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佳谦文档网>专题范文 > 优秀范文 >

新时代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实践研究(6篇)

时间:2023-06-29 08:00:04 来源:佳谦文档网

篇一:新时代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实践研究

  

  思政教育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融入

  摘要:十八大会议曾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本文将从寓言揭示、内容分析、背景介绍三个方面谈一谈思政教育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融入。

  关键词:思政教育;初中语文;融入策略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要做好思政教育。初中思政教育往往是以思政课的形式存在的,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十八大、十九大精神,思政教育不仅局限于思政课程,而应该像其他科目拓展、发散。思政教育融入学科教育中不仅是思政教育的需要,同样也是国家规划的教育方针所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各学科应当充分发挥学科特点,将课程内容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在知识讲授的同时进行思政教育。初中语文在这方面就具有一定优势,根据大量的文章素材,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寻找适宜的思政教育主题作为切入点,并在文章分析过程中将文学手法讲解与思政教育理论相结合,既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也培养了其思想意识,从而实现思政教育的育人价值。

  1.

  通过寓言传达思政道理

  通过寓言来传达思政道理是考虑到初中生的思维认知虽然趋向成熟但并不完全成熟的特性的,此时他们既没有脱去少年的稚气,但也有了一定的成年人的思维逻辑,因此在阅读寓言故事时他们既能体会到读故事的愉悦,同时也能理解寓言故事的内涵。另外寓言故事的说理性质并不是通过直接表述或“灌鸡汤”的形式进行的,而是通过创设情境、代入情境、得出结论的模式进行故事阐述的,这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来讲能够很大程度削弱排斥心理,大大提高了其对人生哲理的接受程度,使得思政道理能以较为高效的方式改造学生的思维认知。

  [1]

  比如在《寓言四则》一课中,学生接触了《伊索寓言》中的“赫尔墨斯和雕像者”以及“蚊子和狮子”,还有《吕氏春秋》中的“穿井得一人”和《列子》中的“杞人忧天”。从虚荣者的自我感知良好以及战胜强者却败于弱者的事件中学生能较为愉快的感知到“满招损、谦受益”的内涵,从以讹传讹到真相大白的哭笑不得可以感受到浓浓的讽喻,从不切实际的空想者处学生又能体会到脚踏实地的可贵。在这种轻松的故事氛围下,初中生能一直保持积极、愉悦的心态领会思政道理,并能较为高效地实现知识内化及道德品质的提升。

  1.

  内容分析阐述思政主题

  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引入思政教育最大的优势就是有充足的课文素材进行对比、尝试,而初中语文教材的课文取材方向广阔,能有效阐述思政教育中的相关理论,让思政教育与知识教育相结合,形成“1+1>2”的增益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只局限于找主题、找论点等简单讲解,而应该带领学生去分析细节的词句片段,正如阅读理解答题方法所总结的“将词放在句中看,将句放在段中看,将段放在文中看”,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也应秉持这个原则,抓住思政教育的主题内容,从细节处入手剖析完全,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思政理念。在《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带学生明确文章主题,也可以说本堂课思政教育的主题“口的巨人、行的高标”,然后再要求学生边读文章边记录勾画表现主题内涵、突出人物形象的重点语句,比如“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等,从具体事例入手去体会革命精神在闻一多先生身上的具体体现。至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回顾我国近代抗争史,并从实际情况向学生剖析闻一多先生的举动在当年的伟大之处,以此融入思政教育、触动学生心灵。

  1.

  背景介绍说明思政内涵

  由于学生认知能力、理解能力的提升,初中阶段的部分课文内容更加意象化、内涵化,往往是在特定情况下创作或为了表达某种情绪而撰写的,比如《爱莲说》[2]

  虽明写莲花,实际上却是表达人生志趣。在这类课文的讲解中,教师往往需要先行介绍文章创作背景,然后从背景出发为学生详细分析文章各部分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对于这部分文章教师可以将思政教育融入到背景介绍的环节中,如此在接下来的文章内容分析中,每一段内容的讲授实际上都是对思政内涵的一次诠释。

  在《白杨礼赞》一课中,教师就要你该首先向学生讲述文章创作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是作者茅盾在延安参观讲学,亲身体察解放区军民生活后而创作的文章,主要是借赞美白杨来表达对北方抗日军的热爱和赞美之情。通过背景介绍,教师应该向学生明确战争的残酷性,同时向他们用历史展示在各族人民团结下中国的力量。在文章内容分析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每一段赞美白杨的文字与人民、军队联系到一起,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心,增强其对国家、民族的归属感。

  结束语:

  总之,思政教育融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坚持从教材出发的原则,通过对教材中丰富内容的挖掘,找准思政教育方向,促进初中生思想道德品质的优化提升。

  参考文献:

  [1]王郁琴.课程思政理念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20.

  [2]李晓庆.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诚信要素分析[D].湖南科技大学,2020.

  [3]余登燕.初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策略研究[D].伊犁师范学院,2018.

  [3]

篇二:新时代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实践研究

  

  新课改下中职语文教学中融合思政教育的实践研究

  摘要:在新课改中,思政是一门必修课,中职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职业和人文素养责任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中职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政治素养,把思想政治素养和文化素养的知识运用到教学中去,把语文和思想教育的功能最大化,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从而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新课改;中职语文;思政教育;实践研究

  1对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思政课问题的剖析

  首先,是中职院校与师生没有充分重视语文课程,中职院校主要为社会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对学生的考核集中于就业率、升学率、合格率以及职业素养,大多根据用人市场与政策的特点进行教学改革,语文课程面临边缘化问题,师生并未感受到语文课程的重要性。由于缺乏对语文学科的重视,教师思政素质培养力度较差。

  其次,是语文与思政教育结合并不紧密,以往思政课程属于独立学科,大多数思政教师仅限于讲解教学内容,没有引导学生思考。同时,语文教师大多重视讲解语文知识,忽视了语文科目的教育特点。再次是教师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语文教学模式较为枯燥,教师只是为学生讲解基础知识,并未深入挖掘语文的人文内涵与教育价值,更没有引入趣味性、多样性的教学手段,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局面,无法获得预期的学习效果。同时,虽然部分中职语文教师在课堂中融入思政知识,但也限于枯燥讲解,或叙述对重大新闻的看法,学生无法全面接收。

  最后,学校与家长缺乏有效沟通,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变化较大,存在很多不稳定因素,学校与家长应共同关注。但部分中职院校并未注重与家长

  的沟通,家长并不全面了解孩子,欠缺教育措施,这样即便语文课程融入思政知识,也仅限于学生的课堂状态,无法融入学生生活,效果有限。

  2浅谈新课改背景下中职语文综合思政教育的对策

  2.1加强对语文教学的关注度,提升思政教育水平

  中职院校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为了提高思政教育水平,学校应充分重视语文课程。首先,中职院校应完善教育体系,增加语文课时,并做好宣传工作,使师生均可以感受到语文基础学科的重要性,为思政教育打下基础。其次,教师应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激发语文学习兴趣。学校应定期召开语文教学研讨会,利用互联网资源,拓展课外语文内容,并融入思政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思想觉悟。在第一课时,教师便应在就业、人文素养等各个方面阐述语文学科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语文的信心,为此后学习增添动力。再次,学校应重视语文教材的选择,升级创新教学内容,加强与思政课程的联系。语文内容应包括传统文学艺术、人文精神,增加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信念与就业目标。

  例如,在学习《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入诺贝尔奖得主的案例,使学生明白工作中应不断深度钻研,提高专业水平。最后,还应改革语文评价制度,改变以往仅看重分数的评价模式,突出思政教育,增加学生思想政治水平,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2对思政教学的素材探索,实施思想政治教育

  当前,中职语文教材中包含很多思政教育素材,比如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爱国主义、奉献精神等,教师应在课堂中充分挖掘,进行思政教育。

  例如,在爱岗敬业方面,《敬业与乐业》文章中体现了有业、敬业、乐业的三个层次,表达了任何职业都是神圣的、可敬的、有趣味性的,体现了思政教育中的爱岗敬业精神。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着重欣赏,并将内容讲解与职业道德等充分融合,使其在思考中形成强烈的敬业理念。

  2.3改革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为了在语文课堂中高效融入思政教育,教师还应创新教学模式,增加时事政治内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比如,在学习《人脑与电脑》一课时,教师可以邀请学生讲解信息技术方便生活的案例,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认同感,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我国信息技术发展的成就,激发爱国热情。也应为学生展示信息技术依然需要改进的方面,升华课堂主题,使学生树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信念,深化爱国主义意识。同时,还应丰富阅读手段,在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林黛玉进贾府》等课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四大名著,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强化对古典文学的认同感。

  2.4开展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活动,传授学生表达技巧

  首先是表达交流活动,这也是根据中职学生职业要求设定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掌握基本的表达技巧,做到语言自信、礼貌得体、举止大方。之后教师总结思政教育内容,使学生认识到在集体中,个体的良好表达十分重要。其次是朗诵与辩论活动,引导全班学生参与,进行古诗词的朗诵比赛,设定基本的活动任务,在激发学生诵读古诗词积极性的基础上,积累更多诗词,提高文化素养。诵读比赛中,学生还应以文摘的方式介绍最喜欢的诗词,在小组中诵读,并推荐参加班级比赛。整个活动中,学生不但掌握了诗词,还在搜集中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无形中进行了文化自信的教育。在比赛中,学生还可以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的职业意识。最后是举办实践调查活动,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划分小组,搜集资料,并撰写倡议书,在外出探访中了解实际情况,展示活动成果。在整个活动中,会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拉近与社会的距离,形成健全的思想认识体系。

  2.5建设“思政+语文”双管制,提高育人效果

  思政教育的关键在于语文教师,但当前部分中职语文教师综合素养较低,知识结构单一,缺乏专业的思政教育理论与语文专业知识,无法充分挖掘语文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对此,中职院校应成立思政教改委员会,由思政教师与语文教师

  形成帮扶团队,构建思政+语文的双负责人模式,帮助语文教师提高思想政治素养,并根据语文特色,合理嵌入生动的思政育人要素,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与道德观,增强育人效果。

  2.6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建立良好的家校交流平台

  为了推进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职学校应构建良好的家校沟通平台,及时为家长反映学生在校表现、思想动态、道德情感,使得家庭与学校形成合力。同时,中职语文教师应定期向家长传达先进的教育理念,鼓励家长为学生提供培养思政修养的素材。比如可以鼓励学生阅读优秀传统书籍,或者在节假日带领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在校开展读书会、演讲比赛、文艺展览等活动时,也可以邀请家长参与,使其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语文素质与思政素养,确保思政教育走进学生生活。

  3结束语

  综上述,语文是中职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门学科,它不仅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而且对其它科目的学习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职教育要把思政教育融入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中,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发掘其人文价值,通过开展综合实践,全面提高中职学生的人文素质,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兼具专业技能与思政修养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红慧.新课标导向下中职语文课程思政教育实践[J].广西教育,2021,(30):4-5+8.

  [2]吴姗.课程思政导向下的中职语文教学改革路径[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07):209-210.

  [3]孙越.中职语文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实践[D].曲阜师范大学,2021.

篇三:新时代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实践研究

  

  融入课程思政理念的Web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内容摘要

  《Web前端技术基础》是前端开发方向的核心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开展思政教育,是引导学生建立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Web前端专业人才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目标,探讨在理论授课与课程实践过程有效融合思政教育的改革路径,对于培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端开发高技能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课程思政;Web前端技术基础;教学设计文/陈莉莉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2016年,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许多研究指出,在专业课程尤其是理工科的专业课中开展思政教育,最难解决的问题。如何依托自己教授的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是全方位开展课程思政系统工程中最关键、最核心、已成为当前“大思政”环境下每一位专业教师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协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拥有健康的心理和规范的行为,彰显高尚的道德情操十分重要,为学生今后更好的步入社会岗位,实现自我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1《Web《Web企业对前端开发岗位的需求在未来前端技术基础》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思路5年仍将保持旺盛,而心的课程,涉及前端技术基础》是前端开发课程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和核开发能力。HTML和CSS技术,主要培养学生网站设计和将思政元素融于实践教学中。主要从总体和局部两个层面展开,在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时,基于专业课程体系的框架,先从课程全局出发进行整体设计,然后结合知识点进行局部设计。结合精神培养、自学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培养和审美情趣培养,以Web专业人才特点,总体思政目标可以围绕学生工匠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方面展开设计。2《Web及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在专业课程中恰到好处地融入课良好的教学设计方案是教学过程能否顺利实施,教学意图前端技术基础》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方案程思政,需要在教学设计层面提供方法论支持。要想课程思政“润物细无声”,就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出发。采用“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的教育理念,根据学生学习的最终成果来反向设计教学内容。结合现实问题,融入思政元素,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2.1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专业,专注投身于某个行业,直至成为该行业优秀卓越的工匠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的目的,主要是使学生能够爱岗位、爱人才,根据专业特点,总结出如下与《Web从而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Web专业人才有其自身的特点,配的课程思政目标。前端技术基础》课程相匹2.1.1工匠精神培养而工匠精神放在程序开发上面来看,是对自己程序的精雕细琢。《Web前端技术基础》是一门网页设计和开发类的课程,在编码过程中不断优化网站的观赏性和体验度、代码的规范性、运行效率、可读性等方面。通过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学习大型IT公司的编码规范,对学生进行职业规范教育。既从软件开发者的角度建议学生养成良好的编码风格,同时站在项目管理者的角度,讨论开发过程中遇到编码缺陷问题时该如何处理。通过多视角的教学讨论,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帮助学生采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解决问题。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多元思维的能力,622.1.2自学能力培养月异的变化,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以不变应万变。如果对于Web专业学生,IT技术更新速度非常快,面对日新只是依靠教师传授知识,不会自我学习,无法在足发展。在课堂思政教学中,从学生角度出发,让他们能意识IT行业获得长到习的能力和思想。在授课过程中,授之以渔,面对任务时,引Web专业人才拥有较强自学能力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终身学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解决问题的成就感。2.1.3创新思维培养门具有无限创新可能的课程。充分利用这门课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多欣赏优秀作品和案例,接触各行各业新《Web前端技术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也是一鲜的创意,提供学生灵感,启发和培养学生从科学、人性的角度去突破传统。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充分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为创新的过程提供源泉。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不断学习新的技术、新的理念,2.1.4审美情趣培养中一方面重视启迪学生学会感悟美、发现美、捕捉美、运用学《Web前端技术基础》是一门网页设计类课程,教学过程会欣赏美,更加鼓励学生创造美。同时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审美素养培养,以艺术教育为主要途径及主要内容,通过大量网站欣赏,让学生从视听和感官上获得美的感受,受到美的熏陶。最重要的是运用,将接受到审美元素真正落实到网页设计和制作的每个环节中、每个网页元素中去,能够制作出具有一定美感和艺术价值的网站作品。2.2思政元素分析与设计兼顾知识目标、职业技能和德育目标。根据课程特点,基于原在《Web前端技术基础》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需要同时有的课程基础和以往授课经验,进一步设定德育课程发展目标,推进思政教育和《Web结合,充分发挥课程的思政教育功能,全面梳理了《Web前端技术基础》课程知识能力体系有机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知识点、职业技能、思政元素。前端2.2.1挖掘思政元素未来社会的基本素质为价值追求,要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挖课程中的德育元素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服务学生形成适应掘出来的德育元素是直接服务于学生德性行成长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德育元素挖掘工作的有效性取决于是否遵循学生内在成长发展规律。因此在挖掘德育元素时要充分考虑学生成长之需、心理发展和思维特点,精心挖掘和提炼适合学生专业和课程特点的德育元素。2.2.2“教学任务—思政元素—职业技能”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以任务为驱动,以成果为导向”的理念进行课程改革,根据学在《Web前端技术基础》基础教学中,采用“以学生为中心,(下转第64页)

  内容,和其进行有效融合,进一步提升课堂效果。近年来,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过程中,教育行业也出现了许多较为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技术手段。其中,优势较为明显、应用较为广泛的便是多媒体教学和微课教学。比如:在讲解到“文字”该方面内容时,教师便可以在课前寻找一些关于古代汉字原型的照片和汉字发展变化的视频。让学生能够在图片浏览和视频观察中,深刻掌握汉字形体演变特点。在讲解到“文选”该部分内容时,可能有些内容距离学生相对久远,很难在较短时间之内快速掌握。这时,教师便可以寻找学生所熟知的内容作为课堂切入点,引领学生开展对相关内容学习,将一篇文章中所涉及到的历史故事前因后果为学生进行重点讲解。在讲解到《郑伯克段于鄢》这篇文选时,可以很明显发现这是一篇关于权力争夺的故事,教师便可以让学生在课下自行观看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从其影响来看,这可以帮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着更为深刻的印象,拉近和文选之间的距离。4利用多种社会资源,提升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双方进行知识相互补充,让学生形成更为全方位的知识。博物馆中如果出现青铜器之后,其上所存在的铭文对于学生“汉字形体演变”过程的学习是能够产生非常大的帮助的。对于学生来讲,这便是一种较为直观的方式,摆脱了传统书本所产生的束缚性作用。在浏览过程中,教师还可能根据展示的具体内容向学生提问。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对于教师所提问的内容进行深度思考。如果是学生在课上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在课下查找相关资料,完成问题的解决,在此过程中,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和提升学生信息搜索和挖掘能力。5结束语综上所述,在今后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针对现阶段教学工作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对教学手段、教学模式进行针对性调整。不断增强古代汉语和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能够对该学科以及其专业知识形成一种教学系统性认识,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综合性能力。从历史发展特点来看,其具备较为明显的连续性。将该特点应用到语言文字学习过程中,也同样能够产生积极作用。在今后古代汉语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有效结合现有的社会资源。针对社会资源中的相关性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帮助学生对知识形成更为深刻、系统性认识。高校所在的城市中,都会具有一个城市博物馆。其中,经常会摆放一些青铜器、书画、铭文等相关性内容。在部分博物馆中,还可能会定期举办展示会。为此,教师便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共同参观。在参观过程中,可能会有专业人员进行相关知识讲解。教师便可以和其进行相互合作,【参考文献】[1]孙欣.应用型本科古代汉语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文学教育(下),2016(01):70-71.[2]涂加胜.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背景下古代汉语教学改革刍议[J].鸡西大学学报,2013,(005):22-23[3]李永芳.应用型本科“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34(006):158-161[4]张德岁,朱妍.应用型本科院校古代汉语考试改革问题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20,023(001):102-105.[作者简介:夏艾青(1970.12--),女,汉族,湖南新宁,硕士,副教授,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汉语言方向:古代汉语,应用语言学,中国传统文化。]生学习的最终成果来反向设计教学内容,即以学生获得的最终能力为中心。以教学任务为起点,以课程思政为桥梁,以职业技能培养为目标,三者相辅相成,关联课程知识点和职业技能,有机地将课程思政内容融入到教学中,实现课程思政目标,培养具有工匠精神、创新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和审美情趣的Web专业人才。教学设计模式如表1所示。表1“教学任务—思政元素—职业技能”一览表教学单元教学任务单元一:任务1:HTML编写简基础篇单的个人简介页面任务2:美化个人简介页面任务3:图文混排的个人简介页面单元二:任务1:列表组件组件篇任务2:导航组件任务3:表单组件任务4:互动组件任务5:多媒体组件任务6:表格组件思政元素·审美情趣培养通过页面美化前后的对比,直观感受到美的重要性。职业技能能编写和美化简单的页面。(上接第62页)在一起培养。单元四:完成自定主题范和严谨。通过完整的企业项能独立完成个实战篇网站目,将工匠精神、自学能力、人网站的开发。创新思维、审美情趣等课堂思政元素融合在一起培养。·综合素养融合培养通过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个网站,考查学生代码规范、审美情趣、创新能力、自学能力等综合素养,进行课程思政效果评价。·创新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培养讲解组件制作的关键要点,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学以致用、自主创新的能力,在创新中自主学习新的知识。单元三:任务1:整体布局·工匠精神培养综合篇任务2:局部布局·创新思维培养任务3:英博特企业通过布局,培养学生的前台网站制作大局观、代码编写的规范和严谨。通过完整的企业项目,将工匠精神、自学能力、创新思维、审美情趣等课堂思政元素融合64能熟练使用HTML、CSS技术编写网页中的各类组件。3结语采用“教学任务—思政元素—职业技能”的融合模式,在教学内容中设置项目任务来表达思政内容,力争实现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实现思政教育在《Web前端技术基础》课程讲授中恰到好处的引入,使学生在丰富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逐步成长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端开发高技能人才。【参考文献】[1]邵硕,苏宝莉.软件工程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J].福建电脑,2019,35(7):137-138.[2]丁智国.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J].计算机教育,2020(5):82-85.[3]蓝思梅.网页制作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华章,2012(6).[4]林锋.网页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探索[J].课程整合,2014.[5]邵堃,霍星,巩琳.软件需求分析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J].软件导刊,2020(12).[6]吴鸿韬,翟艳东,李智,张满囤.软件测试技术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21(1).[作者简介:陈莉莉,讲师,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能跟随老师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企业网站的开发。

篇四:新时代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实践研究

  

  新时代思政教育融入高中语文教学的策略探究

  摘要:思政与高中语文相结合,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高中教育教学理念由“重智育、轻德育”到“智育德育并重”的重要标志。新时代县域高中的语文教学,可在“课程思政”理念的指引下,将思政教育与新时期的语文教学结合起来,既可以利用丰富的语文资源组织和开展德育活动,也可以通过县域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对语文教学的实践进行反哺,使思政与学科教育优势互补,在引导学生不断补充自身知识结构过程中,让学生的思想及素质都可以得到提升。

  关键词:思政教育;高中;语文教学;融入策略

  引言

  课程思政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思想,注重将思政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以“三全育人”的新型教育模式为指导,注重思政与学科教学的密切结合。思政教育是目前高校实施“课程思政”的最有效途径,其实施使得中学语文教学在形式、内容、途径等方面发生了新的变革。

  1.思政教育融入高中语文教学的可行性

  1.1.正确引导思想发展

  面对剧烈波动的国际社会,一些西方文化的进入容易给学生的价值观产生误导,不利于学生养成健康心理。在语文教学的同时逐渐渗透思政元素,可以逐步扭转学生的错误思想,让学生的思想踏上正常轨道,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领学生人文素养成长,让学生在成长道路上踏实走好每一步。相比于初中阶段,学生在步入高中后,语文综合素质通常已经积累并达到一定高度,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旨在让学生逐步受到文化的熏陶。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中,在学科知识与思政内容有机结合的同时,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对语文、政治的内容进行协调与整合,有利于大思政格局的形成。

  1.2.有着良好的理论支持

  思政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二者在同向发展的过程中离不开理论层面的支持,本质上它们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在学科与课程之间不断探索、钻研,润物无声地向“立德树人”

  这一目标逐渐迈进的一个过程。思政教育和语文教学实现深度融合,可以有效实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目标,让学生成长为真正对社会发展有益的人,让思政教育和语文教学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为祖国建设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充分体现了课程文化发展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念等提出的要求。在强大的理论支撑下,思政教育和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就可以变得更为牢固,这些理论可以给二者实现深度融合提供具有强大价值的指导及借鉴,成为教育教学实践的主要支撑。

  2.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合思政教育的策略

  2.1.开展多元的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提升思想素质

  高中阶段的学生普遍已养成一套固定的学习方法,所以开展教学更倾向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非教师在学生学习期间的过度参与。在这一阶段,教师要适当加以引导,通过各类综合实践性活动,在积极丰富的课外活动中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开展更贴近生活的思政教育,让教育教学更具生活气息,加深学生对课程思政的理解。

  教师可以在某一节点积极开展有主题、有规划的综合实践活动。比如,在国庆节期间,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看一些纪录片,如观看《大国工匠》纪录片,让学生分组讨论,正确认识什么是工匠精神,并且设计自己的未来成长和发展规划。有的学生看完纪录片之后,认识到树立工匠精神是每一个学生必须具有的思想涵养,而工匠精神的树立必须植根于祖国发展。祖国需要什么样的工匠,我们就要成为什么样的工匠,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大国工匠。以人为本是工匠精神的立足点。而有的学生还会认识到,为了祖国的发展需要,我们还需要学习各类技能,我们又怎样能学习技能?所以说,这也可以引导学生树立美好前景、立下远大志向,通过提升自身的技能,立志创造美好人生,由此,能让学生的未来规划更合理,更具有成长性。

  在看完纪录片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总结自己的经验,了解学生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和不足,从而产生对建设美好祖国、树立远大理想的志向。还可以通过小组活动的方式,让学生搜集一些本地的著名工匠,了解他们在一个岗位上的坚守和付出。这些都可以成为未来写作的素材,而学生通过走访调查和查阅资料所积累的知识也有更深的印象,既能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还提高了学生的思想素质。

  同时,可组织学生参观本县造船厂、钢铁厂等工业园区,了解本县社会经济发展等情况,提前介入探知科技生产等信息,再进而让学生形成学习报告、心得体会等,激发学生进行语言表达和探索知识的热情,也进一步涵养学生“学知识回报家乡、国家、社会”的情怀。

  2.2.建立在阅读和欣赏上,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境界

  在语文教学中,最主要的学习开展方式就是阅读和欣赏。阅读和欣赏作为语文教学的关键内容,同样是思政教育中的核心内容。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将阅读期间接触到的一些进步思想分享出来,在阅读的同时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阅读和欣赏,能够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并且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境界。

  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现代诗歌诵读活动,尤其是在“五四运动”前后期创作出来的诗歌,基本上都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中国问题的反思和改造中国的积极探索。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也逐渐在中国传播,作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代表,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在当时用文字抒发着内心的情感,用诗歌点亮了在迷茫中探索的人们。

  教师可以让学生回顾总结学过的经典诗篇,将《我爱这土地》《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囚歌》《乡愁》《有的人》等诗歌作为一个整体,让学生理解在同一时期不同作者有怎样的爱国思想。比如,《我爱这土地》中有一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艾青用一种设问的方式表达了对祖国深沉的爱;在《囚歌》中,叶挺用“人的躯体哪能由狗的洞子爬出”,说明了他对自身尊严的捍卫,即便是渴望自由,但也希望用一种有尊严的方式得到自由;《乡愁》也是一篇非常经典的诗歌,“乡愁是什么?”余光中在诗歌中做出了多种诠释,也表达了对祖国统一的热切期盼;而臧克家的《有的人》则是对为人民服务思想的讴歌和赞美,也预示着我们需要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接班人,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更多的人活着。在温故的基础上,教授新课《沁园春·长沙》就可以引导学生在一代伟大领袖的指引下树立自己的远大志向。《沁园春·长沙》中“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展现了毛泽东昂扬的战斗豪情。此时,就可结合学校校史,参观校史馆,了解青年革命者是如何在求学和教育过程中开展革命活动,引起学生的共鸣,更好地激发他们奋斗不息的青春激情。文章是作者思想的精炼和浓缩,引导学生阅读和欣赏,激荡学生的内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尤其是对新中国成立时期的探索,很多学生都没有经历过也不曾领会,通过此方面文章的阅读和欣赏,更能加深学生对祖国建立之不易的深刻认识,从而提升对祖国的忠诚度,引导学生建设美好家园,走向美好生活。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县域高中语文教学中,必须积极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以提高学生对“思政”要素的认识与认识。教师要提高课程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发掘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合理的融合,有效地融合,充分利用本土、本校的各类资源,发挥思政在县域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使其更好地融入到语文课堂之中。

  参考文献

  [1]熊海莲.论新时代思政教育融入高中语文教学的策略[J].语文世界(中学生之窗),2022,(02):70-71.

  [2]李小平.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中语文教学的方法[J].试题与研究,2021,(15):167-168.

  [3]胡韦琳.新时代思政教育融入高中语文教学的策略探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5(16):42-43.

  此文系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基础教育研究专项课题“新时代县域高中语文教学与思政教育有效融合的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SZJ22025;福建教育学院资助。

篇五:新时代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实践研究

  

  中学语文教学融入课程思政路径探讨

  摘要:中学语文融入思政教育具有先天优势。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挖掘教材思政资源,注重阅读和写作教学,实施语文课外实践活动,提升语文教师思政素养等途径,促使中学语文教学融入课程思政,更好发挥语文学科教书育人作用。

  关键词:课程思政;中学语文;教学;路径

  语文是中学阶段的基础学科,也是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内蕴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其育人效益和导向功能对于全面落实课程思政理念作用显著。梳理前期研究成果,学界对于语文课程发挥思政作用多有关注。但综合来看,如何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实施课程思政的路径和策略,亟需进一步深入探讨。本文将就中学语文教学融入课程思政路径做些许探讨。

  一、在教材中挖掘思政教育资源

  语文教学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语文工具性与人为性相统一的“基点”就是语文教材。语文教材是历代教育者和专家精心组织认真遴选而成的杰作,都是经过反复推敲不断打磨挑选的名家作品。这些名家的人品才学为后世所敬仰,为学生之楷模。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可供挖掘的思政元素相对较多。语文教学可以有效地发掘教材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从知识、情感、能力三个角度构建出三位一体的教学内容,保证课程思政有效落实。例如,在《热爱生命》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展开对于学生的思想引导,如提问学生,本节课的学习产生了哪些启示,进而慢慢地让学生认识到生命伟大,感受生命美好:引导学生重视生命过程,珍爱生命,让自己的生命多姿多彩;引导学生认识到只有认真地对待生活,才能让短暂的生命开出绚烂花朵,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二、在阅读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

  [1]

  新课标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阅读能力与思维能力。如果说阅读能力与思维能力是语文专业能力目标,那么提升人文素养无疑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学语文阅读教材主题非常丰富,例如爱国主题、传统文化主题、生命主题、美育主题等等。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对文本进行深入挖掘,采取多样教学方法,将这些主题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熏陶感染。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通过诵读经典、欣赏美文、品鉴小说达到思政教育的理想效果。诵读经典,让学生充分领略传统文化深厚而独特的魅力,使学生通过传统文化的滋润和熏陶来提高他们的道德情操。欣赏美文,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品鉴精彩小说,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小说题材的文章,包含了爱、诚实、勇敢、助人为乐等美好主题,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这些小说来达到教书育人效果。

  三、在写作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

  写作课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写作过程中,需要通过主题写作引导,强化学生品德养成。例如教师以《写给未来的一封信》为题让学生们展开写作,首先教师要留予学生足够选择空间和发挥空间,让学生们从自身角度来写未来生活。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对于自身、对于职业、对于各种的情感关系都会有新的认知和理解。而教师需要做的,则是在学生写完作文之后认真阅读作文,了解学生的主要思想观念,了解其对于未来职业认知、对于自身认知、对于情感关系认知等等,然后根据学生思想观念现状有效调整教学,或是利用阅读素材延伸对学生思想观念进行培育;或是通过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对学生进行情感塑造,完成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或是根据学生的写作内容重构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更有针对性地落实课程思政。

  四、在课外实践活动中融入思政教育

  课外实践活动融入思政教育,需要设计出含有情感价值、便于学生接受的思政元素。如开展读书报告会、讲故事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实践的机会,学生就会受到书中、故事中正面人物思想言行的影响与熏陶;又如开展不同主题调研、文旅研学等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实践中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让学生们的意志品质和协作能力得到锻炼。相比较课堂教学,课

  外活动对于中学生而言具有更大吸引力,学生投入的热情和兴趣也相对较高,也避免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而是在课外教学实践中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师生双向交流中集思广益,迸发出创造性的智慧火花,更充分地实现语文教学与课程思政结合的目标。

  五、在提升语文教师素质中落实课程思政

  教师是实践课程思政的主体之一,“教师是教育的传承主体和实施者,其思政能力直接影响课程思政的成效”。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能否被学生所接纳,课程思政能否达到理想效果,重要的一环就是教师是否较强的课程思政意识和思政教育艺术。也就是说,教师不仅需要有良好的专业知识,也需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敏锐的政治意识和坚定的政治信仰。高素养的语文老师会将思政元素巧妙融入课堂教学中,“润物细无声”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提高语文教师课程思政素养,重点是加强理论学习,语文教师需要通过不断的政治理论学习,逐步提升自身政治思想觉悟,以深厚的政治理论知识来感染学生,真正做到立德树人。其次是提高德育意识,新时代语文教师,应该主动转变“应试教育”模式,自觉树立课程思政建设主体意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挖掘语文课程的思政元素。三是增强育德能力。实施好课程思政,一个重要的要求就是中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育人能力,“能教”更要“会教”“善教”,语文教学融入思政教育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总之,语文与人的思想关系密切相关,正如著名的教育家朱光潜所言:“单[3从文化演进的过程来看,思想的丰富和语文的丰富成正比。”]中学语文渗入课[2]程思政具有先天条件,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文性质,从文学与文化的语境出发,设法走进学生的心理、情感世界,语文教学中的文化育人思政育人效果将更加显著。

  参考文献:

  [1]王友波主编.大山中教育的信念与思维[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9:158.

  [2]顾艳红.中学语文教师的课程思政育人能力提升策略[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2(05).

  [3]朱光潜.文学与语文(上).民族文学[J],1943(01).

  [作者简介]蒋利利,女,1989.09,四川省安岳县人,重庆市长寿川维中学校教师,西南大学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等。

  3/3

篇六:新时代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实践研究

  

  新时代中职思政课与教育性实践有效融合路径研究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中职校”)作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学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使命,教师在思政课程教学中,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育人体系,培养学生将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社会相结合的思想素养与职业能力。基于此,对新时代中职思政课与教育性实践有效融合路径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校;思政课程;有效教学

  引言

  “工业经济时代下大多为陈述性教育,过于程序化,教学过程单一,与真实社会存在割裂;而如今,知识经济时代下的教育提倡多学科知识融合,强调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并在动态与创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技术能力”。然而,目前仍有一些中职学校思政课内容空洞、乏味,学生的德育水平与自身的技术能力存在一定的差距,究其原因,与这些中职学校忽视将教育性实践有效融入思政课堂有较大的关系。

  一、中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在中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按照教材内容开展教学,实际课程内容较单调,所使用的教学设备也相对简单,教学内容多为文字性理论知识,较为枯燥,没有深入学生内心开展教育,出现教学内容与社会脱节的问题。中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目标不明确,大多数教学目标局限于传授教材中的理论性知识,没有从思政课程的本质出发,无法充分发挥思政教学在帮助学生价值观形成方面的作用,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中职思政教学方法多为传统的文字式教学或使用PPT进行演示教学,教学方法不够灵活,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局限于理论性知识教学,没有在实践中反映并磨练学生的思想意志;中职思想政治

  理论课程教学效果评价方面,主要通过理论性考核去评价教学效果,导致学生大多死记硬背一些概念,对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缺乏深度解读,没有达成实质性考核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互评,较多思政课教师不能认识到自身在业务能力、教学方法方面的不足,这些都影响到中职思政理论课程教学效果,难以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中职校思政课程教学低效成因

  (一)教师教育理念陈旧

  教师是教学环境的创造者,是学生身心、情感发展的指导者,中职校部分教师传统的唯知识论、说教式的教学方式,导致思政课索然无味,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思考兴趣,削弱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学习动机。可见,传统的教学观念,单一枯燥的教学方法,成为了制约思政教学有效性的瓶颈。

  (二)家庭教育缺失

  中职院校多为封闭式教育,学生都在学校中住宿,正常上课的期间都在学校,除了节假日或寒暑假会回家。可见,中职学生和家长在一起的时间非常有限,家长能够对学生开展教育的时间和机会相对较少。在正常上课期间,学生会通过互联网媒体与家长取得沟通,但只有少部分的学生会每天坚持与父母沟通,多数学生会十天半个月才与父母联系。但由于多数学生家长并未意识到家庭教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孩子到了学校,教育就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这也使得他们很少会对孩子的学习情况和思想状态进行关注和教育引导,也不会对孩子使用互联网的情况进行干预,甚至还有部分家长在对孩子教育时,会将错误的信息传播给他们,给孩子的思想观念产生不利影响。

  三、新时代中职思政课与教育性实践有效融合路径

  (一)陶冶情操提升学生道德品质

  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局限于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运用,对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也要进行检测。所以,教师应明确中职阶段是学生的黄金时期,要注重思想教育,跟随时代的变化创新教学理念,改变学习氛围。并加强自身的品德素养,实现高效教学。中职学生身心发育还不成熟,生活经验及认知能力相对较差,思想状态往往还停留在主观认知的层面上,对问题的思考仅是通过表象进行。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引导学生对政治知识的深度思考,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学科印象,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重点难点的学习,更能够进行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因教学内容具有相对灵活、直观的特质,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对知识进行充分的理解,进一步简化知识教学过程,为学生预留更多的能力提升空间,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同时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行良好培养。

  (二)尊重主体意识,增强课程教学效用

  1.加强思辨推理论证。思政课涵盖国情、党情、世情、民情,涉及政治、社会、文化、党建、马克思主义哲学等诸多问题,教师在课内要强调学习的深刻性、多样性、思辨性,支持学生直面问题,为他们答疑释惑,引导他们在轻松活跃的分析、推理、判断、体验与表达中,加深对思想道德观念的理解和内化。例如,教学“正确处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时,教师可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达意见的平台,组织学生在不受束缚的学习环境中,经历头脑风暴。例如,教师提问:“社会理想反映着人们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当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有矛盾冲突时,应该怎么做?”教师要提供出思考空间,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思考兴趣,引导他们基于经验和认知,深度探究、交流、思考,就“中国梦”进行畅想、憧憬和期待。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里,每一个人都是中国梦的参与者、实践者、创造者,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坚定共同理想信念,凝聚中国力量,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三)借助互联网平台,优化思政教育工作环境

  影响中职学生思想观念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学校教育因素,也有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因素等。因此,针对中职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除了中职院校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努力外,还需要社会各界的积极配合和共同努力,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思政教育工作环境,这样才能巩固思政教育的成果。因此,中职院校应积极整合社会各界的力量和资源,创新思政教育工作机制,优化思政教育工作环境。而在这一过程中,中职思政教育人员就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开辟全新的教

  育阵地,让社会各界也能积极参与到思政教育工作中,形成全员、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思政教育工作环境。首先,中职院校的校党委应做好带头作用,并成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领导小组,负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统筹规划,保证本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有序进行;其次,由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牵头,联合各中职院校,借助互联网平台,共同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移动终端平台,实现中职院校之间的思政教育资源共享,提升思政教育的整体水平;最后,各中职院校应选派优秀思政教育人员,组建一支专业的师资队伍,开发和开发思政教育网络课程,为学生学习思政教育内容提供多样化的途径。同时思政教师还应借助互联网平台,积极与学生互动,针对学生关心的话题进行分析和解答,及时解决学生的内心困惑,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时代下,为中职学生思想教育改革带来了全新的方向和思路,但与此同时,也给中职院校传统思政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为了提升中职思政教育的先进性和有效性,中职院校思政教育人员必须要意识到“互联网+思政”的重要性,并通过线上线下渠道的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出网络的教育基地作用,实现思政教育工作的网络互动,推动中职院校思政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参考文献

  [1]林娅.课程思政视域下的中职“希望+”行走课堂[J].职业教育(中旬刊),2021,20(12):45-46+62.

  [2]张玲.提升中职思政课堂吸引力的路径探讨[J].教育科学论坛,2020(36):26-28.

  [3]戴健斌.新时代中职学校思政课建设改革创新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21(02):206-207.

  [4]佘丽.关于中职思政课程微课教学的理性思考[J].长江丛刊,2020(35):195-196.

  [5]陈彬彬,苏凯.中职学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探究[J].广西教育,2020(46):35-37.