大学一直没有开学,学生也就一直在家里通过网课进行学习,网课时期长此以往的放纵自己,盲目的跟着其他同学自己根本不理解的题目,这样不仅仅会耽误学业,还会在心理上发生变化,认为这种学习状态并不会耽误自己的学业,却不知已经降低了自己对学习的兴趣,从而影响学业。

  1.过度迷茫,丢失自我

  “00后”学到很多学习以外的技能,比如说轮滑,街舞等等,这些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上都会给自己的生活加分,但是这些技能一个人是很无趣的,很多人一起训练学习会很有趣,有些可能对这些东西的学习兴趣平平,喜欢的是很多朋友在一起时的那种感觉。对于一些对新学期有计划的大学生,疫情的到来,也影响到这些计划的实施,也会使一些学生由于被疫情长时间困在家中,使自己的生活很迷茫,慢慢的迷失自我,很难继续回归到正常的轨道[3]。

  例如在大学校园中,有很多的社团,学生也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报了适合自己的社团,在社团中结实到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起玩耍,一起学习,共同进步。但是由于疫情,对于这些兴趣爱好,不能在自己身边找到和自己一样喜欢这些兴趣的同龄人,当自己的兴趣被打消了,那么心情也会受到影响。同样一些大学生

  在新学期有自己的计划,比如在学校周边打工,帮助父母减轻压力,可能会有很多疑问,为什么在家里就不行了呢?在家里上网课期间没有合适的兼职,一方面是对自己的学业不重视,另一方面也是对自己的老板不负责。还有一些想要趁着新学期考一些证件,比如普通话证书、驾驶证等等,这些证书在学校时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独自练习或者是利用没课的时间去练车,可以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给索然无味的生活带来兴趣,给自己的生活创造出一些不一样的氛围。一些同学可能还要准备继续读更高的学历,而复习的最佳地点也是学校,学校是一个学习气氛非常浓重的地方,也是家中远远比不上的学习氛围。也正是因为疫情,把很多学生的计划都打破了,“00后”是一个胜负心很强的集体,当自己的计划被打破时,会产生很强的负重感,一段时间内对任何事物都不会感兴趣,从而导致自己在近期的学习生活中都会不如意,进而过度的迷茫,最终丢失自我[4]。

  1.用心改变,用爱关怀

  当发现自己有类似的萎靡不振的状况时,就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来改变自己的状态,强迫着自己去做一件可以让自己静下来的事情,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听听音乐读读书,都可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让自己的心情变好,同样学生的家长在发现自己的孩子有些不同往常时,要及时地进行沟通交流,不能够理解他们的心情与处境,就不要随意的指责,更重要的是用心去感受他们想要的是什么,在这个时候更需要的是什么[5]。

  例如,当身边的大学生,或者是“00后”出现心情烦躁,焦虑暴躁的状态时,无论是谁坐下来好好和他们谈一谈,听听他们的心里话,设身处地的和他们聊聊天,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一下对方的境遇,给与更多的关怀,就有可能改变一个大学生的一生。大学的三四年时光,谁都不想白白的浪费,疫情期间,在家上网课的这半年,对于这些“00后”的大学生而言,不能说绝对的荒废,但这学期的质量也确实大打折扣,如果每个人都能用心去感受一下身边的每个人,并且毫不吝啬的给予关心与帮助,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温暖,那么疫情带来的影响就只是经济方面无关人类精神感情社会了[6]。其实每个人心中也都是有着善良的心的,只不过会不会彰显出来就要遵从自己的内心,可能犹豫了一下就会错过一个帮助别人

  的机会。同样,学生本身也要学会注意自己身体的异常,当情绪波动,心理极度激愤或在意时,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把自己的情绪控制好,用心去体会、感受这个世界带给我们每个人都不一样的色彩,角度不一样,关系自然也就不一样,要学会从更多的角度观察生活,不能一味的从单一角度去思考问题。就像疫情期间被困在家的大学生们,这个期间对提升自己的自控能力也是很好的锻炼方式,不允许开学也是对学生的保护,多种角度就有多种看法,用心去体会,用爱去关怀身边更多的人。

  总结:疫情之下,很多人都觉得疫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便。“00后”的大学生活也被改变,但每个人都用心去感受这个世界,把更好、更阳光的自己带给身边的人,用心去关怀身边的人,用爱去温暖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那么这样世界也将还给我们光明与温暖。

  参考文献:

  [1]牟宇.重大疫情防控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创新研究[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20,36(03):80-84.

  [2]李永鑫,陈珅.大学生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认知现状及与身心健康的关系[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60(03):20-25.

  [3]王双煌.疫情背景下的大学生职业选择与就业心理[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21(04):78-80+120.

  [4]孟爱青,李晓莉,武珊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线上学习心理状况调查分析[J].德州学院学报,2020,36(02):1-4+12.

  [5]钟梦婷,熊真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在校大学生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OL].成都医学院学报,2020(02):1-12.

  [6]昌敬惠,袁愈新,王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20,40(02):171-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